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

2024-07-23

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精选16篇)

1.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 篇一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 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通过“故事、情境、游戏”等活动能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身的兴趣, 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合作和创新等意识, 增强体质, 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通过情境形式进行体育教学, 达到教学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 已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案例介绍

1. 学习内容

小学二年级 (水平一) 《跳跃》。

2.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有:知道“青蛙跳”的动作要领;学会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 做到前脚掌用力蹬地, 动作连贯、协调;能积极参与, 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3. 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在故事中扮演角色, 在情境中感受到愉悦, 在愉悦中充分掌握“双脚跳”的动作方法, 同时在锻炼身体、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4. 片段介绍

组织:老师事先在地上画好两个大大的同心圆, 老师站在圆心, 学生成圆形站在外圆。情境设置, 小游戏导入。

师问:同学们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吗?

老师话音刚落, 有同学一边“呱、呱”地叫着, 一边在原地蹦跳, 有的则手舞足蹈的一会儿跳起, 一会儿四肢着地趴在地上, 气氛非常活跃。

老师又问:如果遇到危险, 青蛙还像你们这样跳, 行吗?

这时有的学生站在原地一边摇头, 一边不知所措的看着老师, 有的说快跑。旁边的人马上反驳:“你是青蛙怎么跑啊!”

老师提醒, 青蛙遇到危险, 只有跳得又高又远来逃跑啊, 只有跳到圆内才安全啊!

学生一起站在圆外, 随着老师的口令, 向内圆跳, 再从内圆跳到外圆, 如此反复, 只有连得强壮、跳得远, 才不怕危险。老师把学生带到事先准备好的场地, 学生站成田径纵队。

5. 做法

情境导入:今天天气很好, 小青蛙想去河对岸玩一玩, 可是河很宽, 小青蛙怎么过河呢?

原来河面有很多美丽的荷叶, 小青蛙借助荷叶就能跳到对岸去。老师示范小青蛙过河, 从一片片荷叶上跳过起, 安全到达对岸, 跳得时候要注意做到双脚同时跳起来和同时轻落地的动作。就在老师示范讲解的时候, 有个别男生已经抢着跳了起来, 因为跳得太急, 虽然跳得很好, 但还是不小心掉下河, 因为不想打乱课的秩序, 我装着没看见。

让学生像老师这样试一试, 同时提醒一定要注意安全, 千万不能掉到河里, 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指导学生四人一组同时过河, 边提醒, 不要求太快, 一定要稳, 同时设疑, 如果不充分跳起会怎么样? (引出双脚同时跳起, 大脚拇指最后离地的动作) 。

组织学生练习, 老师巡视指导, 纠正错误。

老师请做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演, 进行评价。

集体练习。

三、分析及反思

本节课的教案设计,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坚持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突出了一下几个特点: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 利用场地布置创设情境, 运用游戏的形式,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 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本课所设立的教学步骤, 思路清晰, 引导学生通过“看、试、练、说”等方法, 来完成教学目标,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促进学生身心协调, 全面的发展;利用场地布置创设情境,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体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想”。

新课标强调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受益。注意学生发展性的评价, 通过发展性评价,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在本节课中, 我做的还有一些欠缺, 比如说在游戏“青蛙过河”中, 有的同学胆小、害羞, 不敢放开来跳。这时, 我应该给予他们鼓励, 并重点指导, 让他们有信心, 相信自己能做好;有个别男同学平时上课调皮捣蛋, 但在这节课中, 因为是他的强项, 所以特别兴奋, 不但跳得又远又好, 而且一直是跃跃欲试, 非常兴奋, 因为老师对他有偏见, 怕他课堂上捣乱, 始终装着没有看到他的行为, 既没有肯定, 也没有表扬, 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感受, 展示的热情随之降低, 反而开始捣乱, 影响课堂纪律。如果当时我请他展示, 随后给他鼓励性的肯定和表扬, 要求被的同学都要像他学习, 相信在后面的练习中, 他会带动一大片, 课堂中学习的热情会更活跃。而这男同学也可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积极向上、不断创新, 增强自信心, 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有可能会成为体育老师的得力助手。

2.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的意义探讨 篇二

一、强化“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调查发现,很多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虽能做到重视备课、认真上课,但对于课后的教学反思,却是马马虎虎,有的甚至不写。即使写也是敷衍了事,很简单的写出“好”、“一般”,根本不考虑好在哪里?为什么会好?爱迪生曾经说过:“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又是多么的近。”实践表明,通过反思教学实践中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检查和记录备课中的疏漏,能使以后的教学更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同时,及时的总结经验与教训,有助于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最终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促使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教学反思”有助于教者教学经验的积累

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总会有令我们感到满意的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闪光成功的教学举措,如自然有趣的开场白、直观生动的示范、适时巧妙的设问、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与众不同的场地器材布置、师生交流的精彩发言、练习过程中学生独创的学习方法、练习环节中的学生情感表现等等,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突如其来的灵感”、“智慧的火花”,总会突然而至,悄无声息,若不及时反思捕捉,便会烟消云散,难以恢复。因此,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当堂记录,课后及时反思,日后再进行整理归纳。时间长了,所积累的经验就会越来越多,教法也会越来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实现较大的飞跃。

例:一位教师教学“跨越式跳高”一节内容时,由于事先不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就简单讲解了一下动作要领,做了一次完整示范后,就让同学们开始练习,当时因横竿的高度设置的不尽合理,致使好多同学动作掌握的不尽如人意。课后仔细反思,如果在课中设置四个不同高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跳跃的高度进行自主练习,这样既能给学生增加了选择空间,又能使他们在自己能力和技术所及的高度上进行练习,不断体验其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自己的跳高技术和学习的自信心,克服对跳高横竿的畏惧心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强化“教学反思”能够推进学校科研水平的发展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科研选题大多数都来自于教学实践,只要我们能对日常的教学进行密切关注,就能很轻松地获得研究的素材。实践表明,学校体育科研水平的发展建筑在每一位体育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之上。通过教学反思,体育教师所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我们进行科研论文撰写的原始材料,也为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具体做法:(1)整理。即要求教师定期把课后小结按“得”“失”“感”“悟”四个模块进行分类,并把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统一摘抄、装订。(2)应用。即将课后小结中发现的问题、收获的感悟、成功的举措,及时充分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去,通过教学活动加以验证,而不应高高挂起。(3)勤动笔。体育教师在实践运用的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理论反思,这时就可以动笔进行体育论文的创作。论文中可着力畅谈自己的教学收获,阐述清楚自己的观点,总结提炼教学体会,要注重一事一议,切忌假、大、空。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能坚持勤思考,多动笔,用不了多长时间,一篇篇教学案例,一篇篇教学论文,将能从我们的笔下创生,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和教科研能力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四、强化“教学反思”更有利于体育课程资源的深入开发

教学实践表明,要深入开发课程资源中的诸如人力、物力等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能进行及时详细的深入反思。如,笔者教学广播操时,虽然自己辛苦地讲解动作要领,但总是有那么一部分的学生学不会。苦恼之时,忽然想到了学生资源的利用。于是就让学生之间互相教练,让他们作示范、当小老师,没想到他们完成的效果特别好。通过这一教学举措,我深深地明白了在我们的体育课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如此才能极大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总之,没有反思,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飞跃。老师们常说:“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更新,才能不断地改良教学策略,最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周绍清.课后小结有感[J].中国学校体育.1984年05期

3.大班体育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三

练习投掷和快速跑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包若干,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手拿沙包站在起跑线上。

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后,每队排头的幼儿头顶沙包,从小路上急速向前走。走到小河边,取下沙包,单手将沙包用力向圆圈投去,然后双脚跳过小河,快速向前跑,绕过圆圈,按原路返回,拍第二个幼儿的手。依次进行,直至全部跑完。最后教师数一数各队圆圈里的沙包数量,以多者为胜。

【活动规则】

1、走小路时只能走不能跑,否则须从头开始。

2、前后两人必须拍过手,方可继续进行。

注意事项:

1、小路也可画成弯曲的,小河与投掷的距离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变动。

2、如果圈内沙包一样多,则以速度快,守规则者为胜。

【活动反思】

本课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情景,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积极投入的进行了合作活动。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身心真正“活动”了起来。

4.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 篇四

一、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围绕数码宝贝去森林的线索,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活动。

2、能用清楚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3、能体验团结合作,取得胜利所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数码宝贝导入活动(音乐)“小朋友,谁来了?”“听,它在说什么?”(数码宝贝说: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天气真不错,我要去森林玩,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玩?那我们快出发吧!)(幼儿随音乐欢快的出发。)

(二)欣赏森林美景(智育、美育)“在森林里有一块地方叫快乐林,住在快乐林里非常快乐,我们一起去看看。”(引导幼儿学看地图,寻找通往快乐林的路,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香焦皮事件(生活,思品)“发生了什么事?”“要是你看到有人乱扔香焦皮怎么办?”(数码宝贝被小猴的香焦皮滑倒)

(四)寻找小动物(常识)“小动物都上哪去了?原来它和我们捉迷藏,快来找一找。”(露出小动物的一部分,让幼儿通过运用已有经验,仔细观察,表达自己的见解。)

(五)和小动物比赛(体育)“小动物们难得和小朋友见面,它们想和小朋友来比赛,你们愿意试试吗?”(幼儿分组自由练习排球、钻爬、跳绳、平衡木等,练习后和小动物比赛,体验成功的快乐)

(六)活动延伸:与动物告别(幼儿分组制作物品,赠送给小动物)。

活动反思:

整个综合活动《森林乐翻天》一直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孩子们去快乐森林玩的过程,让孩子们在途中学习辨别安全的.道路――欣赏美丽的景色――及根据局部特征寻找小动物。整个过程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和成就感。

孩子的活动在其兴趣的基础开展更能激起他们参加活动的欲望老师才能更好的开展活动。为孩子们制作的活动图片从一开始便调起了孩子们参加整个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场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让小蛇多多告诉他们此行的目的。以达到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正因为有了场景和游戏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

5.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 篇五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案:

玩长凳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长凳,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及灵敏性,平衡性。

2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帮助。

3培养幼儿勇敢大胆的良好品质及对运动的兴趣。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动准备:

木制长凳若干,海绵垫二块,小方凳若干,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

学习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

活动难点:

大胆,平稳地走过双层独木桥,然后往下跳

活动流程:

热身运动——自由探索——交流玩法——过桥游戏——放松运动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运动运运动吧!

二,自由探索

⒈师: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长凳)平时长凳是用来坐的,今天,我们要用长凳玩各种有趣的活动,你们想不想玩

⒉请能力强的幼儿带领能力弱的幼儿一起玩长凳。先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怎么玩(俩俩结伴,商量讨论)

(幼儿第一探索)

⒊交流玩法:刚才,我看到小朋友们都很动脑筋,想出了很多玩法,请你把你的玩法介绍给大家。(学习各种玩法:钻地道,钻双层地道,过轨道)

过渡:老师刚才看到小朋友的本领都很大,所以还想大家学一个过桥的本领。

三,过桥游戏

(师生共同搭起三座桥:独木桥,双木桥,分开的双木桥

⒈老师介绍三座桥并请小朋友说出哪座桥最难走,然后进行示范。

⒉请一名幼儿示范。

⒊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你能走哪一座桥 你愿意走哪座桥

⒋能力强的幼儿先尝试走过高桥,能力较弱,胆子较小的幼儿尝试走矮一些的桥,提醒幼儿相互照顾

⒌能力较弱的小朋友尝试走过高桥,其他小朋友为他们加油。

⒍请能力强的幼儿尝试过更高的桥,激起幼儿下次活动的愿望。

四,放松运动

跟着音乐做放松动作。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6.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六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全体, 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只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 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 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促进身心发展, 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锻炼学生克服困难, 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 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 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 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 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 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1) 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 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 对疲劳的抵抗力; (2) 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 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 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3) 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 提高智力素质; (4) 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 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 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 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 与之相适应。过去有的教师上课“放羊式”, 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实现, 教师心中茫然学生亦然, 场地器材条件差, 加之天气等原因, 体育课一盘散沙。过去考什么练什么, 对于教材规定的十二项必修教材则抛在一边, 吏无选修课与素质练习课, 仅仅是为应付教学竞赛和教学检查才上几次考试项目之外的内容, 学生学得少、练得也不多。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要想使一节课成功, 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 即使遇到前面所说的情况: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长的教材, 也能轻松完成。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 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多表扬, 少批评, 教师过于严肃, 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 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 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其次, 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循循善诱, 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 我不练都行”, 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 让我试一试”。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 底年级同学, 兴趣广泛, 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 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 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 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 发现自己的特长,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 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总之,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 放开手脚, 把课堂还给学生, 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 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和教学只有在师生愉悦的情况下才会迸发无限生机。

7.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 篇七

摘 要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小学阶段是孩子发展的基础时期,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对促进农村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今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体育教学 反思

一、前言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行和教育体制的完善,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地域经济等其他因素制约,农村与城市相比,教育仍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由于教育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加之农村教学中应试教育的误导,使得当前农村体育教学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一些地区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也应逐步改进。

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方法面临的问题

(一)通过作者的走访调查,一些农村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同一模式:即讲解、示范、练习、纠错,这就反映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枯燥等问题。很多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很少或没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整堂课自始至终都是由单一的老师示范,学生学习的模式进行,并且教学手段落后,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一些教师在对于难度较高的动作进行教学讲解时,也忽略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师采用单一的教法,就会影响了这堂体育课的质量,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致不高。

(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易忽视以学生为主体。农村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围着教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模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被大大限制,使得体育课变得枯燥没有新意。在农村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为主导,体育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更新、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体育学习兴趣。

(三)在教学过程中,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课堂效率低。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差,不能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缺少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技能兴趣的方法。体育课本应是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有的教师制定的授课计划创新性差,或者是不制定教学计划而任由学生自由活动,不对其进行体育指导,导致体育课堂效率低,这两种方式都不能达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目的。

三、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满堂灌”的传统观念,探寻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这些是非常重要。

(一)合理进行体育内容设计,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乡镇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情景教学法,分解教学法等教学手段,而不是单一的运用示范法等。同时,根据作者调查,有些乡镇小学班级男生数量和女生数量差距比较大,因此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区别对待。有些运动项目适合男生,有些运动项目适合女生。因此,教师应首先了解教学班级的学生性别构成情况和年龄特征,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带班级的特点,才能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设计。

(二)体育教师应关注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作者走访调查,有些乡镇村庄的留守儿童比较多,所以每个孩子什么脾气什么性格,老师都要深入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体育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体育课上应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有不同的对策。对于纪律性较差的同学要时常提醒,强调纪律;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三)体育教师要讲究创新和课堂效率。在运动项目的设计上要讲究创新,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合理利用现有场地和器材,进行改造和创新。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课堂效率,在一节课中,孩子的注意力只能保持相对较短的时间,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在这段时间内把要讲授的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孩子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段熟悉本次课应学习的体育技能。教师应在课的前半段给学生讲解透彻,然后教给学生去练习。体育课要提高课堂效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方法和要领,把体育课还给孩子,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

四、结论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前进,农村小学教育在各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要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趋势,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农村小学体育课的开展应关注农村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要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城市和农村都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唐炜烽.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173-174.

[2] 朱志翔.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2-15.

8.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知道原地纵跳的动作要领,学会游戏“摘果子”。

2、大多数幼儿通过原地纵跳的动作能碰触到头顶上方的物体,动作协调。

3、喜欢跳的游戏,初步体验纵跳触物后的成就感。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重点

原地纵跳的动作要领

难点

纵跳触物

准备

水果悬挂物无纺布篓子音乐

准备环节

听音乐和老师一起做热身操: 《小猴摘果子》模仿操

复习环节

1、回忆向前跳的动作要领:弯腿、摆臂、向前跳。2、集体复习向前跳的动作。

探索环节: 探索原地纵跳。

1、创设情境,初步尝试原地纵跳。2、示范、总结动作要领。●动作发展较好的幼儿示范动作。●教师示范、总结原地纵跳的动作要领:弯腿、摆臂、用力向上跳。3、集体练习原地纵跳 ●第一次练习原地纵跳 ●第二次练习添加手臂动作

辅助练习: 创设情境游戏,巩固练习

在情境中再次尝试纵跳触物 ●第一次:纵跳触物 ●第二次:手拍铃铛

拓展游戏: 摘果子

游戏名称:摘果子 1、熟悉游戏场地,了解摘果子的游戏玩法和规则。2、集体游戏摘果子 要求:一次摘一个果子,把果子送回家。找人少的地方摘果子。

放松结束

1、听音乐放松,重点放松腿部和手臂。2、简单小结。3、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利用了直接进入主题的方式,幼儿对内容感兴趣,能够完全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其中大部分孩子思维活跃,为小动物找出了很多摘果子的方法。最后的模仿小动物时,孩子们更是兴趣浓厚,把浅显易懂的故事内容用运作表示出来,更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本次活动做到了有效性,师幼互动非常好。如果再让我上这次活动,我会更放手地让孩子们去理解看图,读故事,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9.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提高快速动作的反应,提高动作的敏捷性。

2.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增强上下肢和腰腹部的力量。

3.养成听信号行动的习惯。

4.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教学准备

1.小马头饰(人手1个),老虎头饰(每组1个),塑料圈和塑料小跳箱若干个,有节奏变化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2.宽敞、无障碍的户外大操场。

教学过程游戏玩法:

在场地一端画一条起点线,另一端画一条终点线。将幼儿6人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同时进行游戏。对应小组在起点线 前方场地各摆放10个塑料圈,间距80厘米,呈s形。在圈的右 侧平行放塑料小跳箱,先间距10厘米放一个,然后间距30厘 米放一个,接着间距50厘米一个,后面摆塑料小跳箱的距离同前,但高度改变。10厘米的上面多放一个塑料小跳箱,增加高度;30厘米的放两个;50厘米的放三个,依此类推。摆放10 个左右,放两列。(见图3-3)幼儿戴上小马头饰扮演小马,每组先暂选一名幼儿戴上老虎头饰扮演老虎。音乐响起,小马在场地中自由走跑。音乐暂停,老虎入场,用先单脚跳后脚跳的方式,跳过面前的圈圈,去追赶小马。小马用单脚跨越的方式,跳过面前的塑料小跳箱,躲避老虎。接着老虎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地追场地上的小马,小马根据老虎的追逐方向,自由地在场地上奔跑躲避。

注意事项:

1.提醒幼儿奔跑时注意互相躲避,避免发生碰撞。

2.追逐、躲避游戏的时间和节奏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在跳和跨的时候要注意要用上腰腹的力量。

效果反馈注意提醒孩子们在跳和跨的时候要用上腰腹的力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借助辅助材料来进行奔跑的训练,幼儿对这样的形式很欢迎也很感兴趣,但在其中也发现了个别幼儿动作发展的不足。以后针对这几个幼儿要让他们多练习这个活动,把动作发展起来。

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改善幼儿对增进健康的态度,教给幼儿促进健康的方法,训练幼儿保持健康的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身体的准备活动和身体的放松活动都是不可忽视,不可缺少的环节。避免“急杀车”。

10.小学实施体育新课标的问题及反思 篇十

【关键词】体育新课标 实施 反思

一、目前學校实施体育新课标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体育教育观念仍然陈旧,需要不断更新

当前部分学校对新课改存在误区:有的认为,课程改革无非是换换教材、摆点花架子,评价学校的好坏和教师水平的高低还是要看分数,看学习成绩,看升学率;还有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错误地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更不为教师所关心,于是造成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原来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教师从来就不关心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新课改的实施,让体育教师成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的权力,这使执教了十几年或几十年的体育老教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不少教师有畏难情绪,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前,体育教育在 “应试教育”影响下,体育等课程在价值取向上与其他课程不大一致而得不到重视,体育教育仍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体育在一些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小课”,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而有些学生缺少动机,缺乏兴趣,对体育满不在乎。家长缺乏对体育的认识,往往是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认为体育只是“玩”,会影响文化学习,因此不支持,不同意子女参加体育锻炼。这些对新课标的在小学的实施都带来了阻力。

2、教师专业水平不高,面临挑战

教师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观念、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反思型实践者、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但目前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很难达到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学历不低,大部分有大专学历;二是年龄不大,但是体育教师职称偏低确是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知识结构上,大多数体育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学习过,但还存在非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这部分人体育教育素质相对薄弱。教师观念的转变、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需要进行教师培训。目前不少学校普遍存在着培训不到位的现象,校本培训因缺少课程资源和学科带头人而实效不大。我市继实施体育新课标后,教研部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课改、研讨等活动,但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这些都制约了体育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3、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有待完善

新课程理论认为: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新课程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挖掘校外资源,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增长经验的机会。但是,目前不少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个别薄弱学校仍然是“一只哨子两个球”来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教学,由于硬件条件的不足使本来就脆弱的体育教育顺利进行课程改革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二、体育新课改能够得到实施的几点反思

1、更新教育观念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基础

树立新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要充分认识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课改成败,系于教师。为此,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真阅读认真学习《体育新课标》,并努力学透《体育新课标》,对新课程标准有着正确的理解,认真把握,积极参与。

(1)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教研活动能使教师间相互交流,彼此学习,共同提高。让教师多听课可以吸取他人之长,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教法。多参与评课,让教师在不断成长。评课是教师收获较大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是听取教育专家和资深教师的点评更是能让教师启迪无穷,从中受益匪浅。引导教师撰写案例分析,结合案例分析,让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教育。

(2)倡导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每个体育教师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和个体价值的实现,大幅度提高群体水平。目前,“自下而上”的培训、“互动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实战式”培训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旋律。

(3)阅读教育报刊及专家著述,浏览教育网站,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通过阅读体育教育类报刊、浏览教育网站、体育论坛,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和教改动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全新的培训,构建了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们受到空前的锻炼和提高,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拜读教育专著可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获得教育科研的理论支撑,提高教师的素养。

体育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加强宣传力度,为体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1.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反思 篇十一

在近几年江苏省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观摩的现场,时常听到一些教师在讨论,像这类课在平时的课堂上是没法上的,原因要么是条件达不到,要么是学生的素质达不到。说到底,观摩这些课就没有实质性的学习效果。

1. 要正确分清常态课、公开课、观摩课的定义与关系。

常态课也习惯称为常规课、平常课。肖川教授将按照教学计划仅仅面对学生所进行的教学称为常态课。公开课原来是骨干体育教师为高校学生作学科教学的示范课,属于职前培训,后来发展为中小学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观摩、交流形式,又称“观摩教学”。观摩课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不断发展与成熟的。公开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常态课,而观摩课是“示范性”公开课,引领常态课、公开课的发展。常态课是公开课与观摩课的基础。同是又是公开课、观摩课的最终目标。我们所看到的观摩课是授课老师在一次又一次与其他专家同仁经过多次实践、反思讨论、再实践所形成的,具有代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典型课,它是新课改的方向,同时又是大家研究、切磋的对象。我们应学习它先进的组织方法和优秀的教学理念,不能一味地模仿。

2. 要明确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及其关系。

在观摩课上我们看到有的教材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更本没有条件实施,但这不能说我们对这类课没有学习观摩的必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国家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度国家课程的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计,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我们学习的不是本节课所授课的教材,而应该是学习本节课是如何选择教材,以及如何开发地方课程。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环境与条件,在选择教材时要做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运动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用性;简单易行。

3. 结合科学发展观,体育课的有效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的有效措施。

本次课改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在新课标下教师应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合作、创新。

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的第一线教师通过培训和自学,已经有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等新理念,但实际课堂教学却还是非常陈旧。这种理念一套套,课堂上“涛声依旧”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这种理念和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

1. 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内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知识有真有伪,思想与行动相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我们要有自已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的理念是个体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自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识。只有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自身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构建起属于自身的新的理念。理念通过行为来体现,理念更是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

2. 广大体育教师缺乏学习、观摩、交流的机会。

课改初期有“教师‘不会’上课了”的说法。比如有人把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看成了“放羊式”教学法,把教师当成了课的“牧羊人”,而不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更有的把教学内容的“放开”与教学方法的“开放”看作是对教学内容的随意选择,田径等基础性的运动项目成了体育课是否要上的议论话题。大多数体育教师对课改的理解与实践都来自于对理论的研究,以及校内的研讨。一般的研究多着眼于理论层面。实践证明:“实践+反思”是理念和行为相连接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观摩、学习,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实际上就是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

3. 师生关系角色转变思想保守。

新课程提出师生关系的确立应民主、平等、和谐。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何利用体育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材提供了师生发展平台,教材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教材为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们共同面对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一节好的体育课,首先是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丰富活跃快乐的情境,创造一个充满探索精神的自由表现的学习情境,一个相互支持、互相欣赏、彼此接纳的和谐氛围,学生可以率真地袒露自己的心扉,相互合作、交流、探究,表现出最本真的一面。这样的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其次是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师生之间为实现教学的目标充分地沟通、交流和商讨,以达成一个共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最后,学生在课堂上能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只有展示才有发现,只有发现才有发展,能够充分挖掘潜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潜能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突现并丰富和发展出来的。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周玲玲.人文·人文精神.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5) .

[2]王支援.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小学德育, 2010, (4) .

12.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 篇十二

【活动设计】

“双脚连续向前跳”是小班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我们采用“兔跳”“袋鼠跳”“青蛙跳”等形式来组织。由于大皮球能连续跳跃,它能形象地表现出“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基本动作,因此,这次我们选择了更为常见的“皮球跳”来组织活动。我们以“跳跳乐”为活动主题,创设了一系列皮球宝宝的游戏情景。幼儿在模仿大皮球跳的过程中,轻松理解了“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要领,掌握了动作技能,并通过在不同游戏环节的大胆尝试和体验。在多种活动材料组成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练习,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增强腿部力量。

【教学目标】

1、学习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发展身体平衡能力,增强腿部力量。

2、尝试不同的玩法,巩固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

2、设置四种小桥:(1)两座直线形泡沫垫小桥:长3米,宽30厘米。(2)一座波浪形纸板小桥:长4米,宽40厘米。(3)一座折线形海绵小桥:长4米,宽40厘米。(4)一座直线形木板小桥:长2米,宽25厘米,高5厘米。

3、平衡木四座(分别摆放在桥的两边),各种动物毛绒小玩具人手一个。

4、乐曲《甩葱歌》《敲咚咚》。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模仿皮球进行双脚连续原地跳。

1、幼儿跟随教师在场地中一个跟着一个做走跑练习。如直线走小桥、曲线走、变换方向跑、变速跑、走过平衡木等。

2、幼儿集体做热身操。

师:请出我的小手摆一摆(幼:摆一摆,摆一摆),请出我的小腰弯一弯(幼:弯一弯,弯一弯),请出我的屁股扭一扭(幼:扭一扭,扭一扭),请出我的膝盖蹲一蹲(幼:蹲一蹲,蹲一蹲),请出我的小脚转一转(幼:转一转,转一转),请出我的身体动起来(幼:动呀动,动呀动)。我们一起变变变,变变变,变成一个大皮球。

3、幼儿跟随教师模仿皮球进行双脚连续原地跳。

师:现在我是皮球妈妈,你们是皮球宝宝,我们一起来学皮球跳。跳得低,跳得低……跳得高,跳得高……转着圈跳跳跳,跳跳跳……嘿!

(析:在走跑练习和身体各部位的热身准备中,师幼自然转换角色,变成皮球妈妈和皮球宝宝,初步进行“双脚连续原地跳”的动作练习.为后面“双脚连续向前跳”和“跳得稳”作铺垫。)

二、玩游戏“找朋友”,初步学习双脚连续向前跳。

1、教师示范玩法,幼儿观察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

师:现在,皮球妈妈要来找朋友了。你们站在圈上,仔细看妈妈是怎样找朋友的。预备!(教师屈膝预摆)开始!(教师用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跳到一位幼儿面前,和这位幼儿拥抱。)我找到谁做朋友了?我是怎么找朋友的?

2、个别幼儿进行示范。

师:你会像我这样找朋友吗?谁来试一试?

师(根据个别幼儿的示范动作进行小结):皮球宝宝要双脚一起跳,一起落地,跳得稳稳的。

3、集体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

师:你们会不会这样跳?现在,请皮球宝宝跟着妈妈一起这样跳着出去玩吧。

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音乐停止,教师发出指令:“找一个朋友抱一抱。”教师注意观察幼儿跳的动作,灵活进行总结与提示。

4、幼儿坐在“椅子”(平衡木)上休息,做揉膝、拍腿、转脚踝等放松动作。

(析:先由教师和个别幼儿示范.让幼儿观察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同时渗透基本动作要领——要双脚一跳得稳稳的。游戏中,教师的邀请“你会像我这样找朋友吗?”“你会不会这样跳”能够调动起幼儿的练习热情。接着,幼儿模仿大皮球,跟随皮球妈妈玩“找朋友”游戏,自由地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动作要领。)

三、玩游戏“过小桥”,尝试在不同宽度、形状的小桥上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

1、在3米长、30厘米宽的直线形泡沫垫小桥上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

师:这里有两座桥,桥那边有许多小动物在等着我们过去玩。皮球宝宝要怎么从桥上跳过去呢?能不能跳到桥外面?为什么?谁来跳给大家看看?

师:桥下面有鱼宝宝在睡觉。我们跳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轻轻地跳。)

幼儿跟随教师一个跟着一个练习轻轻跳过小桥。几遍之后,组织幼儿找“动物”做朋友,坐在“椅子”上适当休息。

(析:这组活动材料对双脚连续向前跳的练习宽度进行了适当控制。游戏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皮球宝宝要怎么从桥上跳过去”将动作直接指向“双脚连续向前跳”,有利于调动幼儿已有的跳跃经验;“能不能跳到桥外面?为什么”这个问题强调了游戏规则“要在指定的范围内双脚连续向前跳”。同时,导入“鱼宝宝在睡觉”的情景,提醒幼儿要“轻轻跳过小桥”,对动作的要求又有新的提高。这些要求便于幼儿通过练习掌握“在一定范围内双脚直线连续向前跳”的技能。)

2、尝试跳过其他不同宽度、形状和材质的小桥,进一步提升身体平衡能力。

师:我们带动物朋友回家做客好吗?咦,这里多了好几座桥,(教师简单介绍“桥”)你想跳过哪座桥,就带着动物朋友去试试吧。

师:你刚才跳的是哪座小桥?你是怎么跳的?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同时可针对幼儿的练习情况灵活进行小结。

师:小动物还想过一过其他的小桥,咱们带着它再去跳一跳。

幼儿自由尝试,教师观察指导,及时提醒幼儿在指定范围内双脚连续向前跳。

3、组织幼儿休息。(幼儿抱着“小动物”,做拍一拍、摇一摇等动作哄它睡觉,最后自然放下“小动物”,来到场地一边。)

(析:这组活动材料的宽度、形状、材质各不相同,以“带动物宝宝回家做客”的情景,鼓励幼儿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巧妙添加的动物毛绒玩具小巧轻便,不但不会影响幼儿单手持物跳,还能丰富游戏内容,吸引幼儿主动尝试与练习。由于幼儿在完成基本动作的同时还要灵活调整身体运动方向,因而面临更大挑战。)

四、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1、皮球撒气。

师:大皮球玩得高不高兴?累不累?哧——皮球没气了!(摊开身体、躺在地上放松,做滚一滚、蹬一蹬等动作。)

2、师幼一起随乐曲《敲咚咚》做放松动作。

3、幼儿带着“小动物”回家,活动自然结束。

(析:在激烈的运动之后,幼儿自然形象地模仿“皮球撒气”进行放松,并随着欢快的乐曲敲打身体各个部位,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教学活动,我充分认识到在体育课中,要在“引导幼儿探索动作、相互交流,掌握动作要领”上下功夫,让孩子在探索中,互相学习中提高学习动作的积极性。能善于充分利用空间、大胆利用材料,教师的讲解要精炼、透彻,把握好幼儿活动的密度和强度,一节体育活动才能真正的使幼儿体质逐渐增强、动作发展更完善。

13.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在直线两侧行进跳,双脚轻轻着地,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3、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小红旗两面,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米的平行线,线的两侧按数序画上圆圈5-6个。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老师当指挥员幼儿当小乓跟着指挥员练习走步,要求上体正直、上下肢体协调地走、由一路纵队切段分队走成四路纵队站好,模仿指挥员做学军模仿操,如:望、瞄准、打枪、开炮、欢呼跳跃等。

二、练习在直线两侧行进跳。

1、老师示范讲解跳跃动作:两脚并拢站在直线上,先跳进左边的圈1,再跳进右边的圈2,接着又跳进左边的圈3,如此跳完直线两侧的圆圈。

2、幼儿分散练习在直线两侧行进跳。指导幼儿不要怕困难,连续跳完两侧的圆圈,请跳得好的幼儿示范表演。

三、游戏“跳圈比赛”。

1、交代游戏玩法和规则:今天我们来学习jiefangjun,跳过烂泥地夺得红旗。大家要注意,双脚要跳在圈内,别陷进“烂泥”里去。

2、组织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游戏开始时,老师发出口令:“准备出发!”各队的第一位幼儿就用双脚跳过直线两侧的圆圈,然后绕过小旗,直接跑回拍第二位幼儿的手,第二位幼儿又用同样的方法前进,最后看哪队的幼儿先夺得红旗。速度快的组为胜。表扬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

1、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甩甩手臂,踢踢小脚,便步离开场地。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14.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 篇十四

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手段带来了我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新体验, 如果无视传媒集团全媒体发展这个大背景, 仍然按照过去的思路培养人才, 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也会加重媒体对毕业生的培训负担。因而对于高等教育来说, 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和媒体实践所提出的要求, 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全媒体记者”, 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 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教育的专业特色

用大众媒介的方式传播体育信息, 这是体育新闻学专业最突出的特征。必须了解和掌握两个规律: 一是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二是大众媒介进行体育传播的特殊手段和规律[1]。体育新闻学不是简单的“体育和新闻的机械叠加”或“拼盘”。怎样“结合”, 恰恰是体育新闻学教育需要体现出的鲜明的专业特色, 这是要在体育新闻学教育中体现出的与一般新闻教育所不同的个性特征[2]。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是体育新闻学和一般新闻人才的重要区别所在。我国体育新闻学从业人员多数来自新闻、外语等院校和行业, 缺乏专门的体育知识, 一般靠工作中的自学来增进对体育的了解, 不了解这些体育的特质, 对一些体育规则的误解和术语的错误运用, 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赛场新闻报道。而这正是具有专业体验的体育专业学生转型当体育记者的一大优势。

目前, 各类体育类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传媒, 凡体育新闻学报道, 无不以竞技体育报道为主, 但随着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 它势必会成为大众健身以及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将丰富体育新闻学事业的内涵, 成为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培养民族精神, 服务社会, 已成为地方民族院校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 创新型、复合型、实践型等新型人才的培养, 是国家“全人”教育的新导向[3]。媒体的现实需求、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恰恰是民族类院校体育专业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办学的突破口, 为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2 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 随着社会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 现代教育正逐渐朝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培养既懂得专业技术又有人文思想这种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已成为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发展的内在精神品格, 这种精神品格在既汇聚于作为民族文化之中, 更体现在大学生的气质和价值观之中, 是大学生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4]。可见在整个素质中, 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 体育新闻学学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 地方民族院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提升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纷纷将体育新闻学学课程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使得体育新闻学学课程的地位日益提高,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阅读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近几年, 我国体育高等教育结构正逐步完善。我国的体育高等教育按其行政归属和建制无论是专业体育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中的体育院 ( 系) , 许多高等院校利用自己在体育资源方面的优势, 创办了体育新闻学专业, 体育新闻学教育逐渐兴起和发展。可见, 国内体育新闻学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分为3 大板块: 1、是新闻学理论与业务知识板块。2、是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体育运动各个领域和项目的基本知识, 尤其是那些与新闻报道相关的理论知识。3、是文学类、语言类文史知识。这种体系可以概括为“新闻+ 体育+ 文史”的模式。地方民族院校因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 还将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学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中。

3 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实践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3. 1 民族文化认同缺失

民族院校从其自身属性来看, 应该是维系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渠道, 因此, 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更应该彰显其自身的融合性, 而作为民族院校的体育院系, 在学生的培养中更应该注重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 但是, 现阶段民族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 对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认识力度不够, 使得民族院校的体育专业相关教学与非民族类院校的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大同小异, 逐渐地自我黯淡了自身民族特殊性。体现在体育新闻学课程中, 只是笼统的学习了体育新闻学课程的相关知识, 并没有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入手, 探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新闻学之间的关系, 形成了学习特色不突出、学习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3. 2 课程视野狭隘

体育新闻学其自身具有前沿性和交叉性, 其前沿性体现在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速度使得新闻发展的速度大大提升, 因此体育新闻学的发展亦必须日日新时时新; 其交叉性则是体现在新闻自身范围的广泛性, 需要不同类型知识的积累和交互, 因此, 体育新闻学的交叉性即体现在其各个体育项目及各项目不同类型竞赛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不同的信息交互。而在现阶段的体育新闻学课程的教学中, 多是采用体育的视角来审视体育新闻学课程, 没有从相关的专业角度多层次多视角的审看体育新闻学课程, 造成了学生在体育新闻学课程自身的学习中, 即不能使学生忽视了知识的交叉性、无法主动的涉猎相关的知识, 只是单纯的学习了新闻写作的方式方法, 而没有从整体视角下审视体育新闻学发展。作为民族类院校, 其在体育新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从民族视角的维度中更多的审视体育新闻学课程, 而现阶段在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中恰恰是忽视了自身所具有的最重要的民族属性, 造成了课程视野的狭隘。

3. 3 专业教师稀缺

现阶段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从事体育新闻学教学的教师层次和水平不一, 个别从事体育新闻学教学的教师其自身与新闻专业并没有任何关系, 亦没有在相关的新闻机构有任何的工作或实习经历, 其在教学中仅仅是凭借自身的一己之愿来讲授, 既缺乏专业感受也缺乏教学中的专业思考, 使得学生的学受制于教师的教, 因此, 专业师资力量的制约亦是制约相关课程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教师专业水平的缺乏无法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如此形成了相对的低层次守恒, 制约了课程自身的发展空间。

3. 4 缺乏实践机会

体育新闻学课程在现阶段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 隶属于理论课层面, 在教学中, 教师亦是注重的是理论课程的讲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考核中, 都没有系统的考虑过其实践环节, 而作为体育专业学生, 其动手能力本身应强于其理论的学习, 因此, 如何有效的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来进行有效的学习, 既成为了体育新闻学课程自我突破的瓶颈。在民族院校体育专业的体育新闻学课程建设中, 更应注重动手环节, 而现阶段, 体育院系在课程的学习中更多的是一种“以我为主”的状态, 很少结合民族院校其他相关院系的优势资源来培养相关的人才, 不仅使得体育新闻学课程学习范畴狭隘, 亦无法使学生享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3. 5 学生的学习倦怠

体育专业学生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文化基础薄弱等特点, 而且体育专业学生的训练和比赛任务较多, 需要花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在专业学习和训练当中, 使得他们在文化课课堂上常常感到疲倦困乏,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就难以消化, 影响了对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疲劳、嗜睡, 对学习也越来越缺乏兴趣。

4 改革对策

4. 1 提升民族文化认同

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 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提升学生自身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突出民族院校体育专业自身的民族特色, 以期实现民族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在民族体育文化层面上的认同, 促进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中民族文化特色的突出, 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4. 2 拓宽课程视野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积极努力的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阅读新闻的兴趣, 提升体育新闻学课程自身的前沿性; 拓宽学生不同领域的涉猎范围, 以期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新闻学的综合能力, 拓宽其知识的交叉性。在教学中突出体育新闻学领域的民族特色, 间接的提升了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对接。

4. 3 提升教师水平

打破教师授课的瓶颈, 可以采用不同专业的教师来教授相关的不同节点, 以学生的学为重点,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以期形成学生学习的新常态。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接触新闻工作第一线。另外, 可聘请媒体从业人员担任专职、兼职教师或开展专题讲座, 既有利于拉近学生同体育新闻学工作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体育新闻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4. 4 增加实践环节

突出体育新闻学学教学的实践意识, 应从增加实践课时数入手, 使之达到合适的比例。授课周期内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利用校运动会或其他相关的体育竞赛的机会, 增加学生实习实训的次数。

4. 5 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是推进有志从事体育新闻工作的学生的基础工程和保障, 将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来实施, 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 使得实习实训基地在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校外实习方面, 将实习与社会实践作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来落实, 与报社、电视台、网站、杂志社等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平台, 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研究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问题, 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新闻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探讨体育新闻学实践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探讨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即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拓宽课程视野、提升教师水平、增加实践环节、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对教学的实施予以保障。

关键词: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谭敏.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体育新闻学报道的特点[D].南京大学, 2002.

[2]王俊璞.体育新闻学的“六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3]慧宇暄.体育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5.大学体育教学的反思 篇十五

关键词:体育教学;层次分析法;影响因素;体育教学改革

一、大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

1、专业化倾向。不少学校把竞技运动的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教学动作程序完全按照竞技规则执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体育课上成了训练课,体育教师成了竞技体育中的教练,教学上强调动作技术的传授。教师重点培养少数的尖子生,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让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这种教学目标的本末倒置,让很多学生对体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失去了运动的兴趣。

2、教学程序僵化。不少学校过分注重教学程序和形式规范化,过分追求形式统一,表面上整齐划一,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三步上篮"的动作对大多数的学生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而有些体育老师为了能落实政策,将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动作都标准化。从上课到下课,教师全程陪着学生练习,纠正动作,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体育课呆板而没有生气,学生缺乏该有的活力。

3、放羊散漫的组织教学。放羊式的教学是另一个极端,是教师不负责任、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教师在整个体育课堂中只负责把学生集中起来发给体育器材,剩下的时间便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是否在按照要求进行与体育有关的活动,教师不闻不问。这种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師自身要求不严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4、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是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的问题,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非常少。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如果学校不能提供给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也会打击他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另外,体育设施简陋,易发生安全事故,有些体育器材长期得不到保养已经不能用于体育教学了,然而仍然被发放到学生的手中。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若天气不允许室外活动则取消体育课,体育课程本来就少,断断续续的进行更加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既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珍惜生命自然离不开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带来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如此,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不断提升,现代人很少有人愿意或很难抽出时间运动。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人们的健身意识提高,也许人们还没意识到身体对于人的一生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更是如此,大一的新生因为刚从高考的噩梦中醒来,所以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该休息一下,然后把自己休息的时间用在网络游戏的厮杀中。大二的会忙于考这样那样的级,天天忙于学习亦抽不出时间锻炼。大三大四忙于找工作,为自己的将来奔波更不会再去专门抽出时间来运动。所以,我们每周的锻炼只能依靠学校安排的体育课来完成。其实学校应该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作为第一节课告知学生,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促使学生自觉锻炼,减少大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病魔纠缠的案例。

三、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新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合理安排体育课程。体育老师应该大胆创新,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实现多元化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训练,充分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树立端正严谨的体育锻炼态度。老师要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体育训练,并及时对训练效果进行测评。老师要吸取西方教育经验,采取鼓励性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保持快乐运动的氛围。体育教材也要进行适度的改革,除了传统的知识和技能教授外,多安排一些有助于身心健康、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趣味性内容。

体育教学的最高成就就是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教授知识和技能,以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树立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不仅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还要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明白为什么要锻炼,怎样锻炼才是最正确、最合理的,并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个性化空间。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合理引导,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四、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自由张扬的科目,现在却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训练,使学生不仅失去了兴趣,反而对其感到厌烦。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关注越来越少,甚至觉得上不上体育课都无所谓。这都是过去在体育教学中刻意追求技术动作和达标成绩,为考而教,一味用高度、强度、速度等统一指标去实施教育过程、评价教育效果的结果。现在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状态是“不用脑子”,把身子带来,听老师发令,学些简单动作。根本不用脑子,不思考。“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在体育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的一个基本环节。多年来,体育课教学组织过程过分要求绝对服从教师指挥,过分强调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统一行动的规范化和有序性,体育考核评价多采用绝对性评价,全体学生用一个标准评分。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会有个体差异。体育成绩的评定,应采用相对评价法,要反映出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进步情况,评价尺度应人性化。把枯燥的技能学习转变为轻松、有趣的活动过程。实现这种转变,不仅会让学生们感到新鲜有趣,而且能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体育课和一般文化课有着明显区别,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更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练习方式。

高校不管设置什么课程,其最终目的都是培养人,体育在这方面也能大有作为。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实行选课制,一堂课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院系,彼此间很陌生。高校每节体育课,老师都应用3~5分钟时间让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给每个同学在众人面前展示的机会,给予他们勇气。不少同学通过这种方式在体育课上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也比以前更加自信。

师生应当互尊、互重、互爱。有些体育教师惯用“一统天下”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说,改变体育教学中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在体育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的又一重要方面。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和加强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至关重要。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塑造大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为前提,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作为落脚点,从教学组织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主题的发展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现状,全面深入改革大学体育的教学体系,建立与中国当前国情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五、结语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具有其不同的特点:课前准备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组织工作复杂、意外事件发生频率大、教师危机处理能力要求更高等。因此,体育教学需要学校和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教师和学生也应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确保体育教学的目标能顺利达到。

参考文献

[1] 廖祖英.浅谈影响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及对策.四川体育科学,2010(4):73-75.

[2] 黄如珍.刍议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福建体育科技,2000(2):58-59.

[3] 范建国,张伟.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经营管理者,2009(24):第291-292.

16.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 篇十六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下肢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2.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合作、协商。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5.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活动准备:

皮筋、平衡凳、轮胎、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热身

跟音乐互动身体关节,重点活动下肢关节。

二、出示皮筋,引出游戏名称

1.幼儿自由俩俩结合,会用皮筋绑在一起,试着走一走。在走的过程中,注意走的好的。

2.教师小结,引导幼儿为什么有的小伙伴走的好,不摔跤。让幼儿知道要协商,喊口号一起走,节奏、脚步统一。

三、分两组比赛闯关

1.第一关,小伙伴自由分成两组,看哪组走的快。

2.第二关,加大难度,从低到高放置平衡凳。(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让幼儿一只脚在上一只脚在下走过平衡凳。

3.第三关,全部放置轮胎。每组投放8个轮胎,一只脚在轮胎里面,一只脚在轮胎外面走过去。

四、音乐放松

跟小伙伴坐在地上互相捶捶腿,蹬上自行车,抱一抱拍拍后背。

活动小结:

两人三足要求幼儿互相协商,喊着统一的口号向前走。刚开始的时候幼儿之间缺乏商量,按自己的节奏走,刚走几步就摔跤。通过练习,老师的引导,幼儿学会了协商,适应对方的节奏,逐渐找到了方法。在活动中不断的加大难度来增加幼儿之间的默契,大部分走的好。再跳轮胎的环节中难度最大,有的幼儿能互相协商喊着“一二跳”的口号顺利的过关,有的幼儿之间缺少沟通,节奏不统一导致摔跤。再放松的环节中,互相为对方着想,增进两人之间的感情。总的来说本节课的目标基本能实现,再配合方面有待加强和锻炼。

教学反思:

1、孩子的主体性: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成了这堂课的主体,教师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探索操作的方法,在说一说、看一看、玩一玩中掌握自己总结游戏的玩法。这个两人三足是在孩子们平时玩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正因为是孩子们经常玩的,所以更要让幼儿自己自由发挥更多不一样的玩法,也由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所以玩起来也特别的带劲。

2、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

在本次活动中我提供了绑脚绳子若干、盒子若干、平衡木等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探索时可以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因为材料的丰富多样,所以孩子们不会出现你争我抢的现象,这样很好的保证的游戏的秩序。孩子们在丰富多样的材料中学会了游戏的玩法,体验了游戏的快乐。

3、创设情境,吸引兴趣。

在整个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帮小学里的哥哥姐姐运皮球,从而让孩子们进行两人合作进行练习,并让幼儿知道在去这条路上有很多的困难,我们要把困难克服了才能够把皮球运过去,所以在运皮球之前要把本领学好。从而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本领,而后学会本领。最后以把本领学会,去帮哥哥姐姐运皮球为结尾。让整个情景都参与其中,让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

上一篇:【精品】小学生生活作文400字下一篇:新婚答谢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