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制度

2024-10-21

网络教研制度(精选8篇)

1.网络教研制度 篇一

学校网络教研工作制度

为了进一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教育科研、教学研究、课改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延伸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提升,构建“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平台,实现“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共建”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的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制定崇岗九年制学校网络教研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网络教研工作实施方案,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结合起来,以网络为平台、以博客为手段,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教研管理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网络管理制度化的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托崇岗九年制学校网校平台,建立教师网校office构成我们的教研网络。以校本教研为核心,基于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贯穿于整个网络教研的始终。

二、学校网络教研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流程

1、由教导处组织,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校网络教研。

2、学校网络教研领导小组将学校的教研信息、教研动态、教研经验,学校相关的工作制度、安排、总结、,以及其他能够反应学校教研方面的共性工作,通过学校网校平台进行发布;确定每学期或每月学校及各组的教研主题;指导和考核各组及各任课教师的网络教研成果;负责上报和上传其他相关资料到学校网校。负责收集教研组及教师个人发布在博客里的相关教研资料。

学校网校其他相关内容还有:上级及学校各类通知、学校教研课题、上交论文发布、公开教学相关资料、集体备课资料、教研信息、精品推荐等。

学校管理人员要经常及时浏览教研组及教师个人博客,便于及时检查和管理,并且要及时诚恳的回帖、留言,互相促进。

3、各教研组是学校网络教研的基层组织单位。

(1)负责组织本组教师和教研组的链接,开展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2)维护本组的教研组博客群,发布本组的教研信息和教研动态;负责向市相应学科的教研员上传资料;确定本组的学期或月教研主题;负责联系与其他学校及其他老师进行组际间的交流与合作;(3)负责对本组教师的的教研情况进行考核。

4、教师是学校网络教研的主体。

(1)每位课任教师必须要建有相应的网络教研的平台。我们主要通过教师网校office,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建立教研博客。

(2)通过个人的教研博客,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个人教学日记。

(3)教师个人博客必须与所在教研组形成链接,浏览教研组博客群和学校教研博客群组,必须回帖或留下签名,这是我们考核教师参与此项工作的依据之一。

三、网络教研的资源管理与保护措施

1、学校建立资源管理中心,凡是上传的重要资料都要先在学校的资源系统中备份;网络教研的成果要及时反馈并下载保存。

2、对学校和教师个人保存的资料可分类存贮;每学期整理一次归类刻盘,或打印成文本资料存档和展示。

3、由于我校的教研博客按要求要实行实名制管理,代表表着学校的形象,其主要目的是用于教育教学研究,所以发布个人成长博客必须遵守下列之规定:

(1)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法规,不得发布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纪律的言论;(2)在网络教研及撰写博文中,不得攻击、侮辱对方;不得发布带有他人隐私的信息;不得发泄对单位和他人的不满等有损于集体利益的言论;(3)“原创”作品不得剽窃和抄袭他人成果,凡大段引用的须注明出处;“转贴”的作品,需要注明出处和原作者;(4)凡涉及到学校管理和内部资料的,需要经学校主管领导审核或同意后方能发布;(5)教师个人的博客之内容均由个人负责,不代表学校的观点;如有违法的或者其他纠纷均由个人承担。

(6)文明教研、科学教研,使自己的业务学习和与教学研究与学校教研同步;(7)在怎强自护意识的同时,坦诚友好进行教研交流;自觉维护学校教研网络安全,维护学校教研网络声誉。

四、常规教研网络化的工作内容

(一)常规教研网络化内容

1、文本数字化上网常规内容(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学校、各部门和教师的工作计划;教师的教学设计(电子备课);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教学札记、教学案例、教学资料、推荐文章、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

2、基于网络的研究内容:网上集体备课;网络评课;专题讨论;解惑答疑;课题研究等。

3、校际间交流内容: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合作备课;专题讨论;经验交流等。

(二)教师博客的主要分类栏目。为了便于管理,收集资料,要求在个人成长博客中必须有以下栏目(分类):

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试题设计。(可讨论确立一些带有网络化语言的个性名称)最后强调各教研组和教师要及时浏览学校教研博客和教研组博客,以便于及时了解各种信息,完成各项任务。今后很多工作或文件、通知我们都将在网上发布,不会再另行文本下发。所以,请大家今后要多关注也多关心,关注学校教研网也就是关注了你自己。

2.网络教研制度 篇二

第一部分树立网络教研观念

一、网络教研的界定

狭义的网络教研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以解决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为着眼点,以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为凭借,丰富和改善教研的途径、方式与结构,实现教研的扁平化以及与传统教研的互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

广义的网络教研是指利用网络开展的各类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的教研行为,包括利用市、区、校三级教研平台开展、管理教研活动,学校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教研组工作,个人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制作个人教学资源网站,撰写个人博客等。

二、网络教研的特点与优势

网络教研体现了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市、区教研员在组织开展网络教研后,充分认识到网络教研的优势。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网络教研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工作状态。在解决教师综合教学研究及个性展示方面,网络教研有明显优势。网络平台上“主题研讨”“专家门诊”等栏目,使众多教师摆脱了凭个体狭隘经验学习和工作的状态,由“独学无友”进入了自主开放、名师指导点拨的高效率学习状态。网络教研不仅强化了教师的教研意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促进了他们反思习惯的形成和反思能力的提高,形成了新型教研文化。

第二,网络教研改变了教与研分离的状态。网络教研使教研活动从难以跟进的活动成为基于网络的持续的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活动,成为能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进行追根寻底思考的活动。网络教研使以往少数人“表演”,多数人只能看教研、听教研转变为如今全员参与教研、人人得益于教研。网络教研改变了以往教学研究的粗疏性,使教研真正成为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活动。

第三,网络教研改变了教师的成长环境。网络为骨干和榜样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公平机会。谁勤奋、谁努力、谁的教研能力强、谁的教研成果大,都在平台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体现出来。目前在网络教研平台上,已活跃着一大批教师,他们的名字和所做的工作、所进行的探索,不胫而走。网络教研搭建了关注和提升教研质量、宣传和展示榜样的好平台。

三、网络教研存在的问题

1.网络教研现状调研与分析

为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网络教研的基本情况,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信息项目部于2010年下半年在“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网络互动平台”上,开展了全市网络教研问卷调查。参加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为各区县小学、初中教师和教研员,部分高中教师和教研员也主动参与了问卷调查。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37983份。从调研结果中,我们发现网络教研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也为大多数教师所认同,其相关政策、制度等也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中,教研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网络教研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各级网络教研平台尚需完善。网络教研中的许多问题、教师对网络教研的态度等都和平台建设是否完善、使用是否方便等有关。如何满足不同年段、不同学科网络教研的需要,是平台建设过程中始终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各级网络教研平台需要整合。市、区、校各级平台如何更清晰地定位,资源如何共享,如何提高教师使用的便捷性,是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市、区、校各级平台使用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网络教研,给教师以更大的自由度,需从组织、培训等方面进行设计和规划。

第三,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尚待提高。不同区县、不同学校、不同教龄、不同学科、不同学历的教师在网络教研中的积极性还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缩小差距,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到网络教研中,需要从组织、制度、平台、资源等多方面入手。

2.网络教研需注意的深层次问题

相对于传统教研来说,网络教研还只是一个新生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上述问卷报告提及的问题之外,还需直面许多深层次问题。

首先,重“形”轻“神”的问题。目前市级层面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网络教研已在市教研员的精心策划和区教研员的积极配合下开展起来,各学科确立每次网络教研的主题与组织形式,组建专家团队,发布教研公告,广大教师积极投入,网络教研有计划、有专题、有组织地运行起来,总体情况较为理想,但是,网络教研不等于“网络+教研”,也不是传统教研与网络资源的简单叠加。换言之,网络教研不是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装饰起来的传统意义的教研活动,网络教研较之传统教研,更应注重热点的深入探讨、难点的切磋求解、参与的主动自觉、智慧的碰撞共享、回应的及时深入。

其次,重“浮”轻“潜”的问题。对一部分教师而言,网络教研已成为其自觉行为,但对另一部分教师来说,网络教研还未真正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有些教师往往只是因为有任务驱动才走马观花,上一下网,发一个帖子,聊表已“到此一游”,因此,帖子或水分太多,或缺少理性,而真正的网络教研一定是需要“下马观花”的。

网络教研只有考虑了教师的实际需求,根据近期日常教学中出现的“真问题”而展开,才有可能激发起更多的教师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愿望,从而如潜水一般,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发布高质量的帖子。从这个角度而言,网络教研才有可能体现其“去固定化”的特点,显示出它的效率、弹性和生成性。

第三,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对网络教研工作成效的考量,决不能仅仅停留于浏览次数的多少、发帖回帖的数量等硬性指标,这些只是推进该项工作的手段,而非目的。

网络教研要关注的不能只是结果,而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并重。正如“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对网络教研这一新生事物,同样要在网络教研的过程中研究网络教研,培训网络教研人才,提高网络教研能力。

我们应有自觉的意识去思考和实践:网络教研有哪些类型和值得推广的模式?学科的网络教研该如何策划与组织?怎样通过网络教研做好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如何实施?网络教研该构建怎样的新型教研文化?如何提升教师面对网络教研的幸福感和持久力?只有通过诸如此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才能体现网络教研“去单一化”的特性,最终提升教研的品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部分践行网络教研之路

一、市级层面的实施对策

1.以形成共识为前提

为进一步推进网络教研工作,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领导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开展网络教研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网络教研有自身的诸多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研,而是要成为整个教研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传统教研优势互补,互为促进。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在有关活动中对本市今后的网络教研工作提出要求,希望更多的教研员和教师参与到网络教研中,提高网络教研的比例,在互动中解决真实的问题。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强调网络教研的目的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率,让更多的人参与教研活动,花更少的时间达到既定的教研工作目的,使优秀的教研经验在最短时间内辐射到更多教师。

二是改变现有的教研和教学的工作方式,把工作方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发展。

三是网络教研体现了实证研究的价值,要进一步发挥网络教研记录真实的教研过程的作用,为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以工作机制为牵引

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由上海市教委基教处牵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上海市电教馆共同合作推进。各区县网络教研工作由各区县教育局领导,各区县教研室和区县教育信息中心共同合作推进。

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层面来看,有专人分管网络教研工作,制订每学期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等,要求各学科做到“三结合”“双保证”。“三结合”是指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相结合、教研主题与教研整体工作相结合、动态实施与静态资源相结合。“双保证”是指既要保证数量,又要保证质量;既要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又要保证对问题的研究性。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教研员担负起相应学科领域的网络教研策划、组织、管理工作,如确立网络教研主题与组织形式,组建专家团队,发布教研公告等,以保证有计划、有专题、有系统地开展网络教研。

3.以规范管理为抓手

学期初,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布置要求;学期末,召开网络教研经验分享会,行政班子领导全体出席,高度关注。各部门各学科在整个学期中按照工作方案分步实施。同时,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专项工作负责人与市电教馆专项工作负责人之间及时沟通,保证用户需求与技术保障的及时互动。这些举措都促使网络教研有力、有序、有效运行。

二、区级层面的经验分享

近年来,各区县建设了各种网络平台,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网络教研。下文简要呈现获首届网络教研先进集体奖的部分经验。

1.设计与规划方面:定位清晰、全面设计、重点突出

闵行区教研室建设“魔灯”平台,对于区域网络教研“研”什么,定位于四个方面:研课程,研课堂,研评价,研自身的教研工作。

浦东新区“开展网上教师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组首先对区域实际情况、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及教学研究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对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公共通讯交互工具和专业教学研究平台、网络教学管理和网络教学研究等关键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网络教研对教育均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教研室和教研员的角色定位等前瞻性问题中有理性的思考。

2.管理与制度方面:制度化与精细化

虹口区教研室建立了网络教研负责制,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起管理与协调作用,形成工作专报制度。各学校的备课组有一名青年教师担任联络员,负责督促教师完成网络教研工作任务,并起到上通下达的作用。他们还将网络教研列入评价机制,在中小学开展“网络教研示范校”评选活动,每年评选一次网络教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积极推进网络教研的同时,他们在区、校两级围绕网络教研开展系列课题研究。

3.教研模式方面:形成可操作的网络教研模式

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以原有的“资源共建库”为基础,尝试在学科资源共建平台上同时进行学科“两段结合式”网络教研模式和“互动磨课式”网络教研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集资源共建、网络教研于一体,并以主题资源协作共建促进教学交流、研讨的网络教研模式。

青浦区“师之蕴”语文工作室用“专题网站”“教育叙事”“论坛”等多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布、交流平台,内化学科教学研究“说知”的讲台,将个人的体验、感悟提炼为可以交流共享的体会、经验;用相互启迪、思辨、碰撞提升思维品质;用网络“存贮”留下了经历、心历演进的轨迹,为青年教师的反思提供了很好的专业发展工具。

4.教研策略方面:共建共享

杨浦区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区域扎染课程的共建共享中开展网络教研的策略。他们在利用网络教研丰富校际课程建设,优化跨校研讨,促进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智慧共享方面,做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探索。

闵行区教育学院的经验在于,只有技术部门和教研部门互动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区域内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只有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在环节之中,才能切实发挥它的应用成效;只有科学定位市、区、校三级网络教研的功能,才能调动各自的积极性并收到应有效果;只有促成薄弱学校以教研组为实体和区域内相关群体开展伙伴合作,才能保证学校教学的均衡、优质发展;只有网络教研和现场教研的有效互补,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并产生整体效益;网络平台只有在顺应教师的教学和教研需求的过程中,提升其教学教研的科技水平,才能使教师认识到“这个工具真的可以提高工作效能”。

5.平台开发方面:技术与教研结合

徐汇区数字化研修项目组,积极探索数字化研修平台应用于教研活动的途径和模式,应对传统教研的不足。项目组以易用性、通用性、结构性和可扩展性为原则,建立了以备课、观课、评课、优质课例积累和教研管理为主要模块的教研平台,为开展区域网络教研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挥数据库技术优势,实现对各类相关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使所有教师真正成为教研平台的开发者和使用者。

三、学校层面的有效做法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宝山区大华中学规定每名教师每学年要开设一堂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公开课并拍摄录像上传到播客平台。教师可随时在线观看,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开课教师在校园BBS“反思交流区”进行说课、反思,其他教师通过播客、BBS及时发表评论,进行交流。除了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举行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专题研讨。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各校的优秀课例,并要求学习后在网上进行交流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研讨,取其精华。

该校每学期都开设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并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录制,放在校园网播客上,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网上进行观摩,进行学习交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2.强化制度与管理

闵行区江川路小学在制订三年规划时,把网络信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工作计划中予以具体体现,同时由分管领导对学校的MOODLE实验工作进行方案设计,每学期都结合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工作要求和学校数字化建设,制订出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工作方案。

徐汇区汇师小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学校,他们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相整合,通过建设数学学科资源网站和教研专题论坛,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利用先进的互动交流手段,弥补常规教研的不足,优化校本研修的过程,从而使教师有更多主动参与研修的时空,在互动共享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实际效能。

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宝山区高境第二小学的网络教研工作起步较早,创建了“蓝精灵e线探究园”“高效英语学习”等网络教研、教学和资源平台。学科教学资源覆盖二至五年级,对课程的支持率达到100%。在自主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形成了开放的课程体系。

奉贤区江海第一小学尝试网络电子备课,探索了网络校本备课模式,开展了校本网络教学研究和网上课例剖析研究;借助网络专题研究,构建了反思性教研;实行网络博客互动,推动了教师自主性发展。

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在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的活动特点、管理和评价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和有效的尝试。

闵行区华漕小学自行开发网络教研平台,积极开展视频点播、博客论坛、网上研训等教研活动,营造了开放式研修环境。

崇明县建设小学充分利用校园网,创立了“多元联动主题”研修活动,使用科研的方法来引领日常的主题系列研究,提升过程的质量,注重经验的提炼与积累。

嘉定区普通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的网络平台体现了平等性、协作性、大众性,使教研组焕发出“创—教—研一思—行”的勃勃生机。

静安区民立中学物理教研组开展了24个话题的网络传递研修,话题涉及学习材料共享、公开课评议、教学课例研讨、教学策略共谋等方方面面,充分彰显了网络时空拓展的优势。

关于网络教研的定位、功能及发展前景,更多的人认同网络教研的价值,认同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结合的方式。在今日网络教研的平台上,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以往传统教研中的失语症已得到消除。他们在平台上畅所欲言,痛快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地积淀对教学的自我反思,所提出的问题和困惑也较为及时地得到了专家和同伴的解答。广大教师从传统教研活动中的“零话语”,逐步走向了今日和专家、同伴之间交流的“零距离”。可以说,扁平化的网络教研切切实实地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网络教研制度 篇三

一、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专业引领,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创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教研员要做好教师网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我市从2007年对初中各学科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做起,分别通过学科工作邮箱、建立学科QQ群,后来建立教研员博客,利用网络与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把网上的教学资源下载后上传到博客上,也把教研员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心得、资料上传,供广大教师使用。英语教研员的博客链接了28家网站,开设了51个栏目,上传文章2 332篇,访问量25万6千多次。工作邮箱、学科QQ群、教研员博客,给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方便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与联系,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创建以问题为中心、寻求问题解决的网络教研平台。教研员是网络主题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要努力创设自己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思维碰撞的研讨氛围,使教师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每次网络教研活动只集中研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使研讨的主题具有针对性,力求把研究的主题谈深谈透,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受益。例如语文学科就组织召开了“打造高效阅读教学课堂”及“略读课专题研讨”教研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活动、“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文本解读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机统一”的教研活动、“学语言、用语言”专题研讨活动、“情境作文教学研讨活动”等。减少教师教学的盲点和误区,有力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创建以教研员工作室为核心的教师学习、交流、成长乐园。教研员作为学科研究工作室的主要建设者和专业引领者,要与成员协同合作,组成一个专业团队,共同创建由全市教师参与和共享,致力于提高全体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乐园。自“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以来,各学段学科教研员通过工作室,在组织推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措施中发挥专业引领、指导和服务作用。通过展示、研究、分享“优课”资源,组织教师研讨、磨课、反思,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晒课质量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落实应用驱动,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和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是当前教研面临的全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创建以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为目的的网络培训平台。“研究、指导、服务”是教研员的工作职责。网络作为“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研修平台,在教师培训方面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我们通过伊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平台(http://xueyuanjijiaoban.blog.163.com)进行教师全员培训。下面是教师网络培训三个阶段之一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培训内容及要求(摘自《关于举办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培训的通知》)。

二、常规教研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送教下乡,名师引领,促进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网络对全市基层学校的需求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各基层学校开展支教活动。以基层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组成由教研员、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参加的送教下乡队伍,开展名师送教活动。活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教学实际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采用教研员讲座、名师示范课、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联动互动交流等形式。从观摩课堂教学到深度研讨交流,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听课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送教下乡为教研员、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也成为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课堂教学模式、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的实践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拓宽了教师成长的环境,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同课异构,以赛代训,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2013年开始,结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进行新课标教材的培训工作。各学科以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为手段,以“同课异构”个性化教学为形式,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开展赛课活动,通过以赛代训的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举办全市初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新教材培训班,共有1 485名教师参加培训。新课标教材培训,解读新课标要点,解析新教材体系、特点、结构,展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集中体现各学校不同的教学模式,所有的学科教师培训材料上传到网络资源平台,实现培训资源、经验成果共享。

联片教研,方法展示,实现各种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联片教研是基于伊春“点多线长”的实际开展的教研活动。通过网络交流确定研讨主题。例如为推进全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各校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几年来组织观摩了朗乡局中学的“ACDU”(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运用提升)教学模式;乌伊岭区中学的“分科分层、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嘉荫县的五步十环节(温故知新、探究释疑、理解巩固、互相提高、总结归纳)教学模式;西林一中的四步三查(学案自学、对学群学、成果展示、回归目标)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各校在不断地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经过“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打造出来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联片教研为各校领导、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对全市的高效课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推广经验,共享成果,实现各校、教师共同提升

组建网络教研合作体,实现薄弱学校与名师名校共发展。自2010年5月,在数学教研员的推动下,伊春区与铁力市年丰中心校组建为数学网络教研合作体。两地定期联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通过网络备课、专题研讨,观看示范课、理论讲座,使得农村薄弱学校和市级名校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分享经验。两校开展了主题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的研讨活动,开展了题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的网络教研活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友好区教育局选派骨干教师不远万里奔赴北京参观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和“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学校的优秀教学成果,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将微格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全区中小学与亚太实验学校结成教学合作伙伴,通过网络平台达到互助,现已初见成效,友好三中形成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4.校本教研制度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在继红小学全面落实。

二、基本目标

一是为了推动学校实施新课程教育的实践活动,解决学校、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二是在实施新课程中学校自身出现的问题,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来分析探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学校逐步适应新课程,改变“等”(等专家指导)、“靠”(靠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现象;三是基于从本校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潜在教育智力资源,盘活学校内部的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高教学研究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教师优质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结合课改发展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进行思考、分析,根据自己制定专业发展计划、个人教研学习计划以及学校的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觉学习并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教师以学校一系列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教师或教学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鼓励不同思想,发挥个人的优势,对问题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维、新思想、新方法。

3、专业引领。鼓励教师从专业刊物或教育网上学习,引进先进教育思想,借此方式将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新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四、教研具体管理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校将进一步学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现代教育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特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一)、教研组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研队伍。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制定本校长期和近期教研工作目标,并负责监督实施。

1、选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做好自培工作,包括学校自己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2、根据形式发展,制定中心小学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3、发动全体师生员工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4、组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研队伍,开展老中青结对子活动,并负责督促检查。

5、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本校教研工作情况。奖罚分明。

6、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师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校本教研风气。

(二)、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校长、教导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讨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3、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4、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主要内容有组织备课组备课、检查教案、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等。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5、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学期组内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总结材料。

7、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

8、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务处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织举办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4、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五个一”,即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优秀教案,完成一份说课稿,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5、要熟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5.教研教改制度 篇五

为了进一步规范机电科教学活动,确保教研教改活动沿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健康有序地发展,特制定以下制度:

1、教师的业务笔记必须按照学校要求认真记录,不得随意缺席。

2、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要求认真完成,要有听课和评课记录。

3、教师每学期根据科研教改课题认真实验,保存实验记录,学期末完成一份学术论文。

4、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每周一次,要有详细的活动记录,学期末要上交教研工作总结。

5、各教研组每学期教改观摩课不少两节,教研组要组织集体备课、集体评议并记录。

6、各教研组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讲一节公开课,教研组要组织评课,教案上交。

7、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每次学习后要做好记录并上交学习材料,上一堂汇报课。

8、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听取各教研组长对本教研组教改活动的工作汇报。

9、不定期检查教研组和教师各项教学工作并打分,纳入学期期末考评中。

6.教研活动制度 篇六

1、每学期初,教研组长根据园长统一部署和本组实际情况,定好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

2、教师应准时参加教研活动,不无故缺席。因故不能参加活动,应事先请假。在活动时,教师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形成争鸣、探究、团结的教研气氛。

3、教研活动应遵循“确定专题,学习理论,独立实践,集体讲评,总结提高”的原则,教研组长要按教研计划分步实施,注意环环紧扣教研活动的原则,不断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4、每学期各教研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研究课)和评课活动,促使本组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

5、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反映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改进工作方法。

6、要有目的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专题、有实践、有总结、有记录。

8、每二周进行一次教研组集中活动,每周举行一次备课活动。每次的教研活动要提前安排,并请相关老师做好准备。

9、组织开展师徒对子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教师熟悉业务,协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作好活动记载。

10、组员在期初为自己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在教研组活动时一起

7.网络教研制度 篇七

很多学者给出了网络教研的含义, 如:周卫华指出, 网络教研, 是教师借助网络, 在有组织、有目标、有方案、有策略、有过程、有反思、有总结的情况下的一种教研形式。[1]霍丽荣、张文晓指出, 网络教研是以在学校的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着眼点,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不断优化和改善学校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研究模式。[2]王亚萍指出, 中小学网络教研是指在基础教育改革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依托网络资源,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 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 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 最终达到信息共享、共同创新的一种新型教研形式。[3]

综上所述, 网络教研的平台为网络 (计算机网络) , 教研目的为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教研方式为教师间的互动研讨。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通过网络教研, 教师可以分享、学习教育教学经验, 在教研过程中, 教师间的互动, 可以促进彼此的思考。由此看来, 网络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好途径。

二、“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 (187355650) 介绍

如今, 很多教师通过各种平台, 如:教育论坛、博客、微博、即时通讯平台 (如QQ) 加入了网络教研的队伍。笔者于2012年3月加入了中国教师研修网中的小学语文学科协作组, 并加入了该协作组负责人建立的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 (187355650) , 该群和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一群 (179208427) 皆为该协作组下的教研群。如今这两个群人数已满, 所以, 第三个群已然建立。由此, 可看出该协作组利用QQ群进行网络教研的火爆程度。这些QQ群成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师 (很多曾参加过中国教师研修网举办的各种教师培训) , 该群的宗旨是探讨、解决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笔者作为“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成员, 参加了第8期网络教研, 于第9期开始参与该群网络教研的主持以及电子刊物制作, 至今, 该群网络教研已进行到第16期。

三、以QQ群为网络教研平台的优势及不足

(一) 以QQ群为网络教研平台的优势

1.有“广而告之”的功能

网络教研的组织者 (领导者/负责人) 可以利用QQ群及时发布网络教研的相关信息, 如:网络教研的起止时间、主题, 为避免有些群成员出于某种原因未能及时获知相关信息, 组织者可以重复发布信息或者利用“群公告”功能发布相关信息, 不过, 若是利用群公告功能, 组织者要先帮助群成员养成关注群公告的习惯。

2.交流的即时性

只要QQ群成员所处网络正常, QQ群内的成员都可以在既定时间围绕网络教研的主题进行即时交流, 也可以为同伴提出的观点提供及时反馈, 展开进一步探讨。

3.信息、文件的共享性

同一个QQ群内的消息, 处于登录状态 (指非“离线”状态, 即“在线”、“隐身”、“离开”、“忙碌”、“请勿打扰”等状态) 的成员都可以予以浏览。还可以利用QQ群的“群共享”功能上传、下载与网络教研有关的文件。

4.QQ群支持图文声并茂

目前, 群成员使用的电脑QQ版本都支持群内文字、图片的发送, 最新版QQ即时通讯工具即QQ2012 Beta2提供了“群语音”功能, 能支持全群成员进行语音会话, 在这种技术条件下, 只要成员拥有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及耳麦, 就可以参与语音讨论, 不过, 由于QQ2012 Beta2面世不久 (2012年5月24日面世) , 很多用户还未安装该版本QQ工具, 还未体会到该功能带来的便利。

5.可以对QQ群进行个性化设置

QQ群管理员可以设置个性化群图标, 作为群的标志, 可增强群内成员的集体感、归属感、认同感。

6.可以利用“群聊记录”功能

如果QQ群主开通了群内保存聊天记录功能, 即使网络教研进行期间未能登录QQ的成员也不必因无法在本地消息管理器中看到相应群聊记录而烦恼, 此类成员可以在由服务器保存的群聊记录中阅览其他成员的研讨内容, 不过, 服务器为群聊天记录的保存时间有一定期限, 如聊天记录中的文字保存期限为30天, 聊天记录中的图片保存期限为7天, 所以, 未能及时参加网络教研的QQ群成员应注意在聊天记录保存期限内予以阅览。

(二) 以QQ群为网络教研平台的不足

1.多方互动不够

有学者指出, 在线消息更适合一对一的交流。[4]目前, 笔者作为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 (187355650) 的成员, 共参加了9期网络教研 (第8期-16期) , 参加过程中, 笔者感受到, 各位教师参加网络教研的积极性非常高, 但是, 针对一个特定的教研主题, 很多教师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常常忽略了浏览群内其他成员发表的观点, 导致教师们发布的消息重复率极高, 虽然这也说明大家的观点有共通性, 但是如果教师阅读了其他教师的消息, 可以发表一些表示赞同或者相左意见, 由此避免发送重复消息, 且彼此间的互动可以促进以QQ群为基础的团队凝聚力, 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也是一些学者提出的网络教研社群绩效的评价指标之一。[5]

2.手机登录QQ不便于用户在群内交流

笔者参加该QQ群网络教研时, 发现很多成员为手机QQ登录状态, 但很少有成员通过手机QQ在群内发送消息, 使用过手机QQ的用户知道, 相对于用电脑键盘输入文字, 用手机输入文字速度较慢, 笔者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 即一位教师非常想参与到研讨中, 所以, 尽管是使用手机登录QQ, 这位教师仍然在群内发送消息, 但这位教师使用手机QQ将其编辑的第二条消息发送到群内时, 我们的研讨已经进入下一环节了, 所以, 使用手机登录QQ不便于在群内的信息交流。

四、“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网络教研现状

(一) 小学语文网络教研群开展网络教研现状的可取之处

1.有明确分工

该群有明确分工, 即网络教研活动策划人、活动主持人、其他群成员。活动策划人制定网络教研的主题、子环节 (每次网络教研包括3个子环节) 主题、网络教研进行时间、子环节讨论的时间长度 (每个子环节时间长度为30分钟) , 并在QQ群内及时、反复发布消息通知群成员上述情况。活动主持人在QQ群内主持网络教研活动, 及时阅览群成员发送的消息, 采用一些方式, 如:提问引领群成员进一步交流, 还要注意确保每一环节的研讨时间, 并尽可能在这段时间内将子环节的主题研讨得深入、彻底。其他群成员指QQ群内除活动策划人、活动主持人之外的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 这些成员中有一些成员非常活跃, 自其加入该群起, 每期网络教研都参加并积极发表观点、与群内其他成员进行互动, 有些成员属于经常参加网络教研的教师, 也存在一些成员, 加入该群之初时参加过该群网络教研, 但逐渐的不再发言, 成为沉默者。

2.群成员名片有固定格式

新成员加入时, 群负责人 (群管理员) 会通知该成员更改其群名片, 群名片的格式为:省+学科+姓名, 群公告上也会有此类通知。这样能尽可能保证群内成员名称显示为实名, 对于教师发送的消息有一定的约束, 即消息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涉及的内容。

3.组织者及时调整网络教研开展时间

2011年10月20日-2012年3月24日, 小学语文学科协作组利用QQ群开展了11期网络教研, 2011年10月20日-2012年1月6日开展了前7期网络教研, 由于群成员皆为教师, 寒假期间没有开展网络教研, 2012年3月2日-2012年3月23日期间, 每周五开展一次网络教研, 共开展了4期, 即第8期至第11期网络教研, 有些网络教研的开展非常成功, 但有些成员反映原定时间即每周五19:30———21:00, 自己还在由学校返回家的路上或是要准备晚餐, 导致不能按时参加网络教研, 且组织者在全程监管网络教研时, 发现每周一次研讨时间太仓促, 大家准备时间不充分, 出现活动发言中理论知识多, 结合实际经验的少, 可操作性的东西少的现象, 为了今后的活动能够更有针对性, 更加提高研讨活动的质量, 将QQ群教研活动时间做出了调整, 改为周四19:30———21:00进行, 每两周一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网络教研开展频率和时间是可取的。

4.征求参加成员的意见

一般而言, 每次网络教研的研讨话题由组织者制定, 这非专制表现, 因组织者也是有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教师, 其关注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过, 为了增强群成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同时扩大网络教研主题的来源, 从中选取大家一致有兴趣的主题, 组织者经常在一次网络教研进行完之后征求成员意见, 希望其提出合适的网络教研主题, 组织者会选取呼声较高的主题作为下一次网络教研的主题。

5.制作网络教研电子刊物

每次网络教研开展后, 相关负责人都会制作网络教研电子刊物, 笔者从第8期开始参与“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 (187355650) ”开展的网络教研, 从此, 每次网络教研举行之后, 小学语文学科协作组负责人黄朝杰老师会将“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 (187355650) 的群聊记录与其他群 (如“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一群”) 的群聊记录进行文字编辑与汇总, 再由笔者利用Powerpoint工具对其进行美工 (如封面设计、文字排版) , 然后另存为PDF格式的文件, 利用QQ“传送文件”功能将PDF格式文件传给小学语文学科协作组总负责人, 由其上传到相关页面 (http://home.teacherclub.com.cn/tc_main/workgroup/blog/specialview.shtml芽groupId=20005&specialId=141531) 供大家在线及下载阅读。

(二) 小学语文网络教研群开展网络教研的努力方向

1.存在较多“潜水者”

“潜水者”基本不参加网络教研, 笔者将作进一步研究, 如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获悉其未能参与到网络教研中的原因, 尽可能促使更多成员参与交流, 分享经验, 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 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增强成员间互动

参与网络教研成员较多时, 有时由于大家在较集中的时间发送消息, 导致短时间内迸发大量消息, 不利于成员阅读他人的消息并对此做出反馈。参与网络教研人数较少时, 成员之间可以展开较好交流, 但是又缺乏教研氛围, 只要有成员不再发消息, 其他成员也就跟着沉默了。所以, 需要进一步探寻促进网络教研互动的途径、增强网络教研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卫华.网络教研绽开智慧之花[J].信息技术教育, 2007, (6) :21-22.

[2]霍丽荣, 张文晓.基于博客和Google Group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比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7) :102-105.

[3]王亚萍.关于中小学网络教研的分析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4) :19-21.

[4]F.-R.Lin, C.-H.Chen, K.-L.Tsa.Discovering Group Interaction Patterns in a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unity[A].in:Proceedings of the 36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C].IEEE, 2003.

8.网络互动教研 篇八

网络互动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互动为手段的教研活动形式。与传统的教研活动相比,网络互动教研有其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部分来源于网络本身:网络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使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突破时间尤其是空间的限制;网络提供了海量的、易于搜索的信息,能够为教研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可以说,网络教研开创了“教研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新途径。

一、网络互动教研必须遵循有效教研的条件

网络互动教研的本质是教研,网络只是用以支持教研活动的一种手段或方式。因此,网络互动教研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就必须遵循公认的教研活动有效性要件。

教研活动的第一个有效性要件就是问题导向,即研究的应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指向。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有知识的创新,但知识的创新并不是研究活动的核心价值追求。网络互动教研也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教研的主题来自实践中的问题,教研的策略主要是行动研究,教研的成果是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

教研活动的第二个有效性要件是有行动的跟进,即有实施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具体行动。教研活动指向于问题的解决或行动的改善,所以不能仅停留于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的得出,还必须有一个验证行动方案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实施解决方案,即行动的过程。网络互动教研也必须有后续行动跟进的过程。

教研活动的第三个有效性要件是合作互动,即作为研究者的教师之间广泛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教学研究并不排斥个体性的活动,但所谓教研活动通常是指群体性的活动。而作为一种群体性活动,其成效既取决于个体的努力,更取决于群体成员之间的协作交流。网络互动教研能够让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更为便利,但保证真正的合作,还需要其他一些条件作为保障。

二、网络互动教研必须充分利用作为交流平台的网络

传统的教研活动存在一些比较明显弊端,比如比较容易受制于时间、场地等外部因素而导致交流不畅。QQ群、博客、论坛以及微博、远程录播等网络工具的运用可以使教师发布信息和接收信息都变得更为便利,这使得教研活动突破以往只能局限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所的面对面交流模式,随时随地实施,且有利于与外部专家或同行进行实时交流。这样一个特点对于当前教育均衡化背景下的一些薄弱学校和多校区构成的集团型学校尤为有利。我园由三个园区构成,以往三园集中教研活动会让教师花相当的时间在路上,自从采用网络教研的方式后,避免了用于交通的时间和经费的浪费。

但教研活动关键还在于实效,时间和经费的节省不应是主要的价值追求。借助于网络并不必然带来教研活动的实效。实际上,网络本身的一些特征以及对教师产生的影响还可能降低教研活动的实效,比如,能够随时随地发布、接收信息可能会导致信息发布的随意化,缺少深入的思考;参与者处于独立的空间中很难保证参与的投入度;话题很可能会分散,导致主题的偏离;等等。这些可能的问题都会导致网络互动教研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效果不佳,甚至可能使教师失去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就必须解决网络教研中容易出现的随意化问题。

1、规定固定的网络教研时间

随时可用是网络教研的一个重要特性,但随时可用也经常会导致互动的随意化,而缺乏准备和深入思考的互动会影响实效。当教师发现这种互动影响实效之后,就可能丧失继续下去的动力,甚至会把这种互动当做一种负担。要确保在互动之前有充分的准备,安排固定的时间来实施网络互动教研就十分必要。我们将原本每周一次的集中性教研活动转变成以网络交流的方式来实施。但这并不是说日常即时的网络互动就没有价值,其实日常的即时互动经常能够解决教师教学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更有价值的是它可能生成定期教研活动的主题,并积累相关的素材。

2、加强教研管理和技术支撑

网络教研活动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教师可以在独立的空间中参与其中,这是网络教研活动的又一特性。但与此同时,网络教研中教师通常只以书面文字进行交流,也丧失了在特定情境中面对面交流可能有的表情动作的支撑,对教师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这对于长于口头表达而疏于书面表达的教师来说可能是一个障碍,这种障碍可能会影响教师参与投入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在个人空间中参与网络教研,教师的参与程度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和自律,有些教师基本上没有日常的即时交流,即使在每周定期的教研活动中,人在线上,但心不在焉,或干其他事,或与他人私聊。解决前一方面的问题可以适当借助于视频交流技术,营造一种直接面对面的互动情境,解决后一方面的问题则要激发教师内在的需求,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更要加强管理。如提出明确的要求,保证教师全面参与。借助于一些技术进行过程监控,对一些不发言的教师及时进行提醒和警示,我们根据教师参与的程度利用星级亮灯的方式对教师表现加以评价。同时加强结果管理,由各团队组织者定期就教师的参与次数、发表频率、采纳意见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与年度评优挂钩。

3、分层组建网络教研团队

上一篇:中学教师支教事迹汇报材料下一篇:弘扬长征精神共筑中国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