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人三大原则

2024-10-16

企业用人三大原则(共15篇)

1.企业用人三大原则 篇一

三大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企业十年发展靠运气,三十年发展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企业文化可视为一个企业的DNA,是企业这一有机体基本存在性状的决定要素之一。建立怎样的企业文化,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志于实现基业长青的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本文针对处于转型升级期的企业,并结合A集团的实际情况,提出三大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一、体现本企业的“精气神”

企业的“精气神”犹如一个人的气质,有其鲜明的独特性和稳定性,但其形成却是一个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错综复杂的过程。气质是人的性格、阅历、心胸、气度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产物,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受到未来的影响并影响着未来,企业文化亦是如此。所以,总结提炼企业的“精气神”时,必须综合考察多种因素,并在多种影响因素中抽丝剥茧,找出隐藏在各种表象下的企业的基本特质。企业文化建设原则下,文化提炼形成必须“立足于过去,着眼于当下,放眼于未来”,在此过程中借助访谈、座谈、问卷等多种方式,对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员工进行调研。比如A集团,通过“纵横结合”式的全面访谈,以期把握其现状及存在问题。“纵”指的是被访谈者的层级,“横”指的是被访谈者工作负责的领域和范围。

纵向上,企业文化建设原则将访谈对象划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三个层级,访谈内容根据访谈对象所属不同层级而各有侧重。高层管理者的访谈,侧重于战略层面,访谈内容关注公司整体发展,主要涉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的思考,公司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的设计,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路径、步骤,对公司发展现状、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的认识等;中层管理者的访谈,侧重于策略层面,访谈内容关注某一部门或领域发展,主要涉及部门或所负责领域发展现状、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对问题改进的思路和理念等;基层管理者的访谈,侧重于具体工作层面,访谈内容关注个人负责的工作领域,主要涉及对公司文化、流程制度的了解和执行状况,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及公司资源保障等。

横向上,企业文化建设原则将访谈对象分为企业文化、研发、生产、营销及服务支持五个方面,访谈内容根据访谈对象所属职能模块而各有侧重。其中,企业文化领域的访谈,侧重于了解被访谈人员对公司文化理念的认知、理解、认同和执行程度,内容涉及对公司发展历史经验的认识和总结,对核心文化理念如经营哲学、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研发、生产及营销领域的访谈,侧重于其各自的发展理念模式、组织流程、信息化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服务支持领域的访谈,侧重于了解被访谈人员的服务理念,与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支持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重点对人力资源部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访谈完成后,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同时召开内部主题研讨会,就访谈过程中得出的认识和结论进行沟通研讨,并梳理出集团发展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此外,通过“接地气”的员工座谈来了解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基层员工是否知道公司发展方向,能否与公司发展要求保持一致;二是基层员工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借以了解基层员工的精神风貌和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状况。通过基层员工座谈,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公司文化理念及政策制度等在基层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对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把握,还可以借助问卷调研的方式。调研问卷的设计要兼顾两方面因素,一是参与问卷调研的员工,他们的类别、层级、年龄状况、学历状况等;二是调研问卷本身,问题本身的角度、数量、重点内容等。借助问卷的广覆盖性,在更大范围内对企业员工的企业文化素养情况进行整体分析,了解企业文化建设在多数员工中的基本掌握状况。

最后,企业文化建设原则将多角度、多层级调研访谈结果放在一起进行综合系统分析,从其发展基本脉络及对关键事件的处理等方面,分析提炼出一个企业的文化基因。因这一文化基因来自于公司自身的成长发展,来自于公司全体员工的认知和理解,这种接地气的产生模式决定了其与企业“精气神”的内在贯通性。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二、物化、政策化、制度化

企业的“精气神”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固然能在无形中对身处其中及周围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若没有具体的展现形式,磁场也会变成一个迷宫,让人们身处其中却不知所措。所以必须借助物化、政策化、制度化等方式,使企业文化成为能指引员工前行的明确“路标”。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的物化,是指借助文字、图标等载体,将虚化的企业文化以具体可视、可感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人们具体直接地感触企业文化。商标、司徽、墙上标语甚至工作服等都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文化的数字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将企业文化内容以文字、图表、课件、声音等多种方式和多种载体记录保存下来,并推动企业文化在公司各个层面的共享和交流。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的政策化、制度化,是指将企业文化以政策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落实到企业实际运作中。这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将企业文化内容本身界定为一种政策制度,比如A集团将贯彻执行其“诚信、创新、勤奋、爱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写入发展纲要中,以企业立法的形式赋予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以政策法律意义。企业文化政策制度化的第二种方式是以企业文化为根基和依据,结合具体工作,将其分解细化为具体的政策制度。仍以A集团“爱人”的核心价值观为例。在文化理念层面,将“爱人”界定为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为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资源和机会,推动企业与人的双赢。以此文化理念为指导,企业内部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员工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比如人力资源部门明确规定,为公司员工提供在本地区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生产部门将确保员工生命健康安全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将安全事故界定为企业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些都是将企业文化理念以政策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借助政策制度的强制力保证企业文化的贯彻落实,避免企业文化与公司实际运营“两张皮”。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三、以员工为主体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要求必须以员工为主体,以获得员工广泛而深入的认可,促进员工与企业共赢。而遵循人们通常由浅入深地认识和接受事物这一规律,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设置不同的主题或目标。

1.初级阶段:企业“要我学”,员工为接受主体常国辉(常常想着让祖国更加辉煌)

世界脑力锦标赛华中区总冠军 “世界记忆大师”证书获得者

这一阶段应以调动员工的兴趣为切入点,以趣味性和原则性相结合为原则,借助多种方式和载体,确保企业文化为广大员工所认知和了解。鉴于现实中,员工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企业文化的构成及意义等问题,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之初需要召开启动会,并由公司重要领导主持会议,在会议上阐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作用,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安排,明确不同部门在企业文化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类似仪式的启动会,使员工认真对待并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这一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原则中,实施方和接受方之间基本是一种单向的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企业借助多种方式和途径,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比如企业借助多媒体,将文化内容以文字、图形、声音或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借助艺术团,以文化娱乐或体育竞赛等形式,让员工了解自身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企业还可以组织内部讲师团,由讲师对员工进行分批次的解说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组织阶段性考试,确保员工首先对公司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比如,A集团的文化讲师团便是很好的文化播种机,并逐渐成为集团文化宣传的主力军。文化讲师团以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升员工对集团的认知和认同为主要任务,以提升集团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集团竞争力为使命,是一个灵活高效的组织,其人员构成及人员数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根据企业文化宣传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以保证文化宣传任务的高效完成为要旨。

2.中级阶段:企业“要我学”与员工“我要学”相结合,员工是兼有理解和传播企业文化作用的主体

这一阶段,企业可以借助布置任务并对任务进行绩效考核的方式,在企业推动和员工主动相结合的方式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是借助任务制和绩效考核,促使员工将对文化的理解和自身实际工作相结合。比如可以结合企业文化理念,结合部门现状,拟定需要制定、完善和改进的政策制度清单,并将这一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部门甚至员工身上,最后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部门和员工进行考核。借助这一方式,既考验并深化员工对文化理念的认知和理解,又促使其将企业文化与其实际工作相联系,同时在凝结员工智慧的基础上完善企业的政策制度,可谓一举三得。另外,企业借助编订并完善员工行为准则和岗位职责,对员工进行考核,使企业文化落实到员工的具体工作行为中。

二是借助专题研究,促使员工将对文化的理解与公司或部门未来发展相结合。比如A集团将“创新”定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要求在未来发展中一以贯之。那么,企业可以以“创新”为主题,鼓励员工从自身关注点或工作实际出发,成立专题研讨小组,自行选择小组成员,自行选择具体的研讨课题,自行选择课题研究的方式、途径和工具,最终提交一份在“创新”主题下的,关于公司改进和发展的研究报告。借助这一方式,促使员工将企业文化、自身工作实际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思考结合起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员工的学习、思考及交流沟通能力。

三是在承诺对等的基础上,签订企业与员工的承诺书。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设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以及与之对应的权利;员工从自身意愿和自身评定出发,自愿与公司签订承诺书。一旦签订承诺书,员工必须无条件遵守承诺书的要求,并承担违约责任;企业同样要无条件履行承诺书的承诺,并承担违约责任。通过双方约定,建立起企业与员工个人之间的事业共同体或命运共同体关系,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A集团以员工的忠诚度、工作态度和价值贡献度三大维度为依据,将员工分为ABC三类人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三类人才的承诺书。三类人才承诺书设定了“态度”、“思维”、“能力培养”、“权责利的处理”、“个人形象及修养”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再根据每类员工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具体条款。

3.高级阶段:以员工“我要学”为主体,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这一阶段,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原则中退居到提供服务、支持及监督的职能上去,员工能自觉执行企业文化要求,并主动承担起企业文化完善、改进甚至创造的职责。

2.企业用人三大原则 篇二

在用人这件事上, 我以为, 万科董事长需要做三件事:第一, 战略;第二, 用人;第三, 担当。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 我有两点坚持:一是“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从管理学的角度, 每个人都是可疑的;一是少用能人, 这种人作为发明家是好样的, 作为创业家也会是好样的, 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却不合适, 因为能人喜欢打破常规, 不喜欢遵守规章制度。

哈佛亚洲中心与我相邻的是一位日本防务省退休将军, 一年期的访问学者。交谈中, 他以为我是位退休的企业家。

在哈佛, 几乎没有人相信我是中国最大房地产公司的在职董事长——怎么可能?你哪来的时间?你在美国怎么处理工作呢?比如说业务会、董事会、股东大会?

1999年我辞去总经理职务后就不再处理日常事务, 但作为董事长, 需要主持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是一定出席的。也有例外, 2003年4月的股东大会我缺席了, 因为正在攀登珠穆朗玛峰。作为上市公司, 万科一个季度至少开一次董事会。

身在美国怎么出席呢?这就要感谢互联网视频技术。万科很早就建立了视频会议系统, 我的电脑上也有视频软件, 是否可以用来在公寓中参会?IT部门表示没有问题, 董办却表示有压力:毕竟公寓的环境和会议氛围不是很搭配, 还是选择到波士顿当地的酒店会议室吧。

第一次通过酒店商务中心的远程视频系统同公司连线, 商务中心经理感慨:设备投入三年了, 你是第一个用户。之后, 第一个用户成为了常客。

自游学美国以来, 我多次在子夜凌晨通过视频召开董事会, 其中一次, 董事们分别在波士顿、深圳、北京、香港四个城市通过视频网络参加了会议。以现代通信技术, 不用面对面也能主持会议是很平常的事。作为董事长不必亲力亲为打理公司, 应该做什么事呢?

还是那句话, 我要做三件事:第一, 战略;第二, 用人;第三, 担当。

少用能人

就战略而言, 万科选择房地产行业, 走专业化道路。专业化的决策相对简单一些, 如果是多元化, 决策涉及的面就会更广泛、更复杂, 决策成本也大。我曾经说:如果中国城市化有终结的一天, 城市不再需要住房, 我希望最后一个住宅社区是由万科人建造并提供服务的。这个表述其实就是万科的战略决策, 决策之后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不能犹豫。

第二, 用人。俗话说“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从管理学的角度, 每个人都是可疑的, 包括我自己。一定要清楚, 我们都是凡人。每个人都有正义邪恶、善良丑陋、向善向恶、宽容嫉妒两个层面。用人要怀疑, 但是是制度性地怀疑。像企业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合同审查、离职审计等, 不就是要限制管理者和员工不犯错误, 或者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吗?

不可否认,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凡人中间有能人。但我的原则是:少用能人。所谓能人, 能人所不能, 这种人作为发明家是好样的, 作为创业家也会是好样的, 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却不合适, 因为能人喜欢打破常规, 不喜欢遵守规章制度。往往能人在企业发挥作用时, 对企业的伤害也是很大的。还需要做到的是:机会均等原则, 亲属回避制度, 人与人之间关系简单化。最后把握的一点: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 关心、爱护他们, 持续的培训必不可少。

第三, 担当。企业做好了, 成绩、荣誉和光环自然会往创始人、董事长头上套, 但企业出了差错, 谁来承担责任呢?当然也是董事长。但许多领导人不这么想, 把责任推给部下, “你怎么搞的, 辜负了我的信任, 把事情搞成这个样子!”

3.试论领导的用人原则 篇三

本文从领导用人问题的实质入手,分析了领导用人与组织人员配置的关系;通过对动态情景领导论、管理方格理论、纵向配对关联论的对比分析,总结出领导应遵守的用人原则。

[关键词] 领导 领导者 领导用人 用人原则

一、领导用人问题的实质

领导用人问题实际上是与组织人员配置问题紧密相关的,领导用人是为组织配置人员,使组织系统更好的运行,是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基本手段;一个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要靠少数高层管理人员,多数中层人员,大量基层人员协调、有机的共同工作来完成,因此,领导的用人实际是为组织配置各层和各级管理人员、执行人员、操作人员。组织在进行人员配置时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要素有用原则

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遵循一个宗旨,即任何要素(人员)都是有用的,换言之,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而配置的根本目的是为所有人员找到和创造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2.能位对应原则

能位对应原理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能力特点上的不同,而且在能力水平上也有不同的。这是因为,领导用人的的根本任务是合理配置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率。

3.互补增值原则

这个原理强调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已之长补他人之短,从而使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避免短处对工作的影响,领导者要善于使用人才,通过人才个体之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势,实现组织目标最优化的目标。

4.动态适应原则

动态适应原理指的是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随着事业的发展,适应又会变为不适应,只有不断调整人与事的关系,才能达到重新适应,这正是动态适应原理的体现。

5.弹性冗余原则

弹性冗余原理要求在人与事的配置过程中,既要达到工作的满负荷,又要符合人力资源的生理心理要求,不能超越身心的极限,保证对人对事的安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既要帶给人力资源一定的压力和不安感,又要保持所有员工的身心健康。

二、领导用人理论对比分析

1.动态情景领导论分析

动态情景领导论又叫“生命周期领导论”,是赫西(P.Her—sey)与布兰查德(K.Blanchard)两人提出来的。与其他应变型领导理论不同的是,此理论注意到时间或下级所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对适当领导风格的影响,并为此引进了“下级成熟度”的概念。动态情景论把下级成熟度的概念与“重任务”和“重关系”两维矩阵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出如下结论。

(1)当一名员工还处于其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如见习生或学徒期,他年轻无经验,知识也很贫乏,初上岗位,不知所措;这时更谈不上取得成就和负起更大责任的抱负了。此刻于他最有用的是提供指导、培训、方便与援助的任务型的“指导型”领导方式。

(2)当他渐窥门径,初知业务,步入职业生涯早中阶段时,他信心与自尊渐增,跃跃欲试,急于测验潜力,纯粹指导型的领导当然不能再令他满意。此刻最适合他的是“宣传型”领导,任务与关怀并重,不仅布置工作还需向他解释说明任务的意义与指示的依据。

(3)待他进入职业生涯的中期时,他已是人到中年,成了领导倚重的业务骨干,经验甚丰,情绪稳定,积极自觉,工作中足可已独当一面,自撑门户了。这时领导自然已不需对他再多予监控与指导,反而应多征询和尊重他的意见,领导方式宜转为重关系的“参与型”。

(4)最后,此人已到职业生涯晚期,不久即将退休,成了识途老马,无论在业务上、修养上都已近于炉火纯青,一切都可自律自主,领导便应转为基本撒手的“放权型”了。这理论强调了领导行为的真正情景性与灵活性,特别强调下级条件的动态性,是最关键的情景因素,因此深受管理实践工作者的欢迎。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对于年轻的新员工,领导者应积极培养,使之成为后备力量。对于中、青年员工,理论业务较成熟的员工应大胆起用,发挥他们年富力强的优势,并在工作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尊重。对于职业生涯晚期的员工,应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一是放心使用,二是安排顾问角色。

2.管理方格理论分析

布莱克(R.Biake)和莫顿(J.Mauton)把俄亥俄大学的双维模型发展为一整套诊断的改进领导效能的实用性技术。他们的双维分别是“关心生产”与“关心人”,相应于俄亥俄大学的“结构”与“关怀”。他们把每一维度划为9等份,组成了81个单元。两个维度不能叠加,应视相互关联的。

布氏与莫氏认为,领导者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种两维度不同组合的领导风格。他们找出了五种典型风格并分别命名以显示它们的特征。

(1)9.1组合称为“权威服从”型风格,特征是领导者通过权力与控制的运用,着重抓生产。

(2)1.9组合,称为“乡村俱乐部”型风格,领导者着重保持与同事及下级间的良好感情而不惜使生产受损。

(3)1.1组合,称为“贫乏管理”型风格,特征是领导人几乎放弃其职责,既不管生产,也不关心人。称为“组织人”型风格,是中庸之道。

(4)9.9称为“团队管理”型风格,特征是让群体成员广泛参与为所设目标而奋斗的活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团队管理既重视人、又重视生产是最有效的风格。

3.纵向配对关联论分析

由丹瑟鲁(F.Dansereau)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实质是,领导与下级个人间的关系各不相同,这造成了领导风格的差异;换言之,领导将视与每一下级的关系的亲疏和印象的好恶而施以不同风格的领导。

所谓一项“纵向配对关联”是指一位领导与一位下级组成的一对人之间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圈内”的自己人的关系。领导者对这种下级会给予责任较重的任务,较多的帮助、支持和信任,对其需要较为敏感,提供较多影响决策的机会;而下级则报之以超过需要的干劲和时间,承担更大责任的意愿和对整个组织成功的责任感。双方的行为依靠的是这种人际交换而不是正式岗位职权的运用,因而这种关系较非正式且有较多参与。

第二类则是“圈外”的非自己人的关系。双方之间是那种雇佣性的、以接受上级的正式职权来换取付给的工资福利的交换性关系,没有密切的私人交谊,但正式的就合同却提供了有保障的生活。

“圈内”性的上、下级间关系能使职工获得较大工作满意感、较低缺勤与离职率。就下级绩效而言,由其上级所评定的绩效是较高的。因为对此“自己人”总是格外青睐;但若用客观手段来评定,则无论是生产率还是质量,都未见得比“圈外人”一定要高些。这种“圈内”或“圈外”关系的认识,往往在上、下级接触的早期便会形成,而一旦建立,轻易难改。

三、领导用人时应遵循的原则

通过上文领导用人理论的分析,可以将领导的用人原则概括如下:

1.对人才的遴选阶段的用人原则——德才兼备、惟贤是举原则

德才兼备原则是唯一一条贯穿用人活动始终,在遴选、使用、评估和激励阶段都必须坚持的原则。

2.人才使用阶段的用人原则

人才选拔上来了,能不能产生效益,关键就在于使用的怎么样,大才小用,小才大用都不是理想的用人原则,唯有适才专用,才能使人发挥他的最大能量,因此,尤要注意下列用人原则:

(1)量才任用,扬长避短原则。

(2)信任授权、放手用人原则。

(3)就事论人、因事用人原则。指在用人行为中,领导者必须根据领导管理活动的需要,有什么事要办,就用什么人,决不能有什么人,就去办什么事。

(4)组建团队应长短搭配原则。组织是由众多员工结合而成的,是人的结合体,人的意志性决定了人的组合不同于物的机械结合,由于目标的多样性和个体特征的差异性,聚集智慧相等的人,不一定能使工作顺利进行,往往只有长短搭配、分工合作,依靠整体的力量才能有辉煌的成果。

(5)“用”、“养”并重原则。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不仅要善于选拔和使用人才,而且要求坚持“用”、“养”并重,重视培养和造就人才。

3.人才评估阶段的用人原则——德、能、勤、绩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是一条贯穿用人活动始终,在遴选、使用、评估和激励阶段都必须坚持的原则,在遴选阶段已有论述。考察德的方法可以采用群众评议和事例观察,即所谓听其言观其行,看其群众中的威信高不高,职业操守好不好。

(2)考核“勤、绩”。勤指勤奋敬业的精神。主要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纪律性和出勤率。不能把勤简单地理解为出勤率。真正的勤,不仅出勤率高,更重要的是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工作中投入全部的体力和智力,并且投入全部的情感。应将形式的(表面的)考勤与实质的(内在的)考勤结合起来,重点考核其敬业精神。绩指人员的工作绩效和实际业绩,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激励阶段的用人原则——严格要求、赏罚分明原则

领导者在激励阶段必须坚持——严格要求、赏罚分明的原则。领导者要根据领导机关确定的目标、任务,经常检查督促下属工作人员的工作。要随着监督检查的结果加以适当的奖惩,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该受奖受奖,该处罚处罚,以工作表现和政绩晋升。

参考文献:

[1]邱霈恩:《领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2]叶宇伟:《领导六艺》.海天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3]王元瑞:《现代用人艺术》.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

[4]安鸿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10月

4.用人的四项基本原则 篇四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总结出用人的四项基本原则:

一、要确保各项职位的合理性,如果某项工作已连续使两三个人觉得无法胜任,而这些人在过去的岗位上却有出色的表现,那么管理者就必须认识到问题不在人的身上,而需要对这个职位重新设计,

一些人力资源的招聘经理曾经发现,字面上合情合理的职位,在长达半年或一年中很难找到胜任这项工作的人。

二、要确保自己管辖的职位既有很高的要求,又有宽广的范围。管理者应使设置的职位具有很大挑战性,这样有利于员工发挥他们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而同时,又可以保证它有足够的回旋余地,使员工容易将自身的优势变成重大的成果。

三、管理者将某人安置在某个职位上时,要充分考虑这个人的特点、长处和条件,使职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潜能和长处。

四、要用人之长,管理者就必须容忍他们的短处。用人之长,一方面可以激励人才的职业发展,一方面可以保证组织的运作效率。

5.健康科学养生三大原则 篇五

(一)自主性养生原则。俗话说:生命有限,养生奥秘无穷。人能否健康长寿,既非上帝安排,也非命中注定,而是靠自己主观努力创造条件获得的。广西有个长寿县――巴马,80岁以上寿星有几万人,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积极劳动,注重身心锻炼,从而形成少病、长寿的老年群体。

(二)平衡性养生原则。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康寿在于平衡。”大多数老年人注意到体育锻炼,而平衡一事不大注意。有些老人锻炼积极、运动量大、休息不好、营养不足、失去动静平衡,阴阳失措,结果反而搞垮了身体。一些老人争强好斗、怒气横抽,导致疾病丛生。这些现象说明:追求健康长寿的老人,如不按科学养生要求,“身心平衡”破坏,好事则变成坏事。

(三)特殊性养生原则。世间事物有两性,普遍性中有特殊。在科学养生过程中,应强调个人内在因素,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制订和实施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策略和方法。不能移花接木,硬搬照套,否则,事与愿违。

6.高一数学的三大学习原则 篇六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高一数学复习中的几个注意点

1.复习资料要精,不可超过两套,使用过程中,始终注重其系统性。千万不要贪多,资料多了,不但使自己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而且会因为你的顾此失彼,而使知识体系得不到延续。

2.有的同学漠视自己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他们简单的归结为粗心大意。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想法,我们的错误都有其必然性,一定要究根问底,找出真正的原因,及时改正,并记住这样的教训。

3.千万不要以为“高考以能力立意”,就是要去钻难题、偏题、怪题。这里的能力是指:思维能力,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探究性实验动手能力,理解运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创新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应变理解能力,其重点是概念观点形成和规律的认识过程,它往往蕴藏在最简单、最基础的题目活事实之中。不是钻牛角尖能钻出来的能力。

4.合理看待来自老师和社会各界的猜题、压题信息,不可迷信。因为,他们也不是神,我们上了考场只能凭自己的实力,凭自己的智慧去打拼,所以,我们应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复习应考工作。

高一数学每轮复习要领

一、高一数学复习,大体可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复习方法与侧重点都各不相同,要求也层层加深,因此,同学们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复习方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1.第一阶段,即第一轮复习,也称“知识篇”,大致就是高一第一学期。在这一阶段,老师将带领同学们重温高一、高二所学课程,但这绝不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因为在高一、高二时,老师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你学的往往时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而在第一轮复习时,老师的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 ①立足课本,迅速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建议大家在高一前的一个暑假里通读高一、高二教材) ②注意所做题目使用知识点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地思考、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注意到老师选题的综合性在不断地加强。 ③明了课本从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能提炼解题所用知识点,并说出其出处。 ④经常将使用最多的知识点总结起来,研究重点知识所在章节,并了解各章节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

2.第二轮复习,通常称为“方法篇”。大约从第二学期开学到四月中旬结束。在这一阶段,老师将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老师的复习,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而是以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方法解决一类问题、一系列问题。同学们应做到: ①主动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找出某个知识点会在一系列题目中出现,某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②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方法转变。 ③从现在开始,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大家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④适当选做各地模拟试卷和以往高考题,逐渐弄清高考考查的范围和重点。

3.第一轮复习,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也称为“策略篇”。老师主要讲述“选择题的解发、填空题的解法、应用题的解法、探究性命题的解法、综合题的解法、创新性题的解法”,教给同学们一些解题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和应对策略为目的。同学们应做到: ①解题时,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省时、最省事的方法,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逐渐适应高考对“减缩思维”的要求。 ②注意自己的解题速度,审题要慢,思维要全,下笔要准,答题要快。 ③养成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命题者的意图的习惯,思考命题者是怎样将考查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有那些思想方法被复合在其中,对命题者想要考我什么,我应该会什么,做到心知肚明。

7.企业用人三大原则 篇七

一、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解

罗干同志在2005年12月5日至6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宽严相济就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 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 维护法制的严肃性, 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宽严相济是我们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 这一政策更具现实意义。我们要立足于当前社会治安实际, 审时度势, 用好这一刑事政策。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 党中央提出“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各自优势, 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互联互动。”这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实践中的运用和理论上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指导。“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对刑法基本原则的辩证思考, 符合我国刑事法律规范的本质精神。我国刑法共有“罪刑法定、平等适用刑法和罪责刑相适应”三大基本原则。由于成文法滞后性和法律语言抽象性的限制, 在针对某一具体的犯罪行为, 具体适用何种刑罚, 具体适用多长期间的刑罚, 现有法律并不能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仅仅依靠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已不能直接得出量刑的精确结果。所以, 在司法实践中, 就要应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 综合全案, 综合犯罪情节、危害结果、犯罪手段、犯罪目的、犯罪动机、被害人的状况等等因素, 作出与犯罪行为相适应的刑罚结果, 也只有切实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才能做到罚当其罪, 实现公平和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法三大原则的统一

(一)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不得定罪处刑。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无论“从宽”还是“从严”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严格依照刑法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刑法未规定为犯罪的, 不能以犯罪来惩罚。依照刑法构成犯罪的, 依据刑法规定的法定刑, “宽”、“严”均不能超出法定幅度, 更不能法外施刑。如刑法中的拐卖妇女、儿童罪, 在立法上排除掉了年满十四周岁的男子成为被害人的可能。如果发生拐卖年满十四周岁男子的情形那么无法定性为拐卖犯罪。而刑事政策的“从严”也不能违反刑法规定法外处刑。与之相同的还有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但是《刑法修正案 (九) (草案) 》中已经把被害对象扩大实现全覆盖, 刑事政策才有贯彻的可能。在2010年6月18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肖昌勇一案的判决中我们可以看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一致的体现。肖昌勇因找工作被骗至西安一传销窝点, 因不愿加入传销活动而与传销组织的几个成员起了争执, 在被限制人身自由后肖昌勇设法逃走, 但被传销组织数人强行拉回房间并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 在随后的反抗中肖昌勇掏出去西安找工作之前就事先买好的一个弹簧刀防身, 最终结果是一死一重伤。案件引起社会强烈的关注, 在传销活动仍然猖獗, 传销组织屡屡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下, 虽然肖昌勇的防卫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当防卫的限度,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但是考虑到社会影响, 考虑到防卫时的情形, 依据刑法对于防卫过当的要求,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最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选择了最轻的处理结果, 认定肖昌勇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免于刑事处罚。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 有时也会出现争议, 主要是因为罪刑法定原则较为宽泛, 当刑法本身出现争议时, 政策的贯彻也难免会弹性较大。如2009年3月25日, 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认为龙女士属于正当防卫, 不承担刑事责任。此案发生于2008年7月13日, 三人伙同抢劫刚驾车开出车库的龙女士, 被抢劫后龙女士驾车追赶撞倒三人所驾乘摩托车, 其中一人死亡。与之相似的还有沈阳出租车女司机白玉, 同样也是被抢劫后驾车撞向抢劫犯, 造成抢劫犯重伤。两个防卫案件最终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但是理论界争议较大, 因为抢劫罪客体的特殊性 (既侵犯财产又侵犯人身) , 导致抢劫行为的“正在进行”持续时间要长于无限防卫权中的其他犯罪行为, 但是对于抢劫完成后已经离开的犯罪人, 已经不再构成对被害人人身权的侵害, 是否仍然使用无限防卫权法律很难判断。所以, 一是考虑到依据刑法, 对于抢劫行为的无限防卫权确实存在, 二是考虑到在有争议的情况下, 刑事政策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对于给社会造成极大不安全感的抢劫抢夺犯罪, 一向主张从严处置, 同时, 一直以来我们鼓励与犯罪分子作斗争, 对于不超越刑法范围的防卫行为, 在刑法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从宽, 所以才有了以上两个案件中防卫的无罪。

(二)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刑法中的表现, 是指对任何人犯罪, 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明确: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对每个人平等适用, “从宽”、“从严”都是在法律范围内按照政策要求作出的, 而不是根据犯罪人的地位、身份、种族、民族、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作出的。不能因为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名声的高低好坏而“从宽”或者“从严”。如2011年1月30日河北望都县法院对李启铭的判决。李启铭因“我爸是李刚”而走红网络, 在交通肇事后对他的评论争议很大, 但是最终望都县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决他有期徒刑6年。考虑到李刚身为保定市某区公安局领导, 案件采取异地审判, 法院并没有因为李启铭父亲的职权地位而从宽, 6年有期徒刑已经接近交通肇事罪的最高刑 (除因逃逸致人死亡外) , 在李启铭已经给予足够的民事赔偿的情况下, 这个刑罚已经是从严了。而网络和媒体的各种不利报道和评论也没有影响法院的判断力, 并没有判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可以说是从宽。再如对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 按照《意见》不仅不能“从宽”, 反而要依法从严惩处。因为国家工作人员社会地位虽高, 但是受党和国家教育多年, 给予他们行使国家权力的职能, 最终如果产生职务犯罪的话, 那么无论是从辜负了党和国家的信任和培养来说, 还是从侵害了合法办事的其他人权利来说, 亦或者清廉履职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来说, 这都是极其恶劣的行为, 所以必须从严惩处。从严不仅仅体现在宣告刑的从重上, 还可以体现在执行刑的从重上。如2014年6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中对于职务犯罪罪犯的减刑、假释审理方式给予了更严格的标准:人民法院审理职务犯罪罪犯的减刑、假释案件, 必须开庭审理。平等不是简单的完全对等, 平等是对比考虑各种因素后综合作出的判断。由于职务犯罪罪犯大多掌权多年, 有权有钱, 有庞大的关系网。所以更有可能利用自己以前所取得的地位、关系等争取到减刑、假释, 如果把这一类群体与一般的犯罪分子同样规定, 反而是一种不平等, 对职务犯罪罪犯的从严正体现了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同样还有2014年年初, 中央政法委出台指导意见, 要求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对保外就医作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对于司法实践中更容易违规违法办理保外就医的三类罪犯 (职务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要给予更为严格的审查。

(三)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 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个原则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关系最为直接。一个人的犯罪和他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刑罚应该基本相当, 不能轻罪重刑或者重罪轻刑。无论从宽还是从严, 都必须严格参照犯罪人的犯罪行为, 造成的刑法上的危害结果来作为基础量刑标准。在刑法的基础量刑标准范围内可以根据宽严相济的要求, 综合考虑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考虑社会危害性与主观恶性的统一, 考虑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统一, 考虑打击犯罪和稳定社会的统一, 然后决定法定刑的裁量。如2009年9月8日,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孙伟铭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刑罚由一审的死刑立即执行改为无期徒刑。孙伟铭无证醉酒驾车, 连续冲撞造成重大危害结果 (四人死亡, 一人重伤) , 性质极其恶劣, 后果极其严重, 社会影响很大。一审判处死刑后, 其父亲多方筹款, 向被害人承诺赔偿, 并真诚赔礼道歉, 为自己儿子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 也取得了社会的谅解。最终, 考虑到虽然以犯罪行为和危害结果来看判处死刑并不违背刑法, 但是在长期以来对醉酒驾车冲撞基本都是按照交通肇事处理的大背景下, 突然对某人直接处以极刑略嫌过重, 同时孙伟铭的父亲的行为为他挽回了最初极差的社会评价, 所以最终二审把刑罚改判为无期徒刑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最好体现。同一天稍晚时间, 与之类似的佛山黎景全案也作出判决, 一审二审均被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的黎景全, 刚好在最高人民法院收回地方高级人民法院死刑核准权的第二年被判决死刑, 二审之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复核,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黎景全确属严重醉酒 (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为369.9毫克/100毫升) 状态下驾车冲撞, 造成二人死亡、一人轻伤的严重后果, 犯罪情节恶劣, 应当依法严惩。但是黎景全是醉酒状态犯罪, 与主观恶性较强的蓄意犯罪应当有所区别, 黎景全归案后认罪态度也较好, 有悔过的表现, 没有核准死刑, 发回重审后最终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无期徒刑。黎景全案件中从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核准权回收, 到最终慎重考虑不判处死刑, 无不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过程中的贯彻。

三、在刑事司法中正确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宽是在法律规定之内的宽, 是体现政策的宽, 是实现社会效果的宽。严也是如此。对严重的刑事罪犯予以从严打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对较轻的刑事罪犯从宽处罚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一般说来, 刑罚的强度和犯罪的下场应该更注重对他人的效用, 而对于受刑人则应尽可能不要那么严酷。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要研究犯罪的性质, 要考虑罪行所造成的社会危害, 要认真研究罪犯的主观动机、目的以及产生犯罪故意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的犯罪动机、目的以及犯罪的主观故意, 这些因素对酌情从宽或从严有一定的影响, 这就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要求, 就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演进[J].法学家, 2008, 5

[2] .刘根, 罗欣.“宽严相济”:一个被误读的刑事政策[J].井冈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8.预算管控的三大原则 篇八

对预算的管理与控制有三大原则:

原则一:战略在哪里,钱就花在哪里。

战略就是企业的经营重点、发展方向、企业的未来。企业今年的重点项目是什么、重点产品是什么、重点开发的区域是哪里,企业的钱就应该花在哪里。如果企业不分主次轻重,乱花钱,重点开发北京却把钱花在其他的城市;如果重点开发A产品却把钱花在了B产品、C产品上,不仅丢失了重点,B、C产品也会得不偿失。

原则二:确定“一对一”的赢利关系。

不管老公司如何赚钱,只要你去投资新的公司,你一定要做预算,你的战略就是“一对一”的关系。新公司的预算花多少钱跟老公司赚多少钱没有任何的关系,如果新公司的预算花完了都还不能独立,那就说明新公司不行,就必须立刻下马。否则,一旦你拿老公司赚的钱去养活新公司,那只会不断地抽取老公司的“血”,越抽越空,最后两面受伤,导致整个公司出现隐患,甚至轰然倒下。

所以你在投资一个新项目、一家新公司的时候除了要建立“一对一”的关系,做好预算计划,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以赢利为目标和结果。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最好的预算计划。任何一项投资,它都是以赢利为目的、为结果的,如果投资不能盈利,那你去做慈善家好了,慈善家才是不求任何回报的。

原则三:机制第一,权利第二;认真第一,胆量第二。

很多国内的企业家,觉得自己是老总,我说投资500万元就500万元了,财务还搞什么预算、投入分析,没那么麻烦,把钱拿过来就是,反正亏了也是我的钱;还有一些企业家经常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有今天不就靠当时胆子大吗?这是逞一时的英雄豪气。而现代的企业管理理念告诉我们:机制第一,权利第二;认真第一,胆量第二。

9.考研英语语法复习三大原则 篇九

1.先框架,后细节:

考研考研英语语法的基本框架是词汇的分类,英语词汇按照词义、词形及其在句子中的功用可分为十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介词、副词、冠词、连词、数词、感叹词。其次,需要掌握简单陈述句的结构、非谓语动词短语和从句。其中非谓语动词短语为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动名词短语、分词短语和动词不定式短语。从句内容稍复杂,但只要理清了脉络,也可以轻松掌握。根据所担任的成分,从句可分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统称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又叫形容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又叫副词性从句。其它内容属于细节。

2.先一般,后特殊:

词汇分类、句法结构、时态、语态等问题以及上一点中提到的内容,都是需要同学先掌握的一般内容,特殊考研英语语法规则用的较少。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应先掌握一般内容,在深入学习特殊规则。

3.先整体,后局部:

10.考研英语语法复习的三大原则 篇十

考研语法的基本框架是词汇的分类,英语词汇按照词义、词形及其在句子中的功用可分为十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介词、副词、冠词、连词、数词、感叹词。其次,需要掌握简单陈述句的结构、非谓语动词短语和从句。其中非谓语动词短语为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动名词短语、分词短语和动词不定式短语。从句内容稍复杂,但只要理清了脉络,也可以轻松掌握。根据所担任的成分,从句可分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统称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又叫形容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又叫副词性从句。其它内容属于细节。

2.先一般,后特殊:

词汇分类、句法结构、时态、语态等问题以及上一点中提到的内容,都是需要同学先掌握的一般内容,特殊语法规则用的较少。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应先掌握一般内容,在深入学习特殊规则。

3.先整体,后局部:

对于固定搭配、并列结构、非谓语动词短语以及从句,采用模块分割法,先整体搞清楚各个模块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再分析该模块整体上做什么成分,最后再分析模块的内部结构。比如分析非谓语动词短语的基本方法是:先整体搞清楚从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再分析从句整体上做什么成分,做什么成分即什么语从句。后局部:分析从句的内部结构。从句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有自己的主语、谓语和其它成分或主语、连系动词和表语以及其它成分。

1.考研英语语法复习三大原则

2.考研英语语法复习经验

3.2018考研:英语复习的三大误区

4.考研英语语法复习:让步状语从句

5.2016考研英语语法复习方法指导

6.考研英语语法复习技巧

7.考研英语语法复习对策及注意事项

8.考研英语语法复习之名词所有格

9.考研英语复习三大板块知识复习重点

10.考研英语复习三大规律解读

11.把控炒作火候的三大原则 篇十一

炒作作为一种整合营销传播的非常规手段,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进行新品推广的首选。当众多企业趋之若鹜的时候,很多企业发现,一个成功的炒作案例往往是炒作火候把控得好。

而营销炒作的火候控制实际上就是知名度与美誉度之间的博弈。企业的炒作火候出现把控不到位的情况,往往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把控出现了偏差。

这种火候不够的情况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过于追求知名度,将话题做得很大,但是美誉度却受到了损害,炒作保量不保质;第二种情况是,企业过于拘泥于美誉度的维护,而炒作话题的刺激度不够,受众感觉隔靴搔痒,炒作保质不保量。

左手知名度,右手美誉度,当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笔者认为,有效把控炒作的火候应该遵循三大原则:

尽量借助正面的热点话题炒作

很多企业在针对美誉度进行炒作的时候,由于概念缺乏特色、炒作影响力不够大、受众审美疲劳等等因素,很多炒作活动都会流于平庸。因此,美誉度够了,知名度却上不去,成为很多品牌企业炒作火候不够的另一种普遍情况。

广东某服饰品牌邀请旭日阳刚的代言的炒作,为很多人津津乐道。首先旭日阳充满话题性。刚登上春晚取得巨大曝光,然后汪峰禁止两人在商演中唱《春天里》;随后又爆出那英认为旭日阳刚入围音乐风云榜“不够格”,草根明星与实力明星的互相炒作,成就了旭日阳刚,他们不断登上各大娱乐版的版面。旭日阳刚红了,并且不是在骂声中红起来的草根明星,这十分难得。更重要的是,旭日阳刚的形象是正面的、积极的,在公众中具有良好的形象。

签约旭日阳刚之后,该服装之随后又赞助了旭日阳刚的首部纪实电影《平凡的精彩》,该记录片3月11日零时在优酷上线,记录了他们的北漂生涯。一经上线随即受到网友热捧,点击率一直攀升,而品牌及其广告语“平凡的精彩”也得到了足量的曝光与认可。

炒作角度:宜斜不宜邪

企业炒作的角度往往决定了整个炒作活动方向,也影响了炒作的成败。按照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常规传播法则,富有成效的炒作必定首先是另辟蹊径的斜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走寻常路。

按照常规的炒作思路,一个话题需要正反两方的不断争辩才能把话题炒热。但是有些企业的炒作,角度却从斜路走上了邪路:为了将话题炒作为社会热点,吸引新闻媒体的报道,就去盲目挑衅公众的道德标准和固有价值观,虽然知名度瞬时间被炒热了,但是美誉度却下降了,出现了四面楚歌的情况。比如一直以来很多楼盘的雷人广告:“房价不会跳水,只是在做俯卧撑”、“如果你不能给她一个名分,那就送她一套房子”等等。完全站在公众的对立面,被人们处处喊打,以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笔者认为,企业搏出位与企业站位角度有很大关系:你可以彻底媚俗,完全和公众站在同一个方向,这样可以获得广泛好评,但是能站出位却不容易;你也可以完全站在公众的对立面,成为全民公敌,这样所有人都能看到你,但是风险很大,很容易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所以很多善于炒作的企业,其站位往往都是“斜”的。这样既能够保证站出位,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又没有失去所有人的支持,因为针对一般“站斜”的企业,公众更愿意去纠正你,不至于去骂你。

建立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机制

炒作是企业整合营销传播的半可控行为:一方面企业虽然可以控制炒作的内容,但是并不能完全控制消费者对信息的理解,因此在局部炒作中就很有可能出现传播误差;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营销传播方式,将局部话题上升为社会话题,必将要借助大众主流媒体的力量,但是一般情况下,媒体的把关人角色使得企业也不能控制信息的取向。

这意味着企业的炒作行为结束并不是整个信息传播的终点。后期的舆情监控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响应机制更加考验企业的炒作功力。

信息流向了哪里?舆情动向是否与原始的传播初衷背道而驰?企业炒作应该第一时间了解舆情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就需要立即处理。一般快速的响应基本有两种手段,要么是快刀斩乱麻,迅速切断与不利消息的联系,这适用于不利舆情已经病入膏肓的情况;要么是因势利导,将话题的指向朝着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扑灭即将爆发隐患的苗头。

说到底,炒作火候的把控,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知名度与美誉度的齐头并进。很多情况下,这一目标仅仅是个理想态。但是企业还是要从前期策略方向的制定和后期的监控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炒作目的。

品牌炒作十招

(1)悬念炒作法

提炼一到两个所谓核心神秘的卖点,根据进度慢慢抖包袱,所有的资讯不要一次放完,说一半留一半,四大上市网站之一的中华网便使用过这招。中华网曾放言要收购新浪,网易、搜狐三大网站,当时以四亿美金垫床底的中华网绝对有能力去收购其他三家网站,关键问题是只是一厢情愿,最后不了了之,最后,中华网既获得了舆论的宣传,又树立了财大气粗的老大地位,一箭双雕。

(2)落差炒作法

平常,人对一些很熟悉的东西产生了相对的思维定势,当这种定势一旦打破,人会如在太空失重。这种炒作方法平中见奇,要善于提炼普通的素材,让媒体耳目一新,让大众或分众耳目一新,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以反引出正,以邪突出正。

(3)第一炒作法

新鲜的事物往往是让人们记得最深的,跟风者将不会引起更多注意,人们只会记住第一。但是,“第一”毕竟只有一个,企业可“制造”出“第一”。如:某企业某种做法在某行业尚属第一次;第一次发现了某产品某种属性;某种行为使某人在巢领域成为第一人;某模式属首创的第一模式,等等。

接下来可以对“第一”纵向追踪,挖掘“第一”背后的秘密,以满足社会公众一探究竟的猎奇心理,把良好信誉,产品质量、科技,发展潜力等企业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输送到公众心里,

(4)争议炒作法

针对企业产品,质量、企业行为等,策划容易引起争议的事件或观点,引发社会讨论,吸引公众注目。如北极绒鸭鹅羽绒服大战,涂料VOc之争,珍极酱油酿造配制之争等。产品必须俱备革命性,这是运作的前提条件。费用很低,均适用。

还有双方配合双簧炒作的,对立得越强烈则关注得越热烈。结果不置可否,而炒作目的已达到。

(5)内幕炒作法

策划自曝“内幕”,或者别人揭“内幕”,进行炒作,为了显示自己的本质,不惜揭露行业黑洞,用它人的缺点突出自身的优点,实质是一种对比形式。别人“黑”在何处,而我怎样怎样好,让社会公众对黑者痛恨,对自己认可。企业“内幕”涉及消费者利益,容易吸引公众关注。

(6)借势炒作法

借势炒作就是借人们关注的焦点,顺势搭车,让更多的人关注自己,以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企业可以及时地抓住广受关注的社会新闻,炒作以及人物的明星效应等,结合企业或产品在传播上欲达到的目的,展开一系列相关活动。

有的企业为了快速出名和达到一些商业目的,故意“惹”名人,不惜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傍某个名人来制造事由,吸引媒体炒作,自己随名人而出名,达到目的。

(7)叫板炒作法

叫板某知名人士、名企业或产品,设下擂台,从而吸引消费者和媒体的注意,让媒体关注报道结果,让自己变成可读性新闻。如红高粱叫板麦当劳,鳄鱼漆叫板国家标准,非常可乐和可口可乐对比等。适合行业竞争中的弱者,一举成名,费用极低,找好卖点,租个会场即可。

(8)深挖炒作法

将自己的失败(成功)以探讨的形式向外推荐,吸引媒体的讨论与关注,让人们记住这一现象,达到炒作目的。还可以借流行观点提出异论,如非典商机有泡沫,如刘翔代言烟草有悖健康精神,此等营销纯属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不搭草船也借箭,成本呢?低得可想而知。各类企业都可用。

(9)事件炒作法

如打假、维权、赞助等事件。甚至可以策划一个“纠纷”,吸引社会关注,一段时间后不了了之,但企业闻名于世,实现了炒作目标。如小家伙状告乐百氏,生命源状告福运泉等。成本一张状纸,均适用。还有通过注册商标来炒作的,如华邦有机大桃枪注天安门商标,沈阳飞龙抢注贪官郑筱萸商标等,其成本只是申请了一个标。

(10)概念炒作法

12.企业用人三大原则 篇十二

一、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三大原则”

(一) 需要性原则

教育技术在各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各学科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学活动都要用教育技术手段, 该用不该用, 关键看是否需要。需要利用教育技术来整合的教学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从教学内容上看, 语文学科的作者简介资料和相关图片展示、数学学科的例题和练习题展示、英语学科的单词和句型朗读、科学学科的星空图及实验过程演示、美术学科的绘画分步练习展示、地理学科的地貌特征图片展示等, 均需要与教育技术来整合;从教学步骤上看, 导入激趣、旧课复习、当堂训练任务、当堂小结及各学科作业展示等, 需要与教育技术来整合。总之, 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一定要考虑需要性原则, 不能为了追求方法的多样而冲淡了教学重点。

(二) 补充性原则

补充性原则指的是对一些教材上的没有编入且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的内容, 如知识、资料、图片等, 可通过教育技术手段展示给学生, 作为教材的补充。比如, 语文学科的文言基础知识和教学背景资料、数学学科的不同版本例题和同一习题的不同解法展示、外语学科的语法基础知识和相关词语辨析、历史学科的人物多角度展示及不同评价等等, 这些资料的补充展示, 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深刻, 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 开阔视野。

(三) 链接性原则

链接性资料不同于补充性资料。补充性资料是教材上的没有且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的内容;而链接性原则, 则是运用教育技术对不一定需要了解掌握而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些资料很感兴趣的知识、事情进行相关链接。比如, 语文学科的同类文章和同题作文、数学学科的某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介绍、外语学科的同类语法练习试题集锦、历史学科的逸闻趣事等等。借助教育技术对这些资料的链接整合,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 了解事物。

二、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四个重视”

(一) 重视学习热情的激发

教育技术的优势是直观形象, 画面感强, 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大, 容易营造生动、逼真的情景,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比如, 教学星空知识, 如果我们仍然照本宣科走老路, 学生就会提不起学习兴趣, 而且内容抽象, 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想象, 但如果我们整合教育技术资源, 向学生播放美丽直观、富有动感的星空课件, 学生就会一下子被课件里的魅力自然所吸引, 对观赏和研究太空产生浓厚的兴趣, 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星空知识, 主动阅读课文中有关的星空片段, 而且他们会在课外主动去搜寻补充关于太空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又如, 语文课上, 我们要教学《斑羚飞渡》一课, 如果我们只是去阅读原文, 由于学生并非现场目击者, 上课只是“听故事”, 所以, 对斑羚飞渡的悲壮气氛感受并不真切。但如果我们适时播放一下斑羚飞渡的模拟课件, 让一对对斑羚在彩虹的映照下, 交替飞渡, 使仿真的飞渡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 再配上沧桑、浑厚的男生朗读, 学生学习的兴趣肯定会一下子提高许多, 斑羚飞渡的悲壮气氛会让学生感动不已, 并永远铭记在心。

(二) 重视动感画面的渲染

动态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就能化静态为动态, 化枯燥为神奇, 化无声为有声。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PPT等方式渲染出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 就会吸引助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始终保持亢奋的心理状态。比如, 学习《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有关章节时, 我们可以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 将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 播放一遍相同内容的影片, 生动形象地再现艺术形象横戈立马的威武, 冲锋陷阵的惊险、斗智斗勇的场面、运筹帷幄的沉思, 人物形象便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 时代背景也变得容易理解。动态画面的渲染,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很快地掌握教学内容, 这是单纯依靠一门学科永远无法达到了境界。

(三) 重视交流平台的构建

教育技术最大的优势是互动的便利性, 因此, 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 整合教育技术资源, 开发学科交流QQ群、学科学习工作室、学科网络共享平台等, 利用这些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学科整合平台提出个人困惑, 寻求他人帮助, 也可以针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搜集资料、提出解决办法, 或者向同学发布自己在某方面的反思和研究成果等。整合资源平台的创设, 给学生交流互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使学生随时可以进行沟通互动。也就是说, 教育技术资源的整合成了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为了提高交流效率, 教师要预设任务、早提要求, 规定时间, 使学生学有目的, 积极协作。学科整合资源平台的搭建, 有利于学生互助共进, 提升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创新教材, 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同时, 通过整合平台的使用和交流, 提高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协作共赢的意识以及学会交流的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13.企业用人三大原则 篇十三

学生上课听课一是要获取知识,二是要学会老师的思维方法,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上的 45 分钟如何利用,大有学问,利用得好,45 分钟里可以加进 5 分钟、10 分钟。相反,如果用得不好,45 分钟里就得减去 5 分钟、10 分钟。

听课的三大要诀

情绪状态准备

知识上的准备

预习和复习

二、听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年级的增加,孩子所学知识量也将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孩子更多地进行理解、联系与思考,这就需要提前预习,通过预习可以发现新课中的难点,等老师讲到时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节课的基本内容,快速跟上老师的思路,并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预习困惑

预习重要是重要,可作业都做不完,时间那么紧,哪有时间预习?

很多同学不会预习,不知道如何预习?预习的过程就是单纯看一下概念、例题,最后感觉没啥效果。

解决方法

1、对于听课效果好的科目,少预习或不预习;对于听课效果差的科目,多预习。

2、单科课程的预习时间控制在 8-15 分钟,主要是把握整体知识内容,记录或记住对于个人的难点和课程重点,方便听课时在此处集中注意力。

3、实在没有时间预习,可以在一门课开始前的课间花 2 分钟快速浏览,从而快速进入听课状态。

4、老师讲课结束后,不要急着看书做作业,而应闭上双目,放松后仰头,把刚才听课的重要内容再像放电影一样回味一遍,把老师讲课的内容真正印在脑海中。

三、怎样提高听课的效率

有了好的预习做基础,只能保证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效的地方,便于孩子更好地当堂消化知识。然而有些孩子上课拼命记笔记、抄板书,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没有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课堂上的内容,自然得不偿失。

记笔记的窍门

宁可笔记记不全,也要先听老师讲课的内容。

课本上讲述很详细的内容,不再做详细的笔记。

不抄老师的板书,而是重点记老师的分析思路与解题方法。

四、听课后如何复习

14.企业用人三大原则 篇十四

关键词:传统园林设计;风水;应用

风水三大原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范围和活动的方式明显发生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其他生物群体的发展空间,造成了生态圈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随着人们能动性的增强而不断加剧,给整个地球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在此种情况下,重拾我国风水理论传统文化,并以此来指导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成。

一、风水三大原则简介

风水是人们在选择居住位置以及进行社会活动时的凭借,其最早记载于《葬书》中:“气成风则散,届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理论在我国的传统园林设计中应用得比较普遍,其具有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以及五行相生相克三大基本原则。“天人合一”原则主要是先辈们认为人与自然是合为一体的,其在风水学中体现就是在发展人类自身时,要兼顾整个自然的发展。否则天道自然就会与人类产生冲突和矛盾,人类也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这种思想逐渐被应用于我国的传统园林设计,并逐步成为了建筑设计、建筑审美共同遵循的准则。“阴阳平衡”原则是指在进行居住环境择取时,要依山傍水,山水平衡,这样才能将“生气”置于日常生活中,适应居住环境质量要求。“五行相生相克”原则中的五行主要是指金木水火土,在古人看来,自然中所发生的所有现象都是这五行运动变化的结果。五行既相生又相克,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严格遵循五行规律。

二、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风水三大原则的具体应用分析

风水三大原则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体现得比较明显的有建筑物故宫,故宫是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传统园林建筑群,其布局与天人合一原则紧密相连。根据风水学中天人合一原则的内涵和外延来看,故宫的修建不仅遵循了古代天文学家对天空的认识规律,将皇帝居住的园林按照星宿来布局,并且将其命名为紫禁城,分布于园林建筑群的中间,形成环抱之势。明朝永乐大帝年间开始修建故宫,这不仅与当时的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紧密相关,而且与其倡导的理学文化密切相连。在故宫的修建过程中,其使用了三种不同的颜色,并用这些不同的颜色寄寓了不同的含义。其中,黄色主要代表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并将其用于修建屋顶,蓝色与红色分别代表的是护城河和围墙。这种颜色上的布局是古建筑设计者按照天人合一原则进行的,将向天学习和顺应天道作为进行园林设计的不二法则。此外,天人合一原则在故宫的选址上也体现得较为明显,将故宫修建于北京,这主要是由于北京地处山水环绕之中,北京的北边、东边、西边分别是燕山、泰山、华山和嵩山以及南岳衡山。并且有黄河长江两大河流水系为其玉带,这种对地形地貌的高度探查和认识,能够有效地将天人合一原则中的技巧用于自然与人类的协调发展,满足古时人对天的敬畏、尊重要求。阴阳平衡是我国进行传统园林设计的另一大准则要求。在古建筑设计者看来,在进行园林建筑选址时,要将来龙、立向、暗砂、水口、明堂以及四灵具备知识理论用于其中。并且其所选择的地址要处于山水相交之处,以达到阴阳平衡、风水格局理想的状态。以我国的江南园林为例,其园林建筑虽然占用的面积少,但其通过合理地运用阴阳平衡原则,对园林进行空间层次上的设计。不仅使得园林的空间秩序曲折巧妙,景观内涵丰富,景致细腻高深莫测,而且不同构景手法的运用带给了江南园林建筑一种阴阳和谐、动静相宜之美。五行相生相克原则是我国风水学中三大基本原则之一,其是古代智慧贤人认识宇宙的主要方式方法。通常而言,其采用的手法是阴阳五行和八卦九宫,这两种手法能够对天地万物进行性质上的区分,并强化和提升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五行相生相克的宇宙图式是古时进行园林设计,把握经营宅居环境的主要风水学原则之一,其在众多的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中均有体现。比如,我国的园林建筑代表故宫,其在进行武英殿、文华殿、万春亭、千秋亭、武楼以及体仁阁等宫廷建筑设计时,均运用了五行相生相克原则。使得这些建筑在位置布局、高低错落等方面均隐喻了相生相克之意。三、结束语风水三大原则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运用得也比较广泛。在当前的经济和生态发展要求下,可以重拾风水三大原则对建筑物的应用和影响,以丰富我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内涵,并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5.优秀企业家的“用人经” 篇十五

张瑞敏:用人要疑, 疑人也要用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千百年来被奉为用人要则, 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是小农经济的思想产物, 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是导致干部放纵自己的理论温床。一些企业经营者大肆用令自己放心的人, 有的更是用自己的家族亲信, 而对他们的工作不予过问, 自以为这是对其“不疑”, 而等到事情办糟甚至企业倒闭后才懊悔不已。另有些管理者对某些人才存有偏见, 便错误地施行“不用”的原则, 这是用人不成熟的表现。因此, 如果只是用而不疑, 那企业迟早必乱;如果只疑而不用, 那企业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正确的态度是:用人要疑, 疑人也要用。用人要疑, 就是在用一个还不是很了解甚至还不是很成熟的人的时候, 本着对企业、对这个人负责的态度, 疑问在先, 把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疑人要用, 就是在其人格、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 本着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目的, 观察他, 大胆选拔和起用他, 不至于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

任正非:淡化领导人的色彩

2000年之后,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就明确提出, 华为必须从一个“英雄创造历史”的小公司逐渐演变为一个职业化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淡化英雄色彩, 特别是淡化领导人的色彩, 是实现职业化的必然之路。华为要建立的新型动力机制, 就是流程化的管理和职业化的团队。任正非还认为, 选拔人才注重人的大节, 就是要敢于奋斗、不怕吃苦, 不要小富则安。任用干部要看到他的长远性, 不要总抓住其缺点, 要给予其改正的机会;干部自身也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 要看长远利益。

李彦宏:一心求稳的人不适合百度

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表示, 百度并不看重员工的年龄、性别、学历、毕业院校以及工作背景, 甚至有些重要岗位上的人, 百度并不知道他们的毕业院校。李彦宏列出了百度选用人才时基本遵循的两条标准。1.有没有能力和潜力胜任工作?一般情况下, 新人不一定会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在百度新人可以犯错, 但是经过“点拨”之后, 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一点就通”显示出新人的能力和潜力。2.认不认同公司文化?百度致力于保持创业激情、愿意学习、富有创新的公司文化。但是有些人求稳, 不愿意冒险, 不愿意在高速成长的环境中工作, 希望有—份稳定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这类人就不太适合百度。

史玉柱:“又红又专”是选人标准

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的选人标准就是两个, 毛主席说的又红又专。红, 指人品好;专, 指业务好。史玉柱认为, 红, 也就是人才的人品, 稍微有一点经验的管理者早期还是能看出来的;专, 很大部分就跟培养有关。“你如果将人才放在那个位置, 却不授权给他, 那他永远专不了。你要把他放在那个位置上, 还要授权给他, 然后培养他。”史玉柱说, 他用人有一个特点, 一般关键岗位, 都是用跟了他10年以上的人。因为像这种人, 首先能力你肯定了解, 而等他们跟你3年左右, 人品如何你自然也清楚了。

俞敏洪:先造有德的人, 再造有才的人

2004年, 新东方股份改制接近尾声, 创始人俞敏洪意识到, 新东方即将开始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规范化的企业架构。要做到这点光靠新东方的一帮“教书匠”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引进更多的新鲜血液。这也是为什么在2005年新东方特意选在全球MBA人才找工作的高峰期进行招聘, 以求获得新的“千里马”, 打造新东方的第四代人才团队。对于团队中即将到来的新伙伴, 俞敏洪提出的要求是:首先, 要了解新东方, 如果专业知识很强, 但对新东方知之甚少, 这样的应聘者新东方是绝对不予考虑的;其次, 对其专业领域的建设, 俞敏洪希望人才能够高出自己一头, 能够为集团提出长期的发展规划, 不急功近利, 而是重视集团的长期发展。俞敏洪的用人之道是“先造有德的人, 再造有才的人”。他说, 作为教育机构, 如果应聘者品德有问题, 再有才也不会用。心胸开阔, 思想开放, 具有融合力和极强的协调能力的人是新东方招聘的基本要求。

周鸿祎:五类员工坚决不用

上一篇:小高考动员大会讲话稿3分钟下一篇: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