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费尔巴哈伦理学的认识

2024-09-07

浅谈对费尔巴哈伦理学的认识(精选13篇)

1.浅谈对费尔巴哈伦理学的认识 篇一

学号:10111026

姓名:黄珊

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文本谈对人的本质学说的理解

摘要 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了其对于人的本质的界定: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的理论创新,标志着马克思已经从费尔巴哈的人本思维方式转向了科学的实践逻辑指导下的实践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但是把人的本质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并认定这只是马克思的观点,这并非是对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准确解读。其实费尔巴哈已经从社会关系来界定人的本质了。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自已首先是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关系来规定人的本质的。由此出发,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性的真实含义及其在自然生态问题空前严重的当今世界的深刻意义。

关键字 人的本质;实践思维方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社会关系;自然

1845年4月,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下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1]在《提纲》中,马克思围绕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重读《提纲》,发现其中蕴涵的丰富思想对认识人的本质学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人的问题不断探求,从古代的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后来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以人为中心的主体性哲学逐渐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人的本质的探索也在不断推进,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把人的本质虽然看成是活动,但是他把这种活动仅仅看成是思维的辩证运动的结

果,在费尔巴哈那里,他把人当成是对象性的存在物,认为人的“类”本质是所谓的理性,爱,意志。但在二者那里,都把人的本质看成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绝对稳定,不随历史的变迁而变化。在论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时,几乎所有的著述都引用的是《提纲》中的下述论点:“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根据这句话,人们断定把人的本质看作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属于费尔巴哈,而与费尔巴哈不同,只有马克思才把人的本质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认真研读马克思的原著,细致对照和体会费尔巴哈的相关论述,笔者发现,上述长期流行的解读并不完全准确。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别是其实践论人类学中,本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被称为“人学世纪”的2l世纪更是意义更大。因此,对此有必要加以澄清,对其相关的内涵也应有更深入的认识。马克思在批判吸取前人对人的本质的看法的基础上,坚持从人的实践活动,具体的社会实践出发,来考察生活在具体的社会关系内的活生生现实的人,得出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的科学结论。马克思能得出这一科学的认识,其在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上的转变起到了根本作用,马克思从黑格尔的思辨逻辑到费尔巴哈的人本逻辑的转变,最后和费尔巴哈的人本逻辑的分道扬镳,建立起自己的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正是在这一新的思维方式的指导下,马克思独辟蹊径,从实践来理解和思考相关哲学问题,包括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从而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当代的我们在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言说的时候,不能局限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表层言说上面,要想真正理解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言说的精髓,就要深刻的深入到历史文本中,探寻马克思思考这一问题的思维道路,遵循着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本真的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解读,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

马克思的《提纲》共十一节,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的批判集中在第六节。这一节的全文如下: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1](P18)

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这段重要论述,首先得了解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对于人的本质,费尔巴哈首先强调的是它的感性存在。他说:“人的本质是感性„„人的存在只归功于感性。”“人的最内秘的本质不表现在‘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中而表现在‘我欲故我在’的命题中。”[2](P213-214.P59)进一步,他论述得最多的是人区别于动物而具有的“类”意识,即理性、意志和爱。他说:“究竟什么是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呢?对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一般、最通俗的回答是:意识。„„只有将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性当作对象的那种生物,才具有最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又说:“人自己意识到的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或者,在人里面形成类、即形成本来的人性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就是理性、意志、心。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是爱。„„在人里面而又超乎于个别的人之上的属神的三位一体,就是理性、爱和意志的统一。”[3](P26-P28)

在这里,费尔巴哈确如马克思所说,是把“类”当作个人的本质来理解,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和共同性这样的“抽象物”。但是,费尔巴哈并没有停留于此,他超越了自己的这些认识,已经从社会关系来认识人的本质了。他指出:“三位一体之秘密,是社会生活、集体生活之秘密——是我与你的秘密。”[3](P346)在《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论<基督教的本质>》中,他就明确地把人的本质与社会性联系起来了。他以第三者的口吻说:“费尔巴哈把人的实体仅仅置放在社会性之中——,他(指费尔巴哈自己——引者按)是社会的人,是共产主义者。”[3](P434)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解读和界定,走的是回答人是什么的道路,回答的方式是以人的属性规定人的本质的道路。而这一条道路是和以前哲学回答人的本质问题上走的道路是一样的,得到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言说是抽象同一的,是没有血肉的人,是“一般的人”,没有达到对人的现实性的理解,要想实现在人的本

质认识上的质的飞跃,就要改变其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得到合理正确的认识结论。

尽管费尔巴哈对社会的认识还仅仅是从“我”和“你”这样一种感性直观的认识出发的,但是他已经不是从孤立的单个人来考察人的本质,而是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认识人的本质了。在他看来,真正的人是具有“类”意识因而与“类”相统一的人,也就是他所自命的“社会的人”和“共产主义者”。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评价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时就已经明确指出,费尔巴哈“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了理论的基本原则”。[2](P158)显然,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已经是从人与人之问的社会关系来界定人的本质了。这个明白无误的论断,对于认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和《提纲》的含义无疑具有极大的参照意义。

费尔巴哈对社会关系的认识无疑还是简单而肤浅的(对于这种肤浅性,恩格斯后来有过极其深入的揭示和批判),但是他毕竟开启了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去考察和规定人的本质的崭新思路。这种由关系思维所认定的关系质,已经不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感性地存在着的、由人与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东西。“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提法,显然概括地表达的是费尔巴哈的观点。在一定的意义上,马克思对这个观点是认同的,但是在如何认识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上,他就大大超越费尔巴哈了。这个超越首先就表现在他在这里对费尔巴哈的观点所作的批判上。

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来认识和界定人的本质,并不意味着“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于人的本质就没有关系;而只是说,对于人的本质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带根本性,社会关系及其总和乃足这种关系的社会性表现。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算是在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了这个观点。如果仅仅局限于社会关系本身,看不到社会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联系,也就看不到社会关系的具体历史内容,甚至只是像费尔巴哈那样只是从对“两个人”之间的自然联系的感性直观去认识这种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认识人的本质,对于正确理解社会性的实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的观念,似乎社会性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矛盾、对

立和斗争。这显然只是从差别、分化的角度来解释社会性。按照这种解释,阶级社会里的人的社会性也就是阶级性,而阶级性则只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分化和斗争。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还不能满足每个个人自由发展的需要,由最早的分工发展起来的阶级分化和矛盾确实愈来愈尖锐,阶级对阶级的斗争确实成了社会生活中主导性的内容和历史变革的杠杆。但是,即使是在阶级社会中,也只有阶级之间的合作才能直接实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而阶级斗争的作用无非是促使这种阶级合作格局的实现和变革。还应该看到,不仅从家庭到氏族到部落到国家是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是人的社会性的扩展,而且从个人到阶级以及由阶级组成国家,也是人的社会性不断扩展和提高的过程。历史上的先进阶级、革命阶级,也就是在社会化的程度上更高的阶级。从这个角度认识社会性,显然就不是分化和差异的观点,而是从人与人的合作、亲和和协作的观点去看了。当初费尔巴哈把理性和爱确定为社会关系的内容,实际上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后来,马克思论及人的社会性时也是持的这种观点,并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坚定地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为社会主义在人间的实现奋斗终身。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说得更为明确。他说:“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至于这种合作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进行的。则是无关紧要的。[1](P34)应该说,这才是对社会关系的本质性的说明。正是“许多个人的合作”的范围和水平实际上决定和表现着人的社会性本质。参与合作的个人愈多愈广泛,合作的方式愈符合人性,愈有利于人的本质的生成,社会性的水平就愈高,这样的社会也就愈先进。

以“许多单个人的合作”来说明社会性,是由人和自然之间的实践关系这一更深刻的本质决定的。因为,单个的人只有通过合作才能从事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才能解决自己和自然之间的矛盾。这种合作的范围愈广泛,合作方式愈密切和深入,人的社会性程度就愈高,并最终在“类”水平的合作中实现“类本质”的生成。

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历史具体内涵和水平所决定,人的社会化的程度(包括广度和深度、内容和形式)也是历史具体的。阶级社会中的不同阶级就是以此划分和形成的社会群体,也就是说,阶级性只是社会化程度不同的一种具体的社会

性。按马克思的原意,阶级的划分和对立以致斗争,实际上是人的类本质生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异化现象,他甚至曾经明确地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是异化的。阶级最终要消灭,那就是人的社会化即全体个人之间的全面合作的真正实现,也就是人类世代向往的大同世界的到来。只有这种“类”水平上的合作,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冲突。今天的人类要真正走出生态危机这个“人类困境”,就迫切需要“类”水平上的合作。

人类的历史就是单个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推进和提高的过程,直到每一个人都成为社会化的人,亦即个体与类相统一。至此,也就足马克思所说的“历史之谜”真正解决之时。人作为类存在物也就是社会存在物,类和社会的情况是什么样,个人也就只能是什么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只有类的解放即社会的解放实现,每一个个人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到那时,个人的自由发展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费尔巴哈哲学选集.上卷商务印佰馆,1984年版

[3]费尔巴哈哲学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浅谈对费尔巴哈伦理学的认识 篇二

一、对供能特点的认识

800米的供能情况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约占总能量的30%,糖酵解供能系统约占5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约占15%,在了解这些供能系统的百分比之后,在训练内容上的安排就应该更有针对性。

二、对专项训练的认识

有人将800米跑比作超长的短跑,这就说明800米的专项特点是奔跑速度较快,持续的时间较长,也可以说800米运动员是在高速缺氧的情况下完成比赛的,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在高速跑的情况下,必须推迟或者减少乳酸的产生,也就是说在同等速度情况下,别人已经开始有大量的乳酸产生,而你还处在有氧供能的情况,从而推迟疲劳的到来。二是提高自己的抗乳酸能力,在比赛最后阶段,所有的运动员都有大量的乳酸堆积,而抗乳酸能力强的人,动作不变型,速度减慢的幅度较小。抗乳酸能力差的运动员,动作变型较大,速度损失较快,冲刺能力较弱,从而可能输掉比赛,或者导致高考加试成绩不理想。为了提高以上两方面的能力,应该采用大量高强度的400~1000米各段落的重复跑,或间歇跑,或者变速跑,都能使乳酸达到最高值,达到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

三、对速度训练的认识

800米的速度训练要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绝对速度的能力,一般提高60米途中疾跑能力。二是持续加速能力,一般采用150米的匀加速能力,在终点处速度达到最大值。三是在疲劳情况下能够发挥出最高速度的能力,一般在大强度大运动量之后,身体较疲劳的情况下进行速度训练,采用100~150米的冲刺跑。

四、对耐力训练的认识

一般耐力训练是所有跑的项目的基础,对于800米来说一般采取无氧阈的强度进行有氧训练,如乳酸应该控制在4毫克/摩尔,心率控制在160次/分钟左右,运动时间一般在30~80分钟之间,每周安排2~3次,尽量安排在土道,丘陵地段,同时增加腿部力量耐力。跑的过程中要求轻松,自然,富有节奏感,有弹性。同时注意呼吸的节奏,采用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者三步一吸,三步一呼。

五、对于力量训练的认识

800米的力量属于力量耐力,一般采用本人最大力量的60%~85%,进行多次重复半蹲,或深蹲及蹲跳起等跳跃练习,目的是提高腿部肌肉力量耐力训练。由于800米步幅较大,高速奔跑的时间较长,上肢的摆动及上体的稳定性训练极为重要,应该加强上肢及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如:抓举,挺举,负重摆臂及腰背肌,腹肌的力量训练。还有髋关节处的力量训练也极为重要。方法手段有:负重弓箭步走,长距离跨步跳,绕栏,跳栏等,同时也提高了协调灵敏专项素质。

3.浅谈对课改的认识 篇三

一、个人教学亮点

作为一个工作才两年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上是有所欠缺的,但这并不代表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自己的亮点,纵观自己两年的教学过程,可以发现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第一,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思想更为开放,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课改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感悟、构建新知,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第二,我善于将周边的实物引入教学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也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第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之后,活用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困惑与问题

在课改过程中,就我自己两年的经验来说,当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主要教了北师大版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数学,对这两个年级的教材比较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和困惑:

1.就北师大版教材而言,给我的感觉就是内容的衔接性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以第四册为例,这一册在内容上非常多而且混乱,总共有九个单元,而且这些单元基本上都是跳跃性的,联系性不大,导致学生经常学习了下一单元忘记了上一单元的内容。比如,在学习角的知识中,其中有一个内容是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问题,在这一点上,如果学生学习过射线,将非常容易理解,因为射线是能够无限延伸的,本身并没有长短之分,而角的两边刚好就是射线。所以,书上的描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描述。

2.课改之后更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更多时候会注重各种形式的学生自学。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来说,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差,如果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孩子的自学上,其效率一般情况下是比较低的,而且对很多孩子来说他们并不具备自学的能力,这就让老师很难把握度的问题,究竟该放手让孩子自学到什么程度才能收到最大的

效果?

3.现在的教育给我的感觉就是越来越接近于美国式的开放教育。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课改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吸取美国课改的经验,不要牺牲了基础教育来成全高等教育,或者说,这种牺牲还不一定是有价值的,毕竟中国的考试制度没跟上来。

4.现在的教材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大挑战,记得第一年教书时,拿到教材完全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把握内容和重难点。拿到教材,很多东西连我们自己都确定不了哪些东西要讲哪些不用讲,比如说对除法算式的命名,在新教材中是完全没有涉及的,但是在考试过程中却是会出现的。

三、课改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认识到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探索的主动学习。新课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可以有多方选择,在多方涉猎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而现在学生主动去探索学习新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让学生经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效果要远远大于老师讲、学生听的

效果。

四、课改的思考与展望

课改走到今天,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令人振奋的态势,但细想一下,这里面还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思考和讨论的。

思考一:课堂教学怎样才算有效?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相互之间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摆正师生关系,特别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上,但是对于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目前却出现了一些曲解——在很多课堂上,表现形式大多是“一堂课就在互动、合作、讨论、质疑、体验中结束了。”“就是不见了老师的精彩讲授和真诚的言传身教。”这些课把丰富的教学方式简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六个字。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课堂失去了什么?我们都知道过去的“满堂灌”扼杀了教学的生命活力,那么这样一味追求互动和自主建构的课堂,丢失的会不会将是更主要的教育目标呢?

思考二:教学评价路在何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面对课改,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教师们都在进行思考、探索,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都是以考试为出发点,把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在学业检测的得分上,这无疑使教学行为受到了约束,以致教师放不开手脚真正地进行课改,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了一句空话。

反思课改问题,展望中国教育的前途,教育改革的问题还很多,但只要我们正确、理性地看待课改并一起努力,就能把问题解决,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浅谈对教师礼仪的认识 篇四

12011244824 11地科班

罗凯丹

【摘要】礼仪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志,中国为礼仪之邦,教师这个职业形象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形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当今教师的礼仪形象,教养,风度,魅力和品位,更加深入影响着学生。【关键词】教师礼仪

教师形象

礼,即礼貌、礼节;仪,即仪表、仪容、仪态、仪式等。一般认为,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交中为了互相尊重而在容貌言谈、行为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规范和程序。中国礼仪是按着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民俗一点一点积累发展起来的,是根据自己国情及民俗习惯演变的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道德与规范的地域文化。所以礼仪根据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古今中国礼仪的实质都是尊重。即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两方面,大致划分为“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修养”两个部分。

第一,外在的行为——体现为德高望重、慈爱威严的师表形象。

语言——温文尔雅,谈吐斯文。传统教师礼仪对教师语言的要求大略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要规范,《说文·序》:“孔子讲学,书必大篆,语必雅言。”“雅言”即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摒弃方言,才能使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二要谦恭,说话时要谦恭文雅,体现君子风范。三要体现尊重,《弟子规》中所说的“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不光学生要“切戒之”,教师更要首先“戒之”,而应该“凡出言,信为先”,这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服饰——青衫蓝袍,朴素稳重。身为人师不仅要注重道德提升,也要关注形象塑造;不仅要有一种内在的清俊气质,还要有一种外在的飘逸洒脱。一心以教育为重,不讲吃穿用度,不追求光鲜华丽的衣着,唯朴素为其根本,青衫蓝袍、整洁恭肃、清俊儒雅、深沉稳重,是教师形象的写照。

体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历代教育家思想家都对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作出了规定。荀子强调了教师行为要合乎礼仪,“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要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修身》)。朱熹《白鹿洞书院教条》更是明确规定教师必须:“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待生——关怀备至,要求严格。孔子对学生总是“诲人不倦”,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分贫富贵贱,对学生一视同仁。

第二,内在的修养——体现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安贫乐道、乐于奉献的师德形象。

励志——刻苦钻研,严于律己,刚正不阿,德行兼备。我国古代大凡有成就的学者和教育家,尽管出身、境遇不同,主张、见解各异,但刻苦勤学却是他们的共同品德。教师作为社会期待和学习的榜样,必须用自身道德主体的完善与挺立来垂范世人,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治学——学而不厌,专业扎实,学识渊博,教学有方。我国古代学者和教育家,少年始学,老而弥笃。

理想——内圣外王,传播道统,安贫乐道,无私奉献。无论传统教师自己愿意与否,其特定的社会角色使得其必须肩负起传播道统的重任,注重师表的传统教师都把能成为内圣外王的“君子”、“大人”作为其终身的奋斗目标,即既具有圣人的才能,又传播道统,推行王道。

现代教师礼仪和传统教师礼仪一脉相承,传统师礼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为教师独特的社会地位,这种传统思想道德文化传承和示范的使命就越发明显而自觉。现代教师礼仪的体现,塑造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至关重要。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礼仪作了如下规范:“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一、教师的仪容。

教师的衣着仪容应整洁大方,符合教师职业特点。所谓整洁,就是整齐和清洁。教师的服饰无论质量好坏,新旧如何,都要做到端正妥帖、干净卫生。所谓大方,就是服饰、发式等不宜过分时髦华美、鲜艳刺目,而应庄重明快、素雅含蓄。

二、教师的举止

1.站、坐、行端庄稳重

站姿挺拔端庄,坐姿文雅稳重,步态协调稳健,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学生提供了站坐行的标准榜样。站姿切忌探脖弓背、斜肩翘臀;坐姿切忌前仰后倾、颤腿摇脚;走姿切忌弯腰驼背、左摇右晃。

2.面部表情丰富亲切

教师情感表现的最重要方式就是面部表情活动。根据讲授内容,教师应适时变化面部表情。丰富的面部表情,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微笑是良好心态的表现,是对他人的宽容和友善,因此,课上课下,教师都应经常面带微笑。表情会因微笑而变得柔和,声音会因微笑而变得亲切,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会因微笑而变得美好。3.教师应避免不恰当的举止

举止不当,是没有风度缺乏修养的自然表露。教师应避免当着学生的面淘鼻孔、揩眼屎、打哈欠、剔牙⋯⋯还要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烟蒂等。

三、教师要有美的语言

客观的说,教师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仍然存在着。教师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恐吓、贬损等不文明语言,致使学生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伤害的“语言暴力现象”还常有发生。语言暴力不仅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丧失生活的勇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教师应加强自律,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语言应符合教师礼仪要求。教师不仅要杜绝不文明语言,而且要带头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苏霍姆林斯基说:“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教师撒播礼仪的殿堂。语言文明,待人礼貌,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而且是学生学习文明礼貌的最直接方式。

塑造教师礼仪形象,更多程度上是礼仪素养的建立。礼仪素养是教师的人格精神的底蕴。如前所述, 人格是人之规格, 是一个人心性、才情、人品等综合素质的体现。礼仪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教师的人品内涵, 并且它还是教师整个人格精神的基础。礼仪素养有利于教师确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增加其潜在的人格魅力。在一定意义上,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们通过社会联系、人际关系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所以, 真正和谐的人际关系通常确实能昭示一个人的高贵的人品、不俗的才情和超凡的智慧, 同时也显示了一个人在群体中的威望和受尊敬被信任的程度, 进而使其具有潜在的人格魅力。

塑造好教师形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对照。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该从思想上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 ,明白“教育无小事 ,教师无小节 ”的深刻内涵 ,意识到自己的品德情操、处世态度、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如果每一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 ,每一所承担着教育重任的学校都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点 ,并且努力地提高、培养教师自身礼仪修养 ,必将对造就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发挥重大的作用。

当今对教师礼仪建设,主要从教师礼仪教育中加强。以下是加强教师礼仪教育的措施。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教师礼仪课的教学应从塑造教师个人形象人手,联系教师切身利益,使每一个正在从事以及将要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真正懂得,教师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 的基本要求,影响教师本身的事业发展及自我实现,而且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关系到 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2)营造 良好 的礼仪环境。

在文明礼仪方面,学校每个教职员工都应当为人师表。学校教职工的基本形象和言行要求应以适当的制度和纪律形式加以规范,要让礼仪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让师生在其中耳濡目染,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

3)培养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

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素质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礼仪教育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5.浅谈对行业文化的认识 篇五

院系:电气工程系

姓名:XXX

学号:XXXX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关键词:

企业、文化、行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具体概念

具体分解而言,企业文化可细分为四点:

一、企业的最高目标或宗旨。也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所在,“经济建设好比企业的血肉,企业文化就好比企业的灵魂”。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必须获取利润,但我们绝对不能把盈利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或宗旨。企业经营实践证明,单纯把盈利作为最高追求,往往适得其反。据悉,世界上比较优秀的企业,大都以为社会、顾客、职工服务等作为最高目标或宗旨。

二、共同的价值观。所谓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指企业中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它为企业全体员工体工了共同的思想意识,信仰和日常行为准则,这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产品会过时,市场会变化,新技术会不断涌现,管理时尚也在瞬息万变,但是在优秀的公司中,企业价值观不会变,它代表着企业存在的理由。

三、作风和传统习惯。什么样的作风造就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从本质上是讲员工在共同的联合劳动中产生的一种共识和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和作风关系极大。

四、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如果企业文化中的最高目标和宗旨、共同的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是软件的话,那么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就是企业文化中的硬件部分,在企业文化中硬件要配合软件,是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得以贯彻。企业文化包含党团建设、员工思想素质建设、文体活动及文化宣传等等。其实企业文化无处不在,并天天陪伴在我们身边:见面时的一句问好,文件的上传下达,各领导、各部门、站、所的日常办公、文体活动等等都与企业文化相关。作为公司的一员,应该始终牢记我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其中的一分子,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才能推动企业的脚步向前迈进。牢记自己是一名服务者,服务是我们的工作宗旨,是企业发展的立足之本、立业之本。牢记自己是一名思想者,创新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在工作中要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服务创新。牢记自己是一个学习者,追求卓越,学无止境,要有一种永不满足、积极进取的精神。

总之,企业的文化涉及方方面面,我个人所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只有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才能真正了解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才能实现自我提高,自我超越,更好的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服务。

提高对行业文化的理解

一、认知文化知识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

时也指人们具备对必要知识的认知、运用语言文字以及掌握劳动技能的能力。知识,指人们通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经验的总和。文化又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是知识,广义的文化是社会构成的要素。从烟草企业文化的内涵看,企业文化应该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组成。物质文化包括:车辆、设备、环境、办公场所、标识标志等。精神文化表现为思想道德方面的文明言行、群体管理意识、工作态度、发展理念、企业精神、专卖形象等。它概括反映了企业有形的物质、无形的概念和劳动技能、独特的标识等。因此,文化程度的高低在于人们对文化知识的积程度,这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认真学习、总结经验,去创造、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人和企业的综合素质(文化力)。

二、领悟文化知识

古往今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商品交换等实践过程中意识到,穷不思文化,穷根不除;富不思文化,富不长久。如今我们要提高人的素质,提升烟草行业形象,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没有文化和知识一切免谈。就拿本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辉煌战绩来说,每一项荣誉的背后无不蕴含着高科技和艰辛的汗水,用高科技条件训练高素质运动员必须有雄厚的国力,而雄厚的国力必须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支撑。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当企业处于逆境时,要戒躁,要穷则思变;当企业处于顺境时,也要时刻戒骄,要注视商场中的瞬息万变,力免“走麦城”。做到这些就必须提高人文素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完成各时期的各项工作任务。它同样需要应有的文化知识作为精神财富上的支撑。

三、学习文化知识

文化亦是人们在征服与改造自然的长期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知识,财富。谁掌握的知识多,谁的能力就强,工作成效和薪酬回报也相对高;谁掌握的知识寡,谁的工作能力就弱,工作成效和薪酬回报也相对低。人与企业的文化力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在于后天对文化知识的不断认知、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所取得。我们的企业领导和员工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就自我、提升企业、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作为企业领导,应该明白“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之道理,领导者只有始终不懈地于实践中带头学习钻研文化知识,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才配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企业强将,你所领导的员工们才会在你的带领下成长为一群精兵。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亦应明白,我是本企业中的一名成员,要想成就为一名优秀人才,惟一的选择仍是后天对文化知识的不断认知、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四、提升文化知识

人的提升途径是:

1、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人生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的意义的根本看法。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而活;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标准。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因此,人的一生不能碌碌无为,要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精神境界。要提升人的文化知识,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能成为一个具有文化知识实力,能真正有益于国家、社会、人民群众;有益于企业,能实现成就的人。

2、在现实工作中成就自我任何一个岗位的生产、收购、政工、行政、纪检、专卖、基建、财务会计、营销、物流、信息、文秘、领导岗位等等都有它特定的劳动技能,作为一名烟草企业员工,既要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又不能脱离实际去好高骛远。应该在现实工作脚踏实地地干一行爱一行,在掌握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又不断熟稔劳动技能,你就能不断地积累经验,扩大知识面,其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只要你能长期坚持下去,无疑会得到人们的喜爱,领导的器重而成就自我。

3、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加深对文化知识的认知度。只有通过实践和辛勤劳动,才会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企业提升的途径

1、要让员工对文化有学习与认知的时间和条件。学习文化知识是需要时间的,员工们需要的时间来源一是企业要挤时间对员工开展培训;二是企业领导及其领导本身要在工作及业余时间择时自学,带着问题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只有二者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好的学习效果。再从学习条件上讲,企业要为员工们提供学习所需的书本资料、培训场地、经费、师资等,必要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试,对工作效果进行考核、褒奖与劝诫等。

2、对既定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要注重有效落实。

任何一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在于制度,制度就是要保证工作有标准、行为有规范、执行有保障、落实有措施。企业文化建设手册出台以后,要靠制度来保障其后续手段,应从“查漏洞,完善规章制度;查梗阻,确保政令畅通;查勒卡,促进廉政建设;查拖拉,提高工作效率;查飘浮,提倡求真务实”入手,建立和完善管理措施,确保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强化纪律及其约束力度上,应包括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等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既是警示,又是规范,它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守则。倘若上述制度保障不了落实问题,何以谈提升?我们现在还应加紧做好以下工作:

(1)实事求是地、科学地总结前几个阶段工作取得的经验,客观地分析存在的不足,汲取教训,不断持续改进,全面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质量。

(2)对企业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部门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树立典型、使后进提速转化为先进。

(3)结合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问题,认真审视和持续改进企业文化体系,明确各个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整改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提升人和企业的文化知识。不断呈现企业新的姿态、新的景象。

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并为全体成员所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企业在自身发现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在企业文化适应企业发展的时候,稳定的文化会引导大家以一致的方式努力工作,但当企业所处环境发生改变,文化无法适应的时候,难于改变的文化将阻碍企业的发展.当21世纪企业文化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的时候,当中国的海尔集团,美国微软公司,日本松下公司在先进的企业文化战略影响下创造奇迹的时候,我们都意识到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说具有多么大的影响力.通过认真学习了“企业文化”这门课程,使我对公司“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走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企业的含义就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俗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其实我是一个很注重细节的人,有可能是我从小在饭店长大的原故,养成了我不论是做人,做事,都应当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手,从小处做起,拒绝浮躁.其实我们普通人在大量的日子里,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但怕只怕连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就是说要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只有花大力气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

小型企业靠领导,中型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文化,而在企业文化中如果不能让精细化的思想落地生根,那么企业很难生存下去.至此一个规模壮大的企业不但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应在管理上走向精细化.我认为的精细化管理就是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别人的管理模式,是要企业从管理的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简单的移植.企业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加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但企业的管理细节决定着企业的命脉,细节决定成败.以上就是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当前,社会各行业正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要求,我们应当加强行业文化建设,通过提升行业文化的软实力,引领行业科学发展,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熏陶员工,推动行业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对行业文化的认识:

行业文化是指该行业在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背景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色、为全行业所认同的价值理念、精神信念、经营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业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品牌效应的综合体现。

行业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塑造五个方面的功能。行业文化软实力能对行业员工起引导作用,能对行业整体和行业组织以及行业成员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行业文化建设所凝练的行业价值观被行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将会成为一种黏合力,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行业文化还能起到向社会展示行业成功的管理风格、积极的精神风貌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为行业塑造良好的现象。

当前,行业文化正在朝着自觉、自信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对行业文化的发展规律、理念效用、构建方式、呈现形式认识不到位,行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或囿于浅薄,不能统领所属行业组织等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认识上的误区暴露了对行业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的肤浅与片面,行为上的误区导致行业文化建设难以在实践层面纵深拓展。为克服以上误区,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以提升全行业职工凝心聚力求发展的集体意志为切入点,将行业价值取向和行业形象鲜明地传达给全行业职工和社会公众,这是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提

升行业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推进行业的持续、跨越和科学发展大有裨益。唯其如此,行业文化展示的才是富有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行业群体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全行业人奋发向为、积极向上的精神魅力与气质风范。

二是巩固制度文化成果,提高职工的执行力。行业文化发展需要严格的制度、到位的管理和行业职工模范的执行力。我国各行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体系严谨的管理制度、政策条例,但是相对缺乏的是制度的执行力。营造全行业忠于职守的责任观和令行禁止的执行观是加强行业文化建设的必然抉择。所以,行业文化建设要在忠实贯彻行业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职工依法依规按章办事意识,并形成科学规范、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的基础上,以柔性制度文化约束行业全体职工的工作行为,使行业职工自觉自愿地、无条件地执行行业既有的制度和标准,使行业决策的贯彻畅通无阻。

三是体现行业文化先进性,统领行业科学发展。文化同样存在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先进的行业文化一定会带动行业的科学发展,而落后的行业文化势必要拖行业发展的后腿。所以,加强行业文化建设要在提升行业职工核心价值观和执行力的基础上,凝练行业员工认可的行业使命、共同愿景、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基本内容,从而明确行业的发展方向、时代责任、价值取向,以及精神动力、职业操守等,并不断赋予行业文化以新的内涵,不断扩展行业文化建设的外延。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教育、感染行业职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职业道德、共同的价值理念、模范的执行力投身于行业的转型科学发展实践,进而提升行业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行业的持续、跨越和科学发展。

6.浅谈对“宽带提速”的认识理解 篇六

一、宽带提速的背景

(一)宽带战略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出席,吴邦国主持会议。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谈到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时,把‚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列入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提请大会审议的《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进一步提出,将‚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启动宽带上网提速工程和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广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在谈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强调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在提请大会审议的《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将‚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启动宽带上网提速工程和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广计划,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开展医药卫生、安全生产等国家信息化试点示范‛。该报告还对‚宽带中国战略‛作出了明确解释:‚宽带网络是信息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对提高信息化整体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宽带中国战略旨在通过制定国家宽带网络发展的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促进政策等,加快推进宽带基础网络建设、提高网络接入带宽、扩大用户普及和拓展应用领域,着力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目前,‚宽带中国战略‛已经被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在5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通过的《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实施‚宽带中国战略‛被列为首要工作。

(二)宽带提速

目前,我国互联网网速平均速率仅1.774M,排名全球第71位,可以说仍处于‚低速宽带‛阶段。

下一代网络发展的关键是带宽问题,只有实现高速宽带,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才可以得到大发展。

二、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世界银行研究显示,宽带普及率每提升10%可以直接带动GDP增加1.4%;布鲁斯学会研究显示宽带普及率每增加1%,就业率上升0.2-0.3%;在宽带上每投入1美元,能给全社会产生10倍的回报。宽带能够加速信息传递、提高社会经济运转效率,帮助制造业提高5%、服务业提高10%的劳动生产率。当前‚人均带宽‛和‚人均信息‛的占有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国家宽带发展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深刻认识到宽带发展的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全球82个国家采用和计划采用国家宽带战略,多个国家明确和细化了宽带发展目标、措施,政府在宽带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进行进一步强化,明确关注建设国家宽带基础设施的优势,以在线提供包括电子卫生、电子教育和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40多个国家目前已经将宽带纳入其普遍服务/普遍接入定义,而在某些国家宽带接入已经成为一项法定权利。

云计算、物联网的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宽带网络是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及三网融合等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基于宽带的应用和创新对中小企业信息化、节能减排、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发挥着积极作用,基于宽带网络所开展的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将大大延伸优质资源的服务范围和创新服务模式,成为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手段。因此,发展宽带网络不但能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更可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平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抓手‛、构建信息社会的‚基石‛。国家有关部门适时启动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三、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国内外现状和存在问题

3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了‚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启动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天启动‚宽带普及提速‛工程,以期在‚十二五‛期间解决多年来被消费者所诟病的‚宽带不宽、网速不快、费用昂贵‛等问题。

该工程的目标是,到2015年,我国要实现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5亿户,接入宽带能力城市家庭平均达到20兆以上,农村家庭平均达到4兆以上。

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应该看到,发展宽带的意义绝不止于改善用户的上网体验。加快宽带发展对于我国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国家的调查都表明,发展宽带不仅能直接带动GDP增长,还能拉动出口,促进就业,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爱立信公司预测,全球宽带普及率每增长10%,就会推动GDP增长1%,而中国宽带普及率每增长10%将拉动GDP增长2.5%。IBM预估,中国在建设宽带网络方面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就可以增加84万个就业岗位。

近15年来的两大金融危机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越是重视信息化、越早启动国家宽带战略的国家,就越能重启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国家核心竞争力也就越得以重塑和提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果断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致力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把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信息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和政策,以宽带大规模建设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不甘落后的日本,抢先将e-Japan战略升级为u-Japan战略,引起韩国进一步追赶。日韩两国在危机后重启经济增长时纷纷实施了宽带战略,使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国际排名重返世界前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短短几个月内,美、英、德、法、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等国纷纷公布了自己的国家宽带战略。美国、英国、法国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分别提出‚连通美国‛、‚数字英国‛、‚数字法国‛的宽带建设目标。巴西、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尼日利亚、肯尼亚、几内亚、秘鲁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出台国家宽带战略。国际电信联盟2012年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球已经推出国家宽带战略的国家和经济体已经达到了112个,可见,发展宽带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6月19日,数字福建〃宽带工程在福州启动。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庄先出席启动仪式,省信息化局卢增荣局长陪同出席。

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是工信部2012年度四大工程抓手之一,也是推动国家三网融合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近期国家频繁将三网融合及其相关工作摆在突出位臵并确定为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5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讨论通过《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从宏观战略层面确定‚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从部署当前重点工作角度,将‚加快普及光纤入户‛作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从产业支撑的角度,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实施数字福建〃宽带工程是我省落实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部署,加快落实工信部与福建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数字福建‛建设的重要举措。我省将以建光网、提速度、促普及、扩应用、降资费、惠民生为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投入385亿元,用于该工程建设。预计到‚十二五‛末,全省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达到800万户;城市用户具备50M以上接入能力,乡镇地区具备20M以上接入能力,农村地区具备12M以上接入能力;全省固定宽带用户规模达到1080万户;今年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170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100万户;建制村通宽带率力争达100%。

此外,我省将全面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接入带宽,增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在50户以上自然村的接入。大力实施公益机构宽带接入普及计划,统筹3G和TD发展,完善无线城市建设,强化宽带网络安全管理,推动宽带产业协同发展。深化闽台宽带交流合作,加快平潭‚智慧岛‛建设,全力推动‚厦门—金门‛直达通信海缆和TSE—1海缆‚福州—淡水‛传输系统工程建设,力争尽快投产使用。

(二)泉州市现状和存在问题

四、推动实施‚宽带提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研究员马骏认为:宽带发展首先需要政策来消除一些障碍,特别是在市场规划、基础设施使用、公共设施的进入、用地及其赔付等方面。

宽带中国的建设、提速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从运营商到设备商再到消费者,涉及投资、建设、营销、服务等方方面面。产业链各方都需要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加强市场推广,在网络建设与应用、服务等多方面协同提升齐头并进,方能形成利好国家、用户及自身的多赢局面。

目前‚宽带中国战略‛已经确定了四大原则,一是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强统筹部署;二是要坚持宽带网络建设与应用服务拓展相结合,推动协调发展;三是要坚持宽带网络建设与产业创新发展相结合,夯实产业能力;四是要坚持宽带网络建设与保障信息安全相结合,保证网络安全。

苗圩指出,现在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城域网和‚最后一公里‛宽带建设。‚如何实现一城一网,避免重复建设,仍是要解决的问题。‛

他还建议在加强光纤等有线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建设包括3G网络、TD-LTE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等在内的无线宽带网络。根据全球最大的CDN服务商美国Akamai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世界平均网速同比提升了39%,平均连接速度为 2.7Mbps,平均峰值连接速度为11.7Mbps。平均连接速度最快的国家或地区是韩国,其平均连接速度和峰值连接速度均为最高,分别为 16.7Mbps和46.8Mbps;中国香港位居第二,平均网速为10.5Mbps,同比增幅14%;日本以8.9Mbps排在第三位,同比增 5.8%。中国大陆以1.4Mbps的网速排在全球第90名,平均网速为1.4Mbps,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国家地位颇不相符,不过中国大陆网速同比 增幅达到了43%。

虽然中国的网速在全球不算快,但宽 带收费却高过网速第一的韩国20余倍。去年12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宽带用户调查》中指出,中国大陆固定宽带用户上网1M带宽每月费用 实际折合13.13美元(约83元人民币),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

尽管我国网速同比增幅达 到了43%,但宽带价格高、网速慢已经成为了用户不满的问题之一。从中消协近日发布的2011年全国受理投诉情况来看,宽带网络服务仍是互联网投诉热点,存在安装难、捆绑服务、维修迟缓、实际网速低于名义网速、宽带选择少等问题,尤其网速慢、资费高被诟病最多。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邬贺铨院士说,网速并不仅仅是下载一部电影需多少时间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经济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邬贺铨表示,速度慢、资费高甚至成为了我国宽带的标签。

从事互联网创业的科技讯创始人李忠存指出,现在国内的网络质量在服务器带宽、用户带宽以及中间链路的顺畅度方面均不理想,严重降低了企业的办公效率,‚放在全球来看,网速太慢且贵,这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不仅是个丢脸的事情,也是导致业务在全球缺乏竞争力的隐性损失‛。

国内对宽带 速度要求较高的视频上市公司优酷网CFO刘德乐表示,中国视频企业购买带宽的价格与美国同类企业相比,大概是美国的4倍左右。若带宽成本与美国持平(降低 到现在的四分之一),则优酷的亏损可减少一半。优酷CEO古永锵也指出,如果联通、电信等运营商不各自为战,可以实现互联互通,那么企业的宽带成本就可以 降下来。

7.浅谈对地价上涨的认识 篇七

1 地价上涨的形成原因及意义

地价上涨有其必然性, 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现象, 我们从其形成原因及意义进行探讨。

1.1 从我国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土地

供求形势看, 土地由于位置的固定性、资源的稀缺性等因素, 可供应量越来越少, 因而其相对价格必然上升。

1.2 从土地区位看, 同一城市内部, 城市中心

人口集中, 拆迁成本大, 存量土地的可供量日益减少,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供应的有限性及区位差异性, 客观上导致土地供应的相对不足和土地供需不平衡,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地价上涨。

1.3 地价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是由土

地供求状况决定的。地价稳中有升,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的表现, 有利于房地产的保值增值, 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1.4 我国土地招标拍卖工作起步时间不长, 实

行有偿使用土地制度以来, 土地供应大多数是实行有偿划拨或协议出让, 真正以招标拍卖取得土地所占比例很小。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有协议出让、招标和拍卖三种, 采取不同的出让方式, 地价水平不一。一般情况是:拍卖出让地价最高, 招标出让地价其次, 协议出让最低。我国首例已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出现在1987年12月深圳市。以后, 在全国许多城市陆续推出。据有关资料显示:浙江地价比江苏高, 但浙江的房价并不比江苏高;杭州与南京相比, 杭州房价也不比南京高。各地实践证明, 土地招标拍卖可以提升地价, 但不一定抬高房价。相反, 住宅用地及其他用地的招标、拍卖增加了国家土地所有权收益, 使国家做为土地所有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本着“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的原则, 加大了城市的建设步伐, 交通、市容、环境及等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为招商引资及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1.5 土地招标拍卖可以直接调整国家与开发

商的利益关系。明白了土地价格不能决定房价, 房价是由市场决定的道理后, 就可理解这个道理:土地所有者———国家的收益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是互相消长的, 二者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科学的土地价格水平必须保证国家收益和开发商合理利润这两方面的利益。通过招标拍卖土地, 让开发商去公开公平竞争。房地产开发商会科学地计算他们能承受的最高地价, 国家也可获得更大收益。

还有一点需否定:全国房价普遍大幅度上涨, 是一些地方政府贯彻调控政策不力所造成的。这次房价大幅度上涨是全国的普遍现象, 几乎无一地方幸免。更重要的是, 房价大幅度上涨并不是我国的独有现象。除了德国、日本外, 世界各国的房价都在一路飙升。自1995年以来, 美国的房价上涨了27%, 澳大利亚、西班牙、瑞典的房价至少上涨了三分之二, 瑞士和英国的房价上涨了2倍, 爱尔兰的房价上涨了3倍, 这是不是都是因为地方政府官员错误的政绩观和利益观造成的呢?显然不是。房价上涨有其真正原因, 因此也要正确认识。

2 房价与地价关系

从房价与地价构成及特征, 可知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 诸如土地取得成本 (地价) 、开发成本、销售费用和开发利润等, 同时还有社会因素, 如供求比例、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变动情况、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结构情况等等, 那么, 引起房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物价水平的变动是有规律的。按照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商品价格的变动受三大因素制约:一是商品自身的价值:二是货币本身的价值;三是该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房屋作为商品, 同样受此因素综合影响。可以说, 这次全国房价普遍大幅度上涨是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世界性的货币贬值是造成房价普涨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 美国的赤字政策导致美元不断贬值。表面上, 人民币相对美元是在升值, 但升值的幅度并没有达到美元贬值的幅度。因此, 相对欧元等其它货币, 人民币实际上已经贬值。住房作为不动产, 其价格自然上涨。这就是房价大幅度上涨成为一种国际现象的重要原因。

住房建设的费用也大幅度上升。土地价格上涨, 建材价格、劳动力价格大幅上升;房地产业实行的加大生产型税收政策;房地产业升级换代, 采用节能新措施等等, 都是全国住房建设普遍增加的生产费用, 也就不可避免地提高了住房的销售价格。

从住房的供求关系看, 城市化的加速、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投资渠道狭窄、国外“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淘金、房价上涨预期引发的“羊群效应”等因素共同作用, 造成全国城镇住房供不应求, 导致房价上升。仅前两个因素相加, 每年全国城镇需要新增住房至少要达到7.5亿平方米。此外, 城镇危旧房改造, 还需要新增住房, 而去年全国城镇新建住宅面积只有6.61亿平方米, 明显供不应求。

按照价值规律,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 商品的价格就会高于其价值, 房屋做为商品, 价格自然高。

因此, 我们看到, 房价上涨源于综合因素, 需求强劲是当前引起部分地区房价过快上涨的主要原因, 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如在住房消费观念的偏差等。地价与房价相关, 但非因果关系, 房价上涨有其真正原因, 地价不决定房价。土地价格作为商品房价格的构成要素之一, 对商品房价格产生影响, 但土地价格与商品房价格并不存在绝对的相关关系, 相反商品房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地价格。

3 平抑房价的几种手段

2006年国务院会议再次提出六条关于楼市调控的针对性措施,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二是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

三是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 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

四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五是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六是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 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 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国六条”充分体现国家对平抑房价的重视和信心, 也给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落实中央调控政策, 地方政府责无旁贷:地方政府在市场上发挥作用, 形成政府为主、开发商为辅的调控政策。从新国六条“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的说法我们也可以看出, 中央希望地方政府能够进一步发展最直接的调控落实作用, 因地制宜的进行地方调控。

发挥政策调节作用, 鼓励改善型需求:“从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的表述可以预计, “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将可能进一步落实目前的契税和营业税政策。目前的政策前提是保证供需的平衡。

对于普通市民“卖旧买新、卖差买好、卖远买近”的改善型住房的自住需求, 政府一直鼓励。存量房市场的交易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 反之, 也只有存量房市场相应的活跃, 才能减少新房市场的阶段性供应压力, 并且提供更为宽裕的选择余地。

运用新的调控手段, 逼开发商必须“吐房”:对于开发商来说, 新的调控政策的影响将会作用于两大方面:一是“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信贷政策”, 这既有可能是在部分房地产市场过热地区提高个人贷款的首付, 从而影响开发商的回款速度, 也更可能使开发商的开发贷款获批从紧, 进一步迫使开发商尽快加大市场供应, 谋求资金链完整;同时, “打击囤积土地、房源和哄抬房价”的措施, 将迫使开发商进一步开发囤积的土地, 从囤地转变成“吐房”来增加市场供应, 同时, 在配合市场信息的透明化调控, 可以令其哄抬房价的伎俩无法施行。

8.浅谈对中国漆画的认识 篇八

一、漆画的产生

中国漆画作为独立的画种,仅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作为装饰纹样依附于漆器的“漆画”,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但作为中国的漆画,只能是说中国屏风了。

20世纪上半叶,国际的漆艺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漆画的诞生也起着催化作用。

20世纪初的欧洲在包豪斯艺术和工艺相结合的思想倡导下,又在日本和中国漆艺的直接影响下而兴起了漆艺运动,产生了英国的艾琳•格瑞(EileenGray)、法国的让•杜囊(Jean Dunand)等杰出的漆艺家。让•杜囊的成就更为突出,他一生留下了家具、屏风、首饰以及瓶瓶罐罐等上千件漆艺作品。他为“诺曼底”号轮船以《捕海豹》、《狩猎》、《摘葡萄的时候》、《掷标枪的人》等为题材的漆壁画,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其《夫人像》更是纯粹的独幅漆画。

1.法国的漆艺对中国的影响

法国的漆艺运动对于中国的影响,在雷圭元先生身上可以表现出来。雷先生1929年留学法国期间,曾勤工俭学于仿制中国古代漆器的作坊,由此,他对中国古代的髹漆技法有所了解,1931年回国后,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期间,著有《工艺美术技法讲话》,其中就有漆艺的内容。他还创作了《泉边》等漆画作品。

2.日本漆艺对中国的影响

日本的现代漆艺对中国的影响不可低估。20世纪20~30年代李芝卿先生和沈福文先生先后到过日本,学习了日本的莳绘、变涂等技法。他们的作品,如沈先生的《金鱼盘》、《太阳盘》中的彩绘、罩漆、研磨技法,以及李先生的《百幅漆艺技法样板》,成为中国现代漆画的技法基础。此外,沈先生还创作了《研磨彩绘敦煌壁画屏》、《堆漆鲤鱼画屏》等富有启示性的漆画作品。

3.越南漆画影响了中国现代漆画的创作风格

法国也好,日本也好,虽然开拓了漆艺的现代生活空间,也出现了有绘画倾向的平面作品,但还没有突破装饰艺术的范畴,没有产生以漆画为绘画的观念。越南磨漆画的诞生,开创了漆画的先河。

越南也是一个富有漆艺传统的国家。由于一些油画家的参与,“一些画家在老艺人的协作下,实行革新,变它为一种独特艺术,能够体现其他体裁所不能表达的意境……竹丛随风摇曳,碧波粼粼的池塘中的村庄倒影,红霞满天或金光辉煌的日落黄昏,青苔覆盖的墙垣环绕的寺庙,金鱼在水中泅游……”使越南漆画的语言和表现力在艺术上又大大地提高了一步。

越南的磨漆画,逐渐发展为越南的“国画”,在国内外影响愈来愈大。1962年,越南磨漆画到我国北京、上海展出,给中国画家与广大观众以全新的感受:漆画可以表现传统的、程式化的山水花鸟图案,而且表现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漆画不再仅限于黑、红、金的材料色彩,而且也可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

越南磨漆画的来华展出,不仅使中国人看到了耳目一新的漆画作品,还给中国人送来了漆画也可以发展成为“绘画”的崭新观念,于是大大刺激了漆艺故乡的中国人。著名美术家林风眠先生高度赞扬了越南磨漆画的成就,他说:“越南的许多艺术家,深入到工艺美术领域,使绘画与工艺相结合,创作出光辉的漆画。这些宝贵的经验,我们应当很好地学习……我们在漆的制作中,有丰富、传统的方法,我们的许多艺术家应当注意到和工艺美术相结合的问题。我想油画家和漆的关系更为接近。”

中国有许多的画家去越南学习漆画艺术。从此,中国的漆艺家、画家也有了“漆画是绘画”的自觉意识,开始了中国现代漆画的艰苦探索。

二、漆画的分类

首先,来看看目前主要的几类漆画(包含漆器)或带漆画味道的“漆画”:有地道的漆画、商业漆画、带漆味的装饰画、带漆艺的工艺品(包括行销用的礼品、产品包装)、伪漆画等等。

1.地道的漆画——从传统漆艺脱胎而来的纯漆画艺术,其所用材料及涉及的工艺,全部一脉承袭而来,原汁原味,地道正统。

2.商业漆画——宾馆酒店、公共场合之漆壁画、挂画,像行画般批量生产出来的“漆画”(只是从一般性而言,也有大型的漆壁画是完全用传统工艺及材料)。

3.带漆味的装饰画、工艺品(包括行销用的礼品、产品包装)、伪漆画等等——严格来说,这些属于产品,只能说是产品,这类作品有个典型的特征,那就是只带有漆的一点影子,一般表现为其外表涂漆来装饰或伪装,且往往只有最后一道工序沾点漆的边,且往往还是化工漆之流。这类产品极具代表性的,比如先以水粉、油画、丙稀颜料绘制,最后罩一层化学漆。

三、中国漆画的流派

1.北京

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中心,由老一辈艺术家庞薰琹、雷圭元、张光宇、张仃诸先生的倡导和扶植。为做壁画材料的研究,乔十光先生于1962年被派到福州拜师学艺。尔后,漆画便纳入壁画和装饰绘画的课程,1989年设立漆艺专业。北京的漆画家,大多是绘画出身,漆画之外,尚作油画、国画等,他们多年来做着强化漆画绘画性的努力,在材料和技法上则注重传统的继承。

2.福建

福州是中国主要的漆器产地,以脱胎漆器著称。福建漆画是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的学生和漆艺家手中发展起来的。作者阵容较大,技术力量也比较雄厚。代表画家有:王和举,作品《盐场》多次获奖;吴川,作品注重黑白的表现,洗练概括,还有唐明修和陈立德等。

福建漆画富有传统技巧,善于发挥天然漆的优势,制作精良,在全国美展中屡屡获奖。

3.重庆

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中心,这是中国漆艺界老前辈沈福文先生经营多年的地方。早期的代表作者杨富明、萧连恒,他们都是很好的画家,前者长于花鸟,后者长于水粉。陈恩深,努力探讨合成漆的运用,其作品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4.江西

江西漆画以运用合成漆(聚氨酯)为特色。代表作者为陈圣谋、龚声、尹呈忠等。他们把传统漆艺的技巧嵌、罩、刻、磨……用于合成漆,同时又有许多新的发现和创造。江西的作者大多毕业于艺术院校,他们大多都有很好的艺术修养,注重作品意境的表达。

5.广州

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中心,代表作者蔡克振,20世纪60年代初留学越南,在河内美术学院专攻磨漆画。他原是一位油画家,长期从事漆画教学,曾为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创作大型漆壁画。

6.南京

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中心。由于两任院长保彬和冯健亲的倡导,也设立了漆艺专业,因此漆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涌现了一批青年作者:李永清、王琥、李树、张承志等。南京师范大学的吴可人也是富有潜力的青年漆画家。南京漆画一方面来自扬州漆器的影响,一方面也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影响。

9.浅谈对党的纪律的认识 篇九

党的纪律主要分为六个方面,我归纳为六个“线”:第一,政治纪律是路线,也就是方向问题,党员在行动方向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组织纪律是准线,也就是路径和准则问题。党的组织原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要准确把握;第三,廉洁纪律是红线,也就是自律问题。要遵守八项规定,洁身自好;第四,群众纪律是战线,也就是出发点问题。我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执政的合法性在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样,广大人民群众也是我们党统一战线上最忠实的战友;第五,工作纪律是防线,就是要提高工作的警惕性。党员要严守工作纪律,如保密纪律、外事纪律,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内外部局势之下;第六,生活纪律是底线,也就是做人的品质、品德问题。党员要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0.浅谈对女性领导能力的认识 篇十

摘要: 男女平等是妇女解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目标之一。恩格斯指出:“只要妇女仍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在实现男女平等进程中,女性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普遍的问题是女性家庭主妇角色和社会职业角色的冲突, 普及组织的远景、价值观、凝聚力和使命,做好了才能更好地体现女性的领导力.一、当代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现实表现

“在事业和家庭的两端,女性都应该拥有自己的位置,失去任何一端,女性的形象都会失去和谐和光彩。”当代社会,足不出户的深闺女人已经撤除了历史舞台,广大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新女性走上社会舞台,广泛地参与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来。但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许多职业女性无法逃避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负担,无法回避“社会人”

和“家庭人” 的双重角色冲突,她们奔波于社会和家庭之间,除了和男性一样积极地参与社会劳动外,必须承担的繁重的家务劳动占去了她们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追求事业和家庭的平衡过程中的超负荷运转,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淡化了他们的进取意识,使她们在社会竞争中和男性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双重角色冲突给女性带来的巨大压力延缓了男女平等的进程。

二、导致当代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原因

1.女性自然生育特征和家务劳动是导致女性角色冲突的直接原因。职业妇女在参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同时,又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生育对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影响非常直接和突出的。有一段顺口溜这样说:没谈恋爱的女人是篮球,有人抢;谈了恋爱就要结婚的女人是排球,有人推;生了孩子的女人是足球,有人踢。女性在为全社会承担生儿育女的责任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部分的家务劳动。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表明: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由女性承担;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比男性多2.7个小时,城镇职业妇女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平均为2.9个小时,比男性多1.6个小时。生育和家务劳动直接导致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女性的提拔、晋升、继续教育等受到巨大影响。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因此被侵犯甚至被剥夺,职业女性面临的双重角色的压力日益巨大。

2.传统社会价值取向和现代思想的交织是导致女性角色冲突的客观原因。在传统文化中,社会以“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来规范两性角色,好女人的职责首先是好妻子、好母亲,女性人生的主要价值甚至全部价值定位在生育和家务劳动上。在现代社会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虽然已经开始打破,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增强,男女都有了更自由的选择,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机制对社会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是:男人只要职务升迁、专业晋升或发财致富,就会被认为是一个成功者,而女人在取得了类似的成就之后,还要接受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家庭标准的衡量。这种带有理想期待的、不公正、不易冲破的传统偏见和价值观念,给职业女性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使她们长期处于双重角色的矛盾冲突之中。

3.女性自我价值取向是导致女性角色冲突的内在原因。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家庭生活的变化,许多职业女性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许多职业女性又拘于传统家庭主妇角色的束缚,力求使自己成为“贤妻良母”式的女性。这样,许多女性要么陷入双重角色和谐统一的完美理想的艰苦追求之中,要么陷入双重角色难以统一的痛苦矛盾之中

三、缓解当代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基本途径

1.要大力营造妇女参与社会的良好环境。江泽民主席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上,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构建和谐社会其目的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其中必然包括男女两性的平等协调发展。40年前,气象学家洛沦兹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由此产生了一个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为验证的“蝴蝶效应”。女性生存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也可能导致这样的“蝴蝶效应”。妇女占人口一半,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妇女又是人类繁衍的重要承担者,更多地担负着哺育和教育子女的重任。因此,妇女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水平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协调运行,而且关系到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2000年世界银行政策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中高收入国家,妇女接受教育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收入就会相应提高三个百分点;性别的不平等要求生产力、效率和发展付出代价。男人和女人同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男性和女性的协调发展,以最优化的方式合作,才能充分发挥“动力”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进步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妇女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改变人们观念,强化男女平等的意义,为妇女参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广大妇女要树立主体意识,确定主体位置,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正确处理生育、家务劳动和参加社会劳动的关系,认同自己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劳动。

2.要正确认识女性生育和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妇女的发展也包括生产和生育这两方面的内容。妇女所肩负的两种生产以及由此带来的双重角色,使妇女的生活与男性相比具有特殊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的生育社会价值和家务劳动的社会意义得到了社会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起,伴随着中国妇女大规模参加社会劳动,全国各地办起了许多幼儿园和托儿所,解决孩子的寄托和教育问题,推动妇女参加社会劳动。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理论界开始关注妇女和生育的关系问题,着重向社会宣传女性生育的社会价值和家务劳动的社会意义,提出了:“我们只有把生育问题提高到社会生产的高度来认识才能给予妇女以平等的人权。”“ 我们不仅要从生产与再生产的角度来认识妇女的生育作用,更要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从提高民族素质的角度认识女性的生育作用与价值。”“妇女就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男女平等、家庭进步、妇女解放、社会公正的体现”妇女对人口生产的贡献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发现,女性为家庭所做的贡献满足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女性对家人衣食住行、饮食起居的悉心照顾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关怀。这些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3.家务劳动社会化是缓解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关键。“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功夫的时候,才有可能。而只有依靠现代大工业才能办到,现代大工业不仅允许大量的妇女劳动,而且正是这样的劳动,并且越来越要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恩格斯的这段名言,说明家务劳动社会化是妇女彻底解放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提倡和实施,既是对劳动力的需要和利用,也是缓解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关键。必须明确,必须改变传统文化中“君子远庖厨”的腐朽观念,打破传统的家庭角色定型,鼓励男人女人都来参与家庭建设,参与家务劳动,使男人和女人都能有更多的选择、更默契的合作和更真诚的尊重。

四、要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决策的谋略能力。

深谋远虑属于谋略策划范畴,是对领导全局工作的长远规划。所以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应该在把握上级决策的基础上,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制定本单位检察工作的突破口,这是一把手的经常性工作,也是基层领导者必须练的基本功。练好基本功要增强基层领导者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一把手”是一个单位的决策的关键人物,必须具备较高的独立思维能力,不能事事依赖上级,也不能照葫芦画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拿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工作办法。增强思维的综合性,涉及的面比较宽,必须考虑各种情况,养成综合性、多向性,思维的习惯,开阔思维视野学会从客观上把握全局,分析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既要考虑有利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到统筹兼顾,防止漏洞。

2、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能力。

领导者在领导班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对决策能力有很大影响。

a、做表帅给人以敬佩感。一项决策做出以后,总要有各方面的支持和谅解,总要有许多人去执行,让全体员工对所作出决策持积极态度,是决策成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领导者要以其言正身,说的做的都要为部属作表帅,时刻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

b、积极进取增长才干给人以信赖感。要经常想到自己知识水平与职务需要还有差距,以激发自己求知若渴之感,要想到员工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如果不能做到“水涨船高”就有被“群众知识之水”淹没的危险,正确的决策首先需要领导者的知识化,只有领导知识功底雄厚,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决策能力。c、作风民主严以律己给人以舒畅感。事实说明一个唯我高明,独断专行,文过饰非,妨贤忌能的领导者,是不可能正确发挥集体领导决策作用的,解决好这个问题,基层领导得必须讲信任。凡属重大决策都是考验领导班子集体智能的一场“团结赛”。每个领导成员对决策问题的智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都可能给正确决策丢失分数。

3、有工作上的创新能力。

决策是以改变现状为前提的,它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应把握好以下两个问题:

a、要弄清求实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把创新建立在讲科学、求实效的基础上。求实意在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究工作效率和实效;创新就是发展。

b、注重调查研究善于从基层中吸取营养。投身于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提高领导者决策能力的源泉。

今年早些时候,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莫斯表示,可能由于性别的原因,在数学和科学领域成功的女性要比男性少得多。此言一出,立即招来一片批评。不过不久,商界最引人注目的女性CEO卡莉·费奥丽娜就辞职了。“尽管如此,公司还应该积极培养女性领导人,而CEO在此方面应该大有所为。”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杰弗里·桑尼菲尔德(Jeffrey Sonnenfeld)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说当然在重工业,女性有时不具备担任总经理所需要的工作经验或者技能,或者公司的文化一直是男性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在这种行业培养女性领导人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不过现在在IT行业或者其他技术型行业,打破性别障碍的女性管理者越来越多。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女人和男人对于职业发展的设计和期望有些不同。所以在培养女性领导人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男女心理因素的差异。对于有些40岁以后才开始在管理生涯中崭露头角的女性,公司要有时刻准备着给这些迟开的玫瑰与男性一样的发展机会。女性管理者相比男性管理者来说,更擅长也愿意自己照顾好自己,而不是非常善于授权。所以要更多培养她们学会授权的能力。另外,对于自己性格上、技能上有缺陷的地方,指导她们学习寻求帮助,在自己的管理团队中安排一位或者几位刚好能弥补自己个人能力缺陷的人。

出于提高领导数量和质量的需要,企业正投入时间和金钱发展领导力。近年来,发展领导力活动的作用在骤然提高,范围也迅猛扩大。例如,这些活动的设计越来越围绕这样一种意识,即发展领导力是持续一生的过程,而不是单个的孤立事件。

领导力的发展在员工教育过程中主要发挥三大作用:发展个体技能、普及企业价值观和远景、进行战略性干预以便在整个企业倡导对话,实施变革。

关键词: 女性

领导力

11.浅谈对傣族舞蹈的认识 篇十一

关键词:文化历史;民族风情;种类;特点;体态;律动

1 傣族舞蹈的“文化历史与民族风情”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前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唐以来史籍称傣族为“黑齿”“金齿”,宋代称傣族为“白衣”。自元至明,“金齿”继续沿用,“白衣”则写作“百夷”或“佰夷”。清以来则多称为“摆衣”。但以上都是他称,傣族自称,则一直是“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按照我国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等地,人口有120.5多万。傣族有自己的文字,过去有过不同形体的那文、傣蹦文、金平傣文和新平傣文五种文字,现较流行的是傣泐文和傣那文,这两种文皆由梵文字母演化而来。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傣族宗教信仰上也有不同。傣族大都信仰小乘佛教,在傣族聚居区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同时,也信仰原始宗教。散居各地的傣族多信仰原始宗教,也有信奉关帝、观音的,也有少数信仰基督教的。

傣族的民族节日,各地虽不尽相同,但都与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在西双版纳、德宏等傣族聚居区,主要节日有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等。傣历新年俗称“泼水节”,傣语为“桑勘比迈”“梭贺桑勘”,时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节期三至五天不等。活动内容有采花、堆沙、浴佛、泼水等。关门节和开门节,傣语为“毫瓦萨”和“奥瓦萨”,系由佛教术语“萨沙那”演变而来,意为“斋戒”。在傣历九月至十二月(公历七至九月),这三个月正值雨季,人们要集中精力到佛寺拜佛听经,停止其他活动;男女青年不能恋爱和结婚,称为关门节。雨季结束,丰收即将到来的时候过开门节,届时,男女青年们穿上新衣,成群结伙,敲鼓敲锣,走村串寨,最后到佛寺举行赕佛。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相传孔雀舞源于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流传,形成孔雀舞,逐渐成为最负盛名的傣族民间传统表演性舞蹈与宗教礼仪。

2 傣族舞蹈的“种类及特点”

傣族是一个有古者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代表性节目总的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

(1)自娱性的节目有“嘎光”“象脚鼓舞”“耶拉晖”和“喊半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嘎光”和“象脚鼓舞”。“嘎光”系傣語,“嘎”为跳或舞,“光”泛指鼓,也有集拢、堆积的意思。“嘎光”可译为“围着鼓跳舞”,也可译为“跳鼓舞”。西双版纳称为“凡光”,有很多地方又叫“跳摆”“宁摆”等。此舞是傣族最古老的舞蹈。嘎光以象脚鼓、镲等民族打击乐为伴奏;但有的地方,敲鼓、镲的人也参加舞蹈,并且带领众人围圈而舞。象脚鼓舞是自娱性兼表演性的男性舞蹈。是根据鼓的形状而取的名称,傣族一般统称“嘎光”,但对长、中、小三种象脚鼓又各有名称。这种舞蹈以击象脚鼓舞蹈为主,用铓、镲伴奏,也可鼓、镲对舞。 喊半光是傣族古老的歌舞形式,流行于德宏地区的芒市、盈江等县。“喊半光”为德宏傣语,“喊”意为“唱”或是“歌”,“半”意为“跟着我”或“围绕着”,“光”即“鼓”;直译为“跟鼓唱的歌”。

(2)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 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是最具特点的表演性舞蹈,在德宏地区、西双版纳地区及景谷、孟连等县都有流传。孔雀舞,在德宏傣语为“嘎洛永”,在西双版纳傣语为“凡糯永”。表演时,舞者头载宝塔形金冠及面具,身背孔雀架子道具,以象脚鼓、镲等乐器伴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及歌舞剧的表演。

(3)傣族祭祀性的舞蹈只在民族杂居区流传着几个。元阳县的傣族村寨流传的“祭祀鼓舞”是在祭祖活动时,以鼓为伴奏,师娘在祭台上边唱边舞,群众在台下自由舞动,动作较简单。

3 傣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

“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曲的膝,膝至胯。这种身、手、腿“三道弯”的体态造型是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域,姑娘身着紧身上衣、长筒裙,他们信仰小乘佛教,他们视孔雀为圣鸟而极为喜爱等等,均颇有相关。

掌型、曲掌型、冠形(模仿孔雀头)、嘴型(模仿孔雀嘴)、爪型(模仿孔雀爪)等;基本脚型主要有形成三道弯的勾绷脚;基本手位有:“低展翅”“平展翅”“双合翅”“抱翅”等。其舞姿造型上的“三道弯”即是模仿栖息在树桩上的孔雀,那长长的尾翅垂下来的自然的三道弯形态。

对此我举孔雀舞这个傣族最典型的舞蹈来举例。傣族人喜爱孔雀,并以跳孔雀舞来表现自己的民族性格,表达美好的理想和愿望。过去表演权限男子,表演时还要身戴形似孔雀的装饰,脸戴尖塔形白净菩萨面具,单人舞戴女面具,双人舞戴一男一女面具。舞姿模拟孔雀的各种动作,已形成出窝、下坡、起舞、找水、照影、饮水、洗澡、展翅飞翔等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式,有严格的步法、方位和动作组合,以雕塑性舞姿造型见长,着重表现孔雀的温驯、轻巧、美丽善良、婀娜多姿的特点。孔雀舞以象脚鼓、鋩锣等乐器伴奏,动作和鼓点配合严格。新中国建立后,孔雀舞经过加工改造,丰富了舞蹈情节,丢弃了沉重的道具装饰,换上了有孔雀图案的衣裙,充分发挥了舞蹈者体态的曲线变化和眼、手、腿的灵活运用,大大丰富了孔雀舞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使孔雀舞更加活泼优美。

4 傣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

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由于天气湿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都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这种律动不仅模拟孔雀行走时的步态,还颇像大象在森林中的漫步,具有一股内在的含蓄健稳的力量美。

舞姿造型的“三道弯”和“一顺边”两者融合后形成多种柔媚线条的组合,体现出傣族舞蹈特有的安详、舒缓的规律特点。舞姿“一顺边”来自于人们的劳动生活,如傣族姑娘挑水,挑谷,扬场劳动时的步态和形态。又如农家活中,手拿特大的蔑扇风筛选谷时,手、脚、身体一致,都顺着一个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仅有三道弯的特点,也具有“一顺边”之美。

5 总结

通过多年的舞蹈专业学习,对舞蹈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小开始跳舞对傣族舞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了解。通过写这篇论文让我更深的了解了傣族舞蹈的辉煌历程,对傣族舞蹈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对以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金吾,苏天祥.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丛书[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12.浅谈对灰霾的认识 篇十二

当大气中水气充足, 气温接近露点, 相对湿度达到100%的情况下, 大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小水滴悬浮于大气中, 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低于1km时, 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而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m时, 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 灰霾的定义为:“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 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 使黑暗物微带蓝色。”[1]从感观上, 灰霾和雾都能使能见度下降, 因此容易引起公众的混淆, 但二者是不尽相同的。雾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 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从物理本质而言, 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 (或凝华) 的产物。而灰霾是以细颗粒物为载体, 与气象条件和污染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污染型天气现象, 是环境污染在一定气象条件下的体现, 其主要成分是尘、硫酸盐、硝酸盐、碳氢化合物等细小颗粒物;雾通过肉眼可见, 粒子尺度为1-100微米, 霾肉眼不可见, 粒子尺度为0.001-10微米;雾的厚度一般是几十至几百米, 霾的厚度一般是1到3千米;雾一般呈乳白色, 霾一般呈橙灰色;雾天气日变化明显, 灰霾天气日变化不明显。由于组成雾和霾的成分湿度不同, 所以很多研究通常就用相对湿度的不同区别霾与雾。一般认为, 相对湿度小于80%时能见度恶化的天气现象确定为霾, 相对湿度大于90%时能见度恶化的天气现象确定为雾, 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 但其主要成分是霾[2]。

2 灰霾的成因

灰霾的形成是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其实质是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2.1 气象因素

风速、相对湿度和逆温层等气象因素是影响灰霾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1) 风速增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 同时也会使湍流变大, 有利于污染物质在垂直方向的扩散和输送, 所以风速大时出现霾天气的概率较小。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这大大增加了地面摩擦系数, 阻碍了风的水平流动, 使地面附近的污染物难以扩散, 形成高浓度污染, 从而导致了灰霾天气的出现。 (2) 相对湿度高有利于灰霾的形成。空气的湿度大时, 有利于水汽在气溶胶粒子上凝结, 从而影响使大气能见度降低[3]。 (3) 垂直方向的逆温有利于灰霾的形成。垂直方向的逆温层容易使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颗粒物和污染气体等滞留在近地层, 极易产生灰霾天气。

2.2 污染因素

谭吉华等人在广州地区通过观察研究发现, 灰霾天气时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比值 (OC/EC) 为3.2:4.7, 而非霾天是1.8:2.8, 表明灰霾天气颗粒物中的有机污染物增多, 即二次颗粒物的转化生成是造成霾污染形成重要原因;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硫酸盐和总碳是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的主要成份, 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化石燃料用量的增长是导致霾污染发生的主要原因;灰霾天气时的颗粒物主要含有OC、硝酸盐和硫酸盐, 而非灰霾天气时颗粒物主要由OC、EC和硫酸盐组成。灰霾天气时颗粒物中的EC、Ca2+和K+分别是非霾天的3.2-3.4倍, 而NO3-、SO42-和NH4+分别是非霾天的6.5、3.9和5.3倍;灰霾天气时二次污染物中NO3-、SO42-、NH4+的浓度会增加, 尤其是NO3-增加最为明显, 是造成霾天空气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

3 灰霾的防治

3.1 削减工业污染源

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是治理灰霾的出路之一。通过以电代煤、以电代油, 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的全面转型。对动力煤洗选, 以及水泥、电力和钢铁行业的除尘, 及施工场所扬尘及喷涂等领域的一次性颗粒物排放进行控制, 大力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总量, 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防止二次污染的形成。

3.2 削减交通污染源

提升燃油品质, 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 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 加快推进低速汽车升级换代,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从而强化移动源的污染防治。

3.3 加强城市面源污染治理

加强施工场地扬尘监管, 积极推进绿色施工,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 严禁敞开式作业, 施工现场应进行地面硬化, 渣土运输车辆应该采取密闭措施, 大型料堆要实现封闭式储存或建设防风措施。

4 结语

针对近年来大气污染的问题, 2013年9月12日, 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奋斗目标, 到2017年,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 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每个人都知道治理灰霾的方向就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但是现在最大的难点, 就是我国依然是燃煤的大国, 燃煤量与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如何处理后GDP的增长需求与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问题, 应该就是防止灰霾天气的关键所在。

摘要:近年来, 珠三角地区灰霾天气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严重, 引起了公众及政府环保部门的高度关注, 然而, 大部分公众对于灰霾的认识都普遍存在一个误区, 把雾天也看成了是灰霾天气, 因此, 我们需要正确区分开霾与雾的区别, 了解灰霾的本质, 并分析出灰霾形成的原因, 才能有效做出灰霾天气的防治政策与措施。

关键词:灰霾,雾,区别,成因,防治

参考文献

[1]中央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79.

[2]吴兑.关于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的讨论[J].气象, 2011, 31 (4) :3-7.

13.浅谈对体育舞蹈的认识.1 篇十三

1、体育舞蹈简介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十个舞种。其中标准舞(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交谊舞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而竞技性体育舞蹈则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推行。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参与此活动的人数将近4000余万人(含交谊舞)。比赛分团体赛和个人赛两种,按预赛(淘汰赛)、复赛(选拔赛)、半决赛(资格赛)、决赛(名次赛)的程序进行。团体赛由每个参赛单位的8对男女运动员组成,按顺序进行比赛。个人赛分职业组和业余组,分别进行不同要求的比赛。对比赛舞种也有不同规定。比赛场地长23米,宽16米。最小尺寸为长20米,宽15米。

比赛按音乐节奏配合、身体基本姿势、舞蹈动作、旋律的掌握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舞步等方面评定运动员的成绩。体育舞蹈的音乐不超过4分30秒。视比赛规模设5~9名裁判员,按国际评判标准规定的基本技术、音乐表现力、舞蹈风格、舞蹈编排、临场表现、赛场效果等六个方面进行评分。

2、体育舞蹈特点

体育舞蹈是由属于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它兼有文艺和体育的特点,是介于文艺和体育的边缘项目,是以竞赛为目的,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竞技舞蹈。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2.1严格的规范性

规范性首先表现在体育舞蹈是一个完整的舞蹈系统,如同中国古典和西方芭蕾一样,它是经过数百年历史的锤炼,几代人的加工而成的;其次表现在技术的规范性上,它严格到多一分嫌过,少一点欠火。2.2表演观赏性

体育舞蹈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既有观赏的价值又有参与的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真正的艺术”。2.3体育性

体育性一方面体现在竞技性,即比成绩,拿冠军,为国争光;另一方面表现在锻炼价值上,从60年代至今,许多科研人员对体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做过研究,通过对人体能量代谢、能量消耗和心率变化的测定,显示出:华尔兹和探戈的能量代谢为7.57,高于网球7.30,与羽毛球8.0相近;体育舞蹈的最高心率为:女子197次/分,男子210次/分。可见,体育舞蹈引起人的生理变化是明显的,它是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一种极好形式。从以上的测试结果和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国际体育舞蹈的心律指标决不亚于其他运动项目。从这些数据里人们不难看出国际体育舞蹈对心血管系统、心肺功能、耐力等多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另外,长期运动还可以使形体得到锻炼,达到健美和减肥的作用。可见,体育舞蹈引起人的生理变化是明显的,它是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一种极好形式。

3、体育舞蹈的作用: 3.1健身作用

体育舞蹈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是体育与舞蹈的结合,具有运动与艺术的双重性。体育舞蹈极赋时代气息和体育竞技性质,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并于2000年第五届中国体育科学大会,列为比赛项目。通过体育舞蹈练习强健人的体格,有利于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体力。3.2健心作用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强健身体,同时还可以调节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观念已成为现代体育观的标志。体育活动的这种双重功效,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所证实。从有关体育舞蹈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可知,体育舞蹈是一项中等运动强度的有氧运动,这类有氧运动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从体育的社会价值看,体育舞蹈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的舞姿和轻快的乐曲相伴下,人们的自我封闭意识在这里会得到彻底的解脱,舞场中的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的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可见,体育舞蹈活动即增进了舞伴、舞友之间的友谊,丰富了社会生活,提高了参加者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舞蹈是一项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3.3观赏作用

体育舞蹈不仅成为人们建立友谊、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提高技艺的良好形式,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表演价值,给舞蹈者与观赏者以美的享受,令人身心欢跃,进而提高人们得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在舞蹈中男士衣着庄重,体态端庄挺拔,女士体态婀娜多姿,即使在轻快跳跃性舞步的变化中,也不失高雅风采,给人以愉快、振奋、富有青春活力的感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回味。体育舞蹈比赛对选手服饰的规定性强化了它的观赏性。体育舞蹈的现代舞与拉丁舞各有其专用服装,由于舞蹈风格的不同,需要用不同款式的服装来衬托。如现代舞主要体现欧洲风情男士着装保持着正规礼仪性活动的要求身着深沉高雅的燕尾服,颈系白领结,脚穿缚带皮鞋,发型整齐,时时处处保持着绅士风度,显示庄重高贵的气度,以及身体线条的优美;女士们则穿漏背式晚礼长裙,具体式样、色彩等也随时代的潮流而不断变化。无疑体育舞蹈的服饰之美极大的增强了它的观赏性。3.4社会作用

体育舞蹈是一种国际流行的社交舞,它是沟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情感的一种世界“形体语言”,也是任何语言无法代替的艺术,它具有广泛的社交性。体育舞蹈大体上可分为自娱、表演、竞技3个层次,自娱性的体育舞蹈具有及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不分东南西北,也不分男女老幼,在跳舞中相互交往,交流感情。

4、感受

体育舞蹈课,使我充分的感受到了体育舞蹈的魅力,让我渐渐的了解体育舞蹈,并开始喜欢上了它。体育舞蹈是心灵和形体的统一,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情感的结晶,生命的象征。体育舞蹈艺术的特征是以人体动作作为表情达意、体现生命意识的手段,前者是魂,后者是体,魂依附于体,体展现着魂。

体育舞蹈是音乐与体育的结合,体育舞蹈最大特点在于动作优美,这种美是具体的,它是一项有节律的身体运动,既有艺术性又有运动性,它是在音乐伴奏下,随着乐曲的节奏,人体通过各个关节、各部位肌肉群的协调活动,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舞步和姿态,所有动作都是受空间、时间和力度的影响,并在方向、速度、力度上都明显地表现出运动的主动色彩,表现出造型美、节奏美、柔软美、力量美、高难美及新颖美等。同时通过身体的各种形态动作,表达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向往和升华,使人陶醉在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中获得最大的美的享受。

5、体育舞蹈的现状及对策

体育舞蹈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得到了迅速普及和推广,90年代中期进入高校体育课堂以后,深受大学生的青睐。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施行,新的教育改革对体育教材建设提出全新的要求。高校体育应该向健身性、文化性、娱乐性、体现“以人为本”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全国各高校也相继增添了体育舞蹈教学课。为使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跟上我国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对影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便推动体育舞蹈在高校和谐、健康的发展。

6、小结

总之,体育舞蹈具有美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等作用,所以体育舞蹈已作为教育手段列入我国的体育课程中。通过对体育舞蹈的学习,不仅增强我们的体质,使我们的气质,姿态、动作更加优美。同时也能促进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

体育论文(本科)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年级

2011级 姓名张真真

上一篇:感恩孝亲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超拽的句子大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