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精选11篇)
1.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 篇一
机械设计重点图表总结
《机械设计》(第5版)主编 王黎钦 陈铁鸣
42 54 55 63 76 84 98 107 109 163 195 196 211 213 214 215 216 220 225 226 227 229 240 245 250 252 272 275 图2.3(了解)
图4.2(与250页图12.13相同,重点记,易考简答题)图4.5(会解释磨损的三个阶段)
图5.5 图5.6(这两个图必须背着会画)图5.7(会画)
图5.25(必须知道每条线每个符号的含义,注意极限点的位置)图5.41(减小螺栓应力幅的措施结合图会解释)图6.1(全会画)
图7.9(必须会画,重点,知道每个部分的含义)图7.13(尽量会画)图7.14(知道为啥<40度)图7.16(会画)图8.38(a)(尽量会画)图10.8 图10.9(会画)
图10.10 图10.11(了解会画)
表11.1(第一列必须记牢,第二列了解结构,最后一列的大致特点知道)表11.2(记到内部结构代号)表11.4 表11.5(记代号)表11.7(记代号)
图11.5(会画,并能解释为什么能产生失效)表11.12(会查表)
图11.12(会画,改错题易见)图11.13(会画,改错题易见)图11.16(会画,改错题易见)
表11.16(毛毡圈密封和迷宫式密封(b)会画)图12.3(a)(会画,并能改错)图12.8 图12.9(会画)图12.13(必须会画,重点)
图12.14 图12.15(必须会画,并能解释,非常重点)图13.4(这两个图非常重要,考过好多次了)图13.11(了解会画)
机械原理重点图表总结
165 167
《机械原理》(第二版)主编 王知行 邓宗全
图5-27(实际啮合线会画)
表5-7(这个三页的表,除了最后一列不用记,其余都要记,并且熟练)
2.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 篇二
《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渔歌子》这首词情趣盎然地表现了渔夫悠闲的乡村生活。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的《渔歌子》也是一片诗情画意。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是一篇旷世名作。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诗词已不陌生,并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忆江南》也是一首词,所以学生对词的常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渔歌子》本身文字比较浅显易懂。所以,学生对于《渔歌子》的理解和体会应该是“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关键是教师要提供相应的踏板。
【教学目标】
1. 认识“塞、箬、笠、蓑”这四个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这三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
3. 体会这首词的内容,想象画面,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自由闲适的思想感情。
4.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和意境,体验作者宁静、悠闲的心态。
【教学难点】
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内涵及原因。
【教学思路】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绚丽的瑰宝,面对古诗词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典,教师没法讲,也不能讲。所以本堂课我以板画为突破点,围绕着板画开展一系列的朗读,体会,想象和练写,以画促读,以画促写,尊重学生自己的理解,通过前面的铺垫,让学生深刻理解“不须归”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
大屏幕出示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
学生轻声读一读,并谈谈发现。
(设计意图:出示这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词语,一是为了积累,二是为接下来的课堂练笔做好准备,三是为本节课奠定了优美、闲适的情感基调。)
(二)出示“渔歌子”这个词牌
1. 指出“子”是读第三声 zǐ,在这里是“曲”的意思。
2. 回忆词牌名的相关知识。
3. 通过“渔歌子”这三个字让学生猜测本首词的大概内容。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者认为 ,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他们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的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学会新的知识,利用已经学过的《忆江南》的知识进行迁移,学生能更好地接受。)
(三)整体感知,通读词句
1. 通读。
(1)初读,重点在字音。
(2)再读,读出节奏。
(3)第三次读,读出对这首词的第一印象。
2. 谈感受,找景物。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对这首词的第一印象,认为这首词很美,那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向我们传递这种美的信息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生对这首词的一个整体感知,也是从学生的“读”到教师的“画”的过渡。)
3. 教师板画,学生欣赏体悟。
(1)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景物,并引导学生用上第一环节中的四字词语来描述。
(设计意图:教师用板画的方式把景物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把对词的感受带入到朗读之中。)
(2)学生一边看板画,一边再次朗读。
(3)发挥想象,教师总结。
师: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老师仿佛还听到了——仿佛还闻到了——
师(总结):是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啊。拿起笔,在作业纸上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切吧!
(设计意图:创设这一环节是想让学生通过耳朵和鼻子的感受能更进一步身临其境,让画面更立体,让体会更深入。)
4. 学生自主练写。
5.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组1 :郁郁苍苍的西塞山静静地伫立着,白鹭翩翩飞翔,桃花朵朵,流水潺潺,鳜鱼肥美,还有悠闲的渔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钓鱼,有风有雨也不会因此而归,真是乐而忘归啊!
组2 :小溪里的水缓缓地流着,那声音是多么的清脆,桃花朵朵盛开,还散发着清香,白鹭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清澈的溪水中鳜鱼在快活地游着,还有一位悠闲的渔夫静静地坐在小船上,拿着鱼竿。蒙蒙的细雨滋润着大地,真像是童话中的仙境!
组3 :远处,西塞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脚下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清澈的河水里有肥美的鳜鱼,河边桃红柳绿,还有一位渔夫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再加上空中白鹭翩翩,眼前的景色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 四)适当拓展,研读感悟,揭示主题
1. 质疑并拓展。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既然是万物复苏,怎么可能仅仅只有这些景物呢?应该还会有什么?
生:小草。(教师在原有板画上添加小草)
师:哦,这还让我想起一首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柳树。(教师在原有板画上添加柳树)
师:这让你想到什么诗句呢?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大屏幕出示三首学生平时不太接触到的描写春天的诗词。
师:既然春天里有这么多景物,为什么作者只单单选了词中的这几种呢?(教师擦掉后来添加的景物,使板画恢复原状)
生:因为这几种更能代表春天。
师(总结):是啊,白鹭有长长的脖子、雪白的羽毛,是优雅闲适的象征。而我们一提起春天,马上就会想到桃花,桃花盛开的时候也正是溪水猛涨的时候,这时候的鳜鱼最肥美。所以作者就选取了这几种景物。这种方法在写作上叫作抓典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生活经验和古诗词的积累,因为对于一首词的理解肯定要借助大量的课外资料来加以补充,从而让这首词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更丰满的形象,使这首词的空间能无限延伸,和学生产生共鸣。板画从“丰满”再次回归到“清瘦”的过程是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抓典型的方法,不仅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
2. 探究“不须归”这一词眼。
(1)谈话引出“不须归”。
师:同学们,看着这么一幅春天的美景,如果你就是张志和,你会不会陶醉呢?
师:是啊,都陶醉得不想回去了呢!词中是用哪几个字来说明不想回去的?(不须归)
(2)用两个问题探讨“不须归”。
a. 为何不归?
b. 钓到鱼了吗?
(3)出示有关张志和的背景资料,再次追问上面的两个问题,从而让学生理解张志和真正不想回的是朝堂,钓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
张志和,浙江婺州人。730年~ 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16岁参加科举,其文章受唐肃宗赏识,并赐名为“志和”。后因事获罪被贬官。自此看破官场,浪迹江湖。他向往自由闲适的生活,经常去水滨溪流效仿姜太公无饵直钩钓鱼。自号“烟波钓徒”。
(4)入情入境,再次诵读。
师:通过张志和的生平我们更加了解了张志和的理想和追求,让我们带着张志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吧!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来深层次地理解作品也是诗词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作品是作者心境和志向的一种外在表现,正所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案例反思】
《渔歌子》是一首经典的写景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所以,如何表达出这首词的意境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派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就成了这堂课的重中之重。因为这本身既是目标,也是深入理解“不须归”这一词眼的铺垫和手段。于是,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 教师板画
教师板画是一种简单、实用、直观的好方法。而这首词简单具体的景物也让板画得以实施有了可行性。这幅板画也成了笔者串联各个教学环节的引线。观察这幅板画,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视觉上的冲击,借助这幅板画,学生完成了语句优美的美景练写。通过这幅板画,教师给出了想象的空间,仿佛还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从而使学生心中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有味道,使这首词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而在原有板画的基础上增添想象中的春天的景物,让学生对春天的意境有了更多的认识,顺便也展示了学生平时积累的古诗词,让学生增加了对古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随后教师又擦去了增加的景物,恢复原状,对学生渗透了抓典型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夯实基础。
(二)分层次朗读
3.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 篇三
【关键词】课堂提问 现状分析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66-01
(一)研读文本教材,有效预设提问。
1.根据教学目标,预设课堂提问。
在教学《九加几》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养成合作意识。那么,课堂提问一定是仅仅围绕这个目标预设的,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你是怎么算的?有不同方法吗?”或“只有这样一种方法吗?”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通过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么多的方法的?”来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意义,逐步养成合作的意识。
2.围绕教学重难点,预设课堂提问。
一堂课要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把握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把问题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引入时的片段:
教师板书两个算式12+8=和20÷4=,学生口算得到两个算式12+8=20和20÷4=5。教师开始提问:
提问1: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是有联系的。)
提问2:那你能把这两个有联系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板书:12+8÷4)
提问3:这个算式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提问4:合并前、后的运算顺序一样吗?(不一样)那你有办法能使这个算式先算12+8吗?
有一两个学生说:加小括号。
师:……(等待)怎么加啊?
(生上台指着板书说,师改为:是在12+8的两边添上小括号。)
《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片段中的这位教师设计的4个提问都是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预设的。提问1、2是作为铺垫而设计的,提问3复习了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提问4引导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出了小括号,初步理解了小括号的必要性的作用,初步掌握了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教师的提问少而精,把问题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3.针对知识联系点,预设课堂提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是没有全新的和绝对孤立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通过课堂提问,巧妙地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之中,为学生架起由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使学生顺利达到知识的彼岸。
如,上述的《带小括号的题:两步计算》教学片段中,教师就是针对旧知识的联系点设计问题“这个算式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既复习了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合并前、后的运算顺序一样吗?”,得出不一样,这样合并成的算式是不对的,紧接着追问“那你有办法能使这个算式先算12+8吗?”,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引出小括号,从而展开新课的教学。
因此,我们要做到深入研究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使自己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教师设计每一节课的课堂提问。“懂”就是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透”就是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做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融化为一体。
(二)选择应对方式,有效调控提问。
1.调控侯答的时间,确保学生思考的空间。
侯答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到学生回答前的时间(也称侯答时间Ⅰ)和学生回答后到教师对回答作出反应之前的时间(也称侯答时间Ⅱ)。
大量的调查表明,许多教师为了显示教学的效率或课堂教学的紧凑和活跃,运用了不断的发问,侯答时间通常在1秒-3秒之内,有的甚至不足一秒。有一项实验证明,教师的侯答时间Ⅰ增加至3秒以上,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原因首先在于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其次是创造了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更为宽松的课堂气氛。当侯答时间Ⅱ调整到3秒以上,师生之间的问答性质就会由“质问式”变成“对话式”。这种变化有益于学生集中注意,提高成绩。
如,上述的《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提问“那你有办法能使这个算式先算12+8吗?”出现了“有一两个学生说:加小括号。”的情况后,教师没有直接评价,而是等待了几秒,再问“怎么加啊?”这位教师就很好地调控了侯答的时间,确保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
2.调控叫答的方式和范围,增强有效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叫答集中表现在叫答的方式和叫答的范围这两方面。
研究表明,依次请学生回答,学生可预知的规则叫答方式要比教师随机叫答方式效果好。因为规则叫答方式使学生有心里上的准备,有利于集中注意。随机叫答往往倾向于个别好生,这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3.耐心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回答,有效调控生成性提问。
(1)主动倾听,调控信息。
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状态,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场景,不光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同样,把教师的主动倾听提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广东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指出:教师要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那么教师在课堂提问后要倾听什么呢?①倾听学生的妙想。②倾听学生的错误信息。③倾听学生的一字之差。④倾听“弱势”学生的声音。所以,每一个学生发言的时候,我们都要用心地、认真仔细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发言的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也让其他的学生有个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会逐渐引导学生像老师一样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
(2)耐心等待,精彩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担心教学完成不了,总是急着评价学生的回答,缺少的是耐心的等待,因此,课堂就失去了生成的精彩。其实,只要教师稍微等待一下,学生就能走向成功;只要学生的思维在进行,大脑在思考,情感在撞击,就是对话的潜形式存在。
因此,课堂需要“等待”的场景,“等待”的品质。“等待”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前提。教师学会耐心等待,我们的课堂往往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笔者认为,“研读文本教材,有效预设提问”和“选择应对方式,有效调控提问”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如果每一位教师都非常关注课堂提问的精心预设和合理选择应对的方式来调控课堂提问,那么就可以改变本文所提出的课堂提问现状,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更精彩,我们的人生也将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对话教学》、《问题教学》和《互动教学》,郑金洲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 篇四
1、制品的几何形状。
2、制品的尺寸、公差及设计基准。
3、制品的技术要求(即技术条件)。
4、制品所用塑料名称、缩水及颜色。
5、制品的表面要求。
第二步:注射剂型号的确定
注射剂规格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塑料制品的大小及生产批量。设设计人员在选择注射机时,主要考虑其塑化率、注射量、锁模力、安装模具的有效面积(注射机拉杆内间距)、容模量、顶顶出形式及定出长度。倘若客户已提供所用注射剂的型号或规格,设计人员必须对其参数进行校核,若满足不了要求,则必须与客户商量更换。
第三部:型腔数量的确定及型腔排列
模具型腔数量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制品的投影面积、几何形状(有无侧抽芯)、制品精度、批量以及经济效益来确定。型腔数量主要依据以下因素进行确定:
1、制品的生产批量(月批量或年批量)。
2、制品有无侧抽芯及其处理方法。
3、模具外形尺寸与注射剂安装模具的有效面积(或注射机拉杆内间距)。
4、制品重量与注射机的注射量。
5、制品的投影面积与锁模力。
6、制品精度。
7、制品颜色。
8、经济效益(每套模的生产值)。
以上这些因素有时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在确定设计方案时,必须进行协调,以保证满足其主要条件。
性强数量确定之后,便进行型腔的排列,以及型腔位置的布局。型腔的排列涉及模具尺寸、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平衡、抽芯(滑块)机构的设计、镶件型芯的设计以及热流道系统的设计。以上这些问题由于分型面及浇口位置的选择有关,所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最完美的设计。
第四步:分型面的确定 分型面,在一些国外的制品图中已作具体规定,但在很多的模具设计中要由模具人员来确定,一般来讲,在平面上的分型面比较容易处理,有时碰到立体形式的分型面就应当特别注意。其分型面的选择应遵照以下原则:
1、不影响制品的外观,尤其是对外观有明确要求的制品,更应注意分型面对外观的影响。
2、利于保证制品的精度。
3,、利于模具加工,特别是型腔的加工。先复机构。
4、利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设计。
5、利于制品的脱模,确保在开模时使制品留于动模一侧。
6、便于金属嵌件。
在设计侧向分型机构时,应确保其安全可靠,尽量避免与定出机构发生干扰,否则在模具上应设置先复机构。
第六步: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以上内容全部确定之后,便根据所定内容设计模架。在设计模架时,尽可能地选用便准模架,确定出标准模架的形式、规格及A、B板厚度。标准件包括通用标准件及模具专用标准件两大类。通用标准件如紧固件等。模具专用标准件如定位圈、浇口套、推杆、推管、导柱、导套、模具专用弹簧、冷却及加热元件、二次分型机构及精密定位用标准组件等。
需要强调的是,设计模具时,尽可能地选用标准模架和标准件,因为标准件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商品化,随时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这对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是极其有利的。买家尺寸确定之后,对模具有关零件要进行必要的强度和刚性计算,以校核所选模架是否适当,尤其是对大型模具,这一点尤为重要。
第七步: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包括主流道的选择、分流道截面形状及尺寸的确定。如采用点浇口时,为确保分流道的脱落,还应注意脱浇口装置的设计。
在设计浇注系统是,首先是选择浇口的位置。浇浇口位置选择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制品成型质量及注射过程是否能顺利进行,浇口位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浇口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分型面上,以便于模具加工及使用浇口的清理。
2、浇浇口位置距型腔各个部位的距离应尽量一致,并使其流程为最短(一般大水口很难做到)。
3、浇口位置应保证塑料注入型腔时对着型腔中宽敞、厚壁部位,以便于塑料流入。
4、避免塑料在流入型腔时直冲到型腔壁、型芯或嵌件,是塑料能尽快流入型腔各部位,并避免型芯或嵌件变形。
5、尽量避免制品产生熔接痕,若要产生,使其溶解痕产生在制品不重要的地方。
6、浇口位置及其塑料注入方向,应是塑料在注入型腔时能沿着型腔平行方向均匀地流入,并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
7、浇口应设计在制品上最容易清除的部位,同时尽可能不影响制品的外观。
第八步:顶出系统的设计
制品的顶出形式,归纳起来可分为机械顶出、液压顶出、气动顶出三大类。在机械顶出是注射成型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顶出质量的好坏将最后决定制品的质量,因此,制品顶出是不可忽视。在设计顶出系统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1、为使制品不致因顶出产生变形,推力点应尽量靠近型芯或难于脱模的部位,如制品上细长的中空圆柱,多采用推管顶出。推力点的布置应尽量平衡。
2、推力点应作用在制品能承受力最大的部位,及刚性好的部位,如筋部、突缘、壳体型制品的壁缘等处。
3、尽量避免推力点作用在制品较薄平面上,防止制品顶白、顶高等,如壳体形制品及筒形制品多采用推板顶出。
4、尽量避免顶出痕迹影响制品外观,顶出装置应设在制品的隐蔽面或非装饰表面。于透明制品尤其要注意定出位置及顶出形式的选择。
5、为使制品在顶出时受力均匀,同时避免因真空吸附而使制品产生变形,往往采用复合顶出或特殊形式的顶出系统,如推杆、推板或推杆、推管复合顶出,或者采用进气事推杆、推块等定出装置,必要时还应设置进气阀。
第九步:冷却系统的设计
冷却系统的设计是一项较繁琐的工作,要考虑冷却效果、冷却的均匀性和冷却系统对模具整体结构的影响。冷却系统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冷却系统的排列方式及冷却系统的具体形式。
2、冷却系统的具体位置及尺寸的确定。
3、重点部位如动模型芯或镶件的冷却。
4、侧滑块及侧滑芯的冷却。
5、冷却元件的设计及冷却标准元件的选用。
6、密封结构的设计。
第十步:
塑料注射模上的导向装置,在采用标准模架时,已经确定下来。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只要按模架规格选用就可以了。但根据制品要求须设置精密导向装置时,则必须由设计人员根据模具结构进行具体设计。
一般导向分为:动、定模之间的导向;推板及推杆固定板导向;推板杆与动模板之间的导向;定模座与推刘盗版之间的导向。一般导向装置由于受加工精度的限制或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其配合精度降低,会直接影响制品的精度,因此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制品必须另行设计精密定位元件,有的已经标准化,如锥形定位销、定位块等可供选用,但有些精密导向定位装置须根据模块的具体结构进行专门设计。
第十一部:模具钢材的选用
模具成型零件(型腔、型芯)材料的选用,主要根据制品的批量、塑料类别来确定。对对于高光泽或透明的制品,主要选用4Cr13等类型的马氏体耐蚀不锈钢或时效硬化钢。
含有玻璃纤维增强的塑料制品,则应选用Cr12MoV等类型的具有高耐磨性的淬火钢。
当制品的材料为PVC、POM或含有阻燃剂时,必须选用耐蚀不锈钢。
十二步:绘制配装图
排位模架及相关内容确定之后,便可以绘制装配图。在绘制装配图过程中,对已选定的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抽芯系统、顶出系统等做出进一步的协调和完善,从结构上达到比较完美的设计。
第十三步:模具主要零件图的绘制 在绘制型腔或型芯图时,必须主义所给定的成型尺寸、公差及脱模斜度是否相协调,其设计基准是否与制品的设计基准相协调。同时还要考虑型腔、型芯在加工时的工艺性及使用时的力学性能及其可靠性。结构件图的绘制,当采用标准模架时,出标准模架以外的结构件,大部分可以不绘制结构件图。
第十四步:设计图纸的校对 模具图设计完成后,模具设计人员将设计图及相关原始资料一同交主管人员进行校对。
校对人员应针对客户所提供的有关设计依据及客户所提要求,对模具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操作的可行性等进行系统的校对。
第十五步:设计图纸的会签
模具设计图纸完成之后,必须立即交给客户认可。只有客户同意后,模具才可以备料投入生产。当客户有较大意见需要作重大修改时,则必须在再重新设计后再交给客户认可,直至客户满意为止。
第十六步:
排气系统对确保制品成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排气方式有以下几种:
1、利用排气槽。排气槽一般设在型腔最后被充满的部位。排气槽的深度因塑料不同而异,基本上是以塑料不产生飞边时所允许的最大间隙来确定。
2、利用型芯、镶件、推杆等的配合间隙或专用排气塞排气。
3、有时为了防止在制品在顶事造成真空变形,必须设计排气镶针。
结论
综合以上的模具设计程序,其中有些内容可以合并考虑,有些内容则要反复你考虑。因为其中因素常常相互矛盾,必须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论证、相互协调才能得到较好的处理,特别是涉及模具结构方面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对待,往往要做几个方案同时考虑,对每一种结构尽可能列出各方面的优缺点,在逐一分析,进行优化。结构上的原因会直接影响模具的制造和使用,后果严重点甚至会造成整套模具报废。所以,模具设计是保证模具质量的关键性的一步,其设计过程就是一项系统工程。
模具设计中的重点:
1、模具整体布置合理,2、分型面的选择
3、流道的布置,进胶口的选取
4、顶出装置
5、运水布置
6、排气的选择
7、分模时注意拔模角,镶件的抽取,擦位角的处理,材料的收缩选取
8、加工图应详细,但求简单。能脫模!易加工!頂出易!
H13也就是欧洲的2344,日本的SKD61同类的 H13是软料,材料的淬透性和耐磨性很好,一般可用在30万啤以上的模具,热处理后可达到56HRC,一般常用 的硬度也就在48~56HRC间。
对于一般的斜顶材料,要求其表面硬度高,内部又要有一定的韧性,所以如果模仁用H13的,加硬后到52HRC时,斜顶可以用NAK80等这样的预硬刚,对 于一般大公司里都要求模仁材料不能与斜顶同料,如果客户明确指定同料,热处理后都必须比模仁料正5HRC或负5HRC,以防成型过程中烧死或咬伤,也会改 善其的耐磨性能。
一般都不太推荐用420类的做斜顶,因其是不锈钢,容易烧死。重点是结构
如果最大可能地简化结构,但又要保证模具质量,公司就会从中挣取最大的利润.当我们接到一个产品,第一个问题是找出最大分型面,大概地确定前 后模,然后在此分型面的基础上再分析前模结构,后模结构:镶件,行位,斜顶,其它辅助机构.结构的思路清晰后,下一步是考虑加工,从而确定结构的合理性: 镶还是不镶;应该CNC还是线割;应该CNC还是雕刻等等.结构影响加工,加工牵连成本及交期时间.那么我们如何最大可能地简化模具结构呢?
一方面与客户检讨产品当时,要着重指出产品给开模带来的出模问题,是否把产品改善:另一方面,模具设计前是否在公司内召开会议,征求多种可行结构建议.从加工与客户要求的角度确定最终方案.1.对所设计模具之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以电脑机箱为例,首先将各组件产品图纸利用设计软件进行组立分析,即工作中所说的套图,确保在模具设计之前各产品图纸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组件在整个机箱中的重要性,以确定重点尺寸,这样在模具设计中很有好处的,具体的套图方法这里就不做详细的介绍了。
2.在产品分析之后所要进行的工作,对产品进行分析采用什么样的模具结构,并对产品进行排工序,确定各工序冲工内容,并利用设计软件进行产品展开,在产品展开时一般从后续工程向前展开,例如一产品需要量五个工序,冲压完成则在产品展开时从产品图纸开始到四工程、三工程、二工程、一工程,并展开一个图形后复制一份再进行前一工程的展开工作,即完成了五工程的产品展开工作,然后进行细致的工作,注意,这一步很重要,同时需特别细心,这一步完成的好的话,在绘制模具图中将节省很多时间,对每一工程所冲压的内容确定好后,包括在成型模中,产品材料厚度的内外线保留,以确定凸凹模尺寸时使用,对于产品展开的方法在这里不再说明,将在产品展开方法中具体介绍。
5.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精华) 篇五
因为它需要技术人员来操作
操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
管理信息系统是社会系统的抽象表达,社会系统的各个实体之间通过信息发生相互作用,而把这些实体抽象成为管理信息系统里的节点,将不可见的信息具体化,进行分类、检索和储存,提高信息的质量,就可以提高实体之间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效率。
任何一个实际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都是一个社会系统的映像,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可以提高社会系统的运作效率,它实际上也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是社会系统高度发达的产物。Mis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辅助分析、规范化管理、节省人力。
辅助分析其特点是它超越信息简单的查询,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 使其信息能对用户的管理、经营和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起到辅助决策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在当今的信息时代, 网上资源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不仅仅可提高工作效率, 而在节省人力物力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决了以往用大量人力手工操作的烦琐劳动, 实现了人机对话,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花费较少精力, 获取大量的数据。一。顺序结构,优点
1、简单:存储与管理都简单,且容易实现。
2、支持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
3、顺序存取速度快。
4、所需的磁盘寻道次数和寻道时间最少。缺点
1、需要为每个文件预留若干物理块以满足文件增长的部分需要。
2、不利于文件插入和删除。二。链式结构 优点
1、提高了磁盘空间利用率,不需要为每个文件预留物理块。
2、有利于文件插入和删除。
3、有利于文件动态扩充。缺点
1、存取速度慢,不适于随机存取。
2、当物理块间的连接指针出错时,数据丢失。
3、更多的寻道次数和寻道时间。
4、链接指针占用一定的空间,降低了空间利用率。三。索引结构 优点
1、不需要为每个文件预留物理块。
2、既能顺序存取,又能随机存取。
3、满足了文件动态增长、插入删除的要求。缺点
1、较多的寻道次数和寻道时间。
2、索引表本身带来了系统开销。如:内外存空间,存取时间等。
U/C矩阵
是用来表达过程与数据两者之间的关系。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U/C矩阵是MIS开发中用于系统分析阶段的一个重要工具。提出了一种用关系数据库实现U/C矩阵的方法,并对其存储、正确性检验、表上作业等做了分析,同时利用结果关系进行了子系统划分。
U/C矩阵是一张表格。它可以表数据/功能系统化分析的结果。它的左边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表中在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叉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类的关系。
U/C矩阵 完备性检验:这是指每一个数据类必须有一个产生者(即“C”)和至少有一个使用者(即“U”);每个功能必须产生或者使用数据类。否则这个U/C矩阵是不完备的。
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的步骤如下:
①画一个数据关系表,在表的第一行填入各项“数据类”,在表的第一列填入各项“功能”;②如果某一功能使用了某种数据类,便在表中间的矩阵的相应交叉点上写个U,如果某一功能产生了某种数据类,便在相应的交叉点上写C;③按逻辑关系以及发生的先后顺序,重排各个功能;④重排数据类,原则是使得所有的“C”尽可能靠近矩阵的主对角线;⑤分组,即把U和C比较密集的区域框成一个个组,就是子系统。
对表做重新排列,把功能按功能组排列。然后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对角线。将U和C最密集的地方框起来,给框起个名字,就构成了子系统。落在框外的U说明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这样就完成了划分系统的工作。如下图 U/C矩阵的主要功能
1.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及时发现前段分析和调查工作的疏漏和错误。2.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来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3.通过对U/C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4.通过对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可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什么是诺兰阶段模型?它有什么实用意义。
诺兰阶段模型:把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诺兰总结这一规律提出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称其为诺兰阶段模型。诺兰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分为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六个不同阶段。
自下而上”MIS开发策略:
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缺点:不能像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做许多重大修改,甚至从新规划、设计。
“自上而下”MIS开发策略:
优点:这种开发策略有很强的逻辑性,是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来发来设计信息系统。缺点:实施难度较大。
制定MIS战略规划时使用方法
BSP法(企业系统规划法)主要是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BSP方法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本,具体做法是利用过程/数据矩阵(也称U/C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优点是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因此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 缺点是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2.原刑法
不注重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而是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优点是简易,用户容易接受;
缺点是返工现象特别严重,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贯彻的是“从下到上”的开发策略,它更容易被用户接受。但是,由于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它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该方法的另一不足是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封装性:面向对象就是“对象+属性+方法”。抽象性:类中封装了对象共有的属性和方法,继承性: 继承性是类特有的性质,类可以派生出子类,子类自动继承父类的属性与方法。动态链接性:对象间的联系 4.CASE方法
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全面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严格地讲,CASE只是一种开发环境而不是一种开发方法。
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
1.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以节省MIS投资; 2.明确MIS的任务;为将来的评估工作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MIS的目标(MIS应实现的功能)、约束(实现MIS的环境、条件)及总体结构(由哪些子系统构成);组织的现状(包括软硬件、人员配备及开发费用等);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流程重组等;对影响规划的IT发展的预测。
10.为什么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其结果不是唯一的
从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的步骤可见,整个划分的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功能组和数据类的排位、C较密集区域的划分等,因此,不同的人划分的结果可能不是一样的。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主要包括: 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对数据及数据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各个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应建立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同时新系统的逻辑方案也是系统开发者和用户共同确认的新系统处理模式以及打算共同努力的方向。
6.1新系统信息处理方案
在本章前面各节中已经对原有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优化,这个分析和优化的结果就是新系统拟采用的信息处理方案。它包括如下几部分:(1)确定合理的业务处理流程
将2.3节分析的结果在此正式提出来,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删去或合并了哪些多余的或重复处理的过程? ②对哪些业务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和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什么?改动(包括增补)后将带来哪些好处? ③给出最后确定的业务流程图。
④指出在业务流程图中哪些部分新系统(主要指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完成,哪些部分需要用户完成(或是需要用户配合新系统来完成)?(2)确定合理的数据和数据流程
将2.4节分析的结果在此正式提出来,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 请用户确认最终的数据指标体系和数据字典。确认的内容主要是指标体系是否全面合理,数据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并可以统计得到这个精度等等。
② 删去或合并了哪些多余的或重复的数据处理过程? ③ 对哪些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和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什么?改动(包括增补)后将带来哪些好处? ④ 给出最后确定的数据流程图。
⑤ 指出在数据流程图中哪些部分新系统(主要指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完成,哪些部分需要用户完成(或是需要用户配合新系统来完成)?(3)确定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数据分布
将2.5节分析的结果分两部分绘出: ①新系统逻辑划分方案(即子系统的划分)。
②新系统数据资源的分布方案,如哪些在本系统设备内部,哪些在网络服务器或主机上。
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
按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与系统调试。培训操作人员。系统切换和试运行。系统测试。系统评价。
1)直接转换
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时,在某一时刻终止现行系统,启用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这种转换方式费用低,方法简单,但风险大。适合于处理过程不太复杂的小型简单系统。
2)并行转换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现行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在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时,替代现行系统。这种转换方式有利于减轻管理人员心理压力、安全性较好,但费用高。适合于处理过程复杂、数据重要的系统。
3)试点过渡法
是直接转换和并行转换的结合,分阶段将新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替代现行系统。这种转换方式心理、安全性较好,但费用高。适合于处理过程复杂、数据重要的大型复杂系统。一般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系统转换。
6.理工大学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 篇六
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4.信息量的定义:利用概率来度量信息。度量信息的实质就是确定信息量的大小。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
5.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6.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要素和子系统的集合
目的性:系统运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相关性:各要素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
环境适应性: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交流、影响,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
7.信息系统是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整体性)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目的性)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8.信息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2)管理信息系统阶段(3)决策支持系统阶段(4)网络化
9.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10.决策过程是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的制约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可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作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11.决策科学先驱西蒙描述了决策划定的四个阶段:
(1)情报活动阶段(2)设计活动阶段(3)选择活动阶段(4)执行活动阶段。12.决策问题三种类型:
1.结构化决策是重复的、惯常的、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
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
2.非结构化决策是新颖的、重要的、非惯常的,决策过程复杂,且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
3.半结构化决策: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一般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13.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数学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资源,为组织的运行、管理、分析、计划及决策等职能服务的集成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人员实施组织目标的有效工具。14.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对组织乃至整个供应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3)人机结合的系统
(4)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5)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15.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是: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16.MIS战略规划的作用(战略规划的重要性)(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进行MIS系统的开发,而不是一切从头开始】
(2)通过制订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更正确地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指导MIS系统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17.MIS战略规划的内容
(1)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2)单位(企业、部门)的现状
(3)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4)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18.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诺兰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初装阶段指单位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一般,“初装”阶段大多发生在单位的财务部门。
第二阶段:蔓延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使单位的事务处理效率有了提高。本阶段主要的问题:如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第三阶段:控制阶段:本阶段将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
第四阶段: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由于重新装备大量设备,此阶段预算费用又一次迅速增长。【企业局域网络的建设,实现企业数据的共享】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既由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数据为中心的管理。第六阶段:成熟阶段指具有完备的MIS和DSS,并真正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它是个相对的概念。
19.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整个MIS。【即先建功能模块,再进行系统集成。】
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开发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在初装和蔓延阶段,常常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缺点:系统设计不够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它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这种开发策略逻辑性强,难度较大,是一种更重要的策略,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走向集成和成熟的要求。【如同结构化程序设计,先划分功能模块和总体布局,再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优缺点:“自下而上”的策略用于小型MIS系统的设计;而“自上而下”的策略用于大型MIS系统的设计。对于大型系统往往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自上而下地作好MIS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这是建设MIS的正确策略。20.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2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
(1)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2)面向用户:开发过程中要面向用户,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愿望;(只有用户才真正了解系统需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3)开发过程工程化,工作成果文档标准化、图表规范化,保证系统开发的连续性,减少错误,增强沟通—开发中的各种文档资料
(4)工作进度阶段性明确,结构化开发方法严格遵循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论,认为系统的开发过程本身具有不可跨越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任务和目标。22.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缺点:(1)系统目标难以确定(2)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3)系统的开发周期长,这会导致原来的方案和了解的需求因环境的变化而不适合(4)工作量大,有时会造成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23.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而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可行性分析需建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最终任务:完成逻辑模型设计)24.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1)管理上的可行性:管理人员对开发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
(2)技术上的可行性:论证现有技术对系统所提出目标的支持程度,开发人员的水平,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或者单纯依靠外部力量进行开发,是很难成功的;(3)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是预估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25分析报告的重点内容是: 1)系统简述;(2)项目目标;(3)所需资源,预算和期望效益;(4)对项目可行性的结论。26.详细调查的对象:是现行系统(包括手工系统和已采用计算机的 管理信息系统);
详细调查目的: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
详细调查的原则:用户参与,即由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主管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共同完成调查。
27.数据字典的内容: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28.系统化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系统目标、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数据属性分析、数据存储分析、数据查询要求分析、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29.数据的属性分析:1.数据的静态特性分析,2.数据的动态分析(固定值属性、固定个体变动属性、随机变动属性)。
30.逻辑方案的内容: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新系统的数据流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31.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即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32.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总体设计: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等。(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
(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
(4)数据存储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
(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及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 32.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系统是作为统一整体而存在的,因此,在系统设计中,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
(2)灵活性:生命力长久的系统必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
(3)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4)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33.代码的种类 :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34.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如何计算)
35.输入设计的原则:控制输入量,减少输入延迟,减少输入错误,输入过程应尽量简化 36.数据出错的校验方法:重复校验,视觉校验,检验位校验,控制总数校验,数据类型校验,格式校验,逻辑校验,界限校验,记录计数校验,平衡校验,对照校验。37.文件的分类
(1)按文件的存储介质分类:纸带文件、磁盘文件、磁带文件和打印文件等;
(2)按文件的信息流向分类:输入文件(如卡片文件)、输出文件(如打印文件)和输入输出文件(如磁盘文件);
(3)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分类: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4)按文件的用途分类(本节的重点)
1)主文件:主文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主要存放具有固定值属性的数据(如职工姓名、职务等数据)
2)处理文件:又称事务文件,是用来存放事务数据的临时文件,包含了对主文件进行更新的全部数据,主要存放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
3)工作文件:工作文件是处理过程中暂时存放数据的文件。如排序过程中建立的排序文件,打印时建立的报表文件等。
4)周转文件: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5)其他文件:例如备份文件,档案文件等。38.数据库设计(重点)
39.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项目管理、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转换和评价等。
40.MIS物理系统的实施内容: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是MIS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41.计算机系统的实施:
(1)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2)系统是不是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扩充性是系统生命力的重要指标。(3)能否得到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42.网络系统的实施主要是通信设备的安装、电缆线的铺设及网络性能的调试等工作。网络系统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合理的性价比、良好完善的技术支持等,其中安全性能是关键指标。
43.程序设计的目标: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44.系统切换三种方法:
(1)直接切换法:就是在某一确定的时刻,老系统停止运行,新系统投入运行。(2)并行切换法(是最可靠也最常采用的系统转换方法)
(3)试点过渡法:试点过渡法先选用新系统的某一部分代替者系统,作为试点,逐步地代替整个老系统。45.系统运行管理内容:
(1)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此外,还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
(2)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整个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能够反映出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状态和工作效率,对于系统的评价与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6.MIS系统的维护内容: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代码的维护。
47.信息系统评价的目的:是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与扩展提出意见。48.系统性能指标:
(1)人机交互的灵活性与方便性;(可使用性)(2)单位时间内的故障次数与故障时间;(可靠性)(3)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改进及扩展,与其他系统交互或集成的难易程度;(可扩充性)
(4)系统故障诊断、排除、恢复的难易程度;(可维护性)(5)系统安全保密措施的完整性、规范性与有效性;(安全性与保密性)(6)系统文档资料的规范、完备与正确程度。(完备性)
49.DSS(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7.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 篇七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写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必须抓住创设情境和学习过程协作两大关键点。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
情境, 即情况、环境, 是某一段时间、空间内, 可引发主体情感体验的具体可感的客观境地。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即在认知过程中, 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有利于认知主体形成感性知识。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创设情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 促进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在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 我们可以从形象、知识、问题、实践四个方面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在此情境下建构知识。
1.形象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 (Treicher) 曾以大量的实验证明, 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3.5%来自嗅觉, 1.5%来自触觉, 1%来自味觉。这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提供直观形象, 是最简洁却又行之有效的创设认知情境的方式。例如, 我们在《解放战争》这一课, 可以通过多媒体在课堂展示军事地形图、各军将领的照片、相关影像资料, 这些直观的形象形成一个具体可感的情境, 促进认知主体进入认知状态。此外, 参观遗址、纪念馆等, 也是历史教学中非常直观的形象情境创设方式。
2.知识
知识情境包含知识背景与认知主体已有知识结构两个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 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是将新旧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世界观价值观也不同, 因此,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将认知主体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背景相结合, 创设知识情境。
《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 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是, 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他们思维活跃, 也具备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但是, 初中基础知识有一定程度的遗忘。中美关系正常化是这一课的重点, 相关知识背景则包括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等。结合两方面的情况, 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选择更接近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外交活动”作为切入点, 创设知识情境, 指引学生进入建构意义的过程。
3.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下的探索过程, 学习的过程, 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 教师作为认知主体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根据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 设计符合学习者特征的学习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讲述红军长征的内容时, 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要长征?长征是怎样的历程?红军遇到了怎样的艰难?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这些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 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分析问题, 主动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相比于直接告诉学生长征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导致的、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源是由于中共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取得的学习效果显然更好。在问题情境中, 学生主动参与, 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更体会到长征的艰苦朴素、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4.实践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创设实践情境主要以模拟为主要形式。例如《解放战争》在教学设计上, 要求学生的学习小组自愿选择战场和战役, 组内分工完成收集相关战役图片、资料、绘制军事地形图、写战役说明等。学生在整个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 体验到了模拟军事环境的乐趣, 以将领或参谋的身份参与到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体验中, 在这样的实践情境中, 由于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大促进了学习的自觉性,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就相当显著了。
二、协作的学习过程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中, 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发展实践共同体、把学习者与更广阔的社区联系在一起, 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而协作学习就是建立学习的共同体。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 应该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 推进协作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教学应用中, 具体操作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1.分组
根据班级人数与课室环境, 以自愿组合为原则, 教师调整为补充, 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推选组长, 并制定合作的章程, 规定组员义务, 建立起小组协作学习的秩序。
2.提出问题
教师将学习任务以问题的形式, 作为预习作业, 提前布置。例如要求学习小组绘制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路线图。
3.课堂展示学习小组成果
这个环节主要由学生发言, 但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建构知识意义。例如在全班协作讨论辽沈战役时, 教师提出问题:“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为什么先攻打锦州?”在已了解到相关知识背景下, 学生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对事物的辨别、对比能力, 将学生的概念理解提高到另一个新水平。
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 学生加深了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三、结语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知识只是载体。建构主义理论为我们改革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以情境和协作为重点, 着重引导学生发挥认知主体自主性, 在自主创新的教学形式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历史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非常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以教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的弊端, 优化了教学效果。在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环境下,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应该以“情境”、“协作”为重点。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情境,协作
参考文献
8.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 篇八
1. thank 感谢
thank 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它的形容词形式是thankful。
thanks to 由于,幸亏;thanks sb./thanks for help 为某事而感谢某人。例如: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
Thanks for ______ me ______ my English. 谢谢你帮助我学习英语。(helping; with)
______ ______ the rain, many crops have been protected. 多亏了这雨,许多庄稼才得以保护。(Thanks to)
2. one 一;一个
one可作基数词,也可作代词,它的序数词为first, 意为“第一”。例如:
I dont like blue socks. Please give me white ones. 我不喜欢蓝色的袜子,请给我一些白色的袜子。
【注】one 可用来代替上文提到过的一个人或物, 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数的人或物,用ones代替。
【注】one与it的区别:one指同类中不确定的一个事物;it指上文提到同一个事物。例如:
—Do you have a red pencil? 你有红色铅笔吗?
—No, I have a green ______. 没有,我只有一只蓝色的。(one)
3. family 家;家庭
family 意为“家;家庭”。作“家庭”讲时被看做一个整体,表示单数概念;作“家人”讲时,表示复数概念。例如:
Here is my family photo. 这是我的家庭照片。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
—My family ______ a happy one. (is) 我的家庭是个幸福的家庭。
—Her family ______ all waiting for her outside. (are) 她家里人都在外面等她呢。
【注】 home, house, family 这三个词都有“家”的意思,但是含义上有所不同:
home 指家庭成员在一起生活居住的地方,意为“家;家乡;本国”。例如:
His home is in Hunan. 他的家乡在湖南。
house 主要指建筑物,意为“住宅;房子”。例如:
New houses are going up everywhere. 到处都在修建新房子。
family 指家中成员或子女,如父母、子女、妻子、丈夫、兄妹等,一般不涉及房屋。例如: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Simons family? 在西门的家里有多少口人?
4. take 拿走;带走
take ... to ...意为 “拿去;带走”,指把某物(人)从说话处带到别处,它与bring所表示的地方相反;bring ... to ...意为“带来; 拿来”,指把某物(人)从别处带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carry“提;拿”,不强调方向性,但有负重之意;get “拿来;取来”,与fetch同义,指先到别处去再把某物(人)带来,常用在口语中,强调的动作的往返。例如:
Im thirsty, please _________ me a bottle of water.
A. take B. carry C. bring
Dick, _________ your raincoat with you when you go to school. Its going to rain.
A. bring B. take C. get
5. some与any
some 意思是“一些;有些”,常用于肯定句中作主语、宾语或定语。作定语时,它可以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例如:
He wants some water. 他需要一些水。
Some students are playing soccer. 一些学生在踢足球。
some 还可以用于表示请求的疑问句中。例如:
Can I have some meat? 我可以吃点肉吗?
any 意思是“一些;有些”,常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也可以用在条件状语从句中,作
定语时,它可以修饰所有的名词。例如:
Do you have any paper? 你带有纸吗?
There arent any cars on the road. 在路上没有什么车了。
此外,any 也可用于肯定句,这时它的意思是“任何”,而不是“一些”。例如:
Any man knows that. 任何人都知道那事。
6. sound 听起来
sound 在句中作感官动词,意为“听起来”,后接形容词作表语;sound like 后接名词或代词,意为“听起来好像……”。
9.估算教学设计1重点 篇九
执教:刘颖芳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教材P98、P100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运用取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运用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时是用精确计算还是估算做出判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理念:联系现实,创设情境,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一、导新:
《海宝来了》这部动画片,让我们掌握了很多世博知识,今天这节课,由海宝带领我们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1、猜猜第三周收集的水瓶大约会是多少呢?1□2
2、第四周收集的大约是200个,上面哪个数肯定不是第四周收集的数量? ①219个②199元、③299元
二、新授:
1、提问题:海宝请同学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个数学问题。
2、第三、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这个问题和我们以前解决过了的问题有什么不同?要精确计算吗?揭示课题:估算
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估算一下192+219的结果会是多少? 交流估算的过程,展示估算的方法
方法一:192接近200,219接近200,200+200=400个 方法二:192接近190,219接近220,190+220=410个 ………………
4、小结:刚才同学们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都是合理的,解决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只是有的结果会精确一些,有的结果会粗略一些,讨论:刚才的方法哪个精确一些?哪个计算起来会简便一些。5、500个送一回,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去胡子博士这里?
6、你还能提出用估算解决的问题吗?
第四周比第三周大约多收集了多少个?这是用估算解决的问题吗?
7、小结:估算时要把这些数看成整
十、整百、整千数来估算。
三、巩固练习:
1、书本P98做一做
估算:集体订正
2、先估算,再把鱼放进正确的鱼篓里。
349+226
720-112 19-203
863-243
525-239
419+201
106+438
258+117 比500大
比400小
其它
3、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
①飞机票:620元
火车票:147元
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会便宜
元。②一本书237页,贝贝已经看了143页,她大约还剩
页没看。
四、总结
10.《飞吧海鸥》重点段教学设计 篇十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突破方法:引导朗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品读、感悟。
难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突破方法:引导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不多,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较高,很多孩子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已经阅读过本文。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整体入手,引导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从而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养过动物吗?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的人和动物的世界,学习一篇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 读课题
二 检查预习
1、这是一个发生在昆明翠湖的真实故事。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2 、词语 、出示两组词语(指名读)
撮嘴呼唤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扇动翅膀
亲昵说话 肃立不动
啧啧称赞 白色旋涡
(1)指名分别读这两组词,并随机正音:“撮(平舌)、扇(多音字)、旋(多音字)挫 昵(重在通过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生评价——集体认读等形式识记。)
11.浅析弹药库防雷安全设计重点 篇十一
关键词:弹药库;防雷;安全设计
弹药库其作用较为特殊主要是存储弹药及相关的危险品。弹药品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外在环境造成的点火及过热等情况都会为其带来安全隐患。雷电十分具有破坏力,而雷电亦为不可遏制的自然现象,雷电的电压最高可超过百万伏特,而且瞬间的电流甚至超过百万安培,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弹药库的安全造成影响。
1弹药库的基础结构
很多弹药库都用在煤矿以及军训等领域,弹药库隶属危险品一类仓库。弹药库在选择地点进行建设时通常会远离大中型城市民众较多的地区,建筑通常以一层框架或砖混为主,而基础则为独立基础。
2雷电危害弹药库的主要因素
弹药库所设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且通常为低层建筑,因此影响弹药库安全性的主要为直击雷以及电磁感应。
2.1直击雷对弹药库的影响。直击雷对弹药库的影响主要包括:(1)电效应;(2)热效应;(3)机械效应。雷击所带来的电效应,电流流过被击物体形成幅值很高的冲击电压波,使电气设备绝缘破坏;冲击电流的电动力作用,使被击物体炸裂。雷击所带来的热效应,能够使雷击点附近的温度瞬间超过一万摄氏度,这可能造成弹药库爆炸及燃烧等情况。雷击所导致的机械效应,通常在其放电环节,其放电路径瞬间温度会非常高,路径附近的空气会迅速膨胀,同时以超音速向外围传播,进而形成强烈的冲击力,这会导致弹药库受损甚至塌陷。
2.2闪电电磁感应对弹药库造成的影响。在雷击过程中,路径与雷电防护设施上的电流,在冲击接地电阻上会导致电压减弱,进而在建筑物中的导线形成环路感应,在此基础上产生浪涌电压与电流,雷电流会瞬间改变,在其附近的空间内发生异常的强电磁效应,音粗也导致周围的导体上感应出较强的电能。浪涌电压瞬间放电,可能会在金属物体上产生火花,因此导致弹药爆炸情况的发生。
3预建弹药库防雷设计的侧重点
预建弹药库时我们要全面估计到附近的地质、地理以及气象等因素,其设计的侧重点要遵循下述原则。
3.1直击雷预防措施。直击雷防护设备涵盖:引下线、接闪器以及接地设备。通过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设施,按屋脊、屋角以及屋檐等可能遭雷击的位置铺设。按照建筑物防雷技术指标来评定,那么弹药库为二类防雷建筑,要在屋面的所有位置加设不超过一百平米的网格。而引下线我们要择取建筑的柱内钢筋,柱内钢筋半径超过十六,则使用两根为一组引下线;在柱筋半径超过十二,同时还没有超过十六的时候,则使用四根为一组引下线。引下线最好采用柱内外筋,加大引下线和弹药的安全范围。
防雷接地体我们最好择取基础内钢筋网,若建筑基础为条形,那同时在基础梁钢筋与地面深度超过半米的时候,使用基础梁两根钢筋进行焊接,进而使其产生环形电气通路。而基础梁与地面间距不到半米时,我们要应铺设环形人工接地设施。将基础内钢筋网利用与防雷接地设施,建筑基础如果是独立基础,那么独立基础和基础梁间就使用两根的钢筋进行焊接,进而使其构成电气连通。
3.2闪电电磁感应的预防措施。为降低或避免雷电电磁感应对弹药的威胁,我们可以把建筑物混凝土内钢筋、外框、室内的金属物体组成网状法拉第笼,同时在室内预留等电位接地终端。
4已建弹药库防雷设计侧重点
已建且没预设防雷设施的弹药库,我们要按照防雷设计的具体情况,设计装置直击雷与闪电电磁感防护设施。
4.1直击雷的预防。安装接闪杆予以保护,我们要先按照滚球法算得接闪杆的高度。上述提到的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球体,按照防直击雷的位置进行滚动,在球体碰到接闪杆以及接闪器,同时还没碰到所需保护的物品时,则此部件就可以完全获得接闪器的保护。而滚球半径hr的参数和建筑物防雷种类成正相关,一般小一些的弹药库我们会将其归类为二类防雷建筑,滚球半径hr则定为四十五米。与地面间距hr处在地面的同一平行线;针尖为圆点,hr则视为半径,利用弧线相交在平行线的两点;以平行线的两点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此弧线和针尖相交同时和地面相切;此范围均会受到保护。上述所提及的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形。
4.2闪电电磁感应设计。可以在接闪杆相对的弹药库外墙,铺设规格不超过0.1×0.1m网格的隔膜,隔膜宽度不小于五米接地一次。单独接闪杆与其接地设备,被保护物体与相关的管道等金属物间距不可以低于三米。
已建与新建的弹药库,如果有电气线铺设在室内,那么屏蔽电缆与屏蔽隔膜要在两端的防雷交界处设置等电位连接,而需要仅一端做等电位连接的时候,要使用双层隔膜,外层隔膜及钢管根据上述要求予以处理,屋内配电箱要加设相匹配的防爆型浪涌保护设施。在弹药库范围内的树木不可以小于五米,且与高压电线的间距不得小于十五米。弹药库中体积较大的金属物体要和事先留置的等电位接地端子等电位进行串联,接地端的电阻不可以超过十欧。不同的弹药库,我们要有指向性的择取最为有效的防雷方式,要确保其可靠安全,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的节约投资成本,用以确保弹药库的防雷安全。
【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推荐阅读:
教学系统设计重点07-06
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08-30
课程设计与教学考试重点11-02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07-29
教学管理系统论文设计06-09
教学设计:调用系统子程序11-03
《操作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09-13
重点场所人员核验系统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