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11篇)
1.含有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篇一
第一个字是二的四字成语有:
【二八佳人】 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
【二分明月】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二惠竞爽】 比喻两兄弟都是好样的。
【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二竖为虐】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缠身。
【二心两意】 形容意志不专一、不坚定。
【二姓之好】 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二心三意】 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二缶钟惑】 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二缶锺惑】 指对缶和钟两种盛器的容量大小分不清楚。比喻是非不明。
【二话不说】 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
【二满三平】 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同“三平二满”。
第二个字是二字的四字成语有: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
【寡二少双】 寡:少。很少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突出。
【接二连三】 接连不断。
【器二不匮】 比喻东西有储备,就不怕短缺。
【十二金牌】 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紧急的命令。
【百二关河】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百二河山】 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百二金瓯】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百二山川】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百二山河】 百二:以二敌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尺二秀才】 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M”字的俗体“尽”字。
【尺二冤家】 指众多的求书画者。尺二,指卷轴高度。
【合二为一】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连二并三】 犹言接连不断。
【连二赶三】 急忙;赶快。
【十二金钗】 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后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
【十二万分】 形容程度极深。
第三个字是二字的四字成语有:
【不擒二毛】 擒:捉拿,捕获。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
【国无二君】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毫无二致】 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家无二主】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两面二舌】 比喻在两方面挑拔。
【七十二行】 泛指各行各业。
【三平二满】 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三心二意】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天无二日】 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
【心无二用】 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言无二价】 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
【一差二错】 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一干二净】 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
【一来二去】 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表示逐渐的意思。
【一雷二闪】 形容躲避迅速。
【一清二白】 比喻清楚、明白。
【一穷二白】 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一石二鸟】 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样好处。
【别无二致】 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第四个字是二字的四字成语有:
【丁一卯二】 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丁一确二】 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独一无二】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贵贱无二】 对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一样。
【划一不二】 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
【金钗十二】 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君命无二】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绝对的权威性。
【三占从二】 三个人一同算卦,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誓死不二】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数一数二】 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说一不二】 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闻一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一分为二】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
【一身而二任】 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一退六二五】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有死无二】 表示意志坚定,虽死不变。
【有一无二】 指事物独特,极难得。
【不管一二】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朝三暮二】 比喻主意多变。
【曾无与二】 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的一确二】 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功一美二】 功:功绩。做一方面的事情而取得两方面的美名。
【连三接二】 犹言接连不断。
【矢忠不二】 立誓忠心到底决不改变。
【头一无二】 唯一,只有一个。
【一般无二】 完全一样,没有不同的地方。
【一家无二】 指一家之人没有两样。
【一心无二】 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种事情,没有杂念。
【之死靡二】 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足尺加二】 比喻过分、过头。
2.含有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篇二
关键词:成语,四字格,数词,形式特征,语义内涵
成语是熟语中重要的一种, 它庄重典雅, 蕴涵丰富的文化精髓, 其中四字格是成语的典型格式。四字格成语形式整齐, 音韵和谐, 深受人们的喜爱。萨丕尔说:“作为一种结构来看, 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四字格成语体现了汉民族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注重内省含蓄的文化心理, 以及“以偶为佳, 以四为正”的审美情趣。本文将从数词的起源来挖掘数词潜在的哲学内涵和深层寓意, 再从此类成语的结构入手, 具体分析各种数词形式的语义内涵和词义的演变规律。
一数词类四字格成语的起源与文化
1. 数词的起源
第一, 《易经》中的数词。最早的数词概念来自于《易经》中的两仪四象八卦的太极文化, 《易经》的符号体系可以看做是数词的雏形。太极把宇宙事物分为阴阳两极, 阴阳两性存在于客观的世界中, 如天地、男女、日月等;四象包括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八卦分别象征天、地、雷、山、泽、风, 两卦叠加, 八八六十四卦, 也称“别卦”, 象征整个大千世界。九为阳数, 奇数之极, 象征“天, 帝王”, 五阳数中位数, “九五”表示帝王之尊, 成语“九五之尊”便来源于此。阳爻为九, 阴爻为六, 六来自于三偶爻, 三偶爻为坤, 坤有柔、顺之意, 因此六有顺利之意, 如六六大顺等。我们可以从太极文化中窥探出古代人们对数字观念的理解,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词。
第二, 数词的构造方法。 (1) 在汉字构字方法未产生之前, 人们采用实物记事方法, 即结绳和树桩。他们用一横代表一桩实物, 二横代表两桩实物, 单数一、二、三, 都是积画成数, 是典型的刻画符号。在表示几十的概念时, 单数用实物木棍累积, 整数用结绳表示, 一根绳上打一个结表示一十, 两个结表示二十。因而数词的基本功能是记事, 来表示基本的数目概念。 (2) “六书”造字。六书是汉字的构字方法, 许慎《说文解字》:“六书者,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假借和转注。”“一、二、三”是指事字, 用符号来表达抽象的数字概念;“四”是“泗”的本字, 泗是人口发出的声气, 后假借为数目字;“五”像二物交错之形, 本义交错, 借用为数目名称;“七”为“切”的本字, 古文中的七, 是在横画中间加竖画, 划物为二, 从中切断;“两”是“辆”的本字, 驾马车用两匹马拉, 借用为数词, 专用于成双成对之物。
第三, 数词的功能和运用。数词最基本的功能在于认识客观事物, 并对其进行分类。最早的认识来源于对身体构造的感知, 产生了两目、两耳、四肢、十指等, 如成语中的“四脚朝天, 五体投地等”;来源于对宇宙时间概念的认识, 提出了四时、八节、十二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等时间分类;孟子关于性善论提出了“四端”说, “四端”引发了“四德”。此外, 人们习惯用数词来概括事物, 如五音、七律、九州。
2. 四字格成语的文化内涵——辩证统一和中庸和谐的思想
八卦《易经》:“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业。”这种朴素的辩证思想深入人们的思维方式之中。人们既看到事物的相反相成, 又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传统的中庸思想追求事物整体的统一, 强调和谐。在这种文化土壤的熏陶下, 汉民族形成了独有的且对立统一的思维习惯, 反映在人们的语言中, 就产生了成双成对的语言构成特点, 四字格成语以精炼的方式承载了这种文化底蕴。四字格成语一般都能一分为四, 或两次一分为二, 四字格式体现了辩证统一与中庸和谐的完美统一, 成为经典格式流传至今。
二数词类四字格成语的形式特征和语义内涵
根据数词在四字格成语中的个数, 可以分为一个数词类、两个数词类、三个数词类、四个数词类。一个数词类中包含“一”的占大多数, “一”的内涵丰富。两个数词的四字格成语根据数词在四字格成语中的位置可以分为:
1. 数词对举类
第一, 数词奇数位置。
两个不同的数词类 (A×B×) 。典型格式:一×二×:一干二净, 一清二白, 一穷二白, 一差二错;七×八×: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七拼八凑, 七零八落;千×百×:千方百计, 千锤百炼, 千奇百怪, 千疮百孔;千×万×: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奇数位的数词对用是数词类四字格成语的典型用法, 此类格式一般都是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部分构成, 数词夸大或缩小了词语本身的含义, 表示一种抽象的含义和概念, 具有形象感。
两个相同的数词类 (A×A×) 。典型格式:一×一×:一心一意, 一举一动, 一朝一夕, 一模一样;十×十×:十全十美, 十发十中;百×百×:百发百胜, 百发百中, 百依百顺;半×半×:半推半就, 半信半疑。
在一×一×格式中, “一”所包含的词义十分丰富, 按照偶数位的词性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名词, 另一类是动词。在名词类中, “一”的含义有多种, 可以表示全、相同, 如“一心一意, 一模一样, 一德一心”;可以表示少, 如“一丝一毫”, 还可以表示速度慢, 如“一字一句”。在动词类中, 可以表示动作交替, 反复或连续, 如“一张一弛, 一唱一和, 一来一往”, 还强调动作的“每一”, 如“一颦一笑, 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
十×十×格式表示程度高, 相当于副词, “十分”、“很”“非常”;百×百×格式表示概率高, 有“完全”之意。半×半×格式强调两个动作同时发生, 即一边……一边……, 这两个动词意义相反, 来表示人物内心的矛盾过程。
第二, 数词偶数位置 (×A×B) 。典型格式:×一×二:独一无二, 说一不二, 数一数二, 划一不二;×三×四:朝三暮四, 推三阻四, 颠三倒四, 低三下四;×七×八:横七竖八, 杂七杂八。其他格式:接二连三, 猜三划五, 拨十得五。
×一×二格式中, 一和二在具体的成语中有不同的指代含义, 如数一数二, 一二表示序数词第一第二。×三×四格式中, 三四的意义虚化, 用来泛指, 指“这个”、“那个”, 用来凑足音节, 表示杂乱无序这样的贬义。
2. 数词连用类
AB××:三五成群, 亿万斯年, 九十其仪, 九五之尊。
×AB×:乱七八糟。
××AB:略知一二, 气象万千, 寓言十九, 珠履三千。
A××B:一分为二。
数词连用的形式, 有的是个位数之间相连, 有的是千万亿之间相连, 有的是个位数与十千相连, 形式多样, 用法灵活。数词的意义泛化, 可以指数目多, 如三五成群、气象万千;可以指数目少, 如略知一二;可以表示数字的比率关系, 如寓言十九, 十九有十之八九的含义。同数词对举类相比, 数词连用形式不是十分普遍, 缺乏整齐均衡的形象美和音韵美, 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语言现象, 口语色彩较浓。
三数词在四字格成语中的表达义
1. 数目义
数词表达的是具体的数字概念, 成语的凝固性不强,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分类, 在使用中数词的具体意义基本不变。如: (1) 两袖清风, 四脚朝天, 十指连心, 四舍五入;这些数词的意义是确定的, 表示数词的基本的数目义。 (2) 文房四宝, 岁寒三友, 皈依三宝, 三山五岳;将某些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纳起来, 用数词来统称。用上下位词来表示, 共同体现了人们习惯于用数词来统计共同特征的事物, 增强记忆效果。
2. 泛指义
人们根据已有的认识对事物进行概括性的分类, 再用所分的小类来泛指事物的整体或全部。我们可以从数词类成语中找到具体的下位词, 但在使用过程中, 数词常常失去本身的数目义, 泛指它所指称的意义。这种泛指义满足人们词语表达的模糊性需求。
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学术领域的各种流派。
七情六欲:泛指各种情感欲望。
3. 虚指义
数词在四字格成语的使用中, 词义发生了从实到虚的发展演变过程。它符合人们表情达意的需要, 将原先单纯表示数字概念的数词发展到能灵活表达抽象意义的数词, 丰富了数词的语义内涵。
第一, 表示“少”, 数量少, 程度低。一丝一毫, 一席之地, 一时半刻, 一知半解, 三言两语。
第二, 表示“多”, 数量多, 频率高。三番五次, 三亲六眷, 三推六问, 七老八十, 万劫不复, 咫尺千里。
第三, 加强程度, 相当于副词“很”、“十分”、“非常”。一清二楚, 一干二净, 四平八稳, 四通八达。
第四, 表示对比关系, 增加烘托效果。一日三秋, 一呼百应, 一本万利, 问一答十。
第五, 表示“各个”, “各种”。四面八方, 七病八痛。
第六, 表示数字的比率关系, 一般表示概率较高。十×九×:十室九空, 十拿九稳;百×百×:百发百中, 百战百胜。
第七, 无意义, 凑足音节, 调整韵律。决一雌雄, 不堪一击。
4. 指代义
第一, 数词在四字格成语中的指代。
举一反三:“一”指代一类事物, “三”指代其他同类事物。
一了百了:“一”指代主要事情, “百”指代其余事情。第二, 数词与成语中其他词联合来指代, 可称为借代。张三李四:借代为普通人, 相当于英语中的Tom, Jack。
5. 典故义
数词类的四字格成语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或文学诗词, 其中的数词包含了特定的典故义, 作为成语的一部分表达抽象的意义。如:三人成虎、四面楚歌、七步之才等。
6. 色彩义
第一, 语体色彩。四字格成语庄重典雅, 与其他的熟语相比, 书面语色彩较浓, 然而数词类的四字格成语与非数词类的四字格式成语相比, 却有明显口语化倾向。接二连三——接连不断;三言两语——寥寥数语。
第二, 感情色彩。 (1) 褒义色彩。四×八×:四平八稳,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2) 贬义色彩。×三×四:低三下四, 不三不四, 丢三落四, 颠三倒四, 求三拜四;七×八×:七拼八凑, 七嘴八舌, 七手八脚, 横七竖八, 乱七八糟。 (3) 中性色彩。四书五经, 五颜六色, 九鼎大吕, 一朝一夕。
参考文献
[1]王涛.中国成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2]谢光辉.汉语字源字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浅析成语与四字格的翻译策略 篇三
成语(idiom)既是一种结构固定而凝练、内涵丰富而深刻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在人们所使用语言中的体现和反映。汉语和英语中都含有丰富的成语,在汉语中,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常为四字短语,而在英语中,成语是词组,其含义不同于其中单词的含义,是不能明显地从构成其成分的单词的含义中找到其含义的词组和句子,必须从整体上进行理解。
一、英汉成语的相似性
两个基本特征:
1、语义的统一性或整体性:一条成语所表达的是一个整体的意思。
2、结构的固定性或定型性:成语的词序结构一般不能随意更改或颠倒,也不能随意增减词,或者任意使用其它的词来替代某个词。
按照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的语法功能和结构成分来分析,汉语成语可以分成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成语等四大类。英语成语也包括这四大类。
二、汉英成语表达差异溯因
(一)生存环境的差异
成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二)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成语大部分都没有贬义。比如,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三)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成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三、成语的英译策略
1.直译(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译者在英译汉语成语时可以采用直译法)
1)相同的成语:
来得容易,去得快Easy come,easy go
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2)相近似的成语:
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
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s(都源于军事家的策略)
3)隐含意义很明显的成语:
雪中送炭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even the dog swaggers when its master win favour
2.意译(汉语成语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很多情况下载译语中难以用直译法再现,为了确保译文读者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常常采用意译手法)
不测风云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
开门见山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3.套译法(套用译语中某个与汉语成语相似的成语来进行翻译的方法)
1)两个成语的字面意义和蕴含意义基本一致
浑水摸鱼 fish in troubled water
2) 兩个成语的比喻形象有所差异,但比喻意译基本一致。
笑掉大牙 laugh off one's head
4.加注法(在译文中添加读者理解成语所需的文化信息和背景知识,其特点在于技能保留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文化蕴含,又能确保译文容易为译语读者所理解接受)
东施效颦 Dongshi imitating Xishi, (Xishi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ccident kingdom of Yue)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四字格成语的学习,我们得出,四字格不能简单的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而使应该采取更多元化的方法去翻译出更符合英语习惯的四字格成语,同时在中文上也更加贴近四字格成语所包含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菲.汉语局势成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09).
[2]黄频频.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3]林燕.四字格成语中数字的英语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8(10).
[4]丁冬梅.汉语词典中汉语四字格成语翻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含有心字的四字成语 篇四
[心醉神迷] 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同“心醉魂迷”。
[心醉魂迷] 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
[心拙口夯] 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心中有数] 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心中无数] 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心直嘴快]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同“心直口快”。
[心直口快]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心织笔耕] 比喻靠卖文生活。
[心知其意] 意:意义。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
[心照神交] 心照:心里了解;神交:忘形之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
[心照情交] 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同“心照神交”。
[心照不宣] 照:知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心瞻魏阙] 指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同“心在魏阙”。
[心在魏阙] 指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魏阙,古代天子和诸侯宫外的楼观,其下悬布法令,因以代称朝廷。
[心殒胆破] 形容十分惊恐。同“心殒胆落”。
[心殒胆落] 形容十分惊恐。
[心悦神怡] 犹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心悦诚服] 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心猿意马] 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心余力绌] 心里想做但力量不够。
[心有余悸] 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心有灵犀一点通]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心慵意懒] 情思倦怠,精神萎靡。
[心逸日休] 指不费心机,反而越来越好。
[心怡神旷]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同“心旷神怡”。
[心痒难抓] 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心痒难挝] 挝:古同“抓”,用指或爪挠。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同“心痒难挠”。
[心痒难揉] 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心痒难挠] 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心血来潮] 来潮:潮水上涨。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
[心绪如麻] 犹心乱如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心绪恍惚]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心雄万夫] 雄:雄于,在雄心方面超过,雄心胜过一万个人的心志,形容志向极大。
[心心相印]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心心念念] 心心:指所有的心思;念念:指所有的念头。心里老是想着。指想做某件事或得到某种东西。
[心小志大]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心向往之] 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
[心乡往之] 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
[心闲手敏] 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心细于发] 极言小心谨慎,考虑周密,同“心细如发”。
[心细如发] 极言小心谨慎,考虑周密,亦作“心细于发”。
[心无旁骛] 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心无挂碍] 挂碍:牵挂。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
[心无二用] 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心往神驰] 指一心向往。
[心头撞鹿] 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心头鹿撞] 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同“心头撞鹿”。
[心同止水]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
[心术不正]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心术不端] 心地不正派;居心不良。
[心手相应]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心手相忘] 极言得心应手。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心事重重] 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心神恍惚]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心神不宁] 定: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静。
[心神不定]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心上心下] 形容心神不安。
[心若死灰]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心如止水]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心如悬旌] 形容心神不定。
[心如铁石] 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心如死灰]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心如木石] 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毫无情感、欲念。
[心如金石] 犹心如铁石。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心如坚石] 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同“心如铁石”。
[心如火焚] 心中好像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心如寒灰] 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同“心若死灰”。
[心如古井] 古井:年代久远的枯井。内心象不起波澜的枯井。形容心里十分平静或一点也不动情。
[心如槁木] 犹心若死灰。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心如刀锯] 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心如刀绞] 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心如刀割] 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心如刀锉] 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心去难留] 去:离开。心已在别处,难以挽留。
[心巧嘴乖] 心思灵巧,能说会道。
[心乔意怯] 指心神不定,感到害怕。
[心虔志诚] 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心平气和]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心平气定] 心气平定,没有杂念。
5.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 篇五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2.寓言故事成语及解释
3.有成语的寓言故事大全
4.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5.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
6.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7.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什么
8.与寓言故事有关的成语
9.关于马成语寓言故事
6.含有典故的成语故事 篇六
当时的大将军梁冀贪赃枉法、残害忠良,他的妹妹是皇太后和皇后,他的亲信遍布朝廷,没有人敢得罪他。
一次朝廷任命张纲和另外7人为监察史,别人都出外去巡查。张纲说:“豺狼当道,为什么要去查问狐狸呢?”他直言上书皇上,揭露梁冀的十五条罪状。满朝百宫为之震惊,但梁冀的势力太大,皇帝也奈何不得。从此,梁冀对张纲恨之入骨。
不久,广陵张婴率众造反,杀了刺史,活跃在扬州和徐州之间,朝廷也没办法。梁冀借刀杀人,派张纲去广陵当太守。张纲也不害怕,只带着十几名随从就上任了。
7.四字成语的故事 篇七
成语拼音:kuài xià wú jī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值一提。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讥:评论。吴国的季扎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从郐国以下就没再表示意见。比喻余下就不值得评论。
成语来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成语造句: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签·曹学佺》:“如汤义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郐下无讥之列,此则大误。”
郐下无讥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自幼精通音乐,他访问鲁国时,鲁国请他欣赏周代的乐舞。鲁国的乐工演奏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乐曲,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褒贬评论,但从演奏郐国的《郐风》以后,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了。
郐字开头的成语
郐下无讥
包含有郐字的成语
郐下无讥
★ 团结友爱四字成语
★ 词语大全四字成语
★ 牛年四字成语
★ abab四字成语
★ 含褒义的四字成语
★ 生日祝福四字成语
★ 一字开头四字成语
★ 艰苦奋斗的四字成语
★ 四字成语的意思
8.神话寓言故事 四字成语 篇八
有一户富贵人家,家有五兄弟,其中有一人犯了法要去受刑,其余四个兄弟却不闻不问。为了不丧失自己既得的权利和富贵,他们竟互相攻击,丑态百出。于是《鸡鸣》作者借百姓之口讽刺这帮没心没肝的兄弟,全诗如下: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林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诗的意思是:桃树生长在露天的水井旁,李树又傍依在桃边生长。虫子来咬吃桃树的根。李树挺身而出,替代桃树忍受虫子啃咬,不惜生命而死去枯僵。树木尚会以身相代,而人类却将兄弟情义相互忘掉。诗人热情赞扬桃李共患难的美德,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讲兄弟情义的人。
9.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 篇九
有一天,唐文宗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近来人们对朝廷有什么议论?”柳公权回答说:“您派郭宁做地方主官,有些人赞同,也有些人表示反对。”文宗听后,皱了皱眉头,显出不太高兴的神情。
过了一会儿,唐文宗对柳公权说:“郭宁做官一向没有什么过失,今天以金吾大将的身份去做个主官,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吗?”柳公权说:“按照郭文对国家的功劳,派做主官是无可非议的。
只是听议论的人说,郭宁是因为进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样的官职的。”文宗听了柳公权的这些话,赶紧解释说:“郭宁的两个女儿进宫不是献给我的,而是去伺候太后的。”柳公权说:“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能跟每个人都说得清呢?”
10.四字成语故事-天马行空成语故事 篇十
天马行空成语故事
【出处】汉·班固《汉书·西域传》。
“伊犁马”产于我国新疆境内的伊犁河一带,此马长得骠悍勇猛,毛色细腻美观,非常名贵。它的四条腿结实有力,行动敏捷,特别擅长跳跃。它是优良的轻型乘用马,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古人称它为“天马”。
汉朝时,西域的大宛国也出产一种名马,被称为“西极天马”,传说大宛国峤山上有匹神马,可以“日行千里”。因为“西极天马”跑得神速,故称之为“天马行空”。
最早将大宛国出产天马的消息告诉汉武帝的是张骞。汉武帝获悉后,立即派人带着金银珠宝和马匹,去大宛国换天马。可是大宛国王却不肯把天马献出,并且扣留下财物,并杀了使臣,把宝马藏匿在贰师城。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为贰师将军,领兵讨伐大宛国,大宛国的大臣们害怕战争,就杀了国王毋寡,献出宝马3000匹。
天女散花成语故事
【出处】佛教经曲《维摩诘经·观众生品》。后秦鸠摩罗什译
传说,佛教的传播居士有一天正给众人讲佛经,宣佛法,他旁边侍立着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都是佛祖释加牟尼的大弟子,其余弟子也围坐四周,虔诚听讲,并不时发问,他们的声音传到了天上,被聪明漂亮的天女听到了,她拨开浮云看到下面情景,就想:我不妨测试一下,看维摩的佛法和他弟子们的道行如何。
于是天女便飞到天国的花园里,摘了些天花来。她顺手撸下天花的花瓣,揣在衣兜里,待飞到他们头顶时,便把花瓣朝众人身上撒去。佛教有个规矩,修行时必定要六根清净,如果在人世间的各种欲望还未斩断的话,就算没有修到正果,必须继续修炼。天花花瓣撒落在人身上,如果经过人身而飘洒开去,就说明这人一心向着佛祖,有道行;如果花瓣附身,粘住不飞,那就说明这人佛心不坚定。
大家突然看见天上飘落大把大把的花瓣,都不知是怎么一回事,纷纷抬头向上看去。经天女一折腾,果然那一大群能说会道的弟子们身上全粘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瓣,惟有文殊和普贤身上却清清爽爽,连花粉都不曾沾衣。只有维摩居士明白其中的底细,他不动声色地微笑着。这时天女现出身形,并说明了原因,那一大群弟子听后都感到很难为情。维摩出来打圆场了,他说:“普贤和文殊跟着佛祖释迦牟尼修炼了多少年,才达到这个地步,你们大家要努力才是!”大家都点头称是。
无事生非成语故事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
黄雀、蚊子、酱蛆在一条小河附近邂逅,它们互相交谈起来。
黄雀是很喜欢炫耀的,趁这个机会,它“叽叽喳喳”地说开了:
“不是我夸口,我生活得真是够潇洒的,平时,自由自在的飞行,有的吃,有的喝,每年新粮一成熟,那些种庄稼的人家还没有尝到新粮的味道,我早就吃够了。”
蚊子也不示弱,黄雀一住嘴,它便“嗡嗡”地嚷开了:
“吃新粮有什么希罕的,我吃的可是营养丰富的人血,而且,想吃什么人的血就吃什么人的血,为了这口福,我什么地方没去过?这你们谁也比不了。”
酱蛆看它们两个各自显示自己有能耐,它也心有不服:
“你们都自以为最有本事,可是你们根本没想过,那不过是个人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不同罢了。比如我,每当酱熟透了的时候,还不是我先尝鲜!你们只管吹自己吃新粮,喝鲜血,那是因为我们大家口味不同。”
“黄雀,如果给你鲜血,你能喝吗?蚊子,如果给你新粮,你也享受不了?依我看,最香的还是新酱呢。”
“说得有道理!”不知谁插进一句。
它们三个回头一看,原来是水里的老鳖也耐不住寂寞了。
老鳖在水里已经听了好一会儿了,实在忍不住,便插了一句。这时,老鳖索性摇摇摆摆地爬上岸来,走到它们身边,说:
“黄雀只知道说吃新粮的骄傲事,怎么不提挨打的事,不是常有孩子拿弹弓打你吗?”
“还有蚊子,你只说你能去千家万户,喝很多人的血,听起来你真是够神气的,可怎么没听到你说很多次差点被拍死的险况呢?”
“至于酱蛆就更不用吹牛了,人们每次打酱的时候,你们就无处躲无处藏的,你至今还好好的活着纯粹是侥幸,还炫耀什么呀!”
11.寓言故事成语 四字成语 篇十一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外出打猎,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窜出来,赵简子命随从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子,谁抓到野兔谁受上奖。众随从奋力追捕野兔,结果踩坏了一大片庄稼。野兔子抓到了,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到野兔的随从大加奖励。尹绰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的做法不妥。赵简子不高兴地说:“这个随从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办事,我为什么不能奖励他呢?”尹绰说:“他只知道讨好您而不顾老百姓种的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当然,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样的要求,他也不会那样去做。”赵简子心里闷闷不乐。
又一次,赵简子因头天晚上饮酒过多,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梦中。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子3月前的邀请前来求见,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为了不打扰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推辞了那位楚国人的求见,结果使那位贤人扫兴而去。赵简子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来人求见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几句。
赵简子常对手下人说:“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爱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深怕伤害了我。可是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的一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也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也不顾及我的面子。”
尹绰听到这些话后,依然不放过赵简子。他又跑去找赵简子,他对赵简子说:“您的话错了!作为臣下,就应帮助完善您的谋略和您的为人。赦厥从不批评您,他从不留心您的过错,更不会教您改错。我呢,总是注意您的处世为人及一举一动,凡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要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的职责。如果我连您的丑恶的一面也加以爱护,那对您有什么益处呢?丑恶有什么可爱的呢?如果您的丑恶越来越多,那又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严呢?”
赵简子听了,似有所悟。
可见,真正的爱护并不是一味讨好,而是在发现对方的缺点错误后,能真心指出并帮助其改正,使之不断完美起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2.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
3.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
4.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5.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意思
6.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7.出自寓言故事成语大全
8.出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9.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含有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推荐阅读:
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09-27
含有颜色的四字词语11-03
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词语01-02
含有春字的四字词语01-15
含有怒火的成语06-11
含有带数字的成语06-10
含有严寒的成语造句07-22
关于含有动物的成语08-24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11-01
成语:含有睡字的成语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