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2024-08-15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共16篇)

1.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一

“整合”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它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具有“光、声、色、形、动画”等多种特点,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多媒体技术适时恰当整合到语文教学中去,它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自主识字

既要增加识字量,又要让学生学习轻松,我常常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人机交互效用”拓展学生识字空间,实现生—生、师—生、人—机之间的立体化互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菜园里》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摘野花、找朋友、变魔术”等栏目,让学生自由点击进入,根据自己的爱好随心所欲的选择:或找找课文中的形近字认一认,如:青—请、清、情、晴、蜻等;或把一个汉字加上或去掉一个偏旁变成一个新字,如:底—低、罗—锣—箩—萝等;或上网复习巩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等。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多角度多形式地感受汉字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识字。

2、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写作兴趣

多媒体能提供的图、文、声等信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优势。一教师在教学《做早操》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又顺势引导:“同学们,刚才你们看过饿画面美丽吗?”“美丽!”再引导:“那么你们想不想把它们记下来讲给爸爸妈妈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话。”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然后播放轻柔的音乐,学生的情绪得到感染,一下子进入到轻松愉快的做操情景中,写话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写话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轻松写话,并提高了写话教学的效率。

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情感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各地的风土人情,再加上优美的乐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让学生看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让学生知道了小兴安岭不仅美丽,而且物产丰富;教学《海底世界》时又和学生一起看了海底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知道了海底是丰富多彩的,还有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4、运用多媒体技术,诱导学生创新

一教师在教完《狐狸和乌鸦》一文后,设计了续编故事的作文课。动画出示了三幅场景图:(1)乌鸦回到家和小乌鸦一起;(2)乌鸦请其他动物来教训狐狸;(3)一只乌鸦叼着肉站在树枝上又被狐狸看见了。训练时,遵循由说到写、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从自选一幅图续编,到利用鼠标移动三幅图自由排序并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并提供人人练说练写的机会。

正所谓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在手指与键盘之间,学生的奇妙思维层出不穷:有的学生说狐狸见好话骗不了乌鸦,便假装破口大骂,使乌鸦一气之下又张口上当;有的学生想用鱼钩钩住肉,引诱狐狸吃肉上钩……学生思维随情景四方发散,他们不断地体验着创造的乐趣,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5、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训练语言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难点清晰地再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一教师在教学《开国大典》第二段时,为了突破仿写排比句的难点,设计了如下教学要点,使难点迎刃而解:(1)播放“开国大典”动画并配以音乐,创设教学情景;(2)听教师范读内容,填空找出“开国大典”过程中心情激动的句子;(3)面对动画,用群众“为……而……”模仿说话,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为写排比句打下基础;(4)引出文中的排比句,读一读、议一议,认识什么是排比句;(5)出示文中的两个难句子,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后用“……曾经鼓舞……”、“……现在鼓舞……”“五星红旗在……升起,表示……”的句子仿说排比句;(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仿写排比句。

通过多媒体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使农村小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还成为了创造者,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学习语文,掌握祖国灿烂的文化。

2.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二

一、多媒体的运用趋势与偶然性

多媒体的引进, 其目的、其关键在于运用。在大量的日常常规教学中, 许多教师所配置多媒体设备却长眠柜中, 学生只能在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中感受。任何先进的教育手段, 只有人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善用活用, 才能充分发挥其良好的作用。而这恰恰是许多老师的不足之处。面对现代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还有老师缺乏探新意识, 备课授课中, 仍固守着“一支粉笔, 一张嘴”的传统做法。面对这种境况, 要加强老师的多媒体意识, 抓好常规多媒体的落实。

二、为表现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

在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定要讲求实效, 切忌华而不实, 一些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出现了不管内容是否需要, 总要生搬硬凑些声音、影象;画面上充斥着复杂的三维动画, 搭配着鲜明醒目的三维立体动态文字。这种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可能一上来确实能吸引大多数人的注意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 往往会适得其反, 严重影响课堂效果。由此可见, 我们在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时候, 克服形式主义, 不能为了展示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

三、被多媒体课件牵着鼻子走

教师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是促进教学优化发展的手段。教师应多在课件制作中去实践, 深入钻研教材, 驾驭课件。而在农村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 教师往往不是自制课件, 而简单地下载别人的课件去组织教学, 因为现成的课件不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而给教学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使教师围着电脑课件转, 束缚了老师教学个性的体现, 被多媒体课件牵着鼻子走。

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近几年以来,我们吉林延边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走进课堂,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省时间”“高效率”的课堂,效果不错。但是,由于部分教师认识偏差等缘故,目前,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育却本末倒置,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一点浅谈。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正确对待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虽然使用了多媒体,但教

学模式却是教师表演,学生观望。因此,无论课件制作得多么好、手法多么新,都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延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更新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语感、实践为主线的转变。

二、重点培养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感,把多媒体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小学语文课是以语言为主体,任何教学方式都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也必须服务于语言学习。其实选入我们教材的课文一般语言优美、形象丰富,带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但现在许多语文课被多媒体所代替,课堂氛围看着好像活跃,其实是假象。它剥夺了农村小学生读书时间和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范文的权利,扼杀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要忽视个性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育的

创设情境、引悟导思的优势,利用它来指导小学生来触发语感。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重内容求实效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无论采取什么教

学方法手段,都为了达成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选择必须以教學内容目标为依据。小学语文课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可拓宽我们小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打开我们农村小学生感官和思维的

大门,加深对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和理解,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但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认识有偏差,在备课时总是在设计课件上下工夫,这样会本末倒置、扰乱正常的语文教学,使我们农村小学生的注意力偏离认识主体,效果不好。其实,要真正发挥多媒体的长处,只要从三维目标着手,以是否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培养语感、思维拓展,有利于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有效性为依据,适当合理地选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

四、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不仅仅传授知识和技能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一般会有语言手势、肢体动作以及神态等等。有时一句鼓励性的话和手势等,给学生的激励是远远无法想象的,这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魅力之所在。如,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上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这一课,她就带了几束荷花,课件啊!其他教具什么也没做。小小的荷花,从教学情境的设立到引导学生情感和心愿,从教具到奖品,其作用发挥到了极限。请看:

教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拿出几束荷花)你们喜欢吗?好好观察一下。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红红花朵在大大的绿叶的衬托下显得真美!

教师:说得好,美好的东西总是那么让人赏心悦目!那么荷花它有什么特点……

其实在这堂课里,这几束荷花所带来的作用不比所谓的课件差。至少,那悠长的清香,那手摸的感觉,是多媒体无法表达的;其中采摘荷花,把花瓣作为奖品是多媒体难以实现的。

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供选择的辅助手段之一,对教学内容帮助大的就用,帮助太小的可不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能改变的。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长处,才能真正实现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

参考文献:

李大勇.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教学文摘,2009(03).

(作者单位 吉林省龙井市老头沟镇老头沟小学)

4.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四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然“一本书、一支粉笔、一盒卡片、一套挂图”教学手段的应用已不符合现代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快乐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对农村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知识面狭窄,要让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始终兴趣高涨,仅仅靠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是无法达到的,而多媒体的应用则以其图文并茂、影音结合、动感无限的课堂优势,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它灵活便捷的交互性,资源储存的丰富性,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深得教师的喜爱。有了多媒体的课堂,孩子们也会被牢牢的吸引,他们爱学想学,思维活跃,情绪愉快,课堂效率高。最近这两年,我从事的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在教学的时候想方设法的在传统教育的形势下运用些多媒体,在实践中我深感多媒体的应用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大。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汉语拼音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教学是这样要求的:“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在现行教材编排上是相对独立的,一年级新生一进校门,就要用整整6周的时间来学习汉语拼音,这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们传统的拼音教学,教师既教得累,学生也

学得很苦。于是在教学中我将多媒体技术与拼音教学结合起来,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学理念。

西师大教版教材在拼音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集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每一课都有一个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说话、激情,引出学习的内容。但是由于画面是静止的,刺激的强度还不能足以让学生进入情境,不能足够地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我在教学中,把情境图制作成为动画。如“iuü”一课的情境动画是这样设计的:随着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现一幅夏日小河的画面,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水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是它不会游泳,非常着急,该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小蚂蚁背过河去。一条鱼儿看见了,连连夸奖。如此,那么生动的画面、那么动听的音乐、那么可爱的形象,那充满人文的内容,学生一看,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出来,此时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组织教学,只需稍稍点拨,一首有趣的儿歌便脱口而出。学生喜欢哪个形象就用鼠标点击一下,这样与蚂蚁的“蚁”、乌龟的“乌”、鱼儿的“鱼”谐音形似的“i”、“u”、“ü”便从画面上跳了出来,画外音:“你想学会我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等鼓励的语言,此时此刻,学生欢呼雀跃,学意盎然。另外,我还制作了“爸爸带我爬山坡”、“哥哥劝弟弟放蝌蚪”、“狮子与猴子”等情境动画。这样,通过动画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无意注意就很容易地被唤醒,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从而较好地掌握

汉语拼音,为识字、阅读教学,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趣化识字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汉字字形复杂,读音多,字义广,学生要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熟练运用,课堂上学生只有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较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特别是对几乎没有受过任何学前教育的农村孩子,苦口婆心地劝说、枯燥乏味地训练均显得效果不佳。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多媒体技术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得课堂上的识字写字生动有趣。

1、运用多媒体可以加快学习节奏。

小孩子喜欢新奇的事物,为使生字经常与学生见面,我经常将生字做成一张张幻灯片在课前播放,让学生用各种形式认读。幻灯片上一个个漂亮的大字,加上可爱的动物、顽皮的卡通人,精美的画框,一下子就会使学生情绪高涨,一张张幻灯片放映的速度可任意调节,搞速读效率最高,每次播放,学生都能都能集中精力认读生字,并乐此不疲。

2、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字义。

在识字教学中,有些生字字义难懂,如果使用多媒体就会化难为易,如在西师大教版第二册《识字7》一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森”所表示的含义,并理解其木字旁所表示的本义,我采用多媒体技术先向孩子展示森林的图片,用鼠标点击树木时即变成:三棵品字形排列的树,逐渐变成三个“木”字,然后靠拢组成“森”。学生看到这奇妙的变化,不禁兴奋地拍起手来,异口同声地喊到:“再变一次!再变一次!”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汉字的构造学生一目了然,对其字义也牢记心中。

3、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写字,展示学生的作品。

写字指导时,运用多媒体能显示字的书写笔顺,让学生能细致地观察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利于学生正确书写并摆正位置。为了教育学生努力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从小写好汉字,课堂上,我不仅经常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作业,而且还把一些优秀作业扫描到电脑上保存起来,定期展出回放,学生看到老师这样珍视他们写的字,就更加用心写好字了。

运用多媒体,巩固识字教学汉字的学习是在不断反复中进行的,对所学习的汉字进行巩固是汉字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多媒体可以利用它的优越性增强巩固的效果。在已往的练习中,出现的是单调的文字和单一的形式,而运用多媒体可以设计出活泼生动的练习,使得巩固练习成为有趣的活动。如出示“包”、“青”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繁衍出另一字。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产生的字。设计动画,等学生说出新的字,移去形旁,电脑给予鼓励:“太棒了, 还有吗?”学生热情高涨,思绪活跃。“包”繁衍出“跑、炮、泡、抱、苞”等字,“青”繁衍出“请、清、睛、晴、”等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

三、多媒体让语文阅读形象直观。

农村的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生活体验不全面,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不容易解决,需要形象直观的画面帮助理解。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如:第二册语文《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介绍在天刚刚亮时,草原的景象,描写了铺满新绿的草原和追赶羊群的牧民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草原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磨破嘴皮”,学生对草原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有蒙古包的草原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睛睛。然后,我播放电脑录音,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草原。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草原真美啊!碧绿的小草,雪白的羊群„„那形象逼真的动感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们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学习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心中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生情”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参与学习呢?

四、多媒体让学生说话写话由难变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富有想象力,但是由于他们的语言库存,素材积累都相当有限,在说话写话课堂教学中,要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多媒体就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引导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和发展他们创造性说话的能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练习2“做做说说”《秋天》时,我请学生来说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这时,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把胀裂的石榴与人们的笑脸进行对比„„学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看完录像,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火一样

红,松树.柏树还是那样苍翠”;“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红玛瑙似的高粱压弯了腰,葡萄像珍珠,石榴露白牙”;“秋天真美丽啊!”可见,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语言不再贫乏,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5.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五

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近四年了,整整三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让我不得不承认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量不大,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成绩。然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在长期阅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整个感悟过程需要他们自已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给学生心灵以自由。当然,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要适时加以指导。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五是利用阅读,促进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如五年级上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文,在朴实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慈母情刻骨铭心的体会与理解,慈母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我们可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或学习中父母的爱写成一篇作文,这样学生也会有真情实感。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阅读的内容是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才是我们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1、培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阅读中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即学生按课文中的描述在脑子里构成的想象。这种再造想象体现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个人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多么重要,语文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一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二是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效率。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县单元测试题一般安排了两道阅读题,阅读内容占有很大的篇幅,如不提高阅读速度,学生极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所以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的科学阅读活动。具体说,快速阅读采取的是以句子或整段文字为阅读对象,以快速扫描的方式来读。一眼扫过去,便可以捕捉到成段的文字,并迅速反映给大脑进行处理,大脑通过简缩、提炼、抓住核心,从而迅速准确地理出一个段落或一篇

文章的概要。因此,快速阅读是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大脑的快速运转和超强记忆力等因素的综合运用。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单元教学中,精读课文可以重点分析、研讨,而对于略读课文则是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好材料,只要快速阅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三、如何进行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最主要体现在语文课堂中,利用课文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步骤:

1、把握阅读要领。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大致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几种。要让学生学会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整体把握和感悟文章的内涵,学会略读。所谓整体把握和感悟,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文章时,首先要弄懂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弄清文章的结构,深入理解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所谓略读就是大略地读,也就是博览群书,浏览涉猎。秦牧对“略读”也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略读就是有点像鲸的吞食,张开大口,喝进大量海水,然后嘴巴一闭,留下小鱼小虾,而让海水汩汩地从鲸须里流掉。

3、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与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突破,学会设疑,释疑。所谓局部突破,就是要再深入进去,把握每一段各层次具体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各层次

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4、学会使用图注与圈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注”是根据文章描述或者说明的内容而制作的图画,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在阅读中,学生可看图领会文章内容,或边看课文边画图以加深理解,增强阅读中的形象感。“圈注”是指阅读时给字、词、句画上符号或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中点点划划、眉批边注,包括会看课文注解,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评注以及做读书笔记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和内容运用一定的符号帮助阅读。如用“△”标记重要词语,用“——”标记精彩的描写语句,用“~~~~”标记精要的议论片段,用“„„”标记名言警句等,批上心得体会,注出疑难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加深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起仔细阅读、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加强对文章的记忆。

5、课堂阅读教学要“重读”、“重创”、“轻讲”。“重读”即重视朗读和默读。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重创”即重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轻讲”即少讲。老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在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

6、引发想象,阅读过程融进生活积累。

阅读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所以我觉得,阅读课文不能完全受课文制约,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一些东西,而要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唤起的全部激情和想象、理智和思考来品读。如在品读张籍的《秋思》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体会诗人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受流总结和概括,不要先入为主,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发现。

到浓浓思乡之情的熏陶。

四、抓好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

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功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针对农村孩子拥有课外书籍的数量极少这一现状,我班的图书角除了学校每月发的《少先队干部》、《少年先锋报》等,我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借给班上供大家阅读。图书角由学习委员专门管理,把孩子们借给班上的书籍登记造册,期末物归原主,中途也可随时通过学习委员取回属于自己的书籍。这样一来,图书角不再单调,有《安徒生童话选》,也有《十万个为什么》;有《故事大王》,也有污迹斑斑的小说„„这让不少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又多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课间或午休时,不少孩子捧着书静静地读呀读呀,时而会心微笑,时而若有所思。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六

论文导读: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大,很多学校都配备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工具,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互联网,小学语文教学

现在的时代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中国正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我国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过程中,引入互联网及多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能够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之外,老师和学生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在虚拟的世界中交流学习。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感受及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工作的帮助设想。

一、利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的知识很大一部分是在教学生识字,但识字是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学生必须在反复读写练习过程中记住,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生字动漫人物,比如现在小学生都很喜欢的“喜羊羊”,告诉学生,这些生字喜洋洋正被灰太狼追赶呢,如果你能给予喜洋洋远程帮助(即生字的读音)帮他找战胜灰太狼,你就能与这个生字喜洋洋成为好朋友。生动的情景,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2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在古诗词、成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教学的重点。小学生刚刚开始识字,识字还不多,刚刚开始接触文学知识,虽然是很简单的古诗词,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晦涩难懂,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动画,将古诗词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在配上生动的配音,学生看了顿时觉得十分有趣,他们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古诗词及成语。

3加强学生的读写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在课文教学时,首先播放标准的录音朗读,配合课文内容的音效及动画,将学生的注意力深深的吸引到课文当中,然后可以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强化朗读能力;在指导背诵时,第一次,可以播放课文录像,配以轻声的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一起朗读;第二次,将录音关闭,在画面旁有重点词的提示,学生随着画面,及轻松的音乐的变换轻声复核课文;第三次,学生依据画面展示的内容轻声背诵。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记得牢,背得快又准。在写字训练时,由演示多媒体课件代替老师的讲写,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在蓝天白云的底幕上,田字格显得格外显眼,一支漂亮的笔为同学们范写着生字,甜美的解说伴着轻柔的音乐,让学生一下子就爱上了写字,写出来的作业比平时漂亮了许多。

4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学生学习写作的时候,往往遇到不知道从哪里写起,或者是作文无话可说,平时想法很多的学生,拿起笔确不知道写些什么,这些现象是广大中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描写美丽的家乡的作文。首先让学生看家乡的照片和录像;然后让学生说说能够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家乡的美丽;接着运用课件:金色的麦田,美丽的芦苇荡,风景秀丽的蓟运河,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他们纷纷选择自己认为家乡最美丽的地方作为自己的描写家乡的切入点,将这篇作文写得十分成功。

二、巧妙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1、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更快的地把握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把握住教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这之中,尤其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教师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教学中,就可能出现顾此失彼或者头发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而网络资料中尤其是远程资源中,里面的教材分析、名师指点等内容,是教师把握教材的得力助手。

2、根据需要更新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是能力的教学,表达能力、总结能力、书写能力等等,关系到学生的一生,但是教学离不开课本,课本是有一定的时限性和内容的局限性,即一套教材的周期是有一定的局限的,内容有可能也不可能根据时代的步伐而随时更新,地域差异对课文内容的有一定的邀请,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网络资料,就能使陈旧、不适合的内容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互联网上信息驳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筛选出合适的文章、文字等推荐给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课外师生交流平台

小学生与教师年龄相差大,学生和教师面对面很难有畅所欲言的意愿,很多学生都不愿意接近教师,究其原因,就是课外师生交流的时间太少了,教师和学生很难形成默契,互相不了解。利用互联网师生在虚拟的世界中畅所欲言,免除了面对面的尴尬气氛,充分解放孩子们的天性。同时也可以使教师更深入的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性格特征,掌握学生的动向,减少事故隐患的发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人在课余时间,很喜欢与学生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谈心,学生也喜欢将一些生活上或学习上的烦恼和疑难问题与我分享,他们想把你当成朋友,你也想通过交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问题、对待矛盾、对待人生。感情慢慢地培养,信任慢慢地增加,有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师生之间感情由浅入深,更能让我们的学生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

三、运用多媒体及互联网,促进小学教育的思考

如果多媒体及互联网的运用不当的话就会给教育带来消极的影响。就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来说,一部分教师一味的追求使用多媒体工具,忽视了对学生的特点分析,影响教学效果。一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的演示功能,限制了学生独立进行无限联想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由于PC、手机等设计上给了使用者者以充分的自我控制权,学生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有可能使某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失去控制而导致产生网瘾或者迷恋上游戏等等。以上的种种弊端,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有所异化,那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的发挥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使其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呢?

1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程度

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定时定量,要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不能过分夸大其效能,应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具体使用手段及使用的“量”,且要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来决定使用的方式,力求恰到好处,且莫过犹不及,力争实现讲授、发现与多媒体的自然融合的教学过程优化。

2注重学生信息道德教育

如何使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对学生的危害,就必须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举行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利用聊天工具建立班级群组,由教师进行组织和管理,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交流;同时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学校要做好信息技术教育的防御性工作等等。

3教师角色转变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角色将逐渐发生着变化,自古以来,教师就被当作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目前,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当中,传统的教师被赋予了新的特点和意义,由以前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者变成信息的筛选、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桌上的威严的老师,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但表现在思想上、观念上,更重要的是行动上要表现出来,给学生做榜样,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获取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总之,由于多媒体的灵活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言教学的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工具,提高教学质量,让它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1、荣曼生.信息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007

7.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篇七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吸引学生, 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利用电化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 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形象, 使学生感兴趣, 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 尽管文中对小狮子练习捕食的动作作了生动的描绘, 但只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说教, 有的学生还是难以感知的。我们利用多媒体把小狮子撕、抓、滚、爬等动作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学生感到非常有趣, 从而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化难为易, 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课文中有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 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 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 把间接知识转化为直接知识, 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还可以凭借现代技术向学生提供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他们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这就大大缩短了教学进程, 提高了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 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 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 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 使他们如同身临其境, 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 而且能获得清晰的感官享受。画面生动, 图、声、文配合,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使注意力更集中, 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 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 以及他和官员称大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设置还原了曹冲称象的动画效果, 让学生反复观察。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 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用船代替秤, 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 用石头代替大象, 化整为零, 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远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集图片、声音、图画、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介为一体, 图文并茂, 声象俱佳, 动静结合, 它可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 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比如, 古代诗词因为年代遥远, 学生学起来非常枯燥。我在教学中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 讲解诗句含义, 再现诗中形象, 通过配乐朗诵感受诗人的感情, 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 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这些都使用多媒体课件, 将图、文、意结为一体, 用形、声活跃课堂,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效果很好。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 可化抽象为具体, 变理性为感性, 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 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

作文无话可说, 无从说起, 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我家的猫》之后, 我要学生仿全文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首先我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片, 然后让学生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 接着展示课件:笨拙可爱的小鸭、美丽轻盈的小鸟、蹦来跳去的小松鼠、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被打开了, 他们纷纷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 运用学到的方法, 作文写得十分成功。

8.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八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多媒体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61-01

引言

由于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在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上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而通过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一定的开放式教学,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思维。

1.多媒体运用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将多媒体运用于农村语文教学具有多方面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般来说,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接触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的机会较少,因而他们对新鲜事物都抱有好奇的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媒体教学,能够立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为主,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效果不佳。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比较难的知识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第三,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涉及面很广泛的学科,其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水平。

2.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课件制作,忽视教案的书写

实施多媒体教学,重点是要进行课件的制作。通常一个完整而优秀的课件需要收集大量的素材,包括文字、图片、视音频等,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制作。制作课件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电脑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教案,突出重点。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没有仔细钻研教材,重难点没有突出,虽说课件形式趋于完美,但课件内容质量不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2课件制作缺乏专业性,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把握好时间最重要,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其操作过程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的课件制作还不够专业,将繁多的资料不加整理就予以呈现,将重点放在视频观看等方面就很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3.提高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对策

3.1教师自要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普及与运用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理应不断加强学习,时刻汲取新的知识,掌握新技术的使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不完全依赖多媒体,但也不脱离多媒体教学,能够依据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式。

3.2注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间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出现为学校提供了一条新的教学途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尽管如此,但依旧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根据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传统的教师讲解、黑板板书的教学形式不可或缺。为此,教师应该做好多媒体与传统教学间的有效结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其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尤其要注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教学方法,不要因过多的使用新媒体而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影响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进而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

3.3保证多媒体教学的实效和科学性

所谓保证多媒体教学的实效和科学性就是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重难点,在设计上注重科学和实效。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好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互动性和直观性,切勿为了追求进度而導致满堂灌的现象发生。

4.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并非全部,这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并非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是要善于将两者结合,各取其长,共同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同时,对于多媒体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也不能忽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竭力避免,通过各种策略的实施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宝英.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J]. 网友世界. 2014(06)

[2]袁瑢. 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J]. 中小学电教(下). 2014(04)

[3]尹瑞芬. Flash动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3(06)

9.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九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 现代 科学 技术及其相伴而产生的 教育 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加了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并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 发展。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具有两大作用,即“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感知效果”和“丰富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教育也随之进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重大变革的新纪元。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及其相伴而产生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加了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并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广大教师非常重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然而,由于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认识不够,不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为教学服务。为此,笔者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个角度,以《望庐山瀑布》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两大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感知效果

书面语言的不足就在于它基本上是平面的、静态的,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要通过阅读从语表层深入到意蕴层,实现书面语言向内部言语的转化,困难很大。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根据小学生容易感知形象事物的这一特点,通过运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动化等效果来创设教学情境,变平面的、静态的书面语言为立体的、动态的书面语言,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理解词义是运用词语的前提,也是词语教学的难点;而如何使词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则是让学生理解词义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词义创设教学情境,使词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如“瀑布”是指: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如果我们根据词义制作课件,展示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情景,变抽象的概念为可见、可闻的具体形象,学生也就不难掌握“瀑布”一词。

(二)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

书面语言呈现给读者的往往是一幅静态的画面,这给小学生感知和理解书面语言带来了困难。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课文中的静态的画面动态化,让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情境中去感知、理解和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强化言语形式的教学效果。这首诗的教学,教师可以先用课件显示“红日”、“香炉峰”、“紫烟”和“瀑布”这些视觉形象,再将它们制成动画的效果,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和体会诗中的动词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第一句中的“照”和“生”二字描写了红日照射下香炉峰的美丽景色,体现了瀑布的色彩美;第二句中的“挂”字则化动为静,逼真而贴切地描绘了瀑布从高而下的整体形象,饱含着比喻的意味和想象的空间,体现了瀑布的静态美;而三、四句诗人则尽情地描绘瀑布的动态美,一个“飞”字描写了瀑布的奔腾直下、迅疾异常;诗人由“三千尺”的夸张 自然 产生“落九天”的想象,一个“落”字则是语气舒缓而有力量地写出了瀑布飞珠溅沫,好似银河里的群星自天而降!

(三)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小学语文课文,课文内容的趣味性与语文知识的枯燥性构成了一对矛盾。而使用多媒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则能通过综合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过程。那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并使表现言语内容的言语形式产生直观形象的感知效果,使枯燥的语文知识的学习趣味化。如上文的课件制作,教师运用图像显示“红日”、“香炉峰”、“紫烟”和“瀑布”这些视觉形象,展示红日照射下香炉峰的美丽景色,表现瀑布的静态美;运用声音、动画等效果来表现瀑布的动态美,突出瀑布那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这样,以诗入画,使学生在那逼真的画面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自觉地入情入境,完成品词学句、体会意境的思维过程,达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读书目的。

以上三个方面,是从“课内”这个方面,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容易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这样一个认知特点,通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帮助学生理解书面语言。

二、丰富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封闭式”的教学弊端之一,是就课文讲课文,跳不出“书本”,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当今时代,知识激增,信息爆炸,要获取丰富的知识,就必须拥有丰富的信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让学生透过事物固有的信息,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提供背景资料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背景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这首诗的教学,课前播放电视风光片《庐山》,让学生知道:庐山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景观很多,尤其以瀑布闻名于世。学习这首诗意在使学生懂得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 旅游 的观赏价值。课后播放电视风光片《庐山》,让学生从《世界遗产名录》中知道庐山的世界性价值:庐山的 历史 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景观!这就从“课文与社会”这个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这首诗的现实意义。

(二)扩大阅读容量

阅读量太少,是小学生阅读能力低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所学的课文有相同或相通之处”这样两个原则,大量引进课外读物。这既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运用学习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给大量引进课外读物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首诗的教学,为了进一步理解瀑布那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教师可用课件显示人教版第五册12《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以课文的学习为基础,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学生不难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作者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选取不同的视角,充分发挥比喻的表达作用,从声音、色彩和形状三个方面描写瀑布的雄伟、鲜明和壮观。

(三)促进读写结合

从“读”学“写”,以“读”促“写”,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习作因素,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习作情境,提供习作材料,促进读写结合。“香炉峰”的来历是这首诗中的想象点,也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材料。我们可以制作课件,显示“香炉峰”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以“‘香炉峰’的来历”为题,写一篇短文。

以上三个方面,是根据多媒体辅助教学承载信息丰富、传递信息便捷的特点,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解”到“运用”,逐步实现书面语言向内部言语的转化,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优化学生的感知效果,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从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环节促进学生智能的 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我们才能避免教学上的形式主义,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为教学服务。

用心

爱心

10.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十

操作多媒体,使其魅力得以展示的主体仍然是教师,如果运用不当将会产生很大弊端。由于受地区差异和经济条件所限,目前城市学校的多媒体课件使用已日趋完善,而农村地区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广大农村教师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在教小学语文时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还存在着很多困惑。我们虽然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味地照搬,而要因课制宜、因时制宜、因生制宜。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为一体,用于导入新课,方式新颖,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2.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效果显著。多媒体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传统教学“板书”的时间,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很好地掌握各项知识要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活跃课堂,便于师生互动。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气氛轻松了,改变了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双向发挥。

4.创造情境,促进学生情感升华。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很容易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感世界中去,和课文主人公同哭同乐,共同感受实时的快乐与自豪。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时,我以《歌唱祖国》这首歌导入,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我们的前途万丈光芒”的歌声中,学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同样也感受到了“五星红旗”在一个华人游子心中的分量有多么重。此教学情境的创造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升华。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影响教师备课思路,淡化备课要素。有的教师找到一个现成的课件后,备课时心中潜意识存在一种“跟着课件走”,而淡化了对教材、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等情况的分析,在使用所谓的“课件”后才发现学生并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各项任务,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也偏离了新课程标准。

2.课件“主体”替代学生“主体”。教师操作课件,学生在下面单纯地看并且“全盘”接受,而使语文课变成了“观看电影课”。这样上课,学生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变为学习的“被动体”,毫无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最后什么也不会记住,更别说去探究创新了。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1.合理運用“课件”思想要到位。有些教师仅仅为单纯使用课件,从网上下载来的课件丝毫不动,不管课件质量,不问使用效果如何,直接拷贝到电脑桌面或自己的U盘里,上课时拿来就用。从而以为用课件上课不用那么累得去备课,把多媒体的运用视为减轻教学负担的途径,出现这种思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用多媒体比不用多媒体做的工作还要多,除以前的备课要素外,还应备课件的使用过程中随时生成的问题以及使用后的效果等。教师只有借助课件的正确使用,才能对教材理解得更加深透,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2.紧跟学生思维,捕捉时机。学生在想问题时,时常会出现一时想不出的情况。这时,使用多媒体会收到使学生思想豁然开朗的效果。《黄果树瀑布》是一篇富有诗意的美文。在初读课文后,我问:“瀑布是什么样的?作者抓住瀑布的什么特点来写?结果学生回答的是零零碎碎,没有条理。后来让学生观看了有关瀑布的幻灯片后,他们对瀑布的色、形态以及壮丽景象,有了初步的印象。学生明白了,我讲课也轻松了。

3.延缓课件播放速度。学生的思维只有跟上课件,才能把所学知识掌握消化。我们在播放课件时应延缓播放速度,把自动播放设置成鼠标点击切换影片,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切换幻灯片,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得到一个短暂的思考、回味、休息的时间,便于学生进一步同化吸收。例如,在《梅花魂》一课教学中,通过延缓播放幻灯片速度,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来体会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对故土的眷念,让学生透过人物身份和不寻常的举动彻底感悟到海外游子的爱国心。

4.应注意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在语文教学的感性阶段,如优美诗文宜采用非言语媒体,由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而进行到教学的抽象阶段,如一些自然景象的介绍则应更多地使用言语媒体。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教学中,对于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角色体验,在一遍又一遍的表演中,小萨沙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又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教学中,课文中的三个动词“摇、甩、摆”分别写出了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动作,学生不易分辨他们的细微区别,这时可借助动画,使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动作结合起来,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双向交互作用,学生会学得快,效果也会更好。

5.适时反馈,及时修正。在使用完一个课件后,应及时对课件使用效果进行总结与反馈,结合使用过程中所生成的问题等,及时对课件做必要的修改,为下一次更好地使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永生的眼睛》一课教学时,导入用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的伤亡图片以及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的图片,用“爱是永恒的话题,今天让我们走入课文《永生的眼睛》感受琳达一家人的爱心之旅吧”做导入语,结果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汶川大地震上,课外话题有点多,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使用过后及时变导入为歌曲《感恩的心》导入,此次使用后感觉收效良好。

11.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篇十一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教媒体走入课堂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 它还是新朋友, 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他们对多媒体展示的图像和声音效果很感兴趣, 很愿意参与到其中。笔者在教学《北京》一课时, 并不作多余的叙述, 直接请学生欣赏北京名胜古迹的录像片, 学生被北京美丽壮观的景色所吸引, 学习起来很认真, 朗读语感掌握的很好。可见, 运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是学生能愉悦地、主动地学习知识的前提。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营造情感氛围

在小学中高年级课文中, 有很多课文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教学这类课文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引起学生的共鸣, 营造学习的氛围, 升华学生的情感。

例如, 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月光启蒙》, 这是一篇纯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 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 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在最后的拓展情感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播放一段抒情的音乐, 大屏幕出示并朗读“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 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 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 依然那么和蔼、慈祥, 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 不知我来干什么, 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 不再谈我的童年, 只是对着我笑, 笑得我泪流满面。”学生在听教师朗读的时候, 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 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听完以后, 他们纷纷举起了小手, 诉说着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他们感动了, 他们懂得了要报达母亲的养育之恩, 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3. 有利于优化课堂效果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走入课堂, 具有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语文教学中, 这种优越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小学语文课, 重视字、词、句的训练, 如字的写法、词语的运用、句子的理解, 这些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具有直观、有趣、易于学生接受的效果。这样,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既牢牢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 又理解了课文, 锻炼了朗读能力, 而且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可见, 多媒体的运用, 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又启发了学生的情感的投入, 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 优化了课堂效果。

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学生由于受语言发展能力的限制, 在口语表达能力上常常趋于弱势。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这个最能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上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善于表达, 乐于表达。

例如, 在教学《雨点》这一课时, 我们可以借助课件传达雨点亲切的问候, 似朋友般面对面的交流。课文朗读与画面的同步效果, 会把学生带入“有趣的旅行”中, 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 把学生的思维引发开去, 使他们随着小雨来到田野, 共同倾听种子高兴的谈话, 共同畅游美丽的大自然, 激发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5. 有利于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性

多媒体作为当今课堂教学最先进的媒体, 其操作上的方便快捷是其他任何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以往课堂练习是小黑板形式和投影方式, 需要很多教具, 而交互性又太差。运用多媒体进行练习反馈, 既方便, 也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性。《语文园地三》中的“我会选”一题, 我用多媒体出示这一部分的填空, 学生口头填空时, 填一处, 笔者按下鼠标, 屏幕上即显示出用红色填好的正确答案。而且笔者又选生活中其他的近义词让学生试填以对本题进行扩展, 这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明显的作用, 同时, 又巩固了知识内容, 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 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但是,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

1. 现代媒体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技术是传统教学的发展与升华, 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 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帮助学生记忆, 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新颖和现代化, 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 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 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手段, 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正确把握使用的“度”

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 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实效, 一些教师在感到欣喜之余, 往往会舍不得割爱, 将他们统统用到教学中去, 满堂课一会儿大屏幕投影, 一会儿大屏幕视频, 让人眼花缭乱, 反而干扰了教学,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绝不能华而不实, 哗众取宠, 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统筹安排。

3. 注重科学性, 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科学性、真实性是制作和开发所有课件的首要标准, 我们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必须要透彻地研究教材, 从教学的实际出发, 既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 又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能简单地拼凑各种杂乱无章的素材, 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 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 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

12.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十二

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

吴学坤

摘要: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成功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从而化难为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多媒体技术;直观情境;运用

多媒体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但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光是要学生理解这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若使用得不得法,可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局限于多媒体中出现的画面,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还可能导致学生分散注意力,光注意了好看的画面、好听的声音,而不进行思考,反而事倍功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特点设计、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使用,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必须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

一般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

1.在解决教学的重点问题时使用。在教学重点句段时,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让他们的听觉、视觉同时接受形象、生动的刺激。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领悟文章用词造句的准确。2.在学生需要用形象的感性材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时使用。3.提供图文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

4.在课文语言表达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教学效率不高时使用。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作为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心理特征不同、知识基础、生活经验都不同,接受能力也就有所不同。在设计课件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而机械记忆、形象思维相对占优势。在设计课件时,就可以考虑多用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动画,以帮助他们理解。如教学《小猴子下山》一文时,利用幻灯片可以把“玉米地里的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小猴子掰下玉米扛着走;桃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小猴子扔了玉米,摘下桃子捧着走;西瓜地里的西瓜又大又圆,小猴子扔了桃子,摘了西瓜抱着走;小兔子蹦蹦跳跳,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用动画一一表现出来,旁边显示文中句子,把小猴子的动作用红字标出。这样,学生既看到了小猴子见到什么就喜欢什么,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的害处,又体会到作者的用词的准确性,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感知抽象语言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语文教学中,应减少形象性的声音画面,让学生直接感知抽象的语言文字,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分析、思考。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用动画来图解课文,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来说,恐怕是弊多利少。小学语文课本中,低年级的课文很短,一般一篇文章有好几幅插图;随年级的升高,插图逐渐减少;到六年级,文章很长,一般只有一幅插图。这些同样也说明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设计课件。

三、正确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间。

教学时,教师必须认真考虑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使用多长时间。如为了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环境气氛,让学生进入文章中的状态,可以在导入新课时使用录像的功能。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在导入新课时,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再配以哀乐,使学生感受真实的情景,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在学生学得比较累时,出现动画,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有位老师在上《田忌赛马》时,在上到后半节课学生有些倦意时,适时播放赛马的动画,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与其他媒体配合使用。

现在,常见在一些公开课上,有的教师为了展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一堂课下来,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也有的教师觉得不用多媒体跟不上形势,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如自学时打出的思考题,在分析时会多次用到,如果制成课件,教学中这部分内容被其它内容盖住后,要点击好几次才能找到,就不如用小黑板实惠。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必须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才能使用得恰到好处,做到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十三

望江县沈冲中心学校 张富康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和写作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农村小学自从班班通走进教师来到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平添了生机和活力。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荡起了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可以说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创设情境,展开兴趣翅膀

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在课堂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将抽象、简约的文字符号转为图、文、声三位一体的生动可感的形象,使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呈现的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课堂情景。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感性材料,创造的情景深深的吸引学生,从而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透过文本,体会内涵,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解决学生在情感投入上的难点,我特意设计了一段大地震后的视频,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地震后残败的凄凉场景。这一环节既渲染了气氛,又对学生产生深度感染,学生很自然地便进入到课文,互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的思维已被老师牵引,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启发想象,让翅膀动起来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知识储备不足,即使课文生动活泼,文字兼美,学生也难以直接进入稳重意境。教学时,根据不同体裁,结合课文,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弦,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处在和谐、积极的状态中,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激情。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课时,课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文字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俊俏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地处看,庐山的墨阳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象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于是,我利用信息技术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象: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课件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月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去看,去思考!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这两句概况而形象地写出移步换形,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到了古诗意境之美。产生在情绪饱满、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但发挥了想象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试听结合,让翅膀飞起来

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的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边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如《梅花魂》它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这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习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在了解梅花的高洁品格时,我适时播放,一朵朵梅花在风雪中竞相开放,是那么艳丽,再配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不由自主的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此时,再出示描写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突出了教学重点。

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教师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诵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拓宽视野,提高飞翔效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结合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下笔,常有“无语可写”之感。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同样,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看它的价值。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的,是日新月异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丰富的生活材料不易及时有效地从头脑中提取出来,需要提供支持,信息技术就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形象,再说生活,激活学生内部语言,便于有效地转化为外部语言,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例如:我曾经要求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口头作文,在没有做任何指导之前,能大胆登台的学生寥寥无几,所说的内容也无非是自己加的电视机变化了,房子变宽了,生活变好了之类的话,但怎么也不能展开。于是,我运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家乡变化的图片,视频以及新闻报道等,逐一播放给学生观看。这些直观、形象活生生的画面,深深的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增添了丰富的素材,唤醒了他沉睡的感知,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课堂气氛变得空前的活跃了,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上台来描绘家乡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动笔写这篇文章,那简直是水到渠成,文思如潮。

14.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十四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一个综合中心, 利用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 在不同界面上的组合、流通, 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 实现人机交互操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 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 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 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阅读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操作性平台, 优化了学习过程, 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作文时效

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 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常用的教学手段, 比如直观图示法、演示法、模拟音响法、指导朗读法、提问法、比较法、练习法等, 都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整合。这就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 多年来一直是困扰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突出这个难点。根据习作的需要, 我们利用多媒体编制作文教学资料, 把学生生活环境中熟视无睹的事物或现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如春天的小草、鹅黄的嫩柳;污染的河流、乱贴乱抹的小广告;好人好事等。课堂上, 把作文教学所涉及的视听环境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缩短了学生的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 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解决了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事物及变化过程看不到的难题,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作文教学的效率。

这不仅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问题, 还能就此打开习作的思路, 能够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迸发灵感。使学生随心所欲地利用有关的种种信息, 为写作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

传统的作文讲评, 是教师在作文本上与学生交流, 桎梏了交流的面。多媒体技术与作文讲评的有机结合, 突出了传统作文教学讲评的瓶颈, 起到了传统教育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运用于作文讲评, 同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作文讲评时, 我在课件中出示学生的作文, 师生共同对文章内容、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进行评改。评改过程中, 课件展现修改的每一步骤, 把原文和修改稿进行比较对照, 使学生对正误了然于胸, 大大提高了作文讲评的质量, 培养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 它的特殊的形式, 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 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 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 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荷叶圆圆》中巧借多媒体, 创造栩栩如生的美,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利用多媒体把静止的文本和静态的图片像动画一样, 呈现出一幅幅变幻的图像。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季节, 荷叶更是跳动在阳光下的一道绿色音符。把满塘荷叶与荷花带进了课堂。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 孩子们来到了荷塘边, 他们尽情欣赏着绿意盎然的荷叶, 婀娜多姿的荷花, 别有生趣的蜻蜓, 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显然, 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 不仅激发了他们对夏天、对荷叶的热爱之情, 还唤起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抓住这一良好的教学契机, 特意留下空白让孩子们展开想象, 让他们想象荷花在想什么?他像什么?青蛙、蜻蜓、小鱼在和荷花说什么?这样一幅色彩鲜艳的荷塘风景画, 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不但荷香满堂, 而且有多维立体的感觉, 既读懂了课文, 又感受到画境的美, 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不但欣赏到了美, 而且也创造了美。

15.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十五

一、形象直观的音画课件是学习兴趣的启航灯

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很大程度上吸引着小学生,使他们迸发出兴趣的火花。而多媒体课件,使英语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英语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而学生本身就是课堂教学丰富的资源,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设情景时取之不尽的源泉,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资料,家庭情况,亲朋好友,生活经历都可以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并容易引起同伴的共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在英语课堂中的使用,可以使课堂由静止变生动。一直以来,农村小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面对的只是一块呆板的黑板、一支粉笔,而多媒体刚好克服了这种缺陷,每一节课都有贴近学生生活的课件来辅助教学。比如,陕西旅游版小学英语中年级的对话教学,每单元的重点句型都以对话形式展现,可以设计成两个小学生或多个小学生在见面时互相打招呼的情景画面,并配以声音,生动、自然而且容易让学生掌握,使学生在一种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从而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内容变的生动起来,能立刻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气氛活跃,并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二、新颖独特的情境创设是学习方法的五彩池

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有利于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学习,忽视它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练习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就较差,当他们遇到与之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而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同时,我们还将基于相同主题的学生现场表演与多媒体虚拟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使课堂成为真实的语言交际的“社会性”场所,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他们投入自然、自由的语言交际氛围,使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 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能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进行协作学习,共同提高。学生学法的指导除教师口授外,还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指导。在多媒体环境下,由于呈现了大量的信息,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学到不同的内容,对同一个主题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协商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性地组织和交流信息,共同完成一个主题。这些协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参与精神,给予他们一个自我的空间,大大地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三、丰富全面的网络资源是学习过程的奠基石

网络资源包罗万象,丰富全面,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开发各种英语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和营造一种浓浓的他国文化氛围。例如:陕西旅游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的异域文化教学,教师可根据国际上重要的文化和体育活动,最常见的饮料和食物及这些国家的首都和国旗,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登录互联网查询相关信息,亲身体验,主动获取知识或信息,应用知识或信息去解决问题,完成交际任务。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有主见地的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实践、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杜绝一切都由教师灌输,一切都由教师摆布。真实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自然的接受英语的熏陶,直接地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让语言和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进入角色,并联想到自己,反应就会敏捷,从而很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系统多样的课堂练习是学习效果的检查岗

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而全面、多样的课堂练习极好的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提供多样的训练方式,增加训练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设计符合学生自学规律的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练习,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以便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的训练强度,学生能在课件所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运用恰当、得体的话语,来描述每幅图画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也能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人想象能力,通过口头表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16.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篇十六

湖北省襄樊市人民路小学 孟珊珊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本文主要从“现代技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时性”、“现代技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的优势”及“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合理、适时地应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 适时性 魅力和优势 误区

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是优化组合的原则。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成为教育的先导,它是科学技术物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电教媒体,必须注意电教媒体使用的适时性。就课堂而言,媒体出示的机会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媒体的使用效果,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课堂教学环节、教学需要和学生思维特征多方面来考虑。

一、现代技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时性

1、根据教学环节,设计时机

一堂课有个好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古诗《凉州词》,如何让学生理解开头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呢?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滚滚的情景,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眺望蜿蜒曲折、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伸向远方,迤丽飞上云端。而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却坐落在黄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导入后二句诗句的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根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电教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哲理性很强,课文重点使学生悟出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这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 “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时,恰到好处地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再联系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眼前的利益”与“身后的隐伏着的祸患”的双关意思。再联系到课文的第三段故事的结果。领会吴王“恍然大悟”的道理,促进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如此举一反三,理解寓意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3、根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启发式教育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手段,它同样体现在电教媒体的使用时机上。学生想问题,会出现一时想不出的情况。这样,使用电教媒体会收到使学生思想豁然开朗的效果。例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中的雪松。为什么雪松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只是弯曲,当积雪从树枝上滑落,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这是因为它有韧性。而其他一些树,由于没有雪松这个本领,就会被积雪压断。这时,教师可设计两种不同的投影片展示在屏幕上,这样清晰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懂得“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道理。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深刻,情绪越高昂,其思维就越活跃。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学生认识更深刻。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学生理解了瀑布的壮美后,再放录像,感爱其声、形、色,领略其飞流直下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叹之情便再次激起。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精心安排电教媒体使用的时机,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现代技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的优势

1、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2、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3、巧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软件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在教口语交际《皮球掉进池塘了》时,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4、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a)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如《日月潭》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教学时,我先用录像放日月潭的资料片,让学仔细观察,然后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一是日月潭的位置: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及清晨和下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进行描述。描述后,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描述的恰当、传神。最后指导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观察后的感爱。通过教学活动,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以提高。

b)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目的。如《月庄稼》是一篇用逻辑推理来探讨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科学短文。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理清蛇与庄稼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时,巧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提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启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1、为表现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象、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是被多数人认可的。但是一些软件设计者和制作者据此认为一个多媒体软件必须完整地包含多媒体各要素,才能达到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目的。所以就出现了不管内容是否需要,总要生搬硬凑些声音、景象以体现多媒体的现象。一些让学生自已阅读的部分,硬是配以朗读声音:当一个选择题做错时,呈现一张哭丧的卡通脸并来上好大的一声警告,吓人一跳;讲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画面中出现一段大火熊熊烯烧的录像,是学生无法想象火烧的景象吧?

由此可见,我们在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时候,不能为了展示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多媒体软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其功能是辅助教学,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软件时,一定要注意心理策略,遵循教育原则,千万不要弄巧成拙。

2、为表现技术水平而使用技术

有些教学软件,画面上充斥了复杂的三维动画,让人看了自叹不如。还有一些软件,内容平平,操作不便,但是表现的手段中却含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似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我认为,技术运用是为了更好的地展现内容,而不是展现技术,显示实力。技术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

3、盲目追求艺术美感,华而不实。

现代人审美观的提升也在多媒体软件的美工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美是要分场合的。

我们发现很多教学软件的首页无一例外的是一张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或秀美柔和、浪漫绝伦的风景照,搭配着鲜明醒目的三维立体动态文字:一些画面上简单的文字说明,甚至是一个选择答案却要费尽心思地photoshop在中制作出带阴影的浮雕效果,再生成高分辨率图片导入到软件中;一些线条柔和的画面边框搭配着一大排色彩绚烂的动态按扭,把教学内容局限在小小屏幕中央。

这种类型的多媒体软件可能一上来确实能吸引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严重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把多媒体软件设计得尽量美一些是必要的,但有一个尺度和场合问题。实际制作中,应从多媒体软件的学科、内容、用途等方面进行考虑,切忌华而不实。

4、根深蒂固的“课”件性

教学软件课件化,是一直以来多媒体软件的主要特点,因此,我们常常把它称之为“多媒体课件”。我们发现,一般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有一个共性。就是几乎所有的软件主菜单上千篇一律的标注着“复习”——“导入”——“讲授”——“巩固练习”等步骤,内容密度也正好掐在45分钟一堂课内。这类教学软件属于量身定做型,一旦制作完毕,只属个人所有,也只有本人用起来效果最好。有时同样一个课题,不同教学方法的老师为了完善地讲授一堂课,都非要按自己意愿再制作一个软件,因而走入了课件通用性不强,制作人员重复开发的误区。因此,我们应尽快摆脱这种窘状,从多媒体软件的课题化走向积件化,摸块化的道路上来。

上一篇:汨罗市长乐镇中心小学简介下一篇:心情与音乐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