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A讲稿:互联网产品的交互设计方法

2024-08-31

UPA讲稿:互联网产品的交互设计方法(精选3篇)

1.UPA讲稿:互联网产品的交互设计方法 篇一

个人经验分享:

以我的经验,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有二种产品形态,一种是内容型产品,一种式工具型产品,(互联网是内容型产品占80%以上,而移动互联网是工具型产品居多)。

内容型产品

内容型产品的本质是其内容是否在互联网上率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包含着稀少、相关二种特质。内容型产品的要求是能快速形成内容上的优势,并通过更新迭代巩固和加强所在的位置。这类产品的最高形式是最终能形成UGC(用户贡献/创建内容)的机制,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运营这类产品的核心:

1、第一步:快速上线,内容大量填充和整理以具备一定的独特性;

2、第二步:内容持续更新,以获得稳定而持续的流量/用户;

3、第三步:考虑UGC的机制,让用户完全或部分的贡献内容,产品到达爆发增长的阶段,

这时才会真正形成一个竞争壁垒,别人想超越你就比较难了。

工具型产品

工具型产品的本质是给用户解决问题,并形成使用依赖。比如找东西用百度,下载用迅雷,泡妞使微信、清理电脑用360等等。

工具型产品的运营核心是寻找用户的痛点,然后围绕用户的痛点去完善产品。比如:用户后背痒,第一要义在于做个痒痒挠,先解决用户痒的问题,再做其他辅助的功能,比如按摩、保健。

工具型产品最大的难点在于寻找到用户的痛点,这个很难,一靠经验,二靠运气。

2.基于简约策略的产品交互设计方法 篇二

针对众多的多功能产品,给使用者带来繁琐不好用的问题,提出从目标用户的需求出发,巧妙运用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和巧妙转移四策略,创建出易用有效且让用户愉悦的交互产品。

绪论

随着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研发,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把功能的堆砌作为产品强大的武器,但这些多功能产品,却因人机界面复杂,操作程序繁琐,等原因,给使用者带来负担。并且多功能产品,也因功能的过多叠加而造成资源的浪费,造成一种“供过于求”的现象。

例如,苹果公司在推出Ipod之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MP3,为赢得市场竞争,试图在功能与外型上做足功课,但均没有摆脱界面含有好多大大小小的按键,要来回按好多次才能找到我们想听的歌曲,使当时的MP3走向瓶颈。Ipod正是突出功能的单一以及操作得心应手,使产品外型小巧,便于携带,从而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从交互设计的简约四策略出发,将其巧妙运用到交互产品的设计。最终提出通过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和巧妙转移这四个方法的结合,来改良并创建简单易用的产品。

产品交互设计

1.产品交互设计概念

产品交互设计是在“交互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是指交互设计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有形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凡是与人发生交互的硬件部件都是要设计的对象。产品交互设计主要是为用户与产品间构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其目标在于优化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关系,尽可能的满足及扩大用户的需求。

2.产品交互设计的特点

产品交互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实体产品与人发生交互的部件进行设计,包括布局、形态、尺度、色彩、材料等相关因素,设计出用户对产品具体操作的行为。在设计时,要从用户角度出发,观察用户使用方式。用户在交互过程是否顺畅,直接影响产品交互设计的成败。

简约设计策略

1.简约的内涵

简约并不是我们俗说的简单,而是一种品位。简约产品必须经过设计师对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分析、取舍,运用最精简的方法,将产品表现的有深度,有内涵,化繁为简,使消费者更易于操作。

2. 简约四策略

删除就是去掉所有不必要的元素,直到减到不能再减。在功能上删除那些可有可无的不必要的功能。在视觉上,删除那些容易造成人们分散注意力的视觉因素。在说明上,删除那些繁琐的不必要的文字说明。

组织就是按照有意义的标准划分成组。在组织的过程中,围绕“用户想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行为进行组织。通过行为的区分进行区域划分。

隐藏就是把不必要的给隐藏。把那些主流用户很少使用的功能,或者自身需要更新的功能,但是又必须对专家用户保持可见的功能给予适时隐藏。

转移是保留必备基本功能,把其它转移到别处。两者之间进行功能,用户需求等各方面的互补与交流,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提升用户体验。

简约产品交互设计方法

产品交互设计强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简单高效,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将简约策略的一些理念应用到产品设计中,试图通过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及巧妙转移的方法,来指导产品交互设计,使其最大程度的简单易用,满足用户的需求。

1.合理删除

为达到产品的简约易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合理删除。在设计过程中,删除不必要的功能与细节,使产品简单直观。用户与产品交互过程,使产品能够引导用户直达其产品目标或者引导用户达成其需求。产品交互界面,要从主流用户出发,可以将适于主流用户的基本功能显而易见,保持界面“干净”;删除那些不必要的颜色和文字说明;减少元素大小的变化以及控制信息的层次。

2.分层组织

在进行产品交互界面设计时,想要便于管理,离不开分层。在进行分层组织时,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步骤来进行分层,层与层之间要有明显的界限,便于用户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在设计整体的分层内容时,可以利用不可见的网格来对齐界面元素,使界面整洁。可以利用布局大小与位置来区分元素的重要性,把相似元素放在一起可以让用户快速集中注意力找到目标。

3.适时隐藏

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一些功能是主流用户不常用的,但是又必不可少的,为了使产品达到简约易用,可以对这些功能采用隐藏的方式处理。当产品默认值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必须使用自定义功能时,需要设定一些可供选择的参数。为避免界面的复杂,操作的混淆,可将自定义功能隐藏在合适的位置,当需要时,产品能够给予提示与线索,根据用户的逐步深入,简单的找到相应的功能。

4.巧妙转移

转移应用在产品设计中,主要是在不同的设备之间进行转移。由于任务的复杂,在一个设备上可能不好操作,可以将复杂的功能转移到其他平台,保证两个设备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达到提升产品的可用性的效果。在转移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一个度,将适当的功能转移到适当的设备中去。

总结

本文是一篇关于简约产品的设计方法研究,文章首先提出简约产品的必要性,将交互设计理论引用到产品设计当中,探讨出产品设计如何运用与结合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和巧妙转移四个方面,最终使产品达到简单易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走入我们生活中,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是否简洁高效直接影响产品的成败,探讨产品的人机交互越来越重要。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3.UPA讲稿:互联网产品的交互设计方法 篇三

文章从“产品经理”一词的来源说起,之后转到互联网、软件行业巨头的“产品经理”招聘广告,从中发现了这个职位的内涵变化。那么,新兴行业的产品经理在概念 上究竟有什么发展?为什么会有这些发展?结果导致产品经理的职责、技能要求有哪些不同?文章的后半部分,分析并提出了造成差异的5大因素:

第一, 市场阶段不同,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

第二, 产品形态不同,实物与虚拟物品。

第三, 生命周期不同,几年与几个月。

第四, 盈利模式不同,卖产品赚钱与多元盈利。

第五, 用户心态不同,花钱买与免费用。

注:本文把互联网、软件的产品经理放在一起讲,是因为现在的互联网产品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像软件,而软件产品也越来越多的基于网页浏览器,越来越像互联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两个概念再也无需区分。

=========================正文开始 ==========================

产品经理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宝洁公司于1927年提出(另有说1931年,差不多就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宝洁推出一种佳美牌(camay)香皂,但销售业绩较差。一名叫麦古利的年轻人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如果公司的销售经理把精力同时集中于camay香皂和lvory(宝洁的一种老牌香皂)的话,那么camay的 潜力就永远得不到充分发掘。幸运的麦古利赢得了宝洁高层的支持,之后,每一个宝洁品牌都当做一个单独的事业在经营,有其专门的产品人员、销售人员支持,与 其它品牌同时竞争。同时,他的成功表现使宝洁认识到产品管理的巨大作用,之后,宝洁便以“产品管理体系”重组公司体系。这种管理形式为宝洁赢得了巨大的成 功,也导致后来大部分消费性商品业者纷纷沿用和抄袭。

由此可见,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是规划产品的生命周期,负责产品的上市策略,定价策略、整合营销策略、销售与分销策略等等。

上 述框架下的产品经理,我把其称之为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美国的琳达·哥乔斯的《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与《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提到了第一段中宝洁的例 子,也有更详细的有关职责与技能要求的讲述。和很多题名中包含“产品经理”的书籍一样,总体感觉它们都偏重于讲述一个产品已经做好以后,应该怎么管理,怎 么营销,偏重于市场、商业端,这类产品经理也可以叫“品牌经理”、“产品市场经理”。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在互联网、软件(注)公司中做产品经理的朋友要跳起来了,好像这类事情已经另有分工,由运营部门、市场部门的同事负责啊。为了进一步验证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确实和传统行业不同,我们先来看几则招聘广告。

这是阿里巴巴产品经理招聘的工作职责说明:

l 负责公司某某产品规划;

l 根据公司战略,负责产品发展的长期规划;保证业务指标;

l 深入了解某某方面的业务,挖掘用户的多种需求,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l 根据产品实施效果以及业务发展状况,不断改进产品;

这是百度:

l 对市场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及良好的分析、研判能力,能够深刻把握用户需求;

l 制定所负责产品线的发展蓝图和实施路线图;

l 完成需求分析,发起产品研发项目,善利用设计工具完成产品UC设计和Demo制作;

l 负责或配合其他部门制定产品运营计划,持续改善产品。

这是腾讯:

l 负责某某产品的策划、运营、管理;

l 负责用户研究,把握用户需求,实现用户需求;

l 负责公司产品推广、运营等情况跟踪,收集用户信息并根据市场情况提出产品开发和改进方面的建议,提出运营思路。

好 了,不再举例,这三家基本代表了国内现在互联网、软件行业的方向,我们发现都大同小异,“产品经理”这个概念,确实已经和旧有的不一样了,它更多的偏向产 品本身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而不是产品已经有了以后需要做的事情,那么就会更多的涉及“用户研究、需求分析、功能设计、项目管理、敏捷”等等内容。

是我们把产品经理的概念理解错了,还是产品经理的概念变了?我想没必要纠缠于概念,作为实用主义的职场人士,我们不妨接受事实,认为对于互联网、软件行业,产品经理的概念已经和旧有的书籍里描述的不同,个人感觉,现在业内称为“产品经理”的,90%都不是传统行业的那个概念了,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来讨论一下互联网、软件的产品经理与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而这些差异又让从业者需要担负哪些不同的职责,提出了哪些不同的技能要求?下面抛砖引玉谈5点,值得一提的是,我说的对比都是就整体情况而言,特例总是有的,

第一,市场阶段不同,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

传 统行业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摸爬滚打,市场已经成熟,产品基本定型,通常只有渐变式的创新,很难有重大突破。另一方面,用户也已经成熟,对产品相当熟悉,也 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使用习惯,较难改变。所以对于这样的市场和用户,公司会偏重营销类创新(可以参考《公司进化论》),映射到产品经理的职责上也就自然而 然。

对比而言,互联网、软件行业是新兴市场,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产品本身在不断取得突破,用户看什么都是新的,所以产品需要推陈出新,尽力先入为主,占领用户,主导用户习惯,这就导致了产品偏重研发类创新。

于是,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更重视产品本身的规划,需要“对市场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及良好的分析、研判能力”,不断改进产品,要“深入了解业务,挖掘用户的多种需求,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制定所负责产品线的发展蓝图和实施路线图”。

第二,产品形态不同,实物与虚拟物品。

传 统行业的产品多为实物,所以有采购、仓储、物流等等的工作,产品研发出来以后,还有大量的制造成本,这也使得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有相当的工作是考虑如何把 整个供应链打通,怎样销售、分销、促销,等等。而互联网、软件产品多为虚拟物品,公司相对而言显得较“轻”,不管是团队,还是成本花费,都更加集中在产品 研发的过程中。

一个常见的互联网产品,很可能只是由十几个、几十个人的团队所做,而用户达到上百万、千万,这在传统行业中不可想象。虚拟产品的复制成本极低,所以重点资源会投入在产品本身,较少的考虑上下游的事情。于是,对产品经理来说,需求分析的细节尤为重要,必须亲自把握,杠杆效应也十分明显,可能一个细节的改进就能增加上万的用户,在招聘的广告词里我们自然的看到了“善利用设计工具完成产品UC设计和Demo制作”这样的要求。

第三,生命周期不同,几年与几个月。

传统行业产品典型的研发生命周期是几年甚至更长,所以需要比较复杂精细的流程来支撑,比如我了解到在汽车行业,做一款新车的整个过程中,有不下300个评审点。而互联网、软件产品典型的研发生命周期就只有几个月,所以研发管理过程会更精简,一个典型的产品研发过程,一般只有10个左右的评审点。

于是,我们推崇敏捷开发, 传统行业的精雕细琢不适用了,我们要快,这也是为了顺应新兴市场的需要,而且有问题也能够快速的改,再发布一次升级就行,不像传统行业改起来那么麻烦,问 题产品只能“召回”……所以互联网、软件的项目管理并没有传统行业那么复杂,于是产品经理可以兼顾的过来,能自己在项目完成度和产品质量之间做平衡,对产 品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所以产品经理需要做项目管理,“组织资源实施产品,对其效益负责”。

第四,盈利模式不同,卖产品赚钱与多元盈利。

传 统行业的盈利模式多为通过卖产品赚钱,或是直销或是通过渠道,总之是靠产品本身的价值来赚取利润,而互联网、软件产品有很多本身是免费的,一部分产品甚至 几年内没有考虑赚钱的问题,可想而知,对做这种产品的产品经理,要求肯定不同。而另外一些能赚钱的产品,也有着更多元的盈利模式,比如免费给用户使用,但 利用用户的注意力赚取第三方的广告费。

盈利模式的差异造成了产品为谁做的差异,传统行业多是为付钱的客户做,值得注意到是,很多情况下客户只是买产品的人并不是用产品的人,也许搞定几个大客户,就3年不愁吃穿,这就会造成产品经理做事方向上的差异。而互联网、软件产品大多是为了使用产品的终端用户所做,而且通常是海量的用户,用户数多了,自然就能盈利。所以,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会更重视用户研究、数据分析等等事情,要“负责用户研究,把握用户需求,实现用户需求”,而盈利的事情反倒不用直接去管,会有另外的团队负责。

第五,用户心态不同,花钱买与免费用。

传统行业产品的用户知道,东西是卖来的,花了钱的,所以有点不爽的地方也就凑合用吧,总不至于把产品扔了。而互联网、软件产品就不同,大多数都是免费的,每类产品雷同的还很多,所以只要这个产品用的稍稍有点不爽,用户马上就能很方便的找到另外一个试试。

于是,互联网、软件产品更重视用户体验, 相应的,产生了很多事情,产品经理也都会涉及,比如交互设计、视觉设计、文案设计等等。举个例子,有时候为了确定两个按钮是上下布置好,还是左右布置好, 我们都有可能做大量的用户实验。在互联网、软件行业中,产品经理能真正体会到“用户是上帝”的感觉,辛辛苦苦做一个产品,给用户免费用,还要尽量让用户免 费用的比付费的都爽。

小结一下,以上五点互相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共同造成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的差异。比如为了给用户极致的体验,我们需要做很多数据分析,而数据分析的基础又是因为互联网、软件产品的虚拟特性,可以大量的记录用户的各种行为数据,这是传统行业很难做到的。

经过上述的讨论,我们发现同样是产品经理,但是职责和技能要求有很大不同,作为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产品经理们,希望上述分析能给大家一些自我定位上的思路。

上一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心得体会下一篇:维护校园安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