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QC小组活动加强成果的应用与推广--5W法在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共5篇)
1.深化QC小组活动加强成果的应用与推广--5W法在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 篇一
QC小组活动成果财务证明
省集团公司:
我公司后道车间“QC小组”于2010年6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组织开展了《提高毛衣烫熨效率》质量管理活动,根据QC小组的活动实践情况,公司进行了效益测算,其效益分析如下:
一、按22707款毛衣共生产181246件计算节约劳动力
1、活动前平均每人每小时32.3件计算:
平均每天完成总数:32.3×12×10=3876(件)完成全部烫熨任务需要时间181246/3876=46.7(天)
2、活动后平均每人每小时52件计算:
平均每天完成总数:52×12×10=6240(件)完成全部烫熨任务需要时间181246/6240=29(天)
3、按平均每天出工12人计算共节约劳动力(46.7-29)×12=212.4(人次)
4、除去因熟练因素占20%,本次活动节约劳力170人次
二、能源资金
1、活动前平均每天开3台,每天24千瓦蒸汽发生机,每天工作10小时,共耗电720千瓦时,按原效率需耗电46.7×720=33624(千瓦时)
2、活动后平均每天开3.5台,每天24千瓦蒸汽发生机,1每天工作10小时,共耗电840千瓦时,按原效率需耗电29×840=24360(千瓦时)
3、每度电按0.7元计算,共节约电费(33624-24360)×0.7=6484.8(元)
4、除去因熟练因素占20%,本次活动节约5187.84元 本次活动中衣架改造35元,烫台台面更换120元,用电线路改造1000元,更换风扇240元,其它100元,累计1695元。
元。
特此证明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日
5、节约资金:5187.84(元)-1695元=3492.84元。
三、总的经济效益为节约劳力170人次,节约资金3492.84
2.深化QC小组活动加强成果的应用与推广--5W法在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 篇二
1978年我国从日本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 同年9月北京内燃机总厂诞生了我国第一个QC小组, 标志着我国质量管理新阶段的到来。30多年来, QC小组活动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 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 不仅培养和造就了大批质量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回顾小组活动的发展历程, 作为国家基础工业的钢铁企业, 在推进QC小组活动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曾在一定时期内引领了我国QC小组活动的前进, 也诞生了很多宝贵经验。上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性ISO9000现象的到来和六西格玛突破性改进运动的兴起, QC小组活动曾一度受到冷落, 甚至在很多钢铁企业出现了滑坡。本文通过对钢铁企业QC小组活动存在问题的剖析, 指出了现象背后的原因, 为进一步深化QC小组活动提出了改进对策。
二、当前QC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 企业高层领导对QC小组活动关注不够, 开展小组活动的氛围不浓厚。
无论是全面质量管理还是ISO9000都强调领导作用, TQM也有人说成“头”QM, 认为领导的重视是成功的关键。道理固然正确, 但领导的注意力也是受人吸引的。领导掌管着企业前进的方向, 他们所关注的是那些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活动或过程, 关注那些制约生产经营的难题。从钢铁企业小组课题来看, 不少课题都是避重就轻, 或者课题宽泛, 大多是本职工作必须开展的活动, 很少针对领导所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去主动攻关, 即使下了很大工夫, 也难以见到小组活动的突出效果, 不能充分引起领导层的关注。因此, 领导的重视与否, 不完全在领导自身, 与小组活动的选题和活动效果有直接的关系。
2. 重成果质量, 轻活动过程。
当前有不少成果是因果倒置, 根本没有开展任何的小组活动, 在某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后, 开始按照QC成果的模式去“造成果”, 靠娴熟的编写套路和过硬的演讲水平赢得了评委的青睐, 甚至获得了较高的荣誉。这也是人们所说的“假小组”和“成果秀”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前QC成果的评审方式的片面性。无论任何级别的成果评审, 都是从成果资料和发表效果来衡量, 没有深究课题的背景和成果的真实性, 在一定程度上使成果评审成为对写作能力和演讲水平的考察。
3. 工具、方法应用落后, 且常年不变。
从众多的成果资料来看, 小组活动应用最多的工具不外乎因果图、排列图、调查表、关联图等一些简单的分析工具和EXCEL中的折线图、柱状图、饼分图等直观的显示工具, 而对于稍为复杂的分析工具, 如直方图、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方差分析等就鲜有应用, 至于用于解决问题的正交试验设计、回归分析等就更难以发现了。这充分暴露了企业在统计技术方面的欠缺。由于缺乏必要的统计技术培训和靠数据进行决策的氛围, 企业技术人员缺乏对统计技术的兴趣和必需的知识, 即使为了应付检查一时组织了学习, 也因长期不用而导致荒废。
4. 小组活动效益水分过多, 未考虑小组成员在课题收益中的贡献率。
钢铁企业具有流程长、辅助环节多的特点, 任何一项措施的实施, 都不是孤立的, 都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不是某几个人就能左右的, 不能将某一课题的经济效益全部揽到自己头上。例如有的小组将提高机时产量作为活动课题, 将一年来比上年增加的产量所带来的收益作为小组的活动效益, 而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变化、投入的增加、外围辅助材料和介质的消耗以及其他非小组成员为此所付出的努力。更有甚者, 一个企业各个小组的经济效益总和远远大于企业全年经济效益。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小组活动的效益评价体系不完善, 没有根据小组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来评价, 没有考虑小组所采取的措施在成果中的贡献率。同时, 参加效益评价的人员组成也是导致小组活动效益虚假的重要因素。
5. 小组荣誉证书泛滥, 应用不当, 在企业内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当前的技术职称评定标准对技术成果有一定的分值要求, 由于大部分技术人员不可能拥有省级、国家级的科技进步成果奖励证书, 因此将QC小组荣誉证书作为取得省级或国家级QC成果的名义填补空白。加上各级质量协会颁发证书时都没有印上小组成员和小组名称, 这就给一些弄虚作假人员提供了方便, 随便找个空白证书填上名字就能蒙混过关。这也是职称评委对QC小组荣誉证书反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深化QC小组活动的几项对策
1. 把好小组课题选择关, 提高小组活动针对性。
企业要建立规范的小组课题的把关、注册程序和制度, 在课题的选择上要进行必要的论证, 在“小、实、活、新”的原则上更要突出“实”, 引导QC小组围绕企业的重点、难点问题选题, 主动去设法攻克让领导层头疼的问题, 这样就不可能不引起领导层的重视。对于某些涉及范围广、投入较大、问题性质复杂的课题, 可以在QC小组的基础上申请组建六西格玛团队, 将小组活动与六西格玛模式结合起来, 采用DMAIC方式、运用科学的统计技术去分析原因, 制定对策。
2. 将QC小组活动完全融入企业的持续改进中。
ISO9001:2000标准将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作为八项管理原则的一部分, 而QC小组活动正是这两大原则的结合点。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更加强调小组活动中在企业绩效中的作用, 追求一种能够让员工主动参与、沟通顺畅和技能、知识共享的环境。企业要将QC小组活动融于企业文化中, 将其与人力资源管理、六西格玛、纠正和预防措施等紧密结合起来, 使之成为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在企业的绩效提升中展现小组活动价值。
3. 建立小组活动的跟踪检查机制。
对小组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 督促小组活动按计划开展, 指导小组成员正确运用小组活动的工具、方法, 帮助小组协调、处理与外界的关系, 为小组活动开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4. 深化小组活动培训。
尤其是要开展统计技术的培训, 使小组成员掌握科学的分析、改进工具, 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也为QC小组向六西格玛团队的升华打下基础。
5. 建立科学的成果评价体系。
要根据小组课题的特点吸纳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参加评审组, 对成果资料和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并根据小组成员对课题的贡献来衡量小组活动的价值。
四、结束语
3.企业与QC小组活动 篇三
【摘要】通过分析,本文描述了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搞好QC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了做好QC工作的五大关键环节。通过实例,展示了优秀的QC成果对企业搞好安全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企业开展QC工作存在的10问题。
【关键词】企业;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
1、做好QC工作的关键环节
1.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推广QC管理的前提。在QC工作方面,1987年8月我国颁布第一个“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制定颁布了适合当地特点的“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中石化组建后建立了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相关规定。
在制度内容上,要包括QC活动的宗旨、相关部门的责任、管理措施、培训要求、考核奖励措施、成果应用范围、完善和改进等内容。制度要有可操作性,同时要通过广泛宣传使一线员工知道,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抓好监督,以保证制度在推广QC活动中起到应用的作用。
1.2开展QC知识培训,广开QC活动思路
1.2.1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普及QC知识,广开QC活动思路是开展好QC活动的基础。从质量角度分析,企业应该完善有关制度,通过普及QC知识,开展QC活动,来调动员工参与管理、干好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自己的团队,提高产品质量或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声誉。
1.2.2开展培训工作的方法。在普及QC知识方面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比如发放相关书籍、观看相关光盘、培训骨干教师然后再授课以普及QC知识。总之,通过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大家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去主动选题,去开展QC活动,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3领导重视是员工搞好QC活动的保障
开展QC活动时,小组成员势必会牵涉到投入精力、时间、经费等,领导重视就是要解决好在QC小组成员需要投入时给与充分支持的问题,解决好因QC成果的出现,可能会对原来的工作方法进行改变、对原来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调整、对原有的设备需要更新改造等等问题,解决好在QC小组取得成果后对小组成员给予鼓励或奖励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必然会有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的产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以科学的态度去面对。
1.4推广优秀QC成果,是企业开展QC活动的最终目的
企业应及时总结QC成果,推广QC成果,使QC成果的作用尽快发挥出来。一个好的QC成果可以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将产生极大的积极效应,因此及时对QC成果加以总结推广,要比仅仅在形式上重视QC活动本身重要的多,毕竟我们开展QC小组活动的宗旨寻找并克服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是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是提高人的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卓越绩效的一种具体行为。
1.5开展QC活动就是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鼓励全员参与QC活动,是现代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学习型人才的最佳渠道。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而鼓励全员参与QC活动是最为直接的手段。因为在整个QC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学习、要讨论、要思考、要总结。因此,鼓励开展QC活动,就是在丰富企业的质量文化,在为企业的发展腾飞添翼。
2、优秀的QC成果助推企业发展
2.1创新型课题《多功能介质采集器的研制》,助推企业安全生产,高效监督
开展腐蚀监测工作是油田防腐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前中原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防腐所“腐蚀监测组”采集样品时,一般都要求生产单位“停抽、停输、或停运”,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参与人员携带的工具种类繁多,并且是在输油、输气管线或井筒上作业,易燃易爆,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该项工作始终是我院领导最为担心的一项内容。
2008年,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防腐所“腐蚀监测QC小组”以“设计一种与地面腐蚀监测系统相配套,可以在预选定位置自主采集集输系统内部上、中、下任意部位的油、气、水单一介质样品的‘多功能介质采集器’的研制”。课题完成后,经现场使用验证:该介质采集器能够与地面腐蚀监测系统相配套,并且可以在预选定位置自主采集集输系统内部上、中、下任意部位的油、气、水单一介质样品,成功地解决了自主采集介质的需要,达到预期设定目标。
同年该课题荣获“中原油田优秀QC成果一等奖”,之后再获“2009石油工业优秀QC成果一等奖”。
2.2广泛开展QC活动,助推标准的宣传和实施
GB/T16750-2008《潜油电泵机组》于2008年8月发布,2009年3月1日实施,该标准同时代替了原GB/T16750.1~3-1997《潜油电泵机组》和GB/T14816-1993《井用潜油三相异步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两个标准,它的发布实施为油田电泵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和检验、标识、防护、运输和储存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为了尽快掌握和应用该标准,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电潜泵技术研究所的广大技术人员,在院所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大量的而精心细致的研究工作。在贯彻实施该标准过程中,凡是遇到问题、难题技术人员就会自觉利用QC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开阔思路,大胆创新。
该标准的宣贯,推动了电泵生产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准确化建设,达到行业化规范统一。延长电泵机组免修期37.9天。这其中技术人员积极开展QC活动,总结推广QC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3、企业开展QC工作存在的问题
⑴QC认识和知识的缺陷,导致了有些领域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误认为与自己无关,影响了该活动的推广普及;
⑵小组成员在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过程中,来自于一线的一手资料少,导致拼凑材料,漏洞百出,QC成果质量不高;
⑶横向交流的缺少,导致了小组成员的开展活动的技巧不高,甚至在接到指令性课题时,会产生有畏难情绪;
⑷借口工作忙,生产任务重,过分看重眼前利益,顾不上开展QC小组活动;
⑸管理者对开展小组活动的意义理解不深,引导不够,导致部分职工认为那是技术人员和干部的事,因此积极性不高;
⑹有时还会因为领导班子调整或机构不稳定,而使QC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⑺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不好,培训工作有缺陷,导致年轻同志缺少QC相关知识,因此不敢“接近它”;
⑻管理与激励机制没跟上,或有制度但不兑现,影响了职工开展QC活动的自觉性。
4、结束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改进是企业活动的永恒主题。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很多,但是毫无疑问,QC活动是群众基础最好,最容易推广的方法。本人认为,任何企业都可以以此为契机,重视QC工作、鼓励QC活动、总结推广QC成果,这样必将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获。
参考文献
4.深化QC小组活动加强成果的应用与推广--5W法在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 篇四
1 QC小组活动诊断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1 系统接受过省部级或国家级诊断师培训,取得“资格证”
作为一名QC小组活动诊断师,除了具备一定的学历职称,具备较高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以外,还要系统地参加一次或多次质量管理小组的基础知识培训。如果是初次参加入门培训,那么通过培训将对QC小组活动产生基本的认识,能够明白QC小组是什么,了解QC小组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及其活动宗旨和作用,学习掌握QC小组的组建与推进方法、小组活动程序、成果评审标准、常用统计方法基础知识及其在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等。如果是参加提高班培训,则有机会聆听到国内权威质量管理专家讲授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诊断师的质量管理水平。
1.2 熟练掌握QC小组活动的基本程序
QC小组诊断师首先必须明确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认识到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是QC小组活动的基础。其次对QC小组程序“四个阶段、十个步骤”的内容应该捻熟于心,评审时才能游刃有余。当然,一项好的QC成果,决不是简单套用程序步骤,因为每一个步骤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则会出现程序不贯通,内容前后不对应的问题。
1.3 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类型QC小组活动之间的程序差异
QC小组根据课题类型分为5种: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按照活动程序5种类型又归类为“问题解决型”(现场、攻关、管理、服务)和“创新型”。“创新型”课题与“问题解决型”课题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两者的主要差异有以下4个方面:
(1)立意不同:“创新型”立足于原来没有的产品、项目、软件、方法以及材料等,而“问题解决型”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行改进或提高。
(2)程序不同:“问题解决型”课题的现状存在着问题,与标准相比有差距,为此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然后制定对策并加以实施,把问题解决,从而达到目标。而“创新型”课题的现状没有问题,所以就不需要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但为了追求卓越,谋求更加理想的状态,寻找突破点,研究、确定最佳实施方案就成为其主要内容,因此在活动程序上就有一定的差距。
(3)结果不同:“创新型”经过活动可以取得新技术、新产品、新工具、新材料等;“问题解决型”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的。
(4)参与人员不同:“问题解决型”通常是以生产和服务一线领导、管理技术人员、员工为主体开展活动,“创新型”课题常为科研人员、设计开发人员、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共同合作。
问题解决型根据课题来源不同又可分为“自选型”和“指令型(或指导型)”。如果诊断师对“自选目标”和“指令性目标”界定不清、活动步骤或内容颠倒;程序内容描述与步骤的标题不符,步骤之间逻辑关系不清,就不能做出判断,找不出问题的症结,评审时也就不能切中要害,达不到诊断的效果了。
1.4 掌握统计工具用途和绘制方法
选择适宜的统计工具,可以有效地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提高判断问题的准确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作为一名QC小组活动诊断师,不仅自身要明确新老7种工具及常用的柱状图、饼分图、折线图、正交试验等统计方法的用途和绘制要求,而且能够举一反三,指导小组成员正确运用统计方法有效的解决问题。目前,由于诊断师水平的参差不齐,有些申报省部级及国优的QC成果仍然存在统计方法应用不当或错误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如下:
(1)有的QC小组成果只应用传统的统计方法,如两图一表(柱状图、因果图、对策表),排列图、正交试验、箭条图、PDPC法等质量工具用的比较少。
(2)有的成果盲目追求新颖、复杂的统计方法,失去应用统计方法的意义。有些小组对统计方法不理解,用后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画蛇添足,甚至导致结果错误。
(3)对常用的工具方法也存在选择和使用不正确情况。如树图、因果图、关联图选用不当,排列图绘制错误,正交试验没有对选出的最佳因素组合进行试验等问题。
(4)由于对QC活动中统计方法不了解或不掌握,有些QC小组活动中可以选用统计方法而没有选用。如在实施对策环节,小组活动进入了质量改进的实质性操作阶段,各种改进过程及活动效果都需用数据表达,因此,可用的工具及方法也很多。如:调查表、直方图、控制图、矩阵图、PDPC法、头脑风暴法、流程图、正交试验设计法等,很多小组活动人员由于对统计方法不熟悉,没有根据自己处理数据的实际需要恰当的使用,而是采用一些非数据性的统计方法,如用文字描述,不能生动、直观展现成果的对策实施过程,降低了QC小组成果质量。
2 QC成果诊断和评审的侧重点
2.1 注重程序评审
在日常评审中发现不少成果报告有明显的倒装,套用痕迹,思路不清晰,程序不正确,有些成果是按照科技论文、技术方案的格式编写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小组成员对PDCA程序不熟悉,各阶段之间的内在关系不清楚,简单地照搬照抄,导致成果逻辑混乱。作为QC小组活动诊断师,必须思路清晰,迅速理清QC成果的程序结构和存在问题,从方法步骤上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评价。
2.2 注重事实评审
(1)判断小组选题是否能够围绕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是否解决了生产现场的工艺、设备、仪表等问题,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小组是否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QC小组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建立在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之上。为什么选这个课题?为什么制定这个目标?问题的症结在哪儿?为什么确定这几条主要原因?所制定的每一条对策是否包含相应的措施,是否已完成,有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等,都需要用证据来说明,而这些证据应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收集的数据要能反映客观事实、要具有可比性和时效性。有些成果要因确认环节没有到现场验证、测试、测量,只是理论分析;有些定性描述的多,定量分析的少,没有体现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的原则。诊断师在成果评审时要能够炼出火眼金睛,根据成果材料中提供的数据、图片和录像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确定成果活动的真实性,解决问题的成效性。
2.3 注重专业评审,但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
QC小组成果是质量管理理论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也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与其它成果的主要不同之处。很多初次参与QC成果评审的诊断师,由于在某些专业技术领域造诣深厚,遇见专业问题就抓住不放,剖根问底,使成果发布会成了专业分析会,偏离了QC小组是质量管理小组,主要是运用PDCA循环程序和多样化的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各种技术、质量问题的原则。因此,QC小组诊断师在评审现场攻关型或创新型的成果时,应注重专业评审,但是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
2.4 注重效果评审
(1)课题是否具备时效性。评审QC小组课题时一般应从以下3个方面来考虑:(1)课题是否在专业技术方面具备先进性;(2)是否从现场或小组本身存在的问题方面选题;(3)是否以前申报过此类课题。以前申报过的课题如果重复申报,不仅浪费了时间、精力,而且成果在管理和技术上都已经落后,不具备时效性。
(2)是否体现了改进和创新。评审一个QC成果是否优秀,不仅判断其是否符合程序,逻辑是否清楚,其核心和亮点部分是在“对策实施”环节中,要考察QC小组成员是否全部参与,改进、创新成分是否显著,统计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这样的成果才具有推荐价值,才能在行业内进行学习和推广。
(3)巩固措施是否可行。(1)把对策表中通过实施已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如改进的工作方法、工艺参数等)初步纳入有关标准,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创新可申请国家专利或者企业工法,以体现成果转化情况;(2)是否再到现场检查确认,是否按新的标准、方法、制度操作(工作)和执行;(3)在取得效果后的巩固期内是否做好记录,进行统计,用数据说明成果的巩固状况。巩固期的长短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说明在实际运行中效果是稳定的就可以。
3 成果诊断和评审应关注的问题
3.1 善于发现成果评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QC小组活动诊断师,不仅具备诊断QC成果常见问题的基本能力,如QC小组活动选题太大、口号式、手段加目的;选题理由太多、不直接;现状调查未给目标值设定提供依据;目标值太多、不定量;原因分析选用工具错误或工具运用存在问题;要因确认采用0、1法或举手表决、只挑出部分末端因素进行确认;对策表项目不全、目标不可查;对策实施文字多图表少;效果检查没有巩固期、没有有关部门确认、计算经济效益用假定年度;巩固措施没有将对策表中有效的措施纳入具体标准等。而且,对于QC成果呈现出的各种“疑难杂症”,更需要诊断师的真功夫,诊断师要能在成果发布过程中迅速对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号准脉,找准问题,为小组成员提出高水平的建议和意见,利于成果质量进一步提升。
3.2 提高QC成果评审的权威性
如果QC诊断师内功不够,对QC小组活动程序、专业技术及多媒体新技术不熟悉,现场评审时不能准确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根源,只凭印象、感觉来判断,对专业技术问题没有提到点子上,甚至出现“外行话”,降低QC成果评审的权威性,起不到抛砖引玉、相互交流、学习和提高的目的。
评审时应注重提高人员素质,以人为本,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活动成效应予以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之处时,要实事求是,抓住重点,具体指出每一个问题,并说明依据。针对不足,还要指出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以便下次活动加以改进。
4 结论和建议
目前,QC小组活动已经拓展到节能、安全、环保等多个领域,为进一步提高小组活动成效,改进企业管理水平,QC小组诊断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方法、质量管理新理论,力争在QC小组活动程序上成为专家,在专业技术上成为行家、通家,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本企业和同行业的QC小组活动,促进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摘要:一名合格的QC小组诊断师作为QC小组的引领者,应接受过系统正规的诊断师培训,熟练掌握QC小组的活动程序,熟悉统计工具的用途和绘制方法,能够准确区分“问题解决型”与“创新型”小组活动程序之间的差异,善于发现质量工具应用不到位的问题。在成果评审时能够抓住主要症结,提出让人信服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达到帮助小组提高活动水平和成果交流、提高、推广的目的。
关键词:QC小组活动,诊断师,成果评审
参考文献
5.如何加强QC小组活动管理 篇五
关键词:QC小组活动,实效性,群众性质量管理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等6个单位联合颁发的《印发〈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凡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统称为QC小组”。
QC小组活动在施工企业中开展已30多年,得到了广泛认同,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都有不同级别的QC小组活动交流会举办,为各QC小组活动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是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施工企业QC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与缺陷。比如,一些QC小组活动缺乏时效,只注重总结成果,不注重活动过程,成果往往是事后的总结,具有“回忆录”性质;一些QC小组活动存在形式主义做法,部分小组成员未真正参与活动,缺乏实效;一些QC小组活动积极性不高,活动断断续续,不能长期坚持,缺乏长效机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就如何加强QC小组活动管理,进一步推动QC小组全面健康发展,谈几点看法。
1 具有实效是QC小组活动的源动力
QC小组活动要确有实效,能帮助或者辅助解决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或改进质量、或降低消耗、或提高人的素质、或创造经济效益,无论哪方面的成效,应该是能看得到、摸得着或体会到的,这是QC小组活动这种形式存在的根本之源。如果没有活动实效,QC小组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应该如何保证QC活动的实效性。首先,QC小组活动选题必须依据当前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选择生产、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QC小组活动课题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只有与企业的方针战略相一致,才能使QC小组活动的价值真正得以体现。其次小组的活动过程必须符合QC活动的原则、程序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不可脱离实际。再者,在评判QC小组活动优劣时,坚持以实际效果来评价一个小组活动的成功与否,杜绝闭门造车现象。
2 加强培训是QC小组活动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强化QC小组的质量意识培训与教育。定期开展质量意识教育,使员工增强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激发员工关心质量、参与质量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具有参与QC小组活动的内在需求。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员工能主动选择QC小组活动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全体员工质量意识的形成和不断提高不是一触而就或一劳永逸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行业的发展,与时俱进进行长期、有效的培训和教育。
普及TOM基础知识,使员工正确理解PDCA方法并能得心应手地应用。QC小组活动要顺利、扎实、有效地开展需要小组成员不但具备较高的质量意识,同时还要求其全面掌握TOM基础知识,并能科学、灵活地运用PDCA方法。PDCA方法既适用于解决企业整体的问题,又适用于解决企业各部门的问题,也适用于解决班组或个人的问题。PDCA是一种循环,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运转,推动上一级循环直至整个循环持续运转起来,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PDCA循环理论适用于所有领域,既包括人们的专业工作,也包括日常生活,它被人们持续地、正式或非正式地、有意识或下意识地使用于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和每项活动。
3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QC小组活动发展壮大的基石
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已被视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是对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持和促进;而各级领导对小组活动的关心、支持与指导,将极大的影响员工参与改进和创新的积极性。领导可亲自担任QC小组长,也可作为技术顾问,或者作为小组成员,指导、参与小组活动,这样对小组取得预期的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领导可将QC小组活动工作内容和安排列入年度质量工作计划当中,不仅帮助解决小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且为活动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金。有关领导身先士卒参加小组活动,必然能更好地组织、协调、激励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QC小组活动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努力,每个员工的技能和积极性直接决定了QC小组活动的效果。员工可通过QC小组活动解决技术难题或管理问题,展现自己的才华,得到成就感,参加QC小组活动既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也有更多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获得事业成功。
4 经验交流与表彰奖励是促进QC小组活动发展的有效手段
为QC小组活动成果交流创建广阔平台,企业可每年组织召开QC小组成果的发表交流会,推荐、鼓励优秀QC小组参加省市和行业乃至全国性的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
适当的表彰奖励能更好地调动员工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保证QC小组活动健康发展。对优秀QC成果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资奖励,对QC小组活动活跃的部门或基层单位可给予组织奖,也可将QC小组活动的情况列为年度考核绩效指标之一,也可设立QC小组活动推进者奖、先进个人奖、新人奖等,并把参与QC小组活动列为人员评审职称、晋级、评先的依据之一。
QC小组是一种临时性的以完成单项任务为目的的自觉、自愿性群众组织,作为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因而,企业管理者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吸引越来越多的员工参与QC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技能、经验和智慧,才能够把企业建的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深化QC小组活动加强成果的应用与推广--5W法在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qc小组活动成果总结06-23
qc小组活动成果推荐表09-22
优秀qc小组成果10-08
qc小组活动管理09-12
浅谈qc小组活动程序07-30
公司qc小组活动推移10-17
企业qc小组活动讲解10-26
矿建公司2010年QC小组活动方案09-03
科室qc小组成员08-24
qc小组实施方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