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

2024-10-06

《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精选10篇)

1.《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 篇一

《中年》里,他体察到中年种种可晒可叹的身心变异,表白顺应自然、安身立命的中年心态: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毯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今,有点勉强。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流露在文中的这种中年心态,既不奢求也不自弃,顺乎自然,安身立命。这种心态固然谈不上锐意进取,但也不是悲观虚无的表现,而是一份达观乐生、安分执中的情怀。这类咏怀言志小品,优游自在,明心见性。

梁实秋所躬行的是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的处世哲学,追寻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乐,在动荡时代修炼超脱心斋,谋求自适妙方,体现的是达士情怀。

《快乐》一文是写作者认为皇帝最快乐,但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称他自己统治全国约五十年,国王每天公务繁忙,而真正快乐才十四天

我读完梁实秋散文集以后爱不释手,梁实秋的散文集是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体。而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呀。晚年的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我觉得梁实秋的散文不仅诙谐幽默,而且都是很生活化的东西,大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很通俗易懂。梁实秋老先生的散文可以看出他那种乐观豁达的心态,我对他那篇关于养狗的散文感触颇深,实打实的抒发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说是发自肺腑的共鸣

2.梁实秋散文的读后感 篇二

再次知道梁实秋的时候,大概是自己上初三的时候学到了鲁迅先生的杂文,这时候老师讲到了鲁迅先生的论战时,又一次提到了梁实秋――鲁迅先生的论敌之一。这时候,我大概知道了这梁实秋属于资产阶级文人,是鲁迅曾经批判过的敌人之一,鲁迅先生有名的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指的就是梁实秋。鲁迅先生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的敌人自然是国家的公敌,所以在建国以后,我们的语文课本上硬是没有选过一篇梁实秋的文章。

鲁迅和梁实秋的论战是因为梁实秋的文章《卢梭论女子教育》而引起的。在文章中梁实秋对卢梭大加攻击,景仰卢梭的鲁迅自然不答应,于是写下了《卢梭与胃口》的杂文,发表在翌年的《语丝》周刊上,从而揭开了鲁、梁论争的序幕。这场论争前后持续了八年之久,这场论战还史无前例地涉及到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如文学作品中普遍的人性、文学的阶级性、文学批评的态度、翻译的标准等等。除此之外,论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它一开始就掺进了政治斗争的敏感因素,而这一点无疑会使论战双方的态度变得严厉甚至敌对起来。

最后重新认识梁实秋是在参加工作之后在陕西教育学院离职进修的事了。这时候,能够比较客观的对待民国时期的文化人,正确评价他们的`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他们的作品也开始在国内出版发行了。但是,很多曾经的资产阶级文人的文章还是无法进入到中小学生的语文课本中去。更让人无解的是,在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本已经编入了一篇梁实秋的散文《鸟》,结果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最后印刷的时候让人给拿下了,结果让很多教材辅导书商措不及手,硬是没来得及撤换。

这让我更加有兴趣去学习了解一下梁实秋,看看能够引发教材编写这么大争议的梁实秋。也只有自己真正的学习了,了解了梁实秋及其作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说话更有底气。

梁实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等。

这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文库出版的书目之一。这套书目包括:鲁迅、梁实秋、徐志摩、林语堂、周作人、胡适、梁启超、沈从文、郁达夫、钟敬文、庐隐、谢冰莹、朱湘、张申府、梁遇春、朱自清、萧红、艾青、臧克家、李广田、钱歌川等。

这本书分为秋室杂忆(1969年)、西雅图杂记(1970年)、槐园梦忆(1974年)、雅舍小品续集(1973年)、白猫王子及其他(1980年)等五部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槐园忆梦。

通过读这本书,我获益匪浅。首先,我看到了梁实秋对结发妻子的殷殷深情。梁实秋晚年的时候,和原配之妻程季淑客居美国。在他71岁的时候(一九七四年四月三十日),一场意外突然夺去了程季淑的生命,悲伤不已的梁实秋怀着对故妻程季淑女士的深切缅怀之情所作的一篇文章。文章足足有近一百页,从119――211页,其情感细腻、内容具体生动,没有真情实感绝对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作者深情地回顾了程季淑女士由初识到相知,再到结为夫妻相敬如宾,直至相互扶携共度人生的经历,感谢了程季淑女士为家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这其中,有这样几段话,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朋友们的恩惠在我们的欣赏是永不泯灭的,以后纵然有机会能够报答一二,也不能磨灭我们心上的刻痕”,这说明了季淑女士心怀感恩,所以她的生活就能够过得游刃有余。

“假设有一天,朋比为奸坐地分赃的机会到了,你大概可以分到大股,你接受不?收则不但自己良心所不许,而且授人以柄,以后永远被治于人。不收则同僚猜忌,唯恐被你检举,因不敢放手胡为而心生怨望,必将从此千方百计陷你于不义而后快”。这是季淑对于书生做官的最为精辟的分析。

在《槐园忆梦》中,作者写到他将莎士比亚的37本全部翻译完毕后,1967年8月6日朋友为他举办的庆会上,谢冰莹在庆祝会中的致辞“莎氏全集的翻译之完成,应该一半归功于梁夫人”。在此基础上,梁实秋说出了所有专心做学问之人的心声“她容忍我这么多年做这样没有急功近利可图的工作,而且给我制造身心愉悦的环境,使我能安心的专于其事”。

其次,我从作者的西雅图杂记中看到了很多似曾相识的东西,用来揭示现在社会中的种种乱象,则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你来摘》这其中的庄园采摘模式不是也在四五十年以后流传进了中国,时兴一时;《母亲节》中我知道了母亲节的由来;《超级市场》里写到的超市也在二三十年以后进入中国,成为中国人选购商品的重要渠道,不过先生的种种担心倒是一直没有出现;《由厨房说到妇女解放》在中国大陆也已经实现了二三十年了;《大都会美术馆》也是给我们记录了一个真实的美国,哪里不是天堂,也绝对不是地狱;《哈佛的嬉皮士》让我们知道了今天的乞丐服的由来,知道了犬儒和佛系青年的区别和联系;《福德故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爱国的人一定珍视他的国家过去留下的文物遗产”。

最后,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人物,了解了有关他们的逸闻趣事。在1923年上海浦东起航的杰克逊总统号船上我们见到了许地山、谢婉莹。在上海小弄堂里,我看到了徐志摩的身影,他说“胡大哥请吃花酒”,也不知道胡大哥是不是胡适?想来差不多。在北碚的编译馆碰到了礼乐馆的馆长戴季陶,中华民国国旗歌的作词者,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因为沈从文的缘故,张充和这人我也熟悉,因为她的三姐兆和沈从文与1933年在北京结婚。

《雅舍小品续集》黄庭坚说的“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进一步坚定了我读书的信心,司马温公“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曾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污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每至看竟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随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让我明白了读书人应该怎样去读书。《我在小学》中“谁的笔记本子折角卷角就要受申斥”,不知道现在的孩子看到后会不会脸红。他们的书不是卷角折角那样,而是在书上乱涂乱画,扯掉书页等,让书本变得面目狰狞。

不足之处,就是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进度总是快不了,不能像看那些娱乐消遣的书一样,一目十行,每每遇见拦路虎以后,我不得不搬出字典逐一查找,小心摘抄于书上,通过读这本书我确实认识了不少的生僻字,也学习了解了很多的文言雅词。

乾州蕞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3.梁实秋写的散文读后感 篇三

正如这篇文章中叙述的故事:一群人在一起吃饭,谁也不坐首席,都推三阻四地让给别人,但圆桌边的每一个位置到桌子中央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每个人的利益完全相同首席只是一种形式,他们利用这个,表现出自己“高尚”的品质,其实这种谦让,于己无损,于人无利,只是一种符号,不存在实际的意义,自然更谈不上是一种美德。从长远来看,对中华传统美德是一种淡化,于社会、国家而言,是一种危害。作为我们中学生,不能改变什么,但可以从自身做起,不被这种名利化的谦让同化。

卡内基曾说过:“在人生道路上,能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当然这种谦让必须是自身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一种美好品质。周恩来就是这样一个人。

当年,毛泽东同志被批,正是周恩来发展自己的大好时期,但他却一让毛泽东恢复军权,二让他东山再起,三让他全面领导。这种谦让的品质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类似谦让的事情,甚至不存在。往往现代人的谦让,只是建立在很小很小的事情上,比如说:让座、让行。而在关系到自己的名利、未来时,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谦让吧。

回顾这样的历史,面对相反的现实,不得不让人深思。巴尔扎克曾说过:“谦让是身体的良心。”而现代人的这种良心正在渐渐消失。

4.梁实秋散文集优美句子摘抄 篇四

2、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3、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4、你去,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5、我看过一些盆景,铅铁丝尚未除去,好像是五花大绑,即或已经解除,树皮上也难免皮开肉绽的疤痕。这样艺术的制作,对于植物近似戕害生机的桎梏。我常在欣赏盆景的时候,联想到在游艺场中看到的一个患侏儒症的人,穿戴齐整的出现在观众面前,博大家一笑。又联想到从前妇女的缠足,缠得趾骨弯折,以成为三寸金莲,作摇曳婀娜之态!

6、我曾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7、浪漫的爱,有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爱永远处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永远被视为一种极圣洁又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旦接触实际,真个的与这样一个心爱的美貌的女子自由结合后,幻想立刻破灭。原来的爱变成了恨,原来的自由变成了束缚,于是从头再开始追求心目中的爱,自由与美。这样周而复始地两次三番下去,以至于死。

8、艺术即使说谎。

9、夜半待客客不至,闲敲棋子落灯花。

10、人不如故,衣不如新。

11、小的地方肯让,大的地方才会与人无争。争先是本能,一切动物皆不能免;让是美德,是文明进化培养出来的习惯。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只有当仁的时候才可以让,此外则一定要当以谦让为宜。

12、文明不是短期能积累起来的,但却可以毁灭与一旦。

13、在历史里一个诗人是神圣的,但是一个诗人在隔壁便是一个笑话。

14、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和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艺术,永远是人性的表现,唯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画出趣味高超的画。

15、君子之交淡若水,因为淡所以不腻,才能持久。“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

16、没有狗老的不可学新把戏

17、一个时候,只能骂一个人,或一种人,或一派人。决不宜多树敌。所以骂人的时候,万勿连累旁人,集市必须牵连多人,你也要表示友好,否则回骂之声纷至沓来,使你无从应付。人到了要伸手打人的时候,笑脸不但不足以御强拳,而且可以招致杀身之祸。但愿这是一条孤证。

18、物老为妖,人老成精。

19、叔本华的哲学是:痛苦是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是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痛苦之谓。没有痛苦便是幸福。

20、天地之大德曰生。

21、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22、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老妻、老狗与现款。

23、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24、畅销书不一定长久畅销,更不见的一定有多少价值。所以畅销书一语只能是广告术语,要看过书的内容才能算数。

25、呼僮不应自生火,待饭未来还读书。

26、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下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浓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27、“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 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傍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惧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28、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

29、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

30、我凭窗眺望,不禁说了一句赞叹的话:“这地方风景如画,可惜火车走得太快,一下子就要过去了。”某大员立刻招呼:“教火车停下来。”火车真的停了,让我们细细观赏那一片景物。

31、一个时候,只能骂一个人,或一种人,或一派人。决不宜多树敌。所以骂人的时候,万勿连累旁人,集市必须牵连多人,你也要表示友好,否则回骂之声纷至沓来,使你无从应付。

32、北人不大吃带壳的软体动物,不是不吃,是不似南人之普遍嗜食。

33、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34、海棠的风姿艳质,于群芳之中颇为突出。

35、我常幻想着“风雨故人来”的境界,在风飒飒雨霏霏的时候,心情枯寂百无聊赖,忽然有客款扉,把握言欢,莫逆于心。

36、常听人说:“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若一辈子不得安,娶姨太太。”

37、人类的历史就是由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在一个花园里开始的。中央公园地点适中,而且有许多地方可以坐下来休息。

38、禅家形容人之开悟的三阶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39、袁世凯称帝时,曾一度禁称元宵,因与“袁消”二字音同,改称汤圆,可嗤也。

40、狮子头,扬州名菜。大概是取其形似,而又相当大,故名。北方饭庄称之为“四喜丸子”,因为一盘四个。北方做法不及扬州狮子头远甚。

41、季淑从小学而中学而国立北京女高师之师范本科,几乎在饔飧不继的情形之下靠她自己努力奋斗而不辍学,终于一九二一年六月毕业。从此她离开了那个大家庭,开始她的独立的生活。

42、不同时代的人,观念上有差别,未可厚非。

43、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44、还有很多可笑的避忌,例如“勿向西北大小便”“勿燃灯房事”“口勿吹灯火,损气”“立秋日不可澡浴”等等。

45、可是修行到心无挂碍,却不是容易事。我认识一位唯心论的学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绑架,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备受侮辱,释出后他对我说:“意志自由固然不诬,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体自由更为重要。”

46、“一般人隐居在乡间,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这是最为庸俗的事情,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你自己心里去。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静。”

47、燕丹子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48、树与人早晚都是同一命运,都要倒下去,只有一点不同,树担心的是外在的险厄,人烦虑的是内心的**

49、相传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写了一首三节联韵诗,自鸣得意,征求诗人批评家布洼娄的意见,布洼娄说:陛下无所不能,陛下欲做一首歪诗,果然做成功了。

5.《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 篇五

提起黄酒,南方人应无人不知,我被针刺屁股也就是被它所累。那一年阿婆(奶奶)尚还健在(以她生前曾摔倒瘫痪向前计算,那年的我应不超五岁),有一天,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她用碗盛黄酒给我喝,因为黄酒味甜,吃后我仍吵着向她要——不知是心痛她的孙女我,抑或是客家人爱黄酒的原因,当她看到孙女儿爱喝时,她老人家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给我再添了一碗。

一个黄毛丫头,一连两碗黄酒下肚,这还得了!第二天(也许是当天下午)我便全身出疹(好像是全身起了红斑类的东西),然后便有了开头所说的针刺屁股了。

记忆如此简单,除了那两碗洒,现在的我连阿婆的半点印象都没有了,而至今仍怕针头的我也忘了那次我曾否因恐惧而呼天呛地地痛哭,又或滚地三圈以避开针筒?

慢慢长大,慢慢长大,黄酒的记忆便越来越淡,越来越淡,最后被父亲的白酒(米酒)代替了。

父亲好酒,童时虽然家穷,他还是喜欢餐前喝上一两杯,而只要他餐前喝酒,他都会让我和妹妹各呡上一两口,美其名曰:培训我们的喝酒能力,以后用得着(即:月子酒)。

小孩子对每样东西总是好奇的,那会儿的我们也一样,父亲斟好酒后,我们姐妹俩先呡,然后假装酒辣,装模作样地吐吐舌头,咯咯笑完后返还给他,然后便急速扒饭了……

记忆还在,酒香还在,好酒的他却走了,走之前还留下半酲黄酒。

黄酒是大嫂月子时剩下,爱女心切的他在他孙女儿满月后不久便用(水)泥密封,至今已多个年头。

上面是家酒的记忆,现在的我在数次醉酒后,早已失去了酒兴,特别是白酒,闻之头晕!

6.《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 篇六

大家都知道北平月盛斋的酱羊肉酱牛肉,制作精良,名闻遐迩。其实夏季各处羊肉床子所卖的烧羊肉,才是一般市民所常享受的美味。月盛斋的出品虽然好,谁愿老远的跑到前门户部街去买他一斤两斤的肉?

烧羊肉和酱羊肉不同,味道不同,制法不同,吃法不同。酱羊肉是大块羊肉炖得烂透,切片,冷食。烧羊肉完全不一样。烧羊肉只有羊肉床子卖。所谓羊肉床子,就是屠宰售卖羊肉的店铺,到了夏季附带着于午后卖烧羊肉。店铺全是回教人的生意,内外清洁,刷洗得一尘不染。大块五花羊肉入锅煮熟,捞出来,俟稍干,入油锅炸,炸到外表焦黄,再入大锅加料加酱油焖煮,煮到呈焦黑色,取出切条。这样的羊肉,外焦里嫩,走油不腻。买烧羊肉的时候不要忘了带碗,因为他会给你一碗汤,其味浓厚无比。自己做抻条面,用这汤浇上,比一般的牛肉面要鲜美得多。正是新蒜上市的时候,一条条编成辫子的大蒜沿街叫卖,新蒜不比旧蒜,特别嫩脆。也正是黄瓜的旺季,切成条。大蒜黄瓜佐烧羊肉面,美不可言。

离开北平,休想吃到像样的羊肉。湖南馆子的红烧羊肉,没有羊肉味,当然也就没有羊肉特具的腥膻,同时也就没有羊肉特具的香气,而且连皮带肉一起红烧,北方佬看了一惊。有一天和一位旗籍朋友聊天,谈起烧羊肉,惹得他眉飞色舞,涎流三尺。他说,此地既有羊肉,虽说品质甚差,然而何妨一试?他说做就做,不数日,喊我去尝。果然有七八分相似,慰情聊胜于无,相与拊掌大笑。

听梁实秋侃京味儿美食

中国现代文坛上的文学大师梁实秋,原籍浙江杭州,他生于北京,在北京生活长达30多年。

梁实秋出身在书香门第家庭,父母都精于烹饪饮食之道,这对梁实秋的影响非常大。年轻好学的梁实秋在饱览京城风物景致的同时,也尝遍了京城的美食。

梁实秋去过许多北京的名菜馆,如全聚德、便宜坊、宝华寺、忠信堂、玉华台、厚德福、正阳楼、致美斋、东兴楼、春华楼、润成楼、砂锅居、烤肉宛、烤肉季等等。

梁实秋不仅在一些名馆就餐,并且还对一些地方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进行过一些考证和介绍,比如,梁实秋在介绍“铁锅蛋”这道厚德福制作的河南名菜时就曾这样描写:

厚德福饭庄“名气不小,是当时惟一老牌的河南馆。本是烟馆,所以一直保存那些短炕,附带着卖些点心之类,后来实行烟禁,就改为饭馆了。时值袁世凯当国,河南人士弹冠相庆之下,厚德福的声誉因之鹊起。嗣后生意日盛,但是风水关系,老址决不迁移,而且不换装修,一副古老简陋的样子数十年不变。”

“芙蓉鸡片”是东兴楼的独特拿手菜。在介绍“芙蓉鸡片”时,梁实秋也介绍了东兴楼的来历:

“东兴楼在东华门大街路北,名为楼其实是平房,三进又两个跨院,房子不算大,可是间架特高,简直不成比例,据说其间还有个故事。当初兴建的时候,一切木料都已购妥,原是预备建筑楼房的,经人指点,靠近皇城根儿而盖楼房有窥视大内的嫌疑,罪不在小,于是利用已有的木材改造平房。据说东兴楼的厨师来自御膳房。在北京山东馆子里,东兴楼无疑的当首屈一指。”

梁实秋还介绍了另一个名菜馆致美斋:

“因生意鼎盛,在对面一个非常细窄的尽头开辟出一个致美楼,楼上楼下全是雅座。但是厨房还是路东的致美斋的老厨房,做好了菜由小伙计提着盒子送过街。”

在提起北平的白切肉时,梁实秋又描述了一番砂锅居。他说,“砂锅居是俗名,正式的名称是‘居顺和’,坐落在西四牌楼南边缸瓦市路东,紧靠着定王府的围墙。据说所以有此名称是由于大门口设了一个灶,上面有一个大砂锅,直径四尺多,高约三尺,可以煮一整只猪。这砂锅有百余年的历史,传说从来没有换过汤!”

京城的哪条胡同中有什么名吃食、哪家馆子里有什么风味菜,梁实秋几乎都能说得出来。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一书中,描写了许多京城美食中的杰作,有全聚德、便宜坊的烤鸭;正阳楼、烤肉宛、烤肉季的烤羊肉;厚德福的铁锅蛋、瓦块鱼、核桃腰;玉华台的水晶虾、汤包、甜汤核桃酪;致美斋的锅烧鸡、煎馄饨、爆双脆、爆肚;东兴楼的芙蓉鸡片、乌鱼线、虾籽烧冬笋、糟蒸鸭肝;忠信堂的油爆虾、盐焗虾等等。

梁实秋在一篇提到吃鱼的文章中说:“故都虽然尝不到黄河鲤,但是北平的河南馆子制鱼还是有独到之处。厚德福的瓦块鱼便是一绝……瓦块鱼是河南馆的拿手,而以厚德福为最著。”

在《雅舍谈吃》一书中,梁实秋还描写了许多具有地方风味的菜肴,从春华楼的火腿煨冬笋、松鼠黄鱼,到砂锅居的白肉、中兴楼的咖喱鸡;从淮扬菜馆的狮子头、红烧大乌,粤菜馆的红烧鲍脯、红烧鱼翅、芙蓉干贝,到闽菜馆的佛跳墙、红糟鱼肉,鄂菜馆的炝青蛤、蓑衣丸子,还有江浙菜馆的爆鳝和过桥面等等,梁实秋都娓娓道来。

在谈到北京的烤羊肉时,梁实秋就比较正阳楼、烤肉宛以及烤肉季这几家著名烤肉馆吃法上的各自不同之处。梁实秋说,烤肉宛烤肉炙子特别大,“十几条大汉在熊熊烈火周围,一面烤肉一面烤人”。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北方人豪放的性格。而在正阳楼这座已经注入了近代北京士商阶层悠闲气息的饭馆中,其所用的“烤肉炙子比烤肉宛、烤肉季的要小得多,直径不过二尺,放在四张八仙桌上,都是摆在小院里,四围是四把条凳。三五个一伙的围着一个桌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边烤边吃边说笑,这是标准的吃烤肉的架势。”在这里,“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是烧过除烟的松树枝子,所以带有特殊香气。”

梁实秋在描述北京东兴楼和致美斋的名菜爆双脆时,也提到了爆肚儿:

“馆子里卖的`爆肚儿以肚领儿为限,而且是剥了皮的,所以称之为肚仁儿。爆肚儿有三种做法:盐爆、油爆、汤爆。盐爆不勾芡粉,只加一些芫荽梗葱花,清清爽爽。油爆要用大量芡粉,黏黏糊糊。汤爆则是清汤氽煮,完全本味,蘸卤虾油吃。东安市场及庙会等处都有卖爆肚儿的摊子,以水爆为限,而且草芽未除,煮出来乌黑一团,虽然也很香脆,只能算是平民食物。

梁实秋不仅对名馆的大菜难以忘怀,对北京的各种风味小吃更怀有特殊的情感。梁实秋曾在青岛居住过一段时间,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在青岛住了四年,想起北平烤羊肉馋涎欲滴。”梁实秋还特别喜欢喝豆汁儿,他在文章中说:“自从离开北平,想念豆汁儿不能自已。”

对于北京的传统小吃酸梅汤和糖葫芦,梁实秋也是非常喜爱的。他说,信远斋卖蜜饯、冰糖子儿、糖葫芦,以糖葫芦为最出色。梁实秋曾感慨:“离开北平就没吃过糖葫芦,实在想念。”梁实秋深爱故乡,深爱故乡的各种风味美食。

1926年,梁实秋留学归国,在前门东火车站一下车,“乃把行李寄存车站,步行到煤市街致美斋独自小酌,一口气叫了三个爆肚儿,盐爆油爆汤爆,吃得我牙根清酸。然后一个青油饼,一碗烩面鸡丝……”梁实秋说,这顿“生平快意之餐,隔五十余年犹不能忘”。

梁实秋自从1949年离开大陆后,思念故乡之情一直萦绕着他。在台北回忆说:“我如今闲时沉思,北平零食小贩的呼声俨然在耳,一个个的如在目前。”

据说,几十年来,梁实秋的早餐一直都是以烧饼油条为主。他说自己对这些东西“天天吃也吃不厌”。在《雅舍谈吃》一书中,像饺子、烙饼、薄饼、满汉细点、煎馄饨、汤包、豆腐、八宝饭、菜包、韭菜篓、炸丸子以及各式酱菜等也都有过生动、形象的描写。

梁实秋对当年老北京的各种干鲜果品也非常想念,“三白的大西瓜、蛤蟆酥、羊角蜜、老头儿乐、鸭儿梨、小白梨、肖梨、糖梨、烂酸梨、沙果、苹果、虎拉车、杏、桃、李、山里红、子、黑枣、嘎嘎枣、老虎眼大酸枣、荸荠、海棠、葡萄、莲蓬、藕、樱桃、桑椹、槟子……不可胜举,都在沿门求售。”

7.《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 篇七

北平的点心店叫做“饽饽铺”。都有一座细木雕花的门脸儿,吊着几个木牌,上面写着“满汉细点”什么的。可是饽饽都藏在里面几个大盒子、大柜子里,并不展示在外,而且也没有什么货品价格表之类的东西。进得铺内,只觉得干干净净,空空洞洞,香味扑鼻。

满汉细点,究竟何者为“满”何者为“汉”,现已分辨不清。至少从名称看来,“萨其玛”该是满洲点心。我请教过满洲旗人,据告萨其玛是满文的蜜甜之意,我想大概是的。这东西是油炸黄米面条,像蜜供似的,但是很细很细,加上蜜拌匀,压成扁扁的.一大块,上面洒上白糖和染红了的白糖,再加上一层青丝红丝,然后切成方形的块块。很甜,很软和,但是很好吃。如今全国各处无不制售萨其玛,块头太大太厚,面条太粗太硬,蜜太少,名存实亡,全不对劲。

“蜂糕”也是北平特产,有黄白两种,味道是一样的。是用糯米粉调制蒸成,呈微细蜂窝状,故名。质极松软,微粘,与甜面包大异其趣。内羼少许核桃仁,外裹以薄薄的豆腐皮以防粘着蒸器。蒸热再吃尤妙,最宜病后。

花糕、月饼是秋季应时食品。北方的“翻毛月饼”,并不优于江南的月饼,更与广式月饼不能相比,不过其中有一种山楂馅的翻毛月饼,薄薄的小小的,我认为风味很好,别处所无。大抵月饼不宜过甜,不宜太厚,山楂馅带有酸味,故不觉其腻。至于花糕,则是北平独有之美点,在秋季始有发售,有粗细两品,有荤素两味。主要的是两片枣泥馅的饼,用模子制成,两片之间夹列胡桃、红枣、松子、缩葡之类的干果,上面盖一个红戳子,贴几片芫荽叶。清李静山《都门汇纂》里有这样一首“竹枝词”:

中秋才过近重阳,

又见花糕各处忙。

面夹双层多枣栗,

当筵题句傲刘郎。

一般饽饽铺服务周到。我家小园有一架紫藤,花开累累,满树满枝,乃摘少许,洗净,送交饽饽铺代制藤萝饼,鲜花新制,味自不同。又红玫瑰初放(西洋品种肥大而艳,但少香气),亦常摘取花瓣,送交铺中代制玫瑰饼,气味浓馥,不比寻常。

说良心话,北平饼饵除上述几种之外很少有令人怀念的。有人艳称北平的“大八件”“小八件”,实在令人难以苟同。所谓“大八件”无非是油糕、蓼花、大自来红、自来白等等,“小八件”不外是鸡油饼、卷酥、绿豆糕、槽糕之类。自来红、自来白乃是中秋上供的月饼,馅子里面有些冰糖,硬邦邦的,大概只宜于给兔爷儿吃。蓼花甜死人!绿豆糕噎死人!“大八件”“小八件”如果装在盒子里,那盒子也吓人,活像一口小棺材,而木板尚未刨光。若是打个蒲包,就好看得多。

有所谓“缸捞”者,有人写做“干酪”,我不知究竟怎样写法。是圆饼子,中央微凸,边微薄,无馅,上面常洒上几许桂花,故称“桂花缸捞”。探视产后妇人,常携此为馈赠。此物松软合度,味道颇佳,我一向喜欢吃。后来听一位在外乡开点心铺的亲戚说,此物乃是聚集簸箩里的各种饽饽碎渣加水揉和再行烘制而成。然物美价廉不失为一种好的食品。“薄脆”也不错,又薄又脆,都算是平民食物。

“茯苓饼”其实没有什么好吃,沾光“茯苓”二字。《淮南子》:“千年之松,下有茯苓。”茯苓是一种地下菌,生在山林中松根之下。李时珍说:“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无端给它加上神灵色彩,于是乃入药,大概吃了许有什么神奇之效。北平前门大街正明斋所制茯苓饼最负盛名,从前北人南游常携此物馈赠亲友。直到如今,有人从北平出来还带一盒茯苓饼给我,早已脆碎坚硬不堪入口。即使是新鲜的,也不过是飞薄的两片米粉糊烘成的饼,夹以黑糊糊的一些碎糖黑渣而已。

满洲饽饽还有一品叫做“桌张”,俗称“饽饽桌子”,是丧事人家常用的祭礼。半生不熟的白面饼子,稍加一些糖,堆积起来一层层的有好几尺高,放在灵前供台上的两旁。凡是本家姑奶奶之类的亲属没有不送饽饽桌子的。可壮观瞻,不堪食用。丧事过后,弃之可惜,照例分送亲友以及佣人小孩。我小时候遇见几次丧事,分到过十个八个这样的饽饽。童子无知,称之为“死人饽饽”,放在火炉口边烤熟,啃起来也还不错,比根本没有东西吃好一些。清人得硕亭《竹枝词·草珠一串》有一首咏其事:

满洲糕点样原繁,

踵事增华不可言。

惟有桌张遗旧制,

几同告朔饩羊存。

从梁实秋说吃谈起

我已经多次撰文,在吃的问题上,好拿梁实秋先生说事。说老实话,绝无攀高的念头,因为还没资格。而是确确实实,觉得先生对吃很有研究,造诣很深。先生不仅会吃,而且贵在会嚼,能嚼出色、相、味道;还能嚼出笔墨文采。吃而且会嚼,这人才就难得,难能可贵,非同一般了。所以,不提先生,还能提谁?此言不诬吧?

譬如先生吃肉,不光吃白肉,吃腊肉,吃火腿,吃狮子头,吃炸丸子,还吃烧羊肉,烤羊肉,吃锅烧鸡,芙蓉鸡片,咖哩鸡,吃烧鸭,拌鸭掌,糟蒸鸭肝,吃鸽,吃爆双脆,吃铁锅蛋,还吃炸活鱼,吃鱼丸,吃黄鱼,醋溜鱼,两做鱼,瓦块鱼,乌鱼钱,以至于炒鳝鱼丝,鲍鱼,鱼翅,海参,吃蟹,吃水晶虾饼,烧青蛤,吃干贝,吃西施舌,直到吃先生所说的“一锅煮得稀趴烂的高级大杂烩”佛跳墙。

以上这些许菜品,都是荤菜,没包括先生吃过的素菜,素菜都还没排队点名。先生也不是嘴上随便说说,而是白纸黑字,有笔供文字档案可以查验,没有一点虚头,绝对不会翻供(也办不到了)。如此说来,先生不列为吃货(冒昧,对不起啦)一类,又是什么?

先生嚼肉,那就更是色、相、味全品,嚼得鲜美无比。就以先生嚼金华火腿为例:“在上海时,每经大马路,辄至天福寺得熟火腿四角钱,店员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为无上妙品。至今思之犹有余香。”足见先生嚼出味道,馋唾水一直在滴个不停,不算馋胚,又作何谓?

不过时代不同,按现在的眼光,先生的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主要吃自己的,难得遇到亲朋好友邀吃。故所以,吃得心安理得,光明正大,没感觉吃下去说不出;二是尽管多在酒楼饭馆吃,基本上还停留在吃大路货的范围之内。不象如今有些专吃公家白食的吃货馋胚们,自己不掏分文,却专门挖空心思要吃穿山甲,吃鹿肉,吃熊掌等等,直吃到除了人肉不吃,屎壳郎不吃,好吃的样样都吃。

吃本来是人的天性,所谓“民以食为天”,不吃咋活?有好吃的,大家当然都想吃。问题在于这世上还有人没得吃,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近还在说,全球现在还有八亿人口存在吃饭问题,这吃饭问题不仅仅是生存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了。我估计,大吃公家白食的吃货馋胚们,脑子里根本不会有这个问题的影子。现在我国也还有脱贫问题,这脱贫问题的背后,也就包含着吃饭还是个问题。有些干部就有把官帽拿在手里的态度:只要本地区不在规定时间内消除脱贫问题,奔向小康,就把帽子主动上交,说明自己工作没有做好。这就是一种工作决心,虽然这种决心还不能说是特别象样,总比没决心好多了。

8.梁实秋《男人》散文 篇八

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当然,男人当中亦不乏刷洗干净洁身自好的,甚至还有油头粉面衣裳楚楚的,但大体讲来,男人消耗肥皂和水的数量要比较少些。某一男校,对于学生洗澡是强迫的,入浴签名,每周计核,对于不曾入浴的初步惩罚是宣布姓名,最后的断然处置是定期强迫入浴,并派员监视;然而日久玩生,签名簿中尚不无浮冒情事。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袜子手绢不知随时洗涤,常常日积月累,到处塞藏,等到无可使用时,再从那一堆污垢存货中拣选比较干净的去应急。有些男人的手绢拿出来硬像是土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粘成一团,而且内容丰富。男人的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所谓“濯足万里流”是有道理的,小小的一盆水确是无济于事;然而多少男人却连这一盆水都吝而不用,怕伤元气。两脚既然如此之脏,偏偏有些“逐臭之夫”喜于脚上藏垢纳污之处往复挖掘,然后嗅其手指,引以为乐!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有的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使刷牙。“扪虱而谈”的是男人。还有更甚于此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除了不可挽救的脏相之外,男人的脏大概是由于懒。

对了!男人懒。他可以懒洋洋坐在旋椅上,五官四肢,连同他的脑筋(假如有),一概停止活动,像呆鸟一般;“不闻夫博弈者乎……”那段话是专门对男人说的。他若是上街买东西,很少时候能令他的妻子满意,他总是不肯多问几家,怕跑腿,怕费话,怕讲价钱;什么事他都嫌麻烦,除了指使别人替他做的事之外。他像残废人一样对于什么事都愿坐享其成,而名之曰“室家之乐”。他提前养老,至少提前三二十年。

紧毗连着“懒”的是“馋”。男人大概有好胃口的居多。他的嘴,用在吃的方面的时候多。他吃饭时总要在菜碟里发现至少一英寸见方的半英寸厚的肉,才能算是没有吃素。几天不见肉,他就喊“嘴里要淡出鸟儿来!”若真个三月不知肉味,怕不要淡出毒蛇猛兽来!有一个人半年没有吃鸡,看见了鸡毛帚就流涎三尺。一餐盛馔之后,他的人生观都能改变,对于什么都乐观起来。一个男人在吃一顿好饭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硬是感谢上天待人不薄;他饭后衔着一根牙签,红光满面,硬是觉得可以骄人。主中馈的是女人,修食谱的是男人。

男子多半自私。他的人生观中有一基本认识,即宇宙一切均是为了他的舒适而安排下来的。除了在做事赚钱的时候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向人奴颜婢膝外,他总是要做出一副老爷相。他的家是他的国度,他在家里称王。他除了为赚钱而吃苦努力外,他是一个“伊比鸠派”,他要享受。他高兴的时候,孩子可以骑在他的颈上,他引颈受骑;他可以像狗似的满地爬;他不高兴时,他看着谁都不顺眼;在外面受了闷气,回到家里来加倍的发作。他不知道女人的苦处。女人对于他的殷勤委曲,在他看来,就如同犬守户鸡司晨一样稀松平常,都是自然现象。他说他爱女人,其实他不是爱,他是享受女人。他不问他给了别人多少,但是他要在别人身上尽量榨取。他觉得他对女人最大的恩惠,便是把赚来的钱全部或一部拿回家来,但是当他把一卷卷的钞票从衣袋里掏出来的时候,他的脸上的表情是骄傲的成分多,亲爱的成分少,好像是在说:“看我!你行么?我这样待你,你多幸运!”他若是感觉到这里不复是他的乐园,他便有多样的借口不回到家里来。他到处云游,他另辟乐园。他有聚餐会,他有酒会,他有桥会,他有书社画会棋会,他有夜会,最不济的还有个茶馆。他的享乐的方法太多。假如轮回之说不假,下世侥幸依然投胎为人,很少男人情愿下世做女人的。他总觉得这一世生为男身,而享受未足,下一世要继续努力。

9.梁实秋散文欣赏 篇九

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的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么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能这样做。我的好多的时间都糊里糊涂的混过去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分惊险。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史书也很重要。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我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的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回来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无论做什么事,健康的身体是基本条件。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所谓“强迫运动”,我踢破过几双球鞋,打断过几只球拍。因此侥幸维持下来最低限度的体力。老来打过几年太极拳,目前则以散步活动筋骨而已。寄语年轻朋友,千万要持之以恒的从事运动,这不是嬉戏,不是浪费时间。健康的身体是作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钱。利用零碎时间

〖HJ*2〗我常常听人说,他想读一点书,苦于没有时间。我不太同情这种说法。不管他是多么忙,他总不至于忙得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一天当中如果抽出一小时来读书,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五小时,十年就有三千六百五十小时,积少成多,无论研究什么都会有惊人的成绩。零碎的时间最可宝贵,但是也最容易丢弃。我记得陆放翁有两句诗,“呼僮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这两句诗给我的印象很深。待饭未来的`时候是颇难熬的,用以读书岂不甚妙?我们的时间往往于不知不觉中被荒废掉,例如,现在距开会还有五十分钟,于是什么事都不做了,磨磨蹭蹭,五十分钟便打发掉了。如果用这时间读几页书,岂不较为受用?至于在“度周末”的美名之下把时间大量消耗的人,那就更不必论了。他是在“杀时间”,实在也是在杀他自己。

一个人在学校读书的时间是最可羡慕的一段时间,因为他没有生活的负担,时间完全是他自己的。但是很少人充分的把握住这个机会,多多少少的把时间浪费掉了。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启发学生好奇求知的心理,鼓励他自动的往图书馆里去钻研。假如一个人在学校读书,从来没有翻过图书馆书目卡片,没有借过书,无论他的功课成绩多么好,我想他将来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

英国的一个政治家兼作者Willam Cobbett(1762-1835)写过一本书《对青年人的劝告》,其中有一段“利用零碎时间”,我觉得很感动人,译抄如下:

文法的学习并不需更减少办事的时间,也不需要占去必须的运动时间。平常在茶馆咖啡馆用掉的时间以及附带着的闲谈所用掉的时间——一年中所浪费掉的时间——如果用在文法的学习上,便会使你在余生中成为一个精确的说话者写作者。你们不需要进学校,用不着课室,无需费用,没有任何麻烦的情形。我学习文法是在每日赚六便士当兵卒的时候,床的边沿或岗哨铺位的边沿便是我们研习的座位,我的背包便是我的书架子,一小块木板放在腿上便是我的写字台,而这工作并未用掉一整年的功夫。我没钱去买蜡烛油;在冬天除了火光以外我很难得在夜晚有任何光,而那也只好等到我轮值时才有。

如果我在这种情形之下,既无父母又无朋友给我以帮助与鼓励,居然能完成这工作,那么任何年青人,无论多穷苦,无论多忙,无论多缺乏房间或方便,可有什么可借口的呢?为了买一枝笔或一张纸,我被迫放弃一部分粮食,虽然是在半饥饿的状态中。在时间上没有一刻钟可以说是属于自己的,我必须在十来个最放肆而又随便的人们之高谈阔论歌唱嘻笑吹哨吵闹当中阅读写作,而且是在他们毫无顾忌的时间里。莫要轻视我偶尔花掉的买纸笔墨水的那几文钱。那几文钱对于我是一笔大款!除了为我们上市购买食物所费之外,我们每人每星期所得不过是两便士。我再说一遍,如果我能在此种情形下完成这项工作,世界里可能有一个青年能找出借口说办不到吗?哪一位青年读了我这篇文字,若是还要说没有时间没有机会研习这学问中最重要的一项,他能不羞惭吗?

10.《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 篇十

馋非罪,反而是胃口好、健康的现象,比食而不知其要好得多.

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本书不是食谱,不是教人烹饪,不是解析营养,只是一位文学家不忘乡情,不忘故旧,藉一饮一啄,写其当年的体会.让我们欣赏其文字,体会其心情.在了解中国吃文化的精雅细致外,唇齿留香,物我交融,愉悦陶然.

梁实秋与唐鲁孙、邓云乡一起被称为华人三大美食家.如果您也喜欢吃,并且对吃的感受超过吃的本身,就和这位美食家一起去大饱口福吧!保证让您吃得更有趣、更煽情!馋非罪,反而是胃口好、健康的现象,比食而不知其要好得多.

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收录了梁实秋谈吃的全部散文93篇,除了《雅舍谈吃》中的`57篇外,还找到梁先在其他地方发表的36篇,是目前梁实秋谈吃的最全读本.

本书不是食谱,不是教人烹饪,不是解析营养,只是一位文学家不忘乡情,不忘故旧,藉一饮一啄,写其当年的体会.让我们欣赏其文字,体会其心情.在了解中国吃文化的精雅细致外,唇齿留香,物我交融,愉悦陶然.

上一篇: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点儿思考下一篇:农行调研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