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化学期末(共10篇)
1.必修1化学期末 篇一
高一化学必修1期末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
1、化学实验安全(A ⑴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①常用仪器的使用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燃烧匙;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量筒、容量瓶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容器。酒精灯的使用(自己总结 试纸的使用(自己总结 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⑵各种危险化学药品图标的识别(看课本
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
⑴过滤原理:
主要仪器: ,滤纸, , ,(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润湿,使紧贴。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边缘,滤液应略低于的边缘。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靠在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上。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看课本。
⑵蒸发原理: 主要仪器: , , ,铁架台(带铁圈, ,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加热过程中,用不断搅拌液体, 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
干。
⑶蒸馏原理:。主要仪器: ,,接受器,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防止液体。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④温度计的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的处。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进,从出。⑷萃取原理:。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检漏②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③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④静置分层。⑤分液
分液:。
3、几种离子的检验(D
⑴SO42-:向待测溶液中加入后,再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⑵Cl-:向待测溶液中加入后,再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⑶CO32-:向待测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或后,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离子方程式为。
4、多种离子共存时,如何逐一除尽,应把握什么原则(B 分离提纯时,先考虑物理方法(一看,二嗅,再考虑化学方法(三实验,后综合考虑。三个必须:加试剂必须;过量试剂必须;必须采用。
四个原则:(新杂质;(被提纯物;(被提纯物与杂质;(被提纯物。
除杂要注意:为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的操作中便于除去。
5、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 ⑴物质的量(n的单位是(mol。
把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个粒子的集体定义为1(1mol。①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N:微粒数 ②摩尔质量(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m :物质的质量 ⑵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是。
①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占有的体积相等。推论1 在下,1mol 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相等,约为22.4L。
推论2 在相同条件下,任何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相等,但不一定是22.4L。
②气体摩尔体积(V 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V:气体的体积 ⑶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
①定义:在同同下,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比等于气体的之比,即V1/V2 == n1/n2 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比等于它们的之比,即ρ1/ρ2== M1/M2 ⑷物质的量浓度(c※公式为
注意:⑴物质的量的科学表达,它的计算对象是微观粒子。⑵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是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C ⑴配制步骤a、: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b、(或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c、: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 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d、(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
均匀。
e、: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处,改用加水,使 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f、装瓶g、贴签 ⑵误差分析(自己总结
7.溶液的稀释:溶质在稀释前后其 不变。公式为(c
1、c 2为稀释前后的摩尔浓度,V
1、V 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A ⑴ 物质分类的方法 ①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纯 净 物 混 合 物
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②有一定的熔、沸点 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无固定组成和结构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② 物质分类的多种角度 例:
⑵ 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 ①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举 例 表 示 式
化合反应 C+O 2 CO 2 A+B=AB 分解反应 CaCO 3 CaO+CO 2↑ AB=A+B 置换反应 C+CuO Cu+CO ↑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gNO 3+NaCl=AgCl↓+NaNO 3 AB+CD=AD+CB ② 根据 是否变化 ——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④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 —— 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2.分散系及其分类(B 分散系 ⑴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⑵ 组成:分散 ——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 ——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⑶ 分类: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悬(乳浊液
分散系粒子的直径 分散质粒子的组成 外观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 反应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实例
⑷胶体①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nm之间。②胶体的性质 现象定义解释应用
丁达尔现象光束通过时,形成 现象
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大, 使光波发生散射 区别和
电泳现象在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 分散剂里向做定向移动的现 象
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
子而带电荷 分离蛋白质、氨基 酸;血清电泳用于诊 断疾病;电泳电镀
聚沉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使胶体 粒子聚集长大,形成颗粒较大的沉淀 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胶体粒子带电,加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 体,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 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沉淀 析出
制豆腐、果冻等 ③胶体的分类 类型分散剂状态实例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液溶胶淀粉溶液、Fe(OH3胶体 气溶胶烟、云、雾
④净化胶体的方法——法将胶体放入袋里,再将此袋放入中,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离子可以透过,从而使杂质分子或离子进入水中而除去。
⑤胶体的应用:土壤的保肥作用、制豆腐的化学原理、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明矾净水等。
3.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B电离、电离方程式
⑴电离:酸、碱、盐等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的的过程。⑵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化学方程式。4.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B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多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同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等。
①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
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物或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OH-、Mg2+与CO32-、OH-等。
生成或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HSO3-、SO32-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
生成:如H+与CH3COO-、C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水也是种弱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①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解于水且能完全电离的物质拆写成阴、阳离子符号;而难溶于水的物质、气态物质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删去方程式等号两边重复的离子;:检查是否满足元素原子守恒、反应前后电荷守恒等。
②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要正确,其规律是:一般易溶于水的(H2SO4、HNO3、HCl、HBr、HI,(NaOH、KOH、Ba(OH2、Ca(OH2,大多数均写成离子符号(拆;而、、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极难溶于水的物质均写成化学式(不拆。
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注意两守恒:方程式两边的数、数必须守恒。5.离子共存题易错点:(B ⑴在题目中告知是溶液,应排除具有颜色的离子
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⑵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大量共存如HCO3—、HSO3-、6.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B ⑴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凡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⑵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判别方法:发生变化。8.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B ⑴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实质:化合价升高,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电子;化合价降低,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电子。
⑵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反应过程中有(或偏移。9.氧化剂和还原剂(C ⑴定义:①从化合价角度定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②从电子转移角度定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或电子偏近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或电子偏离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⑵记住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⑶价态与氧化剂、还原剂的关系:①元素为最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I-,S2-等。②元素为最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Fe3+,H+等。③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性,又具有性。如S、SO2,Fe2+,I2,H2O2。
⑷一般来说,氧化性:>;还原性:>。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B ⑴原子结构示意图: ⑵钠的物理性质: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ρ(Na=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熔点和沸点,熔点97.81℃,沸点882.9℃;硬度,可以用小刀切割。
⑶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②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在空气中被氧化:化学方程式为。钠在空气中加热或点燃:化学方程式为。⑷钠的保存及用途
①钠的保存:钠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起反应,因此,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里,由于,钠沉在煤油下面,将钠与氧气和水隔绝。
②钠的用途:钠钾合金(室温下呈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制备Na 2O 2;作为强还原剂制备 某些稀有金属。
⑸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比较 名称氧化钠过氧化钠 化学式 颜色状态 与H2O反应 与CO2反应 生成条件 用途——
⑹钠盐
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 主要性质色态 水溶性 稳定性 与酸反应 与Ca(OH2反应 与OH—反应不反应
与CaCl2反应不反应与H2O和CO2的反应不反应 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⑺碱金属元素(A ①化学性质: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强还原性,能跟卤素、氧气、硫等多数非金属直接化合。由Na 到Cs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单质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
②焰色反应:是指;属变化。2.从海水中提取镁
步骤:①将海边的贝壳煅烧成,再制成乳,加到海水沉淀池,得到沉淀;②将上制得的氢氧化镁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6H2O晶体,并使其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脱水得到氯化镁。③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即可得到镁。
化学方程式: 3.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B ⑴原子结构示意图: ⑵物理性质:密度,熔点,硬度,银白色金属;⑶化学性质①跟O2及其它非金属反应
常温下,在空气中都因生成氧化膜,具有抗腐蚀能力。化学方程式为。
②跟非氧化性酸的反应(常温下,在浓H 2SO
4、浓HNO 3中钝化 化学方程式为。
③跟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⑷ 铝的化合物 化学式 Al 2O 3 Al(OH3 属类
颜色状态 ,天然产称为(红宝石、蓝宝石
溶解性 热稳定性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其他性质 强还原性,用于冶炼难熔金属 ———— 制备方法 + 4.Fe 的性质(B ⑴是一种变价元素,通常显示+2价、+3价,其化合物和其水溶液往往带有颜色。⑵ Fe 与O 2反应,随着外界条件和两者量的相对多少不同,生成的产物不同。
3Fe + 2O 2(纯(黑色、有磁性 生成Fe 3O 4的反应还有:3Fe+4H 2O(g ⑶铁与酸的反应: 铁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Fe + 2H + ==(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⑷ 铁的氧化物 氧化物 FeO(碱性氧化物
Fe 2O 3(碱性氧化物 Fe 3O 4 颜色状态
溶解性 磁性 与非氧化性酸 反应 稳定性 生成 ——
⑸ 铁的氢氧化物(C 氢氧化物 Fe(OH 3(弱碱
Fe(OH 2(弱碱 颜色状态 溶解性
稳定性 极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转化为Fe(OH 3(现象 与酸反应 其他性质 制备方法
思考:用可溶性碱分别与Fe 2+、Fe 3+反应可制得Fe(OH2和Fe(OH3。通过哪些方法可避免生成Fe(OH2 中会有Fe(OH3? 点燃 高温
提示:关键在于无孔不入的O2及Fe3+存在。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①驱氧法:如用同煮沸过的NaOH溶液和亚铁盐溶液。②隔氧法:如用长滴管吸取NaOH溶液后插入亚铁盐溶液面下加入;又如在液面上加某些合适的有机溶剂液封。③还原法:在FeSO4溶液中加入Fe钉,或者用Fe与稀H2SO4反应新制的FeSO4溶液,生成的H2又可驱赶O2。
⑹盐① Fe、Fe2+、Fe3+的相互转化 ② Fe2+和Fe3+鉴别 Fe2+Fe3+水溶液颜色 加入NaOH 加入KSCN
通入Cl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硅及其化合物 ⑴碳和硅的比较 碳硅
物理性质——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化学性质在高温和点燃下有强还原性 2C + O2 C + O2CO2 3C + Fe2O3①加热条件下,能跟一些非金属单质起反应。Si + O2 SiO2 ②常温下,不能强酸、强氧化性酸反应,只能与氟气、氢氟酸(HF和烧碱等物质反应。
工业制法——SiO 2 + 2C(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得到粗硅粗硅提纯后,可以得到可用作 半导体材料的高纯硅。
用途作还原剂、吸附剂作半导体材料晶体管、集成电路、硅整流器和太阳能
电池等;⑵.SiO2与CO2性质的对比: SiO2 酸性氧化物CO2 酸性氧化物物性熔点高,硬度大熔点低,硬度小 化 学性质共 性
与H2O反应 与碱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 应
氧化-还原性 特性.:与酸 反应 SiO2+4HF= 常温溶于HF,所以,盛放氢氟酸不能 用玻璃瓶,应用塑料瓶。不反应点燃 点燃 用 途
①水晶可用于电子工业的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②SiO 2是制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③较纯的石英用于制造石英玻璃④石英砂用于制玻璃的原料及建筑材料
⑶.硅酸和硅酸盐 〖1〗 硅酸
① 性质: 水,酸性比碳酸。② 制备:化学方程式为。
(说明碳酸酸性比硅酸酸性要强
〖2〗硅酸钠NaSiO 3 俗名泡花碱,水溶液俗名。〖3〗 硅酸盐及其工业
① 性质特征:性质 ,熔点较 ,大都 水。② 主要原料:黏土等。③ 主要制品:、、、砖瓦、水玻璃(Na 2SiO 3的水溶液等。生产: 水泥 玻璃(普通 原料 设备 水泥回转窑 玻璃熔炉 反应
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主要成分 3CaO·SiO 2 2CaO· SiO 2 3CaO·Al 2O 3
④ 水泥和玻璃的
Na 2O·CaO· 6SiO 2 特性 水硬性
(加石膏调节水泥硬化速度
玻璃态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软化 混合物非晶体
注意:硅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位,仅次于氧元素。2.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⑴ 原子结构示意图
⑵ 氯气的物理性质 色、有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有。
(闻气体方法: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⑶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氢气等都是非金属单质,由此推测:非金属一般都能跟金属反应生成盐,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
生化学反应。① 氯气与金属的反应
(Fe 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不会生成FeCl 2 化学方程式为。
(Cu 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烟,溶于水后,溶液呈蓝绿色化学方程式为。钠在氯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为。(产生大量白烟 ② 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H 2在Cl 2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化学方程式为。2P+3Cl 2 2PCl 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2P+5Cl 2 2PCl 5(在空气中形成白烟
③ 氯气与水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通SO2△ 通SO2通Cl2△ 通Cl2 氯气溶于水,在该溶液中:①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说明生成了(H+;②加入镁条,可观察到镁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说明产生了酸(H+;③放入红纸条,红色褪去,说明产生了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④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产生了。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④氯气与碱的反应
工业上制漂粉液:化学方程式为。工业上制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Ca(ClO2,其有效成分为:Ca(ClO2
次氯酸盐跟稀酸或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起到漂白和消毒的作用。
NaClO+HCl==NaCl+HClO或NaClO+CO2+H2O== Ca(ClO2+2HCl==CaCl2+2HClO或Ca(ClO2+CO2+H2O== 3.氯离子(Cl-的检验
离子检验试剂主要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及说明 Cl-AgNO3溶液,稀硝酸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SO 2 4 可溶性钡盐溶液,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HCl的白色沉淀 注意:(1辨清液氯和氯水的区别: 液氯:氯气在加压或冷却时变成液氯,液氯是纯净物,由Cl2分子组成,具有Cl2的化学性质;氯水:即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久置的氯水,因HClO分解,可视为稀盐酸。(2干燥的氯气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漂白性,这是因为Cl2与H2O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具有性。事实上,次氯酸盐也都具有漂白性。
4.二氧化硫与硫酸
〖1〗二氧化硫⑴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有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溶于水(1:40,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含硫燃料(如煤的燃烧。
⑵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通性:
SO2 + 2NaOH = SO2 + H2O =(可逆反应,H2SO3为中强酸 SO2 + CaO =(煤中加生石灰防大气污染 ②氧化性:SO2 + 2H2S = ③还原性:SO2使KMnO4(H+、Br2水褪色也是SO2还原性表现,不是漂白性。④SO2的漂白性→SO2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结合生成的色化合物,加热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⑶ SO2也有漂白性,注意与氯水的漂白性的区别 SO2氯水(Cl2通入水溶液中
漂白原因SO2能与某些有色物结合成不稳定 无色物质
Cl2与H2O反应生成HClO具有性,将有色物氧 化成无色物质
漂白效果不稳定,加热能复原稳定 与有机色 质
作用实例品红褪色色 紫色石蕊红色 品红褪色色
紫色石蕊先变随即色
混合作用 〖2〗硫酸 纯硫酸是 色油状 SO2+Cl2+2H2O= ⑴ 硫酸的物理性质: 体,漂白作用大大减弱。挥发,易吸水,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溶于水放出大量 ⑵ 硫酸的化学性质: ① 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 如:使蓝色的胆矾晶体变为白色固体。性:将有机物中的 H、O 按原子个数比 2:1 脱出生成水。如:使蔗糖炭化 性: a 活泼性在 H 以后的金属反应:(条件:∆)Cu + 2H2SO4(浓)b 与非金属反应:(条件:∆)C + 2H2SO4(浓)c 冷的浓 H2SO4 使 一层 2HBr + H2SO4(浓)== H2S + H2SO4(浓)==、Cr、等金属表面生成 薄膜而发生“钝化”; 浓硫酸的特性: ② ③ d 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黑面包实验”中,硫酸体现出的性质: 5.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放电化合:N2 +O2 NO 易被氧化:2 NO + O2 == NO2 易溶于水:3NO2 + H2O == 性(使蔗糖炭化)、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无色,有毒,与血红蛋白结合)(红棕色,有毒,刺激呼吸器官)(NO2 不是 HNO3 的酸酐)NO、NO2 是大气污染物,NO2 能造成光化学烟雾。6.硝酸、氨 氨 〖1〗硝酸 ⑴ 物理性质: 色、瓶,放在 挥发、有 处。气味的 体。⑵ 化学性质——特性 ① 不稳定性——保存硝酸装在 4HNO3 ==== ② 强氧化性 与金属(除 Au、Pt)反应: ∆或光照 Cu +4HNO3(浓)== 3Cu+8HNO3(稀== 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 应,所以可以用 质或 质容器盛浓硝酸。,保护内部的金属不再跟硝酸反 与非金属反应——非金属主要生成高价的含氧酸 4HNO3 +C 6HNO3 + S 〖2〗氨 ⑴ 物理性质: ⑵ 化学性质: 化学必修一复习11 色、有 气味 体;易,液氨作致冷剂; 溶于水(1:700)。
①与水的反应: NH3 +H2O NH3·H2O ②与酸的反应:NH3 + HCl == +(一水合氨的水溶液即氨水,显弱碱性)(一水合氨不稳定);2NH3 + H2SO4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③与 O2 的反应——氨的催化氧化(接触氧化)4NH3 + 5O2 〖3〗铵态氮肥——铵盐 ⑴ 物理性质:铵盐都是 ⑵ 化学性质: ①受热分解: NH4Cl ; + 体,都 溶于水。NH4HCO3 ②与碱的反应:制 NH3 和检验 NH4(NH42SO4+2NaOH NH4NO3 + NaOH 2NH4Cl + Ca(OH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色石蕊试纸变 的气体。③NH4 的检验方法:加浓碱液,加热,放出可使湿润的 NH4++OH注意: 注意:⒈ ①硝酸与任何金属反应 + H2 生成;②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但在加热 条件下,Fe、Al 能溶解在硝酸中;③除 Au、Pt
外,硝酸 溶解大部分金属。⒉ 比较浓 H2SO4 与硝酸的氧化性,例如:与 Cu 反应的条件,浓度对氧化性的影响(稀 HNO3 能与 Cu 反应而稀 H2SO4 不能。同时指出,尽管 HNO3 浓度越稀,被还原程度愈大,但浓 HNO3 的氧化性比稀 HNO3 的要强,因为氧化性强弱是指氧化其他物质的能力,而不是指本身被还原的程度,即不能以还原产 物中氮的价态作衡量氧化性强弱的标准。6.SO2 和 NO2 对大气的污染 酸雨及其防治: ⑴ 成因: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化工厂排放出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 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落就成为酸雨。⑵ 危害:使湖泊的水质变酸,导致水生生物死亡;酸雨浸渍土壤、会使土壤变得贫瘠;长期的酸雨侵 蚀会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酸雨危害人体健康。⑶ 防止方法:①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②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化学必修一复习12
2.必修1化学期末 篇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中课程目标指出:“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 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 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 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但是, 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传统的“知识为本”教学, 不太擅长“观念为本”教学.
二、“观念为本”教学策略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的实施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鲁科版《化学1》 (必修) 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 涉及钠、铁、镁、铝、铜5种金属以及氯、碳、氮、硫、硅5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 对于只学过一年初三化学的高一学生来讲, 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知识为本”教学, 只能使学生感到元素化合物知识“易学难记, 易懂难学”.因此, 笔者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分类观”教学策略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的实施
所谓分类观, 笔者认为是当学生遇到具体化学物质时, 头脑中首先想到的是要给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学生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 也知道简单的物质类别, 但是没有形成分类观.所以, 在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时, 涉及到钠、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只能按照初中学过的物质分类来进行学习.
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后, 学生初步建立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建立物质分类观点.刚好迁移应用到“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中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2.“变化观”教学策略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的实施
所谓变化观, 笔者认为是当遇到两种或多种物质时, 头脑中一定要思考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然后就是判断物质之间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属于哪种类别, 该类别的物质可能跟哪些物质发生反应;二是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分析, 该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在学习“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关系”时, 笔者首先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 然后在此基础上补充和完善学生对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盐的有关通性;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时, 笔者首先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应用刚刚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分析和判断含铁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以及之间是否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三、“观念为本”教学策略在“化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实施
鲁科版《化学1》 (必修) 的大部分教学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化学核心概念”.涉及到的“化学核心概念”主要有: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物质的分类、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因为化学概念比较抽象, 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知识为本”教学, 只能使学生感到乏味、比较被动.因此, 笔者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微粒观”教学策略在“化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实施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 所以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启发学生从宏观现象抽象到物质结构, 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去深入认识物质及其性质, 即形成“微粒观”.
在学习“物质的量”时, 笔者是这样处理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准备两只250m L烧杯, 其中一只盛有适量的小米, 另一只盛有适量的水, 引导启发学生:请问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小米含有多少粒小米?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启发学生建构宏观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粒子的关系, 从而应用“微粒观”指导学生的学习.
在学习“电解质”时, 笔者首先演示了“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然后设置了2个驱动性问题:酸、碱、盐的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呢?化学上一般可以导电的物质一般是因为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 而自由移动的离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从“微粒观”的角度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 笔者首先让每一位学生回忆并写出自己最熟悉的5个化学方程式, 然后同桌2人一组交流讨论化学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结果, 学生会发现有的化学方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有的化学方程式中的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出现认知上的冲突, 笔者抓住时机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和实验探究体会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电子转移.
总之, “观念为本”教学是新课程提出的理念和目标, 也是中学化学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 它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具备相关能力的基础之上的, 需要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慢慢的体会和感悟, 然后逐渐形成一种思维习惯, 随着化学学习的不断深入, 头脑中的化学基本观念不断的深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259.
[3]王磊, 胡久华.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58.
3.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有感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实验 化学1 浅析 展望
一、引言
2009年9月起,在湖北省开始新课改教学,而我有幸在这时“走近新课程”。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理解好新课改的理念,如何用好新教材,是我在教学工作生涯的又一次新的挑战,是我以何种姿态站在新课改的浪潮的关键。下面,谈谈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以下简称“化学1必修”)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二、对化学1的浅析
化学1是人教版系列化学教材之一,(该套课本共八册,两册必修,六册选修),本文是以人教版的化学1必修为载体来展开。它与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化学课本相对照,其特色是显而易见的:它在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基础上,有质的飞跃,符合新课标的思想、内容要求……具体而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说明其凸现的特色:
1.课本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与人文性
该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海水淡化工厂、检测尿糖用的试纸、煤气灶火焰、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三峡大坝、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危险化学品标志、沙里淘金原理、"白马非马"论、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同时都能很好的体现出编者的初衷——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
2.突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主题
本册课本所涉及的内容是作为21世纪中国公民所必备的化学知识的部分,是将原来高中三册化学课本里的部分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显得贴切而自然,但其要求不高,与后续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教科书采用精美的彩色印刷,采用了大量的实物、实况彩图(全书94处插图,约120幅经典彩色图片——这是前所未有的!),让学生从视觉上欣赏与陶冶。精选、多编排实验[全书共计25个实验(不包括探究、实践活动等),且没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让学生能够多动手,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实验科学!无疑,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它还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有着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外,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本书的衔接与过渡自然(以粗盐提纯为起点,引发开去),习题少而精,简约而不简单,多为灵活开放型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也足可以体现出编者的良苦用心。再者,课本中增设诸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科学话史”等人性化的栏目,其“点睛”之功效也可见一斑。
三、对教师教学的展望
当我手里拿着这本一百来页(连附录共112页)的课本,要用一学期的课时来教授完,确实有点不自信,一种茫然之感(在网上化学论坛也看到不少一线化学教师也如此说过)油然而生……那么,究竟怎样面对新课本呢?在使用了化学1必修,我以为,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自己身体力行,做好表率
从新课本不难看出,作为化学教师光具备化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只囿于化学领域,没有与任教学科相关的科学有较宽广的知识与技能,则很难高屋建瓴,厚积薄发,只能穷于一时的应付,难免会捉襟见肘,更不用说驾驭教材了!因此,化学教师必须积极进取,不断的充实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时刻把自己摆在课改的行动架构之中,努力构建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于那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自由的讨论、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点拨等,看似是妙手偶得,实际上这些都是优秀教师综合素质的自然流露和体现。当有了学识、风格、经验、思想,具备了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有一种气质和魅力,自然会是当之无愧的好教师了。
2.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教师平时积累的教学素材这时能够派上用场!),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化学教师要认真学习化学新课标,理解其实质!并多参加各种新课改的研讨会议,多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灵活处理,体现教师的个性与风格)。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重视实验教学和探究学习活动的功能
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在此不多赘述,这里主要谈谈实验探究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以有的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四、结束语
以上所列举种种只是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初次使用《化学1必修》的一家之言,在实际的操作中当然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要靠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同仁去创造性的解决。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需满足——高考指挥棒的功能与方向得改变。否则,编得再好的课本实施起来都会变质,编者的编书指导思想得不到实质性体现。高考的改革和新教材的推广将有何归宿,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 化学(第一至三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3]胡美龄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2001.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必修1化学期末 篇四
一、选择题
1.【解析】选B。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存放在棕色瓶中,又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故应用玻璃塞;乙酸乙酯与水不相溶,混合后会分层,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故不能用量筒量取9.50 mL水;实验室蒸馏石油时,由于部分馏分的沸点在100 ℃以上,故用刻度范围为0~100 ℃的温度计不合适。
2.【解析】选B、C。A项干馏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B项煤干馏的目的是从煤中提取有关物质并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化工原料,而且可以解决燃煤污染问题,提高燃煤的热效率。C项煤干馏时发生了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分馏仅仅是利用沸点不同而分开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各成分,所以是物理变化。D项苯、甲苯主要存在于煤焦油中。
3.【解析】选C。因为丙烷中碳原子呈锯齿形,故三个碳原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A正确;烷烃在光照下可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丙烷比丁烷更难液化,C错误;石油分馏可得CH4、C2H6、C3H8等,故D正确。
4.【解析】选C。烯烃与H2加成后原来双键两端碳原子上至少有一个氢原子。由 知该烯烃可能有3种。
5.【解析】选C。烃的含碳质量分数相同,可判断最简式相同,以最简式相同的 环丁烷为例,故可判断答案为C。
6.【解析】选A。酒精与水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故A错误。
7.【解析】选D。D的—OH所连碳原子上无氢原子,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其他醇均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8.【解析】选D。乙酸分子中含有C=O键,而乙醇只含C—O键,A项错误。乙醇与乙酸互相混溶,B项错误。乙酸溶于水电离出H+,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乙醇不能,C项错误。乙醇和乙酸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D项正确。
9.【解析】选B。120 ℃时水为气态
10.【解析】选D。分子式均为C2H4O2的两种常见有机物是:
①乙酸CH3COOH,②甲酸甲酯HCOOCH3,这二者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11.【解析】选C。糖类不一定有甜味,A错误。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中n值不同,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B错误。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D错误。
12.13.【解析】选C。聚丙烯酸酯是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且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不属于离子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14.【解析】选C、D。观察此高聚物的结构片段,可以知其链节为CHCl=CHCl。
15.即单体为
故A、B、D不符合
二、非选择题
16.【解析】同素异形体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答案:(1)②和⑤(2)④和⑦(3)⑥和⑨
17.【解析】(1)葡萄糖在人体组织内与氧气反应生成CO2和H2O,同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淀粉和纤维素虽然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它们组成中n值不同,所以不互为同分异构体。其中淀粉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
(3)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中含有氨基和羧基;盐析是蛋白质可逆的凝聚过程,变性是蛋白质不可逆的凝聚过程。
(4)工业上通常用油脂与烧碱反应获得肥皂。
答案:(1)C6H12O6+6O
26CO2+6H2O
(2)不是 葡萄糖(3)氨基酸 氨基 羧基 盐析 变性(4)油脂 18.【解析】由乳酸合成聚乳酸实质上与由乙酸和乙醇合成乙酸乙酯一样,本质反应是缩聚反应。
答案:(1)大量使用难以降解的聚苯乙烯等塑料制品,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市容卫生,焚烧塑料污染大气
19.【解析】(1)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故浓H2SO4的作用为作催化剂和吸水剂,使平衡右移。
(2)注意反应条件不能丢:浓硫酸、加热
(3)NaOH能使乙酸乙酯水解,故不用NaOH代替Na2CO3。
(4)由题干信息知,CaCl2的作用为除去乙醇。
(5)增加某一反应物转化率,可以增加另一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会改变转化率;增加反应速率还可以用正催化剂
答案:(1)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O(2)O浓硫酸CH3COCH2CH3+ H2O
CH3COH+CH3CH2OH加热
(3)除去乙酸 使乙酸乙酯水解而使实验失败
(4)除去乙醇(5)增大乙醇的浓度 移去生成物(6)②④⑤ 20.【解析】(1)三种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碳碳双键、羟基、醛基。
(2)验证有机物中含有“—CHO”可选用的试剂是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产生的现象是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的银镜或产生红色沉淀。
(3)该有机物与Na反应放出H2,A错误,因为含—CHO,B正确,C错误,因为含 D、F正确,该有机物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正确的选项为B、D、F。
(4)1 mol 该有机物能与2 mol Br2加成,其质量为 2 mol×160 g•mol-1=320 g。
答案:(1)碳碳双键 羟基 醛基
(2)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
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的银镜(产生红色沉淀)
5.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要点 篇五
2. 物质分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故不属于碱性氧化物;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
3. 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和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C2H4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 (9)碱石灰:NaOH、CaO
(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6.必修1化学期末 篇六
高二化学试题(必修)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说明:学生解答主观性试题时,使用与本答案不同的其它合理答案的也给分。
一、共69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2.A3.B4.C5.D6.A7.A8.B9.B10.C
11.C12.B13.D14.D15.D16.B17.D18.C19.A
20.D21.A22.C23.C
二、共31分。
24.共15分。每空1分。
(1)①c②a③b
(2)①油脂铁②b③葡萄糖碘水
(3)①bSiO2②电化学高③棉花硫化废塑料制品 25.共6分。
(1)NaClO(1分)
(2)HCl的电子式(略)(1分)
(3)2NaCl+2H2O
-2NaOH+Cl2↑+H2↑(2分)(4)Fe3++3OH=Fe(OH)3↓(2分)
26.共10分。
(1)①硫酸钙微溶于水(1分)
②洗涤(1分)干燥(1分)
③NH4+(或铵根离子)(1分)烧碱(溶液)(1分)
(2)①t1(1分)
②CaSO4(2分)
7.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总结1 篇七
命题人:王艳审题人:于晓姣
1、钠及其化合物
(1)4Na+O2 == 2Na2O(2)2Na+O2Na2O2(3)2Na+2H2O== 2NaOH+H2↑(4)2Na+2HCl== 2NaCl+H2↑(5)Na2O+CO2== Na2CO3
(6)2Na2O2+2CO2 == 2Na2CO3+O2(7)Na2O+H2O== 2NaOH(8)2Na2O2+2H2O == 4NaOH+O2 ↑(9)2NaOH+CO2(少)== Na2CO3+H2O(10)NaOH+CO2(多)== NaHCO3
(11)Na2CO3+HCl(少)== NaHCO3+NaClCO32-+H
+
== HCO3-
(12)NaHCO3+HCl== CO2↑+H2O+NaClHCO3-+H+== CO2↑+H2O
(13)Na2CO3+2HCl(多)== CO2↑+H2O+2NaClCO32-+2H+== CO2↑+H2O
(14)Na2CO3+Ca(OH)2== CaCO3↓ +2NaOH(15)NaHCO3+NaOH==Na2CO3+H2OHCO3-+OH-==CO32-
+H2O
(16)2NaHCO3Na2CO3+H2O+CO2↑(17)Na2CO3+H2O+CO2== 2NaHCO32、铝及其化合物
(1)4Al+3O2==2Al2O3(2)2Al+3Cl22AlCl3(3)2Al+6H+==2Al3++3H2↑
(4)2Al+2NaOH+2H2O==2NaAlO2+3H2↑(5)2Al+2OH-+2H2O== 2AlO2-
+3H2↑(6)Al2O3+6H+
==2Al3+
+3H2O(7)Al2O3+2NaOH== 2NaAlO2+H2O(8)AlCl3+3NH3·H2O==Al(OH)3↓+3NH4Cl(9)AlCl3 + 3NaOH ==3NaCl + Al(OH)3↓(10)Al(OH)3+NaOH ==NaAlO2+2H2O(11)Al(OH)3+3HCl ==AlCl3+3H2O(12)Al(OH)3+3H+
==Al3+
+3H2O(13)2Al(OH)3Al2O3+3H2O(14)NaAlO2+HCl+H2O==Al(OH)3↓+NaCl(15)NaAlO2+CO2+2H2O==Al(OH)3↓+ NaHCO33、铁及其化合物(1)3Fe + 2O2 点燃 Fe3O4(2)3Fe+4H2O(g)Fe3O4+4H2(3)Fe+2H+==Fe2++H2↑(4)Fe2O3+6H+==2Fe3++3H2O(5)FeCl2+2NaOH==Fe(OH)2↓+2NaCl(6)FeCl3+3NaOH ==Fe(OH)3↓+3NaCl(7)2FeCl2+Cl2==2FeCl32Fe2++Cl2==2Fe3++2Cl-(8)2FeCl3+Fe==3FeCl22Fe3++Fe==3Fe2+
(9)4Fe(OH)2 + O2 + 2H2O==4Fe(OH)3(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10)2Fe(OH)3 Fe2O3+3H2O(11)2Fe3++2I-==2Fe2++I2(12)2Fe3++Cu==2Fe2++Cu2+(13)2Fe3++S2-==2Fe2++S↓
4、其他
(1)2Mg+CO点燃
点燃2 2MgO+C(2)3Mg+N2Mg3N2
8.必修1化学期末 篇八
【网络综合高一】
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知识点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一考试网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分散剂。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析,分散系有9种组合方式。雾是液-气分散系;烟是是固-气分散系。分散系按分散质直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是否有丁达尔现象稳定性举例 浊液大于100nm—不稳定泥水 溶液小于1nm—稳定NaCl溶液 胶体1~100nm有介稳性Fe(OH)3胶体 2.饱和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观察到液体颜色为红褐色,这是形成了Fe(OH)3胶体的缘故(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室方法)。当一束光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这条“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就是丁达尔现象。当把制得的胶体进行过滤时,滤纸上没有留下任何物质。这个事实说明,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即胶体粒子的直径比滤纸的空径小。第二节离子反应 1.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无机化合物中的强酸(如:______)、强碱(如:______)、绝大多数盐(如:______)都是电解质。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由于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氨跟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2.电解质的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试写出下列物质发生电离的方程式。①NaCl____________;②CuSO4____________;③HCl____________;④HNO3____________;⑤H2SO4____________;⑥NaOH____________;⑦Ba(OH)2____________;⑧Na2SO4____________;⑨NaHCO3_____________;⑩NaHSO4____________;3.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试写出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②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③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_____________;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_____________;⑤碳酸钠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⑥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⑦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⑧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⑨氯化铁溶液中加铁粉_____________;⑩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__________;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交换的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反应就能发生。
★☆☆5.离子共存问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有难溶物或微溶物生成。如Ba2+、Ca2+等不能与SO42-、CO32大量共存;Ag+与Cl-、Br-、I-等不能大量共存。②有易挥发性物质生成。如CO32-、HCO3-、S2-、HS-、SO32-、HSO3-等离子与H+不能大量共存。③有若电解质生成。如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OH-、CH3COO-、ClO-、F-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与较强氧化性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2-不能大量共存。②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O3-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知识点[2] 2014年7月28日 来源:网络综合 【相关推荐】 【加入收藏】
-在酸性条件下与Fe2+、I-、S2-、SO32-等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SO32-与S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3)由于形成络合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还失升氧: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①Fe+CuSO4====FeSO4+Cu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_ ②CuO+CCu+CO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_ ③CaCO3+2HCl====CaCl2+H2O+CO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④Fe3O4+4CO3Fe+4CO2是或否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__ ⑤Cl2+H2O====HCl+HClO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⑥2Na2O2+2CO2====2Na2CO3+O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⑦2FeCl3+Fe====3FeCl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⑧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⑨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⑩3O22O3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
[ 结 束 ] 高一化学必修1记忆重点知识归纳[1] 2013年10月22日 来源:网络综合 【相关推荐】 【加入收藏】
【网络综合-高一】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化学必修1记忆重点知识归纳》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氧化还原反应
1.(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b)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 高一化学必修1记忆重点知识归纳[2] 2013年10月22日 来源:网络综合 【相关推荐】 【加入收藏】
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十、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三、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
高一化学必修1记忆重点知识归纳[3] 2013年10月22日 来源:网络综合 【相关推荐】 【加入收藏】
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十五、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9.必修1化学期末 篇九
一、判断题(正确画√,错误打×)《每小题3分,共30分)1.无坝取水的进水口一般设置在河道的凹岸。()2.重力坝的扬压力是维持大坝稳定的主要荷载。()3.如果拱坝封拱时混凝土温度过高,则以后温降时拱轴线收缩对坝肩岩体稳定不利。()4.心墙土石坝的防渗体一般布置在坝体中部,有时稍偏向上游,以便同防浪墙相连接,通 常采用透水性很小的粘性土筑成。()5.无压隧洞断面尺寸的确定,主要是满足泄流能力和洞内水面线的要求。()6.确定水轮机的安装高程时,下游尾水位取得愈低愈好。()7.为使工程的发电量与其投资额恰当地统一起来,水利枢纽及其组成的建筑物要进行分 等分级。()8.水闸地下轮廓线的长度即为闸基的防渗长度。()9.圆筒法只适用于承受均匀外水压力的等截面圆弧拱圈,它不考虑拱在两岸的嵌固条 件,不能计入温度及地基变形的影响,因而不能反应拱坝的真实工作情况。()10.土石坝软粘土地基的处理主要是解决防渗问题,通过采取“上堵”、“下排”相结合的措 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用以改善河流的水流条件,调整水流对河床及河岸的作用,以及为防护水库、湖泊中的 波浪和水流对岸坡冲刷的水工建筑物,称为()。A.挡水建筑物 B.泄水建筑物 C.整治建筑物 D.输水建筑物
2.与常规混凝土坝相比,以下哪个不是碾压混凝土坝的主要优点?()A.可适用大型通用施工机械设备,提高混凝土运输和填筑工效 B.施工工艺程序简单,可快速施工,缩短工期,提前发挥工程效益 C.不设纵缝,节省了模板及接缝灌浆等费用
D.水泥用量多,坝体内部混凝土的水化热增加,需要强化温控措施 3.()将拱坝视为由一系列水平拱圈和拱冠处的一根悬臂梁所组成。A.纯拱法 B.拱梁法 C.有限单元法 D.拱冠梁法
4.在水闸的闸室中,用于分割闸孔和支撑闸门的部件是()。A.底板 B.闸墩 C.胸墙 D.翼墙
5.在一个河段上,先通过建坝集中一部分落差后,再通过有压引水道集中坝后河段上另 一部分落差,形成了电站的总水头。这种水电站的开发方式称为()。A.坝后式 B.,引水式 C.混合式 D.河床式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水利工程的根本任务是()。A.防洪 B.兴水利 C.除水害 D.灌溉、发电
2.由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时,对重力坝应分别按()极限状态进行强度验算。A.承载能力 B.正常使用 C.坝踵抗拉 D.坝肩抗压
3.根据土石坝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将土石坝划分为以下几种:()。A.碾压式 B.均质坝
C.抛填式堆石坝 D.定向爆破堆石坝
4.枯水期下闸挡水,洪水期开闸泄水,这个水闸可能是()。A.节制闸 B.分洪闸 C.进水闸 D.挡潮闸 5.坝式水电站的特点是()。
A.水头高低决定坝高度 B.坝高决定水头大小 C.电站规模大 D.水头不高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提高混凝土重力坝坝体抗滑稳定性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2.土石坝常见的滑动破坏型式有哪些?各发生于什么情况? 3.不同地基上的水闸,地下轮廓线的布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山岩压力与弹性抗力有何不同? 5.何为坝式水电站?坝式水电站有那些特点? 试卷代号:117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判断题(正确画√,错误打×)(每小题3分,共3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C 2.D 3.D 4.B 5.C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BC 2.AB 3.ACD 4.AB 5.BC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提高混凝土重力坝坝体抗滑稳定性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当校核坝体的稳定安全系数不能满足要求时,除改变坝体的剖面尺寸外,还可 以采取以下的工程措施提高坝体的稳定性。
(1)利用水重。将坝体的上游面做成倾向上游的斜面或折坡面,利用坝面上的水重增加坝 的抗滑力,达到提高坝体稳定的目的。
(2)将坝基面开挖成倾向上游的斜面,借以增加抗滑力提高稳定性。当基岩为水平层状构 造时,此措施对增强坝的抗滑稳定更为有效。(3)设置齿墙。
(4)抽水措施。当下游水位较高,坝体承受的浮托力较大时,可考虑在坝基面设置排水系 统,定时抽水以减少坝底扬压力。(5)加固地基。
(6)横缝灌浆。对于岸坡坝段或坝基岩石有破碎带夹层时,将部分坝段或整个坝体的横缝 进行局部或全部灌浆,以增强坝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7)预应力锚固措施。
2.土石坝常见的滑动破坏型式有哪些?各发生于什么情况? ~ 参考答案:(1)曲线滑动面,当滑动面通过粘性土部位时,其形状通常为一顶部陡而底部渐 缓的曲面,在稳定分析中多以圆弧代替。(2)折线滑动面,多发生在非粘性土的坝坡中。如薄心墙坝,斜墙坝中;当坝坡部分浸水,则常为近于折线的滑动面,折点一般在水面附近。
(3)复合式滑动面,厚心墙或由粘土及非粘性土构成的多种土质坝形成复合滑动面。当坝 基内有软弱夹层时,因其抗剪强度低,滑动面不再往下深切,而是沿该夹层形成曲、直面组合的 复合滑动面。
3.不同地基上的水闸,地下轮廓线的布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参考答案:(1)粘性土闸基地下轮廓线的布置:主要考虑如何降低闸底渗透压力,以增加闸 室稳定性。为此,防渗设施常采用水平铺盖,而不用板桩,以免破坏天然土的结构,造成集中渗 流。排水设施可前移到闸底板下,以降低底板上的渗透压力并有利于粘土加速固结。(2)砂性 土闸基地下轮廓线的布置:以防止渗透变形和减小渗漏为主。对砂层很厚的地基,如为粗砂或 砂砾,可采用铺盖与悬挂式板桩相结合,而将排水设施布置在护坦下面;如为细砂,可在铺盖上 游端增设短板桩,以增加渗径,减小渗透坡降。当砂层较薄,且下面有不透水层时,最好采用齿 墙或板桩切断砂层,并在护坦下设排水。对于粉砂地基,为了防止液化,大多采用封闭式布置,将闸基四周用板桩封闭起来。(3)特殊地基的地下轮廓线布置:当弱透水地基内有承压水或透 水层时,为了消减承压水对闸室稳定的不利影响,可在消力池底面设置深入该承压水或透水层 的排水减压井。
4.山岩压力与弹性抗力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隧洞的开挖破坏了岩体本来的平衡状态,从而引起围岩的应力重分布,并随之 产生相应的变形。隧洞开挖后因围岩变形或塌落而作用在支护上的压力称为山岩压力。
在荷载的作用下,衬砌向外变形时受到围岩的抵抗,这种围岩抵抗衬砌变形的作用力,称 为围岩的弹性抗力。
山岩压力是作用在衬砌上的主动力,而弹性抗力则是被动力,并且是有条件的。围岩考虑 弹性抗力的重要条件是岩石本身的承载能力,而充分发挥弹性抗力作用的主要条件是围岩与 衬砌的接触程度。
5.何为坝式水电站?坝式水电站有那些特点?
参考答案:在河流峡谷处拦河筑坝,坝前雍水,在坝址处形成集中落差,这种开发方式为坝 式开发。用坝集中水头的水电站称为坝式水电站。其特点为:
(1)坝式水电站的水头取决于坝高。坝越高,水电站的水头越大。但坝高往往受地形、地 质、水库淹没、工程投资、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因此与其它开发方式相比,坝式水电站的水 头相对较小。(2)由于筑坝上游形成的水库,可以用来调节流量,故坝式水电站的引用流量较大,电站的 规模也大,水能利用较充分。此外坝式水电站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高,可同时满足防洪、发电、供水等兴利要求。
10.必修1化学期末 篇十
课前准备区
1.⑥ ② ①③④ 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溶性酸性氧化物还能与水反应)
2.(1)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具有还原性 (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4)具有氧化性
课堂活动区
知识点一
探究活动
1.火山喷口附近地壳岩层里 硫化物和硫酸盐 大量的含硫化合物如h2s、so2、so3等 石油、天然气、煤 蛋白质
2.硫黄 黄色晶体 不溶于水,难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3.①fe+s=====△fes s是氧化剂,fe是还原剂 ②2cu+s=====△cu2s s是氧化剂,cu是还原剂 ③h2+s=====△h2s
s是氧化剂,h2是还原剂 ④s+o2=====点燃so2 s是还原剂,o2是氧化剂
归纳总结
(1)游离态和化合态 (2)不溶于水的黄色晶体,易溶于cs2 (3)①具有弱氧化性,使变价金属生成低价硫化物;②具有还原性,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
迁移应用
1.a [硫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黄色固体,故选项a不正确。]
2.b [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虽然与化学活泼性有关,但不能把非金属性强弱作为判断依据。如o、n、s非金属性较强,但自然界中有游离的o2、n2、s。黑火药成分中的硫黄溶于cs2后过滤,将滤液蒸发得到晶体硫,滤渣再加水溶解过滤,滤渣为炭粉,蒸发滤液,浓缩结晶得到硝酸钾。s单质显0价,属中间价态,遇到金属、h2时作氧化剂,遇到o2、f2等强氧化性非金属时作还原剂。硫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而氯气却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氯气氧化性比硫强。]
知识点二
探究活动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试管中液面上升 so2易溶于水 溶液颜色变红色 so2的水溶液显酸性 溶液先变红,振荡后褪色,再加热后,溶液颜色恢复红色 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化合物不稳定 产生白色沉淀 so2具有还原性,可被氯水氧化成so2-4,与ba2+生成baso4沉淀
归纳总结
1.(1)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2)so2+h2o h2so3 化合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等
(3)so2+2h2o+cl2===h2so4+2hcl 2so2+o2 2so3 氧化 (4)so2能与某些有色物结合成不稳定无色物 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有色物氧化成无色物 不稳定,加热能复原 稳定 某些有机色质 绝大多数有机色质 品红――→通so2褪色――→△红色 紫色石蕊――→通so2红色 红色――→通cl2褪色――→△不显红色 紫色石蕊――→通cl2先变红,随即褪色
2.(1)so3+h2o===h2so4 (2)so3+ca(oh)2===caso4+h2o (3)so3+cao===caso4
迁移应用
3.b [这道题是对有漂白性物质的漂白原理的综合考查。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清楚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cl2、na2o2、h2o2、o3等是因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so2是能和有机色素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活性炭是因吸附有机色素而漂白。a选项中so2使溴水、kmno4酸性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能使品红褪色是漂白性,so2不能使指示剂褪色,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因为能使品红褪色的物质很多,不仅仅是so2;c选项错误,因为这些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相同,so2漂白属于加合型,活性炭属吸附型,漂白粉、na2o2属氧化型;d选项也不正确,so2和cl2等物质的量相遇在溶液中反应生成h2so4和hcl,而失去漂白能力。]
4.d [利用so2生产硫酸发生的反应为:2so2+o2 2so3(被氧气氧化,体现还原性),so3+h2o===h2so4。]
课堂小结
1.氧化性 亚硫酸 漂白 有毒
2.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课后练习区
1.d [硫燃烧时只能生成so2,so3可由so2催化氧化制取,d项错误。]
2.b [因通入so2气体而褪色的品红溶液加热时恢复红色。]
3.d [so2作还原剂时s元素的化合价应升高。]
4.d [本题主要考查so2和co2在性质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点很多,如都是酸性氧化物,都为弱酸的酸酐;能与ca(oh)2、ba(oh)2等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同点主要表现在: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co2不具有漂白性;通过nahco3饱和溶液时,由于h2so3>h2co3(酸性),所以so2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但co2不反应;so2中s为+4价,未达到最高价态,故so2有还原性,但co2不具有还原性。由以上知识对题目逐项分析即得答案。a项检验的是so2;b项不管是否混有co2都不会产生白色沉淀,c项不管有没有co2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均不能验证有无co2;只有d项,酸性kmno4溶液将so2完全吸收,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说明一定有co2;若无沉淀,则无co2。]
5.b [so2的水溶液呈酸性,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能漂白石蕊试液;so2能漂白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为无色;so2的饱和溶液加入ba(no3)2溶液中,so2被no-3氧化为so2-4,so2-4与ba2+形成baso4沉淀;d试管中:so2+2naoh===na2so3+h2o,na2so3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沉淀。]
6.c [漂白原理分三种类型。(1)化合型,如so2。(2)氧化型,如hclo、h2o2、na2o2、naclo、o3。(3)吸附型,如活性炭。此题6种情况下,①与其他5种试剂的原理不同,③so2也与其他5种原理不同,其余的②④⑤⑥属同一类,故c选项符合题意。]
7.a [so3不具有漂白性,so2不能漂白指示剂,两者均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b、d错误;so3既可与碱反应,也可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8.b [可逆反应判断的关键是“两同”:同一条件、同时。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亚硫酸中就有h2o、so2和h2so3等共存。电解水生成h2和o2是在通电条件下进行的,而h2与o2燃烧生成水是在点燃条件下进行的,条件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应;h2和i2的生成和分解为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两个反应;溶解与结晶是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中同时进行的两个过程,故为可逆过程,但并非为化学反应;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复原,是不同条件下进行的两个过程,故不是可逆反应。]
9.(1)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2)变红 酸性 (3)褪色 漂白
(4)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氧化
(5)kmno4溶液褪色 还原 (6)吸收so2,防止so2污染环境 so2+2naoh===na2so3+h2o
10.(1)cl2 so2 h2so4 hcl baso3 baso4
(2)cl2+so2+2h2o===4h++so2-4+2cl-
解析 由框图中a、b两种气体等物质的量加入h2o中,生成含c、d的无色溶液,滴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f和溶液d,d中滴入agno3溶液有沉淀g,可知溶液c、d中含有so2-4、cl-。气体b通入到ba(oh)2溶液有沉淀生成,且b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知b为so2,则a为cl2。
11.(1)so2 气体通入氯水后溶液无色透明,且加入用hcl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2)h2s、hi 若有h2s、hi,在通入氯水后,会有s、i2单质生成,不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且so2与h2s不共存
(3)hcl、co2
解析 将气体a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一定有so2,因为so2+cl2+2h2o===2hcl+h2so4;一定无h2s,因为2h2s+so2===3s↓+2h2o,so2和h2s不共存;一定无hi,因为2hi+cl2===i2+2hcl,生成的i2微溶,且碘水呈褐色。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so2-4,进一步证明有so2气体;另一份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有hcl,因为氯水中存在cl-,且so2与cl2反应也生成了hcl。
12.[提出猜想] 气体为co2 气体为so2 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实验探究] (1)b
(2)证明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so2
(3)证明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
[得出结论] (4)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必修1化学期末】推荐阅读:
必修1化学01-18
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08-21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10-28
化学必修1第一章教案12-10
【化学】1.3.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11-25
化学:1.2.2《元素周期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08-01
高一化学必修教学反思08-20
化学必修二乙烯教案12-08
必修一化学离子方程式06-21
化学必修二知识总结范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