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评价指标

2024-09-21

政治生态评价指标(精选13篇)

1.政治生态评价指标 篇一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学论文

摘要:本文在探讨生态城亓三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广州市为例,采用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结掏模式从人口、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指标四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标准,构建了生态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标准

1前言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一类以人为桉心的人工生态系统,不仅包含自然环境系统的要素,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围绕人类而产生的社会经济系统各要素。因此,城市可看成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较高的速度保持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区域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区域功能和人民生活等均有较大幅度改善。但在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数量和质量均不能适应区域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教、生态良性循环的^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溶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喈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生态城市综合发展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评价城市生态发展的基础,也是综合反映城市生态发展水平的依据,城市生态发展的目标是多元的,既有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目标,也有增长、结构优化目标,还有公平效率目标。设计生态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必须满足这些目标。借鉴国内外设计生态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经验,我们认为.构建大城市生态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应从下三个方面考虑:(1)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以人类活动为主线,按照资源持系统一环境支持系统一经跻支持系统一社会支持系统的思路构筑系统指标体系设计的框架;(2)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强调对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协词性的评价和测度。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本质和核心所决定的;(3)设计的指标应灵敏度高、综合功能强,既有持续性指标(动态指标),协调性指标(动态或静态指标),又有监测预警指标。指标选择的原则应注意因子的综合性、代表性、层次性、合理性以及现实性。

3广州生态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3.1目标层

以生态综合发展程度作为目标层的综合指标,用以衡量城市生态发展水平、能力与协调度。评价生态综合发展程度,需要选择动态指标、静态指标、存量指标与流量指标等不同类型,使其在时间尺度上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速度和变化态势,在空间尺度上反映整体布局和结构优化特征,在数量上反映其总体发展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在质量尺度上反映城市的综合素质、能力潜力以及后劲。

3.2准则层

准则层是由反映目标层的指标构成,为了达到经济、杜会、资源的协调发展的目的,它分别由经跻指标体系、人口指标体系、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及社会稳定发展指标体系来反映:该准则层旨在反映广州市典型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同时反映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态问题,突出人口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反映可以通过存量指标、质量指标、结构指标和变动度指标4个方面的指标体系来进行。

3.3指标层

指标层是用来反映各准则层的具体内容.它是由各单项指标来体现的,这些指标的设计不仅要静态反映广州市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而且还要动态反映其变化程度为了反映全面性与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可更多地选择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这不仅可与外省共性的指标进行对比,也可以反映广州市特殊的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4广州建设生态城市标准与指标体系

广州建设生态城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增加绿地、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问题。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看,必须兼顾人口、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各要素的协同发展,达到整体功能最佳。所以广州市生态城市建设标准、目标也应从这四个方面来确定。分定性和定量两部分定量指标的建议指示一个动态的指标值,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指标指引作相应的调整。

4.1建设标准

广州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可分为四个分目标系统:人口优化、社会文明、经济高教自然和谐: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或满足以下标准的生态建设:

4.1.1人口生态标准

人口规模与资源供求之间保持平衡,将人口增长率维持在经济和资源能承受的水平上。即人口再生产控制在当时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人口密度即其分布合理。人口结构优化,人口素质较高知识(智力)在整个劳动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占主体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上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人类自身发展、健康水平等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人性得到充分发展。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伦理,生态文明观渗透到政策、制度、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资源意汉、可持续发展意识等)。

4.1.2社会生态标堆

创造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与人口及其社会关系和谐发展,形成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综台服务能力高公众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地|牛活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井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能力强、教率高.

4.1.3经济生态标准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故外廷型向集约内涵型转变.推广“3R”战略,即Reduce(减少消耗),Reuse(重复使用)和RcrcI(循环再生),提高教益、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保护与合理利用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从而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台利用承平知识产业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智力(信包智慧)将成为资源的主要开发方向,创造知识和智慧的价值,将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采用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实施文明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效益,实现社会生活的“生态化、建立一种于人类的生态安全、社会责任和精神加之相适应的健康的生恬方式

4.1.4自然生态标准

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山川、郊区林地、农业用地得到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覆盖率高,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完善,从区域环境的自然本底出发,充分保护和利用城乡依托的区域大环境各种自然要素,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系统,实现大地园林化大小公园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绿地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要求。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城乡发展和开发过程中保护和发展本土植物、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生物栖息、繁衍、觅食通道,保证城乡生物有良好的生境.促进物种多样性趋于丰富城乡土地利用合理.各类用地(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自然保护区等)分布合理,城乡结构、布局形态、功能分区协调,实现城乡空同结构山水化和田固化城乡建筑突破传统的经济技术美学观念的局限.更注重社会和生态效果,生态建筑得到广泛应用,建筑及其设施与人、环境协调.不仅要求建筑适用的高教、舒适和美观,而且要求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如使用回收的材料和可以回收的材料建筑物绿化、太阳能利用等,以达到最小的耗材、少量的灰色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最大限度的循环使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自然、人文景观各要素问协调。街区、建筑及其环境布局、设计人性化、生态化.空间环境宜人、和谐城乡风貌特色鲜明,与地域环境协调,并具有时代特色。

4.2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和设计原则.可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含科教)、资源与环境系统(自然系统)、人口系统四方面选取反映生态城市特征的指标,较全面地反映其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在力、发展管理效率、发展压力度、发展协调度、发展开放度、发展谓控度、发展均衡度等特征。城市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可根据其宴际情况筛选完善,但必须超越狭义的生态环境保护范畴,绝不能只停留在环境保护的层面上,而应在生态系统的探层次上进行建设,充分融合城市社会、经济人口、文化、价值等因素.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据此,我们建立了广州市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根据以下原则建议当前城市生态评价标准:(1)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准值;(2)参考国外具有良好特色的城市的现状值作为标准值;(3)参考国内城市的现状值作趋势外推,确定标准值;(4)依据现有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力求定量化作出标准值;(5)对那些目前统计数据不十分完整.但在指标体系中又十分重要的指标.在缺乏有关指标统计数据前,暂用类似指标替代。

2.政治生态评价指标 篇二

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学者对农村金融的界定还不是明确统一的, 在《简明金融词典》中, 刘鸿儒对农村金融定义为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使用的总称。农村金融生态是金融生态的一个子系统, 对照金融生态的定义, 农村金融生态即是指各种农村金融组织为了生存与发展, 和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其内部的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 通过分工合作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 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它对促进农村金融持续协调发展, 壮大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实力, 改善农村投资环境,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江苏省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改革开放起, 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在1979—1993年处于恢复的阶段, 1994—1996年处于重新构建阶段, 1997—2003年是制度调整阶段, 2004年至今都在深化改革。伴随着全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节奏, 江苏省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农村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且农村金融发展在全国始终保持领先位置。本文在综合其他学者专家对金融生态研究的成就之上, 对江苏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 江苏农村金融生态主体。

当前江苏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业, 但各类农村金融生态主体没有参与等级制的竞争, 各主体间也不存在明显的领域性边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始终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 处于事实上的垄断地位。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是全省支持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户数最多、在农村发放贷款量最多的金融机构。

2. 江苏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首先农村经济环境。由于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梯次特征, 显现出从南到北高低分布的格局, 而且差距跨度比较大。其次农村金融发展。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上, 江苏农信系统各有所长, 苏南机构以苏州为代表在支持县域经济、科技农业和现代农业等综合金融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苏中以南通为代表, 苏北以徐州领头的金融机构则在传统、合作、生态农业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江苏农村金融生态的发展成效除了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 农村金融的服务也在持续的改善。最后。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方面, 近年来, 江苏省严格遵守国家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 维护农村金融发展秩序, 使其进入法制化的运行轨道, 为全省农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成长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 农村金融生态调节。

利率的自调节功能对江苏农村金融资金供应链条的影响十分有限。江苏农村资金供应链断裂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金融资金供应量不足, 地域差异现象较为明显, 这造成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资金不断外流。

三、江苏省农村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江苏省农村金融现状的分析, 不难得出现行的金融生态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 农村金融资源相对缺乏, 金融资源供求矛盾突出。

在农村金融市场中, 以前负责资金融通的主干力量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和农信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农业银行已取消了县级农行放贷的权利, 信贷也偏向于农村龙头行业, 普通农户很难从农业银行获得贷款。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与资金渠道则比较单一, 管理封闭。农信社因其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只发放短期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的网点较多, 但缺乏现代化金融机构的管理体制, 资金运用方式较少。

2. 农村金融服务手段单一, 服务水平落后。

目前江苏省内面向农村市场的金融服务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业务, 外汇业务和中间业务种类非常少, 产品种类也比较单一, 缺乏金融的创新。另外, 资本市场没有触及到农村, 农村地区农户小额贷款的覆盖率较低, 金融业务和服务种类仍比较单一。

3. 担保机构实力较小, 担保能力有限。

农业担保的实践过程中, 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很高, 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显得不足,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担保机构实力有限, 抗风险能力不强, 不能得到金融机构的普遍认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 担保机构本金规模较小, 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 业务规模及其经营实力难以支撑, 进而影响了担保能力;而且相关部门并不认同地方政府的观点, 即地方政府认为农村担保机构所从事的农业担保业务具有政策性, 应该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但总体来说, 江苏省农村金融的发展成绩斐然, 依然存在着问题。

四、江苏农村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认为对江苏农村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真实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原则进行设置。本文从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村金融调节三个子目标作为目标层, 每个子目标层又选取了一定的指标作为控制层。其中农村金融生态主体选了农村银行业的发展水平、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水平、农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选了经济发展环境、金融发展环境、法信环境, 农村金融生态调节则选了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作为控制层的指标。具体的农村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

参考文献

[1]韩平.金融深化理论发展及其微观基础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2]易宪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6, (6) .

[3]吕怡.金融生态指标体系构建及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比较:基于广东四个典型地区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 2005, (12) .

3.政治生态评价指标 篇三

关键词:区域生态经济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一、引言

由于人口较多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大量缺失,并伴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使得资源与环境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在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共同发展。其中,区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经济效益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区域生态经济效益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个地区开始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地区经济,统筹区域发展,各个地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区域经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全国生态农业县和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使得区域生态经济效益评价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热点问题之一,也成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

其中,对于区域生态经济建设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区域生态经济效益的衡量是我国学者当前对于区域生态经济的主要研究内容。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多用指标体系来描述和分析区域生态经济效益,但是缺少能够整体反映人文要素、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等协调、合理布局与分布的空间统计分析指标,致使现有的区域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不能够真正评价生态效果,导致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割裂。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探讨建立更为全面的区域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够真正的将区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出来,达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更好地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二、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要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使之能充分反应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内涵和经济实质,目标明确,测算方法准确规范。[1]与此同时,区域生态经济效益的评估也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性系统,在确定指标体系时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注意指标体系的层次性和同级指标之间的互斥性,分级分层次的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使得指标体系的构建合理。

(二)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原则

指标体系中选取的指标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使其数据采集较为方便合理,选取的指标尽量采用定量指标。定量指标可通过数据对经济效益进行客观评价,并便于检测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定性指标则很难获取相应数据,使得评价指标体系不能较好的反映以及比较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别。且采用的指标一定要具有实用价值,如果构建的体系较为完整和规范,但不适用于大部分区域,体系的推广不可能完成,使得其对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没有较大意义,研究成果没有任何意义。另外不要过分追求指标的覆盖范围,要考虑其实用性和可行性。

(三)全面性和综合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应在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选取全面的、综合的可以反映区域生态经济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可以体现其大致的发展现状并将相对重要的指标归于其中,使得指标体系覆盖全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建立区域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区域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关键,可根据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性和共性、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生态环境基础的发展状况(地质地貌、大气、土壤等)、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状况、环境的污染和治理状况、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按照其指标的构建原则,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2]。通过建立区域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的对区域生态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其生态经济效益的各类因素,从而实现区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将衡量区域生态经济效益的指标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划分为综合经济发展、人均影响、社会影响、公众影响、资源节约、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综合生态指标几个方面,建立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经济因素

其中,综合经济发展中的绿色GDP是指区域GDP减去社会生产生活的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损失,它能够客观的评价区域经济效益。资源消耗可由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计算得出,环境破坏损失由生产生活中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出量得出。绿色GDP/区域GDP越大,证明该区域经济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而符合生态条件的产业占区域总产业的百分比、生态产业产值占区域产业总产值的百分比这两个指标则反映生态对其区域是否存在重要影响,生态产业的经济效益是否较好,比值越大,说明生态经济在此区域占有重要位置。另外,区域财政收入和国家对地方的财政补贴则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二)社会因素

社会影响方面的指标,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可以体现出一个区域的发展状况,可以直接获取数据。城市用地面积由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公园建设用地来计算。公众影响方面的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可以由有节能消费习惯居民比率来反映,而公众对于其环境的满意度这一定性指标,虽然无法用定量指标来表达,但可以对其进行赋值,公众对其非常满意为2分,对其不满意为-2分,认为环境对自己无影响的为0分,用其进行定量分析。

(三)生态因素

其他生态指标中的资金利用率=生态回收/生态投入,这一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区域生态保护是否到位。生态投入则可根据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的投资进行计算,生态回收根据资源回收利用产值的金额,此比值越小,说明该区域的生态经济效益较好。区域生态效率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影响价值的比值[3],经济发展水平可用该区域工业总产值计算,环境影响价值可以生态投入来计算。突发灾害损失则可根据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计算。而资源利用这一因素中的单位GDP能耗、水耗和单位土地面积较好的反映了该区域的大体能源消耗,人均用水量、人均土地面积、人均能源利用则反映出该区域的自然能源是否丰富,能否在生态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

由于各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同,所以该指标体系根据前人研究的基础,基本选取了适合各个区域大致特点的指标,可以适用于各类区域。评价一个区域的生态经济效益,在确定了指标体系后,下一步则应确定指标权重和评价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其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将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进行结合,同步提高,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同步协调发展。

四、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

对于区域生态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以及指标权重的研究,学者们大都采用专家调查法、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以及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评价方法。对生态经济效益进行评价,首先应对建立的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赋予其权重,对其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各影响因素对区域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本文认为现阶段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初级阶段,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的影响较大,社会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所以对其指标体系中的社会因素赋予权重0.15、经济因素0.35、生态因素0.5。其中,经济因素中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影响这两方面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都较为重要,都能表现出生态经济对于其区域整体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所以两个方面各占整体经济的0.175。社会因素中的城市建设可以明显的反映出区域城市建设对整个区域经济所做的贡献,占整体经济的0.09,而公众影响对初期生态经济建设的影响相对较少一些,因为它所带来的效益是长期的,在初级阶段影响较为浅面,所以它占整体经济的0.06。生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的利用、节约、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对区域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较为明显,资源合理利用,节约资源都对经济效益产生较大作用,环境保护则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较大,使得区域的生态效益得到提高。所以资源节约、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整体经济的0.1、0.15、0.15。具体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将具体指标赋予合理的权重,寻找合适的评价方法,对整体的区域生态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再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保护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时,使得其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从而提高区域生态经济效益,为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限于论文篇幅,将在下文述及。

五、结语

构建较为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下一步提高区域生态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建设的步伐,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实施,加快实现我国“青山绿水、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肖翠仙,唐善茂.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1(1)

[2]李崇勇,陈森林,范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4)

[3]郭莉,郭亚军.区域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6(8)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方法融合空间统计分析的区域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3BJY026)阶段性成果〕

4.政治生态评价指标 篇四

从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发,分析了生态省的内涵,阐述了生态省建设中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对生态省建设中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和选取原则进行了探讨,并以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

作 者:董德明 刘磊 赵文晋 龙振永 刘艳坡 DONG De-ming LIU Lei ZHAO Wen-jin LONG Zhen-yong LIU Yan-po 作者单位:董德明,刘磊,赵文晋,刘艳坡,DONG De-ming,LIU Lei,ZHAO Wen-jin,LIU Yan-po(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吉林,长春,130023)

龙振永,LONG Zhen-yong(吉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吉林,长春,130051)

5.某局政治生态评价自查报告 篇五

按照《关于开展2019年度政治生态自查评价的通知》要求,xxx局对照《印发<关于建立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意见(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就2019年政治生态自查评价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肃党内组织活动

认真落实“固定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等,全年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达xx次;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x委安排部署,成立xxx局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发实施方案和专项工作方案,扎实推动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共开展集中学习xx余次;

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在2xxx年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上,原x规划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党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另外按照主题教育安排,正在制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

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局主要负责人全年约谈班子成员x次,对全体干部职工的集体廉政谈话x次,班子其他成员与分管科室人员谈话提醒x次;

严格落实民主测评。通过党员自评和互评、群众测评、填写测评表等方式,从进取精神、业务技能、先锋模范作用、反对“四风”等方面开展民主测评。

(二)严格落实党内监督责任

制定主体责任清单。局党组认真研究制定了《xxx局领导班子(党政主要负责人)2019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将主体责任细化分工为xx个方面xx项工作任务,同时制定班子其他成员2019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专人督查,确保清单上的各项任务落实;

将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纳入xxx局2019年度主要工作目标。制定《xxx局2019年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表》,将该项工作与单位中心工作相结合,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特别是对策划规划、市政管理、园林景观、建筑管理、公建配套等重要岗位进行重点检查和督促;

制定2019年《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明细表》。针对领导班子“三重一大”决策、“三公经费”及专项资金管理、策划编研等审批和监督工作,梳理出廉政风险点xxx个,其中一级风险点x个,制定防控措施xxx条,切实把职责明确到岗,落实到人;

及时传达中央、省、市、x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安排部署。及时传达中央纪委十九届三次全会、省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纪委十三届五次全会、x纪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等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

认真研究、部署、落实、检查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局党组坚持每季度研究、部署、落实、检查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少于x次,全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情况检查工作x次。

(三)选好用好干部

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资格条件和工作程序提拔使用干部。由于机构改革,下属事业单位“三定”方案还未正式印发,为保证全局事务正常运行,按照要求,通过党组会研究确定各科室的临时负责人,正式选拔待下属事业单位的“三定”方案印发后启动。

(四)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签订党风廉政承诺书xx份,进一步推动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履行主体责任,强力推进全局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

建立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开展检查,同时结合群众举报投诉,不定期进行暗访检查,对班子和各科室有问题不整改、大问题小整改的,严肃批评教育,对顶风违纪、边整边犯的,快查严办重处;

警钟长鸣,及时通报党员干部利用地方特产谋取私利、参与和组织赌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典型案例;

结合专题学习张东违纪违法案警示教育片,召开“以案促改”专题警示教育会,传达学习《xx同志在x委读书班暨警示教育专题班上的讲话》精神;

主要领导在重要节假日前后,召开节前督导会和节后收心会,使大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严守纪律;

全力支持x纪委监委及派驻x住建局纪检监察组依纪依法开展工作,积极支持x纪委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五)畅通渠道维护群众利益

扎实开展“一家亲三报到”工作。通过到联系村报到、开展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全年到xxx镇xx村和xx镇xx村走访群众,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贫困户约xx余户;

6.危险废物生态毒性鉴别指标研究 篇六

生态毒性是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指标之一,生态毒性鉴别指标确定的.基础是关于毒性化学物质和固体废物的生态毒理学(评估指标)研究.比较研究了国外毒性物质和危险废物的生态毒性鉴别指标及其制定的方法学,分析了中国的研究现状,对中国危险废物生态毒性鉴别指标制定的方法学提出了建议.

作 者:段华波 黄启飞 王琪 张丽颖 DUAN Hua-bo HUANG Qi-fei WANG Qi ZHANG Li-yin 作者单位:段华波,黄启飞,王琪,DUAN Hua-bo,HUANG Qi-fei,WANG Qi(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张丽颖,ZHANG Li-yin(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

7.政治生态评价指标 篇七

近几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人们在享受道路建设带来的便利时,也逐渐意识到道路的建设和营运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山区道路受地形、地质、水文和生态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其建设和营运给山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路通、树枯、兽空”等影响。所以,只有科学评价山区道路建设和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有效措施减少山区道路建设和营运对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实现山区道路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评价山区道路建设和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急需解决的就是指标或指标体系的问题,而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进行山区道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研究山区道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要提供一个科学的、可供操作的评价手段,以便能对山区道路生态环境所处状态进行整体性描述。但是,目前对山区道路生态环境的评价没有

统一的、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所以,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建立统一、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2 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指标概念明确,并且有一定科学内涵,能够反映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的内容。

2.2 系统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具有涵盖性和概括性。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之间是有机联系而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系统整体。

2.3 代表性原则

应选取代表性较强的典型指标,尽可能以最少的指标包含最多的信息,避免指标之间的信息重复利用、相互包含以及大同小异现象,去除那些意义相近、重复关联性过强或者具有导出关系的指标。

2.4 可度量性原则

所有选择的指标都能够根据其度量方法进行度量,同时也便于比较相关的研究项目,用于地区之间的比较评价。

2.5 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山区道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以研究理论为基础,同时又必须考虑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和现实数据资料支持的可行性。

3 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见图1。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山区道路的建设和营运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植被的破坏、土壤的污染、大气质量下降等;另一方面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如道路建设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等。因此,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两部分组成,即自然环境指标体系和社会环境指标体系。

3.2.1 自然环境指标体系

山区道路的修建和营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为:道路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加速土壤侵蚀;山区道路的建设产生了许多裸露边坡加剧了水土流失;道路的建设和营运破坏原始自然景观;道路施工和营运期间造成水环境的污染;道路施工和营运期间产生的噪声污染;道路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和营运期间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道路施工和营运期间对道路沿线土壤造成的污染;道路的建设和营运对生物产生的影响;道路的建设引起山体移动、变形、破坏加剧了山区地质灾害的发生等。因此,表征自然环境的主要指标有:①植被覆盖率,②水土流失率,③自然景观分离度,④水质量指数,⑤声环境质量,⑥大气治理指数,⑦土壤质量指数,⑧生态系统稳定性,⑨生物量,⑩物种丰富度,地质灾害发生率。

3.2.2 社会环境指标体系

山区道路的修建和营运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为:道路建设工程占用民房、耕地,涉及搬迁、安置等问题;道路的建设和营运将对道路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道路建设对道路沿线已有通信、灌溉等设施产生影响;道路建设开山取石,破坏植被,不同程度地对当地旅游风景区、历史古迹等人文景观产生影响;道路建设和营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因此,表征社会环境的主要指标有:①土地占用,②对人口结构和就业的影响,③城镇化效应,④土地增值,⑤促进区域生活水平改善,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变化,⑦促进区域经济增长,⑧促进区域投资增长,⑨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⑩促进旅游资源开发,交通便捷舒适性效果,社会治安与安全。

将两方面指标综合在一起初步构成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3.3 层次分析法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3.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即通过向中国勘查设计协会专家库中选取15位生态方面的专家发送调查表,实收回14位专家打分表,结合这14份专家的打分结果,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自然环境各指标中所占权重最少的为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标(0.0287),其次为自然景观分离度(0.0297)、物种丰富度(0.0332)。并且根据道路为线状的特点和本次研究区域为道路两侧150~500m范围以内的带状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丰富度和自然景观分离度作为评价山区道路自然环境的指标,代表性不强,不能有效反映山区道路自然环境状况,根据山区道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予以舍弃。因此,经过分析,山区道路自然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为:①植被覆盖率,②水土流失率,③水质量指数,④声环境质量,⑤大气治理指数,⑥土壤质量指数,⑦生物量,⑧地质灾害发生率。

社会环境各指标中所占权重最少的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治安及安全(0.0249),其次为促进旅游资源开发(0.0264)。结合山区道路自身特点及道路所在不同区域的自身特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社会治安及安全和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等指标代表性不强,予以舍弃。因此,经过分析,山区道路社会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为:①土地占用,②对人口结构和就业的影响,③城镇化效应,④土地增值,⑤促进区域生活水平改善,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⑦促进区域投资增长,⑧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⑨交通便捷舒适性效果。

3.3.2 确定指标体系

经过分析、优化筛选出的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4 结语

本文确定的山区道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建立统一、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但由于指标选取过程难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一些指标难以量化以及受调查条件等的限制,山区道路的建设和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还需进一步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

摘要:针对山区道路的生态环境特性,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目标层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优化,最终形成了2大类准则层(自然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和17个指标层的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程胜高.生态旅游项目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J].环境保护,2004(2):35~37.

[2]陈雨人,朱照宏.道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1997,25(6).

[3]李波涛.铁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7.

8.政治生态评价指标 篇八

关键词:农田;土地退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S158.1;S15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296-02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和极干旱区的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1]。土地退化是一个非常综合和复杂的过程,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加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2]。人口急剧增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根源,人口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导致资源短缺甚至破坏。粗放型经济活动也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土地生产力衰竭,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另外,人口变化、贫困、发展水平不平衡、土地所有权问题、土地使用者对土地退化的态度和其他经济因素等,对土地退化均有一定的影响。许多国家政府通过补贴资助农民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化学产品的过量施用也加重了土地退化[3]。

农田退化是全球普遍性问题,尤其在亚非等发展中国家较严重,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农田退化价值损失总量为1 225.45亿元,已对中国农业发展构成一定的影响,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对中国未来农业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4]。本研究以小尺度农田生态系统土地为主要监测与评价对象,建立人为因素造成土地退化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指标的获取、监测评价体系建立及评价方法等,形成了适用于土地利用者自我监测的农田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与评价对象

以新疆农田生态系统土地为监测与评价对象,开展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研究。

1.2 评价方法

1.2.1 参与式方法 引入“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模式,让以农民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充分参与,收集小尺度范围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集,帮助农民自己监测每一个经营地块的土地退化现状及变化趋势。

1.2.2 KJ法 将未知问题、未曾接触过的领域等相关事实、意见或设想之类的语言文字资料收集起来,利用其内在的相互关系作成归类合并图,从复杂的现象中整理出思路、抓住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聘请新疆土地退化研究的相关专家和管理官员组成专家咨询组,召开会议,激发每个人的思维,引起思维共鸣,推选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预选指标集。

1.2.3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 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

根据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状况,聘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外的相关专家对入选的指标和指标的重要性、权重值进行填表(表1、表2)咨询。应邀咨询专家互不见面,完全凭借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作出独立判断,填写咨询表;对各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计算专家意见的集中值与变异程度以及反映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的和谐系数。

2.3 专家意见的和谐系数

应用Kendall法对原假设的检验结果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否定原假设,即认为专家对各指标重要度咨询意见相关或者是较为一致,专家意见未见显著性差异,达到一致性要求,Delphi法即可终止。

2.4 新疆农田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人为驱动力影响下评价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地退化,结果表明,新疆农田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耕作制度、耕作措施、土壤残膜、肥料污染、农药污染、灌溉方式、土壤含盐量、工程排碱措施、农田防护林和贫困状况,这10项指标权重值分别为0.103、0.109、0.098、0.097、0.086、0.101、0.105、0.104、0.114、0.083。

3 小结与讨论

农田退化涉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及国家粮食安全。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农田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耕地承包期为30年[8]。我国长期稳定的土地经营制度决定了只有让土地经营者主动关注土地退化的动态变化,才能保证农田的土地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环境问题,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对农业生产上的土地质量、可持续利用方面研究颇多,很少报道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方面的研究。前人对国内外、大流域生态系统土地退化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舒强对新疆土地退化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9];罗明等综述了综合整治土地退化广布的长江上中游山地环境,以及对草地、盐碱地、矿区土地、南方亚热带丘陵山地退化和荒漠化防治研究的现状[10]。

本研究从小尺度土地退化监测角度出发,利用参与式方法,吸收各方面的意见,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对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提出了一套人为驱动力影响下评价农田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体系。体系中的指标具有可获取性、易于操作的特点,便于土地利用者自我监测,以减少人为不合理的农田土地利用活动,提高土地生产力,防治农田土地退化。用此评价方法完成的土地退化评价结果,能够进行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对比,使农田生态系统土地监测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土地退化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土地退化动态监测与动态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监测研究网络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新疆GEF-OP12项目协调办公室,新疆GEF-OP12项目执行办公室. 新疆土地退化综合防治战略与行动计划[M]. 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7.

[2]程水英,李团胜.土地退化的研究进展[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3):38-43.

[3]何兴东,丛培芳,董治宝,等. 20世纪末30a里全球生态退化状况[J]. 中国沙漠,2007,2(2):283-289.

[4]李贵春,邱建军,尹昌斌. 中国农田退化价值损失计量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3):230-235.

[5]王金锡,慕长龙,彭培好,等.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刘艳锋. 肯德尔和谐系数的实际运用[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1):41-42.

[7]杜 强,贾丽艳. 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37-139.

[8]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M]. 北京,2002.

[9]舒 强. 新疆土地退化的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 新疆环境保护2000,22(3):149-154

[10]罗 明,龙花楼. 土地退化研究综述[J]. 生态环境,2005,14(2):287-293.

9.政治生态评价指标 篇九

填 报 说 明

1、本表统计的村居为行政村(居),统计的所有数据均为行政村(居)的数据,序号指的是行政村(居)的顺序。

2、所包含自然村数量,单位为个。(自然村指全市行政村规模调整前的7151个村居)

3、是否在城市规划区内,是的填“1”,否的填“0”,此数据一定要与之前上报的统一起来,不统一的请另附说明。

4、农户数,是指村居内的农户数,单位为个。(注意不是户数)。

5、硬化标准为:村庄主要街道要铺设柏油或水泥路面,其他街道也要采取砖、石等不同形式硬化;主次街道均设置排水沟渠,排水沟渠应同时进行硬化处理并保持畅通。达到硬化标准的填“1”,未达到硬化标准的填“0”,是否达到硬化标准的村庄统计的是城市规划区以外的行政村(居),城市规划区内的行政村(居)此栏填“3”。

6、硬化总里程,统计的是村居内方便居民生活的主次街道,不包括生产路,单位为公里。2014计划硬化里程,是指2014年计划新增的硬化里程,是全年预计数;2014已完成硬化里程,是指今年已完成的硬化里程。

7、社区服务中心是否规划一栏,已建成、在建、未建但已规划建社区服务中心的村居,此栏填“1”;未规划建社

区服务中心的村居,填“0”。

8、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的村居在“已建成”一栏填“1”,面积为建筑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在建社区服务中心的村居在“在建” 一栏填“1”,设计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未建但已规划建社区服务中心的村居,在“未建”一栏填“1”。(例如,甲村已建社区服务中心,那么“已建成”一栏填1,“在建”和“未建”分别填0;乙村虽然目前未建社区服务中心,但已纳入规划,那么,在“未建”一栏填1,“已建成”和“在建”分别填0;丙村不具备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的条件,目前未规划建设社区服务中心,那么“已建成”、“在建”、“未建”分别填0。)

9、合作社“有无”一栏,村居有合作社的填“1”,村居无合作社的填“0”;“名称”一栏要填写规范名称;入社农户数单位为“户”。

10、是否在工商局注册一栏,在工商局注册的填“1”,未在工商局注册的填“0”。

11、是否属于土地股份合作社一栏,是的填“1”,否的填“0”,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土地亩数,单位为亩。(注: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农民当上股东。)

12、是否属于开展内部信用合作的合作社一栏,是的填“1”,否的填“0”,信用合作资金金额,单位为万元。(注: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是在合作社内部通过成员出资入股的方式向需要资金的成员提供融资服务,是合作社成员间 的一种互助合作。)

13、提供服务情况,统一购买投入品的合作社填“1”,统一销售产品的合作社填“2”,统一提供培训的合作社填“3”,提供多种服务合作社的,请用分号隔开,例如,以上三种服务都提供的合作社,请填“1;2;3”;提供其他服务的合作社暂不纳入统计。

14、村居有多个合作社的,为了便于汇总合作社的个数,多个合作社的从第二个合作社开始,在“有无”一栏填1,“有无”前面的所有项目要空着,不要合并单元格;

15、该表以乡镇为填报单位,各县把各乡镇的合计数进行汇总,得出全县的合计数,汇总表里的项目已均量化为数量。各县区上报各乡镇的分表和县区汇总表即可。例如,兰山区有11个乡镇(街道),需上报11个乡镇(街道)的详表和兰山区汇总表。

10.“十大指标”检查评价制度 篇十

为了更好的落实我院“十大指标”实施方案,依据《2011年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宏观监管“十大指标”》,特制订检查评价制度如下:

一、责任与分工

(一)确保医疗安全

医务科负责督导各临床科室做好医疗安全防范工作;医务科、输血科对临床各科进行用血督导。控感办负责督导各临床科室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疑似医院感染爆发和医院感染爆发,并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治疗。

考核人员:

(二)合理配置医护人员

我院根据业务发展规划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每年招聘引进一批高学历医护人员,选拔一批事业心强的青年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以满足我院的工作需要。

考核人员:

(三)严格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例及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有药剂科负责制定相关制度,组织专家对各种常见病制定用药原则,并负责督导检查。考核人员:

(四)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

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组、专家组制定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以及实施细则并监督执行。

考核人员:

(五)控制诊疗服务指标

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对各临床科室的病例、药剂科负责对门诊病房的处方及麻醉处方进行检查,该表扬的表扬,对不合格的进行公示,结合问责制,该罚款的罚款。

考核人员:

(六)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部公示分级护理标准,结合病区实际,细化并实施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及服务项目,并在病区醒目位置公示,使患者的护理做到与患者的病情与自理能力相符。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切实落实基础护理服务,改善护理服务。

考核人员:

(七)履行公共卫生职责

控感办负责督导各诊室和临床科室按规定及时上报法定传染病,并负责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考核人员:

(八)实行全成本管理,控制患者医疗费用

人事科负责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并负责督导检查。财务科、核算办切实落实《会计法》、《审计法》等财务管理办法及规定。

考核人员:

(九)进一步推进风建设

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力争提高患者满意度。宣教科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

考核人员:

二.考核与奖惩

(一)对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处理按照豫医XX号文件《关于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的规定》执行。

(二)控感办经常深入科室检查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医院感染病例上报情况。临床科室多种耐药菌的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反馈,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综合目标考评。奖惩:医院感染病例迟报一例罚款10元,瞒报一例罚款100元。

(三)每月医院对全院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督察,对超出药品比例的科室给予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问题严重的对科室主任实行诫勉谈话。奖惩按照我院综合目标管理方案执行。

(四)药剂科每月组织人员到科室检查病例及处方,对不合格的病例及处方给予公示、通报批评,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五)我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于触犯高压线的科室或个人,一律按照综合目标管理方案执行。

(六)对于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医院给予大力支持,并针对开展情况给予奖励,对于发表在国家级杂志的论文,每篇奖励200元,省级杂志的论文每篇奖励100元。

(七)对病人反映的不良情况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直至停职。

11.政治生态评价指标 篇十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物质及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城市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 提高环境质量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在1997年, Constanza等人综合了国际上已经出版的用各种不同方法发表了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结果, 掀起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热潮, 用运合理科学的方法评估计算绿地的经济价值也是对生态保护、发展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在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城市绿化会议, 并于2002年10月还由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我国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 绿地在城市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决策者所重视。

2 研究的意义

2.1 为进一步提高和统一政府和社会对园林经济在现代化城市经济建设中重要性的认识提供参考依据。

2.2 为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正确决策和生态补偿提供依据。

2.3 用经济方法解决经济问题, 推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工程更加科学化,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 园林绿化项目功能参数指标分析

由于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无法直接用经济数字体现其价值, 为了进行测算, 采用与其相同使用价值代替物的市场价值, 作为园林植物生态功能的影子价格。

市场价值法首先定量被评价对象的某种生态效益的效果, 再根据这些效益的市场价值来确定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 可以表示为:

公式中:L为生态效应的经济价值

Pi为某种生态效益的i种效果的市场价值

ΔRi为某种环境效应引起的i种效果的定量值

根据园林植物的特点以及园林植物的主要作用, 具体功能如表1所示。

3.1 城市园林绿地固碳释氧的价值

植被是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主要平衡者, 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由方程式可以知道, 通过光合作用, 植物可以释放氧气和固定二氧化碳。每生产1t干物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1.63t, 并释放1.2t。所以研究并定量固碳释氧的价值非常重要。

根据肖寒等人对海南尖峰岭森林的研究结果, 每hm2森林1年固碳372.5kg, 释放氧气941kg, 中国造林成本为251.40元·C/t, 人工制造氧气成本为100元/t (中国自然资源定价研究) , 则城市林地每年固碳释氧价值V1=187.75A元, 其中V1为固碳释氧价值, A为城市林地面积。

3.2 城市园林绿地滞尘效益与价值

园林植物可以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滞、过滤和吸附作用, 从而能减轻大气的污染。在研究中, 对滞尘功能的价值评估运用替代花费法, 以消减粉尘的成本来估算每个生态单元的滞尘

式中Vd为滞尘价值 (元·hm-2)

Qd为滞尘能力 (t·hm-2)

S为面积 (hm2)

Cd为削减粉尘成本 (170元·t-1) [24]

3.3 城市园林绿地减弱噪音的价值

城市园林绿地具有显著的减弱噪音的作用。目前, 对于城市园林绿地的价值国内外计算都无法用“市场替代法”来进行衡量, 这是由于无法找到消除噪音分贝的合理替代商品, 故此运用“支付意愿法”, 根据调查在2000年森林植物消除噪音单位价格为:c=5元/ (dB·m) , 这里的m是植物临街道的单位长度。对比2000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9371元) 和2011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21810元) , 可以简单折算出现在森林植物消除噪音单位价格为:

式中:W--植物消除噪音的货币量

L--森林植物靠临街道长度

c--支付意愿消除噪音单位价格

DB--单位长度消除噪音的分贝数 (根据街道植物配置不同略有变化)

3.4 城市园林绿地吸收有毒气体的价值

城市空气中由于城市工厂、餐饮等生产企业的存在, 空去中会存在大量有害气体, 大量科学实验证明,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植物对有害气体是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的。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SO2。当空气中的SO2浓度在一定限度以内 (即植物吸收SO2的的速度不超过植物将亚硫酸盐氧化成为硫酸盐的速度) , 植物体将不会受到伤害, 并不断吸收大气中的SO2, 并堆积在植物叶片当中, 随着植物的周期生长, 叶片脱落, 它所吸收的硫也将一同落到地上。

通过测定, 可以得出不同园林植物叶片积累硫的数量。根据国家所颁布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规定, SO2的排污费每一污染当量征收标准为0.6元, 则园林植物吸收SO2的总价值为

其中:Q--园林植物吸收SO2的货币量

ni--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

S平均--该种植物的平均积累S量

0.95--国家规定污染当量值 (千克)

3.5 城市园林绿地吸热降温的价值

众所周知, 植物绿地对环境有着增湿降温的作用, 对于各种树种的蒸腾总量可以由蒸腾作用速率曲线和时间横轴围起来的面积计算, 则有

其中, E--该树种单位叶面积日蒸腾总量, 单位摩尔每平方·天 (mol/d·m2)

ei--初测点的瞬时蒸腾作用速率, 单位每平方米每秒·微摩尔 (mmol/s·m2)

ei+1--下一测点的瞬时蒸腾作用速率, 单位每平方米每秒·微摩尔 (mmol/s·m2)

ti--初测点的测试时间, 单位小时 (h)

ti+1--下一测点的测试时间, 单位小时 (h)

j--测试次数

那么1小时蒸腾释放水的质量即为

式中:18--为水的摩尔质量

一天植物蒸腾作用的时间按照10小时来计算的话, 该树种全天蒸腾释放水的重量 (g/m2·d) 为

则植物每平方米叶片一天中由于蒸腾作用吸收的热量Q为

式中:Q--为单位叶面积每天吸收的热量 (J/m2·d)

--植物日蒸腾总量 (g/m2·d)

L--蒸发耗热系数 (L=597-0.57×t, t为温度) Á

而植物的叶面积可以用回归方程计算, 具体见表2。

注:S--叶面积 (m2) ;W--胸径 (cm) ;H--树冠高 (m)

通过以上公式的求解, 就可以求出植物蒸腾作用所吸收的热量, 可以用空调降温来量化计算城市园林绿地的吸热降温作用, 根据热当量公式

可以得出植物吸热降温相当于节省了多少的电量, 并根据现行电价来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出植物吸热降温的价值了。

3.6 城市园林绿地涵养水源的价值

对于植被涵养水源效益的方法用水量平衡方法来进行测定

其中:R--年平均径流总质量 (涵养水源量) , 单位:吨 (t) ;

P--年平均降水总质量, 单位:吨 (t) ;

E--年平均蒸散总质量, 单位:吨 (t) 。

在公式中, P可以查询得出, 而E则可以通过城市园林绿地吸热降温的价值一节中植物蒸腾释放水的重量公式进行计算, 而

其中:S--城市区域面积, 单位:平方米 (m2)

--城市年平均降水量, 单位:毫米 (mm)

根据各地市现行水价价格就可以算出城市园林绿地涵养水源的价值了。

4 研究结论

由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不同于一般的产品或建设项目, 它还具有很强的公益性, 它还承担着多层次的社会和生态功能, 本文在系统分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生态经济影响的基础上, 确定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工程生态经济评价参数, 并建立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工程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 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经济评价内容的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和开展做出了深一步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R.Constanza R.Arge R.Grootect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Nature》1997, vol。338:253-260.

[2]古润泽, 李延明, 谢军飞.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定量经济评价[J].生态科学, 2007第26卷第6期.519-524.

[3]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138-139.

12.政治生态评价指标 篇十二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的通知

环发[2014]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国家级生态村镇的升级版,我部研究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现印发你们,请各地在继续推进国家级生态村镇建设的同时,加强协调、指导和监督,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建设。

附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

(http:///gkml/hbb/bwj/201401/W***763031.pdf)

环境保护部

2014年1月17日

13.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纲要 篇十三

(试行稿)

前 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性工程。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

制定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纲要》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满足员工 1 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顺应经济全球化又体现中国特色,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量化指标,又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本质要求,引领企业确立文化发展方向,指导规范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重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效,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维护企业和谐稳定,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基本原则

制定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纲要》应坚持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正确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工作要求,指导企业发现文化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2.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内在逻辑严密,指标的设定,既突出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又要涵盖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 2 方面,保持完整性和协调性,做到统筹兼顾;各项指标权重比要客观、科学、合理、公正,既要符合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和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和员工精神文化需求;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坚持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科学转化定性评价结果为定量指标,形成统一、规范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3.服务性原则。立足企业改革发展实际,服从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文化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评价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4.开放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是企业文化不断发展升华的历史过程。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发展;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顺应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注重开放性和时代性;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发展目标适时调整、补充、完善。

三、基本框架和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体 3 系、企业文化建设运行体系、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体系作为3个一级指标,在3个一级指标下,设置8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体系包含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理念3个二级指标;企业文化建设运行体系包含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内容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系统3个二级指标;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体系包含内部效果、外部效果2个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下设置29个三级指标和80项具体指标内容。

四、使用说明

本纲要为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的基本依据,各行业(系统)在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原则基础上,可依据本纲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出发,参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制订本行业(系统)和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

纲要文本

一、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体系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理念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理念

1.企业发展愿景

(5)确立符合时代要求、适应企业发展实际、体现员工意愿的企业使命或企业宗旨

(6)确定企业与员工的发展目标,近、中、远期目标自成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2.企业核心价值观

(7)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及市场定位,具有本企业特色(8)内容明确、导向积极健康向上 3.科学发展理念

5(9)以科学发展为主线,确立全面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10)具有创新意识,有明确的激励机制,重视对核心技术的开发、掌握、应用

(11)具有开放意识,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12)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企业的沟通、分享、合作机制健全

4.人文关怀理念

(13)充分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维护员工合法权益(14)关心员工工作、生活,保障员工身心健康,建立困难帮扶机制和员工心理疏导等工作机制,帮助员工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15)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重视员工个人价值实现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理念

1.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6)配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开展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舆论支持

(17)针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点或难点,有相应的细化理念予以引导、支持、保障

2.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18)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塑造员工主人翁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员工积极融入团队

(19)帮助企业与社会建立和谐关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3.增强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

(20)提高员工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21)提高员工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技能

二、企业文化建设运行体系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内容系统

1.建设学习型企业

(22)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注重提高理论修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23)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活动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工作,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任务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弘扬,国外优秀文化得到吸收借鉴

(24)文化科技创新有成效,企业网络文化建设得到 7 加强、格调积极健康向上

(25)对学习和培训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有改进;员工有个人学习计划,自觉提升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

2.弘扬企业精神

(26)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员工思想中占主流地位(27)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员工广泛认知、认同,并在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和员工行为中得到全面体现

3.培育企业品牌

(28)有长远的品牌发展战略,对品牌的建设和维护制定具体规划和计划,形成全员参与品牌建设格局

(29)提升品牌文化含量,细化品牌管理的标准与流程,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4.建立企业形象标识系统

(30)建立以企业标识、标准色、标准字、着装、司旗和司歌等为主要内容的视觉识别系统,并制定具体的应用规范

(31)有机构或人员对企业形象标识进行建设和维护 5.生产企业文化产品

(32)企业文化产品种类齐全,丰富多样,有本企业 8 特点,有精品力作

(33)文化产品发展均衡,有延续性,反映不同阶段企业的发展成果和员工精神风貌

6.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34)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

(35)定期开展企业间、企业与地方间的文化交流活动

7.保障员工文化权益

(36)建立企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完善企业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供良好文化服务,保障员工基本文化权益

8.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37)明确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长期、系统的规划

(38)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及行业规则,反对不正当竞争

(39)将诚信经营放在重要位置,推进商务诚信建设,产品和服务符合安全标准,符合对客户和消费者的承诺

(40)做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9(41)保障安全生产,保证员工职业健康

(42)积极回报社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地方建设,鼓励员工志愿服务社会,在助学帮困、救灾抢险等方面勇于承担责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系统

1.企业领导层

(43)企业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将企业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经常听取汇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44)文化建设内容纳入企业领导班子学习培训计划,企业管理者领导文化建设水平有提高,在职责或授权范围内能有效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程,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任务,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

2.组织建设

(45)有专门的企业文化工作职能部门或机构,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职责,工作人员分工明确

(46)依法兴办员工文化团体,发挥员工文化创造积极性

(47)充分发挥企业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队伍建设

(48)有一支理论素养好、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企业文化工作队伍

(49)企业文化工作专职人员数量依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比例结构合理

(50)关心企业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和个人成长,提供各种学习培训和锻炼机会,保证他们的工资、奖金、职称、职务晋升等与同级生产经营管理者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系统

1.体制机制建设

(51)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规划,并制定总体规划、计划和规章制度,且组织实施;企业文化工作领导和执行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经费有保障

(52)定期召开企业文化工作会议,专题讨论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成为制度

(53)建立并执行企业新闻发布制度,制定企业新闻危机公关处理应急预案

(54)有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并纳入企业整体考评体系,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整体考评 11 工作

(55)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

(56)企业文化工作职能部门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工作条件不断改善

(57)每年拨付一定数量的企业文化设施建设专项经费,加强图书室、宣传栏、文体活动场所等阵地建设,并配备必要的现代化工具

3.企业文化推广传播载体

(58)建立企业互联网和手机信息平台,办好企业广播电台、电视台、企业报、企业内部刊物等,扩大企业文化传播的覆盖面

(59)通过大众媒介向社会宣传企业价值理念、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社会知名度和认同度

4.企业文化推广传播方式方法

(60)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61)设计内容丰富、层次多样、针对性强的业务培训教育课程

(62)定期开展企业文化专题实践活动,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三、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体系

(一)内部效果

1.企业凝聚力

(63)全体员工以企业为荣,忠诚度高,自觉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64)企业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和谐融洽

(65)在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做好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工作,保持企业和谐稳定

(66)员工到上级机关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无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

(67)员工对企业的满意测度高 2.企业成长性

(68)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融合度、协调发展度高,企业文化积极引领作用得到发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有显著成效

(69)企业执行力提升,发展战略按计划完成,生产经营效益良好,产值和利润增长,能保证投资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3(70)企业未发生重大安全和质量事故、重大污染事故等

(71)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发展潜力增大,基础条件优良,发展预期有保证

3.员工成长性

(72)员工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整体提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神生活健康

(73)员工科学文化水平、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

(74)员工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个人发展有上升空间,精神风貌整体良好

(二)外部效果

1.企业形象

(75)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用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满意度不断上升或维持在高水平

(76)企业对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权威机构公布的竞争力等方面的排名上升

2.社会满意度

(77)企业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有明显贡献

14(78)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社会满意测评度高 3.获得表彰情况

(79)企业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获得党政机关授予的国家或省部级荣誉称号

上一篇:施工计划管理办法下一篇:青岛爆炸事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