乘除法 练习

2024-08-02

乘除法 练习(精选15篇)

1.乘除法 练习 篇一

有理数乘除法练习题

一、选择

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A.一定为正 B.一定为负 C.为零 D.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A.(-7)×(-6)B.(-6)+(-4);C.0×(-2)(-3)D.(-7)-(-15)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1 A.(-2)×(-3)=6 B.(6)3

2 C.(-5)×(-2)×(-4)=-40 D.(-3)×(-2)(-4)=-24 5.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A.都是正数 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 C.都是负数 D.都是非负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负数没有倒数 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D.-1的倒数是-1 7.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有相反数 B.0有绝对值

C.0有倒数 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 8.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A.异号两数相乘 B.异号两数相除 C.异号两数相加 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 9.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11 A.÷(-3)=3×(-3)B.(5)5(2)

32 C.8-(-2)=8+2 D.2-7=(+2)+(-7)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3411 A.34;B.0-2=-2;C.1;D.(-2)÷(-4)=2

432211.5个非零有理数相乘,积为正数,这些有理数不可能是()A.五个都是正数 B.其中两负三正 C.其中四负一正 D.其中两正三负 12.若a+b+c=0,且 b<c<0,则一定错误的是()A.a+b>0 B.b+c<0 C.a+bc>0 D.ab+ac>0

二、填空

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负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_.3.奇数个负数相乘,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4.偶数个负数相乘,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5.如果4a0,1b0,那么ab_____0.6.如果5a>0,0.3b<0,0.7c<0,那么bac____0.7.-0.125的相反数的倒数是________.8.若a>0,则aa=_____;若a<0,则aa=____.9.若a>b>0,则(a+b)(a-b)_____0 10.绝对值不大于5的所有负整数的积是_____

三、解答 1.计算:(1)348;(2)213(6);(3)(-7.6)

(4)3121;(5)-24×(752312-6-1)

2.计算.(1)834(4)2;(2)834(4)(2);(3)

×0.5;834(4)(2).3.计算

(1)111111;

(2)1

(3)(+

(4)(-7

(5)1-3 + 5 –7 + 9 – 11 + „„ + 97 – 99

12131415161711111111111.22334432249)×(-1)×(-2)×(+1)×(-4)853716363111)×(3-7)××(-)

2222373

4.计算

(1)(+48)÷(+6);(2)35;(3)4÷(-2);(4)0÷(-1000).2132

5.计算.(1)(-1155)÷[(-11)×(+3)×(-5)];

(3)131(5)6233(5).6.计算

(1)113182;

(3)(-287+14789)÷7

(2)375÷2332;(4)(-56)×(-2.4)×(+35)(2)81111339.4)-(-3115)×(-32)÷(-14)÷3

(5)-36×((8)-2×4512415-+1)

(6)99×(-5)(7)-71×(-8)96325161111÷(-)×2(9)15÷(-)2253

7.混合运算

(1)-3-[-5+(1-0.2×

(2)((3)

3)÷(-2)] 5753-+)×18-1.45×6+3.95×6 96183822÷(-2)-×(-1)-0.75

42155

(4)-4×(-3)-[3.45+((5)25×

(6)(-1

(7)[1-(1-0.5)×

11-2)÷] 48131-(-25)×+25×(-)244192)×(+)×(-8)-9÷(-)44511]×[2-(-3)÷] 33(8)0.25×1 +0.75×(-1)

(9)|-1.3|+0÷(5.7×|-1 |+2)

(10)-3-[-5+(1-2×3)÷(-2)]÷0.1

5(11)999 +(-999)×(-999)+ 999 – 999999

(12)(-1990)×(-84)-48×(-1990)-1990×14-18×1990

(13)[ 211÷(-4)+(-1)×(-0.4)]÷(-)-2 343

四、探究题

1、小韦与同学一起玩“24点扑克牌游戏”,即以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代表负数,黑色扑克代表正数,小韦抽到的4张牌为 “梅花2,梅花A,方片3,方片2”“哇!我得到24点了!”他的算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将这四个数(每个数只能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下列算式

1=12 1+3=4=22 1+3+5=9=32 1+3+5+7=16=42 „„

那么1+3+5+„+199=_______

4、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为5,试求:

x2-(a+b+cd)x+(a+b)1998+(-cd)1999的值。

2.乘除法 练习 篇二

苏教版第三册教材第39页—第40页的练习四1~6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通过对两个算式含义的比较, 体会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2.能用学到的语言, 正确交流思考过程。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平均分的两种意义, 学会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资源: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东西的活动, 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含义的实质。本课是在学习平均分的两种方法及根据这两种分法的意义进行列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题认标 (预设1分钟)

同学们, 昨天我们学习了《除法》, 今天, 我们一起来上一堂练习课, 对除法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的意义进行巩固。

二、实例梳理, 巩固内化 (预设8分钟)

(1) 学生操作。

(2) 10根小棒, 每5根一份, 分成了 ( ) 份。

请学生上黑板摆, 然后写算式。

a.你是怎么摆的? (每5根一份) , 摆的结果是分成了 ( ) 份, 小朋友你们摆的过程和他一样吗?

b.你能把算式响亮地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c.谁记得它们在除法算式中的名字?

d.你们的记性真好, 谁能说一说10、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刚才, 我们把10根小棒, 每5根一份, 分成了几份, 用除法算式可以写出。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 分成了几份, 我们就用除法计算。

(3) 接下来, 我们还是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几?

学生上黑板演示分的过程, 再填一填算式, 小眼睛可要看仔细!

a.小朋友看清楚××小朋友分的过程了吗?他是怎么分的?根据学生的回答, 在“平均分成2份”上画线。

b.看××小朋友列的也是一个除法算式, 你们跟他一样吗?你能说说这里被除数10, 除数2, 商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c.谁愿意再说一说, 我们轻轻地把除法算式读一读。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 也是用除法算。

(4) 像上面两题的算式那样,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不管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 求分成多少份, 还是平均分成指定的份数, 每份是多少, 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材解读:本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动手摆一摆、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方法。在学生的交流中, 无痕地对除法算式的读、写以及意义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梳理。】

三、当堂检测, 评价反思 (预设21分钟)

观察这幅图, 谁能根据平均分的知识,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的意思。

刚才大家说得很好, 下面就把这两句话补充完整, 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这两题的被除数8表示的意思相同吗?“2”和“4”又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同一幅图,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平均分, 就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材解读:本题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离开实物, 根据图让学生想象是如何进行平均分的, 以此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请你完成上面的填空。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如果老师把棉桃上括在一起的括号擦掉, 你能根据你的意思分一分, 并写出除法算式吗?

说说你的除法算式的意思。

12÷4=3刚才已经说过了, 难道你还有表示不同的分法吗?

噢, 原来同一道除法算式, 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意义。

在这么多算式中, 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都是12, 它表示什么意思呢?除号后面的数又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商又表示什么?

【教材解读:本题是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掌握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灵活思考。在教学时, 我借助本题, 进行了拓展性的练习,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思考深度。从难易程度上, 较前一题又有了新的提升。】

你觉得做这样一题, 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

【教材解读:这是一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性题, 教材设计时, 题中的总数、份数、每份数都要求学生填写。练习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填写, 并说一说, 主要训练学生对除法算式的意义的完整、准确的表述, 同时也为解答下面一题打好基础。】

4.看图各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列好算式, 说说你列的算式的意思。

同桌互相说一说, 再交流。

【教材解读:本题设计从课始的动手操作, 然后让学生从图兼文字的提示理解除法的意义后列算式, 再到本题直接看图理解意义来列式, 从直观到表象, 再到具体, 就如蹒跚行走的孩童撤走了扶手, 独立行走一样, 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5.下面用文字表示的题, 请你写出除法算式, 再读一读。

(1) 被除数是20, 除数是5, 商是4。

(2) 把24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6。

(3) 8支铅笔, 每人分2支, 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对《除法》进行了练习。通过练习, 你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教材解读:本题脱离具体、形象的事物, 直接在文字的表述中, 根据除法的意义进行列式解答, 为学习除法最终解决生活问题而设计。】

我们通过摆小棒、看图, 根据平均分的不同方法, 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含义, 并列出了除法算式。同学们的表现越来越棒了!

四、独立作业, 激励导行 (预设10分钟)

1.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20页第1、2、3题。

3.乘除法 练习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能准确解答应用题。

2.加深学生对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会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①花手绢的块数是白手绢的 ②白手绢块数的正好是花手绢的块数。

③花手绢的块数相当于白手绢的

④白手绢块数的倍相当于花手绢的块数

(这4道题都是把白手绢的块数看作单位1)

2、提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什么方法?

导入: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每一类应用题的特点,巩固解题方法,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下面一组练习。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3(课件二)下载

A(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①读题之后,看一看抓住哪句话分析(问题,因为它是分率句)

②学生述叙画图的方法

③提问:这道题应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要用除法计算)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B(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①从哪句话入手分析?(分率句)

②谁来试着画图? ③画图之后,由学生列式计算,并说明理由

学生:鹅的只数是鸭的,鸭的只数是单位1,单位1具体量已知,也就是求鸭的是多少,所以列式为。

C(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①从哪句话入手分析?(分率句)

②试着画图分析

③这道题如何列式?你是怎样分析的?

方法一:解:设鸭有只,方法二:(只)

答:鸭有12只。

学生: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鸭的只数是单位1,单位1未知,而鸭的只数=鹅的只数,根据此关系可以列方程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把例3中的①-②题进行比较。

①我们把这三道题放在一起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三个数量是相同的;得找准单位1来分析)

②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已知和所求不同;解题方法不同)

③师:它们都是分数应用题所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数应用题主要有以上三类:

a.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b.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c.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你能说出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吗?

(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必急。)

三、巩固练习

1、一个排球36元,一个篮球40元,一个排球的价钱是一个篮球价钱的几分之几?

a.学生独立分析列式

b.要求根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改编出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

2、学校有故事书36本,是科技书的,科技书有多少本?

3、学校有故事书36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科技书有多少本?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三类题的对比练习。解决这三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2、3、4

4.乘除法 练习 篇四

二、填空。

例题:

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4个。

算式:(8÷2=4)

1、把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式:

2、把12个,每份4个,可以分成3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式:()

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

(1)把()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可以分到()个。

()÷()=()

(2)把()个桃子,每只猴子分8个,可以分给()只猴子。

()÷()=()

(3)把()个桃子,平均分给8只猴子,每只猴子可以分到()个。

()÷()=()

(4)把()个桃子,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只猴子。

5.小学除法练习题 篇五

A、99

B、98

C、100

2、450÷70的结果是( )

A、商是6,余数是30

B、商是6,余数是3

C、商是60,余数是30

D、商是60,余数是3

3、学校准备拿1000元钱去买一批桌椅,桌子每张46元,椅子每把21元,这些钱最多能买( )(一张桌子配一把椅子)

A、13套

B、14套

C、15套

D、16套

4、59×□<541,□里最大能填( )

A、7

B、8

C、9

5、下面正确的是( )

A、203÷11≈10

B、70÷20=3…1

6.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方法探讨 篇六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随之发生变化,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为主的教学,尊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进入各个学校[1]。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对数学运算提起兴趣,使学生的数学运算无法得到提升,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水平。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乘除法的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1. 小学数学的乘除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还不够强,导致他们在学习乘除法时有些吃力。其中复杂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更恐惧。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其教学模式也较传统,一般是以填鸭式的方式为主,教师负责在讲台上讲,学生只负责在台下听,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学生的实践操作,导致学习氛围异常沉闷,这就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渐降低。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 小学数学的乘除法教学方法

2.1 发挥情景模式的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运算的乐趣,才能真正驱散对数学的恐惧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2]。

在情境教学法中,主要是以学生接触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运算规律与方法。因此,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数学运算,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确定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4的乘法口诀法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铅笔,让学生将4支铅笔摆出相关的图形,然后让学生继续思考、讨论,接着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活动,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印象,为学生的数学运算打下牢固的基础。

2.2 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记忆。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知识[3]。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有趣的数学实践,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乘除法的运算,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小学除法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例如,36个苹果分给3个同学,平均每个同学分得多少个苹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分小棒的形式进行,将36根小棒当成苹果,再选出三个同学,给这三位同学进行分配,最终得出结果。以这种方式,有效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运算方法。也可以开展与数学运算相关的活动,例如开展乘除法的竞赛活动,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人数相等的小组,以乘除法运算竞赛的形式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运算速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3 巧设课后练习,提高学生能力。

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乘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4]。小学乘除法运算通常会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这时教师要进行区别。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外作业,使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过程变得有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

3.4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得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提升,要激发学生兴趣,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其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所在,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结语

要想使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必须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从当前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来看,主要问题是教学过于传统导致学生无法提起兴趣,缺少实践教学,与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论不相符,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等,导致学生对数学运算感到无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身心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还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薇.浅谈小学珠心算与数学融合的教学方法[J].齐鲁珠坛,2015,02:6-8.

[2]万懿.基于小学数学除法的探究式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36:142.

[3]叶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的价值和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3:118+126.

7.除法课后练习题 篇七

(1)134×16=

804

134

938

(2)我国的花卉品种丰富,百合花约有40个品种,杜鹃花大约是百合花品种的17倍,杜鹃花大约有多少个品种?

40×17=680(个)

答:杜鹃花大约有680个品种。

(3)400×50的末尾有3个0。()

二、基础题

(1)计算。

375×68=268÷53=

(2)填空。

1.笔算270×20时,先算27×2=(),再在积得末尾添()个0。

2.69×21≈12000,方框里最小填(),最大填()。

3.两个因数的积是810,这两个数各自扩大10倍后,相乘的积是()。

(3)解决问题。

1.小林家的果园今年收了310千克梨,收得苹果是梨的19倍。大约收了多少千克苹果?

2.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三、拓展题。

8.有余数的除法练习 篇八

找出每组题的联系

96÷3=

86÷4=

32×3=

21×4+2=

知识扩展:

★例1:一个数除以5,商是123,余数是3,这个数是多少?

〖思路点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

◇考考你:

1、同学们做纸花,每6朵扎成一束,一共扎了103束,还多5朵,同学们一共做了多少朵纸花?

2、国庆节到了,学校要在6条走廊上挂彩灯,已知每条走廊上挂的彩灯一样多,且彩灯的总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挂完后还多出3盏,问每条走廊上挂了几盏彩灯?

★例2:算式□÷6=□……□中,不告诉你被除数,商是多少,你能写出它的余数有哪几个吗?

〖思路点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试试:

1、算式□÷7=□……□中,你能写出它的余数有()个,最大的余数是(),最小的余数是()。

2、算式□÷9=5……□中,被除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3、算式□÷□=13……8中,除数最小是几?被除数最小是几? 4、23÷□=□……5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5、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中,商是最小的两位数,除数是最大的一位数,被除数和余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例3:有一袋桃子,如果每次拿5个,最后余下2个;如果每次拿7个,最后余下1个,这袋桃子最少有()个。◇我最棒:

1、一堆橘子,如果每次拿走3个,最后余下2个;如果每次拿走5个,最后余下4个,这堆橘子最少有多少个? 你会灵活运用吗?

一、填空:

1、下面算式中的余数可能是几?□÷5=□……□()

2、要使商和余数相同,被除数是哪些数?□÷6=□……□()

二、判断题:

1、在算式23÷□=□……5中,除数可能是3,商可能是6。()

2、某一个数除以5,所得的商与余数相同,这个数只可能是6。()

4、在算式□÷□=25……3中,除数最小是4,被除数最小是103。()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数除以5余2,除以9余5,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课堂学习我也棒

列竖式计算(前两道题验算)425÷3 560÷4 927÷3 456÷9

1、有一堆围棋子,按“二黑三白”排列起来●●○○○●●○○○……,想一想,第21个棋子是白子还是黑子?第53个棋子呢?

2、有100朵花,按3朵红花2朵黄花的顺序排列着,最后一朵花是什么颜色?

3、学校买来452本练习本,每位同学发6本,可以发给多少位同学,还余多少本?再买几本就正好发完了?

9.乘除法 练习 篇九

一、转化搭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新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将其转化为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旧知识,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来。这样不仅搭建起了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还能实现新旧知识间的“无缝连接”。

如,教学“小数乘法”时,可以通过与整数乘法的联系来实现对小数乘法的理解与掌握。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例题进行初步感知,从而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如可以让学生先计算254×12=?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他们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计算出来。这时给出2540×120=?学生就会进行相关的思考,发现两个因数都扩大了10倍,得出积扩大100倍,这时学习的目的已经展现了出来,那就是因数变化时积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计算25.4×1.2=?就显得水到渠成。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得出“两个因数都缩小1/10,积缩小1/100”这一结论。由此就可以得出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即先用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因数中缩小的倍数,将积也缩小到相应的倍数,也就是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的和,将积向左数出小数的位数,点上小数点。

二、转化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算理

运算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运算的算理,让学生能够领会运算的实质是教师教学运算的关键。算理从具体的运算中得出,并指导下一步的计算,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小数乘除法运算的算理起于整数的乘除法,因此将小数转化为整数,类比整数乘除法的法则就可以得出小数乘除法的算理。

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同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将除数转化为整数,再根据商不变性质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法。在组织这一节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460.8÷36=?然后给出46.08÷3.6=?让学生先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很明显就可以看出它们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除数变为了原来的1/10,被除数也变为了原来的1/10。这时引导学生用计算器算一下它们的结果。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它们的结果是相同的,由此进行思考和探究,得出结论: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时,可以先将除数中的小数转化为整数。这时关键的一点就是除数扩大多少倍,被除数也要扩大多少倍,这样才能保证商不变。

三、转化使知识得到了更深的拓展

转化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了知识,还能够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的提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知识向纵深化发展。小数乘除法不仅要求学生会进行笔算,还要求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由已知的条件,运用规律来直接得出结果,这样也就体现出了转化思想的应用深度。

如,教学“小数乘法”时,在学生已经能够掌握算理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这样的问题:已知25×4=100,那么2.5×4=( ),0.25×0.4=( ),0.25×40=(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了规律,对于小数点的位置就会有更深的认识。

又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可以让学生先计算432÷36,学生很轻松地就可以得出是12。在此基础上,再给出一组题目 :432÷3.6,43.2÷36,4.32÷3.6,4.32÷0.036,4.32÷360,43.2÷3600。学生通过做题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规律,这样再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既提高了速度,又提高了效率。

总之,转化思想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并能在学习中得到大的提升与发展。在这一转化中还能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如此轻松,从而也就能够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同时增强信心。

10.乘除法 练习 篇十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8-15题。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使学生能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1.计算下面各题。

360÷30= 310÷30= 421÷40= 720÷60= 340÷20= 523÷50=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1.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二第10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道题的联系。2.练习二的第11题。

⑴出示第11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⑵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⑶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指导。⑷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⑸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⒈练习二第12题。

先让学生说清楚每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指名四位同学进行板演,最后集体订正。2.练习二第14题。学生独立审题。提问:卡车要运走哪些水果?解答这道题时要先求出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列综合算式时的运算顺序)3.练习二第13题。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点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1.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篇十一

一、有多少种可能性?

小明从他的存钱罐里拿出了1角2分的硬币,要把这1角2分前平均分成2份,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二、猜一猜盒子里有多少颗巧克力?

兰兰过生日,请来了她的3个好朋友,兰兰把爸爸买的一盒巧克力打开,把这盒巧克力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包括兰兰在内)。当每个人吃完2颗巧克力以后,剩下的总数正好是原来2个小朋友分得的巧克力的颗数。兰兰打开的.这盒巧克力有多少颗巧克力呢?

三、分别需要几次?

有16个小朋友一起去公园里玩,他们先去玩“旋转飞轮”。座舱里让坐4人,16个人每个人都玩一次“旋转飞轮”,需要几次?然后他们又去了“冒险岛”,在一条小河上有一条小船,船上一次可以坐4人,这16个小朋友全部到河对岸,需要几次?

四、

一名老师带着16名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这些人要坐缆车上山,每辆缆车可乘坐4人,这些人都要上山,至少要租多少辆缆车?你能写出几种不同的坐缆车的方案?

参考答案

一、分析:本题适用于中等和中等偏上的学生。

这道题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其实,在分之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这1角2分的硬币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法,由于组合的方法比较多,因此,在讲解组合的方法时,要培养学生养成有序思维的习惯,即考虑时,首先要从硬币的面额来考虑(既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其次,要从每一种硬币所取的个数来考虑(既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组合分法得到不同的分配分法。

解答:

1.硬币的组合方法

(1)12枚1分硬币;(√)

(2)1枚1分硬币,3枚2分硬币。1枚5分硬币;

(3)2枚1分硬币,5枚2分硬币;

(4)2枚1分硬币,2枚5分硬币;(√)

(5)3枚1分硬币,2枚2分硬币,1枚5分硬币;

(6)4枚1分硬币,4枚2分硬币;(√)

(7)5枚1分硬币,1枚2分硬币,1枚5分硬币;

(8)6枚1分硬币,3枚2分硬币;

(9)7枚1分硬币,1枚5分硬币;

(10)8枚1分硬币,2枚2分硬币;(√)

(11)10枚1分硬币,1枚2分硬币;

(12)1枚2分硬币,2枚5分硬币;

(13)6枚2分硬币;(√)

2.硬币的分配方法

通过上面的3种分配分法可以进一步的进行分析,其中只有5种分法能够平均分成2份。

可以得到:

(1)把12枚1分硬币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6枚1分硬币;

(2)把2枚1分硬币,2枚5分硬币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1枚1分硬币和1枚5分硬币;

(3)把4枚1分硬币,4枚2分硬币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枚1分硬币和2枚2分硬币;

(4)把8枚1分硬币,2枚2分硬币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4枚1分硬币和1枚2分硬币;

(5)把6枚2分硬币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3枚2分硬币。

二、分析:本题适用于中等以上的学生。

解答这道题要善于发现题目中各个条件之间的联系。因此解答这道题就要从“当每个人吃完2颗巧克力以后,剩下的总数正好是原来2个小朋友分得的巧克力的颗数。”这句话入手。因为剩下的的总数等于原来2个小朋友分得的颗数,由于一共就有4个小朋友,所以,“原来2个小朋友分得的巧克力的颗数,”实际上就是说吃了的巧克力和剩下的巧克力的颗数实际上是相等的(都是一盒巧克力的一半),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2种解法。

解答:

方法一:

(1)2×4=8(颗)

(2)8÷2=4(颗)

(3)4×4=16(颗)

方法二:(*)

(1)2×4=8(颗)

(2)8×2=16(颗)

三、分析:这道题的第一问适用于一般的学生,这道题的第二问适用于中等偏上的学生。

第一问只要是把 16个人平均分,看看16人里面包含着多少个4人,就需要几次。

第二问则要考虑小船回航的问题,即小船划到河对岸以后,还要有一个人把小船划回来,即每次实际上只有3个人能够到河对岸,因此,解答起来也就不是看16里面包含着几个4这样简单了。

解答:

第一问:

16÷4=4(次)

答:16个人每个人都玩一次“旋转飞轮”,需要4次。

第二问:

16÷4=4(次)

3×4=12(人)

16-12=4(人)

4+1=5(次)

答:这16个小朋友全部到河对岸,需要5次。

四、分析:本题适用于中等及中等偏上的学生。

(1)这道题中有一个隐蔽条件,即一共有多少人要坐缆车上山,并不是16人,而是 16+1=17(人)。

(2)另外要注意一个问题,即,17人,按每4人一份来分的话,有1人富余,但这1个人也要上山,也要占用一辆缆车。

(3)在制定分配方案时,不要局限的认为每辆缆车只能坐4人。

解答:

(1)总人数:16+1=17(人)

(2)需要缆车的辆数:17÷4=4(辆)……1(人)

4+1=5(辆)

(3)分配方案:

① 16个学生,每4人一辆,1名老师与其他游人合乘一辆。

② 前3辆每辆3人,后2辆每辆4人;

12.“笔算除法”教学谈 篇十二

一、活用教材,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笔算除法

实践证明, 大部分学生对于例1 (42÷2=) 的口算并不困难, 如果先让学生学习这一题的笔算方法, 学生不容易体会学习笔算方法的必要性;从计算的角度考虑, 口算除法与笔算除法都是因为分物体的需要产生的, 两者的思维过程是一致的, 只是计算形式有区别。因此, 在教学中可以调换一下例1与例2的顺序, 先学习难度较大的例2 (52÷2=) , 再学习比较容易的例1 (42÷2=)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学生口算52÷2感觉有困难、不太方便时, 自然会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引出学习笔算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 实现学生对笔算除法算理的正确构建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是最易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 能有效地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 指导学生用小棒操作, 让学生清晰地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 切实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我们可以这样做:

5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每人分到几根?

1. 教师引领:先分整捆的, 再分单根?

第一步:分整捆的怎么分?

第二步:分单根的怎么分?

2. 学生动手独立操作。

3. 师生交流:你是怎样操作的?

第一步操作, 把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 每份2捆, 余1捆;第二步操作强调先拆再“合并”起来分。

4. 将操作内化为认知:将分小棒的过程记在脑海里, 自己边说边操作一遍, 再和同桌互说一遍。

5. 抽象概括:将操作过程用小棒图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读懂第20页图) 。

通过动手操作, 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手、口、脑等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现学生对笔算除法算理的正确构建。

三、当讲则讲, 教给学生正确的笔算除法格式

在小学阶段, 加、减、乘、除的竖式写法是笔算教学的重要内容, 其中除法的竖式计算相对特殊。在教学中, 学生通过分小棒初步理解了笔算除法的算理, 但让学生试着探究除法竖式怎么写时, 却问题较多。因为笔算除法需要同时应用减法、乘法知识, 而且确定商的首位等又是难点。所以, 我认为教学该内容应根据实际该探则探, 当讲则讲。除法竖式的写法, 首先在教师引领下, 边板书边介绍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 将操作的过程在除法竖式中表示出来;结合竖式, 联系分小棒的过程, 共同探究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同时理解商的定位和余数的处理方法, 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并认同这种计算方法。

其次,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 如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总结笔算除法的一般演算顺序, 即先用一位数去除十位上的数, 如果除不尽, 将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 再用除数去除。

第三, 学生明白了算理, 掌握了正确的竖式书写格式后, 让他们自己计算42÷2, 之后让学生相互订正。这样处理可以及时巩固竖式计算方法,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52÷2和42÷2这两个竖式计算的异同点, 让学生明确:第1个竖式十位上的数正好分完没有余数, 第2个竖式十位上的数没有分完, 还有余数及余数的处理方法,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竖式写法的不同。

四、巩固算法, 避免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13.数学笔算除法同步练习题 篇十三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就一定有0。

2.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就一定有0。()

3.5370÷3的.末尾只有一个0。()

4.6300÷3的末尾有两个0。()

二、选择题

1.8000÷5的末尾有()个0。

A.2个 B.3个0 C.没有

2.○240÷5=1850,○应填()

A.7 B.8 C.9

3.4205÷6的商是()

A.70……5 B.7……5 C.700 D.700……5

14.小数除法练习题 篇十四

1、列竖式计算。

27×0.43=(计算并验算)

0.86×1.2=(保留两位小数)

1.2×1.4=(精确到十分位)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7.06×2.4-5.7=

2.33×0.5×4=

0.65×105=

3.76×0.25+25.8=

4.8×0.25=

1.2×2.5+0.8×2.5=

二、小数除法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8.8÷4=

(2)85.44÷16=

(3)67.5÷15=

(4)289.9÷18=

(5)101.7÷9=

(6)243.2÷64=

(7)16.8÷28=

(8)15.6÷24=

(9)0.138÷15=

(10)1.35÷27=

(11)0.416÷32=

(12)3.64÷52=

(13)91.2÷3.8=

(14)0.756÷0.18=

(15)51.3÷0.27=

(16)26÷0.13=

(17)210÷1.4=

(18)2.688÷0.56=

(19)10.625÷25=

(20)126÷45=

(21)10÷25=

(22)2.7÷7.5=

(23)15÷0.06=

(24)25.6÷0.032=

2、下面各题,商保留一位小数。

(25)14.36÷2.7≈

(26)8.33÷6.2≈

(27)1.7÷0.03≈

3、下面各题,商保留二位小数。

(28)32÷42≈

(29)1.25÷1.2≈

(30)2.41÷0.7≈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9.48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算式:

答:它的边长是米。

2、小汽车8分钟行12.8千米,公共汽车12分钟行14.4千米,谁的速度较快?快多少?

算式:

答:的速度较快,快千米/分钟。

3、小红、小表、小兰、小花、小梅一起去开心乐园玩,车费用去了9.5元,门票费32.5元。平均每人用去多少元?

算式:

答:平均每人用去元。

4、解放军某部急行军3小时行了18.8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算式:

答:平均每小时行千米。

5、王老师从家骑车每小时20公里到学校要用0.25小时, 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用0.8小时能到学校吗?

(1)算式:

(2)算式:

答:家离学校有公里,用0.8小时到学校。

6、双休日爸爸带小勇去登山。从山底到山顶全程有7.2千米,他们上山用了3小时,下山用了2小时。上山、下山的速度各是多少?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算式:上山:

算式:下山:

答:上山速度是公里/小时、下山的速度各是公里/小时。

7、汽车每行驶5公里要用汽油0.8千克。如果汽车现有汽油50千克,要行驶325千米,还需加油吗?

算式:

15.浅议“加减乘除”法 篇十五

政府转变职能与市场改革是当下热议的话题,如果用“加减乘除”法进行解释,笔者有些心得。

依靠市场去优化配置资源要用加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果最大化与效益最优化。推进市场化改革要实行加法,就是依据三中全会的要求,凡没有做到的或做了不好的,要一项一项填补进去。比如,“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质的规定性是什么,又如何掌握其度的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讲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但做得怎样?提倡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经销商诚实守信;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又做得怎样?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市场体系是练内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要持之以恒。

对政府越位膨胀的权力要用减法。

三中全会指出,要着力解决政府在经济领域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转变政府职能有加法有减法,监管不到位要用加法,干预过多要用减法,但我认为现在主要是用减法。这对政府来讲是一场自我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每届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都有动作,但主要在减少几个机构上下功夫,政府职能转变改变不大。官僚主义、腐败之风盛行,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过多地去直接配置资源,尤其是对一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一直抓在自己手里不放,原因很简单,因为与利益关联着。这个减法怎么做,大家都拭目以待。大量减少审批是重点,国务院已下定决心。但政府也有政府的难处,中国市场经济不成熟,法制不健全,老百姓习惯依赖政府,政府才是依靠,从找“市长”变为找“市场”不容易,所以这个减法又不好做,要掌握好一个度,不能一放了之。

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用乘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的主体,如何调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定要用乘法,才能让效益倍增。比如坚持改革开放,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必须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达到目的。一旦人民群众从“你要我做”变为“我要去做”的时候,其能量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又如,从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解决好民心所向、民心所归的问题,可以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大的险滩都可以冲过去。再如,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可以使中国五彩缤纷,充满活力与生机。

对取得的任何成绩要用除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成功与成就,总结了经验、也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回头看,可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但绝不应该躺在成绩单上,一切要从零开始。中国人看成绩非常注重数量,比如,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二大消费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有多少工业品、农产品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等等,但很少有人与发达国家比质量、比人均、比结构、比生态,所以,我主张对取得的成果要用除法,即要用13亿人口除,这样我们的头脑就会冷静下来,就知道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多大的差距。中国长期以来是小农经济国家,习惯于自给自足,习惯于急功近利。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人坐井观天,认为马上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现在我们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有些人用形而上学去看问题,不懂得天外有天。所以,用除法是一道清醒剂。

联系到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同样要用“加减乘除”法。对提升物流功能、实现产业升级要用加法,对非核心竞争力要用减法,对激发物流企业、企业物流发展与调动物流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用乘法,对物流业取得的成绩要用除法。对每个人也是一样,在工作与生活中,学会应用“加减乘除”法,也是一项必修的内功。

上一篇: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描写下一篇:初一英语期中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