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分析-青春期叛逆心理

2024-08-10

心理专家分析-青春期叛逆心理(精选7篇)

1.心理专家分析-青春期叛逆心理 篇一

青少年心理之叛逆期

小编常听大人们抱怨叛逆期的孩子们多么多么让人头疼,贴心的小编在网上认真地查找了一番,其中一篇文章让小编很是感兴趣。希望通过小编的转载能够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什么是“叛逆期”。

叛逆期这个说法怎么来的我从现在的这些书里面是无从考证了。我感觉心理学上面应不会使用这么有倾向性的词语来作为一种阶段的划分。

所以我觉得心理学并没有把我们认为的叛逆期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在特定年龄段由于生物性上的原因导致的一种心理特征作定义。

但我感觉作为我们常常挂在嘴边,而在心理学书籍上难以找到的这个叛逆期其实是一个多种因素构成的。

我自己总结有这么几点

个人的气质

我也是看了书和身边的养多个孩子的家庭。才认识到,孩子的气质的差别大到难以想象。

很多有一个孩子的家长往往觉得孩子的好与坏是自己教出来的。

但有了第二个孩子了以后就会发现用同样的方法是养不出同样的孩子的。

所以同样的到了青年的时候,就算在同一个屋檐下,有些人会有叛逆。有些则完全没有的可能是存在的。

成长的环境

教育模式

有证据证明适当的针对不同气质的孩子进行干预,会增加孩子解决冲突的技能和更少的问题行为。同样的,如果教育不合适,也会起到反效应。

社会文化

也有数据证明,同样气质的孩子,在北美和亚洲(中日)收到的鼓励和抑制可能是完全相反的。而这种鼓励或者阻碍气质发展的概念我们称为拟合度。

拟合度的不同也会导致成长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如果孩子的气质被评为勇敢、大胆的,但是养育方式是严厉的。孩子在8岁时会出现持续的行为问题。

突发事件

由于小概率的事件导致孩子在思想和气质上的急剧变化,比如战争,主要亲人的丧失,意外事故造成的各种残疾等等。

家长的教育模式 家长的气质

家长的气质特征对孩子起到一种示范作用。特别是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时候的表现。

家长对于教育的认知

家长认识到教养质量的重要性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够帮助家长做出有益于孩子发展的倾向的决定。能够注意到孩子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及早发现孩子的行为问题。

家长执行教育的方式

无论家长是否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最终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下一代是真正影响到孩子成长的。

生物性发展的阶段

由于青年的各种生长激素的影响。年轻人更容易感受到情绪的波动,并且向外表露,情绪的起伏比较大。

加上上面提到的各种因素如果不良的复合之后,就会激烈的表现出来。

至于成年之后,我觉得很多人并不是没有了“叛逆期”而只是转为不那

么明显了。

至于所谓叛逆期的成因,我猜测可能和我们原始本能有关,在青春期的时候需要自己独立去开疆拓土。

需要有攻击性,精神敏感。而原来的父母又要准备下一代,也需要将孩子赶出去。

但现代的生活模式极速的改变,孩子往往在青春期还无法离开父母,这导致的这种矛盾就开始了。

但孩子如果能够在这个阶段离开父母,这样的问题可能就会缓和得多。

2.心理专家分析-青春期叛逆心理 篇二

一、叛逆心理的现象在职高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这里所说的叛逆心理是指职高生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 而不考虑是非曲直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 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 为其喝彩。

职高生的叛逆心理主要反映在这几个方面:一, 在学校经常做些违背《中学生行为道德规范》的事情, 譬如经常旷课, 迟到, 早退等。二, 在家里经常和家长“对着干”, 对家长的教育都表现出厌烦心理, 经常顶撞家长。三, 在社会上经常拉帮结派, 三五成群, 学校越是规定不要和社会上面闲杂人员来往, 他就偏这样做, 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对这类学生必须要从思想对其进行深刻教育。

二、叛逆心理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危害的

上面所叙述的问题已经显得非常严重, 如果不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纠正和正确引导, 其严重后果会毁了学生的一生, 叛逆心理虽然称不上是什么严重的疾病, 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他们处处表现与众不同, 对自己批评过的老师上课就是不听, 睡觉, 有时还大声讲话, 严重时还干扰课堂的正常秩序, 萎靡不正, 意志消沉, 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不和大家合群, 固执己见。调查表明, 叛逆心理对高中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特别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极不利的因素, 处理不好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 因此要研究有效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与调整。

三、职高生叛逆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1) 现在的社会, 独生子女偏多, 学生从小就得到家长的偏爱和庇护, 他们总是我行我素, 养成了偏激、自私和心胸狭小的性格。所以在校期间, 他们固执己见, 与别人总是显得格格不入, 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相反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逆反心理, 还有就是这时学生的自尊心, 和虚荣心都极其的强, 他们不容许自己受到一点点的伤害。

2) 现在的学生心理是比较脆弱的, 经不起一点的风吹浪打, 有些学生性格是比较内向, 平时不多讲话, 有点离群索居, 比较孤僻, 那么这类学生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平时不善于与别人交流, 当受到自尊心伤害时, 常常压抑, 最终导致强烈的逆反心理。

3) 有些老师运用不当的教育方法也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居高临下, 简单地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 必须怎样做, 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 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 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4) 现今社会流行元素比较多, 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重要因素。在现在的校园当中, 学生们的业余生活是极其丰富的, 他们的表现欲和模仿能力很强, 在现今流行的电影杂志中, 经常有些“叛逆英雄”出现, 学生们把他们当成偶像来崇拜, 来模仿, 所以经常标新立异, 这样来显示自己的“酷”。

四、消除职高生叛逆心理的主要方法

1)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 这时的学生处于成熟和非成熟之间, 有着自己的想法, 有一定主见, 所以老师和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有耐性, 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 多和小孩沟通, 及时消除他们的叛逆心理。

2)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是平等的, 包括学生和家长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 学生信仰的是平等互利的原则, 老师和家长决不能对学生进行羞辱和呵斥, 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要经常和他们谈心, 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与动向, 不要颐指气使, 命令小孩这样那样, 要把他们当成朋友一样去谈心, 用自己的爱去感化和包容他们, 这样学生们即使有逆反心理也会很快消除的。

3) 父母、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他们交朋友, 以诚相待, 以身作则;极力提倡一种平等和悦的师生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 爱护和尊重青年学生的自尊心, 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 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导, 坚决反对以简单、压制和粗暴的形式对待学生。应经常注意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 不能带有色眼睛看学生,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 处理学生的问题或错误要客观公正。

4) 其实, 每位学生都是愿意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与表扬的, 这也是人之常情。以朋友的诚心对侍学生, 学生是会理解的, 毕竟高中生是懂道理的,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当然, 这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也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修养, 多研究高中生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特征, 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和铺路石

5)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炼, 不断充电, 现在社会日新月异, 变化实在太快, 所以我们必须跟上时代节奏, 适应社会潮流, 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 不能表现的太死板。

6) 我们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在课堂上面, 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不能扼杀学生的才智和想像力, 培养他们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 班主任要经常深入课堂, 老师也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队伍中去, 经常找学生谈心, 以鼓励和赞扬为主, 让学生把你当成他最好的朋友, 这样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其乐融融的班集体, 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快乐发展。

摘要:叛逆心理在中职生这一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 而且表现得异常突出,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妥善的处理, 它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起着很大的负面阻力。所以问题解决迫在眉睫,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寻求和探索出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去正确的引导学生, 去消除他们的叛逆心理。让他们拥有健康美好的高中生活.真正做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叛逆,教师,正确引导,教育

参考文献

[1]许瑛国, 张梅玉.青少年心理学知识丛书.成长篇.冶金工业出版社.

3.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分析与研究 篇三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处于青少年阶段期,正好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一个大的发展。严格的说,心理发展速度则相对于生理而言比较缓慢,也就是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易引起各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与逆向情绪,学术上称这段时期为“青少年矛盾动荡期”。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理解青少年叛逆的心理反应,找出导致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诱因、规律,制定出消除青少年叛逆心理的有效措施。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基本含义

青少年叛逆心理就是指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叛逆心理是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该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最突出的心理表现就是叛逆情绪。该阶段的青少年要求独立的意识非常强,觉得自己已长大成人,长辈和师长的关心是多余的,为表现出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他们往往就会对一些事物表现出批判和逆反的态度。处于这阶段的孩子很多时候会担心别人忽视自己的独立意识,所以以叛逆的形式来提醒别人已经长大。其实,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就是客观环境与主观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内在的意识,换句话说就是对立性或者否定性的心理倾向。

二、青少年叛逆心理基本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大部分青少年存在或表现出叛逆心理,他们都认为很多事情不合理,尤其是对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非常抵触,在心理上不服从管理甚至有些会很崇拜那些非正派的事物和东西。对自己的父母反复嘱咐的一件事情会感到很厌烦,家中与父母的相处和沟通时,多数的青少年都会出现叛逆的心理,不喜欢去按照别人的说法去做事,甚至认为倍道而行是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一旦受到挫折,对那些对自己做出批评和指导的人都会从心里感觉到厌烦。对于那些明文禁止的事情他们越是想尽一切方法去做 等等。

三、青少年叛逆心理导致的结果

实践证明叛逆心理对青少年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对其生活与学习产生很大影响,也会给其家庭与学校带来极大的困扰,这种消极的叛逆情绪可能给亲子之间产生隔阂,师生之间产生距离与误解。

冲动应该是青少年阶段一个十分突出的普遍性格特点。青少年正值年轻气盛,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难以沉着冷静的心态去面对,而多数人以最直接的形式——发脾气面对,从而造成后悔莫及的结局。还有部分青少年在遇到问题时采取消极的抵抗态度。他们也许不会和老师或家长大吵大闹,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叛逆情绪,却把叛逆的情绪埋在内心,缓慢的表现在语言与行动上,完全与老师与家长的要求倍道而行。其实,这种慢性的抵抗情绪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时间长了会使他们形成压抑的心理。还有部分青少年,拥有自身的想法和独到的思想,他们会很固执,甚至有点偏执。

除了以上可能出现的几种结果外,还有一个最常见的结果,就是青少年的叛逆情绪和叛逆行为,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困扰。在面对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状况时,由于其自身心理状态难以把握,经过必要的教育指导后,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时,教师对其放任不管,任由其自身发展,这就导致了部分青少年在叛逆心理中无法走出来,相反,走向了另一种极端。这种消极的教育态度是一种意气用事,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中学生的成长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消除青少年叛逆心理的有效措施

对于在青少年阶段所出现的消极叛逆心理不仅影响他们正常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这种消极的叛逆心理严重阻碍了正常教育的进程,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排斥学校教育和课堂,因此,消除青少年消极叛逆心理,对日后的学习工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重视德育教育内容的选用,削弱青少年叛逆心理。学校德育教育是各个阶段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好的德育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 对多数青少年来说,学习任然是最重要的任务,其中优异的学习成绩不仅需要个人的主观努力,还需要教师高质量的说教与德育计划。在班级内积极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使得他们懂得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努力奋斗,从而削弱叛逆心理。教育过程中,老师根据各个同学的学习的情况将成绩好的和成绩相对不好的同学的做出合理的安排,让他们能够更加有效的相互帮助和关心,用友谊的力量磨平消极的叛逆情绪。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主要部分,其他各素质只占据一小部分,因此消除青少年叛逆心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涵部分和奠基工程。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教会他们更好地生活,学会求知和健体,让他们学会做人、审美和劳动等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为使其能自如的处理交往和生活中的各种事件,能正确对待各种困惑、矛盾和冲突,加强自我调节和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在他的成长和发展道路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素質,为青少年创造好的家庭精神条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抚养教育是父母应尽的义务。纵观当今社会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例,多少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缺少应有的管教和关爱,在本应享受父母爱的时候却因为教育的缺失产生心理问题从而误入歧途。孩子性格脾气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情绪和教育方式有关。正常来说家长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教育态度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这就要求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耐心细致不急躁,即使在遇到问题时也应保持稳定的情绪,保持开朗的性格,待人和蔼可亲。

总之,通过对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分析,导致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治青少年叛逆心理中的消极成分,更好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解决青少年叛逆心理的有效措施。每位青少年克服消极叛逆心理的影响,充分发挥积叛逆心理的积极作用,使每为青少年,无论是在学校的还是在社会上的都能健康的成长成才,是值得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重大课题。最后,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消减自身的叛逆心理。

4.青春叛逆期学生的心理辅导 篇四

案例介绍:

陈某,男,13岁,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心理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陈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陈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让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令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陈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引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陈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

5.女孩叛逆心理的原因 篇五

受家庭教养方式影响

在孩子还小时,家长使用的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等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另外,父母间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受学校教育影响

有些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会导致逆返心理的产生。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有的孩子为了交朋友,或是想在班中取得地位,便试图用各种手段,甚至不惜用与常态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6.心理专家分析-青春期叛逆心理 篇六

青春期听障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除了以上说到的各种压力之外, 还与他们成长过程中与普通孩子的不同经历承受的内在压力有紧密的联系。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天生的听障往往带来的是有口难言的尴尬

由于先天听觉障碍, 感受外界声音信息的途径被阻塞, 以致无法感知一个完整的外部世界, 由此会形成听障学生在交流上的困难和对外部世界理解的不完整、不正确, 这也让他们对周围环境特别敏感, 觉得似乎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他。同时, 他们又无法与同龄人正常交流, 遇到挫折和失败时缺乏倾诉的对象, 容易造成情绪低落, 从而养成不良的心理问题, 形成固执、暴躁、无知等心理问题。

2.社会人员的不平等对待

社会素质良莠不齐, 导致听障学生在生活中往往受到别人的歧视和白眼。更有甚者常受到社会人员有意无意的捉弄和蔑视, 让他们产生了对社会的错误认知, 丧失了与社会交流的信心, 从而形成了自卑、忧郁、恐惧的性格。

3.先天因素的影响

由于聋哑学生先天的身体缺陷, 导致这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缓慢, 学习起来也更吃力, 而听觉和语言能力的不足, 让他们缺乏对外界事物理解和感知的有效途径, 思维活动停留在形象和感性的水平上, 抽象能力弱, 逻辑思维能力也偏低, 对事物的不恰当感知或认识让他们学习起来很吃力或者力不从心, 造成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 自卑、自怨等不良心理状态。

4.生理发育健全, 心理发展不完全

研究表明, 言语的发展会影响心理的发展。一般情况下, 言语发展水平高, 心理发展水平也高。由于听障学生言语发展滞后, 故心理发展也滞后。可是在生理发育方面, 除听觉系统之外, 听障学生并无异常。绝大多数健听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 心理水平与生理水平是相互适应, 相互协调的。听障学生, 这种平衡绝大多数受到破坏, 因而常常造成身心发展的冲突, 产生忧郁感、恐惧感和神秘感, 导致“出格”“出轨”行为的发生。

5.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存在

听障少年存在先天听觉障碍, 更加希望自己能被教师公平的对待, 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心理的期待, 只因学生偶尔学习的退步或犯错, 就严加批评, 听障学生在心理并没有接受批评, 这样容易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或者有教师随意拿学生的表现进行比较, 不管差生的感受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 他们形成不平衡的心理, 对他人产生嫉妒心理。学生们进入青春期, 自身存在的生理缺陷也对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听障学生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 特殊教育行业也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维护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何对听障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我认为学校和教师应该一起努力为听障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

1.健全听障学生的人格, 帮其养成良好的个性

(1) 帮助听障学生战胜胆小恐惧的性格, 培养其坚强的意志

听障学生相对健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要差一些, 因为特殊的生理原因, 遇到挫折他们很难与别人交流, 因此他们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走出失败的阴影, 甚至一直都被困扰着, 走不出自己的思维怪圈而走向极端。特殊教育学校, 应该及时了解听障学生的心理动向, 适时对听障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让他们学会尽快从挫折中走出来。并让他们明白, 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 是成长的奠基石, 唯有走出挫折, 重新振奋, 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 帮助听障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聋生不能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 对生活采取消极的态度。帮助听障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是特教教师教学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在一起生活学习让听障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被平等对待的, 也是被关爱、被期待的。

(3) 教育听障学生接受失聪的事实, 培养听障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的心态往往能深入持久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 教师要帮助听障学生培养自信心, 例如, 有的听障学生因为自己的生理残缺而自卑消极, 教师去发现其自身的长处, 让他了解到自己的闪光点, 让听障学生能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而不是沉浸在对自身缺陷自卑的消极心理中。有的听障学生因为表现不出彩儿不受重视而消极丧失自信,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走出自怨自艾的怪圈,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 促进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 做好语言康复工作, 减轻他们由于听力残疾带来的心理问题

由于天生的听觉缺陷导致语言能力的发展滞后甚至匮乏, 导致听障学生心理发展愈发滞后。语言的学习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聋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发其语言能力, 加强日常的语言康复训练, 鼓励学生积极发声, 以减轻他们的自卑、固执和暴躁等心理问题。

(2) 加强师资培训, 配备专 (兼) 职的心理教师

目前很多学校对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太重视, 没有培养或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 正常学生的心理健康尤须专业人士, 何况是针对听障学生这一群体, 为此, 学校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可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 增设日常的心理课, 再者, 可从社会聘请兼职的心理咨询师, 定期来学校为学生排忧解难。

(3) 把心理课程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和管理

培养听障学生的健康心理不是一天两天的“突击”就可完成的, 而应该对学生进行长久的、有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课程纳入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来。聋校可根据听障儿童特殊的心理健康情况, 在地点僻静, 环境温馨的地方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 聘请专业的人员对听障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进行个别心理咨询、设立“悄悄话信箱”、开设心理活动课、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和竞赛活动等, 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培养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另一方面, 聋校之间可积极开展经验交流, 进行学术研讨等, 加强对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 以采取更好的对策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4) 加强家校合作, 发挥家长的教育功能, 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

听障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培养, 跟家长的配合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大多数家长都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家长的很多不当行为容易对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这一状况, 聋校应加强家校合作, 如定期开展家长交流会, 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同时让家长了解一定的专业知识, 让家长形成良好的教育理念, 在生活实践中加强对听障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

7.青少年的叛逆心理 篇七

逆反心理通常表现为: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认为绝大多数规章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烦;对于那些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大加赞赏;认为大人的话有漏洞,大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他们反感和愤怒: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越是不让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

逆反心理及其内涵

它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青少年大脑的发育健全,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超越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正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青少年性生理发育逐渐成熟,性别意识、性意识逐渐强化和建立,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面对成人的指教,有意无意地回避、反感甚至背离。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向所驱散。

3.青少年表现出生理上成熟和心理上不成熟的矛盾。由于阅历和经验不足,造成其认识上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对问题的认识仍存在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成人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成人的劝说、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

逆反心理的消除对策

青少年逆反心理既是正常心理,又是问题心理;既有消极性一面,也有积极性一面。在青少年成长道路上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青少年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变的特点,具有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积极的逆反心理是一面明镜,如果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逆反心理也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很好解决。

青少年最大变化就是从儿童期依恋父母,转向依恋朋友。因此亲子关系冷淡了,甚至有脱离家庭的倾向。此时,父母应善于引导,不仅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更要深入细致地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常与他们交流,也要尊重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权利,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这样,才会使青少年顺利度过这段情感不稳定的时期。

对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合理调节也是很重要的。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节时就会呈现消极作用,使家庭教育不能顺利进行,进而转化为矛盾,严重者会造成事故,甚至酿成悲剧。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形成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其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消极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合理调节对策。要认清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两个因素,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进行调适。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心灵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

成人要与青少年平等相处,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不要用粗暴和强制的方法,要真诚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当青少年提出一些要求、见解时,不要搪塞了事,使自己在其心目中丧失信赖度,阻塞心灵交流的通道。

青少年要学会自律,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主动与成人接触,向他们请教,多一份沟通也就多一份理解。青少年也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发现自我价值。让那些无意义的逆反心理慢慢消失。

上一篇: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建设下一篇:体验经济下上海会展传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