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病人护理

2024-11-09

失血性休克病人护理(精选16篇)

1.失血性休克病人护理 篇一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多由于强大的暴力造成,可以引起很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常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骨盆骨折较常见的并发症有休克,若处理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将发展并进入抑制期,病人表现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发绀,四肢厥冷,脉搏细数或摸不清,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尿量减少甚至无尿,若皮肤粘膜出现紫斑或消化道出血,则表示病情发展致DIC阶段。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虽给予吸氧仍不能改善者,应警惕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病人常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一般资料

患者,女,27岁。入院时间:2005年10月12日。入院诊断:高坠伤:1)失血性休克;2)双肺挫伤;3)骨盆骨折(TILE分类C型);4)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坐骨神经损伤;5)双跟骨骨折;6)右足第2、3、5跖骨头骨折;7)左腰3、4、5横突骨折;8)右胫腓骨下段骨折;9)全身多处软组织皮肤搓擦伤。

健康状况

2.1 发病情况

患者因“高坠伤后骨盆部,左髋,双足肿痛活动受限9小时”,于2005年10月12日18:40由急诊科平车收入骨科病区,患者当日上午9:00在家中(三楼高处)擦窗户时不慎坠落至户外,地面为水泥地,双足先着地,当时无昏迷、呕吐、大小便失禁,感骨盆部、左髋、双足部剧烈疼痛,无法站立行走,由家人急送都江堰红十字医院抢救行X片及B超检查,诊断为“骨盆多发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给予“吸氧、补液、止血、输血、防治感染”,具体用药不详,输血800ml,但患者仍感伤部疼痛、心悸,由当地医院用救护车转送至我院急诊科,当时16:00,测:HR150次/分,Bp108/85mmHg,R36次/分,SpO297%,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病危通知,立即静脉双通道,给予平衡液1000ml,液1000ml ivgttst,合血6U,杜冷丁50mg imst,急查X片,胸、腹、骨盆CT检查,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不凝血,为进一步诊治由急诊科(16:30,HR151次/分,R21次/分,Bp98/66mmHg,SpO290%)转入骨科(18:40,HR136次/分,Bp87/53 mmHg)。

2.2 护理体检

身高:159cm,体重:60kg。T37.0℃,P150次/分,R24次/分,Bp94/70mmHg,神智清醒,表情淡漠,口唇,眼结膜苍白,呼吸急促,颤抖,四肢厥冷,双肺底可闻及湿音,腹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及移动性浊音,直肠指检未见异常。专科情况:视诊左髋、双足跟部,右足背肿胀,右坐骨区皮下瘀血,左手腕掌侧,双大腿下段前外侧皮肤划破,左足跟部有皮肤擦伤2×3cm。触诊:四肢厥冷,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左侧骶尾部、腹股沟区,双足跟部触痛,直肠指检未见异常。动量诊: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左下肢纵向叩击痛,双足跟部挤压痛,左髋、双踝活动受限,左脚姆指背伸肌力III级,右侧脚拇指背伸肌力V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2.3 实验室检查

急查血常规:RBC:1.92×1012/L,HGB62g/L,HCT 0.178,PLT 77× 199/L,WBC 5.0×109,NEUT85%,急查X线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左股骨头向内上移位,左耻骨上下肢完全骨折,双跟骨骨折,右足第2、3、5柘骨头骨折,急诊CT:骨 盆多发骨折,左侧骶骨、髋臼,右侧坐骨,双侧耻骨,腰3左侧横突骨折,左肾下极显示不清,双肺下叶挫伤,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处理原则

1)抗休克:输液、输血、预防感染。2)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受伤情况(骨折类型、部位、程度、是否并发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动态检测血常规与血凝,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密切观察抗休克治疗效果。3)骨科处理:行左下肢股骨髁上牵引(目的:使移位的股骨头复位,同时对髋臼等骨折部位起到固定作用,防止骨折断端移位加重损伤,妥善固定有利于减轻疼痛),牵引重量8kg,双下肢小腿足跟部短腿石膏固定。

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量改变:与骨盆骨折致出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型态改变有关。3)疼痛:创伤骨折所引起。4)自理能力(进食、沐浴、穿着、卫生、修饰)缺陷综合征:与骨折后肢体活动和功能受限有关。5)躯体移动障碍:与骨盆骨折后下肢及躯干、头部活动受限有关。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骨折后躯体活动受限有关。7)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缺乏锻炼有关。8)便秘: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液体摄入不足有关。9)焦虑、恐惧:与担忧骨折后生命是否会受到威胁及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有关。10)知识缺乏:缺乏骨折后预防并发症和康复锻炼的相关知识。11)有感染的危险:与身体的创伤和精神的创伤所致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12)睡眠型态紊乱:与躯体移动障碍、骨盆严重骨折后不能随意更换体位、舒适感降低、伤口疼痛、病区环境不适应、担心病情等有关。13)有受伤的危险: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疲乏无力等有关。14)照顾者有角色困难的危险-照顾者有负担过重的危险:因病人病情较重,护理问题较多,照顾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重点护理诊断及护理计划与措施

5.1 组织灌注量改变

5.1.1 定义

个体处于因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减少,而导致组织细胞的含氧量和营养降低的状态。

5.1.2 诊断依据

1)表情淡漠,口唇,眼结膜苍白,呼吸急促,颤抖,四肢厥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2)P150次/分,R24次/分,Bp94/70mm Hg,休克指数为1.6(临床上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 计算休克指数,指数为0.5表示无休克,大于1.0~1.5表示休克,大于2.0为严重休克),呼吸急促、变浅。3)急查血常规:RBC:1.92×1012/L,HGB62g/L,HCT 0.178,PLT 77×199/L,WBC 5.0×109,NEUT%85%。

5.1.3 原因及促发因素

患者因高坠伤(强大暴力)致骨盆骨折(病史、症状、体征、X线及CT确诊),骨盆骨折可以引起很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常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失血性休克。骨盆为松质骨,骨折后本身出血较多,其邻近有动脉及静脉丛,加以盆腔静脉丛多无静脉瓣阻挡回流,骨折后可引起广泛出血。出血量常常达1000毫升以上,均会导致休克。休克的原因主要是骨盆腔内出血和腹膜后出血。

5.1.4 护理目标

1)病人出血在2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2)病人的有效循环血量在1小时内得到改善,3小时内补足,病人血压2小时内上升;3)病人皮肤2~3小时内感温暖。4)病人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毫升以上。5)病人在住院期间不再发生骨盆腔内出血。

5.1.5 护理措施

1)将病人置于重危病室,尽量减少病人的搬动,以减少出血,病人平卧位以减少骨折移位减少出血和增加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有利于呼吸。2)治疗护理:遵医嘱迅速建立三条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其中2条分别为左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右侧同时监测CVP1次/4小时以便于观察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及时调整输液速度,CVP保持在8~12cmH2O。根据血压和脉率变化估计失血量。该患者入院时脉率为150次/分,脉速而细弱,估计失血量大于40%,超过1600,而该患者体重60kg,有效循环血量占体重的7%,约4200毫升,所以该患者的失血量超过1680毫升,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葡萄糖溶液,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心搏出量。后输入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白蛋白等,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隙。根据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情况调整输液速度,血压及中心静脉压低时,应较快补液;高于正常时应减慢速度限制补液,以防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CVP和PCWP超过正常,说明补液过多;CVP和PCWP低于正常,说明血容量不足,可以继续补液;当PCWP增高而CVP正常时应限制输液,以免肺水肿的发生。3)给病人进行持续面罩吸氧,氧流量8升/分,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4)严格遵医嘱用药,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的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等,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根据该患者连续动态监测血常规的情况遵医嘱10月12日共输A型红细胞悬液2800毫升,A型血浆400毫升,晶体液2250毫升(0.9%NS250ml,林格氏液1500ml,5%GS 500ml);总入量5450毫升,出量2400毫升,输入顺序为晶体液与胶体液间隔输入,并遵医嘱给予速尿20mg iv st,地米10mg iv st,立止血1KUim st 立止血1KU ivgttst。10月13日共输入A型红细胞悬液400毫升,A型血浆200毫升,晶体液2500毫升及抗生素(环丙沙星)1250毫升,总入量4350毫升,出量2900毫升;10月14日患者开始进流质饮食,输入晶体液2300毫升,抗生素液400毫升(环丙沙星),总入量2700毫升,出量3000毫升。10月15日患者开始进半流质,输入液体共700毫升(5%GNS500毫升,环丙沙星200毫升),出量(尿量)2250毫升,16日输液同15日,并拔尿管,17~19日停输液,20日手术。5)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每15~30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观察意识表情、面唇色泽、皮肤肢端温度、瞳孔及尿量。若病人从烦躁转为平静,淡漠迟钝转为对答自如,唇色红、肢体温暖,尿量大于每小时30毫升,提示休克好转。6)必要时保暖,应提高室温致20℃,用被子保暖,不能用热水袋在体表加温,以免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使内脏器官的血流移向体表,进一步减少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流。且加热可提高新陈代谢,组织耗氧量增加,加重组织缺氧。

5.2 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

5.2.1 定义

个体由于运动功能或认知功能的障碍,处于一种自己完成进食、穿着、修饰、沐浴、卫生、入厕能力降低的状态。

5.2.2 诊断依据

患者采取平卧位卧床休息5-6周,患者因卧床及其躯干及双下肢活动受限。

5.2.3 原因及促发因素

病人由于高坠伤后骨盆发生多发性骨折并失血性休克及双跟骨粉碎性骨折,为了防止骨折断端移位以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及出血,减轻疼痛,对骨折部位要制动固定。

5.2.4 护理目标

尽量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

5.2.5 护理措施

做到四到床边,即饭、药、水、便器,坚持做好基础、皮肤和口腔护理,使其倍感舒适。协助病人完成进食、穿着、修饰、床上擦浴、卫生、床上大小便。

5.3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膝踝关节僵硬、下肢肌肉萎缩。)

5.3.1 定义

个体因医嘱或不可避免的肌肉、骨骼活动受限,而导致身体系统退化的危险状态。

5.3.2 原因及促发因素

2.失血性休克病人护理 篇二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 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 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 (超过总血量的30%~35%) 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在很多的情况下, 对出血做出诊断并不太困难。病史和体征都能反映出血容量不足和肾上腺素能的补偿性反应。但失血性休克在临床抢救与护理中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笔者现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谈几点体会。

1临床资料

本组33例均为2008年1~12月本医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 其中男24例, 女9例, 年龄在18~55岁, 以青壮年多见。其中胸腹伤7例, 上肢血管损伤6例, 下肢血管损伤11例, 颅脑外伤8例, 股动脉损伤1例, 2例于入院后30 min内抢救无效死亡。

2抢救与护理

2.1 抢救

立即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去枕平卧, 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 改善脑灌流。

2.2 迅速扩充血容量

常取大静脉, 如上肢的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 用套管针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 同时开放尿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 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mmHg (1mmHg=0.133kPa) 、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 可减慢输液速度。因严重创伤者不但丢失全血, 而且使血液浓缩, 此时先输晶体液比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

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 吸氧后可改善缺氧状态, 纠正缺氧对肌体的危害, 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可加强呼吸道管理, 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 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2.4 纠正酸中毒

由于组织缺氧, 体内的乳酸、丙酮酸蓄积, 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 视病情而定, 选择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或11.2%的乳酸钠。

2.5 改善心功能

由于大量出血, 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 动脉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心率加快、心音无力, 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等, 增加心肌收缩力。

2.6 应用血管药物, 辅助升高血压

但必须首先补充血容量, 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 使血压升高, 因其同时也收缩微血管, 使组织缺氧加重, 因此常合用血管扩张剂, 如山莨菪碱等, 以改善微循环。

2.7 去除休克病因

如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不止者, 休克症状稍有缓解, 应及早手术治疗, 重症患者应采取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

2.8 一般护理

2.8.1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神志、尿量变化, 测T、P、R、BP, 每15~30min一次, 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 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 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 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2.8.2 观察尿量:

尿量的变化常反应肾灌流的情况, 尿量减少一半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 休克患者需留置尿管, 观察尿量, 休克是肾血液量减少及肾血液十分明显的异常分布, 当尿量少于20ml/h时, 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 需加速补液, 休克好转时尿量可恢复。如尿量达30ml/h以上, 表示循环状态良好。

2.8.3 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 是休克加重的征象, 如果患者皮下黏膜有瘀斑或骨折开放部位渗血不止, 应向医生提示考虑有DIC可能并准备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 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

2.8.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感染, 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导管等各装置管的通畅。

2.8.5 其他护理:

3.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篇三

救护人员到达现场,首先对病人做初步的急救护理,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原则。同时向病

人及家属等周边人员询问病史,包括:致病原因、发病的速度及主要表现。边询问边迅速体检:生命体征、有无高热、畏寒或肢端冰冷、发绀,有无创口疼痛及创伤部位等。

休克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休克指数(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是0.5,表示血容量正常。如指数为1,表示丢失血容量20%~30%,如指数>1,表示丢失血容量30%~50%。评估休克指数,对指导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治疗很有参考价值。

血压:血压值的改变,尤其在创伤性休克时,也可作为评价失血量的一个简易指标。当收缩压低于正常的20%,约在90mmHg时,失血量约占全身血容量的20%,为轻度休克。如收缩压低于正常20%~40%,约70mmHg,或低于40%即<70mmHg时,失血量分别为30%~40%,分别为中度和重度休克。

脉搏:可清楚地扣触桡动脉触不到,仅能扣击股动脉、颈动脉搏动时,血压在60mmHg左右。

意识状态:直接反映中枢神经的血流灌注量和缺氧程度。当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昏迷时,表示从轻到重不同程度的脑血流灌注不足。

皮肤、肢体温度、浅静脉状态:是判断微循环血液灌注情况的直观指标。口唇与甲床色泽灰白、发绀,表示缺氧缺血。指压甲床后松开,毛细血管再度充盈时间>20秒,说明微循环血流量瘀滞、灌注不足。在温暖环境中,测量末梢肢端温度与肛温差>4℃,说明有循环衰竭。浅静脉萎缩,说明血容量锐减。胸前、腹部皮肤[LL]有出血点、瘀血斑或注射部位渗血不止,可能是DIC早期表现。

急救护理

松解病人的领扣、衣裤,使病人平卧,头腿各抬高30°,立即测量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并在以后每2~5分钟重复1次,直至平稳。

止血、止痛、包扎:①止血:在创伤中主要因大出血引起休克,首先要控制出血量,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处理的紧急措施,一般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②止痛:疼痛可引起休克,在必要时可注射杜冷丁50~100mg,但应注意该药抑制呼吸的不良反应,有严重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伴呼吸困难者慎用。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有效循环血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应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静脉选择近心端穿刺。对穿刺困难者,应及时静脉切开。一般选用1条静脉用作扩容,给予少量生理盐水,以便输血或输入平衡液,还可输入一定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等,另1条则可及时输入各种抢救药品,如多巴胺、间羟胺等,视血压变化调节滴数、用药剂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遇有喉头水肿或昏迷患者舌后坠,可用舌钳拉出。必要时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改善缺氧状态。

放置导尿管。尿量的监测是护理工作中观察、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如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说明肾脏血液灌注不足,提示有休克。如抢救治疗后每小时尿量恢复至30ml时,为休克缓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严格认真监测尿量极为重要。

上述急救措施应迅速及时地进行,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原则,待病情允许,应立即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转运途中监护:①给予持续生命体征监护。②给氧治疗和保持呼吸道畅通。③维持静脉通路和持续的药物治疗。④保持病人平卧、保暖,尽量不移动病人,以免加重创伤或休克程度。⑤转运时不要给病人喝任何饮料或食物。如病人口干唇裂,可用湿纱布湿润。⑥对已用的急救措施和用药要详细记录,以利于与接收医院医师交接。

药监局:便秘药“泽马可”全面停用

已受理退货

京华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使用替加色罗(商品名:泽马可)在治疗中存在增加心血管缺血事件的风险,即日起各地要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替加色罗各类制剂,已上市药品由生产企业负责收回。

替加色罗主要用于女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缓解症状的短期治疗。瑞士诺华公司最近一项临床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在服用泽马可的11 614例患者中,有13例心血管事件发生,占0.11%;在7031例安慰剂对照组中,仅有1例发生。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一些本身已存在心血管疾病或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称,我国共收到替加色罗的不良反应报告98例,涉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有:心动过速1例,低血压1例,心慌2例。目前,我国尚未发生使用替加色罗引起的缺血[LL]性心血管病例。

近期,美国、加拿大等国暂停了替加色罗的市场销售。国家药监局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品种国内外监测、研究资料进行评价和论证认为,目前对于部分患者来说,使用该药的风险大于利益。因此,国家药监局决定暂停替加色罗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追访厂商

4.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方法 篇四

休克可由于低血容量、血管扩张、心源性(低心排量)、或上述因素综合引起。休克的基础损害是低血压所致的生命器官的组织灌注减少,于是氧气 的传送或摄取不足,不能维持有氧代谢的需要,而转为无氧代谢,致使乳酸的产生和积聚增加。随着休克的持续,脏器功能出现障碍,随之以不可逆的细胞损害和死亡,引起休克的低血压程度不等。这常与原先存在的血管疾患相关.如年轻的相对健康者对中度低血压耐受良好,而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者,相同的血压可致以严重的脑,心或肾功能不全。

1、按病因分类(7种):失血性、烧伤性、创伤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神经源性。

一)体位 休克时应采取平卧位,或将下肢抬高30°。

(二)保暖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流量2~4L/min,严重缺氧或紫绀时应增加至4~6L/min,或根据病情采用面罩或正压给氧。

(四)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五)镇静止痛

所以,休克预防的关键措施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5.休克病人的护理 篇五

第一节 概述 学习要求

了解:休克的病理生理。

熟悉:休克的病因、分类和治疗原则。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归纳为表3-1。表3-1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休克类型

低血容量性休克 创伤性 休 克

失血性 休 克

失液性 休 克

大面积烧伤、重症胰腺 感染性 休克

神经源 性休克

炎、肠梗阻、胃肠道穿孔、肠瘘

严重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败血症、尿路感染

剧烈疼痛、麻醉药过量、降压药过量、脊髓损伤

二、休克的临床表现 联系微循环的变化来理解和记忆。微循环收缩期表现为休克代偿期,微循环扩张期和衰竭期表现为休克抑制期。休克的程度由轻到重,临床表现经历了下列变化:

1.意识清醒,伴痛苦表情和紧张→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上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宫外孕破裂、大血管破

常见原因

严重损伤、骨折、挤压

血容量锐减

细胞外液大量丢失

血容量减少、心肌损害、感染和细菌作用致细胞损伤、不能利用氧、动静脉氧差缩小

大面积血管扩张、血容量减少

发生机制

组织分解产物的毒性作用、疼痛、体液丢失、酸碱失2.口渴 口渴→很口渴→非常口渴,但不能述说。

3.皮肤粘膜 开始苍白,皮温正常或发凉→苍白,发冷→显著苍白,肢端发绀,冰冷和瘀斑。

4.脉搏和血压 脉搏100次/分以下,收缩压正常或稍高,舒张压增高,脉压缩小→脉搏100~120次/分,收缩压11.97~9.33kPa(90~70mmHg),脉压更小→脉搏速而细弱或摸不清,收缩压在8kPa(60mmHg)以下或测不到。

5.呼吸 呼吸增快→呼吸困难→急性呼吸衰竭(ARDS)。

6.周围循环 基本正常→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表浅静脉明显塌陷,毛细血管充盈非常迟缓。

7.尿量 正常或开始减少→减少→更少或无尿。

8.失血量占全身血容量 20%(800ml)以下→20~40%(800~1600ml)→ 40%(1600ml)以上。

三、休克的治疗原则

尽早去除病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促进心脏功能和正常代谢的恢复是治疗休克的原则。常用的措施有:

1.一般措施 ①使用抗休克裤(military antishock trousers,MAST)。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③间歇给氧,6~8L/分。④保持安静,减少搬动,适当应用镇静剂。⑤安臵平卧位或头胸和双下肢各抬高10o~30o卧位。

2.补充血容量 是抗休克的根本措施。

3.治疗原发病 只有处理原发病,抗休克措施才能奏效。

4.纠正酸碱失衡 休克时因组织缺氧,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但在休克早期,因过度换气,可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故一般不宜用碱性液,多数经充分扩容,特别是补充平衡盐溶液后,酸中毒即可得到纠正,但如休克和酸中毒严重,则必需补充碱性液。

5.应用心血管药物 根据病情使用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血管扩张剂(如酚苄明、酚妥拉明、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强心剂(如西地兰)。

6.改善微循环 经充分扩容和使用血管扩张剂,微循环障碍一般可得到改善。如出现DIC征象,应使用肝素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7.应用糖皮质激素 用于感染性休克和严重休克。如甲基泼尼松龙或地塞米松静点。

第二节 失血性休克

学习要求

熟悉: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重点和难点问题

因其主要原因是大出血,故治疗原则是:

1.补充血容量 尽管失血性休克以失血为主,但在补充血容量时,并不需要全部用血液来补充。扩容开始,一般先在45分钟内输入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ml。经上述处理,如血压恢复正常,休克好转,可继续输入上述液体(补充量可达估计失血量的3倍),不必输血;如血压不能恢复正常,或恢复正常后,短暂时间内又下降,则除继续输入上述液体外,还应补充全血或浓缩红细胞。

2.止血 尽快止血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根本措施。对于表浅伤口或四肢血管出血,可先局部压迫或扎止血带暂时止血,待休克纠正后,再采取根本的止血措施;对于严重的内脏出血,应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

3.药物 酌情使用抗生素、心血管药物和碱性液等。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

学习要求

熟悉: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重点和难点问题

因其是由严重感染引起,故其治疗原则是:

1.控制感染 包括尽早处理原发病灶;早期联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改善全身情况,增强免疫力。

2.补充血容量 严重感染的病人,在休克未发生以前,已存在血容量不足,休克后血容量不足更为严重。因此,补充血容量对感染性休克仍是根本措施。

3.药物 早期给予碱性液,纠正酸中毒;使用糖皮质激素,提高应激能力,缓解毒血症症状;酌情使用心血管药物。

第四节 护理 学习要求

熟悉:休克病人的护理评估。

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体液不足 与失血、失液、体液分布异常有关。2.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关。3.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组织灌流量不足、肺水肿有关。4.有受伤的危险 与脑细胞缺氧导致的意识障碍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侵入性监测、留臵导尿管、免疫功能降低、组织损伤、营养不良有关。6.潜在并发症 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MODS or MODF)。

二、扩充血容量的护理

1.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以便随时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

3.观察尿量与尿比重,以判断有无急性肾衰竭、补液量是否足够、休克有无好转。

4.安臵头胸及双下肢各抬高10o~30o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也有利于呼吸。

5.认真记录出入量,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三、改善组织灌流的护理

改善组织灌流,除迅速扩充血容量外,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也是重要措施之一。扩充血容量的护理已如前述,在此主要归纳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护理。

1.血管收缩剂,因可加重组织缺氧,带来不良后果,多不主张单独使用;血管扩张剂,能解除小血管痉挛,关闭A-V短路,疏通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和回心血量,但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才可使用。

2.根据病情,尤其在休克早期,可联合使用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应从小剂量、低浓度、慢速度开始,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浓度和速度。

4.静脉滴注血管收缩剂时,应慎防药物溢出血管外而导致组织坏死。

四、其他护理

1.促进气体交换 ①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常规间歇性给氧,6~8L/分,以提高血氧浓度。③鼓励深呼吸、有效咳嗽,以促进肺扩张,增加肺疱气体交换量。④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机,给予呼气末正压辅助呼吸,以改善缺氧状态。

2.处理体温异常 对于体温过低者,采用保暖措施,如提高室温、加盖棉被,但不可用热水袋、电热毯等作体表加温,以防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使内脏器官血流更形减少加重休克。输入库血时,应将库血复温后再输入,避免加重体温过低。对于体温过高者,应采取降温措施,维持体温在38oC以下。

3.防止损伤和感染 ①对烦躁不安者,应妥善保护,防止坠床。②做好皮肤护理,经常更换体位,防止压疮;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粘膜感染和溃疡。③各种诊疗用品严格消毒,各项诊疗操作遵守无菌规程。④遵医嘱准时正确地给予抗生素,防止二重感染。⑤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4.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和亲属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返回

6.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介绍 篇六

1.尽量少搬动、少打扰病人,保持其安静。

2.松解病人衣领、裤带,使之平卧。休克严重的头部应放低,脚稍予抬高。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有肺水肿者不宜采用此法,而应稍抬高头部。

3.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能过热。

4.有时可给病人喂服姜糖水、浓茶等热饮料。

5.有肺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6.对某些明确原因的休克者,如外伤大出血,应立即用止血带结扎,但要注意定时放松,在转运中必须有明确标志,以免时间过久造成肢体坏死;骨折疼痛所致休克者,应固定患肢,并服用止痛药以止痛。

早期休克的临床表现:病人表现精神兴奋、烦燥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脉压差变小,每小时尿量少于30毫升。

7.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选自水口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326例,男203例,女123例,年龄19~73岁,平均49.5岁,其中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中肝破裂者63例,脾破裂者65例,肠系膜上动脉破裂者76例,心脏破裂29例,股骨骨折34例,宫外孕破裂者2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者38例。发病时间在住院前的1~12h,平均3.8h,本组患者均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实施了急救护理,最终治疗效果理想。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1.2.1. 1 一般护理

(1)专人护理,护士不离开患者床边,建立护理记录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2)每12~24h记录液体出入量。(3)插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并测尿比重。(4)病危时,每15min测量1次生命体征,待病情稳定后每30min~1h测一次。(5)每4~6h测量一次全套血液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2]。

1.2.1. 2 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

(1)意识表情。脑组织灌注不足,缺氧,表现为烦躁、神志淡漠、意识模糊或昏迷等。(2)肢体温度、色泽。休克时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表示病情较重。轻压口唇、甲床苍白区消失时间超过1s,为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有淤滞现象,皮肤有出血点或淤斑,提示可能有DIC。

(3)血压与脉压。一般认为收缩压低于12k Pa(90mm Hg),脉压<3.67 k Pa(20mm Hg),且伴有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症状,如肢端厥冷,皮肤苍白等是休克的证据,但在休克代偿期,静脉压升高,收缩压无明显改变,脉压下降,高血压患者休克时收缩压仍可>16k Pa(120mm Hg),故较原基础血压低于20%时可考虑休克。(4)脉搏。休克时脉搏加快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随着病情恶化,脉搏加速,细弱,甚至模不。(5)呼吸。注意呼吸次数,有无节律变化,呼吸加快,变浅,不规则,说明病情恶化。(6)瞳孔。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应警惕脑疝的发生,如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说明脑组织缺氧较重,病情危重。(7)尿量。是反映组织尤其是肾脏血液灌流情况的指标,如每小时少于25m L,尿比重增加,表明肾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不足。

1.2.1.3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分泌物及时吸出。鼻导管吸氧时,用浓度为40%~50%氧气高流量(6~8L/min)[3],输入氧气应通过湿化器或在患者口罩外盖上湿沙布,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黏膜干燥。每2~4h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辅助通气的患者,要注意全面观察呼吸机工作状态和患者反应两方面的变化,高流量用氧停用前先降低流量,逐渐停用使呼吸中枢逐渐兴奋,不能骤停。

1.2.1. 4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如静脉穿刺有困难,最好尽早争取行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插管),补充血容量。选用液体的种类有,晶体液如生盐水,平衡盐液,胶体液如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血代及佳乐施等,若血色素低于60g/d L,或红细胞比容低于30%,要适应补充携氧液,现一般以补充全血为主。补液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以及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以防引起心力衰竭及肺水肿。

1.2.2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经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26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成功救治317例,死亡9例,救治率为97.2%,效果理想。

本组护理前后血压及血气分析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本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均值为(85.37±2.36)mm Hg,舒张压均值为(59.35±4.25)mm Hg,血气分析Pa CO2均值为(69.26±3.25)mm Hg,Pa O 2均值为(45.26±3.54)mm Hg;治疗后收缩压均值为(123.65±4.84)mm Hg,舒张压均值为(87.26±3.12)mm Hg,血气分析Pa CO2均值为(41.26±1.25)mm Hg,Pa O2均值为(84.68±3.21)mm Hg,两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3 讨论

失血性休克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一种,由于大量失血导致脉管内血容量下降不能适应脉管容纳力从而引起血压下降、发生循环衰竭,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异常,引起代谢紊乱和全身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休克的原因之一,因其血容量低,机体组织器官得不到应有的血流灌注,容易发生各种临床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救治,甚至引起死亡。临床上除了要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措施外,急救中的恰当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对患者的积极治疗中,必须严密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及循环通道的通畅,防止心、肺、肾、肝等重要器官发生衰竭,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改善治疗预后,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水口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326例进行临床急救护理,总结护理方法 并比较护理前后的相关数据。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均值为(85.37±2.36)mmHg,舒张压均值为(59.35±4.25)mmHg,血气分析PaCO2均值为(69.26±3.25)mmHg,PaO2均值为(45.26±3.54)mmHg;治疗后收缩压均值为(123.65±4.84)mmHg,舒张压均值为(87.26±3.12)mmHg,血气分析PaCO2均值为(41.26±1.25)mmHg,PaO2均值为(84.68±3.21)mmHg,两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护理,急救

参考文献

[1]赵喜梅,陈淑云.196例创伤性休克的护理[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2(3):64-65.

[2]陈思兰.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4(7):19-21.

8.失血性休克病人护理 篇八

关键词: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62-02

现代社会中,交通事故及其它各类意外创伤不断增加,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各种严重创伤会导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措施正确和时间及时与否,对于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17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对急救护理工作进行总结。

1临床资料

本组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其中年龄最小6岁,最大年龄56岁,平均年龄44.6岁。17例严重创伤病人直接入手术室进行紧急手术,抢救成功15例,死亡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工伤事故6例,其它意外伤害2例。涉及骨科病为四肢骨多处骨折并骨盆骨折,普外科为肝脾破裂,脑科多为颅脑重度挫裂伤及脑疝形成,死亡2例原因是由于严重脑挫裂伤并术中恶性脑膨出抢救无效死亡,现将17例病人入手术室抢救综合措施报告如下:

2护理措施

2.1术前准备。

2.1.1在护士长和麻醉医生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分秒必争,快速建立二主三条静脉通道,用静脉套管针开放不停输液,必要时不做静脉切开。

2.1.2准备好手术一切用品,如电刀、吸引器、麻醉机处于良好状态,抢救药品。

2.1.3清创伤口和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改善病人缺氧状态,保持通气道通畅,必要时请示医生做气管插管式气管切开。

2.1.4尽快手术是此类疾病的根本治疗措施,在积极扩容的同时,强调术前量同步进行,尽量缩短手术准备时间,上占护士提前洗手上占准备好手术一切用品。

2.2术中观察与护理。

2.2.1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掌握好输血速度,依据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与输血,中心静脉压低于正常值说明血容量不足,应加快输血输液速度,中心静脉压高于正常值时应减慢输血输液速度。

2.2.2术中密切注意心电监测的改变,如:1例患者诊断为肝脾破裂并骨盆骨折,在手术中心电显示异常后心跳骤停,立即给予心外按压,肾上腺素1mg静推,由于及时发现抓住了抢救时机,大约在两分钟后心跳恢复继续手术。

2.2.3准确记录病情及出入量,各种急救措施,尿液变化是判断抗体克效量和功能改变心重要依据,应特别注意观察。

2.2.4做好各种导管的护理,保持通畅。

2.2.5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病人呼吸频率及幅度,如出现呼吸加快,变浅,不规则鼻翼煽动,提示病情呈现恶化趋势及时给予处理。

3体会

3.1及早发现休克早期症状。

3.1.1神志与表情:创伤和失血早期,机体代偿功能尚好。病人神志一般清楚,精神紧张或有烦躁、焦虑,随着休克加重,进入失代偿期,病人脑组织供血逐渐减少,缺氧加重,表现为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感觉迟钝,甚至昏迷,表示病情恶化,因此,要严密观察病人神志与表情。

3.1.2脉搏、血压与脉压差的观察:休克初期,脉搏加快,随着病情的进展,脉搏细速出现心率不齐,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甚至摸不到。血压与脉压差,初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血压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因此,严密观察脉搏与血压的变化是抢救休克的关键。

3.1.3呼吸及尿量监测:大部分休克病人均伴有呼吸频率及幅度代偿增加,当出现呼吸加深加快或变浅不规则,并出现鼻翼扇动,提示病情恶化,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尿量的监测是护理工作中观察、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流量的—项重要指标之一。本组病人在抢救中,一律放置导尿管,并每小时测量一次尿量,如每小时尿量少于20ml,说明肾脏血液灌流量不足,提示有休克。

3.1.4体温:休克病人体温一般偏低,如病人突然体温升高表示有其它感染,要及時报告医师。

3.2加强基础护理。休克病人应给予保暖,避免受寒,以免加重休克,当病人体温过低时,应增加室温,增加被服。室温保持在18~20℃,温度太高会增加组织的代谢率,从而增加氧气的消耗量,维持适当的舒适,减少不必要的活动,让病人充分休息。

多数创伤性失血病人同时伴有多处损伤,骨折、腹部脏器破裂等,需及时手术止血及清创等。

3.3药物治疗的护理。休克病人应用心血管活性药,应从低浓度慢速开始,每5分钟监测一次血压,待血压稳定后改为每15~30分钟监测—次,并按药量浓度严格掌握输液滴数,使血压维持在稳定状况。

4病情观察

4.1意识与表情表情淡漠、烦躁、意识模糊或昏迷说明休克较严重,应认真观察,仔细护理。

4.2皮肤粘膜、肢端温度皮肤苍白转为紫绀示休克进一步进展;紫绀时出现皮下瘀点、瘀斑,提示DIC发生。

4.3血压与脉搏每15分钟测血压与脉搏并记录。脉压越小,表示血管痉挛严重;脉压增大,表示血管痉挛缓解,循环功能改善。

4.4呼吸注意观察呼吸节律、频率、深度。

4.5尿量、尿比重。是反映肾灌流量最敏感指标。若每小时尿量<30ml/h应加快输液,当尿量>30ml/h示循环好转,同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5小结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处理原则是:抢救患者的生命、预防并发症,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首先处理呼吸道梗阻、液体复苏同时控制活动性出血等紧急情况,防止和避免加重损伤。护理人员要具有丰富的临床抢救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定时测血压、脉搏,记录尿量和观察意识等情况,随时检查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导尿等各管道通畅,检查有无合并伤。严格无菌操作,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和病情变化,使患者尽快度过休克关。

参考文献

[1]顾沛,徐建鸣,高颖.外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22

9.休克护理 篇九

一、按入院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

⒈休息患者取平卧位或休克位,避免搬动,注意保暖。

⒉根据病情,必要时专人护理,详细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并严格交接班。⒊烦躁不安者应妥善保护,应用床档防止坠床,必要时给以约束具。

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及分泌物,必要时作气管切开,酌情给

氧,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⒌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并发症发生。

⒍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保留导尿。

⒎根据病情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对失血、失液者尽快补充血容量,常用二条或三条通路输

液,必要时置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速度宜慢,以防止急性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发生。

⒏备齐抢救药品及物品。

三、病情观察

⒈观察患者皮肤色泽及肢端温、湿度,有无花斑及淤斑,如面色苍白、口唇、甲床青紫提

示微循环灌注不足;如前胸和腹部有出血点提示早期发生DIC;手足发凉,见于休克早期,四肢厥冷,提示休克严重。

⒉注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1次并记录。

⒊注意有无口渴、恶心、呕吐等情况,观察皮肤弹性、呼吸气味、节律等变化,以判断有

无水、电解质紊乱。

⒋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四、药物护理

10.第三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篇十

– 休克本质 – 原始动因 – 属综合征 – 属危症

– 临床各科常见

有效循环血容量

– 血容量 – 心搏出量 – 周围血管张力

常见外科休克

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失液 ②创伤性休克 ③感染性休克 身体状况

休克早期(估计失血小于总血容量的20%)休克期(估计失血量为总血容量的20%~40%)休克晚期(估计失血量为总血容量的40%以上)皮肤、黏膜出现瘀斑或有消化道出血,提示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氧不能改善呼吸状况,提示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观察与监测

1.精神状态

反映脑组织灌注状况。初期烦躁不安,常诉口渴,随着休克发展转为意识模糊、表情淡漠、嗜睡。

2.皮肤黏膜

皮肤温暖、干燥反映组织灌注良好;反之,皮肤湿冷、苍白,甚至出现发绀。按压皮肤色泽苍白消褪慢,反映外周灌注差。

3.血压

平均动脉压若持续低于50mmHg,冠状动脉灌流减少,极易出现心脏骤停。4.脉搏

休克早期脉搏增快,通常发生在血压下降之前。

休克指数: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有助了解休克情况。指数为0.5常无休克;>1.0~1.5有休克;严重休克时>2.0。

5.尿量

休克患者应留置导尿管监测每小时尿量,尿量反映了肾的灌注状况。

尿量少于 20ml/h,反映肾脏灌注不足。扩容的护理

补充血容量可以选择晶体液、胶体液。

晶体液使用十分广泛,其扩容作用维持较短。

胶体液有全血、血浆、清蛋白等血制品以及血浆代用品,如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

在休克的最初复苏中也可用3%~7.5%高渗盐液治疗。

补充容量往往超出临床估计的丢失量。休克时间愈长,愈严重,补充量也愈大。血容量恢复的依据

①动脉血压接近正常,平均动脉压在70~90mmHg,脉压超过30mmHg。②中心静脉压为12~15cmH2O。③尿量维持在30ml/h以上。

④外周循环好转、组织灌注改善、面唇红润、肢端温暖、脉搏有力等。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收缩药:增加血压却可能减少组织灌注,作为暂时应急措施,保生命器官灌注。

血管扩张药:降低血管阻抗,降低心脏后负荷,增加微循环灌注与回心血量,必须充分扩容后使用。

药物输注最好采用输液泵,以确保精确调控。

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通常动脉收缩压应维持在110~130mmHg以上,舒张压60~80mmHg较为理想。

常用血管活性药物

缩血管药: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异丙肾上腺素等。扩血管药:硝普钠、酚妥拉明、山莨菪碱(654-2)等。配合治疗原发病

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不少需要手术处理。

创伤性休克应及时给予止痛、骨折固定、必要时伤口处理。

失血性休克应迅速查明原因,及时控制出血。

感染性休克需积极控制感染,除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外,手术引流、病灶清除实属必要。全身支持疗法的护理 1.纠正酸碱失衡

休克早期阶段,因过度通气可以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随着休克的加剧,严重的组织低灌注几乎不可避免地引致代谢性酸中毒。

酸中毒抑制心血管系统,参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应当纠正。2.皮质激素以及其他药物的应用

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稳定溶酶体膜、增强心肌收缩、扩张外周血管、促进糖原异生、并有中和毒素作用。

使用皮质激素,一般主张早期、大剂量、短疗程、静脉给予。3.能量合剂:改善细胞代谢 4.营养支持

由于严重的应激,创伤、感染及休克患者常处于高分解代谢状况。

对于重危病人而言,创口的愈合、组织修复、甚至长期存活均可能受营养状况的影响。

一旦病情稳定、条件许可,即应尽早开展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维护心功能

洋地黄类药可用于治疗对扩容反应差,或伴有心力衰竭的休克病人。

常用毛花苷C注射液0.2~0.4 mg静注。

纠正酸中毒、高钾,使用激素、能量。

心功不全要减慢滴速。肺功能不全的防治

休克最初复苏时,即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

在吸氧下仍有低氧血症者,应予气管插管及辅助通气,以维持 Pa02在70mmHg以上。

控制肺部及体内其他感染病灶、减轻炎症反应及阻断炎症介质作用对防治肺功能不全有益。肾功能的维护

在休克纠正后依然少尿,则可使用利尿剂呋塞米40mg,静注,如无反应,半小时后加倍剂量重复使用。

为维护肾功能,治疗休克时应注意避免长时间高浓度使用缩血管药物及肾毒性药物。

一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倾向于早期使用腹膜或血液透析治疗,限制电解质与液体的摄入,及时纠正高血钾、酸中毒及氮质血症。

防治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遵医嘱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协助咳嗽咳痰,以防发生肺部感染 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预防皮肤压疮 护理工作中休克的预防 1.创伤的急救与运送 2.病弱老幼的支持 3.预防过敏性休克 学习情境一

王先生,45岁,车祸后120急救入院。表情痛苦,神情紧张,面色苍白。

查体:肢体冰凉,左大腿变形,中段外侧有一开放伤口,见活动性出血,血压95/70mmHg,脉率106次/分,呼吸急促。思考

病人是否发生了休克?其类型和程度如何? 有。失血性休克,早期/轻度。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主要是实验室检查,包括三大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等。当前主要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P21 1-5 护士应为王先生提供哪些服务?(不考虑治疗配合内容)P21~23 一般护理内容+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一般护理内容包括单人病房/专人护理、定时按摩/及时更换床单衣物(皮肤护理)、常规给氧、提高室温/加盖棉被、床边护栏/夹板固定、留置导尿管 请拟定该病人当前的护理计划。(作业)学习情境二

某女,29岁,因车祸头部及肢体多处创伤,并伴有大量出血(估计1200ml)。

经清创手术及输血(500ml)、输液(生理盐水1000ml)处理后血压一直不能恢复,处于半昏迷状态,采用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同时用2mg去甲肾上腺素静脉缓慢滴注,最高浓度达8mg。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 属失血性休克。

你认为该患者处理措施是否合理?为什么?

11.失血性休克病人护理 篇十一

【关键词】异位妊娠;大出血;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12—01

孕卵在子宫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1]。近年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占异位妊娠的90%以上。由于输卵管的管腔狭窄,基层菲薄,又缺乏脱膜及黏膜下组织,使孕卵发育受限,同时受滋养细胞的侵蚀,故易发生破裂出血。因临床表现隐匿,患者未及时就诊或疏忽病情很容易导致大出血。其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如不及时抢救和治疗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导致大出血休克而死亡。我院2008年至2012年共收治异位妊娠破裂致大出血休克患者37例,由于诊断准确,抢救及时,措施得力,全部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亡,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至2012年,我院收异位妊娠患者731例。其中大出血休克患者37例,年龄最大43岁,最小17岁,已婚32例,未婚5例,临床表现34例有停经史,3例无停经史,下腹都出现撕裂样疼痛,少量阴道出血,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及休克状况。HCG测量阳性为确诊,全部病例经积极抢救及手术治疗,全部痊愈出院。

2 术前抢救与护理

病人进入病区立即进入抢救流程:将患者平卧检查床→保暖→吸氧→监测生命体征→迅速开通静脉通道(使用直通式留置针)→抽血检验,交叉配血→配合行腹穿或阴道后窟窿穿刺术→更换手术衣→备皮→留置导尿管→送人手术室。具体做法如下:

2.1体位和供给氧气

立即将病人安置抢救室,取去枕平卧于检查床,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脑水肿发生[2]。及时吸氧可以改善组织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氧流量4~6L/min。

2.2保暖

失血患者未稍循环障碍,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差,必经注意保暖,除给病人棉被取暖外,增加保暖设备,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以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2.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异位妊娠致失血性休克,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急救的首要原则是分秒必争,果断开放两条静脉通道,使用BD留置针穿刺置管,以保证输液输血的需要。先抽血化验检查,再快速输入平衡液,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等,滴速在100~120滴/min尽快扩容,增加组织灌注量,尽快输入全血和血浆,迅速纠正低血溶量性休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给。

2.4血管活性物的应用

若休克持续加重,血压急剧下降时,为了防止体内重要器官发生衰竭。可以在补充血量容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收缩药物,待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纠正后。可合用血管扩张剂,以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未稍循环和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能解除组织缺氧,维持正常血压,阻止休克的进一步恶化。

2.5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改善微循环的同时,应做好术前准备,嘱患者禁饮食,查血型做好输血准备,并抽取血液检测HCG水平,以便术后对照。备皮,留置导尿管,术前注射镇静剂,减轻恐惧情绪,尽快送入手术室行手术治疗。

3 术后护理

3.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术后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室,由专人监护,每15~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每4h测体温一次,正常后改为正常测量,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变化,详细记录24h出入量。根据血压脉搏的变化,调整药物浓度及滴速,保证输液畅通,避免药物外渗导致周围组织坏死。

3.2做好基礎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术后去枕平卧6h,以防止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同时协助患者活动双下肢,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每1~2h按摩受压部1次,预防压疮。6h后协助翻身活动,变换卧座,有利于局限腹腔渗液,利于腹腔引流,减轻腹腔伤口皮肤张力[3]。减轻疼痛。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尿管通畅,注意会阴部清洁。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应鼓励患者咳痰,防止肺部感染.

3.3心理护理。

宫外孕破裂患者因失血多,病情危重,对这突如其来的不幸,病人及家属往往处于极度的恐慌之中,术后担心病情难以恢复,生育能力下降等,因此,要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手术治疗必要性,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3.4饮食护理:

休克患者能量消耗大,须合理调配饮食,供给充足的营养,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才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病情好转。

3.5出院指导:

保持腹部切口及外阴部清洁干净,禁止性生活一个月,不宜盆浴,出院一个月后门诊复诊,术后避孕半年。

参考文献:

[1] 郑怀美、苏应宽 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1988.113--114;

[2] 王金磊.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62例围术器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6(14):103.

12.失血性休克病人护理 篇十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8例, 男11例, 女7例;年龄22岁~67岁, 平均39.5岁;受伤原因:挤压伤2例, 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伤8例, 来诊时均已发生休克;合并脾破裂3例, 膀胱损3伤例, 肾挫伤2例, 合并后尿道损伤2例, 腹膜后血肿 6例, 多根肋骨骨折1例, 四肢骨折4例。

1.2 结果

经积极抗休克治疗,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做好急救护理, 同时及早处理合并伤, 18例病人均抢救成功。

2 急救处理

2.1 急救处置

立即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 根据骨盆骨折的情况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3], 床头、床尾均抬高20°, 头及下肢略抬高有利于呼吸及改善脑灌流, 又利于循环功能的恢复。尽量减少搬动病人, 如需搬动, 应将病人放置在平板担架上移动, 动作应协调一致, 以免影响骨折稳定性, 增加出血。迅速剪除衣裤以便观察和操作, 注意保暖, 防止体温急剧下降加重休克。及早全面的对病人进行评估, 包括生命体征、受伤部位及并发症情况;快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为抢救做好准备工作。

2.2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有效的静脉通路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成功的关键。立即为病人建立2条或3条静脉通道, 可采用套管针或12号~16号浅静脉留置针, 选择健侧上肢大静脉或颈外静脉, 必要时可行深静脉置管, 确保有效的静脉通路, 加压输血输液。扩容做到早、快、足, 首选平衡液, 后输血或羟乙基淀粉 (代血浆) , 二者比例为2∶l或3∶1, 早期输液速度可达2 000 mL/h~3 000 mL/h, 以维持有效循环。在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保持电解质的平衡, 适当输入碳酸氢钠和钙, 应用止血药物或者血管活性药物;同时, 为病人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及血气分析, 及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 , 并根据CVP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有效防止急性肺水肿和心功能衰竭的发生。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合理给氧

病人因失血性休克, 循环血量减少, 肺循环亦相继发生循环障碍或血气胸, 甚至发生ARDS,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可有效防止 (ARDS) 的发生。对烦躁、意识不清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开放气道,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吸尽痰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并血气胸者, 配合医生做好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一般经积极抗休克、吸氧后, 病人的呼吸困难可逐步改善。如缺氧症状无改善、血氧分压低、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0%, 排除肺部疾患后则提示并发脂肪栓塞的可能, 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 机械通气为ARDS的重要治疗措施。

2.4 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来诊后即迅速安装心电监护, 测量血压的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利用休克指数监护休克:休克指数为脉搏/收缩压, 正常值为0.5, 当休克指数接近1.0时, 循环血量缺失>1/4~1/3;当休克指数>1.0时, 循环血量缺失>1/3;休克指数变小, 收缩压回升到90 mmHg (1 mmHg=0.133 kPa) 以上, 脉搏恢复60/min~80/min, 提示病情好转。护士配合抢救的同时还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表情、皮肤和黏膜色泽, 便于及时发现各种细微的临床征兆, 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2.5 留置尿管及观察尿量

休克病人单位时间内尿量可直接反映休克的程度。本组病人均在抢救初期给予留置尿管, 运用抗反流子母式引流尿袋, 严密观察尿量、尿色、性质, 并做好记录。早期进行留置尿管, 不仅有利于诊断, 还有利于损伤尿道的修复。尿量<25 mL/h时, 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 应加速补液, 如尿量>30 mL/h且稳定, 提示循环状态有所恢复, 休克已纠正。观察尿的颜色可初步了解有无泌尿系损伤, 若插管顺利未见尿液引出而只导出少量血尿, 常为膀胱破裂的可能, 应及时汇报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导尿过程中插管困难且血性液体溢出应怀疑有尿道损伤, 及时请专科医生会诊, 切忌反复或暴力插管加重尿道损伤和病人的痛苦。

2.6 骨盆骨折的固定

通过非侵入性方法使骨盆环得到临时固定, 减少骨折的运动及骨盆腔容量, 有利于凝血, 对旋转不稳定骨盆骨折或有髋臼骨折病人还能起到稳定骨盆及髋臼的作用, 从而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一般给予骨盆兜带或大单包裹处理是快速、经济的方法, 可在半分钟内有效减少骨盆容积[4]。牵引期间, 吊带要保持平坦、完整、无皱, 并要保持吊带宽度适宜, 不要上下移动位置, 大小便不要污染[5]。

2.7 严密观察有无其他合并伤

骨盆骨折常伴严重合并症, 如腹腔内脏损伤、腹膜后血肿、膀胱或尿道损伤、直肠损伤、神经损伤等。应高度重视, 密切观察, 认真倾听病人的叙述, 详细进行身体评估, 以及时发现其他合并损伤, 如肛门出血、压痛、反跳痛, 如肛门指检发现出血等提示存在直肠损伤;若出现腰部血肿或皮肤瘀斑、同时伴有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腹膜后血肿。对可能的并发症有充足的准备, 并及时给予正确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完善X线、CT、腹部B超等相关检查。

2.8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在积极进行抢救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若经积极治疗及护理而休克无好转, 诊断性腹腔穿刺结果阳性应及早剖腹探查手术。另外对合并膀胱破裂、尿道损伤、会阴撕裂伤、开放性骨折均应积极争取时间尽早手术。护士应根据病人病情预见性做好各种辅助检查及术前准备工作, 迅速起用绿色急救通道, 迅速、安全护送病人至手术室。

3 护理

3.1 解除病人恐惧心理

骨盆骨折多由车祸等意外事故造成, 大多数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或沮丧心理状态, 加之病人受伤后家属一般不能及时到场, 病人更感觉无助, 为此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 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亲切地安慰病人, 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 细致的护理病人, 动作轻柔, 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以减轻其心理压力, 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促进早日康复[6]。

3.2 加强皮肤护理

由于骨盆以松质骨为主, 骨盆腔内血管丰富, 出血量大且不易控制, 需绝对卧床休息, 必须加强皮肤护理, 合理使用防压器具, 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平整、无屑, 维持骨盆兜带悬吊有效牵引, 使臀部抬高离床面5 cm, 也可2 h~3 h略抬高受压部位减压1次,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可预防压疮的发生。操作中注意动作轻柔, 以防引起疼痛或加重损伤。

4 小结

骨盆骨折由于损伤范围广, 合并伤复杂、出血量极大, 病情重[7], 伤情变化快。通过对18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 笔者认识到, 对于抢救合并失血性休克的骨盆骨折病人, 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 迅速补充血容量, 尽早固定骨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同时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及护理, 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对发生并发症的病人, 只要尽早发现、及时准确处理、细心护理, 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18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进行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给予准确急救护理, 观察其预后效果。[结果]通过积极抢救, 18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全部痊愈出院, 无一例死亡。[结论]迅速补充血容量, 尽早固定骨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积极防治并发症。

关键词: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656.

[2]乔彩霞.严重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1 (1) :15.

[3]时玉芝, 牟善娟, 金莲花.25例骨盆骨折严重合并症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09, 30 (9) :2432--2433.

[4]陈健.骨盆骨折的创伤控制[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 28 (3) :140-141.

[5]任蔚虹.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7:186-187.

[6]石光荣, 李冬梅, 王琳, 等.创伤骨折住院病人心理应激与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8) :729-730.

13.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说课教案. 篇十三

【教学内容】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并理解休克的概念、主要病因及休克微循环的变化特点。

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和辅助检查进行护理评估和诊断,能够配合医生对病人 展开急救。

3.情感目标:通过休克病人的护理的学习培养护生分秒必争的责任心,激发学习外科护理的 兴趣。

【重点】休克的微循环变化三期的特点及临床特点。【难点】休克的发病机制。

处理方法:重点通过讲解、分析、举例、学生参与等方法解决。难点通过讲解、练习、比较等方法解决。【教具】多媒体课件

14.失血性休克病人护理 篇十四

(1)针头堵塞。

(2)穿刺后无回血,继而外渗。

(3)血管塌陷变 硬是造成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延误抢救时间。医生因无法用药而一筹莫展。护士围着 病人找血管,又是揉搓,又是轻轻拍击,力求血管暴露。上述原因使穿刺屡屡失败,护士们急得满头是汗,焦急的心情不言而喻。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休克病人静脉穿刺法。

(1)当病人进入病房后,在准备输液的同时,由另一护士选择中粗较直和局部平坦易于固定的血管热敷,应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血管充分扩张,增加充盈度,使血管变软,即可穿 刺成功。

(2)穿刺时必须用直刺法。

15.失血性休克病人护理 篇十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36例, 女20例, 年龄22岁~52岁, 失血量<1 000 m L 9例, 1 000~2 000 m L 31例, 2 000 m L以上16例。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收缩压均≤30~75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脉搏>100次/min, 烦躁不安或意识淡漠, 面色苍白, 四肢冰冷, 少尿或无尿。

1.2 方法

56例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止血术, 其中行全脾切除术33例, 部分脾切除16例, 脾裂伤修补术7例。

2 结果

56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和紧急手术救治, 痊愈53例, 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严重大出血或休克时间过长, 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3 手术室抢救配合

3.1 抢救物品的准备

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后, 立即准备急救手术的器械物品及抢救的药物, 如氧气、吸引器、抢救物品、自体血回输器等。患者一进手术室即可使用, 以争取时间, 保证手术顺利开展。

3.2 体位

平卧位或抗休克体位, 即头部和躯干部抬高10°~20°, 下肢抬高20°~30°, 以利回流。上肢外展不超过90°, 以免引起臂丛神经损伤;约束带固定在膝关节上3 cm~5 cm处, 松紧度以固定后能纳1手指为宜, 以免压迫肘窝处的血管和神经, 引起术后并发症。

3.3 建立静脉通道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应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采用16~18号静脉套管针, 在上肢的头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因上肢离心脏较近, 必要时可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 为方便麻醉观察, 也可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3.4 快速扩容, 纠正休克

建立静脉通道后, 充分发挥平衡液扩容作用, 稀释血液可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及防止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并立即配血,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新鲜全血。

3.5 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 特别是反映组织灌注情况的指标, 如皮肤颜色、温度、尿量和意识状况, 利用心电监护仪器监测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 监测中心静脉压, 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6 提高手术配合熟练程度

准确熟练地配合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的目的是尽快止血, 抢救患者的生命。因此手术步骤需从简, 动作要快, 手术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及进展情况, 从容敏捷地配合医生操作, 做到快而不乱, 分秒必争, 准确传递器械, 以免影响手术的进行。

3.7 自体血回输

无空腔脏器穿孔, 创伤时间在12 h以内的脾破裂患者的腹腔内积血, 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可及早回输, 以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本组中9例患者进行了自体血回输, 最少回输量400 m L, 最多回输量2 000 m L, 自体输血能及时补充血容量, 增加携氧能力, 同时又可弥补血源不足, 且无传染疾病的危险。

3.8 术中准确清点器械及敷料

由于手术紧急, 患者出血量多, 创面大, 术中用的敷料较多, 所以在关腹时要仔细清点敷料和器械, 确认无误后通知医生关腹。

4 体会

16.失血性休克病人护理 篇十六

[关键词] 闭合性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132-02

骨盆骨折是由于受强大暴力直接或者间接挤压骨盆而发生的[1],特别是闭合性骨折在所有骨盆骨折中占一半以上,但是单纯的闭合性骨折却并不常见,骨折常合并广泛的软组织损伤以及器官损伤,骨折断端及脏器的损伤都可以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骤降,引起失血性休克。在所有的骨盆骨折合并症中,尤以合并失血性休克最为严重,致死率较高,诊治也较为复杂,如救治不当可导致死亡。笔者所在医院于2007年12月~2010年12月间收治急救闭合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30例,由于观察病情仔细,主次分明,判断重要损伤部位正确,及时有效地进行了救护,成功抢救2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闭合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67岁,平均(39±1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摔伤10例;均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合并脑挫裂伤5例,腹腔脏器损伤10例,多根肋骨骨折6例,四肢骨折7例,腹膜后血肿2例。

1.2 结果

治愈28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为合并肝破裂大出血,1例为合并严重胸外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为经抗休克治疗,血压不升( 收缩压低于60 mmHg),救治无效死亡。

2 急诊抢救

2.1 急诊检查

立即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休克早期,头部垫薄枕,严重休克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及腿间断抬高,以利于呼吸道通畅并减少静脉血流保持血压。剪除衣裤,检查受伤原因,便于随时观察病情,随时手术;检查时要注意保暖,身体暴露不要过多、时间不要太长,防体温的急剧降低而加重休克[2]。及早全面的初步检查,了解患者伤情及并发症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检查患者气道通畅与否,有无合并伤,必要时气管插管。

2.2 密切观察

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病情危重而复杂,并发症多,应该自入院抢救之时就应迅速连接各种监测仪器,随时监测并记录各生命体征变化,测量血压的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必要时可进行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以精确了解血压波动情况。如出现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 mmHg,舒张压低于60 mmHg),脉率升高(心率高于120次/min),应及时处理。护士还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和黏膜色泽,并准确记录各项指标的动态,随时监测休克的纠正情况,患者出现血压及中心静脉压上升、心率减慢、面色红润、尿量增加说明治疗有效果,医生根据这些动态监测数据,判断休克程度,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调整用药量,必要时手术治疗,为整个治疗抢救提供准确的原始材料,赢得抢救的最佳时机。

2.3 开通静脉通道

马上选用12#~16#留置针头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快速补充血容量,确保输液用药通畅,维持有效循环,必要时进行深静脉置管补液。静脉输液一般保持要及早、充足,晶胶平衡的原则,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及适量的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补充血容量;随时做好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输入血浆及全血或悬浮红细胞补充血容量,并要在输液的同时注意保持电解质的平衡,适当输入碳酸氢钠和钙,应用止血药物或者血管活性药物。在快速输液时根据患者的血压回升、心率变化、中心静脉压、尿量进行调节,警惕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的出现。

2.4 充足给氧

因失血性休克循环血量减少,肺部血流量降低可引起肺微血管阻塞,造成肺功能不全,氧的需要量不足,导致氧分压下降,发生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此患者应给予充分大流量吸氧,以面罩吸氧最为适宜,并注意氧气的充分湿化。根据缺氧的轻重来调整氧流量,降低机体缺氧状态。为保持吸氧的充足供给,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如果影响呼吸,紧急给予胸腔壁式引流,记录引流量;出现呼吸窘迫患者及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5 观察尿量

创伤后,特别是挤压伤,大量的肌红蛋白及红细胞破坏,加之休克造成肾脏本身的损伤,极易导致肾功能衰竭;骨盆骨折也可能造成内脏及泌尿系统的损伤,应在抢救的初期给与留置尿管,记录尿量、尿色,并做好记录;还可以帮助观察内脏器官损伤情况,监测抗休克治疗的效果[3]。导尿时必须动作轻柔,防止误伤。如果不能插入尿管,则立即给予膀胱置管导尿,说明有尿道损伤或者膀胱损伤的情况,立即手术。对于尿量、颜色、比重、PH值加强动态监测,如有异常应随时记录并汇报,根据医嘱作出对应的处理。

2.6 一般护理措施

2.6.1 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意外伤害使患者遭受了身体创伤和精神伤害的双重打击,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程度的恐惧感或沮丧状态。护士应关心同情患者,动员家属给患者以心理和经济方面的全力支持。耐心介绍医生已经采取或将要采取的治疗方案,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耐心细致的护理患者,注意语言轻柔,动作轻柔,使其产生信赖感,能积极配合治疗。

2.6.2 皮肤护理 由于骨盆以松质骨为主,骨盆腔内血管丰富,出血量较大且不易控制,需绝对卧床休息,不要随意搬动患者 ,以免加重痛苦,使骨折错位和加重休克。如必须搬动,则应放置在平板担架上移动,医护人员陪同,随时监测病情变化。由于卧床时间长,易形成压疮,必须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平整、皮肤清洁,保护骨突部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2~3 h可稍抬高受压部位减压1次,操作时动作应轻柔,以防引起疼痛或加重神经、血管损伤。

2.6.3 注意观察其他部位的伤情 出血过多是休克的常见原因,有胸内出血、腹内出血、靠近骨盆的髂内外动静脉撕裂伤出,还有可能是骨盆骨折出血急聚在腹膜后形成腹膜后血肿等等,都可能成为危机生命的损伤,应随时注意观察[4]。经过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实施后,如血压不升或者上升后很快又下降,说明患者有活动性出血,此时应在积极补液及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准备手术急救。

3 小结

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出血量大,且经常合并失血性休克,通过对30例闭合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笔者认识到,对于抢救合并休克的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要有主观能动性,合理评估病情;娴熟的急救技能和操作能力,还要有一个紧密团结的抢救小组,分工合理,密切配合。总而言之,闭合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及护理的体会是:分工明确、及时准确、严密观察、加强护理。

[参考文献]

[1] 曹维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58.

[2] 陆彩萍.骨盆骨折合并休克的急救护理[J].淮海医药,2004,22(4):143.

[3] 鲁劲松,卜丽雅,宋玉芝.骨盆骨折合并休克57例急救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5-67.

[4] 徐晓燕,占淑琴.骨盆骨折早期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骨伤,2001,14(3):187.

(收稿日期:2011-11-30)

(上接第122页)

3 讨论

漏斗胸是小儿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小儿漏斗胸的治疗方法依旧是手术法配合后期的护理治疗,以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目的,手术治疗十分重要,传统的漏斗胸患儿的治疗,对患儿会造成剧烈的手术创伤,患儿在接受手术后,往往会伴有手术创口的剧烈疼痛,这也是限制临床漏斗胸患儿进行有效治疗的一个影响因素,改良后的NUSS法属于微创手术技术,具有手术创口小、易于患者术后恢复等优点,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给广大漏斗胸患儿带来了低创伤治疗的福音。同时护理配合是本术式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良好的护理配合能减少手术中发生意外的风险,也能有效的促进本术式的推广。

本次实验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结果,但是由于临床病例有限,不能排除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小儿漏斗胸的改良NUSS手术治疗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取得更加详细的临床治疗资料。

[参考文献]

[1] 戚继荣,莫绪明,顾海涛,等. Nuss手术矫治复杂漏斗胸[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0,26(6):393-395.

[2] 吴映红,杨翠芹.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49-2350.

[3] 包德意.胸腔镜辅助F漏斗胸矫治术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4):2376-2378.

[4] 曾骐,张娜,陈诚豪,等.漏斗胸的分型和微创Nuss手术[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5):322-326.

(收稿日期:2011-10-18)

(上接第131页)

对接受前列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证,使患者的应激心理状态发生显著改变[7]。

[参考文献]

[1] 王振香,姜文,张颖,等.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9):835-836.

[2] 李运贵,张茹英,孙长生,等.临床护理科研原理[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6:222.

[3] 刘喜梅,魏新,梁涛,等.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度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8(12):311-312.

[4] 何其英,李露霞,蒋平,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护理[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6,17(5):20-21.

[5] 李艳玲.导尿及留置尿管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15(7):488.

[6] 吕振环,徐俊,张淑燕,等.心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术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90-91.

[7] 陈丽英,李国卿.微创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术后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7):104-105.

【失血性休克病人护理】推荐阅读:

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校长发言稿:人活着要有血性07-01

上一篇:关于小学新年校长的经典致辞参考下一篇:2020战疫一线党旗红学习心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