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全诗翻译赏析(精选10篇)
1.《菊》全诗翻译赏析 篇一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这两句是说,泉水在山上是清的,流出山以后就渐渐变得混浊了。原诗的意思是佳人自诉:他刚跟我结婚的时候,也曾是温存恩爱的,日子久了,沾染多了,心就变了,好比那泉水,在山里流着时是清的,出山以后就逐渐混浊了;我可不学他那样,要保持贞洁,节操自守,跟“轻薄夫婿”决裂。核心在一个“清”字,比喻空谷佳人情操高洁,品格清高。
出自杜甫《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参考译文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哪还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赏析
《佳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这首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 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此诗讴歌的就是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二句深寓生活哲理。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2.《风雨》全诗翻译赏析 篇二
《风雨》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参考译文
我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黄叶已经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心中想要断绝这些苦恼焦烦,要用新丰美酒来销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
赏析
五言律诗《风雨》是诗人晚年游江东时作。写孤愁失意、身世飘泊,但不流于消极颓唐,仍显其愤激不平。
《风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作者以风雨比喻自己境遇的咏怀诗。这首诗首联借《宝剑篇》的典故发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凄凉的身世。颔联通过对比抒发自己对不平境遇的怨愤。颈联直接写明由于陷入党争,致使新知,旧友都已疏远冷落,更具体表现了自己孤凄寂寞的身世。尾联写自己本欲断酒,但由予忧愁,又不断饮酒消愁。全诗意境悲凉,表现诗人沉沦孤独的感情和遭遇,真切感人。
诗人李商隐一生坎坷,仿佛一直在受到风雨的摧残,故此诗慷慨悲歌,一伸抑郁愤懑之气。
这首诗一开篇就在苍凉沉郁的气氛中展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唐代前期名将郭元振也因曾落拓未遇,但因《宝剑篇》而深得武后赏爱,终于实现匡国之志。这里暗用此典。首句中的“宝剑篇”,系借指自己抒发不遇之感的诗作,故用“凄凉”来形容。从字面看,两句中“凄凉”、“羁泊”连用,再加上用“欲穷年”来突出凄凉羁泊生涯的无穷无已,似乎满纸悲酸凄苦。但由于“宝剑篇”这个典故本身所包含的壮怀激烈的意蕴和郭元振这位富于才略的历史人物在读者脑海中引起的联想,它给人们的实际感受,却是在羁旅飘泊的凄凉中蕴积着一股金剑沉的郁勃不平之气。
颔联承上,进一步抒写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前句触物兴感,实中寓虚,用风雨中飘零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后句实写青楼管弦正形成一喧一寂的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 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两句中“仍”、“自”二字,开合相应,极富神味。“仍”是更、兼之意。黄叶本已凋衰,再加风雨摧残,其凄凉景象更令人触目神伤。它不仅用加倍法写出风雨之无情和不幸之重沓,而且有力地透出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既有转折意味,又含“自顾”之意,画出青楼豪贵得意纵恣、自顾享乐、根本无视人间另有忧苦的意态。它与“仍”字对应,正显示出苦者自苦、乐者自乐那样一种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间关系,而诗人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愤激不平,也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在羁泊异乡的凄凉孤孑境况中,友谊的温暖往往是对寂寞心灵的一种慰藉,颈联因此自然引出对“新知”、“旧好”的忆念。但思忆的结果却反而给心灵带来更深的痛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由于无意中触犯了朋党间的戒律,诗人不但仕途上偃蹇不遇,坎坷终身,而且人格也遭到种种诋毁,被加上“放利偷合”、诡薄无行”(《新唐书·李商隐传》)一类罪名。在这种情况下,“旧好”关系疏远,“新知”遭受非难便是必然的了。两句中一“遭”一“隔”,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立的处境,也蕴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从“青楼自管弦”到“旧好隔良缘”,既是对自己处境的深一层描写,也是对人生感受的深一层抒发。凄冷的.人间风雨,已经渗透到知交的领域,茫茫人世,似乎只剩下冰凉的雨帘,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温暖的角落了。
唯一能使凄凉的心得到暂时温暖的便只有酒——”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和首联的“宝剑篇”一样,这里的“新丰酒”也暗用典故。初唐的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住新丰旅舍。受到冷遇,遂取酒独酌,表现出不凡的气度和性格。后来受到皇帝赏识,拔居高位。诗人想到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遇,所以只能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然而羁泊异乡,远离京华,即使想如马周失意时取新丰美酒独酌也不可得,所以说“心断”。通过层层回旋曲折,终于将诗人内心的郁积苦闷发抒到极致。末句以问语作收,似结非结,正给人留下苦闷无法排遣、心绪茫然无着的印象。
3.《田家行》全诗翻译赏析 篇三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这两句揭露了苛重的赋税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农家的衣食本来就谈不到好,再苦的生活也能忍受着过去;一年辛苦得到的成果,几乎全部要交给官家,如果见不到衙门的人来催粮催赋,那对农民才是乐事,然而,这怎能办得到呢?不言苛政,苛政自见,讽刺之语,入木三分。
《田家行》 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域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注
①无厚薄:谈不到好坏,再苦的生活也能忍受。
②县门:即县衙门。
参考译文
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男人们的话语里充满了喜悦,女人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家家户户再也没有怨言,说的话也和往常不一样了。
虽然五月天气炎热,此时的麦风却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在村中的屋檐下,妇女们正忙着用缲车缫丝,缲车上发出一阵阵倾细的声音。
家蚕丰收,野蚕做的茧再也没有人来收取,于是这些茧在树上就变成了秋蛾,在树叶间扑扑地飞舞着。
麦子收割以后一筐一筐地堆放在麦场上,绢布织成后一匹一匹地缠在轴上,农民们可以确认今年的`收成已足够缴纳官府的赋税了。
不指望还有入口的粮食,也不指望还有绢布剩下来做件衣服穿在身上,只是暂且可以免除去前往城中卖掉自己的小黄牛了。
农民家庭的衣食实在谈不上什么好与坏,只要家里人不被捉进县衙门,便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简析
《田家行》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乐府诗。这是一首讽刺赋税苛重的新乐府。前八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四幅丰收年景图,描述了农民面对麦、茧丰收的喜悦。作者渲染农民欣喜的心情和劳作场面,实为衬托农民可怜的处境和悲苦的心情。后四句看似写乐,实像自嘲,是作者倾诉农民的悲苦辛酸,表现封建剥削的残酷,也见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立意精巧,讽刺深刻,是乐府诗中的佳作。
4.韩愈《葡萄》全诗翻译赏析 篇四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元年(806)五月在江陵(今属湖北)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的,原诗题为《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此诗为其中之一。诗人于贞元十九年(803)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亦被贬至临武(今属湖南)。元和元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舍中写下此诗与张署共勉。
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主旨)
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春夏相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5.《台城》的全诗翻译赏析 篇五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两句是借六朝兴亡,抒发人世的哀愁——最无情的是台城的杨柳,对六朝的兴亡全然无所谓,如同往日,像烟雾一样依旧笼罩着十里长堤。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残破的历史遣迹,终古依旧的台城烟柳,与转瞬而逝的六代豪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凭吊古迹,感叹六朝兴亡,“依旧”之物唯柳而已,“无情”预示着历史将重演,为晚唐之颓势感伤,感情极为深沉。这种空灵蕴藉的写作手法,清代人王士祯称之为“神韵”。
出自韦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
台城:古城名。本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为东晋、南朝台省(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边。
十里堤:指玄武湖的长堤。
霏霏:细雨纷纷状。
烟:指柳树绿阴阴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
参考译文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灯笼十里长堤。
赏析
中和三年(883),韦庄客游江南,于金陵凭吊六朝遗迹,感叹历史兴亡,便成此吊古伤今之作。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即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
“六朝如梦鸟空啼”。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乍读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本篇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6.李白《金陵》全诗注释翻译赏析 篇六
金陵三首
李白
【其一】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⑴。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⑵。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⑶。
醉客回桡去⑷,吴歌且自欢。
【其二】
地拥金陵势⑸,城回江水流⑹。
当时百万户⑺,夹道起朱楼⑻。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⑼。
空余后湖月⑽,波上对瀛州⑾。
【其三】
六代兴亡国⑿,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⒀。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注释:
⑴晋元帝南渡江,于金陵即位,遂都之。
⑵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诸葛武侯称为帝王之宅。
⑶《隋书》:陈祯明三年,隋师临江,后主从容言曰:“齐兵三来,周兵再来,无勿摧败,彼何为者?”都官尚书孔范曰:“长江天堑,占以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度耶?”
⑷颜师古《汉书注》:“楫谓棹之短者也。今吴越之人呼为桡。”
⑸拥:环抱的样子。金陵:这里指金陵山,即今南京的钟山。《艺文类聚》:徐爱《释问略》曰:建康北十余里有钟山,旧名金陵山,汉未金陵尉蒋子文讨贼,战亡,灵发于山,因名蒋侯祠。故世号曰蒋山。
⑹这句意为:江水绕城而流。
⑺当时:指六朝。
⑻谢朓诗:“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搂。”
⑼国:都城。亡国:指相继灭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两句意为:金陵到处是春草,王宫湮没于丘墟中。
⑽空余:只剩下。后湖:一名玄武湖,在今南京市东北。《初学记》:建业有后湖,一名玄武湖。《景定建康志》:玄武湖亦名蒋陵湖,亦名秣陵湖,亦名后湖,在城北二里,周回四十里,东西有沟流入秦淮,深六尺,灌田一百顷。《一统志》:玄武湖,在应天府太平门外,周回四十里,晋名北湖。刘宋元嘉未有黑龙见,故改名,今称后湖。
⑾瀛洲: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玄武湖中的小洲。
⑿《小学绀珠》: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皆都建业。
⒀《景定建康志》:洛阳四山围,伊、洛、瀍、涧在中。建康亦四山围,秦淮、直读在中。故云:“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李白云“山似洛阳多”,许浑云“只有青山似洛中”,谓此也。《太平寰宇记》:《丹阳记》云:出建阳门望钟山,似出上东门望首阳山也。
译文:
【其一】
晋家朝廷南迁长江,金陵就是当时的首都——长安。
地势有帝王之气,山水则虎踞龙蟠。
金陵空自壮观,长江亦非天堑。
酒醉回船归家去,口吟吴歌独自欢。[3]
【其二】
金陵地势雄壮,江水空摇,高墙巍峨不动。
东晋在这里建都,百万富豪纷纷在这里夹道修建高楼。
东晋终于灭亡,宫殿被荒草湮灭。
只有玄武湖上的明月,在波浪上空注视着曾经繁华的江洲。
【其三】
魏晋六代,兴衰迭起,我且痛饮三杯,为金陵高歌一曲。
这里的宫殿不比长安的少,四周山峦围城,比洛阳的山更多。
古殿傍边吴王种植的花草,深深宫院里美女穿戴着的晋朝样式的绮罗绸缎的服装。
都随着人事变换而消失,就像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回。
简析:
《金陵三首》是一组五言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即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秋。金陵是六朝帝都,当时人口很多,建筑华丽,经济、文化发达,到唐时已衰落。李白在这首诗中怀古喻今,金陵暗喻当时已陷落的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7.《遣悲怀》的全诗翻译赏析 篇七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这两句是说亡妻韦丛生前的好处——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她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用笔干净,传神写照,活活一个贤妻的形象。
出自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搜荩箧:荩箧,竹草编的箱子。搜荩箧,翻箱倒柜搜寻。
②泥:软缠。
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参考译文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赏析
这诗约作于公元8(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公元8(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8.《七夕》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篇八
《七夕》作品介绍
《七夕》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7卷。
《七夕》原文
七夕
作者:唐·温庭筠
鸣机札札停金梭,芙蓉澹荡生池波。
神轩红粉陈香罗,凤低蝉薄愁双蛾。
微光奕奕凌天河,鸾咽鹤唳飘飖歌。
弯桥销尽愁奈何,天气骀荡云陂阤。
平明花木有秋意,露湿彩盘蛛网多。
《七夕》注释
①生池:全诗校:“一作秋水。”
②旧俗七月七日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请牵牛、织女。见《渊鉴类函》引崔皇《四民月令》。神:全诗校:“一作夜。”
③凤:全诗校:“一作风。”
④崔寔《四民月令》载,祈请牛、女二星神者,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如地河波光辉曜,为乞愿之征应。天:全诗校:“一作曙。”
⑤弯桥:传说七夕使鹊为桥以渡织女。见《岁华纪丽·七夕》引《风俗通》。愁奈:全诗校:“一作奈愁。”
⑥骀荡:舒缓荡漾。陂阤:倾斜貌。
⑦秋:全诗校:“一作愁。”意:全诗校:“一作思。”
⑧旧俗,七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的一种)结网于瓜,则以为得。见《荆楚岁时记》。
《七夕》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温庭筠的诗全集栏目。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 英等多受他影响。
《七夕》繁体对照
七夕溫庭筠
鳴機劄劄停金梭,芙蓉淡蕩生池波。
神軒紅粉陳香羅,鳳低蟬薄愁雙蛾。
微光奕奕淩天河,鸞咽鶴唳飄飖歌。
彎橋銷盡愁奈何,天氣駘蕩雲陂阤。
9.《菊》全诗翻译赏析 篇九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⑹。今我不乐,日月其迈⑺。无已大康,职思其外⑻。好乐无荒,良士蹶蹶⑼。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⑽。今我不乐,日月其慆⑾。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⑿。
注释
⑴聿(yù):作语助。莫:古“暮”字。
⑵除:过去。
⑶无:勿。已:甚。大(tài)康:过于享乐。
⑷职:相当于口语“得”。居:处,指所处职位。
⑸瞿(jù)瞿:警惕瞻顾貌;一说敛也。
⑹逝:去。
⑺迈:义同“逝”,去,流逝。
⑻外:本职之外的事。
⑼蹶(jué)蹶:勤奋状。
⑽役车:服役出差的车子。
⑾慆(tāo):逝去。
⑿休休:安闲自得,乐而有节貌。
参考译文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停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分外之事也不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敏事务。
天寒蟋蟀进堂屋,行役车辆也息休。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不停留。行乐不可太过度,还有国事让人忧。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乐悠悠。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岁末述怀诗。《毛诗序》说:“《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南宋王质对《毛诗序》说进行了反驳,其《诗总闻》指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而“警戒”的内容则是“为乐无害,而不已则过甚。勿至太康,常思其职所主;勿至于荒,常有良士之态,然后为善也”。蒋立甫《诗经选注》受王质说启发,定此篇为“劝人勤勉的`诗”。
赏析
《国风·唐风·蟋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感物伤时,劝诫自己和别人勤勉,或说有劝人及时行乐之意。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人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复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经考证,此诗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有其独特的乐舞意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是对当时晋国时代特征的反映。
就诗论诗,此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此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这一年已到了岁暮。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此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七月》用夏历,此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此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诗的三、四句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此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只是借所见物起情而已,因“役车休息,是农工毕无事也”(孔颖达《毛诗正义》),故借以表示时序移易,同“岁聿其莫”意思一样。此诗作者身份难具体确定,姚际恒说:“观诗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诗经通论》)可备一说。
10.《玉楼春》全诗翻译赏析 篇十
南宋 刘克庄 《玉楼春》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注释:
别本题作[戏呈标节推乡兄]。节推,节度推官,宋代州郡的佐理官。
长安:借指都城临安(杭州)。
青钱:指铜钱,古时钱币因成色不同,有青钱和黄钱两种。
无何:没有什么,意谓什么正事都不做。
呼卢:古时一种赌博,又叫樗蒲,削木为子,共五个,一子两面,一面涂黑,画牛犊,一面涂白,画雉。五子都黑,叫卢,得头彩。掷子时,高声大喊,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叫呼卢。李白《少年行》:“听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
机中字:用苏惠事。晋窦滔妻苏惠字若兰,善属文。滔仕前秦符坚为秦州刺史,被徒流沙。苏氏在家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用以赠滔。诗长八百四十字,可以宛转循环以读,词甚凄惋。
玉人:指歌妓舞女之类。
神州:中国,此指国家的领土。
水西桥:刘辰翁《须溪集·习溪桥记》载“闽水之西”(在福建建瓯县“,为当时名桥之一,又《丹徒县志·关津》载”水西桥在水西门。“此处泛指妓女所居之处。
译文1:
年年骑着高头大马在京城里东奔西跑,竟然把客舍当成了家里,家里反而像成了寄宿的地方一样。每天都拿着青铜大钱买酒狂饮,整日吊儿郎当,无所事事一天混到晚,每天晚上点起红烛掷骰赌博,经常都是彻夜不眠一直到天亮。你应该知道,妻子的真情容易得到,妓女的心思却难以触摸猜透。西北的神州还有没收复,男子汉应该有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切不要为了红粉知已而把而轻易地流下几行男儿泪。
译文2:
好一位同乡的林老史,身在国都,应卯官衙,却年年岁岁,冶游无度。他跃马街市,有家不归,白日纵酒,夜晚豪赌,实在可叹!家有贤妻,他却从不理会她的坚贞严操;青楼的娼妇,他倒要百般去奉承她的心事。待到了明了那娇滴滴的玉人儿其实是一番虚情假意,他还要跑到水西桥下大滴其伤心沔,实在可卑!
译文3:
京城里、年年跃马又扬鞭,旅馆似家园、家园却像寄宿店。
天天无别事,拿着铜钱把酒换。点燃红蜡烛,掷骰(tóu)赌博夜不眠。
妻子织成回文诗,情意深挚文字浅。妓女貌美如天仙,得其真心难上难。
男子汉,应当是、放眼神州复中原,切不可、水西桥畔把泪弹。
赏析:
小标题“戏林推”,黄升《花庵词选》作:“戏呈林节推乡兄。”节推就是推官。首句“跃马长安”,指林推官骑马巡行首都的街市。长安本为汉、唐京师,这里用来借指临安(今浙江杭州)。他与作者同乡,家在福建莆田县,现在供职于京师,年复一年,长期以客舍为家,而在家之日倒反而如寄旅之客一般,十分短暂。
接下两句,从“客舍似家”引出林推官的日常生活。白天是将钱沽酒豪饮,更无别事。“无何”,见《汉书·袁盎传》:“南方卑湿,丝(即盎)能日饮,无何,说王母及而已。“师古曰:“无何,言更无余事。”晚间则高烧红烛,通宵赌博。作者在另一首《菩萨蛮》戏林推是亦说:“小鬟解事高烧烛,群花围绕樗蒲局,道是五陵儿,风骚满肚皮。玉鞭鞭玉马,戏走章台下。笑杀灞桥翁,骑驴风雪中。”可见林推官是在妓院中进行赌博。“呼卢”,指呼“卢”的声音。《晋书·刘毅传》:“后在东府聚,樗蒲大掷,一判至数百万……毅次掷得雉,大喜,褰衣绕床叫。谓同坐曰:‘非不得卢,不事此耳。’裕恶之,因挼五木久之,曰:‘老兄试为卿答。’既而四子皆黑,其一子转跃未定。裕喝之,即成‘卢’焉。”五木类似骰子,五子全黑称为“卢”,掷得“卢”便获全胜,所以赌徒们都连声呼“卢”。对于同乡友人这样的生活方式,作者是深感不安的,所以下片就着重在劝慰和激励。
下片“易挑”两句运用对比,一方面是家乡对丈夫的爱情忠贞不渝的妻子,另一方面是京师妓院中三心两意的美人。“锦妇机中字”,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所载:“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图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作者认为,林推官妻子的真挚情意犹如苏氏锦织回文诗那样明确易解,而妓女变化多端的心事却是难以捉摸,相形之下,应该珍惜妻子对自己的一片深情。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陡然振起,“男儿西北有神州”,这句话是全词中心思想所在,作者慨然指出,大丈夫生当国家难之秋,应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戴复古《水调歌头》)这是多少爱国志士一致的心愿。末句针对上片林推官沉湎于声色的生活,希望他不值得为那些水西桥畔的妓女抛洒泪水,而是要振作起来,有所作为,为恢复中原增添一分力量。
赏析二:
此词是刘克庄为规劝林姓友人而写的一篇佳作。饮酒狎妓,原是文人津津乐道的快事。但时值国运衰颓,时势艰危,词人早已没有了心思。因此对林姓友人的纵酒狎妓生活深感惋惜和遗憾。因而写词予以规劝,颇具辛派词人特色。
词的上片极力描写林的浪漫和豪迈。“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言其久客轻家。“长安”借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年年驰马于繁华的都市街头,视客舍(借指酒楼妓馆)如家门而家门反象寄居之所,可见其性情之落拓。“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则具言其纵情游乐。二句盖从杜甫《偪侧行赠毕四曜》“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及晏几道《浣溪沙》“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等语化出。“无何”即无事,“呼卢”指赌博。日夜不休地纵酒浪博,又可见其生活之空虚。
作者在其它词作中也提到过这位林姓朋友的狎妓纵欲生活,可以互参。如此描写,表面上是对林的豪迈性格的赞赏,实际上则是对林的放荡行为的惋惜。
下片就点对林的规箴。“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二句对举成文,含蓄地批评他迷恋青楼、疏远家室的.错误。妻子情真意切,忠实可靠,妓女水性杨花,朝秦暮楚,一点也不值得信赖。结末“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二句熔裁辛弃疾《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及《水调歌头。送施密圣与帅江西》“同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等句意,热情而严肃地呼唤林某从偎红倚翠中解脱出来,立志为收复中原建立一番功业。“水西桥”是当时妓女聚居的一个地方,“莫滴水西桥畔泪”即不要同那些妓女们混在一起,洒抛那种无聊的伤离恨别之泪。这样的规箴,辞谐而意甚庄,“旨正而语有致”(《艺概》评后村词语)。末二语尤见壮心,“足以使懦夫有立志”(《白雨斋词话》评此词语)。
【《菊》全诗翻译赏析】推荐阅读:
《初起》全诗翻译赏析08-20
《绝句》全诗翻译及赏析09-22
《将进酒》全诗翻译赏析10-04
杜甫《对雪》全诗翻译赏析11-17
杜甫《八阵图》全诗翻译赏析08-26
《溪居即事》全诗翻译赏析09-29
王昌龄《长信怨》全诗翻译赏析10-16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1-13
杜甫《月夜忆舍弟》全诗翻译赏析11-23
白居易《长恨歌》全诗翻译赏析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