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形象与品牌的关系(精选11篇)
1.企业形象与品牌的关系 篇一
一、广告语概述
(一)广告语的定义
广告语,又称广告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语指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和招贴形式向公众介绍商品、文化、娱乐等服务内容的一种宣传用语。
广告语流行于19世纪中期,邦纳为了避开报纸广告中禁止登炫耀广告的限制,重负使用简短的警句,很多人效仿邦纳这种风格,使它流行起来。很快广告语制作发展成一种专业。受人欢迎的流行广告语也提出了一些模式:简单适当、质朴、难忘、朗朗上口,而且还应该包容一个有关被宣传产品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广告语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像企业的商标①一样,是企业整合品牌传播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可以通过易于记忆,有趣味,简单的广告语来联结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品牌沟通。广告语也是企业视觉、听觉识别的“文字标识”,代表企业品牌形象,是其核心价值之一,所以广告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有很多知名品牌的成功就是通过一条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打进市场,从而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的熟悉和喜爱。
(二)广告语的特点
广告大师赛费尔特曾指出,“广告是一种对人们心理施加影响的形式,它通过有意义的方式来促进人们对其本身目的的自愿接受,自我实现和传播。”从文学艺术领域里的“接受美学”到传播学中的“受众研究”,都是以接受者为研究对象,强调文学艺术创作及信息传播活动不能漫无边际地进行,而应从接受者的趣味和需求出发。广告的传播指向十分明确,即受众对信息和产品的接受。因此广告语言的创作和运用,需要最大限度地契合和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认知,走入受众心灵,赢得理解和响应。
1.明朗简单,朗朗上口。“文以简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广告语言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千锤百炼的佳句,精准、到位的广告语能让人一目了然,直抵中心,更容易在广告口号的海洋中脱颖而出。套用一句广告词就是“简约而不简单”。“滴滴香浓,意犹未尽”,仅仅八个字就形象地表达了咖啡的特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好空调,格力造”,把注重实用性的家用电器推销得恰到好处,“神州行,我看行!”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平实而随意,就像老百姓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易记而又意味悠长。奥格威建议所有文案撰稿人都应该去读一读《说通俗话的艺术》,郝胥黎也曾指出,“一则好广告和戏剧、演讲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人一看便知,一听即晓,直接打动人心。”
2.时尚元素,艺术情怀。时尚作为一个时期广为流行的生活方式,折射着时代文化下人们的生活水准、理念和行为。对时尚的追求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同的一种联结方式。广告语言在传播过程中推进流行时尚,每一次时尚的产生也冲击着广告的发展,使广告语言从时尚文化的观念和符号系统中获取创意的源泉,反映时尚文化的演变。以男性对技术的追求和女性对美的追求来切入的话,数码产品和化妆品广告语言最多地体现 了新奇时尚的元素。化妆品广告以动人的画面和温柔的、煽动性的语言,极大地诱发了女性对自我形象的丰富想象力。
3.个体重视,i时代以“我”为本。以i开头命名的苹果产品把i时代推向了高潮,也掀起了人们对i时代的热情回顾和思考。i不仅是一个命名符号,它既代表网络,又代表自我,还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随之而来的对它的追求和迎合。在广告影像和语言中突出“i”,突出对以我为本的肯定,是对消费者自我存在感的强烈追寻,对主体性和自我实现的强化和确立。每个消费者作为独立的个体都渴望被重视、被区别,广告语言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凸显一个个活生生的“自我”形象,对年轻人来讲最为符合他们的自我观念,更容易取得他们的认可和肯定。如“我的眼里只有你”、“时间因我存在”,运用“我”、“你”具有指代性和自我性的字,既凸显了消费者的独特和尊贵,又赞誉了他们的自我风采。简单有力的“我的地盘听我的”、将年轻人的追求与广告语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巧妙的共鸣。
(三)广告语的作用
广告语是一则广告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广告语向消费者传达产品或品牌的核心概念。任凭一个产品或品牌所蕴涵的信息是多么的复杂,但最后通过广告传达给消费者的就是一幅画面或一句广告语,“买这样的商品或选择这个品牌,你会得到什么独特的利益。”
2.广告语还可增加产品或品牌的附加值。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是产品,而消费者体验的则是品牌。通过广告塑造品牌,由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中的认知作用,可以产生附加值。所谓附加值,就是产品带给消费者有形实态使用价值以外的无形价值,它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认知和心理感受。全球著名体育运动休闲品牌NIKE(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想做就做),为消费者带来的就是美利坚民族的自由不羁、坚定信念 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消费者也将这些界定为他们自己,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就是我们所穿的东西”(We are what we wear)。
3.广告语利于塑造完美的产品品牌形象。奥格威②说,“每一则广告都是对产品品牌形象的长程投资”。广告及广告语通过语言艺术手段,深刻细腻地为消费者“描绘”出了产品的品牌形象。消费者通过心理认知和解读,在内心世界常常会产生以下境况,“喝咖啡是高雅的,可口可乐为我们带来友谊,劳力士彰显尊贵地位„„” 4.广告语影响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广告语通过鼓吹感官刺激和情绪化的价值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价值标准。“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铁达时手表)”,就不知熏陶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多少食色男女,成了他们离婚、分手、喜新厌旧最堂而皇之的理由。
难怪有广告大师曾断言:“好的主题广告语,能创造一条广告80%的利润!”
二、品牌形象概述
(一)品牌形象的定义
形象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在一定的知觉情境下,采用一定的知觉方式对客体的感知。从心理学角度讲,形象是人们反映客体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图式。肯尼思•博尔丁在他的著作《形象》里提出,一个象征性形象“是各种规则和结构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粗略概括或标志”。
品牌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营销活动渴望建立的,受形象感知主体主观感受及感知方式、感知前景等影响,而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联想性的集合体,品牌形象是一种资产,品牌形象应具有独特个性。
(二)品牌形象的构成
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深深的吸引着消费者。品牌形象内容主要有两方面构成:第一方面是有形的内容,第二方面是无形的内容。
品牌形象的有形内容又称为“品牌的功能性”,即与品牌产品或服务相联系的特征。从消费和用户角度讲,“品牌的功能性”就是品牌产品或服务能满足其功能性需求的能力。例如,洗衣机具有减轻家庭负担的能力;照相机具有留住人们美好的瞬间的能力等。品牌形象的这一有形内容是最基本的,是生成形象的基础。品牌形象的有形内容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动能性满足与品牌形象紧紧联系起来,使人们一接触品牌,便可以马上将其功能性特征与品牌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感性的认识。
品牌形象的无形内容主要指品牌的独特魅力,是营销者赋予品牌的,并为消费者感知,接受的个性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丰富,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的要求不仅包括了商品本身的功能等有形表现,也把要求转向商品带来的无形感受。精神寄托。在这里品牌形象的无形内容主要反映了人们的情感,显示了人们的身份、地位、心理等个性化要求。
三、广告语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品牌形象塑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具体行动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途径,全方位地精心塑造。
(一)广告语在品牌形象塑造中的正作用
品牌形象塑造的途径有这么几个:加强品牌管理、重视产品与服务质量、重视品牌定位、优化品牌设计、重视社会公众。其中品牌定位、优化品牌设计、重视社会公众都是离不开广告语的。
1.品牌定位③。由于品牌定位是使品牌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的行动,也就是勾勒品牌形象,因此可以想象品牌定位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有多大。品牌定位过高、定位过低、定位模糊或定位冲突都会危害品牌形象。我们可以以雀巢咖啡为例说明品牌定位对塑造品牌形象的意义。
雀巢咖啡(Nescafe)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也是瑞士最大的企业,它是由瑞士的一 个学者型食品技术人员享利•内斯特尔(HenriNestle)于1867年创办的。内斯特尔以自已的名字“Nestle”为其产品的品牌名称,以鸟巢图案作为商标图案。
“Nestle”在英文中有“舒适安顿下来”和“依偎”的意义。由于其名字的特定含义,自然要与英文同一词根的“Nest”(雀巢)相联系。以雀巢图案作为品牌图案又会使人想到待哺的婴儿、兹爱的母亲和健康营养的雀巢产品。雀巢品牌的名称与图形紧密配合,于一般中体现出与众不同,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独特性。它贴近生活,贴近消费者,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雀巢品牌完全符合品牌定位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出具体的功能定位和情感定位。功能定位的实质就是突出商品的新价值,强调与同类商品的不同之处及其优越性,能给消费者带来超值利益。雀巢奶粉、咖啡(全球品牌网)具有“雀巢”的内涵和品质,带来了婴儿哺育后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众多消费者的舒适和安逸。情感定位则突出产品对消费者的象征意味,利用它唤起消费者的同情、信任和爱心,使消费者与之共鸣。雀巢品牌名称及图形所注入的情感及意象,树立了品牌良好的形象。在定位的过程中无论是图案还名称还是其体现出来的象征意味,说穿了他就是一则让人们很轻松就接受的广告语而已。
2.优化品牌设计。对品牌名称、标志和包装进行设计是突出品牌个性、提高品牌认知度、体现品牌形式美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是塑造品牌形象必不可少的步骤。不仅要对品牌识别的各要素进行精心策划与设计,还要使各要素之间协调搭配,形成完整的品牌识别系统,产生最佳的设计效果。
美国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摄影器材公司,在品牌标志设计上,突出的首写字母“K”与名称“KODAK”前后呼应,并且采用黄底红字手法创造强烈结比,产生很好的信息传播与视觉识别效果。标志突出一个“K’字,通过形体修饰作为文字图形,醒目、强烈而且单纯,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与显著性。“K”字本身富含魅力,给人以向上、前进的暗示,起到了激励消费者的作用。正是这样一个个性显著、风格独特、独创性与识别性具佳的品牌标志,为柯达品牌形象的树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K”字的优化设计本身来讲就是对一次广告语的塑造,当然其也离不开广告语在其中的作用了。
3.重视社会公众。品牌形象最终要建立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而广告语的存在就是能够用很小代价在人们心里建立起品牌的印象,最终取决于品牌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公众对品牌的信任度、忠诚度。因而品牌形象塑造的全部工作包括公关和广告要面向公众,以公众为核心,高度重视公众的反应。比如很多强势品牌就善于利用公关造势而赢得社会公众的好感和信赖。当然,公关造势要善于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否则会事与愿违。1992年6月7日,三桅快速帆船“轩尼诗精神号”(SpiritofHennessy)抵达上海黄埔港,揭开了轩尼诗在中国公关促销活动的序幕。接着,公司通过举办轩尼诗画展、轩尼诗影院和各种文化评奖活动,树立了文化传播使者的形象,从而顺利地打入中国市场。
法国是香水王国,名牌香水也特别多。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娇兰”更是香水之王。1852年,拿破仑三世改制称帝。次年他坠人情网,迷恋着西班牙美女尤金尼•梦地歌。为了赢取她的芳心,他送了她一瓶后来被称为“娇兰”的香水。神妙的芳香几乎令尤金尼痴狂不能自持,于是尤金尼就赐给娇兰香水一个名字“帝王”。从此,娇兰抓住这个动人的故事和人们对历史人物拿破仑的崇拜心理,通过广告形式大肆宣传,树立起娇兰的迷人形象。
(二)广告语在品牌形象塑造中的负作用
产品和品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产品是具体的,消费者可以触模、感觉、看见;产品是物理属性的结合,有相当适用的功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但这一切只是基本的必要条件,还不足以构成品牌。品牌是抽象的 是消费者对产品一切感受的总和。它包括产品是否有个性、是否足以 信赖、是否用起来可靠、是否对它充满信心、是否生活中缺它不可,是否有共同分享的经验、是否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同、是否有其存在原地位的意义。每个品牌背后都一定有个产品,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资格能真正成为品牌。如果这个产品无法与消费者建立起强烈而紧密的联系,它就不能成为品牌。“爱多”只有VCD一种产品,一旦VCD热过去了,VCD被DVD所替代,那么“爱多”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它还称不上 一个品牌。而“菲利浦”VCD广告却说“让我们做得更好”,这明显着眼于加固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即使VCD产品衰退了,“菲利浦”的其它产品还会依然收到欢迎,“菲利浦”的声誉也不会有所损减,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了。
广告做得不好,不但不能丰满维护形象,还会破坏品牌原有的形象。塑造品牌形象的广告最讲究持续性和连续性,这需要时间、耐心和真心。当可口可乐改变可乐味道时,巨大的市场损失引起哗然,也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如果你改变了品牌或广告信息,你就是有意地告诉 消费者你已经改变了他们所熟悉的那种产品,你是在改变品牌的个性。
就以广告一项而言,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不断推出烂广告,但信息却一致的品牌,要比一个时常有好广告,但信息颠三倒
四、错乱不已的广告成功机率大。”与美国的麦当劳不同,其竞争对手汉堡王每隔一年就变换一家广告公司。结果销售逐年下降。仅仅为了突出自己就过于频繁的更换策略或品牌个性,结果只会失去了自己。因为消费者需要时间认可这种新的信息。任何在一夜之间改变品牌信息或形象的尝试,都只能令人迷惑。你毁掉了以前建立品牌所取得的成果,却没意识到重新建立品牌所需要的时间。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销售增幅变缓,产品逐渐失去了优势,这时为了使品牌保持新鲜感与时代感,为品牌找到新的利益点,塑造新的个性与形象则是必须的。品牌的个性应该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但无论如何那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否则必会前功尽弃。
品牌塑造是一项长期艰苦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有一套计划、行动纲领和前后一贯、坚持不解地努力奋斗。它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文化与人文问题,营销的环境很重要,只重视广告是,而不重视其他方面的品牌科学管理,是行不通的,品牌管理者必 须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行为,创造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品牌一旦深入消费者心中,就会成为企业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宝库。为企业带来无限的收益。
四、品牌形象对广告语的影响
品牌形象这一概念,是由广告定位理论的创始人 大卫·奥格威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提出的。他认为产品和人一样,也有它自己的个性。而品牌形象就 是指品牌个性,它是由许多因素混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其中包括品牌名称、包装、价格、产品本身以及广告风格等。
(一)品牌形象是广告语的根本
广告语一经确立,就成为某种商品的标志,有时会成为整个同类商品的代名词。例如:一提起M&M巧克力,就让人想起“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一提可口可乐,就让人想起“饮可口可乐,万事如意”。一提起诺基亚,就让人想起“科技以人为本”,一提起起第比尔斯,让人想起“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一提起起梅萨德斯奔驰,让人想到“人类精神的动力”没有不做的小生意,一提起起了IBM公司,让人想起“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一提起起万宝路,让人想起“光临风韵之境—万宝路”,一提起起佳能打印机,让人想起“世界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一提起起耐克运动服,让人想起“只管去做”。
一个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能建立起商品与消费者之间情感需求的关系,如满足欲望、被爱、被接受、被尊重、被肯定、自我实现、无拘无束等等,让消费者觉得品牌形象与他自己的自我认知相吻合,适合自己的风格与期望,进而产生认同与偏好。不过必须认识到,建立和塑造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各种广告媒介长期的努力宣传,还要持之以恒,才能累积出鲜明、一致的品牌形象。在此,大卫·奥格威有一句名言:“所谓广告,就是对品牌形象的长期投资。”
产品的品牌既然和人一样,它就必须具有独特的、明确的个性,这样才能令人印象深刻,才能在一片激烈竞争的海洋中脱颖而出。正是借由产品个性形象,产品才得以与消费者建立某种关系,顺利地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并在其心目中树立某种印象和地位,使得品牌本身变成一个有意义的个体。
品牌形象的塑造是不能凭空想象的,它必须是在研究了商品的特性,消费者的利益,企业形象,市场竞争和消费者角度等多方面因素之后通过广告手段加以实现的。品牌的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看法,而非企业对品牌的看法。品牌形象 是消费者选择商品、辨别商品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的广告就必须保持一贯的形象,以影响和强化消费者的印象。由此原因广告语的发展就得到了充分的根本支持,到今天为止广告语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品牌的精华!
(二)品牌形象指导广告语的定位
广告语就是品牌在市场营销传播中的口号、主张和宣传主题及理念,包括品牌定位。品牌的所有主张或理念就是通过品牌广告语来承载的、表现的。
像人一样,品牌、产品、企业、服务都是有生命的,有性格的,他们在导入市场的时间不一样,那么他们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就有不同的目标、任务,也就有不同的诉求重点及方向,固而广告语也就不一样。也就是说不同的品牌诉求就会有不同类型的广告语。实质上便是品牌形象指导广告语。
海尔品牌的广告语是“真诚到永远”,同时又是该企业的广告语。具体到各种品类:海尔洗衣机:“海尔洗衣机,专为你设计”。海尔冰 箱:“海尔冰箱,为你着想”。海尔空调:“海尔空调,永创新高”。海尔燃气灶:“海尔燃气灶,安全最重要”。海尔洗碗机:“享受生命,享受健康。”小天鹅品牌广告语是“全心全意小天鹅”,小天鹅洗衣机的广告语“精心创造,为你做到”。该品牌同一产品不同系列或品牌在多元化发展战略下,企业猎涉到其他的业务范围所生产的产品的广告语,是主品牌的延伸,致而形成互补 格局。
中国移动的“沟通从心开始”、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等等既是 品牌广告语又是企业广告语。拉芳的“拉芳出品,优质保证”,宝洁的“宝洁公司,优质产品”,西门子的“杰出表现,如你所愿”仅仅是企业广告语。以上是以企业的目标、主张为诉求着眼点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主品牌背书,有的企业广告语和品牌广告语是同一的。
海尔金王子无霜系列冰箱的广告语(推广主题):“智高一筹,天下无霜”。海尔金王子微笑系列冰箱的 广告语(推广主题):“微笑金王子,微笑好生活”。小天鹅直频洗衣机的产品广告语是“直频科技,奔腾洗涤”,小天鹅台式WQP4-4161洗碗机的产品广 告语是“强磁洗碗机,灵巧更干净”,惠而浦雅典娜系列的推广主题:“洗衣新丝路”。我们服务的创维健康逐行系列电视则以:“健康新标准,逐行大风暴”。以上是以产品上市推广主题或该产品的卖点的面目出现的。
五、总结
品牌形象是品牌定位沟通的结果。品牌定位 通过广告传播之后,在消费者脑海中形成许多的品牌联想,最后就构成一个具有销售意义的品牌印象。目标品牌若想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对品牌的形象进行塑造。在众多品牌的塑造手段中,广告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广告语作为广告的精华核心部分,它在广告运作中凸现品牌形象的个性化和功能化、产品或服务提供者的形象和使用者的形象、实现对品牌形象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品牌形象是最终的广告目的,因此广告语的形成是基于品牌形象的定位,所以说品牌形象是广告语的根本。
2.企业形象与品牌的关系 篇二
关键词:品牌,形象,代言人,弊端,完善前言
如今, 只要我们打开电视就会发现:刘翔号召大家“为梦想创造可能”;青春靓女孙俪“用一次就知道是我想要的”;成龙父子提醒“我们就要百分百”……几乎各个品类品牌的广告中都能看到明星代言人的身影。品牌与代言人的组合已经成了商战克敌制胜必不可少的一把利器。
一、形象代言人在品牌宣传上的运用
奥美曾说过:品牌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品牌的价值不是企业自己定的, 品牌塑造也不是企业一厢情愿的事, 而是活在消费者心目中的, 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讲, 最大的作用就是为了识别, 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辨认出不同的制造商、产地等基本要素, 从而区分于同类产品, 以帮助消费者在众多的产品中, 迅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从整合营销传播的策略来看, 塑造任何一个品牌的不二法则的三大法宝就是:形象代言人、广告语、实效VI。其中聘请形象代言人不失为一条捷径。
通常, 代言人可信度较高, 是具有一定公信力、影响力与传播力的公众性人物。企业希望借助品牌代言人的力量来带动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将品牌代言人的实力、影响力的大小直接转嫁到企业身上。通过明星的高知名度、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为企业树立品牌打开销路。
二、实际运用中的弊端
心理学家认为, 信息传递者本身的人格因素会作为信息的一部分影响受众, 进而影响受众对传播信息的认同。
(一) 在明星广告中存在着“时效性”。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 一个明星“走红”的时间是有限的, 特别是在娱乐界和体育界, 新星“红”起来, “旧星”必然要黯淡下去。不再走红的明星, 其明星效应要大打折扣, 其商业价值也会随之降低。
(二) 明星存在“人品”的问题, 其形象背离社会价值观, 那么, 对那些力推“积极健康、负责任”价值内涵的产品, 是有害而无益的。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在说服对方时, 说服者必须有好的品行、善意和能力。”如果明星本身品行不良、形象不佳, 甚至丑闻不断, 他是很难获得公众的信任的, 购买他推荐的产品, 将是十分困难的。
(三) 忽略了明星与产品在内涵与诉求上的共通点, 要么是只见人不见产品, 要么是明星与产品脱节, 两者都显得牵强与做作。广告主盲目赶热闹, 什么人热门找谁, 而对产品品牌的价值定位、它与明星的品牌形象是否和谐, 则考虑极少。如金嗓子以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多为品牌代言人, 生拉硬拽把他们扯到一起, 以为自己的品牌能自然地沾上大“星”光。其实降低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 稀释了广告效益。
(四) 一个明星同时为多家企业的多种产品作广告, 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同时请一个明星为多个品牌代言, 势必会使得其代言品牌在受众心目中的印象日趋混乱模糊, 影响广告效果。
蒋雯丽温婉亲和的形象始终被电视观众所喜爱, 说她是“代言皇后”可能并不算夸张。从橱柜、脂肪机、凉席;到洗面奶、护肤霜、沐浴乳等洗护用品;再到小面包、奶粉、饺子、汤圆……她代言的广告数量近20多个。而电视中频频出现蒋雯丽的身影, 却难以把她代言的所有产品联系起来。
三、怎样建立品牌与代言人的完美关系
形象代言人身份各异, 人格因素也千差万别, 因此在品牌塑造过程中, 不但要选用代言人, 更要讲求技巧与策略, 选准代言人。
(一) 围绕品牌个性选用代言人。
在当今产品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 品牌个性日益凸现出其在传播与营销中的重要地位。品牌个性指品牌价值体系中, 企业在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上对消费者作出的独特而真诚的承诺, 且这种承诺是对方难以模仿的。品牌个性能在茫茫商海中使产品拥有一张非凡的“脸”, 吸引大量受众, 牢牢抓住品牌忠诚者的心。
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动感地带”是一个年轻的、富于变化和想像的产品, 专门针对年轻群体的个性和特点量身定制。邀请天王级巨星周杰伦作为其品牌形象代言人, 使得喜欢动感歌舞、尊崇个性主张的年轻一族趋之若鹜。找到一个准确的点, 明星极其自然地, 将自身的气质与产品气质做了有效的传达。
(二) 适合受众特点的代言人。
不同类型的企业, 不同特色的产品, 在运用代言人时, 应首先从目标受众出发来考虑代言人的选择。现在的市场区域化特点越来越突出, 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和经济文化背景, 代言人的选择亦应因境而异。代言人应该按性别、年龄、职业、个性、国籍和地理区域等细分。例如百事可乐在其全球化营销策略中, 就针对亚洲地区的目标消费者的特点, 选用了很有影响力的姚明、谢霆锋等作代言;而在欧美地区, 则选用了欧文、贝克汉姆、亨利、瑞奇.马丁等代言人。
(三) 完善形象代言人的忠诚度。
对于企业而言, 在找代言人时, 还应考虑他的专一度, 即是否对本品牌“忠贞不二”。代言人市场的规范与完善, 还需要行业组织的通力合作, 加快该领域的标准化、法制化建设, 使企业和代言人能结成一个和睦、稳定的整体。
总而言之, 代言人的运用是塑造品牌的一把双刃剑, 正视代言人的特殊功能、审视代言人的类型特点、重视代言人的运用策略, 将为品牌早日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世界经典广告案例分析》2000年10月,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金海;
3.中国劳动关系与企业雇主品牌建设 篇三
嘉宾:常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常教授认为雇主不等同于企业,雇主是相对于雇员而言的,就是所说的劳动力使用者。雇主也不同于资产所有者。中国雇主年轻但不成熟,有创造力但不规范。在下一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中,中国雇主承担着更大的责任。而在这当中如何引导雇主更加成熟、更加优秀,这恰恰是雇主品牌论坛的责任和意义所在。
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是雇主品牌的基础
对于雇主和雇主品牌的认识,最基本的要从劳动关系的角度来做一些分析,才能够更加深入,而不是泛泛地谈企业管理。雇主在劳动关系当中具有主导性的地位和作用。一个企业的劳动关系是否稳定、是否和谐,最基本的责任是在雇主。雇主的眼光局限在一般的日常事务当中(招聘、培训、绩效、薪酬这四大模块)显然是不够的,雇主的眼界应该更加宽泛一些,放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劳资关系管理这样更大的范围中。因为雇主的责任是引导劳动关系的发展和稳定。个别劳动关系的规范和管理是市场化条件下劳动关系调整的基础,劳动关系的规范,更重要的是形成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的劳动者的劳动力提供方,企业劳动力需求方的集体调整。集体调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人。工人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表现自己的诉求,集体罢工、冲突这种现象越来越多。这一现实必须正视,出现争议在市场经济下是一种正常现象,但问题在于如何直面这种现实,而且能提出有利、有效果的应对策略。
最重要的劳资关系的和谐要靠机制,要靠规制,要靠规范。中国雇主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借鉴美国的模式,但是中国的社会背景和美国不一样。中国雇主在发展历程当中,基本上没有受到工人集体力量的压力,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工人自己组织起来了,工人用自己团结的力量来试图实现自己的诉求。所以在劳动关系转变的时候,作为雇主应该怎么定位,雇主怎么应对,这是雇主品牌建设当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雇主需要跳出人力资源,放大自己的眼界,特别是在宏观的劳动关系管理上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回顾一下各国企业发展的历程,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力。中国雇主应该逐步脱离市场经济初步的小老板心态,应该看得更远一点,要有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历史责任。很多成功企业的经验也说明他们看得更远,他们不仅仅关注企业的发展,而且把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结合在一起。
规范个别劳动关系的关键是提高管理能力
企业个别劳动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仅仅局限在过去对于严格管理方面的抱怨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提高管理能力。但是这还不够,中国雇主有一种责任就是怎样在集体劳动关系的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非常被动地“救火”。首先,涉及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的差异,个别劳动关系主要是个别的劳动者的权利,集体劳动权利涉及更广泛,还涉及社会权利甚至是政治权利,比如说谈判问题、罢工处理问题。这些是经常提及的关于劳工涉及三权,这个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劳资关系研究最关注的问题。
其次,涉及雇主品牌和雇主策略。雇主策略是个基本概念,是雇主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劳动管理的构建、管理劳动关系的运行和劳动关系矛盾处理的行动方案集合,要有一套规划。目前,中国雇主策略、理念必须要加强,将来才会主动。雇主策略的基础是要适应劳动关系的变化,而劳动关系的变化主要是关于劳工状况、劳工群体的变化。
劳动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区别,人力资源管理从路径上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单项度;劳动关系是一种横向的关系,是法律对等的关系,必须平视它而不是俯视它,所以理念需要变化,否则就会很被动。用管理个别劳动关系,来处理集体争议很显然是不合适的。雇主策略需要关注企业怎么样对待劳工、对待劳动力,包括其意识、诉求、组织、行动等方面,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劳动关系运行中各个环节的操作,不能局限在个别的技术性问题上,它需要一种宏观的、总体的、系统的把握。包括三个阶段的东西,一是劳动关系管理的建立、运行和管理;二是劳工标准的确定和实施,工资、社保,劳动保护、休假等方面,最重要的是涉及集体谈判的问题;三是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作为一个优秀的雇主,作为一个品牌雇主,必须重视这些问题。
4.论述产品与品牌的关系 篇四
多数的企业只重视产品的建设,而忽视品牌建设,更可笑的是很多企业口口声声说重视品牌,其实在实际操作中仍只把重心放在产品上。其实重视产品并没有错,错的是没有通过产品来塑造品牌,这一点很多企业存在严重的失误,其原因就是它们根本不知道产品与品牌的关系。
产品与品牌二者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是互依存的关系,没有谁轻谁重的问题,就像枪和子弹个关系,你说枪重要还是子弹重要?再好的子弹没有枪也是废品,同样只有枪没有子弹,枪也是如此,所以说二者只有相互结合了才能发出威力,产品与品牌的关系正如枪和子弹的关系。
其实品牌的塑造过程就是消费者通过产品进行情感对接的过程。消费者从了解产品到认同,到习惯消费,再到与品牌产生情感,甚至最后到离不开这个品牌,这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产品与品牌建立关系过程,也是与消费者建立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品牌与消费者产生情感的过程,
因此,企业在品牌的运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产品对品牌塑造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成长型的品牌,必须明白产品与品牌的关系。下面就此笔者就浅谈一下产品与品牌的关系。
1、产品是品牌的生存的基础,品牌是产品认知升华
5.企业形象与品牌的关系 篇五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11-6-15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3期供稿文/董迎春
[导读]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管理不仅仅存在着技术、设备和资金方面的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董迎春(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淮安223001)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3-0425-0
2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管理不仅仅存在着技术、设备和资金方面的压力,更面临着经营管理模式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挑战。而医院竞争力不仅局限于医院的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还包括医院的文化内涵和外在形象。因此,重视医院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医疗业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还要增强人性化服务理念,更要加强医院的文化内涵建设,这对增强医院的竞争力,进一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两个效益,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以重视医疗质量为切入点,打造医院诚信形象品牌
1.1 医疗质量是衡量一所医院素质、医院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医院文化建设能促进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有利于医院不断适应市场竞争,促进医院的改革发展。患者对医院的态度,取决于医疗质量,患者感受的好坏是评价医疗质量优劣的标准,也是决定其是否重复就医的基础。因此,医疗质量是吸引病人的重要因素。
1.2 医疗质量是医院品牌形象赖以建立的基础,是医院良好形象的源泉。医院要重点落实医疗质量责任制,严格考核临床基本医疗制度。加强医疗服务准入管理和医院服务过程的规范、控制,加强检查监督力度,逐步建立以质量为重点的医疗服务评价系统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促进医疗安全的临床合理用药;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加大对医院感染的监管力度;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指导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加强医务人员法制观念培养,树立依法行医观念。
1.3 良好的医院文化在医院经营中可发挥重要的品牌效应,它能吸引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服务产生信任感和满足感,并建立稳定的品牌形象,赢得市场优势,提升和实现社会效益。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应建立“诚信”机制,守信用、讲信誉,特别是医务人员应注重医德。创建“诚信”的医院文化,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1.4 根据“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工作准则,确保医患关系零距离、医疗服务零投诉、医疗质量零缺陷,切实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举止,营造文明服务、优质服务的氛围。强化社会监督,狠抓行风评议,促使医院亮起“文明服务窗口”,树立优质服务的社会形象。加强技术品牌建设,形成了医院的技术优势,提升医院文化的技术含金量。
2以坚持“以人为本”为着力点,打造医院服务特色品牌
2.1 贯彻“以人为本”宗旨,更新医院文化理念,丰富医院文化内涵,提升医院
文化品位。倡导人性化服务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文化理念,只有树立病人第一的文化服务理念,才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才能实现从“病人求医院”向“医院重视病人”思想认识转变,才能实现“治病”向“治人”服务模式转变。树立人性化服务态度,给予病人温暖、爱心和体贴是任何医疗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也是医务人员在服务中所欠缺的。
2.2 确立人性化服务行为,病人的理解和尊重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基础,这就需要医务人员有仁爱之心、崇高的人格和强烈的责任感,尊重病人所享有的权利,为病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医院在注重塑造服务品牌方面,要从细微处着手,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感到方便、满意,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宗旨,着力塑造“一站式服务”等服务品牌。提供人性化服务特色品牌,医院服务品牌技术是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立足之本,是取信于病人,加快医院现代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宝。
2.3 加强特色和品牌的建设,必须以先进的技术、优良的服务、可信的品牌,实现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和保障人民健康,满足群众就医的根本目的。这样医院才能赢得病人、赢得市场、赢得两个效益的稳步增长,才能使医院文化建设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好地丰富和发展医院的文化内涵。
3以提高医院文化内涵为落脚点,打造医院健康行为品牌
3.1坚持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自创与借鉴相结合,围绕不同主题,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全院职工和广大患者营造一种主题鲜明、充满热情、和谐融洽、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使职工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并能以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和文明行医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2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依托,不断拓宽医院文化内涵,提升医院健康行为品牌建设。以文化建设为主线,通过积极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职工的思想情操,满足职工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培养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医院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6.企业先进品牌与竞争力关系研究 篇六
1、中国企业品牌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1.1 区域品牌竞争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中国品牌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 国内并不缺乏创建优秀品牌的土壤, 而是企业忽视了品牌的管理。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 知名品牌的集聚程度决定了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市场需求较大和开放度较高的条件下, 知名品牌的集聚程度越高, 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会随之提高。中国很多地区的发展环境, 条件还并不能适应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的需要。
1.2 忽视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
目前, 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具备世界水平的制造能力, 但却因为没有自己知名的品牌, 而只能成为别人的加工厂。外资品牌获得高额利润, 而我们得到的只是少量的加工费。所以, 创建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是中国品牌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
1.3 企业品牌管理制度不健全, 难以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发新产品。
到目前为止, 中国企业中真正设立品牌管理机构的还很少, 技术投入也不足。多数企业规模较小, 技术投入能力相对不足;多数企业还处于技术模仿阶段, 自主技术开发的能力还比较弱, 还没有足够的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一些企业主观上也没有形成自主开发品牌的内在要求与发展的冲动。这些问题导致已有的名牌产品难以系列化, 多样化, 更难以具有新魅力和竞争力。
2、企业品牌和竞争力的关系
2.1 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基本重合, 难分彼此。
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保持品牌的信誉也是非常困难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 它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 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 增加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 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因此, 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时间上是基本同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而品牌经营也不仅仅是广告的运作, 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核心技术的整体策划, 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必须要通过管理制度、技术的创新, 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 全方位提升品牌价值。
2.2 从实质上看, 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品牌经营的目的与归宿。毋庸置疑, 品牌经营需要企业综合实力作后盾, 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说企业综合实力是品牌这幢大楼的地基, 核心竞争力就是其支柱。而良好的品牌反过来又作用于企业, 带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营销创新, 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良好的品牌往往给消费者优质产品的印象, 而良好的品牌树立起来后, 如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则会影响消费者对这种品牌的忠诚度。因而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各个环节的改进与创新, 优化企业的价值链, 从而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3、中国企业建立有效的品牌竞争的对策
3.1 企业应对品牌实行全方位管理, 注重品牌的创新、推广、延伸。
对品牌的全方位管理, 就是要求企业从市场调研开始, 通过分析市场, 确定目标, 科学地进行产品宣传, 并优化质量控制, 优化名牌组合, 创新营销管理。品牌的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 企业经过对自身品牌的分析, 从而制定合理、科学的营销策略和广告策略, 找准切入点, 进行准确定位,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展示其品牌外部形式的同时, 充分挖掘品牌的内涵, 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3.2 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竞争力就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外化的表现, 这就要求将企业的文化、个性和价值都融入品牌的塑造中, 赋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 体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提升品牌竞争力要以增强品牌意识为前提, 准确定位为基础, 突出创新为核心, 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 将企业的核心能力转化为品牌竞争力的优势。要将企业的核心能力化为品牌形象, 实现有效的品牌管理, 就要将企业拥有和掌握的核心能力内化为企业独特个性的品牌形象, 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 实现有效品牌管理。
3.3 注重人才的竞争。
品牌在创建与维护过程中, 关键是要有相关人才的操作, 在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品牌管理的核心。在企业内部, 知识、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归根结底离不开高效率和高素质的员工, 而这又更多地体现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职责和能力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技术、资本、政策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 环境也日趋同化。品牌竞争的关键要素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人的脑力, 人成为实现品牌竞争优势的关键。而且, 由人力资源构成的组织, 竞争对手更难模仿。通过加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打造企业品牌竞争的核心优势。
摘要:品牌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 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基本重合, 难分彼此。品牌经营既是一个企业形象与企业产品重新塑造的过程, 也是一个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向外界释放与推广的过程, 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企业先进品牌竞争力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开明, 中国发展机遇期, 挑战与应对之策, 东南学术, 2004.2
[2]、王海涛等, 品牌竞争时代, 中国言实出版社, 1999.1
7.品牌书与品牌社的关系刍议 篇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的号召力及核心受众的品牌忠诚度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品牌战略已成为各出版商打造自身中长期规划时的重中之重。尽管大家几乎都认可了品牌的价值,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打造品牌书与塑造品牌社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梳理。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而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高于很多有形资产。
在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涌现出一大批品牌图书,如《新华字典》、《十万个为什么》、《辞海》等,这些图书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并成为各自出版社的品牌产品。由于读者直接接触这些产品,所以图书产品的品牌深入人心、广泛流传。与品牌图书相比,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出版社却屈指可数,这和我们一直以来强调着力打造精品图书而忽略塑造出版社整体形象有关。如商务印书馆、北京三联书店等名牌出版社,除了有品牌图书做基础,更多依托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首先,品牌社的建设必须依托于品牌图书。但承载起整个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单一或者少数的几种品牌图书远远不够。出版社在开发选题前要结合自身出版资源的特点,做相关的产品规划,建设品牌产品线,避免出现各品牌图书涉及领域分散、不系统,产品“单薄”、延展度不够等现象。当前国内一些比较成功的出版社在依托品牌产品进行品牌生产线建设方面都下了功夫,例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累计销售量超过4亿册,在小型语文类辞书市场上具有领先地位。借助《新华字典》的品牌效应,商务印书馆又陆续开发出“新华系列”的相关辞书,如《新华词典》、《新华成语词典》、《新华正音词典》、《新华拼写词典》、《新华写字字典》等。在对“新华”品牌作深度开发的同时,还对市场进行了细分,巩固了在语文类辞书领域的市场地位。由于系列产品的成规模推出,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效应,商务印书馆又借势提出打造“工具书王国”的理念,既销售了产品,又让读者意识到商务印书馆的在工具书领域的品牌地位。
其次,打造品牌图书绝不是塑造品牌社的全部内容。有很多出版社并不乏品牌图书,但是整体知名度却不高。原来这些出版社在打造品牌图书的同时,并没有辅之以相关的品牌营销。出版社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保证维护和创造品牌产品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合各种形式的媒体宣传,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读书活动,由单纯的产品营销上升为出版社整体的品牌营销。如商务印书馆围绕《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开展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就是借助“汉译名著”这一传统品牌图书的影响力,进一步笼络了学界,并重新勾起许多读者找寻那份曾经初读“汉译名著”时的思想萌动,进而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商务印书馆传播西学、开启民智的品牌形象。
再次,打造品牌出版社可以更好地推动其所有产品的销售,并吸引更多更好的出版资源。一旦出版社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随之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一方面,可以带动出版社的全品种销售;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合作单位、作者译者、出版人才等出版资源加入其中,提升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力。英国的牛津大学出版社,过去只是牛津大学的一个部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它已成为集研究、学术、教育和出版为一身的综合性出版社,在全球具有很高的威望。人们一谈到牛津大学出版社,就把它出版的图书与权威、优质联系起来,特别是它的英语词典,据说世界上每分钟就会有6个人购买,这正是其长期注重出版社品牌建设的结果。
打造品牌图书和塑造品牌出版社的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方面借助品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在读者和经销商中推广出版社的整体形象,力争让广大受众在需要购买某一类图书产品时,首先想到的是某一家品牌出版社,这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不会只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系列产品,既丰富了读者的选择,又使出版社有了推广其他产品的机会;另一方面,品牌出版社可以在维护核心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宽度和深度,并依托品牌优势,大力开发新产品,进而锻造出新的品牌图书,保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8.企业形象与品牌的关系 篇八
因此,中国众多企业,在打造企业产品品牌、重新梳理并完善产品线架构时,急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依据整合营销理论对产品进行整体品牌形象设计(IBD),主要包括对产品品牌现状诊断分析、竞争品牌策略分析、目标消费群体消费需求定位、企业产品自身核心竞争力定位、产品核心概念USP提炼以及整合推广执行计划与实施等等。
中国企业除了要进行整体品牌形象设计以外,还需要在母品牌的总体规划下,对各子品牌进行品类设计,同时还要对某些子品牌进行品牌延伸。但是很多人对品牌形象设计与品牌延伸混淆不清,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存在各种误解。那么什么叫品牌形象设计呢?什么叫品牌延伸呢?
品牌形象设计是指基于正确品牌定义下的符号沟通,它包括品牌解读及定义、品牌符号化、品牌符号的导入和品牌符号沟通系统的管理及适应调整四个过程,它的任务就是通过美善的符号沟通帮助受众储存和提取品牌印记。品牌形象设计的原则是根据消费者的感觉以及企业自身的审美和追求而进行的。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展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不近相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
简单地说品牌延伸是指当某一种品牌进入市场获得成功后,企业利用这一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来推出新产品。它包括二个方面:A、产品线延伸,在当前的类别里面推出新产品;B、品类延伸,在新的类别里面推出新产品。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生存的环境和市场发生了变化,市场激烈的竞争和企业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发生了变化。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呢?
第一、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品牌的较量,而品牌的较量首先就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长时间地独占鳌头或拥有一席之地,培养自己的著名品牌是唯一的选择,而要进行品牌规划,就必须对品牌进行定位,在定位时就需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
通过各种形象符号来刺激潜在消费者,在消费者心智模式中建立企业鲜明的企业形象,将其品牌信息与目标消费者达成心理共鸣,通过长期的宣传,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将企业的强势品牌概念深入人心,从而带动产品销售。
第二、品牌形象设计能减少消费群体的流失,稳定市场。
品牌形象设计是为了将企业自身的产品和市场上同类竞品区隔开,通过各种方式的长期宣传,让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企业独特的强势品牌,从而可减少消费者选择产品时可能会失去的消费群体。
第三、品牌形象设计是企业进行品牌延伸的前提。
品牌延伸可以减少新产品导入市场的风险和成本。但要进行品牌延伸,被延伸的品牌必须是有价值的、消费者熟知和信赖的品牌。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实施品牌延伸呢?
第一、品牌延伸是为了扩大市场覆盖面,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
企业产品在推广上市时,一般都采取品牌延伸策略,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尽量减少损失,扩大市场覆盖面,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增加品牌总的市场份额
第二、品牌延伸是为了阻止顾客流失,变品牌间转移为品牌内转移。
企业实行品牌延伸策略是为了实现市场份额的稳定性和顾客的忠诚度,尽量防止原有顾客群体的流失,同时也为了扩大企业产品线宽度,增加企业盈利源。
第三、品牌延伸是为了保护主品牌。
品牌延伸是为了保住现有顾客使之成为忠诚的顾客,为了获得更多的顾客;其重点不在于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是保护现有市场。品牌延伸是为了应付主要竞争对手的攻击性行为,特别是低价进攻行为,是主品牌的防护性品牌,以保护主品牌的目标市场,免受侵蚀。
第四、品牌延伸是为了公司业务的战略调整或转移。
品牌延伸是为了实现公司业务的重组、调整乃至于战略转移,品牌延伸可分为积极的品牌延伸和消极的品牌延伸二种。
9.公信力与大众传媒的品牌形象建构 篇九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竞争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品牌的竞争。对于传播媒体而言,媒体品牌建构的核心就是传媒公信力的建立。媒体如果降低了公信力,势必最终失去受众的信任。良好的传播效果的获得不仅要求传播产品富有吸引力,同时还要求传播媒体具有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公信力可以被认为是决定媒介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公信力
大众传媒
品牌形象
随着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媒介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及对传媒的认知水平也逐步提高,媒介公信力已成为传媒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大众传媒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受众心目中的综合体现,是受众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准,是大众传媒塑造媒介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是受众选择媒体的重要依据。媒介公信力问题逐渐成为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众传媒公信力的概念,近几年被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术界较多提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公信力问题在大陆学术界逐渐引起重视,学界以“公信力”为讨论对象的文章开始出现。近年来我国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媒介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和对媒介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传媒公信力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大众传媒公信力的研究成为热点,涉及公信力与媒介竞争、媒介的社会责任、公信力与政府舆论方针、公信力理论及对策研究等几方面的内容。
当前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和对媒介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传媒公信力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受众把公信力作为选择媒体的依据;而对于一贯以来有着良好公信力评价的媒体,受众给予极大的信赖,并形成良好的口碑;对于在当前激烈的传媒竞争中想要立于不败之地的媒体,公信力无疑成为必须坚守的品质。下面笔者结合公信力的内涵及建构,谈谈大众传媒的品牌形象建构。
一、大众传媒公信力内涵
要了解大众传媒公信力,我们不妨先从对于“公信力”的概念把握开始。在一般人看来,“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任、信赖。但我们知道,信任、信赖总是与特定对象的“信用”相关联的,是建立在主体对于特定对象的信用体验和认定的基础上的。而信用则是一种信守、履行承诺的品质。社会是由分工而成的,每一种职业都履行着特定的社会角色,这种特定的社会功能的履行及特定社会角色的扮演,其实就是每一种职业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职业承诺。对于新闻媒介,其第一位的职责就是应该成为社会的“守望者”,客观、真实、全面、平衡、深刻地为改善和消除社会成员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而恪守职责。在这种职业角色的社会期待之下,谁能够更加优秀地履行职业承诺、信守职业责任,谁就具有较高的职业“信用”,进而享有较高的社会信用和信赖。从“信用”到“信任”和“信赖”,是人们在对于特定对象履行承诺的社会性体验中累积产生的,表现为一种可信赖度的判断和评价。而“公信”则是指这种判断和评价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判断和评价,而是社会成员的集合性判断与评价。一般而言,人们对于特定对象的“可信赖度”判断和评价通常都不是以“即期”的形式出现的,就是说,人们并不是通过“这一次”的体验来立即对其“这一次”履行承诺的可信赖度做出判断和评价的。因此,今天的信赖是建立在昨天对其“履约”体验的基础至上的,而明天的信赖,则又会加入今天对其“履约”的新近体验。换言之,我们靠自己的昨天换取今天别人对自己的信赖,而我们今天的履约优惠成为明天博得信赖的前提。
传媒公信力是指媒体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与能力。具体来说,媒体公信力的内涵包括两方面:第一,所谓“公”,指的是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惟一宗旨,通过追求社会正义、彰显社会公平、弘扬人文法治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来取得公众认可和市场接纳。第二,所谓“信”,就是恪守新闻道德,尊重新闻规律,追求新闻价值,理性、客观地判断和报道新闻事件,坚持政治家办报,有信誉、讲信用,让受众信任、信服,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有“公”有“信”,媒体才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而整合社会、影响社会。
二、媒体公信力与媒体品牌建设的关系
(一)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品牌的价值核心之一
媒介作为公共信息平台,其产品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商品。新闻作品的导向是否正确,信息是否客观,格调是否高雅,报道是否迅速,记者是否诚信等问题日积月累,就会逐步形成社会公众对某一媒体的总体印象和公信力的程度。如果新闻媒介常常失信于民,导致公信力受损,那么结果是媒体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二)媒体品牌建设是提升媒体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附加价值,既可代表性别符号、社会地位、国籍、文化等多重意义,也可以代表真实、纯洁、自然、忠诚、信任等多种概念。消费者一旦对品牌萌生认同和信任,而且这种认同和信任得以维系,那么品牌将长久地存在于消费者心中。
(三)媒体品牌建设和媒体公信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传媒产业正处于“朝阳产业”的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繁荣的背后,每个传媒集团乃至每家媒体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都在更为艰难地进行着各自的维生之旅。
然而,媒体信息量由供给不足向相对过剩转移,媒体产品的同质化日益严重的现象,致使以报刊内容和广播电视节目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已不能完全胜任。于是,部分媒体为了尽快在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忽视了长远的媒介品牌建设,一味追求轰动的短期效应,经常登载那些揭露隐私的、甚至是虚假的、庸俗的、低级的内容。还有一些失去正义的“集体失语”,失去了真实和道德的原则,严重腐蚀了媒体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而这种公信力的逐渐丧失,严重伤害了受众的接受心理。即使新闻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受众也会人为地觉得是不可信的,甚至朝着新闻报道所引导的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行动。
由此可见,媒体品牌建设和媒体公信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没有品牌,媒体就等于失去了受众;没有公信力,媒体就等于是失去了价值,结果都是浪费资源。
三、公信媒体品牌形象的构建
当前,打造公信媒体品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但有利于推动新闻媒体的产业化进程,使其在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且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使其成为真正的一支强大的精神力量。笔者认为,公信媒体品牌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无法一蹴而就,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树立公信媒体品牌意识
构建公信媒体品牌,新闻媒体必须转变重经济效应,轻社会效应;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的思想观念,在新闻实践中自觉践行“三贴近”方针,真正成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社会舆论的代言者、社会公德的监督者和社会正义的维护者。
(二)以人为本,打造公信媒体品牌形象
公信媒体品牌形象,以媒体公信力为价值核心,以人为本,为核心读者量身定做,讲求信息的使用价值,注重突破注意力经济,形成影响力经济,做“时代的领跑者”。这一品牌形象的打造,需要根据所处地域特点和媒介情况,寻找媒体在市场中、受众心目中的最佳位置,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道路,最大限度地争取市场份额。运用多种手段,如品牌logo的设计,形象宣传片的制作,频道风格的整体性和节目命名统一性等等,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受众心中建立完善的品牌识别系统和牢固的品牌意义,为以后的品牌形象推广铺平道路。勇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断赋予品牌形象新的内容,强化受众对媒体品牌和品牌意义的反应,并最终把这种反应转换成受众与媒体之间强烈的、活跃的忠诚关系。
(三)深化内涵,提升公信媒体品牌影响
品牌形象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要维护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必须不断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深化品牌的内涵,推动品牌形象的成长与丰满。
公信媒体品牌不是一种单纯的商业包装,它融入了特殊的文化品味和人文追求。所以公信媒体品牌的推广不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活动,只有建立在和公众良好公共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媒介与文化的交融,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公信媒体品牌的内涵才会不断深化,更加立体,而不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概念,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10.企业形象与品牌的关系 篇十
经济危机的脚步虽然已渐行渐远,但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仍在不断深化,危机严重削弱了消费信心,也对企业的市场营销造成更大的压力。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越来越复杂的市场情况,赋予了体育用品市场营销一种充满辩证色彩的理论高度:当一种品牌面对着千变万化的消费心理时,什么样的市场营销方式才能行之有效?
有整合营销传播先驱之称的舒尔茨曾说过: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唯有传播能够创造出差异化的品牌竞争优势。现在很多人提到新闻营销,认为新闻营销能够通过对现有信息源进行深加工和强输出,打开企业与消费者深度沟通的高速通道,解决了以往营销的可读性和可信度,突破了以往营销的瓶颈。那么什么是新闻营销呢?
“新闻营销”的特点与优势
新闻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方式,是指企业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藉此制造“热点新闻”,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与兴趣,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并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等目的。从产品概念推广到事件行销,从借势造力到行业联动,从主题活动到行业公关,“新闻营销”策略为企业品牌及广告传播带来全新的理念和活力。企业的经营性活动如果有新闻媒体来报道,通过软性的、感性的、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受众,想要达到的效果会被成倍地放大,且能产生延绵不断的余波效应。由于企业创造了新闻由头,为企业高覆盖率的新闻发布提供了畅通路径,此举也必然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宣传成本,还增加信任度。
品牌塑造离不开新闻
“新闻营销”在营销过程中其载体是发生在国际或国内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公众关注度高、注意力持久、社会影响大。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企业故事,在宣传企业的方式上采取迂回的战术,交待企业创业的来龙去脉,把企业的文化理念、人文关怀等等传达出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传统营销手段相比,消费者较难发现“新闻”背后商家的广告宣传行为,反而容易在公众心中形成“热心公益、关心国计民生、关注社会进步” 等良好口碑。消费者在潜移默化的受到新闻影响的同时,也在心理上认识了解了品牌背后的人、企业、文化和故事,进而对品牌由认识而了解,由了解而无限忠诚,品牌得人心以得天下。
通过新闻营销,曾让浙江、福建不少优秀的企业在创业初期即迅速获得了全国消费者的高度关注,树立了较强知名度,并快速拉动了销售。其中最成功的非奥康集团莫属,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可谓是新闻营销的操盘高手,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奥康集团就不断地制造热点促销活动、热点事件、创造新奇概念、挖掘提炼新闻,从杭州 “武林门的一把火”到2006年与新浪网战略合作,不断营销创新,从而引起媒体注意,进行广泛传播,为其营销服务,成为企业竞争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王振滔也因此被业界称为鞋业营销大师级的人物。如成功的东鞋西进的战略、宣传得热乎乎的商业地产战略,都是奥康用来制作新闻事件的炒作点。因此,新闻营销一直是奥康品牌持续发展并做强的最关键因素。此外晋江、温州鞋企新闻营销较为成功的还有安踏等知名品牌。
然而据调查,晋江温州鞋企的新闻营销似乎只属于几个业界领头军的“专利”产品,而中小型鞋企的新闻营销却是一个很大的空白,而恰恰是新闻营销,是中小企业力争品牌突破的绝好机会,不容错过。
企业如何做好“新闻营销”
1. 体育用品企业开展新闻营销,首先就要确立好新闻营销的目标。
企业新闻策划是为企业营销服务的,先有企业营销目标而后有新闻策划目标。新闻策划的目标从整体上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主要目标。
▲品牌目标。
品牌目标是致力于提升企业整体品牌和形象,是新闻营销最主要和最有效地目标。如果企业能够很好的抓住与企业相关的新闻点,通过新闻策划在塑造和提升企业品牌方面能取得比其他营销手段更好的效果。如青岛英派斯集团,该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就不断地采用新闻策略,提高品牌的形象。由于该企业一直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倡导者和支持者,是国家全民健身工程重要的器材生产基地,北京街头巷尾的很多全民健身器材,多数都是“英派斯”的产品。由于该公司成功研发的健身器材在国内和国际处于领先地位,不可避免地就有很多跟风模仿之作。这给“英派斯”的品牌带来极大的危机,正是由于媒体对类似的争议事件的披露,工商部门对部分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查处,英派斯最终赢得驰名商标的荣誉,这一事件的积极处理维护了英派斯的权益,同时企业还通过独具卖点的健身文化和各类新闻事件,助推品牌低成本快速增长。由此,新闻营销低成本快速增长的特点在英派斯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今英派斯通过成功的营销,摘下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的荣誉桂冠,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令业界刮目相看。
▲销售目标。
销售目标主要是通过新闻营销的策划引起社会对该企业的关注,从而吸引消费群体。企业以新闻的形式告之社会,企业正在或已经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和提供的或附加的新服务,企业即将进行的促销行为等,为销售服务,以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每次西甲联赛中巴塞罗那对阵皇家马德里的比赛,在比赛前都会有大量的新闻铺天盖地的涌出,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以2009-2010的赛季为例,比赛前,几乎全球各大报纸上都会出现“超过9亿欧元的比赛”、“史上最豪华的世纪大战”等等的字样,这些大大刺激了门票销售、相关纪念品销售以及电视转播销售。
▲竞争目标。
竞争目标主要是指出于竞争的需要,针对竞争对手进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新闻策划,这在新闻策划实践中也不时发生。竞争是所有企业的一个长期的、永久的目标,因为只有敢于竞争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2. 确定了新闻营销的目标。如何去挖掘企业的新闻点也是很有讲究的,只有找到了新闻点才能引起媒体的注意。新闻策划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挖掘新闻点:
▲新奇产品。
根据新闻策划“导向性原则”,科技的进步,能有效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新科技产品的研发成功,自然就成为新闻的关注点了。像李宁、耐克、阿迪达斯在推出新品的时候总会加入一些新奇的科技,如“扭转动力”、“速干排水”、“缓冲夹层”、“全方位透气”等等。这些都是新闻媒体关注的新闻点,也是能够吸引消费者兴趣的新闻事件。
▲社会公益活动。
对媒体来说,有特点、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具有关注价值。因此许多企业通过搞社会活动来吸引媒体的报道,从而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如农夫山泉在北京申奥期间,搞了“每购买一瓶农夫山泉就有一分钱支持申奥”的活动,被媒体广泛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安踏和中国篮协共同举办了“爱心中国——安踏爱心希望行”活动,向全国十省区捐赠价值100万元的50个“安踏希望图书馆”以及50个“安踏希望体育室”,这些为品牌的推广都取得了积极地效果。
▲特殊人物。
每个企业中都能挖掘出“特殊人物”,英明的领导,杰出的科技人才,甚至看似平凡的普通员工,都有可能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企业“形象代言人”。比如李宁公司总裁李宁,走到哪里都是新闻人物。当2008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李宁飞天点燃奥运火炬之时,李宁的品牌价值也随之一飞冲天,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统计,李宁点燃奥运火炬后的几天里,他的运动服装品牌价值上升了三千万美元。
▲成功经验。
企业的成功经验,包括企业的管理方法、融资手段、营销渠道等,也是许多媒体(尤其是经济类媒体)乐意报道的题材。比如李宁公司试水电子商务。2008年8月,李宁携手国内最专业的运动用品电子商务网站,试水专业运动项目的垂直B2C体育运动品销售渠道,与其联手打造全新的专业运动用品市场拓展模式,这一新闻被媒体广泛报道。
3. 企业新闻营销应遵循的原则。
▲真实性原则。
新闻的实质就是对某一真实事件进行传播和报道。任何虚假不实的新闻,新闻媒体都不会刊登,即使由于疏忽而刊登了,但终究会令公众产生受骗感和不信任感,这只会对企业形象造成损害。
▲时效性原则。
公众之所以对新闻事件产生兴趣和关注,是因为新闻事件将世界各地包括国内各行各业、政府机关的最新动态报道给了他们,使他们了解到最新的情况和信息。因此只有时效性强的新闻事件,才能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点。企业在“新闻营销” 应注重“短、平、快”,速度取胜。
▲轰动性原则。
新闻媒体上每天都有成百上千条新闻出现,对于一般性的新闻,编辑们会简略性地一笔带过,而对于那些能引起公众强烈反响的新闻事件必会详加报道。
▲系列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使一个人记住某个名称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次重复的提及。因而,企业在运用新闻事件营销这一策略时,最好能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形成一个系列,随事件演进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 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个从萌芽到高潮、结束的过程,这就要求企业在新闻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随机应变,选择最适宜的传播方式。通过新闻媒体多次重复的报道,在目标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4. 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新闻营销策略。
11.企业形象与品牌的关系 篇十一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 M A)1960年对品牌的定义被营销界普遍接受,其表述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识某个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国内则是品牌专家梁中国的定义:品牌是凝聚着企业所有要素的载体,是受众在各种相关信息综合影响下,对某种事或物形成的概念与印象。它包含商品质量、附加值、历史及消费者的判断。
企业品牌是指以企业名称为品牌名称,企业品牌传达的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念及对消费者的态度等,能有效突破地域之间的壁垒,进行跨地区的经营活动。并且为各差异性很大的产品之间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形象以及统一的承诺,使不同的产品之间形成关联,整合了产品品牌资源。
产品品牌是对产品而言,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产品的名称、术语、标记、符号、设计等方面的组合体;二是代表有关产品的一系列附加值,包含功能和心理两方面的利益点,如产品所能代表的效用、功能、品位、形式、价格、便利、服务等。二者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作用。
品牌资产是与品牌、品牌名称和标志相联系,能够增加或减少企业所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的一系列资产与负债。 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品牌忠诚度、品牌认知度、品牌感知质量、品牌联想、其他专有资产(如商标、专利、渠道关系等), 这些资产通过多种方式向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价值。
品牌价值通常被认为是企业商誉、股价以及市场业绩所带来的溢价。所有这些要素都不是实物资产,而是超出有形资产账面价值的感知价值。品牌价值是品牌管理要素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品牌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迈克尔·波特在其品牌竞争优势中曾提到:品牌的资产主要体现在品牌的核心价值上,或者说品牌核心价值也是品牌精髓所在。
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1)诉求对象:产品品牌以消费者为主,而企业品牌则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相关利益者。(2)诉求点:产品品牌以产品的功能和情感为主;而企业品牌以社会责任和企业使命为主。(3)识别元素不同:产品品牌的感性识别包括承诺、 伙伴、熟悉、依赖、情感结合、怀旧和自我概念七种基本元素, 企业品牌的感性识别包括信任度、专业性和吸引力这些代表企业声誉的要素,同时产品品牌的自我表达性识别可以用真挚、称职、刺激、优雅和强壮这五种基本元素来表达,企业品牌的自我表达识别通常用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这些代表公民义务的要素来表达。(4)品牌延伸力不同:产品品牌受到产品属性联想的限制品牌延伸力非常有限,往往局限于同心品牌延伸,而企业品牌具备向与企业有关的多个领域进行延伸的能力,不局限于同心品牌延伸,还包括相关品牌延伸和非相关品牌延伸,同时包括跨品类和跨区域延伸。(5)管理主体不同:产品品牌管理通常采用品牌经理(专业导向)和品牌管理小组(团队导向)来实现,而企业品牌通常采用首席品牌官(专业导向)和品牌管理委员会(团队导向)来实现。
2.联系:企业品牌是根本,是源泉,集中协调企业各种资源,构造一个品牌发展的统一平台,而产品品牌则是有效的单元,以产品为载体在企业品牌的平台上进行功能和情感的市场细分,企业品牌是根,企业品牌给产品品牌输送养料,产品品牌是枝叶,通过产品品牌的茁壮成长共同构建企业基业长青的大树!
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作用逻辑和关系模型
以大众汽车品牌为例,企业品牌为大众,在消费者面前展示一个安全、环保、有吸引力、有竞争力、代表同类产品的全球最高水平的汽车厂商形象。其中包括大众、奥迪、保时捷、宾利等几大系列,而大众产品品牌包括捷达、桑塔纳、朗逸、宝来、 波罗、高尔夫、甲壳虫、帕萨特、迈腾、途安、途观、途锐等。
同样的知名品牌宝洁,企业品牌为宝洁,展示时尚、先进科技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企业形象,其中包括织物及家居护理、美发美容、婴儿及家庭护理、健康护理、食品及饮料等几大系列。宝洁旗下经营300多个品牌,其中主要的产品品牌有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舒肤佳、玉兰油、帮宝适、护舒宝、汰渍、佳洁士等。
从大众和宝洁的品牌运作之中可以看出,企业品牌从企业层面向利益相关者展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使命!而产品品牌从价格、功能、使用者、使用区域等方面有效细分市场,实现市场全覆盖,树立市场壁垒,阻隔竞争对手。实现销量最大化和品牌资产和品牌价值最大化,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我们同时也不难发现,企业品牌主要是构建一个品牌平台,该平台以统一的企业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个性和价值诉求,在消费者及利益相关者面前呈现一个统一的品牌识别,通过品牌价值和其他品牌形成差异,而产品品牌则是该平台上的有效单个载体,把企业品牌识别进行多方位、更清晰的展示和传递。使企业品牌形象更具体清晰,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品牌的整体运作最终对企业形成品牌资产,对利益相关者形成品牌价值。
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路线一般是从企业品牌到产品品牌,即先对企业品牌有个抽象的感知后再通过产品品牌的具体认知找到自己的真实需求点;反过来又通过产品品牌的客观认知来加深对企业品牌主观的感知。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相辅相成,企业品牌能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产品品牌则重点描绘和细化。企业品牌是面,产品品牌是点,面形成视觉冲击,有效的亮点构成清晰的面。企业品牌从企业整体角度给产品品牌传递品牌资产,产品品牌消化吸收品牌资产后通过相关利益者的感知和认知,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将品牌资产输送给企业品牌,经过有效的不断传递和输送,最终品牌资产不断增加,品牌价值不断提高。同时,品牌价值又会全方位地促进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发展和运作都是为了最终形成强大的品牌资产,从而创造卓越的品牌价值,基于以上分析以品牌资产和品牌价值为纽带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关系模型(见下图)。
通过以上分析,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在品牌构建的过程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品牌大国是建设经济强国的关键元素。目前品牌意识已经深入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心灵深处,品牌战略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品牌市场运作也逐渐成熟,但同时很多企业的品牌意识往往片面地停留在企业品牌或者产品品牌上,分辨不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将严重影响中国企业的品牌化进程,研究二者的作用机制和逻辑关系会有效促进中国企业品牌化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关系模型
参考文献
[1]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袁珂.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辩证关系[J].魅力中国,2010,(6).
[3]刘威.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十大差别[EB/OL].第一营销网,2009-08-12.
[4][美]霍金斯,马瑟斯博.消费者行为学:第11版[M].符国群,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企业形象与品牌的关系】推荐阅读:
关于现代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思考范文11-14
个人形象与企业形象11-28
人文社科地理论文:人文社科地理 策划与设计 品牌形象12-09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06-20
电子商务与企业的关系10-18
企业品牌与品牌战略11-03
武汉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的金钥匙12-02
浅论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的关系07-05
如何处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11-20
大连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提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