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民俗故事

2024-11-12

关于春节的民俗故事(11篇)

1.关于春节的民俗故事 篇一

春节,中国这个最隆重、最热闹的古老节日到来之时,深受传统影响而又接受着新观念的中国人在民俗的继承与扬弃间面临着抉择。自从2500多年前孔夫子“不语怪力乱神”开始,中国人就把精神超越的对象人格化的最高神转化为人文性和道德性的文化精神,形成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其中重视家庭就是这一文化传统的核心,梁漱溟先生就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家庭伦理本位”的文化,毋庸置疑,充满浓浓情味的春节正是中国“家庭伦理本位”文化的集中表现。

中国人过年讲究四个方面--团圆,欢庆,祥和,平安。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享受着除夕过年欢庆、祥和的节日,向上苍感恩祈福,并提前预祝明年平平安安。正如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所说,“人们平常的生活愿望以及精神层面的生活理想在过年时集中体现出来。”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过年有很多讲究,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比如祭灶、扫尘,贴春联、年画,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祭祖等等,这些习俗在传统的过年形式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这些都有着深层的蕴义,例如,饺子(饺与交谐音),因饺子形如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交”就意味着旧的一年与新的一年之交,而包饺子这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则是吃住福运,由此民间流传着“钱饺”;而扫尘(尘与陈谐音),则隐含着除陈、除旧的意愿;还有如倒贴“福”字,表达福到的含义;打碎了东西要说“岁岁(碎碎)平安”,桌上要摆放苹果取得是“平安”的谐音;大家见面要笑呵呵的,过年不能哭的,也不能打架,要放鞭炮和礼花来表达喜悦„„记得描述春节人们如何准备的忙碌的场景,都有着非常有趣味的口令,如幼时听我母亲诉说,家乡农村中就留传着有趣的过年俗语,“如二十一打算盘,二十二上大街,二十三拜灶神,二十四扫尘,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年猪,二十七杀阉鸡,二十八打粑粑,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坐到吃。”当然不同地域也许有着不同的口令,故而更准确地表述可以引用民间年节歌中写到的,“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联对,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馒头,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包饺子。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一祭祖初二拜年,初三老鼠娶亲初四迎神接,初五破五初六送神,初七人日初八顺星,初九玉帝诞辰,十三到十五闹元宵,初七初八干活儿。”这些都十分形象地描述了中国人民在春节这一既隆重又热闹的节日中忙碌的场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农耕时代的年俗在信息时代的中国终究有了变化,传统民俗随着传统生活方式的变化部分地逝去,又部分地继承下来,出现了一些新奇的现象。尽管有一些民俗学家反对,随着通讯设备的普及以及人们交往地域的扩大,电话、短信还是不可阻挡地成为春节里的重要活动--拜年的主要形式。相对于上门拜年,更多人选择了使用电话和短信拜年。传统的形式繁琐、有着封建意味的祭祀与守岁开始淡出了人们的春节生活。

当然有些人仍会认为,“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还是按照老法过才有年味,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延续。然也有不少人认为,”春节习俗太麻烦,而且与时代脱节,像正月不能理发这类要求多不合情理。“总之,不外乎两种意见,一方面认为繁琐的春节习俗难以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一方面却还希望保持中国传统特色,保留传统的习俗。

而据北京青年报对北京、上海、广东六百多名居民进行的”春节习俗“话题调查显示,有81.2%的被访者认为春节习俗”太繁琐,难以适应现代化生活“,有些也已经”落伍“.但仍有高达71%的市民认为过春节还是要加入一些传统习俗,甚至有近半数的人表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愿意完全按照春节习俗过春节。

这些表现人们对生活美好的理想的年俗很多被继承了下来。在调查中,近80%的人表示会祭灶或扫尘;80%的人表示会贴春联、年画或者福字;同时,高达87%的人选择在家里迎春,50%以上的人表示要看灯会、逛庙会。有意思的是,一些传统的被视为过时的风俗却还保留下来,例如62%的女性会带着丈夫与儿女回娘家,53%的人表示遵守正月里不理发的习俗。

针对以上,笔者分析认为,人们对春节习俗的繁琐还是可以接受,虽然认为其难以适应现代化生活,可是这一传统仍被人们所认可和接纳。当然从以上资料分析,也不难看出,如看灯会、逛庙会、祭祖等许多习俗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这些变化缘何于此,笔者不禁打上一个问号?笔者分析认为有三种原因。第一,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起来,人们的口袋也日益“鼓”起来了,而向古时自己动手做一顿丰盛大餐,逐渐就被不如上馆子打牙祭所取代了;而过年的作揖磕头也被高度发达的通讯工具所淘汰出局,转而用发短信、打电话所取代等等。第二,年味淡了,这也是说明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已经司空见惯。因此,过去过年时的惊喜反而减少了。第三,年的载体的缺失,因为古时的春节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由于现代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反差甚于强烈,故而的确有很多习俗难以融入现代社会,却丧失了赖以存在的载体。例如现在很多大城市都禁放鞭炮的做法,在中国传统习俗中,鞭炮不能仅仅看做是一个玩乐的形式,更应注意其普天同庆的民族精神的涵义。然而鞭炮的燃放又着实给城市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这之间就出现了许多似乎难以调和的矛盾。这就导致人们缺乏了像鞭炮之类的载体,来充分表达浓浓的年味。对此,冯骥才先生就认为“民族情感很多是通过民俗体现出来,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春节民俗,认识其中的涵义,必须亲身体会到春节民俗。故此,年味的缺失,不在于没有年的情感,而是恰恰缺乏年的载体”。

那么至于春节习俗的时代变迁过程中,我们对其应该持以何种眼光抑或态度来看待呢?

笔者认为,一方面从民俗学角度来看,传统春节习俗的消失也有可能导致春节精神的变异。就过春节而言,如出现了超市里购买速冻水饺代替了家人围坐在一起包水饺,打电话和发短信拜年代替了磕头作揖拜年等现象,就会导致年味的变异,甚至年味的变淡,因为春节过年,主要是一种沟通和增进亲情和友情的载体,而包水饺不是在于包水饺的结果,而更注重是包水饺的过程,是人们在一年的忙碌中,难得有的空闲中“拉家常式”的闲谈,以此彼此加深了解,促进感情的升华的一个过程,毕竟从超市购买水饺没有家人围坐在一起包水饺来的自然和亲切。故而,这种“变异”形式的变化,笔者是对此持保留意见的。另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正如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社会的进步或进化是处于不断循环的过程,是从生长—分化—整合—重组循环的过程,也就是说“传统”也并不意味着一层不变,而是随着历史变迁而逐渐转换和不断生成的,关键在于“传统”背后的精神内涵保持稳定。更何况,咱们老祖宗马克思就说过,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变化运动是绝对的,这也足能说明过年的民俗的确可以“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中国人通过春节沟通和增进亲情和友情的精神诉求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变化的只是一些过节的习俗和形式而已。例如中国的春运无疑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潮,春运期间的“一票难求”,或“车满为患”等现象与其说是验证了交通部门的不作为,毋宁说是验证了现代中国人回家过年的强烈渴望。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春节的实质及内涵精神仍在延续着,仍然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

过年这个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包含了诸多的精神涵义,春节民俗在时代变迁中需要合理地继承和扬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更需要现代的人们精心呵护并挖掘、放大。总之,笔者认为,春节民俗的继承与扬弃与否,它是需要大家聚集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加以应对,我们既不能坐视传统习俗的消失和变异,也不能漠视新奇习俗的注入,阻碍春节民俗进一步发展的活力。而应象鲁迅先生描述“拿来主义”的态度般,予以面对,既要“吸其精华,又要去其糟粕。”

2.关于春节的民俗故事 篇二

一、儿时春节的那些扑克记忆

小时候最喜欢过春节。春节可以放假、放鞭炮、得压岁钱、走亲戚,吃好多好东西,这些都很令小孩子们高兴和开心。但让我最开心的还有,每逢春节,在外地工作的爸爸也会赶回家来团聚,全家人围在桌前可以打上几个晚上的扑克牌。

小时候我们经常玩的扑克牌游戏有很多种,大跃进(类似于争上游)、憋七、升级、赶打车、五十一等游戏都是我们特别喜欢玩的。

玩牌就得买牌。每年春节前买上一副或几副新的扑克牌自然是我的事情。我家附近有一家文具店,叫益昌书局。说是书局,其实不卖书,主要经营文体用品。我自然是那里的常客。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扑克牌被认为是“四旧”。扑克牌厂不再印制扑克牌,文具店也不卖扑克牌了。扑克牌厂用生产扑克牌的机器和材料印制一面是毛主席语录,一面是毛主席语录歌曲的卡片。所以,我家在1965年买的一副天鹅扑克牌用了很多年,扑克牌的厚度几乎是新牌的两倍。

记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一个春节前,我到益昌书局购买文具时,无意中发现居然有一款新发行的《金鱼文娱扑克》在卖,书局的阿姨告诉我这是刚到的试制品。价格是4角2分钱一副,这可够我吃好几天早点的,那时一个烧饼、一根油条才4分钱。但我还是咬咬牙买下了这副试制品《金鱼文娱扑克》。

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这副“战利品”扑克牌。让我大吃一惊的是,这副金鱼扑克居然和以前我见过的所有扑克牌都不一样!传统扑克牌的J、Q、K在这副扑克牌上变成了11、12、13;传统扑克牌上的那些外国人物全部换成了美丽的金鱼。

我太喜欢这副非常“另类”的扑克牌了,几乎到爱不释手的程度。许多小伙伴闻讯后,都纷纷跑去益昌书局去买这种扑克牌。但是他们都扑空了。这副扑克牌据说作为试制品,只来了10副。居然让我发现了,我当时真是得意极了! 这副绝妙的扑克牌陪我过了一个非常开心的春节。

后来我研究中国扑克牌发展史时才知道,扑克牌在1966年 -1971年期间是禁止生产的。1972年,当时的轻工业部打报告给国务院,要求恢复扑克牌的生产。当时李先念副总理批示同意少量试制生产。我无意中买到的居然是第一批试验品文娱扑克牌!

就是这副无意中买到的《金鱼文娱扑克》成为我一生收藏扑克牌的开始。目前这副《金鱼文娱扑克》市价已经超过万元。

二、扑克牌上的京城春节民俗

扑克牌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工具,又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京城春节民俗曾经多次、大量出现在各种扑克牌上:

1、生肖民俗:生肖文化是中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春节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大年初一钟声响过,意味着又一个新的生肖年份的来临。在中国民间历来有这样的传统,到了哪个生肖年,家家户户就要买一些和这个生肖年的动物相关的剪纸、年画、玩具等,或布置在家里,或赠送老人、儿童、亲朋好友。生肖主题的扑克牌历来也是亲朋好友之间在春节期间互相赠送的新颖礼品。每年春节前都会有一款新颖的异形生肖扑克问世,春节期间带上几副生肖扑克走亲访友,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扑克文化的一个传统。如鼠年有粮仓形扑克《鼠报平安》、牛年有犁铧形扑克的《牛市鸿运》、虎年有山形扑克《虎跃新程》、兔年有月亮形扑克《玉兔东升》、龙年有葫芦形扑克《龙行天下》、蛇年有灵芝形 扑克《蛇舞神州》、马年有马蹄莲形扑克《马跃乾坤》、羊年有树叶形扑克《羊唱九曲》等等。此外还有每年出品的两副一套的《百虎图》、《百兔图》、《百龙图》、《百蛇图》、《百马图》、《百羊图》等等,每套扑克除包括一些该生肖图片外,还收录了与该生肖相关的大量绘画、剪纸、雕塑等艺术作品,每张牌上还别具匠心地放上一条或几条与该生肖相关的成语、歇后语等,堪称生肖文化的小百科。这些生肖主题扑克深受广大百姓的欢迎,当然也成为藏家不可不藏的珍藏品。

2、节令民俗:许多中国民间春节前后的节令民俗现象都反映在扑克牌上。如京城著名民俗学者兼画家方砚的《古都遗韵——老北京民俗,详细记录下老北京腊月初八煮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祭灶;腊月末扫房、写春联、买佛龛、买蜡烛、买灯台、买“吊钱”、买年货、买绒花、买花样;除夕夜摆贡、祭祖、送财神、踩岁、打灯笼、包饺子;除夕夜到初一早上守岁;正月初一拜年;春节赶庙会;正月初八顺星;正月十四烧火判;正月十五灯节等习俗,画面生动,文字详细, 暨是对春节民俗文化的形象化记录和传承,又是一组珍贵的民俗美术作品。

3、市井民俗:胡同是老北京市井文化的基础和发源地。北京城的胡同格局于十三世纪初步形成。从历史上看,胡同一直是除帝王之家以外各阶层的居住地;时至今日,北京的许多市民仍居于其中。人们世世代代在此生息、繁衍、劳作、抗争,北京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也以此为依托而发展和演化。《老北京——胡同篇》扑克带您走近形形色色的北京胡同,以追寻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体味北京特有的春节民俗民情,感触博大精深的京味文化。《老北京——老行当篇》系列扑克则遴选出108个最具老北京特色的活跃在胡同里的老行当,并分别配有珍贵而精美的旧图,重现当年趣味盎然的市井生活和世情百态,为读者展开一幅老北京“清明上河图”式的巨幅长卷,是研究当时社会、民俗的生动史料, 更是独具北京地域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时光荏苒,昔日京城的旧影已离我们远去。让我们借助本系列扑克牌,共同穿越历史时空,去领略老北京市井繁华、百业匆忙的独特风情和魅力。

4、店铺民俗:诞生于清末的众多老字号店铺是古都北京商业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京城春节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春节前夕,人们走上街头,走进这些老字号,置办年货,采购礼品。店家也推出各种促销、打折、降价的措施来吸引顾客上门。在《古都遗韵——京城老字号》扑克中, 方砚大师笔下的京城老字号,描写精致,刻画逼真,再现了晚清及民国时期北京商业名店的原貌,不仅具有观赏价值, 更具有历史传承价值。

三、中国民俗主题扑克牌的收藏与投资

经过笔者多年收藏和研究的心得,中国民俗及春节主题扑克牌都具有特别的收藏和投资价值。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许多民俗主题扑克特别是生肖扑克往往是根据特定 的年份设计制作的,并不是长线产品,印数都非常少;

2、生肖民俗扑克大多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文化礼品, 真正用于收藏的很少,所以可以说存世量很小;

3、许多生肖民俗扑克都是名家的绘画、摄影、剪纸、 雕塑等艺术作品,观赏性很强,深受藏家和大众欢迎和喜爱;

4、许多生肖民俗扑克都是根据生肖主题设计的不同形状的异形扑克,这种异形扑克不仅深受中国民众和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也深受国外藏家的青睐。

3.春节那些不应被遗忘的民俗 篇三

随着世界的变化,春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曾经习以为常的春节习俗,也渐渐同我们拉开了距离——贴春联、放鞭炮、办年货,逛庙会……

在这新旧交替之际,阖家团圆之时,让我们一起体味中国年俗里那些说不完的故事,还有那些浓的化不开的、最传统的中国味!

关键词一:糖瓜

还记得小时候吃的糖瓜吗?用麦芽制作的糖瓜,又甜又香。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加上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酥、粘。

小年为什么要吃糖瓜呢?说来还有一段故事。老人们说,每年腊月二十三日这天,作为玉皇大帝的耳目,灶王爷都要打道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为。玉帝根据奏报的情况,对这家人进行奖善惩恶。灶王爷要上天庭去汇报人间实情,人们害怕他胡言乱语,便在他上天之日,摆上糖瓜来祭奠他。祭祀时,先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贴在灶君像的两侧,用来提醒他多为百姓说好话,办实事。至于供品糖瓜,是取其又甜又粘的特点,用来粘住他的嘴。当他尝到糖瓜的甜味时,就要多说点好话,如果他想打小报告说坏话时,就让糖瓜粘住他的嘴,让他想说也张不开口。

同时,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屋,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关键词二:年夜饭

春节,最不能舍弃的还是那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中国人极重视的团圆聚餐,从掌灯时分入席,年夜饭一直要吃到深夜。

这恐怕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饺子、汤圆、馄饨、长面,各有讲究。在南方,年夜饭会吃面,预祝寿长百年。而在北方,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有“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象征。

每到大年三十包饺子的时候,大人小孩其他事情能够忘记,唯独往饺子里包硬币的这个习俗谁也不会忘记。因此,早早的就会在家里准备好往饺子里包的硬币。谁吃到了硬币,就预示着来年会有好运气。

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关键词三:剪窗花

俗话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老式窗户过年要换窗纸,而后剪些窗花贴上去。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而窗花的张贴,一般在扫尘之后进行。据说,窗花起源于冰花,所以古时又称剪窗花为“剪彩”。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宋、元以后,春节剪贴窗花的风俗逐渐普及,庆贺春回大地。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有着祈祝生活富裕、辟邪迎祥等文化内涵。

关键词四:贴年画

除了剪窗花,春节挂贴年画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关键词五:贴春联

春联者,即桃符也,自明代起方改称“春联”。它最初起源于唐末五代,但真正推广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有关。此后春联便沿习下来,流传至今。桃符重在驱邪,春联意在求吉,形式的改变反映了民众心态

变化。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从初一拜年——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走亲访友,相互拜年,到初二回门——回娘家有很多禁忌和讲究,尤其是新婚夫妇。从初三老鼠娶亲——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大日子,晚上尽量提早熄灯就寝,不打扰老鼠娶亲,到初四三羊开泰、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再到初七人日出游、十五闹元宵,最有生命力的传统民俗当属中国的春节了吧!丰富多彩的年庆活动和全家老少相聚的欢乐,是中国人在严冬里最真的记忆和最美的

乡情。

4.关于春节的故事:梅州的春节 篇四

首先从准备年货说起。冬至前后,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自制腊肉、腊肠。准备好用盐腌制三四天的肉,再用茴香、小皮、八角、花椒泡白酒制成的调味料均匀涂抹在肉上;而制作腊肠工序复杂些,需准备搅碎的肉馅、刮洗干净的粉肠和小漏斗,用制作腊肉的佐料拌好,待入味后再用漏斗一点点地往粉肠里面塞肉,最后用绳子串好,进行7-10天的晾晒即可。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家乡提前充溢着浓浓的年味。

到了年二十三左右,每家每户开始准备客家人特有的煎堆、果条和客家娘酒。用浸泡十天左右的糯米磨成粉,目的是让煎堆、果条入口即化。到了煎煎堆和果条(果条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面捏成喜欢的各种形状)的那天,家里异常热闹。一吃完中午饭,大人便早早备好大竹筛、米筛、花生油,还有熬成的一大桶糖水开始开工,只见堆积的糯米粉山在糖水和大人们的搅拌、揉搓下,逐渐变成了一个个小面团。此时围坐一团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抓起面团揉成一个个似乒乓球大小的圆球,放到洒满白芝麻的米筛上,等待大人起油锅煎煎堆,那种等待的兴奋劲难以言表。而长辈们担心一群小馋猫吃刚煎的煎堆上火,每一回都不忘先用蜂蜜水浸泡后才端出来。客家娘酒一般都是每年10月份用糯米和酒饼酿造,多用于节日或是女人坐月子的时候饮用,这时候拿出来用酒壶煮开,放点曲调成红颜色,代表日子红红火火;或是用特制的瓦缸加黑豆进行烘焙。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家乡人勤劳、善解人意。

年二十五,正式入年,俗称“入年卦”。每户人家都要进行彻底的大扫除,每个人都必须讲吉利话,正所谓“入年卦,讲好话。”

除夕当天午饭后,各家开始贴春联,贴门神、门前利是,挂灯笼。张灯结彩后,小孩早已按捺不住,嚷着早早冲凉穿新衣裳;大人则忙着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因为它不仅是除夕的一顿晚餐,更承载着一家人团聚的期盼。正所谓“无鸡不成宴”,做法多样的鸡肉是首道菜,预示新年乖乖,身体健康;第二道菜是酿豆腐,寓意着来年生活富裕;第三道菜是吃鱼丸、挥丸,用客家话的谐音就是新的一年吃不完,用不尽。除了这些外,还有付卷、大蒜炒腊肉、蒸腊肠等家常特色菜,再配上自制的客家娘酒、煎堆,满屋飘香,其乐融融。晚饭过后,就是长辈给未参加工作的孩子们发压岁钱的时刻。

正月初一。鞭炮齐鸣入耳来,烟花璀璨齐绽放,喜气洋洋过大年。但切记初一初二不能拿扫帚扫地,这样会把财气、喜气扫走。等到了年初三一大早才是“扫穷鬼”的时候。

正月初二、初四。是嫁出去的女儿和姑爷一起回娘家(转妹家)的日子。马路上车水马龙,只见大人小孩个个穿着新衣裳,眉开眼笑,手提应有尽有的酒肉、点心、水果等。见到自家的长辈、小孩,都不忘作揖道声:“新年好!”并热情地递上利是(红包)。有了女儿们一家的到来,家中的欢声笑语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正月十一到十五,亦是梅州特有的节日——赏灯。这堪称家族盛会。只要哪户人家当年添了男孩,就要在自家的祠堂集中进行赏灯仪式。先是敲锣打鼓、舞狮舞龙迎请花灯,并在节日当天,男女老少欢欢喜喜前往祠堂,添了新男丁的家庭务必抱上新丁,带上备好的满桌上好酒菜和一担供孩子们吃的糖果点心,到了祠堂后,先供奉祖先,然后与众多亲朋好友分享。仪式之后,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烟花盛会。整个仪式隆重而热闹非凡,毫不夸张地说,在梅州人的眼里,赏灯甚至比过年还重要。

5.关于春节的简短小故事 篇五

关于春节的简短小故事1

今年过年外婆家可热闹了!因为我们全都回外婆家过年,我两个可爱的表弟也回来了。妈妈给我小表弟买了汽车,给大表弟买了一个机器人,阿姨给我买了一套大长今的衣服,我们几个小孩子高兴极了,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

一天早上,我的小表弟把汽车拿出来玩,可是大表弟看见了就一把抢过小汽车,他还说:“小汽车是我的了。”我当时觉得大表弟很自私,我也很生气。

后来,外婆带着我们带姨外婆家拜年,我和小表弟还有大表弟在外面玩。小表弟玩什么大表弟就把他推开不准他玩,我就很生气,也不准大表弟玩。然后大表弟就和我吵了起来,他说:“你不是我的姐姐。”我说:“你不是我的弟弟!”然后,两人都哭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个大表弟一直没有说话,大人们都和着急,怕我和表弟一直不讲话。回到家我们又和好了,我心里想:我和大表弟一年才能团聚一次,我不应该和他吵架,我是姐姐,应该做个好榜样。这就是发生在我家,春节的故事。

关于春节的简短小故事2

我的老家在我小的时候是很重视过年的,虽然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不是很富裕,在我的记忆里,年味十足。贴红对联,穿新衣服,吃肉,放鞭炮,吃糖果,都是我念念不忘的细节。

那个时候,我们那一帮小孩子最盼望着谁家杀猪,或者办喜事。秋后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有的人家要给自己的儿子娶媳妇,这在庄稼院里是个大事情。在我七岁那年,我们大队那条街上,外号叫疤瘌眼的人家要给大儿子娶媳妇,在娶媳妇的正日子(就是举行结婚仪式的那一天)之前几天要杀家里养了大半年的猪。村里的屠户王二愣子专门干这活儿。肥猪一般都是前一天就不怎么喂食了,第二天王二愣子用一根绳子做个套子,三四个人把肥猪给套住,王二愣子拿着一个镐把一棒子下去,肥猪就打昏了,然后就开始拾掇开了。给猪放血,吹气,在开水里烫毛刮毛,开膛破肚。如果这家人家是个大方的,就会给我们这些小孩子每人几块糖吃,或者给一两块“饼干”(类似于饼干的面食,油炸过的,好吃得很),小孩子就欢天喜地闹闹哄哄撒着欢儿地走了。

那个时候家里给我买鞭炮,但是很少,我记得二踢脚才买了20个,小炮买了5挂(100响的),我每天眼巴巴地看着这些鞭炮,总想找个机会放一个听听响,但是不敢,怕挨打。我的哥哥会额外的给我一挂小炮让我玩。我就拿着一盒火柴找小朋友显摆去了。我把小炮放到墙缝里放,放到瓦片里放,放到牛粪里放,放到玻璃瓶子里放,放到狗眼前方放,反正就是觉得这样好玩。好玩的结果是出了小小意外事故。我在扔点燃的鞭炮的时候,没有掌握好时间,结果小炮在手里炸了,幸亏小炮威力小,只是把指甲炸劈了。把小炮扔到玻璃瓶里那次最危险,因为三个小孩同时往玻璃瓶里扔小炮,结果是玻璃瓶子被炸裂了,幸亏没有炸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极有可能将眼睛炸瞎了。有人当了“叛徒”,我们几个小孩子回家后都挨了打,打得很重,鬼哭狼嚎的。就这事记忆犹新,难以忘记的。

最令人喷饭的事情是吃肉。我记得有一年家里买不少肉,还炖了鸡,看着家人弄肉煮肉,我眼巴巴地瞅着,馋得直流口水呢。姐姐偷偷地给了我几次肉吃,也不管熟了没有,塞到嘴里就使劲地嚼,就是觉得特别地香。腊月三十那天,正式开始吃年饭,我猛吃鸡腿,肥肉块,吃得满嘴流油,那吃相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家人一再说慢点吃,慢点吃,别噎着,别呛着,我根本就听不到这些话。撑得直打嗝,才恋恋不舍地放下碗筷。结果是晚上睡不好觉,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是因为吃多了撑着了,还不停地喝白开水,老是觉得口渴。折腾到后半夜,拉了两趟屎,感觉肚子好受一些了,才哼啊哈呀地勉强地睡觉了。就老是觉得做恶梦,被狗咬住了,被猫抓住了,被人追着打,被人打的满身是血,都被吓醒了,结果一晚上没少受训斥。结果是从初一到十五看见肉就难受,没有一点胃口,没有一点吃肉的欲望,那一次真的吃伤了。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多吃肉,而且只喜欢吃瘦肉,肥肉现在一点也吃不了了。

6.关于春节小故事 篇六

关于春节小故事篇1:万年创历法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为纪念他,就把初一定为“年”。

关于春节小故事篇2:熬年守岁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因为这顿晚餐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又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便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儿童,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在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变成了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

关于春节小故事篇3:腊八粥的故事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看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另外传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还有一个腊八粥的传说,朱元璋小时候家庭穷困,常有断炊之患。一日,他放牛归来饥饿难挨,忽见墙角有一个鼠洞,想逮鼠充饥,不料竟掏出了糯米、黍米、黄豆、红豆、麦粒、花生等物。他把这些杂粮洗净后煮成粥,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饭。后来作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得口腻心烦,忽然想起了小时候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便命人仿做,群臣共尝,无不称妙。因这一天正是腊月八日,朱元璋就称此粥为腊八粥。后来,传至民间,就沿袭成俗。

关于春节小故事篇4:“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这风俗越传越广。

关于春节小故事篇5: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7.关于春节的民俗故事 篇七

1.1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窘境

在国外,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 民俗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宣传、发扬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 民俗旅游与文化旅游融为一体。但在我国民俗旅游开发迅猛发展的背后, 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同样显著, 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缺乏规划、全面开花的民俗文化旅游, 多采取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掠夺式开发手段, 以至于环境损耗和地方文化同化的恶果逐渐凸显, 旅游资源质量及吸引力渐趋下降。总体而言, 民族地区特别是中西部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非但未能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反而使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与世界“三N” (Nature、Nostalgia、Nirvana, 自然、怀旧、天堂) 的旅游潮流完全是背道而驰, 由此看来, 民俗文化旅游亟待新鲜元素的加入以谋求新的发展与进步。

1.2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

地质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旅游方式, 起源于地质旅行活动, 现已发展成为以地质内容为主, 涵盖矿产、古生物、地震等多种类型的观光性质的科学旅游。我国西南地区地质地貌形态多样, 地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应用地质旅游方式可在旅游市场中形成崭新的亮点, 并由此牵头整合区域内多种旅游资源, 实现旅游资源的综合性开发。具体来说, 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的资源整合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 丰富旅游资源开发项目, 走旅游资源综合化开发道路。地质旅游以山水为特色, 通过整合西南省份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可对“七彩云南”“多彩贵州”形成最生动的诠释, 最终形成区域特色旅游优势, 对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构成助推作用。

(2) 地质旅游可实现区域旅游资源优势的最大限度发挥, 成为全国旅游市场竞争中的特色项目、优势项目, 树立品牌效应, 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仅贵州目前就已有兴义、绥阳双河洞、关岭化石群、织金洞等8处国家地质公园, 以及“十二五”期间申报的贵州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 乌江—梵净山世界地质公园, 建设发展的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深度游、“水高原”生态旅游品牌, 都可由此全面带动贵州旅游发展, 以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号召力抢占这一独特的资源品牌高地, 由此促进贵州民族旅游的优化整合。

(3) 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的资源整合可弥补西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的诸多欠缺。如交通问题, 地质景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 两者的结合可使民俗旅游景点的硬件优势得到补充。比如喀斯特景区万峰林、顶效贵州龙博物馆与布依村寨民俗游连成一体后, 既节省了旅游时间、路程, 又丰富了路线内容。

(4) 民俗旅游与地质旅游的整合可提升民俗文化旅游的档次和内容。二者均明显地表现出知识性、文化性的旅游特征, 旅游资源的优势整合可使民族文化在文化内容层面上提升至更高的科学性层次, 在地质旅游的自然科学元素中深入人文感性色彩, 更可以体现出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与人文景致的原生态特色, 如黄果树瀑布节就将民族歌舞表演和唱山祭水大典糅合起来, 形成了人文资源与山水形胜融合的特色旅游。

2 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融合需注意到的问题

在将已成熟发展的民俗文化旅游与新兴旅游形式——地质旅游相融合的过程中, 必须注意到地质科普旅游与旅游地质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庄寿强等研究者指出, “凡是有石头的地方都可能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地质旅游”。而目前我国现有的地质公园建设的主流思路是旅游地质而非地质旅游, 如 “寒武系—震旦系地层界线”、 “三叶虫化石点”等类似景点在本质上仍归属于地质范畴。在将地质旅游景点沟通串联起来时, 应当拓宽地质旅游思路, 组合为不同的地质旅游类型, 如探奇型连贯式地质旅游、引喻型插入式地质旅游等。因此, 启动地质旅游产业的关键在于思想创新、理论创新。

3 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融合的对策建议

地质旅游凸显的不仅是科学性, 更要求的是旅游性、文化性。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融合的发展应当体现出以新带旧、以新促旧的旅游资源发展思路, 以地质文化为特色, 整合民族旅游资源, 树立旅游品牌, 进而全盘带动地区旅游资源整合, 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3.1 开展旅游理论与规划研究, 探讨旅游资源整合的契合点

地质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其开发建设仍处于零启动状态, 无成熟模式或案例用于借鉴。开发地质旅游首要的问题在于发展资源开发、地质公园建设等基础理论研究, 对学科交叉部分如民族、地质等加以深入探讨, 现阶段亟待处理的重点问题就是以地质旅游开发为契机, 实现旅游资源的总体整合。其中, 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融合的方式, 必须做到兼顾“主动”与“被动”, 所谓“被动”整合, 是指地质旅游规划建设必须避免走重新建设、重复建设的老路, 要善于组合、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及基础设施, 包含民俗文化游已建、在建项目资源在内, 一次性规划到位, 突出地质特色和地貌特点。“主动”整合所代指的则是地质旅游的发展应当主动整合民族旅游元素, 丰富旅游线路资源, 打造“七彩云南”“多彩贵州”旅游资源建设的新热点。

3.2 合理规划地质公园建设, 为民族旅游资源发展预留空间

地质公园建设是保护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的重要途径, 对拓展旅游空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实现地质资源可持续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从西南地区地质公园建设来看, 贵州省是我国国家级地质公园最多的省份, 有兴义、绥阳双河溶洞、织金洞、六盘水、乌蒙山等多达8处的国家地质公园。在依照《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 (2002) 开发建设的过程中, 作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融合的重要元素, 地质公园建设必须充分地考虑到公园建设与民族旅游资源发掘的深度、宽度问题。一方面西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资源可为地质旅游主要是地质公园增添文化元素, 民族旅游也可搭乘地质公园世界级品牌建设的契机找寻到恰当的宣传、推介平台, 这也是当前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旅游发展中值得尝试的一条可行道路。另一方面,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地质旅游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相比较来说, 是较为有限的, 融入民族文化元素, 即是情理之中的问题, 前文提及的贵州省国家地质公园, 其所在区域均分布有不同的少数民族, 如兴义的布依族, 平塘的布依、毛南和苗族等;云南玉龙黎明—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周边有纳西族等。

3.3 整合民俗文化与地质旅游资源, 打造精品线游路

精品旅游线路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窗口”, 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规划精品线路必须符合4项基本特征:代表区域旅游特色, 线路集中, 时间紧凑, 观赏性、娱乐性强。毋庸置疑, 单纯的民俗文化游或地质旅游都无法适应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设要求, 统筹开发、资源整合, 才能使地质旅游与民族旅游形成产业龙头的带动作用。如云南丽江景区黄山——白沙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带就将玉龙雪山、纳西民俗文化、茶马古道等品牌有机地糅合为一体;贵州的关岭——兴义的古生物化石考察路线, 同时也可成为新的苗族、布依族文化旅游线路, 经贵黄高速公路将关岭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群、兴义贵州龙化石群、花江大峡谷、贞丰双乳峰、黄果树瀑布等典型地质景观串联起来, 配合以沿线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资源, 如兴义布依族的八音坐唱、砍嘎、赶鬼场等, 对当前的旅游线路改造均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总的来说, 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必须整合规划才可能形成优势品牌, 精品建设才能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

3.4 综合开发, 充分发掘旅游资源的附加值

在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的结合中, 地质旅游相对来说, 投入少、起点高, 开发难度大。在以地质旅游的品牌效应重新带动民俗旅游发展的过程中, 二者应当互为补益, 走综合开发道路。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旅游资源的配套开发建设, 形成强劲的产业带动力。譬如贵州地质旅游可适量开发观赏石资源、古生物化石模型等, 周边的苗族蜡染、刺绣或其他民族手工艺品开发也有待于进一步形成规模。只有将旅游商品收入提升至旅游经济总量的40%以上, 这才是正常、可持续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 结论

综上,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当前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潜在效益的重要方法, 是旅游二次创业的优选途径。以新带旧、以新促旧, 对于各地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在具体实践中, 仍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相应的旅游资源整合方案, 以期探索出更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及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要:本文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 就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融合的意义及概念问题, 分别从旅游理论与规划研究、规划地质公园建设、打造精品线游路等方面对当前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科普旅游融合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思考。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地质旅游,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卢志明, 郭建强等.地质公园的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思考[J].四川地质学报, 2009 (23) .

[2]王长生.暂缓开发——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J].四川地质学报, 2005 (25) .

[3]刘德谦.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个人诊释[J].昆明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05 (Z) .

[4]刘瑞, 苏维词, 滕建珍.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构想[J].生态经济, 2005 (6) .

[5]李家清.武汉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整合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版) , 2001 (35) .

8.关于民俗、神话与宗教研究的思考 篇八

将民俗学、神话学研究的方法和材料引入宗教史,体现出作者思路上的开拓和理论上的创见。民俗、神话与宗教密不可分,早巳为学界的共识。纵观世界宗教发生发展的历史,神话世界对宗教信仰模式的参与,是长期以来各种宗教的共同特征之一。宗教神舐系统的建立,与由原始神话形成的民俗信仰、原始宗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某种重合或者同源的现象。许多原始信仰与神话始一发生就如影随形,不可分割。佛教经典同时也是佛教诸神的神话载体,所以作者对于弥勒、观音神话的梳理与论证,往往从造像、译经、讲读几方面人手。另一方面,用神话小说来证史尽管早有人提出,但在具体应用上,作者的做法是具有开拓意义的,对民俗的考察则扩展到古印度、古伊朗等国家。对于弥勒信仰和观世音信仰在印度的起源与流传,就借助于印度佛教雕像和后世中国西行僧侣游记的记载。考察弥勒的源起,又追溯这一崇拜在印度及西域地区产生的年代,是神话学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佛教神话之于中夏,恰如《圣经》神话之于欧洲,是一种外来原始信仰进入到另一文化肌体,进而影响其民俗文化的现象。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实际上是一种融入到民俗信仰中的佛教神舐崇拜。该书正是以此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后世普遍流行的神舐信仰,从其产生、发展到兴盛进行历史性的梳理。可贵的是,三个平行的个案并未被贯以程式化的求证框架,而是别而论之,不拘成式,是更为贴近社会历史原貌的勾勒。作者求证扎实,而又有多闻阙疑的审慎学风。如以禅法传承系统的衍变来校验弥勒信仰的流播,对观世音信仰起源于南印度海上守护神的推测,都卓有见地。

该书的切入点无疑是新异而又独特的,但是经验性的概念成说与理论预设的背后往往埋藏着对先验批评的忽略。关于学理佛教与民俗佛教的划分与界定,实际上并不足以恰切地表述研究对象所在时期的宗教格局。也就是说,根据雅、俗文化分层来确定的佛教存在形态,并不符合历史实际。顾伟康提出的民俗佛教的概念,被界定为以经像崇拜和求福求运为中心的信仰形式,这就将面对佛教本身必要的信仰模式以及佛教世俗化(seculadzatlon)和民俗信仰的区别问题。首先,经像崇拜对于佛教来讲,是其信仰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不说“神道设教”是所有宗教的必备特征,就是当时雅文化阶层所谓的经典或学理佛教的信徒,如道安襄阳集团对阿弥陀与弥勒的共祟,慧远为首的庐山教团对阿弥陀的信仰,也大抵不脱造像许愿的寻常宗教动机,这是有宗教情感的诉求方式决定的,差异其实只是在宗教意识上的高级层次与群众性层次的不同,所以,各种经像崇拜的功能在不同的文化层次以及不同的社会阶层当中,都有一致化的倾向。尽管作者在首章标举民俗佛教,但是,在具体的信仰分析中,分明论述的还是一种教团神舐崇拜。另一方面,所谓的学理佛教,也并未发展成如同现代西方神学“理性化”的信仰模式。而且东晋很多贵族士人精研佛理,只是作为当时玄学思想的补充,佛教在这里无疑被个人化、非神圣化、世俗化了,也就失去了它的宗教意义。其次,作者所理解的民俗佛教实际上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根据这一概念所列举的神祗信仰已经是经过佛教参与、重建的中国民间主要民俗信仰,而民俗信仰只是近似宗教信仰的准宗教形式,作者也只是求取了后世民俗信仰的几个个案。所不同者在于作者所疏证和论述的恰恰是这些后世民俗信仰个案在早期的宗教体系中的原始发生和衍变情况。作者提出“在下层民众中,一般不存在学理佛教,但在士大夫贵族中,却存在着民俗佛教”的论断,并梳理了这段时期佛教民众化运动逐步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阶层构成。排除观念先行的因素而外,我们发现,作者实际上看到了所谓教理佛教与民俗佛教的可兼容性,那就意味着雅俗两个文化层次并不具备二元对立的性质,所以作者实际借助的还是许理和的阶层划分法,它更便于科学的历史性描述。作者认为“中国佛教强大的生命力实际上来自于民俗佛教而非教理佛教”,这其实是在强调,融合了佛教内容的民俗信仰,六朝以来一直是中国民间鲜健、活泼、分明的文化现象之一。这里不免混淆了宗教团体与民俗信仰的界限。许理和认为佛教“传人中国不仅意味着某种宗教观念的传播,而且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修行团体即僧伽的传人。对于中国人来说,佛教一直是僧人的佛法。”中国佛教在六朝和唐代的鼎盛,都可以用实际僧徒的人数来衡量。再如当时的义邑、法舍等香火盟誓团体,都可以见出当时民间佛教信仰的实际模式。

把研究对象放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上来考察,是《信仰与神话》一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佛教在当时的中国何以开出异常美丽的花朵?难以究诘的祆教、摩尼教以及佛教信仰何以突然蔓延流行,虽废禁而不绝?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得不借助于对西域文明的探索来作一定程度的辅助研究。在本书的第五章里,作者从内迁月氏族人的历史文化考证人手,对月氏族内迁的两个主要分支卢水胡和羯胡的族源问题以及月氏胡的原居地、种族等中西方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提出了有力的假设和论证,并以卢水胡屑月氏胡出发,印证了月氏人为西迁的雅利安人的说法。这样,不仅解决了月氏胡的宗教信仰与袄教的关系问题,而且独树一帜地通过月氏族对五胡各族的强烈影响,来解析佛教在北方得到顺利传播与发展的原因。特别是对北魏太武帝灭佛的政治起因、佛图澄的传教方式、灵太后不废胡天的辨析,凸显了月氏族诸问题在中国佛教传播史上的作用。《论西域文化对道教的影响》一文,探讨了中国本土宗教对当时西域宗教文化的认同与受容现象,是对西域文化辅助研究的延伸。作者对西域的方术的研究,许多原本被认为是神话的荒诞不经之言被点石成金,成为文化交流史的可贵史料。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其中的分身术、神行术等所谓幻术,应属于佛教自神其教的志怪奇谭,不必实有其事。对道教典籍中女仙服饰的探究,作者综合排比了当时各民族的服饰情况,得出女仙造型受波斯文化影响的结论,体现出自由灵活驾驭材料的功力。另外,对摩尼教人华年代的考辨,应用人类学的方法,从已有的习见文本中发掘出不寻常的题目,从“白衣长发”人手探索摩尼教与弥勒信仰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都极具启发意义。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运用宗教学方法对魏晋南北朝神话小说研究的有益尝试。承袭小南一郎辨析杜兰香故事中功利目的的研究,作者勾勒出《搜神记》中人鬼恋故事与汉晋之际盗墓之风的关系,并进一步将视野延伸到唐代的人鬼恋故事,指出了这一时期文人创作寄托幻想、警戒纲常的文化目的。在对观音信仰的研究中,作者梳理了观音神话的记载、传播,以及观音灵异事迹的叙述者等情况,从而钩稽出六朝宣佛小说的渊源。继而展开对佛教感应传《观世音应验记》的作者情况研究和《冥祥记》的专题研究。尤其是探幽抉隐,考证出后者作者王琰为太原王氏的流裔,在东晋因王国宝事遭到政治性灾难,流离交广的家族事迹,是对该书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冥祥记》与其前代感应传《宜验记》、《感应传》的比较研究,以及及与僧尼传记的比较研究,不但使宣佛小说的发展脉络变得清晰,而且肯定了这些宣佛小说在宗教、文学和史学研究上的價值。另外,对于麻姑“沧海桑田”神话,作者考证麻姑为波斯语“祭司”,此神话来自于昭武九姓国,也颇令人信服。

按照吉雷斯,德鲁兹的说法,每一个封闭的灵魂或主体,在其最黑暗的深处包含着整个世界,同时也照应着这一世界的某个部分,世界最终合拢于这许许多多被照亮的部分之中。以我看来,《信仰与神话》一书,无疑是被照亮了的中国宗教文化历史的一部分,它必将以其不可泯灭的独特性视角及其研究成果,成为展开与合拢文化历史的有效环节之一。

9.好玩的春节民俗作文 篇九

今天是春节。我们一家到紫荆山公园旁边的人民大会堂广场去看万人大巡游。

一进广场,只见广场四周挂着许多大红灯笼。正前方有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盛世闹春”几个大字,到处洋溢着春节的气息。广场上人山人海,他们是来自郑州市各个市,区的表演队伍。有高跷、旱船、盘鼓、舞龙、舞狮、秧歌、武术表演……看的我眼花缭乱。表演开始了了,只听“咚”的一声,五彩的烟花在太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气球飞上蓝天,彩带随风飘舞。这时,各个表演队开始通过主席台表演,那场面真是壮观。

最使我难忘的是舞龙。只见两条神气活现的龙在抢一个珠子,真是“双龙戏珠”啊!它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快、时慢,我的眼睛看的真是应接不暇。

还有非常可爱的大头娃娃。有西天取经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还有可爱的猪八戒背媳妇。他们一摇一摆地走着,胖胖的大脸,看上去真可爱。我都想试一试呢。

随着“咚咚咚”的鼓声,几头活泼可爱的狮子闪亮登场了。他们摇头摆尾的,最后还吐出了贺岁的对联。

春节的民俗表演真好玩呀!

10.过春节的民俗祝福语 篇十

1、大年节之夜挂红灯,炎黄子孙表蜜意!辞旧迎新鸣鞭炮,华夏大地齐欢笑!福星高照福来到,福寿安康福寿重!福海禄山福禄通,新年顺利万事兴!

2、想大年节,盼大年节,此刻眨眼即大年节;说祝福,送祝福,送你满满很多福;思朋友,念朋友,新年好运随你走;寄祝愿,传祝愿,祝你开心愉快新年每一天!

3、小年到了,想想没什么送给你的,又不打算给你太多,只有给你五千万:千万快乐!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平安!千万要知足!千万不要忘记我!

4、一年一年开心过,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一家和和睦睦,愿你生命中的每一个愿望全能得到实现!新春快乐!

5、敲响的是钟声,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来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来的是祝福。愿我的朋友一生平安快乐,永远幸福!祝龙年好运!

6、祝你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发得像肥猪;身体棒棒,壮得像狗熊;爱情甜甜,美得像蜜蜂;财源滚滚,多得像牛毛!

7、祝愿: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年年如意岁岁平安;财源广进富贵吉祥;幸福安康庆有余;竹抱平安,福满门;喜气洋洋

8、神说: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健康的身体,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人,一帮信赖的朋友你会拥有这一切!祝龙年快乐!

9、新的一年里,愿我的朋友: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俊人丑顺眼就要;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穷家富和气就好;一切烦恼理解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10、送走旧年的时候,也送走一年的阴郁,迎来新春的时候,也迎来新的希望。给您拜年啦!祝兔年新年快乐!

11、新年好!给您拜年了!过去的一年我们合作得都很愉快,谢谢您的关照,祝您春节快乐!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12、迎春接福,玉龙吐宝庆吉日;招财进宝,金凤含珠贺新年!我的朋友,祝福你新年进步!

13、您是经霜的枫树,愈老愈红。虽历尽悲欢,却愈显得襟怀坦荡。衷心祝愿您生命之树常青。祝新年快乐!

14、高山上的人总能最先看到新一年的日出,有了您的高瞻远瞩,您的事业必然前景辉煌。祝您鹏程万里!

15、冷冷的天空飘着雪花;长长的火车带我回家;小小的院子圈着鸡鸭;缕缕的相思多少牵挂;暖暖的友谊伺候爸妈;美美的大年节聊聊家话。愿大年节夜安详!

16、大年节之夜的你,是否已经在家团聚?大年节之夜的我,心里依然把你想念!让我祝福的火苗,点燃你心中美妙的蜡炬,暖和新一年!祝大年节快乐!

17、大年节之夜辞旧岁,新年联欢共举杯!大红灯笼高高挂,瞻望夸姣新一年!五湖四海同庆贺,全国欢腾笑开颜!祝你大年节之夜喜事多,一年更比一年旺!

18、那一片欢歌笑语退去,那一片繁华喜庆淡去,那一个新年假期远去,忙忙碌碌的身影,期待新年的降临。欢乐依旧,笑声依旧,短信传递,万事如意!

19、迎接大年节,惊喜无穷;福星高照,福满家园;禄星进门,加爵升官;寿星贺春,寿比南山;喜神报喜,好运无穷;联袂众仙,共迎新年;祝你新春,吉利美满!

20、大年节到,送你一副对联放烟花,放鞭炮,贴春联,看春晚,年年节目不同;发短信,传问候,打电话,道平安,岁岁祝福相似。横批龙飞凤舞!

21、新年到,祝福来报到:大财小财意外财,财源滚滚;亲情爱情朋友情,份份真情;官运财运桃花运,运运亨通;爱人亲人家里人,人人平安。

22、绚丽的烟花绽放云宵,大红的春联书写喜兆,浓浓的年味驱散寒潮,满满的.钱袋压岁红包。春节来到,祝福门敲:恭喜发财,过年好!

23、新春佳节喜庆到,锣鼓喧天响鞭炮。一早拜年又跑桥,弯腰叩首老人笑。瓜子蜜糖进腰包,还有几张新钞票。彼此祝福新年好,哥们一定要收到。春年快乐!

24、新年佳节到,向你问个好,身体倍健康,心情特别好;好运天天交,口味顿顿妙。最后祝您及您的家人:蛇年好运挡不住,蛇年财源滚滚来!

25、新年将至,送你祝福早一点:旧的一年完美句点,新的一年希望起点;开心微笑多一点,烦恼心事少一点;让日子变得幸福点,快乐不止一点点。春节快乐!

26、拜年的话我送了父母,祝福的话我给了朋友,问候的话我送了领导,剩下的话我要全部给你,亲爱的,值此新春佳节,愿你春节快乐,笑口常开,我爱你!

27、昨天相识是缘份,今天相处是福份,明天重逢是情份,友谊的陈酿是年份,彼此关心是天分,新年祝福是气氛,朋友是生活的一部份。预祝春节快乐!

28、春天的钟声响,春节的脚步迈,祝春节的钟声,敲响你心中快乐的音符,幸运与平安,如春天的脚步紧紧相随!春华秋实,我永远与你同在!

29、锣鼓喧,鞭炮鸣,家家户户喜盈盈。贴春联,挂红灯,欢声笑语说不停。迎新年,新气象,祝福声声送佳音。祝你春节快乐,吉祥如意都来临!

30、新年的钟声里举起杯,任酒的醇香在空气中荡漾,任我对你的感激在杯里慢慢沉淀,深深祝福我的朋友,祝你新年幸福美满,健康快乐!

31、共同努力,互相协作,同一职场见证你我勤奋,一起打拼,互助共勉,同一岗位增进你我情意,新春佳节到,祝愿同事你合家欢乐,蛇年大吉,节后共创辉煌!

32、新年佳节到,拜年要赶早,好运跟你跑,吉祥围你绕,财源进腰包,心想事成了,春节齐欢笑!我的祝福如此早,请你一定收到。

33、虽然天天见面,虽然无话不谈;虽然相隔不远,虽然问候不断。春节来临之时,我还要送出我真诚地祝愿。祝你天天快乐,幸福永远!

34、新年之际祝您:东行吉祥,南走顺利,西出平安,北走无虑,中有健康;左逢源,右发达,前有福星,后有菩萨;内积千金,外行好运!祝新春快乐!

35、新年将至,祝您大财小财意外财,财源滚滚;亲情友情爱情,情情如意;官运财运桃花运,运运亨通;爱人亲人友人,人人平安。

36、一个影子很孤单,两朵玫瑰才新鲜;一颗心情常期盼,两处天空多浩瀚;正看短信的小笨蛋,为何让我总怀念,祝你快乐!

37、新年祝福你:好运伴着你,财神跟着你,名车美女属于你,霉运躲着你,喜事围绕你!

38、今年新年不送礼,发条短信传给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幸福美满粘着你,还有我要告诉你,财神已经盯上你!

39、新年大钟声声响,开心生活已登场。敲出好运不可挡,敲出快乐心舒畅,敲出喜庆喜洋洋,敲出浪漫好时光,敲出幸福与安康,敲出平安和吉祥。春节快乐!

40、寒冬,冷却不了我想你的心情;清风,吹散不了我对你的眷恋;岁月,消磨不了我对你的关怀;白云,遮挡不了我对你的祈祷,愿你新年快乐,精彩连连!

41、新年到,我许下愿望,愿你:寒冷时,有人送暖不畏寒;饥饿时,有人送饭不担忧;困难时,有人伸手来扶持;孤单时,有人陪伴寂寞消。愿你开心每一天!

42、不许动!举起手来,认识的站左边,不认识的站右边,想笑的站中间。说你呢!快放下手机,双手抱头靠墙站好,仔细给我听着:祝你新年快乐!

43、春节生活忙碌多,身体健康要关注:早睡晚起精神好,作息规律体安康;大鱼大肉要减少,荤素搭配益身心;油腻食物尽量少,多吃蔬果健康来。祝春节快乐!

44、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常与朋友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不是神仙胜似神仙;愿你快乐一整年。

45、春节到,拜年早;送你一杯香醇酒,愿你跟着好运走;送你一幅吉祥画,生活幸福人人夸;送你一盏红灯笼,万事呈祥家业兴;新春大吉,提前祝贺!

46、托空气做邮差,把我热腾腾的问候装订成包裹,加印上真心的邮戳,用度恒温快递赶春节之前送到你手上,提前祝你春节快乐,好运滚滚!

47、尊敬的阁下:非常感谢你一年来对我的关心,对我的牵挂,和我的联系,和我的互助;籍新春来临之即,衷心祝你新年愉快,身体康健,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48、新年将至,为了地球环境与资源,请自觉减少购买传统纸制贺卡,你可在大面值人民币上用铅笔填上贺词,寄给我!感谢你对环保事业的支持!祝你幸福快乐!

49、朋友总是心连心,知心朋友值千金;灯光之下思贤友,小小短信传佳音;望友见讯如见人,时刻勿忘朋友心。祝新春愉快!

50、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落叶飞舞着,温馨洋溢着,真情荡漾着,祝福伴随着,多少个不眠之夜都不及今天的平安夜来得幸福而快乐,温暖着这个不一样的夜晚。

51、尘世的喧嚣和明亮,人间的快乐和幸福,在岁月中匆匆流过,几许清澈,几许温暖。新年到了,我们相逢在时光深处,崭新的太阳带去我的祝福:新年快乐!

52、抖落往年的疲惫,甩掉往年的苦恼,斩断往年的压力,迎接新年的希望,享受新年的喜庆,开创新年的梦想。新年过去了,梦想启航了,祝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事业兴旺,梦想成真!

53、好运是邮差,财神是信使,幸福是信笺,快乐是信纸,平安是邮包,真心是邮戳,友谊是笔迹,快乐老家是地址,收件人是唯一的你。新年快乐!

54、生命旅途中,时光总匆匆;沧桑岁月中,世事总变迁;新年假期中,祝福在心中;春暖花又开,秋去冬又来;思念未曾浅,快乐也依然。愿你幸福到永远!

55、听,钟声是我的问候,歌声是我的祝福;看,雪花是我的贺卡,清风是我的拥抱,快乐是我的礼物!统统都送给你,祝你新年快乐!

56、新年要到了,送你三美:心情美,家庭美,事业美;送你八意:如意,顺意,情意,爱意,美意,心意,春意,再加我真诚的友“谊”。新年要快乐哦!

57、新年到,祝福到。月照最是相思时,纵然远隔千里,也阻隔不了我对你的关怀与思念,希望同在月光下的你,过得比我好,一切遂心如愿一帆风顺。

58、新年到,吃大餐;少喝酒,多吃菜;莫贪杯,要记牢;宜清淡,少吃荤,肠胃舒坦心情好,少生气来多欢笑,身体健康最重要,开开心心又一年!

59、不管是晴天阴天雨天,知道你幸福就是最好的一天;不管是去年今年明年,只要你快乐就是最美的一年。愿你:快乐不只今天,幸福不只新年!

60、拿起美妙的彩笔,勾画新年的.美景,绽放灿烂的笑脸,抒发喜悦的心情。画上一群羊,点彩一堆钱。让你痴迷让你醉,让你新年幸福睡。新年到了,送你一群羊,幸福万年长!

61、回首,愿你烦恼清零;期望,快乐与你相依;度过,幸福与你同行;迎接,愿你一切顺利。新年即将来临,祝你喜事多多!好运连连!鸿福齐天!

62、身处千里外,祝福如天籁。牵挂记心间,祝福依然在。问候远方来,友谊之花开,幸福之树为你栽,吉祥如意塞满怀,祝您春节快乐,永远可爱!

63、天上星,亮晶晶,认识你,很开心,星空里,万颗心,有一颗,是我心,无助时,看星星,失眠时,数星星,许愿时,等流星,记得天天要开心。新年快乐!

64、新年到了,在新的一年里你要牢记三个代表:你是万人迷的代表,你是乐天派的代表,你是福星佬的代表。坚持三个代表,来年你的生活会更美好。

65、让鸟儿为你鸣叫,让礼物投怀送抱,让烦恼掉头走掉,让幸福对你格外关照,看完信息所有祝福生效!祝: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66、送你一杯我精心特调的果汁,里面包含cc的吉祥如意,cc的新年快乐,cc的心想事成,这杯百分百的果汁名叫《恭贺新禧迎新年》。

67、给你一碗蜜,里面加点糖,最后加入盐,分开是咸的,见面是甜的,最后才知一切是幸福的!

68、生活是一个沙漏,日子的细沙通过要井然有序;幸福是一道阳光,在烦恼的乌云背后蒸腾起彩虹;生活是一种意义,平淡却充实。新年虽过,愿你将快乐延续!

69、新年到了,想想没什么送给你的,又不打算给你太多,只有给你五千万:千万要快乐!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平安!千万要知足!千万不要忘记我!

70、忧伤杳然去,快乐踏雪来。吉祥伴梅开,无奈随风散。新春已驾到,祝福不能少。今朝合家欢,幸福永绵绵。恭祝您春节快乐!

★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格式

★ 春节民俗作文高一

★ 民俗春节作文400字

★ 关于北京春节民俗作文精选

★ 高二春节民俗作文

★ 小学春节民俗作文

★ 过春节日记

★ 过春节日记

11.关于春节的民俗故事 篇十一

所谓农民画就是农民们对自己的劳动生活进行描绘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创作全靠农民自身的想象,反映的是当代农民们的思想感情、生活需求以及心理追求。东丰农民画作为我国吉林省东丰县最具有民俗代表的一种艺术作品,被我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评为“农民画创业产业基地”。下文就东丰农民画的艺术表现和美学特征展开分析,就其如何描绘满族民俗文化进行研究。

东丰农民画的创作渊源与美学溯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念,首先要贯彻落实建设文化强国就需要建设起文化资源大国。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的人口都属于农民,而农民的生活主要是靠劳动为主,在长期的历史累计下,人们开始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向往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农民画不仅仅是农民精神活动的产物,更多的体现的是农民文化生活的内容。与此同时,农民画也不仅仅是表现的精神审美,更多的是是体现满族民俗。除此之外,对于农民画的学术研究也不仅仅是文化对象与艺术形态的研究,而同时又是对一个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所以。我们要针对东丰农民画的历史发生条件、发展及其演变进行深入分析和考查,对农民画的精神内涵、艺术范畴、审美造型等进行探讨。

事实上,所谓审美就是探讨事物的美好的一面,而美学就是人们对美进行规律、审美心理以及审美经验的探讨,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研究学科。审美不仅包括对事物表面的美的欣赏,更多的是对事物的内涵、情感以及道德上的认识和欣赏。对于东丰农民画来说,东北人本来就拥有者自己独特的衣食住行、文化思想,东北文化标志能够在房屋、材料运用、农民画等等方面来体现。例如,东丰人民的满族剪纸、满族秧歌以及一些反应历史文化底蕴的农民画创造都能体现出满族民俗文化。

东丰农民画的时代特征和美学特征

前面说到,东丰农民画是基于农耕时期农民的思想感情与心灵向往多描绘出来的,其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具有非常高的时代特征。对于东丰地区的人民来说,所有的劳动和生活都能被勾勒成一幅幅的农民画,用来反映当代农民精神以及艺术审美。事实上,东丰农民画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东丰农民独特的审美意识以及社会背景。就东丰农民画发展的历史来看,新世纪以来,东丰农民画逐渐开始突破民间美术固有的程式与传统,逐渐开始追寻能够实现独特的自我和张扬的个性,最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但同时,他们也沿袭了东丰地区地域民俗与民间艺术的影响,仍然是通过实际生活与实务来表达情感,依然用简单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内心向往。

我们都知道,农民画是源自于民间系数的,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东丰农民画中还体现出了强烈的世俗观念,通过记录人们真实的生活,来反映问题,而当地民俗对于农民画有一定的制约性,相反,农民画对于当地民俗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与依附性。而东丰农民画对于满族民俗文化的这种依赖性也使得东丰地区的古老民间艺术能够与现代满族民俗文化完美结合。例如:东丰农民画立足于家乡的沃土,继承了东丰地区古老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并结合现代满族民俗文化表现出来。在东丰地区的古老传统中有着“晚上睡觉头朝外、身穿皮袄毛朝外,腰里扎个大腰带,狗拉爬犁跑的快”等等俗语,这些都可以作为农民们创作农民画的关键素材。

满族民俗文化在东丰农民画的具体运用

要继承和弘扬东丰农民画,宣传我国东北地区的文化艺术和满族民俗文化,并发挥社会主义价值,作为东丰地区的优秀的文化艺术,农民画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艺术。以理论来联系实际描述东丰农民画,其思维方式具有普通艺术表现形式的形象思维特征,有具有区别于普通艺术表现的思维混乱方式。这也正是东丰农民画的独特之处,并且正是因这样的强烈的表现,才使得东丰农民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站在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东丰农民画中的满族民俗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农民画的表现进行描述上。就我国以往对于东丰农民画的研究来看,因缺乏深入对作品的本体形式、文化内涵的深刻探讨,因此,对满族民俗的分析还尚有不足。

东丰农民画借助社会学、民俗学、美学与哲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充分体现当代学科的通融性,逐步构建农民画的理论基础。而东丰农民画对于满族民俗文化的体现和勾勒表现在色彩的运用、形式的体现和某些鲜明特征的运用上。例如,农民画家们利用大红大绿的跳跃性对比色彩来形成色彩碰撞,以复杂多样的色彩来反应一些单纯的事物,以打破传统“重墨轻彩”的传统规定。将满族的文化遗产通过这样的形式充分表现出来,并传扬出去,以形成东丰地区独特的艺术文化表现形式。

结束语

总的来说,作为东北艺术文化的重要表现,东丰农民画不仅仅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更反映的是东丰农民的心理活动和向往以及审美。要进一步发扬东丰农民画就必须结合满族民俗文化,深入的研究东丰农民画所表现的内涵和情感,努力将东丰农民画转化为建设东丰地区的文化产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最终实现东丰农民画的传承和文化价值提升。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的优秀教案设计下一篇:四川法院数据中心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