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8课(共14篇)
1.第三单元第8课 篇一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次”、“修”、“与”、“因” “期”、“ 临”、“ 致”、“ 或”等重要的文言词语。
2.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哲理。
3.了解课文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点,体会课文文采美。【教学重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写景状物的特点和方法。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教学难点】
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擅长诗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散文佳作,它也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脍炙人口。下面,我们就来一同欣赏这篇文章。
(二)作家和背景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他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表现出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被后世誉为书圣。曾为秘书郎,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世称王右军。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三)朗读课文,研习文本
1、要求学生标出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指导朗读: 正音:
癸(guǐ)丑
修楔(xì)事
清流激湍(tuān)流觞(shāng)曲水
形骸(hái)
游目骋(chěng)怀 趣(qŭ)舍万殊
若合一契(qì)
齐彭殇(shāng)语调:“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要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3、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并翻译课文。
4、分人朗读课文。
5、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6、学生翻译课文,教师订正错误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课文研读:
1、朗读第一段:本文记叙了一次兰亭集会盛况,这是一次怎样的集会?
明确:良辰—美景—佳处—乐事,“信可乐也” ——“乐” 良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即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结合“癸丑”,简介古代干支纪年及相关知识。
佳处:“会稽山阴”即浙江绍兴,兰亭在绍兴兰渚山,据说勾践曾经在那里种过兰花。
乐事:“修禊事也”。古人规定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但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第一部分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周围的环境、场面,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2、朗读第2段,本段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 本节的议论与前一段的叙事是什么关系?明确: 明确:作者承接上文“乐”,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承上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下面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趣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3、讲析第三部分作者在这段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一是“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二是“后之视今,亦犹今视昔”。作者认为死就是死、生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的意味。在对老庄哲学虚无主义世界观的批判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生的眷恋和热爱。
(二)、小结全文: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附: 板书设计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景美
乐 人贤
事雅
忧 或取诸怀抱……(谈玄悟道)
或因势所托……(归隐山林)终期于尽
悟
一死生……
齐彭殇 ……
2.第三单元第8课 篇二
The Snowman
二、课型
故事课
三、教学背景分析
( 一 )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 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擅于在学生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出现了两级分化的趋势。在教学中应引导和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 增强他们的课堂活动参与意识,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高年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很重要。教师需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 培养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策略;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 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 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题目是“Winter in Canada”, 讲授了冬天的“季节”话题。单元围绕着Jenny, Li Ming, Danny这三个小主人公冬天的衣着, 堆雪人、滑冰等活动, 最喜欢的季节等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情景展开。
本节故事课“The Snowman”是单元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 提高了阅读技能,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运用英语语言读懂故事、感受冬天乐趣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理解故事。
2. 学生能朗读故事, 做到语音准确, 语气达意。
3. 学生能借助实物教具、板书等, 表演故事。
4. 学生能尝试改写故事结尾。
(二) 学习策略目标
1. 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 培养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策略。
2.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 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策略。
3. 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 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三) 情感态度目标
在讨论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孩子们对大自然——冬天季节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学生能运用多种阅读策略理解故事内容, 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二) 教学难点
学生能借助实物教具、板书等帮助表演故事。
六、教学准备
(一) 教师课前准备
1. PPT课件。
2. “Frosty the Snowman”故事的动画片。
3. “I’m a little snowman.”歌曲flash。
4. 为每两位学生准备一双纸质滑冰鞋 (打印出来) 。
(二)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作业)
1. 每两位学生根据右图提示自制一个活动帽子的纸质雪人。
2. 能向同学用英语介绍自己制作的雪人。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Warm-up (6 minutes)
1. 师生问候, 开始上课。
2. 唱一首关于雪人的歌曲“little snowman”。教师播放歌曲flash动画, 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
歌词如下:
I’m a little snowman round and fat.
Here are my mittens. Here is my hat.
And a little scarf and a carrot nose.
You stand so tall and when the cold windblows.
歌曲fl ash链接http://www.520wawa.com/class/201005/ info_18631.htm
【设计意图】
歌曲导入, 激发兴趣, 使学生在愉快的歌曲欣赏和演唱中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歌曲内容还为故事的讲授搭建了桥梁。
3. 课前预习作业展示, 复习词汇及句型winterclothes, I have a carrot for its nose . I think it’swonderful. 等。
学生两人一组拿着课前做好的纸质雪人在讲台前介绍。其他同学评价。
例:S1&S2: This is our snowman. We have acarrot for its nose. We have buttons for its eyesand mouth. We have sticks for its arms. I thinkit’s wonderful. I think it’s beautiful and cold.
老师问学生:What can your snowman do? Canit talk (jump, skate) ? 学生生成答案, 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展示,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一开课就引导学生建立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帮助学生建构他们个性化的故事背景图式。读后活动中学生要用自制雪人手偶表演故事, 因此这个活动还为故事表演做好了准备。
(二) Presentation
1. Pre-reading (2 minutes)
教师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幅图picture 1 ( 如图所示 ) ,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icture?
学生答案可能为S1: What’s the boy’s name?What’s for the snowman’s nose (eyes/arm) ? Whatcan the snowman do? 如果学生的问题不全, 教师补充。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回答。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图片展开想象, 提出问题, 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预测的阅读策略, 为阅读故事做好铺垫。
2. While-reading (21 minutes)
(1) 学习故事中图1和图2内容 (7 minutes)
①观看故事视频, 检验预测。
教师播放图1和图2部分flash视频。学生带着对图片提出的问题观看故事视频, 观看后回答问题, 检验预测并修正预测。
S1: The boy’s name is John.
S2: The snowman’s nose is a carrot. It’s armsare sticks.
S3:The snowman can talk.
②深入阅读, 发展阅读策略。
教师进一步提问,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pic1&pic2内容, 找出John做了什么使snowman开口说话, 发展学生的寻读策略。
学生默读pic1&pic2内容, 回答问题。
S1: John put his hat on the snowman. Thenthe snowman could talk.
③利用snowman手偶, 角色表演图1和图2部分。
a. 教师用多媒体中的小仙女为学生制作的雪人帽子赋予魔力 (如图加音效) 。
b. 学生使用手中的雪人手偶和神奇的帽子两人一组练习表演pic1&pic2中的故事内容。然后在讲台前进行小组展示, 其它学生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神奇的雪人帽子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小仙女的魔法力量增加了趣味性, 使学生享受阅读和表演的乐趣, 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这种兴趣的力量降低了角色表演的难度, 成为学生挑战自我的内驱力。
(2) 学习故事中图3和图4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 预测, 为继续阅读铺垫。
小组表演完后, 表演内容的最后一句话是雪人说“What a cold, snowy day! Wonderful! What doyou want to do?”教师接着这句话追问, 过渡到图3图4故事的学习。T: What did the snowman wantto do? Could the snowman do it? 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预测。
②快速阅读, 发展略读策略。
学生阅读pic3&pic4故事内容, 迅速找出 (1) 中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
S1: The snowman wants to skate. S2: Yes, he could.
③观看故事视频, 模仿跟读。
教师播放图3和图4部分flash视频。学生跟读故事视频。观看后回答问题。
T: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
S1: John put his skates under the snowman.
④直观教具, 助推表演。
教师发给学生纸质溜冰鞋。学生两人一组利用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练习表演, 图3和图4部分。小组展示表演。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略读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应设计学生体验, 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的活动, 使学生理解和学习语言。因此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卡片等直观教具, 给学生的思维搭建了脚手架, 有助于学生复述和表演故事。
(3) 学习故事中图5和图6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 寻读, 表演
图4中雪人说“Can we skate always?”教师追问过渡到图5图6故事的学习。问学生“Can theyskate always? Why?”学生推 测答案。教 师问T:Then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 学生推测答案。
②学生阅读图5、图6
学生快速阅读, 找到 (1) 中问题答案。
S1: Spring is coming. It’s too warm. There israin, there is wind, but there is no snow and ice, andno snowmen.
S2: John put the snowman into the refrigerator.
③观看视频, 跟读
④两人一组, 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寻读技能的培养, 形成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3. Post-reading (10 minutes)
(1) 练习、巩固所学故事内容
学生完整地观看故事视频。学生有感情地跟读故事。然后分6人一组, 进行角色朗读故事。
(2) 角色朗读或复述故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通过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选择活动展示形式。角色朗读奖励两颗星 (2分) 。复述故事奖励四颗星 (4分) 。
【设计意图】
孩子们乐于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帽子的实物在扮演中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表演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在故事生动的情境中自然地生成英语语言输出。活动分为角色朗读和复述两个展示形式,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3) 改写故事结尾
①观看“The snowman (1982) ”故事视频片段, 视频网址如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k5NTc1Nz Y=.htm截取雪人变活和融化消失片段。
②学生根据所看视频片段或自己的想象改写故事结尾。
【设计意图】
在读完故事后, 发挥学生想象力, 以视频“Thesnowman (1982) ”故事的结尾启发学生思维, 从而对故事的学习有所拓展和延伸。学生尝试写故事结尾也把读、写技能有机结合。阅读是输入, 写作是输出,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三) Class closing (1 minute)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的寓意。教师布置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故事或复述故事。
2. 完成改写故事结尾的任务。
3.《外国小说欣赏》第5~8单元 篇三
1. 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蹩脚( ) 着陆( ) 佣工( ) 缜密( )
笨拙( ) 熨帖( ) 凛冽( ) 大腹便便( )
龟裂( ) 粗糙( ) 剥啄( ) 肥膘( )
2. 根据所提供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6分)
联mèi( ) 马jiù( ) nì( )死 shì( )舐犊情深
tuó( )螺 qiàn( )收 静mì( ) 跌dàng( )起伏
地jiào( ) qióng( )顶 ruò( )大 qǐ( )丽多姿
3. 解释下列词语。(6分)
大腹便便:不寒而栗:进退两难:纷纷扬扬:光怪陆离:付之一炬:4. 文学常识(12分)
(1)《清兵卫和葫芦》的作者是 (国家)的 (姓名),他是 派的代表作家。
(2)伯尔,是 (国家)小说家,他的作品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选入《外国小说欣赏》是他的小说《 》。
(3)《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作者哥伦比亚作家 (姓名)。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霍乱时期的爱情》 。
(4)《沙之书》的作者是 (国家)的 (姓名)。
(5)卡夫卡, (国家)作家,是 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判决》《 》。
二、阅读理解(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晚 秋
亚美尼亚 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叹息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放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又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5. 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 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 “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C. 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理冲击。
D. 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 小说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6. 请指出小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6分)
7. 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三、高考链接(12分)
8.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不一会儿,冰雹竟又变成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B. 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C. 伯尔耳濡目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
D. 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9.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不仅仅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而是按照材料的“情感价值”来取舍时间。
B. 博尔赫斯的作品热衷于欧美古典文学、意识流小说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但对丰富的俄国文学却漠不关心。
C. 魔幻现实主义大胆吸收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表现技巧,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D. 《礼拜二午睡时刻》完美地塑造了一位母亲去祭奠被当做小偷打死的儿子的事迹。
10. 请用第一人称叙述下面的情节。(6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四、单元写作(40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说:我之所以能写出一些好作品,是因为我脚下有地,头顶有天,眼中有人。
4.语文第8册第三单元备课 篇四
精读课文:
9、美丽的小兴安岭 10、威尼斯的小艇 11、观潮
略读课文:
12、*北京的长城
语文实践活动3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以及新词。能正确书写生字以及新词。能用多音字组词。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3、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奇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祖国自然景观的感情熏陶。
5、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三、重点分析:
1、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从而产生喜爱之情。
2、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进而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奇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难点分析:
1、描写夏天的段落,以及想像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2、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这一单元要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奇特,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本单元要继续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这个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完成背诵练习并认真落实习作要求。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本单元要继续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这个教学重点。这项训练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曾经遇到过,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之上应该有了一定的能力,本次训练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些,让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课时分配:
精读课文:
9、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课时
10、威尼斯的小艇 二课时
11、观潮 二课时
略读课文:
12*北京的长城 一课时
5.五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篇五
复习内容:
本组教材以“语言的艺术”为主题,安排两三篇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半截蜡烛》《打电话》。本组通过呈现不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语言。
复习目标:
1.借助“词语盘点”,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字词。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语言的艺术与魅力,并积累语言。复习准备:
1.学生完成预习提纲,梳理本单元知识。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一、回顾导入:
第三单元以“语言的艺术”为主题,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分别是(指生交流、课件出示)。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本单元,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前,部分学生复习得比较充分。(口头表扬)
二、基础知识
(说明:由于本单元基础知识较少,所以只涉及到了两方面)
(一)复习生字:
1.词语盘点
通过课前的自主复习,仍有部分词语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出示:侮辱
规矩
柑橘
盗贼(1)认读:自由读—指生读—齐读。(2)书写:
指学生强调需注意的地方(“辱”应为上下结构,“橘”和“贼”不要画蛇添足); 学生练习一遍(要求:注意关键笔画,注重美观); 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
2.日积月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对联,还记得都有哪些吗?(1)指生交流。(共四副,指4生汇报)(2)知道它们各属于什么联吗?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朝朝暮暮(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3)南北合作,接背对联。
(4)补充拓展:你还积累了哪些对联?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例: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回文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叠字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数字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顶针联)
三、课文内容
(一)《杨氏之子》
1.指生背,评价(重点评价节奏停顿是否恰当)。
2.结合评价同桌接背。3.出示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3)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
甚:很。
惠:智慧。
诣:拜见。
乃:于是。指生说,写一写。同桌互看是否正确。(4)同桌交流文章大意,指生交流。
(5)文中的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具体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例:“为设果”可以看出有礼貌。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可以看出聪明。
4.齐背。
(二)《晏子使楚》 1.指生交流文章主要内容。
2.楚王几次(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指三名学生回答,每人一次,其余生可补充交流。
(三)《半截蜡烛》属于(剧本),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谁?能谈谈理由吗?
(四)通过《打电话》这段相声,你懂得了什么?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又有了哪些收获?
五、限时作业
1.听写词语。
2.补充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夜五更,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秋九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副自己积累的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语言的艺术
对联
古文
相声
6.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第七课教案 篇六
(唯物辩证法)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七课
复习教案
一、构建体系
二、考点梳理
考点
一、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影响、_________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表现: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_______________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__。
(3)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______为转移。
(2)表现: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类活动无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方法论要求: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对诡辩论。
4.联系的多样性
(1)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求:
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转移。
5、联系具有条件性
(1)含义: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2)方法论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_____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_____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判断】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3、任何事物之间都相互联系着
4、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事物的联系是不可改变的5、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
6、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7、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 【实战演练】
1.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
①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为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 ③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 ④人为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1年10月31日凌晨,世界人口达到70亿。针对人口问题,各国政府从自身国情出发,采取了或抑制、或鼓励的不同生育政策。这说明
A.客观与主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2011年11月11日被认为是一个“百年一遇的巧合”。韩国人为了给即将出生的婴儿争取到一个特别吉利的身份证号“111111”,选择在11月11日进行剖腹产的孕妇人数比往年增加20%。美国还有一些好事者和激进论坛称“11/1l/11”是世界末日。人们赋予一个日期不同的含义,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想象的联系可以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 B.人们基于主观目的可以创造多种联系 C.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某种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5、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 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7、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树叶是利用太阳能的高手,如能人工造出“树叶”,能源问题或许就能得到解决。最近美国科学家诺切拉宣布造出人工树叶。这种人工树叶形状像扑克牌,只需放入水中,置于阳光下,它 便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并将这两种气体存储在燃料电池中,以此发电。这个发明被认为是人类寻找替代能源征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这表明()
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B.创造性思维和合理推论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存在 D.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条件,建立起新的联系
9、我国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却以“拒绝新闻采访”为解决之策,是无视联系的客观性的表现。关于联系的客观性表述正确的是()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受人的意识控制 ④人们在客观事物的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信访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是人民群众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但近年来,电台直通车、电视对话、网上交流正逐渐成为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新的途径,各地的电子政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从哲学上看,电子政务的出现表明()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 B.联系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11、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主观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普遍性
考点
二、.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世界观原理:
①相互区别:
第一,性质不同。整体是事物的______和发展的 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______和发展的__________,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______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 被支配 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相互联系:
第一,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_______作用。
第二,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_____________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意义: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的理想效果。(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判断】
1、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3、整体从数量上看是多,部分是一 【实战演练】
12、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引发全球金融恐慌,美债危机、全球衰退的舆论甚嚣尘上。在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深化的过程中,作为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中国是否应该出手救援意大利,也成为国内热烈讨论的重大议题。有人认为,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既是拯救自己,也是帮助他国。若各国央行的联手行动缺少了中国这一环,则中国会失去一个最佳机会,世界也会失去一份重要力量。这说明()
①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
②要搞好局部,重视发挥部分的作用
③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
④关键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一个人如果只去过北京上海,就断言中国发达,鼓吹“中国责任论”,肯定会招来质疑;同样,只沉迷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或者只盯着拆迁纠纷、食品安全,也很难了解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材料表明()
A.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依赖 B.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可分割 D.关键部分对全局起决定作用 13、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4、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一种新技术。“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是它与PC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也决定了它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联系是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矛盾普遍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据 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整体高于局部,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刘邦屡屡打败仗,可是,“垓下一战”大胜,导致楚霸王自刎乌江。从哲学角度看,“垓下一战”证明了()
A.整体决定部分
B.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
C.整体和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D.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
16、胡锦涛在201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核安全等问题的国际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在这些问题上,中国都不能独善其身。这说明()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③部分离不开整体
④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和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有人认为,“窥一斑而知全豹”经不起推敲的理由是因为金钱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整体大于部分,无法从“一斑”推出“全豹”来。要使推理成立,必须()
①先有对“全豹”的整体经验,才有窥“一斑”得出“全豹”的可能 ②通过个别“斑点”的特征,看到“全豹”的一般本质
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对“全豹”的认识
④只有认识每一“斑点”内部结构和整体性,才能通过“窥一斑”而获得对“全豹”的认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考点
三、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①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要求:
①要着眼于_____________,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用_____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判断】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实战演练】
18、“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A.系统优化的方法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进世界的转变
D.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19、、管理学中有个“米格-25效应”:苏联研制和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战机相比要落后得多,但由于在整体设计时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战斗机因其优越性能广受世界各国青睐。这启示我们在处理复杂工作时要()
①学会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②重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传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实例:猪肉价格上涨引起连锁反应,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五个统筹、循环经济等。
2、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实例:有些人将命运同生肖属相联在一起;涸泽而渔、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循环经济;嫦娥一号卫星实现绕月飞行。◆小贴士:(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原理)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原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实例:青藏铁路全线开通等。
3、联系具有多样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实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某人在社会上可扮演学生、教师、消费者等不同角色。
4、联系具有条件性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6、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学以致用】
例
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应用】材料一 美国曾经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建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材料二 怒江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河流之一。怒江的鱼类资源中土著鱼种数量之高在全国少有,可以说,怒江是一个特殊的鱼类基因库。怒江峡谷曾经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其自然景观颇为壮观。围绕着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坝,有关部门一直持谨慎态度,多次邀请生态、农业、林业、地质、地理、遗产保护、水利电力、环境科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
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有关部门在怒江开发问题上持谨慎态度的原因。(10分)①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大坝的修建与周围的生态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要态度谨慎。
7.第三单元第8课 篇七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 努力让头伸出水面, 睁大眼睛盯着货轮远去的方向。
船越走越远, 船身越来越小, 到后来, 什么都看不见了, 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 实在游不动了, 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 他对自己说。这时候, 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 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 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 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 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 下令返航, 回去找。这时, 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 就是没有被淹死, 也让鲨鱼给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 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 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 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 船长赶到了, 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 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 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 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 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 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 泪流满面:“孩子, 不是我救了你, 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感到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 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8.第三单元第8课 篇八
(宽阔)的广场 (尽情)地唱 ( 堆 )雪人
( )的城市 ( )地说 ( )雪景
( )的棉花 ( )地问 ( )雪仗
4.把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一块儿。(8分)
立刻 特别 著名 非常
美丽 有名 马上 漂亮
三、句子积木。(14分)
1.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6分)
(1)周末我们全家去公园玩
(2)多么好的景色啊 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2.把下列词语排列成句子。(4分)
(1)小柳树 一身 浅绿色 穿上 的 衣服
(2)雪地上 在 雪仗 打 堆 小伙伴们 雪人
3.照样子写句子。(4分)
例: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 )地吃起葡萄来。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事,我们怎么能责怪它呢?
四、运用学过的知识填空。(请填序号)(6分)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④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1.小刚懂得的知识并不丰富,却经常吹牛,妈妈笑他是____。
2.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好比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田野献上( )的果实,枫林举起( )的旗帜,蓝天飞着( )的鸽子,大海奏起( )的乐曲。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长 颈 鹿
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到动物园去看长颈鹿。
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它全身浅黄,身上长满棕黄色的斑纹,它们要是站在树丛中,很难被人发现。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的脖子长长的,真像瞭望台。眼睛又大又机灵,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长颈鹿的头上还有一对美丽的角。
我长时间出神地望着长颈鹿,舍不得离去。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了长颈鹿的样子。(4分)
2.长颈鹿全身浅黄,身上长满了棕黄色的斑纹。它的脖子( ),眼睛( ),还有一对( )的角。(6分)
3.这篇短文主要说了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分)
(1)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
(2)我舍不得离开长颈鹿。( )
(3)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 )
七、写话新天地。(13分)
9.第三单元第8课 篇九
1. 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在写“父亲”的过程中增添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父亲”要强、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感怀自己的父亲。
教学重点:
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写自己父亲的一个侧面。
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父亲”要强、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诱思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刘和刚的歌曲《父亲》导入。
导语: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不仅有许多的歌曲赞美他们,还
有许多的文学作品也赞美他们。当代小说家李森祥在一篇获奖小说《 台阶》中塑造了一位父亲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李森祥老师的小说《台阶》,一起感受一位农家父亲的内心世界。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屏幕投影):
⑴.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性格?
⑵.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品质?
⑶.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性格?
2.引导回答上列问题(屏幕投影):
⑴.明确:在家乡,“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我”家的台阶只有三级,容易进水,也表明在家乡没有地位,被人看不起。“父亲”渴望自己的家在乡里有地位,所以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性格:要强(有志气,有理想,有追求)。
⑵.明确:捡砖、拾瓦、砍柴、存角票、编草鞋、踏黄泥。
性格:勤劳(吃苦耐劳)
⑶.明确:他感到不自在,不对劲。
性格:谦卑
3.小结父亲的形象:“父亲”是一位很要强、勤劳而又谦卑的父亲。
四、拓展延伸,实践演练。
过渡语:文中“父亲”是一位要强、勤劳而又谦卑的父亲,他和我们许许多多的父亲一样,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断的追求着,他坚韧顽强的品质怎能不让我们感动?他怎能不使我们想起家里的父亲?现在就让我们提起笔来,也来写写我们自己的父亲吧!
1.提示(屏幕投影):最难忘的是父亲
的时候,他。面对父亲,我要说:“________________。”
2.组织全班交流。
五、小结:
10.第三单元第8课 篇十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 波旁王朝 —— 第一共和国 —— 第一帝国 —— 波旁王朝复辟 —— 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 —— 第二帝国 —— 第三共和国(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原因:1.封建势力太强
2.反法同盟的干预与阻碍
3.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行政权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司法权归于最高法院,由参议员授权组成。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意义:1.共和派终于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性职位掌握在自己手中;
2.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据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
3.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宪法,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政体:统一后的德国为邦联制的君主国家;
立法权: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帝国议会实际上是下议院
行政权: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宪法授予巨大权力。
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是内阁首脑,拥有绝对权力。只对皇帝负责。
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性质: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评价)
1.代议制的确立标志着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专制色彩很浓。
11.第三单元第8课 篇十一
一 列写作提纲
《游陵西湖》提纲(空间顺序)
中心:通过介绍家乡的陵西湖各个景点的特点,表现其优美风光与人文精神,抒发喜爱之情。
1.开篇点明游览的时间,交代游玩地点——陵西湖。(略写)
2.介绍去往途中的风光见闻,渲染心情。(略写)
3.摹写湖心岛千姿百态的怪石。再写湖心亭,说明整体印象。(最详)
4.湖心岛北岸风光,只见鱼儿欢快,人影荡漾。(较详)
5.攀登北岸的小山,从山顶俯视湖面,一派好景致! (详写)
6.回家,内心留恋。(略写)
《颍南植物园》提纲(逻辑顺序)
中心:按照逻辑顺序,说明颍南植物园的位置、建设缘起和各个组成部分,让读者领略其特色,突出其社会意义。
1.概括说明植物园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以及人们的总体印象。(略写)
2.介绍建设生态园的缘起,给人们呈现一个绮丽的自然风貌,开创界首旅游业发展新篇章。(略写)
3.由主到次,依次介绍植物园的布局和组成。
(1)介绍主要景区,即东部的果树种植示范区和名树区,让徜徉其间的人们,能领略到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详写)
(2)介绍北部的盆景园,介绍花的品种、岩石景观,中西方环境艺术巧妙结合,匠心独具。(较详)
(3)介绍南部的休闲中心——垂钓,介绍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略写)
4.总结风景区特色,凸显给人们的感受,点明主题。(略写)
【李老师评】
无论写说明文还是写记叙文,除了言之有物外,还要“言之有序”,这正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向外地游客介绍本地的名胜或景点,要确定一个说明对象,确定好文章主旨,还要一个环节,就是“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也就是说,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需要详写,哪里需要略写,都要胸有成竹,然后精心列好提纲。
上述两个写作提纲,是依照课本中的导引和掌握的说明文写法来拟定的。《颍南植物园》采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对颍南植物园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作出了探讨说明;而《游陵西湖》,却是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移步换景,层次清晰,表现对景区的观赏与喜爱。这就告诉读者,安排说明顺序完全是根据写作主旨而确定的。
12.第三单元第8课 篇十二
有效教学的定义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 其定义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扩展。普遍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实现投入与产出比率的最大化。
在前人的基础上, 笔者试对高职英语课有效教学的定义做如下理解:高职英语课有效教学是指, 在高职英语教师遵循语言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在预设与生成并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进步与发展, 致力于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即: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师的引导下,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及书面的交流, 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英语相关业务资料, 并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 提高英语语言素质,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其次, 教师也能受益于整个教学过程,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实现教学投入与产出比率的最大化。
有效教学并不能仅看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情况,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变化的过程都应当是考量有效教学的指标。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高职英语课有效教学的定义:
第一, 有效教学以促进学生“增效”和教师的“减负”为根本。这里教师的“减负”是指教师转变观念, 大胆实践, 勇于探索;摒弃全包式讲课模式, 调整教学时间结构及使用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强化其学习主人翁意识, 激发学习积极性, 实现真正意义的“增效”。
第二, 高职英语课的有效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这里学生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知识层面的发展, 二是指学生学习技能层面的发展, 三是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扩展与进步。教学效果的衡量不能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应全面考虑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发展水平。就其内涵而言, 发展指的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毕竟, 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2高职英语课有效教学目标研究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 知识是由学习者本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借助他人老师、同伴、亲友等的帮助和一些基本的学习资料来主动获取, 而非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这种获取过程本身就是意义的建构方式, 情境、协作、会话及意义建构被认为是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四大关键要素。
可以这样认为, 教学活动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 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以及理解有关知识和提高意义的自主建构能力。以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来看, 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应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意义构建的基础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发现、探索和研究。只有形成与情境自主互动的习惯, 意义的构建、知识的融汇、理解的加深和记忆的深刻这些方面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高效学习的效果才会显现。
这就提醒教师要对职业身份和职责的转变有更深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 或者说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 教师所承担的任务应侧重于协助和促进知识的构建, 而不再是硬性的知识传授和灌输;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应相应地发生转变, 过去以教为中心的单边传授关系已经完全不适用于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 对更为自主、宽松、平等型师生关系的追求已经被广大新时代的教育者所推崇。同时, 也只有在明确当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 勇于尝试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思想, 才能真正改善以往“教师教的辛苦, 学生学的痛苦”的局面。
2) 多元智能理论
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的。它是一种人性整合的生活操作模式, 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造力, 主要是由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这八项组成。个体所拥有的智能优势组合是不同的, 且个体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 这些智能彼此关联、相辅相成, 都有可能得以挖掘和扩展。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使每一种智能都有在相应方面发展的潜能和机会。学校教育是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 同时个人的努力、环境的影响、职后继续学习等因素, 也对智能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智能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每个人发展智能的渠道也都不同。因此, 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个体大脑多种智能的基础上, 给个体以多样化的选择, 使其扬长避短, 从而激发个体潜在的智能水平, 充分发挥个体优势。
3高职英语课教学目标设定现状及特征
由于高职英语课为公共必修课, 教材统一, 开设班级众多, 极具普遍性, 有些教师备课编制教案流于形式, 抄袭严重。不考虑学生对象的特殊性而设立统一的教学目标, 势必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第一, 目标设定不符合学生心理及生理认知规律。高职生认知结构已具雏形, 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有较清楚的认识, 而对自我认知活动的监控和调节能力较差, 往往多数教师教学目标设定过于抽象, 学习要求不够细化。第二, 教学目标模棱两可、措辞不当。一般来说, 教学目标的描述为动宾短语, 即“行为动词+对象”, 我们经常会看到对行为动词的措辞不到位的现象, 如“了解课文大意”, 看到这种表述, 仍然无法确定教学目标所述的掌握程度, 若将“了解”替换为“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复述、识别、再认”等词可以使教学目标的表述更加明确。第三, 目标定位缺乏灵活性。有些教师并行教授多个班级同一门课程, 拿同一份教案来对付多个班级的教学, 无视班级之间专业、学风、性别比例等差异, 目标定位死板, 不能随机应变, 适当调整, 教学效果也很牵强。第四, 目标设定缺乏可操作性、可监测性。目标的设定要提前考虑到教学实施的硬件条件、情景因素, 不具备的要提前想办法解决, 对于教学的不利条件要善于转化, 且要为教学目标的实施提供量化的评价标准。
4举例说明
笔者以新世纪高职英语II教材第8单元为例, 具体描述该单元文章The Chinese Bowl的教学目标的预设、生成及确定的过程, 与同行共勉。
既然是预设, 说明是一个初稿, 只是教师根据自身感受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积极性及心理特征进行的预估, 会与实际情况存在误差, 具体内容如表1:
秉着拟定的教学目标对金融1401-1403班进行该课的教学后发现, 1401和1403班预设目标较成功, 内容可以基本定稿, 1402班由于基础较差, 英语学习氛围不浓等原因, 此方案不能顺利实施, 需作出调整, 加大目标的弹性范围, 具体内容如表2:
5结语
上述经调整后的教学目标绝不是终稿, 教师需针对教学中仍存在的遗留卡点进一步作出深入思考;结合经验, 注重体会, 重新设计教学预案, 在反思中升华教学目标, 指导以后的课堂教学;使教学在预设、生成、反思的循环中进行, 每一次的循环教师都会有新的进步, 学生会有新的体会, 教学效果会有新的提升, 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摘要:该文阐述了高职英语课有效教学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设定现状, 以新世纪高职英语Ⅱ教材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8单元 (The Chinese Bowl) 为例, 展示了此单元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过程, 望能抛砖引玉, 有助于高职英语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有效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
参考文献
[1]郭元样.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 2003 (6) :33-37.
[2]张迎雪.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6) :12-13.
[3]洪松舟.论增值评价法与教师有效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 2009 (9) :33-36.
[4]史颖.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D].沈阳师范大学, 2011.
[5]张丽娜.浅谈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D].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13.第三单元第8课 篇十三
《职业生涯规划》教案
第三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第2课:构建发展阶梯
(二)——近期目标的重要性和制定要领
——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
教学内容
1.近期目标的重要性和制定要领。2.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习和掌握近期目标的设计要领,给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发展阶梯。(2)学会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1)通过近期目标的设定,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热爱专业,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自觉提升综合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让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2)在补充发展条件中强化观念,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的作用,通过强化观念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3.运用目标
(1)根据本人实际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近期目标,初步搭建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阶梯。(2)通过了解“现在的我”、预测“明天的我”来补充发展条件。教学重点
发展阶梯的构建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内容,而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则是本节的落脚点,是落实《教学大纲》中强调的观念的着力点。另一方面,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也是中职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学以致用”中的“思考人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案
生”训练题,让学生围绕近期目标动手补充发展条件。教学难点
近期目标则是阶段目标的组成部分,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第一个台阶,即第一个阶段目标。确定好近期目标,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结合案例分析和案例设计来学习掌握近期目标的设计要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的关系导入近期目标。1.教师活动
结合案例说明近期目标是阶段目标的组成部分,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第一个台阶,即第一个阶段目标。2.学生活动
对照自己设计的阶段目标,看看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第一个台阶——第一个阶段目标是什么。
二、导授知识点1:近期目标是最重要的阶段目标 分析文中案例《做好你自己》,明确近期目标的重要意义。1.教师活动
综合小组讨论结果归纳并明确近期目标的重要意义。2.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文中案例《做好你自己》中小军的近期目标是什么?对实现长远目标有什么意义?
三、导授知识点2:近期目标的制定要领
指导学生根据近期目标制定要领,制定出个人的近期目标。1.教师活动
(1)用PPT展示近期目标的制定要领。
(2)到小组进行个别指导,并巧妙地运用赏识的方法,驾驭好“期望”的着力点,引导学生在分析发展条件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自己的“期望”。2.学生活动
议一议: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近期目标,用制定要领衡量一下,议一议是否需要修改,并派出代表演示成果。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案
四、导授知识点3:补充发展条件的重要性
在复习第二单元“根据发展条件来确定发展目标”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刚入校的中职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对专业的全面了解的现状,明确补充发展条件的重要性。1.教师活动
(1)明确本节重点:发展阶梯的构建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内容,而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则是本节的落脚点。另一方面,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也是中职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
(2)复习第二单元“根据发展条件来确定发展目标”的相关知识。
(3)分析刚入校的中职学生的现状: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对专业的全面了解,因此不一定能够针对目标对从业者的具体要求对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作出细致的分析,不一定能够深入地剖析自己达到目的的优势与差距。
(4)综合各小组“议一议”结论小结:在阶段目标初步确定后,还需要回头分析完善发展条件,即进一步找到实现近期目标的优势与差距,才能增强实现目标的自信,才能让发展措施针对性、操作性强,才能使规划不只是挂在墙上的一张纸。2.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文中案例《他的规划不是梦》后“议一议”:有必要根据近期目标,再分析一次发展条件吗?(为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重视,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之前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带着疑问、求证的心态学习这部分内容)。
五、导授知识点4:补充发展条件的要求和方法
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补充发展条件的要求和方法。1.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差距,将“扬长补短”与“扬长避短”紧密结合起来。(2)指导学生完成“思考人生”训练题。
(3)渗透德育、强化观念:“要坚信:知识不够,可以通过勤奋学习来补充;技能较差,可以通过刻苦训练来提高;个性有弱点,可以通过努力来塑造”。2.学生活动
(1)了解“现在的我”,预测“明天的我”,找准优势、找出差距。
(2)结合“学以致用”中的“思考人生”训练题,围绕近期目标动手补充发展条件。
六、本课小结
小结本课内容,并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归纳知识点。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案
七、作业
1.根据近期目标制定的三个要领对自己的近期目标作出评价。
2.“拓展训练”:分析计算机专业中职生设计的职业生涯发展示意图,回答问题。(详见教材第80页)
14.第三单元第8课 篇十四
1.2013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48 009亿元,同比增长7.6%;全国税收总收入59 260亿元,同比增长7.9 %,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68 591亿元,同比增长7.5 %。这说明()①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③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④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也获得增长,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
2013年济南市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这一中心任务,切实增收节支,有效生财、聚财、用财、管财,确保了全市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据此回答2~3题。
2.“生财”之道的根本在于()A.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B.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收入 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解析:选D。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分配政策。所以增加财政收入的方法也有两个,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基础性的,而制定正确的分配政策是重要措施,故选D项。
3.“聚财”之度在于()A.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收入同步
B.财政收入的增幅应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
C.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 D.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
解析:选C。在增加财政收入中要制定正确的分配政策,即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保持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2013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拟安排12.7万亿元,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安排13.8万亿元,财政收支差额1.1万亿元。下列关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几乎不存在 ②只有财政盈余才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③财政略有盈余或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④财政赤字不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财政收支状况的认识。①③说法正确。②④对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的说法过于绝对。
5.自2013年8月1日起,国家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全面展开新一轮的政府性债务审计。在本次债务审计结果公布前,已有权威专家在公开场合表示:当前地方债务规模远远超过2010年的水平,预计规模在20万亿出头。面对持续增长的地方债务,政府应()A.降低社会保障标准,减少财政支出 B.依法制定财政预算,向公众公开 C.大幅度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D.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防范风险
解析:选D。本题考查财政收支平衡。地方债务持续增长,会使财政赤字扩大,如不加以控制,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政府应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减少债务和赤字,以防范风险,故选D项。
6.2013年,我国将加大财政投入,将20 种新农合重大疾病优先纳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范
围,并由新农合和大病保险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偿。这表明()①我国初次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③国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④商业保险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利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①中的“初次分配”表述错误,④中的“商业保险”不符合题意,应为社会保险。
7.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达农村公路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1.2亿元,用于新疆农村公路建设,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5~30亿元,全面完成续建、改建农村公路里程4 800公里。这体现了国家财政的作用是()A.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财政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D.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解析:选B。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中央财政加强新疆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故选B项。
8.财政部于2013年9月10日至9月19日发行凭证式(三期)国债,本期国债最大发行总额400亿元。这一政策发挥影响的路径是()①增加财政收入
②增加国内需求 ③扩大政府投资
④刺激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解析:选B。本题考查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发国债会形成财政收入,再用于扩大政府投资,会刺激投资需求,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刺激经济的发展。
9.2013年9月10日,国家下发通知要求,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行为。这主要基于税收的()A.法制性
B.无偿性 C.强制性
D.固定性
解析:选C。本题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行为,这是国家运用政治权力打击违法行为,是税收强制性的体现,故选C项。
10.漫画《上调》告诉我们,个人所得税的上调()
上调
①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②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③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④能够调节过高收入,实现社会公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纳税人减少,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故排除①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是国家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实现社会公平,故选D。
11.自 2013年 8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再度扩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试点范围扩至全国。“营改增”将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打通,实现了由“道道征收、全
额征税”向“环环抵扣、增值征税”的转变。“营改增”改革的推进有利于()①拓宽财政收入来源,释放改革红利 ②避免重复征税,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③完善财税体制,增加税收收入 ④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由“道道征收、全额征税”向“环环抵扣、增值征税”的转变,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应选②;“营改增”将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打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应选④。“营改增”并没有拓宽财政收入来源,也不会增加税收收入,①③不符合题意。
12.网络发票是符合国家税务总局统一标准并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公布的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的发票。网络发票推行后,纳税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省级以上税务机关公布的发票在线应用系统开具发票,开票信息会实时传至税务机关监管系统。可见,推行网络发票()①可使电子发票完全取代纸质发票,节约应用成本 ②可以有效防控各种发票、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 ③主要是为了方便向电子商务或个人网店征税,堵塞漏洞 ④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信息管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依法纳税与征税。网络发票的推行有利于税务机关加强发票管理和税收征管,防止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①“完全取代”表述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2012年某市经济数据统计
材料二 2012年以来,该市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达115.9亿元,占财政支出总数的59.5%。该市财政局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1 452万元,补贴标准达到每亩120元;积极支持支柱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说明财政在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解析:本题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概括图表信息时,既要注意该市GDP、财政收入、税收收入三者横向变化,又要注意三者之间在纵向上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第(2)问主要考查财政的作用,回答时应依据该市财政支出的内容来回答,切忌罗列财政的三个作用。
答案:(1)①2012年该市GDP、财政收入、税收收入都有所增长。②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③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2)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该市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
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该市通过惠农补贴,支持支柱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14.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深化税制改革,相继实施了提高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减税等政策。同时,为保证国家税收的收缴,税务机关也加大了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惩处力度,震慑了违法行为,保证了税收任务的顺利完成。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实施上述减税政策的重要意义。
(2)运用税收的知识,分析加大对四种违反税法行为惩处力度的经济学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知识。第(1)问属于“意义类”题目,可结合材料中提到的“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减税”分别说明其意义。第(2)问属于“依据类”题目,可从税收基本特征、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公民依法纳税等角度分析。
答案:(1)①提高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同时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③对小微企业减税,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第三单元第8课】推荐阅读: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练习教案07-01
四单元第三课时08-19
语文第三单元作文08-25
8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英语作文09-18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作文范文11-01
高一物理第三单元教案06-13
一年级第三单元数学08-20
写童话第三单元习作09-13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