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五水共治课件

2025-01-17

社区五水共治课件(精选13篇)

1.社区五水共治课件 篇一

“五水共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五水共治”的具体内容。

2.能对“五水共治”的具体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3.让“节约用水”的观念深入内心,渗透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五水共治”;节约用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升起像轻烟,遇冷结成小冰点。

2、你觉得水是怎么样的?你会用什么词语形容它?

3、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了水就没有生命。一旦地球的水枯竭了,那么整个世界一片死沉沉,冷清清。(呈现图片)

4、说一说:水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小组讨论)

二、设疑激趣、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假如世界没有水,会变成怎样呢?

2、(呈现图片)地面因为没有水,干得裂开了;所有植物都会因为没有水灌溉,枯萎而死;所有动物都会因为没有水喝,渴死„„

3、深度探讨:如果没有了水,人类还能生存吗?

三、引入“五水共治”,深化理解

1、“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尽管我国淡水年均总贮量达2788亿m3,居世界第6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但是庞大的人口总数使其人均年贮水量仅2300m3,约为世界人均值的1/4,排在世界的121位。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缺水城市有110个,中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3、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四、身边的水资源

1、反 思: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2、你有什么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吗?

3、世界水日的简介。

4、共同宣誓: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2.社区五水共治课件 篇二

1桐庐渔业产业概况

桐庐县水域资源丰富且优良,富春江、分水江贯穿全境,山塘水库星罗棋布。富春江自南而北流经全境,在桐庐县境内长33 km;分水江源于临安,从桐庐县西北部入境,到桐君街道汇入富春江,境内长53 km。全县总水面11.94万亩,宜渔水面66 781×667 m2。目前已形成温室龟鳖19万m2,外塘甲鱼1 300×667 m2、河蟹2 300×667 m2等特种水产优势产业带,年产龟鳖4 000 t,河蟹100 t,常规鱼3 800 t。2015年,桐庐实现水产品总产量8 500t,渔业总产值2.1亿元,渔业经济处于较好的发展态势。

2“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主要做法和成效

为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发展,助力“五水共治”,桐庐县农林局以“保生态、保安全、保供给、促增收”为现代渔业的发展目标,着力开展“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在提升渔业基础设施设备、推广高效生态技术、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养殖尾水处理、淘汰落后污染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1夯实生态渔业基础设施和提升生态养殖技术

近年来,桐庐县实施省、市“百万亩标准鱼塘改造”和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项目,总投入资金1 500余万元,建设池塘面积10 600×667 m2。通过池塘清淤挖深、塘埂护坡、池塘小改大、水泥路硬化、栽植绿化苗木、购置增氧设备等措施,有力夯实了渔业基础设施设备。通过“农民之友”等新闻媒体对生态渔业技术的宣传,“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驻地等活动,以及示范推广鱼虾鳖生态混养、稻田综合种养、底部增氧、养殖水质综合调控、尾水处理等生态养殖技术,提高了全县渔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生态养殖技术水平。

2.2有序推进“三江两岸”整治工程

2011年杭州地区开始实施“三江两岸”景观保护工程,对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两岸500 m范围内进行综合整治。桐庐境内完成了天兹针织有限公司等公司的烟囱拆除工程、中水回用改造工程、污泥焚烧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窄溪、环溪、金家等3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分水江沿岸制砂企业整治,关停7家,暂停4家,改造提升9家;桐庐大路粮油专业合作社等16家肥药双控、测土配方项目和桐庐明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养殖污水治理工作以及合村乡瑶溪清理整治等15家小河道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三江两岸”工程的实施,对保护富春江水质、保护渔业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3逐步修复两江渔业资源

“小鱼治水,五水共治”。“五水共治”的小功臣,增殖放流的鱼类,特别是鲢、鳙、鲴鱼等滤食性或刮食性鱼类,能够摄食有机碎屑,降低水中有机物的负荷,对净化水质、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桐庐县农林局大力发展“资源养护”渔业,发挥渔业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作用。自2006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加大了对桐庐两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的资金扶持,该县也提高了财政配套力度。截至2015年年底,桐庐县两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共增殖放流上述鱼类累计4 300余万尾(只),累计投入资金550余万元。通过标志放流和回捕、专业调查和检测、社会调查和抽样统计,发现增殖放流后放流种的产量明显好于未放流期。

2.4温室龟鳖拆除整治促治水

自20世纪90年代,桐庐温室龟鳖产业突飞猛进,截至2013年温室龟鳖养殖面积已达34万m2。龟鳖产业是桐庐县主导优势产业,是渔农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温室龟鳖养殖产生的废气废水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针对桐庐龟鳖产业实际情况,桐庐县农林局组织水产技术员等相关人员,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制定整治方案。整治方案包括桃源溪50 m以内的龟鳖养殖场全部拆除,桃源溪300 m以内为限养区,规模小、效益低的温室养殖场拆除,继续保留的温室龟鳖养殖场需建立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必须达标排放。截至2015年年底,已经拆除温室龟鳖养殖面积15万m2,累计投入资金8 120万元。

2.5全面启动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

近年来,桐庐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而随之带来的养殖水体污染、富营养化也日益严重。水产养殖通常采用无节制的大排大换的方式,极少采用人工调控的方式,对周边水域环境和农业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危害[1]。结合浙江省级现代渔业等项目的开展,自2015年,桐庐县渔业开始了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探索。现已有13家单位着手养殖尾水设施建设,其中3家为温室甲鱼尾水设施建设,其余10家为池塘尾水设施建设。温室甲鱼尾水污染重,主要采用“污水→污水收集池兼沉淀池→生化池→沙滤池→表流人工湿地→回用”模式;池塘尾水设施主要采用三级沉淀池、生态净化池、生态沟渠等模式。目前,温室甲鱼养殖尾水设施和池塘尾水设施已经投入试运行。经浙江省淡水渔业环境监测站检测,采集经尾水处理的水样总磷、氨氮、重铬酸盐需氧量(ODc)r指标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养殖尾水处理效果明显,达到养殖水排放标准。

2.6有序发展稻田养鱼工程

稻田养鱼是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集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高产低耗农业为一体的复合型农业,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自2013年,桐庐县全面实施稻田养鱼工程,推广稻鱼、稻鳅、稻鳖、稻虾、稻蟹、茭鳖、茭鳅共作,面积达2000余亩,被列为浙江省稻田养鱼示范县。稻田水产品绿色生态,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茭白田养鳖、稻田养鳖等项目亩产值均超万元,与单一品种养殖相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7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工程试验探索

2015年,桐庐县农林局从美国大豆协会引进了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该技术由美国奥本大学设计,是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3],其原理是通过添加气提式增氧推水和废弃物收集处理等设备,对鱼类排泄物和残剩饲料进行收集和再利用。该技术不但可以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问题,而且可以将收集的鱼类排泄物和残剩饲料转化为高效有机肥,化废为宝,增加效益。目前,桐庐试点开展了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罗非鱼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罗非鱼养殖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都大幅提高,收集的废物转变为有机肥,经济效益明显。2015年下半年又有两家企业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工程项目竣工,准备开展鲈鱼等品种的养殖探索。

2.8兴建无害化处理池杜绝二次污染

病死鱼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不仅污染养殖水体和周边环境,并且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渔业健康发展。桐庐县农林局率先开展了水产无害化处理试点,在规模化养殖场、合作社等基地推广无害化处理池。具体做法是建造“一户一池”的小型处理池,每个池子2~4 m3,如发生病害将病死鱼集中投入无害化处理池进行发酵,发酵后作为农业用肥,杜绝二次污染。

3“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实施中的制约因素

一是养殖户“治水”意识淡薄,一味追求产量效益,无视水产养殖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二是温室龟鳖拆除整治困难,龟鳖养殖户依赖财政补助思想重,不补助不处理废水废气,渔业环境执法困难;三是循环水养殖、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工程等基础设施投入大,特别是额外支出的养殖尾水处理投入,养殖户对此积极性不高;四是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不高,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养殖池塘自然生态和生产功能下降,生态修复任重道远;五是缺乏渔业资源基础调查,不能科学有效指导增殖放流,渔业资源恢复缓慢。

4桐庐现代渔业发展对策

4.1因地制宜,搞好现代渔业发展规划

根据桐庐水资源特点和乡镇实际,统筹规划,发展生态渔业。利用富春江优质水源,在江南镇窄溪、横山埠等地发展生态养殖河蟹产业;在分水镇、百江镇等粮食功能区,大力发展稻田养鱼产业;在莪山乡茭白田,大力发展茭鱼产业;在地理环境优势的横村镇,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渔业;对大中型水库,大力发展洁水渔业;在瑶琳镇温室龟鳖片区,拆除整治温室龟鳖,兴建尾水处理设施,要求达标排放;在大面积池塘建设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工程;在省级两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加强渔业资源情况调查和评估,明确资源量和可利用度,逐步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改善两江渔业生态环境和种质资源量。

4.2依靠科技,拓展渔业发展新模式

一是优化养殖种类结构,对于常规鱼养殖,全面推广80∶20模式化养殖,同时根据生态学原理,适当搭配如青虾、黄颡鱼等名特优水产品种。二是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在有条件的池塘引导渔民推广鱼-种植类型(稻田、莲田、茭白田、桑和草等)、鱼-畜禽类型(猪、鸭、鹅等)等生态养殖模式,推广温室甲鱼转外塘养殖和鳖稻模式,河蟹养殖推广蟹塘种植芦苇稻模式。三是使用设施设备,推广底部增氧设施,推广使用水质监测、产品快速检测、病害诊断系统,温室龟鳖的养殖废水经沉淀和净化后进行循环水养殖,大面积池塘推广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四是注重投入品管理,选择优质苗种和环保饲料,使用水产疫苗、微生态制剂、中草药,以及向水体投入特定培养基质和定向培育能够消化分解养殖系统废弃物、改善养殖水环境的生物絮团来实现生态养殖[4]。

4.3狠抓质量安全,推动现代渔业健康发展

一是逐步建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形成以县级水产品检测中心为龙头,乡镇检测站、市场检测点为补充,生产主体快速检测室为基础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二是逐步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有管理制度、有专门人员、有生产记录、有质量检测、有产品标示、有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水产品产地准出管理,规范记录投入品使用、病害防治等情况,真正实现水产品生产过程可追溯;三是加强渔业执法和管理,建立渔业安全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以及渔政与公安派出所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提高渔政执法装备水平,保障渔业资源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

4.4筹措资金,加大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投入

3.社区五水共治课件 篇三

关键词:五水共治;嘉善县;水治理;科学发展

水环境治理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浙江因水而名,历来重视治水工作,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间对治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2013年底,浙江又提出“五水共治”治水方针。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浙江经济发达的县区,嘉善围绕“科学发展”求突破,抓住“示范优势”求发展,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推动“五水共治”,在取得治水成效的同时,更促进了县域地区的科学发展。

一、嘉善“五水共治”的做法及成效

(一)落实治理责任

嘉善确定重点整治“三河” 390条,其中垃圾河229条(约166.5公里),黑河、臭河161条(约117.8公里)。在此基础上,分阶段设定详细目标任务,上半年基本完成全部229条垃圾河治理任务,转入长效保洁阶段;目前所有黑臭河均已启动治理,截止9月15日初步完成72条、50.466公里;到12月底确保完成80条黑臭河道治理任务。预计到2014年底,彻底消灭垃圾河,有效改善黑臭河道50%以上;预计到2016年,全面消灭县内黑河、臭河、垃圾河。同时,嘉善建立“清三河”、“五个一”推进机制,即重点“三河”都有1名县级领导、1个县级联系部门、1名镇级牵头领导、1名中层干部、1名村级责任人直接负责;采取“三河”网上公示、重点河道设立公示牌等方式,把“河长”信息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29名县领导成为86条重点“三河”县级河长,91个部门、9个镇(街道)“一把手”成为重点“三河”责任河长,确保县域河道治理实现“全覆盖”。

(二)抓好河道保洁

嘉善自全面实施“五水共治”行动以来,高密度、高频率地全面开展河道巡查保洁。重点抓好五个环节:一是“捞”,对全县1829.5公里河道和 29700 亩湖荡全面打捞河面清漂浮物,河道保洁进入常态化。截止9月15日,“清三河”已累计出动15.12万人次、6.04万船次,打捞垃圾近7.3万吨,拆除沿河猪舍1517户、27.05万㎡,打捞沉船2898只,完成河道清淤87条,约54.97公里。二是“清”,开展河道清障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河道沉船、土坝、构筑物等阻水物。三是“拦”。共布局设置河道拦污栅1128处、打桩布网318处,特别是对由嘉善流入上海的57条河道,采取“梯度(多道)设防、支流拦截、闭闸截流”的措施,实行定点定人巡回打捞。四是“保”。各镇(街道)至少购买一艘自动化机械保洁船,目前已全部到位,同时全县共落实810名河道保洁员队伍,定人员、定河段、定责任、定报酬,落实保障措施。五是“验”。垃圾河治理完成具体达到“四个无和三个有”标准,即水面无漂浮物、水中无障碍物、水边无垃圾、水下无淤积;岸上有绿化、显眼处有公示牌、保洁有健全机制。

(三)开展重点治理

开展黑臭河道综合治理行动,坚持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河道治理与河岸整治相结合,确保黑臭河有序整治到位。一是系统“建”。由“河长”牵头,在全面排摸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二是分类“治”。分类、分步实施工业污水“全入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农村保洁一体化、畜禽养殖减量提质、封堵排污口、河道保洁、清淤疏浚、清障活水、河道生态修复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等措施,推进黑臭河治理。三是重点“攻”。全面启动黑臭河治理,大力实施减污、截污、治污。嘉善魏塘街道青龙桥港加大河道综合治理力度,投入资金223万元,开展河道疏浚3740米,修建护岸2100米,植物护坡6300平方米,拆坝建桥一处,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嘉善陶庄镇新开河加大治理力度,6月底前面完成对河道内的7户船户33只船只清退清理工作,疏浚清淤河道640米,实施护岸修筑工程,目前已投入资金235.4万元。

二、嘉善“五水共治”的困难和问题

(一)建筑管理不科学

嘉善对于沿河建筑管理不科学,沿河建筑非法侵占河道的问题仍旧存在。一些私搭亂建行为造成河道变窄,加上这些建筑物往往存在直排问题,使得水质日益变脏、变臭。在项目审批时没有全面检测,没有及时发现沿河建筑的问题,使得问题一再拖延,导致水质越来越恶劣。

(二)项目审批速度慢

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全面启动,涉及“清三河”的各类项目集中“上马”。但是由于项目审批制度的限制,项目“上马”比较慢,直接影响了治水的进程。特别是比较“急”的项目,比如购买保洁船只、建设污水管网等需要审批的项目,如果按规定程度走,根本无法按进度完成项目年度建设任务。

(三)资金运行不顺畅

嘉善制定了“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共安排工程55项,涉及资金56.52亿元。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今年共需投入1.54亿元,其中县财政9964万元,其余为镇财政配套;圩区整治方面,今年县财政共需投入3405万元、镇村自筹1460万元。这么大的资金量,有些还未列入年度预算,导致资金运行不顺畅,基层压力非常大,直接增加了县、镇两级的负担。

(四)专业技能跟不上

嘉善作为县级地区,在治水方面普遍存在专业技能跟不上的现象。一是项目建设承接单位良莠不齐。由于很多项目是通过市场公开招投标运作的,只要具备相应资质条件,都可以参与设计、招投代理等前期工作,这样就容易出现挂靠现象,导致承接单位业务能力不强,影响项目实施整进度和质量。二是专业力量跟不上。确定污水管网普查单位时,就存在具备相应资质单位过少的问题;且最终委托企业同时承接了其他项目,工作进度上存在隐患。三是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投入较大,户均约1.5万元,尤其是自然村中铺设污水管网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拖拉管成本高。

nlc202309051145

三、嘉善“五水共治”的对策和建议

(一)把城乡污水治理作为优化县域地区环境的核心要事

一是城乡污水规划边编制、边实施。按照“完善已规划区域,延伸管网覆盖区域,实现污水规划县域全覆盖”的思路,编制《城乡污水收集处理一体化专项规划》,统筹城乡污水处理、工业企业污水全入网等工作,合理调整污水南排系统、县内污水管网布局等规划内容。二是工业污水边入网、边治理。开展工业废水纳管整治行动,大力实施工业企业污水全入网。按照“有条件入网、无条件入园、局部治污改造,其余全部关停”的要求,重点抓好工业废水纳管治理,全面开展涉水重点污染行业整治,确保年底前实现工业废水全入网、全治理。三是农村生活污水边计划、边实施。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行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全治理。要完成“到2016年底,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自然村覆盖率均达100%以上,农户受益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并将三年治理任务落实到村、项目、完成时间和具体责任人。

(二)把交接断面治理作为提升县域地区形象的关键大事

嘉善纳入省际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的主要有9个断面,其中入境断面5个,分别为民主水文站、杨庙大桥、油车港出口、七星和柏树桥;出境断面4个,分别为枫南大桥(开发去[惠民街道])、池家水文站(姚庄镇)、红旗塘大坝(姚庄镇)、清凉大桥(姚庄镇),全市10个出境断面中嘉善占了4个,治理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要以开展出境断面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对每个断面实行一名县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四个一”机制,通过开展黑河臭河垃圾清全清理、畜禽养殖全拆除、工业污水全入网(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全治理、重点河道上下游联动治水“五大行动”,确保出境断面水质明显改善。

(三)把猪舍拆违治污作为实现县域农业转型的攻坚难事

一是“拆”。全县千名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助推生猪养殖业转型集中攻坚行动。由33名县四套班子领导带领66个县级部门(单位),结对联挂66个养殖重点村,集中开展攻坚行动。同时,出台了温室甲鱼养殖棚舍拆除清理的工作方案及有关政策,确保到2015年1月底前全部实现退养转产。二是“攻”。 以禁养区、占用基本农田、出境水質监测断面1公里半径范围、主要道路和河道两侧猪舍为重点,开展“拔钉清障”拆违攻坚行动,拆除了一批违章面积大、环境污染严重、群众反响强烈的“钉子户”,进一步造大了拆违声势。三是“收”。狠抓死猪无害化收集处理。完善落实“户报告、镇收运、县处理”的无害化收集处理队伍,实现了县域收集“全覆盖”。四是“转”。做好“四个转”。转产方面,落实转产补助资金和扶持政策,加强免费技术培训,帮助退养户从“一棚”(猪棚)转“四棚”(花棚、菜棚、菇棚、果棚)。转移方面,部分养猪户已在外省落实了养殖棚舍。转身份方面,引导和帮助农民变为产业工人等。转政策方面,县财政已累计下拨转产补助资金达近2亿元。

(四)把水利工程作为县域地区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之事

计划三年时间,投入10个亿,启动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二轮圩区”整治工程,形成开展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二是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实施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三是实施千里堤防改造提升工程,重点解决现有圩堤较多存在的“三场缺口”、“落河缺”、水闸“漫顶”等问题;四是实施老集镇防洪除涝改造工程,针对易受淹的10个老集镇,因地制宜制定“一镇一策”,成熟一个、推出一个,逐步解决老集镇受淹问题;五是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加快完成2014年度项目施工图设计。

(五)把水质保护作为保障县域地区饮水用水的民生实事

一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嘉善饮用水水源地为太浦河,常年水质稳定在Ⅲ~Ⅳ类。加大投入,使太浦河与长白荡饮用水源地互为备用,提高饮用水保障能力。二是开展污染源清理。加大力度,集中拆除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猪舍、禽舍、水上加油站等,取缔鱼塘、渔民网箱养殖。三是加强日常监管。在太浦河取水口建造了1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进入丁栅水厂水质;投入300万元在取水口上游5公里处建设自动监测站,确保上游来水出现问题时能够提前5小时作出预警,做到“预警及时,反应迅速,处置果断”。

作者简介:沈洁,女,汉族,1987年生,2013年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学历,2014年1月进入嘉善县委党校就职,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县域经济共性问题、农村水环境治理问题。

4.五水共治 篇四

我的老家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站在岸上往河里看,就可以看到那一栋栋高大的房子和一棵棵茂盛的绿树的倒影。小河边,草很绿,花很多,我亲切地称它为“同心河”。

清晨,旭日东升。同心河才刚刚苏醒,微波粼粼。大大小小的石头安静地躺在河底。看那鱼群,有的鱼儿游上水面吹了个小泡泡;有的鱼儿互相追逐、嬉戏;有的鱼儿把莲叶当做小伞,在下面捉迷藏;还有的鱼儿跟在鱼妈妈的身后悠悠自得地游来游去。过了一会儿,河中的残叶突然急剧地动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接二连三地跳起来,好像在给你表演转圈比赛呢!看着看着,我就忍不住打着赤脚伸进了河水。那微凉又柔和的水舔着我的脚,心中涌起一种仿佛已融入自然的情感,使我感觉到同心河的水原来是如此多情,风如此清新,阳光如此明媚,树如此青翠。真想永留此地,以山为伴,以水为友。天天饱览这美丽的风景。被绿树遮盖的河面,时而显出绿蓝两色。蓝,让人想起碧空;绿,让人忆起草原。周围静得出奇,那绿色由浅变深,由深变浅,淡灰的雾纱笼罩着整条同心河,使它变得高深莫测。然后那明净的河水又是如此坦荡。我从这里看出了绿色的魅力,还没反应过来,它已经像决堤的水一样涌涌如帘,使人不得不为它的气魄和活力所感染、所倾倒。

河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绸;河是硬的,像一块闪烁着瑰丽光泽的无暇翡翠。

5.五水共治 篇五

妈妈告诉我以前我们的河道原来是清澈见底,里面有鱼有虾,还有我没有见过的河蚌。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满山遍地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还有清得可见底的小溪流。如果在这种美丽的景色下生活,那会是多么的美好啊……可是现在,我们这里各个化工厂都排出恶心的污水,水都变成五颜六色的了。我们一起在看河道的时候,当我想伸手摸摸水时,妈妈就吓我说:“碰了黑水手会烂的!”啊?我被吓呆了,这下我终于明白了:如果不治污水,污水会越来越严重,水不能喝了,会臭的,我们以后就没水喝了。所以我们要节水……

我想象着桂林的的水是多么的好啊!那里一片片绿绿的水,蓝蓝的天。可我们这里,全是黑的颜色,山也光秃秃,真讨厌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

我认为五水共治中最重要的就是抓节水了,我想:人不节水,水被用光了,能喝的水都没了,做饭洗菜都没水了,喝污水,那还不恶心?到没水的时候,我们还不得渴死了?所以,节水很重要!节水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水没了,人也要死了,那多不好!再说了,只有节水是我们可以轻易做到的,可以从自己做起的。

还有一个“治污水”也是靠我们一起完成的事情,我们只要不乱丢垃圾污染河水就可以了,可有些人却不会这样,老往河里扔垃圾。

虽然“五水共治”很难,但是,只要我们尽力做好,都没关系,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都努力了,就可以把这“五水”治好!河道还是会变得干净,我们也可以像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一样,在河里自由自在的游泳。千万不要也不能毁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应该让他变得更好!

6.五水共治汇报 篇六

根据县委政府对“五水共治”工作的要求,我乡明确责任、细化方案,落实措施,扎实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

一、全面排查摸底,确保工作到位。

(一)开展集中调查。对全乡39条34.62公里河道逐一排摸、分清类别,据统计已治理河道12公里,占34.7%;功能正常型河道10公里,占29%;杂草淤结型12公里,占34.7%;垃圾、黑臭河2条近1000米。并对全乡的畜禽污染源开展全面登记排查、掌握对河道影响情况。全乡畜禽类48户,河道两侧有20户,普遍存在着河道拦网、排泄直通等问题。

(二)组织集中曝光。在排摸中,对每村的河道拍照存档,对脏乱的河道及养殖污染情况制作PPT文档,在全乡的新农村工作会议上逐一亮丑和对比。

(三)开展督办行动。2月底,乡里组织水泥厂职工、青年志愿者近30名,动用挖机等对水泥厂边上的“垃圾河”开展集中整治,清除河道垃圾。对博辉模具厂对面的“杂草河道”、龙屿牌门头下游的“杂草溪坑”,落实专人负责清理。

二、严格河长制,实现管理“三覆盖”。

全乡对39 条河道按照地域及流向分级落实,统筹为乡镇2条,村级16条。各河道一级河长由党政领导担任,村支书或主

任担任二级河长。各河长在全乡新农村工作会议上集体签订签订责任书,并组织部分村河长赴定塘、石浦考察生态河道治理情况。在河道管理中实现“三覆盖”,即河长制全覆盖、河道保洁制全覆盖、治理方案全覆盖。其中河长制的公示牌已在制作中,三、编制“五水共治”建设计划。

全面统筹工作进度,领导小组在反复酝酿、实地勘察、班

子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乡五水共治总体方案》,明确了我乡今后三年在“五水共治”工作当中的任务目标、项目载体、责任单位、完成时限、资金保障等内容。并计划开展防洪规划。

四、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抓落实。

(一)加强源头治污工作。实施“一河一策”。加大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治理力度,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对河道边上的禽畜养殖制订三年整治规划。今年计划关停畜禽养殖12家,对确定关停的养殖场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包干制,目前已关停禽类养殖7户。

(二)加强防洪排涝。一是加快清淤工作。5月份前对近15公里河道开展集中清淤,计划清淤方量10万立方米。在清淤中采用机械挖泥、泥浆泵等设备因地制宜实施,坚持清淤、清草清障三结合治理。4月1日下发河道设障、拦网专项行动通告,计划在4月中旬开展设障拦网的“拔钉”专项行动。二是推进标准海塘建设。1.3公里的毁损修复工程已完成工程量40%,计划5月底全面完成。海塘已完成初设会审。三是19座山塘整治已完

成预算审核,将在4月份全面启动。

(三)搞好联网供水前期调研。目严重前全乡存在着联网基本覆盖到村,但到村难入户的情况。一方面原有的村内管道标准不一,存在严重渗漏现象。另一方面半数以上村有自供的小型饮用水库。由于资金困难,按现有的模式改造积极性不高。

(四)抓紧推进蔬菜基地节水工程。该工程涉及面积500亩,已完成图纸设计及初步预算,计划5月份启动。

存在问题:

1、禽畜养殖场特别是生猪养殖场关停有难度,推进进展缓慢。

2、由于农村污水改造与自来水改水的计划安,排存在差异及指标安排有限,造成污水与自来水改造不同步。

下步计划:一要求5月份完成半的河道清淤工作。二是健全河道保洁制度。三是加快猪场的关停,计划6月份前签订庆停协议。四是加快山塘等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五是完成备春耕等小型农田设施建设。

7.社区五水共治课件 篇七

浙江因水而名, 因水而美, 因水而兴。水是生命之源, 也是浙江之源。作为沿海发达地区, 浙江的经济发展迅速, 然而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 作出了“五水共治”决策: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并明确提出, 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共分三年、五年和七年三步。其中, 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 明显见效;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 全面改观;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 实现质变。

1 浙江省内水资源概况及流域特点

浙江省水资源丰富, 总量为955.34亿m3, 其中河流川径流量为943.94亿m3, 地下水资源为221.13亿m3, 然而由于浙江省人口众多, 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2123m3,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省属于典型季风气候区域, 降雨季节非常明显, 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春夏之间的梅雨季节和夏秋之间的台风雨期, 这段时间内连续最大降雨量约占据了全省全年降雨量的50~60%。然后由于降雨集中, 绝大部分降雨均以洪水径流的形式注入大海, 所能控制和利用的量较少。

浙江省河流众多, 自北至南分别有苕溪、运河、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主要水系, 其各自流域面积与干流长度详见表1所示。省内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是水量丰富, 含沙量较小, 但水位变幅较大且入海河口容易受到潮汐影响。

2 浙江省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污染问题。近年来, 伴随着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对水资源的污染也非常严重。20世纪70年代后期, 全省江河水体尚能保持天然水质, 随着80年代工业的发展, 尤其是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 因废污水未能同步治理, 河流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尤其是省内经济最为发达的杭嘉湖、萧绍宁、温黄等平原区水质污染最为严重。水体的污染不仅降低了水的使用功能, 而且使省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2) 防洪、防涝问题。每年梅汛期间,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北跳影响, 浙江省内往往伴随有暴雨和洪灾的发生。洪涝灾害也是浙江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问题, 因洪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占据了浙江省各类灾害损失的40%以上。且由于省内各河流多属于山溪性河流, 源短流急, 洪水汇流速度快, 历时短暂, 河流在水位上表现为暴涨暴落, 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加上浙江省内地形条件复杂, 多以山地丘陵地带为主, 因地形对气流的抬升致雨作业, 导致山峦盆地和沿江两岸极易形成雨涝灾害。

(3) 水资源利用问题。我国整体水资源较为匮乏, 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左右, 而由于浙江省内人口密度高, 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比全面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还低212m3。从客观原因上讲, 浙江省的水资源利用问题主要是省内淡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以及降水与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所导致的;而从主观上看, 则是由于污染严重、水资源管理不当、节水意识淡薄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

3 五水共治项目对省内流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定量分析

3.1 五水共治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五水共治项目正是浙江省实施全面治理环境, 倒逼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

(1) 社会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 水资源、水环境的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 基本民生不保, 社会稳定更无从谈起。而且从发展角度来看, 随着浙江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优质的水资源、水环境的要求也与日剧增。只有切实做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举措, 才能保证人民安康和社会和谐。

(2) 经济意义

浙江省水资源污染问题、水资源利用低下问题, 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的问题。通过五水共治, 一方面可以实现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通过积极推进水资源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 以保障省内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 五水共治也有效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 通过治理过程中启动的一系列治污工程、防洪工程、排涝工程、供水工程, 既保证了治理效果, 又积极拉动了投资需求,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 生态意义

水是生态之基, 无论是山林、湿地、水田、江河, 其最基本的要素均是水。只有保持水资源的健康、充足, 整个浙江省内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五水共治的实施目标, 正是变污水为清水, 恢复水生态;化害为利, 保障水安全;由浪费用水改变为节约用水, 保障生态用水的充足。因此, 五水共治的实施有效保障了省内生态系统的绿色化发展和持续化发展。

3.2 流域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

五水共治项目对浙江省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 通过五项举措建立的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 带动的全省经济的发展; (2) 防洪经济效益, 表现为通过治理后所降低的洪灾损失。整个五水共治项目的初步概算资金在680亿左右, 为此在2014年, 省级“三公”经费预算初步计划将削减30%以上, 省下来的资金将全部用于水利建设。

由于五水共治项目目前仍处于初步开展阶段, 缺乏治理后的具体数据, 因此在本文中主要是分析了相关评价方法, 并就有关数据进行了假设, 作为模拟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1) 经济效益的评价与分析

目前, 描述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为国内生产总值 (GDP) , 在此也可以用于描述浙江省内经济效益的增长额度。计算GDP总值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 收入法和生产法。在本文中采用支出法计算浙江省内生产总值, 主要用于描述省内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 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 也能清晰的反映出该段时期内浙江省生产总值的使用情况与构成情况。

假设△GDP为五水共治时期内浙江省GDP的增量, I为五水共治项目的投资额度, 则五水共治项目对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可以用下列方程来描述:

投资对省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GDP (I) /△GDP×100%

浙江省2012年的生产总值3.46万亿元, 2013年生产总值为3.75万亿元, 平均每年的GDP增长速度在8.2%左右。随着五水共治项目的全面落实与实施, 则能在未来几年来较为清晰的分析比较出通过五水共治项目的投资, 对浙江省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 防洪效益的评价与分析

防洪效益主要是指在五水共治项目的实施前后, 所减免的洪灾损失值。在实施五水共治之前和实施之后, 浙江省因洪涝灾害受到的多年平均损失, 可采用频率法分别进行计算。其差值即为五水共治项目实施以后, 在未来几年中的直接防洪效益。利用频率法计算防洪效益, 可综合考虑洪水频率和洪水损失之间的关系, 当洪水出现几率越小时, 对应的洪水量越大, 其经济损失也越大,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洪水灾害随机性发生的特点。多年平均洪灾损失L1的频率法计算公式为:

式中:pi、pi+1分别是指相邻两次洪水的频率值, Lpi和Lpi+1分别是与频率pi、pi+1相对应的洪灾损失值。当p0指最大洪水的对应频率, pn则是通过五水共治的防洪工程所达到的设计标准。L1即为五水共治项目中防洪工程兴趣前后在历年来的平均损失。在五水共治项目防洪工程建设落实以后, 在以后未来几年内即可通过该方法计算得到防洪效益的增值。

4 总结

水是生产之基, 生态之要, 生命之源。今年初浙江省正式开展的五水共治项目, 不仅是保证人民安康、社会和谐、绿色生态的重要举措, 而且通过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积极促进省内水资源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同时, 通过治理过程中启动的所一系列工程项目, 既保证了治理效果, 又积极拉动了投资需求, 促进了浙江省经济的增长。本文从浙江省水资源概况及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 并分析探讨了五水共治项目的实施对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从经济的角度出发, 给出了五水共治项目对省内流域经济影响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 以方便在未来几年内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沈满洪.“五水共治”的战略意义现实路径[J].浙江日报, 2014, 02.

[2]夏宝龙.以“五水共治”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J].人民日报, 2014, 1.

8.五水共治作文 篇八

校园内都不除外,洗手消毒时还要留意节约水。和以往一样我缓缓的赶到洗手间,开启一点点水,提心吊胆地用水对着手。忽然,“哗”我向后一躲,蓄水池里溅起了极大的浪花,将我的衣服裤子打湿了一大块。而边上的小弟弟仿佛并]有要停住的含意,再次把水龙头开到较大 ,拿手捧住水用劲向后一甩,把水全泼在另一个小弟弟的身上,他也不甘落后又打开了水龙头用水泼,两人你泼我,我泼你,因此我变成不锈钢水槽受害人。

我恨之入骨了,喊了一声:“停。”随后弯弯腰对在其中一个小弟弟说:“小弟弟,你不能那样,也不可以那样!”

小弟弟回道:“为何?我们在玩啊!”

我:“你回过头来啊,你的衣服裤子全被泼湿透了,那么你等会儿上课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好么?弄不好还会着凉呢!还有,大家的友情难道说要毁在这种水上边吗?最重要的是你将水龙头开那么大,你了解你一共消耗了是多少饮用水吗?如果你消耗一滴水的情况下,你也就会丧失一滴水,人假如不想吃饭能够活三周,可是人假如不喝水得话就只有活三天!你要被渴死吗?”

小弟弟咬紧牙抖了抖说:“不,不必,我想节省用水!”说罢他赶忙合上了水龙头,跑跑跳跳地返回了课室。

9.五水共治征文 篇九

我从池塘里蹦了出来,顺着山坡跳入小溪,我的身子飘了起来,又肆意在地面流淌,我继续往前,往前……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水泥小路干净整洁;长长木廊,弯弯曲曲;绿草如茵的草坪、百花争艳的花圃、形态各异的假山令人目不暇接。但最美的还要算那波光粼粼的翠湖了。翠湖的水正印证了她名字的由来,碧绿的湖水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微风吹来,水面荡起一圈圈波纹,清水里不时有鱼儿跃出,溅起一串串水花。湖中的几根水草迎风飘扬,仿佛跳起了优美的舞蹈,使翠湖又加上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夕阳西下,大人小孩下水嬉戏,游泳打闹。“扑通”——我跳了下去,这就是妈妈的怀抱,我终于回家了,我和同伴们融合在一起,嬉戏玩耍,我们很清、很凉,鱼儿愿意在我们中间穿来穿去,小虾愿意在我们身边躲躲藏藏。

10.五水共治作文 篇十

以前河里的水清澈见底,有许多小鱼在游来游去,河的旁边有许多花草树木,夏天时,还有一些人来散步。

可是,现在的河道很脏。因为有人往里面扔垃圾、排污水……这样,不但让水里的铁元素过多,而且水也变得又黄又臭的了。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所以政府提出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要、生态之基。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核心,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

11.五水共治作文 篇十一

终于有一天,人们想起了往日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现如今却变成了这幅模样,好像就是两条小河不是一条小河。人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小河清理干净,变回以前清澈、美丽的小河。

说干就干,于是,大家赶紧行动起来,有的人负责把小河旁的垃圾一一捡干净再在小河旁边种上花草;有的人负责把小河里的垃圾捞起来;有的人负责写告示牌,告诉人们不要再错下去了,不要再把垃圾扔到小河中,不要再把污水排放在小河里,告示牌上写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那一天开始,每一个人都变得爱护环境了,小河也恢复了以前的那副样子,清澈见底,不再又脏又臭了。小孩子们又可以到小河中嬉戏、玩耍,又可以看见小鱼儿们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大家都很高兴小河恢复了干净!

12.五水共治作文 篇十二

但好景不长,人们开始破坏起水资源,到处分发“邀请函”,这下好了!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这五大霸王来了!母亲河日夜叹息不止,可人们却毫不在乎,热情地招待这些“客人”。唉!人们啊!请你们给我好好反思,母亲河原本水清岸绿,人水和谐,江南水乡一片协调,可如今浪涌船翻,弄得一些地区里的人鸡犬不宁,把美好的梦境给冲毁了。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住着许多人,他们有吃有喝,左邻右舍互相帮助,日子过得可美啦!在他们村庄旁边有座山,山上有好多郁郁葱葱的树木,人们便拎起斧子,上山去砍树,干吗用呢?呵呵!用来当家具。不久,山上的树没了,洪水倒是来了,没过多久,小村庄就被人们自己请来的客人给毁了。

听了这个故事,人们啊,你们一定受益匪浅。你们再破坏下去,什么建工厂,往河里排污水,会让明天的世界成为末日的!要想让母亲河康复,我们身为儿女的,应该治污水、防洪水、保供水和抓节水,齐心协力,将我们手拉手,托起明日那光辉的太阳!

为了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应该让“五水共治”这个活动吹响每一个社会角落里的大号角,呼吁人们行动起来,让地球妈妈笑得更加灿烂,变得更加美丽!

★ 五水共治通讯稿范文

★ 五水共治小诗歌

★ 五水共治档案自查情况总结

★ 五水共治的科普征文

★ 深化五水共治宣传标语

★ 五水共治的宣传口号

★ 五水共治作文300字:我心中的小河

★ 五水共治之小浃江的变化小学生作文

★ 五水共治国旗下讲话稿内容

13.五水共治诗歌 篇十三

污寰绿境清,休运树河残。

眇尾远河游,塑圾宏畔缠。

豪襄官锐智,慨奉富商钱。

殄灭浊河水,还吾美江山。

五水共治 诗歌二

水的珍贵,人人皆知。

水可浇灌大地,也可帮人解渴。

水可预防灾祸,也可救人一命……

水的用处数不胜数。

水虽无处不在,但是如果没有了水,世界就会陷入黑暗之中。

如果没水,小动物与人将渴死;

如果没水,世界上的植物将枯萎;

如果没水,将有多多少少的人因火灾而死!

所以,请不要废水,要珍惜!

五水共治 诗歌三

洁水晶莹滋万物,谁人不赖水维生。

治污胜过护生命,节水迎来百业兴。

美丽乡村溪荡漾,休闲城市柳娉婷。

上一篇:科研人员英文简历下一篇:谨防诈骗致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的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