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上海培训报告

2024-06-28

赴上海培训报告(共10篇)

1.赴上海培训报告 篇一

赴上海学习培训总结

普洱市民族中学---李忠学

本次赴上海学习培训为数学、语文、英语三个科目。应学校安排,普洱市民族中学派李忠学、李希坚、温亚娟三位老师参加培训,我参加数学学科学习培训。于2014年10月19日早从普洱起身,晚上到达上海进驻闸北区莫泰酒店168,共参加学习培训十天。

10月21日至10月24日培训机构派出上海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首席教师王凤春全程主持指导学习培训工作。按照上午观摩听课二节,下午参加教研活动、听学校校长介绍学校发展及报告指导的方式进行学习培训。观摩听了上海市宝山中学高一年级徐印老师的《函数的奇偶性》、郭志峰老师的《函数的运算》两节课,下午听王凤春老师的《数学教研组、学校教研组活动》的主题报告,王老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首先是数学教研活动;第二天听了高二年级苏建茹老师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阚学刚老师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两节课,下午参加教研活动,并听了宝山中校长的学校发展情况及教学汇报;第三天观摩听了上海市吴淞中学石国强老师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区别与联系》讨论课、韩晔老师的《用函数观点解决数列问题》复习课,下午参加数学教研活动,听上海市吴淞中学校长的学校管理发展报告,第四天听了上海市吴淞中学施丽梅老师的《函数思想“探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探究课、陈海东老师的《数列习题课》,下午参加观摩听了上海市顾村中学宋毅老师的《平面向量分解定理》课还听上海市顾村学校长的学校管理发展报告。第五天上午听华东师大教育系教授博导周彬《好课与好人:从课堂文化看教师人生》专题报告多次强调换位思考,趣味恒生,其乐无穷;下午听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英配昌教授的《有效教学与课堂教学改革》报告,理论深奥,适合教育领导级别的工作人员。

10月27日至10月30日按10月20日至10月24日模式分别到上海市储能中学、上海市田家炳中学(民办)、上海市第八中学(市重点中学)、上海市洋泾高级中学观摩学习。上海八中特色教育为开设纯男生班,高一、二、三年级各有两个纯男生班,卢起升校长介绍竞争意识十分强,有一股不服输的动力驱使学生不停地往前赶,证明了女生不比男生强,但管理模式一定比混合班级难、巧。10月31日上午开结业典礼。

两周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感触颇深,上海教育与普洱教育是两重天。一上海人造条件得天独厚,上海人不读书就没有活路,普洱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不读书照样活得有资有色,读书不是唯一出路;二上海文化底蕴很深,学习意识很强,而且是终身学习的意识,今天还在上班就在考虑若明天下岗我要干什么,普洱远离都市,又是边疆,文化底蕴十分薄弱,读书意识淡薄,喜欢读书、能读书的人很少,几乎没有人考虑假若我下岗了我能干什么;三上海搞的教育是怎样教会人读书,怎样学会生存,即上海的教育是研究怎样教人,而我们的教育是在塑造产品(怎样教人读课本,考大学),侧重了应试教育,忽略了生存和发展教育;四上海的教育政府行为较少,教育研究行为很重,教育机构有很大的自主权,我们的教育是围绕着政府转,教育机构自主权很小;五上海的教育研究走在前面,实践在后面,教育机构有专门的科研人员,自己在搞研究,同时带动学校老师边搞教育研究边开展教育活动,如王凤春老师就经常深入学校指导帮助一线老师。帮学校培养名师型、骨干型、专家型、科研型、管理型的人才,他名下老师们抢着做课题研究,而我们的教育机构也有教研室、教科所、名师工作室,而老师们你们看看,你们想想,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学校几乎无人搞课题研究,考不好就知道怪学校怪校长,这是一种被扭曲、被强奸的普洱教育。

教育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工程,是一项从低到高的工程,高考考不好不能单怪高中教师,初中教育,小学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育图像是正余弦函数图像,具有最高点也就存在最小值,决不能急于求成。上海的教育很发达,我们也不是最落后,我们不仅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但不能盲目地模仿别人的模式,而是要结合普洱实情,寻求自己的模式。

2014年11月2日

2.赴上海培训报告 篇二

一、先进而务实的课程理念

一个教研组的课程规划与课程建设必须理念先行。教研组特别是教研组长, 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还要有对这种理念的坚持。七宝中学英语组坚信, 高中英语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教成考试的机器。语言教学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而语言能力不等于语用能力。大量的输入是学生有效输出的必要前提。这些人人都会说的话, 在七宝中学成了选修课程开发的依据。该校坚持了十多年的报刊阅读课和这几年一直都在做的英语听与说的相关课程, 都源于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信念。该校的辩论课是由HARVARD (哈佛) 公司引进的。当然, 学校的大气候也很重要, 如七宝中学全校80门选修课程, 全校的外事接待多由学生完成;该校每周五均为“人文大讲堂”。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自从1999年以来都重视开设拓展课程, 每周一、二、四下午各开设2节拓展课。全校开设有80门选修课程。外语教研组长感觉到“就培养一个人而言, 不仅仅要关注高考, 还应该追求学生的个人修养, 人的品位”, 因此, “有理念、有课程、有做法”是该校外语组课程开发与开设的共识。学校把“高端、洋气”看作是“专业眼光”的表现。该校重视国际化, 因而“语言能力、视野开阔”是他们对外语教育的认知和认识。他们的外语选修课程主要集中在文学、文化的维度。《经典阅读》和DRAMA (英语戏剧) 是目前该校两门最主要的选修课程。

二、精致长效的选修课程建设

(一) 精品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要充分关注学校的办学现状

七宝中学的报刊选读与听说辩论等“招牌”课程源于10年前的课堂教学改革, 因为过去比较落后的应试教育怪圈逼着他们关注学生英语中“少输入 (听与读) 、少输出 (写与说) 、只做题”的现象, 而他们的变革就是从报刊教学开始的。他们以“一体两翼”来概括选修课程的体系。“一体”即教好国家规定教材 (牛津英语上海版) , “两翼”是指报刊读报 (关注输入量) 和小班化的口语课程 (关注输出) 。这种选修课程是必须落实的, 而不仅仅是摆设。《报刊选读》和《英语辩论》这两门课程在上海市均有一定的声望。

(二) 精品选修课程要充分关注学科的基本价值和特点

外语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这一特点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关注语言并身, 还要关注其人文性。就语言而言, 一定量的输入是高效输出的基础。同时, 输入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必须有大量的语言实践, 必须与目标语言社团的文化相关。七宝中学的《报刊选读》、《英语辩论》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经典阅读》、《英语戏剧》等精品课程均基于这些认识, 并很好地回应了外语教育的双重性。

学生在选修这些课程的过程中, 既学习了语言, 又有大量信息的输入。学生课外的阅读、课内的讨论、表达与倾听、辩论与表演, 无不让选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三) 精品课程应经得起时间和学生的检验

在对两校的考察中, 我们了解到, 精品课程非一朝一夕所能打造, 而是需要边开发、边开设、边改进的。一门精品课程的形成, 往往还需要集体智慧的融入。一门课程要成为精品, 既要有精品的选题 (回应学科和学校办学目标) 、精品的内容、精品的教学和精品的评价 (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课程的认可) , 还需要时间的支撑。

三、丰富多元的课程评价

(一) 探索多元评价的路子

选修课程的多元评价, 决定了一门课程的成功与否、是否有效。七宝中学利用“小测验”检验学生是否有效完成报刊阅读, 采用“周三发报纸、周四搞考评 (检测) ”的方式督促学生阅读。七宝中学还要求选修《报刊选读》的同学做“读报笔记”, 培养学生“做作业的习惯”, 如注明每期阅读的篇章、就某一篇文章写推荐文字等。

高一伊始, 教师提的要求不高, 以后, 学生会用越来越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如一开始的推荐文章要求写50字, 后来学生自然会写到80~100字, 甚至更长。教师每周都得批改, 只评价好的词句, 以鼓励为主, 其他的也越来越好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会要求选修DRAMA课程的同学在艺术节等活动中进行表演, 并以此作为评价的手段。这两所学校都提到, 开设选修课程与评价方式必须同时让学生了解。

(二) 活动支撑的社团组织

有的选修课程的开设, 需要一个“外在的平台”。如七宝中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均开设了DRAMA, 并正常有序地开展,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上海市每年都举办“上海市戏剧大赛”。七宝中学开设英语辩论和模拟联合国的选修课程, 因为在全市甚至在全国的层面有英语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模拟联合国活动。

四、迫切加强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 开发、开设选修课程, 教师需要迎接各种挑战

无论是七宝中学还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开发、开设选修课程均由资深教师牵头, 两校均由教研组长亲自挂帅, 身体力行, 其主力军是青年教师。资深教师领队, 使得认定该做的课程得以坚持做下去, 并做得得法。但所有教师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七宝中学教研组长承担《报刊选读》, 教师有推荐必读文章的工作, 教师自己先得读;做好重点语言话题的NOTES, 有时还得编写一些配套的作业。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英语经典阅读》, 每两周让高一学生读一本外国名著 (简写本) , 教师必须花大量时间读后备课。

凡此种种, 承担选修课程的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可想而知。其实所有课程都一样, 如果是承担英语演讲、戏剧等“专业化”更强的课程, 对个人的挑战就更大了。此外, 还有各种资源的配置、学生报名情况等都会影响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二) 奉献、合作、团结的教研组氛围, 对课程的开设与落实至关重要

1. 教研组长的作用

就英语课程建设而言, 教研组长是核心。这里有两层意思。

其一, 教研组长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人物, 理应成为英语课程规划的核心人物;

其二, 教研组长牵头建设核心的、精品的选修课程, 调配组内资源;

其三, 鉴于教研组长的这些角色, 他们必须有机会经常外出学习。

七宝中学英语教研组长亲自执教其中的辩论课程, 但他反复强调, 教研组长应当经常“去外面走走”, 学习是一方面, 了解是另一个目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研组长已经连续干了13年。她有过在澳大利亚任教半年和在英国任教一年的经历, 担任组长后更是有“组长———领头的, 必须对选修课的开发、开设有思考”的感叹, 早在十多年前就带头开设了《英语文化面面观》《澳大利亚动植物》《圣经选读》等多门选修课程, 去英国回来后, 开设了《英语情景剧》, 进而发展成了现在的《英语戏剧》 (English Drama) 这一全上海的“拳头产品”。由于课程的需要, 学校还招聘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一名, 该教师在研究生时的课题就是“音乐剧” (musicals) 。

2. 外语师资队伍建设

外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如果学校有条件, 就要多送他们出国/出境到英语国家进修。这不仅仅对他们语言能力提高有好处, 还能带回国外的理念和课程资源。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文学课程和戏剧课程, 就直接源于该组相关教师国外的经历。如果一门课程做到了学校乃至全省 (市) 的“精品”, 那么, 该门课程通常应当由两名以上的教师开设, 以便使得这个“精品”不因人事变动而消亡。

外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岗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多让老师参加国内外与中学教学相关的学术活动, 这也是培养外语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

3. 学校着力提供保障

学科课程建设需要学校层面特别是校长的支持。一个学校良好的教研氛围, 不仅有赖于外语教师这个群体, 更有赖于学校文化。学校要为教研组创设良好的教研文化氛围提供保障。就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而言, 七宝中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两所学校的教研组长, 都提到学校对于他们开发与开设选修课程的大力支持, 从开设什么课程到人力的支持。两个学校的外语课都是小班化教学, 选修课程也是小班化限额。学校有正常的拓展课程体系, 在课程开设的时间和制度上有了保障。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纳入到正常的工作量计算中去等等。从两位组长的介绍可以看出, 他们对学校制度化的保障和对“特色”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感到欣慰。

结语:选修课程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个学科的课程规划与实施, 首先要求该学科要有“空间”, 即依据办学总体规划, 自主确定开设的课程, 选修课程更是如此。如果学校一味以期末统一考试乃至“月考”的分数评价一切, 那么一切将举步维艰。而学校要做到这点也并非易事, 因为这里还有学校以外的家长、行政部门、社会思维惯性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空间”, 就无法发挥教师特长, 就没有实践学科教学教育理念的真正机会和平台。相反, 如果现行课程政策有充分落实的土壤, 那么, 这无疑是提升学科水平、调整学科教学思路的大好契机。但是, 在现有条件下, 要开好一门课程, 对教师的精力、时间、学科水平、学校的硬件甚至是教研组团队建设, 无疑是不小的挑战。

增加选择性是办“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的最重要选项之一, 而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在这一轮改革浪潮中, 外语教师能够作出应有的努力。

注释

3.赴韩国培训考察报告 篇三

关键词:岭南理工大学 考察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11-01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提升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2011年8月25日至9月3日我院派出教师代表赴韩国进行了培训考察,这是我院与岭南理工大学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后首次较大规模的派出教师进行考察培训。学习期间,我们与韩国岭南理工大学的相关专业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的交流,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 岭南理工大学概况

岭南理工大学位于韩国大邱广域市,1968年由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亲自缔造,被誉为韩国的“皇家大学”。岭南理工大学自从1994年以来被韩国政府连续认定为四所重点资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是大邱庆北地区唯一的高新科技术主管大学,具有产业、学术、研究、管理一体化的协力体制。目前,岭南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韩国大学中最高水准,最大规模的私立名门学府。

学校在校生25000余名,教授、讲师、员工1600余名,其中拥有100余名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客座教授与讲师,是韩国拥有外籍教授最多的大学。岭南理工大学建设有数千平方米的广阔校园,是韩国仅次于首尔大学的第二大规模校园。

2 岭南理工大学考察实况

2.1 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

岭南理工大学把课程改革与开发相结合,为企业发展和地域开发培养了一批中坚骨干人才,受到企业与社区的欢迎。学生的专业科目的教学到中期以后便到生产实践中去进行,需要完成四周的校外实训,在教学中就能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校外实训单位可以学校负责安排,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对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学校会组织教师到实地考察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同时,在学生校外实训期间,会有专门的教师定期到实训单位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由学校和企业通过综合考评,共同给出实习成绩。通过4周的企业学习,大概有30%~40%的学生可以被企业所接受,毕业后直接就业。同时,规定高职教育学校的有关教师每月要到企业公司里对员工上一次课,在课堂上企业公司的人员所提出的问题,成为改进课程的根据。

岭南理工大学采用的是学分制管理。两年内,学生按要求完成所规定的学分,即可顺利毕业。具体设置什么课程,则由企业选派相关人员到学校,与学校共同决定。同时,专职教师不参与教材编写,由企业和学校选派人员成立编写教材委员会,共同编写教材。教授每年需提交一份教学效果改善报告书,在教学方法上加大力度,以求达到最好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在假期会组织“专业特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

2.2 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岭南理工大学已经与1400多个企业签订了协作协议,采取“分等级管理”制度,即针对企业产值不同进行相应的划分。同时,专门委派一名教授负责与企业的合作,及时将学校和企业的信息进行交流,以达到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实用性人才的目的。该校汽车专业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合作,承担了企业的部分科研项目,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立实验室,为企业和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已经成立了“汽车技术中心”等颇具规模的实体企业。为了解决专业教师知识更新问题,该校设置了“教授研修年”,即由专职教师提交一个研究学习报告,学校批准后到企业研修,在研修年内,专职教师可以停止一切教学活动,将全部精力放到企业进行生产研究,以此达到更新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目的。

2.3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方面,每学期结束后,由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同时,学校也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主要从教学奉献、社会企业兼职的完成程度、教学研究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学校为教授们提供了条件先进的研究室,教授们开展的学术研究、教材资料编写、科研项目和工业服务项目被视为教师的个体行为,但学校为其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和环境、提供了一个共同的面向产业界的窗口。

2.4 校园文化及环境

学校各种设施和使用的各种文具、器具、工具、宣传品、纪念品等均印有校名和校徽。校园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和自然宽松的学术环境。在教学楼里,每一层都设有学生休息室,设施齐备全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3 借鉴经验,促进我院更好发展

通过此次出国交流访问,不仅进一步推动了我院今后在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同时使我院教师们对韩国高职教育环境、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制度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并加深了对高职教育教学的认识。中国和韩国有着相同的东方文化背景,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韩国岭南理工大学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做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通过交流学习,对于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提升很大,使我对韩国高职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由于缺少生产实践经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方案中,也增强了青年教师这一方面的锻炼,通过顶岗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定期参加实践锻炼等方法,培养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这与岭南理工大学的“教授研修年”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结合测量专业的特点,为了把学习成果更快地应用到今后的学科建设中,我系已着手准备实验室开放相关制度的制定,面向全校开设工程测量课程专业的学生们进行开放。对于测量专业精密实验室,将对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开放,同时配备相应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为了便于学生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可以借鉴岭南理工大学经验,从企业和学校聘请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专家和老師在假期进行“专业特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前培训。

4.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培训心得 篇四

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于7月份赴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了为期7天的领导干部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这次培训日程安排紧凑有序,学习内容精广相济,每堂讲座极具理论性和系统性,且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受益匪浅,体会很多。

一、学习培训的收获

(一)丰富了知识,找到了差距

在复旦大学培训期间,培训内容涵盖了领导科学、国际国内形势、公共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知识,增强了自己在有关知识上的储备;另一方面,深切地体会到自己在有关理论、有关知识上的欠缺,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复旦大学教授渊博的知识、精深的理论功底和犀利的社会洞察力更使自己在看到差距的同时,认识到了理论学习对一名领导干部成长的重要性。

(二)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这次培训的内容新颖又符合实际,如《网络时代的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战略》、《国际政治形式与中国外交》、《人本管理与执行力打造》、《领导干部创新思维》等讲座,围绕领导科学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特点,讲述了很多具有前瞻意义的理念,这些内容拓展了我的视野。通过这些内容的培训,使我耳目一新,触动很大,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识和平时固有的经验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工作形势的需要,自己落后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有一些观察处理问题的理念。而形势上的发展又需要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前瞻的意 识和全新的思路,所以今后工作中必须注重把新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到工作中去,推动工作创新。

二、心得与启示

(一)解放思想,在开拓进取中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解放思想,在开拓进取中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今后我要在学习实践中更深程度地解放思想,紧密结合实际,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服务青少年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着眼于解决与发展稳定不适应、不符合、不协调的思想观念,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

(二)与时俱进,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关乎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干部只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任务。数天的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要讲政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要顾大局,善于整合资源,把握发展趋势,以宽广的眼界审时度势,以应有的眼光权衡利弊,把握现在,透视未来;要有创新,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拓新局面,使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另一方面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领导干部正确的决策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对一个单位、一 个地区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只有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才能进一步完善决策的程序和机制,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执行能力,才能狠抓落实,抓重点、攻难点,才能在问题多而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打开新局面;领导干部只有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对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矛盾、摩擦等进行协商、调节、调整,才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配合,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局面。

(三)求真务实,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方面要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团干部,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团的工作在激发青年干事创业热情、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强化对全县青年人的引导、组织和服务力度,推进全县青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另一方面要更好的发挥青年人的时代精神。“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青年是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通过团的组织优势,将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勇争先锋的时代精神和脚踏实地、扎实苦干的优良作风统一到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线上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县的发展大局添砖加瓦。

5.XXX赴上海校长培训学习体会 篇五

2014年10月19日至10月31日,我幸运的参加了赤水市中小学校长赴上海市普陀区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

10月20曰的开班典礼,让我在理念上得以系统,对上海教育现状进行了一个整体了解,为我下挂职学校研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0月21日至31日,我在挂职学校——上海市曹杨中学附属学校进行了为期10天的影子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听了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观摩、参观师生校园活动、聆听了学校专门安排的面、点结合的办学实践的汇报、参加教研组活动以及学校教师大会、观摩了主题班队会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等。

我们来自赤水的一行十位中学校长不仅在曹杨中学附属学校学习,还在罗嵘校长带领下到洛川学校参加全国性课题《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课堂问题有效设计与反馈研究》中期报告,到曹杨二中参观学习,感受着上海名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

作为西部的学校校长能到上海培训、观察学习,我们都倍感荣幸,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参加了每一天忙碌的学习活动,并认真反思自己的学校发展与建设,深感受益匪浅。

短短的10天中,我们在丰富的教育信息、科学的管理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下,感受着上海名校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上海教育国际化开放的教育,深感荣幸,这是一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训,是一次全方位、近距离地了解东部先进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学习。我最想发自内心地说,感谢上海市教育系统的领导为我们做的周密的安排,感谢曹杨附校的领导老师给我们细致周到的关心和帮助!本次“影子校长”的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层次高,既补充更新了我们的教育理论知识,又给了我们许多思想上的启发,激发起了在办学方面的持续的动力和创新的激情。

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立足于教师,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校本,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建设内涵丰富的优秀学校。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实现教育的最佳境界,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那就必须要用心做事。

在曹杨附校10天深入学校内部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上海校长和教师们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专业务实的工作作风,温文尔雅的学者风范,也深深地呼吸到了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深入的教研状态、浓郁的书香气息以及尊重的教育、人文的管理、和谐的氛围……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值得我思考。

一、走进曹杨附校感受尊重和谐

虽然曹杨附校办学历史短,但每一个老师都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深深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学校办学理念是:学会尊重、和谐发展。他们相互尊重,干群和、师师和、师生和、生生和、校园和。从和谐到和顺至和美,构建了一个“和”的学校文化,积极创建着师生和谐成长的智慧校园。

在曹杨附校的学习,让我获得了新的启示: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执行实践,才会出现令人满意的结果。更深刻地体味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学校能培养出一批好校长和好教师”这话的分量。

我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结合当前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与曹杨附校的领导们交流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探索明天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尤其是如何提升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构建和谐人文的学校文化方面和课程资源的校本研发方面,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在曹杨附校学习期间,我还通过“听、看、问、议、思、写”的办法开展研修,开阔了视野,亲眼目睹了我国东部近年来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成果。近距离聆听专家、学者讲座,使我们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上得到提高,对经营、管理好学校树立了信心。

二、梳理办学方向 确立发展目标

这么多天来,迎接着扑面而来的教育信息的冲击。学习就是拿来,这种拿来,是若干现象进入视野后,转化成信息留存在大脑,并与自己的教育理念、办学实际相撞击,形成二度认识后,体现为新的实践方式。但拿来,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思想与思想交互后的灵感激发。学习只有表现为有观点的“拿来”,才会有稳定的办学特色,才有形成学校管理的新招,才会产生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百花园才能多姿多彩!这次培训学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

1、要办好一所学校领导是关键。校长的思想就是学校的灵魂,校长必须不断学习,提高领导力。只有一位好的校长才能办出一所好的学校。

2、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内涵。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习惯,在什么样的群体中工作,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

3、建立和谐的智慧的教师团队,对教师的管理重在关爱,管理制度要作到公正、透明、细致,具有约束力,更具有激励性。对学生的管理,充分鼓励、尊重、信任,学生的习惯培养是最重要的。

4、“请进来、走出去“。努力挖掘资源,请知名专家到校讲学、辅导,培训教师和派教师外出学习是对教师最好的奖励,继续教育活动是教师终身受益的福利,培养干部、教师和培养学生同等重要。

5、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是永远需要研究和探索的,加强教研,探讨课改,狠抓备课、重查上课、认真说课、深刻评课,互相学习,开放办学,学校的教学工作才会有突破。

三、不负使命职责 缩小东西差距

作为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副校长,我深知,这样的学习也是时代和祖国赋予我们的责任。努力缩小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必然要从教育抓起,让教育改变环境,改变人的精神。做好学校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办好学校教育,校长必须有清晰的办学思路、爱校如家的敬业精神、品行端正的人格魅力、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民族精神。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回到学校后,要将所学所思进一步内化,竭尽全力协助校长经营好学校,让赤水五中迈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为赤水的经济建设服务。

学员:XXX

6.赴上海培训报告 篇六

云县茂兰镇茂兰完小——段永祥

2013年12月19日至29日,我有幸参加了云县教育局组织的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办主任培训,为期9天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通过学习,我感受颇多,现将我的收获与思考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此次培训,云县委、政府、教育局都非常重视,主管教育的李副县长、教育局沈局长亲自带队,共同参与。从培训时间、内容、教师等都予以高度重视,并做了周密、细致、精心的考虑和安排,既有专家、学着的报告、点评,又有实地考察参观。从开班到结业,李副县长、沈局长都与我们共同学习、交流、培训,同时,华东师范大学也进行了精心组织,专家学者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我们进行培训。

二、培训内容丰富

此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两岸四地”研讨交流会:全县一行七十多人飞抵上海后,我们先参加了“两岸四地”研讨交流会,两天的时间,紧张而有序,组织者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了交流研讨,共聆听了四十多个报告,讨论了城镇一体化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二是学校管理与发展:

专家以抓德育工作入手,办特色教育为目标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讲解培训,以成功案例为载体,以参观、考察为佐证,让学习者从理论到实际都进行了洗礼。

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校长应当具备的几种意识:

1、学习意识

社会的发展依托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看学校,而学校的发展还得看校长。俗话说,什么样的校长决定什么样的学校。要当好一名校长,首先必须勤于学习,唯有学习,才能进步。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要认真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和相关的教育法规,做刻苦学习的典范,才能做到工作有思路、有创新。

2、服务意识

一名好的校长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当好师生的公仆,耐得住清贫,忍得住寂寞,镇守住自己的“阵地”,正确处理好和自己团队的工作、生活关系。当好主管而不主观,处事果断而不武断,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团队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教育质量意识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校长工作的核心是务必抓好教育质量,没有质量作保证,其它工作怎样出色都会被人民否定、上级否定。一所学校是否有竞争力,就必须看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当然关注教学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育人功能。

4、传承、创新意识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传承本校过去取得的点点滴滴,把其发扬光大,是一个校长必备的素养。同时,校长还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现代课程观、人才观、价值观。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倡导教师改革创新出效益。在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农村教育可以说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作为农村校长必须心系农村,立足实际,在自己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汲取名校长的理论指导,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才能使学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我们的办学目标。

5、办特色教育

本人二次到上海学习考察,所到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过去参观过的黄浦小学,以开展体育和书法活动为载体进行育人,竹园小学以作文教学压群英,办特色教育,本次参观的廊下小学以“打湘铃”活动为特色,让孩子们打入春晚,打向国际,廊下中学的剪纸更是栩栩如生,让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得到传承……

7.赴上海培训报告 篇七

一、感受

无论是在深圳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及当地一些公司, 还是在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及当地一些企业, 笔者都能深切地感受到那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层次高、机制活、观念新、干扰少, 企业人员素质高、思路活、重效率、精英多, 两地政府转变职能到位、简政放权到位、环境营造到位、公共服务到位。

1. 思想观念新。

在深圳、上海两地,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高管、普通员工, 时时处处能感受到他们开放的观念、创新的思维, 感受到他们解放思想的点点滴滴。比如在科学发展上, 深圳市在前几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深圳质量”的新理念, 建设创新之城、绿色之城、活力之城、发展之城;上海市不懈提升城市功能, 坚定深化改革开放, 打造新型现代化大都市。在改革开放上, 上海着力建设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打造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深圳市制定全面深化改革方案, 提出来“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 加快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在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 两市观念超前, 高度重视和瞄准科技前沿实施职业培训, 着眼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超前培养和储备创新型知识型技能人才, 宁让人等设备, 不让设备等人。

2. 体制机制活。

两地围绕促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 全方位创新体制机制,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比如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 着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公务员队伍。深圳市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 推进分类招考, 实施分类培训、分类考核, 试行薪级工资制度, 每个职级对应若干个薪级。对新进入机关的公务员一律实施聘任制, 对聘任制公务员实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上海市在浦东新区、市金融办等单位部门组织实施了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 公务员考试录用实行分类考试制度, 用什么考什么, 公务员培训突出部门的培训需求, 开展针对性培训。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 技能人才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资金支持来源广泛、表彰奖励力度大, 竞赛选拔渠道广。在企业发展上, 只要遵纪守法, 允许企业在管理、生产、经营、人才使用等各个方面创新创造。

3. 产业层次高。

两地几乎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展览区深圳迈瑞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宇龙科技通讯有限公司、华星光电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发展速度快、质量高, 都站在了高科技前沿。参观考察了上海的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易贸集团、携程旅行网、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上海清算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企业天地、8号桥创意园区之后, 更让笔者深深感到了自己的差距。

4. 政府管得少。

两地政府转变职能到位、简政放权到位、环境营造到位、公共服务到位, 管理的具体事务少。如在转变职能上, 上海市政府提出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加强和改进政府的服务管理;深圳市政府制定和实施包括加强社会建设在内的“六大决定”, 深化大部门体制等改革, 提升行政效能。比如在人事制度改革上, 两市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已经建立, 人员正常流动手续简化便捷, 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深圳市事业单位进人编办不下用编单, 人社局不下计划, 人员流动由人社局职员雇员处下达人员流动介绍信。上海市进人编办下用编单后, 用人单位制定进人招聘方案, 由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审核后, 用人单位自行组织公开招聘, 事业单位之间在职人员和高层次人员流动由用人单位下达人员流动介绍信, 最后办理养老保险入户。

5. 工作重实效。

无论从工作上、交流中, 都能感觉到两地形式主义少, 讲实干、重实效。比如当地政府和有关企业介绍情况干净利索, 用数字说话, 接待中送到宾馆门口完事, 不陪吃、陪喝, 参观的企业介绍完情况、解答疑问后, 没有多余安排。深圳公务员待遇按照“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思路, 简化工资构成, 共设置若干个薪级, 每个职级对应若干个薪级, 根据个人年功积累和现实表现情况, 每年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等次的可在其职级对应的薪级范围内晋升一个薪级, 每3-5年满足条件可晋升一个职级。年度考核主要考察工作实绩。

二、思考

河南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 同时面临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激动之余, 还要有行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更好地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 必须立足本职, 围绕服务发展、惠及民生有所行动。笔者考虑应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

1. 着力在打造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升级版上下工夫。

三大国家战略实施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源要素支撑, 产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 就业创业需要技能提升。深化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提升培训质量, 打造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升级版, 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河南发展的职责所在。一是围绕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升级版。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实施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抓好青年为主的就业创业工作, 大力实施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计划, 充分发挥就业培训调节劳动力供求“蓄水池”作用, 把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企业在岗职工等各类就业群体组织起来, 大力开展适合社会需要的各类技能培训, 大力开展创业培训, 打造综合创业服务平台, 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强化职业技能鉴定, 加大对各类职业培训的技能鉴定服务力度, 深入产业集聚区、企业、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明确把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获得职业培训补贴的必备条件和检验培训效果的主要标准, 促进各类职业培训严格职业标准, 提高培训质量。二是围绕制造业大省建设打造升级版。建设制造业大省, 是我们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目标。要紧紧围绕制造业大省建设, 紧紧围绕重点工业领域、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适应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坚持六路并进, 完善政府主导、人社牵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通过创新投入提升职业培训发展后劲, 扩大各类培训规模, 大力开展各类更具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初、中级技能人才发展, 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保障。三是围绕农村转移劳动力和企业在岗职工培训打造升级版。通过推行培训实名制、科学设置培训科目、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和强化就业服务等措施实施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通过开展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统筹试点、加大企业职工培训补贴力度、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和推动企业职工岗位练兵、技术交流、技能竞赛等措施抓好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强化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实现网上报名、网上培训、过程监督, 为劳动者参加培训、享受补贴提供更好服务。四是围绕校企合作订单培训打造升级版。建立政府和企业共同对校企合作先进学校给予补贴和奖励制度。在全省职业院校大力推行“订单培养”“联合共建”“工学交替”等多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使企业成为学生实习就业的基地, 院校成为企业用人的“蓄水池”。根据企业用工需求, 针对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和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就业群体, 开展定向、定岗和订单式培训, 推动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五是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升级版。发挥中国民航大学河南教育中心作用, 每年培训2000名航空经济专业人才。围绕航空港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持续开展职业院校服务产业集聚区“百校千企”合作活动, 在全省产业集聚区普遍建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大力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专项服务活动, 提供更加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服务。

2. 着力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与项目结合上下工夫。

人才的价值在于发挥作用, 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人才与项目要素的紧密结合。作为政府人才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 我们不仅要培养引进人才, 更要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一是拓展高层次人才产学研结合平台。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以“百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为载体, 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 实施好“811青年人才工程”, 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开展人才培训。围绕重大项目、重大技术攻关课题, 创新“人才+项目”工作模式, 加强博士后研发基地建设, 积极组织创新团队与研发基地开展项目对接活动, 充分发挥各类高层次人才群体的作用, 推动“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有机结合。二是为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对航空港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区急需引进的人才, 对其他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或急需特殊人才, 可不受编制和岗位限制, 简化程序, 特事特办, 直接选聘, 原专业技术职称可直接聘用。在编制限额和岗位范围内, 人员流动简化办理程序, 减少办理环节, 对特殊需要高层次人才引进特事特办、快事快办。对没有编制和岗位的, 依据有关规定直接使用人才编制, 设置特设岗位后聘用。三是积极引进和用好国外智力。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开展项目对接洽谈活动, 推动引智、引资、引技有机结合。深入实施“外专千人计划”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 持续实施农业、工业、生态、民生四大引智工程, 大力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专家。四是创新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完善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办法, 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重点评价专业技术人才, 不拘一格选人才, 不拘一格聚人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 企业奖励为主体, 社会奖励为辅助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奖励体系, 鼓励对突出贡献人才给予多种形式奖励, 支持用人单位按规定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建立补充社会保险。做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优秀专家评选推荐和表彰活动。探索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五是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完善岗位管理制度, 实行全员聘任制, 出台与聘用制度配套的解聘辞聘制度, 搞活用人机制。鼓励用人单位以人事代理、临时聘用等多种形式用人, 人社部门及时搞好跟进服务, 指导和监督用人单位管理行为, 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

3. 着力在激发公务员队伍活力、提高效率上下工夫。

公务员队伍充满生机活力, 是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的前提, 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 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公务员管理的职能部门, 我们一定要在激发公务员队伍活力方面竭尽全力。一是加快实行公务员分类管理。依照公务员法规定, 将行政机关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类, 实行分类管理, 分别建立相应的职务序列, 实施分类招考、分类培训、分类考核,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增强管理科学性、针对性, 进一步激发各类公务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进一步深化公务员聘任制改革试点。搞好现有公务员聘任制试点总结试点经验, 积极稳慎试行公务员聘任制, 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对新进入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实施聘任制, 与拟聘人员签订聘任合同, 实行灵活聘期、目标管理、协议工资, 突破现有的公务员进出模式, 在委任制公务员中形成“鲇鱼效应”。三是创新公务员待遇确定机制。突破现有仅凭职务确定待遇的单一模式, 试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 公务员职务晋升的调整职务工资, 职务变动之外同时定期晋升职级工资, 每个职务对应若干个职级, 根据个人年功积累和现实表现、年度考核情况, 考核结果与职务职级晋升挂钩, 定期晋升职级, 不升职务也可以升工资, 真正激发整个公务员队伍尤其是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招人难、留人更难和“一刀切”的痼疾。四是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培训。实施全省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力争到2016年三年内举办各类培训1200期以上, 培训公务员80万人次。创新培训载体, 发挥河南省公务员网络培训学院作用,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提高公务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

4. 着力在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上下工夫。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按照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要求, 以整合、提升为重点,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一是积极整合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资源。认真总结郑州市、洛阳市“五险合一”成功经验, 借鉴部分省市现行“五险合一”运行模式, 整合社会保障各项经办业务, 努力解决机构重复设置, 办事程序繁琐的问题, 推进“五险合一”, 成立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服务局, 实现五项社会保险一站式服务。深入推进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加快社会保障“一卡通”实施步伐, 实现为参保人员“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目标。二是加快推进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县级、乡镇 (街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 (所) , 力争全省所有县 (市、区) 及乡镇都建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所) , 所有社区、行政村都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 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三是着力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拟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 全面实施各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参保人员跨地区、跨制度流动时养老保险关系的顺畅转移和衔接。积极探索城镇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新农合的衔接问题, 研究各类参保人员社保关系的转移和衔接办法, 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增强制度吸引力, 增强用人单位 (群众) 参保意识等, 将各类人员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四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响应群众对提高保障水平的呼声, 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 提高河南省社保待遇标准。尽快出台《关于调整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丧葬抚恤待遇问题的通知》, 探索建立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机制。

5. 着力在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上下工夫。

8.赴上海考察药监工作报告 篇八

为学习发达省、市药品监督管理管理理念,借鉴和吸纳发达地区药监工作经验,加强与发达地区药监部门工作交流,推动我省医药企业对外合作,根据局党组的决定,9月23日至9月26日,由吴浈、刘晓庄两位局领导带队,省局4个业务处室、南昌市局、省药检所领导参加一行共10人赴上海进行考察。考察情况如下: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这次赴上海的学习考察活动先后到了上海市药监局、浦东药监分局、上海微创医疗器械公司、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上海市药检所、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上海汇仁医药公司、上海施贵宝公司、上海虹桥中药饮片厂、扬子江药业、上海海尼药业等11个单位,考察单位既有药监部门、药检机构,又有药品研制机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既有中资企业,又有外资企业;既有现代医药企业,又有传统中药企业。考察组的同志白天参观走访,晚上召集会议谈学习体会,考察时间不长,安排紧凑,内容丰富。考察期间,我局与上海市药监局、上海医药股份公司分别召开了两次座谈会,听取工作情况介绍。考察工作得到上海市药监局和各个参观走访单位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考察结束后,省药监局向上海市药监局发出邀请,希望上海市药监局组织药监和医药企业到江西参观和考察,进一步加强赣沪两地药监工作和医药企业之间的合作。考察组的同志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上海药品监督工作和上海医药经济的发展令人信服、佩服。这次察,看看别人的长处,想想自己的短处,大家强烈感到自己的工作责任,开阔了眼界,触动了思想,深受启发,收获很大。

二、考察的主要体会

1、监督到位、帮促到位,体现了上海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较高的工作水平。考察组不管是与上海市药监局座谈,还是与上海市药监系统同志个别交谈,都能感觉上海药监部门对监管对象的情况非常熟悉,贯彻“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把监管同帮促联系在一起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

一是开明开放,借助于上海为国际大都市优势,引进了不少国际、国内知名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研究机构。仅浦东张江开发区就在近一两年就引30多家制药企业和70多个药品研发单位,成为中国的“药谷”,包括中国医药公司在内的一大批国内医药企业纷纷将总部、生产基地、研发基地迁往上海。到上海办药品生产企业、办药品经营公司、办科研孵化器,上海市局都极力帮肋,热心提供服务。经营企业换证中,49家非独立法人药品经营企业有20多家业已重组。在安监处有个工作小组,帮助企业重组和gmp改造设计方案,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为企业想办法出主意,促进引资重组成功。

二是在市、县(区)药监机构职责明确,责任落实,监督重心下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上海成立了领导小组长设立了八项重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的监管已经列入市政府地方立法规划。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农村用药问题很多,作为低生活保障的社会群体,其用药质量更应得到政府的关心。上海市药监局向政府提出专门报告,引起了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加强了整顿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县(区)分局的工作重点在基层,负责市场稽查的工作人员始终在监管相对人单位了解问题、处理问题。市场稽查工作各县(区)分局互通情况,互相支持,形成了市场稽查工作一体化。针对零售药店存在的问题,上海市药监局开展创建规范药店活动,规定规范药店必须有一名药师和一名药士,面积要

2、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合理,体现了上海药监体制改革的先进理念。

上海市药监部门的机构设置精干,全市药监系统行政人员240人,其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与我省相当,但其人员配备向业务倾斜,较为合理。上海药监系统实行市、县(区)两级管理体制,市局的人事、纪检监察、机关党委合署办公,在业务处室设有稽查处、药品流通管理处、医疗器械注册处、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处和政策法规处。基层药监机构也是这样。我们所考察的浦东药监分局,只有24个工作人员,科室设置综合业务科和一科、二科,不搞上下对口设置,基层工作主要就是做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上海市药检技术水平在处于全国前列,实验大楼建筑面积1万余平米,设有6个科室,在职职工186名,有24名研究生,一名博士生,具有现代化实验室装备。每年检品1.4万件(含进口药品7200批、委托检验3600批)。每年政府提供给全市药品抽验费用是1800万元。经市政府批准,上海市药检所已在浦东新区划定土地,新建实验大楼整顿搬迁。上海市区县药检所改革方案得到政府批准,正在实施当中。

3、基层药监工作管理手段先进,管理水平高,体现了上海药监队伍良好的素质。

4、上海医药企业起点高、管理先进,体现了上海医药产业良好的发展后劲。

二、考察几点启示

1、学习上海,要把促进医药产业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

9.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 篇九

按照省委部署,12月6日至12日,由法棠同志带队,13个市(地)和20个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省委省政府学习考察团,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通过走访沪鲁个市、县(区)及个企业和单位,切身感受了两地的巨大发展变化,学习了好经验和好做法。通过对比,进一步增强了推进我省快发展、大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上海、山东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沪鲁两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一)发展速度快。2003年,上海市、山东省实现gdp分别达到6251亿元和12436亿元,位于全国第7位和第3位,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3.7,分别实现连续12年和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833亿元和4701亿元,位于全国第5位和第2位,分别增长22和22.7。

今年1-9月,上海市、山东省实现gdp分别达到5305亿元和10575亿元,分别增长14.2和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513亿元和4596亿元,分别增长23.2和26.6。原创:http://(注:2003年数据中绝对数为年报数,增幅为初步统计数,下同)

(二)经济效益好。2003年,上海市、山东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886.2亿元和713.8亿元,位于全国第2位和第4位,上海市增幅为32.5,居全国第一。90年代以来年均增长13.7。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05.7亿元,税金523.5亿元,分别增长46.1和20.7;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20.3亿元,税金685.5亿元,分别增长49.6和28.4。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东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959亿元和678亿元,分别增长25.2和16.6。

(三)开放步伐大。2003年,上海市、山东省进出口额分别实现1123.5亿元和446.4亿元,位于全国第3位和第5位,分别增长54.7和31.6。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额达2012亿美元,增长41.2;上海集装箱吞吐量达1128万标准箱,成为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目前上海累计批准外资项目3.5万个,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超过5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上海达28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79家。山东省累计批准外资项目4.3万个,外商直接投资47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山东达110多家。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东省进出口额分别实现1306.5亿美元和488.6亿美元,分别增长43.6和37.1;山东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88亿美元,增长56.8。

(四)内在活力强。到2003年末,上海市大中型国有企业完成改制面达72.4,国有经济比重由90年代初的71.9下降到48.4;非公有制比重由90年代初的3.9上升为35.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7;在沪外商投资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400亿元,增长56。山东省有86.7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9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95国有中小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改制;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3;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全年完成增加值594.7亿元,增长44.5。

(五)发展后劲足。2003年,上海市、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2452.1亿元和5326.7亿元,分别增长12.1和51.7,山东省亿元以上大项目1868个。今年1-9月,山东省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4.5亿元,增长48.7。

2003年,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2980.6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山东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实现增加值809.4亿元,增长23.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9.6。

(六)居民收入高。2003年,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867元和6654元,均位于全国第1位;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400元和3150元,均位于全国第8位。到2003年末,上海市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城镇从业人员582.3万人,职工年平均工资27304元;山东省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105.0万人,在岗职工人数757.8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567元。

10.赴澳大利亚学习培训的收获与启示 篇十

培训团在澳期间, 先后听了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土壤科学协会等单位专家的理论讲座9次, 实地考察了墨尔本和悉尼皇家植物园、墨尔本Hancock林业公司、布里斯班Bulimba流域协调委员会、Lesey家庭农场、Endeavor奶牛场、皇家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库和DNA实验室、布里斯班奥斯堡地区小流域治理和廷嘎坡湿地恢复现场等11处, 访问了昆士兰州科学、信息技术、创新与艺术部, 澳大利亚皇家植物研究所以及新南威尔士州土地和环境法院等3个政府机构。

通过理论学习、现场参观考察和交流访问等形式, 使笔者对澳大利亚防止土地退化、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增长见识、更新知识、提升理念, 提高环境意识的同时, 也认识到了甘肃省在防止土地退化、环境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持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坚定了全团成员做好甘肃环境保护工作的信心与决心。此行收获颇丰, 启示深刻。

一、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联邦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面积769.2万平方千米, 是全球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全国设6个州和两个领地, 人口2271.4万人 (2012年) , 其中农业人口约31万。澳大利亚国土辽阔, 物产丰富, 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是全球第四大农业出口国, 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2012年, 全国GDP总值约1.54万亿美元。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 平均海拔350米。沙漠和半沙漠占国土面积的35%。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是澳大利亚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470毫米, 仅相当于全球七大洲平均年降水量的五分之三。全国有36%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 有32%的地区年降水不足500毫米, 是全球除南极洲外降水最少的洲。农牧业用地约72亿亩, 约占国土面积的63%, 其中天然草场达66亿亩, 占到农用地的90%以上。耕地面积只有7.314亿亩, 其中灌溉面积仅占4%。全澳约有近13万家家庭式农场, 经营着国土面积60%的土地, 农场的平均规模为5.4万亩。

澳大利亚自然资源丰富, 农牧业发达, 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 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羊肉出口国, 羊毛、肉类的出口分别为世界第一、二位, 还是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 出口农产品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羊年存栏约1.3亿只, 80%是美利奴羊, 以毛细且韧而著称于世, 羊肉产量约68万吨, 羊毛产量约50万吨。肉牛和奶牛年存栏约2800万头, 牛肉产量约220万吨, 牛奶产量80亿升左右。肉牛有30多个品种, 海福特、安格斯等为主要饲养品种, 奶牛的主要品种是荷斯坦、佛里斯, 约占澳洲奶牛总数的70%。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小麦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谷物, 以质量高和出口量大而著称, 年播种面积约1.77亿亩, 产量约2300万吨。大麦是仅次于小麦的重要谷物, 年种植面积为0.555亿亩, 产量为640万吨。2010年, 澳大利亚农牧业产值274亿澳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2.1%, 其中小麦产值48亿澳元, 大麦14亿澳元, 羊毛19亿澳元。

澳洲森林覆盖率21%, 天然森林面积约24.45亿亩, 主要树种是桉树。渔业资源丰富, 捕鱼区面积比国土面积多16%, 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鱼区, 有3000多种海水和淡水鱼以及3000多种甲壳及软体类水产品, 其中已进行商业捕捞的约600种, 主要的水产品有对虾、龙虾、鲍鱼、金枪鱼、扇贝、牡蛎等。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此次培训虽然时间短, 但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学习, 也有现场考察;既有对政府部门的访问, 也有对民间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参观;既有国内的总体安排, 也有境外的阶段性小结;既有一般性的参观考察, 也有较深层次的学习交流和研讨。通过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和交流访问, 使全团同志的环境意识普遍得到提高, 在丰富知识、提升理念的同时, 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甘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㈠丰富了知识

此次培训分别听取了澳大利亚有关方面专家就澳方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体系、水土资源管理、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情况介绍, 使全团成员对澳洲环境保护的基本做法有了初步了解。

在澳洲, 与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多达50多部。大到水污染、空气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土地开发及城市建设、野生动物保育、水土流失防治、原生植被保护等方面, 小到公园和保护区管理、汽车尾气排放、捕鱼垂钓、垃圾分类等都有相应的法律和政策规定, 甚至农牧民在自己的农场要砍一棵树或开垦一片荒地, 都有明确的法律要求。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法律法规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使其更加具体明确、操作性更强, 处罚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健全的法律法规为澳洲的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在澳洲所有土地都进行了评估分级, 开发必须要按照分级和规划进行。规划一般为10年, 每年根据变化的情况修订一次, 期限后延1年, 既保持了规划的连续性, 也体现了规划的灵活性和超前性。规划详细地划出了未来城市发展、住宅建设、公路管道建设用地, 矿山开发、工业建设用地以及公园和保护区用地等。无论是私人所有, 还是国家所有的土地, 规划一经确定, 都必须无条件服从规划。若公民或法人对出台的规划有意见, 可通过相应的渠道提出修改的建议或通过法律的形式上诉, 要求政府修改规划。

在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方面, 澳洲奉行的是严格的植被保护政策。若一块土地上原生植物量超过50%则严禁开荒;若一块土地连续被种植作物10次以上, 即使地下有矿藏也不能开采;若开发商或个人在土地开发、水利建设、开矿建厂等项目建设方面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 或政府出台的有关规定及决策有失公允时, 开发商或个人可通过法律途径上诉到各洲土地与环境法院解决。若一个开发商或农场主违犯原生植被保护法, 未经许可清除1千公顷以上土地的原生植被用于非农业开发, 会被判罚最高40万澳元的罚款。在具体治理措施上, 他们根据不同区域土地的植被状况、降水量及径流量、坡度长度、土壤的属性等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 通过沿河建坝拦蓄, 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肥力及结构、提高土地渗透力, 恢复表层植被、种植防护林带, 草场围栏、划区轮牧, 严禁开荒, 高茬收割、秸秆及残枝枯叶还田、少耕免耕等措施。这样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持之以恒的努力,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澳大利亚的水土流失状况仅为每公顷每年4吨左右, 远低于我国和甘肃省的水平。

㈡提升了理念

学习考察期间, 笔者深深地感觉到澳大利亚人不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厚, 而且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强烈。这些理念和意识无处不在, 时刻撞击着笔者的心灵, 升华着笔者的理念和意识。

1. 环保意识。

澳洲人环境意识强烈, 人人都是环境保护者。无论你身在何处, 无论你做什么事情, 大家都奉行一条原则, 那就是“除了脚印, 什么都别留下;除了垃圾, 什么都别带走”。澳洲矿产资源丰富, 涉足的企业和个人众多, 但矿山周围的环境如故, 原因是政府严格规定开矿者在开采前要首先充分论证采矿对周围动植物和人居环境的影响, 提交矿山开采后的治理计划并交纳一定的废矿恢复保证金, 确保开矿后矿山的植被能尽快得到恢复, 将开矿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澳大利亚大小的城市绿地随处可见, 草地上到处是休闲的人群, 海滩上晒日光浴的人群如织, 但走后都没有留下一点垃圾。公园里为游人设立的免费烤炉, 人们使用后都自觉地将垃圾带走, 将烤炉打扫得干干净净, 以便别人使用。所有垃圾必须严格分类, 投放到不同的垃圾箱里。随意破坏植被或未经许可砍树开荒, 都将被处以高额罚款。全民良好的环境意识, 造就了澳大利亚美丽的环境。

2. 可持续发展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在澳洲也深入人心, 大到化肥农药使用的控制, 小到休闲垂钓的标准, 无处不在体现。澳大利亚皇家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库建立于1816年, 保存着自澳大利亚1788年建立殖民地以来发现的7.7万多个植物标本, 其中最珍贵的是英国政府1850年移交给澳洲政府的802份1770年库克船长登陆澳洲大陆时采集的植物标本, 可供世界各国研究之用, 是澳洲的植物博物馆。这些植物都是澳洲的原生植物, 绝大多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对保持澳洲生物的多样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澳洲农作物和树木防病治虫大量使用生物、物理和农艺措施, 通过天敌灭虫或种植特殊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除草。草场每隔几年火烧一次, 既更新了草场, 也清除了木本杂草和害虫。农田大量使用植物的秸秆、树木的残枝枯叶树皮等农业废弃物高温发酵制成的有机堆肥, 城市花坛表层也是厚达十几厘米粉碎的树枝树皮的覆盖, 既肥田又保墒。人工林的砍伐严格按照树木生长的年限和标准进行, 且必须做到伐一棵种一棵。捕鱼垂钓有一定的规格标准, 捕钓到的小鱼必须放生, 否则会被检举罚款。许多公共建筑物都有屋面集雨系统, 接收雨水用于冲厕和浇灌花草。居民家庭若安装屋面集雨利用系统, 可给予一次性抵扣税款900元的奖励。这些看似简单甚至原始的举措, 澳洲人却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 确实难能可贵。

3. 质量意识。

澳洲人做事秉承了欧洲人的习惯, 虽然速度缓慢, 但质量却是一流。城市街道随处可见一些年代久远的欧式建筑被完好保存, 有的已超过200年, 今天依然在使用。高速公路建成几十年很少见到维修的“补丁”, 人行道基本都是沥青铺设, 虽然没有道板砖的华丽, 但非常通畅, 给人安全、方便、坚固的感觉。即使修建一个停车场的地坪, 也要布上钢筋网后再浇灌水泥, 并用震动器将水泥夯实。建设销售的商品房, 从建筑物的总体质量, 到建筑材料的选择、油漆及墙面涂料使用等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要求顾客购买后十年内不得接到任何质量问题的投诉, 包括墙面起泡、管道漏水等看似很小的质量事故, 若被投诉, 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问题严重的会被吊销建房资格证书, 进入黑名单, 终生不得再从事建筑行业。食品药品监管更是十分严格, 若发生较大的质量事故, 也将终生不得再踏入本行业。

4. 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在澳洲也是无处不在体现。培训团所到之处, 无论是听取讲座, 还是参观访问, 接待方第一时间都是告知建筑物消防通道的位置, 要求大家在发生火灾或意外事故时, 不要慌乱, 跟着他有序地撤离。街上行走随处可见车让人的现象。游人嬉戏的海滩水域都设有安全警界标志, 在此区域内游泳冲浪一般是安全的, 且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立一个安全观察哨, 驻有专业救生人员, 以防不测。高速公路车流大速度快, 却很少发生交通事故, 原因是大家都自觉地遵守交规。酒后驾车被查将吊销驾照并终生不得再次申领。为培训团服务的大巴司机, 上车第一件事也是提醒大家系好安全带, 不得在行车途中吃食品、开窗户、丢垃圾等, 而且自己要将每天的行车情况, 包括出发时间、到达时间、中途在何处休息、休息的时间、晚上在何处住宿, 第二天几点启程、前往何处等, 一一详细记录在案, 备交管部门检查, 行车记录还要完好保存至少5年不得销毁。这些细小的事情, 澳洲法律都有明文规定, 大家必须自觉遵守。

5. 健康意识。

澳洲人酷爱锻炼, 健康意识强烈。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刮风下雨, 无论是早晨晚上还是中午, 无论是年轻的少年学生还是年长的退休年老人, 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 马路上、公园里随处可见跑步、散步、踢球、骑自行车锻炼的人群, 海边沙滩到处是游泳、冲浪、晒日光浴的人。无论何时何地, 总有许多人在锻炼身体。正是澳洲人全民注重锻炼的原因, 使澳大利亚成为全球体育强国, 每年都有许多国际体育赛事固定在澳洲举办。

㈢坚定了信心

学习考察期间, 全团成员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学习澳大利亚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做好甘肃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澳大利亚与甘肃的自然生态条件有许多相似之处, 农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都是水, 都面临着干旱和土地草场退化的威胁, 但澳大利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生态环境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使澳洲成为全球环境最美的国家之一。这源于澳大利亚科学的发展理念、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全民浓厚的环境意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当然, 这与其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也有直接的关系。澳洲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也坚定了全团成员的信心和决心。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位于黄河、长江上游, 紧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 在全国的生态地位非常重要。由于干旱少雨, 植被稀疏, 自然灾害频发, 全省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目前, 全省45%的国土面积荒漠化, 28%的国土面积沙化, 水土流失面积20.12万平方千米, 森林覆盖率仅13.42%,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 且时空分布不均, 缺水问题尤其是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 供需矛盾尖锐。每年自产水资源人均1100立方米, 仅为全国平均的二分之一, 亩均367立方米, 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加之工矿企业较多, 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已影响到国家生态安全和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我们要学习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和经验,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的理念, 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 抓住甘肃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机遇, 实施好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力打造河西走廊生态建设与保护区、中东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南部江河水源涵养保护与建设功能区, 夯实生态保护建设的基础, 努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集中力量搞好扶贫开发, 就一定能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 彻底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

三、学习考察得到的几点启示

在澳大利亚学习培训期间, 培训团感触最深、议论最多的是澳大利亚良好的生态环境。笔者也想通过短暂的学习考察, 弄清澳洲为何能在如此干旱的条件下, 长期保持天蓝地绿水净的优美环境。虽然由于时间关系, 了解的情况不够全面, 不敢妄下结论, 但也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㈠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是基础

澳大利亚之所以如此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是有其惨痛的历史教训的。1859年, 澳大利亚一农场主从英国引进了24只灰兔子, 与当地的野兔进行杂交, 产生了F1代, 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兔子的繁殖能力, 使澳洲的兔子成倍地增长, 到1950年, 全澳洲的兔子数量一度达到创纪录的6亿多只。如此众多的兔子, 对澳洲的草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使澳洲的草场严重退化, 出现了兔子与牛羊争草场的局面, 载畜量大幅度下降, 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澳洲政府花费了很大的气力和很长的时间, 才将兔子的危害控制住, 并逐步恢复了草场的生态环境。

“兔子事件”引发了澳大利亚国人的深入思考, 促进了澳大利亚国人环境意识的全面提升。惨痛的教训使澳洲人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政府因势利导, 提出了“人人保护环境, 打造绿色澳大利亚”的口号, 使全民的环境意识不断得到提高。澳大利亚还在全国开展环保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环保专家到学校和社区讲解环保知识法规, 学生和居民到社区做环境保护的志愿者和宣传者, 形成了良性互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正是由于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 使全社会形成了人人重视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澳洲的“兔子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是, 任何物种的迁移或引进既有可能给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也有可能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致命的危害, 关键是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维持生物链的平衡。为此, 建议甘肃省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来生物物种引进的监管, 保护好本省原生动植物物种, 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同时, 维持生物链的基本平衡。同时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环保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提升全民的环保意识。特别是加强对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从娃娃抓起, 发挥“小手拉大手”效应, 努力打造人人重视和保护环保的社会氛围。

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

澳洲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十分完备, 且以具体明确、操作性强、惩处力度大而著称。法律体系分两个层次, 联邦政府层面的法律, 主要是有关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的履行及国家环境总体战略方面的规定, 包括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开发、大气污染防治、野生动物保育及原生植被保护、国家公园和海洋公园的管理等;各州政府层面的法律, 主要是各州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的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土地开发与草场保护、水土流失防治与小流域治理、城市建设与规划、州级公园和保护区管理等。澳洲的法律体系还包括举报人制度的建立, 在澳洲每人都是环境保护的执行者和监督者, 发现环境污染事件都可以举报, 且对举报人有保护措施和一定的奖励。大到管理者决策失误或开发商蓄意开发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小到高速公路上汽车尾气超标或乱丢垃圾、在停车场占用残疾人停车位等, 都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 若举报不被受理或无处理结果, 有关部门也会受到处罚。正是严格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使澳洲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都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比较而言, 甘肃虽然也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草原保护、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 但大多数比较笼统, 操作性不强, 处罚措施也没有力度, 导致违法成本较低, 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为此, 应该借鉴澳大利亚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在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 进一步修改完善已出台的法律法规, 使其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 使违法者不敢违法。同时, 积极探索建立全民举报制度, 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是环境建设者和保护者, 人人都是环境污染或破坏事件的举报者和监督者的良好风尚。

㈢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是关键

澳洲虽然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而两大洋并没有给澳大利亚带来丰沛的降水, 除空气湿度比较大之外, 澳洲的降水几乎与甘肃相当, 但生态环境却比甘肃省好得多。除了人口与资源的优势, 对全团成员启发最大的是其科学的发展理念。在澳洲, 无论是私人农场或牧场的生产, 还是开矿开荒伐树及道路管道建设, 都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坚持以保护环境为重,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路, 确保生产或开发不以环境破坏为前提。同时坚持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 注重发挥民众及民间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 宁可项目晚实施或不实施, 也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充分修改论证建设方案, 力争把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培训团在Bulimba流域协调委员会考察时, 委员会主管迈克先生告诉培训团一件事, 使全团成员对澳洲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有了切身的体验。2004年, 昆士兰州政府计划修建的一条高速公路穿过Bulimba流域时, 需要截断一条小河建一个大坝, 当地居民竭力反对建坝修高速公路, 甚至上街游行, 流域协调委员会积极与政府沟通, 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当地民众的意愿和这样做对环境的影响, 后来政府有关部门采纳了民众和委员会的意见, 重新修改了建设方案, 将原来建设大坝的计划变为建高架公路, 虽然增加了财政支出, 却把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受到了当地民众的一致拥护。

与澳洲相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实现了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但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虽然我国在总结多年发展经验和汲取教训的基础上, 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行动指南, 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力求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 发展严重不足, 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急于加快发展、摆脱贫困的愿望强烈, 在发展中就会一味地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有的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取得了经济发展一时的高速度, 最后却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此, 我们要借鉴澳大利亚科学发展的理念, 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更新发展理念,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不能再走以单纯的GDP论英雄的老路, 无论是谋划地区发展或实施重大项目, 都要首先做好环境影响的评价, 在做决策前要尽量听取和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力争使决策的程序更科学、更民主、更完善, 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㈣推广先进技术是支撑

澳大利亚在加强环境保护、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许多先进实用的技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昆士兰州科学、信息技术、创新与艺术部 (相当于国内省级科技厅) , Ken Day组长和张百森博士向培训团介绍了季节性气候预报、遥感和信息传送系统在昆士兰州草地和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使全团成员受益匪浅。该系统与气象部门直接联网, 每天可以将气象局固定观察点的降水、蒸发、辐射、温度、气压等数据直接传输到科技厅, 科技厅再利用气象局的数据, 将未设立固定观察点的数据通过估算补充上去, 形成全澳洲的气候数据库, 提供给科研、教学和其他各州政府。通过该数据库可以查阅到澳大利亚全国从1900年建国到现在每天任何地点的气候资料数据。在此基础上, 他们开发出了季节性气候预报及草地和环境管理系统, 包括季节性降水预测、草地系统模型、遥感监测技术及信息传递4个支系统, 尤以季节性降水预测和草地系统模型最受欢迎。该系统不仅可以预报某一地区当前及短期、中期的气候情况, 还可以预测未来20年~3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除气候数据库资料运用需要付费外, 其余所有资料、包括预测信息和模型都是免费服务的。

1. 季节性降水预测。

从每年4月1日开始, 到10月31日止, 每天预测并修正出各点当年11月到次年4月的降水趋势信息, 提供给各农场主, 作为他们决定当年载畜量的参考。

2. 草地系统模型。

将全国所有农牧场进行编号, 从水分、养分的循环, 光照、温度等因子的变化, 综合开发出点模型, 由点模型再开发出农场模型, 通过模型可计算出一个农场的牧草产量和适宜的载畜量, 供农场主增减牲畜饲养量时参考。在农场模型的基础上再开发区域模型, 通过区域模型可以预测一个较大的区域3个月的牧草产量及与历史同期的比较、地表的径流量、干旱程度和火灾发生的概率等。

3. 遥感监测技术。

可以对一个地区土地覆盖 (森林) 、地表覆盖 (草地) 、土地利用 (农田、耕地) 、火烧痕迹 (人为烧草地或森林火灾) 、水体 (河流、湖泊) 等变化情况, 通过遥感卫星资料的实时对比进行全面监控, 提供权威报告给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4. 信息传递系统。

实行双向网络传递, 十分便捷。区域预测信息和模型通过科技厅的中心网站发布, 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上网查阅;具体到某一个农场的预测信息及模型, 需要农场主将自己的农场编号、经纬度等信息通过邮件发送到中心网站, 中心根据相关数据做好预测模型及报告后, 再通过邮件发送给农场主。

季节性气候预报及草地和环境管理系统的运用, 极大地提高了澳大利亚草地和环境监测保护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除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外, 澳洲政府还积极推广实用的环保技术, 如鼓励农场主尽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 提倡施用有机堆肥和生物、物理、农艺措施防病灭虫, 种植豆科作物及绿肥肥田, 推广高茬收割、秸秆还田及滴灌、管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实行草场围栏、划区轮牧和禁止开荒砍树等可能破坏植被的制度等。这些简单又实用的技术, 在澳洲已经被农场主广泛接受并应用, 对防止土地和草场退化、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肃省是全国6大牧区之一, 草场面积达2.68亿亩, 但目前在草原管理方面的手段仍然比较落后, 特别在草场遥感监测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方面与澳大利亚差距较大。建议省上加大投入, 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协作, 借鉴澳大利亚经验, 尽快建立起甘肃气候信息预测、草地和环境遥感监测管理系统, 大力推广保护环境与植被的实用技术, 为甘肃省草地与环境保护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㈤环境保护工作无论什么时候做都不晚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培训时, Robert Edis教授的一个观点———“环境保护工作无论什么时候做都不晚”, 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二十世纪中期澳洲发生“兔子事件”后, 澳大利亚人才真正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包括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建立健全环境法律体系和制度, 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推行环境保护的先进实用技术等, 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 才取得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效。

上一篇:惠民帮扶个人下一篇:考研英语复习要有的放矢避免进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