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2024-07-26

2015中考语文作文题目(精选17篇)

1.2015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篇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 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把题目补充完整; (2) 自选文体; (3) 不少于500字; (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解题】

本题可从“特别的人或事物” 上感悟“情”。比如,从“我与妈妈之间特别的一次梳头”上感悟 “母女情”,从“特别的一巴掌” 上感悟“父子情”,从“特别的礼物”上感悟“同学情”,从“教师节特别的活动” 上感悟 “ 师生情”,从“《孔雀东南飞》 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特别的故事”上感悟 “真爱情”,从“同学特别的画作” 上感悟“艺术爱好者对艺术的虔诚”,从“爷爷特别的双手”上感悟“祖辈对故土深沉的爱”,从 “特别的抉择”上感悟“科学家对祖国的眷恋”,从“特别的文字” 上感悟“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无情批判”。

可从“特别的人或事物”上感悟“理”。比如,从“一位因汗臭味满身而令人厌恶的老人正在毒辣太阳下为全村人清理垃圾池” 这一 “ 特别的画面” 上感悟到 “看人不能只看外表,他的内心或许是高贵而善良的” 这一 “ 道理”。

【范文】

特别的一次江南之旅

天色刚刚破晓,东方泛起了鱼肚白,晨曦冲破了夜的最后一道垂幕,洋洋洒洒地披散而下。 这般的美景我怎么舍得错过,急急地穿上鞋子,踏上这江南的一方秀土。

未散的雾霭软软地浮在空中, 微风轻轻一拂,便热情地奔来, 亲吻着我的额头、脸颊,不一会儿,发梢便挂上了细细的水珠。 远远望去,山峦隐在了这乳白色的雾气之中,只剩下含在了雾气中的山的黛眉,雾气缱绻地缠绕着,让人忍不住想要一窥这山的真容。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 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纳兰容若的这几句词,将这泼墨写意般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迈着步伐缓缓地走着,鞋底踏着青石板发出的声音,像是一颗小石子投入水中那般在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满身的疲倦似是随着那清风散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般惬意宁静,如能一直待在这儿,多好。

不小心踩到堤岸掉落的柳枝, “咔嚓”一声,树上一阵窸窣,似是鸟儿被惊醒了,我暗暗自恼, 不禁更轻地走着。

天边泛起了橘红、晕出了黛色的云,人们已推开木门,抱着一盆衣服,蹲在门前的小溪旁清洗了起来。小溪上的拱桥,像少女如玉的手上戴着的玉镯,连通着溪两岸的人家,木门上淡淡的檀香隐入空气中,我的心,不禁随着这丝香气沉淀。

我静静地站在岸的一头沐浴着晨光,忽见溪对岸一长发女子抱着木盆站起,柳絮飘落在她的发丝上。阁楼上人家种的不知名的花在空中轻轻地飞扬,淡粉色的花瓣在空中微微地晃着,女子伸手在空中一拈,将花瓣别于发上,轻轻地挽起往溪水中望了望, 我像被摄了心魂般痴痴地望着, 直到她窈窕的背影消失在我眼前。

世上太多的纷争,太多的尔虞我诈,已使我们的心喧嚣不堪, 然而静下心来,在这江南的一方净土,品一盅清茶,将心融入这天地的宁静之中,欣赏着劳作的人们,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不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事烦忧, 在这一刻,将心沉淀,品味这沐浴在晨光中的幸福。

2.2015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篇二

一、命题的背景

哈尔滨市2015年初中升学考试说明(语文)中,在“考试内容”“基础与运用”第17条明确指出学生应“能准确地背诵、默写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在此原则的基础上设置第7题“按课文原文填空”。本题一直是中考必考题型,从哈尔滨市近10年中考来看,虽然由2005年的9分减至2015年的7分,但仍然是考查的重点:

◎(2005年哈尔滨市)按课文原文填空。(9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样《过零丁洋》)

(2)                ,君子好逑。(《诗经》)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6)《望岳》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7)《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想靠祭祀神灵来取得战争胜利,曹刿对此事的评价是                。

◎(2015年哈尔滨市)按课文原文填空。(7分)

(1)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有约不来过夜半,         。 (赵师秀《约客》)

(4)    ,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样《过零丁洋》)

(5)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6)《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虽然此类型题在中考语文考查中的分值上减少了,但并没有降低对学生古典诗文、传统文化背诵记忆的考查要求,近年来中考篇目均为名家名篇、经典诗文,且不断增加:2005年22篇、2007年30篇、2011年35篇、2015年40篇。如2015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基本篇目:

古诗文背诵:(40首)

1.《论语十则》; 2.《陋室铭》; 3.《爱莲说》;4.《桃花源记》;5.《醉翁亭记》; 6.《岳阳楼记》; 7.《三峡》;8.《小石潭记》;9.《送东阳马生序》; 10.《孟子二章》(《得道多助》《生于忧患》);11.《木兰诗》;12.《观沧海》;13.《次北固山下》;14.《钱塘湖春行》;15.《天净沙·秋思》;16.《渡荆门送别》;17.《春望》;18.《使至塞上》;19.《赤壁》;20.《过零丁洋》; 2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3.《山坡羊·潼关怀古》;24.《饮酒(其五)》;2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6.《关雎》;27.《己亥杂诗》;28.《江城子·密州出猎》;2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1.《夜雨寄北》;32.《江南逢李龟年》;33.《黄鹤楼》;3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35.《约客》;36.《秋词》;37.《卜算子·咏梅》;38.《月夜》;39.《商山早行》;40.《长歌行》。

2015年中考古诗词默写部分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但每道小题的考查角度,对学生能力层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1)至(5)小题要求学生记熟、记牢,体现了对学生古诗文积累的基本要求。第(6)小题除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之外,还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此外对书写工整、规范,避免写错别字同样有相应的要求与标准。

二、出现的问题和建议

◎记忆不够准确,书写出现别字

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学生对古诗文记忆不够准确,出现了许多错误,如:断桥(正确为“肠”)人在天崖(正确为“涯”);野花(正确为“芳”)发而幽香;闲敲旗(正确为“棋”)子落灯花;皇(正确为“惶”,下同)恐滩头说皇恐;烟波江上始(正确为“使”)人愁,等等。

造成以上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相关古诗词记忆不够准确,但究其实质还是学生对汉字的实义和诗句的内容理解得不到位,比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第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此处我们就必须了解诗文的背景:宋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军队溃败后,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吗?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如果学生能够对本诗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就不会出现上述的错误。endprint

建议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将诗词分析透彻,让学生对诗词的学习由纯粹的机械记忆转为理解记忆,如果不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那么考生在答题时一定会出现因自身理解偏差而造成书写差错等错误。另外,教师不妨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汉字的基本造字法和组成要素,如与“贝”组成的汉字大都与钱物相关,与“页”组成的汉字大都与头有关,与“月”组成的汉字大都与人的身体有关,等等,这样会让学生在理解书写时事半功倍。

◎写字不够规范,书写出现错字

一些学生对诗句的具体内容记忆准确,书写的文字也不是别字,但由于自己的书写习惯,却写出很多不规范的字,出现错字情况,如“断肠人在天涯”的“涯”,三点水旁写成言字旁;“野芳发而幽香”中的“幽”,里面没有点;“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敲”,右半部分写成“支”;“谈笑有鸿儒”的“鸿”,写成两点水旁,“儒”写成“懦”等。

本来能够完全答对的题目,却因书写不够规范而失分,实在可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细致指导,让学生工工整整写好汉字。

◎理解不够深入,理解性默写中出现错句

本次理解性默写考查的是《陋室铭》中的两句,一些学生不能准确地判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一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4~7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生活的总结。其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交往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正反两方面写情趣之雅。如果平时学生对课文有如此理解,那么在作答本题时就不会出错。

三、关于考查本题的思考

对于古诗文篇目的增加和命题者考查的原则我都十分赞同,每个中国人都应将这种经典诗文作为自身文化修养的一种底蕴,并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但在考查形式上笔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增加理解性赏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文。诗词赏析类题型早在哈尔滨市2005年中考中就出现过,但很遗憾后来此题型被取消了,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保留。2005年中考原题如下: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 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改记忆性默写为运用性默写,学习不仅是记忆,更重要的是运用,设置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古诗词,这种能力的考查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才更有价值和意义。如:

3.2015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篇三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都是从小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但每个人却可以活出不一样精彩的人生。

植物中,说到平凡,应是非小草莫属的吧,小草在生活中可谓是随处可见:它在公园空地上出现,它在房屋的墙角出现,它甚至在垃圾堆旁出现,它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它是一簇一簇的,它甚至是一棵一棵的&&它的平凡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也是不平凡的。

因为它,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耍摔倒就不会受伤;因为它,公园里才多了一份生机;因为它,空气才多了一分清新&&而它却一直默默奉献,人人踩踏,毫无怨言。它还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品质特点:坚韧顽强,古代诗人白居易也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虽平凡,但却用它的方式演绎着它的人生。

职业中,说到平凡,应是非街上的清洁工莫属的吧,清洁工在街道上随处可见:他们穿着显眼的橙色工作服,拿着大大的竹扫帚,推着铁质的垃圾车,他们是女士,他们是男士,他们甚至还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的平凡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也是不平凡的。

4.历届广东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篇四

三、(50分)(2013年)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一个地方,那儿,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充满了关爱、欢乐和温馨;那儿,有鲜花和掌声,有失落和泪水;那儿,我们邂逅了美丽,学会了坚韧„„

那儿,留下了你怎样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那儿,”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三、作文(60分)(2012年)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升华。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三、作文(50分)(2011年)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三、作文(50分)(2010年)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21.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50分)(2009年)

题目:我和___一起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和父母一起看星星”、“我和小树一起成长”、“我和孙悟空一起遨游太空”等等;(2)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 名。

三、作文(50分)(2008年)

22.请以“脚步”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包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三、作文(50分)

22.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2007年)

题目:最好的奖赏

5.广东中考语文作文题目600字 篇五

文字,穿越几千年的风沙,承载着人类对文明的探索,款款而来。每一个炎黄子生都应对它怀有一份敬畏之心,就如一份惜墨如金的珍视……

它不同于汉字的浅,不止字音字节的这方面,更重要的是整体的运用,所以它饱含着无数种情怀,缓缓的令人侵入其中。

古人十分敬畏文字。在考古家发现从前很多诗句的原稿时,诗人都留下了他们反复考虑后,力求最精的答案。因为经纬,古人反复推敲,力求文字能精炼传神;因为敬畏,古人写诗不惜口舌生疮,手指成茧……,这难道不正是对文字的珍视与敬畏吗?

三毛,一个传奇的女子,用痴人说梦的笔法写成了无数打动人心的作品,《拾荒梦》中的单纯执着、《背影》中的悲痛欲绝、《西风不识相》中的义愤平平……每篇文章都记录自己心中的真实,直面人心,她像儿时般不按常理出牌,逃离到没人知道的地方,继续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我手写我心,她就是这样真性情、勇敢潇洒的一个传奇。

我手写我心的坦诚,不正是作者对文字的敬畏吗?可见,真正的作家是不会因为时代的应景而去刻意写些什么。

敬畏文字,还是一种传承文化的责任。

现在电子产品的流行与火热,我们开始流行说些时髦的话语-----“火星文”。而传统的文学几乎无人问津,这又是为什们呢?想起曾未读完的《认得几个字》,张大春先生用一列教子女背诗认字的趣事,虽然风格迥异,但是能读出对文字的无比敬畏之心。我想,如果有一样东西能够穿越时空,永恒留存于世的,那就是文字!

----敬畏文字。

6.2015年扬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篇六

生活中的趣味, 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比如, 苦涩的“柳叶儿”为作者宋学孟的童年抹上了一丝亮色, 艰苦的历险将汤姆·索亚带进了神秘新世界, 风雪苦读让宋濂体验到求知的兴味……

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 以“苦趣”为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 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3分, 请认真书写。

命题透视

从2012年开始, 扬州市的中考作文题一直采用全命题形式, 引导考生以自我为中心体验生活, 感悟成长。为了进一步降低审题难度, 命题者往往会提供一些材料, 只要考生认真审读, 把握其中的关键信息, 获取高分应该不成问题。这道“苦趣”依旧如此。

“苦趣”, 用当下最时髦的话讲就是接地气, 原因很简单:谁没有苦中含乐、苦中带趣的亲身经历呢?“苦”既可以是物质条件的艰苦, 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压力, 还可以是精神上的磨砺。“趣”则是指能使人感到心动、愉悦的趣味。此外, “生活中的趣味, 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又揭示了“苦”与“趣”的密切关系, 即苦是趣的前提, 趣是苦的升华。考生在写作时, 应务必让阅卷教师在“苦”的过程中渐渐体味到自己或他人的“趣”, 而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人生很苦很累, 若现在不苦不累, 将来会更苦更累。唯累过, 方得闲;唯苦过, 方知甜。这一点考生应该明白, 应该落实到字里行间。

选材上, “苦趣”具有较大的空间, 既可以是童年艰苦的生活带来的“趣”的回忆, 也可以是游历艰苦带来的对自然风光的“趣”的认识, 还可以是读书艰苦带来的对人生感悟的“趣”的理解。行文时, 考生必须带着切身体验, 问问自己究竟苦在哪里, 如果泛泛而谈, 就难以写出深度。如果单纯地写刻苦学习, 恐怕只能在及格线徘徊, 因为, “撞车”的可能性极大。

考生不妨从三个层面多角度界定:其一, 生活层面, 比如旅游时遍访名山, 游戏时争强好胜等, 苦中有乐, 乐中显趣;其二, 学习层面, 包括文化学习、器乐学习、舞蹈学习等, 学习成绩的提高、兴趣爱好的养成无不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的;其三, 精神层面, 诸如“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一种志存高远的乐趣,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一种忧国忧民的乐趣等。

评卷扫描

综观考生的文章, 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扣题不够准确, 表达不够多样。

一篇文章, 所写的内容必须符合题意, 开头、结尾最好能点题, 特别是中间记叙部分要具体。而要使内容具体, 除了丰富性外, 还应适当地穿插描写、抒情、议论。必要的描写能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能为下文埋下伏笔;必要的议论、抒情能抒发情感、升华主旨, 能让文章提升档次。遗憾的是, 不少考生在文章中要么只写“苦”, 要么只写“趣”, 忽略了“苦”与“趣”的辩证统一, 而且表达上也做得不够, 因而影响了得分。

2. 选材不够精当, 描摹不够细腻。

写作时, 要谨防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即使选择大众化的题材, 也要注意彰显特色、闪出亮点。这道题, 如果考虑不充分, 在选材时就极易“撞车”, 因为考生大多生活在“蜜罐”里, 苦的事情多半集中在学习上, 因此, 要想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 就要尽可能地选择新颖的题材, 或者通过合理安排、有序组织, 借助景物描写、倒叙手法、细节描摹等, 使平常的内容增添新意。

3. 层次不够起伏, 语言不够有味。

“文似看山不喜平”, 行文时要有层次, 最好能一波三折。同时, 语言也是重要的得分点, 写作时要努力使语言或幽默风趣, 或清新亮丽, 或真切朴实……绝不能平淡无奇, 寡然无味。

迷津指点

如何才能写好这篇全命题作文?

1.彰显个性。

生活层面, 同学们不妨以材料中的“艰苦的历险将汤姆·索亚带进了神秘新世界”为火柴, 擦亮自己生活中的“苦中带趣”的经历, 想想自己曾经经历过哪些冒险或游戏, 最终收获了“趣”。同学们也可以写写和家人一同出游时的经历。比如, 雨中登泰山, 尽管爬得很辛苦, 然而登上泰山之巅后, 四周美景尽收眼底, 征服之趣溢于言表。此外, 做家务、干农活等也不轻松, 也需要下一番苦功, 倘使能够从中发现一点点趣味, 亦是独具个性的素材。

学习层面,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同学们可以写自己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讲解不停地眼看、耳听、手写、心记, 全神贯注, 毫不懈怠;课后依然在思考着难点、疑点, 忧心忡忡, 寝食难安。尽管学习之苦一言难尽, 但其中的趣味亦不容忽视。当自己经过艰难的思索, 最终得出了正确答案, 定会乐不可支、喜形于色;当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定会乐在其中、喜不自禁。苦与趣是对立统一的, 只有正确对待学习中的苦, 不被暂时的困难所打倒, 才能享受到成功的趣味。

至于精神层面, 建议同学们认真思考, 多多揣摩名言警句, 相信你们也会从中读出不一样的趣味。

2. 彰显睿智。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人与人之间, 即便是双胞胎, 亦不可能呈现出相同的特质。鲁迅曾说, 第一个把女子比作鲜花的是天才, 第二个把女子比作鲜花的是庸才, 第三个依旧用鲜花比喻女子的只能是蠢材。精神领域的磨砺, 往往映射出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的生命气息。当众人纷纷将目光聚焦在苦读、苦练上时, 你不妨从道德养成、能力提升、精神砥砺等方面诠释人生、品味人生:要么像宋濂那样, 用主观上的勤奋、精神上的追求战胜一切物质上的匮乏;要么像汤姆·索亚那样, 在洞中历险时, 表现出临危不惧、关爱他人的高尚情趣等。这需要智慧, 需要功力, 需要独特的人生感悟。

3. 彰显创意。

彰显创意, 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比如, 行文时或采用倒叙、插叙等方法, 使文章结构与众不同;或采用题记、后记、小标题的方法, 使文章结构更加完美, 层次更加清晰;或用改换人称、变换对象的方法, 使文章角度新颖, 内容独特;等等。再比如, 大家都从正面肯定, 你不妨从反面或侧面否定;大家都着眼于整体, 你不妨着眼于局部;大家都从大处落笔, 你不妨以小见大;当大家都用第三人称叙述时, 你不妨采用第一人称独白或第二人称对话的形式。此外, 通常情况下, 选用日记体、书信体、童话体进行写作的人不会多, 你也不妨在这方面下点功夫。

同学们都知道,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苦读”, 记述了幼时抄书之苦、借书之难和成年后求师叩问之难、行路之艰、生活之苦五件事。作者在与那些被绮绣、沃甘肥的同舍生对比之后, 点出“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这里的“足乐”就是进德修业, 就是人生的最高志趣。因此, 同学们也可以从求学经历的苦趣中撷取几个特写镜头, 或叙或议, 叙议结合, 从而创设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意蕴。

例文点评

一类文:

苦趣

奶奶爱吃苦瓜, 家中的餐桌上几乎每天都能看见一小碟绿色的、被切成小块的苦瓜。我向来不喜欢吃苦的东西, 因而从未把筷子伸向那片区域。全家也只有奶奶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 (题目是“苦趣”, 开篇却写吃苦瓜, 看似无关紧要, 实则匠心独运)

那一次, 我看奶奶在吃, 也不禁动了尝一尝的念头, 便小心翼翼地从碟子里挑了一块最小的, 放入口中, 一股浓烈的苦味随即在舌尖上爆裂开来。“呸呸呸!奶奶, 这么苦, 你怎么吃下去的啊?”我不禁埋怨着。奶奶却不说话, 只是笑着看着我。 (这么苦的东西, 奶奶怎么吃得如此香?尽管奶奶没给出答案, 但读者的胃口早已被吊了起来。苦瓜很苦, 苦到什么程度?看看小作者所写的“苦味随即在舌尖上爆裂开来”便能略知一二。这依旧是伏笔, 为下文国画学习之苦奠定基础)

苦瓜是苦的, 初二的学习生活也是苦的, 而我还要在繁忙的课业之余抽出时间练习国画, 有时心里会有些许莫名的烦躁。每个星期日接近一整天的课程令我麻木, 不能灵活地使用毛笔画出生动的动物、植物令我急躁, 妈妈时不时地催促、埋怨令我感到压力, 这样的感觉就像吃了苦瓜———苦涩!我想要结束这枯燥无味的国画课程, 却又舍不得放弃那已经陪伴了我六年的画笔。

国画老师教给我们一种新的画种———工笔画。翻开那本《宋人小品》, 我仿佛走进了幽深的大自然, 眼前有娇艳欲滴的花朵、翩翩起舞的蝴蝶, 耳旁似乎回响着啾啾的鸟鸣声和不知疲倦的蝉鸣。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不敢相信这些小精灵竟出于画家之笔。惊讶之余, 我迅速地选择了一幅, 画好脚本, 紧接着不停地修改, 而后蒙上有胶矾的宣纸。我又从笔筒里取出一支狼毫笔, 细细勾勒。少时完毕, 随类敷色, 层层渲染。不久, 大功告成。我有些惊讶地看着自己的画作, 那栩栩如生的小鸟似乎被涂上颜色后就会扑棱棱地展翅飞走。同学们都有些羡慕地看着我, 我的心头不禁漫开了一阵喜悦。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画画的乐趣, 我庆幸当初没有放弃。 (国画之美, 跃然纸上;国画之趣, 妙不可言。小作者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放弃)

国画课结束后回到家, 餐桌上依然有一小碟苦瓜。我拿起筷子将一块苦瓜放入口中, 还是一样浓郁的苦味, 我将它用力咽下去, 在渐渐消去的苦味中, 竟然有丝丝沁人心脾的甜味在我心头弥漫开来。我似乎理解了奶奶为什么那么喜欢吃苦瓜, 她喜欢的也许并不是苦味, 而是苦中的甜、苦中的趣。

其实, 苦和趣本是一家, 可是, 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苦”, 却忽略了“趣”;而真正能感受到“趣”的人, 也就不觉得苦了。 (既照应开头, 又升华主旨。苦瓜虽苦, 但细细咀嚼, 竟有沁人心脾的甜味。苦和趣原本就是一家, 吃得苦, 方显趣)

总评:这是一篇令阅卷教师赞叹不已的佳作。其一, 双线交汇, 构思精巧。苦瓜很苦, 但苦后竟有“丝丝沁人心脾的甜味”;学国画很苦, 但看到自己画的小鸟栩栩如生, “似乎被涂上颜色后就会扑棱棱地展翅飞走”, 其间的兴味自是难以言说。其二, 语言优美, 善于描写。小作者品读《宋人小品》时,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 让读者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其三, 卒章显志, 别具匠心。苦中含乐, 苦中显趣, “苦和趣本是一家”, 小作者能领悟到这一点, 文章的立意自是与众不同。

二类文:

苦趣

凉爽的风掠过耳畔, 落下一地斑驳的碎叶。金色的阳光洒在地上, 晕出温暖的光影。我屹立于巍峨之上, 扬起嘴角:“原来苦中也有乐趣。” (开篇点题, 不同凡响)

攀登长城的经历还时常浮现于眼前。七月的北京像一座添了柴的熔炉, 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车窗外的树叶蔫得打了卷, 说不出名儿的鸟儿的聒噪使得空气中更添了一丝烦闷。我盯着氤氲在车窗上的水汽出了神, 心里被不快与烦躁充斥着。 (有视觉, 有听觉, 读罢如临其境。尤其是生动形象的比喻, 让人感同身受)

车在蜿蜒的公路上缓缓向前, “嗞”, 刺耳的刹车声使我猛地回过神来, 下车脱离了空调后的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沿着青石小路缓缓向前, 只一会儿工夫, 细细密密的汗珠便沁了出来, “滴答滴答”, 从我的额头顺流而下直至鼻尖, 又落在了青石小路上。这是我留在长城的第一个印迹吧?

环顾四周, 正前方是古色古香的牌楼, 左右两边都是连绵不绝的群山。城墙屹立于群山之上, 依稀可见。沿着一边的石阶, 我与同伴拾级而上。石阶的跨度很大, 每迈上一级都感觉有些吃力, 我逐渐感到力不从心。

“看, 这台阶的缺口好精致啊。”同伴拍拍我的肩, 示意我朝脚下看。真的, 从脚下的这级台阶一直朝上望去, 石阶上都有大小不一的缺口。但缺口并不像田间小路那样坑坑洼洼, 而是光滑得像是被匠人们精心打磨过。这或许是几千年的暴雨侵蚀而成的, 又或许是因为它们承载了数不胜数的游客的足迹。我不由得暗暗赞叹这石阶的顽强。面对滴水穿石, 它们没有退缩;面对游客的踩踏, 它们迎难而上。而我呢?刚刚走了一段路就快被困难打倒了, 难道不应该感到惭愧吗?

我咬咬牙, 坚定了信念, 继续向上。虽然累, 但步伐足够坚定;虽然慢, 但我一直努力向前, 一步一个脚印。终于, 我到达了第三个烽火台。

从上方俯瞰大地, 人如细蚁。林涛涌动, 一阵清凉的风拂面而来。原来在这巍峨之上, 竟然有如此美妙的风景, 竟然有如此的乐趣! (有苦, 有趣, 但苦味不浓、趣味不深。反倒是对顽强的石阶予以了浓墨重彩, 实则没有必要)

长城之行中, 我懂得了“滴水穿石、迎难而上”的道理, 领略到了“一览众山小”的风景。虽然闷热的天气给这次旅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但我在这份苦中收获了乐趣。清爽的风掠过耳畔, 拨开云雾, 像是对我坚持的鼓励。烦躁的心渐渐归于平静, 我扬起嘴角:“这原来就是苦趣。”

总评:写文章就犹如建造一座精美的大厦, 谋篇布局恰似搭建大厦的框架结构, 而语言则是不可或缺的装潢。要想装潢出彩, 就必须提升语言的魅力。这篇文章选材上不是很出众, 但小作者的语言功力不可小视, 无论景物描写, 还是写登长城时的艰难历程, 都显示出不一般的水准。如, “七月的北京像一座添了柴的熔炉, 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车窗外的树叶蔫得打了卷, 说不出名儿的鸟儿的聒噪使得空气中更添了一丝烦闷”, 就多少有点老舍的语言味道。生活中, 每个人都会有痛苦的经历, 只要我们细细品味, 总能体察到异样的趣味;也唯有深入其中, 我们才能真正长大。如果小作者能在选材以及内容的详略安排上再细细斟酌, 文章就能更上一个台阶。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走起”为题, 完成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 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7.2015年徐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篇七

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

要求:(1)请以“办法总比困难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命题透视]

徐州市近两年的中考命题作文较少出现解说性提示语,如2014年的“阅读,曾让我感动”,2013年的“总有一次惊喜”等,均是直接出题,对文体不做任何限定,这就最大限度地开放了写作空间,无论写什么文体都符合要求,既如此,考生就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裁尽情发挥。但是,要想写出精彩,形式还必须符合内容的规定性,即要弄清写作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它适合以怎样的文体来承载。这就考查了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立意、选材与文体选择的综合决断能力。这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同样如此。

文体选择上,这道题较之以往鼓励考生以写记叙文为主的方向不同,它是一个论点式的题目,如果考生平时对议论文比较熟悉,就完全可以采用议论的形式行文。当然,写成记叙文仍是初中生的首选,因为毕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记叙文是训练的重点。但是,要想用记叙文写好这个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考生很容易将这个论点式的题目写成记叙与议论杂糅,从而导致文体不明。说明文则无须考虑,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篇说明文的题目。至于诗歌、小说、戏剧等其他文学样式,如果没有特殊的文学禀赋,也可以忽略。由上观之,本题主要可以用议论文或者记叙文来呈现。

审题上,因为没有提示语的引导和限制,考生只要领会其旨,然后围绕主旨选材构思就可以了。“办法总比困难多”这道题对生活内容几乎是全方位涵盖,但是,越是缺少具体的内容指向,越是熟悉的题旨,越不容易写深刻,思维越不容易聚焦。对于这道题,对生活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且材料积累充分,擅长议论的考生可以选择写议论文,否则,就老老实实地写记叙文。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对“困难”的定位是首要的,因为有了“困难”才有办法的产生,“办法”紧随“困难”而生;再者,“总”字要在文章中有所体现,因为它强调了无论何种“困难”,总有解决的办法,这个字规定了解决“困难”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和圆满解决的理想结果。

选材上,从记叙文的角度观照,可以有虚、实两种策略。若实写,考生可以写来自生活各方面的困难,且这个困难一定是已经过去并得到圆满解决的。写作时要认真思考:什么样的情况算是“困难”?困难到什么程度?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如果用一件事情去表现,则要思考:解决“困难”时经历了哪些波折?自己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的?用了怎样的方法才柳暗花明的?如果用多件事情去表现,则要思考:生活中有哪几类困难?每类困难的典型表现是什么?解决办法的拐点在哪里?若虚写,考生可以从自然现象中撷取题材,以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界中那些经历种种困境终于绽放美丽的现象以人的情感与思想,从中提炼出“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一题旨。

[评卷扫描]

阅卷中,我们发现考生的作文中存在如下问题:

1. 审题不清。

尽管题目简单直白,但仍有不少考生忽略了其中的“办法”和“总”,只强调了“困难”。突出表现为:“办法”在文中的描写不够具体,有的考生只是提到了“办法”二字,有的则根本没有;而对于“总”字,因为缺少解决“困难”的过程和办法,因此,很多文章中毫无体现。而对于“困难”,有些考生的理解也存在偏颇。比如,有的考生将妈妈对自己关爱式的“唠叨”说成是“困难”,有的考生将自己考试失利所导致的心情不佳当成“困难”……这些都是没能真正理解“困难”的内涵,从而导致选材不当。

2. 内容平庸。

由于生活圈子的限制,不少考生选择的素材内容平庸。比如,写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大多是数学题做不出来或者考试失利,然后就是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或是看到蜗牛、蜘蛛、蚂蚁等小动物的行为后获得了某种启示;写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则无非是学骑自行车、自己独自在家洗衣做饭、池塘钓鱼、田野放风筝、果园摘果子等事情。此外,竟然有个别考生写玩电子游戏时遇到困难、不爱学习自暴自弃、如何与老师作对等消极颓废的内容。这些平庸甚至低俗的选材不仅反映出考生生活阅历的浅薄,也说明他们缺少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与思考。

3. 文体不明。

考场作文最忌文体杂糅。本次作文因为题目的主旨性统率了选材的多样性和体裁的多元性,因而很容易导致“四不像”文体的出现。比如,有一位考生开头以议论入题:“有些人遇到困难时会放弃,有些人遇到困难时会退缩,还有一些人遇到困难时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如果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人世间总会有一物克一物,困难总会被克服,办法一定比困难多。”接着,他以马云为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应该说,如果他能在举例的基础上继续说理,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写一篇议论文,也是不错的。但是,他在举完马云的例子后,却不再继续议论了,转而用记叙的笔法写自己怎样多动,但并没有给老师添麻烦,而是顺利地度过了初中生活。最后,他又用一句话进行了“点题”。这就是典型的文体杂糅、不伦不类。

[迷津指点]

1. 学会列写作提纲。

考场作文时间紧张,一般无法做到先打草稿再誊写,而下笔成文、一挥而就的能力既不是一日之功,也非一般人所能达到,因此,要确保文章条理清晰、选材恰当,同学们就要在行文之前列好写作提纲,安排好材料的先后顺序,组织好开头与结尾处的语言,然后按照提纲有条不紊地叙写,从而使文章结构合理完整、详略恰当、首尾圆和。

比如这道作文题,如果写议论文,同学们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个部分列出提纲,其中,本论部分必须进一步细致地梳理具体的论据及其排列顺序;如果写记叙文,则要在提纲中明确要写几段,每一段要写什么内容,哪几段要详写,哪几段可以略写。这样,搭建起整体的文章框架,写作时就不会逾越规矩。

2. 细致周全地审题。

面对短语类的作文题,同学们需要关注每个词语的意义和作用,弄清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然后整体关照题目内涵,这样,才能全面合理地安排材料、彰显主题。

比如这道作文题,“困难”固然是写作的重点,但若无解决的“办法”,“困难”就还是“困难”;若无解决过程的艰难曲折,又何来“总”呢?因此,这篇文章既要表现困难,更要着重表现是怎样解决困难的。同学们如果能够这样审题,把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思考透彻了,在安排写作内容时,就会更加合理。

3. 多进行描写练习。

描写缺位,就会使文章丢“神”失“韵”。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注重培养描写能力,知道在哪儿需要停住笔,浓墨重彩地进行描摹、渲染,避免文章内容平、粗、直,无波澜,无趣味。同学们可以由仿写开始进行练习,由仿到创,做到每叙必描,叙描结合。这样,平时练得多了,描写能力形成了,在考场上就能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

比如这道作文题,对解决“困难”的关键办法就需要工笔刻画,无论实写、虚写都要有细节展现,这样,才能有力地突出主旨。

[例文点评]

一类文:

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心中是那样地渴望着阳光,渴望着那温柔的阳光亲吻我身躯的每一寸绿色的肌肤,吻痕所在之处开出娇艳的花来。可是现在,我却如此孤独地躺在阴暗的泥土里,一阵阵腐朽的、死亡的味道袭来,梦魇似的缠着我。我已尽力了,可是头顶的岩石却成了我与阳光之间的一道残忍的屏障。我用枯哑的喉咙吼着,疯了似的——

“我大概要永远待在这里,直至朽烂!”(选择自然界中的植物,以拟人的方式表现主题,另辟蹊径)

“为什么要说那么没有骨气的话?像个懦夫!”一个苍老而有力的声音在我的头顶游走,冥冥黑暗中,我听得真切极了。

“我,没骨气?”泪水决堤了,“可是,我头顶的岩石实在太坚硬了,我根本没办法冲破它。”

那个声音消失了,只剩下沙沙声忽远忽近地在我耳边作响。我咬咬牙,真怕背后钻出什么怪物。不一会儿,那个苍老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带着不可抗拒的威严:“困难挡路,你要学会变通,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就像这块石头,你硬闯不行,可以绕过它。它是死的,而你是活的。我已经帮你松好周围的泥土,往外冲吧。记住我的话!”

声音消失了。一片寂静中,我迂回着前行。突然有一天,眼前一片明亮,耳边鸟语花香。我立在风中,颤抖着起舞。

转眼立夏。

一天傍晚,狂风袭来,大雨倾盆,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雨点“噼噼啪啪”不停地砸下来。我弱小的身躯颤抖着,感受着夏的暴怒。雨停了,我失神地望着天空,怀疑自己是否能够熬过下一个暴雨天。我为自己的弱小感到绝望。

“办法总比困难多!”突然,我的脑海里又迸出那个声音,比以往更加激昂。“对!我一定能闯过难关!”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抹晨曦踮着脚尖轻轻巧巧地掠过篱笆,我的眼眸也跟着亮了起来。我生长出了长而柔曼的细茎,如一条青翠的小蛇蜿蜒在草地上,向着篱笆的方向前进。终于有一天,我攀上了那坚实的篱笆,紧紧地抓住了它。从此,任尔东西南北风。(描写非常传神)

如今,我已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的身上绽放出了无数粉红似霞的花儿。它们如同一只只仰天高歌的小喇叭,让路过的人感觉到芳香阵阵、乐音飘飘。他们便毫不吝惜溢美之词,你听,有人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啊!一株小小的植物尚且懂得,何况人呢?”(结尾以写实的方式点题,主旨深刻)

总评:这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首先,文章选材新颖别致。小作者没有选择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而是另辟蹊径,选择自然界中的植物,以拟人的方式表现主题,这就避免了选材的大众化。其次,文章情节舒展。植物的生长本是无声无息的,小作者却赋予了其人的思想感情,于是有了困境,有了感受,有了抗争,有了一波三折的成长历程,最终有了战胜困难后的结论,使得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意。再次,语言富有表现力。对于描写对象,小作者不仅能抓住特征予以恰当地修饰,而且描写很传神。此外,小作者的点题也很巧妙。如果说故事情节中的点题是虚写、是想象,结尾处的点题则是实写、是现实。正因为有了结尾处的写实性点题,文章才显得主旨深刻。

二类文:

办法总比困难多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不畏惧困难,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题记

乌云笼罩着大地,远处电闪雷鸣,狂风穿过打开的窗户,打在努力练习着舞蹈动作的人身上。(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为什么还要开着窗户?)

“嘭”的一声,我又一次扎扎实实(应改为“结结实实”)地跌在了地上,后背一阵钻心刺骨的痛。听着耳边熟悉的钢琴曲,我的心里却感到那么凄凉。

“出去走走吧,或许,你可以找到另一种方法来完成这个旋转动作。办法总比困难多。老师相信你!”舞蹈老师用温柔的眼光看着我,她把手中的雨伞递到我面前:“去吧……”

我举着老师给我的伞,飘飘悠悠地漫步在雨中,眼光没有焦距,感觉前方灰蒙蒙的一片。(前文并没有交代下雨。而且,在狂风和电闪雷鸣中,还能在雨中“漫步”,让人感到不真实)突然,我看到了一只极其美丽的蝴蝶,它在水洼中不断地扑腾着,似是不甘心就此被困在其中,再也不能飞翔。

我突然有了兴趣,于是蹲下来,仔细地观察它。它仍在用美丽的翅膀扇动着水,可无论怎样用力,就是飞不起来。“放弃吧,你闯不过这道难关的。”我小声地呢喃着,既像是在劝这只蝴蝶,又像是在劝我自己。但是,奇异的一幕发生了:它不再扑腾水,而是把两只翅膀平放在水中,慢慢地向前滑动,尽管一次只能移动微乎其微的距离,它依然坚持着。不知过了多久,它终于从水洼中“闯”了出来,扇了扇翅膀上的水,慢慢地飞走了。(多么司空见惯的选材)

我呆呆地站在原地许久,心里也思考了很多:这只蝴蝶之所以能够飞出水洼,是因为它用了另外的一种方法,始终不放弃地努力着;那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练习旋转呢?想到这里,我飞快地跑回了教室,与老师说了我的想法。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的练习之后,我终于用另一种方法完成了这个舞蹈动作。

那只蝴蝶让我明白了: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任何困难,我们都不要畏惧、退缩。(说理生硬)

总评:这篇文章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一是有故事,全文把“困难”聚焦于“我”无法完成的一个舞蹈动作上,面对这个“困难”,“我”郁闷、沮丧、无奈,想放弃,后来经过老师的开导以及路上看到的一只蝴蝶的遭遇,最终有了触动,解决了“困难”;二是有细节,小作者精细地描摹了一个场景,正是这个场景,让“我”获得了启发;三是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但是,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就是选材老套。这一类的素材在同学们的文章中非常多见,如果没有真切的体会,没有独特的感悟,写出来的文章就很容易落入俗套,遗憾的是,这篇文章就是如此。也正因此,文章中的某些描写就显得不很真实,读来让人疑窦丛生。此外,文章结尾处,小作者也没有具体描写解决困难的方法。综合以上因素,本文只能列为二类文。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走过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题二:请以“撒在心里的一抹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8.中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参考 篇八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路径。成事的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认为“‘折叠’的学问”有哪些?

3.文中第③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9.中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传统文化 篇九

回望历史,我们无法不直视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无法躲避他们脸上长流的泪。那泪,是一种包含,包含了人生诸多的坎坷,包含了时代留下的痕迹,包含了中华文明蹒跚的脚步。你看,李煜总在哭,哭声中是他泣诉朱颜改的悲哀;陆游总在哭,哭声中是他北国久失的无奈;杜甫总在哭,哭声中是他渴望国强的期待;李白总在哭,哭声中是他一醉千年的姿态。泪,飘洒。你听,苏轼在泪中低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在泪水中默念:“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泪,表达了千种风情。我听到阮籍呼号,“天下无智者,使竖子成名”而穷途而哭,那是魏纷乱的愤恨之泪;我听到李清照低吟“梧桐落,又还秋风又还寂寞”而双泪长流,那是对南宋败落的无奈之泪。泪,记录了一个时代。

中国,也许正因为这些泪流满面的感伤文人才有它更为鲜活的生命力。而这些泪,又几经流传,流在后人的眼中。我们无法忘却这些感伤的文人,他们对人世的种种必然的丢失不能对之坦然,对人世必有得缺憾总耿耿于怀,他们无法安宁于生活的定数,然而却既不能战胜世界又不能战胜自己。这样的现实于是只能由泪来承担。

是的,一个又一个,一代接一代,悄然而来,溘然而逝,终于流下了风雨飘摇中的身影,流下了永不干涸的泪,而对无数的后人来说,则是流下了一个永远的标志,一个属于东方的文化情结,一个不息地祈祷着昌盛的记忆。泪,于是化为血液,流动在文化的全身;泪,于是成为烙印,镌刻着中华的文明;泪,于是折射着一种永恒的文化流转。我总是这样想,在这个年代,我们不怕笑容的消亡,而是害怕在泪眼中无法了悟人生,了悟中国的文化。泪,不只是一种实物的液体,而我们应该清楚地明白,泪是一种精神的包含,在那里,我们可以看见一切的一切。

10.2015年盐城市中考作文述评 篇十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命题透视

近几年的盐城市中考作文题一直以命题作文为主,只有2014年以“提示语+半命题+要求”的形式出现,2015年仍旧回归命题作文,只是形式上有了突破,不再是直接出现作文题,而是以“提示语+命题+要求”的形式呈现出来。

就命题内容来看,这道作文题仍旧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写,有真话讲,有真情抒,积极引导他们跳出自我的小天地,关注社会,拥抱自然,思考生活,进而获得个性化的感悟。

就命题形式而言,“提示语+命题+要求”的形式便于考生立意、选材,但从阅卷现场反馈的信息看,仍有不少考生因审题不慎而吃了亏。这道题的题眼是修饰语“从未”,就是“从来没有”的意思,这样就可以从时空角度把文题理解为“从来没有走远”,而且提示语中的“总在”“始终”“时时”“常常”等词,也证实了这一点。但只能写“一直都在身边”吗?仔细琢磨提示语中的“仿佛总在身边”“始终浮现眼前”“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等短语,就不难发现只是“仿佛”在身边,实际上这个人并不在身边;只是“浮现”在眼前,其实这件事并不是发生在眼前……可见,这道题还应该抓住关键词“远”,从心理的角度去理解,即“叙述的对象虽然已走远,但其影响仍留存心底,并没有走远”,所谓“天涯若比邻”便是如此。这里的“远”应是指时间消逝的久远、空间距离的长短,当然,也可以指心灵的隔阂或思想的偏离等。

审题时,考生应认真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办)”这三个问题。是什么从未走远?这可以从提示语中找到答案,那就是“人”“事”“情”“理”,后面的省略号还提醒考生,除此之外,还可以写别的,比如写某种动物或植物未曾走远,也符合要求。接着思考为什么感觉他(她、它)从未走远。最后还要思考如何发现他(她、它)从未走远,也就是要写出发现的过程,是通过哪几件事获得的感悟,是如何觉得他(她、它)似乎走远了而最终发现其就在身边的。

此外,写作这道题还要注意再现情境、再现画面,把那些让人感到他(她、它)从未走远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腻地描绘出来。

评卷扫描

1. 审题草率,选材单一。

准确审题是考场作文得以成功的关键。这道作文题的提示语部分提示考生可以从人、事、情、理方面寻找素材,而且后面还附加了一个省略号,也就是说,考生如果写那些从未远去的“物”等,也是合乎要求的。但从阅卷情况看,写“人”的文章占了绝大多数,而其中又以表达亲情、师生情的为主,结果导致题材“撞车”现象严重。

2. 无“我”意识,堆砌史实。

“从未走远”这一命题作文其实就是个半命题作文,因为考生不仅要补充“谁(什么)”从未远去,还要写出从未离开“谁”,而后面这个“谁”,最好就写“我”。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在审题时忽略了这一点,直接去写某个历史人物从未远去,却没有写出“我”是如何感受到的,这就有“掉书袋”之嫌了。

3. 感情不真,脱离实际。

这道作文题,不少考生没有感情投入,没有独特的思想表达,而是花大量的篇幅去写某种情感已经远去,然后加上蜻蜓点水似的几句交代,就发觉其从未远去。这明显不符合生活的真实,是一种矫情,不能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自然也无法打动阅卷教师。

4. 主题浅显,挖掘不深。

大凡成功之作,大多能用世界的、长远的、人文的目光审视生命、审视社会、审视人生,能用个性的思考去感悟世界。但是,本次作文中,不少考生的文章还停留在叙述某人或某物看似走远了,仔细一看或一想,发现那人或那物并未走远的层面上,至于为什么觉得他(她、它)没有走远,却并未做深刻的思考,结果导致文章假、大、空。

迷津指点

1. 拓宽选材空间。

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选取关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同学“从未走远”的故事固然不错,但是,同学们绝不能将选材的视角仅仅局限于此。如果你们放眼自然,一定会发现从未远去的还有乡村的宁静、小河的从容、秋虫的呢喃等;如果你们关注社会,就会发现普通人的淳朴、邻居的互助、小人物的善良等也从未远去;如果回望历史,你们会发现更多可写的材料。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放开眼界,拓宽选材空间。

2. 倾注丰富情感。

情感是否真实、是否丰富,决定着文章的成败。同学们在写作中,要找准寄情的载体: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景,可以是事;要用心描绘出动情的细节,在铺垫到位的基础上抒发情感,坚决摒弃那些空洞的、夸大的、矫情的语言。

3. 提高文化含量。

写作时,同学们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恰当地引用一些古诗文,以此展示自己丰厚的积淀,这样的文章易于获得阅卷教师的青睐。具体到这道作文题,如果同学们能在文章中写某个历史人物的某种情或理从未远去,不仅会提高文章的文化含量,而且会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4. 优化文章结构。

面对众多的材料和丰富的联想,同学们往往必须关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做好文章的谋篇布局工作。要想优化文章结构,同学们可以选取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或采用中心句产生回环反复的效果,或以问答的形式架构文章,或运用过渡段、过渡句勾连上下文等,这些方法都很有效。

5. 深化文章主旨。

有三种方法可以实现文章立意的深刻化,我们以这道作文题为例具体解说。一是正反对比。同学们可以将感觉已经走远的他(她、它)和后来发现他(她、它)其实从未走远形成对比,从而提供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二是逐层求问,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思考,深挖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这会给人以更多的启示。三是逆向解读。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对于某些看似走远的情、理,如果撇开常规的视角和观点,提出全新的看法,也是可行之举。

例文点评

一类文:

从未走远

仿佛一夜之间,镇上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许多“现刻瓦片”的小摊,摊旁挤满了喧闹吵嚷讨价还价的游人,摊后站立着油嘴滑舌却又分心刻瓦的摊主。我站在街头,脚下依旧是那条石板路,却感到很多东西似乎都走远了。(点面结合,描写小镇的环境,为下文陶二爷的出现做铺垫。同时暗扣标题,一种宁静的生活似乎已经走远)

一抬头,镇口的石门上是陶二爷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田”中藏“寿”,“口”中藏“禄”,“喜”依“示”边,透着团团喜气,却又因瓦的灰色而显得肃穆起来。“福”下是喜鹊登梅、貔貅招财、麒麟送子、三阳开泰四幅吉祥图案,极为传神。穿过石门,沿着石板路走,两侧的屋顶上青瓦粼粼,古朴素雅,沉稳宁静,纹路古拙若桑间鸡鸣、桃源犬吠,淳朴可爱。(细腻地描写陶二爷的作品,可谓未见其人,先睹其艺,为陶二爷的出场蓄足了势)

十多年前,小镇尚未被开发成景区,尚未被冠以古镇之名。幼年的我热衷于陶二爷的雕瓦技艺。他描样时线条飘逸圆润,下刀时力道匀适,打磨时凹凸有致,上药后浑然天成,一抬腕,是丹凤朝阳,一低头,是鱼跃龙门,凿削铲旋,如写书法,抑扬顿挫间光影流动。陶家一排“福”字瓦简单而各异,掩映着后院的小叶黄杨密密匝匝的叶子,衬托出时光静好。(巧用插叙,补充交代了古镇被开发成景区的背景以及陶二爷技艺的精湛,烘托出昔日的古镇祥和、宁静的气氛)

可现在,那些生意红火的摊主并不描样,遑论上药——现刻嘛,当然效率第一。彼时的认真与虔诚呢?精雕细琢与岁月安稳呢?难道都随着这十余载光阴渐行渐远了吗?我听着耳边高高的鞋跟叩击着石板路的声音,望着尖尖的伞顶划过起伏的墙垣,心中充满了迷惘。(今昔对比,暗点文题:昔日的认真与虔诚、精雕细琢与岁月安稳,似乎都已走远。小作者心中流露出“迷惘”之情,为下文的顿悟做了铺垫)

我七拐八弯地走进深巷:熟悉的木门,斑驳的低槛——陶二爷竟一直没有搬家。推开半掩的门,一声旧旧的“吱呀”声让人感到似乎回到了从前。陶二爷正在刻一条鱼,他只寥寥几笔,一条极生动的灰鲫就“诞生”了,顿觉满瓦江湖,烟波无尽。他抬头见是我,先是一怔,旋即爽朗一笑:“丫头还记得我这老头子啊?我可是处江湖之远啦!”复又低头。有细密的雨丝飘舞,屋瓦上浮漾着湿湿的流光。(陶二爷只寥寥几笔,便又如往昔般雕刻出一条栩栩如生的灰鲫;而小作者也仅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昔年昔时景。细雨纷飞中,那份静谧与美好如在眼前)

跨出门槛的那一刹那,我恍然意识到,那些我以为走远的,其实都在这儿,从未走远。就像深巷里的陶二爷,他怀着对雕刻的信仰,刀刀笔笔,岁岁年年。(简洁点题,并以“恍然意识”照应上文的“迷惑”,水到渠成地点明了中心)

总评:文章通过古镇的今昔对比,以及古镇上生意红火的摊主与精雕细刻的陶二爷的对比,刻画出了一个执着地走在传统文化艺术之路上的普通老人形象。小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陶二爷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幼年的“我”欣赏陶二爷雕刻时的动作;再次相见时,老人家的“一怔”“一笑”和一“低头”。这些描写,均简练传神。尽管陶二爷只是一个普通的以雕刻为生的老人,但他的执着与坚守,正是一道从未走远的风景。小作者在积累了许多来自生活的感性体验之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显露出对成长的自省和理性思辨,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而科技进步和文明传承这些社会性问题便也在这些细节中得到了凸显。

二类文:

从未走远

“嘟——嘟——”(以声音开头,别具一格,只是这声音与下文中列车开行的声音不相吻合)

我挥挥手,告别这辆开往新疆的列车,也告别了前往新疆打工的父母。我揉了揉有些湿润的眼睛,慢慢地往回走,要回到那个空荡荡的家。我自语道:“呵,我又成留守少年了!”虽然迎着晨曦,可我却觉得天边是残阳。(叙述父母远赴新疆打工,暗示父爱、母爱正随着列车渐行渐远)

一步一步地,我向家的方向走去,走走停停。路上的人影渐渐多起来,汽车的鸣笛也多了起来,似乎一片生气勃勃,可我却感到自己就像一只流浪狗,只愿回到自己的窝,用舌头舔舐心中的伤疤……(以环境描写反衬内心的感伤,比喻生动形象)

近年来,家中的景况一年不如一年,从奶奶中风到爷爷病重,只有不到一年时间,仅靠家中几亩农田的收入根本无法维持家用。(叙述父母迫不得已外出打工的原因)父母商量后,托亲戚联系到新疆的一家工厂,去那里打工赚钱,这既意味着我要和大病初愈的爷爷一起生活(奶奶呢?),也意味着从小庇护我的大树离我而去。父母离开之后,我内心的彷徨不安、不知所措全都表现了出来。(“彷徨不安”“不知所措”直接描写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再次强调父母外出打工让“我”倍感爱的远去)

原来,我是如此脆弱;原来,父母为了这个家可以离我而去;原来,生活中有太多的残酷与无奈……(连用三个“原来”,进一步渲染自己内心的伤感、失落、恐惧与无奈)

一滴温热的泪由脸庞滑落,我停下脚步,伸手将其擦去,可脸上还是湿湿的(“一滴泪”,且已伸手擦去,可还是“湿湿的”,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心中有几分颤抖,我对自己能否一边照顾好爷爷一边上学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中风的奶奶”不要照顾么?要交代清楚)

口袋中的手机响起,我按下接听键。“辉啊,钱放在家里的柜子里,你拿着用。还有,洗衣服尽量用洗衣机,不要想着省电啊——哎,你这人怎么朝我这边挤,讲不讲礼貌啊,那是我们的行李。你——嘟——”嘈杂的声音,极快的语速,以前父亲从没有跟我这么讲话。我听出了其中的关切和无奈。接下来的十分钟内,父亲又打了一通电话,母亲打了两次。(写父母反复拨打电话,突出他们的爱从未走远)终于,我忍不住了:“怎么老打电话啊!话费不是钱啊!”(这样的回应突出了“我”的不理解和反感)我挺直了腰杆,告诉自己:我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我应该是一个男子汉了,要迈开坚定的脚步前行……(“我”的变化不够自然,由“反感”一下子变得如此“坚定”,缺少必要的交代)

我知道,父母的远行是为了给我更好的生活,他们不再庇护我,却也给了我一片蓝天,希望我可以变得更加坚强。他们给我的满满的爱,一直都在,从未走远。(看似平淡的叙述,却令人回味,耐人咀嚼)

爱,从未走远。为了这份爱,我要更坚强地走下去。

总评:小作者首先叙述了父母因爷爷、奶奶生病,家庭经济拮据而外出打工一事,极力渲染“我”由此产生的伤感,然后再写父母在列车上反复打电话关心“我”,“我”进而感悟到父爱、母爱从未远去。这样的素材在生活中并不鲜见,且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小作者能层层渲染,前后对照,并由此生发出独到的感悟,难能可贵。如果描写能再细腻一些,尤其是对父母打电话的情节详加描绘,同时注意对文中一些细节部分的交代,那么,这篇文章就能再上一个台阶了。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让阳光进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故事,看到一些风景,听到一些声音……

请以“在________的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择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11.2015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篇十一

关键词:中考作文,命题,分析,预测,策略

综观《2014年全国中考真题25套》, 对2014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作如下分析:

一、命题形式

1.依然是四种命题形式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 , 话题作文越来越少, 仅有三个省 (河北省、山西省、福建省厦门市) 使用。因为话题作文容易套作, 考察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它太空泛, 而且有一段时间用得很滥, 多年前就有教师发表意见, 要求不用话题作文。

2.向高考靠拢, 给材料作文越来越受到命题老师的青睐。2014年有6个省市 (重庆市、河南省、湖北黄冈、湖北武汉、浙江杭州、山东潍坊) 采用了, 占四分之一。

3.半命题作文形式有减少趋势, 2014年只有7个省市用了 (重庆市、南京市、长沙市、成都市、烟台 市、甘肃兰州市、福建厦门市) , 我想主要是因为半命题作文也较空泛, 而且今年半命题作文形式有变化, 那就是将题目补充完整的内容实行控制, 不能随意填写, 选择性较少。比如:江苏南京的考题“只是因为___”只能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 填在横线上, 将题目补充完整。

4.命题作文依然是重头戏, 占了60%以上。我们统计的这26份试卷有15个省市还是采用命题作文形式。因为命题作文更能考出学生作文的功底。比如审题能力, 同时又能更好地防止宿构套作。

二、命制模式

1.向高考试卷学习, 采取一小一 大命制模 式, 有北京市、山西省、湖南省长沙市 等。如, 北京市:校学生会准备出一期“献给 母校”的专刊。要 求考生以 一个初三毕业生的名义为“感恩”栏目写一段话, 而且限定在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保安、图书管理员中任选一 个表示感谢的心意, 字数在150-200之间, 分值10分。

2.灵活机动两题选一命题 模式:有7个省市选 用。今年, 我们江西就是采用这种。江西省:在“勇往直前”与“学会等待”中任选一题作文。这种模式,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较有生活感悟的题目进行写作, 得分会较高。

3.单纯命制一题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 从我们所考察的25省市作文题 看, 有18个省市, 占了70% 之多。分值设置有两种情况, 如果整个语文试 卷是120分的, 作文为50分;如果整个语文试卷是150分的, 作文则为60分 (上海市) , 或者55分 (安徽省) 。

三、命题解读与2015年命题预测

1.作文命题设置的内容依然是要求考生平常 注意到:关注自身的成长体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 注他人;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 《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 (北京市) 、《这里也有 兴趣》 (上海市) 、《我心灵的甘露》 (天津市) 、《说说我自己》 (安徽省) 、《勇往直前》《学会等待》 (江西省) 、《成长路上有你真好》 (湖北黄冈) 等等。我手写我心, 我的世界我做主, 学生都是“有米”之巧妇, 所以不会让考生无话可说, 反而是文思泉涌, 得高分的很多。所以, 2015年的大方向不会变, 依然会继续关注。

2.2015年中考命题在命题形式、命题模式上还将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局面。命题 作文还会 占主导地位, 单纯命制一题模式还会很多。这里我们特别推崇长沙市的中考作文题, 它既采用了一小一大作文形式, 同时大作文又是两题选一形式;大作文是两道作文题, 又有两种:其一为命题作文《那份不一样的情》, 其二为半命题作文《我们一起品味过的___ (快乐/忧伤) 》。真是一箭多“雕”啊, 令人佩服命题者的“智慧”!

四、2015年中考作文应对策略

1.强化学生作文基本功训练, 尤其是审题能力的训练。平常老师要加强审题指导。

2.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 文, 话题作文, 给材料作 文, 四种形式都要训练, 尤其是给材料作文, 因为我们平常训练得太少, 而高考则全部是给材料作文, 江西中考一直没有考过, 也该到了尝试的时候了, 这样对他们高中作文考试很有利。

给材料作文, 关键在立 意。一般来说, 文章的立 意越有深度, 在同类题材的文章中就占尽了优势。中考也是试图把“有思想”的考生选拔出来。

3.越是华美的语言越是能引起阅卷者的注意, 让老师们在你文章上停留的时间更长, 获取高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平常要多进行语言方面的锤炼。

12.2015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篇十二

1、北京燕山

题目:“有一种 叫 ”

四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初中生活即将成为你青春岁月永远的记忆。回首走过的时光,有一种等待叫希望,有一种坚持叫执著,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2、北京怀柔 作文题: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不懂。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你做到过感恩吗?你对感恩是怎么看的?请写下你那次感恩的经历和真实的感受,或者写下你对感恩的思考,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

1.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稿纸首行正中。2.感情真实,观点正确,文体不限。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姓名。

3、浙江省杭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他被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而感动。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感动。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请以“被自己感动”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4、浙江京华

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保留自己的一份兴趣和爱好,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寻常的家庭生活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请以“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爱”、“阅读”、“拥有快乐”……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5、浙江义乌 按要求写作文。

在人生的经历中,无论是你还是他(她),每个人都会有出色的表现。在你和他(她)之间,或各自努力,或相互合作,或帮助对方……为了实现一个好的愿望,只要你和他(她)努力了,付出了,就都是好样的!

请你以“那次,我和他(她)都是好样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⑴文体自选。⑵文章不少于600字

⑶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6、浙江嘉兴

阅渎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周杰伦不走寻常路,成为一代偶像,引领青春风尚;蔡伟不走寻常路,十年磨一剑,走上成才之路。不走寻常路,意味着另辟蹊径、独创一格、个性人生……

请以“不走寻常路”为题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2)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7、浙江湖州

我们行走在成长路上,行囊里有父母的叮泞,有师长的教导,有朋友的关爱,还有一路上储备起来的勇气、乐观、坚强… … 请以“我的行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 文体不限。

② 字数不少于600 字(如写成诗歌,则要求不少于16 行)。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8、浙江宁波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亲爱的同学,在你的生活中,谁对你影响最大?这个人怎样影响了你?怎样牵动着你的情思?你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请你在方格高中留下最真最美的文字。

请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9、浙江省绍兴市 题目:你我走过的日子

要求: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个(如写诗歌,则不能少于16行);

②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10、浙江省台州市 根据要求写作。题目:取暖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取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1、福州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分享。美味可以分享,欢乐可以分享,幸福可言分享,经验也可以分享……生活因分享而充满温情。请以“分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字数在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2、福建莆田市

题目:请以“_________,我的最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妈妈、家里的猫咪、故乡的小河、蜘蛛侠……

(2)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3)字数不少于600字。

13、山东省临沂市

人生于世,需要关注自我,但绝不能只有“自我”,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生存的个体。人,只有走出“自我”的狭小天地,充分地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然,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才能更好地生活与成长。

请以“走出自我小天地”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提示与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叙述故事,发表见解,抒发感受,但所写内容必须在所给话题范围之内;③文中不得出现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14、山东省潍坊市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托起了落水的孩童,救助了失学的少年,你拥有了博爱的胸怀;当你伸出自己的手,谅解了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你展示了优雅的风度;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你获得了成功的力量;当你伸出自己的手……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伸出自己的手。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抒发你的感受。

文体自定(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信息相关的名称。

15、山东省淄博市 命题作文:生日快乐

16、山东省济宁市

以“难忘的经历”为题或话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1--5分的加分。

17、山东德州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读了上面一段话,你想到了什么?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与学校。

18、山东省济南市

要求以又是一年风起时为题。

字数600字以上,诗歌不少于二十行。文体不限。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写出真情实感。

19、四川眉山

在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①请把“这里风光 好”补充完整再作文,如补充成“独好”、"“无限好”和“今年比去年好”等。

② “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她让我们欢喜,让我们悲伤……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请以“风雨”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提示与要求:(1)为了突出你的个性,希望你选择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选择最佳角度,写你最熟悉的内容,尽量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千万不要抄袭或套用!

(2)为了更好地表达你的情感,使你的文章内容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3)为了便于老师评阅你的文章,请你注意:格式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卷面要整洁,尽量少写错别字,少出现病句。(4)你的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20、四川内江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马和驴》的故事。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中,驴对马说:“你如果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马不听。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我不肯分担一点负担,却驮上了所有的货物,还加上这张皮!”

是啊,帮助别人,是最好的美德,何况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请以“帮助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卷面整洁,书写规范。④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21、四川广安

爱无处不在。它是凄风冷雨中母亲送来的一把伞,是垂头丧气时老师慰勉的一句话,是地震灾区百姓获得的一顶帐篷,是贫困山区辍学儿童得到的一个书包……细心关怀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激情鼓励是爱,默默支持也是爱;付出是爱,回报同样也是爱。生活中,我们不断获得爱,我们也时常奉献爱。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或者认识、思考,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出真情实感,力求创新表达。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全文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学校名、老师和学生的真实姓名。

22、四川宜宾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l)湖南卫视开办的《勇往直前,挑战自我》电视节目,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该节目旨在鼓舞人们锐意进取、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勇往直前,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逆境中克服自我心理障碍,成为能够挑战自我的勇士。

其实,不仅在电视节目中,就是在我们平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时时处处充满着对自我的挑战。比如,敢不敢迈出第一步是挑战,要不要改变不好的习惯是挑战,愿不愿承担应负的责任是挑战,能不能承认错误是挑战… … 题目:挑战自我

要求:① 文体自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 作文中不能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③600字左右。(2)美国费城的纳尔逊中学门口,有两尊黑色大理石雕塑:左边的是一只苍鹰;右边的是一匹奔马。300 多年来,这两尊雕塑一直是纳尔逊中学的标志,它们承载了老师们良苦的用心:那只鹰所代表的不是鹏程万里,而是无谓的死亡。它为了实现飞遍世界的伟大理想,苦练各种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在踏上征途的第四天被活活饿死。那匹马也不是一匹千里马,它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它嫌自己的第一位主人——一位磨房主给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换到一位农夫家,上帝满足了它的愿望,可是它又嫌农夫给的饲料少。最后它被带给一位皮匠。在那儿什么活也没有,饲料也多。可是,没几天,它的皮被剥了下来。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自定,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② 作文中不能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地名、校名等;③600字左右。

23、江苏省南京市

今天真好。除诗歌外,600字

24、江苏省南通市

《和你在一起》。要求:

1、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600字以内。

25、江苏省苏州市 一丝惬意心中来(体裁不限)

26、江苏省无锡市 文学是灯(诗歌除外)

27、江苏省常州市 传递(体裁不限)

28、江苏省泰州市

围绕甲型流感谈“责任”。提示:在美留学的小黄同学,回国前做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归国后自己主动在家隔离一周,并电话告诉亲友不要来访。他用行动告诉我们,责任不仅为自己,也为他人。

29、江苏省淮安市

爸爸把一粒种子埋在泥土里,几天后长出两片嫩芽,女儿指着嫩芽说“这多像一双眼睛”,爸爸感慨地说:“我终于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把种子埋在土里了,是要考验种子在黑暗里有没有一颗追求光明的心。”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定题目:

1、种子的心,2、在考验中感悟(成长),3、自拟题目。30、江苏省扬州市

《呵护》,要求写600字,题材不限。

31、江苏省宿迁市

请以《像__那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先贤的生活,令你神往;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感人的生活,令你难忘;大千世界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给你生活启迪……人生旅途,五彩纷呈,人总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请以“像__那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在横线上填上词或短语,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32、江苏省连云港市

《让自己奔跑起来》。要求600—800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33、江苏省徐州市

《面对自然》。提示:自然是一首优美的诗,自然是一曲美妙的歌,自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面对自然,你会发出人生的感悟。请你以“面对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

34、江苏省盐城市

《心灵的脚步》。要求:

1、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600字以内。

35、江西省中考 命题作文《我很幸运》

36、广东省广州市

公园里,老人们正悠闲地打拳踢毽;草坪上,一家老少围着蹒跚学步的幼儿逗趣;生日聚会,三五知己送上诚挚的祝福……这样和睦快乐、融合温馨的情景,生活中经常出现,你有享受过或欣赏过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以“其乐融融”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学校的名称。

37、贵州省贵阳市

题目: 沉醉在_______的世界里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8、贵州省遵义

按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我读懂了。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39、上海 题目:和 在一起

要求:(1)先把题目补完整。(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500 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 ABC 等代替;⑤不得抄袭。(1)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②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工作一天后,打来一盆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年幼的孩子见了妈妈的这一举动,也打了一盆洗脚水,一巅一巅地端到妈妈面前,说:“我也要给你洗脚。”(2)也许,有的承诺是你发自肺腑的心声,有的承诺是你一时激情的冲动;也许,有的承诺你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有的承诺你深埋在心底,从未说出。但只要是承诺,都应该是庄重的,严肃的。(改写自《今日教育.读写舫》2009年第5期)

请以“ 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40、辽宁沈阳

那年暑假,小胖跟父亲去看爷爷奶奶,途中要走三十里的路,还要翻过一道道高高的山梁。走了两个多小时,还在山梁上,望着遥遥无际的前方,小胖怎么也不肯迈步了。父亲威严地命令道:“别尽往前瞅,低头看路,下了山梁就到了。”说着,继续大步地向前走去。没办法,小胖只好快快地跟着。不过这以后,小胖不再一次次老了望远远的目的地,而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不断的欣赏着沿路那些形状各异的沙石和花草,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爷爷奶奶家。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 ②题目自拟,问题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③字数600--800字;

13.2015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篇十三

我不解,为什么“快”成为现代社会的代名词。快车,快餐,快速通道……竞争,让人们分秒必争,让人们奔跑,让人们匆忙,让人们变得焦躁不安,让人们变得不会等待。

我不解,这些看似抓紧时间的举动真的值得吗,快,真的正确吗,快,真的好吗。在你赶车的途中,你错过了两旁道路的风景;在你三口两口解决中饭,就为多做两道题时,你丧失了可以和家人共享午饭的休闲时光;在你为了赶时间而闯红灯,翻栅栏时,你变得对生命都有些轻视了……

朋友,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其实在快节奏中亦可坚守慢的本色。试着慢下来,试着审时度势,试着精益求精,试着滴水穿石,试试铁杵磨针……

慢在旅游,长长的路,慢慢走。这样的旅游,非毫无目的,非赶上赶下,则感触心灵,则受益匪浅。或许,那时你登上泰山山顶后“会当凌绝顶”的气魄,因为你知道登顶的不易,你知道一步一脚印的恒心,你知道只有经历辛苦才能品尝成功的喜悦。或许,那是在叹息桥下,感受昔日故事的凄美,与爱人相拥。或许,是感叹一个王朝的兴亡盛衰。或许,是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旅行。所以慢亦在成长。成长,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有了经历,自然而然就有了经验;有了失败,自然而然就有了成功的积累;有了分别,自然而然有了相聚时的珍惜……人生好比一场马拉松,朝一个目标一点一滴努力终究会成功。人生本该慢慢感受,慢慢品味,慢慢成长,慢慢顿悟。

人生中,和家长的时间最长,也最感动,所以慢亦在陪伴。“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让他用五岁的手从从容容地把蝴蝶结系好。”是“孩子你慢慢来”的这份耐心,是龙应台这份爱的陪伴,让孩子茁壮成长。难道父母陪伴孩子就理所应当,难道父母给予我们那份最真诚的爱就顺理成章,难道就因为他们太平凡就可以被忽视?不,当然不,爱的给予应是相互的。等父母头发斑白时,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陪他们慢慢走路,慢慢咀嚼,慢慢欣赏。就像他们从前对我们一样耐心。

慢亦在锲而不舍,在“十年寒窗苦读”,在“十年磨一剑”,在“慢工出巧匠”,在“慢工出细活”。

唯有慢,才能活出精彩,才能活出情趣。

唯有慢,才能聆听花开花落,才能满岁云卷云舒。

14.2015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篇十四

生活中,许多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比如: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出发,不只是为了到达,更是为了欣赏沿途的风景;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家,不只是避风的港湾,更有我们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请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以“_____,不只是____”为题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体不限;④写出真情实感;⑤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5年浙江绍兴市中考作文题)

【佳作展示】

告别的,不只是渔网

浙江绍兴市考生

一张尼龙网胡乱地堆在院子的角落里,灰蒙蒙的,看不出原来的色彩,只能隐隐辨认出那是张渔网。大片的蜘蛛网在上面肆虐。

这是舅舅的渔网。

外公是渔民,舅舅子承父业,在外公过世前,从外公手里接过了渔网和外公一辈子捕鱼的经验。

小时候,我和舅舅一同出过海,见过舅舅撒网。舅舅的手奇快无比,一连串的动作——撒、掀、铺、稳、放、收,一气呵成。他能根据水面的波纹准确判断出鱼的大小、多少,一撒网,渔网张成圆圆的形状,朝鱼群罩过去。渔网铺天盖地,沉人蓝色的大海。然后,舅舅慢慢收网。渔网在鱼儿的冲撞下兴奋地抖动着,给舅舅带来了一船喜悦。舅舅每天出海都能载回满满的收获。

后来,浅海、近海的海水被污染了,鱼虾几乎绝迹了。有的渔民几家合买一条大船,到深海、远海捕鱼,往往出海一趟就要一二十天。舅舅的小木船被搁置在岸边,渔网堆在院子的角落里。它们在夕阳下懒懒地躺着,仿佛在无奈地叹息。

舅舅明白一张渔网已经捕不到更多的“鱼”了,而且我的表哥要上大学,舅妈和他还想过更好的生活,他不得不放弃渔网,离开大海。他这海边的人再也不能靠海吃海了。

舅舅走之前,来到了院子里。他抓起渔网,撒、掀、铺、稳、放、收,又是一气呵成,渔网依旧铺天盖地。舅舅愣愣地看了一会儿渔网,抱着渔网人屋,对着外公外婆的遗像跪了很久,磕了头,然后离家上了出租车,到大城市去了。那一年,我的表哥正上高三。舅舅离去的那晚,苍苔密布的破旧渔船和渔网,靠着墙,在月光下沉默不语。

那一晚,我陪表哥站在房顶上,望着远处波涛起伏的大海,心想:“舅舅到了另一片‘大海里,他独自一人,没有船,也没有自己用惯的渔网,但愿他能捕到更多的‘鱼。舅舅告别了渔网,就是告别了祖祖辈辈的生活依靠。有多少人像舅舅一样,在依依不舍地告别自己的过去?”

15.2015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篇十五

作文部分

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质的全面反映。中考作文,占分最高的主观性试题,由于教学中用时多,见效慢,阅卷中随意性倾向明显,导致老师对作文训练重视不够,影响作文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作文复习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1、面向生活,表达真情。继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

2、强调立意,注重选材。立意要深刻新颖,符合当今社会的公德和时代精神,如以人为本、爱国守法、无私奉献、保护环境、诚信、敬业、自强、与时俱进等等。用敏锐的“触角”,抓住社会的热点、焦点、闪光点,挖掘提炼生活的“动情点”,把自己的笔和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主题才有价值,文章才会有新意,才能书写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3、形式创新,彰显个性。一篇好的文章当然是文质兼美的,而文章的形式就如同人的外衣,也是不可或缺的。

4、指导学生仔细了解作文评分标准。明确作文评分标准,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掉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5、帮助学生熟悉、掌握作文题型和命题特点,熟练掌握各类作文题型特点。从这两年的各省中考作文试题来看,命题作文又卷土重,所以后期作文训练还要加强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训练与指导。具体做法:

(1)每周周末布置一篇作文练习。

(2)老师可粗略批改学生的习作,只给分,不写评语,把班级作文存在共同的问题记下点评,并精选几篇作文当作范文评讲,重点突出作文中的优点,指出可借鉴之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3﹚一节课作文练习。按中考作文命题特点,精选几个题目让学生自选一题,一节课完成一篇作文练习。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快速审题、立意、选材、安排结构行文的技巧,还可以让学生在中考前保持着考场作文的临战状态。

(4)安排几节作文技巧点拨课。如开头法、结尾法、选材法、结构法、点明中心法、点亮语言法,以及规范书写、准确标点等。写出有真情、有文采、有见解,有创意的文章,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16.中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参考 篇十六

心素如简,自会淡雅胜菊;心有明镜,自会繁华似春;心若菩提,自会惠己惠人……

请以“心儿舞动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精准读题】

心,是一个微小却又宏观的主体,可以似微尘,可以像宇宙;是一个修行的主导,可以是卑微,可以是高贵;是一个律动的主谋,可以是静寂不动的音符,可以是昂扬激越的腔调。舞动,可以是大开大合的旋影,可以是水袖轻舞的微漾;舞动的,可以是幸福时的欢欣雀跃,可以是哀伤时的低回宛转。日子,可以是时间点,也可以是时间段;可以是瞬间的脉动,可以是永恒的欢畅。

【描摹画图】

能够于自然的美好之中,设置特定的情境,为人物活动铺设立体的舞台;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真情的折射,为撼动心魂的细节喝彩;可以是艺术王国中,为领略到特有的意蕴欢喜;可以是精神王国中,徜徉其间足之蹈之……雕琢画面,可立体成像,虚实相生;可层次分明,动静相宜;可点面结合,多角度成像。

【领悟主旨】

心儿舞动,必定是在自然、情感、思想、精神、品质等方面有所独到的颖悟:如置身花海,感受美好,连同灵魂都仿佛能散发着幽香;如与真情邂逅,领略真谛,连同生命都在呼吸着饱满的气息;如品味思想的精粹,感同身受,连同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浓郁的氛围之中。

【佳作示例】

心儿舞动的日子

生命中那些经过岁月锻造后沉淀下来的智慧,化为隐没于黑暗后的一双睿智的眼,当月亮逐渐被乌云吞噬,它就会绽放出孕育已久的光华,光耀生命,任心儿舞动。

阳台上总是阳光充足,点点星光在银色的栏杆边飞舞,跃动。那儿摆满了各种花草,微风徐徐,丛叶舞动,花朵沐浴在金色的海洋中,轻舒腰肢,宛似仙境。

奶奶最爱在此流连,花儿的清香一圈圈溢开,而奶奶的笑容也变得清澈起来。茉莉洁白的花瓣张得大大的,似要拥抱太阳,尽情吐露生命的芬芳。奶奶凑近看着,眼睛弯成笑时的弧度,似在享受或沉思。

一道道金线茸茸地铺洒下来,如干净的河流,冲刷尽所有污秽和衰败,只剩柔和的圣洁。粗糙的大手无声地抚过柔嫩的花瓣,伴随着嘴角一抹恬然的微笑,往昔的沧桑全部消失殆尽,只有斧凿般的皱纹在恪尽职责地提醒着它们的存在,那双已显浑浊的眸子仿佛从流淌的记忆中穿过,那目光中,有淡然,有欣悦,似乎还隐隐有一股苦涩。但深厚的积淀是我单薄的目光无法穿透的,看得我莫名生出酸楚和膜拜之感来。

我能看到生命的花朵在她身边接连绽放,与阳台上的花影重合,响应她身上散发的光耀,渲染成无比温馨的画面,随意舞动:那是生命中经历喜怒哀乐的刻骨铭心沉淀下来的、拥抱了最本质的生命之美。

奶奶微笑着转过头:“你能帮我拿来茶杯吗?”茶叶被放进锃亮的杯子,热水一冲,干瘪的叶子在滚沸中翻腾舒展,碧生生地还原出生命浓缩的绿色来。她浅尝一口,对着略微刺眼的阳光皱一下眉,神情调皮似一只倦怠的猫。“这么暖的阳光不多晒晒,怎么挨过寒冬呢?”我会心地笑,心儿舞动,在这样煦暖温情的日子里。

17.2015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篇十七

款汇:吉林省四平市海丰大街1301号作文评点报社杨春侠收

邮编:136000

咨询电话:

0434-3291995

0434-3292512

请在汇款单附言栏详细注明“购《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5年下半年合订本”字样以及购买的份数;工整地写清自己的详细地址、邮编、姓名,以免误寄收不到。

作文评点报社

29版参考答案:

《孤雁》

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雨后池上》

1.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息之情。

2.垂杨、荷叶。勾勒的是春季的图画。

《虞美人·听雨》

1.时间;心情(或感情)。

2.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成都曲》

1.自然景色;市井景况

2.最后一句通过问句,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了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

《城东早春》

1.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

2.(1)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2)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3)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辋川六言(其五)》

1.D

2.C

《即事》

1.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2.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画眉鸟》

1.知道。

2.描写了画眉鸟婉转歌唱自由飞翔,在万紫千红的花丛里起舞,在高高低低的树木间穿行的情景。

3.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生活。

《斫蟒》

1.背,背负行走

2.见兄被噬,斧斫蟒首;肩负兄长,奔行至家

3.示例:亲人有难,要勇于施救;面对灾难,要勇敢面对。

《记鸽》

1.(1)从前

(2)强悍

2.恃其强,不为备。

3.居安思危,不能因为暂时的和平消弭了防范之心。

《直言谀言》

1.(1)代词,这。

(2)副词,经常、长久地。

(3)没有。

(4)即使。

2.D(该项是连词,表示动作的承接;其他三项则是介词,可译为“把”。)

3.D

《名实论》

1.D(深厚;忠厚。面容,容貌;外表。)

2.A(连词,表承接关系,就,那么。B.连词,表不相容选择关系,就是。C.语气副词,才,就。D.连词,转折关系,却。)

3.C(让,辞让,谦让)

4.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追求好的名声,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求名的人应在自身的品德修养上下工夫,做到名副其实,而不应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窃取名声。如今,中国“名人”满天飞,有人求助于金钱,有人求助于吹捧……如此虚名,求之何用?(言之成理即可)

31版参考答案:

《比较阅读》

1.(1)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3)亲近而不庄重。

(4)使(雪)停止。

2.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3.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表现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4.(1)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

(2)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范张约期》

1.(1)到。(2)这样。

2.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恪守诚信、言出必果,尊重友情的人。

3.表明家人不信任、质疑范巨卿的约定,认为时间久长、路途遥远,范巨卿一定会失约不至。这一句为后文写范巨卿到来的情景做铺垫,更衬托出范巨卿是一个诚信之士。

《陶侃留客》

1.(1)向来,一向。(2)柴,柴禾。(3)天亮,早晨。(4)回去。

2.(1)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

(2)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惭愧。

(3)路已经很远了,你应该回去了。

3.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受到阻碍时,陶母竭尽全力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八下一篇:儿童绘画大赛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