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家长要注意(精选13篇)
1.孩子青春期家长要注意 篇一
孩子处于青春期,家长要这样教育……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往往有这些感觉:孩子不听我的话了,孩子老是跟我对着干,孩子嫌我唠叨……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家长很是头疼。孩子处于青春期,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呢?下面,笔者来和大家聊一聊~
1、观念渗透法
比如在电视中看到,一个女生轻率地把自己嫁出去,家长可以叹息一番,议论一番,然后教育孩子婚姻不是儿戏,一定要谨慎做决定;再比如在电视上或者报纸中,那些受骗的少女、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年,都可以作为家人谈话的话题。在谈论中,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审美意识。这显然会比直接叮嘱孩子取得更好的效果。
2、防微杜渐法
孩子人际交往慢慢发生变化,家长要提前做好预防,及早地疏导、教育孩子千万不能陷入早恋中。孩子早恋前一般都会有一些明显的行为,比如,旷课、深夜不归、与校外不三不四的人接触;有时候精神亢奋,特别注重打扮;突然花钱大手大脚,学习成绩下降很明显……发现这些变化,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发现后,切忌急躁,首先要从关怀、理解入手,减少孩子对您的戒备,让孩子主动配合,了解清楚情况后,再与孩子商量对策。
3、兴趣转移法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充沛,活动能量很大,家长不能让孩子整天只顾学习。周末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趣味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比如:野炊、爬山、春游……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学习摄影、画画、弹琴、游泳、唱歌等。丰富的家庭活动,坚持自己的课余爱好,可以使孩子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他们充沛的`精力可以得到发挥。
4、利用情景法
家庭教育方式是多样的,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景,适当地进行教育,孩子身处其境的时候,更能感受其人其事。家长进行观念教育、传授方法的时候,要生动而亲切,更要抓住教育时机。
5、自学自省法
买一些适合少年阅读的青春期教育科普读物,让孩子自己读。孩子自己阅读,自己琢磨,比家长在一旁喋喋不休会达到更好地效果。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选择适合的书;二是:不必当面把书交给孩子,可以放在桌上,不必叮咛,他们自己会因为好奇翻开阅读。
6、书面谈话法
书面谈话有时候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家长可以避免面谈时的冲动、鲁莽、急躁,理智地斟酌字词,掌握好教育的分寸,书面交谈会给孩子留下反复体味的人生哲理,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家长很多当面无法说出口的话,书面交谈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END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都有自己的想法,家长要尽可能去理解、包容,以上孩子进入青春期的6种教育方法,速速get起来吧~
2.孩子青春期家长要注意 篇二
是什么原因造成幼儿缺乏自信心呢?
首先,家庭中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是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总是竭尽全力为其解决困难,什么都包办代替,又或者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孩子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对自己缺乏信心。
其次,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幼儿的自信心不足。每个幼儿由于其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慢来一定能行的。同时,要逐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对于一部分胆子大、外向的幼儿来说,他们往往会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有时还会做错事情,老师不可随意地加以指责、批评,而应注意方式方法,善于抓住他们的某些特长和闪光点进行激励和引导,以免伤害幼儿的自尊,从而促进幼儿的自信心。
2丰富幼儿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在教师和伙伴的面前敢说敢做,不怕困难。相比之下,能力差的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各种能力,并注意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充分肯定,让幼儿体验到成功喜悦,使幼儿知道老师相信他们的能力,确信自己“我能做好”“我做的很棒”。《新纲要》指出“应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心”。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特点,因人而异,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要善于抓住孩子身上的长处来带动孩子克服自身不足的地方,让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机会获得成功和满足,产生自信心。
3赏识孩子,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的意志品质。使幼儿懂得了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思考,不怕挫折和失败,这样幼儿会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增强自信心。
5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家长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长的认同及配合,结合家长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家长要懂得尊重和信任幼儿,要结合实际水平提出要求,不能操之过急,期望过高。以致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发挥天赋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阻碍才能的发挥。”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就必须从儿童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幼儿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自信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保护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人人拥有自信。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以幼儿为主体,不断通过多种途经,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加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使孩子们能在自信中学习,在自信中成长!
(上接279页)2h,终凝时间延长6~8h,为混凝土
摘要:幼儿教育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幼儿不仅具有模仿性强和可塑性强的特点,而且这些又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没有自信或者说缺少自信,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到一个人终生的发展。为此,从多方面对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问题加以研究,以期采取相应的对策。
3.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转骨期” 篇三
“转骨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性器官开始发育、生殖功能趋向成熟及骨骼生长、身体增高的黄金时期。因此,青少年在“转骨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少吃零食、冷饮,注意摄取足够热量。
“转骨期”的孩子应多吃些高蛋白及富含钙、维生素D等有益于肌肉和骨骼发育的营养素食品。至于运动,孩子平时应多做些诸如打球、跑步、跳绳、游泳等伸展跳跃性的运动锻炼,并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当看到自己孩子的身高比别人的孩子矮小或低于预期值时,常常会给孩子使用一些转骨药膳,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特别提示:这类药膳如果服用得太早,有可能破坏孩子体内的荷尔蒙平衡,诱发性早熟,也可能会揠苗助长,使孩子的“转骨期”提早结束。专家认为,女孩子在月经初潮后、男孩子在开始变声后再服用适合体质的转骨药膳较合适,且应以补肾、健脾类的药膳为主。这是因为肾及脾是先天及后天之本,肾与骨骼的生长有很大的关系,而调理脾胃的吸收功能可以促进营养的吸收。
此外,中药有寒热之分,故使用前最好经中医师诊断,明确孩子的体质,使用适合其体质的药膳,以避免长青春痘、便秘或肠胃不适等副作用。
4.孩子青春期家长要注意 篇四
作者|艾米
一、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教育重要的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知识,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教会孩子学习知识的方法。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责任感,发展出独立的人格,在孩子的成长中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当孩子需要自我发展时,家长不阻碍,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不要过分苛刻孩子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的讲道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对孩子要求严格没有错,但是不要过于苛刻孩子,有的家长依然相信传统教育上的错误观点“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久而久之,孩子对家长也会产生一种惧怕与疏远的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有很大创伤的。
三、鼓励和肯定孩子的努力
5.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怎样做好 篇五
有些学生家长总是对我说:我的孩子现在正在进入青春期,但是我还是喜欢他以前的性格,作为家长,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大多数的家长,特别是传统的家长潜意识里都不太希望孩子这么快长大,都希望孩子永远停留在五六岁以内,这就是为什么父母总是回忆、留恋孩子小的时候了,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往往是孩子长大了,父母还没有长大,其实是对孩子的教育还没有长大。所以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怎样和孩子沟通,怎样教育好孩子?怎样让青春期的孩子听话呢?秘诀就是“同感”。同感不是同意,更不是同情,而是换位思考,体会孩子的心态、感受。这个“同感”背后有很多的东西,家长要把孩子看成一个主体,一个和你一样的生命,真正平等、尊重、关爱。
不是以家长的意志为中心。很多独生子,看起来是以孩子的意志为中心,实际上是以家长的.意志为中心,“你不要做什么,你要做什么。”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孩子有自己的权利,所以作为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试想如果角色互换,你是孩子,是否喜欢这样的交谈,
资料
真正以孩子的感受做一个坦诚交流,要耐心地听孩子的意见。
还有一位初中生家长也非常苦恼:原来一向乖巧、听话的儿子自从进入中学后不愿意跟我接近,有时,还顶撞我,经常和我闹别扭,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孩子长大了,可能和父母一下子就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和距离。这是一个心理逆反期的必经过程。依赖与反依赖,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要经过这样一个斗争过程,孩子从小一定是要依赖父母才可以长大,可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需要独立,但这时候又没有完全具有独立的能力,既想独立,又不知道怎么独立。生活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住房方面又需要依赖父母,可是心里又想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6.家长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技巧 篇六
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出现了问题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为时,如上网成瘾、抽烟等,父母首先要冷静处理,不要气昏了头。
要以体贴、谅解的语气鼓励孩子说出原因或心中感觉,巧妙地使用沉默与倾听,领略孩子谈话的要点或弦外之音。
由于父母的态度诚恳及友善,孩子会毫无保留地宣泄内心的情感,通过聆听、对话的方式,父母逐渐引导孩子重新思考问题的核心,共同摸索一个解决的办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愿意接受他,了解他和帮助他,当然孩子也就会听父母的话,改正不良毛病。
2、要达到良好的沟通,父母温和的态度很关键。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一副威严的的面孔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
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还会阻断亲子间的沟通。
父母只有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爱和温暖,才能使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达到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
相反,父母用粗暴野蛮的方式打孩子,就会造成孩子反敢。
打孩子是愚蠢的行为,最终只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是打出一个小霸王,你打他他就打别人。
二是打出一个窝囊废,他见了谁都害怕。
这是家长愿意看到的结果吗?当然不是,所以还是要与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
3、平等相处,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无年龄、无性别、无职位、无地位之分。
与孩子交朋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对他有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无缺的标准,高出孩子实际年龄的尺度来要求孩子。
否则,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惧怕的心理,甚至是存有戒心,那么他就会敬而远之,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怀的。
父母只有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他的意愿,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忧愁,也才不会压抑和膨胀。
父母才能给孩子真正的朋友感觉,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父母给孩子的爱才能永远不衰竭,成为孩子向上的精神支柱,成为孩子心灵的永久归属。
《中学生心理》杂志一篇文章中写到,94,5%的网瘾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敌意,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陶然主任,在收治641例网络成瘾青少年临床心理分析报告中指出: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其家庭因素的影响为主要的。
调查发现:46%网瘾青少年在童年期受过重大生活的创伤。
94,5%的孩子对父母有敌意,52%的孩子评价父母缺乏温暖和理解。
7.孩子青春期,家长可别当“卧底” 篇七
“那时,整天被老师追着、家长催着,再加上来自周围的无形压力,我每天早上醒来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当天的遗书。当然,遗书写着写着后来就成了日记。”现已17岁的小宁,谈起她所谓“不堪回首的青春期”,就像在讲别人的故事。
人都从孩提长大,青春期就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共同变化的过程。凤凰涅槃是痛后的重生,这个过程不仅让孩子感到痛苦,也让家长感到痛苦,甚至会更措手不及,孩子的变化是如此突如其来,家长往往什么准备也没有。
“好好的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服管教。”小宁的妈妈孙莉女士说,“我真害怕她毁了自己的未来。”
确实,父母和孩子之间很多激烈的冲突都发生在青春期,所以不少人喊出: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原本和平的世界一下子变得兵荒马乱起来。
“其实,青春期只是一个放大镜。成长中,孩子一直就有欢乐、痛苦、矛盾和纠结,只是这些欢乐、痛苦、矛盾和纠结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生理、心理环境中被放大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执行主任杨军说。因此,用什么心态面对青春期、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面对自己,对家长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神秘兮兮”是孩子在学习自主
“有一天晚上,我已经休息了,突然被屋里的一阵响动给弄醒了。当时,我窝在被子里一动不动,只是睁开了眼睛。我清楚地看见我爸妈在摆弄我的电脑。我电脑里的QQ是自动登录的,他们肯定是在看我的QQ聊天记录。他们不知道我已经醒了,还一边看一边小声地说我怎么怎么,甚至还在笑……”
这是青春文学作家饶雪漫收到的一个名为“草莓”的姑娘写给她的电子邮件。饶雪漫每天都能收到很多少男少女的来信,她把这些来信以及她的回信集结成书,名为《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其中第一部分讲的就是青春期孩子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事。
“被父母偷窥隐私的投诉信,这些年我已经接到差不多上千封了。”饶雪漫说,“就连我10岁大的儿子,都会在我忽然闯进他的房间时正儿八经地责问我:‘难道你不会敲门吗?’”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就会变得神神秘秘的。不管有事没事,光是这个神秘劲儿就先把家长给弄慌了。”杨军说。
其实,拥有秘密是成年的一个标志,孩子要长大成人,必然要进入一个有秘密的、自主的、自我的世界。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最初,孩子分不清哪些是秘密,哪些不是秘密,不知道如何保守秘密,也不懂得给秘密分级,但是他们又极为渴望拥有秘密,于是,他们的生活变得神秘兮兮,好像每个人都守着很多不能告诉别人的秘密一样。
“就是孩子每天神秘兮兮的样子让家长有了恐惧感。”杨军说,“家长害怕孩子保守的是一个坏秘密,害怕孩子受到伤害。”
杨军介绍,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会抑制不住地想去探秘,会没完没了地询问孩子或者偷窥孩子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亲子间十分可贵的东西——信任被破坏了。
小宁回忆说,那阵子她非常压抑,“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于是,她在妈妈向她保证“不会以任何理由、形式嘲笑或辱骂她的心灵之苦”后,大胆地向妈妈倾诉了因各种不顺利而产生的痛苦和纠结,并希望妈妈给予理解。
“谁知道,我马上就自食苦果。”小宁说。妈妈大惊小怪道:“你是不是得了忧郁症?走,我现在就送你去安定医院(北京一所著名的精神病医院)看看!”
从此以后,小宁再也不愿意向爸妈诉说任何心事了。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辜负了孩子的信任,结果孩子不再跟我们说心里话了。”杨军说,不少家长希望跟孩子做朋友,但孩子根本不相信大人会对自己以诚相待,他们觉得父母不过是“打着交朋友的旗号”来卧底的,是在家玩“潜伏”的敌人。
“家长的种种做法其实都源于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正常,当他们认清青春期是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时,就能找到正确的引导方法了。”杨军说。对于那些不再向家长敞开心扉的孩子,家长要适时引导,帮助其了解秘密也是分级的,比如,一些危害自身安全的秘密,无论如何也要向最亲近的人说,这样才能确保人身安全;再比如,和同学、朋友定下的约定,要认真坚守,不要辜负同学、朋友的信任。
如果代沟有1米,孩子也有0.5米的责任
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当孩子与父母水火不容时,人们更多地把责任推给了父母,但是“如果说代沟有1米宽的话,那么其中0.5米的责任一定是孩子的。”饶雪漫经常对向她倾诉烦恼的孩子这样说。在她看来,错误是双方的,不是单方的。在她接触的众多案例中,孩子也存在着不知道如何跟父母沟通的现象。
一个哈尔滨女孩整整3个月没有跟妈妈说一句话。一天晚上,这个女孩实在饿了,就给妈妈写了一张字条,上面只有4个字:我要吃面。
“如果我是这个女孩的妈妈,一定会给女儿回一张这样的字条:你要么自己去煮,要么开口说话求我去煮。”饶雪漫说。“沟通”这个词说出口容易,做起来确实有难度。
在大家都在责怪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时候,一些孩子似乎也放弃了理解父母、主动跟父母沟通的努力。
饶雪漫认识一个叫小宇的女孩。妈妈像看护3岁小孩一样守护着小宇,从来不让小宇去KTV那样的地方,因为“那种地方很可怕,里面的人都吃摇头丸,不管男的女的都搂在一起,年轻人一去就学坏了!”更让小宇接受不了的是,有一次,她妈妈竟然当着同学的面递给她一个卫生巾,说:“日子差不多要到了吧。”小宇被同学嘲笑后,跟妈妈大吵一架,说:“以后不许你管我的任何事!”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让妈妈放松对小宇的监管,反而让妈妈对她更加不信任,监管也因此变本加厉起来,每天放学妈妈都会到学校门口去接女儿。
小宇苦恼万分,后来在表姐的劝说下,她改变了策略。
一次,同学在KTV开生日聚会,小宇把妈妈带去了。一进KTV,同学们异样的目光迎面而来。小宇表现得非常大方,为妈妈和同学们做了相互介绍,还给妈妈点了喜欢唱的歌,并给妈妈拿来饮料和零食,好像妈妈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倒是妈妈在那样的环境里有些不自在,看到孩子们确实没有过火的举动,待了一会儿就走了。妈妈走后,小宇过一个小时就给妈妈打个电话汇报一下。
之后,小宇又让妈妈参与了和同学一起逛街等活动。慢慢地,小宇发现跟妈妈在一起,妈妈给出的建议往往更合理。而妈妈也感到女儿的活动没有自己想得那么不堪,都挺正常的,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小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一味地与父母对抗,用做出格的事来宣布自己的独立,而是像大人一样坦诚、直接地向妈妈展示了自己的世界。”饶雪漫说,“青春期孩子如果想被人像大人一样对待,就需要像大人一样为人处世。”
青春期问题就像“假性近视”
“青春期孩子的很多问题就像假性近视。”杨军说,很多问题看似已经严重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其实它还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如果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一切都能重回正轨。但是如果弄假成真,后果可能就不堪设想了。
杨军讲述了一件发生在他朋友身上的故事。
杨军的这位朋友是北京的一名优秀警察,平时工作辛苦,但值得欣慰的是,上中学的儿子懂事、听话,且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最近,这名警察却为儿子的事伤透了脑筋。小区保安告诉他,这段时间,他儿子每天晚上一到深夜一两点都会溜出小区,凌晨时分再赶回来。
当天夜里,这名警察真的发现儿子在夜深人静后悄悄出了门。他尾随其后,发现孩子进了附近的一个网吧。
这名警察平时工作压力大,上网打游戏是他喜欢的一种放松方式,但是他和妻子并不允许孩子玩电脑游戏。“为什么禁止我去做的事情却不禁止爸爸”,孩子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是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能力去抗争,现在他长大了,青春期来了,一切都变得不稳定起来。更重要的是,青春期还是个放大镜,小时候隐藏的小小不满,这个时候就有可能成为一枚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引燃。如今,这个孩子选择的爆发方式虽然看起来不如炸弹猛烈,但破坏性却一点不比炸弹差。
孩子深夜去网吧,其实就是在与父亲抗争,也是他自我意识的觉醒,如果孩子得不到及时引导的话,很可能沿着这个错误的方向一直走下去。
但是引导并不简单。不少家长见孩子出问题了,马上开始教育,并且一刻不停,结果越教育,孩子闹得越离谱。
青春期教育应该早在青春期到来之前就开始。杨军说,孩子出生以后,父母就要跟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他健全的人格。这样,当孩子的青春期到来时,家长才能做到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经历成长的痛苦,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导他,然后等待孩子从青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编辑:杨子】
8.孩子青春期家长要注意 篇八
1、给孩子爱和安全感,让孩子感到心灵的抚慰和情感寄托
其实,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发生青春期恋情?是那些亲子之间缺乏亲密感的孩子,是内心深处感觉孤独的孩子,是那些缺乏母爱的孩子,是那些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所以,家长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就显得很重要。如果父母务工在外,就需要不仅为孩子寄回生活费,更要经常通过电话、信件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向孩子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思念和关心,鼓励孩子在学业上更加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爸爸、妈妈出外打工,对孩子来讲,父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尤其需要来自父母情感的呵护和关爱。
2、聆听孩子的心声,陪伴孩子走过情感的沼泽
当知道孩子发生青春期恋情时,最重要的是替孩子保密,不要不明情况就告诉老师,青春期恋情处理不当是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心灵的创伤是。体会孩子的左右为难、困惑迷茫、不知所措、时而欣喜、时而忧愁的心理动荡。尤其对于情窦初开的孩子,更容易陷入单恋的泥潭不能自拔。所以,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能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陪伴孩子走过心灵的沼泽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在家长的支持帮助下走出情感的旋涡。
3、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不断自我完善
将青春期恋情做为孩子心理成长的肥料。其实,孩子每经历一件事情,尤其是心灵的、情感的变化,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或者是正向的,或者是负向的。通过与孩子谈话,帮助孩子进行自我了解。这件事情反映出自己有哪些个性弱点?例如内向、自我不够开放,缺乏朋友支持,不善于与亲人沟通、任性等,并且指定出完善的方法和意见。可以将优秀的个性特点例举出来,比如开朗、宽容、理解、善于沟通等,并在日常中化做自己的习惯,每天晚上反省自己的所做,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发扬,不断完善个性。其实,健康的人才能与人建立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个性完善的男女才能组建美满的婚姻。
4、引导孩子融入团体,在团体活动中分散注意力
孤独寂寞的孩子容易青春期恋情痴迷。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比如,孩子有些孤僻,有些不善言谈等给予引导,引导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参加团体娱乐活动,在活动中增加孩子心理的开放和学习与人合作,在团体中寻求温暖和关怀。
5、帮助孩子确立人生目标,提升生命的追求
孩子发生青春期恋情,很多是缺乏理想和努力的目标。因为有着明确目标和坚定信念的孩子是很少发生恋情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去付出最大的努力,即使发生也可以理智的控制情感。因为混天过日子,对自己缺乏严格的要求,所以有时容易无事生非。通过这次情感挫折,帮孩子认识到自己没有人生目标的危害性,过剩的精力很容易发生偏差而拐弯,对人生做认真的思考,明确目标,坚持不懈,直至成功。
6、教给孩子遭遇青春期恋情后走出来的办法 “藏”起来:其实孩子莫明喜欢一个异性,很多时候是难以自控的,更为将心中的小秘密告诉不告诉对方而烦恼,不说自己心里很想念,说出来又怕对方不接受,于是辗转反侧,心烦意乱。提前告诉孩子,由于青春期恋情多数要影响学习,是自己实现目标理想道路上的岔道和障碍,因此,将小秘密埋藏在心里是明智的选择,让这份初恋的感情在心里发酵,随着时间的推移日久弥香。
“冻”起来:由于青春期恋情的不现实性,所以,需要对这份感情进行冷处理,冰冻起来现实性,所以,需要对这份感情进行冷处理,冰冻起来慢慢消解掉,而不是热情似火的去享受,其结果很可能是“飞蛾扑火”,带来很大的伤害。
“跳”出来:由于青春期恋情的不合适宜性,让孩子学会跳出来看这份不成熟的感情,不符合社会规范,不符合国情的约定俗成,影响学习和目标实现等,其结果是梦中的甜蜜,梦醒后的苦涩!当孩子学会跳出来和理性的分析看待青春期恋情时,就不至于盲目的糊涂的去爱了。
“动”起来:让孩子多运动,在运动中消解生命过剩的能量。
比如,踢足球运动就是很好的转移失恋带来的消极情绪的方法。踢的过程可以发泄失恋带来的不良情绪。散步、慢跑后都可以愉悦心情,忘掉烦恼。
“移”出来:青春期恋情是很钻牛角尖的,容易进去,难以出来,怎么办?教给孩子学会转移,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什么可以忘掉就去做什么,哪怕是暂时的。因为,时间是治疗的良方,多数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淡化和忘掉了。
9.孩子青春期家长要注意 篇九
蓬安县罗家中学 胡淑芳 *** 【教学目标】
通过网络平台、系统讲解、案例分析等,让家长懂得一些家庭教育基本的科学常识,明白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逆反的各种表现。帮助家长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教学重点】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2、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教学难点】
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教学方法】
谈话式、互动式、案例分析式、家长现身说法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方案,专家讲座录像,家长作业,签字笔等。【教学时间】2.5小时
【教学对象】初二学生家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欢迎你们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家长学校讲堂”,体现了大家对孩子的关心和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成长的老师,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引导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师最关注的话题。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就是因为有共同的愿望——让孩子健康成长。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二、情景分享:
家长朋友们:您的孩子上初中后,您觉得有什么变化?在哪些方面让您觉得有烦恼?(家长发言)
教师根据家长的发言总结归纳:初中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叛逆、逆反(寻求独立)②自卑(自我形象危机)
③害怕孤独(人际交往危机,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敏感、多疑)④情感困惑(“初中生恋爱”)⑤学习障碍
⑥思维受认知不足阻碍(对很多基本常识的不理解)
您知道孩子变化的原因吗?您是如何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的。
三、话题讨论:(媒体播放)插入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讲座录像。看之前,出六个问题,家长思考;看................之后,家长交流。
1、什么是逆反心理?(反抗心理)
2、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3、青春期,孩子逆反行为有那些表现?
4、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原因有哪些?
5、家长如何认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6、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四、总结归纳:(课件展示)
1、什么是逆反心理?(反抗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平常说的叛逆、阻抗、较劲等都是逆反现象。14-18岁的青少年尤为突出。
我想很多家长经常体会很深的是孩子的一种逆反。平常很乖的孩子,你让他(她)做作业、不要看电视都很顺从,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有了变化,在行为上可能是不再理睬父母的指导和要求,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摔门、摔东西、或者是大喊大叫。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爸爸妈妈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其实这种逆反心理就是你本来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有的用反抗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愤,有时封闭自己,故意拉大与家长的距离。若大人和孩子出现过激行为,会导致这些孩子成为被贴上标签的“问题孩子”,学习失去动力,厌学,逃学,游荡在网吧、娱乐场所,甚至,男女交往偷食禁果,非常危险。所以,青春期也是孩子的危险期。
下面,我做一个现场的调查: ①感觉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家长请举手?
②对孩子的逆反感到束手无策的家长请举手? ③对孩子的逆反应对自如的家长请举手?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2、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①自我意识形成并顺速发展。自我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常常对教师、家长的话开始提出疑问,对周围现实都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自己独立寻找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明显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往往会产生孩子变得和自己不亲密的疑虑。
②独立性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自我的要求越来越多,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性急剧增强,孩子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不愿意家长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事务,想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③情绪两极化严重。青春期孩子对于情绪非常敏感,两极性十分突出。这是因为自我意识高速的发展,孩子迫切需要通过外界的事物来认可和证明自己。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行为上面,也容易表现冲动,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好被激惹,因为一点小事就爱动手打架,同学之间生气后几天不说话„„.④内心易封闭。由于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候会觉得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尽管他们渴望被别人理解,但很多时候,孩子认为自己感受和情绪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可以理解。所以,孩子经常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心和爱抚。
⑤成人感增强。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⑥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当然,还不止这些。当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受阻、或被忽视,得不到重视或尊重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些反抗行为。
3、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具体表现:(2-3名家长交流,师总结)
初中生的逆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则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常有以下具体表现:
①硬抵抗(外露型)―――主动出击,直面顶撞。劝导无论对错都不接受。尽管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是以一种风暴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力量的。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十分迅速,常使对方措手不及。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以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很快的随之消失。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
举例:杨某,初二学生,据父母和老师反映该生自初一下学期开始就变得异常反叛。在家经常和父母顶嘴,父母让干什么他就偏不干什么,父母说不对的不好的事他却偏偏要尝试一下。父母强烈反对他吸烟,可他却想尽一切办法吸烟。在学校也不服管教,经常与老师顶撞,上课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而且意见特别多,经常无原无故自言自语,大声喧哗。与同学关系也很不好,爱挑剔别人的意见,言行偏激,常与同学打架斗殴,耍老大欺负弱小。对老师的批评要么以沉默相对,要么肆意顶撞。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而且对成绩的下滑自己毫不在乎。
②软抵抗(内隐型)――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表面接受,行动我行我素。初中生的另一种反抗不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只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身上。他们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的对象,而采取一中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反抗态度和情绪不易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转移,具有固执性。这种情形女生比较多见。
举例:初二学生小丽性格内向、羞怯、文静、朋友很少。妈妈很操心,怕她将来不适应社会,就经常告诫她内向如何不好,到社会上如何不受欢迎,一定要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面对妈妈的反复唠叨,小丽内心很烦,为了躲避妈妈的唠叨,每次放学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就把门关上,任凭妈妈怎么喊也不说话。
③ 情感迁移(极端型)――当面不反抗你,反抗他人、他物。
初中生反抗行为的迁移是指:当某个人的某一方面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如:某个老师某一次不小心“伤害“了他,这个老师可能就被他说成一无是处,甚至连这个老师教的科目都不学了。
④“心理断乳期”的叛逆(矛盾冲突型)——视关心、引导为多余
“心理断乳期”是指孩子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到出现独立意识的变化,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中学时期,由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既渴望独立,又需要依赖,这是“心理断乳期”矛盾冲突的典型表现。这种冲突,往往会使他们情感起伏较大,喜怒哀乐,很难驾驭。“我的事我做主”的强烈要求,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但当处理不好时,还要抱怨父母。当父母引导不当时,他们表现出反抗,顶撞父母或置之不理。
案例:一位家长苦恼地诉说,自己的孩子过了这个寒假就面临中考了。不知怎么回事,假期里,她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自己闷头上网玩游戏、聊天,对家长不理不睬。最过分的是,前两天他和爱人想跟女儿好好沟通一下,谁知没说几句话,女儿就顶撞说:“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还在自己的房间门上用电脑打了几个字 “请勿打扰”贴在上面,气得自己无话可说。
所以,家长要懂孩子,表面上放,暗地里护,做孩子心灵的倾听者、安慰者,用商量的口气跟孩子交流,帮孩子平稳地度过“心理断乳期”,让孩子真正学会独立。
4、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原因
初中生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年龄的不平衡,身体上的成人感,心理上的独立性,要求社会人们给予的自尊不能满足。
第一原因:心理上,自我意识的高涨。
追求独立和自尊与现实遭遇的挫折的冲突,产生偏激的想法,把结果归因于家长和老师,于是反抗。这是典型的托付心理,就是把问题归他人,自己永远不会成长。有这种心理的孩子,情商低下,没有承担力,将来对社会破坏性比较大。
第二个原因:生理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与性期待的不和谐。青春期孩子性腺机能尚未成熟,性腺分泌会使孩子变得焦躁烦闷,孩子对周围的人、事过于敏感、强烈,常常无事生非,小事化大,正面冲突,战争纷繁。
第三个原因:需求上,独立意识的需求与缺失成长空间的冲突。
孩子独立意识要求“我的事我做主”。而家长、老师不给孩子空间,像对待小孩子那样细心关爱,悉心教诲,孩子却视为障碍和约束,反抗。也或没有平等 4 对待他,或专制式管教他,或过高要求他,或命令式支配他,都会引起他挑衅性的反抗,甚至偏执。
5、家长如何认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家长交流,师总结)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叛逆是很糟糕的,是不好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完全的。在孩子的逆反问题上,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①逆反行为不是青春期的专利。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清晰后,逆反的可能就有了,很多孩子两岁时就有了典型的逆反行为了。这时的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活动的约束。例如:我邻居的一位小男孩,有一次,妈妈领着他过马路,路口的车比较多,为了安全,妈妈就把他抱起来过马路,可是他就吵着自己过,妈妈没有听他的,依然把他抱过了马路。可是妈妈把孩子放到地上后,孩子又一溜烟的跑到马路对面,非自己过一次马路不可。再比如:孩子在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你让他叫什么他就叫什么,可是2岁以后就不这样了。第二个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年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实现独立的价值。
②逆反不等于糟糕。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对我们言听计从毫不忤逆并不是最好的,孩子缺乏自己的个性和主见才是最可怕的。专家认为:“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才。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最珍贵的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另外,父母是很多孩子一生中挑战的第一个权威,挑战权威是孩子成长的方式之一。
6、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家长交流,师总结)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无论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否认,逆反心理中蕴涵着孩子寻求成长的合理因素,但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不分青红皂白,凡是成年人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统统反对。这种盲目的逆反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旦形成逆反人格,那就会使个体与社会格格不入,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逆反的误区,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成长的愿望。
①首先家长应转变认识,从心理深处接受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这种发展变化。孩子大了,就不希望家长再用管教几岁儿童的方式方法来管教约束自己,不喜欢家长再无微不至地关照自己;他们想显示自己的权力和能力,所以遇事就独 5 断独行起来。为了防止家长的干预,就会故意疏远家长。疏远,并非“无情”而是渴望自立的表现。这种愿望,是孩子心理上的进步,应当肯定。
②加强亲子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实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A、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
B、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C、学会倾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咽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 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③尊重、理解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特殊的心理需求。尊重,意味着平等对待孩子的意见,给他们平等发言的机会,成人有成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观点,由于身份不同、所处地位不同,这两种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其实,孩子的观点并不都是荒谬可笑的,其中也有合理的的部分。尊重孩子,还意味着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中学生确实已经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而且孩子终究要脱离对成人的依附、走向独立的生活。因此,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仅有助于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还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给予孩子的是一定限度的自主权,在关键问题上,教师和家长还是应该把好关,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过失。
④改良自己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唠叨。
有时,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常常反复强调,变为唠叨,这在母亲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殊不知这样往往导致事与愿违。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拿走了两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例如:当孩子做错某事后,家长就会反复多次地批评他。这样就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变得不耐烦,变得反感讨厌,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这么对待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因此,家 长对子女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⑤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在成长,父母不能停滞不前。家庭虽然没有讲台、黑板,却是一所永不放假的学校;父母虽然没有备课笔记,却是孩子如影随形的老师。身教无声更育人。有了学习型的家庭,才能为孩子创造相互关心、共同参与、彼此分享、积极对话的学习氛围;有了学习型的母亲才能为孩子树立学习自信、生活自立、性格自强、品行自律的榜样。
向孩子学习是做学习型父母亲首先跨出的一步。家长适时的“示弱”会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信与兴趣。因此,做父母的不仅要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与乐趣,还要虚心学习孩子身上的长处,和孩子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五、多维互动
1、在家庭教育中,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
A.民主平等型 B.权威型 C.自由放任型 D.粗暴型 E.呵护型 F.其他
2、孩子成长中,您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____________
3、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4、父母经常说这样的话:
“快看书去”、“还不快写作业”。“你光知道玩,也不用功学习。” “你天天到学校去干什么啊?怎么一考试就考这么点分?”
“玩起来你倒是挺来劲的,怎么一说学习你就这个熊样?你的精神头哪去了?”
“看你家孩子考试考的多好,看我家孩子考的啥也不是,都愁死我了!” “这题多简单,你怎么就不会呢,你一天天都学啥呢?从今天开始每天必须学到11点,否则永远不许玩电脑。”
您觉得家长的言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请家长在题板上写一写并交流感受。
六、实践作业:
给孩子写一封信,把您在青春期的经历和见解告诉孩子。
七、结束语
家长朋友们,如果我们多抽出点时间给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真正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叛逆的他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不可以亲近。如果我们洒下宽容的阳光,一定能化解他们心中的阴霾;如果我们设置激励的磐石,一定能激起他们生命的浪花;如果我们播下爱心的种子,一定能收获满园的芬芳。让我们真正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伴着他们顺利走过自己的叛逆期。
衷心祝愿各位:
10.孩子腹泻要注意 篇十
宝宝腹泻最危险的是脱水
腹泻是我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二位。两岁以下的小孩最易发生腹泻。小儿腹泻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当,还可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腹泻严重的宝宝可致脱水,严重时可危及宝宝生命。因此小儿腹泻时,家长一定要密切注意为其补液,防止脱水。
轻度缺水,注意补液。补液最好是口服补液盐,它已经将盐分、糖分等孩子必需的养分调配好,家长根据说明书冲配即可。若没买到口服补液盐,家长也可自行调配淡盐水或者淡盐糖水,大致是用500毫升温开水加入1.75克(相当于啤酒瓶盖的一半)食盐及10克(相当于两小勺)白糖即可。
中重度脱水的孩子会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囟门、眼窝明显下陷,口唇干燥,皮肤弹性下降,精神萎靡。此时家长要立刻送孩子到医院治疗。以免宝宝因脱水出现休克,危及生命。
盲目排斥抗生素不可取
现在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就是不敢用抗生素。由于诺氟沙星这类奎诺酮类抗生素的说明书上有婴幼儿“慎用”二字,引起许多家长惧怕。但近年大量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这类抗生素对小儿是安全的,不过使用时剂量不要过大,疗程不要过长,要选择好适应证。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感染是主要原因,其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需要抗感染治疗,但是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因此一定要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足量、规范地使用。家长不要盲目排斥抗生素。
注意腹部保暖,餐具煮沸消毒
专家建议,家长要记录患儿大便、小便、呕吐的次数、量和性质,以便就诊时医生能尽快明确病因并做针对性治疗。对轻度腹泻的患儿,要调理饮食,给予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的负担,同时多提供饮水。做好口腔护理,给孩子多喝温开水,勤换尿布,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腹部要注意保暖,以减轻因肠蠕动过快引起的腹痛。
另外,专家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避免夏季断奶,奶具、食具要定期消毒,气候变化时避免过热或受凉,尤其要注意腹部保暖,居室要通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餐具每次煮沸消毒,消毒好的餐具避免污染,奶瓶加上罩,每次用前再用开水冲烫,牛奶每次煮沸后食用。
11.家长对孩子的青春寄语 篇十一
祝贺你,我的孩子,你长大了,告别懵懂的儿童时代,踏上了人生中最璀璨的青春之旅。
十四个寒来暑往,妈妈看着你一点点的成长,从稚嫩的小婴儿长成挺拔的`男子汉,那是一个多么神奇的过程。
妈妈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劳,在你的成长中,都成了一种幸福一种欣慰。
十四年前的一个春天,清风习习,月色怡人,你蠢蠢欲动;凌晨,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你降临人间。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床前,你外公来看你,笑说,这孩子一出生就惊天动地,天下能苏万物者莫若雨,春天的早晨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希望,就取名雨晨吧。
你的姓名蕴含天时地利人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你勤奋努力,长大有所作为。一个名字,饱含着家人对你的挚爱对你的希望对你的祝愿。
在家人爱的呵护下,你一天天长大。
第四天的时候,你在粉色的摇篮里,忽然对妈咧嘴一笑,第一次的微笑,在妈的心目中,比蒙娜丽莎的微笑更迷人更可爱更灿烂。
你吃得多拉得多,满院子的万国旗迎风招展,你以每个月两公斤的速度成长,如雨后春笋,妈妈甚至能听得到你噼噼啪啪生长的声音,抱着白白胖胖的你上街,过往的行人都会回头看,不过,抱着又胖又重的你,妈也没少摔跤。
小时候的你很淘,火柴扔进汽油桶,眉毛头发烧成了黄卷毛;用木棍捅树上的马蜂窝,脸蛋被蛰成了红疙瘩;在山上垒石城,小指甲被压掉一片
你小小年纪,便受了很多的苦,最苦最难的日子我们母―子一起走过。小学六年,我们母―子相依为命,如今妈事业稳定,你学业优秀,长成了一个聪明、健康、乐观、上进的阳光男孩。
12.孩子青春期家长要注意 篇十二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但在参与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与家庭教育的系统学习后,有了一些思考,有了一些感悟,今天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家庭教育的话题。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人类的全部罪恶。和其他孩子一样,潘多拉也是很好奇的,加上宙斯给她盒子时告诉她,绝对不要打开。正因为这样,潘多拉更想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她打开了盒子,结果人类所有的罪恶都跑到了人间。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爸爸妈妈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其实这种逆反心理就是你说正,却使我产生一种负的感觉;你本来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有的用反抗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愤,有时封闭自己,故意拉大与家长的距离。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
首先,我想做一个现场的调查:
1、感觉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家长请举手?
2、对孩子的逆反感到束手无策的家长请举手?
3、对孩子的逆反应对自如的家长请举手?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逆反,学会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首先了解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一、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形成并顺速发展。自我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常常对教师.家长的话开始提出疑问,对周围现实都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自己独立寻找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明显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往往会产生孩子变得和自己不亲了的疑虑。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5、成人感增强。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当然,还不止这些。当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受阻、或被忽视,得不到重视或尊重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些反抗行为:
二、初中生对父母的反抗,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种情况。
首先,初中生的反抗性是对家长不正确的教育、不合理要求的反抗。
其主要表现是初中生对父母陈旧观念的不满,常常与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相冲突。许多家长只抓学习分数,不重视初中生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限制交往范围,使子女精神负担重、生活单调枯燥。不少父母对少年子女交往的指导往往局限于了解子女是否受到坏的影响,至于子女的交往内容、交往水平、交往能力等就不太过问与指导。这种封闭式、防范式的教育不能满足初中生渴望与同龄朋友交往及独立性的要求,从而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而时常发生冲突。(举例:男生给女生打电话问作业,遭到女生家长的质疑,引起逆反)
其次,初中生的反抗性是对父母家长式作风、地位不平等的反抗。
初中生开始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性,他们主观意识到自己是成人,要求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要求成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可是有些家长在家庭生中却高高在上,认为我是家长我说了算。有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认为你小小的孩子,哪里来的这些事事?不尊重孩子的选择,认为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不支持孩子的爱好——就你那点破玩艺,还能成个什么气候?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你的命都是我给的,我叫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结果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若即若离,常常对父母的家长式作风表示不满而发生冲突。(举例:孩子喜欢学医,男家长认为学习不好,什么都做不好,一味打击、限制孩子)
第三,初中生反抗性是对合理、正确的教育的错误反抗。
初中生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往往存在偏激和执拗的情况,这是他们独立性发展还不成熟的必然反映。初中生渴望独立自主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摆脱父母的束缚、追求自由散漫的生活,如果目的达不到就好发脾气,与周围人、包括父母发生冲突。这种畸形发展的独立性往往是接受社会不良影响的土壤,其结果,只能是对父母正确的劝告、合理的要求和教育也予以反抗。
三、初中生逆反的具体表现:
初中生的逆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则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常有以下具体表现:
1、硬抵抗(外露型)——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主动出击,直面顶撞。劝导无论对错都不接受。
尽管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是以一种风暴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力量的。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十分迅速,常使对方措手不及。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以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很快的随之消失。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
2、软抵抗(内隐型)——漠不关心,冷淡相对
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表面接受,行动我行我素。
初中生的另一种反抗不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只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身上。他们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的对象,而采取一中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反抗态度和情绪不易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转移,具有固执性。这种情形女生比较多见。
举例:初二学生小丽性格内向、羞怯、文静、朋友很少。妈妈很操心,怕她将来不适应社会,就经常告诫她内向如何不好,到社会上如何不受欢迎,一定要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面对妈妈的反复唠叨,小丽内心很烦,为了躲避妈妈的唠叨,每次放学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就把门关上,任凭妈妈怎么喊也不说话。
3、情感迁移(极端型)——反抗迁移,易走极端
当面不反抗你,反抗他人、他物。
初中生反抗行为的迁移是指,当某个人的某一方面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如:某个老师某一次不小心“伤害“了他,这个老师可能就被他说成一无是处,甚至连这个老师教的科目都不学了。
举例:初二学生陈旭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英语有点弱,英语老师对他就格外严格,有一次,他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在班里批评了他,于是,他就很记恨老师,认为老师是和他过意不去,从此,英语老师的课上他就不认真听,老师再批评他,干脆课上就不学英语了,但是他却在家里让家长给请了英语家教。
4、“心理断乳期”的叛逆(矛盾冲突型)——视关心、引导为多余
“心理断乳期”是指孩子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到出现独立意识的变化,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四、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叛逆是很糟糕的,是不好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完全的。在孩子的逆反问题上,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1)逆反行为不是青春期的专利。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清晰后,逆反的可能就有了,很多孩子两岁时就有了典型的逆反行为了。这时的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活动的约束。例如:我邻居的小男孩。有一次,妈妈领着他过马路,路口的车比较多,为了安全,妈妈就把他抱起来过马路,可是他就吵着自己过,妈妈没有听他的,依然把他抱过了马路。可是妈妈把孩子放到地上后,孩子又一溜烟的跑到马路对面,非自己过一次马路不可。再比如:孩子在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你让他叫什么他就叫什么,可是2岁以后就不这样了。第二个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年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实现独立的价值。
(2)逆反不等于糟糕。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对我们言听计从毫不忤逆并不是最好的,孩子缺乏自己的个性和主见才是最可怕的。专家认为:“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最珍贵的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另外,父母是很多孩子一生中挑战的第一个权威,挑战权威是孩子成长的方式之一。
五、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对于逆反心理,无论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否认,逆反心理中蕴涵着孩子寻求成长的合理因素,但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不分青红皂白,凡是成年人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统统反对。这种盲目的逆反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旦形成逆反人格,那就会使个体与社会格格不入,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逆反的误区,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成长的愿望。
(一)首先家长应转变认识,从心理深处接受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这种发展变化。认识到,这种变化,是孩子逐渐长大,逐渐走向成熟的正常现象。孩子大了,就不希望家长再用管教几岁儿童的方式方法来管教约束自己,不喜欢家长再那样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地关照自己;他们想显示自己的权力和能力,所以遇事就独断独行起来。为了防止家长的干预,就会故意疏远家长。疏远,并非“无情”而是渴望自立的表现。这种愿望,是孩子心理上的进步,应当肯定。
(二)加强亲子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实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
2、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3、学会倾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咽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总之,与孩子多进行情感交流,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很多家长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的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你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老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三)尊重、理解孩子。
学生阶段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阶段,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特殊的心理需求。尊重,意味着平等对待孩子的意见,给他们平等发言的机会,成人有成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观点,由于身份不同、所处地位不同,这两种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其实,孩子的观点并不都是荒谬可笑的,其中也有合理的的部分。如果老师或者家长能够认真思考孩子的建议,吸收其中有价值的部分,那么孩子会主动把指导自己帮助自己的教鞭交出来。
尊重孩子,还意味着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中学生确实已经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而且孩子终究要脱离对成人的依附、走向独立的生活。因此,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仅有助于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还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给予孩子的是一定限度的自主权,在关键问题上,教师和家长还是应该把好关,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过失。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我们做长辈的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适当调整和转换自己的心理角色,使自己的心态靠近孩子,倾听其“烦恼”,“同情”其“遭遇”,感受其情绪,尊重孩子的决定,支持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在一个能获得相对心理安全的环境里缓解心理压力,感受长辈的博大胸怀和真诚关爱,从而减轻或消除其对立情绪。大人尽量不要把不顺心不如意等心理问题迁移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孩子误认为你把他(她)当“出气筒”,而要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心平气和地发表看法。在情感趋同的基础上“掏心”、“交心”,推心置腹地交流,从而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预防和化解其消极逆反心理。
下面的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A、不孝子孙!妈妈这么辛苦,从小把你养大,你还嫌讨厌,像话么?
B、你觉得,妈妈讲话很干扰你?
C、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还亏你讲得出口!
D、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烦?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说说吗?
(四)改良自己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唠叨。
有时,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常常反复强调,变为唠叨,这在母亲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殊不知这样往往导致事与愿违。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拿走了两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例如:当孩子做错某事后,家长就会反复多次地批评他。这样就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变得不耐烦,变得反感讨厌,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这么对待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五)调整期望值,减轻孩子压力
教师和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制定的目标过高,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举例:家长让孩子报考一中)
(六)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
我们要注意总结孩子在什么时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例如:非常疲劳,情绪低落、焦躁或考试的前后,一旦外界刺激,容易产生疲劳。所以教育孩子时把握时机很重要。如:孩子犯了错误,你当众批评他,他会认为你不给他面子,伤了他的自尊。即使对于应该接受的信息,由于教育的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孩子也会产生抵制。比如在孩子因为考试成绩而情绪低落沮丧时,家长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指责孩子的缺点,分析孩子各方面的失误,往往孩子是不能很好的接受的,假如等到孩子从低落的情绪中逐步摆脱出来后,再综合地分析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给予高的期望,效果就要好得多。
(七)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在成长,父母不能停滞不前。家庭虽然没有讲台、黑板,却是一所永不放假的学校;父母虽然没有备课笔记,却是孩子如影随形的老师。身教无声更育人。有了学习型的家庭,才能为孩子创造相互关心、共同参与、彼此分享、积极对话的学习氛围;有了学习型的母亲才能为孩子树立学习自信、生活自立、性格自强、品行自律的榜样。
向孩子学习是做学习型父母亲首先跨出的一步。家长适时的“示弱”会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信与兴趣。因此,做父母的不仅要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与乐趣,还要虚心学习孩子身上的长处,和孩子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
赶火车误了,可以坐下一列;赶飞机误了可以搭下一班;赶轮船误了,可以等下一期。
但孩子的成长中,他/她的心灵向父母开放的时间却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了,你就很难走进孩子的心里。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家长朋友们,如果我们多抽出点时间给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真正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叛逆的他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不可以亲近。如果我们洒下宽容的阳光,一定能化解他们心中的阴霾;如果我们设置激励的磐石,一定能激起他们生命的浪花;如果我们播下爱心的种子,一定能收获满园的芬芳。让我们真正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伴着他们顺利走过自己的叛逆期。
衷心祝愿各位:
13.孩子青春期家长要注意 篇十三
溺爱型逆反
现在城市中有很多“421家庭”,即家庭中有4个老人、1对父母和1个孩子。孩子是6个大人的生活重心,大人们对孩子宠爱有加,即使犯了错误,依然无原则地迁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错觉,认为无论对错,别人都会顺从。进而变得自私自利、蛮横无理。当孩子的错误倾向严重而父母想管教时,不良习惯已经养成,自然会出现不服管和与父母对抗的状况。
父亲如果意识到孩子的这种逆反是由于溺爱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纠正自身的问题做起。
关爱但不溺爱 过分的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只关注自己,不体谅别人。
满足要求要适度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所有要求来者不拒,甚至预先准备好一切。这会让孩子误以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唾手可得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轻而易举的。父母应该适当地延迟满足孩子的某些需求,尤其在物质方面,让他明白来之不易的道理,学会珍惜和尊重。
敢对孩子说“不” 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明确地拒绝,并告诉他拒绝的原因,否则他会利用父母情感上的弱点进行要挟。
受挫型逆反
学习上的困难,父母、老师的一句批评,同学之间的一点儿摩擦都可能影响青春期孩子的情绪,使他们灰心、沮丧,甚至觉得人格受到污辱,自尊心受到伤害。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安慰和开导,孩子就容易产生恐慌,从而用警惕、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对人充满戒备和敌意,也容易和父母发生争执。
关注孩子的情绪 虽然孩子自认为已经长大独立,很多话不愿和父母说,但他的内心往往非常脆弱,一旦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会背负起巨大的心理压力。父母最应该关心的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他的情绪,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能有效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倾听 教育孩子不但需要用嘴巴,更需要用耳朵。当发现孩子情绪反常时,父母要寻找适当的时机与孩子谈心,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倾听他的心声。对于受到挫折的孩子,最好的帮助是让他宣泄,让他在父母关切的倾听中,把事情的经过和心中的委屈充分倾诉出来。做到这一步,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另一半在于父母的分析和引导。充分诉说后,孩子一般会产生寻求帮助的心理期待,这是教育的黄金时机,父母的分析和引导不可完全迎合孩子,而要实事求是、合情合理,这是教子成功的关键。
永远不把孩子称为“坏孩子” 有的孩子只因学习成绩不好或比较顽皮,就被老师、同学冠以“坏孩子”的称谓,这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孩子一旦背上这个黑名,很容易自暴自弃,长期受到这种歧视会使他内心充满挫败感。当父母发现孩子被称为“坏孩子”时,应及时和学校、老师沟通,不但要共同为孩子正名,还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体验,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如果该学校确实不适合孩子的发展,父母可为孩子另择适合的学校。
压抑型逆反
“听话”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看似风平浪静,而问题却恰恰掩盖在未说出的“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越来越渴望成为自己的主人,往往会因此不顾一切地反抗父母的独断专行,激烈的代际冲突难以避免。此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选择是孩子的权利 父母遇到与孩子相关的事情时,一定要和孩子商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决定,更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民主型家庭成才率高 父母应给孩子比较自由的发展空间,时常与孩子讨论对各种事情的看法,不断肯定孩子的各种努力,鼓励孩子走向成功。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较高,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容易练就敢想敢问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别在孩子面前扮演“全能”角色 有的父母为了树立权威,让孩子从小绝对服从于自己的决定;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出错,事事包办,几乎像个超人。其实,父母这样做又累又不明智。对于青春期孩子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理解和尊重。
叛逆型逆反
情绪不稳定、冲动、叛逆、动荡不安是青春期孩子典型的情绪特征。
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立,他们喜欢对任何事情都采取批判、否定的态度,尤其面对父母的管教。如果父母在同伴或异性面前管教他们,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加强烈。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但关系好不等于没有冲突,实际上,冲突也是一种成长所需要的营养。青春期与父母适度冲突的孩子,比完全没有冲突或频频冲突的孩子更会自己调节。冲突是相互倾听和认识,其价值是相互理解和接纳,关键在于要把握冲突合理化解。
顶牛的孩子身上往往有很突出的优点,如自我意识强、个性鲜明等,如果引导得好,可以发展成为良好的品质,如自强、坚毅、讲道理等。当孩子顶牛时,父母不宜和孩子斗气,更不必强争高低,不妨先主动挂出免战牌,大度地一笑,或优雅地摆摆手,这种低姿态反而可能给孩子深刻的触动。
顶牛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只要父母积极引导,一定能帮助孩子安全地度过心理的叛逆期。
(孙云晓 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孩子青春期家长要注意】推荐阅读:
家长会材料: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如何对待07-07
孩子爱玩手机?家长要学会这几招07-17
孩子你一定要坚强散文09-22
要珍惜青春作文09-18
青春期家长心理讲座08-04
好孩子要诚实国旗下讲话08-16
家长给孩子寄语08-29
孩子军训家长感言09-17
生孩子前后孕妇需要注意的问题09-15
家长对孩子的希望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