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共10篇)
1.《水》教案 篇一
《认识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2、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和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
三、课前准备:
1、提醒学生准备本节课的活动材料:水、木块、酱油和洗洁精、盐水、糖水、水。橡皮、酱油、牛奶、苹果等。课件
2、提示学生搜集有关水的美丽图片。
3、搜集有关赞美水的诗歌或短文,以培养他们 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打一物。用手提不起,用刀劈不开,洗衣和煮饭,都要用到它。(学生根据谜面猜出谜底——水)
揭晓迷底是水,师:那么对于水你了解多少呢?生:我们每天都要喝水,用水浇灌土地,鱼儿离不开水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对,水是生命之源,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可见水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认识水,教师板书:认识水
课件出示:湖水情境图,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自主学习,研究水的特性。活动一:研究水的特性:
师:大家对于水这么了解,那你们愿意帮老师一个忙吗?(学生齐说愿意!)在你们的实验盘中有五只杯子,里面有五种液体,帮老师辨别一下它们是什么液体行吗?
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用什么好的办法,小组讨论交流:
生:我们小组准备用眼睛观察,看一看这五种液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我们先观察,如果看不出再用鼻子闻一闻。
生:我们先看,再用鼻子闻,如果还不能知道就讨论讨论。师:同学们刚才想了好多方法,你们真的很棒!在这里同学们要认识到我们的观察活动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正确的步骤是一看、二闻、三尝、四摸。
下面请各小组用你们想的方法开始辨别这五种液体。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拿杯子时要轻拿轻放,以免杯子中的液体翻出来。2.每个小组有一名同学记录。3要注意安全。(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生:我们发现里面有酱油和洗洁精,其它的还没有发现。生:这只杯子中是酱油,(学生端起杯子)我闻了一下,有酱油的味道。
生:我们小组都找到了,我们小组的同学是用嘴巴尝的,我也尝了,这杯液体是盐水,有点咸,这杯甜的是糖水,这杯没有味道是白开水。生:我尝了一下洗洁精,到现在我嘴里还有一股味道。
(教师列出学生发现的五种液体:酱油、洗洁精、盐水、糖水、水。)师:同学们,老师真的非常的敬佩你们这种探究的科学精神。我们为那些敢于尝试的同学鼓掌。(学生鼓掌)
好了,同学们你们已经帮老师解决了问题,下面请拿出装水的杯子。(学生拿出)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请同学们观察杯子中的水,能不能发现水的秘密。并把你们的发现写在实验记录表上。小组讨论(学生观察水,填写实验记录表。)
生:我们小组发现: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板书:没有颜色 生:我们小组喝了一口水尝了尝,水是淡淡的,它没有味道,没有气味,也是透明的。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也是透明的。生:我们小组把瓶子里的水倒进脸盆里,又把脸盆里的水倒进瓶子里,知道了水是流动的;板书:流动的。
师:从同学们的答案中老师知道你们观察的很认真,找出了水的特征。课件出示:水的性质 活动二:水有形状吗?
师:现在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水有形状吗?生:有。没有。(托起一杯水)问:水是什么形状的?(托起一个圆形的杯子)问:水是什么形状的?(托起一个梯形杯子)问:水是什么形状的? 如果老师把这杯水倒在地上,水会变成什么形状的呢? 师:那么同学们说水是什么形状的?(小组展开讨论)
师:很好。水有形状,只是水的形状不固定,它会随着容器的形状而变化。(板书)水是没有形状的 活动三:了解液体、固体的区别:
出示实物:橡皮、木头、酱油、牛奶、苹果让同学们比较它们与水的异同点。让同学们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它们与水的异同点。从而让同学们得出水、酱油、牛奶能流动,橡皮、木头、苹果不能流动。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像水、酱油、牛奶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液体,像木头、橡皮这样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固体。[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会对苹果有质疑] 师:苹果是液体还是固体?(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小结:苹果是固体,苹果汁是液体
(板书)让学生举几个液体、固体的例子。学生举例。
师:你懂得可真多,课下同学们有兴趣可以继续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是液体。那么同学们说说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总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
师:现在我们对水已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同学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哪里有水吗?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很好。在天上、地下、动植物体内都含有水分。课件出示: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图:
在地球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5%,故地 球又称水球。但是我们能直接饮用的淡水资源却严重匮乏,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14亿立方公里,其中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且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的冰雪 中。目前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和河床水,三者总和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77%,除去不能开采的深层地下水,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水只占 地球上总水量的0.2%左右。因此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并且合理利用水资源。
师:好了,本节课我们主要在同学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课件出示:课堂检测:
1.像水、牛奶、酱油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做。像木块、橡皮这样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做。常温常压下,水是、、、的液体。
2.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1)水装在杯子里是杯子的形状,装在瓶子里是瓶子的形状,所以水是有形状的。
(2)在炎热的夏季吃上一块西瓜就可以解渴,这说明西瓜里有水。
(3)冰块、木头、橡皮是固体。(4)水是白颜色的。
(5)无论怎么倾斜盛水的容器,水面始终是平的。生谈收获。
师:在本节课中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但是在这里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忙,在上课的时候,有同学说苹果内含有水分,但是到底一个苹果内含有多少水分呢?应该怎样解决呢?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想象力很丰富,那么课下同学们就继续研究,来解决老师的这个问题,老师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完成这个任务。板书设计:
10:认识水 没有颜色 没有味道
水
没有气味、透明
液体
2.水结冰了 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
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
一、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师: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师: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三、拓展
凝固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水(液态)冰(固态)
3.换水试验教案 篇三
“不错,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实现零——零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艾滋病相关死亡”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至今没有有效地防治手段,几乎没有救治成功的病例,因此又被称为超级癌症。”
“HIV病毒一旦侵入人体,便以免疫系统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崩溃,从而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而病发死亡。”
“HIV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内,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浓度最高。它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HIV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今天,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感受一下艾滋病传播的隐匿性和速度的惊人性。
这个游戏的名称叫做“换水游戏”。在做游戏之前,我们先做一个约定:所有参与本游戏的同学都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参与、团结合作、真诚交流”的原则。
“大家看到讲桌上一共有28只烧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24只,第二部分4只” “第一部分的24只烧杯中有23只装的是清水,只有一只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清水表示健康人的体液,氢氧化钠表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体液。从表面上看是无法区分两者的,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是用酚酞试剂可以检测,酚酞可以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与清水没有反应。每一次换水表示发生一次性接触。”
“第二部分的四只烧杯中装的都是清水”
“我们先看游戏第一部分的规则:
1、第一次换水:与本组中对面同学换水一次。[用注射器取5mL加入对方烧杯中]
(第一次换水后每一组抽出一名同学离开游戏不再参加下面的换水)
2、第二次换水:与本组中另一名同学换水一次。(不能重复)
3、第三次换水:与相邻组的任一同学换水一次。(A组和B组,C组和D组)
4、第四次换水:与斜对组的任一同学换水一次。(A组和C组,B组和D组)”
(学生操作,完成游戏的第一部分)
“我们马上进入游戏的第二部分:4名同学,每人一只装有20毫升饮用水的透明玻璃杯,一只10毫升注射器,在经过4次液体交换的20名同学中任选一名(不能有重复选择),进行一次5毫升液体等量相互交换。”
“在每个烧杯中加入一滴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游戏结果及分析:
1、经过一次换水即退出的4只杯子都没有变色,说明双方均有单一的性伴侣,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很小。
2、经过4次换水后的20只杯子,有14杯变为红色,说明多性伴导致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速度惊人。
3、最后跟经过4次换水后的20只杯子中的任选一只进行换水的4只杯子,有3只变为红色,说明跟高危人群发生哪怕是频度很少的性接触,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也是相当高的。”
通过换水试验我们知道了,艾滋病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应该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有哪位同学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谈一谈如何预防艾滋病呢?”
4.《水》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文章的有关句段,理解缺水之苦,体悟作者的快乐、幸福,感受在那个生活贫苦的年代,人们的淳朴、热情,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2、抓住词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水。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作者以《水》为题,凭借这最简单、最丰富的字眼要说什么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句子,思考作者通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缺水)出示: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突出:缺水。板书:缺水。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作者在这个缺水的地方是怎样生活的呢?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地方缺水呢?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
2、交流。出示第一段课文。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一处很小的泉眼边,这一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指名回答)
①一个村子的人吃水:全村人的生命都维系在这一处小小的泉眼中,这眼泉可真正是生命的源泉啊!你很会读书。
②十公里之外:挑一次水一个来回就是二十多公里啊,就算是解放军急行军,也要走近4个小时,何况还有沉重的担子呢?这种辛劳是我们从未尝试过、难以想象的。
③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泉水很少,取水的人很多,所以得焦急又耐心地等待。
④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担水来之不易,是头顶烈日、翻山越岭,经过了千辛万苦才挑回来的。(板书:艰辛担水)所以,水成了 出示,齐读句子。
3、谁能为我们朗读这段话,读出村里人挑水的艰辛?(指名2人读)
4、让我们大家齐读这段话,注意这些数量词,你留心它,就会读出新的体会,齐读
5、小结第一段
长长的山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就是我们村子里的水,这水中包含多少艰辛与沉重啊,谁还能说这水不珍贵呢?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水成了。
6、难怪村里人会说:“请我„„。”因为在这个缺水的地方,滴水已经贵如油,滴水已经贵如酒了啊!让我们齐读第一段,体会当 地缺水之苦。
三、略读二、三部分,体会缺水之苦
1、课文还有哪些描写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地方缺水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2-6段,找出表现缺水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让我们来交流读书的体会,先把自己找的句子读一读,再谈体会。
①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使用。下雨天可以储水,供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免除了到远处担水之苦,所以期盼,从期盼一词中看出渴望。
②只有下雨„„才可以„„。平日里是无法洗澡的,舍不得用从十公里之外挑来的水洗澡。板书:盼下雨。读第2段
③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风干的感觉。风干了是什么感觉?这时的人们多么需要水的滋润啊。④母亲用大锁锁住水窖。你们家里的什么东西要上锁锁起来?村里人把什么锁起来?可见水成了 ?板书:锁住水窖。读第3段。⑤晒干的狗尾巴草„„风干的感觉,极度缺水,渴望水的滋润。⑥一缕水的气息„„呼吸一下被水湿润的空气都让我们陶醉。⑦一勺水 珍惜,舍不得多用。读第4段。⑧倾注的水„„ 读第5段。⑨锁上水窖,关着 读第6段
四、总结
1、儿时缺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缺水的滋味也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位同学,让我们把课文读一遍。
2、作者仅仅是想通过文章告诉我们缺水的苦涩吗?还有什么是我们没体会到的?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指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水》 2、(指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作者童年时代生活的那个村子,了解了村子里严重缺水的生活状况,体会了挑一担水要翻山越岭走十公里山路的艰辛,感受了村里人期盼下雨的渴望心情,理解了滴水贵如油,要把珍贵的水锁起来的无奈。
儿时缺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位同学。但作者仅仅是想通过文章告诉我们缺水的苦涩吗?还有什么是我们没有体会到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来细细地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水那难以割舍的情结吧!
二、浏览、概括、找出重点
1、让我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的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水还给孩童时代的作者留下了什么感受?哪两件事看出来的? 2、交流、板书
①洗澡
(板书)评:你很会概括哦!②冲凉
(板书)
三、精读
1、让我们先看洗澡的情景吧!(出示文字)
①自由轻声读一读,从哪些词句中,你看出了孩子们洗澡的心情? ②交流:
A“奔跑跳跃、光溜溜、大呼小叫”你抓住了这些动词来体会这久等难逢的雨啊,今天终于来了,多么让人激动啊!多么让人兴奋啊!还有吗?
B“仰头走、吃”(点出词)你真会学习,能抓住动作结合词语来谈感受。
C你看,孩子们嘴里喊着,身子跑着,完全放松在雨中,这高兴、快乐、舒服,所有的一切都为了漫长的期盼,怎么能不高兴呢,怎么不是尽情地享受啊?谁来读出这欢乐的情景?指名读。真像过节一样快乐啊!谁再来读?指名读。抓住这天降甘霖的大好时机,到雨中去狂欢,用心灵感受水带来的欢乐吧!一起来读。齐读
③ 出示词句 不仅是孩子们狂欢,然后大人们也忍不住了,他们放下了尊严,抛却了矜持。甚至连女人们都丢掉了羞怯,迫不及待地加入到洗澡的行列里来。引读。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在雨中兴高采烈地洗澡,享受老天爷的恩赐,真是痛痛快快啊!板书:痛快 ④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这难得的痛快吧!齐读。(注意这些词语,想象那幅场景,你会读得更有语感)
2、学3-5段
①过渡:下雨对于村子里的人就像过节一样幸福快乐,然而在骄阳似火的夏天,留给人们更多的还是干燥和炎热。一天下来,男女老少都有一种被风干的感觉,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这时的我们多么渴望水的滋润啊,渴望母亲解下腰带上那把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的钥匙,只有它,能打开水窖,一解我们对水的渴望,拯救孩子焦渴的心灵。②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冲凉,又将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呢?请同学们默读第4-5自然段,找出描写我们感受的句子,边读边想,在感动你的词句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3、交流体悟,点评提升
①下面我们来分享大家的阅读体会,交流时,先把句子读给大家听,再谈自己的感想。
②水的气息扑面而来,倒抽一口凉气。你读的是作者冲凉前的感受,还没冲凉呢,就感受到了水的气息。这敏锐的嗅觉,这独特的感受,只有渴望极了的人才会有啊!那冲凉时又会怎样呢? ③“缓缓、倾注”出示这句 你从哪个词感受到舒服的?点出缓缓、倾注 慢慢的倒,让水细细地流,再加上扇的风,这清凉的爽快感觉就更多些了。孩子的幸福就是母亲的快乐呀!
④“舒服„„大叫”出示句子 那水的清凉,那风的清爽,那全身的 触觉被激发起来的活力,没有语言可形容,只能大叫了。一起来读。⑤“滑过”一句,出示 三个滑过点出词是作者在细细品慢慢诉。为什么滑到哪,就感觉到哪儿?是全身心地在感受,在注意,在享受,尤其是排比的句式,像慢镜头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范读
同学们能读好这一句吗?带着享受的表情 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这清凉的水滑过全身的感觉吧 齐读
⑥“吮吸”出示 点出 这是一种放大了的畅快,是一种夸张的表达,这种夸张更让我们体会到了那无比的满足,那么细腻,那么深刻,恨不得让时间停下来。让我们感受这幸福时刻,同学们能读出这享受的感觉吗?板书 享受 齐读第5段1、2句
⑦“不多不少” 出示句子 点出词语 既没有浪费,又充分地享受了,这滑过全身的一勺水,多么亲切、滋润心田,弥足珍贵,带给焦渴的孩子多么幸福的感觉啊!板书:幸福 ⑧让我们动情地再读一读这一段吧!(注意语气和节奏,再幸福地读一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总结
1、冲凉前的渴望,冲凉时的享受,冲凉后的幸福回忆,这少少的一勺水就留给作者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难怪母亲在锁上水窖后会笑着对我们说:“。”母亲为什么把“渴”说成“饿”?
2、这“饿水”的感觉仅仅是孩子们有吗?人们仅仅是饿水、缺水吗?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还缺什么?(缺衣少食、缺医少药)
3、但这块贫瘠的土地依旧滋养了作者,养育了这块热土上的人民,作者今天回忆起来,虽然遥远,但却真切,字里行间,指板书: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又不缺什么呢? 不缺向往 对生活依然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不缺勤劳 依然辛勤地劳作,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不缺欢乐 对生活依然有信心,有热情 不缺亲情 那是普天下最真最纯的情感 不缺淳朴和善良 不缺乐观和幸福
4、今天我们也许从未体会过作者童年的生活,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有什么想法不吐不快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品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出示最后一幅图
板书:
缺水
艰辛挑水
水 期盼下雨 洗澡 痛快
锁住水窖 冲凉 享受
5.范水昆虫教案 篇五
范县实验中学 姜秀婷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昆虫的各种行为。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进行探究实验学会探究实验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亲自观察与探究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形成积极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建立从而树立爱护小动物,人与动物平等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范水昆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三.教学方法:
倡导探究性学习四.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昆虫的趣事 五.教学过程:
引言:昆虫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复杂、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生物,其数量之大、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动物可以与之相比。校园中、马路上甚至在家庭的某个角落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然而同学们对昆虫却知之甚少,甚至一些常见的种类也很难叫出其名字。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珍贵的昆虫,它们象我们人类一样有自己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奥秘无穷。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昆虫不但种类多,数量也相当惊人,有时一亩地里的昆虫可达几十万只。我们只要想象一下一窝蚂蚁的数量,或者农作物上蚜虫的数量,就可知昆虫的数量有多大。下面我们就重点学习一下蚂蚁的有关知识。
一、组织材料引趣
1、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蚂蚁,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蚂蚁的样子和生活习惯。睁开眼睛看大屏幕上的一段录相,录相中说的是谁?(蚂蚁)。(教师出示投影片:蚂蚁的身体),蚂蚁身体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怎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触角一对 足三对)
2、观察:
将自己捉的虫子放入昆虫盒中观察,按足的数量进行分类。
3、讲述。
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动物,但在整个动物家族中,种类最庞大的是像蚂蚁一样小小的不起眼的昆虫(板题),自然界的昆虫多达一百多万种。
4、导入。
同学们,当你看到“昆虫”这一课题,你希望知道一些什么(多让学生说)?这些问题,老师要让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来解决。
二、实验探究(20分钟)
1、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写下来,并加上教师的一些问题。
2、呈现给学生研究的材料:出示投影片(蚂蚁、蝴蝶、蜻蜓、天牛图)学生自带的昆虫实物。
3、确定问题:让学生选定自己所喜欢的问题,并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没有选的问题或没有组合的人,由教师安排)。
4、自主学习
今天,老师让大家自由组合,每小组推选出组长,根据自己选定的问题进行研究,自行发现。(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研究,进行点拨)
5、协作学习
相临小组交流研究问题和研究结果,进行讨论。
6、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板书。
7、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凡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是昆虫。问:你认为昆虫的这些特征中哪一点最重要?(其中三对足这个特征最重要)。昆虫又名“六足虫”。
8、知识应用:学生辨认昆虫。
先观察自己带来的虫子是不是昆虫,再出示投影片。
问:图中这些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为什么?(要求按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表述)学生进行判断。例如:凡是有三对足的动物都是昆虫,蝉是三对足的动物,所以蝉是昆虫。
9、指导学生认识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
师小结:本节课,通过我们的观察、比较,大家自己找到了昆虫的共同特征,并知道了什么样的动物是昆虫。大家学得非常认真。
1、你能举出你生活中常见的昆虫吗?
2、你能很好地辨认出你生活中常见的哪些动物是昆虫吗?
3、成千上万的昆虫中,有些昆虫能给人们带来益处:为人提供食物(如蜜蜂);为人提供生活和生产中需要的材料(如桑蚕);帮助人类消灭某些害虫(如蜻蜓吃蚊子)
4、作业:
⑴、搜集昆虫图片,粘贴成图集。
6.水教案 篇六
郑原安:
“不喜欢!”(我愣了一下,问他,为什么呢?)“这只乌鸦不爱清洁,本来是一瓶很干净的水,他却把脏石头放进去,把水弄脏了,这么脏的水喝了会生病的。”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看来你是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有办法让这变脏的水再变干净吗?“
林建华:有,过一会儿泥沙会沉到水底去,泥沙上面的水就干净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我们刚才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去的时候,我看见水变脏了,现在石子上面的水又变干净了”。
师:噢,你观察的真仔细。可乌鸦为什么不过一会儿等水干净了再喝呢?
黄雯赢:“这只乌鸦到处找水喝,说明它已经很渴了,他不想再等了。”郑原安反驳说:“乌鸦喝了脏水生病怎么办?”
黄雯赢说:“动物喝脏水是不会生病的,我经常看到我家的鸡喝脏水,可它从来不生病。我还看见我家的鸡吃泥沙呢!”
许多同学一起说:“是呀,我们也看见过鸡吃小石了呢!它们为什么要吃小石子呢?”
7.小班科学《水》教案 篇七
1、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
2、激发幼儿乐于亲近水,接触水,热爱干净水环境的美好愿望。并能关注周围的水环境。
3、鼓励幼儿发动身边的人一起积极参加节约用水活动。
4、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教学难点:激发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愿望,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表明水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图片。
2、小水滴图片,一杯水。
3、水污染图片,故事《鱼儿哭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我们的好朋友:“小水滴”想和小水滴成为好朋友吗?说说生活中你见过的水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交流)
二、活动进行
1、认识水,了解水。
(1)出示一杯水
请幼儿喝一下,说说水是什么味道,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感受水的状态(无色,无味,的液体)
(2)水是从那里来的呀?
(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水从地下来,地球上储存的水是有限的
2、感受水的作用
(1)水能为我做什么呢?
幼儿回答(洗衣,做饭,每天喝水,小树要喝水)
教师引导:生活中离不开水,人每天必须要喝水
(2)讨论没有水会怎样呢?
幼儿自由讨论
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观看图片(局部地方缺水造成干旱……)
听故事《鱼儿哭了》
幼儿说出“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小结: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所以我们要怎么做呢?
怎样做到节约用水呢?(自由交流)
三、活动延伸
音乐游戏:鱼儿水中游。
8.中班科学《水》教案 篇八
1、初步观察物体的吸水现象,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不同物体的吸水能力。
2、对实验有探究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记录。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白纸、水果外的塑料网、面巾纸、棉布、纱布、小木块、棉花、泡沫等
2.魔术材料:海绵、水杯、装有水的瓶子等
3.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我今天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看谁最聪明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1.出示2个杯子,杯子放在桌子上,将瓶子里的水倒进杯子里,请幼儿猜猜水在哪个杯子里。(音效)
2.猜测并揭示魔术秘密。 请幼儿猜测水倒不出来的原因。揭晓答案,原来水被海绵吸收了,演示海绵吸水的过程。
3、你想不想来试一试?颜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
二、幼儿通过实验感知不同物体的吸水能力,交流操作经验
1、简单介绍操作材料(PPT展示) 操作材料:白纸、水果外的塑料网、面巾纸、棉布、纱布、小木块、棉花、泡沫,材料人手1份。 幼儿人手一份:托盘、水杯、瓶盖子 请一名幼儿上来与教师一同示范如何选择材料。要求:思考后选择物品实验,物品不能从杯子里掉出来,水要适量(2小杯),在操作盘里操作。
2、自由选择材料,寻找可用来吸水的材料。
3、幼儿操作,教师协助。
4、操作结束后,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1)你都试了哪些材料?有哪些可以吸水?你上来给我们演示一下好吗?
(2)请个别幼儿演示
三、幼儿再次尝试,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1、“我们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吧!”投影记录表,“海绵吸水,演示打钩,告知不吸水打叉)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吸水的用√表示,不吸水的用×表示。
2、展示幼儿实验成果(投影记录表)
9.三月桃花水教案 篇九
1、全面提升:积极贯彻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2、少教多学: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借助联想品味语言情境,指导学生逐步掌握读、悟、写的方法。
3、以读促悟,读写结合:通过指导学生抓课文关键词句、发挥想象描述,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感受事物特点,进而联系生活和自己的情感体验,拓宽学习内容,学习文本句式展示自己对春水的感受,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解析:
《三月桃花水》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春潮”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用清晰的结构描述了三月桃花水声音动听、光芒耀眼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文语言优美,节奏感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春水的印象和感受,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想象力。同时,语言表达具有鲜明的句式特点,是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好教材。
生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字阅读及感受能力,生活经验丰富,善于联想和想象,具有一定的语言模仿和创作能力。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写景类文章的学习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春潮”的主题,进行文字理解和感悟,体会诗歌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小组合作与展示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和写作句式的方法学习,提升学生诵读和理解的习能力。
4、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编创,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表达春水的不同特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多角度描述,丰富情感,练习表达。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方式,结合自己的实际发现和感受描述春水,进行语言表达迁移训练。
教法:提纲挈领法、理解诵读法、拓展表达法;
学法:阅读批注法、诵读品味法、合作交流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回顾对春水的不同感受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桃花水。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默读课文,回顾内容,本文主要写了三月桃花水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读课文)
3、组织交流,明确课文层次结构:
课文用充满好奇的疑问句作为总起,激发读者对于三月桃花水的兴趣,进而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后文分别抓住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和光芒进行细化描写。最后总结全文,结合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都融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今天就让我们用美丽的文字去感受美丽的桃花水。
二、细读文本,提升语言:
1、总起激兴趣: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1、2自然段)
(2)作者的总起方式很特别,你发现了吗?
(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文字)
(指导学生发现文本的总起为两个问句,分别从声音和光芒两方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畅想声音时,作者把它比作了“一串小铃铛”,体现了声音的动听。在畅想光芒的时候,又把它比作了“一匹明洁的丝绸”,展示了它的光亮、顺滑。这是多么富有特色的三月桃花水啊!只有善于发现文字的奥秘,才能读出文章真正的美来。
试试看!自读第2自然段,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可以把重点的词划下来。
(学生自读,尝试自主发现。,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舞动绚丽的朝霞”、“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酒窝,在水中回旋。”体会三月桃花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
方法小结:学习语文就是要这样,通过文字看内涵,品味语言的魅力。
2、分述名特点:
(1)本文主要抓住三月桃花水的声音和光芒来展现特点的,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
(2)引领学习:
(课件出示第3、4自然段内容)
第3自然段是对第4自然段的概括,把三月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这个比喻可以展示桃花水的什么特点?
(课件播放竖琴的声音)
谁来联系竖琴的特点说一说。
(引导学生发现三月桃花水声音的动听、柔和、多变、轻缓等特点,教师借机板书。)
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文字的细致描述来体会。自读第4自然段,找找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词语。
(学生自学勾画)
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同桌合作学习,教师行走倾听。)
组织汇报:说说你都找到了那些词句展示如竖琴一样的水声?
预设:①抓住“浪花--鼓点“、“水波声--鸣响”、“低语--谈心”、“叮咚声--铃声”、“水浪声―催促”等对应的词语,体会水声的多变和轻柔。
②抓住“敲打”、“应和”等词语体现声音的交响。
三月桃花水就是在着丰富的场景中、多变的声音中散发它的魅力,我们如何通过朗读来展示呢?自己练一练,注意体现重点词的韵味。
(学生练读后进行展示。)
(3)方法小结:
(课件出示)找到概括句,明确特点。进入文本,寻找根据。回文朗读,体现韵味。
(4)方法迁移学习:
运用我们找到的学习方法,先自主学习第5、6自然段,有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丰富自己的认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5)组织汇报:
预设:①抓住“明镜”了解三月桃花水闪亮、平静、清澈等特点。
②抓住排比句式“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体会作者对春水中影响的发现。
③抓住“燕子翅膀过着白云”、“垂柳如烟如雾”、“水底浮起花瓣”、“村庄升起袅袅炊烟”体会水的干净、纯洁、清澈、明亮。
(展示朗读)
(6)配乐朗诵:
分组朗读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
3、拓展学表达:
(1)三月桃花水的美不仅是因为它有动听的声音、耀眼的光芒,不仅可以看、可以听,还有很多特点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感官去发现。
(2)指导编创:三月桃花水还是可以闻的,有什么样的味道渗透其中呢?
预设:片片花瓣漂浮在水上,花朵的芳香在水面上荡漾。
河水流过青草地旁,青草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散发着新生命的味道。
(3)自主创作:就用这样的方式,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桃花水的美!
(学生自主创作,可以品尝、触摸、玩耍等)
(4)组织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4、总结抒情感:
作者对三月桃花水有着丰厚的情感,你知道为什么吗?
(不仅因为它的美丽、动听、清澈、明净,更因为它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给田野带来了希望,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让我们把这丰富的情感融进心中,一起读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吧!
(学生齐读)
你觉得哪句话令你印象深刻?
(学生自主评说,教师引导发现最后的“让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体会作者的陶醉之感,喜爱之情,赞美之意。)
三、课堂小结:
1、这篇课文让人最难忘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尝试总结:清晰的结构、准确的特点、优美的语句、练习的范本等)
2、这篇课文和《春潮》相比,阅读感受有何不同?
(学生进行对比赏析:写作的结构顺序不同,语言的风格不同,表达感情不同等。)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将自己写的段落和同学的相互整合,尝试编辑成一篇文章。
3、搜集更多和“春水”有关的谚语,体会春水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听声音:春天的竖琴柔和、多变、动听、轻缓
看光芒:春天的明镜闪亮、平静、清澈、纯洁
10.《生命之源——水》教案 篇十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水的组成;水的物理性质;硬水、软水;水的净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点;简单商品标签标示的某些内容的识别
物质的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与社会发展:水资源;水对人类的重大意义;水的污染和水资源的保护
科 学 探 究:蒸发操作;探究水的组成;探究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
4.1 我们的水资源(1课时)
一、主要内容
①水的存在;②水人类的关系;③人类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及及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措施;④水的污染与防治。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了解)。
2.能列举出生命、生产、生活中离不开水的一些事实(了解)。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应用)。
3.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和危害(理解)。(1)能说出淡水资源现状。
(2)能够说明造成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危机日趋加剧的原因(淡水储量少且分布不均、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水的污染等)4.能提出缓解水资源危机、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或做法(应用)。(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水资源调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水资源、水污染的资料和事实,分析、整理、概括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的原因,提出缓解水资源危机、治理水污染措施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自学教材、分析、归纳、交流、讨论等活动,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带来的危害的认识及治理措施等的学习,增强学生节约用水意识和保护环境意识。
2.通过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治理水污染的措施和建议,增强学身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人类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及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措施、水的污染与防治 关键:使水资源危机、水污染及危害的事实在学生思想中产生强烈的震撼
本节教学的基本思路,从内容上看应是:水与人类的关系(重要性)→ 水资源现状(短缺、污染)→ 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危害)、原因 → 解决的措施
课前需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水污染与防治等方面的资料、图片、事实等,包括世界的、国家的、所在城市、自己身边的。
本节是第四章的开章节,教学开始需引出章的题目。可以这样引入:问学生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物质有哪些?学生很容易说出空气、水等,没有这些物质就没有地球生命,空气前面学习过了,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学习水,给出章题目。同时可给出节课题。
本节四个问题,先把第二个问题提到前面处理为好: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水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展开讨论,师生用事实说明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通过幻灯、投影或板书等形式,将水与生命、生活、生产的关系等概要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完成第二问“生命离不开水”的教学。在此基础上重点学习水资源、水污染问题。
教师可先投影教材p-92图4-1,学生观察后,问学生得到那些信息?
(地球、大多被水覆盖等)——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地球是个“水球”。然后提出:为什么地球上还有那么多国家、那么多人缺水,水危机日趋严重?学生可先阅读教材,然后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事实等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教师都可以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事实出示给全班同学。在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出水资源危机的原因、缓解的措施(从生产、生活到自身如何做起等)。
由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之一是水污染愈来愈严重过渡到水污染与防治教学。
【《水》教案】推荐阅读:
课文《水》教案设计09-10
范水昆虫教案12-11
科学《水》优秀教案06-09
《三月桃花水》语文教案08-25
庄周买水公开课教案08-09
科学活动教案水的三态09-26
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11-17
地球上的水教案设计参考06-23
四年级美术下册《生命之源——水》教案11-12
托班计算活动流动的水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