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教案设计

2024-10-03

基础训练教案设计(共13篇)(共13篇)

1.基础训练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的要求:

1.复习汉语拼音,能直呼音节,写出汉字,并比较不同的韵母。

2.写出带有指定部首的字,认识相关的构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

3.辨析形近字,比较字音和字义,提高运用汉字的技能。

4.培养学生恰当运用词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同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6.继续学写留言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读音节,看看每组韵母有什么不同,再写汉字。

1.指名读题,看看题目要我们做些什么。(读、看、写)

2.出示音节,直呼。

3.比一比每组两个音节的韵母有什么不同?

(1)上面四组,声母相同,韵母不同。

(2)下面四组,声母不同,韵母也不相同。(第四组除外:声母不同,韵母不同)

4.程度较高的班级可告诉学生:

(1)ui、un、iu自成音节时应还原成:wei、wen、you。

(2)j、q、x与üe相拼应写成jue、que、xue。

5.看音节写汉字。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齐读题目,说说要求。

2.指名认读部首并说说带有该部首的字一般与什么有关。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3~5个。(最好写本册学过的)请两人演板,其他同学在下面做。

4.集体评议,自己修改。

三、读读比比,再组成词语。

1.读题,思考:这一题要我们做什么?在题目的有关词语上加“.”。(读、比、组词)

2.分四人小组认读、讨论:每组中的两个字在音、形、义上有何异同?可用什么方法加以区别?如何组词?

3.汇报各组自学情况,集体评议,老师相机指导。

4.各自在书上独立完成。

第二课时

一、下面的词怎样搭配合适?用线连起来,再写在后面。

1.指名读题目,看看题目要我们做些什么。(想、连、写)

2.读词、找规律:单音节(动词)、双音节(名词)。

3.析例:“闭一眼睛”表示做什么。

4.每组中单音节的词应和后面哪个双音节的词连在一起,自己试着连一连。

5.汇报、评议,抄写在后面。

二、读句子,把带点的词换成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1.读题,看看题目有什么要求。(读、换、写)

2.举例,介绍做此项练习的方法。

(1)读句子,看看这句话说的是什么。

(2)想想带点的词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想好后写在括号里。

(3)写完之后把句子读一读,看看是否合适。3.师生共同完成1、3;2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检查。

三、读一读,回答问题。

1.自己自由地反复地朗读,思考:这篇短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带着文后两个问题边读文,边思考。

3.讨论文后问题。

(1)你的理想是什么?

(2)除了自己努力以外,实现理想还需要什么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必须有老师的教育和帮助。)

(3)老师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的理想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各自的理想)

4.短文是以对话形式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语气。

第三课时

写话

写留言条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留言条的内容与格式。

二、默读此次写留言条的内容与要求,用——、~~~~~做相应的记号。

1.留言条的内容:小龙找小岩一起去看孔老师,小岩不在家。小龙让小岩定个时间,通知他一起去。

2.要求:替小龙写张留言条;按留言条的格式写。

3.口述留言条,老师相机指导。(要引导学生说清楚明白,切忌啰嗦。)

4.写留言条:

(1)请两位同学(一好一差)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写。写完后,同桌互相交流,再共同评议黑板上两位同学写的留言条。

(2)交流、评议的依据。(小黑板挂出)

①格式是否正确。

②留言条的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③语言是不是完整、通顺、连贯。

④书写是否整洁、端正。

(3)修改并誊清。

2.基础训练教案设计 篇二

关键词:ASP.NET,在线考试系统,基础工程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高校校园网建设逐步完善,已具备利用网络进行考试的条件。但部分高校基础工程实训理论考试仍采用传统考试方式, 每个工种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人工出卷、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分析等环节,特别是实训人数较多时,批改试卷和统计成绩将十分烦琐且易出错,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可以说传统考试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

为此, 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ASP.NET应用程序开发了基础工程训练理论在线考试系统。它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效率很高,具有试题(卷)录入、修改和查询,手工组卷与自动组卷及进行在线考试等重要功能。在线考试系统实现了真正的无纸化考试, 满足任何授权的实训人员随时随地考试并迅速获得成绩,并给出其详细的成绩分析与试卷评估,同时大大减轻教师出题、组卷和改卷等工作量。

一、系统简介

本系统最大特点是开放性、方便性和灵活性。授权的各工种教师不仅可以轻松地向题库添加、修改和删除试题,而且可以自动新增科目并建立相应数据表, 允许考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考试科目。

(一 )ASP.NET技 术

ASP.NET是.NETFrame Work的一部分 ,是一项微软公司的技术, 是一种使嵌入网页中的脚本可由因特网服务器执行的服务器端脚本技术, 它可以在通过HTTP请求文档时再在Web服务器上动态创建它们。

(二 )系 统结构模型

系统主要采用B / S的三层结构:表示层、应用层、数据层。表示层是客户端的浏览器; 应用层是具有应用程序扩展功能的Web服务器,包括事务处理逻辑,位于服务器端;数据层即数据库服务器。B / S的三层结构是基于Web服务的体系结构,采用三层结构可实现应用服务器级和数据库级的全面分布,较好实现负载上的平衡,因为有了中间层,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三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三 )系统总体设计

1.系统总体结构

考虑到系统完整性和实用性, 在线考试系统根据要实现的功能,分成考务管理子系统和在线考试子系统两部分。系统总体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

2.系统模块功能描述

(1)学生在线考试子系统主要功能

1考生登录:系统接受考生输入的个人身份信息,通过验证,允许合法考生进入考试系统。若考生忘记密码,则可由管理员对其进行密码重置,重置后的密码为六位随机数字。

2选择实训工种:进入系统出现实训工种选择界面,选择实训工种,将显示考生的姓名、题型、题数等。

3考生在线答卷:创建考生答卷的各种资料和配置,保存考生的答题结果。考生通过题型按钮可以浏览试题,或有选择地做题,对于未做题要做标记,可以返回再做此题。

为了防止考生的误操作将考试界面关闭、刷新及后退等,在调用考试界面时使用全屏显示方法, 使考生无法看到和使用关闭按钮。

4试卷提交: 包括考生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提交试卷和考试时间已到系统强迫提交试卷。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将答题结果暂时保存到数据库的考试状态信息表中, 当考生完成试卷后,可以按提交按钮实现主动交卷。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考生没有完成试卷,考试时间到,系统将自动执行保存和提交操作。

5查询成绩: 成绩查询是在线考试系统必不可少的功能模块,考生输入学号和密码登录后,即可查询已考过的试卷成绩,同时可看到参考答案,与自己的答题内容进行对照,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使考试成绩更加透明化。

(2)考务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1题库管理:在管理上,题库一般以计算机管理软件为技术平台,包括试题录入和浏览试题;多功能查询:可以按照管理要求按科目、题型、关键字查询现有题库;可以在已有科目按照题型添加新的题目;类似的,可以删除题目,也可以选中题目列表实现修改题目的功能。

2考试规则:为了便于智能组卷,对某课程试卷整体控制参数进行设定,如题目总数、题目类型、分值、章节及难度系数。

3考试管理:发布考试信息,如考试课目、考试名称、开始时间、考试地点及考试规则。

4试卷生成:根据用户的需要,从题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题目组成试卷,同时生成相对应的答案供评阅试卷时使用。

5考试监控:为监考教师提供一个用于监考的环境,主要提供查询和记录功能。监考教师可利用查询功能对未交卷和被记录有违纪行为的考生进行查询, 同时可以利用记录功能对有违纪现象的考生进行记录。

6阅卷评分:试卷的审阅功能,其中客观题部分实现自动判分,主观题部分实现手动打分,评阅结果交由系统记录。

7考试分析:可以实现对于考生考试结果的简单分析,并将结果以图形方式较为直观地显示出来。

在线考试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整个系统有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如图所示,所有操作都是围绕这个流程展开的。

(四 )智能组卷的实现

在组卷过程中, 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题目是关于同一个教学内容的,这里称之为关于同一考核点的试题。因此,组装一份试卷时,对于同一考核点的试题只能出一道题。这里设计一种快速选题算法,该算法只需经一次比较,便可判定是否已选过该考核点的试题, 又可以有针对性地重点选取某个考核点的试题。即每一道题都设有一个相关码,对于同一章、同一节、同一考核点的题,则相关码相同,显然,前面章节的相关码都要小于后面章节的相关码。故组卷时,同一试卷中不允许出现相关码相同的试题。所以,选题过程中每选出一题,就要与已经选出的题的相关码逐一比较, 若该题的相关码与已选各题的相关码均不相同,则可将该题加入试卷中,否则,放弃该题,重新选题。

在只考虑最佳情况下, 即每次选出的题都恰好是尚未选过的,每选一道题都要与已选出的各题逐一比较,假设已选出了m题,再选下一题时,则需比较m次。

系统采用随即生成题目的形式,好处关键在于:选题随机性强、成卷速度较快、试卷质量高,知识考核点分布均匀,且内容覆盖面容易控制。

二、结语

3.高考素描基础训练 篇三

1 关于基本型的理解、深入与表现

基本型既是一种观察方法又是一种表现方法。当我们画一张头像的时候,我们总是先观察他的外轮廓剪影形,进而分析并画出这个剪影形,这个形状包括头、颈、肩的外部轮廓,它与画面形成了正负两部分。我们反复翻转比较这正负两部分的形状,相互印证各自的正确与否,就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得一个正确的基本型。这是其一。其二,我们继续深入这个基本型,就像看我们的中国地图一样,详细具体,寸土不让。同时用同样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分割出黑色头发的区域形状和白色皮肤的区域形状以及衣服的区域形状。然后我们再 快速的、虚虚的、对称的交代一下脸上眉弓、外眼角、颧骨、下巴、下颌角等位置。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一个外轮廓清晰、内部(黑头发、白皮肤、灰衣服)区域分明、同时兼顾脸部大的转折和五官区域形状的视觉形象,也叫"画面"。这个画面很重要。它是我们整体观察、反复比较的结果。也就是中央美院苏高礼教授讲的"观察的过程产生的观察的结果,即画面"。只有这样的画面我们才能做到整体观察、科学比较、比例准确、画面完整,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获得了一个外实内虚、符合人们视觉经验的画面形象。而后面的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对现在这个画面的进一步深化,从图中我们会看到这个基本型得到了具体的、详实的、准确的刻画。正如苏高礼教授讲的"基本型既是开始也是结束"。

2 关于体块结构的理解、深入与表现

解剖结构是基础的基础,我们可以花一定时间掌握。而形体结构也就是体块结构是对解剖结构以及头部各部分所占空间位置的一个概括,这个概括最终要在画面中以高度、宽度、深度表现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块。关于这部分我们可以参考《伯里曼人体结构教学》这本书,书中用体块分析的方法对人体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图解与阐述,因此我们特别感谢伯里曼先生!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对头发所在的头骨转折、眉弓、眼角、颧骨、下巴、下颌角等处的对称交代正是基于对体块特征的把握和认识。接下来我们还要对具体的体块在光照条件下的光、交界线、影子的关系以及明暗分布规律用分面的方法予以交代。体块和分面是对大的基本型的分解和深入,这里提倡学生轻轻地、松松的、快速的将看到的、理解到的结构、转折都画上去,宁脏勿静、宁拙勿巧、宁可多画不要少画,然后再归纳整理、去伪存真。这时更要注意小的区域基本型的观察、比较和表现,也就是局部单元完成法的运用,这样的表现不但不能破坏大的体块概括,而且还是对大的体块概括更进一步的、更符合人们视觉经验(感受)的深入刻画。

3 关于局部单元完成法

局部单元完成法是针对学生不能深入刻画,观察和表现只停留在画面表层游离的毛病提出的方法。因为前边的基本型和体块分析已经使头像做到了形体、比例、位置准确,这样我们就有可能进行局部观察和局部刻画,而且还能够不失去整体。我们把眼睛聚光在一个眼睛单元上,像放大镜一样看,像扫描仪一样画,以体积为原则,不择手段的一次性画完,然后再移向另一个相邻的单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遵循的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攻其一点,不及其他的战略战术。实践证明这样做降低了难度,充分发挥眼睛和手的功能,挖掘了学生自身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兴趣,提高了能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个单元的范围应尽量放大一些。比如眼睛单元包括眼球、眼眶、眉间、鼻根、鼻骨、颧骨、眼角外侧、眉梢等比较大的范围。相邻两个单元之间要有一定的交叉带,这样做是为了相互联系,照顾整体,浑然一体,避免支离破碎。一个头像大概包括以下几个单元:眼睛单元、鼻子单元、嘴巴单元、脸轮廓、下颌及耳朵单元、头发单元、颈、肩及衣服单元。

4 关于平面色与立体色的关系与控制

平面色指的是画面中整体的黑、白、灰色调分布,通常又是固有色的分布。比如一幅头像作品中的黑头发、白皮肤、灰衣服及画面背景。这些大的色块是画家对绘画各要素、画面构成、节奏韵律和形式感等方面高度概括和苦心经营的结果,是画家基本功和学养的集中体现。立体色则是指光、交界线、影子的关系。通常有五大调子的区分,是把物体画的有立体、有空间的基本技术,又是对平面色的丰富和具体化的过程,。平面色与立体色是概括与具体、控制与被控制、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关于这些论述希望同学们反复体会和实践。

5 表情与表现、情趣与状态

局部单元刻画完成后画面会很深入,高低起伏、形体块面都有较充分的表现,但也可能会有些生硬,画面不够协调。这时我们要根据球体原则对整体进行表现,以使画面很"贯气"。对那些极具"表情"的形体或位置进行再次"拿捏",比如眉毛、眼角、鼻翼、嘴角、下巴乳突、发梢、衣领等。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发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抓住人物的表情瞬间,以期达到整体贯气、既对比又协调、形神兼备的至高境界。这一阶段会观察多、感受多,画的少,但却是画面提升品位和效果的重要阶段。这对于成熟的艺术家来说是很容易的,对考生来说却很困难,因为这一步凝结了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扑捉人物神情瞬间的能力、丰富的学养和出色的表现技法。这对于考生来说则需要长期大量的实践和细心体会才能获得。总之,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考生,都需要一种状态:对人性充满同情与关怀,对画面创造充满激情与热爱,对表现和操作的过程充满情趣和快乐。

4.基础训练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区别发音相近韵母的发音,提高读音结的质量。

2、知道字的偏旁,能仿照例子写出带有同偏旁的字,进行字、

词、句的综合练习。

3、练习选适当的词语填空。

4、对学生进行问答练习,培养学生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5、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拼音练习。

1、出示拼音。

j-ia→jia zh-uo→zhuo

x-iao→xiao h-ua→hua

2、提名式读拼音。

3、集体读拼音。

4、带字练习。

二、练习第二题。

1、出示习题。

2、讲解题目要求,老师举例。

3、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4、完成本题。

三、读下面的词语,组成词语,再写句子。

1、出示练习题。

挥( )( )( )

许( )( )( )

愉( )( )( )

绊( )( )( )

2、讲解题目要求,先组词,再说句子。

3、老师举例。

4、让学生组词。

5、指名学生说说句子,并让学生演示句意。

6、让学生做一做。

7、师生评议。

四、作业

第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组词,造句。

挥( )( )( )

许( )( )( )

愉( )( )( )

绊( )( )( )

二、练习题第四题。

1、出示习题。

读下面的词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向 响

拔河比赛的同学都抓紧绳子,用力( )后啦。

拔河比赛的哨子声( )了。

谢谢 不用谢

小红帮助小明洗手帕,小明说:“( )”小红说:“( )”

小明把小红扶起来,小红说:“( )”小明说:“( )”

2、先说说词语意思,了解同音异义词。

3、让学生独立填空。

4、师生评议。

5、读读句子。

三、第五题

1、出示习题

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

大花坛( )是整洁明亮的教学楼

老师在班级里( )王小芳做的对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应填上什么词。

3、指名学生填写。

4、师生评议。

四、作业

四、五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看手语写句子。

大花坛后面是整洁明亮的教学楼。

老师在班级里表扬王小芳做的对。

2、默写词语。

二、第六题

1、出示习题。

2、讲解例句:

例:王小芳马上跑过去。

王小芳把李小鸥扶起来。

王小芳马上跑过去,把李小鸥扶起来。

(1)读例句。

(2)老师讲解,让学生知道把带有同一主语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句话,采用的方法是把第二个句子的主语省略,与第一个句子连写,中间用逗号隔开,意思不变。

3、指名学生做一做。

4、师生评议。

5、读一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

三、第七题

1、讲解题意。

2、出示问题:

李小鸥被石块怎么了?

王小芳看见了?

李小鸥对王小芳说什么?

王小芳说什么?

3、师生练习。

4、让学生做一做。

5、把回答的句子连起来说说,写下来,读一读。

四、作业

六、七题

第四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把两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同学们高兴地挥动着双手。

同学们大声喊着:“加油!加油!”

2、看手语写一段话。

李小鸥被石块绊倒了。王小芳看见了,马上跑过去,把李小鸥扶起来,李小鸥对王小芳说:“谢谢你!”王小芳说:“不用谢!”老师在班级里表扬王小芳。

二、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出示挂图,让学生初步理解图的意思。

2、提问:

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什么?再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

3、要求学生按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内容,又顺序地说句子。

4、提名学生说句子。

5、把所说的内容写下来,并读给大家听。

6、抽学生上黑板写。

7、师生评议。

8、小结。

三、作业

看图写话。

5.基础训练四作文教案 篇五

(习作指导)

题目:学写表扬稿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复习表扬稿的格式。

2.使学生熟悉表扬稿的一般格式。

3.练习写表扬稿。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准备:教学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㈠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㈡明确习作要求,明确:

1.为什么写表扬稿?

2.表扬稿的格式。复习广播稿的格式,特别明确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

㈢启发学生思考,准备表扬谁。

1.拓宽范围:可以对班级、学校、社区、社会上某人某事提出表扬。

2.拓宽内容:不一定老是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对生活中默默无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作为重点表扬对象。

㈣讨论:举一件大家熟悉的好人好事,每人练习写一篇表扬这一件事的`表扬稿。请两人在小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写。

㈤按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从四篇表扬稿中挑出一篇最值得表扬的,共同加以修改。

㈥朗读每个小组推荐的表扬稿,师生酌情评议,再从中挑选出几篇向班级的黑板报或者向校报投一投。

6.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基础训练4 篇六

教学要求:

1、看指语写一段话。训练学生看指语的能力,巩固汉语拼音。

2、写出反义词。

3、训练学生适当地补充上限制、修饰成分,使句子更具体。

4、训练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具体实践中,体会一些副词的用法。

5、练习用修改符号改一段话。

6、看(听)话说话训练。

7、“阅读”训练。

8、“叙述、作文”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一、二、三、五题及阅读和作文训练。

难点是“阅读”“叙述、作文”训练。

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指语,写一段话。

fàngyángde rén hěn hòu huǐ ,bù gāi bù tīng jiē fǎng lín jū de

quàn gào.xīn xiǎng ,xiàn zài xiū hái bù wǎn.tā gǎn kuài dǔsh

àng le nà ge kū long ,bǎ yáng juàn xiū jiē shi.cóng cǐ ,tā de

yáng zài yě méi yǒu diū guò.1、让学生读拼音,打指语。想想这段话讲什么内容。

2、让学生看指语,写话。教师巡视。

3、教师小结。

4、让学生读写好的话。

二、写出反义词。

马虎—熟悉—危险—

寒冷—省力—担心—

1、让学生读词语,理解意思。

2、让学生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教师巡视。

3、教师小结。

4、学生分组读词语。

三、扩写句子。

1、蜜蜂飞进园子里。

2、匾里撒了嫩桑叶。

3、海滩上有贝壳。

(1)让学生读句子,理解句意。

(2)让学生想想在句子中加上什么词语可使句子更具体。

(3)让学生说,师生评议。

(4)让学生写句子,教师巡视后小结。

(5)让学生读写好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选词填空。

都很就才已经正在稍微

1、不到半个小时,他()画了三张图画。

2、这本书有21课,我们()学了17课。

3、老师们()说,王芳()懂礼貌。

4、今天比昨天()稍微凉快一点儿。

5、王芳和张文()下象棋。

6、电影7点钟开演,他6点55分()来。

(1)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目,体会句子意思。

(2)让学生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填写完后教师检查。

(3)教师巡视小结。

(4)让学生读填写好的句子,加深对副词运用的体会。

二、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胜利大街是一条条美丽整齐的街道。街道被打扫得,一点垃圾也没有了。街道两旁栽着树木许多,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好。树木后面是一幢楼房,排得整整齐齐。

1、让学生读这段话,找找有哪些地方不妥当,想想该怎样改。

2、让学生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教师巡视。

3、教师小结。

4、让学生读改好的一段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看)话,说话。

听(看)下面的一段话,再把它重复一遍。

现在渔村里的人们生活越来越好。我家已经有了电冰箱,今后还会有彩电和洗衣机。我家还缺啥呢?我想,我家还缺一个养鱼专家。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当一个养鱼专家,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教师面对学生,用中等的速度、规范的口语说话,并注意正确停顿,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及“看”。

2、让学生把老师说的话重复一遍,师生评议。

3、让学生打开书本,把原话多读几遍。

二、阅读训练。

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那个人为什么要去拔苗?结果怎么样?

2、想一想,当那个人知道“禾苗都枯死了”的情况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

(出示短文内容)

1、让学生认真读阅读短文,结合插图理解寓言的内容。

2、让学生讨论阅读中提出的问题。

第一题让学生用短问中的语句或自己的话来回答。

(2)第二题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先根据要求

认真地想象,再把向导的情况说出来。

3、认真读短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叙述、作文

读了本单元的几则寓言故事,你一定有不少感想。选择一则你感受最深的寓言,说说你的感想。

1、让学生选择。前面课文中和基础训练中共有三则寓言。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体会确定一则“感受最深”的寓言。

2、让学生认真地想一想,自己读了这则寓言有些什么感受,并把想到的内容整理成通顺的语句说出来。

(指导这项练习时,要让学生认真想清楚,组织好语言,再说,防止学生心里太急,想到一点,还没完全想好就说,说得混乱后再费力整理。)

3、教师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写一封信,向你的老师回亲友汇报你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

(这是复习六年级上学期学过的写信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对学习、生活、思想情况进行回顾,选材、表达的能力,要注意信的格式正确,信的内容充实,语句表达通顺、明白。)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写信的对象是老师或者亲友。

写信的内容是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

2、让学生回忆信的格式。

分五部分:

称呼问候正文结尾具名和日期

3、让学生写信,教师巡视作指导。

7.基础训练教案设计 篇七

一、开展“项目引导教学法”的意义

技工学校的教育, 相对于理论学习而言, 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现在技工学校的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常有这样的课堂表现:老师讲, 学生睡倒一片;或者, 一大片学生低着头, 玩手机;上课的老师感到困惑、沮丧、无奈。技工学校的学生都有一些共性, 即文化基础差, 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厌学比例较大。如果此时教师仍然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话, 不但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而且对他们技能培养也起不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我在担任《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了“项目引导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项目选择, 由项目引导教学情景设计, 让理论与实际结合, 充分体现由实际操作引领理论并使之贯穿, 将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操作能力培养融入操作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将教师的讲课由主动式变为引导式或指导式,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有主动探寻知识的行为。通过这样的顺势引导, 训练学生的做事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 提高探寻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课堂中也较多地吸引了学生的参与。

在项目引导教学过程中, 一些平时厌学的学生, 也会投入到项目操作过程中, 当其完成一件作品时, 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没有成功的学生就会主动找老师问:“为什么我的不成功?”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耐心、团结协作的做事态度。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 对技工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开展项目引导教学的过程中, 怎样开展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除了要对“项目引导教学法”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外, 还要懂得一些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方法步骤, 才不会使教学混乱, 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项目引导教学法”案例

1.教案设计的意义

《声光控电路装配与调试》项目引导型教学方案, 把晶闸管等常用电子元件与逻辑门电路关键知识的学习和综合应用技能培养相结合, 把电子电路的认识与焊接、装配与调试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融入项目教学之中, 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学生的操作实验中, 教师讲课由主动式变为引导式或指导式;结合学生在电路焊接与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引导知识的学习、电路图的识读和工作原理的分析;通过任务驱动,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项目教学目标

(1) 掌握晶闸管知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逻辑门电路基本应用知识。

(3) 锻炼学生识读电子电路图。

(4) 掌握万用表对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测判方法。

(5) 掌握电子元器件基本装配技巧与调试方法。

3.教学方案及实施

任务一、声光控电路的电子元件认识和测试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操作, 老师边讲边做, 学生边看边做) 。

(1) 晶闸管、单结晶体管。

(2) 色环电阻、光敏电阻、电容器等。

(3) 逻辑门电路集成元件CD4011。

(4) 整流二极管、三极管。

任务二、焊接装配与调试操作 (每个学生一套)

(1) 装配电路认识, 老师引导性地讲解。

(2) 学生装配焊接操作与电路调试。

任务三、装配电路故障分析

(学生对自己装配好的产品进行调试, 可能会有许多问题出现, 如下面提到的几个典型问题) 。

(1) 灯会亮, 但不会调光?

(2) 灯会亮, 不可以声控?

(3) 灯不会亮?

任务四、电子原理电路图识读

(在学生调试过程中, 依据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电路进行学习和分析) 。

任务五、电路原理分析和理论知识学习

(针对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 。

(1) 晶闸管、单结晶体管知识、触发电路知识学习。

①晶闸管结构和工作原理;

②单相可控整流电路与工作原理;

③单结晶体管结构与特性;

④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工作过程;

⑤电阻、电容组成充放电的延时作用。

(2) 逻辑门电路基础知识学习。

①基本门电路知识学习;

②复合门电路基础知识学习;

③集成门电路功能测试 (老师指导学生实验, 用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集成门电路元件的测试和使用方法) 。

(3) 声光控节能电子开关的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针对学的知识, 进行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探寻故障的原因, 并采取正确方法进行排除) 。

①电路组成的元件介绍;

②CD4011组成的电路介绍;

③光敏电阻:有光照电阻值小, 无光照电阻值大;

④电路组成学习;

⑤声光控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任务六、对学生成绩评议与小结成绩评价

三、教案设计与实施的探讨

在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过程中, 往往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逻辑分析问题能力较弱, 听不懂理论课, 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师规定的验证性实验中, 实验方式和手段也比较单一。从上面的项目引导教学的方案与实施中, 通过对教学情景的设计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形式, 充分体现实际操作引领理论贯穿的一种新型教学过程, 将应知应会知识和操作能力培养融入操作之中, 教师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项目引导教学有开始与结束, 需有完成任务的设计计划方案, 规则上应有一个可看到的产品。如本案例中“声光控节能开关”是一个完整的产品, 结束后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结果。所以, 项目引导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步骤, 我认为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项目确定, 任务驱动

在“项目引导教学法”中, 教师首先要确定并设计好项目。项目要有引领知识学习和学生技能培养的作用, 还要有可开展的实际操作性;项目要靠任务去驱动, 一个项目要有多个任务驱动;任务驱动要有串联知识的作用和实用操作能力培养教育的具体内容;项目也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2.学生组织与设备资源分配

根据项目的不同需要, 设备资源的配套安排, 项目完成时间大概分配, 学生可以个人或多人分成小组, 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计划, 共同或分工完成安排任务。

3.情景设置

创设学生当前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条件接近的情景设置。如“声光控电路”必须提前准备:晶闸管、单结晶体管、电阻、电容、逻辑门元件CD4011、光敏电阻、驻极体话筒、电路焊接板、电烙铁, 调试灯具等, 可以创设出整个焊接操作、调试的情景。

4.必要的操作示范

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 便于学生知识迁移需要, 选择一些内容, 带领学生操作并进行示范演示, 或指导学生进行一些验证实验以掌握元件的知识和功能;示范解决项目中的一些小项目等。

5.独立操作与探索

让学生独立操作电路的装配与调试。当装配完成时, 学生急于去调试, 教师要注意检查用电安全, 但不要代替学生操作。调试时, 会出现:“他的成功, 我的为什么不成功?”等问题, 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学生, 而应当引导学生对装配电路故障进行分析, 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回顾, 再指导学生去查找问题, 最后总结学生产品中存在的多种问题, 进行问题分析、讨论。

6.协作完成任务

开展分工协作、项目任务驱动, 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7.评价学生成绩

上面提到的“成绩评价表”, 它可以由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三方面完成表中各项评价, 然后求平均得到学生这个项目的成绩。

8.基础知识综合训练 篇八

1.下列各句中,黑体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指出:“腐败涉及亡党亡国问题,不可能表态了事。”身居高位,却以权谋私、一意孤行,到头来恐怕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B.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想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C.说起甘肃,李克强总理话语之中满是溢美之词:“对甘肃,我始终充满着特殊的感情,心里一直惦记着甘肃的山山水水和那里的老百姓。”

D.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凭借管窥蠡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最终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菲律宾商报》指出,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2016年7月22日称,希望中国帮助菲律宾经济发展。

B.《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C.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安置、转移受灾群众1000余人,并提供衣物、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

D.科学家们认为,由方忠研究员带领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的外尔费米子,这一发现对拓扑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探索半人马座a星在目前是科幻,

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 那也只是将来时。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出这种想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具体而言, 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a星,

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轮椅 是霍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有了它,霍金才能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目前探索半人马座a星的科幻想法。

A.尽管 但 但 即便 也 不仅

B.虽然 但是 所以 如果 那么 不仅

C.尽管 但 因此 只要 就 就

D.因为 所以 但 即便 也 就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国人对屠呦呦拿下诺贝尔的兴奋尚未退却,又一世界级科研大奖落入我国科学家囊中,引起世人瞩目。2015年11月9日,由俄罗斯富翁尤里米尔纳领衔资助的“科学突破奖”揭晓了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领导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成为荣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五个团队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国际科学界对我国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最新肯定,意味着在与世界同行竞争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凭借过硬科研实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

B.这是科学界对我国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最新肯定,也意味着在与世界同行竞争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凭借过硬科研实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

C.这意味着在与世界同行竞争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凭借过硬科研实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也是国际科学界对我国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最新肯定。

D.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与世界同行竞争的过程中,凭借过硬科研实力,取得的突飞猛进的成绩,也意味着国际科学界对我国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给予了最新肯定。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符合逻辑,不超过25字。

从技术角度讲,在产业生产过程中,能量、能源、资源的转化都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资源转化为各种能量、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原材料转化为产品,都不可能实现100%的转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物质不灭定律,其损失的部分最终以水、气、声、渣、热等形式排入环境。中国环保工作起步较晚,以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真正做到将不得已排放的废弃物减少到零,可谓是难上加难。有些企业通过对不得已排放废弃物的充分利用,实现了所谓的“零碳排放”,也只是改变了污染物排放的方式、渠道和节点,一些污染物最终要进入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 。

6.下图是资源回收的标志,试简要介绍这个标志的构成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意义,不超过75字。

答:

7.下面是某中学高三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拟写一则说明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0字。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塊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諮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擢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洪先虽崇良知学,然未尝及守仁门,恒举《易大传》“寂然不动”、周子“无欲故静”之旨以告学人。又曰:“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惟无欲,然后出而经世,识精而力钜。”时王畿谓良知自然,不假纤毫力。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B.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C.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D.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都表示授予官职。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D.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范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獻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

译文:

②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

译文: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感遇(其三)

□陈子昂

苍苍丁零①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②何摧兀③,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④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丁零:是古代的少数民族,汉代臣属于匈奴,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地,元魏时称铁勒或敕勒,唐时称回纥。②亭堠:戍边的城堡。③何摧兀:多么险峻。④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即今内蒙古一带。

(1)诗歌的第三句到第六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2)诗歌的最后四句使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 ,

”两句,阐释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问上各有各的所长,从而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的道理。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

”两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

(3)白居易《琵琶行》中“ ,

9.基础训练教案设计 篇九

聋校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1、第6课教案

基础训练1 教学内容:基础训练1 教学目的: 1、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能将词语分类。 3、掌握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4、能把句子写具体。通过看(听)话・说话练习,提高学生看(听)话・说话能力。 5、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习题一、二 教学目的: 1、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能将词语分类。 教学过程: 一、习题一 1、出示题目 查字典,按要求填表。 要查的字 音序 音节 在字典哪一页 墨 密 顿 湖 腋 2、复习用音序查字的方法。 3、让学生查表中的字,并填空。教师行间指导。 4、小结、讲评。 二、习题二 1、出示题目: 把下面的词语分成四类写下来。每一类再补充几个词语。 墨绿 战士 跑步 竹子 奶奶 雪白 树 打拳 草 舞剑 老师 粉红 做操 金黄 花 母亲 墨绿 战士 跑步 竹子 2、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 3、让学生读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 4、读读横线前面的词语,想想这些词语的类别。 5、让学生自己分类写词语,教师行间指导。 6、小结,结合学生情况补充词语。 如:灰白、深蓝;医生、老师;荷叶;跳远、跳高。 三、作业: 1、查字典。 要查的字 音序 音节 在字典哪一页 母 祖 旗 2、抄写第2题中的词语。 课后分析:学生能独立完成习题,但是查字典还欠熟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题三、四、五 教学目的: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词语填空。掌握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习题三 1、出示题目 选词填空。 顿时 停顿 ⑴ 老师来到教室门口,教室里( )安静下来。 ⑵ 朗读课文时要做到正确( )。 各式各样 各种各样 ⑴ 校园里开着( )的`花,美丽极了。 ⑵ 文具商店里有( )的学习用品。 2、读题,讲解题意。 3、读句子,想想用哪个词语合适。 4、让学生选词填空。 5、小结、讲评。 二、习题四 1、出示题目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1) 纪涛说:“同学们都来了。” (2)小男孩哭着说:“我找不到妈妈了。” 2、读题,讲解题意。 3、让学生读句子,认识冒号和引号及其用法。 三、习题五 1、出示题目: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老师亲切地说 同学们 现在开始上课 (2)校长对同学们说 升旗的时候 大家要立正敬礼 2、读题,讲解题意。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小结、讲评。 四、作业:习题三、四、五题 课后分析:选词填空一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才能顺利完成,其他的题目都能独立完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题六、看(听)话写句子 教学目的:能把句子写具体。通过看(听)话・说话练习,提高学生看(听)话・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习题六 1、出示题目 把括号里的词语加到句子中去,再写下来。 (1)一位护士望着针脚,眼睛湿润了。(又匀又细 年轻 补丁上) (2)王老师环视同学一下,走到讲台前。(健步 全班 微笑着) (3)花瓣上清水滴滴,水珠滚来滚去。(荷叶上 粉红的 碧绿的) 2、读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 3、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括号里的词语加到句子中。 4、检查、小结。 二、听(看)话・说话。 1、听(看)一段话。 阅览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在认真看书。突然,一个男孩在门口大声喊:“马平,陈老师找你!”马平站起来向他摇摇手,要他别大声喊叫。马平轻轻地走出阅览室。 2、检查学生听(看)情况。 3、指名说话练习。 三、作业:习题六、看(听)话写句子 课后分析:“把括号里的词语加到句子中去”一题中的句子是课文中出现了的句子,学生比较熟悉,完成得较好。但是要想学生真正掌握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还需要平时多加强此类题型的练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阅读。 1、出示题目: 看图读下面一段话,说说同学们帮张大爷做了哪些事。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同学们有的拿着笤帚,有的提着水桶,还有的拿着抹布,一起到五保户张大爷家去帮张大爷做事。到了张大爷家,小林提来了井水,把水倒在缸里。小红坐在凳子上洗衣服。小明用笤帚扫院子。小华用抹布把窗户擦得干干净净。张大爷看了很高兴,连声说:“谢谢!谢谢!” 2、指导学生看图。 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4、说说:同学们帮张大爷做了哪些事? (1) 指名说。 (2)让学生写出答句。 5、小结:同学们帮张大爷提水、洗衣服、扫院子、擦窗户。 二、作业:抄写阅读中的这段话。 课后分析:学生理解了这段话,也能顺利完成习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叙述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情况。 二、叙述。 1、出示题目 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然后说、写一段话。 2、指导学生看图。 (1)让学生自由看图。 (2)结合挂图,提问: ①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季) ②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城里的一块空地上) ③ 图上画有哪些人?(小明和小红,还有其他参加义务植树的人们。) ④ 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植树。) 3、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老师指导。 4、结合学生情况指导写一段话。如: 春天到了。植树节那天,小明、小红和大家一起去植树,绿化城市。 他俩提着水桶,拿着铁铲来到空地上。小明先用铁铲挖了一个坑,再把树苗轻轻地放进坑里。小红双手扶着树苗,小明用铁铲把土填进坑里。坑填满了,小明用脚把树根四周的泥土踩实,小红给树苗浇水。 栽完树,他俩望着小树苗,高兴地笑了。 5、让学生读一读句子。 三、作业:看图说、写一段话。 课后分析:学生能说出图画上的内容,但是语言欠完整、通顺,欠具体,需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才能写出比较通顺的句子。 6、诚实的孩子 教学内容:9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带用词语。 2、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列宁学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做个诚实的孩子。 3、能读懂第二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4、能按要求仿写句子。 5、能正确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列宁做错了什么事,怎么认错的。列宁是怎样向姑妈认错的。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预习课文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你做错了事,你是继续隐瞒呢,还是主动承认错误? 二、读课文,学习生词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3、教学生字词。 诚实:文中指打碎了花瓶,说了谎,能自己承认,认错。 列宁:人名;简单介绍其生平事迹。 打碎了:图文结合理解。 一封信:量词,一封信,两封信的“封”是量词。 承认、说谎:结合课文理解。 邮递员:送信的人。 认错:向(某人)承认自己的错误。 3、集体读课文,再次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4、选词填空 碗被小弟弟( )了。 做了( )事,应该( )自己错了,不要( )。 ( )给他送来了一( )信。 三、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课后分析: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讲解后,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的: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能读懂第二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看(听)话写词语: 诚实 列宁 打碎了 一封信 承认 说谎 邮递员: 二、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段讲了什么? (讲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到姑妈家去做客。表明这是列宁小时候的事。) 2、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分组读课文,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什么,讲了哪几个意思。 (这段主要讲了列宁不小心打碎了姑妈家的一只花瓶,当时没有承认。先讲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一道捉迷藏。接着讲列宁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再讲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孩子们都说不知道。) “不是我”表明表兄弟表姐妹的理直气壮。 “不是我”,“只有列宁没有笑”,表明列宁心里不安。 三、巩固练习:说说课文第二自然段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四、作业:预习课文第3、4段 课后分析:通过讲解演示,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但对于自然段的分层掌握得不太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目的: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二、讲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句子的意思 (1)“列宁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表明列宁感到自己打碎了花瓶,还说了谎,心里很难过。 (2)列宁八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 (3)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4)归纳段意:妈妈叫列宁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2、讲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理解句子的意思 “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这就是诚实。 “做错了事”不好,“说谎”更不好。 列宁承认自己说了谎,所以姑妈说他是个诚实

10.跑步训练教案设计 篇十

教材分析

跑步由预跑.起跑.中途跑.冲刺组成的比赛项目。

跑步也是人的本能,只是有的人体质好,有的人体质弱而已。通过跑步锻炼人的下肢暴发力,关节,韧带,以及心肺能力。提高同学们注意力,爆发力,心肺能力,以及灵活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朝气蓬勃、敢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新鲜有趣的体育活动。但是他们现在还处于成长阶段,所以每个同学的体能素质都不一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灵活运用,特殊学生特殊对待,已求达到每个学生身体最高限制的开发。使他们真正爱上体育,爱上运动。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速跑能力,提高身体爆发力、协调性、灵敏性。

2、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永不放弃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起跑时注意力的集中,呼吸的`调整.冲刺时候的体能爆发.

教学难点:助跑与冲刺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一)在游戏中认识跑步的重要

学生们喜爱游戏,三年级的学生也一样,游戏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运动的喜爱。

(二)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跑步能力

11.解答题基础训练(三) 篇十一

(1) 求切线长PA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点P的坐标;

(2) 点M为直线y=x与直线l的交点,若在平面内存在定点N(不同于点M),满足:对于圆 O上任意一点Q,都有|QN||QM|为一常数,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N的坐标;

(3) 求PA·PB的最小值.

14. 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椭圆短半轴长为1,动点M(2,t) (t>0) 在直线x=a2c(a为长半轴,c为半焦距)上.

(1)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 求以OM为直径且被直线3x-4y-5=0截得的弦长为2的圆的方程;

(3) 设F是椭圆的右焦点,过点F作OM的垂线与以OM为直径的圆交于点N.求证:线段ON的长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15. 某隧道长2150m,通过隧道的车速不能超过20m/s.一列有55辆车身长都为10m的同一车型的车队(这种型号的车能行驶的最高速为40m/s),匀速通过该隧道,设车队的速度为x m/s,根据安全和车流的需要,当0

l1,l2

的距离分别为4 m,8 m,河岸线l1与该养殖区的最近点D的距离为1 m,l2与该养殖区的最近点B的距离为2 m.

(1) 如图甲,养殖区在投食点A的右侧,若该小组测得∠BAD=60°,据此算出养殖区的面积;

(2) 如图乙,养殖区在投食点A的两侧,试在该小组未测得∠BAD的大小的情况下,估算出养殖区的最小面积.

12.身体训练的科学基础 篇十二

一、力量

因为力量是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 因此随着肌肉的增强, 必须增大阻力, 力量才能迅速增强。

发展力量有几个途径。事实上, 任何练习只有阻力比平常大, 才能使力量增长, 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增长力量。

1.沉重的体力劳动或激烈的运动竞赛;

2.抗体重的专门练习, 如拉绳上升或下降;

3.抵抗外部阻力的大阻力练习, 如利用练习力量的器具;

4.抵住一个固定物体, 使肌肉增强张力 (等长收缩) 。

前三种方法表现为等张 (动力性) 收缩, 即肌肉长度发生变化, 而导致身体某部分发生运动;第四种方法是等长收缩, 肌肉只表现张力改变, 但不缩短, 身体各部分不产生运动。

(一) 等张 (动力) 力量训练

A.必须选所需发展力量的肌肉群进行练习, 因为只有参与练习的肌肉力量才显著;

B.肌肉群必须有规律地 (隔日) 用大阻力进行练习;

C.用接近最大重量而重复次数较少 (4-8次) 的方法;

D.力量得到增长后, 必须逐步增加重量, 使肌肉群继续得到极限负荷。

增长某些肌肉群的专门训练, 在力量练习的有关书籍中可以找到对专项动作制定的适合专项要求的专门练习计划。练习所包含的动作要极接近于专项技术, 这样的选择才是正确的。要知道, 只有对准肌肉群的活动给以阻力, 肌肉群才能得到增强。

(二) 等长 (静力性) 力量训练方法

经过研究普遍认为, 用等长练习能很快增长力量, 一般论点都支持以下几点:

A.身体处于特定位置, 每天用肌肉的最大收缩坚持等长收缩8-10秒钟, 做数次, 可以很快增长力量, 甚至用最大收缩的三分之二的长度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人们难以判断肌肉张力的大小, 所以用最大张力才可靠;

B.动力训练可以使肌肉变得较肥大, 这是因为动力比静力能更多地刺激毛细血管使其增加;

C.动力训练可使全部动作范围内的力量发展相一致;

D.动力训练可使神经肌肉更协调, 因为它比静力训练中的神经肌肉联系更为复杂;

E.动力训练可引起更多的交叉效果;

F.即使研究证明这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力量一样, 但动力训练所获得的力量对运动实际更为重要和实用。

(三) 静力训练的好处

A.它只需要较少时间、较少能量、较少间歇和很少的器具;

B.等长训练可在很多动力训练不适用的场所进行, 如家庭或办公室。

(四) 其他发展力量的方法

用等长和等张相结合进行训练, 力量可以得到迅速增长。另一种介乎中间的方法, 即慢动的等张收缩。用重复10次所能移动的最大重量, 在10秒钟慢速完成全动作, 然后稍减重量, 用同一速度进行。每次重复后休息10秒钟, 每天重复10次。此法是否获得赞许尚且不知, 但一些成功的运动员曾用过。

还有一种很少应用, 效果也很小的方法, 即功能性超原有负荷的方法。

(五) 训练基础

很多从事力量的运动员, 首要目标是在最有效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可用的力量。为了达到此目的, 必须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A.当肌肉拉直时, 虽然收缩力达到最大, 但机械效率却小于中等。所以肌肉完全拉直时力量低于最大值;

B.在肌肉收缩的全过程中, 由于肌肉效率发生改变, 而产生一条力量曲线, 从经验来看, 用适应力量曲线的可变阻力来获得最大力量是很有利的;

C.阻力应该对准身体运动的方向 (方向阻力) , 并在运动全过程中都应如此;

D.为了给肌肉群施加最大阻力, 不能依靠较弱的肌肉群去克服阻力, 换句话说, 身体各部分必须区分开, 以便直接对准各个部分施加阻力。

二、爆发力

要增长爆发力, 有三种方法:一是在不减低速度的情况下增加重量, 二是在不减小力量的情况下增加运动速度, 三是同时增加力量和速度, 通常增长爆发力的最好途径是增加力量。一个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的发展, 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他爆发力训练的内容。力量和速度都能够通过张力快速 (爆发) 动作的训练而得到增强。

(一) 力量因素

谈到爆发力的力量, 我们必须懂得, 在正常情况下, 肌肉的收缩总在克服一定的阻力, 即使这种阻力仅仅是一种活动着的身体某部分的重量。因此, 力量能影响肌肉收缩的速度, 如果其他因素都相同, 肌肉变强了, 阻力对肌肉收缩速度的影响就会小些。

有人认为, 增加力量能增加爆发力。爆发力与腿的静力性和动力性的力量关系非常密切。其结论是腿的静力性和动力性力量, 与腿的爆发力的关系同等重要;爆发力同力量和运动速度都有关, 但是与速度的关系比力量更紧密。

(二) 速度因素

至于爆发力的速度因素, 主要是增强运动肌肉的收缩速度, 不同人的肌群收缩的速率各有不同。同样, 在一个人身上, 各肌群收缩的速率也有所不同, 如红肌的收缩较慢, 而白肌的收缩较快。次外, 各肌肉的大小同其收缩的速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较长的肌肉与较短的肌肉成比例能产生较大的速度。假设肌肉A与B单位长度的收缩速率一样, 而肌肉A比B长五倍, 那么肌肉A的收缩速度就会比肌肉B快五倍。

(三) 协调性

改进肌肉的协调性, 能提高动作的速度。因为一些主动肌能够很好地协调, 便能协力与较大的速度克服外部阻力。此外, 当肌肉协调地收缩, 肌肉第一次的收缩力量便能达到最大速度, 接着再一次发生力量就更为有效。同样, 主动肌和对抗肌如更协调, 在运动中对抗的阻力就会减小。现已证明, 对抗肌的放松常比主动肌收缩慢, 因此对抗肌放松的能力可能是运动速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若要提高速度, 比赛中所包括的专项动作必须要用比赛时的速度或超过比赛的速度进行练习。

(四) 肌肉的效率

训练能增加肌肉的效率, 因为训练可以增加收缩速度。如果肌肉中脂肪组织减少了或粘滞性减少了, 肌肉的效率就会更大, 收缩速度就会更快。如果对抗肌的柔韧性不好, 那么增强柔韧性就能使动作中的阻力减小, 因而使速度得以提高。同样, 通过训练降低神经的抑制作用, 运动员可随意调动更多的有效运动单位参与活动。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越多, 就越能更快地克服阻力。

三、速度 (跑速)

跑速的快慢取决于步长和步频。为了提高跑速, 两个因素或其中之一必须加强。步长主要取决于腿长和腿部力量, 步频则主要取决于肌肉收缩的速度和神经肌肉与协调性。

短跑基本上是一个爆发力运动项目。短跑取决于一个人有力的后蹬, 两脚快速的交替。发展跑速多在年轻时, 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 女子在16岁左右, 跑速这一素质的改善幅度很小。通常认为提高跑速的途径有三种可能:

1.增强腿部肌肉的爆发力 (力量×速度) , 因为这能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2.以最快的速度跑, 改善其特殊的协调性, 如跑下坡;

3.纠正跑的错误技术。

四、总结

13.二维设计基础教案 篇十三

使用教材:《二维设计基础》

主编:王雪青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修订)时间:05年7月

专业班级:09级艺术设计2班

授课时数:总72 课时;理论:24 课时;实践:48 课时;

授课教师:严明喜

授课时间:2011年至2012学第二学期

主要参考文献:《二维设计基础》 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雪青

《平面构成》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夏镜湖 《平面设计原理》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黄文利

《构成基础》 辽宁美术出版社 唐泓 课 题:二维设计基础概论

目的要求:了解平面构成的目的与作用

熟悉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二维设计基础的概念 教学难点:“构成”的含义 教学课时:共 4 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学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本A4文件夹,收集和整理成册。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二维设计基础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维设计基础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二、具体讲授

1、二维的定义: 一维:长度__线形; 二维:长度和宽度__面形; 三维:长度,宽度与高度__体积或空间感;

2、“构成”的含义:(1)、何谓“构成”

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所谓构成就是指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力学的概念。(2)、平面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两种以上的不同基本形(包括具象形和抽象形——点、线、面)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3)、由绘画发展而衍生出来的 “构成”

a.古典主义:以写实手法再现对象。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作于1503_1506的<蒙娜丽莎>,卢浮宫博物馆藏.画中人物富于实体感的血肉之躯和神秘的淡远背景融合在一起.b.印象主义:离开画室,以写生的方式捕捉物象,在创作中赋予光色表现更多的优先权,将色彩从形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代表人物有塞尚,雷诺阿·塞尚《圣维克图瓦山》把一切自然物体简化为某种基本的形状:立方体(房屋),锥体(山体),圆柱体(树干),预示着立体主义的原则。

c.立体主义:20世纪初,在塞尚的思想与原始民族艺术的引发下产生的一种否定透视画法,以立体为基础表现手段的艺术运动。主要特征是打散形体,再按照几何图形将他们重新组合于画面上,这个时期被称为“分析立体主义”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和勃拉克。还有费尔南德.莱热(Fernand Leger 1881-1955)和罗贝尔.德劳内(Robert Delaunay,1885-1941)。莱热关心工艺技术方面的东西(机器),现代建筑,电影,戏剧和广告艺术。认为机器不仅从审美上讲的是人的最成功的创造,也是最有意义的创造。他的人体被简化为机器般的圆管形状。这种分格被称为“机械立体主义”。

d.构成主义: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绘画浮雕》,塔特林作,1914—17年,木板上金属及皮革,63x53厘米。塔特林悉心实验的一个典型。这些真实的物体被安排在真实的空间里。每种材料都清晰地显示着各自的质感。它们组合在一起,彼此呼应和联系,产生节奏和意味,构成了一个与客观自然毫无瓜葛的独立的艺术世界。在此,塔特林以其全新的语言,创造出空间中形体的新秩序。

马列维奇是第一位创作纯粹几何图形的抽象画家,长久以来艺术一直支离破碎地与诸多非艺术因素交织混杂在一起,而无法获得真正的纯粹造型。他把绘画从一切多余的及完全不相干的杂质中解放出来,在画中寻找一种最朴素的元素,这一元素就是这个黑色的方块。“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方块:感情,白底:超越此感情的空间。

f.风格派: 风格派的四点特征:(1)风格派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纯粹抽象,艺术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2)研究基本元素的组合,达到形式美的变化与统一;(3)艺术家对非对称性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运用;(4)造型上,反复运用几何结构;色彩上,重视基本原色和中性色(黑、白、灰)。

《海堤与海·构成十号》,1915年,布上油画,荷兰奥杜罗,库拉穆勒美术馆藏。海面重复的波浪,以及波光的闪烁变化,被提炼为诸多由水平和垂直的短线交叉而成的十字形。这些十字形,朝着上下左右四方连续地排列。线的长短不一呈现出线状图形的充满节奏的颤动。

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面积巨大,饱和度高。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中性色(黑、白、灰),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e.包豪斯学校和它的教育

把纯抽象传统的影响真正扩大并规范化,在包豪斯学校得到实现和发展。

3、构成作品控制__形式美法则 和谐——美感的基础

作品的形式美的法则:符合美的规律的形式语言,构成程式。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法则

变化:是指事物产生新的状况,在造型领域中,我们认为出现原有的形象发生改变就是变化。

对比:是让造型产生变化的基本手段。

对比的方式:色彩对比,形态对比,材质对比等等。

统一:是变化的对立面,是事物呈现共同性的结果,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调和:是让造型产生统一感的基本处理手法之一。

造型中的调和是指造型各要素在组织结合时,无论整体与局部,还是部分与部分之间都能相互协调,取得和谐的美感。取得统一的方法:单纯法、近似法

节奏与韵律法则

节奏:形态诸要素的规律性的重复,韵律是形态结构中同一要素随着节奏有规律性的重复呈现形成的一种章法。

韵律:一定的形式要素有规则地连续并规律性地发展变化。节奏和韵律有机结合配合能产生形式美。

秩序法则:秩序是指一种整齐而有条理的状况。“秩”侧重于有条理,不混乱;“序”侧重于有先后,不颠倒之意。在造型中强调作品在视觉上的秩序感。秩序的类型有不规则的秩序和规则的秩序等。

均衡法则:均衡又称平衡。指平面形或立体形中视觉中心的上下左右前后取得面积,色彩,重量等量上的大体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当均衡中心两边的视觉趣味中心的分量是相当的时候,就取得均衡。

趣味中心可以根据设计者意图来安排,通过有意识加强某一个部分的视觉效果,使其在整体形式中形成“焦点”。

强调趣味中心的几种方式:

夸张:将形态的主体特征加强,夸大,使其成为形式的主体.

引导:通过有意的安排,引导视线逐渐转移到重要的焦点上,形成强调的效果.

特异:让主体处于周围造型关系比较单一的环境中,形成一种不同于其他的视觉效果(形态上特别不同,色彩上和周围特别不同等),从而吸引视线。如图。

三、上届学生作业讲解,幻灯片演示

四、小结

二维设计基础是一门研究形象在二度空间里的变化构成的科学,是探求二度空间的视觉规律、形象的建立、骨格的组织、各种元素的构成规律,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即将多个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概念。平面构成就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课 题:图形与肌理

目的要求: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实物或绘画出肌理效果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数件有趣的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教学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出漂亮的肌理美。教学课时:共 8 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作业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材料准备

1、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

2、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3、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

二、复习前课内容,导入新课

1、触摸实物

(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同学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草、树叶、鞋底、布、海螺、表面光滑不同的金属等。

2、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

(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三、具体讲授

1、工具与工具的轨迹(1)工具的种类

商店可买到的工具:铅笔,钢笔,炭笔,炭精条,色粉笔,水彩笔,颜料„„等等;

自己创造的工具:树枝,麻绳,铁丝„„等等自己发明的工具。(拓展表现区域,表现能力与表现效果)现代化工具:扫描仪,复印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等。表现手法:拓,印,剪贴,吹,刻,喷等等。(2)图形与肌理

对与一个图形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十分重要。

A、图形:即它的形状构成特征,也就是图形的点、线、面的成形关系与状况; B、肌理:或者说是材料,质地对图形的反映与体现,即图形是以什么样的痕迹特征,即肌理特征呈现。

这两大因素有时相对独立,又有时相辅相成。

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使同一工具得到不同的表现效果,同样的表现手法,使用不同的工具,表现的可能性更大。

四、实训指导:

1、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

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

2、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磨印是把纸覆盖于物体表面,用硬质的绘画工具在上面来回磨出来的效果。拓印是把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然后盖印在纸上的效果)。让学生当场分别用磨印和拓印对鞋底肌理进行认识,并熟悉磨印和拓印的定义。

3、说说特别的肌理

(大自然孕育了这么多奇妙的万物供我们欣赏。)观察桌上的实物,再通过触摸,把你觉得好看的描述一番。(小组交流,个别提问。)如果要你们表现这肌理,你们主要表达它的哪一面?

五、小结

不同材质及肌理的选择,尝试各种方法将它们的特征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开拓学生对材质的认知度,不管是现成的材料或者是自然界天然的材质,都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感受。

六、作业

练习1:第一个练习从了解工具开始,着重尝试不同的工具,并通过对不同的运动痕迹所得到的不同图形特征的了解,并培养在图形表现过程中控制图形与肌理的能力。

作业步骤:练习尝试不同的常规工具,并试着开发新的工具. 作业数量:8张(8 X 8 cm),裱在A4纸上. 作业提示:在了解不同工具特点的同时,还应该研究对它们的不同使用方法所带来的多种可能性.(不同的握笔,落笔等带来的多种效果)

练习2:肌理是材料与质地在图形上的体现,是图形所具有的材质与“痕迹”特征。有时肌理在图形的体现中同时具有较明确的“造型形态特征”,也有时则仅仅是以“肌理”或者说“痕迹”的方式呈现出来。作业数量:12张 9×9cm 课 题:点线面的定义和构成

目的要求:了解并掌握点、线、面的定义和构成知识

掌握点、线、面的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定义和构成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课时:共 12 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法、讲授法、实验法、作业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点线面的自然图片和点线面的艺术设计图片的讲授导入新课。

二、具体讲授

在现代平面设计的构成中,点、线、面是一种艺术语言,是从美学的观念形成的一种抽象的装饰语言。在具体的设计作品中,它们可能表现为文字、商标、图形等。凡是具有现代感的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设计,无论采用抽象还是具 象的手法,其整个设计画面的结构关系永远是点、线、面的各种构成形式。

点、线、面是概念的、抽象的、假定的,如果作为造型对象或素材,必须予以直观化。当其被直观化时就被称为纯粹形态.就是视觉元素。点、线、面的显著特点是相对性,是与周围视觉元素相比较而言的。最小的点与线,在放大镜下都可成为面,它本身不代表任何意义,只能从比较、对照、互衬中得出概念的形态。极细小的形象就是点,狭长的形象就是线,而形成一定量感的点、线就是面。

1、点,点的定义及构成

点的定义:是视觉元素中最小的单位。点是相对的,它是与周围的关系相比较而存在的。

点特征:圆点给人饱和、圆满的印象; 方点给人坚实、安定、稳重;

三角点给人产生尖锐感,方向感。

点的排列:为安静的、有喧闹的,有柔和的、有尖锐的

点有大小、形态、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不同。点的大小相对而言。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手法进行“点”的形态造型。点的形态: 几何形态 自然形态 偶发形态。点具有表明位置的特点。在视线中具有求心的作用 a 单点

单一的点有集中或凝固视线的作用。当画面中仅有一个点时,由于它的刺激性而产生视觉的吸引力,会抓住视线自然而然集中到这一点上。单点的位置很重要.居中可以占据全部视觉空间,会有平静、集中感;偏上,有下落感和不稳定感,形成由上而下的视觉流程:偏下,画面有安定的感觉;偏右上,有视线欲飞出画面的感觉:偏左下,视线有落出画面的感觉。

b 两点

两个以上的点存在于画面中,视觉上会产生动感。当两个点大小相同时,由于两点间的张力,视线会游移在两点间,形成线的视觉流程,暗示出消极的“动线”。

c 复点

三点以上就可以称为复点。复点是形象产生的基础。点的连续会产生节奏、韵律和方向。

由“点”可以组成“线”。当有多个点时,人们的视线会自动将这些点连起来,产生虚线的意象。由“点”可以组成“面”。三点,成三角形;四点,成四边形。人们观察星座时,自动用直线连接星星,产生人们熟悉的形象。点的聚集成为面,点的数目越多,聚集越近,产生虚拟面的感觉就越强。通过点的重复、渐变排列,可以组成一种具有空间感的图案。

d 大小点 点的大小不同时,依据三维空间的视觉习惯,点由大到小,由近到远,人们的视线会首先注意大的点,然后逐渐向较小点移动,最后停留在最小的点上.再由最小的点离开画面。点的大小或配置上的疏密,还为面带来凹凸感,形成曲面、阴影及其他复杂的立体感。

e 不同形状的点

除了理想的圆点以外,点还可以是方形、角形、星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状。任何形只要是相对的小,就有点的效果。

f 方向性的点

除圆点以外,其他的点都具有方向感的特征。点的构成:

等间距排列 点的无序排列

点的大小相同 点的基本形近似 排列灵活 点的空间排列

具有方向性同心性的构成形式 具有秩序性的空间排列

2、线,线的定义和构成

线的定义: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点的大小决定了线的宽窄。

线除本身特点外,还具有分割平面的特性,形成形象。(1).单线

南于线的方向性而产生各种感觉。水平线为速度感,垂直线、斜线为下落感、上升感,曲线为运动感。(2).双线

双线具有强化作用,细线辅助粗线。(3).复线

重复排列的线形成面。线的疏密排列会产生明暗调子的变化。用线群进行设计时,在线的粗细、长短、明暗等条件相同情况下,间隔密集的线群前进,间隔宽松的线群则会后退,表现出强烈的远近感和立体感。(4).长短与粗细

长短、粗细线可产生空间感,长、粗线感觉前进,短、细线感觉后退。长短线、粗细线的有序排列可以形成空间感,无序排列可以形成面的起伏感。利用线条方向的微妙变化,也能体现复杂的凹凸感和三维空间效果。(5).曲与直

有序排列的直、曲线,可以形成凹凸面感;无序排列的直、曲线,不仅可以形成肌理感,更可以表现杂乱的心理状态。

线的构成:等间距排列、对称性、垂直平行排列、重复及等距离、线或自由曲线的构成随意性排列、同心性发射。

线的特性

直线的特性:一般从直线得到的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

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绘图直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铅笔线和毛笔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

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

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一种轻松的运动感。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后边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线的紧密排列产生的视觉印象

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产生出灰面的感觉。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凸效果。

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线的组合

(1)规则的组合

在平面构成中,线为造型要素,若用粗细等同的直线平等设置组事,按照数学中固定的数列来进行构成,这一类的构成图形在造型上比较能够得到统一、有秩序、但变化较少显机械性,因而比较单调和缺少感情。

(2)不规则的组合

若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各种线条依照作者的构想意念自由的排列,这一类的构成图形,画面较活泼而富有感情,由于画时手法或者笔法不同会产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3)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

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进行线的组合,在组合图形中作者加以部分变化,使其产生不同的造型方式,也就是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造型方式,使构成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4)线的分割

以线为造型要素,先组合成一张具有整体感的线的组合画面,再把整体的画面上用直线或是曲线作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自由分割。有规律的分割常要用数列关系来推算,无规律的自由分割可根据作者的意念来进行分割。线的分割可分成:平行线分割,直线分割,弧线分割,垂直与水平线分割,放射状分割。

3、面,面的定义及构成

面 :是线移动轨迹的结果,面有长度和宽度。面的形态 :几何形态的面和自然形态的面 面的形态 :平面 曲面 不规则面

面是二维空间所构成的形。点的密集形成虚面,点的扩大形成实面:线的聚合形成虚面,线的封闭形成中空的面。点越密集,面的感觉越强:越稀疏,面的感觉越弱。封闭的线越细,面形的感觉越弱,粗线则会使面形感觉增强。粗细线越填满封闭线的内部空间,面形的感觉越明显。

在视觉形态中,面所占据的空间不同,则形成不同的特性。(1).可辨性

即可辨认性,面在具有可辨性后,就称之为形或形象。依据其外轮廓的形态,可以分为规范的抽象形、具有习惯性的具象形以及偶然妙得的偶然形。(2).大与小

大小面形组织在一起时,会有空间感、律动感、节奏感。大的面形在前为主要形象,小的面形往后为次要形象。(3).虚与实

虚实的面与面的转折或延续,都会形成体和分割空间,并且也会产生一定的量感。虚多实少的面,量轻体薄,实多虚少的面量重体厚。虚实变化丰富而迅速的面,面转折的次数和体的数量就更多。

面的构成:面积量和方向的改变、平行等间距排列、随意排列

4、基本形相遇形成的关系

联 合 剪缺

差 叠

透叠

覆 叠

三、幻灯片播放,优秀作品欣赏

四、小结

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五、作业 练习

1、点

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手法进行“点”的形态造型。要求从点的大小、形状、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思考。作业数量:9张 作业尺寸:8×8cm

练习

2、线

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手法进行“线”的形态造型。要求从线的粗细、线形、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思考。作业数量:9张 作业尺寸:8×8cm

练习

3、面

纸的切割与重构练习。对黑、白色方形进行一次切割、两次切割、多次切割再重组的练习,寻找新的面积、空间组织关系。作业数量:12张 作业尺寸:8×8cm

练习

4、点、线、面构成

结合前面3个练习,将点、线、面的元素构成在一个画面中,元素选择多样化,突出点、线、面的特征。

作业数量:4张 作业尺寸:12-15CM之间 课 题:骨格与基本形

目的要求:学会应用平面构成骨骼的各种形式到艺术设计中去

通过案例的讲解和学生亲自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平面构成的骨骼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骨骼:重复;渐变;特异;近似;聚散等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骨骼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教学课时:共 12 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法、讲授法、实验法、作业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前课内容,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平面构成的基本三元素_点、线、面。世界万物都由它们组成。它们展现给世人是同样的姿态,但是我们作为艺术创作者是不是应该发现它们的艺术价值,或将它们进行艺术处理,转变成一个个优秀的艺术作品呢?这里就存在着如何转变它们为艺术作品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要教给大家的。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此课。对于我们今后的艺术创作作用很大。

二、具体讲授

1、骨骼的概念:一切使形有秩序的编排或感觉上经过刻意的编排,这就是骨骼的本能,而形式上像如建筑楼宇中的钢筋骨架,音乐的五线谱等。

自然界也有骨骼的存在,如鱼鳞、树的树叶与树枝的编排、人体的骨骼等。而画家和设计家将形在画面中的各种编排,是有一定的限制或管辖的方式,这种方式或限制,就是骨骼。

平面构成中,骨格是支撑构成形象的最基本的组合形式,使形象有秩序地经过人为的构想,排列出各种宽窄不同的框架空间,把基本形输入到设定的骨格中以各种不同的编排来构成设计,骨格既起到编排形象和管辖形象的空间作用。

2、骨格的分类 骨格分为有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格。

规律性骨格:是以严谨数学方式构成的。基本形依骨格排列,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如重复骨格、渐变骨格、发射骨格。规律性骨格有水平线和垂直线两个主要元素。若将骨格线在其阔窄、方向或线质上加以变化,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骨格排列形状。

非规律性骨格:没有一定的规律,是由规律性骨格随意和自由地衍变而成,随作者在一定的平面框架内进行划分,因此它具有极大的任意和自由性。

3、基本形

概念:(在平面设计中借以表达意图的视觉元素,它是表达构成意图的主要手段,是构成设计的基本单位。)设计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联的“形”构成,这些形称之为基本形。基本形由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成,在构成内部起到统一的作用。基本形设计以简为宜。基本形有助于设计的内在统一,在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点、线、面。基本形的形状、大小、色彩和机理受方向、位置、空间和重心的制约。

基本形之间的关系:在基本形与基本形相遇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关系供设计者选择,创造出更多的形象。

(1)、分离: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接触,呈现出各自的图形。(2)、接触:形和形的边缘恰好相切。

(3)、覆叠:一个形象覆叠在另一个形象上,覆盖在上面的形象不变,而被覆叠的形象就有所变化,覆叠的位置不同也就产生出不同的形象,并产生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象与形象相互交错重叠,交错重叠部分为交叠;重叠部分具有透明性,不掩盖形象的轮廓也不定分出前后或者上下的空间关系。

(5)、差叠: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部分成为新的形象,其余部分被减去。(6)、减缺: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叠,覆盖产生了前后上下关系,保留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后面被上面覆盖所留下的剩余形象为减缺的新形象。

(7)、联合:形象与形象交错重叠,不分前后上下关系,而把两个形象联合起来成为同一个空间平面内的较大的新的形象。

(8)、重合:两个相同的形象,不相互交错,其中一个覆盖在另一个上,成为合二为一,完全重合的形象。

4、平面构成的方法

(1)重复

概念: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称为重复构成。类型

A.骨骼的重复:骨骼的单元,形状,大小方向等是相同的,最基本的骨骼是有两个元素所组成的。水平线加垂直线构成所有骨骼变化步骤.我们将构成骨骼的主要两元素加以变化其宽窄,方向,线质,就可求到各种不同的骨骼形状。

B.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中使用同一基本形的构成图面称为基本形重复。形状的重复 大小的重复 色彩的重复 肌理的重复 方向的重复(2)渐变

概念:一种规律性很强有顺序,有节奏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由浓及淡的变化一切生物的生长与灭亡,皆在渐变的过程中产生,一个婴儿的长成、太阳由东至西、车辆由远及近等,无一不有渐变感,因此渐变的手法很易取得观者的兴趣与接受。以下就构成各种渐变画面的方法,分类讲解:

A.空间渐变:利用基本形在画面骨骼中、格内的变化; ①方向:若基本形本身具有方向时,则以渐变方向作编排。②位置:利用基本形在格内可陪割除的关系。③前后:即利用前者大,后者小的渐变编排。

④正侧:利用物体在空中改变角度时所产生的透视变化作各种渐变交替。⑤轻重利用填色的变动,深色者为重,浅色者为轻,作渐变编排。B.形状渐变: ①利用前面讲到的增减构成

②位移:利用基本形的分裂或再迁移。③消长:利用自然生长或消失作形状渐变。

渐变所以为人容易接受,它具备以下各种好处,画面中形与形的变动自然,可以将各种不同的形安排在同一画面中,或画面中的形有很大的形状方面的距离,也不会觉得有不相应不调和,因为被渐变的因素连系。假如在将来的设计中,遇到有两个互有形状距离的形须放在同一画面中,我们可采取渐变方法,使得自然协调,美化而令人接受,设计渐变的基本形时,要点是:

a.基本形始与终的形状; b.大小比例与数目; c.渐变的方法及程序处理;

d.部分渐变效果及整个画面的渐变效果。

类型:形状的渐变、方向的渐变、位置的渐变、大小的渐变、色彩的渐变、骨骼的渐变。

从两个单元构成,水平和垂直线,如果将骨骼的单元,产生逐渐的规律性的顺序的变动就构成了渐变骨骼。以下我们试用各种方法求出渐变骨骼的变化可能性来。

A.以骨骼的空间宽窄渐变构成(单元)

疏与密在空间的编排中,密的部分必较少,与疏的部分成宾主。而以密的部分成宾体及焦点,焦点部分即密的部分,位置可变动。单元宽窄渐变的一组线是等距离的,而另一组线产生宽窄渐变,若密集部分的位置迁移可有不同效果,及线的疏密程度比例不同则有不同的效果。

若将线的方向,线质改变可获其它变化效果。

B.双元渐变,横线与直线同时产生宽窄变化,其画面比单元变化复杂。C.分条(单元)渐变将其中的单元线不作连续。D.等级渐变

E.正负渐变:将骨骼线之粗度扩大而成面的感觉,有面感觉的线可作基本形使用,即无须再加基本形。

渐变骨骼的疏密编排能引致视觉的特殊效果,如错觉、空间运动的刺激感我们讨论渐变骨骼与基本形的关系。骨骼有无作用性与用作用性,其基本形编排亦有不同。渐变骨骼与基本形:

有作用性骨骼将基本形越形割除。

无作用性骨骼,基本形放在轴心上,成为基本形互相重叠而重叠程度亦成渐变。加上基本形位置渐变加上基本形大小渐变,也可加上形状渐变,方向渐变等。

(3)近似

概念: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类型:基本形的近似

因为过分重复会引致单调乏味、繁厌之感,若每个基本形都有不同变化时就引起观者的探索趣味。近似就是各基本形有不同的变化而又各有相近似的地方,远看如同出一辙,近看则变化万千;例如一树的树叶,有着在外形上的大致一致而略有不同,如大小、外形、颜色等。近似特指形状、色彩、大小、肌理、位置、方向等近似和无近似有程度之别,近似的范围可有设计者决定。大小、色彩、肌理、位置、方向都能构成基本形的近似效果。

任何近似都有程度之别,如同同一家族为近似范围,同一家族的当然内在外貌上都有相同点,如面孔一定会彼此不同,若以全世界的人类作近似范围,其共同点是两脚走路而与其他动物不同,但若以同一家族为近似比较,近似程度大,为大同小异,而后者近似程度小,成为小同大异。形的近似程度,其大小由设计者来决定。决定根据画面的要求来作出。现在我们来探讨近似基本形的各种变化,并列出各种变化的可能性供大家参考。①同一类的基本形,即同一类形的形状、物体或同一用途的东西。如:同一方形,但有变化。

相同形状的物体,如各种不同的眼睛; 同一用途不用形状如数字或字母; 同有种类的物体如各种水果;

同类的基本形例子很多,只要将同一类型的动地相聚时,使其构成近似变化的效果则可。

②不完美的基本形。人类每天都在试图制造完美的东西,特别是现代化大生产出来的动地,个个都一样。但自然界中有很多不完美的,如路边的石子,是各有不同的形状,但也有其共同点,如将大家的铅笔取出放一块,在视觉上就产生近似的效果,因为每支铅笔使用的损蚀程度不同,因此利用不完美的效果构成近似。

③空间的变动的基本形

当物体在空间改变方向或位置时,在平面上就构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或观看者的角度改变带来不同的效果。

④增减变形:

利用两种以上形的相加、相减,假如相加或相减的程度不同,就构成近似的效果。

一组近似基本形的构成,最重要的是留意构成后相聚时所产生的统一感是良好的还是不好的,所以要注意基本形之间是否有极大的相同点(维系)统一,但若过分相同时则变成既不是重复又不是近似,那就引起视觉的不快,若彼此变化太大,则又难以互相协调。

我们作近似练习时,应留意下列数点: a.基本形造型与变化; b.基本形的变化步骤与形状;

c.变化方法及所形成变化要点及个性; d.互相连系的形、方向、位置编排等; e.配色的变化复杂会破坏画面统一;

f.比例要适中,数目过小及过大难有呼应效果,过小及过多会倾向杂乱及走重复。

骨骼的近似与渐变的区别:渐变的规律性强,排列严谨。近似的顾虑性不强,变化较大。

(4)发射

概念:鲜花的结构、太阳的光芒等都称之为发射。发射构成是骨格单位环绕一个共同的中心点向四周重复,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发射中心与方向的变化构成不同的图形,造成光学的动感和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多方的对称性。

发射的构成:①中心:中心点为发射发焦点所在,可以明显,可以隐晦,可以变换,也可以单元化、多元化。

②发射线与中心点的关系; ③发射线与基本形的关系;

种类:离心式发射、向心式发射、同心式发射:同心圆围绕着发射中心一层一层向外扩展。同心式的变化很多,如多圆中心、螺旋形等。

发射可以说是一种较特殊的重复性造型,因重复的形成重复的骨骼的每一单元都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而构成发射的图案。发射常具有渐变的特殊视觉效果,当重复的形成骨骼单元环绕中心点时,是根据渐变方向后排列的,因此发射亦可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渐变造型。当我们作发射造型时:

a.要留心中心点的位置数目(即多元化)明显或隐晦; b.骨骼线的方向及变动,基本形与骨骼线的配合;

c.最后的发射效果是否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注意骨骼线与基本形的复杂性,不要破坏画面简洁与集中。(即零乱的画面)

(5)特异 概念: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叫特异。特异构成是具有比较性的,夹杂于规律性之中。特异部分不应数量过多,应选择放在画面中比较显著的位置,形成视觉的焦点。打破单调格局,使人惊奇。

要打破设计单调的规律,可采用的办法之有一就是变异。在大自然里绿叶丛中的花朵,夜空星群间的明月,荒漠中的植物,都是很明显的变异例子,变异是比较性的,存在与规律中间。所谓规律就是指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变异可在这些规律中产生出来,变异在设计中可以达到下列各种不同的效果。

类型:(无论哪种类型都必须注意特异构成对形状类型的不同要求。)基本形的特异

a.(解除单调)形状变异,画中有两种以上的基本形,分有规律部分和变异部分,变异部分通常杂比例中占少数,不能与基本形过分相同或数目均等,这样就不可能有变异效果。大小变异比例也不能过分或太接近。同时,还可作色彩变异:这里我们只用黑白,因此留到色彩课中去讨论。但我们可用线框的形与填色的形作比较。

方向变异:基本形具有强烈的方向性时,可利用异方向构成变异但应减少其它变异同时使用。

位置变异:比较明显的位置作变异部分。可同时作大小、形状、色彩的变异。b.焦点作用:如果基本形的变异产生异常的对比,可产生焦点作用。(视觉中心)

有对比性才能构成有焦点的变异,但变异不同与对比,自规律产生些微的变异,也可以获得很近的效果。但不能获得对比,变异的程度任由设计者定,变异相当明显方能突出。

c.转移规律:可从一种规律性骨骼而经转移点再进入另一种规律性骨骼或同样的骨骼时,其转移点部分就成为变异。

d.破坏规律:规律的骨骼可以作故意破坏而得特殊效果。骨格线的特异(6)对比

概念: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类型、:a.形状的对比:直线形对弧线形,规律的形状对自由的,简单与繁杂基本形的相加或相减所构成的形状会构成本身对比。

b.大小对比:近者为大,远者为小,因而构成远近对比。大者为重,小者为轻,亦有轻重对比的效果。

c.多少的对比:特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形状的基本形在同一画面,若对方数目有很大的差异,就很易构成多与少的对比。多为主,少为次。

d.色彩的对比:黑——白;中性——彩色等。

e.肌理的对比:所有不同的材料表面纹理,包括自然的及人文的。如光滑——粗糙;粗——细。

f.方向的对比:

g.空间的对比:虚实对比,画面中的形通常有实质感而称为实体,而画面中的空间是虚,亦称为正负对比。(远近、前后、正负)

h.宾主对比:指占优势方面为主或以多少决定主次。对比是比较性,任何东西或事情在互相比较下,获得突出或隐显,如果没有互相比较,事事就不会分高下。那时候,任何事情都不须选择,任何人都缺乏竞争,人类是不会进步的。为什么人有今日的进步,是在于人懂得比较与选择,对比是取得画面而调和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地利用对比可使我们设计充满活力。

(7)密集

概念:密集在设计中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图画的手法,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常常成为整个设计的视觉焦点,在画面中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并有节奏感。密集也是一种对比的情况,利用基本形数量排列的多少,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如城市是结集的做具体的实例,建筑物与人口都结集在城市中心,距中心愈远则愈稀疏。(糖和蚂蚁等)在自由的造型中,我们以结集为题来加以讨论。我们以自由性来组织画面,仍可以采用相当程度的规律性揍依托。其程度的区别视具体情况而定。

密集指设计的骨骼方面,可分为三大类:

a.近似发射:可有假设的发射中心点,基本形环集中心点,或由中心点射出。b.近似渐变:可假设视觉中心,基本形向它结集。

以上方法,使基本形趋近线的密集,在次情形下,假设的线在画面中构成骨骼,基本形离线越近则越密,反之则越疏。而假设线在画面中可以各种形状不同来加以变化。

c.近似重复:基本形挤迫或分散,各占近似空间。

近似重复的结集是不定的,画面内不预置什么,设计时随意构成疏密有致,可有焦点及渐移的处理。

聚集与希散:在重复骨骼中的视觉是平均分配。而聚集是过度的密集,在次情形下,所有的形都堆积成一大块,此块可占画面的大部分空间或小部分空间。

扩散是反结集,就是说,彼此分散、孤立,若干形稍有聚近,但无密集的现象。

注意:基本形的面积要细小,数量要多,否则便没有了密集的效果。(8)空间

概念:在平面设计中,为了表达空间立体效果,按透视学的原理,将平行直线集中消失到灭点的方法,表现其空间感。

现在我们一起讨论平面的深度和立体的感觉。而这些感觉当然是依赖视觉的错觉而产生的,因为画面仍是平平一片,并无真实的凹凸或其他。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多以面为单位,或(基本形)将面在画面中编排而求得立体感。我们又将各种不同的肌理加在面中,加强其表现力,而肌理又以点或线为宜,如有重复或渐变的点线肌理,或轻或重的点线肌理,都给予平面以不同的作用。立体空间的表现: a.深度的表现

b.立体表现:如利用阴影表现、肌理的变化表现

c.矛盾空间:是指在真实空间所不能产生或不能有的情形,但在假设的空间中存在。

我们所指的矛盾,纯以视觉的错觉而来。在平面上绘有立体感的东西,通常与透视学有关。

(9)肌理

指艘有物体表面的纹理,不同的物体有各自不同的肌理,肌理给我们直觉感知其质感。如木有木的纹理,石头有石头的纹理,同时也有他们不同的质感。因此,肌理对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影响。肌理可分为纯视觉性和触觉性。视觉性肌理是制平面上各种不同的花纹,无须由触觉感知。

视觉肌理分三大类:

a.绘写的——以受绘而成的花纹,又有规律性的或自由的;

b.特技的——以特殊技法求得,略有意外成分带有实验性;如:喷洒、擦刮、熏、流滴、拓印、拨色、蜡上用色渍染。

c.印刷制作的——利用印刷品中的文字或图片作为拼贴的基本材料。触觉性肌理:纯粹的触觉性肌理诉诸触觉的感觉,并可能受光影影响。平面花纹及色彩变动不属触觉肌理范围。但触觉性肌理可与视觉性肌理联合使用。触觉性肌理可分三大类:

a.现代的——现代触觉物料拼贴使用。如沙粒、米粒、草或面条、布料、图钉和铁钉等。

b.改造的——将现代物料稍加改进、拼贴使用。纸团或纸圈,褶皱的纸和布,敲打后有凹凸的金属片等。

c.编制的——将线状或条状物料,织成各种花纹。

5、形式美的法则(1)对称与平衡

对称:形体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平衡: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

(2)对比与调和

对比: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调和、对比是互为相反的因素。

(3)节奏、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的运动感。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产生韵律。

韵律是诗歌中常用的名词。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律动,音的轻重、长短、高低的组合,匀称间歇或停顿。在诗歌中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音同韵同调的音可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及节奏感,在构成中韵律常伴与节奏同时出现。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变化。比、等比处理使之产生音乐诗歌般的旋律感,运用得好就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诱惑力。

(4)统一

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到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统一的原理如下:

a、接近的原理 使各种不同有变化的各部分,以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来观察,距离接近的物体较容易产生结合感。各种接近类同的要素相结合,也能够得到统一。如形体的大小类同、色彩的接受、肌理造型特性的接近都容易具有统一感。

b、连续的原理

这个原理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和使用。把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各种不同的色彩的物体,用一根直线、曲线或者折线不断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也仍能够得到统一。

c、闭合的原理

将同一个造型要素的形态,隔开一定的距离相互向内侧闭合,从视觉上得到的是另外一个整体而统一的形态,原来闭合前的单一的造型要素则被忽视了。

三、图例欣赏,幻灯片播放

四、小结

小时候我们写字一般都要在方格里写,如果是一张白纸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为了把字写得整齐,都会用铅笔在上面打上格子,至少要画上线,其实,这种为了将图形元素有秩序地进行排列而画出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就是骨格。

学习二维设计基础的主要任务是使用艺术的手法,把视觉要素按照“数、向、位”的构成规律,重新结构,以点定位、以线分割、以面格局,使其产生秩序、节奏、运动等视觉变换的美感,这样,设计的基础训练才具有了切实的意义。

五、作业

 6种骨格形式各做2张,其中渐变2张包括:骨格渐变和基本形渐变。 尺寸:10*10cm  要求:骨格形式表现鲜明,绘图工整,颜色不做要求,但不要太过花俏。课 题:色彩的概念及目的

目的要求:丰富学生的色彩基础知识

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理解和应用表现能力。

通过案例的讲解和学生亲自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色彩构成,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从对色彩美的认识感受与表现角度学习色彩对比的色彩基础知识。教学难点:对色彩对比效果的理解与应用 色彩对比的种类与基本规律 教学课时:共 16 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实验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分析讲解学生的作品,导入新课

颜色是非常客观的,我们可以用准确的数值来表示某种颜色;而颜色同时又是主观的,不同的颜色具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而即使是同一种颜色,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来说,也有着不同的意义。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往往通过颜色来直接表达我们的主题思想,选择好颜色,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

不过,颜色的选择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怎么样搭配和使用所选择的颜色。这就如同我们在染发的时候并不应该刻意地追求某一种颜色,而应该选择与自己的脸部颜色相搭配的颜色。而要想准确地把握颜色,首先要了解的,自然是色彩形成的原理,掌握了原理,我们才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感情”,从而运用各种各样的配色手段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为了培养出出色的配色感觉,我们不仅要了解关于颜色的知识,更应该养成时时刻刻观察周边环境的良好习惯,还应该经常学习和分析著名设计师们的经典作品。但我们并不应该硬性地规定配色的好与坏,毕竟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审美观念都有所不同。

二、具体讲授

(一)1、色彩现象

不同的传统与民族风俗习惯产生了不同的民族色彩。

色彩的作用:红橙使人兴奋,蓝色使人安静。红橙处有苍蝇,而蓝色处却没有。

色彩三要素为:色相、明度、纯度(颜色的名称、色彩的明暗程度、色彩的含灰量的多少)。

如果说,理论上色彩的变化是无穷多的,那么,人的肉眼却只能从中辨别有数的几百种。这个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就纯单色光谱辐射而言,肉眼可以辨别约 210 种不同的光谱色彩,其中 150 种在日光光谱中可见,另 60 种是混合两种相互对立的色彩(互补色)的光谱辐射后形成的绛红类色彩。

2、色彩的本质

(1)色彩的来源

色彩现象是一种视觉的现象,产生视觉的主要条件是光线,物体是受到光线的照射,才产生出形与色彩。眼睛所以能看见色彩,是因为有光线的作用,才得以看清四周的景物。所以,色彩是光线产生的现象,没有光,眼睛无法产生视觉,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

太阳光通过三棱透镜,折射分离出七种不同色彩的光线: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如再一次把七色光线透过棱镜进行分化,却不能使其扩散,于是将这一系列的单色光称为光谱。

红色光的波长最长,紫色光的波长最短。红色光外的肉眼看不见的光线,称为红外线;紫色光以外,肉眼看不见的光线,称为紫外线。光谱:七种可见光波长范围: 赤 760 ~ 620nm 橙 620 ~ 585nm 黄 585 ~ 555nm 绿 555 ~ 510nm 青 510 ~ 480nm 蓝 480 ~ 450nm 紫 450 ~ 380nm 760nm 600nm 500nm 380nm ─────┬───────┬─┬─┬─────┬──┬──┬──── 红外线│ 红 │橙│黄│ 绿 │青蓝│ 紫 │紫外光

─────┼───────┴─┴─┴─────┴──┴──┼──── 不可见光谱┤←─────────可见光谱────────→├不可见光谱

再进一步讲,光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光线的色彩性质,与光线的振幅与波长两个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振幅大小会产生明暗的区别,波长的长短产生色相的区别。波长越长,越偏向红色;波长越短,越偏向紫色。(2)、光线和色彩的关系

从色彩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任何物体都有其自身的色彩,这些色彩看来好像是附着于物体的表面,然而一旦光线减弱或消失,任何物体上的色彩也都会失去。有时一个有某种固定色彩的物体,转瞬间却变成了别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外界看到的色彩是以光线为媒体,照射到物体上,经由物体的反射或透射之后,刺激我们的眼睛所产生的现象,所以光线和物体反射的变化,必然在色彩上 产生变化,其变化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论述中找到结论。光源色

光源是指包括太阳、电灯等凡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光源所产生的光色,就称为光源色。从太阳、日光灯、蜡烛、霓虹灯等所发出来的色光,其中太阳光呈白色的混色光,日光灯的光有偏兰绿之感,蜡烛光则偏红橙色。物体色 物体在接受光线的照射后,吸收部分光线的颜色,反射其余部分光线的颜色。我们眼睛所感受到的物体的颜色正好是反射出来的光线的颜色。例如红苹果表皮,在日光下只反射红色的光线而吸收其它的色光,因此产生红色的感觉。青椒表皮只反射绿色光而吸收其它色光,因此产生绿色的感觉,这种色彩现象称为表面色。然而,当用绿色光线照射红苹果时,由于光源色中没有红色的因素,也就是说苹果没有红色光可反射,而成为灰黑色,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物体色瞬间改变的原园。一般对于物体色的确定,是以日光的照射为基本条件的,所以苹果不是黑色,而青椒还是绿色的。透明色

这是一种较复杂的色彩现象。当某种物体呈现透明的晶体状态,如玻璃、水晶。有机玻璃等,经过光线的照射后,本身可以透过光线的色彩而呈现出透射光色来,这种现象产生的色彩称为透过色。当透明物体含有一定的杂质或色素时,由于杂质或色素对于光线的反射作用,对照射的光线便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而形成透明色。所以透明色是透明物体滤掉光源色中的部分光色后,呈现的其余部分光色。复合光

事实上一件物体并非只反射或透过光谱中的一种或两种色光,只是我们所感受到的是色彩的反射或透过出来的某种较多的色光,而其他的色光也会有微量的反射,因此各种物体所产生的颜色,是非单纯颜色的光,它是以“复合”的方式反射或透过的,故而叫做“复合光”。①物体的分子结构; ②物体的性质; ③光线的性质;

④物体表面现象,如光滑、粗糙等影响光的折射、反射、透射程度; ⑤观看时的心理因素等。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色光关系的如下结论。所有物体的颜色会依光源色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而且多数时候呈现出来的颜色并非只是单纯的单色反射光,而是混合了数种单色光而形成的复合光色。把这一理论运用于设计中,尤其是舞台设计、橱窗设计、展示设计、室内设计等,利用各种不同色彩效应的光线,来营造设计不同的色彩气氛及效果。现以一个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常见的例子便能说明,卖水果的小商贩用红灯来照射红苹果,使水果显得既鲜又成熟;卖烧鹅的小贩,用偏橙色的白炽灯来照射烤鹅,使其油水欲滴,令人垂涎,这都是生活中对光色原理的利用。

另外,在光色关系中,物体色与受光量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一般而言,一件物体表面接受光线照射时,光线越强,它所反射出来的颜色就越饱和、鲜艳,刺激度也越高。相反,光线越弱、颜色就越暗淡、越模糊,刺激度也越低。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是,当投射到眼睛的光线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变成白茫茫的一片,这种现象称为眩光,这是设计中对光的利用非常忌讳的。如橱窗、展示设计等,增加受光量的目的是提高视觉程度,而受光量过度,则适得其反。

3、色彩与视觉的关系

人之所以能够感知到光线并产生形状与色彩的反应,是因为眼睛的视觉作用,才产生的。要了解视觉规律,必须了解眼睛的构造。人眼睛的构造和照相机的构造一样,分为眼帘(镜头盖)、虹膜、瞳孔(光圈)、角膜、晶状体(透镜)、网膜(底片)、视觉神经细胞底层(包括锥状、柱状细胞,即等于底片上的感光药膜)等,只要具有正常视觉功能的眼睛,跟完好的照相机一样,光线一旦进入后,瞳孔就发挥对光量的控制作用,使形象经过角膜的水晶体和玻璃体到达网膜上,便产生形状和色彩。网膜的锥状细胞是感应红、绿、蓝原色光的细胞,可以感知色彩;柱状细胞对光线的明暗度有感知作用。锥状细胞和柱状细胞吸收光线后,将感觉刺激转换成信号,沿着视神经传达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色彩的感觉。当一个人的锥状细胞产生病变或先天性功能不全时、便产生感色力不足,称为色盲。锥状细胞对光线的感觉较迟钝,在较弱的光线下不起作用。柱状细胞对光线明暗的感应较敏锐,因此在弱光下依然还可以接受刺激,辨别明暗。这就是光线越弱颜色会越不饱和的原因。

视觉与色彩的关系中,还存在一种视觉现象,当眼睛注视一个物体一段时间,然后突然闭上,而物体的形状依然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象来,过几秒钟后才会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视觉残象。电影及动画的成相原理便是依此现象完成的。

4、色彩与颜料

人类运用颜料来记录他们的文化传统,从远古以来便一直持续不断地努力,并且应用于生活与宗教活动中。一方面用于对生活的记录;另一方面用于庆祝仪式,部族标识与图腾崇拜等。对于美的追求是一种与生具来的天性,宗教与生活给予人类求美、爱美的原动力,使人类在历史中的美术活动,占有重要地位。从许多自然界中拾得的色料物质被用作染料、涂料、颜料,成为装点社会、美化生活、传播文化的重要材料。

从颜料的来源来看,在化学合成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所有颜料均来自天然的物质,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两种。无机颜料来自天然的泥土、矿石、金属等原料,耐热、耐光、耐氧化、耐化学侵蚀,坚实而不容易变化,但是其附着物体的能力以及鲜明度较差,必须依赖溶剂来调配,才能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有机颜料取自于动物及植物,如毛、发、分泌物、根、茎、叶、骨、排泄物、肢体、皮肤、皮脂、腺体、牙齿等物,经过各种提炼方法取得,由于其本身兼具有化学合成基础,发色效果好,鲜艳度高,着色力强,但是易与环境因素发生化学变化,色性不稳定,变色、褪色较明显。

由于科学的进步,人工化学合称颜料的运用,使颜料制作简便,成本较低,价格便宜,耐久性及抗褪色性很强,且颜色种类多达3万种以上,并有9千种以上在市上使用。

(二)色彩的表现(重难点:色光与色料的区别)

1、色彩的分类 大千世界的色彩,种类纷繁复杂,为了便于表现和应用,不得不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现代色彩学按全面、系统的观点,将色彩分为以下两类。

无彩色

无彩色的颜色是指黑色、白色和各种纯灰色。纯灰色可理解为由黑与白混合的各种明暗层次的灰色。值得注意的是,色彩学的划分,无彩色也是一种色彩,就象数学中“ 0 ”也是一个有理数一样。

无彩色的颜色,只有明度的变化,把所有无彩色的颜色概括起来,可得到按比例变化明度层次的颜色,从明度最亮的白色开始,依次为:白、亮灰、浅灰、亮中灰、中灰、灰、暗灰、黑灰、黑等。

有彩色

如果我们把光谱分解的七个颜色,按顺序围成一个圆环,可得到一个供色彩研究及运用的色相环。由于青色和蓝色都属蓝色系,因有时为了研究和运用的方便,常把青色和蓝色合成一个蓝色,可得最基本的六色相环:红、橙、黄、绿、蓝、紫,以及由它们混合所得的所有的色彩。

色彩不仅有不同色相的变化,而且还有不同明度和纯度的变化,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是研究色彩最基本的方向,也是色彩运用的三个最基本的属性。明度色相环的外圈为深色相环,内圈混入了白色为浅色相环。如果混人黑、白色的份量不同,其明度还可作更多层次的变化。

低纯度色相环,其分别加上了相同明度的纯灰色。如混入灰色的份量不同,其纯度还可产生更多层次的变化。

特别色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有一类不属于上述两类之一的色彩种类,称为特别色。特别色在使用时的视觉效果与上述两类不同,具有特殊性,如金色,银色和萤光色等,印刷上称为特别色。特别色除了有不同的色相外,通过技术上的处理,可产生出不同的光泽效果。此类色彩的提出,是为了适应现代设计和现代印刷的需要,以丰富设计师的表现方法和设计物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2、色彩的属性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因为人的视觉只能辨别出色彩的这三种变化。

色相是颜色的名称。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暗处加黑,明度低;亮处加白,明度高。纯度是色彩的含灰量的多少,含灰量多,纯度低;含灰量少,纯度高。色饱和度实际上就是色的纯度。在自然界中,所有的色彩都或多或少地混入了白色光线。如果我们观察一组投射到黑暗中的日光光谱,我们所得到的色彩是真正“纯”的,百分之百饱和的。彩虹是日光光谱在自然中的再现,但它是“褪了色”的,因为其中掺杂了大量的白色光线。

明度的概念是相当主观的东西,它取决于众多的因素,传统上我们称一种色彩“鲜艳”,即这一色彩具有高的饱和度和明度。“苍白”的色彩是指混有白色、色饱和低而明度较高的色彩。当色彩中混有灰色时,我们说这种色彩“脏”了。这些说法已为画家们广泛应用,我们也可用这些习惯的说法来表达。

色相和色饱和度是色彩的色度指标,或称为色彩的彩度。

天然的和人造的各类物体中的大部分色彩都是或多或少混有白色或灰色的、按不同比例组成的各种光波。色彩的感觉,主要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光谱色彩。比如一种色彩由 80 %的红色、10 %的绿色和 10 %的蓝色构成,就是非饱和红色。摄影术语中的“偏色”就用于表示这种比例,并大略地描述所得到的感觉。色相(颜色的名称)

所谓色相是指不同色彩的相貌或区别不同色彩的名称

三原色或三基色──属于没有配色的原来的颜色:红黄蓝RGB,黄品青CMYK。间色──两种原色相配。如橙、绿、紫。复色──两种以上的色相配。如绿橙、绿紫等。

色相的范围相当广泛,光谱色中就有红、橙、黄、绿、育、蓝、紫七个基本色相,而不同的基本色相,按其色彩倾向的不同又可区分出不同的色相,如红色可进一步分为紫红、大红、朱红、橘红等色相。·色相环

3色相:RGB、CMYK 6色相:红橙黄绿青紫

12色相:1888~1967,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色彩论》、伊顿“色相环”(瑞士)

24色相:1853~1932,奥斯特瓦德Wilhelm.Ostwald“色相环”(德国)红、黄、绿、青混合成8组,每组再分3色,得到24色,分三圈放置 100色相:1858~1918,蒙赛尔Albert H.Munsell修正的蒙赛尔“色相环”(美国)

红、红黄、黄、黄蓝、蓝、蓝绿、绿、绿紫、紫 × 10白„...1黑 ·色立体

立体色谱,是用三维空间的关系,将色彩的三要素(H色相、V明度、C彩度)表现出来的一种色彩图谱。它形成了色彩的立体构成推移,称为色立体。色立体则是通过色彩三要素,有规律地排列似球体,产生幻觉空间的韵律感。中心地轴:无彩色中轴

圆周方向:H不同的纬度是不同的色相

竖轴方向:V上白、中灰、下黑,上明度强、下明度弱。从上至下明度值V10,V9,...V0(10表示绝对白,0表示绝对黑)(北极:白,明度高;南极:黑,明度低)半径方向:C彩度外高

外层彩度高、色饱和度高、外纯度高、内纯度低(灰)纯红色5R4/14 VH/C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顾名思义,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是由色光或颜色反射光的振幅强度所决定的。暗处加黑,明度低;亮 处加白,明度高。色彩的明度代表某种色彩的亮度,也称做“强度”,这就是在去除了彩色之后还给人以色彩感觉的东西!

在分析色彩的明度时,可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方面是同一色相可以有不同的明度。由于不同强度的光线照射,相同色相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这是一种情况;还有就是在相同强度的光线照射下,如果在同一色相中加入一定程度的白或黑,就会增强或降低其反射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明度。加深绿、粉绿等就有不同的明度。另一方面是不同色相的色彩,其自身反射光线的强弱也不同,具有不同的明度。色相环就有明显的明度变化,从黄到紫呈现出由高到低逐渐的明度变化,黄色最亮,紫色最深,红、绿为中明度色。

总结出色彩明度变化的具体方法。要提高或降低色彩的明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加白或加黑,但有时为了不使色彩变粉或变灰暗,便可以加上黄或紫,或者加上一些除白、黑以外的浅色或深色,以达到明度变化的目的,同时也具有微妙的色彩变化。

纯度 :纯度表示色彩含灰量的多少,含灰量多,纯度低;含灰量少,纯度高。色彩的纯度也叫鲜艳度、饱和度或彩度。顾名思义,即是色彩的纯净程度。是指某一色彩中所含该种色素成分的多少。一般所含色素成份越多,其纯度就越高,相反则纯度就越低。当某色彩所含该色素的成分为100%时,就称为该色相的纯色。降低纯度的方法:

①纯色+白色,明度提高,纯度降低。②纯色+黑色,明度降低,纯度降低。

③纯色+同明度的补色,明度基本不变,纯度降低。④纯色+同明度的对比色,明度基本不变,纯度降低。⑤纯色+另一色,明度不变,纯度降低。

⑥纯色+纯度明度相同的灰色,明度不变,纯度降低。三.色彩的体系(重难点:色彩三要素在色立体上的相互关系)色彩的体系是为了系统、全面地研究。利用和管理色彩而对色彩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纳。由于各家的整理方法有所不同,现把最典型、实用的蒙塞尔色立体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蒙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画家兼色彩学家的蒙塞尔(A.H.Munsell 1858~1918)于1905年创立,1940年由美国光学会测色学会修定,用于工业规定的测色标准。蒙塞尔色立体以五个基本色:红R、黄Y、绿G、蓝B、紫P、加上五个中间色:橙YR、黄绿YG、蓝绿BG、蓝紫BP作为十个以黑、白元色中轴放射出来的色相为色立体的基准。每个色相再分成十等份,总计有100等份,分布于360度圆周中。各色相的180度相对方位是该色的补色。蒙塞尔色立体的色彩标示符号,可按照H(色相)、V(明度)、C(彩度)连结成的记号标示,形成HV/C,无彩色以NV表示,如红色为5R4/14,黄色为5Y8/12,绿色为5G5/8,蓝色为5B4/8,紫色为5P4/12,由其代表数字则可知其明度,彩度的高低,如5R3/7和5BG8/4两色相比,前者明度低,但彩度较高。另外,在国际上使用的还有伊登色系表、奥斯华德色系表,日本色彩研究所PCCS色系表,都以类似的方法把色彩进行了系统化的归纳。电脑中用RGB、MCYK色系。

三、欣赏范例。说说各种色彩带给我们的感受。

四、小结

本章通过对色彩的研究以及色彩在设计中的地位,阐述了色彩构成的概念。同时,从色彩研究领域和色彩可知性两方面来研讨,使学生清除认识色彩构成是有序可依,有规律可循的。

五、作业 作业练习1: 调色:(色彩配置与选择)用红黄蓝三原色与黑白两色调制出100种以上不同的色彩.作业要求:合理地调节这五个色彩的比例关系,配置出尽可能多的色彩.步骤一:从三原色中选择出两种色彩,分别放在纸左右两侧,进行相互间的渐变调配.步骤二:由两色的调配过度到三色配置;步骤三:由一色,两色,三色加白或加黑的配置;步骤四:色彩加灰的配置.作业数量:100_200个色彩配置

作业提示:学会用最少的颜色调配出尽可能多的色彩:学会准确地调出自己想要的色彩;知道某一个色彩源于那哪些色彩,同时学会感受它。作业练习2: 在感受色彩的同时,从自己调配的色彩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感受选择40张色彩制作色纸。

作业数量:40张(8x8cm)作业提示:培养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为下一步的色面积切割与重组练习作好物质上的准备。在调制色纸时,注意颜色的干湿度。作业练习3:

作业一:做色彩的同类色,临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关系的对比练习。作业数量:4张(9cmx9cm)作业二:研究色彩的艳度关系,分高艳度,中艳度,低艳度,艳灰度等对比关系做一组练习。

作业数量:4张(9cmx9cm)作业三:研究色彩的明度关系,根据高,中,低不同的明度等级,作一组反映色彩明度调性的对比练习。作业数量:4张(9cmx9cm)课 题: 色彩调和

目的要求:掌握色性和调和的方法

会应用色性和调和的方法

教学重点:色性和调和 教学难点:色性和调和的方法 教学课时:共 8 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法、讲授法、实验法、作业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调和,从美学的角度来讲,其意义就是“多样的调和”。再此需要强调的是,调和决不仅仅是指色彩的类似、统一,更不是单调的一致。在调和的概念中,对比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对比,就无所谓调和,调和与对比是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对比统一的两个因素。概括的来说,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调和是相对的,对比是目的,调和是手段。

色彩配色是否调和,一方面取决于视觉生理条件是否得到满足,它在画面中表现为色彩的构图、面积、形状、位置、机理等多方面组织是否恰当,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内心愿望是否得到满足。

二、具体讲授

第一部分、色性与调和

1、色性:指某一单独颜色的性质。

下面主要讲解有彩色系中的红,橙,黄,绿,蓝,紫,几种基本色相和无彩色系中黑,白,灰的色性

a:红色在可见光谱中红色的光波最长,折射角度小,但穿透力强,对视觉的影响力最大,此色和知觉度高 ,不易丧失自己,想变成它色非常吃力的。

红色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焰,血液,红花,红旗,从自然产生的景物到人工制造的各种东西,红色都使人感到兴奋,炎热,活泼,热情,健康,感到充实,饱满,有种挑战的意味。红色的个性强又端庄,具有号召性,象征着革命,表现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

深红色:稳重,庄严

粉红色:温柔,愉快,多情,有着幸福,含羞,梦想的感觉

大红色:表现热情到达顶点时用大红色是最好不过了

红色在节日喜庆时被人们采用,作为欢乐,庆典,胜利时的装饰

由于红色过于强烈,暴露之故,也作为幼稚,野蛮,卑俗,战争,危险的色彩。

在搭配关系中,强烈的红色适合黑,白和不同深浅的灰,与适当比例的绿组合富有生气,充满浓郁的民族韵味,与蓝配合显得稳静,有次序

b:橙色

橙色的波长在红与黄之间,具有红与黄的性质,它的明度仅次于黄,强度仅次于红是色彩中最响亮,最温暖的颜色,橙色是火焰的主要颜色。

橙色:使人联想到:果实,食品,灯光,阳光,鲜花,具有华丽,温暖,愉快,幸福,辉煌的感觉。

c:黄色:

波长适中,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色,给人以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色彩印象,由于此色过于明亮,被认为轻薄,冷淡,性格非常不稳定,容易发生偏差,稍微碰到它色,就会失去本来的面貌

黄色:也用于果实,花等。黄色在我国古代是帝王的象征,在古罗马是高贵的色,神头上的佛光,在欧美庸俗,低得的下等色 d:绿色:波长居中,是人眼最适合的颜色 f:蓝色 g:紫色 h:白色 i:黑色

2、调性

一组配色或一个画面总的色彩倾向,它包括明度,色相,彩度,的综合因素。a:以明度调子为主的配色

以明度调子为主的配色,充满了清晰感,层次感,富有理性的次序,是三个调子中最基础的调子,与色相调子比,它的这种条理感更为内在。b:以色相调子为主的配色

色相调子是建立在色性之上,所要考虑总的色味倾向和色相对比度,色相调子的确立,就是情绪,性格,心理感觉的确立,在三个调子中它是最强烈,最直接,最亲切,最出效果的调子 c:以彩度调子为主的配色 以色彩的鲜浊构成的配色关系 第二部分 色彩与感觉

1、色彩的冷暖感 暖色:红,橙,黄

冷色:蓝,蓝紫,中性色:绿,紫,白色冷,黑色暖

2、色彩的空间感

可以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彩度,面积,对比来充分体现 暖色向前进,冷色向后退,因为暖色比冷色波长比较长 亮的向前进,暗的有后退感

同等明度下,色彩的彩度越高越往前,越低越往后 大面积向前,小面积向后

3、色彩的大小感

感觉靠近的前进色,因膨胀而比实际的大,亦称膨胀色,看来远去的后退色,因收缩而比实际小,也叫收缩色。

如:设计中一般暖色系列的色彩面积要小,冷色系列的色和暗色面积要适当大些,这样才易取得色彩的平衡

第三部分 色彩构成——配色的方法与原则

1、什么是好的配色

单一的色彩无所谓美,丑。只有两种色彩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出现好与不好效果。

我们追求的是一中共同配色的方法和原则,而设计工作者更多的时候要考虑的正是这些多数人所共有的美感。(1)配色的目的

a:纯粹追求美的配色,如美术作品。

b:重视实用化机能的配色,尽管效果并一定美,像黄与黑的安全标志,群青与橘色的环卫工人服,主要是为引起别人的注意。

c:既最求美又注重生活机能的配色,像服装,建筑,室内等设计的配色都属于这类,配色目的决定着配色好与坏的审视标准。(2)调和的概念

配色中应该说具备了调和,悦目,赏心就可算是一种美的配色,调和是指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配合得适当,能够相互协调,达到和谐,配色的调和与否,是人产生愉快或不愉快感觉的关键。

调和色彩:指具有某种次序的色彩组合,它不单单指同一,类似给予的舒服,美好的调和感觉,而是多方位追求具有不同特征。

2、不同价值的色彩表现

就配色而言,和谐只是相对的,只要符合人的追求,符合目的需要,即使以往普遍认为不调和的关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也会成为调和的关系。

3、色彩的组合方式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在统一中求变化,称为“统一调和” 第二类:是在变化中求统一,称为“对比性调和” 第四部分 统一性调和

寻求统一,可以说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愿望,统一,相当于色彩间同一或类似的色相关系,明度关系,彩度关系,也就是说,相类似者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往往是美的,舒服的,如果说色彩的差别是色彩对比的本质,则共性就是达到调和的根据,在三属性中尽量消除不统一因素,统一的要素越多,就越融合。

1、同一调和(1)同明度的调和

同明度关系下有纯不纯的彩度变化,不同色相的变化(2)同色相调和

同色相关系中变化明度,彩度.(3)同彩度调和

在同彩度关系中变化明度

2、类似调和

类似调和是类似要素的结合,与同一调和相比它具有稍多的变化,但没有脱离统一为主的配色原则(1)类似色相的调和

这种调和实际上是以色相来决定效果,用明度,彩度关系辅助搭配为更为协调的色彩效果,如红色的低中调,黄色的中高调(2)类似明度的调和

此种调和范围较广,在类似明度的调子中可适当选择有对比的色彩或补色色相来丰富画面的效果,但要避免过与强的相变化,与明度变化相冲突。

(3)类以彩度的调和

上一篇:新员工培训效果评估表下一篇:组工干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