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九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精选8篇)
1.包头市九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一
关于盐亭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盐亭自然生态优美,物产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四川省产粮产油大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近年来,盐亭县坚持建基地、育龙头、建组织,做强优质粮油、生猪、小家禽三大传统产业,做大核桃、花卉、水产三大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盐亭县按照“以点带面、以线促面、连点成片、整体推进”的思路,创新“三突出、三打破、三统筹”的“三三制”工作措施,以科学规划引领产村相融,以产业发展助推新村建设,以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新村建设交融互动发展,产村相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创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
一是龙头数量多,效益较好。大力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企业数量、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以全成生态种畜、名江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畜牧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以梅花果业、永隆清真食品公司为龙头的果品收储体系,以宏鑫粮油、嫘祖米业、嫘祖面业等企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体系。全县共发展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0户,其中省级1户(汇源牧业),截止2012年底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四川豆瓣”、“川椒王子”等5个产品入选绵阳市“首届消费者最受欢迎”产品名录,“亚隆”牌核桃油入选“绵州九宝”。二是基地布局优,规模较大。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实施品牌整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初具规模,2012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到6.7万亩,种植花卉3000亩,种植设施蔬菜2000亩,露地蔬菜5000亩,发展核桃13.8万亩,适度规模养殖户260户。全县初步建成了以北部柏梓等9乡镇为主的“梓盐核桃走廊”,以两河、新农、云溪等3个乡镇为重点的园艺产业示范园,以麻秧、黄甸等4个乡镇为主的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园,以富驿、八角等4个乡镇为重点的花椒种植基地。
三是专合作组织体系全,带动较强。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依托一个组织、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扶持发展、规范完善、整合壮大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共计128家,入社农户达到3.5万户,辐射带动农户8.7万户,会员农户户均收入比上年同期增收1350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形成和壮大,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产业发展环境优,机制较新。县政府出台了企业在投资强度、利税规模方面的规定,明确了在土地流转、基地建设等奖励和扶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生猪、核桃、花卉、特色水产等特色产业基地。同时,积极探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型捆绑式投入机制,项目按“条条”梳理,集中向“块块”投入,把市县项目资金、农林水牧路等各系统的资金统筹起来,向重点产业发展区域集中安排使用,实现设施配套完善,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是龙头不强。一方面是企业技术含量低。大多数企业加工的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如嫘祖米业、嫘祖面业等企业只是对粮油等农产品进行收储和粗加工,没有创出品牌;另一方面企业整体经营水平较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一定数量的企业仍然是家族式经营管理。再者是链条不长。产品加工层次低,市场竞争能力弱。以大家畜加工为例,全县年出栏肉牛、肉羊等大家畜40余万头,主要是靠贩卖活畜外销,产品附加值较低,这是造成我县畜牧产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
二是规模不大。我县农业产业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发育不够,种植比较分散,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较低。粮食、蔬菜、畜禽等主导产业有优无势、有产品无商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且低水平竞争越发凸显,难以产生规模效益。
三是市场不活。从整体上看,我县农产品直销、批发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数量少、规模小、设施落后、功能不全,市场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不畅,主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缺失,更没有一个大型综合农产品交易市场,不能有效地带动区域化、专业化生产。
四是品牌不响。农产品有品牌无名牌,在市场上知名度低,品牌效应差,竞争力弱,靠出售原始产品维持生产经营,使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成因:一是体制机制不全阻碍了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化格局,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低。二是由于小生产与大市场结合不紧密。多数加工企业与农户还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原料短缺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同时存在,签订的合同缺乏履约保障机制。三是劳劳动者素质不高。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是老年人,文化素质不高,影响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推广和引用,同时,专业中介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在高中以下,素质较低。四是在农业生产上的投入偏低;五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我县是丘陵农业县,田间作业体系不全,农业机械难于发挥较大作用,农业机耕机种水平不高。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硬抓手。
(一)要加快农业工业化进程,就必须在带动主体培育上下工夫。首先,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做大龙头。只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和招商引资,利用引进外来资本、技术、人才,改造、提升我县现有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形成,才能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农业产业化才会有大的飞跃。第二,要延长产业链,促进精深加工,改变我县有产品无加工,有粗加工无精深加工,有高产量无高附加值的窘境。重点推进优质粮油、核桃、畜禽屠宰等深加工及蔬菜仓储保鲜,形成完整链条。第三,要提高科技水平和现代管理水平。要切实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以现代先进技术、工艺、设备装备我县现有的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企业,彻底摆脱“家族”管理、粗放经营的旧模式,实现管理创新。第四,要增加投入。农业龙头企业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再生产投入,引进新工艺、新流程,提升装备水平。
(二)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就必须在打造产业集群上下工夫。首先,要推进土地的规模化。积极推行多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鼓励农民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力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其次,要推进农产品的规模生产。今后应着力扩大规模,以量的突破吸引客商,占领市场,提升效益。此外,要推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规模化,提高加工转化率,扩大市场份额。再者,要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思路,做大核桃、花卉、水产等特色产业产业规模。
(三)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就必须在品牌培育上下工夫。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大力实施全县农产品品牌统一战略,着力培育、壮大和保护农产品品牌,促使盐亭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要积极指导农业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农民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鼓励支持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改变过去商标命名“土”、包装设计“丑”、对外影响“小”的状况,切实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机食品基地的认定和标识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加强疫病防控,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原产地标记制度,使我县农产品成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放心产品。
(四)要加快农业产业进程,就必须在机制创新上下工夫。一是要健全组织服务体系。要建立现代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探索股份制等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要强化政策引导。尽快制订全县农业产业化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并强力推进;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抓紧出台农业产业化资金奖扶办法;抓紧制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业产业化项目(企业)调度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考核督查制度,帮助破解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瓶颈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周边环境。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强化各部门向上争取农业项目的责任,形成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合力。
(五)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就必须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上下工夫。用好用足“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组织动员群众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打捆使用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围绕山、水、田、路综合治理,建设一批标准农田,整治田间渠系、田间作业道,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六)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就必须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工夫。要用打造高团、白虎的基本经验,用城市社区建设的标准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继续坚持整合资源,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建设嫘祖农耕文化艺术基地鳌鱼项目区和福兴项目区,依托高团、白虎富有特色的花卉产业、优美的生态环境,聚人气、造商机、谋发展,打响盐亭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嫘祖故里对外知名度。
2.包头市九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二
1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应进行多角度观察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 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和肯定。十五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 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 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 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 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这样做, 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 不侵犯农民的财产权益, 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 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十五届三中全会能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这样的认识, 是来之不易的, 是经过相当长的过程才取得的共识。这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与规律。在此之前, 从什么角度看待农业产业化经营, 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摆在什么位置, 是颇费脑筋的。刚开始的时候, 多是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角度看待农业产业化经营, 试图以此解决小农生产的盲目性。的确, 农业产业化经营, 有利于农业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向市场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是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这个产业体系是贸字当头, 把产品的销售放在了第一位, 依据市场的需求兴办农产品加工业, 依据农产品加工业的需要去布局和组织农产品的生产。这是对生产什么卖什么的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性改革。农民生产的原料通过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变成最终产品流向市场, 解决了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初级产品的问题。
2对热点问题应进行冷思考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 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及兴起过程的研究。又如,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的分类研究, 分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型, 批发市场+农户型, 专业协会 (合作社) +农户型等。再如,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中各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研究, 提出用合作制改造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同时, 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实际工作中都形成了一些热点问题。
之一:辩证看待重复建设。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人们最担心的是重复建设。这个县搞几条龙, 那个县也搞几条龙, 的确容易出现严重的重复建设, 造成资源浪费。但是, 对重复建设要辩证看待。重复建设是计划经济的要领是政府充当投资主体的产物。政府领导人任期很短, 只要任期内把企业建起来了, 就是看得见的政绩, 投资能否收回是下届政府的事。在这种政体下, 重复建设符合领导人收益最大化目标。对这种重复建设, 我们当然要反对。同时也要看到, 市场经济条件下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过剩经济是经济的常态, 几乎所有行业都供大于求。在供大于求的行业中不断有新的供给者进入是一件好事, 有利于强化竞争, 促进创新。新进入者的成本必然低于该行业的边际成本, 从而降低该行业的边际成本, 淘汰该行业的边际供给者。不能把这种情况下的新进入者也指责为搞重复建设。关键在于投资决策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承担一切后果。因此, 今后应当强调的是, 政府不要直接或间接地充当投资主体, 不要制定任何规划, 一切由民间投资者自主决策。
为避免重复建设, 开出的药方之一是利用现有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 不上新项目。这个药方的最大问题, 是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成本太大。比如, 现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普遍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债务负担、社会保障负担很重, 人员不安安排, 解决这些问题要花很大代价。利用现有企业往往不如新建企业合算。
之二:轻易不要改变土地经营方式。有的龙头企业在政府和社区领导人的支持下, 租赁农民的土地, 由企业或者从外面雇工, 或者把原来的农民招收进来, 统一经营。社区集体和农民可以得到土地租赁收入, 部分农民可以得到工资收入。这种模式的出发点, 是由龙头企业直接控制初级产品的生产, 为加工环节提供稳定的、合乎质量标准的原料。但这种模式极难成功。农业生产天然适合家庭经营, 不适合企业经营。尽管企业对农工可以制定很多类似岗位责任制、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办法, 但效率低下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之三:不可低估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现在有的地方、有的研究者比较强调龙头业要让利于农民, 不仅要求龙头企业按保护价收购农产品, 而且还要求龙头企业按农民提供初级产品的多少进行利润返还。不如此, 就不能界定为龙头企业, 就不能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如有的提出, “倘若与农户的关系仅仅是产品买断关系, 就不能称之为龙头企业, 就不应当成为扶持的对象”。在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上, 如果从农民在交易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的角度, 强调保护农民的利益, 未尝不可。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把主要风险都推向龙头企业。传统观点认为, 农户生产规模小, 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这实在是一个误解。农民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其实并不低, 他们可以通过调整结构, 增加自给性消费, 甚至可以通过降低总体消费水平, 来抵御市场风险。市场风险袭击农民后, 一般来说不会形成呆帐。相反, 龙头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要低得多, 化解风险的途径也要少得多。市场风险袭击龙头企业后, 往往倒闭, 造成银行贷款沉淀。由龙头企业承担过多风险, 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把企业托垮了, 最终对农民也不利。没有了龙头企业, 农民生产的初级产品就失去了销路。
之四:“一合就灵”论缺乏理论和实践根据。很多研究人员主张发展合作制龙头企业, 让生产初级农产品的农民在龙头企业中拥有股份, 参与龙头企业重大决策。其理由是, 只有这样农户与龙头企业才能结为利益共同体, 确保农民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持这种主张的人通常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为例。的确, 西方发达国家有不少办得很好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社, 为合作社成员带来了实惠。但深入分析便会发现, 这些国家家庭农场的规模较大, 只要有为数不多的家庭农场加入, 加工、销售合作社就能实现规模经营。合作社成员为数不多、同时又有实现规模经营, 这是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成功实行合作制的重要因素。在单个农户生产规模非常小的情况下, 为满足加工和销售规模经营的需要, 加入合作社的成员必须为数众多。而成员为数太多, 内部交易成本就会上升, 直至抵消规模效益, 合作制的效率就大大降低。日本基层农协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方面成效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单个基层农协的成员为数太少, 每个成员的生产规模也很小, 合作起来后同样不能实现规模经营。我国农户生产规模比日本还小, 运用合作制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 会处于两难境地:即为体现合作制原则, 节约内部交易成本, 加入一个合作组织的农户为数不能太多, 这样就会使加工和销售实现不了规模效益;而为实现规模效益, 加入一个合作组织的农户必须为数众多, 这又会增大内部交易成本, 而且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得不到体现。因此, 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组织是有条件的, 只有在规模效益不明显或对经营规模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用合作制的方式发展小型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才是可行的。
之五:一种农产品是否适宜产业化经营取决于两个因素。据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1997年6~10月间调查, 全国29个省区市共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1824家, 其中粮油糖业占20.9%, 果菜业占26.7%, 畜牧业占25.8%, 水产业占6.4%, 其它占20.2%。从中可以看出, 果菜、畜牧等产品, 更适宜采用产业化经营模式。
3.包头市九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特色农业 资源 高效 竞争力
▲▲一、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现实意义
理论上来讲,特色农业指的是以市场经济条件为主导, 以区域特色自然资源为依托, 以特色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农产品开发为核心的一种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农业系统。随着改革开放后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然而,由于西部底子薄基础差,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还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要想在短时间内缩短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使二者最终达到协调发展, 唯一的办法就是发挥西部地区的地域资源优势,利用特色农业提高西部地区农产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讲发展西部特色农业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特色农业是提高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而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满足的基础上,而是渐渐向高品质、享受型靠拢。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绿色、健康、有机、高营养的农副产品渐渐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青睐。
(二)发展特色农业是西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西部各省市因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不同,均有其独特的农业自然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培养和利用,形成一条以特色资源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 从而实现农业资源多元化、深层次的开发, 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大的市场比重。
▲▲二、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 土地面积占到全国的50%以上。其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草丰美、光热充沛、自然资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在给西部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纱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创造了优势。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由于生产和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较为廉价,生产成本也因此相对偏低。二者相结合,使得西部在发展特色农业这条道路上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西部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复杂、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形成了许多中东部地区无法替代和模拟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例如:新疆充足的光能和热能、极大的昼夜温差条件下形成的特色彩棉、长绒棉,其高饱和度的棉花质量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新疆阿克苏的苹果、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昭苏的杏干、哈密的大枣、鄯善的哈密瓜、精河的枸杞在口感、色泽、糖分对比度和产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三、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开发深度不够, 尚未形成品牌优势
从市场了解来看,目前我国西部的农产品主要是以原产品或者说初级产品的方式向外销售,有的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有的供应给东南部的外商进行深加工,例如新疆吐鲁番等地区生产的无核白葡萄 ,以个头均匀、形态饱满、糖分浓度高、口感好而备受市场青睐,在新疆,这个品种的葡萄或小部分鲜食,大部分悬挂在晾房自然晾干形成葡萄干向外兜售,这种初级产品的利润是很低的。随着市场流通性的增强,不少外来客商大量订购葡萄和葡萄干进行深加工,或酿成葡萄酒,或做成罐头、果汁,葡萄干风味的特色糕点,价格成10倍增长。更有甚者,从葡萄籽中提炼出葡萄籽油,做成化妆品,价格一番数百倍。
这几年来,新疆的葡萄酒厂也蔚然成风,但多而不精,没有形成品牌,跟中东部地区相比,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
(二)信息化水平低,科技支撑能力不够
由于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现代科技带来的新成果还未能惠及到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民,多数农民依然靠电视、 报纸、广播和市场价格来获取信息市场信息,这就给农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比如新疆哈密地区的大枣曾因科技信息不灵, 农民在大量施用“膨大剂” 的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很多农民产品囤积,经济遭受重创。 前两年,新疆的加工番茄由于对市场信息掌握的准,农户一窝蜂的种植加工番茄,最终因为市场消化不开,导致加工番茄久置溃烂,给农户造成损失。
▲▲四、可行性建议
(一)建立特色农业基地
要想达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特色基地。例如,在新疆光热资源最为丰富的沙漠边缘地区可以率先建起优质棉生产基地,在新疆阿克苏和陕西地区可以建立起特色果园基地;在云南、甘肃和青海可以建设蔬菜育苗中心;在宁夏、甘肃和青海可以建立起中药材育种繁育基地,如此等等。总之,各地要结合地域特色,有针对性的建立起特色农业基地,并制定出不同的制度和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扶持,实现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优化组合。
(二)加强信息技术推广
对西部地区进行农技推广是十分有必要的,需要大力推广的主要包括特种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通过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来提高西部地区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提高农民依靠科技促发展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性互动,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三)用品牌提高竞争能力
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做农产品的”农货精品”,依靠良好的口碑,树立起响亮的品牌,形成了品牌也就等于占领了市场。例如蒙牛、鄂尔多斯、伊利等产品的品牌驰名中外,这都不是一朝一夕打造的,需要长期的信誉和良好的口碑来推动品牌的发展,从而形成强而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关付新.提升竞争优势的西部特色农业发展路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6):122.
[2]王万忠.我国西部农村特色农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水土保持学报,2011(6):1512.
[3]雷兴长.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结构性问题及对策建议[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2):302.
4.包头市九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四
融水苗族自治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按照规则开放国内市场,不可避免地要对国内产业包括农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根据融水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县的`实际,农业产业结构如何调整?怎样才达到调整目标?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作 者:张建国 作者单位: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刊 名:计划与市场探索英文刊名:A JOURNAL ON PLANING AND MARKET年,卷(期):2003“”(1)分类号:F3关键词:
5.包头市九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西部地区基础薄弱,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提出了“七个更加”的新要求:更加高效的土地产出率、更加完备的物质保障、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更加发达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的经营形式、更加现代的发展理念和更加先进的农民群体。如何依托新形势下的农业指标体系来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论题。为此,笔者对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形成此文,希望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特色农业;资源;高效;竞争力
1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现实意义
理论上来讲,特色农业指的是以市场经济条件为主导,以区域特色自然资源为依托,以特色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农产品开发为核心的一种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农业系统。随着改革开放后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然而,由于西部底子薄基础差,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还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要想在短时间内缩短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使二者最终达到协调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发挥西部地区的地域资源优势,利用特色农业提高西部地区农产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讲发展西部特色农业的现实意义:
(1)发展特色农业是提高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而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满足的基础上,而是渐渐向高品质、享受型靠拢。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绿色、健康、有机、高营养的农副产品渐渐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青睐。
(2)发展特色农业是西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西部各省市因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不同,均有其独特的农业自然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培养和利用,形成一条以特色资源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从而实现农业资源多元化、深层次的开发,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大的市场比重。
2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占到全国的50%以上。其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草丰美、光热充沛、自然资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在给西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创造了优势。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由于生产和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较为廉价,生产成本也因此相对偏低。二者相结合,使得西部在发展特色农业这条道路上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西部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复杂、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形成了许多中东部地区无法替代和模拟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例如:新疆充足的光能和热能、极大的昼夜温差条件下形成的特色彩棉、长绒棉,其高饱和度的棉花质量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新疆阿克苏的苹果、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昭苏的杏干、哈密的大枣、鄯善的哈密瓜、精河的枸杞在口感、色泽、糖分对比度和产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3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存在的几个问题
3.1开发深度不够,尚未形成品牌优势。
从市场了解来看,目前我国西部的农产品主要是以原产品或者说初级产品的方式向外销售,有的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有的供应给东南部的外商进行深加工,例如新疆吐鲁番等地区生产的无核白葡萄,以个头均匀、形态饱满、糖分浓度高、口感好而备受市场青睐,在新疆,这个品种的葡萄或小部分鲜食,大部分悬挂在晾房自然晾干形成葡萄干向外兜售,这种初级产品的利润是很低的。随着市场流通性的增强,不少外来客商大量订购葡萄和葡萄干进行深加工,或酿成葡萄酒,或做成罐头、果汁,葡萄干风味的特色糕点,价格成10倍增长。更有甚者,从葡萄籽中提炼出葡萄籽油,做成化妆品,价格一番数百倍。
这几年来,新疆的葡萄酒厂也蔚然成风,但多而不精,没有形成品牌,跟中东部地区相比,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
3.2信息化水平低,科技支撑能力不够
由于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现代科技带来的新成果还未能惠及到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民,多数农民依然靠电视、报纸、广播和市场价格来获取信息市场信息,这就给农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比如新疆哈密地区的大枣曾因科技信息不灵,农民在大量施用“膨大剂”的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很多农民产品囤积,经济遭受重创。
前两年,新疆的加工番茄由于对市场信息掌握的准,农户一窝蜂的种植加工番茄,最终因为市场消化不开,导致加工番茄久置溃烂,给农户造成损失。
4 可行性建议
4.1建立特色农业基地
要想达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特色基地。例如,在新疆光热资源最为丰富的沙漠边缘地区可以率先建起优质棉生产基地,在新疆阿克苏和陕西地区可以建立起特色果园基地;在云南、甘肃和青海可以建设蔬菜育苗中心;在宁夏、甘肃和青海可以建立起中药材育种繁育基地,如此等等。总之,各地要结合地域特色,有针对性的建立起特色农业基地,并制定出不同的制度和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扶持,实现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优化组合。
4.2加强信息技术推广
对西部地区进行农技推广是十分有必要的,需要大力推广的主要包括特种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通过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来提高西部地区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提高农民依靠科技促发展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性互动,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4.3用品牌提高竞争能力
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做农产品的”农货精品”,依靠良好的口碑,树立起响亮的品牌,形成了品牌也就等于占领了市场。例如蒙牛、鄂尔多斯、伊利等产品的品牌驰名中外,这都不是一朝一夕打造的,需要长期的信誉和良好的口碑来推动品牌的发展,从而形成强而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关付新.提升竞争优势的西部特色农业发展路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6):122.[2]
王万忠.我国西部农村特色农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水土保持学报,2011(6):1512.[3]
6.包头市九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六
----关于发展柘荣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茶业作为柘荣县的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具有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影响大的特点。在新形势下,我县茶叶产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加快茶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茶业经济效益,确保茶业增效、茶农增收,为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如何推进我县茶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供交流。
一、基本现状
1、有一定基础,也初具规模。全县茶园总面积39080亩,其中:绿茶面积33000亩,乌龙茶面积6080亩,去年茶叶总产量2426吨,总产值达8812万元,茶叶商品总值达1.2亿元。今年上半年茶叶产量856吨,比增2.4%,产值2378.8万元,比增6.2%,平均价1425元/担,比增6.3%,其中:首春茶产量396吨,平均价1900元/担,产值1504.8万元。二春茶产量460吨,平均价950元/担,产值874万元。金观音、黄观音品种青针价格创出历史最高水平,达200元/斤。全县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达5000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6100亩,有机茶基地300亩。全县9个乡镇116个行政村(社区),几乎村村皆产茶,县国营茶场茶园面积1077亩,还有4个乡镇茶场,30个村级骨干茶场。近年来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全县有集中连片茶园6000多亩,茶叶初制厂100多家,目前已初步形成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配套的社会化生产雏形。
2、有一定市场,也产出品牌。目前,柘荣人开办的多种体制和形式的茶庄、茶行、茶叶代销店分布大江南北,为数众多的供销队伍走南闯北经销茶叶。近年来,在省科技厅和省茶科所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依托各种平台和资源,使我县茶叶在加工、技术和营销等方面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经过多年努力和市场的洗礼,目前我县通过QS认证的企业有6家,特别是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的“双芽牌” 和福建东艺茶业有限公司的“彭山翠芽”双双荣获福建省获“省名牌” 和“省著名商标”称号,凤里牌金观音和彭山翠芽茶分别获得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东方神韵杯乌龙茶类和绿茶类金奖。
3、有一定合力,也形成共识。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着力把茶叶作为发展农业的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发展,县乡两级有关部门也先后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茶叶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相应加大了投入,改善发展生产条件,形成了一定合力,有力地促进了茶农增收,促进了我县茶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引导我县茶业产业从原有的传统精制加工模式走向精深加工发展方向,广大农民发展茶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问题
1、茶叶整体效益不高。由于经济来源多元化后,加之茶园管理水平差异大,产量高低不平衡,加上管理粗放,滥采粗制,导致低水平粗制的茶叶效益不高,许多原有茶农转而从事二、三产业,造成这些茶农无心经营茶园,有的甚至放弃管理任其荒芜。而以茶叶为的农户却因茶园面积太少太小,形不成相应规模,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管理手段、方式落后,缺乏有效市场管理,价格大起大落。
2、茶叶品牌意识不强。我县海拔较高,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是个山清水秀无污染的农业县,有着得天独厚的产茶环境,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但是我县茶叶生产者、经营户创品牌意识差,造成我县有名茶没名牌的现实,缺乏真正的品牌茶叶,发挥不了品牌效益,经济附加值低。
3、茶叶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我县茶园不仅规模小,而且种植、经营分散。茶叶种植一园多户或一户多块极为普遍。茶园管护水平不高,茶叶加工厂规模小,档次低,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低,没有真正形成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和管理企业化,茶叶产品与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不相适应,厂房设备与扩大再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茶叶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4、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龙头。目前,我县近30多个茶厂中,比较大型的茶厂只有三、四个,85%是简陋茶厂,而比较大型的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和泰茶叶等企业,也没有真正发挥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带动作用有,没有真正带动群众发展、致富,距真正意义的龙头企业距离还很大,其龙头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5、缺乏乌龙茶加工技术。乌龙茶种植在我县刚刚起步,乌龙茶种植、加工的历史短,乌龙茶加工技术人才十分匮乏,而乌龙茶制作技术水平的高低是乌龙茶生产的成败和关键,乌龙茶加工技术缺乏就会大大影响我县乌龙茶产业的发展。
6、未真正形成协作效应。乡村两级、企业、茶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短期行为,未能形成构筑利益共同体的合力。如乡村两级重税收,轻规划和扶持;企业重自身效益,轻带动茶农发展生产;茶农光看当年收入,轻投入与管理,这些短期行为和引导规划的缺乏,导致无法形成相互协作和互利双赢的效应。政府与企业、群众三者之间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互动机制和利益协作,来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做大,应认真进行整合规划。
三、主要措施
1、抓龙头,大力发展乌龙茶产业。一是依托县乌龙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负责制订总体规划,提出发展对策,研究配套措施。二是建立专项基金,扶持广大茶农发展茶叶。三是建立典型示范片,通过示范推广,带动广大茶农进行茶业结构调整,重点突破乌龙茶发展的五大难关即:“面积关”、“制作关”、“苗木关”、“设备关”、“营销关”。我县
重点在黄柏乡、楮坪乡、城郊乡海拔500米以上的区域优先发展,要求茶农户种植5亩以上,全村一个品种面积不少于50亩,同时争取1-2家企业到我县落户。在制作技术上,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建立仙山乌龙茶加工技术培训基地,从安溪聘请熟悉乌龙茶种植、管理、加工的原安溪茶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陈信石长期担任我县乌龙茶技术顾问,选送初、高中毕业生到安溪县职业中专学校学习,在苗木培育上,在凤里村建立育苗试验基地,以保证苗木纯度和质量;在加工设备上,采取群众自筹、政府补助的办法,对乌龙茶机械补助购机款的15%,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新增乌龙茶加工设备20套。
2、强支撑,加快品牌战略步伐。一是推进茶叶质量认证,认真做好QS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认证的组织申报。二是鼓励茶叶企业争创名牌。在去年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的“双芽牌”获得“省名牌”称号的基础上,争取福建东艺茶业有限公司的“彭山翠芽牌”获“省名牌”和“省著名商标”称号。以稳定的质量保证品牌的声誉,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占有稳固的消费群体。三是创新农产品宣传与展销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运用各种媒体和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等大力宣传,进一步扩大我县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四是抓住目前市委、市政府关于规划整合全市茶叶品牌和资源的有利契机,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来加快我县茶业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认真规划,对接融入,在强手如林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新契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重后劲,强化科技兴茶能力。一是搞好茶叶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抓好张一元茶叶、天禾茶叶公司、三和茶叶公司、北山茶叶示范场等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二是加强茶叶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抓好仙山乌龙茶加工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开展茶叶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茶农的种茶技术和加工水平,继续利用晚上时间深入各村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积极引导和鼓励茶农推广使用各种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优良品种。三是建立茶叶信息服务体系。积极依托县365农业服务中心,组建“茶叶信息中心”,建立“柘荣茶叶信息网”网站,收集和发布各类茶业信息,推进茶业信息化进程。
7.包头市九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七
一、蔚县剪纸艺术
河北蔚县剪纸, 最初被称为“窗花”, 距今已有近二百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民间剪纸艺人吸收了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天津杨柳青木牌以及当地雕刻艺术的精华, 后经不断推陈出新, 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蔚县剪纸。蔚县剪纸属于“以阴刻为主, 以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 其刻工精细, 构图饱满, 造型别致, 色彩艳丽, 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 它的题材非常广泛, 蕴藏着丰富的寓意, 生活气息浓郁。一般来说, 蔚县剪纸的题材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类。一是吉祥图案。这类剪纸大都是以瑞兽祥鸟或文字图形为主要内容, 运用谐音、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寓意。二是神话传说。这类剪纸的内容分人物和故事两种, 多采用拟人化手法, 并赋予深刻的社会涵义。三是戏文故事。这类剪纸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演义小说及地方戏曲等, 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等。四是神像。这类剪纸取材于佛教、道教等, 带有一定的宗教性质, 主要用于祈福纳祥。五是风俗时事。这类剪纸多以表现现代社会时事、风俗和家庭生活的场景为内容, 画面色彩热闹喜庆, 极富装饰色彩。
二、蔚县剪纸产业化的意义
现如今, 在政府引导、市场化的作用下, 蔚县剪纸逐渐走上了一条产业化的道路, 这对当地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以往单靠民间艺人手工制作的剪纸, 虽然精美, 但数量毕竟有限, 满足不了众多的需求者。剪纸产业化, 不仅提高了剪纸的产量, 还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深度、广度及质量, 丰富了其品种, 这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 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 增加了就业机会
蔚县剪纸产业化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还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剪纸的生产主要在广大农村, 而农业生产是季节性的, 农民不可能整年生产, 在农闲时, 剪纸可作为农民的一项副业, 为他们创收, 这就解决了农民的暂时性失业问题。另外, 剪纸产业化还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剪纸的生产单靠农民组成的家庭式作坊肯定会供不应求, 需要企业带头进行生产, 这就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客观上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三) 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蔚县剪纸产业化, 不仅促进了剪纸业的发展, 还推动了与剪纸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剪纸产业化, 不仅需要生产、制作剪纸的相关企业, 也需要包装、产品运输、印刷等与剪纸销售相关的产业, 这些产业随着剪纸产业化也得到了发展。
(四) 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创新
自从蔚县剪纸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后,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 企业不断推陈出新, 开发了许多新产品, 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创新发展。
三、蔚县剪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不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常传承的前提下, 对其进行适度的产业化开发已经成为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之一。蔚县剪纸就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 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下面笔者谈谈蔚县剪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蔚县剪纸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 必须做好对剪纸产业的引导、扶持工作, 全力促进剪纸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
1. 政策扶持。将剪纸产业化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并列为重要的文化产业项目来抓, 给予政策扶持和保护。
2. 资金引入。
在加大对剪纸产业投入的同时, 主动与国内外知名文化公司和大型投资企业合作, 引入资金, 推动剪纸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
3. 产权保护。成立剪纸协会, 通过举办公开评比活动, 抑制抄袭、仿造等不良行为和恶性竞争。
(二) 加强人才培养
蔚县剪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是关键, 关系着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为了保持人才优势, 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剪纸人才, 政府一定要重视人才培养, 在政治上给地位, 在经济上给资助, 在发展上给扶持, 从而不断壮大传承队伍, 让他们参与到剪纸产业化的建设中去。另外, 相关企业也要积极引入剪纸创作方面的人才, 并做好对他们的培训工作, 调动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发展剪纸产业。
(三) 树立品牌
任何产品要想有好的发展, 都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 蔚县剪纸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往靠价格来争夺市场, 缺乏品牌的商品或产品已经被淹没在市场化的竞争大潮中, 因此蔚县剪纸产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 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 树立品牌, 并加大宣传, 将品牌打出去, 让人们真正认识蔚县剪纸, 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四) 创新剪纸艺术
今天, 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以往传统的剪纸样式可能已经不符合他们的需求, 这就要求民间剪纸艺人对剪纸艺术进行创新, 使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活力, 也就是说蔚县剪纸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完善和创新。一方面, 要创新蔚县剪纸的内容, 加入一些时代元素, 如现代歌舞、现代建筑等, 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另一方面, 要创新蔚县剪纸的形式, 开发一些新产品, 如剪纸册页、画轴镜框、灯笼挂饰等, 使之更符合市场需求。只有这样, 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意愿, 设计、生产剪纸产品, 创新剪纸的内容和形式, 才能创作出时代感强的时尚剪纸作品, 更好地推动剪纸产业化发展。
四、结语
要想蔚县剪纸在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政府、企业、个人必须共同努力, 给予多方面的保护和扶持, 同时不断创新剪纸艺术, 使之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摘要:蔚县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 其构图饱满, 造型生动, 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在市场化的今天, 为了适应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保持可持续发展, 蔚县剪纸必须走上一条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本文从蔚县剪纸产业化的意义谈起, 就如何推动蔚县剪纸产业化发展进行探究, 以期更好地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蔚县剪纸艺术。
关键词:蔚县剪纸,产业化发展,意义,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席红延.蔚县剪纸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35) .
[2]王曦彤, 王爱清.文化与市场:论蔚县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前景[J].美术文献, 2014 (01) .
[3]李静.蔚县剪纸的现状调研与保护发展研究[J].中国美术馆, 2011 (11) .
[4]赵爽.产业化背景下蔚县剪纸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J].美与时代 (中) , 2015 (06) .
8.关于修水茶叶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修水 茶叶产业 存在的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2-0088-02
1 茶叶产业的现状分析
修水生态环境优越,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自古就是产茶大县,宁红茶就是产自这里。修水作为首批全国20个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县之一,茶园面积、茶产量、茶叶出口等经济指标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县茶叶面积5.2万亩,涉茶乡镇31个,其中5千亩以上乡镇1个,2千亩以上乡镇7个,千亩以上茶场6个,500亩以上茶场8个,百亩以上茶场64个,茶叶产量2300吨,产值9000万元。
(1)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县农业局调查统计,2002年全县茶园面积仅剩16881亩,可采面积不足6000亩。2003年以来,我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新扩无性系良种茶园近4万亩。大椿、上杭、黄港、上奉、征村等乡镇得到连片集中发展,同时也对周边乡镇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2)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茶农茶企产品质量意识普遍增强,由家庭作坊式的柴埚向电炒埚,全程机械制茶迈进。对茶叶的加工流程也越来越规范。新扩茶园全部按无公害以上标准建设,有4200亩获有机茶认证,16个茶产品获有机食品称品,多次获省市以上金银大奖。
(3)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目前已有茶叶注册商标17个,有双井绿、凤凰舌尖、宁红金毫、五杰银雾等多个茶叶品牌,其中宁红、梅山等获省著名商标。
(4)产销市场不断开拓。产销网络不断健全,在本县,越来越多的茶产业专卖店都相继发展起来,包括茶楼的市场也相当广阔。产业专卖店已向九江、南昌等地发展,茶叶由主要省内销售,扩展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福建、武汉等地。
2 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修水的名优茶叶经常在省市以上的茶叶大赛中获得大奖,名气很大,足可见修水茶叶的品质高,但实际上却不是真正叫的响、做的大、利润高的大品牌,修水茶叶产品整体上给人一种一流品质、二流品牌、三流价格的印象。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茶叶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目前只有宁红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但目前经营状况不如人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弱。现有茶厂设备陈旧,环境卫生条件差,茶园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低,合作关系松散,联合程度低。茶农茶企都是以自己的小作坊各自为战,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也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
(2)茶业科技力量薄弱。全县虽有茶叶科技人员35名,但年龄偏大,几乎都是一些年龄层在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也不高,对机器操作不是非常熟练。员工的分配结构不合理,40岁以下的没有几人,主要在茶科所和茶叶办,而茶叶企业和乡镇的科技人员极少,难以真正的做到高效率操作规范化,人员分布不合理。
(3)茶叶发展不平衡。多数乡镇很重视茶叶工作,不断加强茶园管理,积极进行茶园扩建工作。但也有部分乡镇的茶叶专业户只图眼前利益;有的虽然管理到位并可以投产,但全年不产销一两茶叶,实在是浪费;有的茶园常年处于粗放管理,甚至弃管;个别乡镇分管茶叶工作的领导,工作不主动,有的甚至连专业户的茶园在哪都全然不知。
3 对策及建议
因此,对于我县茶叶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荐我县茶叶的产业化进程,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茶叶产业持续发展。除整合项目支持基地建设外,要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茶叶品牌宣传,茶叶基地提升品质,QS认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茶叶加工集聚小区建设,茶叶市场建设等,培植茶叶龙头企业,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促进本县茶叶产业的升级。
(2)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形成茶叶发展合力。当前修水茶业,市场品牌众多,经营模式雷同,如同一盘散沙。因此大力整合茶业资源,做强特色茶叶基地,开发强势名优产品要把众多茶叶基地,集合起来进行规范生产和精深加工,通过兼并和整合,让具有龙头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的市场主体担当修水茶业发展重任,使修水茶业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优势和特点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加大茶文化研究力度,彰显修水茶叶魅力。茶虽是一种饮料,一旦有文化的融会和渗透,就能形成独特的茶文化,就会有无穷的价值和巨大的生命力。现在,饮茶的目的远远超出了单纯解渴范畴,已发展定格为净化心灵、传播文明、凝聚力量、醇化社会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要充分挖掘茶文化,加强茶文化宣传、研究和建设,加快茶产业和茶文化的融合,举办各种茶文化活动,传播茶文化。利用茶园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的特点,与修水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集观光、采茶、制茶、品茶于一体的特色茶旅游,培育新的茶叶消费群体。
4 结语
修水茶叶的优势来自于修水县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文化风情。关于茶叶产业的发展将会是关系本县经济收入、文化发展乃至国民收入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地推动修水茶叶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已经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最大程度的避免其他不良情况的产生。就目前来说,我县的茶产业发展还是相当稳定的,但要将修水茶叶真正的做到叫的响、做的大、利润高的大品牌,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婷.中国茶产业出路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7):8-9.
[2]张修林,樊天文,许秀娟.修水茶产业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J].蚕桑茶叶通讯,2010(2):24-25.
【包头市九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包头市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条例07-05
《包头市城市绿化条例》11-17
包头市垃圾管理现状及对策08-02
包头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暂行办法09-17
包头市中学生近视影响因素分析10-08
包头军事拓展哪家好10-11
参观包头博物馆活动策划书12-02
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11-04
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