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毕业实习报告-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共12篇)
1.物流管理毕业实习报告-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篇一
第一章、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第三节 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主要技术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有一定的认知。教学要点:
1、GPS、EDI、RFID的定义。
2、GPS、EDI、RFID的定义在物流中的应用。
教材及相关参考文献
1、组织教学: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
(2分钟)
2、复习巩固
(5分钟)(1)物流条码的定义?(2)物流条码的特点?
3、导入新课:
(5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码技术在日常生活及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下其他信息化技术,例如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4、新课内容
(70分钟)
5、强调本课的难点与重点
(1分钟)
教学难点:GPS、EDI、RFID技术的原理。
教学重点: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6、总结本课内容
(5分钟)
7、布置作业
(2分钟)
第一章 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第一节 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主要技术
一、RFID技术
1、定义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了解 RFID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2、组成
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电子标签(Tag)(2)天线(Antenna)(3)阅读器(Reader)
3、工作原理
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 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 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 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及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 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
了解
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
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4、零售商推崇RFID的原因
据Sanford C.Bernstein公司的零售业分析师估计,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尽管另外一些分析师认为80亿美元这个数字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而现在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如果一家合法企业的营业额能达到这个数字,就可以在美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排行榜中名列第694位。研究机构估计,这种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
5、RFID应用实例
(一)零售行业
总部设于波士顿的吉列(Gillette)公司成立于1901年,目前有雇员3万人,主要生产剃须产品、电池和口腔清洁卫生产品。吉列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70%以上。据估计,如今在北美每3个男性中就有1个使用吉列速锋Ⅲ剃须刀。
吉列公司和各零售公司都建有网络机制,可以实时了解自己产品的销售和库存情况。但吉列做了现场调查后发现,在更多时候,新品销售、促销结果的不好,是由于零售店没有将新品上架、没有及时补货等造成的,而这些情况,不是现有网络机制能解决的。
(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门票采用RFID技术
近年来,在上海举行的会展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上海市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应用新技术提升组会能力,更好地展示上海城市形象。RFID 在大
掌握
掌握
型会展中应用已经得到验证,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门票系统就采用了RFID 技术,做到了大批参观者的快速入场。2006 年世界杯主办方也采用了嵌入RFID 芯片的门票,起到了防伪的作用。这引起了大型会展的主办方的关注。在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上,RFID 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2010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对主办者、参展者、参观者、志愿者等各类人群有大量的信息服务需求,包括人流疏导、交通管理、信息查询等,RFID 系统正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世博会的主办者关心门票的防伪。参展者比较关心究竟有哪些参观者参观过自己的展台,关心内容和产品是什么以及参观者的个人信息。参观者想迅速获得自己所要的信息,找到所关心的展示内容。
而志愿者需要了解全局,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需求通过RFID 技术能够轻而易举的实现。参观者凭借嵌入RFID 标签的门票入场,并且随身携带。每个展台附近都部署有RFID 读取器,这样对参展者来说,参观者在展会中走过哪些地方,在哪里驻足时间较长,参观者的基本信息是什么等就了然于胸了,当参观者走近时,可以更精确地提供服务。同时,主办者可以在会展上部署带有RFID 读取器的多媒体查询终端,参观者可以通过终端知道自己当前的位置及所在展区的信息,还能通过查询终端追踪到走失的同伴信息。
二、EDI技术
1、定义与应用条件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意为电子数据交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4年确认了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技术定义:根据商定的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标准实施商业或行政交易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
2、对EDI定义的理解重点:
(1)使用EDI的是交易的两方,是企业之间的文件传递,而非同一组织内的不同部门。
(2)交易双方传递的文件是特定的格式,采用的是报文标准,目前就是联合国的UN/EDIFACT。
了解
(3)双方各有自己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4)双方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能发送,接收并处理符合约定标准的交易电文的数据信息。
(5)双方计算机之间有网络通信系统,信息传输则是通过该网络通信系统实现的。
3、EDI系统的构成要素(1)数据标准。(2)EDI软件及硬件。
4、EDI的特点
(1)EDI的使用对象是具有固定格式的业务信息和具有经常性业务联系的单位。
(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采用共同标准化的格式,这也是与一般
Email的区别,例如联合国 EDI-FACT标准。
(4)尽量避免人工的介入操作,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
三、GPS技术
1、定义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2、特点 全球性 全天候 连续性 实时性
了解
3、GPS的构成
(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4、网络GPS的主要功能(1)实时监控功能;
(2)双向通讯功能;
(3)动态调度功能;(4)数据存储、分析功能。
分别举例说明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2.物流管理毕业实习报告-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篇二
一、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一) 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或与物流信息企业联合, 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物流信息系统整合企业现行的业务流程, 通过并购、代理等方式走规模经营、网络化的道路, 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才有可能在以后的竞争中不被淘汰。物流信息技术主要由通信、软件、面向行业的业务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包括移动通信、GPS、GIS、条形码、射频技术等现代化科技。通过组合这些技术, 形成以移动通信、资源管理、监控调度、业务管理甚至财务处理等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的一体化物流管理体系。
(二)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通过切入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来实现物流企业的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和高效利用, 降低经营成本, 有效地把各种零散数据变为商业信息, 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业务预测和管理能力。它有效地为物流企业解决了单点管理和网络化业务之间的矛盾, 成本和客户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 有限的静态资源和动态市场之间的矛盾, 缓和了供需矛盾。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及时、准确、快速地在物流各个环节中传输信息, 来实现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小化、流通周期最短化的目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可以通过获得的详细信息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保障, 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减少流通费用, 缩短流通时间。
2、在运输过程中, 采用GPS技术对所运营的车辆进行时时追踪, 并通过移动通讯和计算机网络将运输工具及货物的信息传输到相关部门, 帮助运输部门在以后的运输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提高车载率, 减少不合理运输现象出现的机会。
3、在物流中, 最主要的部分是运输和仓储保管, 同样也是占用成本最多的两个环节。通过物流技术在仓储管理过程中的使用, 可以实现对库存商品的有效管理, 降低库存商品所占用的资金量, 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4、物流作为一种服务型行业, 顾客对服务的反映对物流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流信息技术既可以方便顾客查询有关货物的状态信息, 又可以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顾客的需求。
信息技术为企业在物流活动的决策方面提供了依据, 同时对整个物流活动起着指挥、协调和保证作用, 帮助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整体的积极效益。这是信息系统在正向物流即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下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物流活动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给人们的生存造成了极大危害。物流企业也意识到本行业受到环境的威胁逐步增加。逆向物流的出现和发展开始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近年来, 许多知名企业如通用汽车、强生等, 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 开发信息管理系统, 开始在逆向物流管理领域降低由于退货造成的资源损失的同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开始注意到逆向物流的出现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但研究重点在于逆向物流的内涵、价值、成因、业务流程等, 而忽视了逆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等问题;或者即使有关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但偏重于逆向物流中的退货物流的行为研究忽视了在逆向物流中的信息管理。
逆向物流是指传统供应链反向, 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在我国, 逆向物流主要是指回收物流, 不包括废弃物物流。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逆向物流中的应用
企业逆向物流的实施手段对逆向物流的经济表现和服务水平有直接积极的影响, 推动了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段的优劣、实施水平的高低, 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这一点在逆向物流中同样适用。许多物流领导者已经发现信息技术是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之一, 并因此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改善客户响应速度和流程控制表现, 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手段的实施一方面将改善企业物流效率和响应速度, 另一方面也必将推动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一) 建立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1、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类对大自然的损害越来越严重。虽然物流行业是一种服务型行业, 对自然资源需求相对较少, 但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浪费现象。有一些可以回收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重复利用的木制的包装箱被当作废弃物, 还有一些物流服务由于与顾客的需求存在细小的差距而被当作废品, 通过逆向物流这些浪费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对逆向物流的质量和反应速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只有建立强大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才能迅速满足这种需求, 赢得顾客, 使企业能够持久发展。
2、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增加企业美誉度, 同时可以对每一件产品的动态进行有力的监控, 跟踪产品的流向和位置, 控制和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
3、利用信息技术对逆向物流进行监控可以减少企业在物流环节中的浪费, 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提高经营利润, 同时可以节约自然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 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是以采集、存储、分析处理、传递和显示逆向物流信息为目标的信息系统, 可以使使用者及时掌握逆向物流信息, 对逆流物及时做出处理决策, 以达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因此, 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信息采集是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逆向物流的发展将产生大量关于逆流物的信息, 逆向物流信息系统要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并要转化成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接收的形式, 以供下一步的处理。
2、逆向物流信息进入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后将会保存在系统中, 或永久保存, 或作暂时之用, 以供处理、检索、查询和共享之用。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持
3、逆向物流信息进入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后将会保存在系统中, 或永久保存, 或作暂时之用, 以供处理、检索、查询和共享之用。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持
4、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对逆向物流信息的利用, 显示功能便于人们的检索和查询, 并以报表、文字和图形等直观形象的形式输出。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EDI、GPS、GIS、Barcode和RF等的大量应用, 开发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将会很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信息系统与正向和逆向物流活动结合起来, 而且要避免信息传递的“长鞭效应”。另外, 系统开发出来以后, 要与电子商务接轨, 并要不断注意系统的维护与升级问题。虽然, 现在各个物流企业逐步提升了对逆向物流的重视程度, 加大了逆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但针对我国的逆向物流还有一些方面可以进一步研究:一是逆向物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特征及信息共享策略;二是信息技术与逆向物流实施有效性及相关性的定量分析, 可以从经济性和客户服务质量等方面来考虑;三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逆向物流的通用决策模型的建构。
参考文献
[1]、刘小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安华.物流信息系统[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3.物流管理毕业实习报告-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军需物流;应用
一、物流信息技术在军需工作中的应用状况
(一)GPS、EDI和GIS技术的应用。在将GPS技术运用在军需中,可对车辆运输货物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GPS技术主要是利用卫星定位和地理技术,掌握军需物资的状态,避免出现物资倒流现象。运用GIS技术时,发挥地理数据功能,对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对解决军需物资调配具有重要意义[1]。
(二)数据采集和自动识别等技术的运用。对于数据采集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而言,尤其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在远距离内采取非接触方式展开快速的自动识别,将其应用在军需物流中,重点应用在军需仓库管理和加工信息写入产品标签中,在军需物资集装箱货运运输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军需物资的仓储、包装和库存管理等环节,都应用到了条形码技术,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改善物流信息技术在军需工作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军需物流管理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应当对传统的管理理念予以完善,从而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军需行业发展期间,为了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将物流信息技术合理的应用在军需物流中,进而为军需物流经营和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发挥主要作用。在将物流信息技术运用在军需物流中,现如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应当创新军需物流管理理念,继而解决军需行业发展时面临的物理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军需物流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在物理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树立全新的军需物流管理理念,明确军需物流系统目标,并构建健全的军需物流体系,将信息技术和军需物流有机联系在一起。此外,还要将技术集成物流管理理念作为重点,将高新技术与军需物流紧密联系在以前,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大军需物流信息平台和网络安全建设力度。在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在军需物流中,为了促进军需物流的长足发展,应当加大军需物流信息平台和网络安全建设力度,为军需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搭建军需物流信息平台过程中,将满足部队个性化服务和直接补给等需求作为目标,为部队提供有利保障。在构建军地一体化物流信息网络期间,要科学的运用地方资源,加强军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军地物流行业标准,尤其是保证设备接口和数据传输格式等更加规范化,进而利用军需物流信息平台,提高军需物流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在将物流信息技术运用在军需物流行业中,尽管物流信息技术为军需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为信息化的军需物流产生了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军需物流网络安全的建设力度,第一,不断提升防火墙技术水平。军需物流在运用物流信息技术过程中,应当购买或者是大力开发性能较强的防火墙,定期对软件进行升级和更新,继而有效避免软件受到恶意攻击。同时,有利于确保数据库和物流信息操作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二,优化加密技术。对于军需物流工作而言,其涉及的物流活动都是保密性较强的,所以为了确保军需物流中的信息具有安全性,需要采用统一加密技术,当前,我国主要采取的加密技术是DES算法,该加密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靠性良好。因此,军队在大力发展军需物流期间,要充分借鉴和利用DES算法,从而实现军需物流网络安全的建设。
(三)不断壮大军需物流人才队伍。为了使得物流信息技术在军需物流中有良好的应用,应当不断壮大军需物流人才队伍,通过培养综合型的军需物流人才,进而满足信息化下的军需物流工作需求。在培养军需物流人才时,部队教育应当和高校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对专业知识结构予以优化,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训练,从而全面提升军需物流人才的素质。
结束语: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提高了物理信息化的水平,为军需物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由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升,为了促进军需物流的长远发展,应当对物流信息化技术在军需物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充分发挥物流信息技术的作用,确保军需物流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4.物流管理毕业实习报告-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篇四
学
号:11530929820
3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题
目:学
院:专
业:年
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毕
业
论
文
浅析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
物流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测 绘 学 院 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
0 0 9 届
朱
元
昌
浅析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考号:1*** 姓名:朱 元 昌
【摘要】随着突飞猛进的21世界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参透,令人目不暇接。网络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物流业为实践。信息技术在全球经济中已经成为了主宰。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发展关系;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发展;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物流管理 物流信息化 动力 趋向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时期,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参透,令人目不暇接,网络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物流流程为实践,信息技术在全球经济中已经成了主宰。今天在社会中不论任何行业都不能不关注和了解信息技术的变化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突飞猛进的21世界信息时代,企业物流在市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主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演变和提高,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企业将以顾客为核心,使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的建立、整合、精简的企业物流作业流程,是企业在市场上能不能生存的关键。所以在企业物流管理中,要有快速的反应,在我国物流信息系统现有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新型的现代信息技术,构筑新的专业化物流信息化新系统,实现新规模物流产业发展战略,与整体资源有效的整合运用,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物流在市场中可持续发展,有中国特色发展战略,使其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
一、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发展关系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的结合而成,同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我国有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化、识别和运用的科学技术。{《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对于信息技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描述和理解。
物流—— 2001年8月1日频发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J18354——2001)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有机结合”。而《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管理的定义为“网络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1} 也就是说企业物流的管理对其原材料、半成品和所成品等物品资源在企业内外流动的全过程进行的计划、实施、控制等活动,用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运程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足进物流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要实现上面的目标,那么就必须很好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成为物流信息系统行动的指南。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物流在我国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物流的概念和意义,可以将物流业归为第三产业的范围,我们可以将物流产业与同在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比较,因为旅游业在我国是与国际接触最早,且紧跟世界潮流发展的行业,也是我国的特色发展业之一,我国旅游业的收入平均在几年中为18.7%的速度增长,在现状的情况中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4%速度增长,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增长点。而我国的物流业管理才刚刚进入系统化不久,与现在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管理系统化还比较薄弱,物流产业的基本统计计算数据和指标还没有够明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全球企业的采集、仓储、管理、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面向了系统化,信息化。因为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创新、质量,它还包含着物流的竞争,在物流领域中,我国不是资金、技术上的问题,而是知识的深入和观念上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我国在现代物流观念认识陈旧,没有在现代企业中得到普遍地发挥应用和深入研究;(2)企业物流管理体制分散,导致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3)在我国物流产业的不重视,政策、制度不完善,导致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和发展和滞后,(4)在我国物流专业方面少有人去进行研究、开发,我国的物流信息技术,市场服务系统和网络系统(电子商务)的落后,导致着我国物流业的竞争力处于劣势。但在近几年来,物流业在我国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全国性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建立发展中。我国物流业正在进入一个自觉调整的发展阶段,我国的物流业正在向信息化、专业化、一体化方面发展。
(二)、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在我国发展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物流管理的变革和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供应链物流管理方法的实践,都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信息成为现代物流管理中心,在普及的企业物流中都应用到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因为我国物流业的电子化起步较晚,目前物流信息系统正日益成为我国国内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润滑器,提高物流信息系统是当务之急,根据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实际情况,物流信息化的提高可以为三步来实现:第一步、吸收现在所有的经验,做好基础发展信息化工作;第二步、合理应用优化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效益;第三步、通过联盟、供应链所管理实施赢取市场地位。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就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在现代企业化管理指挥下进行的管理。现代企业物流的管理基本要求是:费用低、速度要快、服务要好。信息技术的Bar Code(条形码)、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ITS(智能交通系统)等是企业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能提高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缩短物流周期;能对车辆在运行中的管理和利用加强,对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企业物流管理资金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满足顾客的需求,GPS/GIS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有着重大作用,GPS在物流中普及应用后,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四方应用,配货方使用,车辆方使用,运输公司使用,接货方对物流中的车货位置情况了解和掌控,准确地获取信息,利于商务的诚信关系,获得最佳的企业物流流程方案及战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GPS在物流中的应用是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信息技术,GPS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的移动目标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向移动目标,发出急时的调动指令,GIS/GPS的应用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的指标最为捷径路程模型,网络物流管理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方案定位模型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且成本最优,竟争力更强。GIS/GPS系统的应用是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使企业物流管理日常运作流程中数字化,在企业中拥有的物流设备或者客户任何一笔货物都应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和记载,不仅是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同时也提高升了企业形象,能够争 3 取更多的客户,能及时的了解客户所需求的物资及服务。GIS/GPS和无线通讯的结合,使流动在不同地区中的运输车辆设备可以得到准确的信息获取,能及时地控制,同时对重要物品的监控和管理。例如:对途中的车辆进行远程的管理,在途中发生故障的车辆和物品能及时的得以解决、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来完成运输任务。企业物流管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力,物流信息化管理措施可以拟为:
1、合理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高完善信息技术的获取及交换平台。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的安全性,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化,制定完善的物流法规制度。
3、建设我国特色的物流配送新型系统,利用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建立起以最捷径且高端特色的物流系统。
4、建设专门从事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培训中心。
5、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起物流信息管理应对外部环境条件,实行物流信息管理化,运输、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
三、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倾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现代化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因为信息技术是现代化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动力和核心,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成了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特征之一。目前实行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动态采集应用中有:一维条码技术、二维条码技术、磁条码技术、声音识别技术、视觉识别技术、接触式智能卡技术、便携式数据终端等,从这些物流信息应用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全球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成为全球物流范围内重点研究领域,在向高尖端信息技术的深入与研究方向发展。在现代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管理应用中运用到了上述信息技术已经十分普遍,但在一些新型的前沿技术,如RFID(视频识别)、LED(液晶视频)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还比较落后。RFID(视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时自动识别技术,RFID(视频识别)技术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快速读写、视频识别、自动、多目标、定位跟踪管理,RFID(视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流物品跟踪,信息共享,专家们分析认为:RFID(视频识别)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可大幅度提高物流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LED显示技术应用广泛,在体育场所,LED显示屏可以显示比赛实际情况以及比赛成绩;在交通运输行业,可以显示道路和运营状况;在金融行业可以实时显示股票,汇率等信息;在医院或营业大厅,可以向等候者显示通知,排队叫号信息等;在高速公路,可以显示前方路段信息,引导驾驶员行车等;随着RFID(视频识别)、LED显示技术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视频识别)、LED显示技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视频识别、视觉信息、传递的领域内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RFID/LED技术与互联网系统的完善结合是物流信息管理领域发展动力的又一新润滑济。而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趋势下,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突破点,及时的掌握货物动态和物品品质,信息是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中,由于受到了自然、天气、通讯、技术、法规等方面的影响,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中一直受到很大的制约,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需求,借助现代新型的科学技术手段,完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采集技术,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物流领域中的一个技术突出点.但是我们在享受网络飞速发展带来众多好处同时,也时刻饱受着可能遭受到安全危机,因为信息技术的核心是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通过网络的结合。因为在应用过程中将会有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病毒的肆掠,信息的泄密等,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保障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及平台安全,稳定地运行,是企业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重视物流信息的安全。从而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科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人才队伍,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信息化的“企业物流配置系统中心,”使我国现代企业物流能够与国际物流业大环境适应,保持我国物流业的竟争 4 力。
四、结束语
对于大多数企业物流管理者来说,传统的物流渠道管理技术,管理工具已经应用多年,利用这些原有的技术进行物流渠道改善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如果将注意力关注在新信息技术与新方法上,应该还是有很大空间,这一点在前面企业物流信息渠道管理上,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同时,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中表明,如果一个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渠道管理能够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对于物流渠道的配送,企业物流的储存管理,企业物流的资源运输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然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从目前各个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实施的情况来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尚处于发展阶段。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首先必须明确项目目标,目标不仅是判断企业物流管理渠道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而且还是解决项目冲突的根本性纲领。企业物流管理项目如果有明确的目标,在出现冲突时,才能实现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为纲领,保证项目的正确方向。加强终端信息管理,并以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渠道效率为首要目标。实施企业物流管理渠道终端的信息化,对于终端的企业物流管理需求、运输、储存、配送信息等进行管理,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执行力,而且在企业物流在物流日常运营、高层决策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物流管理信息化首先就是终端物流资源来源的信息化。在企业物流渠道业务操作上,我国物流目前更多的是通过手工方式进行的,通常一周甚至半个月才总结一次,信息获取滞后,不利于物流对企业中所需求的及时作出反应;整个信息流建立在纸面单据和手工报表上,物流过程准确性和可行性较差;而且信息从物流的应用方传递回企业物流管理层,要经过很多的环节,信息容易失真,容易被破损等,这些方式导致了物流效率的低下。在建设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时必须围绕物流流程的过程进行规划与建设,并围绕企业物流的需求来获取较准确的信息,提高物流在储存,运输中得到及时的调整,以此提高客户的需求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在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业务流程中得以梳理和优化,细致完整地了解工作流程现状,并根据信息技术特点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应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就能实现信息流的畅通,避免出现信息系统反复修补的现象。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物流业成为了我国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要运用先进物流信息化管理理念,借鉴国际跨国企业的先进物流保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满足企业客户需求,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不断在实践中反思进一步优化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让我国的物流业成为新型的物流信息技术之国,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注释:1。贾琳、现代企业管理概论——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生出版社,2008.12
参考文献:
5.自动识别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 篇五
资 料 调 研
姓名:朱x 班级:13电信3班 学号:2013xx 指导老师:张x
目录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1.1概况
1.2一维条码技术 1.3 二维条码技术 1.4射频识别技术
1.4.1 标签识读器技术 1.4.1 标签识读器技术 1.4.2 中间件技术 1.4.3NFC、UWB等技术 1.4.4 RFID国际标准化工作 1.4.5 我国RFID技术的发展 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2.1条码技术在物流系统的应用 2.2 二维条码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2.3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3 发展展望
3.1 条码技术发展 3.2 RFID技术发展
自动识别技术(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ehniques),是指以标识技术为基础,通过获取标识载体承载的标识信息,实现标识对象信息获取的技术。它是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物流信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1.1 概况
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一维条码技术、二维条码技术以及射频识别技术等。近年来,我国自动识别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注重创新的发展势头,各项技术都有较大突破,在市场应用上的拓展力度不断加大,新的技术、产品与服务层出不穷。自动识别技术已经成为引领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强力引擎。
自动识别技术近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技术、磁条磁卡技术、IC卡技术、光学字符识别、射频技术、声音识别及视觉识别等集计算机、光、磁、物理、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而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分为:光符号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生物计量识别技术、IC卡技术、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
目前自动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仓储、智能物流及零售领域。
1.2 一维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最传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条码技术作为一种关键的信息标识和信息采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国际上,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条码技术正处于一个强劲的集成创新发展期,是商业贸易、物流、产品追溯、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主导信息技术。
国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条码技术及应用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条码技术介质由纸质发展到特殊介质甚至到手机载体;条码的应用已从商业领域拓展到物流、金融等经济领域,并向纵深发展,面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深层次的集成;条码技术产品逐渐向高、精、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根据美国的专业研究机构VDC(Venture Development Corp.)的统计,全球条码市场规模一直在持续稳步增长。到2008年,全球条码技术装备的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55亿美元,其中美洲地区年平均增长率将超过6%,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年平均增长率接近7%,亚太地区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2%。国际条码技术产业的前景方兴未艾。随着应用的深入,条码技术装备也朝着多功能、远距离、小型化、软件硬件并举、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技术装备。具体表现为:条码识读设备向小型化,与常规通用设备的集成化、复合化发展;条码数据采集终端设备向多功能、便携式、集成多种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设备一体化发展,从而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条码生成设备向专用和小批量印制方向发展。例如,基于GPRS、CDMA的条码通讯终端,使条码手段更为简便。技术在现场服务、物流配送、生产制造等诸多领域应用,又如,由于现阶段手机广泛普及,通信网络更加完整,于是,能够识读条码的手机可以成为一种集数据采集、处理、交互、显示、认证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式数据终端,实现手机价值的最大化。
我国条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目前已具雏形。目前,我国从事条码识别技术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已超过1000多家,部分企业还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条码识别技术设备,并在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和集成应用等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虽然,我国在低端条码设备上获得了一些技术突破和竞争优势,但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条码技术和产品非常有限,大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还被国外企业所掌握。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产品主要来自国外自动识别产品制造商,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列,应用到国内各个行业,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知识产权方面,属国外企业所有的条码识读设备专利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技术壁垒。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外品牌产品在中国制造的趋势逐步显现。相比之下,我国能够研发、制造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条码采集器的厂商还为数不多,产品品种不全,标准化程度不高,尚不能稳定形成一定的市场份额。
条码打印机的关键技术——打印头生产技术掌握在全球少数几家公司手里。目前,已有不少国产打印机系列产品,可为大量推广应用提供配套,年市场销量增长迅速,在技术指标、性能、质量上有了明显提高。总体上,我国条码打印设备生产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够大,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条码技术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规模偏小,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偏低,并且也与我国巨大的条码技术应用市场不相匹配。
1.3 二维条码技术
二维条码技术是在一维条码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一般来说,与一维条码相比,二维条码具有信息密度更高、容量更大、能够表示中文、英文等字符,具有纠错功能等特性,是一种具有独特技术特点与优势的自动识别技术。
二维条码技术最早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层排式一矩阵式的发展历程,众多国际自动识别巨头,如Symbol、Denso等公司都非常重视二维条码技术,研发完成了PDF417、QR、Data Matrix等二维条码码制并制定了相应的国际标准。与一维条码研制情况类似,二维条码的识读器市场也主要由国外企业如Symbol、Denso、HHP、霍尼韦尔、卡西欧等企业垄断。截至“十五”前期,我国在二维条码技术研发方面实力比较薄弱。
为改变这一现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十五”期间提出并组织进行了“二维条码新码制开发与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的研发工作,通过中心牵头组织企业进行研发,研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新码制,突破我国二维条码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瓶颈,打造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二维条码标准体系,构建我国企业两维条码自主创新的平台。2005年,该项目的核心成果——汉信码新码制研发完成,受到了包括两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该项目)研制的汉信码具有抗畸变、抗污损能力强,信息容量高等特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汉字表示方面,支持GB 18030大字符集,汉字表示信息效率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汉信码诞生后,由于其具有的先进性能与专利的开放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自动识别技术企业的广泛关注,HHP、Opficon、意锐新创、维深、新大陆等众多企业陆续研发了十多款汉信码的识读设备,汉信码成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
几乎于此同时,我国的龙贝信息有限公司、深圳矽感、点众科技等公司也研发了龙贝码、CM、GM码、点众码、E码等自主知识产权二维条码,并自主研发了相应的识读设备与应用系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
此外,随着移动通信与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基于手机的二维条码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清华紫光、深圳矽感等公司分别研发了用于手机识读二维条码上网业务的紫光码、GM优码等新型二维条码。
1.4 射频识别技术
RFID是一种识读器采用电磁耦合方式或微波方式与标签进行通信,获取标签承载信息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与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雷达技术相近,并被称为20世纪10大重要技术项目之一。RFID技术由于是采用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的技术手段,使得射频识别技术具有识读速度陕、可穿透包装识读等特性。
传统RFID技术基本由射频标签、射频识读器以及计算机应用系统3部分构成。随着RFID技术自身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RFID技术开始与网络技术结合,并于2002年诞生了具有革命性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按照该概念的构想,加贴了射频标签(在EPC系统中称为EPC标签)的物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进行流转过程中,通过识读EPC标签,能够随时随地记录与通过网络获取与物品物流过程有关的信息,从而提供跨系统的供应链透明度。这一概念带来了RFID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热潮,RFID技术也被人们视为是下一代最具有发展前途的自动识别技术。
近年来,国际上对国际RFID技术发展投入巨大,新的技术、产品与应用模式层出不穷,总体来说,国际RFID技术发展呈现出技术研发驱动的模式。
1.4.1 标签识读器技术
2008年,超高频射频识读标签与金属液体不相容问题得到解决。硅谷新成立公司Omni-ID发布的“通用标签”在有无金属或液体的环境下都能正常发挥性能;两家领先的超高频技术供应商Alien科技和Impinj,则介绍了利用此技术的新芯片;除此之外,Avery Dennison和富士通公司分别宣布推出高内存的芯片。
2008年读写器方面最关键的发展就是读取的延长:Mojix推出了一套系统,可以把网络接收器连接到多个节点上,从而增加读取面积;Convergence Systems发布的手持读写器,读距长达25英尺。
1.4.2 中间件技术
2008年微软推出新的Biz Talk RFID移动平台,以简化移动RFID应用程序的研发过程。配合使用Biz Talk Server 2006 R2软件,该平台可将研发流程扩展至Windows CE与Windows Mobile 5.0的应用程序。微软表示,客户及合作伙伴可以注册参加微软Biz Talk RFID移动技术采纳项目。2008年SAVI推出RFID平台和应用套件的升级版——Smart Chmn 5.0。该系统充分利用了SOA架构,可以提供整合之后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自各种无线技术及企业软件系统。
1.4.3 NFC、UWB等技术
在NFC方面,由国际信用卡公司和大银行组成的智能卡联盟组成了一个120名成员的理事会,用以促进NFC技术的采用及非接触式支付的应用;而另一个行业组织——NFC论坛一直都致力于标准的发展和规范的制定;同时UWB(超宽带技术)在2008年期间成为了一种主流技术,无线平台技术供应商思科系统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和Aero Scout各自在其系统中增加了对UWB技术的支持。拥有条码、超高频、高频和有源RFID技术的Zebra技术公司,收购了UWB技术开发商Muhispectral Solutions,以丰富其产品线。
1.4.4 RFID国际标准化工作
年进展非常迅速。随着ISO与EPC在标签唯一编码方面协议的达成,一直困绕RFID应用的物品唯一编码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按照相关的规划,ISO JTCl SC31 2008年启动了RFID国际标准新一轮制修订工作,18000空中接口系列标准、ISO 15961/15962/15963系列数据接口标准以及24791系列标准开始修订或启动,并开始重新评估国际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1.4.5 我国RFID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RFID技术的创新层出不穷。近年来,上海坤锐、深圳远望谷、同方微电子、恒睿科技等多家企业研发了具有部分或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商用化产品或样机,产品涵盖了标签芯片、数据采集器、识别卡、耐高温高压与防伪易碎标签、识读器模组等领域,频率上涵盖了低频、高频、超高频几个常用频段,我国RFID技术产业从无到有飞速发展起来。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下,我国最小尺寸的RFID(无线射频电子标签)芯片由清华大学、同方微电子公司共同研制成功,芯片最小面积可达到0.3mm2,厚度最小达到50μm,可嵌人到纸张内,最远识别距离在5m左右。该芯片的相关技术已用于2008年奥运会门票。
我国RFID技术企业虽然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技术方案与核心技术方面鲜有创新。因此,我国RFID技术标准的制定由于缺乏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支持,进展比较缓慢。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2.1 条码技术在物流系统的应用
条码技术无疑是应用最简洁方便,可提高物流效率的自动识别技术。国际上,条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的各个领域。在我国,条码技术已作为一种成熟的识别技术被广泛、普及应用到商品流通领域,而且在物流及生产控制过程等方面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2003年起,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提出并启动了“中国条码推进工程”项目,以分中心为依托,截至2008年底,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共设立了9批共71个推进工程项目,内容涵盖物流领域仓储、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建材物流、特种设备管理等多个领域,建立了多个条码物流供应链应用示范系统,使条码在食品安全追溯、医疗卫生、服装、化工、建材、机械与电子、军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2 二维条码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二维条码由于具有信息容量大、抗污损、能够表示字符等复杂信息等特性,诞生之初就吸引了各国的关注,并在军事、邮政、电子、医药物流等领域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子等行业的物流过程中,采用直接部件标印技术标识的二维条码符号(目前采用Data Matrix码制)出现在全球CPU、电路板、存储芯片等各类电子部件上,已经成为电子行业事实上的标准。
在我国,二维条码物流应用多年来局限于单点(单个企业内部)、封闭的应用,没有出现规模化跨系统的应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二维条码技术的产生与飞速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二维条码技术,如汉信码、龙贝码、点众码、矽感CMGM码等二维条码在我国建立了多个企业级应用示范系统,并积极推进在物流行业乃至国家规模的广泛应用。
2.3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当前RFID应用最为热门的领域就是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在供应链当中传递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以及信息传递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一直是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热点,而RFID具有的非可视识读、同时识读多个标签、识读速度快等特性非常适于解决供应链过程中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问题,同时,物联网的上层架构解决了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使供应链的透明化有了从概念到真正实现的可能性,因此,RFID在供应链管理当中引起热烈的关注不足为奇。
2008年,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应用取得了较多进展,国家863计划已经将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方面的应用作为重要的项目来关注。2008年,国家860计划又以促进RFID技术的应用为核心,设立了一批新的RFID应用项目,RFID技术在各种供应链服务中已经彰显优势并代表未来供应链管理发展方向,国际巨头也都纷纷将目光投注在最具潜力的RFID供应链应用上。其中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示范效应的典型行业领域包括:奥运食品安全追溯、奥运电子门票、首都国际机场行李追踪管理、解放军总医院器械包管理、国家大剧院资料检索管理以及地井、宠物等城市管理应用。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射频识别技术在奥运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通过奥运食品RFID电子标签,全程监控了奥运食品的种植、运输、分类、验收和贮存过程,完善防范了食源性疾患,动物源性食品中违禁物质的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问题。
2008年,RFID技术不仅在传统的交通物流行业依然蓬勃发展,而且在医疗设备追踪、食品安全追溯、资产管理等领域也取得了应用上的扩展。中国的应用仍然保留自己的特色,根据非正式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约有过万家物流及运输公司,目前并购活动在这个领域时有发生,一些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陆续出现。为了取得更高的运营效益,它们将会与遍布各地的运输商伙伴合作,要令其伙伴网络取得合作无间的效果,采用RFID系统将是可行的途径。IDC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方物流企业RFID的应用规模可达到5534万元,到2011年这一规模将超过10亿元。此外,RFID技术在服装、图书馆管理等方面应用形成了新的热点。发展展望
3.1 条码技术发展
条码技术作为一种最传统、最经济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低成本、使用便捷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适用于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具有最广泛的市场空间。
3.2 RFID技术发展 根据ABI研究最新预测,2008年全球RFID销售额将超过53亿美元,年收入增长将加速超过中期的高增长,高容量的应用,如供应链管理,身份证件,票务和非接触式支付。传统RFID的应用,如存取控制,自动车辆识别,汽车制动,以及身份证件仍将主导当前和近期的RFID市场,预计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低于两位数。不包括汽车制动在内,预计在未来4年复合增长率为15%。在2013年RFID市场总容量将达到98亿美元,或者不包括汽车制动在内是82亿美元。ABI认为目前预测出全球经济的变化如何影响RFID市场还为时过早。持续增加的投资保证了RFID发展并且增加了订单。
从RFID技术与应用发展前景来看,RFID技术正在从先前的技术、资金投入拉动型以及政府支持的发展模式,进展到关注于ROI(投入产出比)以及Bottom Line(企业净利润)的发展模式,通过RFID技术的不断仓Ⅱ新,以及在高附加值物品以及服装等非传统物流供应链行业内的应用,解决RFID成本高、投入RFID应用项目盈利模式不清等问题,从而带动RFID技术与产业的良性发展。
摘自:
6.物流管理毕业实习报告-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篇六
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物流行业的趋势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的发展,物流企业的管理实现信息自动化,无疑是降低企业成本最有效的途径。 现代物流业采用了有效的科技手段和合理的组织管理,成为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网络在我国已经已经普及,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已经成熟的科学技术来对货品的追踪。
1仓储管理的特点。
仓储管理(Warehousing Management)是物流管理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盈利,要对货物的仓储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 仓储管理在整个货品流通过程的买、销、存运作过程中,研究货物储存时的进、管、出及及相关的运作管理活动,以及货物储存业务有关的对人力、财力、物力的管理和运作。 包括货品在库的.信息、入仓信息、出仓信息、货品所在位置的信息、仓库所在位置的信息和负责人的信息,货品生产商的信息等。
2采用的相关技术介绍。
Java EE(Java 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能够开发和部署 Java 服务器端应用程序。 Java EE 是在 Java SE 的基础上构建的, 它提供Web 服务、管理和通信 API 、组件模型等。 JSP(Java Server Pages)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 其在动态网页的建设中有其独特而强大的功能。JSP 技术和 ASP 技术类似,它是在 HTML 网页文件(*.htm,*.html)中插入 JavaScript 程序段和 JSP 标记,组成 JSP 文件(*.jsp)。 MySQL 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这样就增加了存取速度并提高了数据的灵活性。 MySql 作为一个开源的数据库解决方案,支持用户修改各种配置选项,满足不同的开发需要。 虽然和 SQL Server、Oracle 相比较来说,Mysql 功能没有它们那么强大。 但应用在中小型 B/S 应用系统的开发时,它完全可以满足开发的需要。Tomcat 是一个开源的免费的 Web 应用服务器,它具有开源免费、容易安装使用、占用资源小、易于和其他软 件 集 成 等 各 种 优 点 , 是 Apache 软 件 基 金 会 (Apache SoftwareFoundation)的 Jakarta 项目中的一个核心项目。 现在使用其开发相关应用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3系统架构。
我们在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开发中采用三层体系架构的开发模式。 把一个应用的输入、处理、输出的流程分成三个层――模型层、控制层和视图层。 通过 JSP+Servlet+JavaBean 可以实现 MVC 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JSP 负责生成动态网页,其中,业务逻辑、流程控制分别是由JavaBean、Servlet 负责。
4系统设计与实现。
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查询和管理公告信息,货品出、入库信息,货品在库信息,货品分类信息等等,具体的系统功能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根据系统需求的描述来进行模块划分,关键是通过开展前期的需求分析, 将物流企业管理过程的需求进行抽象化,再划分出公告信息的管理、货品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的管理、用户权限的管理、仓库位置信息的管理。 运输车辆信息的管理等模块。
公告信息的管理。 公告信息的管理即对公告信息的发布或者删除,公告信息是指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向其它用户发出的工作信息或者通知。
货品信息管理。 货品信息管理主要是存储和统计货品的详细信息。
入库单信息的管理。入库单信息的管理的功能主要是保存和查询以及修改日常货品的入库信息,入库单信息主要包括:入库单负责人,入库货品的名称, 入库货品的分类名称,入库货品的型号,入库货品的数量,货品入库单的备注信息。
用户信息的管理。 用户信息的管理是用来保存和修改用户的信息,便于日常维护和保存。
用户权限的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是针对物流业管理层、 业主、货物、运输人员等,分配给其不同的权限,以便达到管理上的差别。
仓库位置信息的管理。仓库位置信息的管理分为仓库位置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
运输车辆信息的管理。运输车辆信息的管理包括运输车辆的信息录入、车队信息的录入、车队成员信息的修改/删除等。
5系统测试。
系统设计完成后的测试阶段可以找出系统的不足之处,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完善系统的功能,所以说测试阶段在开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功能性设计方面,需要做合理的测试,不仅如此,还要测试系统的数据合法性,系统的数据边界性等等。 通过测试我们解决了在连接数据库的字符串处做编码和编写提交页面数据代码时,MySql 数据库对中文的支持问题。 通过测试证明通过 MyEclipse+Tomcat+mysql 工具进行开发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货品信息,货品库存信息,入库货品信息,出库货品信息的便捷管理,提高了物流企业运作的效率。
6结论与体会。
现代物流行业具有高科技含量和经营运作的宽广性等特点,通过设计管理系统对物流仓储的合理安排整合及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物资的合理、高效、准确的流通,可以让经销商和用户实时掌握物资流通环节中各种信息,对物力和人力合理进行调配,以按时履行好供货合同。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数据库的设计位于整个开发的很重要的位置,数据库设计是否合理高效是向下开发顺利进展的关键。 因此应该把数据库设计作为明确需求后的关键工作,可以避免在开发过程中时刻需要修改数据库浪费人力和时间。
【参考文献】
[1]王皓。高等学校“十二五”应用型经管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仓储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7.物流管理毕业实习报告-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篇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催进了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内容, 也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重要标志。传统的物流具有成本高、流通费用大、竞争能力低等问题,为适应国际和国内流通格局的变化新形势,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流通模式进行改进,利用信息化科学管理手段和现代物流方式,整合现有流通资源,构建新型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建立基于GIS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可以全面提高物流活动的信息化和可视化水平。
地理信息系统[1](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作为获取、整理、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操作、分析、模拟、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在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将GI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是物流管理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物流管理进行研究,出现了若干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2]及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这些系统多用在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领域[3],国内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领域[4],但有关GIS应用于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较少。因此,建立基于GIS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它是促进物流信息的共享,实现物流过程的可视化,降低流通成本。
1 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我国传统的物品流通过程中,由于的流通环节多、中间商多、损耗大等原因,有统计显示,流通费用占销售价格的3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造成物流成本损失大、效率低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流通环节长。我国传统的物流流通过程如图1所示。在流通的过程中,进行交易的主体多,并且规模较小,涉及到的部门多,很难进行统一协调规划,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造成资源浪费,导致流通费居高不下。
(2) 物流技术水平落后。近年来,随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快速发展,尽管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较快,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运输、搬运等技术装备的普及率较低,GIS、GPS、GPRS等技术的应用非常有限[5]。物流配送车辆的实时跟踪以及运输车辆的最优路径的规划的运用较少。
(3) 观念落后和信息化程度低。人们对于物流的认识比较浅显,片面理解为仓储、装卸、散化。针对物流的特殊性,国外侧重于物流信息平台的开发,一些关键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物流中,相对比较成熟[6],而国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理论方面。
2 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
由于物流作业过程中信息的流动跨企业、跨区域进行,信息平台必须具有实现跨地区的信息实时传输、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分布式和集中式处理等功能。将GIS技术与物流管理技术集成,构造基于GIS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需要经过以下阶段,首先是信息平台数据库的建设,其次是平台系统的实现和物流信息提取及分析应用。信息平台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点是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
2.1 数据集成
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数据包括两个部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传统意义上的物流管理主要指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 数据基本上是属性数据,可采用关系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构成属性数据库;而物流活动一般涉及区域性的流动,数据涉及的是空间数据,为GIS应用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中的提供了基础。空间数据的空间要素为点(Point)、线(Line) 、面(Polygon)等,构建空间数据库进行数据的集成、存储和管理。
对于G1S数据库的管理,有许多种方法,本文结合现代物流的实际情况,利用DBMS管理属性数据。将城市路网中的线和节点映射到DBMS中,实现GIS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有效集成。基于GIS的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数据管理方法如图2所示。
2.2 功能集成
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集成是根据物流操作模式对其功能进行的规划。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 基于GIS 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关键是功能集成, 即将GIS 功能与物流管理功能的整合与统一。利用GIS 技术融合到物流管理在中,形成具有流通过程的空间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决策等功能的平台系统, 实现对物流的全过程的可视化和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7]。
采用GIS 技术对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 主要通过以下模式[8]。
(1) 基于OLE
的操作模式。首先建立OLE 容器,建立一个公共用户界面, 再建立不同应用程序间的通信,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平台的访问是通过OLE 接口实现的;
(2) 独立操作模式。
GIS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在功能上仍相对独立,只要采用文件交换的方式进行相互间的通信;
(3) 基于COM的操作模式。
控件(COM) 按照相应的接口标准,在内部进行完全封装,实现相应的功能。GIS 控件通过将数据和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数据库中存储统一的物流配送区域的地理对象。这种控件有超图公司的SuperMap,ESRI公司的MapObject,Mapinfo公司 的MapX等。此方法集成的物流信息平台系统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
3 基于GIS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实现
3.1 三层结构
本平台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分别为地理位置上分散的内部用户和外部企业用户提供互联服务。其中,C/S模式主要用于内部用户的高效的信息共享、传输和物流业务处理;B/S模式用于与外部企业用户的连接。
3.2 GIS图层设计
结合现代物流实际情况,物流过程中的GIS图层可以分为静态图层和动态图层。
(1) 静态图层。
静态图层包括配送区域的图层和物流节点图层。配送区域图层,包括配送区域道路网拓扑结构和交通道路信息等,在GIS里面分别由“点”、“线”和“面”表示,是电子地图的基本图层,通常不改变此图层信息[9]。配送区域图层是GIS 的基础,物流车辆货物实时跟踪、配送车辆路径规划都是基于此图层的;物流节点图层,该图层的信息主要以点的形式出现,包括配送中心、储备中心、需求点等。物流节点图层如表1 所示。
(2) 动态图层。
在流通过程中,运输车辆可使用“点”来表示,结合3G(GIS,GPS,GPRS)技术,对数据库中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更新,通过创建动态图层,实现对运输车辆、货物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运输车辆路径的优化决策。
3.3 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模块
基于GIS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有:
(1) 合理配置物流企业的资源,通过该平台系统,结合实际需求点的需求量,对物流配送车辆进行调配, 有效实现对物流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2) 物流配送车辆、货物实时跟踪,通过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车辆实时监控模块,结合GIS/GPS技术,进行相应地图匹配,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运输车辆的实际位置,为流通的可视化运输提供保障;
(3) 物流配送车辆路线优化,利用GIS 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需求点的实际位置信息和需求量,实现运输车辆路径优化[10]。综合考虑现代物流的特点,建立物流VRP优化模型,结合相应的数学算法,求解出最优解,减少物流成本;
(4) 通过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可以实现物流企业在不同区域上各个网点之间的信息传输与共享,实现统一组织管理;
(5) 通过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实现物流企业同用户之间的紧密联系, 信息的及时发布,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
(6) 通过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可以实现的网上交易,对订单、合同和财务等进行电子操作。
4 结 语
本文从我国传统物流过程中存在的流通环节复杂、物流技术水平落后、物流信息化低等问题出发,提出了建立基于GIS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利用GIS技术能高效地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优势来建立基于GIS 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有助于提高物流配送企业整合现有资源,实现流通过程的可视化和物流信息的共享,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的效率,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8.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中的应用 篇八
因此,把Gl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就可大大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就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样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才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和GlS本身的发展,GlS技术将成为全程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GIS技术
GlS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是对信息的各种加工、处理过程的应用、融合和交叉渗透,并且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的过程。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分析操作。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GlS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二是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研究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动态预测能力,产生高质量的地理信息;三是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程序模拟常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价值信息,为人类实际应用与科学研究应用。
二、GIS物流系统分析及设计
(一)GIS物流系统
主要是指利用Gl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l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1.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
2.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哪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
3.分配集合模型:可以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公司要设立×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
4.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问题,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得到解决。
(二)GIS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
配送作为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在现代物流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而言,我国的物流配送非常落后,给电子商务的发展设置了严重的障碍,要打破物流配送的瓶颈,物流配送的现代化是关键。
研究表明,在货物需求信息复杂,拥有运输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单纯采用人工方法在规定时间内连续确定配送车辆整体调度的每日最佳方案是不可能的。因此开发以GlS为基础平台,集成物流配送车辆管理和数据库管理于一体的系统是货运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基于GIS的物流配送車辆路径规划以区域电子地图为基础地理信息来源,同时连接各种动态数据库。
如以某城市中的物流配送过程为例,那么基于Gl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客户提供的详细地址字符串,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车辆路线;二是通过基于Gl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车辆路线的合理编辑(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客户配送排序);三是用特定的地图符号在地图上表示客户的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客户(如普通客户和会员客户,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等)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四是通过GIS的查询功能或在地图上点击地图客户符号,显示此客户符号的属性信息,并可以编辑属性;五是在地图上查询客户的位置以及客户周围的环境来发现潜在客户;六是通过业务系统调用GlS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业务系统的各种相关操作结果的数值信息;七是基于综合评估模型和GIS的查询,实现对配送区域的拆分、合并。
(三)总体设计研究
GlS物流系统以电子地图为基础,集优化算法与数据库管理分析于一体,进行货物配送方案的优化,并以地图和报表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方案,实现了配送方案的可视化、运行数据的可视化,促进了运输部门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全面跟踪、分析货物流向,进行区域分析,为用户的商业配送货业务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信息搜索、管理、统计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其总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桌面地图功能:对电子地图提供基本操作,如分层显示、分层控制、无极缩放、任意漫游、直线选择定位等功能;对电子地图的编辑操作;对电子地图进行综合信息分析;并创建专题图。
二是基础数据建立:将收集到的用户、车辆、司机信息录入系统,并可做相应修改。
三是信息维护:输入货物需求计划,并对建好后的基础数据发生变化时进行变更处理。
四是运输计划制定:通过车辆优化调度模型的计算,形成优化配送方案。具体可以求解任意两点间的最优路径,求一天内所有货运任务的分派方案。
五是查询:系统可按照给定的查询条件从不同方面查询用户、车辆、司机和运输货物信息,并可结合地理图形进行综合信息查询。
六是统计分析:系统可根据给定的统计条件从不同方面统计用户、车辆、司机和运输货物信息,并可结合地理图形进行综合信息统计分析。
七是系统管理:提供整个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功能。
三、结束语
9.信息技术在城市河道管理中的应用 篇九
摘要 当下,应用计算机现代化通信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够对河道设施运行管理实现有效地监测与控制,能够实现对河道设施及调度实行动态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甚至将来还可以通过网上互连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为防洪减灾服务。
关键词 河道管理;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100-02
0 引言
全球背景下,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突出的客观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迫使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的有效办法。因此,采用现代化手段,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动态掌握区域水资源变化及利用情况,最大限度的调控使用效率,对区域内的雨情水情进行自动监测,实现雨情水情监测数据的及时采集和准确传输;对各类水资源信息和防汛抗旱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查询、分析和处理,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城市河道管理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背景
水利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为适应国家、省、市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流域和区域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城市河道管理信息化进程,全面提高城市河道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是保障城市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选择。河道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城市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水平与能力。信息技术在城市河道管理中应用的实际问题
虽然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为特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进展比较缓慢,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各水利业务领域发展也很不平衡,覆盖城市河道的水利信息网络尚未形成。
对照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当前城市河道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从总体上看,业务处理仅实现了部分数字化,相关技术规范不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有限的数据资源总体质量不高,使用效率较低。此外,信息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从水利系统自身的角度看,一是动态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积累未能全面规范化,有许多宝贵的原始观测记录、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等资料已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损毁或散失,造成信息损失。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受信息交换机制的制约,要么获取困难,要么因业务侧重点不同,所获得的信息不完全符合其它水利业务应用的要求。
2)从整体上看,信息采集系统不健全、不配套,直接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采集的信息要素类型较少,时间、空间、采集频度和精度与水利各项工作的整体需求不相适应,数字化的信息量占水利信息总量的比例严重偏低。信息资源不足主要表现为:时效较差、种类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同、时空搭配不合理等,特别是信息的数字化和规范化程度过低,更加重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3)从整体上看,现有网络覆盖面窄,传输能力低,远远不能满足城市河道管理业务的需求。从采集点到计算机网络基层节点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输手段,制约了信息技术应用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由于可重用性与共享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体现,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导致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
4)初步建成了相关专业资料数据库。包括水、雨、风情信息库、气象信息库、水利工程电子地图库〈工情〉、法律法规库、防汛抢险知识库、历史资料和图片库、行政管理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构成支持决策系统的基础,并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享。其它在建的数据库有:综合性数据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专业数据库;灾害监测与评估专业数据库;等,虽然数据库建设已涉及相当多的水利业务,但这些已建或在建的数据库模式多样、标准化程度低、存储数据难以同化、安全与更新机制缺乏、技术水平差距明显,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5)在水利局机关、各区机构、部分镇等纵向水利部门的不同业务中,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种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进展迅速,个别系统还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但由于信息资源不足,软硬件和数据资源整体协调困难,致使已经形成的信息处理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另外,各级水利业务部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单
一、系统性差、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成本高、维护困难,不能形成全局性高效、高水平、易维护的应用软件资源。在城市河道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系统组成城市河道管理应用信息系统,在设计和开发时,主要应由采集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表示层、接口层、支撑层七个部分组成,内容有:
1)采集层水利信息化系统。采集层采集的内容有气象、水雨情、工情、旱情、图像、水质、地下水、水土保持等信息,采集手段包括遥感、遥测和其他传感器自动采集、云台摄像、手工输入、通过数据接口自动获取等;具体的采集内容、手段、采集地点的布局等根据具体系统决定;
2)网络层。为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提供基础,网络的建设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公网和专网相结合的方式;
3)数据层。通过建立所有与水利相关的数据的模型或结构,使应用层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各种水利信息,产生各种水利应用;
4)应用层。建立在数据层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各种应用模型如洪水演进模型、排水模型等,提供水利行业的各种应用功能。如信息服务、统计分析、虚拟仿真、预报决策等;
5)表示层。以浏览器为载体,直接向从事城市河道管理的各级人员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功能或信息服务;
6)接口层。通过向各级水利系统提供网络接口、数据接口和系统接口使各类信息得到充分共享,各级水利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形成“数字水利”;
7)支撑层。通过相关的标准体系以及最新的技术,保证整个系统安全、稳定、有效的运行。结论
10.物流管理毕业实习报告-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篇十
【摘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基于此,本文以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强化我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企业安全管理 应用
前言
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管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凭借快捷、便利的优点,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各个管理层面,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日益规模化,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管理难度也日益提升,经常会出现因信息安全问题导致管理系统失效的情况,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为了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就需要对电子信息技术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当前,企业纷纷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大对技术和资金上投入以提升企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能。但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技术上存在漏洞,也与企业员工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关。在企业日常管理中,有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高,认为信息安全应是IT 部门的工作职责,其他部门与此毫无关联;有的工作人员认为企业时常用以往安全问题宣传有些言过其实,真正受信息安全问题困扰的企业为数并不多;有的企业对于信息安全疏于制度上的管理防范,造成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制度可参考,对于信息安全存在的潜在风险无法应对解决;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但却未依章办事,企业信息管理的针对性抑或操作性都不强,信息化程度严重滞后。
2、存在安全漏洞
电子信息技术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其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发展并不健全,在实际应用中安全漏洞问题时有发生。无论是电子信息技术的运营抑或系统软件都会存在一些漏洞,如果这些漏洞未能及时解决,就为黑客入侵埋下了隐患,对系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当前,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许多企业法人为了个人利益,买通黑客进入对手企业的管理系统中,对其企业系统进行攻击、破坏;企业内部有些员工,可能会由于个人情绪或是对企业严重不满,也会利用系统中的漏洞,对企业管理系统进行入侵攻击,造成管理数据丢失,对企业运营管理带来极大影响。
3、计算机遭遇病毒感染
计算机病毒传播感染严重危害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木马病毒,员工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与网络接触,极易感染病毒。一旦计算机中毒,轻者影响使用者工作效率,使计算机程序运行变慢;重者可以使计算机陷入瘫痪状态,或者终止用户的关键程序。如果黑客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对目标计算机植入木马病毒,还能对计算机进行远程控制,非法获取信息。这些网络安全隐患都需要企业加以注意。
4、遭到恶意攻击和非法侵入
不管原因如何,恶意攻击和非法侵入现在已经是常态。企业信息网络运行必须面对这些问题。黑客可以利用网络攻击和非法侵入来终止企业的商业活动或者停止运行某些程序来干扰企业的正常网络运行,这些都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黑客还可以利用木马病毒非法盗取企业机密,或者违背企业以至进行恶意的商业活动,还能窃取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二、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1、提高防火墙设计
由于企业员工在上网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操作失误导致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被黑客入侵,严重威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一直以来,企业信息管理的安全维护都是由多个安全设备共同操作实现的,各种功能和品牌不同的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企业的网络就会呈现出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而且还会出现无法兼容的情况,对网络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就需要配置比较多的人力。为了对这种问题进行解决,企业可以通过终端安全系统,提高企业信息技术管理,防止黑客入侵。所有的信息数据都需要通过防火墙进行安全检测后,才可以进入到企业的内部服务器。在通信的过程中,防火墙会对每个连接发起和结束的整个过程进行检测,对H.32、FTP协议等进行分析,监控和审计客户端行为,及时对系统漏洞进行修补。此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订制终端管理系统的功能,从而全面地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提升。
2、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度
由于人们的行为活动都是在潜意识的引导下开展的,所以,在信息安全问题管理的过程中,要使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度进行提升,从意识的层面重视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生存,只有所有的员工都认识到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才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对企业的机密信息进行保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培养出具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定期对这些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为企业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企业信息管理部门要全面掌控企业的信息资源,根据部门的不同,对管理系统的安全系数进行提升,实时监测各个部门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历史入侵信息,适当地对信息安全管理的手段进行调整,使信息的存储持续处于一种变化的过程中。如此一来,企业的信息安全性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企业信息泄露的概率会大幅度降低,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企业的利益。
3、提高基础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
对于企业信息管理来说,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企业要提高信息安全管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采购一些安全系数比较高的设备,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企业每年划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具体的投入金额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确定。目前,很多企业的信息管理设备都出现了严重的老化,对于这种情况,企业要提高设备线路的维护和检修,在购买相关的管理设备时,要评估设备的功能,判断其是否可以全面解决安全问题,设备的使用流程是否过于复杂。例如,为了防止企业因为停电而导致无法运营的情况,企业可以采购一些UPS电源来保证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可以持续运营,避免因停电等事故造成的数据损失的情况出现。
4、提高企业网络平台的建设
通过配合使用软件和安全芯片,可以建立出一个私密的存储平台,这种安全平台目前已经在很多的公司进行推广运用,通过这种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保护,避免出现企业机密泄露的情况。而且,企业可以根据各种使用要求,通过内部权限设置相应的工作组和共享平台。例如,某公司在建立关键项目的共享文件时,可以首先建立封闭的局域工作网络,权限设置为只有相关人员进行浏览,如此一来,就降低了机密文件被盗用的可能性,为企业信息安全的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结束语
总之,21 世纪是电子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时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问题越发严峻。因此,企业应加强对信息安全的了解和认知,从技术层面、意识层面以及管理层面出发,多管齐下,使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切实提升企业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吴昌伦,王毅刚.信息安全管理与管理体系[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41)
[2] 陈飞.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实践[J].计算机安全.2005(06)
[3] 韩权印,张玉清,王闵,聂晓伟.信息安全管理实施要点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5(20)
11.射频识别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 篇十一
【摘 要】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其优越的性能特点使其将取代条形码,并将在物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和有些先进工业国家一样,都在努力尝试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业中,特别是在农业物流领域的应用。通过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的提高物流的效率。本文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物流管理中的优势,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并提出射频识别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射频识别;RFID卡;读写设备;物流
1.射频识别卡
RFID即射频识别(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以下简称RFID),又称电子标签。是从90年代走向成熟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成功结合起来,将无源以及免接触的难题解决了,是电子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一项很大的突破。RFID是将来标签市场中的一种终极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2.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优势
2.1使读码劳动力成本降低
使用产品级射频识别技术能帮助零售商的劳动力成本减少,货物管理和货架存品的服务费也减少,对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产品来说,通过提高自我的服务项目,减少检查的时间和检查的错误,将能改进目前这种“自动扫描”的检查方式。
2.2使库存和销售人员方面的成本减少
一般情况下,对商家来说库存及销售成本比较高。利用读写器来读取容器、货盘、纸箱和物品,从而取代消耗人力的条形码识别过程。射频识别技术能够使销售人员的数量减少30%以上,从而降低了成本。
2.3使偷盗情况的减少
对于商家来说,就货品被偷盗一项,每年造成的损失就高达几百多亿美元,保守估计造成的损失将占到全部销售额的1%-2%。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后,可以在供应过程中实时追踪货品,指明某个时刻某件货品所处的具体位置,并且也能减少存货中的出货遗露。射频识别技术已在部分货品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尤其适用于那些具有比较高的利润或价格很贵的货品。
2.4使存货有所节余
射频识别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存货中的错误,很大程度的提高存货报告的有效性。通过使用射频识别技术来准确地追踪货品,公司能够清楚地掌握货品销售的历史记录,并且对实际所需存货预测的准确性有所提高。
3.射频识别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
物流是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之一,物流所特有的高度准确率和快捷性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农业中的物流成本,提高了货品分拣中的自动化程度,从而降低了差错率,使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效率提高了,也使整个供应链管理显得透明而高效。射频识别技术在农业物流领域主要用于对货品的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等的识别方面。以下是射频识别技术的一些典型运用。
3.1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托盘系统管理
把每个托盘上都安装了射频标签,在托盘进出仓库的必经通道口的上方位置上安装射频识别器。当装载着托盘货物的叉车通过时,射频识别器就会获取射频标签内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计算机,将托盘的通过情况记录下来;当托盘装满了货物时,自动称重系统便会自动比较单个托盘的重量和装载货物的总重量,从而获取它们之间的差异,了解货物的实际信息。通过使用射频技术,可以准确地获得仓库中的托盘、货物状况,进而使仓库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3.2可以实现通道控制系统管理
把射频标签安装在仓库中的各个包装箱上作为唯一标识,把射频识读器安装在包装箱进出仓库的通道进出口处,识别器天线固定在上方。当包装箱通过天线所在处时,计算机会把从标签里获得的信息与主数据库里的信息进行比较,信息正确时绿色的信号灯亮,说明包装 箱可以通过,信息不正确时,会将红色信号激活,同时也将日期和时间记录在主数据库中。该系统建立了高速、有效的信息输入途径。也就可以在高速移动的过程中获取信息,很大程度的节省时间。同时还可快速获得信息的回馈,从而降低货主的风险。
3.3可以实现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管理
集装箱上安装标签。当运送集装箱的汽车、货船、火车到达或离开货场时,通过射频识别设备,对集装箱进行自动识别,并将识别信息传递给信息系统,实现集装箱的跟踪管理,提高集装箱的运输效率。
3.4可以实现配送过程中贵重货品的保护
在有的仓库中可能会存储着价值比较贵重的货品,为了防止货品丢失,或者防止装着这些货品的托盘放错位置而导致交货延迟,可以采用射频识别技术,以保证叉车移动托盘时按照正确设置的线路走,降低了在没有监控道路上货物被盗的可能。
4.射频识别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射频识别技术与其他新兴起的技术一样,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但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物流管理中是不容忽视的。为保证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的应用,其未来研究方向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制定统一的射频识别技术标准
射频识别技术标准的不统一是制约射频识别技术发展的第一因素。因為每个射频识别标签中都有一个惟一的识别码,如果射频识别的数据格式都不同而且又互不兼容,那么这些的射频识别产品就不能通用,这对全球化经济商品流通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制定统一的射频识别技术标准,让一个射频识别产品能顺利地在全球范围中流通下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4.2实现射频识别技术软硬件技术的突破
尽管射频识别技术具有远距离读取数据、非常高的储存量及有强大的抗污性等特性,但是射频识别技术读取的准确性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增加,主要是开发研究射频识别标签与读取机的工作。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管理过程中,与读取设备和相关的管理应用软件是离不开的。所以,射频识别技术的软件开发和研究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发展。如何用射频识别技术带来的数据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4.3解决射频识别技术安全问题
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的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透明管理,但同时也会使个人隐私不安全。因此,就迫切需要尽快研究出增强安全性能的射频识别技术产品。
4.4降低射频识别技术的成本
目前最困扰企业大量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的关键问题是射频识别技术成本的降低问题,其成本的消耗最主要的是标签的使用、读写设备及管理软件的成本。其中,由于标签是贴于每个单件产品上,使用数量非常大,因此标签成本的降低,将是射频识别技术成本降低的最重要的部分。
由此,射频识别技术已经成为本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因其耐用性、方便性且可高速通信等特点,在电子信息领域中越来越广泛应用。尤其在农业物流的应用上,促进了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将射频识别技术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水平,其势必成为本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科]
【参考文献】
[1]游战清,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46-173.
[2]陈大才,王卓人译.Klaus Finkenzeller.射频识别(RFID)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6:115-143.
[3]潘利华.我国IC卡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7):35-39.
12.物流管理毕业实习报告-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篇十二
1 相关课题的研究动态
电子标签是一种提高识别效率和准确性的工具,该技术将完全替代条形码。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概念的诞生已有几十年了,即便是在国内的商业应用也已经好几年了。可我们还是习惯给它冠以高新技术的头衔,并推崇它是改变世界未来的十大技术之一。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电子标签在物流运输上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决定了物流运输系统需要进行优化,促使传统物流运输流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转型为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精简化、核心化、高效化和信息化的高效物流系统。
2 RFID技术的优点及工作原理
2.1 RFID技术的优点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自动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零售、物流运输、邮政通讯、电子政务、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其它自动识别技术,例如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RFID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RFID的阅读器不必一定与标签直接接触,这使电子标签成为肮脏、潮湿和刺目等恶劣环境下阅读的理想选择;
2)RFID的数据存储容量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数据可随时更新;
3)RFID可以进行密钥认证,保障数据安全;
4)RFID实现了“免接触”;
5)RFID的体积小、易封装,外形多样,可应用于不同场合,使用非常方便;
6)RFID的使用寿命可长达10年以上,读写10万次;
这一技术应用在物流过程和供应链管理之中,将会带来流通和交易成本的减少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实现智能集装箱将发挥重大作用。
2.2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以RFID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偶合(Inductive Coupling)及后向散射偶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3 采用电子标签技术的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
3.1 需求分析
面对各式各样RFID的应用系统,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是:“我要如何将我现有的系统与这些新系统兼容,新系统的引入会不会对现有系统造成任何影响?”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已有系统与新系统的集成问题。集装箱物流过程中包含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比如集装箱作业信息,集装箱安全信息等。业务集成的重点则是在不改变原有的运输货物流程的基础上,将其信息化、可视化,保证新系统的流程与原有的货物物流流程同步。
3.2 基于货物物流流程的成员信息
根据货物自身的运输特点以及将RFID技术应用于货物运输后新增的功能,可将货物物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分为以下几类:
1)电子标签自身信息,指的是标签的逻辑卡号;
2)集装箱信息包括:货物的基本信息:指货物的货号、货物的重量、货物的经手人等基本属性信息;货物的状态信息:可分为货物的装卸信息,货物的安全状态三类;
3)货物信息包括提单号、货物名称、货类、货物重量;
4)开关箱记录包括开关箱时间、开关箱地点等;
5)船只信息,包括船名和航次;
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安装在被识别物体上(粘贴、插放、挂佩、植入等),当被标识物体进入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读写器的识读范围的基础上,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之间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通信,电子标签向读写器发送自身信息(如ID号等),读写器接收这些信息并进行解码,传输给后台计算机处理,完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就是将信号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的物流平台的设计。
其主要可以实现的功能如下:
1)公共信息的总体服务查询及用户权限分配的设计;
2)货物的物流信息的查询模块设计,登记并记录货物标签信息,对信息进行监控追踪;
3)物流信息平台的个性化服务模块,对货物在物流运输的历史信息查询,货物丢失的及时报警系统;
4)货物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成功操作统计。
5 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电子标签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它的出现势必带动和加速物流、仓储,交通等行业的信息化进程。随着此技术的进步,存在这样几个发展趋势:在标签方面,有效距离远、无线可读写性能更加完善、适合高速移动载体识别、智能性更强、成本更低等将是新一代标签的特征;在阅读器方面,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模块化、多种模式兼容的读写设备是主要研究的对象;而系统方面,安全性更高、智能化和远距离的识别系统将会更受关注。相信随着中国市场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强,国内经济在不同方面都将体现出大的国际竞争力。口岸作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门户,其建设、发展和管理将成为推动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口岸科技水平、实现口岸信息化是发展经济和加速进出口贸易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衡量市场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和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志,重视口岸信息化建设,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在极具代表性的港口物流中,只有加快研究和应用集装箱智能标签,才能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为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我国现代国际港口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使得我们能够从容面对急速发展的港口物流业的挑战。
摘要:该文从电子标签技术、物流信息管理、电子标签动态发展等技术方面对电子标签技术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中的实际应用的研究。由于电子标签的推广并融入物流信息管理行业,电子标签技术在物流心理管理软件中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强大推动,是国内物流企业尽快加入RFID技术应用的大趋势。
关键词:电子标签,物流信息,射频识别,集装箱
参考文献
[1]康东,等.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与典型应用开发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王丽亚.物流信息系统与应用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物流管理毕业实习报告-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11-28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示例09-17
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07-21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实习周记原创全套06-11
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介绍06-10
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07-10
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10-03
物流信息系统实验报告11-26
物流企业物流操作员毕业生实习总结11-23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报告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