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艺术的看法(共12篇)
1.涂鸦艺术的看法 篇一
外国创意涂鸦艺术
推荐理由:什么是创意!。
这些都是国外大街小巷当中的创意涂鸦。第一幅我就乐了:这不是西游记唐僧仨徒弟么!中间的孙悟空,左边的沙僧,右边的猪八戒,这么搞怪了~第二幅是一个黑色的少女在用自己的双手默默地剪着纸,细细看去,便能看出revolution的字样——不言而喻。第三幅是好多好多的眼睛,画在错落有致的民房墙壁上,大的小的,明亮的灰暗的,无数眼睛就这么注视着这个世界。
#涂鸦#。
爱乐活文化艺术涂鸦。
西游记仨徒弟!
黑色的少女
无数眼睛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的角落。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http://i.leho.com/post/7e1b29faec1170230be1993a?from=wenku/?from=wenku
2.涂鸦艺术的看法 篇二
一、发展空间的狭隘性
无论从起源还是发展的历程中看, 涂鸦几乎都是在城市的边缘与夹缝中生存、蔓延着的。它的出身、方式和最终形成的结果, 都是不被主流意识层面和主流文化所接纳的。而“墙面”作为一种特殊的形象载体, 不仅仅是建筑的构成结构[2], 还象征着城市的形象, 同样是整个城市管理阶层的秩序体现, 城市形象的维持与管理在这一层面就显得甚为重要了。不论在那个城市中, 涂鸦这个本来就具有反叛精神与摧毁意识的行为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本来就很难顺利地发展行进。在中国, 像墙面这样的公共领域亦象征着整个主流群体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形象, 政府与法律对这方面的管理也有明确的律文规定, 城市执法者的干预和打击也给涂鸦绘制者很大的考验, 涂鸦者必须在重重反对和压制之下进行创作活动。
同时, 虽然涂鸦艺术在中国现在已有部分合法的涂鸦集聚地与场合, 但从整体发展的环境来看, 这些场合对整个涂鸦艺术的广泛发展与成长给予的空间还是十分不足的, 涂鸦艺术在主流意识当中还是被当做城市的不和谐因子与不安定因素, 在我国也不具有广泛的大众根基, 不被大多数底层民众所了解, 没有真正宽广的发展空间。
二、文化根基的空白与冲突
将嘻哈文化与涂鸦艺术横向、纵向的拆解开来分析, 都会不可避免地提到其在时间上的累积与延续性。尤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说, 就必须要将其发展的历史性作为参照依据进行讨论。毫无疑问, 涂鸦艺术并不算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类别, 其形成和发源地也不并在亚洲, 它只是作为一种新兴的“后现代主义”意味的艺术形态传入亚洲并逐渐被认识的[3]。这就导致了涂鸦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在文化根基上的空缺。同时, 它本来就不具有同其他艺术承上启下的关系[4]——理解它不需要了解漫长的艺术发展史, 也不需要去艺术画廊观摩研究, 涂鸦本来就是一种最为平民所接受的艺术, 也是一种最容易参与的艺术行为。但当涂鸦在伴随嘻哈文化传入之时, 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时尚的变种, 仅仅作为“嘻哈潮流”被孤立在一个高度, 成为了一个时尚的符号和某种流行事物的象征。如此, 涂鸦艺术在中国的兴起在根本上就缺少一种扎根于底部的文化氛围和根基, 缺少能够使其蓬勃发展的人文养分, 从原先的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直接衍变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风尚。
在涂鸦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深度层面上, 除去人们对涂鸦艺术文化接收面上的矛盾之外, 还存在涂鸦创作者反叛精神的缺失[5]。涂鸦在发展的历程中, 正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形式自由、冒险性的特征拥有了一大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作品的, 这就直接导致了涂鸦创作在原动力上的不足, 也局限了大部分创作者的灵感来源。
三、本土特色与原创精神的缺乏
涂鸦艺术在中国发展至今天, 在不少地区也有了一定的推广。但总体来看, 自涂鸦艺术引进以来, 墙壁上涂鸦的风格与内容除去对“舶来品”的模仿之外十分缺少本土特色与核心的艺术独创概念——风格化变形的字母组合、已经成形的漫画种类和伴随涂鸦艺术引进时存在的既有的特殊风格……除去对这些内容的搬运之外鲜有风格成熟的本土化的涂鸦作品。即便有也是本身就存在于嘻哈文化中的涂鸦艺术传入之前的墙壁人物绘制与标语绘制, 而这些绘制作品很少有具有主观想法和脱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元素。当然, 在墙壁绘画形态之外还存在一些本土性质的涂鸦作品, 但整体创作的艺术能力普遍较低, 形成不了成熟的风格, 也无法表达出强烈的个人或团体意识与精神, 难以成风。
涂鸦在中国的发展, 除去时间、空间的允许与积累的基础之上, 还需要更核心的东西, 即创作者的原创精神与足够的艺术表达能力需要更深层次的绵延和精神的延续。中国长久以来积累的辉煌灿烂的文化与涂鸦艺术的结合需要新鲜的、灵魂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我们本土的涂鸦创作者的个人素质和艺术素养来表现, 需要将本土特色与新兴的涂鸦艺术的艺术形式之间做出新鲜有效的结合。涂鸦艺术与嘻哈文化在形式上可以成为一种流行风格, 但支撑它的必定是多元化的发展和内核精神的延续, 否则流行就只是流行, 快速发生也快速结束, 不具备一种文化艺术所应有的内涵和底蕴, 也就没有了它发展的根本意义与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熊玉军.涂鸦艺术与景观[A].孙宇.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黑龙江.2009.
[2]刘东荣.涂鸦与当代城市景观[A].中国科技博览.北京.2009.第三期:78
[3]颜昌.试论后现代主义艺术批评的主要特征[A].中国科技博览.北京.2010.第三期:106
[4]王瑞芸.涂鸦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26
3.思想的自由城——浅谈涂鸦艺术 篇三
关键词:当代艺术;涂鸦艺术;传统;架上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31-1
一、涂鸦艺术的定义和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涂鸦艺术的定义
中国的“涂鸦”一词,起源于唐朝卢仝①《玉川子集·示添丁》:“忽来岸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说其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此后人们从卢仝的诗句中得出“涂鸦”一词,多用作谦词。涂鸦早于一些文明古国如古希腊和罗马帝国便有存在。如果把涂鸦定义得再广一些,史前时期的人们在洞穴中涂上的壁画也可算是涂鸦。
涂鸦艺术是在公共建筑物上漆画涂抹的行为,文字占的比重较大,形象的符号或标志、图形也是常见的内容,但多半的形象是以类似书写的方式,简明地表明意图,不会刻意地去描绘。但是后来的涂鸦艺术中图画、符号、标志却反过来压倒文字在涂鸦艺术中成为了主导。图画相对与文字更能体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其作品的主导思想。
(二)涂鸦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涂鸦艺术起源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纽约最穷的街区。涂鸦艺术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随处可见的涂鸦胡涂乱写,反映了新一代叛逆的特点和情绪。先从贫民窟开始,涂鸦开始覆盖整个纽约市。贫民窟的人们创造了他们生活中的涂鸦艺术,在能够看到的地方,不管车站、地铁、街角墙壁和市中心的犄角旮旯,都能看到涂鸦的影子。一群艺术家的反叛精神使他们意识到,墙是这世上最好用又实在的画布,于是他们就开始在墙面上进行创作。从那时起,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涂鸦艺术”诞生了。以基思·哈林②、让·米歇尔·巴斯奎特为代表,让这种艺术成为主流。
二、涂鸦艺术与传统架上艺术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不同
“架上艺术”一词源于西方,现已演变成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语言形式。在当下的艺术界,传统架上艺术的“国油版雕”以正宗文化的姿态面对影像、新媒体、涂鸦等这些新新事物的挑战。因为这些新事物的到来,使我们那些中规中矩的想法和理念成功转型。
“架上艺术”和“涂鸦艺术”思想的内涵、思想、志趣等等很多方面截然不同。“涂鸦艺术”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没有传统的包袱,可以自由创作,直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这也是一种对传统架上艺术机制的挑战。涂鸦是自发的动感,释放自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和技能自由艺术。
三、涂鸦艺术现状
涂鸦这回事儿,可以很时髦,不光是资本主义国家叛逆青少年爱干的事儿,还能与什么后现代与信息时代相扣,如果指个人表达的方式,到了网上发表,用文字,就叫博客,用声音,就叫播客。近年来,“涂鸦艺术”成为一种时尚。在城市中发展,蔓延到每个适宜它发展的地方,艺术家在墙壁上进行艺术创作,与人民大众进行艺术上的沟通,让大家对于这种文化不再陌生。
在我们看来“涂鸦艺术”是一种对于文化的变通,一种面对生活截然不同的态度,是城市背后看不到的姿态。在许多国家,涂鸦还不具备合法性。所以“涂鸦艺术”的艺术家享受与警察之间“猫捉老鼠”这种游戏带来的除了新奇还有刺激。马克笔和喷漆罐渲染的画,充斥了整个墙面空间,在视觉上给人很有冲击力的感觉,表达了其强烈不满的感受。
四、中国涂鸦艺术生存状态
事实上,在中国“涂鸦艺术”就是一种时尚文化,所以涂鸦艺术在中国想要发展,在大家看来是不太可能的。中国有“涂鸦艺术”这个概念较晚,在国内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首先出现了的有关于“涂鸦艺术”的作品。但其与国外的区别却是显著存在着的:一是中国的涂鸦艺术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时尚的标签;二是中国的涂鸦比外国涂鸦有更多的限制;三是中国公众的涂鸦艺术欣赏能力较保守。
最近这几年,中国城市街道也慢慢出现了一些作品,绝大多数的水平不怎么样,对外国涂鸦艺术的模仿痕迹很重,没有一点自己的风格。
(一)公共空间场所的禁忌。在中国,政府在公共空间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是不允许一般人乱涂乱画的,而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这样是不对的。就算是在公共场所出现了涂鸦,作者也要时刻紧张面对城市管理部门的暴力执法。
(二)缺乏意识的涂鸦者。中国的“涂鸦艺术”没有思想,缺乏最主要的精神内涵。
(三)涂鸦者的审美能力有限。国内的“涂鸦艺术”缺乏属于它自身的本质内涵,只能把它当做一种潮流。
现在走在街上总是会找到一些涂鸦作品。虽然他们的作品仅限于对外国涂鸦形式的模仿,不能明确归类,更缺乏真正的关心和文化的传承,但是这些年轻人的创作的确让人热血沸腾,闪耀着艺术的灵光。
五、结语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远的,“涂鸦艺术”也是。所以“涂鸦艺术”又被称为“消失性艺术”。这是基于涂鸦艺术本身很容易具有不稳定性和瞬息性而言的,因此就会有自然或人为因素来导致这场毁灭。更确切地说,城市涂鸦艺术已经存在超过40年的时间,但我们相信这仅仅是开始的胚胎阶段,整个艺术将实现可持续发展。每年,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对城市街头艺术的贡献比比皆是,尽管涂鸦艺术还没有直接进入博物馆的大门,但街头涂鸦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永远存活着。
作者简介:
4.涂鸦艺术的看法 篇四
一、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1.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不少学校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艺术课可上可不上,随便对待,简单应付。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艺术课,但形同虚设,随意性较强,经常被主课占用,一学期没有上过几节艺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造成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缺乏艺术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艺术素养低。
2.专业师资队伍紧缺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质量,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艺术课程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是造成现状的原因之
一。农村小学,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为数甚少,很多艺术课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美术等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有的学校艺术课教学基本上是由非艺术学科老师兼任,由于教师水平有限,严重制约了小学艺术课程的发展,使得艺术教育发展不平衡。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又怎能实现艺术教育的正常化?
3.条件制约,教学设备短缺
据统计:我国有5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校,1.4亿多中小学生,然而,80%以上的学校没有艺术课的专用教室,因为没有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所以根本没有能力添置艺术教育器材。学校对艺术教育的经
费投入甚少,艺术教学设备简陋、配置不足,有的学校能有电子琴、画夹、颜料等教学用具就不错了,更不用说能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严重阻碍农村艺术教育的开展,更谈不上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二、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我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效果较好。
1.转变观念,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学校艺术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坚定信念,建立起正确对待艺术教育的思想,从思想认识上到位,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尊重艺术,尊重艺术教育,爱护艺术人才,形成良好氛围。
2.保证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
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多渠道争取艺术教育投入,加大器材设备的配备力度,改善教学条件,为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学校可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制一些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艺术教学用品,补充教学设备的不足,为农村孩子也能走入高雅的艺术殿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配好艺术教育师资,建立相对稳定的、合格的艺术师资队伍。一方面是针对现有艺术教师,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
平,使教师尽快适应学校艺术教育的长远需要;另一方面录用教师时以专业技能为标准,同时兼顾录用人的综合素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艺术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有敬业精神、有较强业务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4.深化改革,狠抓艺术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依然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与计划要求开足艺术课程,经常检查督导,保证艺术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应认真钻研《艺术课程标准》,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艺术学科的教学目的,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加强艺术教学研究,积极开展艺术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经验,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构建生动活泼的艺术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学科教学质量。
5.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需要学校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有效的途径。学校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应基础、特长和爱好自愿参加,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定期举行校园艺术节,开展歌唱、舞蹈、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此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特长,学生的音乐素质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高。
6.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艺术教育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环境所蕴含的艺术功能,切合当地实际,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考虑学生的本体特性,从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开展有效的艺术教育活动。如:结合当地的风景等进行素描活动。平时可向社会和家长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农村艺术教育的起点较低,决定了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之路更艰难。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氛围,着力特长师资队伍的建设,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艺术的熏陶,享受优质教育,走在同一起跑线上,让艺术之花开遍农村小学校园。
姓名:杨娅
学校:柞水县杏坪镇中心校
5.《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篇五
第一章 给母亲的绘画入门讲座——请先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绘画的态度
1、是否要“听”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与成人的画不一样,孩子用画来说话,请耐心聆听。
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绘画,看孩子的画,并不是需要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诉说的内容。对孩子来说,通过让别人“听”,他的画才有了意义。让别人“听”、理解,就是他用画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乐趣。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画,有不同的听法。
在孩子2-3岁时,对他的画,要问“这是什么意思?”,听他讲述自己的 画所表达的意思。
四岁以后,则要对孩子的画中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听”,如像“这是在做什么?”
原则上,当孩子正专心与绘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在旁边唠唠叨叨地询问。在孩子画完后给你看时,或他画腻了、累了,暂时告一段落时,去问问他就行了。
2、你是否在形状方面指导过孩子?
(书中多次提到画形状,却没有定义什么算画形状。我理解除了教孩子画圆形、三角形等形状外,画形状还包括教孩子画类似图1中那些成人式的画。另外书中还提到采用绘画歌谣教孩子画画,我理解是类似《小孩学画》中的那些线条和歌谣,作者认为这种方式的教画应该等到孩子6-7岁以后)
擅长绘画的母亲爱给孩子做示范,“这儿要这样画,还画花画车画洋娃娃”,喜欢让孩子模仿自己的画,但这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创造力。因为表现思想的形状不是能教会的,是要靠绘画者自己来创造。
孩子试图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画出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而小作者也能由衷地体验到表现的满足,这就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欢喜。请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的这种乐趣。
请记住,绘画的能力,任何人生来都具备。成人乐意关心孩子的这种能力,为孩子创造造型活动的场所,才是至关重要的。请为孩子提供画画的伙伴和场所,通常与小朋友一起画,能激起孩子的绘画欲望。
画画是一种乐趣,但还是有些两三岁的孩子讨厌画画,分析原因,主要是他们自然发展的进程被忽略,大人让他们画形状,使用颜色,而他们自己的那种真实表现又没有得到赞许。或者,大人像上课一样对他说“现在是画画的时候了”,在他们不想画的时候强迫了他们。家长只要觉察到自己的失误,就应该尽快纠正自己的方式。图2-5就是两个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3个月中绘画发生变化的例子。
让孩子系统学习绘画技能,要到9岁之后才有意义。
3、你是否讨厌孩子弄得脏兮兮?
画画是一种造型艺术,这种艺术是透过造型来表达感情或思想,造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破坏以前的形状,弄脏以前的形状。画画,就是把白色的纸,用蜡笔和彩笔来弄脏它。
在孩子的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破坏”和“弄脏”方式,就是玩儿沙,玩儿泥。所以请家长们宽容一点,不要怕他们弄脏,可以给他们穿上不怕脏的工作服,让他们与沙和水相伴成长。一旦他们成了玩沙玩儿水,玩儿到心满意足的孩子,画也会画的更好。
4、你是否从孩子的画来推断她的性格?
过分在乎孩子画出的形状和颜色的使用方式,凭借这些像占卜一般对孩子做心理判断,是毫无必要的。就颜色而言,5岁前的孩子并不在乎,通常她们会只用一种颜色来画。
5、你是否与孩子一起做愉快的体验?
孩子自己说“我要画画”时,通常画的内容都是孩子印象深刻、快乐、有趣和心中受到感动的事情,如:父母的脸、自己捉到的小虾,第一次跳绳、挖红薯的情景。只有经历了快乐的体验后,才能产生画画的欲望,才能画出充满真情实感的画来。而如果整天看电视,生活平淡无奇,孩子就不可能产生画画的强烈愿望。请让你的孩子过一种自然的、与朋友在一起生气勃勃的生活,并请多多体验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把古老的传说讲给他听,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无论多么小的孩子,从由衷的欢笑、快乐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中,都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自然、坦率、充满思想感情和活力的作品。
第二章 孩子就是画这种画长大的——了解孩子绘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1岁孩子的特点: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是手运动的痕迹。
家长注意:让他充分地乱画,不要教他画形状。不要给多种颜色,只给他一种喜欢的颜色。
用具:给他粗的彩色笔、蜡多较硬的蜡笔、3B-6B的铅笔。用挂历纸或大纸来画。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马上停止,孩子很快会恢复她原来自由的画法。
详细解说:对婴儿来说,随着握铅笔的手的运动,纸被弄破,并出现了铅笔画出的痕迹,他就会高兴地哇哇乱叫,他们把用手使画纸发生变化当作乐趣。
1岁半以前,可以通过手的往返运**画。留下的通常不是水平状态的横线,而是像半圆弧那样的曲线,由肘到手的长度,大致就是这个圆弧的半径。此时孩子还没意识到自己在画画。
1岁半以后,由画大的圆向小的的圆转变
接近两岁,圆的线条变得流畅,当能把手腕当成轴来活动后,就能画小圆了,还能上下来**画出纵线条,手的活动开始从手腕往手指尖发展,也能像成人那样拿绘画工具了。此阶段孩子还不会给乱画的东西下定义,问他“这是什么”还为时过早。因此只要给他一张足够大的画纸,使他能自由挥洒。请让他不受形状颜色的束缚,用单色自由地画。
2岁孩子的特点: 眼睛随着手移动,可以用语言来解释
家长注意:还不能让她画脸等形状,妈妈画形状给孩子看也不好
工具:一种颜色。除了粗彩色笔,还要用细签字笔、圆珠笔、2B-4B铅笔,蜡笔。大纸、小纸都行。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让他回到画圆的时期,可以陪他画。
详细解说:手功能逐步发展,眼睛能注视到手指尖,2岁2-4个月左右,能画出一条有头有尾的线,圆开始能封口了。
自己想要画什么的意识开始萌芽,当此意愿遭到侵害时,会猛烈反抗。
对自己所画的东西开始能凭自己的想象来解释,但解释经常会变化,这是因为孩子时时都在挑选,比较自己的想象,越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越能把一个圆比作各种不同的东西.所以请不要用不近情理的话对孩子说:“为什么这是妈妈,妈妈不像这样啊!”。
孩子画了画以后,请尊重他的作品,他的想象,帮他把他所赋予画的意义记录下来,并写上日期,这样可以了解孩子画画的变化情况,同时作为他的成长记录,还可以让他挑选自己的杰作贴在墙上,举办小画展供人欣赏
3岁孩子的特点:一开始就赋予意义地画,向作为人的“表现”的画的转变期。
家长注意:还不能教形状,不要让孩子画人的脸、汽车和洋娃娃。听听孩子用许多的圆和线画的内容。
工具:一种颜色就可以了。买六七种颜色或十二色一套的蜡笔,最多给他三种。还可以用彩色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采用图画本或是记笔记的纸。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由母亲给她画出3岁孩子画的圆,可以使他对大圆和小圆的线条加以区别。并且,一边给孩子谈经历过的事,一边把圆和线条比作各种各样的东西画给他看。
详细解说:3岁以后,他从一开始就会确定要画什么,按照既定的想法来画,所以画的东西所代表的意义到最后都不会变。但这时还画不好形状,只是把圆比作什么,就一个又一个地画圆。
3岁半以后,画的圆就能表现出由点和横线构成的“人的头像”,即孩子给圆、线条,赋予意义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就是画人的头和脚的前奏(见图15)。
3-4岁孩子的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极其象征性的线条把现实事物画出来,此时,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作品横加指责,批评他没有画耳朵,没有画手脚,更不要越俎代庖地教他怎样画。
这期间孩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拟人化表现”,他们认为所有东西都与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比如会画出长着鼻子眼睛笑眯眯的太阳。
4岁孩子的特点: 终于会画形状了,开始凭想象画画,画中除了头足人,还会出现画了头、躯干、双腿的人。如同商品说明一样,画出的只是杂乱摆着的各种东西。
家长注意:看孩子的画时,不要只看形状,还要认真听孩子讲。
把要画的东西放在眼前写生,要等到9岁以后,4-8岁,儿童画画的特征并不是一边观察一边画,而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真实”如实地画出来,而不管看到的事实是怎么样的。
工具:虽然可以只用一种颜色,但若孩子想用多种,可控制在六种以内。除细签字笔以外,还可以用彩色笔、蜡笔、圆珠笔、铅笔。蜡笔要用蜡质多,较硬的。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这个年龄画形状不成问题,但不要让他总是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当他的生活体验增多,朋友增多,能尽情地玩以后,他的画也能自然地发展。还要注意多听孩子叙述他的画。
详细解说:不会写字的孩子通过画画,表达出他们逐步认识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画出的人会有所不同,但一定表达了他那一时期印象最深刻的“人”身上的东西,例如:都是从画脸开始,慢慢孩子意识到有脚才能走,所以很快画出了有脚的“头足人”,然后注意到人有身体、手等,更可贵的是他开始慢慢发现每个人的特征,比如画妈妈的长头发、乳房,爸爸的眼睛等。
所以家长千万要忍住教孩子画人的欲望,不要随便说“脚不是从头上长出来的,你画的人怎么没有鼻子?”,更不要在孩子的作品上粗暴地添上手,耳朵之类,这样做是对孩子用好不容易才获得的知识做出的表现给予否定,不但剥夺了孩子的认知乐趣,甚至会阻碍他逐步认识世界的能力。凭自己的想象画画。
4岁的儿童还能把心中想的内容通过语言与具体的想象联系起来,并画出像样的形状。如可以由“爸爸”这个词来想象自己的爸爸,能够抓住自己爸爸的姿态与特征与其他的爸爸有所区分。
印象深刻的东西就画得大。孩子有一种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画大的倾向。
4岁半以后的画,就像商品目录一样杂乱无章。
4岁到5岁期间,孩子会在一张画纸上画各种各样的形状,或是把同一形状反复画,象商品目录一样把各种物体罗列出来的画叫做罗列表现,作为整体,他毫无统一感,但听孩子慢慢讲解,才知道在孩子心里画上罗列的东西都是有关联的。
到五岁左右,就会逐步发展成为把家里家外用四方形围起来,成为有整体感的表现形式。另一特点是把时间的流逝表现在一张画面上的同存表现,如听了“仙女”的故事后,把不同阶段干不同的事的罗罗都画在同一画面上。
5岁孩子的特点: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原封不动地画出来,而是只把感兴趣的如实画出。开始有了把事物程度化的“基础线”。能把听到的事所留下的印象画出来。
家长注意:不要说他的形状画的丑。要多听听他用画所表现的关系。
工具:这是喜欢分别用颜色涂抹的时候,请给他十二色一套的绘画用具或蜡笔。如果孩子喜欢用一种颜色,也可以只画一种色。这个时期还是要用蜡质多,较硬的蜡笔,不宜用粉蜡笔。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是画形状的时期,但若总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就要多听听孩子的讲解,扩大孩子的生活体验。
详细解说: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形状,还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不但知道人有的各个部位,还知道了人与这些形状之间的关系,还知道人和衣服之间的关系,能画出穿着衣服的人。
由于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兴趣,所以会画出基底线,基底线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转换成了二维世界,成为秩序的基础。
另外,无论是家里还是海中,都清晰可见,这就是透视画法,如图22和24。能把从故事中得来的印象画成画,是5岁儿童的特征。
多给孩子讲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培养他丰富的想象力,然后他的画也会成为充满故事和想象力的画。
6岁孩子的特点:掌握了基底线的使用方法是事物秩序化。能做把世界抽象化的游戏。
家长注意:绝对不要对孩子的作品做好的或坏的评价。
要更多注意与孩子对话,对他的画问:“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不要总开着电视让他看,让他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来画。给他将绘画书,将民间故事和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给他听。
有时,让他画一画讲故事的画。
7-8岁孩子的特点:基底线变为水平线、地平线。能从前、侧、后三个角度画人像。
家长注意:由于孩子希望能画出一看就能理解的画,所以应当理解孩子的心情,仔细地看孩子的画。
详细解说:到了7岁以后,就不只用线条来画,而是想用线条包围起来的面来表现。
1:对颜色本身的感觉性反应,孩子在0岁阶段就已经有了,但能有意识地选择颜色,是在孩子能够从最早的乱画到画出一条线(或画圆能封口)时,一般在2岁4个月左右;
2:此时的孩子一般能够将2种颜色进行对比,并从中选出一种颜色来;3岁以后,会将三种颜色 进行对比,并从中选出一种颜色来;
3:不要过早地教孩子强行分辨颜色,以免造成孩子对颜色混淆不清;
4:两岁后孩子出现满涂能力,即把一种颜色连续涂在一起,形成色块,这是孩子的重要能力;
5:当孩子的画里出现基底线时候(一般在5-6岁),孩子开始能够系列地使用颜色了,也就是说,孩子能自己选择使用符合形状的颜色;
6:在孩子能画出基底线之前的阶段(2岁-5~6岁阶段),尽量让他用单一的黑色(或其它颜色)画单色画;
7:孩子2-3岁时候的涂鸦,是用涂鸦表达一种定义,用颜色过多反而会对孩子的定义表达形成一种干扰;
8:孩子4-5岁时候的涂鸦,具有物体的实体特征,6-7岁时候,是怀着对物体之间的关系的兴趣
而画,这个时期,孩子的表达重点都不涉及到颜色,同样的,画单色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表达;
9:当孩子不是由大人教而是自然而然地画出基底线之后(一般是5岁半-6岁),孩子的画出现秩序感,孩子对由颜色构成的面开始发生兴趣,颜色对孩子产生意义;
10:在颜色对孩子产生意义之前,千万不要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指导用色,大人指导孩子用色,如同教孩子画形状一样,都是对孩子的自主非常有害的行为;
11:在孩子7岁以前,千万不要拿大人画好形状的涂色本让孩子涂色,涂色是一种形式化的作业,根本表达不了孩子本身的思想,而练习不要把颜色涂到规定范围以外的技术,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孩子此时本身手还不具备充分的控制能力,当孩子的手具备充分的控制能力之后,他更愿意把自己画出的东西尽力涂好;
12:孩子7岁以后,对“面”有了一定认识,才能把在大人画好形状的涂色本上“涂画”当成一种有 乐趣的游戏;
13。孩子9岁以后,就会尽力去画所看到的真实,所以孩子会迷上写生,孩子终于能象成人一样
画画了,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学习成人的系列绘画技巧,可以送他们去技巧训练班了!
而在此之前的涂鸦(由孩子自己乱涂乱画,大人绝不插手)是不可以跳过的,否则孩子会因为缺少自己最初的感知,发现和创造,容易成为只会模仿(在思想上爱听从)别人的人
关于颜色:
1:在儿童5岁时,他们开始对有颜色的水着迷,在5岁半到6岁以后,他们则喜欢把颜色分开涂抹在自己的身上;2:当孩子对颜色感兴趣时,他们不仅对颜色本身感兴趣,对颜色发生变化的方式也感兴趣,并愿意自己动手试;2:在儿童5岁以前(确切地说是会自己画出基底线以前,一般在5岁半左右),颜色并没有什么意义;3:尽管只是一种颜色,他们也能兴致勃勃地画(涂鸦);4:越是健康成长的孩子,画画就越不在乎颜色;5:如果孩子很在乎颜色,母亲应当遵从孩子的意愿;1:儿童涂鸦严格来说不仅是一种美术活动,而是孩子的一种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周围的大人和小朋友学会交往,获得肯定的一种成长方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涂鸦,孩子在学习自己的表达,创造及享受与人交流的成就感,这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天然的成长方式;2:孩子通过自由自在的涂鸦,体验并获得“靠自己的力量来行动,用自己的感觉来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的萌芽;3:通过不受限制的涂鸦活动,孩子逐步练就了为做人所具备的主体性的活动能力,以及区分美与丑的感性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奠定了最基本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培养出了文字,数学,科学,道德自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4:大人会不会绘画和孩子的涂鸦没有任何关系,孩子需要的不是大人的任何指导(相反,这种指导还会损害孩子的成长体验);5: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态度(让孩子自由而随心所欲地涂鸦,绝对不横加指导),大人的支持和宽容(给孩子合适的工具和地方,让他想涂就能涂,大人不对孩子的涂鸦时间,内容,次数做任何限制,能够对孩子的作品不以大人的眼光而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给予真诚的倾听和肯定,大人让孩子尽情玩水,玩泥,玩沙,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往,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打架等等,即大人负责提供给孩子充满丰富的感受机会的生活;大人不限制孩子用哪只手画或双手一起画,不限制孩子的绘画姿势:可以躺着画,坐着画,站着画);6:孩子们在一起涂鸦更有利于孩子的交流和成长;7:儿童绘画班能够提供绘画场所和绘画伙伴以及造型活动(如玩沙,玩儿泥,做手工),儿童参加绘画班的原因只有这个,而不是有能够指导怎么画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绘画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前提必须是决不指导孩子“这儿要这样画”,让孩子不是摹仿大人而是自由涂鸦的绘画班.如果孩子能在家有伙伴一起涂鸦,就没有必要上绘画班;8:孩子在幼儿期,家长对儿童涂鸦所具有的正确态度,足以培养出孩子的好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而培养儿童期孩子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等基本能力的责任和能力,家长都具备,因此没有必要特别请教师替家长担负起这种培养重任;9:孩子画出形式感比较强的画(如洋娃娃,机器人,或卡通人物),说明孩子的生活中缺少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的感情,发现以及感受.家长应该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和体验,家长应该让孩子远离电视和漫画书,从水,沙,泥,粘土,色水开始,让孩子感受和体验,孩子有了真实的体验,他 的画自然就会变;10:绘画以外的造型玩耍,对于孩子的绘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如男孩子钉钉子,造小船,女孩子编头发,织帽子,缝衣服(一般4-5岁开始);11:孩子涂完鸦之后,有时会把自己的作品破坏掉,如画好的小车剪下来,画好的小人剪下来,让它们打斗,这是一件好事,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玩耍,这其实是孩子在发展造型能力,家长应该高兴;12:家长不要过早教孩子学写字,过早学写字会限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在6-7岁以前,多给孩子讲故事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1:在孩子9岁(最早也不要低于6岁)以前,不要教孩子系统的绘画技能(包括让孩子画形状,为孩子画形状,甚至事无巨细地指点孩子使用颜料,让他(她)全部涂上,带孩子写生等);2:教孩子画成人的画(画形状)会限制孩子手的功能,眼的功能,语言的功能,情感和意欲的功能及社会性五方面的发展;3:教孩子画小鱼,花朵,房子,小车,小兔子,蝴蝶,燕子,蜻蜓等等看起来内容适合孩子的形状,实际上它们绝不是孩子的作品;4:孩子的画与婴儿的哭一样,是他们直接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孩子天生就会涂鸦;5:在涂鸦中,孩子讲述了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发现,看孩子的画,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
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述说的内容;
6.随意打造自己的个性涂鸦 篇六
最终效果
素材
1、打开图像,新建图层,用画笔或者椭圆工具,画出图1的效果。2、设置层模式为“正片叠底”,调节透明度 得到如图2的效果
3、继续添加圆形,如图3,颜色可以比上一次用的灰度深一些,然后模式设置成“正片叠底”,效果如图44、重复刚才的步骤,画出员 效果如图5、图6
5、输入文字,字颜色随你选了,栅格化图层文字,双击栅格后的图层、设置图层属性,
参数如图7、8、9.得到图10的效果
6、新建图层,使用软边缘画笔工具,在画面上随便的点上几点,层模式改为“叠加”,如图11的效果。
7、隐藏所有图层,只显示背景层,用画笔工具在画面上画几道,如图128、执行滤镜-液化,画出如图13的效果
7.涂鸦艺术的看法 篇七
一、幼儿绘画的特点
引导幼儿绘画之前, 先要正确认识幼儿涂鸦。幼儿绘画的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两岁前是涂鸦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被称为感觉运动阶段, 孩子通过自己掌握笔的运动使其在纸上产生了印迹, 这一变化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和兴奋, 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这一阶段幼儿的涂鸦还不是艺术活动, 只是一种随意乱画的手部运动, 运动本身的意义大于涂鸦的意义。两到三岁是幼儿涂鸦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因为幼儿还没有掌握更多的绘画技能, 只能用一堆堆的线和颜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这一阶段的涂鸦被称为需要解释说明的画。三到四岁是幼儿涂鸦的“表征主义时代”, 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是喜欢用表征主义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每一条线和颜色都被他们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他们把各种形状和现实的事物联系起来, 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创造力也达到了高峰, 这个阶段的幼儿往往是边画画, 嘴中念念有词。四到六岁的幼儿进入了“感觉写实主义”阶段, 幼儿开始重视事物本身的特征, 会将所画事物全部罗列在画面上。七岁以后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范围的扩展, 孩子开始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加关注, 基地线开始出现, 楼层之间、房间之间的线条关系会让他们更加着迷。
儿童绘画是有一定规律的, 对于幼儿的绘画, 家长应更多的倾听和引导, 不要轻易加以批判和指导, 以保护孩子表达内心的欲望和对绘画的感受。
二、抽象艺术的特点
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抽象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 它通过形状和颜色, 以主观方式来表达。最早的抽象艺术绘画是由康定斯基于1910 年前后画出来的,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 人与环境之间产生了冲突, 变幻无常的外界扰乱了人们内心的宁静, 人们想从纷扰的世界中抽取一种永恒的美感享受; 同时, 由于大工业时代的到来, 机器运转的速度、力量、效率这些抽象的因素刺激着艺术家的表现欲望, 抽象艺术应运而生。抽象艺术不以描绘具体的形象为目标, 通过线条、色彩、块面形体、构图等来传达各种情绪, 激发人们的想象, 启迪人们的思维。
三、幼儿涂鸦与抽象艺术的相似点
幼儿涂鸦因为受到认知条件的限制, 不能描绘出具体的形象, 只能用一堆堆的线条和一块块的颜色来表达他们丰富的内心感受, 这些线条和颜色被他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因他们不受外界世俗约定的限制, 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的表达, 反而达到了艺术表达情感的本质高度。毕加索对此有独到的见解 “我十六岁时可以画的像大师那样, 但我却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会向儿童那样画画。”
幼儿涂鸦与抽象艺术在形式感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用线自由、用色大胆、造型夸张, 题材幽默, 神秘而又充满梦幻。儿童涂鸦由于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 涂鸦作品具有平面化的特征。在色彩上, 往往喜欢用鲜艳的颜色表达强烈的感受, 从而极富感染力。在造型上简洁、概括甚至是抽象的。抽象艺术也同时具备了简化的线条、和谐的色彩、平面化的构图以及幻想的因素等。他们不再具体的描绘光影下的物体具体的轮廓线, 而是用简化的线条直接组成事物最明显的特征。在构图上往往采用平面化的构成, 通过形与色的平面化层次来实现空间的延伸, 如毕加索的 《走下楼梯的女人》。
幼儿涂鸦与抽象艺术在表达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幼儿涂鸦描绘的对象多为生活中印象深刻或极为喜欢的事物, 他们用表现主义的手法, 将客观事物经过自己的塑造, 在内心产生了一个新的形象, 并怀着强烈的感受不予余力的去表达, 不去注意构图、形式和技巧, 从而使他的绘画具有了最初的最原始的强烈刺激和巨大感染力。而抽象艺术一直追求的也是将打动自己的事物用摒弃形式的方式来表达最原始、强烈的情感。
幼儿涂鸦与抽象艺术在创作目的上的相似之处: 在幼儿涂鸦中, 我们往往会被儿童的不着边际的幻想所吸引、打动, 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天马行空的童年, 幼儿的涂鸦激活了沉睡在记忆中的美好感受, 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而这些也正是抽象艺术想达到的艺术效果。随着人们的成熟, 受到约定俗成的约束和现实的磨练, 渐渐失去了感受的能力, 现代抽象艺术想通过艺术的形、色、质的本质来表达情感, 从而唤醒人们的内心感受, 引起人们思考。
四、幼儿涂鸦与抽象艺术的区别
幼儿涂鸦虽然和抽象艺术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本质的区别。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区别: 意识形态的有意和无意是幼儿涂鸦虽然和抽象艺术的最大不同。幼儿绘画是凭感觉的自由涂鸦, 完全是无意识状态的非理性绘画。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描绘, 不考虑绘画规则和艺术规律, 不受约定俗成的规则牵绊, 也正是在这种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意识状态下, 才形成幼儿涂鸦的趣味性; 而抽象艺术家, 则是在通晓了艺术规则之后, 有意识的摒弃规则的束缚, 简化事物的自然形态, 努力回归到最初的无意识的自我状态, 在画面结构上的区别: 幼儿涂鸦因是无意识的创作, 在绘画时不考虑色彩、构图、节奏、韵律等艺术规律, 画面更多的是靠稚拙、情趣打动人心; 而抽象艺术虽然放弃了具体的内容和情节, 但更加注重运用点、线、面、色块等纯粹绘画语言来表现感觉、情绪、节奏等抽象的内容, 注重形式、结构的多变统一, 注重形、色、空间的节奏、韵律和秩序, 有张力的表达一定的意境或情感。
五、如何引导幼儿绘画
每个幼儿天生都有绘画的能力, 为什么成年后这些能力都消失了呢? 如何保留幼儿时期的对绘画的冲动和对事物新鲜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如何使美术教育真正起到美化生活的作用, 这就需要从艺术表达情感的本质上去引导幼儿涂鸦活动, 最大限度的保留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感知能力。
1. 通过丰富的艺术感知活动, 提升幼儿感受生活的能力
对幼儿而言, 绘画是除语言文字以外的另一种表达心情和感受的方式, 只有周围事物打动了他, 他才有表达的欲望。这就要求教育者多带领孩子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走进自然、社会、人群, 给孩子足够的感知生活的机会, 切身体验过的生活经历比间接地感官刺激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教育者多带领孩子参观美术馆或给儿童提供合适的美术作品, 让孩子去感受不同的颜色、线条、形状、图案和细节表达, 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 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 分享孩子的感受,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2. 给幼儿宽容、自由、充裕的心理空间和时间, 保护幼儿对绘画的热情。
幼儿在绘画方面有超出成人的创造力, 因没有受到生活经验和艺术规则的约束, 幼儿的涂鸦表现出了更多的自由和纯真。成人在面对幼儿涂鸦时更多的是聆听, 聆听孩子涂鸦所表达的情感, 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含义, 不要轻易的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批评孩子的作品; 给孩子充足的时间, 让他们安心专注于涂鸦创作, 这样更利于幼儿情感表达; 允许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所看到的事物, 尊重孩子涂鸦的构图和色彩, 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孩子的涂鸦, 并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肯定。
3. 提供更多途径, 让儿童体验不同的材质和工具进行绘画。
教育者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绘画材质和工具, 帮助孩子去发现各种材质的区别, 体验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质产生的不同的肌理效果, 如体验油画棒的干画法和湿水彩的湿画法所产生的不同笔触的效果, 培养孩子细腻的感受能力, 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 丰富幼儿涂鸦的表达方式。
幼儿涂鸦与抽象艺术有许多共同之处, 都保留了艺术表达情感的本质等, 但同时幼儿涂鸦与抽象艺术又有着意识形态的不同, 如何保留幼儿绘画的激情和创造力, 需要从幼儿绘画发展的角度去宽容的接纳和积极的引导, 以更好的保护幼儿绘画的兴趣和创造力。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下一代的艺术教育, 本文通过分析幼儿涂鸦的特点, 对比幼儿涂鸦与抽象艺术的异同, 提出从艺术表达情感的本质出发, 保护幼儿的绘画冲动和创造力, 正确的引导幼儿的会哈活动, 使艺术教育真正达到美化生活得目的。
关键词:幼儿涂鸦,抽象艺术,艺术本质,引导
参考文献
[1]刘剑眉.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的艺术思维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6) .
[2]刘霞.儿童绘画的稚拙美在现代绘画中的表现[J].华中师范大学, 2014 (07) .
[3]韩云静.浅谈综合材料在儿童绘画创作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08) .
8.涂鸦也是一种育子的艺术 篇八
恰在这时,我接触到了这样一本书《和孩子一起涂鸦》,单看封面,就令人大跌眼镜,封图毫无章法,只是小孩子随意而作的涂鸦作品。该书的作者李钊是知名的画家,也是一位童心未泯的绘画老师,更是一位懂得家庭教育的父亲。他用自己多年来的亲身实践告诉读者,涂鸦也能开启孩子心智的大门,也能享受到其中的快乐和奥妙。
果真如此吗?带着心中的问号,我走进了此书。“和孩子一起涂鸦,是家长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是沟通亲子关系最佳的桥梁。”当我的眼睛触到书中这些文字时,顿感无比汗颜。曾几何时,儿子的涂鸦时间也是我的“偷懒时刻”,见小家伙不哭不闹画得兴致勃勃,我连忙趁机刷微博聊微信,总觉得涂鸦就是小孩子一时的心血来潮,画不出什么大名堂。
惭愧之际,我走进儿子的房间,细细地端详起了他的涂鸦作品,呵呵,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小小的童心里掩藏着无数个美丽的秘密。“长着翅膀的小书包”“自动翻盖的文具盒”“会变颜色的彩笔”……一幅幅新奇的图画映入了我的视野,尽管线条是那么稚拙,形状也不太相似,但我却沉浸在儿子的涂鸦天地之中,仿佛看到了淘气的他正张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童真的天空。
又到周末,儿子又拿起画笔开始涂鸦了,这次我丢下了手中的家务,亲密地依偎在儿子的身边。“呵呵,真有趣!”我的一声夸奖让儿子有点吃惊,他怔怔地看着我。“告诉你,妈妈也喜欢上了涂鸦,决定和你一起作画呢!”闻听此话,儿子连蹦带跳地拍手叫好。
那天,儿子一边仔细地画着,一边兴奋地给我讲着,我听得简直入了迷。“妈妈,我想画张画送给你!”突然,儿子忽闪着大眼睛说。只见,儿子三笔两笔画出了一个水壶的形状,然后在壶盖上画了一个按钮,又在上方添加上了一连串的音符,取其美名“会唱歌的水壶”。“妈妈,会唱歌的水壶可以提醒你什么时候水开了,再也不用你在厨房里等着了!”儿子仰着脑袋认真地说。霎时,我感动得泪水夺眶而出,将儿子紧紧地搂在了怀里。
孩子的世界,大人的世界,多少次我都想画条鲜明的界限,让孩子自顾自地涂鸦,别影响大人们的生活。殊不知,走进儿子的涂鸦世界,他用晶莹的童心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是的,正如《和孩子一起涂鸦》书中所述,莫用“像不像”“美不美”去给孩子的涂鸦设定条条框框,“一花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孩子的涂鸦也蕴藏着无数的智慧宝藏。
9.乐趣的作文300字 涂鸦的乐趣 篇九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也不例外。周末或者假期里,一有空闲,我总喜欢邀上邻居的小伙伴们一起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玩吹泡泡,捉迷藏……但我最喜欢的就是涂鸦。因为涂鸦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涂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喜欢拿出白纸和画笔,在纸上涂鸦,我会画出一群滑稽的小丑。有的披头散发,有的奇形怪状,有的眼睛大的像灯泡,有的眼睛小的像葡萄干,有的在挤眉弄眼,有的在抓耳挠腮,但他们都有一个大大的红鼻子,看到这些滑稽的小丑,每次我都被逗得捧腹大笑。当我心情很沮丧的时候,我会给自己画一幅欢乐的图画: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飘,自由的鸟儿在飞翔,茂密的树林,争奇斗艳的花朵在绿绿的草地上摇摆,可爱的小朋友们拿着风筝在奔跑……看着自己的涂鸦,我的心情马上变得像雨后的天空一样晴朗。涂鸦给我带来了快乐,小朋友们,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喜欢涂鸦呢?
10.涂鸦大赛新闻稿件 篇十
为了培养我院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无限创意的舞台,能够是大家在交院留下青春美好印记。11月03日下午,我院团委学生会宣传部在校园文化广场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以“我的生活我涂鸦”的校园涂鸦大赛活动。
首先我院学生工作处 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指出:涂鸦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个心灵的窗口。通过本次大赛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激发了我院大学生的创意资源与成果,引导大学生以创造的激情、创新的思维、创意的形式去描绘生活,为搭建大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平台、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他代表我院学生工作处全体老师预祝此次涂鸦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伴随着我院大学生艺术团彰显出青春的主旋的街舞表演,标志着本次大赛正式开始。各系部分别派出的30个由3-5名同学组代表班级在院文艺部的现场演唱精彩的歌声中开始作画。
赛场上,参赛选手用画笔和斑斓的色彩,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画工;用各自独特的视角,描绘着心中最美好的画卷;用独具匠心的构思与创意,让缤纷的色彩搭乘创意的翅膀在画布上自由飞翔。线条的勾勒,色彩的填充构成了一幅幅富有自由、清新、随兴的艺术画,有栩栩如生的荷花、梅花、脸谱,有无比可爱的卡通人物,还有现场即兴创作的各种艺术字,颜色艳丽,创意十足……整个比赛现场气氛活跃,吸引了众多同学前来观看。涂鸦,是一种源自大脑右侧的创造性活动,是展开创作的良好开端。让你的大脑摆脱羁绊,亦能巧妙地展现自我的个性。此次涂鸦大赛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素养,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娱乐的方式锻炼大家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能力,并致力于发掘人才,服务于学院师生。据悉:将会在未来的两个工作日中将由各系部宣传部部长评选出本次大赛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其他奖项。
共青团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委员会
11.涂鸦艺术的看法 篇十一
1)Graffiti Culture: Street Art or Street Vandals?
第一次接触涂鸦是在念初中的时候,班上一个捣蛋的男孩子常常偷偷摸摸地用马克笔在大院的居民楼墙壁上写着他讨厌的男生的名字以示报复,我们都觉得这种行为很不道德,而且很破坏城市容貌。后来在书上了解到涂鸦文化,看到那些街头艺术家忘我地创作,不禁为他们的艺术牺牲精神深表叹服。涂鸦作为一种产生于街头的艺术形式,当它被主流文化接纳以后,它是该继续坚持它原始的街头非法创作形式,还是转向合法的或者说是商业化的涂鸦创作形式呢?
——Lavender
Gaffiti culture is a topic on which our society has long been 2)divided. Graffiti is either seen as a new form of urban expression, or an art form in its own right or mindless 3)vandalism, labeled as popular amongst 4)delinquents, a product of the unsuccessful lower classes.
Graffiti has been a visible sub-culture since the 1970’s and has now turned into a part of modern youth culture. No amount of wall washing, it seems, will ever suppress the 5)spray paint culture, which appears as a brightly colored rainbow, weaving itself in and out of the gray tower block landscapes. However, graffiti culture, fuelled by mainstream interference, appears to be moving in two very different directions, which may never meet.
Until recent years, the media’s 6)portrayal of graffiti was almost solely negative, concentrating on the cost of removal, vandalism and loss of property value. Rather than look at graffiti as a form of urban expression, it has generally been seen as a sign of urban 7)decay, the 8)decomposition of middle class values.
This is, of course, until it became a commodity. The 9)influx of graffiti-inspired 10)catwalk collections three years ago was more than acceptable to mainstream values. We can be rest assured that 11)Louis Vuitton was not accused of 12)delinquency. The 13)coffee table books, favored by high society, featuring hundreds of 14)throw-ups, 15)tags, pieces and 16)murals, may make a 17)quirky conversation point, but let’s not forget that the artists would have potentially gone to prison for “vandalism” or “criminal damage”. Surely you cannot sell criminal damage?
About four years ago, 18)Sprite employed street artist Temper to design limited edition graffiti cans and bottles, celebrating “the nation’s love affair with all things urban”. This seems to be one way in which graffiti culture is moving forward. Many modern crews, keen to develop the art form, are open to the possibilities of 19)pro-active strategies.
This type of opportunity is incredibly rare and it may actually push artists who don’t have legal opportunities open to them into more traditional crews who focus on street art, concentrating mainly on attacks on the railway system and viewing legal opportunities as a sell-out. It is the more traditional crews that are likely to suffer most from this graffiti divide, as the police try to enforce a “zero tolerance” approach on street graffiti art, at a time when legal (or money-making) art has been elevated to the extent of inclusion in mainstream culture.
Graffiti culture is rooted in the streets, although this is not to say it should stay there. It appears that mainstream culture is currently adopting half of an already fully developed culture, which simply can’t be done. How can we justify enforcing a “zero tolerance” approach on the streets and then 20)pluck a graffiti artist off the streets when they have reached a writing standard high enough to modify into a soda can or photo for a coffee book?
A common point of view is that it’s the taggers who cause the most damage, by making a “mess” rather than attempting entire pieces. However, how are artists supposed to progress and improve to a standard high enough for society to begin to appreciate without adequate practice? Those at the top of the ladder in the world of graffiti started at the bottom; all artists begin by tagging and go from there. Talent, practice and style are the things that distinguish graffiti artists from each other. Theirs is a world free of economic discrimination, where you rely on your talent alone. Life is about progression; even 21)capitalism wouldn’t disagree with that.
The main problem with this current divide within graffiti culture, between traditional crews, (those only involved with illegal activities) and 22)modernist crews (those who are more interested in the art form and are eager to participate in legal activities), is the possibility of increased “tagging wars”. Tagging wars occur when there is 23)rivalry between crews in the same area. With legal opportunities being few and far between, the chance to gain recognition for work may cause enough rivalry to start tagging wars.
It needs to be decided whether as a society, we are to embrace graffiti as an art form, which would mean celebrating its use in advertising, fashion and modern art, but also in its rawest form: street. Tolerance rather than “zero-tolerance” would have to be employed, especially in the poorer areas where there aren’t yet enough community resources to provide writer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legal art, such as community art murals.
It is possible to modify crew behavior to that of the modernist persuasion. However, for this to work effectively community resources need to be constantly available. The problem of tagging can be addressed by workshops, run by respected top graffiti writers to enhance ability and encourage the attempt of whole pieces and murals rather than a series of messy tags.
Space needs to be 24)allocated for murals, so that the streets are not the only supply of fresh 25)canvas. The provision of community resources invites those in graffiti culture into their local society, from which they usually feel excluded. Community projects, where members of different crews work together, can also lead to a decrease in “tagging wars” as the rivalry is no longer felt.
The next step towards welcoming modern graffiti culture into society needs to be taken. As the song goes, “now you’ve had the best of me, come on and take the rest of me.”
一直以来,大众对涂鸦文化的看法莫衷一是:既有人将涂鸦视为都市文化表达的一种新方式,一种自成一派的艺术形式;也有人认为涂鸦是一种不用脑子的破坏行为,在小混混当中普遍流行,是不得志的下层阶级的手笔。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涂鸦作为一种视觉亚文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在更成为现代青少年文化的一部分。当局对墙上的涂鸦见一个抹一个,也似乎依然无法压制这种喷漆文化。一幅幅涂鸦作品就像绚烂夺目的彩虹,在灰暗林立的大厦墙壁上蜿蜒曲折。然而,在主流文化的干预下,涂鸦文化似乎正朝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分化。
一直以来,媒体对涂鸦的评价几乎是完全否定的,它们全把注意力集中在涂鸦的负面影响上,譬如人们要斥巨资洗掉涂鸦作品,涂鸦是一种蓄意破坏行为,被涂鸦的建筑物会贬值等等。这些看法和态度直到最近几年才发生变化。媒体本来并不把涂鸦视为张扬都市个性的一种表达方式,而把它看成城市堕落的一种标志,看成中产阶级价值观崩溃的体现。
当然,涂鸦变成一种商品之后,人们的态度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三年前,受涂鸦启发和影响的T台流行箱包展示就得到了主流价值观的赞赏。很肯定的一点是,对于路易斯·威登这个品牌,没有人会指责它搞破坏;那些受上流社会青睐的画册里不乏成百上千幅白描涂鸦、名字涂鸦、整幅涂鸦及壁画涂鸦,这些书可能会激发起想入非非、妙语连珠的社交对话。但我们别忘了,这些涂鸦的创作者是极有可能因为“毁坏公物”或“违法破坏”的罪名而锒铛入狱的。你肯定不会出售违法者搞破坏的“成果”吧?
大约四年前,雪碧聘请街头艺术家坦珀设计限量版的涂鸦饮料罐和饮料瓶,讴歌“美国对一切都市文化的迷恋”。这似乎是涂鸦文化的发展方向之一。有志发扬这种艺术形式的当代涂鸦团体,纷纷采取了寻找机遇、主动出击的策略。
这种机遇非常罕有,因此它有可能最终会使那些得不到合法创作机遇的艺术家向更加传统的极端靠拢,那就是只专注于街头艺术,以地铁为主要涂鸦对象,并且将接受合法创作的机遇视为对涂鸦文化的背叛。在涂鸦文化走向分化的过程中,那些坚持传统的涂鸦艺术家可能受创至深,因为在合法的(或者说是商业化的)涂鸦艺术已经登堂入室,被主流文化所接纳之际,警方正试图对街头涂鸦艺术采取“零宽容”的打击。
涂鸦文化植根于街头巷尾,但这并不是说它们永远不得登大雅之堂。现在,主流文化似乎正在把一种已经发展成熟的文化对半切开,把一半挪为己用,这是绝对让人无法接受的。当街头艺术家的造诣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其作品经改良足以用在饮料罐身的设计上,或被拍下来收进画册的时候,我们却采取“零宽容”的打击,禁止他们在街头作画,这怎么说得过去?
许多人觉得,正是那些“签名者”严重地破坏了涂鸦的名声,他们是在把城市弄得一塌糊涂,而不是要创作完整的作品。然而,如果没有前期大量的练习,试问这些街头艺术家又怎能不断进步,并最终达到一个让全社会欣赏的高度呢?在涂鸦的世界里,所有那些攀爬到云梯之巅的人,都是从梯子的最底层开始的;所有的涂鸦艺术家都是从名字涂鸦起步的。涂鸦艺术家之间的区别在于才华、实践和风格。涂鸦艺术家所在的圈子不以金钱分等级,才华是唯一的依凭。生命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这一点,就连资本主义也不会否认。
目前涂鸦艺术本身出现了传统涂鸦艺术家(那些只从事非法活动的人)与现代主义涂鸦艺术家(那些对发展涂鸦这种艺术形式更感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合法涂鸦活动的人)的分化,这种分化带来的主要问题可能令“签名大战”升级。同一个地区不同的涂鸦团体之间出现敌对时,“签名大战”就会出现。涂鸦获得的合法机会寥寥无几,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签名大战”此起彼伏就不足为奇了。
社会是否应该欢迎涂鸦这种艺术形式,是一个需要经讨论决定的问题。如果说应该,那么我们不仅要肯定涂鸦在廣告、时尚以及现代艺术等领域的应用,还要接受它最原始的一面:充斥街头。那么,“零宽容”的态度就应该被“宽容”取而代之,尤其在比较贫穷的地方,那里的社区仍不足以让涂鸦艺术家得到合法创作的机会,譬如提供墙壁之类。
纠正涂鸦艺术家们的行为,使其更符合现代主义涂鸦艺术家所推崇的那些准则是有可能的。然而,要让它行之有效,我们就要长期为涂鸦者们提供社区资源。“签名”的问题可以通过创建工作坊来解决:由名望高的顶级涂鸦作者主持工作坊,以便提高涂鸦者的艺术造诣,鼓励大家去创作完整的、画在墙壁上的涂鸦,捐弃零零碎碎的影响市容的名字涂鸦。
我们应该为涂鸦者提供一些专门用于创作的墙壁,这样街道就不会是他们唯一的画布了。社区提供资源,涂鸦者会被吸引到所属的社区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孤立和排斥。在开展社区项目时,不同的涂鸦作者群之间合作,彼此不再敌对,从而有利于“签名大战”的减少。
我们应该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帮助现代涂鸦文化融入我们的社会。就如某首歌唱的那样:“你已经拥有了我最好的一面,加油,来把我整个占有吧!”
涂鸦词典
All-city:当涂鸦者或者涂鸦团体在一个城市的主要地铁线路都创作过涂鸦时,就称这种创作为All-city
Bench:涂鸦创作者的聚集地,一般是指集体创作涂鸦的地方
Bite:抄袭人家的作品
Bomb:涂鸦
Buff:清除涂鸦
Bumer:从涂鸦竞赛里获胜的人
Burn:与其他涂鸦创作者竞争,比谁的作品好,也作style wars
Burner:指那些超棒的作品,一般是Wild Style的
Caps:涂鸦专用喷头,有fat、skinny、German thin三种
Crew:由涂鸦画家组成的团体
Crossing out:涂改或覆盖某人的名字
Designs:在底色上加上如闪光或彩斑之类的小花样,好坏一般由作者的想象力和技术决定
Dope:称赞某人的作品
DT:指便衣警察和侦探
Families:指碰到与别人Throw-up的名字相同的尴尬情况
Fill-in:上色
Final outline:在上色和Designs完成后,为了修整作品的轮廓,要再勾一次边
Getting up:你的名字涂在许多地方时,你的知名度就高了,这就叫Getting up
Getting over:后起之秀
Hand style:一般指Tag的形式或手写风格
Hit:指Tag、throw-up或一幅作品
King:最牛的涂鸦画家
Marker Pen:马克笔,一种上色工具,有油性和水性两种。油性的一般用于玻璃、塑料等,水性的一般用于纸张
Outline:勾边
Piece:指一幅涂鸦
Production:大型涂鸦,精细而且还有图案的,一般在高大的建筑物上
The Buff:指纽约铁路总局的涂鸦清除计划
Throw-up:只勾边不上色的简单涂鸦,或者上单色调,如白色
Toy:指技巧不成熟或画作不得体
Wak:不合格的涂鸦
Writer:涂鸦者,玩涂鸦的聚居地
12.涂鸦艺术的看法 篇十二
在英语中涂鸦这个词都起源于希腊文γραφειν (涂鸦) , 意指“书写”。近代的涂鸦起源于1966年美国的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涂鸦 (Graffita) 的意大利文之意是 (乱写) , 而涂鸦 (Graffiti) (其复数形式) 在字典里的解释是:Drawings or writing on a public wall.use humorous.obscene or political。 (在公共墙壁上涂写的) 图画或文字。基本上, Graffiti是一种近于书写的行为, 文字占的比重很大, 形象的符号或标志、图形也是常见的内容, 但多半的形象是以类似书写的方式, 扼要地表明意图, 不刻意地去描制描绘。今天, 涂鸦已经成为一门艺术, 很多国家都已经有了著名的涂鸦艺术家, 爱好涂鸦者还定期举行涂鸦活动和比赛。在这种城市文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涂鸦与商业的结合更紧密, 涂鸦包含了更多时尚、娱乐和游戏的精神。
涂鸦艺术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历史演变, 形成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国际亚文化形态, 其图形具有抽象造型、艳丽色彩等特点, 在视觉语言上有着自己独特魅力。在现代服装设计中, 涂鸦艺术图案启迪着设计师们的创作灵感, 已经成为重要的设计资源。但我们不能把这种设计素材机械地当做一种直接用来复制、粘贴的模板资料, 或者把涂鸦图案用计算机技术简单的做一些效果, 就认为是新的设计。如果那样, 这种设计只能说是一种没有创新思维的机械产物, 是没有生命力的, 甚至会使设计变得“傻瓜化”、“机械化”和“雷同化”。
在品牌设计中, 首先是要明确服装的市场定位, 如针织服装由于质地松软, 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 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 穿着舒适等特性, 具有着广泛的潜在消费群, 但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首先要考虑目标消费群体适不适合采用涂鸦图案?为什么要做这个设计?做什么样的设计?运用什么样的涂鸦图案元素?如何借助这些元素更好地去体现和突出我们的设计理念等等。目前所见的具有涂鸦图案的针织服装设计大多只是简单的粘贴复制设计, 很多也仅仅局限于针织T恤等单品类服装, 对于涂鸦图案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远远没有挖掘出来。甚至有些产生视觉误导, 与原设计理念相背驰。
2 涂鸦艺术图案的个性特点
2.1 高度的抽象与概括
涂鸦艺术图案将符号、图形及文字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了高度的抽象概括, 强调神似、写意, 大胆取舍, 引人入胜。反映了这一亚文化潮流的深层次的审美意象, 并通过这些具有独特创造力的图形进行表达, 传递某种精神祈盼, 融进寓意, 形成了表意的传统图像符号。从服装设计的角度来看, 涂鸦图案是十分具有现代设计语感的艺术表现形式, 蕴藏着现代服装艺术的许多特征。在针织设计中, 更多地讲究造型简约而寓意丰富, 装饰图案单纯有力, 易于传播, 造型独特给人意象深刻而又富含理念。涂鸦图案的这些特点恰恰也满足了现代针织设计中对当今简约生活的原则以及对大地风尚个性化的迎合, 能够很好地促使涂鸦图案融入到现代针织服装设计潮流中。在服装设计民族化流行的驱使下, 具有本土特色的针织服装设计更值得我们在这一亚文化潮流中借鉴其艺术养分, 以发展成为中国自身的设计语言。
2.2 极为个性化的造型特点
涂鸦艺术图案造型大致可以分为几种:一是字母类, 此类涂鸦往往自成一体, 多为长方形轮廓, 字母形态造型丰富多变, 用色大胆;二是具象图案类, 此类具有一定的写实性质, 需要较好的艺术功底;三是抽象图案类, 具有怪异、荒诞的特性, 常为场景类涂鸦。将其在针织服装设计中进行再应用时, 就要认识和把握这些造型特点, 选择合适的设计素材。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如今中国服装设计界已经意识到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而创造出有本土语言特色的服装设计作品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很大程度上, 对具有中国本土风格的创作和运用上还是显得简单直接, 故此我们应该熟悉了解涂鸦图案的历史背景、发展变化及创作规律等, 才能融合现代的服装审美观念和针织服装设计原理, 使其更富有现代特色。
2.3 涂鸦图案的色彩特征
涂鸦图案的色彩最大的特点就是艳丽夺目, 经久耐看。但是, 原味的涂鸦艺术的图案毕竟是一种亚文化形式, 而且更多的是用来表现涂鸦者个人的艺术倾向和表现手法, 并不是一种市场行为, 而在现代针织设计中, 更多的讲究色彩简约朴实, 原有艺术风格与之相比就显得有点繁复花哨, 那么在现代设计中对涂鸦图案的再应用过程, 就要利用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通过对比、特异等手法, 恰当地改变这种味道, 使其真正做到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审美观, 甚至可用单一化颜色, 在针织设计中突出涂鸦图案的造型元素, 用图案的内容来表现服装设计理念。
当然, 就人们对针织色彩的心理感受而言, 应该是一致的, 涂鸦图案色彩多为重彩, 对比鲜明强烈, 在针织设计中也可以很好地利用色彩的心理效应, 因此, 涂鸦图案在现代针织服装设计中再应用时就要讲究以少见多、纯朴中见丰富, 以此才符合现代针织服装消费群的文化真谛。
3 涂鸦图案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 亚文化元素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所引用, 不仅仅是因为涂鸦图案的外形具有时尚的观赏价值, 而且在这些涂鸦艺术的背后, 可以看到潜在的时尚消费群体, 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 如今涂鸦在新锐设计圈是如何集万千宠爱于一身。2001年推出的一款涂鸦提包, 纯黑底上随意描画着简洁浑朴的纯白色英文圆体, 没有了街头的粗砺, 却是雅致与野趣的结合, 成为当年时尚人士的春季必备。此外还有华丽涂鸦图案的长裤、短外套和皮包、鞋子, 不少品牌还把巴黎花都的风景画面作为皮包上的图案。
针织面料具有质地柔软、吸湿透气、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及其可生产性。针织服饰穿着舒适、贴身和体、无拘紧感、能充分体现人体曲线。现代针织面料更加丰富多彩, 已经进入多功能化和高档化的发展阶段, 各种肌理效应、不同功能的新型针织面料开发出来, 给针织品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效果和视觉效果。
涂鸦文化是一种表现方式, 是一种对生活, 对人生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反映, 更是对身边不平事的控诉, 如同一个心灵的窗口。这种文化, 经过一些可以体会到个中蕴味的人的修饰, 更演变成为一种艺术。这种艺术的根本是意识反映事实, 只要事件存在这种事实, 就会产生心中的意念, 这样你的一切就会从你创作涂鸦里表显出来, 成为一件艺术品。一样可以反映人类想法的东西的出现, 也就是一件最适合人类的艺术品。而借助涂鸦艺术图案在针织服装设计中创造新的亚文化流行, 其主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涂鸦点饰
点是构成线、体的基本单元, 点既无大小, 又无形状, 在运用涂鸦艺术图案进行针织服装的点装饰时, 可以采用单字母的艺术效果或者具象图案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来进行点饰, 此外, 还包括涂鸦色彩的改变, 明暗点及运动点、静止点等, 如使用在针织T恤中, 可打破T恤的呆板和沉闷, 在针织服装上形成一种活泼的气氛。
3.2 涂鸦线饰
借助涂鸦艺术图案, 在针织服装图案设计中也可用线饰来设计, 线饰可分为线、点结合装饰, 以点组成的虚线装饰, 以线组成的多层次面饰和只用线饰等集中类型。如想采用结构较为复杂的涂鸦图案, 可以使用单色或多色线来进行结构的勾画, 从而达到设计目的, 线本身不但起到装饰作用, 而且采用合适的涂鸦图案, 可以进一步明确针织服装的风格, 却又不张扬。
3.3 涂鸦面饰
在针织设计中, 面是指按人体结构和活动的需要以及为了装饰作用而设计出的面块。根据涂鸦图案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 我们可以通过涂鸦元素进行分割, 突出活跃式样的造形。如在以18~20岁青少年为目标消费群的针织服装设计中, 可以在诸如男式T恤中采用大面积的面块图案, 而女式T恤中可以采用圆形或三角形等面饰图案进行修饰。
当然, 以上所说的几种针对针织服装进行涂鸦图案的应用方式及设计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统一的。在进行设计过程中, 通过将涂鸦图案进行解构重组, 将点、线、面等设计方式有机地协调起来, 灵活应用才能够设计出新颖别致的针织服装。
参考文献
[1].范聚红.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5, (10) .
【涂鸦艺术的看法】推荐阅读:
心灵涂鸦活动的策划书11-07
校园涂鸦06-09
涂鸦社团11-05
百米涂鸦宣传稿07-10
校园涂鸦大赛活动总结10-19
幼儿绘画活动——风筝涂鸦10-21
我对艺术美的看法07-31
艺术中的技术与艺术07-27
身边的艺术09-23
装裱的艺术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