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是一种世界语

2024-10-10

微笑是一种世界语(精选12篇)

1.微笑是一种世界语 篇一

微笑,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一个所有人都耳熟能详词语,但又有几人能够毫不吝惜的每时每刻展现他甜美的微笑呢?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可生存的压力也在益增加,很多人脸蛋上却写上了“吝啬微笑”。常听朋友说:“好久都没有开心的笑过了。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太开心的。”太久太久的压抑,太久太久的不开心,让微笑远离了生活。

微笑是一杯香醇浓厚的美酒,沁入心脾,让人心醉;微笑是一杯色香味全的香茗,多滋多味,让人神往;微笑是一杯浓郁芳香的咖啡,苦中有乐,回味无穷;微笑是一杯清爽甘甜的山泉,缓缓流淌,清新宜人。

微笑是一种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魅力四射,所向披靡;微笑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自信乐观,催人奋进;微笑是一种语言,传递着温馨、和谐、乐观和通达;微笑是一种职业需要,会让你倍受同事和朋友的欢迎;微笑是一种自我掩饰,让自己灰暗的心情增添色彩,淡化忧虑;微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柔,体现一个人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心灵内涵;微笑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充满自信,给自己也给他人带来生活的阳光和乐趣。

如果你快乐着,请你会心微笑,你会体会快乐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感觉。如果你心情不好,请用心微笑,让自己快乐起来,不快乐的感觉就会逐渐被淡化。

只要你愿意,微笑可以展示你的魅力,延续你的开心,淡化你的忧愁,给他人以真诚和鼓舞,让社会人际交往更加的融洽和谐。

当你犯错的时候,一个自嘲的微笑可以化解尴尬的局面;当你面对困难消极悲观的时候,微笑着在内心提醒自己“可为”,你就会从微笑中获得力量和自信;当你开心的时候,微笑肯定自我的同时也激励我们前进。

当别人挑剔埋怨、唠叨不休的时候,浅浅的微笑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当阴沉的面孔呈现在你的面前的时候,一个友善的微笑可以消散阴冷;当别人获得成功的时候,一个真诚的微笑,给别人送去鼓舞和祝福,会让别人更加振奋昂扬。

汶川大地震中被压在废墟底下的女孩的微笑,给予援助的人们以及正在遭受地震苦难的人们无穷的力量、鼓舞和希望。微笑让困难变得可以克服。

用微笑传递人间的真诚、力量和爱,这个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敞开尘封的心,给自己、给他人、给这个社会由衷的微笑,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继而拥抱内心和谐的自然之美吧!

2.微笑和鼓励是一种力量 篇二

2012年9月,我来到红庙子园艺中学工作,任教七年级地理。刚参加工作的我满怀激情,觉得这是实现个人梦想的时候,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整个七年级上学期上课感觉很轻松,每当我提出问题,学生总是积极投入地设法解决,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配合很默契,基本上不用管课堂纪律,教学很顺利我也很有成就感。可是风云突变,七年级下学期,让我头疼的是每次走进教室,总是有那么几个学生在教室嘻哈打闹,迟迟不回到自己的座位,弄得教室一片嘈杂。上课的时候他们不但不认真听讲,还找其他学生说话或搞小动作,每次我都要维持课堂纪律,导致我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以为凭借我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风趣激励的谈吐,能够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重拾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于是,对于这几个不听话的学生每堂课后我都会弄到办公室进行教育、批评、背书、写检讨、找班主任等。可一个月过去了,我使尽了浑身解数,情况却没有多大改变。有句话说得很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我决定从细节入手,发现班上课堂纪律不好主要是那几个爱随意讲话、搞小动作的同学在捣鬼。朱××,属于那种上课爱随意讲话、爱搞小动作的那种学生,在班上特别具有号召力,擒“贼”先擒王,我决定从他入手。为了改变他的学习态度和提高他的学习兴趣,我每次上课布置学生读图时,都会走到他身边,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我会给予他提示,有时在他又想開小差的时候,我用眼神提示或走到他桌旁轻叩他的桌子,有时我也会提一些简单的他能回答出来的问题让他回答,让他找到一点自信和成就感。记得有一次讲到“七大洲和四大洋”时,他回答了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对他作出肯定并表扬了他,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我观察到他快速而又细微变化的眼神:高兴?感激?总之非常复杂,据同学们说,老师以前很少提问他,就因为他调皮捣蛋。后来我发现他渐渐地对地理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借此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的进步,还宣布他为组长。没想到以后上课,他不但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还会帮我管住那些爱开小差的同学。我有点惊讶,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变化,于是我就想,这个学生不是不可救药的,我应该对他充满信心,尊重、表扬以及激励一下,他各个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期末考试他的地理考了比较满意的分数,虽然不是全班第一但是现在这位同学已是许多学生羡慕的对象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每天都是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用最亲切的眼神面对学生,鼓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而学生也慢慢地被我感染,脸上有了笑意,尤其是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课堂上的气氛渐渐的活泼起来。

细细想来,我觉得教师不应该用粗暴冷酷的面孔去对待眼前鲜活的生命和活泼的个体。微笑与鼓励是一种力量,是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教师的鼓励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他们看来,教师的笑容与鼓励就是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宽容。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美丽的微笑留给可爱的学生。把自己真诚的爱、炙热的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要让他们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他们每天都有乐观的心情。

作为教师,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替他们想想,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需要我们用一颗真诚、信赖、尊重、赏识的心去唤醒、去呵护。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失态,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在教育学生时,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压制他们,用纪律制度去逼他们就范,这样学生往往会忘记为什么受罚,只为自己所受的待遇而难过、委屈,甚至愤怒。作为教师,在学生犯错误时,应该认真听取他们的申述,尊重他们的意愿,想方设法化解他们的抵触情绪,解开他们的心结,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教育才能取得应该有的效果。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会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地理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3.微笑,是一种修养班会教案 篇三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寻找最可贵的东西,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主题活动中使学生知道微笑在我们生活中的力量,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和睦相处,从而学会如何与同伴交往,如何关爱他人。通过微笑教育,使学生加强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微笑面对自己,微笑待人,微笑面对困难、面对人生,进一步加强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微笑,是一种美丽的心情,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一剂拯救心灵的良药,也是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这次的班会活动要让学生加强对微笑的认识,并落实到行动中,就从一个简单而又真诚的微笑开始,来表达情感,传递友谊,传播文明。二 教学课时:1课时

三 时间:2010年9月25日下午 四 地点:多媒体 五 教学内容:

(一)准备阶段: 在班级中让每个学生寻找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2 小组讨论,确定几个关键词。班干部收集学生意见,开会讨论并确定:最可贵的东西是微笑。4 组织班干部讨论活动内容和形式。

(二)实施阶段: 动员学生查找一些有关微笑的文章、格言、图片。班级交流有关微笑的文章,明确微笑的力量:可以化解仇恨、增强信任、加深感情,也可以使心情愉快,生活幸福。收集相关图片、音乐,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强化学生对微笑的认识。4 通过演讲、朗读诗歌、笑话、相互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展开活动。

(三)具体过程:

1导入:主持人: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在这金色的十月末,我们迎来了二学期第一次主题班会,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ppt放映),然后主持人以互问的方式点出主题——微笑。

2播放一段视频(调查节目)——“你习惯陌生人的微笑吗?”,之后主持人简单总结:生活中需要微笑。它就美在简单、自然、和谐。然后用ppt播放一些相关图片。

3由“自然”这两个字引出下面的内容:请小组代表陆雯同学发言,交流可以反映“纯真微笑”的文章:《多点纯真,多点微笑》。同学发言完后,主持人简单总结。然后放几张图片,让同学们对纯真的微笑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4“纯真的微笑”让人想到童年逸事,也想到了那时很多有趣的游戏,如捉迷藏、丢沙包等等。下面就来重温一下小时侯的游戏——蒙眼画笑脸。

规则:一次请四位同学,其中两位分别帮他的同伴蒙上眼睛,并画一个圈,然后另外两位同学就开始画。大家设计的笑脸多种多样,有些还挺有创意的。通过这个游戏,希望同学之间加深友谊,进一步认识微笑的意义,在生活中能够微笑着面对他人。在我们周围有太多需要感激的人,下面就请另一小组的代表严正昊同学为大家谈谈“感恩的微笑”。文章的题目是:《微笑》 同学发言完后,主持人总结:

主持人:我们应该感谢父母,感谢朋友,甚至那些不认识却曾经伸手帮助过我们的人都值得感谢。

(放映图片)6 主持人:刚才我们已经交流了微笑的方方面面,相信大家对微笑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让我们伴着背景音乐,聆听诗歌:《我拾到你灿烂的微笑》,下面请杨海刚同学为大家朗诵。附部分诗歌内容:

就在诗风词韵的相逢中,我拾到你清澈的微笑。那就把它飘到记忆的海洋,每天用我思念的波光,轻轻拍打成芬芳的海浪。就在如歌行板的凝视中,我拾到你美丽的微笑。

把它写进我明亮清澈的诗行。每夜用我青春的宣言,稀释你淡淡无言的忧伤。大家听了相关的文章、诗歌,也欣赏了相关图片,对微笑应该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下面由主持人提问:你认为微笑有什么作用?接着大家纷纷发表意见:微笑能够使人心情愉快,能够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能够化解仇恨,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7在生活中,微笑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微笑面对他人,更要微笑面对生活。虽然人生的道路上有不少坎坷,但是我们应该学会 “坚强的微笑”,请朱晋晨同学发言,文章的题目是:《自信的微笑》发言完后放映图片。主持人:学会微笑面对困难,就需要某些精神,比如说“执着”,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视频——《阿甘正传》。请班主任老师总结:在这次的主题班会中,大家做了很多准备。在活动之前,大家讨论主题并确定关键词,同学们查找了有关微笑的文章、图片等等。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更加清楚微笑的作用:它是和谐的纽带,能够化解仇恨,使心情保持愉快。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微笑。希望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同学们能够微笑面对他人,微笑面对生活,微笑面对人生。结果:

4.微笑是一种力量作文 篇四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诗人杨万里告诉我们:即使遇到坎坷、挫折,也莫忘了微笑,因为微笑就像盲人重获光明一般。你一定要记住:多笑一笑,你的生活才会使之美好起来!

想想看,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是不是有一个人给了你鼓励,给了你微笑的力量!我想,是的,正如菲利斯。狄勒所说“微笑是一道弧线,却能把一些摆平”。

对别人微笑,那是鼓励的微笑;对朋友微笑,那是友谊的美好;对亲人微笑,那是感恩和亲情的微笑。生活中处处存在微笑,但是也需要双微笑的眼睛去观察。

我感受到微笑是种力量从何而来?其实,来自我的同桌。她爱笑,她也很善良。当我伤心难过时,她定会第一个站在我面前,对我说:“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说罢,便又笑起来。我发现,她的微笑给了我力量,我突然觉得:其实微笑才是最美的。

高尔基说:“我相信过,如果怀着愉快的心情谈起悲伤的事情,悲伤就会烟消云散”。其实,微笑是心情的另一种名字。保持好心情,微笑每一天。你会发现,每一天都是那么与众不同。

5.微笑是一种语言作文 篇五

微笑,是一缕春风,吹散你心头的郁闷。微笑,是一缕阳光,温暖你周身每一寸肌肤。微笑,是潺潺流动的小溪,是清澈的,是淡淡的美。

当你生气时,不要急躁,不要发火,这些都是徒劳的,你只需要给镜子里的自己一个微笑,这样你就会跟所有的烦恼说拜拜。当生活中遇到难过去的坎儿时,不要放弃,不要退缩,让自己的脸上挂着微笑,勇敢的面对这些坎儿。当你感觉生活枯燥无味时,想想身边的人,他们脸上为什么挂着微笑,这样你就会对生活重新产生乐趣。

生活是诗意的,生活如梦幻一般,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只有你对着他微笑,他才会还你一个微笑,你对他生气,他也会对你生气。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坦然面对,从容行走。

6.“情本体”是一种世界性视角 篇六

刘:过去论主体性,大都是讲人类主体性,个体是后来才强调的。而随着你的研究的深入,尤其是随着“情本体”的提出,重点都落在个体的主体性上,这里是不是也有哲学视角上的转换或变化?

李:不是。我并不是一开始关注人类命运,到后来才关注人类个体。一开始,我就研究人类个体。但我不把人类个体和整个人类割裂开来。

在《批判哲学的批判》中,我是从大我讲到小我,先讲人类,然后讲到个体。个体主体性是现代哲学的话题。在我早年构思人类学本体论的时候,有许多重要的想法,都是从人类个体出发的。

刘:你的本体论哲学构想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了,那时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的?当时的哲学潮流⋯⋯

李:当时的哲学潮流,已经都关注个体了。近代以来主要是研究个体了。中国传统在这方面确乎相对薄弱,这必须改变。所以我一直认为那些说中国传统十全十美、应该排拒外来观念的人,恰恰违背了传统,因为中国传统恰好是认真吸取外来的东西才使自己不断延续发展起来的。我已讲过宋儒的例子。它与今天有相似处,当年数百载佛教深入,儒门淡泊,人在“万相皆空”之后如何活,成了巨大问题。于是有吸取佛家而构建心性本体的宋明理学的兴起,延续和发展了中国哲学;今天在百年欧风美雨的多番冲洗,生活已成物欲之后,人又如何活?该有新哲学的兴趣吧?像港台新儒家重建道德律令的心体性体来管范人们已无可能。现代人将生活在一个多样的不确定、真正一室千灯似的各种生趣、生意中。在人生虚无的感伤、珍惜、眷恋、了悟中去无中生有,去把握、开拓和主宰只属于自己的命运(“立命”),自己选择和决断明天,共同创造出一个以情为本,融理、欲为一体的美丽世界。

刘:你刚才说的,就已经是“情本体”的构想了。你的思路应该也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启发吧?

李:存在主义的确突出了每个个体实存的独特性。但我和他们又有不同。

刘:可是在六十年代,我们国内能够买到的书,还都是马克思主义的。⋯⋯

李:我可以看英文著作,社科院哲学所图书馆是很好的,可以说在国内当时是最好的。它比北大哲学系有更多经费,每年可以购买最新的学术著作,由我们勾书目。

我那时看了很多英文书,像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结构主义》、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等等,卡西尔的看了好几本。还有人类学著作。这些书看了很兴奋,因为发现,有很多地方和我想的一样。例如皮亚杰强调动作对儿童认识成长的基础作用,等等。

刘:海德格尔的书呢?

李:也看呵。不过一开始是通过存在主义哲学摘编之类。那是质量很高的书,是北大一些老教授编译的,像熊伟、任华、洪谦、王太庆,是他们编译了一些书,量不多,但质不低。当年哲学所还订了很多国外杂志,比北大多得多,大都是英文的,也有德文、法文的。因此也了解国外哲学的动向。当时杂志没几个人看。

“情本体”颠覆了几千年的传统哲学

刘:从你收在《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一书中的四个主体性提纲看,对个体的强调是越来越突出了。虽然你的理论是一以贯之的,但在第一个提纲中,除了提到使用和制造工具最初是“由个体自发的、偶然的、零散的活动逐渐变为群体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其他地方很少谈到个体。这大概和当时全国的马列主义理论氛围有关。

第二个提纲,也就是那篇著名的《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了,其中指出:“个体的小我大量被湮没在整体的大我中等等现象,是迄今为止的人类史所经历的过程。”并提出:“应该看到个体存在的巨大意义和价值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益突出和重要,个体作为血肉之躯⋯⋯将愈来愈突出地感到自己存在的独特性和无可重复性。”此文在八十年代初之所以激动人心,和文中的这类在思想尚未开放的人读来简直石破天惊的话,是大有关系的。

在此文的补充说明中,又提出了主体性具有人类群体和个体身心的双重性质。还提到:“战胜死亡的恐惧、情欲的动荡、生活的苦恼、人生的烦闷、存在的空虚⋯⋯”这一切都关乎“主体性的本体价值”。上述这些情感内容,当然都是要一个个人类个体独立面对的,所以,虽然你还没有提“情本体”,但“情本体”的身影已隐约可见了。

其实一直到《历史本体论》出来,你还是没有提“情本体”。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提的呢?

李:“情本体”早就有了,你可以查一查《美学四讲》的结束语,便是:“情感本体万岁,新感性万岁,人类万岁。”一九八九年的第四个提纲也提了“情感本体”,有一节的标题就是:“于是提出了建构心理本体特别是情感本体”。但当时的确没有多做论证。在《论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中才真正展开。

刘:那是你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是对《历史本体论》的推进和深化。但那是二○○四年写的。

李:我一九八五年写的第三个提纲里,也说过这样的话:

于是,只有注意那有相对独立性能的心理本体自身。

时刻关注这个偶然性的生的每个片刻,使它变成是真正自己的。在自由直观的认识创造、自由意志的选择决定和自由享受的审美愉悦中,来参与构建这个本体。这一由无数个体偶然性所奋力追求的,构成了历史性和必然性。

这就已经有“情本体”了。

刘:是啊,这里点出了你后来的情本体理论的一个根本的要义:让生的每个片刻都变成是“真正自己的”。只有“真正自己的”人生,才是不异化的,才不是做工具,也才是可能拥有和享受的人生。这段话也将过去一味强调的历史必然性规范个体偶然性,改写成“由无数个体偶然性的奋力追求,构成了历史性和必然性”。这就是说,正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对“生的每个片刻”的积极追求,推动了历史,创造了历史。这就突出了个体的感性追求的本体价值。

李:在第三个提纲中,还有一段话也比较重要:

所谓本体即是不能问其存在意义的最后实在,它是对经验因果的超越。离开了心理的本体是上帝,是神;离开了本体的心理是科学,是机器。所以最后的本体实在其实就在人的感性结构中。

刘:到这里,“情本体”呼之欲出了。

李:所以在第四个提纲中说:历史积淀的人性结构(文化心理结构,心理情感本体)对于个体,不应该是种强加和干预,何况“活着”的偶然性和对它的感受,将使本体的承受、反抗、参与,大不同于工具本体,而具有神秘性、不确定性、多样性和挑战性。生命意义、人生意识和生活动力既来自积淀的人性,也来自对它的冲击和折腾,这就是常在而永恒的苦痛和欢乐本身。

你们只注意“情本体”这三个字。当然,这几个字是把思想更为凸出地表达出来了。我同意,在我出国以后,直至晚近的这个阶段中,提出“巫史传统”和“情本体”等,这个阶段当然更重要。但这阶段仍然坚持和发挥了使用—制造工具和积淀等基本论点。

刘:依我的理解,“情本体”不是一种既定的规范,而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即个体以他的已有的人生积淀面向新的人生,他会遇到新的不确定,他只能自己面对,这里会有痛苦与欢乐,但这就是生活。在每个人面对的偶然里,其实正在创造历史的必然。这是每个人最本真的生活,所以,这就是本体。

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对不对。但我更喜欢的是你写于一九九四年的《哲学探寻录》(你称之为第六提纲)中的最后那段话:

慢慢走,欣赏啊。活着不易,品味人生吧。“当时只道是寻常”,其实一点也不寻常。即使“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它融化在情感中,也充实了此在。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死亡,克服“忧”、“烦”、“畏”。只有这样,“道在伦常日用之中”才不是道德的律令、超越的上帝、疏离的精神、不动的理式,而是人际的温暖、欢乐的春天。它才可能既是精神又为物质,是存在又是意识,是真正的生活、生命和人生。品味、珍惜、回首这些偶然,凄怆地欢度生的荒谬,珍重自己的情感生存,人就可以“知命”;人就不是机器,不是动物;“无”在这里便生成为“有”。

nlc202309020839

这可说是一段关于“情本体”的抒情诗,但哲学的意思都在里面了。

最后这句“无”和“有”,你是针对海德格尔的吧?

李:对。海德格尔也讲情,但情在海德格尔那里是一种盲目的冲动,海德格尔的情是空的,它把本真和非本真分开,那是一个错误。而中国哲学,本真就在非本真中,无限就在有限中。他一定要作为两分,那就有问题。他只强调自我选择、决定、决断、走向明天,但怎么走呢?所以他的哲学很容易为纳粹所用。我认为海德格尔政治上的问题,那还是次要的,主要是他的哲学本身,很容易被邪恶的力量所利用。

我早就借用朱熹批判佛家的话——只有很少的人注意到了——这个话,恰恰可以应用到海德格尔的理论上。怎么让“空”“无”变成实的东西呢?那就是回到这个世界,回到人情当中,就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哲学-宗教境界。

朱熹评说佛家,“只见个大浑沦的道理,至于精细节目,则未必知”(朱子语类)。这对今日的海德格尔等人也适用。这个“精细节目”,就是对心理本体特别是情感结构的具体探讨。(见《第四提纲》)

世界本来是空的,本来人生下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是空的,而且人都是要死的,就像是海德格尔说的要走向“无”的。那你怎么办?人是动物,动物都有追求生存的本能,人都希望活得长,活到一百二十岁还希望再活。性、吃饭、睡觉,这都是动物本能。但儒家认为,生活的意义就在这生活本身,就在于把握这时时刻刻,没有先验的东西,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因为没有上帝,就更加悲苦,更加艰难。相信上帝反而简单,西方很多人还是相信上帝,包括许多大科学家,因为无法解决这个人生意义问题。

刘:要是非常概括地说,那么,情本体的哲学,就是当人告别了上帝,告别了神,告别了深奥繁复的理念世界,也告别了莫须有的外星人,当人一无依傍的时候,人只有回到自身,回到自己的凡俗世界,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时我们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生活,认认真真生活。到这时,我们才发现,什么是最后的实在?那只能是我们的感性存在了。本体不再高渺,不再神秘,本体就是情,就是我们的人之常情。这很苍凉,也很绝望,因为所有幻想都一一剥离了;但同时,也很实在,因为从此,我们就是我们自己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甘心把我们的日常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就像品味最美的音乐、最美的图画那样来对待它。

李:所以我说,寄希望于“第二次文艺复兴”。这就是要人从机器(工具机器和社会机器)的异化里走出来,也从后现代的迷雾里走出来,就像文艺复兴时从神的异化中走出来一样。

刘:情与理,一直是对立的两面。从柏拉图到康德,都采用“知情意”的三分法,即把理性、情感、意志分开,这三个方面就生发出了哲学、艺术、伦理等。当然,从后二者,又生发出两个哲学的分支,即美学和伦理学。但您把“情”本身作为哲学的本体,作为哲学最根本的地基,这就颠覆了上述的分工。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本体”的提出,很可能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化。本来,自古以来,哲学就是从人的理性中独立出来的,它高度发展,曾长期引领所有学科,中间几经变迁,学派林立;但到最后,居然又回到人情,回到日常,这可是走了一个巨大的圆!一个西方哲学家,也许不忍心提出这样的命题吧?可能只有中国哲学家,从“一个世界”中走出来的哲学家,才能提出这样颠覆性的命题。所以,再回头看我上面引的《哲学探寻录》最后那段话,这与西方传统的哲学论述,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从内容上,已是根本不同了。

李:是啊,所以我说嘛,这个“情本体”本来就“在伦常日用之中”,没有过多的玄秘之处。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这个‘情本体’即无本体,它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本体’。这个形而上学即没有形而上学,它的‘形而上’即在‘形而下’之中。⋯⋯‘情本体’之所以仍名之为‘本体’,不过是指它即人生的真谛、存在的真实、最后的意义,如此而已。”

刘:米兰·昆德拉在他的新著《相遇》中,有一段话说得非常有意思:“奇怪的是:创造现代诗的那些人没有主张要做反诗歌。相反地,自波德莱尔以降,诗的现代主义向往的是要彻底接近诗的本质,接近诗最深层的特质。在这样的意义上,我想象的现代小说并非反小说,而是原小说。”(上海译文版,94页)

受这个启发,我想说,“情本体”的提出,是不是也有一种“反哲学”的意味呢?当然,它如果成立的话,那就不是“反哲学”,而是“原哲学”,也就是更接近哲学的本质。我感到,它所接近的,可能不是传统哲学的本质,而是人的本质,是无数的个体的本质,也就是,如要全面地把握“人”的话,那就要从“情本体”入手,形成这样一种哲理的思考。人类的精神生活发展到今天,提出这样一种理论,我想它应该是有大价值的。

当然,这要被人接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可能很多人都接受了以后,恰恰是哲学界最晚才接受它。

李:哈,这也有可能。“情本体”的背后,其实有个中国传统,就是对“天地国亲师”的信仰,要西方人信仰这样的东西,那是很难的事。我猜想,可能要两百年以后吧。那也没什么,在人类历史上,两百年很短啊。

刘:我昨天还开玩笑说,如果李先生是个法国哲学家,那你的哲学被世界接受,可能要快得多,也许二十年就够了。

李:哈哈。就是在中国,要让人接受,也要有很长的时间。到时候,完全可能还是西方先接受。中国学人老跟着西方跑嘛。

刘:现在能做的事,也许就是把文本搞得更精细一些,完整一些吧?把它作为一种思想资源,提供给后人。

欣赏两位中国海德格尔专家的话

刘:对了,你的“情本体”发表以后,国内哲学界有什么反响吗?

李:反响有啊。有人说以情为本体,就不是什么哲学了嘛。但总的看,学界是保持沉默。如同当年《批判哲学的批判》和《美的历程》出来时一样。但也有一些批评。前不久,好像是你们上海有人写了一篇文章,说我本来讲了工具本体,现在又讲了情本体,怎么有两个本体?责难我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也有人说,本体是最后的实在,你到底有几个本体?因我讲过,“心理本体”,“度”有本体性,这不又弄了两个本体出来?有四个本体了。其实,我讲得很清楚,归根到底,是历史本体,同时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向外,就是自然的人化,是工具—社会本体;另一个是向内,即内在自然的人化,那就是心理—情感的本体了,在这个本体中突出了“情感”。所以文化心理结构又叫“情理结构”。至于“度”,人靠“度”才能生存。在使用工具的原始狩猎过程中,就要掌握好距离远近、力量大小,便要有度。生产上是这样,生活上也一样,感情交往上也是这样,发乎情,止乎礼义,没有度怎么行?那就是动物性情感了。度掌握得好,烂熟于心,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哪里都有个度的问题。所以“度”具有人赖以生存生活的本体性。这三点其实说的是一个问题,也就是有关人类和个体生存延续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所以,我很赞同你的观点,很可能,别的地方接受了这一理论,哲学界要到最后才接受。

刘:也有赞同和呼应你的声音吧?

李:倒也不一定是呼应我,但我经常读到一些能产生强烈同感的文字。

近十年里有一件大事,就是郭店竹简出土了。对这件事,我特别感到高兴,因为竹简里有很多关于“情”的内容,像“道始于情”,“礼生于情”,“礼因人之情而为之”,等等,这都证明了我所讲的。当然我讲情感是在郭店竹简出土之前。

我还很欣赏两位中国的海德格尔专家的话,愿抄录如下:

“我不赞同海德格尔把无情无绪看作人生在世的最基础的结构,而更倾向于马克斯·舍勒的洞见:‘爱与亲密无间’、心心相印与携手共进,才是人生在世最深沉的基础结构。”(《海德格尔传》,靳希平著,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九年版,578页)

nlc202309020839

“当我在人所共知的海德格尔的‘深渊’边缘蹒跚时,正是她通过一颦、一笑,有时或是一声叹息,提醒我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海德格尔与伦理学问题》,韩潮著,同济大学出版社二○○七年版,347页)

尽管这都是著译“后记”中没有理论论说、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其一还是引录他国人的话),尽管可能并不符合原意,但我的确把它当做中国学人深究海德格尔之后的“觉醒”心声。海德格尔之后,该是中国哲学登场出手的时候了。我以前老讲由孔子即中国传统来消化海德格尔,现在似乎是时候了?也许,还太早了一点?也许需要的是编造一套西方哲学的抽象话语,否则就不算“哲学”?是耶非耶,我不知道。我要说的是,且不必管这些,让哲学主题回到世间人际的情感中来吧,让哲学形式回到日常生活中来吧。以眷恋、珍惜、感伤、了悟来替代那空洞而不可解决的“畏”和“烦”,来替代由它而激发出的后现代的“碎片”“当下”。不是一切已成碎片只有当下真实,不是不可言说的存在神秘,不是绝对律令的上帝,而是人类自身实存与宇宙协同共在,才是根本所在。海德格尔的Dasein,其实也可翻译作“去在(是)”按中国解释学,就是“去活”,也就是我讲的“人活着”。

“情本体”以中国传统为基础,却是一种世界性视角

刘:这里要讲到费尔巴哈了。费尔巴哈也讲情,也讲爱,也反对基督教。这些和你现在提出的“情本体”,颇有几分相似,但他为什么那么浅呢?是因为他没有中国传统吗?

李:费尔巴哈的问题是缺乏历史感,他谈论的是抽象的人。

费尔巴哈把人作为出发点,当年王若水等认为马克思也是以人为出发点,我不同意这个观点。马克思恰恰是反对以抽象的人作为出发点的。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离开了历史,那是不存在的。所以马克思强调生产力、生产关系,你的衣食住行,你的一切,都是和生产,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人是在历史中存在的,这才是具体的现实实存。当时胡乔木知道我的观点,要我写文章批评王若水,我不干。因为王若水提出这个问题对解放思想有好处,但学术上我是不同意的。戴厚英的《人啊,人》,也是这样的作品,在那时,很有价值嘛。

恰恰是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理论改造成了有深度的东西。

所以我说,要用中国传统来融化马克思、康德(把他的先验理性改成经验经由历史累积变成),也包括海德格尔的东西(要把他的空的理论变成实的,也就是填入现实的、日常的人生),并以中国传统来丰富它,这非常重要。

它与英国经验派哲学的情感主义、心理主义的区别,也该说一下。简言之,这就是一从个体保存(自身)、感觉(快乐)、“良知”(第六感官)出发,一从人类总体历史性的积淀出发;一重心理经验内容,一重心理“先验”形式(情理结构);一繁细描述和分类种种情感,一简要提出“三句教”(经验变先验,历史建理性,心理成本体)。

刘:你的这一比较很重要,因为谈哲学而又讲到情,马上会让人想起英国的休谟。只有在细致的比较中,才能区分出不同来。现在国内的年轻人中,想搞中国传统的东西的,就很容易排斥西方。有的学问还没做大,先弄出一脸的国粹来。我以为这很不好。

李:不但不好,而且发展下去很危险。我认为,一方面,不能盲目照搬西方;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够排斥西方。

上面已说,宋明理学消化了佛家,才达到新的高度。这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不但不能排斥西方,反而应该了解西方,吸收西方,吃透西方—— 吃透了,你才能消化它。

刘:叶秀山先生有篇新作,谈到德国古典哲学的成就,和当时的思潮很有关系,思潮过去了,哲学家沉淀下来,进行哲学创作,就搞出了重大成果。中国思潮很多,但都没有结成真正的哲学成果。这样的批评还是很有道理的。你的哲学,和中国这几十年来的思潮,有没有关系呢?

李:我的哲学构想,和国内的思潮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和世界的思潮有关系。没有海德格尔,没有现在这种世界性的难题,也不会有情本体。就是我前面说过的,人类走到这地步了,个人也走到这地步了,人不能不把握自己的命运了。人的孤单、无聊,人生的荒诞、异化,都达到空前的程度,在这样的时候,面对种种后现代思潮,我提出情本体,也可以说是世界性问题使然吧。我前面讲过,中国传统哲学可以和后现代接头,中国传统没有本质主义,没有二元分割,没有本体论(存在论),没有为后现代所反对的种种狭义形而上学的特征,却又有广义的形而上学,从而又与后现代根本不同。

刘:存在主义也认为人生是偶然的,孤单的,荒诞的,只能自己做出选择。

李:是啊,但是做什么选择不知道,所以是空的,那只是形式。但中国式的情本体不是这样,它是有内容的。那就是对普通的日常生活的珍惜、眷恋、感伤和了悟了。

有一点要强调一下:我现在提出的情本体,或者说人类学历史本体论,这是一种世界的视角,人类的视角,不是一个民族的视角,不只是中国视角。但又是以中国的传统为基础来看世界。所以我说过,是“人类视角,中国眼光”。

(《该中国哲学登场了?》,李泽厚、刘绪源著,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7.微笑是一种语言作文800 篇七

微笑,何为微笑?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表情,它似蓓蕾初绽,有着真诚和善良,洋溢着感人肺腑的芳香,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都说爱能让人感到温暖,可我认为却不全然,爱可能是需要其他人的配合与帮助的,你可以说你爱你自己,但这并不是全部的爱。

如果有的人感悟不到爱,那么他就一定感受不到温暖吗?当然不是的,我想任何人都有脸,有脸就有表情,既然有表情那又怎可能少得了微笑呢?就像是中国学生不能少了语文科,英国学生不能少了英语科一样。我认为爱和微笑所带来的温暖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自己的微笑能带给别人温暖,他人的.微笑也一样,我们只需要动动自己的嘴唇便做了一件善事,但爱却往往是伴随着金钱,时间,精力的代价,不如微笑一般简单。在顺境中,微笑是对成功的嘉奖,当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在乎的往往不是那张纸奖状、证书。

我们更希望得到的是他人的微笑,因为这微笑里包含了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和赞许,是能印在脑海里的,挥之不去的。而在逆境中,微笑又是对创伤的理疗。也许我们会失误,因为我们不是圣人,可是这时我们心灵的创可贴又在哪儿呢?

看看别人吧,看看他们的笑容,他会替你疗伤,他会让你的伤口痊愈;送自己一个微笑吧,尽管我们没有成就,但至少自己见证了自己的努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是吗?无论是好还是坏,无论是成或是败,都给自己一个微笑,也给别人一个微笑,它不过是一个轻而易举的小小的表情,对我们来说不会比猴子捞月更难吧?面带微笑,让我们用充满阳光的心绪随生活翩翩起舞,让我们在生活中歌唱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微笑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看见我们生活的绚丽之极,让我们成为传递微笑的使者,将微笑在友好中传递。我想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应该用微笑来绽放我们绚丽的光彩。

微笑,它本身就蕴藏着极其大的魅力,只不过有些人不愿把它展现、释放出来,微笑一旦露出,我们所有的人定是无法抗拒它的魅力,总在它的感染之下放下心中的焦虑与烦恼,开怀大笑、拥抱快乐、感受生活的美妙。我们跟随着微笑走出了多少迷惘与困境,是微笑,它带给我们好心情,它记录下了我们岁月的美丽,它同阳光送来温暖,生活应该有微笑的陪伴,我们也需时时刻刻带着微笑,是的,带着微笑,无论去哪儿,只要微笑就足够了,没有什么比好心情来的更容易。

8.微笑是一种世界语 篇八

谁还记得那年你们轰轰烈烈的打篮球时候弄伤了谁的脸?我还记得那时候你们绝交了好久,可为什么今天我又看见你们肩并着肩,说着永远是好朋友?

是啊,虽然我们吵过,闹过,都永远都是好朋友啊。

校园生活就像是一步看不完的话剧,主角是我们自己,导演也是我们自己,剧作家还是我们自己。即使没有彩排,即使没有掌声,可是能听到同学们的笑啊,那个笑总是那么真实,总是那么好听。

谁还记得那年谁不经意的一句话,让谁难过了半天,让谁一直不院听安慰。如果谁道歉都没有用,之后也没人会生气,没人会伤心,难道不是吗?

是啊,虽然道歉只是徒劳,但是谁让我们的友情坚不可摧呢!

老师说过: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是天才。可是如果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凝聚起来,难道不比天才还要天才吗?

谁还记得去年期末考试前,我们在课间吵得不可开交。开始时明明是问数学题,为什么现在却变成了吵架,因为我们逐渐着同一个梦想。

嗯,虽然很忙碌,但我们一直很快乐啊。

有你们真好,或许我只能这么说了。

虽然很苦恼,但还有你们啊,我们不是依然一起大笑着吗?

学会微笑面对生活

如今的社会中,有大部分的人每天都是苦着一副脸来,冷着一副脸去,像完成任务一样去工作学习,从来都不曾笑过,以冷酷与不开心来包装自己,将自己爱笑,纯真的一面所遮蔽,不将它们表现在别人面前。

现在的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快节奏”之中,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着自己,每天是不是以百分百的活力去面对自己所迎接的挑战,而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奔跑”,为了工作奔波,跑业务,见客户……接着一张张笑脸就出现了——为了给客户、领导好印象,以刷脸的频率从冷脸到笑脸,简直是醉了。

从学生到中年人,他们像一个奴隶一样被生活所逼迫,每天忙忙碌碌从不停下,可是,我就想问他们一句:“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停下脚步好好的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去呢。”

而有些人每天乐观豁达以微笑面对一切,这样又有何不可呢?天天摆张苦脸还不如以阳光的心态走向未来。正如平平凡凡的清洁工们,他的工作虽然艰苦,但他们却一直以最真诚的态度以充满活力的微笑面对着未来未知的生活,这样不是很好吗?

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去学习他们的这样阳光精神,将每一天都过得灿烂无比。接下来的每一天,让你我以自信的微笑面对生活吧。

留一点微笑给自己

微笑也是一种自我鼓励的方式。

当我被一道数学题难倒的时候,说一声:“只要笑一笑,没什么事情过不了!”顿时就信心满满,不一会这道题的小尾巴就露出来了;当我被一个舞蹈动作累倒时,我对自己说:“只要笑一笑,没什么事情过不了!”我马上就会感到身上充满了力量;当我被一个音符迷得找不到出口时,说一声:“只要笑一笑,没什么事情过不了!”很快我就会从迷宫里走出来。所以,我一直把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就拿上次的事情来说吧。有一次,姨家的妹妹来我家玩,我出去买点东西,就让妹妹在我房间里玩,别乱跑。等我买完东西回来一看,OhmyGod!那不是我最心爱的花瓶吗?怎么碎了?我连忙扶起坐在地上正哇哇大哭的妹妹,问她怎么了,她说喜欢这个花瓶,想抱抱,手一滑就掉在了地上。我一听,气愤极了,刚想抬起手来打妹妹,就看见了写在墙上的那句话,我一想,也是,我把她打完了花瓶也不会恢复了,不如改装一下吧!于是我就发挥想象力,用线把碎片都串了起来,变成了一个风铃,仍很漂亮。后来我还是将它送给了妹妹。

9.微笑也是一种鼓励六年级作文 篇九

鼓励人有许多种方式,有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现。

夏日的一天,我和爸爸到公园游玩时,我看到了一对母子,母亲正在教导孩子走路,那位母亲身穿一件网格衬衫,披着一头长发,面带微笑地看着孩子,好似心中在想:“孩子,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学会走路的.。”男孩看了妈妈一眼,便开始学习走路。

妈妈先走了几步给男孩看,又讲了几个重要的细节,便让男孩自己尝试了。男孩刚努力的跨出一步,但因重心不稳而又倒下去了,妈妈马上蹲下,拍了拍男孩身上的灰尘,对男孩微微一笑,好似在说:“孩子加油,我相信你能行的。”男孩再一次跨出了步伐,刚站稳一下便有摔下了,妈妈还是重复刚才的动作,男孩走了一次又一次,跌了一回有一回,我的心已经酸了。当男孩又一次重重的摔一下时,我转过头去,一不忍心再看了。可男孩的妈妈并不让他放弃,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他,让他学会坚强,学会独立。

在黄昏之时,男孩终于学会了走路,但已经灰头土脸了,可他还是在妈妈面前走了几大步,似乎在说:“你看我学会走路了。”妈妈欣慰的笑了一笑,我看到男孩得意的模样,心中也充满了快乐。

10.微笑是一种世界语 篇十

有时你和朋友闹矛盾时,本来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但是你俩为了一点面子,都不低头,那就不好办了。当有一天比如说他给你道歉了,就算你不说话只需露出一个笑容,那么你俩就和解了,其实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有时不需要较真,一个微笑就能解决的事情,何必要伤了和气呢?

这微笑就像阳光一样,它能把人的内心照亮,让人们闪闪发光,让人间充满光明,在说谢谢的同时不要失去一个微笑,因为笑容才是最真实的自己,万物皆有灵性,只要你对他好,他就会相应的对你好,当然微笑也可以这样,你不妨打开内心的.枷锁,去体验笑容的世界,当亲朋好友见到你时就会露出笑容,那是亲情和友情。当然在陌生人面前你也可以以笑脸相迎,这样别人也会笑脸相迎你,这就是一中语言。

11.核心素养是一种世界趋势 篇十一

核心素养是一种世界趋势

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它究竟会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并非我国单独的声音,而是一种世界趋势。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 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 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教育要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些难题。它的构建 “使学生发展的素养 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 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 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介绍。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 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强调跨学科,更重视综合素养 何为核心素养?它与过去我们所强调的知识、技能等是什么关系?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 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 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 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 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 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 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 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 ‘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 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说,“我们如果强调知识的话,大家都会重视知识,强调能力的话也会一窝蜂,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兼顾了知识和能力,具有导向性。”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教育偏失”。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 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形成 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核心素养的作用以整合的方式发挥出 来。尽管核心素养指标的内涵不同,发挥着不同作用,但彼此作用并非孤立,在实践中表现 出一定整合性。例如 OECD 指出,核心素养总框架包含了一系列具体指标,它们是整合在一起的,只 不过在不同情境下各指标表现的程度不同。澳大利亚梅尔委员会也提出,任何核心素养指标本身不构成一套独立体系,为了完成某 一目标,素养应通过整合的方式发挥作用。“核心素养的习得与养成必须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这也决定了对它的测量与 评价必须具有综合性和发展性,对于课程设计与开发、教育质量评价技术等提出了新挑战。” 张华认为。核心素养体系将对课程、教学产生什么影响 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是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核心素养体系将会 对课程、教学产生什么影响? 据《意见》介绍,核心素养体系将成为课标修订的依据。在张华看来,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将会对我国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科学化产生影响。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确定课程目标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目标的时候,习惯于将国家政策文件中的相关 话语直接移植过来。这既导致课程目标或教育目标缺乏科学性且无法检测,沦于空泛与抽象,不能有效指导教育实践; 又导致课程目标或教育目标缺乏针对性,无法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 生的发展需求”。他期待,在适时引入“核心素养”这一体系后,课程目标能够进一步实现 科学化。刘恩山则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 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 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 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 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习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去探究自主学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原来的学科任务仍然在课程标准之中,在同样的课程框架里,如果把这个框架比喻为 一栋四层的大楼,每层代表不同的学段,我们可以装入新的设备,让大楼变得更加现代化或 者功能更加完善。原来的办公系统、上下水系统都在,但加入了电子传感系统,让大楼的信 息沟通、时间利用率会变得更高,这些东西可能不是我原有的东西,它们就是核心素养。” 同样,这套系统可以加入生物学科,也可以加入历史学科,各学科都具有这样的功能,整个功能合在一起,就是核心素养。所以,“它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还要有一些辅助材料 来支撑,彼此都撑起来后,就会变得更好。我觉得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的,核心 素养的落实会强化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又为核心素养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刘恩山说。在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总框架完成后,如何基于指标体系确定各学段的核心素养及其表 现特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做好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纵向衔接,就成为核心素养最终落实和 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核心素养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和大 学四个学段核心素养具体指标的主要表现及水平特点,实现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在各学 段的垂直贯通。“下一步需要在总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各个学段,从素养发展的角度提出各学段 学生在不同核心素养指标上的表现特点和水平,把指标体系具体化到各学段,确定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关键内涵。”

12.微笑是一种力量,主题作文 篇十二

还记得那个并不明媚的夏天。你穿着一袭白色的连衣裙,一头乌黑的长发,明眸皓齿,就像是从童话中走出来的公主。你的唇边总是带着那抹灿烂的弧度,就是那个笑容温暖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也驱散了我考试失利的阴霾。

可是,也就是那个并不明媚的夏天,你失去你最温馨的港湾。你明媚的笑容就在那一刻定格,渐渐变得灰暗。你就像一个折翼的天使,失去了自己所有的光华,仿佛整个世界都把你遗弃了一样。你蜷缩着身子,红肿的眼睛中带着无措和茫然,就像一个找不到家的孩子。

再见到你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问自己,是什么染花了你洁白的连衣裙?又是什么使你乌黑的长发变得焦黄?我迫切的想从你的眼睛中得到一些答案,而你脸上的浓妆,让我看不清你的表情。我走上前,对你说:“你这么做惩罚的不只是自己,更是那些爱你的人。”你却“切”的一声,在唇边勾起了一个讽刺的弧度。那弧度刺痛了我的眼,你的笑容不再带给别人温暖,而是夹杂着使人心凉的寒意,你自嘲的说:“爱我的人?不,没有了,早就没有了!我什么都没有了!”“你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回到原来的样子……”我急急的说。你却打断我的话,说“回不去了,染花了的白色永远也洗不回去了。”你转身离开,夕阳下,你的背影脆弱得使人心疼。

一个月后,在一个美丽的傍晚,我收到了你的来信。你在信上说:“过去的事情就像是写在沙滩上的字,时间就像一阵风会把一切都冲散。你说的是对的,我还有爱我的妈妈,我怎么能连她一起惩罚?生活还在继续,我们都要学会成长,学会面对。我现在才知道白色之所以纯净,并不是因为它一尘不染,而是经历过渲染后,依然未曾改变……”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冲出家门去。

我又见到了你!

一如初见般美好。

上一篇:四边形知识归纳下一篇:家政行业的现状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