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精选17篇)
1.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一
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翠翠
作为一线教师,都能体会到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现在的课越来越难上,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追求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就是在我们面前的这群孩子。现在的小孩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几乎可以说主宰了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大多数孩子都在温室中长大的,不知道什么是他们应该做的,什么是他们不能做的!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作为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和对待呢?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那么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又要重要得多,所以孩子一入学我们教师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知道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并应该怎样做?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这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则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先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想使学习好还必须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敷衍了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逃学、不旷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复习、考试不作弊等。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开学三个星期,但还有一部分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按时上学,什么叫迟到,什么叫遵守课堂纪律,随便说话,不按时完成作业„„这无疑会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教育孩子做每一件事时都要讲究认真、负责的态度,以便在进入小学后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其次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何为习惯?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如早晨起床穿袜穿鞋,然后上厕所、洗脸、吃饭。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如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就进教室,拿出课本和铅笔盒,等待老师上课等等现象。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严格约束,规范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何进行规范训练呢?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训练:
1.要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该动的时候可以自由行动,该说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该静的时候就必须安静。如: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0页,再拿出铅笔。一定要学生在听清、听完要求之后再行动。否则学生将一盘散沙,无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又如小组讨论时: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教学时说:“一二停”学生就必须停下,并马上坐好,准备交流。
课堂常规的培养要在课堂上落实,课前要求学生带齐学习用具,教师上课时 就要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程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
2.加强读书习惯的训练。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要让学生在审题时做到手不离书,眼不离书,并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有的捧书读时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们应该及时提醒学生:“我们应怎样读书?”学生齐答:“双手捧书,眼离一尺。”这样做,学生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
3.加强写字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写字习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常见的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偏头、侧身、匍伏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一’”,经过提示学生会自觉地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经过多次纠正,就可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4.加强坐姿的训练。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
一、二”学生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5.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学生注意力的能力。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把课堂教“活”(活而不乱,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
6.特别加强听、说的训练。学会倾听
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的基本素养。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没有听清就发表,或没有听完就打断别人的话,是口话交际的大忌。在教学中,要注意很好地引领,准确把握,围绕这个重点来组织教学。(1)可以采用听后复述的方法,先复述一个简单的句子,复述老师的语言,因为作为学生首先必须要听清老师的意思,领会其意义。再复述学生之间的交流语言。(2)让学生边听边想(如某某小朋友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用听后评议的方法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乐于表达
要有表达自信心,善于抓住一切当众说话的机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以及不同谈话内容,说恰当的话、得体的话。在课堂上能经常性地发言,在小组交谈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大胆地面对全班小朋友进行表演。
7.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一年级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特别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如(1)学具的摆放一定要放在指定的位置,而且不能随意触动。(2)听教师口令行动操作,这就要求学生在听清教师的操作问题之后,一声令下,再动手操作,只有在这一情况下学生才是带着问题进行有序的操作,否则很有可能成为无效劳动。
课堂常规的训练概括:坐、读、看、听、说、写、动手操作、书本摆放等。
二、个别接触,个别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观点,知道事实的真相,双方易于接近。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 的孩子,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哪些是属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三、采用强化办法。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学校与班级联合强化,小组与个别结合强化,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必能取得良好效果。强化法可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学校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规则习惯的形成情况,确立强化训练点,班级、学校上下一致强化训练。
就说做课前准备这件事,要求学生把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可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就需要强化训练。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一听到老师说下课这一词,就飞一般跑出去玩了,老早忘记了课前准备这一事。可想而知下一节课,要等学生们都拿好书,起码要浪费3到4分钟时间,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40分钟,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而一年级孩子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进行反复训练,直到每个孩子都自动化去进行准备。
四、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要做到及时谈话,耐心教导,反复磨练。
还有,培养习惯应遵循原则。
作为教师我们培养习惯的方法要科学, 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针对不同班级、学生、学科、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要有创新。
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以身作则。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我们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儿童的模范。
(2)注意第一次。“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
儿童种种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大人没有留意去指导他们的缘故,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成为第二天性;所以要教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
(3)不要有例外。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父母或老师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动作。一个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坏已成之习惯。
(4)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
“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感觉、神经,都要靠“做”。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父母、教师,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为此,应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情都不会成功。
总而言之,只要老师心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2.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二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需尊重个体差异
学习习惯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学习方式。从性质上来说, 它立足于学生的个体需要, 要让学生自己觉得实践起来轻松适意。因此, 教师在提倡某种学习习惯时,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尊重个体差异, 立足于个体的需求。
例如, 有一名学生认为高考英语题中有不少综合性强挑战性大的题目, 为了从容应对难题, 所以每天晚自习结束后, 都会给自己加量, 坚持每天练习一道有难度的英语综合题。长此以往, 他的英语综合能力在班级中脱颖而出, 该学生说非常感谢养成了“一天一题”的习惯。
然而, 在笔者看来这个习惯就不是人人适用的。首先,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就要把握学习习惯的个体性本质。对学生而言, 适合自己的习惯才能够化为学习的优势;不适合自己的习惯只能是学习劣习, 是妨碍自己进步的掣肘。教师如果要提倡某种学习习惯, 一定要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量力而行。是否确立乃至接受一个习惯, 可以建立在两个标准之上:是否适合自己以及是否真正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利用这两个标准检验某种习惯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 就能知道这种学习习惯是否真的值得自己去坚持。
二、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约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学习习惯必须经过不断重复的行为才能够养成, 就如同学校教育为学生设置的早读课、晚读课, 就是利用一周五次的“重复”, 帮助学生去适应直至最后养成早读、晚读的习惯。当然, 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缺乏学校或者教师的强制规定, 完全依赖于学生养成习惯的决心和长期实践的恒心。遗憾的是, 仍旧有很多学生由于懒惰、灰心等问题而半途而废。
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自我规划与自我约束。例如, 笔者会鼓励自己的学生为自己制订计划书或时间表, 大概包括自己的目标和每天的安排, 越具体越好。有一名学生在期末复习时就制定了如下规划:
1.主题:英语期末的自主复习。
2.坚持每天3个单元的背诵, 早上利用早读课时间背诵2个单元, 晚上利用晚读课时间背诵1个单元, 并且复习这三个单元。
3.每天晚自习时要复习1个单元的语法内容, 并且完成相关的习题。
4.周一至周五每天完成1篇阅读理解;周六完成1篇英语作文;周日复习错题。
接着该生每天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就会在日历上打一个记号, 如果没有完成相应的任务则在日历上说明原因, 利用其他时间补上该日未完成的任务。在开始的一个月当中, 这名学生经常向笔者倾诉实践的苦恼, 觉得很繁琐很累, 但是为了不堆积任务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了下去。一个月之后, 他对这些学习任务不再厌倦惧怕, 反而能够轻松自如地去完成。
学生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是因为自主规划在目标上给了他们动力;同时利用具体的时间给学生造成紧迫感和约束感,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尊重这份计划表的安排, 从疲劳厌倦中逐渐走出来, 感受到习惯给生活带来的条理性和计划性, 逐步适应、接受这种重复性行为, 最终实现习惯的养成。
三、注重学习习惯的交流, 取长补短
学习习惯的归属虽然是每一个学生个体, 但是培养习惯的经验和心得是可以共享的。学生除了获得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外, 相互的交流鼓励对习惯的培养也有不错的促进作用。
例如, 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式, 包括自己的学习安排、情绪调节等各个方面。这样一来, 学生既能够深入了解他人的优秀学习习惯, 取长补短;也能够根据别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让自己的学习习惯更加积极。
此外, 学习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也可以一起成立学习小组, 小组组员出谋划策制订学习计划来督促每一个组员。这种方法对于自制力差、缺乏恒心的学生更加有效。因为他们在集体中会受到他人的监督同时也与他人形成了良性竞争, 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胜心和进取心, 从而产生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组员还可以进行组内求救, 大家一起讨论, 帮助该组员改善自己的学习安排, 使得习惯的培养过程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降低了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风险。
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三
俗话说:“十年种树,百年育人”。学校做为一个育人机构,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具有思维能力的人体。然而在学校的教育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个性发展,那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在学生的学习初阶段始,通过不断持续的引导与深化而形成的。一年级做为一名儿童的学习阶段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期,学生的性格、思维已初具模式,且学生同时也具有年龄小毅志力不强、自制力、持久性差的特点,但是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模仿力强、对于新鲜事物易于接受。因此在低年级的学生教育中,怎样才能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是第一次到课堂来进行学习,但是他们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怎样灌输和培养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了当务之急。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首先务必要抓好学生的课堂纪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从教师进入课堂开始进行学生的纪律管理。通过“上课、起立”来引导和集中学生的精神与注意力。然后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通过语言和各种身体语言的引导与管理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动作和走神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比如:学生坐久了,脚就会自然而然地放在凳子横杆上,这时我就会提醒学生,上课应该把手和脚怎样放呀?从而改正学习上课的不良习惯。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将学生的课堂纪律抓好学生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过程中,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认真地授课,良好的课堂教学纪律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认真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加强学生写字姿势的“三个一”要求
通过我们学校的初步的调查显示,学生在坐姿方面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坐姿不正确或不当,在执笔方面有百分之二十不当。这就充分地表明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问题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加强对学生写字姿势的管理与要求;二是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学习或克制自己。从而造成在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的重要措施。如果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坐姿,学生在写字时就会歪头、斜肩、驼背,时间一久就会造成脊椎弯曲和近视。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要加强管理,尤其是要从低年级开始进行抓起,做到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随时提醒、及时纠正。同时让学生记住《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距离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心要静。在实际教学中我第一、采用直观的教学法,通过教师的以身示范,让学生从直观上去感悟。平时教师在写字的过程中要坐直,要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做到以身示范的作用。第二、重点辅导个别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群体,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用行动、用心、用爱去引导和感染他们,使他们在教师的关怀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第三重视学生不良行为的反复现象。正确的书写姿势并非一学就会,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教师要不厌其烦,给予耐心及时的帮助。本子放歪了,敲敲桌子;趴得太近了,摸摸脑袋。这样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第四重视作业前姿势点评,即每次作业前让学生摆好书写姿势,教师满意后再进行书写,使学生从中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通过日常的长时间的学习写字训练的强化与引导,从而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那么做为一名低年级的教师,我们应当如何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应当注重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和方式来进行引导和启发学生;其次是以生动多样的课堂教学,如在玩中学,以游戏融入课堂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是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教学中充分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注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比如学生一次读书的进步,一次写字的进步,一次的课堂积极发言等等,我都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平等和谐下的教师评价,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营造一种与学生平等和谐的交际氛围,要充分尊重学生,尤其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语言,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低年级的學生的语言天真无邪、富有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中应当细心地发现充满儿童天性的创造性语言,合理引导。宽容学生的表达不够连贯,语病百出的语言,巧妙引导,逐渐规范,教师应多以鼓励的方式,以商量的口吻,向学生提出建议,易于学生接受。这样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中自主、大胆发言,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养成的自觉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自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就是细心听取别人说话。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尤为重要。
1.让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
“亲其师而信其道”,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就愿意听他的课。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吸引学生听课。应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亲近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努力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要用真诚的话语鼓励和体态语言表扬他们。
同时,由于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应将抽象转化为形象,让单调变为有趣,创设情景,以情生趣,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在课堂的结构上注意动静搭配,合理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调节学生听讲情绪。
2.让学生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同伴间的互动是智慧的碰撞,倾听同伴的发言也同样重要。在数学课堂上,一年级学生的发言往往出现重复或只顾自己抢着说。为此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且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其次,教育学生倾听同伴发言,要欣赏别人的长处,也要发现别人的不足。可采用听后评议的方法,即让学生边听边想:小明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有意见?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并提出意见的习惯。再次,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组织学生轮流当小老师给同学讲课,老师作为“学生”在倾听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倾听时的表情,提出意见时的口气、语调等都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认真倾听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如果说智慧是创造的源泉,那么思考便是智慧的起点,积极思考更是一种智慧的力量。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1.养成认真思考每个问题的习惯。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家长经常会问:“今天老师请你发言了吗?”因为家长知道,发言表示思考了。可是,一个班一般有四五十个人,一堂课不大可能每个孩子都发言,更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发言。因此我们要纠正发言才思考的不良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不管老师有没有请你发言,你都应该认真思考每个问题,还要对照别人的发言与老师的评价,反思与调整自己的思考。
2.不能禁锢孩子的思维,鼓励孩子多角度看问题。
孩子不是我们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有权利走自己的路。一年级的孩子,常常有一些幼稚的观点,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这也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是他们成长的收获。所以,当孩子有了和我们相左的意见时,千万不要把它一棍子打死,要肯定其中合理的部分,恰当地提出建议。相反,我们还应该鼓励孩子多角度、多个侧面地看待问题,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三、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
我们人类生活离不开社会,也就离不开交流。同样,学习数学也离不开相互的交流,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1.与自我交流,调整认知。
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先与自己说一说,与心中的“我”进行交流。一方面,通过与自我的交流,孩子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考,使自己的认识趋于完善,或加深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与自我的交流,可以反思自己原有的思考,调整原先的认知,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2.与他人交流,提升认知。
数学课上,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老师相互交流,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无论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是在集体交流中,我们都应该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鼓励每个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交流中,既要鼓励孩子愿意赞赏、欣赏他人的见解,又要鼓励孩子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
四、培养学生有效合作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合作学习没有必要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
1.遵循教学原则,构建合作小组。
一年级孩子的合作学习,可以是同桌进行,也可以是小组进行。为发挥小组学习的交流、互助、合作功能,合作小组不能随意性分配,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特长、学习基础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动、协调和谐”原则把学生进行分成分组。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组内的学生不宜过多,一般以四人小组为主。
2.建立合作机制,促进有效合作。
每个小组设有小组长,合作学习时,要听从组长的进行分工及安排,合作中各负其责且灵活互补。为弥补学生的不同差异,可定期或针对性的进行角色轮换,组长可以轮流当,让每个组员都有代表集体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还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如操作不能争、抢,要懂得谦让与宽容;每个人都要参与,要有次序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养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习惯等等,从而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3.运用科学评价,激发合作兴趣。
小组学习的评价应以评集体和评个人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在小组学习时,组内的学生都是小老师,及时对组内发言的同学指出错误和不足,在自己组内展开表扬与批评。而在全班交流这一环节中,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表扬与批评,进行组际间的竞争。这样就促使在小组学习时小组内每个组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深深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五、培养学生细致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作业习惯得从一年级开始。
1.给学生良好的作业环境。
不同环境下的作业质量绝对是不一样的。数学课堂上完成的作业从书写质量、正确率等方面明显比课外作业好。因此我们要坚持做到不拖课,让孩子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作业时,要求学生做到一个字:静。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规定作业时间,督促孩子做作业专心致志,不能放任他们边玩边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要求孩子自己检查一遍并整理好所有学习用品。
2.养成不慌不忙的作业习惯。
贪玩是一年级的孩子的天性,孩子总以为先做完作业可以先玩,于是应付了事。我们要改变孩子这样的想法,要教会学生认真作业的方法,养成不慌不忙的作业习惯。作业前,听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再动笔做。作业时,认真思考,认真书写,每做一题,都要做到胸有成竹,力争做一题做对一题。作业后认真检查,每次作业完成后,不可以马上交上来,自己逐题检查,确定没有漏做,没有做错才可以交上来。
3.身教言传,教给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做的好习惯,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要先做到,从黑板上板书到批改作业及订正后的再次批改,我们都要写得端端正正,给学生一个认真细致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认真细致的习惯。
4.在竞争中进步。
有这样一句话:督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我们可以建立了完善的奖励机制。每天的作业,根据认真程度与正确率,盖上不同的“花”,然后每周进行一次小结,评出“优秀作业本”进行展览。每月一次总结,评出当月的“学习之星”,并发送“喜报”给家长。
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五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讨。首先,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第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树立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就要让学生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为每个学习阶段指定一个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
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特别对于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关爱的营养不良,有学校教育的知识断层。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利用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托进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办法来。,既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三,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配合学校“我和好书交朋友”的读书活动,我设计了一个“读书有感”的小册子,放在书柜里,让学生看完一本书就马上在册子上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想。我会定期检查,在写得好的感想后面我画个“★”,并奖红旗贴在墙报上。学生在“读书有感”这本册子上越写越好,由原来的1~2句到后来写一段话的都有,并定期评选读书积极分子,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更激发了学生读书热情,也为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无论带哪个班,我对学生都有一个要求:各科作业必须按时完成。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到:作业布置一定要适量。其次,我教学生学会如何“挤”时间写作业。一般语文、数学课一上完,语文、数学作业就布置了,学生就知道把有些空余时间“挤”出来完成作业,而属于学生活动的时间我完全交给他们,我送给他们的一句话是:学要学得认真,玩要玩得痛快。当学生学会如何“挤”时间完成作业后,你会惊奇的发现,他们有着你无法估量的潜能。
6.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六
内容摘要: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因此,培养良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就必须从小学阶段打好扎实的文化基础。而要打好扎实文化基础的前提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在生活学习中逐步养成的,是可以通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培养而形成。只要持之以恒、方法得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完全可以培养的。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从解释什么是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应该培养哪些学习习惯以及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关键词:习惯 重要性 培养 方法
学习习惯对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成绩不好,其实大部分原因并不是其智商水平低下,也不单纯是其努力程度不够,很多时候就是不良学习习惯导致的。比如一个孩子学习习惯好,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上课认真听讲,如果智商不存在问题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会很好。习惯是在长期过程中形成且具有稳定性的状态,一个人小学时期养成的各种习惯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表现出来,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可以说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方向。那么习惯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一、习惯的定义
根据字典中的解释,所谓的习惯,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而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二、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好习惯受益终生,坏习惯害人一生。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孩子能够在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便会将追求知识、努力学习当成生活中重要的一件事情来对待,而不需要父母或者他人再三催促。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通过每天的点滴积累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怎样的学习习惯才算是良好的?本人以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正能量的。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见过有的学生的字写的像鸡爬狗抓似的,或者有的学生本来头脑也不笨,但是学习成绩总上不来,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没有获得兴趣感,成就感,以至于没有信心,没有耐心,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去学,就不用说刻苦努力了,学习自觉性非常的差,结果导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好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主要表现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就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一个学业有成者的必经之路。阅读对一个人心灵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才会有成效。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要求,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只有预习了才能知道问题所在,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与老师有更多的互动,因而听讲也会更专心,不易开小差。在学生作预习时,可提示学生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做标记,把能看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划分出来,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上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如果教师的讲课不幸又是注入式的,那么学生的脑子就象是一个图书馆,只是装知识而不能理解知识。无论是接受知识的程度还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效率都是很低的。
3、培养学生复习旧课的习惯。复习可以起到把当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记忆和巩固的作用。经常督促学生按时复习当天课程,是巩固知识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日积月累,在知识衔接上就会产生严重的断层。特别是数学学科,逻辑严谨,衔接性强,断链了就很难跟上了。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然后复习、巩固这样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的习惯。
还有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梳理,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网络式的知识结构,知识才会更系统,更完整,更全面。
4、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的习惯。自然学科的知识是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在这一点上,本人认为数学学科与语文的关系比较大,因为如果语文功底不好,理解起来就会很费力。数学学不好对语文的影响较小,语文学不好对数学的影响会更大一些。所以要做到理解记忆,必须先把语文学好。而且,文字书写的功底也间接影响到理解能力,因为如果字都写不好,少撇缺捺的,识字都很吃力,更别谈理解了。
5、培养仔细审题、细心演算、耐心检查、及时纠错的习惯。教师在讲解例题、习题过程中,应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并要求学生学习和养成这种习惯,而学生解题错误往往是由于不仔细审题就急于解题而造成的。这种现象在数学考试时表现得比较明显。学生一方面时间比较紧张,再一个就是似懂非懂,比较激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想当然心理,以为眼前的题目和平时做的题目一样要求,根本不去细读,浑然不知题目要求已经改变了。比如题目要求“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结果学生往往只做了计算,验算就漏掉了。所以,做完作业之后,应该让学生养成从头到尾耐心检查是否有错漏的习惯,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这种习惯的形成对考试时卷面成绩的获得特别重要,而好成绩的获得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6、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直接反应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在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各科作业的同时,自己也应该做到适量、科学的布置作业,还可以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来完成作业。这样,属于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师就可以完全交给他们。让学生明白,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7、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好的教学办法莫过于教会学习方法。平时,要落实检查好学生的预习、复习,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习惯的重要环节。在做作业方面,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完成,即使有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我们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让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8、培养上课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听十遍,不如读一遍,读十遍不如写一遍,这是我小时候的老师给我们总结的。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用自己习惯的符号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这样做相当于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加入了大脑的思考,判断,辨析,从而达到了边听边吸收的效果。
9、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学问,学问,就是不懂就问,学习就要多思、善问、大胆质疑。“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其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进行思想引导,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变为自觉的行为。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努力的实践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启动学生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实践,自觉的培养。
2、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规训练。培养好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决不能给他们讲一番大道理,然后撒手不管。而要始终如一,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习惯养成的必要步骤要不断的强化,不断地让学生实践。特别是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他们有时表现看起来还可以,稍加放松,他们又会反复出现不自觉的坏习惯。我们可以在作业内容及作业量上适当调整,区别对待学生,善待学生,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千万不能一出现坏习惯就采取极端的措施去伤害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他们,这样会让他们自暴自弃,情况将越来越糟。理智地爱学生,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和耐心地训练,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学习的动力。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还有,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难易适度,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像摘葡萄一样,让他虽然站起来够不到,但是跳一跳够得到就合适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一步步树立信心。
4、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各种争星评比活动,例如劳动之星、礼貌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朗读之星 ……这种活动绝不能流于形式,最好在短期内看到成绩。通过各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比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有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引导优秀学生,帮助后进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班级的学习气氛才会形成。
6、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多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7、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大家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学生的许多学习习惯是受教师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形成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良好的习惯,做出榜样让学生模仿。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潜移默化,才能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老师在上课时板书太随意,没有顺序,字迹潦草,画数学图形时随手一画,这些不良习惯学生都会记在心里,随时“复制粘贴”,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我是上数学课的,因为有时上课忘记带画图的工具,只能徒手应付,比如画直线、线段、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圆形、表格等,我都随手画过,后来学生也依样画葫芦,画图时有直尺三角板也不用,就像我一样随手一画,画出来的图形简直不堪入眼,可是我又不好意思去责骂学生,因为你骂学生就等于在骂自己!当我发现这个现象以后,及时纠正,然后同时向学生承认自己的不良习惯,后来学生也慢慢地改掉了这个毛病。
8、老师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自信心,来自于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的感觉,来自于老师的每一次鼓励和赞许,来自于家长对孩子的努力的认可。适时的表扬和鼓励有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每一个思维的细胞,使之处于活跃亢奋状态,进一步使学生头脑变得更加思维敏捷,更加聪明。有人说,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有可能成就一个名人,创造一个神奇的故事。所以作为老师或家长,都应该注意从正面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给予正能量,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面发挥出来。
9、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所有的任课老师、家长、同学都有责任。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要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只有在老师、家长、学校三方面积极配合,互相沟通,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五、结论
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和品质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的努力。特别是教师应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更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持之以恒,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少年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有系统、不间断地严格要求,同时,如果孩子表现出良好学习习惯的苗头,也不能视而不见,要及时给予赞扬,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形成习惯。以上是我对养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点个人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7.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篇七
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否养成,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 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 我认为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在教学中教师要用通俗易懂和趣味性的语言, 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讲解, 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学起来就不会乏味、疲倦, 就会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六个同学分别代表6个面, 找出代表各自面的长和宽并算出面积, 再根据面积相等找到对应的“好朋友”。这样, 学生在玩中就会发现:长方体的上下面相等、左右面相等、前后面相等。教师通过配之形象化的动作,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 在教学中还必须运用现代化手段, 多层次增加数学知识给学生感观上的刺激。多媒体软件或课件, 把数学知识分解得更直观更形象。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传递到学生的大脑, 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又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新知识。
2.教给学生专心听讲的方法。专心听讲包括“看、听、思、做”四个方面。
看: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画线、画图, 用实物教学, 变抽象为直观, 吸引学生注意。
听: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时, 学生就能认真听教师讲, 听其他同学讲。
思:在听讲的同时, 要求学生仔细思考教师讲的内容、同学回答的问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如有疑问, 就马上提出问题, 请教师和同学帮助释疑。
做:在仔细看、听、思的基础上, 经教师的演示和板书后, 让学生按要求操作学具, 做好练习、作业。
在每天的看、听、思、做的训练中, 逐渐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中能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 说明他在专心听讲。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要避免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 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会缺乏“我要学”的参与意识, 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 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 才能做到专心。
4.教学中要注意动静结合, 调整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 讲授的知识要通过练习, 才能消化理解和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 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 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 在讲授讨论中, 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还可以进行分组比赛或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 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增长了, 也就培养了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计算”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数学课程标准》将“合理、准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作为四大基础能力之一鲜明地提出来, 由此不难看出, 运算能力在学生综合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 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常态练习。如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特别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 并熟记乘法口诀。因为所有中高年级的计算都以此为基础, 教学中还要注意经常性的口算练习。高年级应在练习题中多安排一些利用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的题目, 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算能力。有了一定的口算基础, 笔算、估算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2.注重算理、算法的教学。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 而且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如教学0.65+0.92+0.35+0.08时, 要先让学生看清数字和符号, 引导学生用最简便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只有让学生明白算理, 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
3.教师做好表率。教师要教会学生合理使用草稿纸, 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 教师的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 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让学生阅读课本, 是因为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在阅读课本时, 我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 边读边想, 理清知识结构、概念的含义及公式、法则的由来。对关键性的词句, 要求学生类似阅读语文教材一样进行涂、点、画、圈。通过阅读课本, 学生既能巩固已学的知识, 又能预习后面的新知识, 使新旧知识融汇贯通。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我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 要求学生熟记长方体的特征后, 预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由于课本内容图文结合, 读后易于理解, 第二天检查预习情况时, 学生对不理解的部分提出问题, 师生共同交流后,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变成了学生的“参谋”, 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参考信息,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次, 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也是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需要, 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四、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继续学习、继续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 恰当而灵活多样的作业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巩固所学知识, 扩大知识领域, 并产生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责任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育学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宏观方面讲, 学习是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 为了振兴中华做准备, 只有打好学习的基础, 才谈得上将来为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从微观方面讲, 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 为将来有好的前途和美满幸福的生活。这样,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 才会有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学习中去。
2.培养学生专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 要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 态度上的要求———认真, 思维上的要求———独立。课堂作业因为有教师督促检查, 一般比较认真, 而在家庭作业中常常会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 我用“积分式”的方法鼓励学生, 每次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得优者, 一次积一分, 每个月评比一次, 看谁的积分最多, 积分最多的以资鼓励, 奖品一般是苹果或印有奖字的作业本等小物品, 虽然是小物品, 但学生非常高兴,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劲头更大了, 这也达到了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目的。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学生作业中的许多错误往往是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如一次检测中“名数改写”的题, 要求从低级名数改写成高级名数, 题目要求用分数表示, 结果很多学生不认真审题, 都用小数表示。教学中, 我结合这些例子, 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对于计算题, 要求先检查题目里的数字、运算符号有没有抄错, 然后确定先算什么, 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最后再计算。对于应用题, 一定要多读几遍, 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条件中哪些是直接的, 哪些是间接的, 再分析问题与条件, 条件与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最后再列式计算并检验。对于判断题、选择题要弄清每个字词或符号的意义, 并同已掌握的知识作比较, 再作判断、选择。久而久之, 学生便养成了认真审题的习惯, 提高了作业的正确率。
8.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八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习惯;培养
相对而言,小学时期的英语教学知识比较简单,基本都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之内。为了推动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英语知识,务必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比较容易接受习惯训练,并且小学生有着较强的记忆力,所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迅速地记忆大量的英语知识,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对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英语的习惯
一是静听教师发音。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然而自控能力缺失,他们常常未曾听明白教师的发音就着急进行模仿。如此一来,不但自己对单词的发音不准确,而且还不利于别人的倾听。在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让学生首先听明白,然后看好再说出来,也就是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听教师的发音和观察教师的嘴型,确保有效地统一耳眼口。二是倾听他人发言。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实施多样、活泼、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与方式,还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多地提问学生一些“牵制性”的问题,“逼”学生认真地听别人讲英语,不然就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如此一来,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够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英语的习惯
说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目的。实际上,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十分愿意说,鉴于此,教师需要激励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无所顾忌、轻松的说的气氛。倘若教师一直严厉地指责学生,强调学生的错误,那么就会打击学生的热情,主动说的学生会越来越少。反之,教师认真地启发学生,跟学生讲:“别太着急了”“可以慢一点说,你能行”等等,并且在学生说完之后,实时地进行肯定性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讲:“不错,你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如此一来,学生在下一次就能够想说英语、敢于说英语、乐于说英语。此外,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或者是在教室建立英语角,从而营造逼真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讲解“Happy New Year!”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教室布置一番,营造过年的喜庆气氛,然后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英文歌曲Happy New Year,以使学生之间互相说:“Happy New Year!”“Thank you!”等等,学生之间也能够模拟互赠礼物的情景,礼物可以是自己制作的小卡片、画的画等,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Whats this?”“Is this...?”进行对话。在这样的英语交流活动当中,学生之间非常默契,学习英语的兴趣被激发,并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英语的习惯
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在课堂上或者是回家之后读英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读,且进行标准地读。标准地读是指对录音当中的语调、语音进行模仿,尽量与录音当中的标准一样。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标准地读英语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是课后复习单词的过程中务必紧跟录音带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一句话一句话地读。尽管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单词的正确发音,可是依旧会遗忘。为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回家之后重复多次模仿录音带的语调、语音。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英语的习惯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英语学习而言,写是奠定学生英语基础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些学生可能比较马虎,将字母混写,如混淆了“n”与“h”“v”与“u”等,倘若教师难以实时地进行纠正,那么学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也不利于学生将来的英语学习。为此,在一开始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字母和单词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将四线格画好,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字母的位置,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慢慢地书写。这个时候注重学生的书写质量,而并非书写速度。在学生写好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首先根据黑板上教师的书写进行自我检查。最后,教师再进行检查。针对书写规范的学生,教师给予口头或者是物质性的奖励,而针对书写不规范的学生,教师指出问题,让学生多多练习。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指导学生书写英语,时间久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自然形成。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只要正确地启发和训练学生,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奠定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振萍,郑桂英.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2]许德贵.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吴剑英.小学英语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的看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9.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九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要“学会。”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在阐述他的“教是为了不需教”这一名言时说过:“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吗?叶老说的“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便是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便可依赖这种习惯促成学习能力形成,这才使得学生能够在反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可以说,良好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它是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石。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培养行为,收获习惯;培养习惯,收获性格;培养性格,收获命运。”可见一个人好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
小学教师是学生跨进校门的牵手人,是儿童心田的第一个播种人,语文教师则要向儿童传授祖国语言文字无穷的魅力,使儿童一步一步走进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宝库,要让儿童扎扎实实地听、说、读、写,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这门工具,为学习各门功课打好坚实的基础,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专研的能力,也就形成了其创造潜力,就被开掘出来了。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积极的动力定型。学习习惯包括早上课内阅读,午间课外阅读,规范整理桌面,准备好下一节课书本的习惯。
1预备铃响后安静候课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的习惯。积极动脑,大声发言的习惯;参加课外兴趣活动的习惯;良好的考试习惯等。它的特征是:行为的鲜明,行为程序周密,行为动因主动„„其表现为学习愿望积极、强烈,学习意志坚定,奋进,学习过程活泼、轻松。因此,小学学习习惯亦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语文学习为活动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的一种高度自觉,自动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转化成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10.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
学生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回忆一遍白天老师上课的内容,最好先不要看教材和笔记,能够想起来的就是已经记住的内容,没有想起来的内容就是没有学会的内容,应该在第二天再仔细的看一下教材和笔记。为了加深记忆,可以一边回想,一边写下来。
二.经常查看笔记,避免遗忘
平时记笔记的时候,应该仔细记清楚,防止时间长了就忘记自己做的笔记是什么意思。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段,比如每一个星期把全部的笔记都看一遍,把所有的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归纳,加强记忆,避免遗忘。
三.培养思维能力,多做习题
1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一
1、听课的习惯。预备铃声一响,全班同学必须进入专心听讲的状态。
2、作业的习惯。作业要整洁,按时上交。
3、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对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学会交流、学会沟通,与老师共同进步。
4、表达的习惯。学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
5、阅读的习惯。大量的课外阅读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潮流,也是一个现代人生存的最基本的习惯。
6、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7、预习的习惯。预习是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参与进去了,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8、不盲从的习惯。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
9、自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10、反思总结的习惯。每次作业、考试之后,总有错题、教训,要对错题进行认真整理,对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适时的总结。
那么,如何养成以上十条优秀习惯呢?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循序渐进,逐步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很多方面,它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过程。先要养成课堂上专心地听、说、读、写,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再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大量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反思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等。
二、严格训练,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多次反复的实践才行。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要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则努力配合好教师,增强“一心向学”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三、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对一些上课动脑积极、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要大力表扬,树立榜样,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原本学习习惯差的同学,只要有一点进步,我们也要及时给予表扬。总之,我们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自觉意识。
四、互相促进,整体发展。除了学习习惯外,还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与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培养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整体发展。
1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好比火力侦察, 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了解重难点在哪里, 而后带着疑问上课, 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生专心听讲能力的培养是学法指导中最基本的环节, 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条件, 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从三方面入手: (1) 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 引起他们的注意, 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2) 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 遇到不懂的地方, 要及时举手, 向老师提出来, 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 (3) 听课过程中要边听边记, 把重点以及难点的问题随手记在笔记上, 养成边听边写的好习惯. 另外, 老师讲课的时候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情, 在表情上读出学生对内容上的理解程度, 如果理解不好的话, 就需要尽快调整讲课方法和内容, 对于个别爱开小差的学生更要及时提醒.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 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 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力, 善于巧妙提问, 启发思维, 引起兴趣. 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 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 逐条落实. 上课专心听讲并不是只听这么单一, 还需要认真观察老师对问题的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 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 认真听同学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发表的言论, 认真分析同学回答的老师的问题, 边听边想, 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 如果不对, 错在什么地方, 如果让自己回答, 该怎样说好.
三、培养学生勤思质疑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养成处处思考、时时思考、寻根究底的良好习惯. 观察数学图形要“观思”结合, 听课要“听思”结合. 做完题后要反思, 不懂的问题要长思, 概念规律要深思, 关键知识要细思. 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 疑点或难点, 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 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 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细算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适时安排一些验算和检查计算过程中有错误的和用估算方法验算的练习,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设置练习形式. 如:学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 (x - 3) (x - 4) = 3 (x - 3) 时, 常出现下面的错误:方程两边同时约去 (x - 3) , 得到 (x - 4) = 3, 这些都是对一些基本性质未能很好地掌握而造成的. 许多学生在运算出错的时候, 都把原因归结于粗心、马虎, 甚至有些学生以为计算器是万能的, 所以每当涉及运算的时候都依赖于计算器, 实际并不是这样的, 运算的准确性是要多方面考虑的: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对性质的正确分析、纯粹的数字计算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相互影响, 这些都做到全面了才可以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
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 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在其基本理念中已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课的学习中, 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 不要流于形式. 对于学生而言, 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 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
六、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遗忘规律表明, 课堂上学生学会的东西, 课后有部分是会忘记的. 只有及时复习, 才能降低遗忘率, 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复习是课堂练习的继续, 是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的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多, 速度快, 缺乏课后复习, 就不能对例题的关键和思路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 难以达到深刻领会和灵活运用, 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课后复习并非简单地把教材再看一遍, 应该做好如下三方面:
第一, 要理解并熟记有关定义、法则、性质、公式、定理.这是解题的依据, 是进一步培养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
第二, 尝试着回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老师是怎么引导我们开始本节课的, 利用了哪些旧的知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哪里, 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第三, 读参考书. 参考书是对教材内容的加深和扩展, 能够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通过参考书适当做一些练习, 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1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三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该如何养成呢?我觉得要从态度和方法两方面着手:
1、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探求新知识的前奏,能为学好新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的预习,往往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预习的方式有:(1)借助教材自身的编写特点,整体感知课文。(2)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3)借助已有知识,在预习中印证加深。
2、朗读课文的习惯。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而语感的获得,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读”来完成。在朗读过程中,要把形象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够更好得体味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气势、韵味和语言的美。
3、勤于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不要“人云亦云”,一味盲从轻信。
4、勤读书、勤作文的习惯。要写好作文,必须从平时抓起,在多读书的同时,还要多练笔。养成写日记、做摘记、写小评、随笔、读书心得的良好习惯。
5、写好字、说好话的习惯。写一手工整规范的汉字,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平时写字要工整、规范、美观大方,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说话要力求做到简洁、流畅、得体、有条理。
6、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的过程就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处理信息、再造信息的过程,古人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读书时,要用各种符号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
14.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 篇十四
惯养成的研究》 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之一,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对他们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为了使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必须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与习惯?是值得每位小学数学教师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1、探索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学习意识与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建构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如何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互动;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担责任;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怎样;学生需要什么合作技巧„„。
四、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范围:
1、2年级数学教材。
对象:
1、2年级任课教师及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我校1、2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2、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行动研究法:根据本课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采用相应的措施,不断的观察,反思,总结经验。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二)研究措施:
1、合理的使用合作学习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培养合作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3、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俗话说:“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再合作学习就没有必要。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学习什么?这里需要讲究一个时机。其一,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如林时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需要,可以让学生相互说说,满足学生倾诉的欲望。其二,当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时,靠个体的力量不能解决,就需要合作完成。其三,当形成了不同意见需要交换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去讨论去争议。其四,当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需要交流共享时,通过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不同的算法,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4、定位教师的课堂角色,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的旧知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分析、目标的设置、任务的选择、策略的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靠教师的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的合作规则外,在很多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说:
(1)小组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于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的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3)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些,如果小组讨论的声音小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
(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指导。(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的完成了任务。
(6)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5、确立小组的合作规则,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小朋友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不懂,所以这样的现象就更多了,老是有人抢着说,可是这样一来,那些思维慢的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整理出来。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规则,使学生能逐步按规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我们相信: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够使学生之间的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习惯养成的研究 》的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0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11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3、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7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1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1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十五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特殊意义, 还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 教师还应该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作一项必要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逐步做到想问、敢问、会问。
学生的质疑行为,一般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一般来说, 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处及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和动手操作的实践中。
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 对于这个问题就可以让学生自制活动角, 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长期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逐渐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及时总结解题规律的习惯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答完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回顾以下问题: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 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哪里? 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 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 其中哪一种最优? 8.解答本题可以用哪些特殊技巧? 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哪些特殊技巧吗? 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那么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 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呢?笔者是这么做的:做作业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 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时要求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教师和家长检查, 这一行为容易使学生养成依赖思想。其实做完作业,应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作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和家长长期这样要求,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16.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篇十六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需尊重个体差异
学习习惯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学习方式。从性质上来说,它立足于学生的个体需要,要让学生自己觉得实践起来轻松适意。因此,教师在提倡某种学习习惯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尊重个体差异,立足于个体的需求。
例如,有一名学生认为高考英语题中有不少综合性强挑战性大的题目,为了从容应对难题,所以每天晚自习结束后,都会给自己加量,坚持每天练习一道有难度的英语综合题。长此以往,他的英语综合能力在班级中脱颖而出,该学生说非常感谢养成了“一天一题”的习惯。
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个习惯就不是人人适用的。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要把握学习习惯的个体性本质。对学生而言,适合自己的习惯才能够化为学习的优势;不适合自己的习惯只能是学习劣习,是妨碍自己进步的掣肘。教师如果要提倡某种学习习惯,一定要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量力而行。是否确立乃至接受一个习惯,可以建立在两个标准之上:是否适合自己以及是否真正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利用这两个标准检验某种习惯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就能知道这种学习习惯是否真的值得自己去坚持。
二、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约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学习习惯必须经过不断重复的行为才能够养成,就如同学校教育为学生设置的早读课、晚读课,就是利用一周五次的“重复”,帮助学生去适应直至最后养成早读、晚读的习惯。当然,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缺乏学校或者教师的强制规定,完全依赖于学生养成习惯的决心和长期实践的恒心。遗憾的是,仍旧有很多学生由于懒惰、灰心等问题而半途而废。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自我规划与自我约束。例如,笔者会鼓励自己的学生为自己制订计划书或时间表,大概包括自己的目标和每天的安排,越具体越好。有一名学生在期末复习时就制定了如下规划:
1.主题:英语期末的自主复习。
2.坚持每天3个单元的背诵,早上利用早读课时间背诵2个单元,晚上利用晚读课时间背诵1个单元,并且复习这三个单元。
3.每天晚自习时要复习1个单元的语法内容,并且完成相关的习题。
4.周一至周五每天完成1篇阅读理解;周六完成1篇英语作文;周日复习错题。
接着该生每天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就会在日历上打一个记号,如果没有完成相应的任务则在日历上说明原因,利用其他时间补上该日未完成的任务。在开始的一个月当中,这名学生经常向笔者倾诉实践的苦恼,觉得很繁琐很累,但是为了不堆积任务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了下去。一个月之后,他对这些学习任务不再厌倦惧怕,反而能够轻松自如地去完成。
学生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是因为自主规划在目标上给了他们动力;同时利用具体的时间给学生造成紧迫感和约束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尊重这份计划表的安排,从疲劳厌倦中逐渐走出来,感受到习惯给生活带来的条理性和计划性,逐步适应、接受这种重复性行为,最终实现习惯的养成。
三、注重学习习惯的交流,取长补短
学习习惯的归属虽然是每一个学生个体,但是培养习惯的经验和心得是可以共享的。学生除了获得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外,相互的交流鼓励对习惯的培养也有不错的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式,包括自己的学习安排、情绪调节等各个方面。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深入了解他人的优秀学习习惯,取长补短;也能够根据别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让自己的学习习惯更加积极。
此外,学习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也可以一起成立学习小组,小组组员出谋划策制订学习计划来督促每一个组员。这种方法对于自制力差、缺乏恒心的学生更加有效。因为他们在集体中会受到他人的监督同时也与他人形成了良性竞争,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胜心和进取心,从而产生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组员还可以进行组内求救,大家一起讨论,帮助该组员改善自己的学习安排,使得习惯的培养过程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降低了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风险。
总之,养成习惯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学生手里。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明而积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激励,不仅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是为了让学生在习惯的培养中实现自主性、独立性的养成。
17.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七
迎河中学蒋鸿元
农村学生生活环境较城里孩子差,他们在学习环境上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得不到足够的信息指导与帮助。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了初中以后,由于知识复杂程度与难度加大,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学习十分吃力,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很有必要。提高农村中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在学海里健康平稳地航行。
一、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一)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现实状况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③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学习,同时也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发展。
(二)形成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现在的初中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懒惰,怕吃苦、不爱动手动脑。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难以形成的。
2、教师方面的因素。青少年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由于青少年身心都处于快速变化的阶段,自制能力不够,做事常不能持之以恒,需要教师经常旁敲侧击地进行跟进、督促。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有相当一部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知识教育重于方法与能
力教育,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的指导、跟进、督促不足,是造成良好学习习惯难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学生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监管。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也由于他们本身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应有的知识,通常把重点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对于孩子的学习通常是不过问,顺其自然。长此以往,随着问题的日积月累,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逐步丧失,因此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较城里学生差。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上述情况,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1、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教师引导、督促,学生反复强化训练原则。由于农村学生特殊的环境导致了他们获得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信息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又得不到家长的及时指导,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知之较少,因此首先要求教师要善于借鉴、分析、总结、归纳出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技巧,然后向学生介绍,传授给学生,再由学生进行反复强化训练,消化运用。
(2)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原则。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学生长期坚持,教师也要经常督促,整个过程充满着对学生意志的磨练。
(3)坚持共性与个体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学习方法、习惯有共性的东西,但也因人而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还应结合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2、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由教师将学习习惯的知识内容融合于每堂课的内容中,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示范、引导。
(2)对于已经传授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指导、督促、检查。
(3)建立学生交流机制,定期让学生对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讨论、交流。举办学习习惯交流会,用学生的真实感受现身说法。
(4)建立学校家庭的连动机制,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知识要点编印成小册子发给每位学生家长,要求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及时跟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5)学会观察。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观察方法适合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适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教师应尽已所能地想办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给学生多种观察的方法,并启发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观察方法去精心地观察。
(6)掌握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探究相似的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就知识与探究过程的关系而言,任何人都需要运用他们已经掌握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与经验,在察的基础上对观察到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做出解释,提出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新的理解,从而深化和增长自身的科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应该从提出问题入手,引导他们提出与他们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7)树立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只有自信,人才能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迎接新的希望。然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中学生正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借助语文课对其进行自信心培养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和谐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点拨他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无论是分组讨论还是集中发言,只要他们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我们都要予以表扬。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你认为这句话应当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段好吗”“你的说法就是创新”“你真聪明”“你的想法都把老师打动了”„„只有这样,每一个课堂上的学生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
(8)唤起参与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
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我们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参与合作意识的教育。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参悟其中。如教学《核舟记》介绍船头、船尾那两段时,让学生模仿人物的动作,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调动起来了。课文内容一下就弄懂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能让学生很快融入其中,学生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这样的教学行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10-27
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1-09
如何在品德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6-30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1-08
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11-17
如何培养初中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01-05
学习“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有感07-08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08-25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