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心得高中(共10篇)(共10篇)
1.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心得高中 篇一
前天晚上我吃过饭,因为太晚了,所以不能出去玩了。因此,我们在家里逗乐了新抓到的蟋蟀,玩“永远英俊”。突然,我妈妈冲了进来,对我和我的弟弟妹妹说:“快出来,汉字听写大会已经开始了!”在把我们叫到客厅后,我打开了已经分开很长时间的电视。
然后,我妈妈给我带了三支钢笔和三张纸,分别寄给了我们三个人。她说,“听写会议已经开始了。你也可以写,看看有多少是对的!”我看见一个哥哥出现在电视上,坐在写字台上,却听到主人说:“扭捏!”结果,哥哥很快在一个特殊的写字板上写下了“蠕动”这个词。虽然他写错了,但他教了我们怎么做。因此,我和哥哥姐姐交换了手,准备比较谁写得更正确。
第二个是一个小女孩。当主持人说“干坤”这个词时,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都褪色了。“坤”这个词很容易写,但是“干”这个词不是很容易写,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女孩竟然写得很快!
后来,主持人来到了一个超级困难的“粮食运输”,唉,这回可挂了,就看人家的了!我只看到了学生写得很快,我不禁暗暗惊异。可见强有力的手像云一样!这样,我只听见弟弟大声说:“切,这太好吃了。太弱了!”看着我!“当我们读到他写的话时,我们都大笑起来。为什么?因为我哥哥的胡言乱语,它被写成了“洗澡的运气”。哈哈,这太有趣了!
这次看汉字听写大会,我注意到有一些简单的单词,比如手榴弹、抱怨等等。还有更难的词,如鸢尾、辉班桂、灯芯绒等。,还有一些不常见的词,如虹吸管、日珥、沟渠等。
在这次听写中,我只答对了16个,我哥哥答对了9个,我妹妹答对了8个。然而,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不仅提高了我们对汉字的感觉,也给了我们对汉字的新理解。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事实上,在这些词的正确答案出来后,我们知道了其中的一些,但是它们不能被写出来。
将来,我必须按照每个单词的书写方式仔细阅读和书写。我不能以似是而非的方式浏览一些单词。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对文字有更深的理解!我希望每个人都有空也可以看这个节目,记住:每周五晚上8点,科教频道不会离开!
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二
——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感
文/晓辉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创新层出不穷,信息瞬息万变的年代,我们难免眼花缭乱。在快得心烦意乱时,不妨回头看看,我们是否遗失、漏掉了什么?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周末黄金时间热播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吸引了我的目光,感触颇深,一些以写字为基本功的中小学生对有的常用字,习惯用语不能正确书写,试问这些孩子的父母又会正确书写多少?相信有些父母还不如他们。随着电脑、手机的全方位“吞噬”,人们有事打电话、发短信、发微博,方便、快捷、根本不用纸、不用笔、不用手写、按按健全部搞定,而且还有一个好处,不用担心汉字不会写,认不清,又能摆脱手写不堪的“尴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大量的打印、印刷文本出现,虽干净、工整,但总给人生硬、呆板、程序化,没有感情,没有灵魂的感觉。我们早年写信常说“见字如面”,说明写的汉字是一个人的载体,代表本人,字写的清新隽永或浑厚圆润抑或龙飞凤舞,不管何种字体,字里行间都包含本人待人的态度。
现代优秀通讯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让撰写文章、与人交流都变得更加快捷,但文字录入形式的变化却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汉字本身意蕴的湮灭,也养成了人们的懒惰和依赖的坏习惯。中国的方块汉字是世界上最具东方神韵、意境最深远的字体。当评委们将某个字的构成、来历解析道来时,我们便意识到,这一笔一划不仅是用于交流和记载的符号体系,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我国的汉字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金、隶、篆、楷、行,再从繁体到简体,一路走来,五千多年的光辉灿烂史,没有理由不珍惜。
看看我们古代的一些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虞世南……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在书写、研究汉字的精髓。元朝有个书法家叫康里子山,蒙古族人,他为了练好字,从小给自己规定,每天早晨必须写完一千个字才能吃饭。几十年过去了,子山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终于成为当时有名的书法家。这些书法大家留给后人的墨宝在现在的名山大川、楼台亭阁中可见一斑。
记得去过一个历史文化古城河北正定县,光塔寺就有七座,历史名人手迹、碑刻比比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元寺,里面有一个唐代的巨型石碑,碑座是一个叫“赑屃”的大兽,碑身是一个残存的断碑,碑文的内容虽不明确,但碑文的刻字让不懂书法的外行都叹为观止,字字苍劲有力、饱满,历经唐代千年,“容颜”不变。
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三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老师告诉我们,汉字有万个以上,而我们平时常用的汉字只有三四千个。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中所出考题基本都是笔画繁多和较为冷僻词语。“啁啾”、“锋镝”……看着一个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词语被一群初中生正确书写,不由令人为之惊叹。而逐渐变难考题涉及面之广让人咋舌。随着场上人数不断减少,诸如“伊犁河”、“愣葱”、“撺掇”这样地名、方言、口语词汇也出现在了考题里,着实叫人为选手们捏了一把汗。
看着看着,我突然发觉,我听到一些词语的读音和解释完全摸不着头脑,可是答案显示出来,我却发觉自己曾见过。例如“凫趋雀跃”的“凫”字,我就曾在课外书上见过几次,却总不愿查阅它的读音;像“箴言”一词,我会读但写不出来;还有前几次比赛中出现的“貔貅”、“瓮中捉鳖”等词,都是我会读但不会写的。
4.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小学 篇四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那些学生太差劲了,都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居然连一些简单的词语或成语都写不出来。可随着难度的增加,有些字我也写不出来了。此刻,我才觉得自己太小瞧这比赛了,同时,也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赛了。随着信息化的出现,很多的人越来越不重视汉字的书写,键盘时代带来了输入的效率,也带来了提笔忘字的尴尬。数字和信息化时代,手指飞于键盘之上以及快捷联想的功能,让大家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汉字的书写的确少了一些感情和依恋,提笔忘字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我们都快成了汉字“失写族”。
汉字的魅力和难点在于一字多音或者是一音多字,有些字,有些词,看着可能知道怎么读,可听在耳里准备写的时候,要么是一点印象都没有,要么是觉得既像这,又像那,越琢磨越不会,越琢磨越不像,最后,要么写成了同音字,要么把原本写对了的改错了,与平常的电脑打字完全是两码事。
电脑打字,即便遇上不会或者是忘记了的字,连拼后选择便是,很方便快捷。可正因为这样的方便快捷,使得原本该储存在人脑里的东西全存电脑上去了,最终的结果是手指越来越灵活了,可字却是越来越不会写了。
5.节目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600字 篇五
上个星期三,我们学校举办了五年级的汉字听写大赛。坐在台下的我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相得益彰,”老师用标准的普通话报出了第一个词语。“香”、“得”、“溢?”“獐?”我心里不由得冒出了好几个问号。只见台上的选手们个个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让我好生佩服。“感激涕零”,容不得我仔细思考,第二个词语接踵而至。还好,我会写“感激涕零”,我长舒了一口气。“锲而不舍”。啊?“契?”“稧,”?到底怎么写。坐在台下的我都急的抓耳挠腮了,我的心怦怦乱跳,还没等我缓过劲儿来,下一个词又已经接上来了。终于,答案出现在大屏幕上。正确答案是“相得益彰”、“锲而不舍”……“唉,看来我还得多多积累呀!”自以为是“小字典”的我摇摇头,自言自语道。不一会儿,孙老师通知我们回教室了,走在回去的路上,我还在回味着刚刚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不禁期待:“下次能有个四年级汉字听写大赛多好,让我也去体验一下这扣人心弦的比赛!”
星期五中午,孙老师竟带来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下个星期三,学校举行四年级汉字听写大赛,请同学们好好准备!”我竟然听到了这句我很想听却又不敢相信的话,我的心愿真的快要实现了。顿时,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我一定努力准备,争取入选去参赛!我暗暗给自己鼓劲,我要回家好好练习。
周末,我在妈妈的帮助下练习听写了很多生僻字和常用却容易写错的词。这期间,可闹了不少笑话呢!有时我把“斟酌”读成“kan酌”;我把“广阔无垠”读成“广阔无根”,还把“悖论”读成“bo论”……我每每读错,都鼓励自己不要放弃。“不要气馁,日渐精进”这句话一直鼓舞着我,让我不要放弃,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每得到一点进步,便受到一点鼓舞,我奋勇攀登,渐渐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每一次斗争都是一次胜利,再加一把劲儿,我就能达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我希望的顶峰。
6.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篇六
第一轮比赛试题
1、噘(juē)嘴(嘴唇回合或上翘,表示不满或生气。)
2、船坞(wù)(停泊、修理或者是制造船只的地方。)
3、冷飕(sōu)飕(形容是风冷或者是寒气逼人。)
4、招赘(zhuì)(招女婿。例句,《举案齐眉》第二折:“妾身孟光自从俺父亲将梁秀才招赘入门,七日光景,并不曾见面。”)
5、哂(shěn)笑(嘲笑,讥笑。哂,微笑。)
6、讪(shàn)笑(讥笑,羞惭而尴尬地笑,厚颜强笑,勉强装笑。)
7、抽抽噎(yē)噎(形容低声哭泣,一吸一顿地哭泣,泣声低沉如噎。)
8、噤(jìn)若寒蝉(冬天的蝉一声不响,现在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作声。例句,鲁迅《两地书》:“提出反对条件的转眼就掉过头去,噤若寒蝉。”)
9、韬(tāo)略(由古兵书“六韬三略”引申而来,指计策、谋略。例句,《水浒传》第七十六回:“枢相素读兵书,深知韬略。”)
10、偏袒(tǎn)(解衣裸露一肩,引申为偏护一方。)
11、棒槌(chuí)(捶打用的木棒,洗衣或弄平衣服用的木杵或短棒,在戏剧界也指外行。)
12、缜(zhěn)密(细致,精密,谨慎,周密。例句,朱光潜的《艺文杂谈》:“思想如果严谨,条理自然缜密。”)
13、殚(dān)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殚,竭尽。例句,鲁迅《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着眼在经济上,当然可以说是进了一步。但这‘殚精竭虑用苦工夫去认真创作’出来的学说,和我们只有常识的见解是很不一样的。”)
14、打烊(yàng)(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引申为歇业。)
15、豆豉(chǐ)(把黄豆或者是黑豆泡透蒸熟,或者是煮熟,经过发酵而成的食品,可以调味,也可以处方药。例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麦豉香美,乃胜豆豉。”)
第二轮比赛试题
16、丘壑(hâ)(山林和溪谷,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也指乡村幽僻之地。例句,王安石《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虚盈。”)
17、骅(huá)骝(liú)(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例句,柳亚子诗“摇笔书生盛唱酬,天马行空似骅骝。”)
18、蝇营狗苟(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地蛀食腐物,像猫狗那样苟且偷生,不知羞耻。比喻有些人像苍蝇和狗那样为追求私利,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到处投机取巧。)
19、箴(zhēn)言(规劝、劝诫之言。例句,曾国藩《箴言书院记》:“当时推湖北人才极盛,侍郎则曰:吾先人箴言中育才之法如此。”)
20、抓阄(jiū)(每人从预先作好记号的纸卷或纸团中摸取一个,以决定谁该得什么或者是做什么。)
21、罗敷(fū)(古代美女名,后常代指女子名,不必实有其人。例句,《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22、镂(lîu)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者是文字。例句,茅盾《色盲》:“太阳光从东窗进来,被镂空细花的纱窗帘儿筛成了斑驳的淡黄和灰黑的混合体,落在林白霜的前额。”)
23、弹(tán)劾(hã)(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也指某些国家的议会对违法失职或是职务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发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24、撺(cuān)掇(duo)(煽动,怂恿。例句,鲁迅《社戏》:“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25、懵(měng)懂(dǒng)(糊涂,迷糊,头脑不清楚或者是不能明辨事物。)
26、蹒(pán)跚(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也指往来徘徊的样子。)
27、赵匡(kuāng)胤(yìn)(宋太祖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
28、幢(chuáng)幢(羽毛下垂的样子,多用于形容雨势之盛,高而团簇貌,回旋晃动貌。例句,鲍溶的《途中旅思》诗:“天光见地色,上路车幢幢。”)
29、帆樯(qiáng)(船桅,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借指船只。例句,白居易《夜闻歌者》:“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第三轮比赛试题
30、周穷恤(xù)匮(kuì)(接济求助鳏寡孤独以及其他贫困的人。)
31、跬(kuǐ)步不离(跬步,半步,跨一脚。指的是半步也不离开。形容跟得紧或关系密切。)
32、罹(lí)罪(遭受罪罚。例句,杨沫的《东方欲晓》:“生逢乱世,庶民罹罪,我也只好苟且偷生吧。”)
33、蹊(qī)跷(qiāo)(奇怪,可疑,或者是花样、奥妙。例句,《水浒传》第二十回:“宋江见了这个大汉走得蹊跷,慌忙起身走出茶坊来,跟着那大汉走。”)
34、轩轾(zhì)(车前高后低为轩,前低后高为轾。喻指高低、轻重、优劣。例句,《诗·小雅·六月》:“戎车既安,如轩如轾。”)
35、啁(zhōu)啾(jiū)(形容鸟叫声、奏乐声。例如,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倦游了一天归来的麻雀,一阵阵从村子的天空掠过,有的就落在朱家大厅的屋檐上,发出带有一点儿疲劳的啁啾的声音。”)
36、仵(wǔ)作(旧时官府中检验死伤的差役,也叫作以代人殡葬为业的人。例如,端木蕻良《朱刀子》:“小少爷杀死了路老二的闺女翠花,现在‘仵作’正在验尸呢!”)
37、充赡(shàn)(内容充实,给人财物,富足,足够。例句,“公尝论古人之文,大抵以丰裕、充赡为尚。”)
38、捍蔽(护卫和遮挡的意思。例句,《水浒后传》:“三镇为汴京捍蔽。若割以与之,则汴京势孤,无险可守。”)
39、愣(lâng)葱(方言,愣头愣脑的人,例句,老舍《骆驼祥子》:“低着头,他不敢再像原先那样愣葱似的,什么也不在乎了。”)
40、络(luî)头(tïu)(古代束发的头巾,也指马笼头。例句,鲍照的“骢马金络,锦带佩吴钩。”)
41、一大趸(dǔn)儿(er)(方言,一总。例句,《红楼梦》第五十一回:“王大夫和张大夫每常来了,也并没个给钱的,不过每年四节,一大趸儿送礼。”)
42、叱(chì)拨(bō)(良马名,“金羁叱拨驹,玉碗蒲萄酒。”)
43、铲刈(yì)(铲削删。刈,割草或者谷类。例句,柳宗元的“铲刈除草,伐去恶木。”)
第四轮比赛试题
44、裂罅(xià)(裂开的缝隙。例句,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检查出创伤是横结肠和降结肠上面有十个穿口和裂罅。”)
45、卮(zhī)言(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卮不灌酒就空仰着,灌满酒就倾斜,没有一成不变的常态,如同说话没有主见或者是定见,后常用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词。诸如,《诸子卮卮》。)
46、识荆(jīng)(原指久闻其名而初次见面结识的敬词,现在指初次见面或者是结识。例句,田汉的《丽人行》:“刘先生闻名已久,没见过面,今天才有识荆的机会。”)
47、倚(yǐ)徙(xǐ)(流连,徘徊。例句,鲁迅《题未定草二》:“倚徙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这就是现在洋场上的‘西崽相’。”)
48、鸱(chī)吻(中式房屋屋脊两端陶制的装饰。鸱,鹞鹰。)
49、公廨(xiâ)(官署,旧指政府机关。例句,《浮生六记》里有“萧爽楼有四忌:谈官宦升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有犯必罚酒五斤。”)
50、溪刻(刻薄,苛刻。例句,鲁迅《且界亭杂文》里面说:“倘以为他秉性平易近人,所以憎恨了道学先生的溪刻,那是一种误解。”)
51、河汾门下(隋末王通设教于河汾间,有弟子千余人。唐初名臣房玄龄等皆从其受业,时称“河汾门下”。)
52、凫(fú)趋雀跃(比喻欢欣鼓舞。凫,一种水鸟,俗称“野鸭”。例句,卢照邻的《穷鱼赋》里说:“渔者观焉,乃具竿索,集朋党,凫趋雀跃,风驰电往。”)
第五轮比赛试题
53、服膺(yīng)(铭记在心,衷心信奉,例句,郁达夫《沉沦》里面说:“他从小服膺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圣训也不能顾全了。”)
54、海晏(yàn)河清(形容天下太平。例句,《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皇上又看到《海疆靖寇班师善后事宜》一本,奏的是‘海晏河清,万民乐业’的事。”)
55、游弋(yì)(巡逻的意思,巡逻查看,无目标地的兜游,监视某些会发生的事情。例句,郭沫若的“船在江中往来游弋”。)
56、提掖(yâ)(夹注两腋将人拎起来,提拔、扶持的意思。例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里面说:“我们老一辈的人心里面无时无刻不想提掖晚辈。”)
57、辖(xiá)制(管束。例句,《红楼梦》里面说:“众婆子听了这个议论,又去了账房受辖制,又不与凤姐儿去算账。一年不过多拿出若干吊钱来,个个欢喜异常。”)
58、曲(qū)水流觞(shāng)(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去除不吉利。觞,古代的酒器。)
59、式微(事物由兴盛而衰落。例句,茅盾《一个女性》里面说:“谁曾从丰裕跌落到贫乏,从高贵跌落到式微,那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感觉,大概要加倍的深吧。”)
60、逸(yì)飞(漏网的鸟。例句,张衡《西京赋》:“上无逸飞,下无遗走。”)
61、马驮(duî)子(zi)(放在马背上驮运的东西,也指背上驮着东西的马。例句:“赶马人和马驮子陆陆续续地走动,尾在后面。”)
62、秫(shú)秸(jiē)(摘了穗的高粱秆儿。)
63、斗(dǒu)箕(jī)(指印,因指纹有“斗”有“箕”,所以把指印叫做“斗箕”。)
第六轮比赛试题
64、峨(ã)冠(guān)博带(高冠和阔衣带,古代儒生或者是士大夫的装束。)
65、瞋(chēn)目切(qiâ)齿(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瞋目,指发怒时瞪大眼睛。例句,《史记·张仪列传》里面说:“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66、鸡枞(cōng)菌(白蘑科植物鸡枞的子实体,是食用菌当中的珍品之一。)67、伊犁河(亚洲的内陆河,发源于天山,全长1500公里,伊犁河谷是天山重要的牧区。)
68、秕(bǐ)糠(kāng)(比喻没有价值或者是没有用的东西。秕,不饱满的子实。例句,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里面说:“必若登科通籍,吾徒为秕穅也。”)
69、锋镝(dí)(一种兵器,也指战争。锋,刀刃;镝,箭头。例句,刘半农《欧洲花园》里面说:“英人,果敢人也,御木讷之假面,而藏锋镝于其中”。)
70、珉(mín)玉(似玉的美石。“珉”“玉”与比喻坏与好、贱与贵。例句,陆游《书叹》里面说:“世方乱珉玉,吾其老江湖。”)
71、及笄(jī)(女子到了许配或者是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时候,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没有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例句,《儒林外史》里面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72、婉娈(luán)(年少、美好的样子,比喻眷恋。娈,美好的样子。例句,叶圣陶《隔膜一课》里面说:“那些同伴极和气的样子,穿了灰白色的舞衣,做各种婉娈优美的舞蹈。”)
7.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感 篇七
姓名;蔡自强指导老师;熊杰 当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科学的时候,我发现人们的生活逐渐被各种科技产品所代替:出门不用走路,有摩托车、汽车等;做饭不用烧柴,有煤气、天然气等;汉字不认识可以上网查……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原本熟稔的本土文化却在慢慢淡出视线,直至消失殆尽。
汉字是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要的发明,它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由此而诞生的书法也千变万化,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伴随古老的中国走至今天,直至演变成中国符号。但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汉字书写慢慢在我们的生活中退化。中国引以为豪的书法慢慢丢失。
电脑是汉字的最大杀手。以前,我们不懂的字词,我们可以查字典,然后用手书写,以增强记忆;跟远方的亲朋好友交流,要用书信的方式;写书写论文等都是用笔书写。可是,电脑的普及,这一切全都变了,所有的用笔书写的东西全都可以在键盘上代替。汉字,你还会多少?
最近,央视开播了一档以听写汉字为主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这档节目里,主持人报的这么多字词,全中国有多少人可以写下来?我看没几个!许多人在收看这个节目的时候,也跟着参赛选手一起写,但是却屡屡被拦住!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文字都不能正确书写,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有什么颜面屹立于世界之林?
我们整天上网,做什么事都依赖网络!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民族瑰宝,全都被束之高阁!而外国人却在狂热地学习着它们,有很多人比我们写得好得多!我们难道不为之汗颜?
8.汉字听写大会活动方案 篇八
一、指导思想
为弘扬中华汉语言文化,促进规范用字、规范书写,培养学生读、听、写能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特开展此次听写大赛。
二、活动对象 我校全体师生。
三、活动主题
妙笔书写方块字,民族文化我传承
四、活动内容
各年级教材中涉及的相关词汇,及生活中的常用词汇。以语文基础字词为主。选用课本中有代表性的字词,采用组内合作,组与组之间竞争的形式,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强化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竞争观念。前期准备 :1.各年级语文老师根据其教学进度,带领学生将语文课本中的生字词(包括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以及课文中出现而课后未列出的重点字词)圈画出来方便学生复习。其中,初
二、初三年级老师要将之前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全部进行圈画;
2.学生用的作文同步训练上归纳的好词也在听写的范围,各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尤其注意常见易错字词的归纳。五.活动形式:
(1)考虑到三个年级汉字学习不同步,各年级的决赛分开进行。
(2)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先在各班进行宣传、准备,并进行选拔,每班选出5名学生组成代表队,参加学校的决赛。决赛采取现场听写,逐一淘汰出错选手的形式。最终留在赛场的为冠军。以此类推,评出前三名的团队,进行奖励。
听写要求:在40秒内时间内,正确书写出报读的词语,并做到不倒笔。在40秒内可做修改,时间到后不可以再作修改。(3)具体操作: 主持人:部分语文教师
执行方式:从课文中随机选择生字词听写,每小组的5个人分组轮流上黑板书写。
计分方式:每写对一个字词个人计5分;集体计1分,整场比赛分个人和集体累积分数。
六、活动奖项设置:
9.汉字听写大会小学作文 篇九
老妈看见我写的作业,总对那些龙飞凤舞的字表示强烈不满,有时还冤枉说我写得这么潦草,大概是忘了怎么正确书写。多数时候,她再怎么唠叨,我也装着没听见。实在装不了了,才小声嘀咕一声:“我会写的字,不见得你就会!”
我的这声嘀咕,还是被她听见了。那天她听见之后,二话没说,直接拿来两个本子,两只水笔,朝我面前重重地一放。我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她又跑去打开电视,直接调到《汉字听写大会》(晕,怎这么巧?)。她看着我,一脸的挑衅:“我们来比试比试?”比就比,谁怕谁!
比赛正式开始。电视里的主考官是个叔叔,他用标准的普通话报出了“鳜鱼”,我愣了一下,但随即想起了“桃花流水鳜鱼肥”,几番涂改之后,写成了“鳜鱼”样。正巧电视里在公布正确答案,我对了。抢过妈妈的本子一看:哈哈,她错了!还错得不像样:“鳜”字的右边多了个草字头!妈妈看我有点得意忘形,刚想制止,我高高竖起右手的食指,放在嘴唇边轻轻摇着。她只好把话给咽了回去。
没想到骄兵必败。听见“赭石”那会儿,我以为报的是“走石”,就随手写了出来,连那位叔叔的解释“它是一种矿物,一般用作颜料”也没听见。妈妈写的,与标准答案一样。唉!
电视中又报出了“白垩纪”。妈妈满脸愁云。对妈妈这种爱好写诗的人而言,“白垩纪”确实太遥远了。而我,就不同了,我经常在动画片里和这个词相遇!我得意洋洋:“妈妈,这次你输定了!”我赶紧写,写完还认真检查了三四遍。我对了!再看看妈妈写的,居然也对了!妈妈一脸坏笑:“不要门缝里看人,我可是语文老师。”
这下我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劣势。但人的`斗志只有在挫折中才会被完全激发。我鼓起十二分的斗志,迎接下面的战斗。
几番争斗下来,比赛终于进入白热化状态,必须一词定胜负了。“弋射”,那位叔叔解释说“弋”是古代射杀禽鸟时用的那种尾部带有一根丝绳的箭。听着它,我犯了难。我苦思冥想。在经过摸头、啃笔、拍脑门三个步骤后,我终于眼前一亮:《晏子谏杀烛邹》“齐景公好弋”一句中不就有个“弋”吗?因为太激动,我的字又龙飞凤舞起来,一不留神多写了一撇——“戈”,呜!
比赛之后,我写作业时再不敢龙飞凤舞了。老妈总拿这事来唠叨。好男不跟女斗,吃一堑长一智嘛,呵呵。
10.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五年级观后感 篇十
这天,播放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晋级半决赛的比赛,各位选手轮番上阵。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的大师刘浥尘。在激烈的比赛中,刘浥尘的队友相继离场,但是他的对手还有7个,其中安徽代表队和广东代表队还剩3个人,只有湖南代表队和他一样,仅剩1人。
在如此大的差距下,面对7个学霸级的对手,刘浥尘神态自若、镇定自如,一点也没有因为孤军奋战而慌了阵脚。在答题的过程中,刘浥尘显得泰然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如果遇到自己一下子就能想出来的题目,他就会做一个鬼脸,潇洒自如、准确无误地写出那些生字;如果面对一下子想不起来的字,他就会皱着眉头,手托着下巴,开始沉思,当他想出来时,额头上紧皱着的三字纹就会豁然开朗,他的脸上便露出笑容。最后,刘浥尘顶住压力,打败强敌,终于带领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杀入了决赛。
通过这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到这些选手在场上的精彩表现,特别是刘浥尘,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想想我平时读书时,只看故事情节,并不在意难写的生僻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多数是一带而过,不会去查字典。我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以后,我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心得高中】推荐阅读: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记(教师随笔)11-01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题目(2014)01-27
2024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复赛 第二场 词语全解10-05
汉字听写词语10-03
汉字听写大赛题库06-18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07-08
汉字听写大赛活动总结 文档06-14
学校汉字听写大赛活动方案08-25
汉字听写大赛词库doc10-22
2016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题库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