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2024-10-22

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总结(精选15篇)

1.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一

一、学生发展:

1. 为了培养孩子的数学运用能力,10月份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数学与生活”作品比赛,其中一年级23名、二年级37名同学的作品在学校评比中获奖,并选出33名同学的作品参加县里的评比。

2.在去年的的“数学与生活”作品评比中,有三名同学的作品分获南京市一、三等奖。

3. 12月份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计算过关等级比赛,多名同学获得优秀等级。

二、教师成长:

1. 为了加深对新教材的认识,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老校区二年级数学组9月16日上午第二节课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由黄**老师在二(3)班执教了《认识乘法》一课。

2.9月29日认真参加了由区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培训活动。

3. 10月12日,二年级组**和**老师参加了在无锡南湖小学举行的小学数学创新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并于10月17日向老校区全体数学教师做了有关学习体会的交流汇报。

4. 10月17日上午第一节课,老校区二年级数学组进行了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共同研究学习了《平均分》一课的教学,由**老师执教,教导处**主任参与指导,同组**和**老师共同进行研讨。

5. 10月24日上午,溧水实小与柘塘小学进行了语、数学教学联谊活动,本教研组**老师执教了《认识线段》一课。

6. 11月8日下午,溧水实小与晶桥小学进行了语、数学教学联谊活动,本教研组**老师执教了《“7”的乘法口诀》一课。

7. 11月22日下午,老校区一、二年级数学组开展了以“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题的校级教研活动。第一节课由三小来我校交流的**老师执教了《9加几》一课,第二节课由**老师执教《7的乘法口诀》一课。

每一次活动,都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而回顾和总结,会增强今后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

2.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二

其一是教师们的教研意识淡泊。部分老师认为教学工作本身很累, 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研活动, 也认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没有多大实质性的意义。集体备课、师徒结对、赛课活动、听公开课、学科讲座等都是形式, 教研活动参不参加无所为, 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影响。作为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加之缺乏专家的引领, 师资的整体水平偏低, 教师们的教研意识淡泊, 教研水平不高, 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二是学校对教研工作的开展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考勤制度、考评制度、奖励制度等执行不严, 对于教研活动, 一些老师想参加就参加, 不想参加给教研组长打个电话就行, 反正组长不愿得罪老师, 不会记考勤, 学校也不会扣工资。再加上学校对教研活动的开展缺乏激励机制, 诸多的因素导致教研组长无法正常开展教研工作, 辞职是组长们最好的选择。

尽管是在这种不怎么愉快的氛围下, 总结会还是按活动议程进行完毕的, 会议结束了, 作为主抓教研工作的我认真反思本期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

本期校本教研工作主要是结合片区教研和全县优质课比赛活动来开展的。各教研组除了利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自行开展教研工作外, 同时涉及的教研组还积极参加学校或片区组织的教研活动。本期学校在语、数、外三个教研组分别于第五周、第八周、第十一周举行了三次同课异构的赛课活动, 每组参加赛课的教师4人, 涉及的学科教师全程参与听、评课, 在此类活动的开展中, 各教研组都很重视, 授课教师积极准备, 认真备课、授课, 课后认真反思, 参加听课的老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评课时积极发言。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和艺术, 不同教师从不同角度的评课, 使参加活动的教师们达到了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多数老师反映这种教研活动形式效果还是不错的。

本期片区的教研活动也主要以同课异构活动和赛课形式为主, 涉及的教研组或是教师个人, 在参加片区教研和全县优质课比赛活动中, 一部分老师既看到了自己的优势, 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教师们参加活动后, 不仅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也感觉到了乡镇学校的老师们正在努力快速地成长, 从而更加有一种紧迫感, 会增强学习的意识。但活动过后, 在与教研组长或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 常会听说一些老师不乐意参加教研活动, 也听一些老师们说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形式, 很多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应付。我仔细琢磨老师们说的话, 影响教研活动开展有效性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个人肤浅地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对教研工作的开展关注程度不够

在很多学校, 教研工作都是由教务处牵头, 由教研员、教研组长主抓, 由于部分老师的教研意识淡泊, 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并不在意, 也不会把教研工作当回事。教研组长们在开展教研工作过程中很头疼, 每项活动的开展组长在安排时全凭人际关系, 教研组长平时在本组混得不错, 工作安排会容易些, 如果是比较坚持原则一点的组长, 时间长了工作根本就开展不下去。一些老师认为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自己无关, 可参加可不参加。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考勤制度执行不严, 各教研组活动开展与否, 开展好坏, 学校虽然每学期都在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考核, 但对各教研组开展工作的情况基本无奖惩, 缺乏激励机制。这样长时间下去, 各教研组都会消极对待教研工作, 到后来确实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会流于形式, 随便应付就行。学校领导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人物,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 领导更应该加强学习, 更新教育理念, 积极探索新型的校本教研模式,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谈到, 要当一名好校长不仅只具备一些特殊的行政工作能力就行, 首先得成为一个好老师, 一个教育家, 尤其是成为学校教师的老师, 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才能受到你的教师们的信任和拥戴。校长的工作虽然很忙, 但是参加教研活动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学校领导也只有深入课堂, 研究课堂, 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改进, 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高。领导们能深入一线,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一方面对教研工作有引领作用, 也对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监督的作用, 可以确保教研制度的严格执行, 若领导有事不能参加, 同样实行请假制度, 带头严格执行教研考勤制度, 同时老师们也会感受到领导对教研工作的重视。其实我们学校每学期都实行领导挂包教研组, 领导们有时也在参加教研活动, 也许是力度还不够, 也是导致老师们消极对待教研工作, 导致教研活动低效的因素。

二、学校主抓领导、教研员、教研组长教研能力不强、学习力度不够

教研工作应如何开展, 什么样的教研活动形式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什么样的教研活动形式才是老师们需要的, 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校主抓领导、教研员、教研组长是核心人物, 核心人物的理念、工作思路直接影响这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所以作为学校主抓领导应加强学习, 增强研究意识, 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 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自己的教研能力提高了, 才能对教研员、教研组长们开展的教研活动提出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如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开展都是茫然的, 缺乏指导性, 导致此项工作的开展低效也是很正常的。当然教研员、教研组长是实施教改和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和带头人, 在教研活动中要由指导者、鉴定者变为教师成长的促进者, 就更应该加强教研业务方面的学习。作为直接主抓这项工作的人, 对教研活动时间的安排, 内容和形式的构思, 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理论指导等, 都将直接影响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在活动开展中, 才能尽量避免教研活动开展的低效性和无效性。

三、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不够

当前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一系列低效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活动走形式, 教研氛围不浓厚, 各教研组在开展工作时更多的是听学校的布置, 执行具体事务, 与其核心工作“教学研究”相比, “管”的色彩似乎偏浓, “教而不研”或“教而少研”是常见的现象。

教研形式比较单一, 通常以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为主。这种“聚集课堂”的教研形式能够让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创设一个真实情境, 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具体的研究, 该形式本身是很好的。但由于老师们不重视, 上公开课往往是少数几个老师的事, 评课常常是一言堂, 教研组长、权威教师说了算, 其余教师处于被动附和的地位, 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局面。就这类公开课活动的开展, 由于部分教师研究意识不浓, 对这种研究活动存有戒备心理, 怕同事对自己“挑刺”伤面子, 不乐意别人听自己的课, 尽量想法回避讲课。几乎从不承担公开课教学, 而自己在参加评课时蜻蜓点水, 言不由衷, 或只唱赞歌不谈问题, 或避重就轻, 或者根本就谈不到要点上, 或者教师们在议课时, 往往关注的是执教老师的教, 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教师的讲, 让学生很好地学到该学的知识, 如何交给学生更好的应试的技能, 以便使学生在升学考试中拿到高分, 让更多的学生升入条件好一点的高一级学校。而对教师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师生关系, 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缺乏必要的研究, 很少关注学生的学情, 很少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应该逐步由“教”转向“学”, 教师就应当认真思考自己在这种课堂上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对课堂的关注, 集中体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领悟了什么等方面。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也许在这种课上, 教师的口头表达并非完美, 板书并不漂亮, 而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那么这依然是好课。由于教师们平时不加强学习, 如何识别一堂课是否精采, 缺乏理论依据, 时间长了, 开展听评说课活动收效低, 难免也沦为形式。

3.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三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本学期教研组重点理论学习材料:《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等有关材料。每人按时完成读书摘录和读书心得。

2、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组织本教研组全体数学教师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教师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全体数学老师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每人完成教学反思一篇。

二、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都安排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学理论,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2、抓好各年级的备课组建设:本学期要求初一备课组重点抓好中小学衔接教学。要求初一教师要及早摸清学生的情况,根据我校的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学生的规范教育。初二备课组重点在继续抓好学生常规教学的同时加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平时的日常教学以外要做好后进生和优秀生的个别指导和辅导工作,防止分化现象的加剧。初三备课组重点在研究中考试题的基础上,在新授课同时加强相关中考题的训练。

3、抓好教研组的开课活动。按照学校考核要求教研组内每人每学年要进行组内开课。本学期我们围绕“问题导学型课堂”进行开课和评课研讨活动,让老师们取长补短,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课堂的效率。

三、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我们根据不同年级掌握的知识水平,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本学期开展了校“我爱数学”主题活动日活动:设计数学小报、数学知识竞赛、解题说题比赛等多项活动。

四、取得的成绩

老师获奖:

初一备课组:xx老师的xx市微型课题开题;张春艳老师开设太仓市级公开课一节,获xx市教师学科素养竞赛(高中数学)一等奖。

初二备课组:xx老师获xx市教师学科素养竞赛(初中数学)三等奖。

初三备课组:xx老师获xx市教师学科素养竞赛(初中数学)三等奖,开设苏州市级公开课一节,太仓市级公开课一节,讲座一次,论文发表省级刊物;薛秋萍老师开设公开课、讲座一次,多篇论文发表省级刊物。

4.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四

一、学习思辨阶段

在学期初,我们全体数学教师集中在一起,围绕市“课堂教学结构和谐性的研究”这一指导性的大主题,切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真正考虑到计算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确定了本学期要研究的课题。同时组建了新一届数学中心组成员:孙科锋董雪容蒋海雷江盈娜卓昂杰汪杰。组织全体教师分头收集相关理论资料,并于校园网上发布。老师们都认真地阅读,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了心得,我们于第五周进行了心得与收获的交流,每位老师纷纷上台,把自己对主题的看法进行了发言,思维进行了碰撞。

二、实践探索阶段

之后,我们紧扣研究主题,集体设计教案。高段教师选择备《小数乘除法总复习》,中段选择《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低段教师选择备《十几减九》。然后再根据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尝试,同组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完善教案。

三、研讨交流阶段

根据上一次集中活动时大家的意见,上课的老师进行教案的修正,形成教研组的最佳方案,在12月16日举行了全街道研训活动,进行了课堂展示和互动式的评课。同时请柳永平教研员作了生动的点评与引领。

四、总结反思阶段

5.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五

2014—2015学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在范校长的引领下,在组长墨艳丽的组织下,数学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老师们经过一个学期的教研学习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更是受益匪浅,下面把自己的收获和反思进行总结。

一、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更注重内容的研究,注重老师们深入的反思。

与以往的教研注重形式相比,本学期的教研更注重对内容的研究,参与教研的老师们虽然都有教学经验,但是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的不够深入,研究的不够透彻,看问题看到表面的比较多,所以往往抓不住问题的本质,针对老师们存在的这个问题,范校长从理论层面给出我们精彩的讲解,四十分钟的教研活动,不一会就结束了,总有一种学不够,听不够的感觉。每次教研结束,我们都会把自己的收获,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记录下来,正是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才更有数学的味道。

二、对新课标深入的学习和领悟。

范校长参加国培学习回来后,利用教研的时间再次和我们一起学习了新课标的部分内容,通过范校长的通俗的讲解我们对新课标的认识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深入的领悟了新课标后,我们的数学课堂大比武活动中,数学老师的课堂有更多的元素融入了新课标的东西,这就是老师们的收获,这就是老师们的领悟。

三、1+4+1模式数学课堂的探究初步成型。

新学期初,范校长就给各教研组布置探索适合渤海小学特色的课堂,总是有人敢于创新,总是有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这个人就是教研组组长墨艳丽老师,墨艳丽老师肯钻研,工作认真负责,她在学期初就率先在她所任教的三年级进行数学课堂的模式的探究,她实行的学生前置学习性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小组自学的模式,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墨艳丽老师的前置性学习研究做的很成熟,很能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沿着墨艳丽老师踏出的脚印,在1月份,我们在数学教研中根据老师们的课堂应用,初步总结出数学课堂模式为1+4+1模式,然后老师们利用这个模式,集体备课、磨课上了相同课题的课,我们低年级的老师上的是一年级的7加几,6加几的课,通过沿用新的模式的课堂,我突然觉得我们的学生真的很棒,其实我们的学生也可以成为小老师,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来武装孩子们的思维过程,孩子的思维过程是一个逐步认知、逐步发展的过程。新的课堂模式真的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也真心的希望在新的学期,我们的新的数学课堂模式带给孩子们更大的发展空间。

6.第一次数学危机 篇六

1.历史背景

毕达哥拉斯 (约公元前572年—公元前492年) 是一位古希腊的数学家及哲学家, 他曾有一句名言“凡物皆数”, 意思是万物的本原是数, 数的规律统治万物.不过要注意的是, 在那个年代, 他们相信一切数皆可以表达为整数或整数之比———分数, 简单而言, 他们所认识的只是有理数.

当时的人只有有理数的概念是绝不奇怪的.整数是在对于对象的有限数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产生的抽象概念.日常生活中, 不仅要计算单个的对象, 还要度量各种量, 例如长度、重量和时间.为了满足这些简单的度量需要, 就要用到分数.于是, 如果定义有理数为两个整数的商, 那么由于有理数系包括所有的整数和分数, 所以对于进行实际量度是足够的.

有理数有一种简单的几何解释.在一条水平直线上, 标出一段线段作为单位长, 如果令它的定端点和右端点分别表示数0和1, 则可用这条直线上的间隔为单位长的点的集合来表示整数, 正整数在0的右边, 负整数在0的左边.以q为分母的分数, 可以用每一单位间隔分为q等分的点表示.于是, 每一个有理数都对应着直线上的一个点.

2.危机爆发 (无理数的发现)

伟大的时刻来临了, 毕达哥拉斯发现了现时众所周知的勾股定理 (其实中国于公元前1100年已有此定理) , 从这个定理中, 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就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竟然是一个无法写成为有理数的数.亦即是说有理数并非一切数, 存在有理数以外的数, 有理数不可以完全填满整条数轴.他们心中的信念完完全全被破坏了, 他们所恃和所自豪的信念完全被粉碎.在当时的数学界来说, 是一个极大的震撼, 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3.危机解决

约在公元前370年, 柏拉图的学生攸多克萨斯 (Eudoxus, 约公元前408年—前355年) 解决了关于无理数的问题.他纯粹用公理化方法创立了新的比例理论, 巧妙地处理了可公度和不可公度.他处理不可公度的办法, 被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二卷 (比例论) 收录, 并且和狄德金于1872年绘出的无理数的现代解释基本一致.21世纪的中国中学几何课本中对相似三角形的处理, 仍然反映出由不可通约量而带来的某些困难和微妙之处.

4.第一次数学危机影响

第一次数学危机表明, 几何学的某些真理与算术无关, 几何量不能完全由整数及其比来表示.反之, 数却可以由几何量表示出来.整数的尊崇地位受到挑战, 古希腊的数学观点受到极大的冲击.于是, 几何学开始在希腊数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同时也反映出, 直觉和经验不一定靠得住, 而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从此希腊人开始从“自明的”公理出发, 经过演绎推理, 并由此建立几何学体系.这是数学思想上的一次革命, 是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自然产物.

回顾在此以前的各种数学, 无非都是“算”, 也就是提供算法.即使在古希腊, 数学也是从实际出发, 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例如, 泰勒斯预测日食、利用影子计算金字塔高度、测量船只离岸距离等等, 都是属于计算技术范围的.至于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等国的数学, 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危机和革命, 也就继续走着以算为主、以用为主的道路.而由于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发生和解决, 希腊数学则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形成了欧几里得《原本》的公理体系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 为世界数学作出了另一种杰出的贡献.据史籍记载, 古代的希腊和中国, 很早就发现了无理数.然而东西方却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认识和发展无理数的理论:希腊人着眼于几何量的长度关系, 从线段不可公度的几何角度入手, 用逻辑方法进行探讨;中国人着重满足实际应用的数的运算, 从开方不尽的计算过程入手, 通过计算方式来认识并建立其法则.

7.数学教研组第一学期的工作总结 篇七

慌忙中一个学期即将停止,这个学期,在学校领导的精心支配下,我校教研组组织教师积极地开展了各项教导教研运动。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讲堂教授教化的新思路、新假想结合起来,尽力进步讲堂教授教化效率,切实进步教导教授教化质量。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坚持学习

我们组织数学教师进一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学习教参,组织先生观名师讲堂教授教化实录,加强课程革新的意识和自觉性,匆匆进课程革新的深入成长。同时学习教导杂志刊载的最新教导理念、信息动态、科研成果,赓续的更新知识、充足教师。

二、坚持实践

1.增强集体备课。

通过集体研讨——分工主备——主备人说课——集体评议并整合——个人加减——教后反思的历程;最终让先生写出具有本身教授教化作风的教案。霉畚运动都突出了以下三定:“定内容、准光阴、定中心谈话人”,集体备课主要以年级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通过此项运动,实现教师教导教授教化程度的配合进步。

2.优化讲堂教授教化。

本学期继承把优化讲堂教授教化,看重教授教化历程,进步讲堂教授教化质量,突出讲堂教授教化的实效性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注重讲堂教授教化的历程治理,匆匆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不够和必要进一步增强和进步的`几点。

1.由于本人才能有限,在教研方面立异意识不敷,在往后的工作中需增强自身的学习,进步本身的教研程度。

2.教授教化程度有待进步,分外是教师的语言组织方面还要增强。往后应增强理论学习,晋升教师数学专业素养。

3.进一步抓好落后生的指点,削减不及格现象,进步优秀率。

8.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八

【导语】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怎么写?先看看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吧!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教研组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三年级的全体数学老师,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还学习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学理论,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我组研究的课题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全组人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经常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案,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我们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应用题时,老师们在上课时能结合新的理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设计情趣横生的生活数学,使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轻松。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通过亲自实验推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手机短信”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年级共有4位老师,平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提高。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我们三年级教研组有四位成员,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概……

现将这一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是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我们全组成员认真落实师德行为规范,都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心情愉悦的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完成好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教研组内已经形成了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组内教师重视个人专业化发展,能积极进行业务进修,全组各位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在这个学年的努力下不断提高。

我们教研组能认真执行学校的规定,根据学校计划,在每学期的伊始,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组教学研究活动计划,注重开展观摩教学、听课、评课、经验交流等活动,并注重工作的实效性。

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每月两次组织全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按学校要求认真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并长期坚持落实。重视集体备课,加强各位老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互通信息,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定期评估组内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我们都按时进行讨论,组织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与反思。全组教师坐在一起,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和反馈调控,为下阶段的教学能够更加有序、有效地进行打好基础。

这一年来,我们组织全组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每月两次听课活动,相互听课、评课。在每月组内教研活动中认真听课、评课,上课老师能认真备课,全组教师积极配合,帮助上课老师备好课。并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向其他老师请教,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三年级是一个转折的阶段,我们年级又面临着班级人数多,外地学生较多,在计算、理解能力方面较弱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师们对此都非常重视,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引导其发现规律,促进计算的有效。

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每个教师的每堂教学,每次练习,依赖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点滴,是个积沙成塔的漫长过程,我们能够耐住过程中的寂寞,内外兼修,扎扎实实把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工作是辛苦的,是烦琐的,但就是在这份共同的辛苦中,我们学会了与同事之间的和谐交往,学会了及时深入的教学研究,学会了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学会了真正的团结协作,学会了共同分担艰难困苦,学会了合作中的共同提升,更学会了彼此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去携手创造灿烂的明天!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光流逝,忙忙碌碌中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教研组没有金灿灿的奖杯,也没有耀眼的光环,有的是我们全组老师们的辛勤付出,默默耕耘。一学期以来,我们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开学初制定的各项教研计划,坚持以数学教学课堂为主阵地,抓好常规工作,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踏踏实实地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全组教师能够根据开学初教导处制定的“数学学科常规工作细则”认真开展常规工作,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在课后每位教师能精心合理布置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切实抓好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等工作,做好堂堂清、日日清,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听课时认真记录,听课后积极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加速教师的成长。本学年,老师们公开课均超过2节,在不断的磨砺中提高自己。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课堂的效率,老师们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运用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同时老师们也经常在一起钻研教材内容,然后就教材的内容对教学设计、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去突破、对如何把握例题讲解的深浅程度、习题的选用等等发表个人的见解和意见,大家一起学习、研究,取长补短。虽然这学期每个数学教师都很忙,但对于常规的教学工作每一位老师都常抓不懈,为了教好每一位学生,老师们在上课时能结合新的理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设计情趣横生的生活数学,使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轻松。在临近期末的作业学习交流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认真批改学生每一次作业的痕迹,不少老师还在作业本上写了富有特色的评语。在期末考试临近的那些天,我常常看到数学组的老师们放学了还在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学习,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实在令我感动。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也为了检验一个学期的“晨读早练”成效,我们年级利用课堂有效时间举行了数学“计算无差错竞赛”活动。竞赛题的内容是根据本册书的计算内容而设定,包括口算、估算、笔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此次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计算的能力,给学生搭建了展现其数学能力的平台,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涌现出了一大批计算能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如: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的准备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即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再者,我们的评课仍停留在点上。

2、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今后应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提升教师数学专业素养,使大家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3、课题探索研究力度不够,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继续把加强课题的研究作为一个工作重点。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我校教研室的的领导下,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数学教研组组织教师积极地开展了各项教育教研活动。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以提高课堂教学为核心,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高效性。从细节抓起,为了更好地做好以后的教研工作,现就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1.以“研读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为活动重点,加强我组教师对《XX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构建绿色高效课堂。利用网络平台,解读《XX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并发表学习感言,并组织“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征文活动,评选优秀论文。

分散研修期间,组织全组教师观看优秀课例视频,以研修课例引领研修组打磨优秀课例。磨课期间,公开、公平、公正选出主讲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磨课计划。研修组组织选取课题、制定教案、修改教案,听课、评课、撰写感言、磨课总结等活动。在全组老师的努力下,张亮执教的《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例被评为滨城区优秀课例。

1.校级优质课评选、迎接教学示范校验收活动。

本学期,数学组围绕学校“首届校级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上评选数学组优质课并选报学校教科室。主要程序是先由教师自愿申报,然后由根据一定比例初评推报,最后是学校组织专门人员评审确定。

2.青蓝工程-------师徒结对。

结合本组教师的特点,我组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以经验带动激情,推动原有骨干教师更上层楼,拉动年轻教师迅速成长。通过师徒共同备课,共同上课等活动,提高年轻老师的业务水平。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给中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通过年级组骨干教师 “传、帮、带”的方式,一方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组的学科带头人,同时使各位数学教师养成同伴互助的良好习惯。对校本教研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组建项目组,实事求是搞教研。

数学组分高中低学段分别建设三个项目组,每组学校确定一名教学骨干作为组长,组长自行选择确定两名成员组成项目组,一学年调整更换一次。我们数学项目组:低年级数学组:胡国静、王小红;中高年级数学组成员:王海平、王艳慧、刘娟娟。

2.开展小课题研讨:每个项目组确定一个研究专题,开展行动研究,XX年12月24日学校成功召开《小课题开题》汇报会,会上老师交流研究设想。我们数学组的选题是针对学生改错习惯的养成。中高年级的小课题是:《我的错我来改》的建立和有效使用。

1.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我们继续实行集体备课,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主备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广泛借鉴各种优秀教案,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优秀教案做好备课和研讨工作,各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研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写出个性化的二次备课。课后及时写好教学札记。尤其抓好巩固练习课和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师不仅备出书中仅有的内容,而且要创造性的运用好教材,练习的内容要有密度、坡度、层次,适合好中差三种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每月教导处检查教案、作业一次,教研组进行抽查,杜绝无视进度备课和上课,先上课后备课现象,要求教案具有实效。要有板书设计,要有课后反思,反思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便于弥补今后课堂教学的不足。

2.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继续把优化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实行听评课活动。课后检查教案,点评交流,通过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们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力求提高作业练习的效能,作业布置精心合理,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适当批有鼓励性评语,保持作业本整洁,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坚持每月一次的学生作业量化考核检查,期末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量化积分。

4.本学期教师做到了认真备课,随时保证有余课,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特别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

5.组织进行了教学教研活动,远程研修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在我们组三次打磨王艳慧老师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张亮老师执教的《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磨课过程,组内教师献计献策,众志成城。通过研修,我们组内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并且有一定的收获。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评。在忙碌的过程中,教师收获了幸福!

1.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进一步深钻新课程标准,改变陈旧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的拓展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2.进一步深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找准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进一步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减少不及格现象,提高优秀率.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改错学习习惯。

9.一次“有效教研”活动引发的思考 篇九

一、现象扫描

【镜头一:好友诉苦, 教研问题“暴露”】

在本次活动中, 首先执教的是笔者的好友——洁。她执教的《认识几分之一》, 课堂一帆风顺, 行云流水, 教学思路和教学效果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 一下课她便坐到笔者的身边发起了牢骚:为了上这一节课, 她整整瘦了5斤。每天不仅要忙着备课, 还要带着学生一遍遍地“演练”给教研员看。为了避免出错, 课堂上所要学习的内容及各个细节, 教研员都要求她事先安排好, 熟记于心, 并反反复复试上。每次试上, 课堂上稍有差错或“越轨”现象, 教研员则令其停下来, 指导一番, 再重新上。更可悲的是就连回答问题的学生及内容, 教研员都要她事先安排好, 不能改变……

洁的话, 让笔者惊诧, 令笔者震撼。

公开课是目前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 带有一些“展示”和“表演”的成分是可以理解的, 也是允许的。但笔者认为, “展示”的应是上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教学形式, 供大家学习。这种学习既应包括好的方面, 也应包括失败或值得讨论的方面。“表演”的应是教师有意地突出的某些设计, 为的是“别开生面”、“别出心裁”,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 凡事有一个度, “真理向前迈一步就成谬论”, “展示”和“表演”一旦过度就给人留下作秀的感觉。

【镜头二:活动现场, 话语霸权“垄断”】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有效教研活动大家谈。为了便于研讨, 组织者对近200名与会人员按学段进行了分组。

笔者和洁都被分到了中段组, 这一组的人数多达百余人。可在研讨活动现场, 发言的却只有6人。

首先发言的是本组负责人, 也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他说:关于有效教研, 我市已轰轰烈烈地搞了两年多。通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有效教研方面, 我市已走在了兄弟县市的前列。今天, 再一次把大家召集在一起, 共话有效教研, 针对《认识几分之一》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谈一点想法, 仅作抛砖引玉。《认识几分之一》是一堂概念性很强的数学课……

组织者说完, 把话语权交给了东道主。东道主孙校长点评到:课堂上, 执教老师抓住“份数不变、整体在变”、“整体不变、份数在变”这两个层次, 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为学生创设了较多的探究学习的机会。学生在探究中推理, 在探究中发现, 在探究中验证, 在探究中归纳、整理, 在探究中求异创新,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我, 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之乐”, 教学效果特别好。

东道主刚一说完, 又把话语权交给了坐在他左边的市数学权威人士。权威人士张校长说道:“执教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朴实而又深刻的研究课, 她的课有以下几个优点……”在组织者的眼神暗示下, 坐在东道主右边的市名校长接过来继续点评。接下来, 组织者又直接点了两位市名教师进行点评。之后, 组织者便进行了总结性发言。

对本次活动, 每一个参与者都充满了期待。因为他们想象着能在此次活动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可是活动现场, 每一个参与者无不体会到领导、权威人士话语霸权的垄断。

【镜头三:总结发言, 官腔官调“空泛”】

(某领导总结发言) 今天, 我们在XX小学成功召开了小学数学有效教研主题研讨活动。有效教研的内涵很丰富, 要真正做到“有效教研”就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研”什么, 二是怎么“研”。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 其实涵盖了平时所说的“有效教”、“有效学”、“有效研”、“有效管”四大常规, 只有做精、做细、做实、做好以上四项常规, 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研。

有效教研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无论教育教学怎样发展,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水平。每一个教师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 那就是都想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于是,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体现课标理念和精神, 引导学生作出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 并美其名曰为“有创造力”, 实际上是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又一个误区, 反而使学生思维混乱, 答非所问。这就使得自己既享受不到成功的愉悦, 又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其实这是很不幸的事情。

可以说, 我们今天的教研活动是成功的、有效的。

……

二、问题诊断

1. 目标上导向不准, 方向不明

目标是活动的灵魂。只有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 才能让教研活动走向有效。回顾此次活动,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研讨活动, 展现于人的是陈旧的教学理念占上风, 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难以贯彻, 原先的形式主义、活动主义现象严重, 即注重“展示、表演”, 追求“完美、圆满”, 致使活动目标导向不准, 方向不明。

2. 认识上唯权唯上, 流于形式

教研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于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保证。而教研活动的主持者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 参与的教师才是活动的主体。但在此次活动中, 我们看到的是权威人士占有绝对的话语霸权, 教师群体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 无法形成群众性的研究讨论格局。

3. 内容上华而不实, 空洞无物

教研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一堂课的教学方法、一个知识点的解读、教师们困惑的问题、评课、磨课等, 都是教研活动的内容, 而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将教研活动窄化为“上课评课”。上课, 害怕暴露问题, 百般雕饰, 追求设计美、行进“畅”、花样多、气氛“热”;评课, 停留在言于表、浮于形的外在形式上, 唱高调, 颂赞歌, 缺少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前瞻性研讨和理性思考。

4. 形式上单一陈旧, 缺乏新意

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形式来体现, 否则, 就会事倍功半, 甚至毫无功效。而此次教研活动, 仍停留在“上课—评课”的教研误区中, 形式单一, 新意缺乏。

5. 效度上重教轻研, 缺少引领

谈及教研活动的效果, 大家都会想到“有效”一词。这里的“有效”, 更多的应体现在“研”处。研课标、研教材、研学生、研教师……而此次教研活动, 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的展示与评价, 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真实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的研究探讨少之又少。

三、策略探析

1. 找准问题, 诱发内需, 变任务为需求——有效教研的基本起点

一提到教研, 教师们谈得最多的往往是每周要听多少节课、写几篇教学反思, 每学期要承担几节公开课、参加多少次集体备课, 每学年要读几本书、写几万字的学习笔记等。大量数据显示, 教研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但令人不解的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却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 就是那一切只是领导布置的一项任务、一项工作, 而不是教师自身的一种需求。在日常工作中, 要让教研活动的效益最大化以达成有效教研, 找准要解决的问题, 诱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内需, 变教研任务为教师的成长需求是教研活动的基本起点。因为, 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研活动能否正确、顺利、有效地开展。

有学者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成效取决于教师能否满足他们对于知识和情感的需求。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需要共同制约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其实成人何尝不是如此?对于教师来说, 只有能够满足他们专业成长需要、能够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问题的学习和培训, 才能激发出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 才能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这就是说, 要真正实现有效教研, 就必须找准“真问题”, (即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体验) , 诱发“真内需”, 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们必需的一种生活。要达成这一目标, 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深入到教学第一线, 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 以了解他们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最需要通过教研活动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从而寻找在教师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真问题。然后, 通过座谈、访问等途径加以认真研究、分析, 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 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 而不是就事论事, 就问题谈问题。

2. 确立地位, 激发热情, 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教研的核心关键

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 只有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 让其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 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变被动为主动, 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研。如何才能确保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呢?

一是坦诚真实。诚实地做学问, 真诚地做教研, 应是我们的教研原则。作为执教者, 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课堂, 都应精心准备, 充分做好课前的预设、课中的调控、课后的反思, 不能以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作为听课者和评课者, 不能不切实际地一路唱赞歌, 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全盘否定, 抑或是不语。再成功的课也有遗憾之处, 再失败的课也有可取之处, 不能因点滴精彩而大“颂”, 因一处糟糕而大“贬”, 否则, 就是对自己及他人的不负责任。

二是拒绝“权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对同一种设计、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在进行教研活动时, 应拒绝“权威”, 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让执教者勇于深刻地剖析自己课堂中的不足, 敢于说出困惑及疑虑, 让评课者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善于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 优点、亮点能言足, 不足、缺陷也敢言明。

三是赋予“权利”。一是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教研活动的组织过程、评价方式等规则制定, 应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 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二是主题确定的参与权。教研活动的主题应源自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问题, 主题的确定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进行, 并由教师自主选择提出。三是内容确立的知情权。对具体内容 (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 应提前告知教师, 以便教师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避免教师在活动时处于茫然状态或随机式的即兴发言中。四是观点陈述的选择权。在教研活动中, 对说什么、怎么说, 不应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限制, 而应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把握。

3. 抓实环节, 精心引领, 变指令为指导——有效教研的重要基础

说课、授课和评课, 被称为“教研三课”, 是有效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只有抓实以上三个环节, 才能实现有效教研, 把教研活动引向深入。

(1) 抓实说课环节

说课,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教研手段, 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 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实践证明, 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它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 这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 对于一些教师, 尤其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 往往摸不透说课时应该说什么, 怎么说。因此, 抓实说课的流程管理, 科学指导说课的技巧, 才能促使说课者说深课标、说实方法、说准习题、说精程序。

(2) 抓实授课环节

授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被予以高度重视。然而长期以来, 我们关注的大都是教师的课堂表现———教什么、怎样教, 很少关注课堂的主角———学生的行为表现, 即使关注一点, 也常常看的是学生的反映和课堂气氛。因此, 变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为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 是抓实授课环节的关键, 也是实现有效教研的基础。

(3) 抓实评课环节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是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 以利于课程的教学。它集鉴定激励、诊断指导、管理调控、沟通反馈及科研为一体, 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实践表明, 认真组织评课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 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群体的专业成长, 促进具有生命活力的合作文化和探究文化的形成。因此, 评课时要深入、全面、扎实、有效, 不可以走过场。

4. 深度反思, 积极对话, 变敷衍为负责——有效教研的根本保证

真正有生命力的教研根基是什么?是理性思辨。特级教师袁蓉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可见, 教研只有在“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新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有思想的火花出现, 我们的教研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才会是有效教研。因此, 正确审视课堂, 深入剖析问题, 说出真实想法, 坦诚地提出建议是奠定有效教研根基的有力保证。

10.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十

现将这一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是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我们全组成员认真落实师德行为规范,都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心情愉悦的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完成好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教研组内已经形成了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组内教师重视个人专业化发展,能积极进行业务进修,全组各位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在这个学年的努力下不断提高。

我们教研组能认真执行学校的规定,根据学校计划,在每学期的伊始,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组教学研究活动计划,注重开展观摩教学、听课、评课、经验交流等活动,并注重工作的实效性。

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每月两次组织全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按学校要求认真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并长期坚持落实。重视集体备课,加强各位老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互通信息,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定期评估组内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我们都按时进行讨论,组织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与反思。全组教师坐在一起,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和反馈调控,为下阶段的教学能够更加有序、有效地进行打好基础。

这一年来,我们组织全组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每月两次听课活动,相互听课、评课。在每月组内教研活动中认真听课、评课,上课老师能认真备课,全组教师积极配合,帮助上课老师备好课。并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向其他老师请教,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三年级是一个转折的阶段,我们年级又面临着班级人数多,外地学生较多,在计算、理解能力方面较弱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师们对此都非常重视,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引导其发现规律,促进计算的有效。

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每个教师的每堂教学,每次练习,依赖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点滴,是个积沙成塔的漫长过程,我们能够耐住过程中的寂寞,内外兼修,扎扎实实把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工作是辛苦的,是烦琐的,但就是在这份共同的辛苦中,我们学会了与同事之间的和谐交往,学会了及时深入的教学研究,学会了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学会了真正的团结协作,学会了共同分担艰难困苦,学会了合作中的共同提升,更学会了彼此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去携手创造灿烂的明天!

11.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十一

数学教研组组长罗小刚

我们法门高中数学教研组在学校工作思路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课改精

神,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为目的。以教法探索为重点,努力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以组风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教研组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集全组教师的创造力,努力

使数学教研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一个“核心”的表率作用,狠抓“两条线”的深入研究,积极促进“三个团队”主动参与和建设,从而使我组的研究工作和谐、高效地开展。

一个核心:是指我组内具有良好思想素质、过硬的业务能力、踏实的工作作

风和不断进取精神的教学骨干们。充分发挥核心成员的聪明才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据他们的特长,或上示范课,或开讲座,或主持集体备课,带头参与教学理论和具体教学实际的研究,使核心成员们的各类资源做到组内共享。

二条线:是指对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具体课堂教学的研究两个方面。

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要有一批思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理论修养的教学队伍,因此,要打造一批科研型的教师,从而实现科研兴校,个性强校,特色活校的策略。为此,教研组经常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具备了较先进的教育理论并且具备了较新的教学观念,则需要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找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法,如何找准切入点,切实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是我们教研工作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教研就应在具体的教学中研究,边教边研,在研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近一年多来围绕着高效课堂理念探究课题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课展开了行之有效的研究工作,除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外,经常进行公开教学研究课,教学探讨课,并常请教育专家莅临指导工作,从而使我组的教学研究工作落在实处。

三个团队:是指年级备课组、科研课题组和师徒组合群。在教研组的统一计

划下,各年级备课组均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有健全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活动均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上课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督促教师做到“教学六认真”。科研课题组则以三个课题为龙头,开展较为深入的教学研究,各个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充分发挥“核心”的作用,我组每一个青年教师均拜德艺皆高老教师为师,这样师徒之间的研究活动经常进行,老教师的经验为年青人所借鉴使用,反过来,青年教师的闯劲又促使老教师青春焕发,新老相得益彰。我组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不计份内份外,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贡献给同行。

所做的重点工作:1.规范数学教学常规管理,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

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日常课堂教学质量调研。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的环节,让集体备课由“形式化”转为“实效化”,努力促进个人备课质量得到提高,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各备课组长负责实行集体研讨的备课方式,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每位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编写教案,备课组长及时了解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研究教材、把握课堂实效的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组内教师的成功经验,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备课组长要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命题质量关,使每位教师都明确树立集体质量的意识。2.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周三下午)围绕理论学习、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公开课等形式进行,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使组内形成良好的教研学习风气,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积极参与市教育局、教科所、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多接触、了解外界动态,积极学习他人先进经验,不闭关自守。3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中老年教师成名。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公开课竞赛,积极撰写论文针对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本学年我们把优质课,公开课放在了年轻教师身上,特别是任教五年以上的教师。教研组内先后听了十二位老师的课,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内进行了交流,有效的促进了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研究以及角色的转变,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推进,同时,为参加校级赛教推荐了优秀人员。

12.一次数学试卷分析 篇十二

我的学生也是如此, 今年初三了, 有些孩子还是有这方面的意识的, 但是一部分是没有的。这学期期中考试刚落幕, 我拿着学生的考卷很是发愁。从108分到十几分, 成绩都不理想。没有达到每个学生自己应有的学习程度。恰逢周末, 我决定给孩子留一个作业———期中数学试卷反思。

给学生留完作业, 明显看到有些学生挠头, 小声的说, 怎么写呀。这么低的分, 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呀!我有点窃喜。说明他们很在意这个分数。我想这样的作业对他们也是触动, 周末里我也没有好好休息, 把统计学生试卷错题的本拿出来一道题一道题地分析, 一个错误一个错误地看, 我先把学生错的问题挑出来。我想孩子们也是这样吧。

到了下周一, 作业交了上来, 我认真地看了每个孩子的反思, 很是出乎我的意料, 他们通过这次反思找到了很久以来在学习中欠缺的仔细, 在考试中欠缺的认真, 在生活中欠缺的责任。

他们多数满篇写的是对于他们最亲爱的老师的歉意。还有说作业做的不是很好。其实, 真正成熟的心灵, 是可以调控好自己的。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孩子们自然是多向老师承认错误。我一直对孩子们都是疼爱有加, 他们也和我亲近, 觉得在我的课堂上诙谐幽默。读完反思, 我选了基本典型的给他们班的班主任过目。目前他们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时间分配问题。我打算以后的重点工作就是交给孩子们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 以及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学生成绩。

下面我选了几个例子分享给大家。

例一:经过我的仔细反思, 我的数学考卷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 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 很多计算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例如, 这些都是我会的题, 12分别人都是很轻松的拿到手, 而我才得了2分, 这就是我与别人的差距!我要改掉我的坏毛病,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的坏习惯。有时我往往看着前面的题目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 但是却错了很多。这和我的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 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中认真审题, 认真读题, 把题目看准, 看好。

通过这次考试, 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 感觉不出来什么。从这次考试之中吸取教训, 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 打好基础。

例二:通过这次考试, 我知道了自己在考试时的缺点和不足, 我在考试前没有复习好和准备好, 在考试前没有复习好和准备好, 在考试的时候也没有过于认真的查卷子, 以为会答的就对, 以至于这次考的分数比以往的分数都要差, 我在以后的考试中会让自己的成绩有所提升。

例三:卷子答完了, 我也没有去检查, 而在那里玩, 若是我不玩多检查几遍, 那么就不会错这么多了。若是看到计算题多算几遍, 也就不会错了, 若是看到字数多的题, 多读几遍, 再好好分析, 也许有这次的失败, 才会有下次的成功!

……

他们平时就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 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 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 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 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 他们就是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 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还有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 作为一个人, 一个完整的人, 一个明白的人, 当然不应该同机器一样, 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 那样不仅悲惨而且无知, 但是, 如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了, 不仅不好, 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他们还总结了一些提高成绩的方法:

一、课内重视听讲, 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 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 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 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 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 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 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 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勤于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讲, 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 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 一时难以解出, 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 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 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 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 多做题目是难免的, 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 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 反复练习打好基础, 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 以帮助开拓思路, 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 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 可备有错题集, 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 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 使大脑兴奋, 思维敏捷, 能够进入最佳状态, 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 越到关键时候, 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 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 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 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 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 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 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 认真思考, 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 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 思路有条不紊, 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 永远鼓励自己, 除了自己, 谁也不能把我打倒, 要有自己不垮, 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 练练常规题, 把自己的思路展开, 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 也要尽量拿分, 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 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通过这次试卷分析, 我的孩子们是有进步的, 看着孩子们点滴进步, 我感到真的好欣慰!也相信孩子们一天比一天棒!

摘要:通过学生对期中考试的试卷分析, 总结知识点, 体现学生的进步。学生在试卷分析的时候总结了一些提高成绩的方法, 即课内重视听讲, 课后及时复习;适当多做题,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调整心态, 正确对待考试。

13.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十三

朱樟李

对于教师而言,如春雨般地付出,是种责任和幸福;而对于一个群体,春洒人间,则可缔造一个春花烂漫的时节,大洋镇中心学校中学数学教研组正是春天的创造者!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将数学教学带入了灿烂的春天。一学期来,高段数学教研组以朱樟李组长为龙头,数学教研网络的全体教师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大胆务实,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以高度的责任心与精神风貌完成了上级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全校数学教学起到了导航作用。

一、敬业爱岗,创建良好的教风和组风

数学教研组共有组员5人。其中中学一级教师1人,中学二级教师2人,今年新分配教师1人,丽水学院顶岗实习教师1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学年来,数学教研组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全体教师敬业爱岗,以高尚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了社会的信任,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为了提高全组教师,特别是新分配和顶岗实习教师的素质,教研组组织教师观看、学习了全国著名教育家、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主任高金英老师讲座的视频,并认真阅读了其著作《没有音乐照样跳舞》,让她们感受到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研组统一要求每位新教师每课后的反思工作,并及时记录下来,鼓励教师多读多思考,促进通过长期阅读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数学素养,转变教育观念。

二、创建备课组特色,推进教学改革

在数学教研组团体中,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凝聚了昂然的生命力,而将其深深释放的则是那一份团结与协作。这一份团结是基于理解、尊重;这一份协作是基于友爱、支持,它以锐不可挡之势将群体的魅力诠释得淋漓尽致!高段三个年级构建了三个备课组,其中七年级以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张子堂老师为组长,八年级以校教科研主任谢广珍老师为组长,九年级直接以教研组长朱樟李老师为组长,这样 1 形成了以教研组为核心,备课组为依托,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组合模式,充分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集体备课活动,群策群力,寻求最佳方案;教学难题,协商讨论,探究攻关对策;教学资料,资源共享,物尽其用;经验交流,开诚布公,实话实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撞击,迸射出智慧的教学火花,引领学生走向广袤无垠的数学天地。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所有学校的重中之重,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科教育教学的声誉甚至是学校工作的成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最基本的方面就是要重视抓好常规教学。教研组要求同一备课组教学进度统一,内容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考核、计划总结认真。特别是七、八年级数学新教师要求处理好教材的局部与全局,新与旧,知识能力几个方面的关系,加强重点与难点的研究讨论。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把课堂教学的目标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实际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力倡导组内数学教师推行“朴实、扎实、平实”的数学课。

一年来,教研组全体教师始终把学科质量摆在首要位置,在抓实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大数学学习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力度,各年级备课组利用午修时间集中时间要求学生静心、潜心阅读数学杂志,撰写数学学习心得。

四、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学教研组全体中心人员素质过硬,业务扎实,工作独当一面,教学风格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每一个成员在数学教育教学这一方天地中,奉献着她们的热情,激情与才情:教学成绩优秀,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在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教学工作: 九月份:

1.召开教研组会议,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交流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2.新教师王卫苏、麻羽宏上亮相课,并认真做好听课评课纪录。3.组织教师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十月份:

1.组织各年级学生参加校数学竞赛,并评出了各年级的一、二、三等奖。

2.组织教师进行期中分析性检测。

3.组织学习高金英老师教学理念

十一月份:

1.新教师王卫苏、麻羽宏上过关课。

2.组织本组教师进行问题解决式教研,主题为《在新课程下如何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十二月份:

1.谢广珍、朱樟李、张子堂上观摩课,新教师王卫苏、麻羽宏上汇报课。

2.组织教研组各成员共同探讨期末复习对策。

14.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十四

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今学期又结束了。今学期结合教材、学生的实际及学校计划,通过一学期地教学,完满地完成了语文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总结教学经验、吸取教训,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语文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工作,现在对今学期的语文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来做一个总结。

一、指导思想:

开展学科活动课的研究是当前小学教学整体改革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课外活动是语文和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语文数学实践活动课应以学生活动为主,应该十分注意活动内容的深度、广度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在活动课上,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基本概况:

三年级共有4个班级,本级的学生大部分能遵守纪律,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喜欢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

三、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

a)通过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b)通过小组比赛等活动形式,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c)学习了与语文数学有关的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按时完成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周次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课时安排

第1周 成语接龙

竞赛

1课时

第2周 口算比赛

竞赛

1课时

第3周

新闻摘要

演讲

1课时

第4周 计算大比拼

计算、竞赛

1课时

第5周 古诗新唱

唱歌表演

1课时

第6周 解答应用题

小组比赛

1课时

第7周 小小作家

演讲

1课时

第8周 谁更重

观察、讨论

1课时

第9周 看谁读得好

朗读、比较

1课时

第10周 时间的问题

观察、思考

1课时

第11周 组词比赛

竞赛

1课时

第12周 家用电器的使用

小组交流

1课时

第13周 不做垃圾虫

讨论

1课时

第14周

猜谜语

思考、竟答

1课时

第15周

年、月、日的关系

讲解、1课时

第16周 拼图

动手

1课时

第17周 生活中的长方形

抢答

1课时

第18周 不讲卫生的小熊

讲故事、讨论

1课时

第19周 怎样分吃水果

抢答

1课时

第20周 复习的方法

经验介绍

1课时

五、心得体会:

15.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十五

第一步:开题指导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堂链接]:执教《安全伴我行》开题课的是一位年轻老师。她巧妙地创设情景, 播放了一组她特意拍摄的学生身边的安全隐患照片。这勾起了孩子们对“安全问题”的探究欲望。然后, 教师请在生活中曾经意外受伤的两位同学讲述了“负伤”事件。这些真实事例大部分孩子亲眼目睹过, 随着两位学生的讲述, 同学们都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现在感觉还有些后怕呢。同学们在“受伤原因”、“怎样避免伤害的办法”等问题探讨中, 话匣子被打开, 思路被拓宽。经师生们的共同整理, 最后确定了《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大搜索》、《寻找校园不安全行为及对策》和《意外受伤后的自护自救办法》等探究小主题。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和激情, 相信课堂之外的真正探究也会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解读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开放的开题课。简洁的教案设计, 自然的过渡语, 到位的课堂评价, 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拉开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序幕。回顾这堂开题课, 没有精彩的包装, 没有华丽的课件, 没有热闹的高潮, 可是它的朴素和真实正是让人感动。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 由他们自己作主, 自己创设生活场景, 自己选择研究主题, 自己设计活动方案, 这个过程是主动的、快乐的。

首先, 学生兴趣的激发对于综合实践的开题课来说很重要。课堂中, 执教老师紧紧围绕“安全”这一主题展开, 为实现预设的目标, 教师创设了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 来激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 这个环节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毕竟“安全”问题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 大家还是比较有感性的认识的。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兴趣, 在平时也要注意对学生选择主题兴趣的培养。因为这不仅仅是该课程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培养学生对选择主题的兴趣其实也是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体现教师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 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因此, 笔者认为培养兴趣比注意兴趣更重要。

当然, 教师激发了学生兴趣, 把选题权逐渐交给学生的同时, 也不能撒手不管、听之任之。如在抛出了“安全伴我行”这一大主题后, 在没有任何指导和铺垫的情况下直接将选题权交给学生, 来让他们自己提出小主题, 所以一开始课堂上出现了片刻的冷场, 好在这位教师很有教学机智, 马上自己作出了示范, 提出了“校园设施安全隐患”、“游戏中的突发事件应对”、“路边摊饮食安全”等小主题, 学生的思路霎时被拓开, 更多的小主题在现场生成。所以, 在学生初步学习选题时, 教师可设计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课题供学生选择, 教师仅提供参考, 采用这种方式将活动课题的选择权移交给学习的主人, 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减轻了学生对定题难的困惑,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在开题指导课中, 教师的导是必不可少的, 它应该贯穿在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

第二步:方法引领课——“弦弦掩抑声声思”

[课堂链接]:第二节向我们展示的是方法指导课——设计一张关于校园安全意识的调查表。《校园安全意识的调查》需要教会学生怎样设计问卷、调查中应注意什么。课始, 老师问学生:调查问卷我们第一次亲密接触, 你们打算怎样入手?学生说, 模仿呗!于是乎, 学生忙碌开了:有的从网上收集来的, 有的是从报纸上剪来的, 有的从语文、数学书上找来的……通过学生动手收集、整理, 学生对问卷形式有了整体感知, 对问卷的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问卷设计是重点也是难点, 她一边多媒体出示样卷调查表, 一边问:想想看, 你们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当然也有制约学生“瓶颈”的时候, 教师应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 将“难点”以步步分解, 给学生一个“台阶”。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角色定位, 使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最后一个环节, 教师通过学生的模拟表演——采访学生, 通过学生的采访, 让学生发现采访时的困惑, 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为体验活动实效性奠定了基础。“让课堂成为课外延伸的主阵地”, 看似平淡的设计, 恰恰很能体现出教师的聪明智慧。关注课堂教学, 我们不难发现鲜活的课堂教学生态, 不难领悟出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解读与反思:

“于细微处见精神”, 关注细节, 尊重细节, 剖析细节, 是当前我们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一个全新视角的独特空间。在这节方法指导课中, 研究性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它需要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生活去选题, 通过自己去搜集和整理资料及研究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对于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等方面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显得极不适应, 甚至感到茫然。因此, 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 很需要教师根据主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和出现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指导方法。

有点遗憾的是, 入环入扣的设计, 虽然听来井然有序, 但总觉得课堂缺乏了点什么。如在《校园安全意识的调查》这节方法指导课中, 如果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 发现许多未知区域的内容, 然后生成有关怎样设计问卷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依照学生的需要来解决他们的难题, 可能更符合“以生为本”的理念。至于问卷设计的卷首语与结束语比较简单的问题即使学生提出来, 也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通过实践尝试, 初步得出了方法指导课的基本模式:感悟 (收集资料) ——构建 (问卷的构成及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 ——模块 (掌握理论的操作方法) ——体验 (模拟场地进行情景体验) 。这样通过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才不致于学生的盲目实践。

第三步:成果汇报课——“大珠小珠落玉盘”

[课堂链接]:《安全伴随我成长》的成果汇报课如一道盛宴, 活动成果琳琅满目:你看!调查采访组写成一篇篇调查报告, 一边阐述一边用DV回放着采访的过程;艺术创作组有的创作了漫画, 有的设计小报;自护自救组, 他们不但掌握了大量的安全知识接受其他组同学的拷问, 还现场教给大家自护自己的应急办法;表演组呢, 将身边的安全隐患用朗朗上口的快板方式展示。经过学生考察、体验、探究、创作, 一系列的活动中, 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 自护自救的能力提高了。

解读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是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汇报课的教学目标与其整个活动中的地位、意义。这个活动过程, 他们把自己的学习经历总结为成果, 并利用课堂平台展示出来, 汇报收获, 阐述观点;要向其他小组学习新知识和方法, 提出疑问;也要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 评价他人等。这个过程是大家分享自己实践成果的过程, 也是学生的能力、情感、知识得到提升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还是过程取向的, 它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景的交互作用, 因此我们不仅要通过展示成果, 验收预设的目标的实际情况, 更要关注在活动过程中以及因活动情景需要所生成的新主题。如在这次成果汇报中, 总结了学生的活动表现后, 教师让学生交流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这是一个很好的收口。因为成果汇报课不只是一个纯粹的表演舞台, 它只是一个活动的阶段性总结。综合实践活动是可持续发展, 安全教育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 实践还要继续, 安全意识应常抓不懈, 执教老师作出了一个很好的延续——下发《金点子行动卡》:“上了今天这堂课后, 你会感到安全教育活动永远没有结束。接下来你又有什么特别想去实践的行动呢, 请把它写下来。”学生填写行动者姓名、行动方式、行动内容、行动目的及行动方案。通过学生填写表格和交流互动, 教师敏捷地捕捉到学生交流中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放大、点燃, 使其成为宝贵的再生资源。这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小小的环节, 却让课堂因此而璀璨无比。

上一篇:欢迎新领导致辞下一篇:人力资源部2012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