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一号文件措施(共8篇)(共8篇)
1.落实一号文件措施 篇一
省委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畜牧方面内容)
一、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进展情况
(一)基础母牛补助建设进展情况(扶贫办实施)基础母牛引进项目完成投资110万元,引进发放能繁母牛367头,其中曼日玛乡强茂村发放70头,投资21万元;采日玛乡秀昌村发放70头,投资21万元;阿万仓乡贡赛村发放70头,投资21万元,河曲马场赛祥村发放90头,投资27万元;齐哈玛乡哇尔义村发放67头,投资20万元。
(二)贷款贴息补助进展情况(扶贫办实施)贫困户到户贷款贴息资金40万元,摸底工作基本完成,近期将分配下达贷款贴息资金。
(三)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全面完成
根据省州安排,10月中旬要全面良种公畜配送,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完成,具体情况如下:
省上确定今年我县补贴数量为藏羊(欧拉羊)300只,其中,从西科河欧拉羊种公畜养殖场引进150只,从河曲马场引进150只。补贴对象为藏羊繁育产业带内能繁母羊30只以上的养殖户,重点对藏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及6个“一特四化”现代畜牧业示范点的养殖户进行扶持。根据“一特四化”藏羊繁育产业带的欧拉乡、欧拉秀玛乡和尼玛镇的养殖规模,分别补贴种公羊110只、60只和130只。
省上确定今年我县补贴数量为牦牛300只,其中,从阿孜畜牧园区引进牦牛种公畜引进150头,从河曲马场引进150头。补贴对象为牦牛繁育产业带内能繁母牦牛20头以上的养殖户,重点对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及6个“一特四化”现代畜牧业示范点的养殖户进行扶持。对“一特四化”牦牛繁育产业带的齐哈玛乡补贴51头、木西合乡补贴38头、阿万仓乡补贴61头、曼日玛乡补贴72头、采日玛乡补贴43头、河曲马场补贴35头。
各乡(镇、场)确定的补贴对象、补贴数量,在本乡(镇、场)村内予以公示,接受广大养殖户的监督。
(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编报了玛曲县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大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新建养殖小区3个。补贴购买优良牦牛720头;新建饲草棚1350平方米,新建防疫注射栏3座。开展种羊场扩繁建设和牦牛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总投资412万元,其中现代农业发展资金350万元,实施单位自筹24万元,牧民群众自筹38万元。在西科河欧拉羊种公畜养殖场、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区、木西合乡、齐哈玛乡和采日玛乡实施。由于项目今年10月份才批复,正在组织开展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一)加强执法体系建设。
一是认真开展了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了对《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共开展宣传活动2次,散发宣传材料1500余份,出动宣传车辆4辆次,抽调宣传人员14人次。二是加强了人员培训工作。今年5月份与州动物卫生监督所联合举办了“2011全县动物检疫出证人员业务培训班”,培训的内容为《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新版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填写规范》和11个《检疫规程》等,共培训了包括七乡一镇畜牧兽医站在内的全县动物检疫人员19人,进一步提高我县检疫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三是扎实开展了行风建设活动。以萨合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定点屠宰场和产地检疫报检点为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广泛开展了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公正执法、文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行风建设活动,认真落实了执法监督程序和各项监督措施,及时办结了管理相对人的申请事项。四是认真、及时上报了动物卫生监督各项业务信息。每期报送的信息数据都经主管领导认真审核,保证了各项数据的客观、真实、准确。五是加强了动物卫生证章和免疫标识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动物卫生证、章逐级申领发放制度,并实行专人、专账、专库管理,做到了领取有签名,回收、销毁有记录,同时安排专人对免疫标识进行签收发放,并在本辖区内全面启用了新版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以及全省统一的各种动物卫生监督记
录档案。
(二)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力度
一是认真指导乡站开展产地检疫工作。我县有乡(镇)级检疫报检点9个,村级检疫报检点36个,各乡(镇)站统一配有检疫专用章,为全面实施产地动物申报检疫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强化了对活畜市场的检疫监管力度。实施市场准入管理,查证验物,对物证不符、无检疫证明的活畜进行补检,补检合格者方可入市交易,坚决杜绝了检疫不合格动物入市。在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督促市场管理人员定期对场地、设施等进行消毒,做好消毒灭源工作,确保了活畜宰前健康。全年活畜市场共监督检查牛 2.21万 头,羊1.3万只;检疫出证率100%。消毒场地累计4600平方米,消毒车辆708辆次。三是强化了对畜产品屠宰加工、销售环节的检疫监督力度。牢牢抓住屠宰检疫关,辖区内6家定点屠宰厂都派驻有检疫人员,从牛羊的收购、生产加工过程、产品的储藏、外运都进行严格的全程检疫监督。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检疫。对检疫检验合格的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准予出厂,对不合格产品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在畜产品市场监督检查方面,加强市场准入管理,查证验物,对物证不符、无检疫证明、无盖检疫验讫印章的畜产品进行补检,并对当事人首次违章的进行教育对教育后仍不改正的进行处罚。截止目前,屠宰检疫胴体牛62786头、胴体羊8790
只,检疫出证率达100%;畜产品市场监督检查胴体牛7015头,胴体羊12600只,检疫出证率达100%。四是加强了萨合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监督执法力度。由于萨合公路检查站是动物及其产品进出我县的门户,对控制疫情的传入和输出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把加强对检查站的工作我们一直放在极为重要的位臵来抓,坚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专人负责、专人值班。对进出县境的每头牲畜都严格检查、查物验证,坚决杜绝了病畜及不合格畜产品流通上市,防止了疫情的传入和传出。全年公路检查站共监督检查牛4.5万头、羊2.6万只、犬45条,检疫出证率为100%,消毒车辆2410辆次。
(三)强化了兽药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了对兽药经营场所的监管。为认真贯彻《兽药管理条例》、《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省州兽药监管文件精神,我们严格依照省兽药监察所2011年公布的《假劣兽药名录》和《兽药非法生产企业名录》逐一对照,对辖区内所有兽药经营店铺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严格监管,严格检查,杜绝假劣兽药流通。为防止兽药经营者进销假劣兽药和禁用兽药产品,执法人员要求兽药经营者加强对《兽药管理条例》的学习,同时向各兽药店铺发放了《假劣兽药名录》和《兽药非法生产企业名录》。要求管理相对人在进药时必须参照两个名录一一核对,坚决杜绝
进销假劣兽药和禁用兽药。截至目前,共开展兽药市场监督检查11次,检查中未发现销售禁用兽药和假劣兽药的非法行为,查获并没收非法销售人用药土霉素1瓶(1000片装、片剂)。二是加强了兽药使用环节的监管。通过不定期下基层走村串户、明察暗访的形式对辖区内七乡一镇的兽药使用环节进行抽查。截止目前,共组织抽查活动6次,抽查牧户217户,未发现使用假劣兽药和禁用兽药的行为。抽查过程中,执法人员针对牧民群众对假劣兽药的鉴别能力相对较弱等情况,向受调查的牧民群众宣讲了鉴别假劣兽药和正确合理使用兽药的基本知识。三是稳步推进兽药GSP工作。今年县所组织辖区内所有兽药经营个体户参加了全州兽药GSP培训会。并鼓励达到条件的兽药经营企业积极进行兽药GSP申报。截止目前,我县已有1家兽药经营企业通过了州级兽药GSP验收,另有2家兽药经营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当中。
(三)加强违法案件的查处
截止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36(次),执法车21辆(次),立案查处3起,端掉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屠宰加工窝点3处,当场处罚1起(其中未经检疫案1起),没收销毁被狼严重咬伤羊胴体2只,查获死因不明牛9头,牛骨架7付,牛内脏4付,牛皮2张,牛头47个,牛蹄16个,马尸体1匹。冷冻牛肉96件×25kg,贮藏规格为8吨的冷藏室一间。通过近一年的整顿查处,有效规范了我县牲畜屠宰加工和畜产
品销售秩序,为广大人民提供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
在年初召开的全县牧村工作会议上,对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为进一步抓好全县的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县上成立了玛曲县牧村草场流转监督管理中心和玛曲县草场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牧村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和《玛曲县草场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各乡镇(场、基地)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并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同时县上制定了《玛曲县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范本下发给各乡镇(场、基地),要求按照规范的合同文本签订合同。县牧村草场流转监督管理中心经常督查,各乡镇(场)流转工作开展情况,并专文下发了《关于尽快上报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县政府分管领导和畜牧兽医局领导业多次到各乡镇(场、基地)督查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目前各乡镇(场、基地)正在按县上统一制定的合同文本开展相关工作。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
严格执行林改程序。在此次集体林地改革中,我县33.5039万亩集体林地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紧扣“十五个环节”程序要求,认真开展了组建机构、精心谋划、宣传发动、业务培训、摸底调查、制定方案等环节的工作。对改革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实行了“四公开”。在选举村民小组林改理事会、制定承包方案等重大事项上,认真执行“两个三分之二的要求”。对林改的调查现状、承包方案、确权结果进行了张榜公示,保障了牧民群众的决策权、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做到了政策透明,程序公开,群众满意。
林改乡镇勘界确权到户率为100%。其中采日玛乡将11460亩集体林地承包给了4个村26个村民小组的528户2970人;欧拉乡将37667亩集体林地承包给了3个村7个村民小组的192户1058人;木西合乡将93551亩集体林地承包给了2个村8个村民小组的355户1719人;欧拉秀玛乡将131884亩集体林地承包给了3个村15个村民小组的495户2565人;齐哈玛乡将15777亩集体林地承包给了4个村10个村民小组的54户323人;阿万仓将乡30484亩集体林地承包给了3个村9个村民小组和一座寺院64户290人;尼玛镇将14216亩集体林的承包给了4个村9个村民小组的168户1005人。
加强林改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各乡(镇、站)专设了林改办公室,指定了林改档案管理人员,按照《甘肃省集体林权制度改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做到了“专人负责、集中保管、规范运作”的要求,对林改工作产生的上级文件、自产文件和村组文件及林改基础资料进行了分类管理,确保
了林改档案资料的客观、准确、系统完整。
五、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批复迟,今年难以完成任务;二是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有相当一部分牧民群众对规范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重要性不了解,致使工作进展缓慢;三是林改工作各乡镇对林改工作重视程度不同,林改工作人员水平差异大,导致林改工作进度不平衡,质量不一;同时由于缺乏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对工作进度和质量均造成较大影响。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2.落实一号文件措施 篇二
农村经营体制转变
文件提出, 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 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 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达此目标, 一号文提出要鼓励农民通过互利互换的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的零碎化问题, 同时加大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着力培养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
解决农村经营制度中个人经营分散与公司雇工经营不适合农业特性之间矛盾问题的措施之一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引导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 推动国家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合作社管护, 在信用评定基础上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 有条件的地方给予贷款贴息, 把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
补偿资金不落实不得征地
一号文提出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严格保护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为此, 一是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将在5年内完成, 农村宅基地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也要尽快完成。
一号文提出要加快征地制度改革, 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为此, 要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 尽快出台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征地补偿办法, 合理确定补偿标准, 严格征地程序, 约束征地行为, 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对于全国不少地方正在试验中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文件要求“严格规范”, 同时规范的还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对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 文件明确规定不得进入市场。
对于“人往何处去”的问题, 2013年一号文提出要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为此, 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 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 同时要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住房租购等基本权益, 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的全覆盖。
补贴向主产区和新经营主体倾斜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是历年一号文的重点, 这次也不例外。文件提出将继续确保三农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较有新意的提法是, 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分布, 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 加强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建设, 适时推出市场波动剧烈的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 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同时要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物流体系。
在农业补贴方面, 未来结构将有所变化, 在继续加大补贴资金规模的同时, 新增补贴将主要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 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这也是与前述农业经营体制的转换相呼应的。同时, 一号文提出要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 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
另讯在2013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随即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3]1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 文件围绕强农惠农, 就确保全省粮食生产十一连丰、力争实现十一连增, 全面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提高经营集约化水平, 特别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
3.市场憧憬“一号文件” 篇三
银河证券研究报告表示,自2004年到2009年的6年间,除了2005年,“一号文件”在推出后都会刺激农业板块出现正的绝对收益,不过,很难保证涨幅超越大盘,因此“一号文件行情”通常是绝对涨幅意义上的行情。另外,由于“一号文件”出台后的一个月内,国家会连续出台惠农政策,以及召开一系列会议,这些事件往往能延续“一号文件”对农业板块的刺激,这可以称为“后一号文件行情”。
国金证券认为,短期来看,“一号文件”会对农业股,尤其是种业、种植业、农机农具、水产品行业构成利好。从事这些业务的登海科,业、敦煌种业、北大荒、绿大地等短期有望走强。中期看,“一号文件”将农业问题上升至宏观层面,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通过城镇化使中国经济找到新的长期增长点,因此建议从农村城镇化、农民增收角度来把握大众化的食品、饮料、服装、汽车、家电等消费品增长机会,沿此主线推荐顺鑫农业、海南椰岛等。
国金证券预计,春节过后农业股配置策略将由进攻逐步转入防御,对于以追求30%~40%绝对收益为目标的投资者米说,要将投资视角转向2010年业绩高增K的公司。建议配置獐子岛、顺鑫农业、绿大地和圣农发展等。
银河证券则推荐种业、资源(包括土地、水面)类上市公司,包括登海种业、丰乐种业、獐子岛、绿大地等。同时建议关注前期涨幅较小的隆平高科和万向德农。
行业评判
中金公司光伏产业短期受冲击
德国拟下调光伏固定电价,下调时间早于预期。这对光伏产业需求的短期冲击较大。考虑到光伏发电成本还将继续降低,并且其他地区如美国、日本、中国、印度等有望高增长,所以光伏产业中长期发展乐观。天威保变的多晶硅和组件产品面临价格下跌压力,在集团资产注入明朗之前,难有较好表现。
中信证券把握旅游业主题投资
2010年旅游行业将贯穿政策利好和事件刺激,旅游股股价有望继续表现良好。建议以基本面为基础,积极把握主题投资机会,并以动态60倍市盈率为股价上限。重点关注峨眉山(业绩超预期)、黄山旅游(业绩+世博)、中青旅(业绩+世博)、三特索道(业绩+海南)和中国国旅(海南免税)。
联合证券航空业利润有望增长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在翘尾因素和实质性复苏的带动下,国际航线可能保持较高同比增速,国内航线供需格局也将进一步改善,航空业主营利润向上弹性巨大。个股首选国际业务占比最大及市场控制力最强的中国国航,同时选择受益世博及合并的东方航空,以及对人民币升值最敏感的南方航空。
国泰君安煤炭业景气仍在上升
历史上煤炭股股价与基本面背离多发生于行业景气复苏初期及景气高点,目前经济难言顶部,加之煤炭晚于经济周期1年左右的特点,所以2010年煤炭行业景气仍处上行阶段。在宏观调控的预期落实、影响逐渐明朗化后,煤炭股有望拨乱反正。近期优质冶金煤公司遭基金过度抛售,建议择机增持。
国信证券零售业景气继续上行
零售消费旺季到来,加上刺激消费政策的推动,一季度零售行业景气将继续上行,维持行业推荐评级。连锁家电方面,继续推荐苏宁电器;连锁超市方面,重点推荐新华都、武汉中百和步步高;百货方面,建议组合配置区域百货龙头,如银座股份、新华百货、东百集团、家润多、成商集团等。
中投证券医药行业将加速增长
医药行业整体趋势向好,维持对医药行业2010年将加速增长的判断。春节后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基本药物目录扩展版等会陆续出台,专利药和中药注射剂等新药有望陆续获批。看好恩华药业、恒瑞医药、康缘药业、益佰制药等。同时医药流通整合趋势明显,一致药业和国药股份具投资价值。
投资策略
国泰君安维持大箱体运行
在经济回升的背景下,市场难以系统性下跌,预计仍将维持2009年10月份以来2800-3300点的大箱体运行,震荡格局仍是主基调,结构调整将成为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地产指数可作为大盘一定的领先指标,地产板块近期调整未有结束迹象,这将拖累大盘向下寻求支撑。当前市场热点主要是围绕主题投资,市场表现较好的主题投资是世博、区域振兴。区域振兴有从新疆、海南、西藏向安徽、重庆、长三角等区域扩散的趋向。前期表现强劲的物联网、3G、三网融合等主题性投资则呈现高位回落。寻找具有安全边际的防御性板块是近期市场主要投资方向,外贸复苏中低估值板块及交运板块安全边际较高。
华泰联合调整底部2800点
上证指数此次调整的底部下限为2800点左右,在目前位置向下调整最大幅度只有5%左右。投资策略从谨慎转变为乐观的简单逻辑是:在市场触底反弹前夕,必然有部分行业会率先反弹。建议买入前期被市场抛弃的强周期性股票,这些股票已经对货币政策调整和固定资产增速下降有过度反应,率先反弹是“大概率事件”。
中信建投迎接M1增速拐点
4.落实一号文件措施 篇四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当前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贯彻落实有效措施、经验、做法,保障推进“三农”工作。
一、“三农”工作进展情况
(一)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
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当前,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把“四个优先”落到实处。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1.粮食安全生产。为了保障我县粮食生产安全,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入手保证粮食生产面积,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同时提高机械化水平,尽量利用外来资本把分散经营的耕地流转到一起,实行规模化经营管理,这有利于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实现机械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农业、粮食生产领域的科技投入,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并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增加粮食单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重要农产品保供。为保障我县蔬菜供应,加大“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力度,从加强设施园艺建设入手,加大棚膜经济发展力度,扩大反季蔬菜生产面积,调节反季蔬菜市场需求,增加我县反季蔬菜市场供应份额,提高菜农经济收入。
3.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关键是保护好耕地,认真清理各类违规用地问题。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力度。
4.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作用,补充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带动当地农民务工增收。强化精准就业帮扶促进转移就业。将脱贫人口作为就业优先保障对象,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确保脱贫户中有输转意愿的劳动力应转尽转,稳定就业。全面摸清脱贫人口底数,精准匹配就业服务。扶持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进技能提升行动促就业。开展脱贫人口技能培训需求调查,为有培训需求的脱贫劳动力量身定制培训专业,实施精准培训,努力做到“应培尽培”。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援助就业。全县5个行业部门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类、延续已开发岗位5类,援助农村人口、重点是脱贫人口本地就业。做好易地搬迁人口就业。抓实就业扶持,动员安置区劳动力外出务工。落实就业帮扶政策。2020年以来,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大力推动就业政策落实,推动就业服务落地,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三)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村庄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精准聚焦交通脱贫任务。五年来新改建农村公路1669.9公里,硬化村组道路1572公里,改造危险桥梁7座,实施安防工程239.8公里,解决了172个建制村通畅,641个村民小组通达通畅。完成行政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车的“两通”兜底性目标任务。
2.人居环境整治。
实施村庄清洁提升行动,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开展以清垃圾、清柴草、清粪污、清院落、清沟渠、清道路“六清”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改变农民不良习惯。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安全防护,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创建三
A
级标准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按照因势利导、发挥优势、突出特点、全面提升的要求,创建村容干净整洁
A级标准示范村、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AA
级标准示范村、美丽宜居和乡村旅游
AAA
级标准示范村。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结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因地制宜开展环村屯林和公共绿地建设,兼顾美化和经济效益,引导农民开展庭院绿化,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实施农村
“厕所革命”提升行动。
有序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在继续推介旱厕模式的同时,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广改造农村户用卫生水冲厕所。统筹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充分结合农业绿色发展,统筹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
备,逐步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要扩大供销合作社等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服务覆盖面,积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合作融合,创新回收方式和业态。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因地制宜采用工程与生态措施、集中与分散处理
工艺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规模单建、就近联建等多种方式,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分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选取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
注重农村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2022年实施封山育林50000亩;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人工造乔木林20000亩、退化林修复20000亩。总投资达3300万元。
二、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体谋划
(一)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
1.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方面。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坚持高位推动,科学精准发力,县、乡、村三级均成立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推动主体责任自上而下全面落实。
2.根据脱贫村和脱贫人口接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做好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健全完善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总指挥、包保乡镇县领导任指挥长、乡镇党政一把手任副指挥长,包村乡干部、村书记、第一书记和包保部门干部等负责的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作战指挥系统,全部上墙。
4.党委政府履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监督责任,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个不摘”相关要求。
(二)巩固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1.粮食安全生产方面
为了保障我县粮食生产安全,今后要从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入手保证粮食生产面积,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同时提高机械化水平,尽量利用外来资本把分散经营的耕地流转到一起,实行规模化经营管理,这有利于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实现机械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要加强农业、粮食生产领域的科技投入,要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并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增加粮食单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重要农产品保供方面
为保障我县蔬菜供应,今后要加大“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力度,从加强设施园艺建设入手,加大棚膜经济发展力度,扩大反季蔬菜生产面积,调节反季蔬菜市场需求,增加我县反季蔬菜市场供应份额,提高菜农经济收入。
(三)构建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基层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
1.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做好就业信息收集发布,鼓励灵活就业。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直播直销、网红带货等新业态。搭建对接平台、抓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做好精准帮扶、乡村公益性岗位援助、落实补贴补助类政策;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精准实施技能培训技能就业等。
2.持续落实《xx县乡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围绕义务教育保障目标,坚持“四个不摘”,加强教育保障,强化后续帮扶,巩固提升成果,持续提升乡村义务教育质量,推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推进新型城乡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及城乡关系。
1.打通战略性交通大动脉。重点打造“东三环西六环”的县道网络和近郊环线,以及为发展旅游重点打造“千里四季旅游大环线”;全面提升公路综合服务水平。通过全面启动县道三晋二、乡道单改双、行政村通双车道、城乡客运一体化、全路域绿化、全路域安防等系列工程,形成等级结构配置合理,桥涵和交通附属设施完善的公路网络。确保公路建设超前于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载体,以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性和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国家试点县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我县责权清晰、可操作性强的建管养运机制。
2.持续加强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力度,水利部门和各乡镇要继续严格执行《xx县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对于随时发现的饮水问题随时予以解决,全面确保了饮水安全。
5.落实一号文件措施 篇五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对各地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各项资金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继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
2.XX市场调控机制。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做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XX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XX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范文网[]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针对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搞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监管。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XX市。
4.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XX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者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有关部门要抓紧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制度,通过完善精神物质奖励、职务职称晋升、定向免费培养等措施,XX市教师下乡支教、XX市文化和科研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XX市医师支援农村。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5.XX市场。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XX省(自治区、XX市)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改善售后服务,XX市场监管,严禁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大力发展物流配送、XX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建设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经营网点,继续支持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升“万村千乡”XX市和农家店服务功能质量。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加大对兴办农家店的信贷投放。
二、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6.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大力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XX县奖励补助资金,XX县人均财力水平。有关扶持政策要向商品粮调出量大、XX县(农场)倾斜。继续减少直至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资金配套。大力发展油料生产,加快优质油菜、XX县建设,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棉花、糖料生产。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实施规模,XX县(农场)。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支持垦区率先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大型农产品基地,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7.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支持建设生猪、奶牛规模养范文网[]殖场(小区),发展园艺作物标准生产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完善扑杀补贴政策,推进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增加渔政、渔港、渔船安全设施等建设投入,搞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支持发展远洋渔业。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8.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统筹安排其余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科学规划论证基础上,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拓宽水利建设基金筹资渠道。XX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XX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山丘区建设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9.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XX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对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给予补助。
10.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农村科技创业行动、XX县专项行动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抓紧建设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XX县范围。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推进农用工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支持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等农机作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1.XX市场体系。XX市场布局规划,XX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XX市场用地等扶持政策,XX市场大流通。加大力度建设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XX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XX市场风险。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XX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XX市、学校及大企业等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XX市场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12.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结合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适当增加安排退耕还林。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博客)施期限,抓紧制定实施办法。继续推进三北、沿海、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和京津范文网[]风沙源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统筹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力度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从XX年起提高中央财政对属集体林的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开展造林苗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中央财政对林木良种生产使用、中幼林和低产林抚育给予补贴。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启动森林经营工程,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高林地综合产出能力。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延长实施年限,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继续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发展舍饲圈养,搞好人工饲草地和牧区水利建设。推进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加大草原鼠虫害防治力度。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强化草原执法监督。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和南方崩岗治理,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搞好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13.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林下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加强职业病防治和农民工健康服务,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抓紧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14.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教师培训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农村学校布局要符合实际,方便学生上学,保证学生安全。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逐步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绩效工资和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逐步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搞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和疾病防治,加强农村食品和药品监管。积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继续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和少生快富工程,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持制度,加强和创新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
15.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范文网[]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积极引导试点地区适龄农村居民参保,确保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落实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健全临时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搞好农村养老院建设,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探索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办法。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农村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优先覆盖残疾人。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
16.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变农村面貌。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如期完成规划任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城乡区域供水。适应农村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结合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继续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XX县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农村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垦区棚户区改造,继续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加强村镇规划,引导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的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实行以奖促治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试点,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XX市、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17.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XX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地制宜加大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扶贫工作力度,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稳妥实行扶贫易地搬迁,妥善解决移民后续发展问题。对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进行综合治理。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连片开发以及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等试点。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积极开展反贫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制定未来1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相关规划。
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8.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范文网[]权登记试点范围,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XX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稳定渔民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19.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门参与考核。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周转指标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统一管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
20.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为农民提供多种有效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各级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各种专业服务。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专业示范村镇建设。
21.积极推进林业改革。健全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现代林业管理制度。深化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改革。规范集体林权流转,支持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深化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建立森林采伐管理新机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新体系。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办法,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评估师制度。逐步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范围。扶持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支持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和国有森林资源统一管理改革试点。
22.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XX省XX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XX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水平,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按相关规划和要求,XX省级财政继续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清理化解,推进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坚持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认真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加大财政奖补范文网[]力度,扩大试点范围。继续开展农民负担重点治理,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快落实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基层社建设,XX县联合社服务功能。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指导。
23.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XX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XX市、XX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XX市XX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XX县域经济,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XX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XX市和小城镇发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补充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XX县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用,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主要用于产业集聚发展,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XX县改革试点,推动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下放管理权限,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
24.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支持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提供出口通关、检验检疫便利和优惠。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出口基地。推动农产品出口信贷创新,探索建立出口信用保险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支持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维护自身权益。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保税加工物流等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和农业资源开发合作,制定鼓励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引导外资投向鼓励类产业,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实行灵活高效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建立健全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进出口监测预警机制,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强进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督。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5.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扩大基层党组织对农村新型组织的覆盖面,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外范文网[]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乡镇党委班子。提高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注重从转业退伍军人、务工回乡青年、致富能手等党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抓紧落实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XX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推进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建立稳定规范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继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完善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完善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切实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26.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规范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因地制宜推广本村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做法。加强对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领导和指导,严肃查处拉票、贿选等行为,确保选举平稳有序,防范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等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创建活动,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综合服务平台,有条件的乡镇要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村设立代办点,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27.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安置、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法制教育,畅通农村信访渠道,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坚持群防群治、依靠群众,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健全农村应急反应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巩固农村基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建立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农民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按照促范文网[]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的要求,指导地方细化考核指标,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实到领导分工、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不断提高农村工作领导水平。切实加大农村政策落实力度,及时组织专项督查。各级领导干部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工商企业的作用,形成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6.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回顾 篇六
200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文件的主旨: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并提出了“少取、多予、放活”六字方针。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全面部署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工作。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意见》四大亮点: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继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村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体制建设和组织建设。
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分为“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五部分,重点突出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
7.历史发展中的“一号文件” 篇七
细数改革开放以来的多份中央“一号文件”, 其中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共有17个。这17个文件并非一直连续, 中间有过中断。从1982年到1986年, 中央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五个“一号文件”, 对当时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18年后, 自2004年起, 中央“一号文件”又连续12年聚焦“三农”。盘点新世纪以来的这12份中央“一号文件”, 其中既有针对“三农”工作全局的, 也有专门针对农业科技、农田水利、新农村建设等专项工作的。“一号文件”连续12次锁定“三农”, 凸显出“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一号文件”涉农传统为何在20世纪80年代中断?对这一问题当时全国从上到下有这样一种认识: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从农村开始, 基本问题已经解决了, 今后重要问题都在城市, 工作重心也从农村开始转到城市。那么, 时隔18年后, “一号文件”为何又重新锁定“三农”?这背后又有着更为深刻的背景:20世纪末, 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出现复杂局面,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几年低速徘徊在4%以下。此外, 城市改革经过10多年“加速跑”后, 城乡发展严重失衡, 影响到了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今天, 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 表明“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非但没有弱化, 反而更为加强。当前, 中国正处在四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冲刺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不能缺了农村这一头。四化建设, 必须补齐农业这一短板。在国家各项工作中, “三农”的重要属性仍十分明显。这些因素决定“三农”仍是中央亟须和重点部署的工作, 也正是缘于此, 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12次将靶心锁定“三农”。
一、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
(一) 1982年“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改革初期, 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分田密约”为标志,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以其强劲的生命力在中国农村出现, 并席卷中华大地。但是, 当时还处于“人民公社”和“不准搞承包”的体制下, 这种农业生产责任制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否为国家权宜之计?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为此, 中央相继召开了多次农村工作会议, 终于在1982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即《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同时还说明他“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 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二) 1983年“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1983年1月2日, 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对于这个文件, 社会反响强烈。农民说, 这个文件给他们松了绑、指了路、开了心。邓小平说:“一号文件”很好, 政策问题解决了。
(三) 1984年“一号文件”:《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1984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 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 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四) 1985年“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1985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 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五) 1986年“一号文件”:《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1986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六) 1982~1986文件解读
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指导中国农村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对实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深深地印在亿万中国农民的心坎。
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 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的肯定, 使亿万农民逐步从绵延数千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中解放了出来, 通过非农经营等方式, 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 实现了劳动力自身的进一步解放, 开始参与到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为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据统计, 1978年到1984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 年均递增17.71%, 其中1982年的年增长率为19.9%, 为历史最高。从1978年到1988年, 粮食总产由4000亿斤增加到8000亿斤, 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乡镇企业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 中国工业产值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二、第二个“五个一号文件”
(一) 2004年“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4年1月, 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 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文件要求, 要调整农业结构, 扩大农民就业, 加快科技进步, 深化农村改革, 增加农业投入, 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 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 2005年“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于2005年1月30日下发。文件要求,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 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 2006年“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于2006年2月下发。文件要求, 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 建设现代农业,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四) 2007年“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于2007年1月29日下发。文件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五) 2008年“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于2008年1月30日下发。文件强调,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 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意见》共分8部分, 约15000字。包括: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包括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繁荣农村公共文化,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六) 文件解读
从1997年开始,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1997年至2003年, 农民收入连续7年增长不到4%, 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五分之一。粮食主产区和多数农户收入持续徘徊甚至减收,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也陷入低增长期。“有饭吃, 缺钱花”, “吃饱了饭, 看不起病, 读不起书”, 城乡发展严重失衡, 农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城乡居民收入在一度缩小后又进一步扩大。
第二个“五个一号文件”其核心思想则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通过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 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加强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国家对农民实现了由“取”向“予”的重大转变。城市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由“汲取型”向“反哺型”转变。体现了“改善农村民生”。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亮点”。
三、近年中央“一号文件”
(一) 2009年“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于2009年2月1日下发。文件指出, 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 充分估计困难, 紧紧抓住机遇, 果断采取措施, 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 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 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确保农村社会安定。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意见》共分5部分, 约11000字。包括: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二) 2010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于2010年1月31日下发。文件指出, 当前, 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 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 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 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 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 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具体内容:扩大了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 新增了青稞良种补贴, 实施花生良种补贴培训会试点, 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拓展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 政策性资金将有更大的“三农”舞台。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 允许各地根据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补贴对象也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 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 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800个产粮大县的种粮积极性, 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三) 2011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于2011年1月29日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一号文件”全文约8000字。共分八个部分30条, 包括: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文件指出,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 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 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 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 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文件强调,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四) 2012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于2012年2月1日发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文件指出,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根本出路在科技。“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文件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重点强调抓好种业科技创新。
(五) 2013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于2013年1月31日下发。文件要求, 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 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 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六) 文件解读
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 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 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决策层对“三农”的最长关注周期。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 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才能有所保障, 中国形成以内需拉动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才有坚实的基础。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 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 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 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灌溉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共分六个部分23条, 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 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 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 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 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在上述六大部分中, 二、三、四部分均与农业科技有关。文件指出,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根本出路在科技。
2013年“一号文件”提出,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 “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刚刚起步, 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 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 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工作, 指导地方稳步培育家庭农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 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 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四、2014年“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8.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 篇八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2004~2011年,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根据新华社资料,本刊将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整理如下。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该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1月,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2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文件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文件提出,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28点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其中包括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部分省推行省直管县体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0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二十字基本思路方针。
文件指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1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文件指出,力争通过5~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落实一号文件措施】推荐阅读:
落实中央文件要求09-05
认真落实安全文件,扎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10-25
宣讲一号文件简报10-05
一号文件学习体会11-15
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07-25
财务部学习集团公司2011年半年工作会文件及下半年任务落实情况12-02
学习一号文件水利心得体会08-15
中央一号文件2013年全文内容解读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