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2024-10-07

0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11篇)

1.0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篇一

子课题研究指南

一、课题研究背景

2005年江苏省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对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学手段落后状况、实施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青少年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布在各校的计算机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接入校园网,并通过校园网接教育城域网,为实现个性化随时随地点播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随着各县区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完成,全新的教学服务设备使教学的方式、内容和教学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Internet和WWW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方式,使远程教学、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和数字化图书馆变成了现实。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部分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特征,是能否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建设数字化校园,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教育的现代化只能是无本之木。因此,教育在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各种机遇的同时,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日渐完善的网络新技术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不难看出,“数字化”正悄无声息地走进校园。数字化校园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深化。我们认为:“数字化校园”应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本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2010 年 7 月,国家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实现 2020 年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2012 年3 月30 日,国家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给出了明确规划,在规划中,针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如何缩小数字鸿沟、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创新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计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正从普及期向整合期迈进,需要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扩散,这些都迫切需要开展跨越学校和区域边界的协作与交流。从教育发展实践来看,随着我国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以教育资源流动与共享为特征的校际协作成为教育均衡进程中的“新动向”——表现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郊新校、农村学校的联合,本着以强带弱的思路,前者通过输出品牌、师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等资源带动后者共同发展,网络环境质量的提升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化发展加速向着这一“新动向”的迈进。因此,在信息技术向支撑教与学过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支撑新课程改革发展、推进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等方面,迫切需要以大视野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平台、广泛区域的立体化全方位现代教育实践探索、跨区域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构等实践研究,促进资源共建、教研联

动、文化共建、创新实践传播、互动互赢,加速信息化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实践探索,缩小数字鸿沟,推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体制机制创新。

“基于网络环境的城乡互动协作研究”就是在上述背景下确立起来的,本课题将以“分享无边界、协作共成长”为宗旨,以“协作、创新、融合”为主线,从区域、学校、教师三个层面的视角,以网络环境及信息技术系统平台为支撑,通过系列具体方向的研究,推动参与区域间、校际间、教师间观念、教学水平、办学能力与特色的提升,促进参与教师教学观念、教研、教学、信息素养等方面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涵盖研究论文与报告、支撑系统与平台、网络条件下跨区域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创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等成果,提炼和升华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及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优秀的研究案例、实践成果及理论总结。

二、课题研究目标

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及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结合新课改发展方向,协同来自一线学校、教研单位、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管理机构、高校等单位的力量,依托网络环境,通过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等业务要素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跨区域、跨学校边界的一体化应用实践,探索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的途径、策略、模式和机制,并进行实践验证及效果评价,生成典型案例。重点以网络环境下跨区域协同的教师职业发展、学生数字化学习体验及多样化学习方式应用为抓手,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带动教育均衡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校际协作与互动模式、策略与机制,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及体制创新做出重要贡献。围绕上述研究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1.聚合全市范围内的优质资源与力量,依托课题参与学校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校际协作,深入开展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的教研活动,促进现代教育理念传播与实践,提升学校办学能力,进而带动一大批实验学校率先开展网络校际协作与互动,并在当地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2.通过校际协作与互动促进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学校共同发展,推动区域内教研、教学、信息中心等多业务部门的协同机制建构,探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区域教育整体发展的方式与途径,加强城乡教育合作,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教育均衡、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区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3.开展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和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实践网上多样化教研与教学活动,构建研、培、用、评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为教师提供更多元、更便捷、可持续的专业发展环境,为学生提供更自由、更开放的网上学习空间。通过广泛的、差异化、各具地域特征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生成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面向教与学方式变革发展的互动模式与机制。加速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推动教育创新;4.依托网络技术,开展跨区域、跨校际大范围网络教学应用服务的研究与应用,融合社会计算、移动计算、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区域内、区域间、学校内、学校间多层次的互动和交流,形成利用网络开展多校间协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教与学的支撑平台,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服务系统,进行校际间协作的体制机制实现与验证。

三、课题研究方向

课题研究关注在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间、教师间协作与互动的途径、模式、机制和策略,以促进区域间、学校间、教师间教育资源多层次立体化协同共享,促进教育创新,实现教育公平。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在教育教学业务协作体系、协作模式、协作平台等多个层次上开展研究,包括(1)网络环境下区域间校际协作和交互的教育教学业务体系研究(即哪些教育教学业务适应网络环境下协作、各种教育教学业务网络环境下协作共享的区域及学校适应性等),依据学校教育教学的业务体系及地域间的发展差异性,形成区域间、学校间、教师间不同层次教育教学业务的实际协作需求;(2)建构网络环境下促进区域间校际协作与

互动的主要模式,并依据网络环境下区域间校际协作和交互的体系开展模式实践验证;(3)依据网络环境下促进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的主要模式及策略需求,提出网络环境下促进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的平台功能,并促进平台的建构与优化;(4)探索 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依据网络环境下区域间校际协作和交互的业务体系需求,分类型、分区域特征的形成校际间协作与互动策略,形成业务关联的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的模式,重点在区域信息化整体推进模式、区域教 4 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教育教学研修、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信息化教学、数字化学习、网络大课堂等形态的业务,并对校际互动和协作效果进行评价。围绕上述研究问题层次,结合各参与单位、个人的实际工作发展需求,可参考但并不限于以下方面的研究方向:

方向一:区域间推进协作与互动策略方法研究

研究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整体推进的策略、模式、方法与机制,并通过区域间的协作和互动推动在上述方面的发展;重点突破当前制约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系列关键问题,如高可用性生态化区域数字资源应用环境的建构、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模式建构、促进教研中心/信息中心/教育管理等部门协同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机制等。

方向二:校际间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研究

围绕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需求背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式;在教师协同研修、网络环境下的听评课、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面向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等方面,以跨越全国范围的校际协作与互动为支撑,创新模式和机制。

方向三:跨越校际的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研究 开展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发展研究,包括新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网络化及虚拟化课堂的建构、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对接的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发展等;以跨越全国范围的校际协作与互动为支撑,创新在上述内容方面的模式和机制。

方向四:校际协作与互动模式、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以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变迁等业务体系内容为重点,创新、发展和生成服务于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的模式,建构适合国情的信息化推进机制,验证校际间协作与互动模式、机制的有效性。

方向五:校际协作与互动支撑平台功能需求研究 以网络环境下校际间的协作与互动为驱动,在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提炼校际协作互互动支撑平台的功能需求;选取典型、优质的互联网网络化服务,开展面向课题研究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验证;进行平台建构与实践应用验证;研究建立融合教育系统、商业系统协作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与机制。

四、课题研究计划

为推进课题研究目标的实现,围绕课题研究方向,形成稳态的研究成果,课题拟在研究分3 个时期进行:

实验期:(2013.3--2014.7)

研究国内外已有成果和实践经验,选择技术手段,充分调研,召开专家会议,根据文献及资料,研讨网络环境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具有共性和地方特色模式的应用方案。选择典型区域和代表性学校,进行协作与互动,形成有效模式。在这一阶段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

包括:1.课题立项后,在一个月内完成最终研究方案的制定,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进行各种调研和研讨,及时总结,不断完善。2.选择符合条件的异构区域、差异性学校(如城乡学校)作为参研实验学校,构建课题团队,围绕课题研究方向,确定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

3.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召开课题主题研讨会,总结区域及校际协作的主要需求,形成跨区域校际协作的业务体系,并据此设计基本的校级协作与互动模式。4.组织专家团队,依托专家引领,按计划并依据业务体系分专题组织课题学校开展多样化的校级协作与互动活动。5.依据可能的协作业务类型,进行校际协作与互动模式的实验研究,如校际间教学学习资源共享、多班参与的远程课堂、优质授课视频实录共享、校际间网络教研活动等,全程记录所有实验相关数据,及时总结调整。

巩固推广期:(2014.7—2014.12)

设计调查表开展跨区域校际协作效果评估,就此课题的效果进行调查,根据实验校的信息反馈,进行校际协作效果对比评价分析。调整研究与推广方式,以 “倡导校际协作、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开展校际协作、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化” “信息化教学与数字化学习——校际协作对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协作共赢、创新发展——校际协作助力下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等主题研讨,组织召开不同区域、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总结、梳理和验证区域间校级协作的重点业务类型、可行的协作模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策略。组织各区域、学校开展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子课题,对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进行成果展示和评比,突出成果的区域、学校和老师要给予课题荣誉,选择国家级学术期刊对课题取得成果进行发表,帮助地方教育管理机构和教学研究单位解决问题,将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全国进行普及性推广。

成果总结期:(2015.1---2015.6)

继续深化前期研究工作的成果,推进典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五、课题参与组织形式与要求

子课题承担单位或个人可以以两种方式,一种是区域参与方式,一种是个体学校参与方式。区域参与方式可以是各县区信息中心/电教馆、教育局等行政单位组织牵头,也可以是区域或跨区域范围的学校自主结盟方式,要求区域方式参与学校至少不少于3 所。1.区域参与方式的要求:(1)组织区域内参与学校参加总课题组研究活动;(2)组织开展区域内对外的观摩与示范课,并围绕子课题研究内容开展研究;(3)至少和2 个参与课题的区域进行区域结对。2.个体学校或个人参与方式的要求:(1)至少和2个跨区域的课题校结对。(2)指定不少与3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具体包括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会议、开展示范课、跨区域的师徒结对等,并围绕子课题研究内容开展研究。若个体学校参与课题研究,要求学校主管教学或教研的副校长以上担当子课题负责人;(3)每位参与教师至少每学期提供一个完整的课例(含教学设计、课件、课堂教学录像、反思、同事评价、配套资源),并上传课题研究支撑平台;(4)每个教师每学年提交至少1 篇论文,并允许总课题组以专刊或会议论文集的方式进行发表。

六、子课题选项指南

1.区域信息化整体推进建设模式研究;

2.网络支持下的结对策略及应用研究(含区域结对、校际结对、教师结对等),混合式的(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活动开展及其有效性研究;

3.网络支持下区域化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研究(含教育信息资源库统筹建设、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等);

4.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5.信息技术教育跨区域互动实践研究。

6.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7.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

8.信息化支持下教师培训、教研方式改进研究,如教研共同体等;

9.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与听评课研究;

10.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11.网络新技术影响教育教学研究,如Wiki、微博等社会计算技术教学应用;

12.创新网络化学习模式研究,如网络大课堂;

13.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结合研究。

14.教育教学业务中校际协作与互动的模式、策略及机制研究;

15.校际协作对区域整体发展促进的策略与机制研究;

16.校际协作与互动典型模式与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17.互联网公共服务教育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18.校际协作与交互模式、策略的平台功能支撑研究。

19.“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研究

20.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

21.教育城域网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

22.大学间网络课程共享与互认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23.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2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内容变革研究

25.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

26.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研究

27.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影响的研究

28.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研究

29.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学习研究

30.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研究

3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3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误区研究

3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师范生技能训练模式的研究

34.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研究

35.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36.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学籍管理研究

37.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教务管理

38.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学习评价研究

39.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教师评价研究

40.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校长评价研究

41.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

42.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学校评估体系与实施研究

43.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评估;

44.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管理与创新

45.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46.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资源库建设与共享研究

47.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48.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新模式研究

49.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50.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成人教育平台研究

51.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

52.学生家庭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5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54.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校际(区域)协作与共享

55.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56.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少先队活动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57.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研管理工作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58.“电子白板”的使用现状与实践研究

59.“网上学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60.信息技术素养与学生未来发展关系研究

61.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的研究

62.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展望

63.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64.高师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创新

65.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66.信息技术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

67.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68.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69.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

70.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71.网络教学健康发展最优化实验与研究;

72.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优化实验与研究

7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2.0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篇二

1.1 研究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可研编制要点的必要性

目前,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尚无公开发布的编制要点等资料, 随着数据中心行业快速发展, 其耗电量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 笔者认为有必要讨论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研编制要点这个问题。

1.2 数据中心行业快速发展背景

据咨询公司统计, 2014 年中国IDC市场增长迅速, 市场规模达到372.2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速达到41.8%。在过去6年, 中国IDC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38.6%[1]。

从发展阶段上看, 2009 ~ 2011 年间IDC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 增速维持在40% 以上。2012 ~ 2013 年, 受宏观经济下滑影响, 整体市场增速下降到25% 以下。在此期间政府加强政策引导, 逐步开放了IDC牌照申请。到2014 年, 政策导向已初步见效, IDC市场增长率再次上升。如图1 所示。

1.3 数据中心高耗能背景

在数据中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 数据中心是高耗电行业。我国早先建设的数据中心绿化水平低, 能耗程度较高, 大量数据中心没有对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有效监控。数据中心的高能耗增加了企业成本, 也造成了全社会能源的浪费。

有数据显示, 2009 年我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约为364亿k W·h, 约占当年全国电力消耗总量的1%。照此能效水平及服务器发展增速, 2015 年我国数据中心总能耗将达到1000 亿k W·h左右, 相当于三峡电站一年的发电量, 2020 年将超过2500 亿k W·h, 或将超过当前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总量。

国家层面已经关注到数据中心高能耗问题的严重性。为了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电监会、能源局五部委在2013 年已经联合发文《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 以控制新建数据中心的PUE。文件中明确指出, 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应控制在1.5以下[2]。对于已经建成正在运行的数据中心, 要尽量实施节能改造, 降低其PUE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目前, 正在运行的部分数据中心由于投入运营时间较长, 假如数据中心PUE由2.0 降低至1.8, 2015 年全国数据中心将节电100亿k W·h, 其节电量及节电前途不容小觑。

2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概述

2.1 行业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业务涉及钢铁、水泥、电力、通信等领域, 其中钢铁、水泥、电力是工业能耗大户, 大多有自己的节能服务子公司, 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为主, 进入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具有一定的行业壁垒。

2.2 业务模式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业务模式主要分为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三种模式。

1) 节能效益分享型

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提供项目资金和全程服务, 合同期内, 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分成比例分享节能效益;合同期满后, 节能效益以及项目的所有权归客户所有。

2) 节能量保证型

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或客户提供项目资金, 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提供全程服务, 并保证节能效果;按照合同规定, 客户向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支付服务费用;若在合同期内, 项目没有达到约定的节能效益, 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按合同约定向客户补偿未达到的节能效益。

3) 能源费用托管型

客户委托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进行能源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 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能源拖管费用;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费用, 并按照合同约定拥有全部或部分节能的能源费用;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的节约, 客户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 (承包额) 的减少。

节能效益分享型是通过节能改造, 对节省下来的能源费用, 甲乙双方进行分成, 能够被双方接受, 故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模式。本文重点讨论节能效益分享型。

3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特点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无统一的格式。目前, 多数人认为博思远略咨询公司编制的用于发改委立项及银行贷款的“合同能源管理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 (下文简称方案) 考虑较全面。但由于传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 故方案对涉及的传统燃料等能源描述篇幅较多。例如, 方案中有“合同能源管理推广项目原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合同能源管理推广项目技术工艺方案”等章节, 专门描述燃料动力、制作工艺等部门。考虑到数据中心主要消耗能源为电力, 故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应讨论节电措施, 而不能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固定格式来编制。

数据中心内部存放着大量服务器存储器等耗电设备, 再加上电源设备和空调设备的耗电, 故数据中心是高耗电行业。以目前正在运行的3000 个机架 (假设单机架平均功耗为3k W) 的数据中心作为典型案例, 如果其运行在7 年以上, 由于机房内部设备老化等原因, 我们有理由预测其年平均PUE现状约为1.9, 则此数据中心一年耗电量约为15000k W·h, 折合电费约1.45 亿元 (电费按0.97 元/k W·h考虑) 。此数据经过合理的节能技术改造后, 直接投资约2500 万元, 可将其年平均PUE降低至约1.6, 则年节电量约2400k W·h, 折合电费约2300 万元。假如节能公司和业主按照7:3 比例分享节能收益7 年 (注:节能公司收益分成比例在后期可能降低, 具体以双方合同约定为准) , 节能公司年节电收益约1600 万元, 考虑到融资成本、人工成本、运营成本等因素, 项目投资回收期约3 年, 财务内部收益率约40%。由此案例可见,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务收益率高于水泥电力等行业, 但由于其涉及数据中心和空调等较多设备, 专业技术性强, 需要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公司来实施完成。

笔者认为,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重点描述节电改造技术方案、节电技术方案实施细节方法、节电效果预测等与项目实施息息相关的内容。

4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研技术注意要点

4.1 现状描述

由于对正在运行的数据中心实施节能改造不仅涉及空调、电源、智能化、群控、能耗平台等众多专业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对正在运行的设备进行节能改造涉及安全问题, 是一个专业综合性非常强的项目。故可研中需先对将要进行节能改造的数据中心现状进行详实描述, 例如项目现状、存在问题、改造范围、项目方案总体描述等。

4.2 节电量预测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项目最终目的是节电, 最终节电量是衡量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故针对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而言, 应根据项目机房内PUE现状、耗电量现状以及存在的各项问题, 从技术角度考虑采用各项节能技术后对机房节电量做出预测。

如机房空调能耗预测可采用空调能效法、空调使用系数法进行预测。

1) 空调能效法:根据设备功耗、围护结构耗热量、其他耗热量等计算出机房所需空调制冷量, 将所需冷量除以全年平均空调能效估算值或经验值, 得出空调耗能。

2) 空调使用系数法:先根据空调制冷量估算值确定机房需要开启的空调数量和满载功耗, 并考虑负荷波动情况和空调设备冗余度确定空调的平均使用系数, 用空调总功耗乘以使用系数, 得出空调能耗。

空调能效法一般适用于空调类型相对单一, 空调能效易于确定的场合;空调使用系数法可用于空调能效较难估算的场合。本项目设计风冷、水冷类机房空调, 并涉及不同使用年限、不同品牌的设备, 难以取定平均空调能效值。

4.3 群控系统

数据中心节能方案涉及空调设备替换、室内气流组织改造、雾化喷淋、群控系统和能耗监测系统等众多技术。其中群控系统控制空调末端系统、空调水冷机组、雾化喷淋系统的启动关机和运行, 同时监控整个系统的数据, 是整个项目的“大脑”, 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故在此对群控系统作简要介绍。

整个群控系统的逻辑框架如图2 所示, 整个群控系统可分为控制层、传输层和管理层。其中控制层是核心, 比如空调末端群控起到控制数据中心机房各分区空调的开启/ 关断控制功能作用。出于机房运行安全的考虑, 该部分需以机房的分区为单位进行独立空调开启与关停控制, 并能手动通过该控制单元指定长期备份机组。同时, 管理平台不直接控制各分区空调的开启与关断, 主要是监视机房空调的运行情况。

群控系统还提供与INTERNET网络接口、短信接口和邮件接口, 将整个数据中心能耗运行情况实时对外发送。

5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研财务评价注意要点

5.1 财务评价计算期取定

一般情况下,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收益分享具有一定期限, 在此期限内双方分享节能收益, 超过此期限后不再分享节能收益。关于实施方投资更换的设备在实施期满后的处理可由双方具体约定, 但考虑到设备拆除的复杂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一般在分享节能期满后设备归业主所有。

故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计算期一般以节能分享期为限, 而不应按照设备的折旧期等来考虑。

5.2 资金使用构成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金使用可分为两部分:建设期的直接投资和运营期的运行成本。

1) 建设期直接投资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建设期直接投资, 类似于其他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 即建设期实施方对于本项目的投资额, 一般由设备费、材料费、施工费及其他费构成。

2) 运行成本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运行成本不同于其他项目的运行成本, 一般特指实施方对建设期所建设部分为了维持节能性所要进行的保养、维护等成本, 而不是整个数据中心保持运行的运行成本。其一般由人工成本、维保费等构成。

5.3 财务基准收益率取定

5.3.1 财务基准收益率取定原则

财务基准收益率是指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 对可货币化的项目费用与效益采用折现方法计算财务净现值的基准收益率, 是衡量项目财权内部收益率的基准值, 是项目财务可行性和方案比选的主要判据。财务评价参数的分类、测定、使用一般体现“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基本原则。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必须采用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企业投资等其他各类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中所采用的行业基准收益率, 既可使用由投资者自行决定的项目最低可接受财务收益率, 也可选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分发布的行业基准财务收益率。

影响财务基准收益率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资金成本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此外还包括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因素、通货膨胀、资源供给、市场需求、资金时间价值等方面。总体看来, 以上诸多因素对财务基准收益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金成本、机会成本、风险因素和通货膨胀四个方面。

5.3.2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取定

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 》和“发改投资〔2013〕586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建设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的通知”, 对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并无明确的取值。但在其中类似科目“信息产业”中“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分别取值为5% ~ 10%。考虑到数据中心行业介于固定通信与移动通信之间, 故建议如果参考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取值为5% ~ 10% ;如果项目建设没有采用政府资金而是采用企业自有资金, 财务基准收益率还可以参考企业自己针对项目确定的最低收益率。

6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点

6.1 实施风险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涉及IDC设备在线运行时施工, 而且不允许发生业务中断, 故在项目建设时具有较大的实施风险。

实施风险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 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风险:项目施工时业务不能中断, 属于设备带电状态作业, 故存在施工人员安全风险。

2) 设备宕机风险:项目施工时如出现误操作, 可能引起停电事故, 从而导致机房内温度急剧升高、通信业务中断。

3) 机房高温报警风险:项目进行机房气流组织改造时, 由于短时的分割可能会造成机房内温度的升高, 引起高温报警。

6.2 商务风险

由于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采用客户分享节能收益的模式, 故具有一定的商务风险, 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 客户机房内现有空调设备老化影响节能效果, 电费单价变动等原因导致项目节能效果未达预期收益。

2) 客户主要人员变动引起对应接口人变化, 从而导致项目出现纠纷、回款困难。

7 结束语

最近几年, 互联网推动数据中心行业迅速发展, 但数据中心高能耗问题同时也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运行时间比较长的老旧数据中心机房, 由于其节能措施不到位, 机房PUE较高, 电力浪费严重。故对正在运行的数据中心进行节能改造日益重要。

由于数据中心节能改造牵涉众多专业, 而且是对在线运行设备进行节能改造, 具有一定风险, 故其节能改造最好由技术实力较强的专业公司完成, 一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但目前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尚无公开可供参考的编制注意点, 本文则首次提出了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研编制要点, 希望能对后期项目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IDC圈网站, http://news.idcquan.com/Special/2015baogao/, 2015.04.

[2]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电监会、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 2013.01.

[3]发改投资〔2013〕58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建设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的通知”.

3.0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篇三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时代和科学的进步,对项目生产过程的可行性报告的编制质量问题日益提高,优秀合格的可行性报告是一项工程项目的重要的开端,所以为达到报告的规范标准要要求,要注重以下在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意见。

一、可行性报告不可以偏离行业的标准内容

在可行报告的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往往会偏离行业的标准内容和深度要求,可行报告顾名思义是注重可行性,但是在可行性的同时,要做到不偏离行业的标准,部分报告中会存在总论不能提纲挈领、展现全貌,在技术层面会偏离行业的标准内容的情况,报告应根据准确和实际的考察和分析,根据市场预测和评估的数据,做到准确而且迎合行业标准,要对国内的生产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在分析过程中要有专业的分析人员和实际的数据,做到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这样的可行性报告才会有据可依,才会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行性。有很多的报告因为缺少对拟建项目的规模,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和分析的论述等要求,因而使项目在生产和创建过程中产生问题,影响生产和建设进度和质量。

根据我国计资(1983)116号文件,明确规定了行业特点由主管部门制定本行业的可行性报告,编制内容要遵循行业的规定等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中的变化,陆续的做了修改了补充,所以可行性报告要严格做到文件中的要求,不偏离行业的标准内容。

二、提供对比性强的工程技术方案进行比选

在工程方案的编制中,编制人员和部门要提供“有骨有肉”的对比性很强的工程技术方案比选,工程技术的可行性方案是整个工程项目中技术问题成败的关键所在,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影响投资方的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产业项目和技术政策的高度展现。

所以,各个行业的在可行方案的编制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构成、资金的预算、技术来源及生产方法等方面多个标准进行衡量,在众多因素中要有二到三个方案进行比选,根据行业和技术方面等多个标准逐步的进行比选,俗话说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做到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可靠。报告的比选也可以存进编制人员在技术层面的互补,通过交流和比对,编制出更佳方案。

三、投资估算和风险分析

投资估算中,应该说明投资估算依据的方法和标准,必要的附表应该齐全,以此论证投资估算的合理性,在估算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和数据分析进行估算,不能盲目的毫无根据的进行预测,而且还要及时和准确的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做到不违背法律和不影响社会效益。在投资估算的同时还要做好风险分析,应对项目主要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排除,做好能够及时解除风险的应对方案,提出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在日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应加强对风险因素及风险程度的分析和研究。

四、准确评述和落实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等重要外部配合条件

社会发展日益进步,生产建设中的资源及原材料等因素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可行进度,为预防“无米之炊”,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候有必要附上相应的文件和有关资料,比如涉及到地下水资源的问题,水资源的储存量和利用条件,不仅要有水资源的储量调查报告,还要有有关部门允许开采和利用水资源的报告和协议,这样很好的掌握了资源条件的准确性,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和建设生产。配套方面的项目应该积极的同步建设,并且要有相应的供求合同作为保障,防范一切不可预估的风险和不确定的客观资源方面的问题,要合同方面,也要根据方案比对的方法来进行。

五、厂址选择、引进设备、环境保护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对厂址的选择要严格把关,要有专业的地质人员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分析,做好地质勘查报告,做到准确无误、优化方案。多个厂址进行对比,要考虑到资源因素、交通是否便利、运输成本等全方位的评价,优化选择的方案以及有关部门同意建设的意见和相应的用地文件,做到不触犯法律,合法经营和建设。

对引进生产技术,设备的方案和报告中,应该阐明引进的理由、需求量等,提供多个引进方案进行比选,择优选择,还应该提出技术设备的相应来源和相应的文件及许可,引进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内、外分交,技术设备的安全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及技术设备的相应保报价和售后服务,保证售后的可靠性。

六、结语

本文通过了上述的论证,以及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在当今的市场与建设形势下,笔者通过对可行性报告行业的标准内容,提供对比性强的工程技术方案进行比选等方法,得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建设项目过程中的建设提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部门检查和审批立项、单位领导决策的依据,因此报告的质量关系和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生产状况,还关系到生产后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利益,所以在可行性报告的质量上严格把握报告的质量和细节中的问题,是整个生产工程中重要的起始点。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分析一切影响因素,了解行情,以可行性报告所达到的最高要求和标准来做为重要准则。

参考文献: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解答[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0

4.0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篇四

(一)上海高校上海生源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

1、学校集中办理

春季毕业生和秋季毕业生分别在毕业当年的3月15日(含)之前和7月31日(含)之前,由学校根据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统一上报就业方案数据,集中办理《就业报到证》,《报到证》的通知书联(白色联)由学校归入学生档案,报到证联(有色联)发放给毕业生本人交与用人单位办理报到手续。

2、个人办理

春季毕业生和秋季毕业生分别在毕业当年的3月16日以后和8月1日以后方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的,提供以下资料到中心办理:

(1)学校出具的同意打印报到证的申请表;

(2)就业协议书原件第四联;

(3)可证明其为上海生源的有效证件,如身份证、户口本、户口迁移证等;

(4)学历文凭考试毕业生还应提供毕业证书原件;

将办理好的《就业报到证》报到证联(有色联)交用人单位办理报到手续,通知书联(白色联)送到档案所在部门,归入档案。

3、受理时间

春季毕业生和秋季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分别在毕业当年的3月15日(含)之前和7月31日(含)之前由学校集中办理;

个别办理时间:春季毕业生和秋季毕业生分别在毕业当年的3月16日以后和8月1日以后受理。

属初次就业需个别办理报到证的,可在毕业后两年内办理。

(二)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

1、学校集中办理

秋季毕业生在毕业当年7月31日前已获进沪就业批准的,由学校根据就业协议书和《关于同意接收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统一上报就业方案数据,集中办理《就业报到证》,《就业报到证》的通知书联(白色联)由学校归入学生档案,报到证联(有色联)发放给学生本人交与用人单位办理报到手续。

2、个人办理

获得进沪就业批准的毕业生在毕业当年8月1日以后办理《就业报到证》须提供以下材料:

(1)学校出具的同意打印报到证的申请表;

(2)就业协议书复印件;

(3)《通知》原件。

毕业生将办理好的《就业报到证》报到证联(有色联)交用人单位办理报到手续,通知书联(白色联)送到档案所在部门,归入档案。

(三)上海高校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改派手续

1、条件要求

(1)已办理了就业报到证;

(2)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关系;

(3)已落实新的用人单位。

* 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改派手续则根据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相关规定办理。

2、办理程序

(1)准备下列材料:

①学校出具的同意改派打印报到证的申请表;

②与新用人单位签定的就业协议书第四联(新用人单位如果在上海市,则单位须办理过当年的用人需求信息登记);

③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关系的证明原件;

④原报到证原件(两联);

⑤如是上海生源,须出具有效证件原件(身份证或户籍证明等)。

(2)以上资料备齐后到中心受理窗口办理改派手续,将办理好的《就业报到证》报到证联(有色联)交用人单位办理报到手续,通知书联(白色联)送档案所在部门,归入档案。

3、受理时间

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费 篇五

表一、按建设项目估算投资额分档收费标准

注:1、建设项目估算投资额是指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估算投资额。

2、建设项目的具体收费标准,根据估算投资额在相对应的区间内用插入法计算。

3、根据行业特点和各行业内部不同类别工程的复杂程度,计算咨询费用时可分别乘以行业调整系数和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见表二)。

4、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审报告编制完成后,附发改委工程咨询甲级资质并加盖公章。

表二、按建设项目估算投资额分档收费的调整系数

注:工程复杂程度具体调整系数由工程咨询机构与委托单位根据各类工程情况协商确定。

表三、工程咨询人员工日费用标准

单位:万元

表四、按建设项目估算投资额分档收费标准

注:1、建设项目估算投资额是指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估算投资额。

2、建设项目的具体收费标准,根据估算投资额在相对应的.区间内用插入法计算。

3、根据行业特点和各行业内部不同类别工程的复杂程度,计算咨询费用时可分别乘以行业调整系数和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见表五)。

表五、按建设项目估算投资额分档收费的调整系数

注:工程复杂程度具体调整系数由工程咨询机构与委托单位根据各类工程情况协商确定。

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篇六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3、《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2007);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8、《重庆市十二五农业农村规划》。

9、重庆市九龙坡区城乡分区规划(2010-2020)。

10、国家、省、部关于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等。

7.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篇七

编制大纲

一、总 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2.承办单位概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项目提出的过程、理由及意义(对国民经济发展、区域综合运输网布局、铁路网布局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二)项目概况 1.线路起讫点、经由

2.建设规模与目标(线路等级、长度、运输能力等)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投人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三)问题与建议

二、运量 预测

(一)预测的依据与范围

(二)吸引范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 1.吸引范围的确定

2.行政区划、面积及近期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3.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 4.工农业现状及发展情况 5.交通运输现状(各种运输方式的路网构成、能力及历年运量的变化情况, 社会客货总运量的历年变化趋势, 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份额分析等)(三)客运量预测 1.预测的方法和依据 2.历史客运状况

(1)吸引范围内居民出行及过境客流量(2)各种运输方式所占市场份额及其原因(3)客流特点、主要流向的0D资料

(4)主要站(大中城市所在地)旅客发送量及最高聚集人数(5)各区段客流密度资料 3.预测客流分析(1)正常客流量(2)转移客流量(3)诱发客流量(4)各区段客流密度(四)货运量预测 l.预测的方法和依据 2.历史货运状况

(l)货运特点、主要品名货物的 0D资料(2)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份额资料

(3)主要站历年货物发、到运量统计资料(分品名)(4)铁路沿线主要品名货物产、运、销和运输径路(5)各区段的货流密度和货流波动系数资料 3.预测货流分析(按主要品名)(1)正常货运量(2)转移货运量(3)诱发货运量

(4)各区段货流密度和货流波动系数

三、线路方案选择

(一)线路起讫点、经由及长度(二)车站设置方案(三)线路地质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 2.水文地质条件 3.工程地质条件

4.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条件

(四)拟建项目与邻线的关系

(五)拟建项目与公路、水路等运输的关系(六)沿线的社会条件(七)法律支持条件

四、建 设 规 模与标 准

(一)建設规模 1.线路长度 2.客货输送能力 3.年正常客货运量 4客货列车开行对数

5.编组站、主要装卸站、区段站等设置(二)技术标准 1.正线数目 2.限制坡度 3.牵引种类 4.机车类型 5.到、发线有效长 6.最小曲线半径 7.牵引质量 8.闭塞方式

五、工程和设备方案

(一)工程方案 1.线路路基、轨道工程 2.桥涵、隧道工程 3.车站、货场、编组站工程 4.机车交路工程 5.电气化工程

6.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7.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二)设备方案 1.机车车辆 2.通信信号设备 3.主要设备清单

六、燃料动力供应

(一)燃料动力供应品种、质量与年需要量(二)燃料动力供应来源(三)主要燃料动力价格 1.价格现状

2.主要燃料价格动力预测及确定

七、环境影 响 评 价

(一)沿线环境现状

(二)项目施工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三)保护和治理措施

1.综合防治措施(防振、防噪声等)2.生态环境保护

(四)环境保护设施与投资(五)环境影响评价

八、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影响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因素分析(二)危害防治措施(三)消防设施

九、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及适应性分析(二)人力资源配置

十、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施工组织方案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

十一、投资 估 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二)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 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3.安装工程费 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5.基本预备费 6.涨价预各費 7.建设期利息(三)流动资金估算(四)校资估算表 1 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汇总表 2.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3.分年投资计划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十二、融 资 方 案

(一)资本金筹措

1.新设项目法人项目资本金筹措 2.既有项目法人项目资本金筹措(二)债务资金筹措(三)融资方案分析

十三、财 务 评 价

(一)新设项目法人项目财务评价 1.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1)财务价格(2)计算期与运输负荷(3)财务基准收益率设定(4)其他计算参数

2.运营收人估算(编制运营收人估算表)3.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和分项成本费用估算表)4.财务评价报表(1)财务现金流量表(2)损益和利润分配表(3)资金来源与运用表(4)借款偿还计划表 5财务评价指标(1)盈利能力分析 ①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②资本金收益率 ③投资各方收益率 ④财务净现値 ⑤投资回收期 ⑥投资利润率

(2)偿债能力分析(借款偿还期或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二)既有项目法人项目财务评价 l.财务评价范围确定

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l)“有项目”数据(2)“无项目”数据(3)增量数据

3.运营收人估算(编制运营收人估算表)4.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和分项成本费用估算表)5.财务评价报表(1)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2)“有项目”损益和利润分配表(3)“有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4)借款偿还计划表 6.财务评价指标(1)盈利能力分析 ①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②资本金收益率 ③投资各方收益率 ④财务净现値 ⑤投资回收期 ⑥投资利润率(2)偿债能力分析(借款偿还期或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三)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编制敏感性分析表, 绘制敏感性分析图)2.盈亏平衡分析(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四)财务评价结论

十四、国民 经 济 评 价

(一)影子价格及通用参数选取(二)效益费用范围调整 1.间接效益与间接费用计算 2.转移支付处理(三)效益费用数值调整 l.投资调整 2.运营费用调整 3.效益计算

(1)运输费用节约效益(2)运输时间节约效益(3)减少拥挤效益(4)提高交通安全效益(5)提高运输质量效益(6)包装费用节约效益(四)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1.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2.国内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五)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1.经济内部收益率 2.经济净现值(六)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十五、社 会 评 价

(一)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 2.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 3.地区文化状况对项目的适应程度

(三)社会风险分析

(四)社会评价结论

十六、风 险 分 析

(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二)凤险程度分析(三)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十七、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推荐方案总体描述(二)推荐方案优缺点描述 1.优点 2.存在问题

3.主要争论与分歧意见(三)主要对比方案 1.方案描述 2.未被采纳的理由(四)结论与建议

附图、附表、附件

(一)附图 1.线路地理位置图

2.线路平、纵断面缩图(应含两端接轨站和枢纽相关范围,并填绘重要地质构造线和重大不良地质现象)3.线路平面图(含所有推荐方案和重要比较方案, 比例1:50000)4.推荐方案和重要比较方案线路平面图(应绘不良地质范围、性质和主要地质构造线), 比例(l:2000或1:5000)5.线路纵断面图(含推荐方案和主要比较方案, 比例横1:10000,竖1:500或1:10000)

6.全线工程地质图(含主要比较方案的地震基本烈度, 比例1:10000~20000)7.详细工程地质图(含推荐方案和主要比较方案,根据需要全部或重点绘制,比例(l:2000或1:10000)8.各设计货流图(含主要品名)9.车站分布和区间通过能力图

10.复杂中间站、接轨站、区段站编组站和其他大站的平面布置量(含比较方案);以及进出站线路布置和疏解平面图(简单的可以和车站平面图布置图合并,比例l:2000)

11.机车交路图(必要时应包括相邻区段)12.牵引供电设施及供电方案、牵引网供电方式示意图 13.通信网图

14.设计区段信号设备总布置示意图(二)附表 1.投资估算表

(1)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汇总表(2)主要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3)分年投资计划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2.财务评价报表

(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3)财务现金流量表(4)损益和利润分配表(5)资金来源与运用表(6)借款偿还计划表 3.国民经济评价报表

(1)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2)国内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三)附件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 2.国家有关部门编制的地区规划、流域规划、运输规划 3.城市、水利、文物、环保等部门对线路方案的意见 4.环保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的审批意见 5.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项目贷款的意向书 6.项目资本金的承诺文件 7.项目利用外资的意向协议 8.合资项目外方出资比例协议书 9.科研开发新技术的鉴定证书 10.有关外部配套工程意向书 11.组织股份公司的协议书

8.0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篇八

项目建议书(又称立项报告)是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对于大中型项目,有的工艺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协调量大的项目,还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项目建议书的主要附件之一。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是国家选择项目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方可开展对外工作。

项目建议书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目前广泛应用于项目的国家立项审批工作中。它要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项目建议书的呈报可以供项目审批机关作出初步决策。它可以减少项目选择的盲目性,为下一步可行性研究打下基础。按新的投资体制改革相关政策,项目建议书主要是国有企业或政府投资项目单位向发改委申报的项目申请。

项目建议书往往是在项目早期,由于项目条件还不够成熟,仅有规划意见书,对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还不明晰,市政、环保、交通等专业咨询意见尚未办理。项目建议书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也比较粗,投资误差为±30%左右。很多项目在报立项时,条件已比较成熟,土地、规划、环评、专业咨询意见等基本具备,特别是项目资金来源完全是项目法人自筹,没有财政资金并且不享受什么特殊政策,这类项目常常是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个阶段合为一阶段。

一、《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流程(一)签订委托协议

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与委托单位,就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要求、完成时间、费用预算和质量要求交换意见,并签订委托协议,据以开展项目建议书各阶段的工作。

(二)组建工作小组

根据委托项目建议书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求等组建项目建议书工作组。为使各专业组协调工作,保证《报告》总体质量,由总设计师和总经济师负责统筹协调。项目组分为(1)行业与市场小组,负责研究行业相关信息与市场研究;(2)文本编制小组;(3)技术方案小组;(4)融资与财务小组;(5)政策与法律小组。

(三)制定工作计划

内容包括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四)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各专业组根据《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包括向市场和社会调查,向行业主管部门调查,向项目所在地区调查,向项目涉及的有关企业、单位调查,收集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等各方面所必需的相关背景资料和项目最新进展信息资料、数据。

40(五)方案编制与优化

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场址方案、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方案、环境保护方案、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实施进度方案以及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方案等,研究编制备选方案。

(六)项目评价

对方案进行环境评价、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及风险分析,以判别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当有关评价指标结论不足以支持项目方案成立时,应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七)编写《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各专业方案,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和优化之后,由各专业组分工编写。经过综合汇总,提出《项目建议书》初稿。

(八)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项目建议书》初稿形成后,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正式《项目建议书》。

二、质量控制:

(一)满足如下编制依据:

(1)国家投资政策、项目所在地经济发展条件、总体规划、相关优惠政策以及项目的发展前景和产业优势等

41(2)与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布局状况(3)有关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4)项目主管部门的有关批文(5)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委托协议(6)其他有关依据资料

(二)做好政策、规划等信息资料采集与应用

编制《项目建议书》需要大量的、准确的、可用的信息资料作为支持。本项目在项目建议书编制过程中,将收集积累整理分析以下重要资料:市场分析资料、产业发展环境资源条件资料、区域的规划资料、场址条件资料、环境条件资料、财政税收资料、金融与投次资料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对占有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信息资料收集与应用要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1)充足性要求,即占有的信息资料的广度和数量,应满足各方案设计比选论证的需要。(2)可靠性要求,即对占有信息资料的来源和真伪进行辨识,以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准确可靠。(3)时效性要求,应对占有的信息资料发布的时间、时段进行辨识,以保证项目建议书,特别是有关预测结论的时效性。

(三)《项目建议书》结构满足《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内容满足《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⑴《项目建议书》应能充分反映项目项目建议书研究工作的成果,内容齐全,结论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满足决策者定方案定项 42 目要求。

⑵《项目建议书》中应反映在项目建议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案的重大分歧及未被采纳的理由,以供委托单位与投资者权衡利弊进行决策。

⑶《项目建议书》中确定的主要工程技术数据,应能满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

三、人员安排:

为加强对该项目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的领导和管理,确保技术上能创新、进度上有保证、质量上达到优质,编制工作严格按照我院ISO9001进行管理和控制。我院拟由分院院长作为项目领导组长,负责统一管理协调本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我院资深专家组成项目专家组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实行项目负责制。院计划经营部负责项目的协调与联系工作。项目设计组由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以北京分公司为基地分别派专人组成后勤保障组以确保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根据本项目的工作量、工作周期、质量要求和创优目标等因素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安排参加项目设计的各分项负责人及设计人员,对参加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上进行事先控制,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完成本项目的设计工作,做好设计工作的计划安排。

首先,成立专门的项目工作组,选派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专业技术过硬、工程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按照文本编制、路线总体、交通工程、桥梁工程、管线综合、计经组成六个分项小组,由高级工程师职称以上技术骨干担任各

分项专业负责人;同时,各个分项均配备足够沟通协作能力强的专业设计人员参与工作,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保证人员配备充足,各专业小组技术人员相对独立,提高工作效率。

四、时间安排:

接受委托任务之后,从资料收集齐全之日起,我院 10 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并将阶段性成果提交给项目单位,在项目单位认可后 3个工作日内提交正式研究成果。

根据提供文件日期的要求,由项目负责人和各专项负责人一起商定,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制定一个详细的进度计划安排表,落实研究内容的各个环节。

项目负责人分阶段向分院院长汇报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分院院长全面协助项目负责人对工作计划的管理,对内与院长、所长沟通,同时参与外部沟通工作。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体现,是由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通过招投标或委托等方式,确定有资质的和相应等级的设计或咨询单位承担,项目法人应全力配合,共同进行这项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程序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必须达到规定要求,为组织审查、咨询金融等单位评估提供政策、技术、经济、科学的依据,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保证《报告》的质量,需要切实做好编制前的准备工作,占有充分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比选论证,做到编制依据可靠、结构内容完整、《报告》文本格式规范、附图附表附件齐全,《报告》表述形式尽可能数字化、图表化,《报告》深度能满足投资决策和编制项目初步设计的需要。

一、《报告》编制工作流程(一)签订委托协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与委托单位,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要求、完成时间、费用预算和质量要求交换意见,并签订委托协议,据以开展可行性研究各阶段的工作。

(二)组建工作小组

根据委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求等组建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组。为使各专业组协调工作,保证《报告》总体质量,由总设计师和总经济师负责统筹协调。项目组分为(1)行业与市场小组,负责研究行业相关信息与市场研究;(2)

文本编制小组;(3)技术方案小组;(4)融资与财务小组;(5)政策与法律小组。

(三)制定工作计划

内容包括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报告》编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四)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各专业组根据《报告》编制大纲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包括向市场和社会调查,向行业主管部门调查,向项目所在地区调查,向项目涉及的有关企业、单位调查,收集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等各方面所必需的相关背景资料和项目最新进展信息资料、数据。

(五)方案编制与优化

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场址方案、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方案、环境保护方案、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实施进度方案以及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方案等,研究编制备选方案。进行方案论证比选优化后,提出推荐方案。

(六)项目评价

对推荐方案进行环境评价、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及风险分析,以判别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当有关评价指标结论不足以支持项目方案成立时,应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46(七)编写《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各专业方案,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和优化之后,由各专业组分工编写。经过综合汇总,提出《报告》初稿。

(八)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报告》初稿形成后,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正式《报告》。

(九)组织专家评审,最终定稿(十)上报发改委等相关部门

二、质量控制:

(一)满足如下编制依据:(1)项目建议书(如果有)

(2)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3)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4)有关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5)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京发改【2004】2423号文,《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府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质设[2002]07号文,《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3 47(7)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8)编制《报告》的委托协议(9)其他有关依据资料

(二)做好政策、规划等信息资料采集与应用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大量的、准确的、可用的信息资料作为支持。本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将收集积累整理分析以下重要资料:市场分析资料、产业发展环境资源条件资料、区域的规划资料、场址条件资料、环境条件资料、财政税收资料、金融与投次资料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对占有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信息资料收集与应用要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1)充足性要求,即占有的信息资料的广度和数量,应满足各方案设计比选论证的需要。(2)可靠性要求,即对占有信息资料的来源和真伪进行辨识,以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准确可靠。(3)时效性要求,应对占有的信息资料发布的时间、时段进行辨识,以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特别是有关预测结论的时效性。

(三)《报告》结构满足《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内容满足《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⑴《报告》应能充分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成果,内容齐全,结论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满足决策者定方案定项目要求。

⑵《报告》中的重大技术、经济方案,应有两个以上方案的比选。⑶《报告》中确定的主要工程技术数据,应能满足项目初步设计 48 的要求。

⑷《报告》中应反映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案的重大分歧及未被采纳的理由,以供委托单位与投资者权衡利弊进行决策。

⑸《报告》应附有评估、决策(审批)所必需的合同、协议、意向书、政府批件等。

(四)《报告》文本格式 1.《报告》文本排列

⑴封面。项目名称、编制单位、出版年月、并加盖编制单位印章。⑵封一。编制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管理负责人、法人代表名单。

⑶封二。编制人、校核人、审核人、审定人名单。⑷目录。⑸正文。

⑹附图、附表、附件。

2.《报告》文本的外形尺寸统一为A4(210×297mm)。

三、人员安排:

为加强对该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的领导和管理,确保技术上能创新、进度上有保证、质量上达到优质,编制工作严格按照我院ISO9001进行管理和控制。我院拟由分院院长作为项目领导组长,负责统一管

理协调本项目的可研编制工作,我院资深专家组成项目专家组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实行项目负责制。院计划经营部负责项目的协调与联系工作。项目设计组由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以北京分公司为基地分别派专人组成后勤保障组以确保高质量完成可研编制工作。根据本项目的工作量、工作周期、质量要求和创优目标等因素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安排参加项目设计的各分项负责人及设计人员,对参加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上进行事先控制,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完成本项目的设计工作,做好设计工作的计划安排。

首先,成立专门的项目工作组,选派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专业技术过硬、工程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按照文本编制、路线总体、交通工程、桥梁工程、管线综合、计经组成六个分项小组,由高级工程师职称以上技术骨干担任各分项专业负责人;同时,各个分项均配备足够沟通协作能力强的专业设计人员参与工作,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保证人员配备充足,各专业小组技术人员相对独立,提高工作效率。

四、时间安排:

接受委托任务之后,从资料收集齐全之日起,我院 15 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将阶段性成果提交给项目单位,在项目单位认可后 个工作日内提交正式研究成果。

根据提供文件日期的要求,由项目负责人和各专项负责人一起商定,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制定一个详细的进度计划安排表,落实研究内容的各个环节。

项目负责人分阶段向分院院长汇报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分院院长全面协助项目负责人对工作计划的管理,对内与院长、所长沟通,同时参与外部沟通工作。

五、服务承诺:

9.0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篇九

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书

委托人(甲方):海南海汽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旅游客运分公司

受托人(乙方):海南农垦设计院

项目名称:观澜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交通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海口市龙桥镇三角园村北兴山地块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 签约地点:海口市龙华区

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书

委托人(甲方):海南海汽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旅游客运分公司 受托人(乙方):海南农垦设计院

甲方委托乙方进行观澜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交通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规定的通知》(计投资[1999]693号)等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 乙方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方式

(一)工作内容

编制《观澜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交通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三章

选址及建设规模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第六章

环境保护

第七章

建设项目实施计划

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

第九章

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管理

第十章

社会评价与风险分析

第十一章 结论及建议

(二)工作要求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应符合并达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主管部门对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所要求的内容和深度。

(三)工作方式

按约定向甲方提交《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应的电子文档。

第二条 乙方收到甲方发出的委托书后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在20 年 月 日前提交《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经

审核确认后报相关政府部门评审,乙方应在收到相关政府部门评审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并向甲方提交《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书面文本一式六份和相对应的光盘电子文本一份。

以上时间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控制节点时间,乙方应根据甲方的时间要求将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解编制相应的各项目工作所需的时间,投入相应人员,按甲方的深度要求编制。如政府部门要求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间提前,则乙方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间也应相应提前,不得推后。

第三条 为保证乙方及时、有效地进行编制工作,甲方应当向乙方提供以下协作事项:

(一)提供必需的有关技术、基础资料

甲方应将所拥有的且是乙方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必需的有关技术、基础资料及时提供给乙方。对于乙方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对有关技术、基础资料的准确性所进行的核实工作,甲方应给予必要的协助。

(二)提供相应的其他工作条件,主要包括:

1.指定联系人配合乙方工作;

2.依照本合同约定支付乙方编制工作报酬。

第四条 编制工作成果的体现形式、验收标准、方式、时间和地点

(一)编制工作成果的体现形式

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验收标准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验收。

(三)验收方式

乙方编写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甲方委托的评估机构评审通过,并能通过主管部门审批。

(四)验收时间和地点

1.时间:获得主管部门审批正式文件之日。

2.地点:。

第五条 编制工作报酬及其支付方式

(一)编制工作报酬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总价包干为人民币 40000 元整(¥肆万)。

(二)支付期限和方式

以上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由甲方分四次支付给乙方,具体支付时间和方式如下:

1.本合同签订后,乙方按甲方的财务管理制度办理款项申请手续,经甲方审核确认后十个工作日内支付本合同编制工作报酬总金额的20%,计人民币 元。

2.乙方向甲方提交《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后,按甲方的财务管理制度办理款项申请手续,经甲方审核确认后十个工作日内支付本合同编制工作报酬总金额的40%,计人民币 元。

3.乙方向甲方提交符合本合同约定的全部《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书面文本并经验收通过后,乙方按甲方的财务管理制度办理款项申请手续,经甲方审核确认后十个工作日内支付本合同编制工作报酬总金额的30%,计人民币 元。

4.结算终审部门审定本合同结算金额后,乙方按甲方的财务管理制度办理款项申请手续,经甲方审核确认后十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付清余下尾款。

5.因乙方提交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符合要求而不能通过主管部门审批时,由乙方负责免费修改,直至通过主管部门审批为止,并由乙方按照本合同第六条的有关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6.因项目停建等原因致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无需送主管部门审批的,由甲方根据乙方的实际工作量按如下约定给予补偿(甲方按合同约定已经支付给的乙方的报酬抵作补偿金额,多退少补):

(1)乙方未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甲方不支付报酬;

(2)乙方已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但完成的工作量在50%以内的,甲方应向乙方支付本合同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总额的50%;

(3)乙方已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且完成的工作量超过50%的,甲方应向乙方支付本合同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总额的100%。

7.以上支付均以银行转账方式进行。乙方须在正式转账前向甲方提交与支付金额相等的合法税务发票。

第六条 违约责任

(一)除非法律、法规规定或本合同约定,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合同。擅自解除合同属违约行为。于此情形下,违约的一方应向对方支付本合同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总额的20%作为违约金。

(二)因乙方自身的原因未按本合同约定的期限提交《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或正式文本,属于违约行为。于此情形下,乙方每逾期一日,甲方有权扣减本合同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总额的3‰作为违约金;逾期15个工作日以上,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并有权要求乙方支付本合同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总额的 6 20%作为违约金。

(三)《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未获验收通过,属于违约行为。于此情形下,乙方应无偿返工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因此而造成超期七个工作日以上(含七个工作日)交付《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乙方还应承担本条第(二)项约定的违约责任。

(四)乙方所提交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符合约定,属于违约行为。于此情形下,乙方除无偿返工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加以完善之外,还应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五)乙方违反本合同其他约定(含其他文件的承诺),亦属于违约行为。每违反一次,扣减本合同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总额的5‰作为违约金。

(六)甲方未按本合同约定及时提交乙方开展编制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基础资料,属于违约行为。于此情形下,乙方可顺延向甲方交付《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间。

(七)甲方不按本合同约定支付编制工作报酬,属于违约行为。于此情形下,甲方除应继续向乙方支付合同约定的款项外,每逾期一个工作日,还应向乙方支付逾付款额的3‰作为违约金。

(八)由于一方的违约行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违约的一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九)在本合同有效期内,乙方的单位名称变更的,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乙方法定代表人变更的,应在变更后15日内向甲方提交新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职称、联系电话、通信地址等信息。否则视为乙方违约,乙方应当向甲方支付5000元作 7 为违约金。

第七条 本合同可以变更,必要时可签订补充合同。变更必须由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定。一方可以书面形式向另一方提出变更合同的请求,另一方应当在15日内予以书面答复;逾期未予答复的,视为不同意变更。

第八条 项目联系人及其职责

双方确定,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指定 为甲方项目联系人,乙方指定 为乙方项目联系人。

项目联系人承担以下责任:

(一)负责项目有关事宜的联络与沟通;

(二)协助《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上报审批工作;

(三)解答有关《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的问题。

一方变更项目联系人的,有义务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任何一方未履行及时通知义务,导致影响本合同的履行并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 保密条款

乙方郑重承诺: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及履行完毕后5年内,所有涉密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小组人员及乙方内部有关人员)未经甲方同意,不会将甲方所提供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资料和经营资料)和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本项目以外的其他用途,如有违反,乙方保证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条 双方因履行本合同而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应协商或在有关主管部门主持下调解解决。协商、调解不成的,任何一方可将争议提交海南省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十一条 本合同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并经单位盖章后生效。

第十二条 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每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以下无正文)

甲方:海南海汽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旅游客运分公司(盖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 住所: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开户银行账户:

10.0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篇十

前 言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建便字[2004]001号文,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主编,会同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编制《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以下简称《编制规定》)。

《编制规定》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咨询、设计单位在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征求了有关主管部门和咨询、设计单位的意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和论证而形成了本《编制规定》。

《编制规定》是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加强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管理工作的文件,是林业行业编制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本《编制规定》共4章,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编制要求、有关样式。

批准部门:国家林业局

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参编单位: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

主要起草人:李忠平、杜滨宁、赵有贤、戴慎交、宋菲、高作锋、鞠文鹏、张国平、王立忱、王清海、王志军

主要审定人:姚昌恬、杨冬、刘跃祥、胡迎端、陈瑞国、高述超、曾德梁 1 总 则

1.0.1 为规范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的编制,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精神有关法规及相关标准,结合林业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其他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可参照执行。1.0.3 《可研报告》编制应根据相应规划、已批复的项目建议书或计划任务的要求编制。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建设条件的调查和分析,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从技术、经济、管理、环境等方面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与评价。

1.0.4 《可研报告》的深度应达到:能充分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果,内容齐全,结论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满足审批机关审批项目方案、确定项目和据此开展项目初步设计的要求;选用的主要设备规格、技术参数能满足预定货的要求;对重点项目及项目中的重大技术和经济方案,应进行两个(含)以上方案的比选;应附有评估、决策(审批)项目所必须的合同、协议、意向书、有关批准文件等。1.0.5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和主持编制人员应具有相应资质(资格)。

1.0.6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行业有关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坚持独立、公正、科学、可靠的原则,对编制的《可研报告》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负责。2 一般规定

2.0.1 《可研报告》文档名称为* * * *(具体项目名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 《可研报告》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及附表、附件、附图部分组成。前引部分内容与顺序为封面、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编制单位职签页、编制人员名单页,前言(可选)、目录。

凡涉及森林(林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同时附有发展与改革主管部门颁发的咨询资质(资格)证书和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森林(林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相应的资质(资格)证书。正文部分主要内容与顺序为总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设方案,项目消防、安全、卫生、节能措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招标方案,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实施进度,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项目评价,项目结论与建议。

2.0.3 基本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相关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和国际习惯或国内习惯用法。除此之外,对理解《可研报告》有重要影响的术语,应做出必要的定义。

2.0.4 各类附图等图形表示方式及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林业行业标准的规定。

2.0.5 词汇宜使用汉语,必要时可在汉语词汇后加注相应的外文词汇并放在圆括号内。在确需使用无相应汉语词汇的外文词汇时,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若使用的外文词汇较多,应集中汇集为词汇表。

2.0.6 使用缩略词汇或简称时,应在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在圆括号内注明非缩略词汇或全称。

2)项目对环境影响 3)环境保护措施 4)环境影响评价 8 招标方案 1)招标范围 2)招标组织形式 3)招标方式 9 项目组织管理 1)建设管理

2)经营(运行)管理 10 项目实施进度 11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2)投资估算与项目运行(管理)年费用估算 3)项目资金来源 12 综合评价 1)项目风险评价 2)项目影响分析

3)项目财务分析(可选)与项目评价 13 结论与建议 3.2.2 编制大纲的说明 编制大纲中的节可进一步细化。当大纲中部分内容没有选择时,后续相应的顺序号可依次调整。大纲和以下“正文编制要求”中部分内容可根据项目实际建设内容进行选择。《可研报告》部分内容如篇幅过长,可另作附件,并在文中注明见附件**(附件编号)。3.2.3 正文编制要求 1 总论

1)项目提要:应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地点(或项目区范围)、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名称、项目法人代表、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建设技术依托单位(可选)、项目性质、项目建设目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期及进度、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效益、编制单位等。2)依据:包括项目前期规划或项目建议书的审查、审批文件,引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际标准等。3)重要参考文献:包括《可研报告》编制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可选)。

4)关键术语定义与说明:汇集《可研报告》中使用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可选)。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用地规模、产品方案与规模、主要建(构)筑物数量、主要机械设备数量、人员编制、投资估算指标、总投资及构成、投资来源;营造林项目还应包括营造林单位综合成本,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单位成本,人工造林用苗指标,飞播造林用种指标,造林用工量指标,种苗基地供苗(种)指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指标,林木生长量指标。6)可行性研究结论:概要描述项目建设方案、投资规模及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2)应用(或市场)需求与项目必要性分析:非营造林项目在充分调查分析需求的基础上,描述项目拟解决的主要问题;营造林项目在初步调查分析项目区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现状及生态需求的基础上,描述项目拟解决的主要生态问题;进行项目必要性分析。3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建设区相关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2)社会经济:面积、人口及其结构,工农业生产情况及人均产值、收入,生活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等。

3)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机构、人员、技术力量,营林生产情况及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森林保护与管护设施条件,生态公益林建设成就、经验及问题等。

4)土地资源:各类土地面积,营造生态公益林的土地资源分布状况,造林地数量及立地条件分析。5)劳力资源:项目区劳动力就业情况分析,可供营造林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及技术素质分析等。6)种苗供应:现有种苗供应能力及潜力,外调种苗的可能性及经济合理性分析等。7)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通信、供电、灌溉、排水等。

8)现有相关项目:社会及有关部门对项目支持、配合的可能性及程度等。9)其他需要分析的项目建设条件。4 建设目标

1)项目建设目标: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及时间要求,可将建设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营造林项目可包括森林资源增长目标,改善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目标等。

2)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3)建设任务:描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5 项目建设方案 1)非营造林项目

——项目功能或产品方案、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地点选址方案及相关条件分析(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

——项目技术方案说明:项目工艺流程或技术路线、物料平衡等。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或主体工程建设方案。

——项目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配套方案。

——功能分区或总体布置:说明项目组成及总平面布置、分项工程组成及平面布置、项目内外部运输等。

——项目可行性分析:分别描述2个或2个以上比选方案,对方案进行投资估算。从方案技术特点、建设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推荐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比选方案的详细内容宜作为报告的附件;单一建设方案的,应说明选择单一方案的理由,从该方案技术特点、建设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该建设方案的可行性。

612 综合评价

1)风险评价:描述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风险程度及规避和降低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2)影响分析:描述项目建设过程中和项目投入运行后预期可能带来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及负面影响的解决对策。

3)项目财务分析(可选)与项目评价

——生态效益包括涵养水源与水土保持效益,庇护农田牧场效益,防风固沙效益,调节气候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效益,保护生物基因库效益等。

——社会效益包括提供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带动社会增加就业人员、繁荣经济、提高社会福利、精神文化生活等。

——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有收益(产品)项目应进行项目财务分析。13 结论与建议

1)结论:归纳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2)建议:对项目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和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或建议。3.3 附 表 3.3.1 要求 《可研报告》应按营造林项目或非营造林项目附表,并按附表

1、附表

2、附表3„„顺序编号。营造林项目,以及非营造林项目中的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林木种苗建设项目和森工非经营性项目、国家林业局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涉及到建设用地的附表,必须落实到具体山头地块(是林地的落实到林班)。3.3.2 营造林项目

营造林项目附表包括项目区各类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项目区域森林面积蓄积统计表、项目建设内容、进度一览表、项目区各类土地面积综合利用规划表、营造林任务量与布局表、种苗需求平衡量表、营造林成本费用估算表、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3.3.3 非营造林项目

非营造林项目基本附表为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主要设施设备清单(可选)。同时根据项目的不同,按以下附表:

——森林防火治理和森林公安建设项目:项目区森林防火治理区、森林公安建设现状(森林防火和森林公安队伍、装备、设施、林火阻隔系统)统计表,森林火灾统计表,森林防火治理和森林公安建设项目内容、任务一览表(森林防火队伍和森林公安队伍建设、队伍装备、基础设施和设备、林火阻隔系统等)。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项目:项目区森林面积统计表,项目区近三年各类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情况统计表(分),项目区现状表(组织机构、人员素质、队伍装备、基础设施、设备等),项目区工程建设内容、任务一览表。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保护区各类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保护区森林面积蓄积统计表,保护区各类生物资源统计表(动、植物名录),保护区现状统计表(组织机构、人员素质、队伍装备、基础设施、设备等),保护区各类土地面积综合利用规划表,保护区工程建设内容、任务一览表。——林木种苗建设项目:项目区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项目区各类林木种苗生产能力及基础设施现状情况统计表,项目区造林任务及种苗需求情况统计表,项目建设现状情况统计表(管理组织机构、人员素质、基础设施、设备等),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内容、任务一览表。

——森工非经营性项目:建设单位现状情况统计表(组织机构、人员素质、队伍装备、基础设施、设备等),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任务一览表。——国家林业局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现状情况统计表(组织机构、人员素质、队伍装备、基础设施、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任务一览表。

——其他类别的建设项目: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主要有建设单位现状情况统计表(组织机构、人员素质、队伍装备、基础设施、设备等),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任务一览表。

——有收益(产品)建设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费用摊销估算表,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资产负债表,流动资金估算表。——无收益(产品)建设项目:年运行(经营)费用估算表。3.3.4 项目(工程)指标计量单位 1 营造林地:(小班面积)以hm?计。2 造林苗木数量:单位以万株计。防火线、防火林带长度以km为单位,宽度以m为单位。4 围栏长度:以延米计,单位m。苗圃、母树林、种子园面积:以hm?为单位。6 林道长度以km为单位,宽度以m为单位。7 灌溉管线、排水渠:按延米计,单位m。建筑物:以m?计,多层建筑物按各层面积总和计算。9 露天堆置场按堆置场面积:以m?为单位。10 电气动力设计:以kw为单位。11 变电、配电设备:以kva为单位。12 输电线路按线路长度:以km为单位。13 肥料:以千克为单位。3.4 附 件 3.4.1 要求

《可研报告》应按项目类别提供附件,并按附件

1、附件

2、附件3„„顺序编号。3.4.2 《可研报告》的附件 1 词汇表。2 特殊技术说明。3 参考文献。项目法人相关证明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关法人代码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法人组建方案文件。项目土地、房屋使用相关证明文件:自有土地的,需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或林权证;需征地或租地的,需附土地(林地)使用协议(合同),以及土地所有方的土地使用证或林权证;涉及城市用地的,需附(出具)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建设方案阶段的审查意见和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对土地使用的预审意见,涉及林业用地且需改变使用用途的。需附(出具)林业主管部门同意使用林地的证明文件。6 项目配套投资承诺文件:地方财政或发改委配套投资承诺文件(原件)。7 建设方案论证报告(资源调查、选址、原材料、试验等专项报告)。8 水、电、气、辅助材料等使用协议及国有资源使用(开采)批复文件等。改、扩建项目:原资产情况报告或资产评估报告,房屋及大型设施、设备的报废批准文件(危房鉴定书)。

项目编号:* * * * *(编号)

* * * *(具体项目名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 * * * * * * *(编制单位

一、加盖公章)* * * * * * * *(编制单位

二、加盖公章)

XXXX年XX月

4.2 职签页样式

项目名称:* * * *(具体项目名称)项目法人:* * *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咨询单位:* * * *(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名称)(加盖资质证书专用章)(可选)

(编制单位)法人代表:* * *(签字或签章)职务(编制单位)技术质量负责人:* * *(签字或签章)职务

(编制)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 * *(签字或签章)职务或职称

11.0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篇十一

单位负责人:**********(签章)

总 工 程 师:**********(签章)

部门负责人:**********(签章)

项目负责人:**********(签章)

参 加 人 员:**********(职称)

**********

参 加 单 位:**********

单位负责人:**********(签章)

主 办 人:**********(签章)

参 加 人 员:**********(职称)

**********

目录格式:

目 录

1. X X X (页码)

1.1 X X X X (页码)

1.1.1 X X X X (页码)

附件:X X X

内容要求

1.概述

1.1 编制依据

1.2 研究过程及内容

1.3 主要结论

1.3.1 建设理由

1.3.2 交通量预测结果

1.3.3 技术标准

1.3.4 路线走向、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

1.3.5 工程环境影响

1.3.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含人工及主要材料数量)

1.3.7 工期安排及项目经济评价结果

1.3.8 节能分析结果

1.3.9 问题及建议

2.现状及发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2.2.1 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发展概况

经济发展状况

2.2.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预测

2.3 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2.3.1 交通运输现状

运输网

运输量发展水平及特点

公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2.3.2 相关公路技术善及存在问题

技术状况

交通量

适应程度

2.3.3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公路网规划及本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它相关运输方式

3. 交通分析及预测

3.1 公路交通的进一步调查与分析

3.1.1 已有资料的回顾与评价

3.1.2 调查综述

调查内容、方法、范围

3.1.3 调查资料的进一步分析

3.2 其它运输方式相关线路的调查与分析

3.2.1 调查概述

3.2.2 资料分析

3.3 预测思路与方法

3.3.1 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

3.3.2 交通量预测方法及步骤概述

3.4 交通量预测

3.4.1 特征年路网

范围

节点

路段参数

3.4.2 交通生成

模型标定

未来交通增长

3.4.3 交通分布

模型标定

未来交通量分析

3.4.4 诱增交通需求及其它运输方式转移量预测

预测方法

预测结果

3.4.5 交通分配

分配方法

分配方案

分配结果及分析(所有备选方案)

4.技术标准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公路网发展规划、结合交通量预测和通行能力分析,并考虑新建项目与其他工程衔接状况等因素,论证项目所在公路通道的车道数。

5.备选方案拟定

5.1 建设条件

5.1.1 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

5.1.2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5.1.3 社会环境

5.1.4 拟建项目与其他交通衔接情况

5.2 备选方案选定

5.2.1 建设项目起讫点论证

建设项目前后衔接情况

与城市衔接的关系

5.2.2 建设项目与沿线主要城市的连接方案论证

连接城市的进出口规划

互通立交的位置和数量

连接道路的技术标准

5.2.3 控制方案主要因素

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

沿线重要城镇规划

其他因素

5.2.4 所有可能建设方案

走向及控制点

标准规模

优缺点

值得进一步比较的备选方案

6.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6.1 沿线环境特征

6.1.1 生物环境:土壤植被、水土保持、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保护情况

6.1.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一般情况(沿线村镇、人口、学校、医院等);文化资源概况(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

6.1.3 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

6.2 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

6.2.1 对生物环境可能的影响

6.2.2 对社会环境可能的`影响

6.2.3 对土地利用可能的影响

6.3 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6.3.1 路线方案的对策

6.3.2 借方和弃方及水土保持对策

6.3.3 绿化恢复植被对策

6.3.4 其他对策

7.投资估算及奖金筹措

7.1 投资估算

7.2 奖金筹措

8.经济评价

8.1 国民经济评价

8.1.1 参数选择与确定

8.1.2 费用调整

8.1.3 效益计算

8.1.4 评价指标及计算

8.1.5 敏感性分析

8.2 财务评价

8.2.1 奖金构成及条件

8.2.2 养护、大修、管理费的测算

8.2.3 收费标准的确定及收费额的计算

8.2.4 盈利能力分析

8.2.5 清偿能力分析

8.2.6 不确定性分析

9.节能评价

9.1 燃油节约量的计算

9.2 节能分析

通过燃油节约总量和单位成本燃油节约量等指标对项目的节能水平进行分析、评价。

10.综合选定

10.1 建设方案选定

综合考虑工程、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节能、建设资金等因素选定推荐方案。

10.2 推荐方案起终点及主要控制点

10.3 推荐方案的规模、标准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4 推荐方案工程概况

10.4.1 路基

10.4.2 路面

10.4.3 桥涵、隧道

10.4.4 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

10.4.5 交通工程(含收费方式、人员、服务)

11.实施方案

11.1 实施方案

分析工程的施工条件和特点,研究制约整个工程工期、质量、造价的关键环节,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11.2 建设工期安排与实施计划

12.问题及建议

主要图表

地 理 位 置 图 图幅范围按路线影响区范围确定。比例尺1:500000~1:000(本图置于报告正文第一页)

1.工程部分

1.1 路线平纵面缩图

平面缩图应示出路线(包括比较方案)起讫点、控制点、地形、主要城镇,与其他交通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简明示出大桥、隧道、主要路线交叉(互通)及沿线设施(服务区、停车场)等位置。比例尺用1:500000~1:2000000

纵断面缩图绘于平面缩图之下,简明示出主要地名、垭口、河流、大桥、隧道及主要路线交叉等位置、名称与高程。水平比例尺与平面缩图相同,或与其长度相适应,垂直比例尺用1:5000~1:10000。

1.2 路线平纵面图(1:10000)

1.3 路线方案比较图

汽车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应在1:10000(平原区可小于1:10000)地形图上示出路线平纵面对应的全线推荐方案及其他备选方案。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5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1.6 路基土石方数量估算表

1.7 不良地质地段表

1.8 路面结构方案图

1.9 路面工程量估算表

1.10 桥梁工程量估算表

1.11 涵洞数量估算表

1.12 典型大桥桥型布置图

1.13 隧道方案比较图

1.14 隧道工程数量表

1.15 互通立体交叉表

1.16 分离立交表

1.17 典型互通立体交叉平面布置图

1.18 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估算表

1.19 公路用地估算表

1.20 筑路材料料场调查表

1.21 筑路材料运距示意图

1.22 总估算表

1.23 各方案主要工程数量比较表

2. 经济评价及交通量预测部分

2.1 项目影响区划分图

2.2 XX省(市、地、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表

2.3 XX省(市、地、县)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预测结果表

2.4 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现状表

2.5 相关公路技术状况表

2.6 相关公路历年交通量表

2.7 项目影响区公路网现状示意图

2.8 项目影响区OD布点图

1.9 XX年(基年)项目影响区现状OD表

1.10 XX年(基年)项目影响区现状距离OD表

1.11 XX年(基年)项目影响区汽车出行希望路线示意图

2.12 XX年(未来各特征年)有、无拟建项目路网图

2.13 XX年(未来各特征年)项目影响区距离OD表

2.14 XX年(未来各特征年)项目影响区OD表

2.15 XX年各路段交通量与互通立交匝道交通量预测结果示意图

2.16 主要投入物影子价格调整表

2.17 车辆营运成本及构成要素影子价格测算表

2.18 国民经济评价效益费用流量表(全部投资)

2.19 国民经济评价效益费用流量表(国内投资)

2.20 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表

2.21 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2.22 财务现金流量表(自有投资)

2.23 财务现金流量表(中主投资)

2.24 财务现金流量表(外方投资)

2.25 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表

2.26 资产负债表

2.27 借款还本付息表

2.28 投资计划和奖金筹措表

上一篇:项目生产安全应急预案下一篇:个人公司流程——申请个人公司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