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新时代经济发展(精选10篇)
1.创新与新时代经济发展 篇一
略谈新经济时代营销创新与应用
【论文关键词】新经济特征 影响 营钻应用
【论文摘要】是文着重新经济时代经济创新基本特征探讨;阐明新经济影响营俏创新的几个方面是本文出发点;深入论证营销创新应用—怎样“创造购物天堂”?如何“长驻于市不衰?”何以“辫证营销”?如何‘.引导营销网络化”?等,或可助新经济营销创新思路拓张。
新世纪开端,迎来了新经济的曙光,新经济有何基本特征?成为新一轮管理论坛热:新经济必有新运作规则,其对我国营销创新有何影响?构成新世纪营销新规律所在。新经济实践涉面甚广—营销创新应用如何?引人深思。
一、新经济时代经济创新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经济四要素“知识”比重在上升。传统经济包括农业和工业经济,“三要素”论源远流长,数千年倡导繁衍、耳熟能详。而作为创新要素“知识”加入,形成‘.四要素”说,多闻于世纪之交,专家学者达成共识,列为四要素之首,尤显其特性:即知识要素的充裕性①。皆因前“三要素”盛行至今已受时空限制,国界、种族、观念隔离、亦难有’‘予取于求、随之取用“之便利而显逊色。唯独知识要素,完全无上述约束,只要愿意,可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仅如过去的一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技术、科研成果以成千上万计,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的无穷财富。所以“知识要素”虽立论不久,或叫初具形态,且有转化受阻种种障碍;但其意境深远、力贯全球、活力无比,成为现代企业家,投资、生产、经营者发展战略首备之品—可示其经济创新论中位高而权重的发展趋势。
特征之二,新经济发展加快了“知识”渗透。“土地、劳力、资本“构成三要素说,②.是传统经济重要物质基础,因“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等弊端而风光难再。但.‘三要素“论完整性、严密性、系统性等经济作用亦难于被动摇。新经济发展,‘’三要素”作用在相对下降,但并非言可取代,因为知识创新威力,要通过传播渗透才能发挥出来。如知识渗透于’‘土地”要素,才会有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渗透于“劳力”,才会有劳动品质的提升,劳动效能的发挥;渗透于“资本”,才会有资本运作本质的变化或更新。同时在知识传播、渗透面前人人平等,取之容易;许多企业家,借助知识力量而取得辉煌的成就,这是新经济的贡献。
特征之三、经济理论两大支柱面临新冲击。传统经济理论中有两大支柱说。第一支柱是“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消费者(家庭)收入受硬性约束,边际效用价值下降,产品价格下调,引发需求上升;反之则下降~一衍生出需求变动规律。第二支柱“生产费用主导”论:即资源性生产费用上升,产品有利可图,供给会增加;反之则减少.一形成供给变动规律。③冲击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网络信息发展,使交易成本不断下降,产品价格趋低,家庭实际购买力会上升;加之发达国“财富效应”—股市上涨增加家庭虚拟收人,均冲击了家庭预算“硬性约束”论。其二、新经济中知识作用上升,厂商受资源性约束的供给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又如网络经济普及后,免费提供网络和电子邮件服务的厂商会越来越多,从而使“有服务就要收费,’等老行规老惯例受到挑战。于此,用传统供求规律,来分析未来营销行为,已难有更多意义。
特征之四,“注意力”经济成主导世界潮流。象时装模特展销吸引观众注视力那样。企业发展“注意力”经济①,以招徕消费者已成新潮。新经济发展,企业.‘注意力”营销—通过网络宣传,树立企业产品形象;或经精心没计制作打扮,成为某一特定领域“霸主”;或营造购物“天堂”,成为顾客网_L之首选等,从此有了广阔天地。获得了“霸主、’地位,或有了“注意力”形象的厂商,当然能带来无限商机。而于无限商机中,孕育出主导世界潮流的许多新秀,显然又是新经济的贡献。
当然,新经济实践深人还会创造出;如能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带来收益递增;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实现价格永恒降低;“物以多为贵”;提供无限能力与机会等运作特征等。但其要求也是苛刻,甚至是残酷无情。有喻新经济如一个个竞争漩涡,稍不留神即被淹没。并非危言耸听。
二、新经济影响营销创新几个方面
影响之一,打破时空障碍全球范围可营销新经济出现,信息传播已无国别地域之分,从生产与销售理论上看已无逾越之障碍—厂商与消费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贸易伙伴。影响所及,应从狭窄的国内区域营销,转向国外或全球性营销。特别是暂处弱势者,已有可能“大处着眼、小处人手”立足全球营销观起步,营销创新由此而生而发。
理论依据是:首先,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个性化需求崛起,“靠资本、拼劳力”的规模化同质营销已难于凑效,国际市场异质化营销已成新亮点。其次,新经济时代双向沟通加快,物流。商流、信息流交换频率增加,借助网络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互动营销网,为全球性或异质化营销创造了物质基础。第三,国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一条龙服务的政策导向或成功实践,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为全球化营销创新大开了方便之门等。
影响之二,市场多变数引发营销新组合。新经济发展拉近了消费者距离,但也加剧了同类产品生产者的竟争,依据国际市场多种变数而可实现营销新组合。如产品创新,可抓住消费者心理、生理需求变化,把握住个性化需求规律.以提高科技含量,扩大功能用途,增加附加价值或文化内含等来满足。又如价格决策—网络化市场要求,一是产品类型的满足,二是价格成本的可接受性;而企业则可按成本要求提供柔性产品概念,再按概念组织生产或售货—弹性化成为可能。再如分销,已出现电子虚拟市场。无形商店、电子货币等多种数字化交易方式,中间商中介作用已大为降低。促销、信息网络使无纸化促销成为时尚,将有图文并茂的产品索检,价格动向一览无余;网络的定制化功能可将产品组合信息集中储存、自由存取,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购物空间。当然还有其他变数影响营销组合因素,构成新经济营销创新的更大空间;
影响之三,营销添智慧出现创新“蜂聚”期。新经济新技术风起云涌,创新的巨大动力已不局限于单项、局部性,且有成片成批的叠加效应。有专家称为创新“蜂聚““现象出现并非偶然。
从市场创新着—出现一种新技术产品后,将有一系列创新活动以招揽顾客,亦会有全新产业问世,或控制一种至几种新原材料基地;甚至出现一种崭新的经济组织,以巩固垄断地位,或创新垄断市场方式等。以计算机实践为例—已从单机、大型、单功能、低速度、专用机。向多机化、微型化、多功能、快速度、网络化发展。特别经营销专家或智慧营销的介人,将以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性,而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实现工商交通、金融、邮电等联网后,又将派生出大批信息产业或相关产业,甚至出现产业带,产业群体、产业链条—“蜂聚”接踵而来,新经济功不可没。
影响之四。优化“系统”论可把握营销主动权。新经济信息网络化,仅是解决了“速度、效率、安全、方便”等传统贸易老大难问题,而“胜算性如何”还要靠谋略智慧,或贸易成熟性。西方诸强已有高科技70 96、市场分额80%以上的竟争优势②,于中国未来营销影响探远:优化“‘系统”论或可以“系统营销”论策应,新经济条件更有可能。
首先调整营销心态:承认科技营销落后;但不甘』合落后科技营销。其次,坚持市场细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据国情扬长避短,瞄准高科技目标。
再次,重视消化吸收,实现高新技术第二次创业。还有,创造宽松环境,着力改善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维护知识产权,反对地方保护主义、打击伪劣假冒侵权行为等。还要熟悉““人世’“后的世贸规则,防止高科技贸易’‘被诈、被罚、被假”的发生等。高科技贸易复杂性,以“系统营销”论把握营销主动权,或可以消除新经济运作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
2.创新与新时代经济发展 篇二
1.财务观念的创新
1.1泛财务资源观念
知识经济对企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改变了企业的资源结构, 并丰富了资源的内容。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企业必须确立新的“泛资源”财务观念, 泛财务资源概念是对传统财务资源概念的延拓, 从形态上划分, 泛财务资源可以分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两大类。其中, 硬财务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 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企业利用的有形资源, 其构成主体是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软财务资源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或无形的资源, 包括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等。
1.2融智比融资更重要
从一般意义上说, 软资源对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这个作用的结果又反馈于整个泛资源系统。软硬资源的这个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更加明显。知识经济将战略性资源转移到知识、信息及其创新能力上来, 软资源或知识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位资源。有鉴于此, 企业在理财时应确立“软资源第一”的观念, 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 培育和扩张软资源, 以此优化企业资源结构,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1.3人本财务观念
人本管理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 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 因此, 在财务上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贯彻“人本财务观念”要求做到:第一, 增加人力资源投资, 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质量;第二, 推行财务分层管理和全员财务管理, 实行民主式和参与式财务管理, 提高员工对财务的参与意识;第三, 加大软资源投资力度, 为培育企业文化和良好人际关系创造优良环境。
2.财务管理目标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的, 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 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加速应用, 深刻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 其一, 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企业股东以外的人员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 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其二, 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 它实际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资本在较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其三, 知识最大化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 维护社会生活质量, 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财务目标体系结构的基本框架如下。
2.1财务资源配置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硬财务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对价值下降, 而软财务资源的作用和相对价值在上升。因此, 企业的理财应在尊重硬财务资源在整个泛资源系统中的作用的同时, 重视软财务资源的战略作用及其对硬资源的调控作用。
2.2利益相关者——财务资源配置主体
在知识经济时代, 财务资源配置的主体应是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股东。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要求, 投资者期望其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 员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 政府期望企业的社会贡献最大化, 公众期望企业的社会经济责任与绩效最大化等等。企业的理财应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 这样定位财务目标, 既考虑了出资人的利益, 又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既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又体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的特征。
2.3财务资源配置规则
财务资源的配置、开发利用与分配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这种规则最基本的思想应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然而在现实中这两个方面又难以兼顾, 要么忽视公平去获取效率, 要么牺牲效率去实现公平。财务资源的配置规则可以作为一个体系来设计, 包括社会规则、人的规则、经济规则、资源规则和环境规则等方面, 为了便于操作, 每一类规则还可以细分为若干细则。如果资源配置规则缺失, 必然会发生利益相关者过度“拥挤”和“摩擦”的问题, 最终将危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财务管理内容创新
传统的财务管理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评价, 可以说是周密细致。然而, 在知识经济时代, 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面临着从财务资本向知识资本的扩展, 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例如, 在知识资本的取得上, 财务管理要关注从什么渠道用什么方式取得知识资本, 如何降低知识资本的取得成本, 怎样优化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之间的结构;在知识资本的运用上, 财务管理要关注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如何结合运用, 如何有效配置企业的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 提高知识资本的利用效率;在知识资本收益分配上, 财务管理要关注知识资本如何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
3.1将知识资本纳入财务学范围
企业要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 需要财务的有效配合。一方面, 企业应把培育知识资本作为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 主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知识资本的培育、筹措、分配、运营及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另一方面, 财务在运作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 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财务所筹措的资本, 应当既有财务资本, 又有知识资本。
3.2将资本经营纳入财务学体系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 企业应善于寻找和开拓新的盈利空间和机会。资本经营是对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 其类型有三种:一是资产重组, 即通过调整资产存量和增量结构和资产功能来提高资产运作效率的经营活动, 如多元化经营、兼并与收购、剥离与分立、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等;二是负债经营与债务重组;三是产权重组, 如股份制改造、产权转让、合资与联营、租赁制、授权经营、托管、破产等。资本经营活动中, 收益、成本与风险并存, 因此, 应研究对资本经营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并将其纳入财务学的体系, 同时还应研究制定一套资本经营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3.3建立利益相关者财务学体系
利益相关者财务学体系主要研究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要求、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权利及行使方式、企业对利益相关者财务要求的回应等问题, 以此来拓宽财务学的视野, 将现有的“股东财务学”和“股东——经营者——财务经理”三位一体式财务学, 拓展为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的“社会财务学”和“可持续发展财务学”。
3.4改革成本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知识经济对企业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信息及时反馈系统”、“作业流程电脑化”、“特别作业班组制度”、“灵活制造”、“零仓储 (JIT) 管理”及“网络经营”等一系列新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制度和技术的出现, 都要求研究和建立相适应的新型成本管理制度。同时, 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以及知识产品的大量出现, 也要求对传统的成本管理控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重大改革和发展。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得形成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公司财务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其不适应性, 例如财务观念、财务目标等。本文对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进行了分析, 指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 从财务观念、财务目标、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内容等方面论述了其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财务管理,财务观念
参考文献
[1]姚顺明, 赵新顺, 何存花.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4, (6) ·
[2]刘军.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J].世界经理人周刊, 2005, (2) ·
3.“微时代”与曲艺的创新发展 篇三
一、微时代的特点及影响
所谓微时代,是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为主要传播手段,以“短小精炼”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短小精炼且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传播的方式更为便捷和广泛。
微时代的到来,增强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强度。“若想知道中国正在发生什么,请上微博。”从微博、微信到微电影,“微”字在近两年大行其道,人们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被充分利用,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的传播方式悄然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微时代满足了人们从日益加快的生活、工作节奏中获取更多信息的需求。不仅如此,现在“微”字几乎具有“全民参与”的广泛性,很多人的生活已离不开“微”字,评微博、聊微信、看微电影和微小说等等“微”生活方式已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借助于“微”平台,艺术也越来越平民化,更多的普通受众从微平台中获取艺术信息和知识,也通过微平台,抒发他们的艺术情感,不得不说,微时代的来临缔造了一个全民参与的时代,一个广泛传播的时代。
曲艺作为一门传承中华文明的艺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目前我们能欣赏到的曲艺表演是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来传播的,而大多数人在微时代的“席卷”下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媒体接受信息,漠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所以这也可能是目前曲艺艺术发展受到制约的原因。
二、曲艺在微时代面临的问题
(一)曲艺生态的退化隐藏“失忆”的危机
地方方言是曲艺的源泉和标志性载体。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微时代、自媒体时代、读图时代社会传播环境的迅猛改变,方言与地方文化日趋式微。由于方言的日益局限,有些新创演的地方曲种曲目,无论文本还是演唱都已经脱离了原有的语言基础。没有了多样性的方言交流平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艺面临着“失忆”的危机。
(二)曲艺阵地的萎缩不利于观众的培养
没有固定演出平台,无法形成常态演出机制,一些难得涌现的优秀作品却很难进入大众视线,加之微时代来临人人都是自媒体,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极大改变,在剧场进行常态化演出成本高,难以为继;而电视等传播渠道曲艺节目的减少,也让曲艺不断远离观众视线,曲艺观众的培养失去土壤、陷入困境。
(三)曲艺审美功能的弱化影响精品力作的产生
在当前曲艺创作中,普遍存在着曲艺的审美功能被忽略、遗忘甚至有意贬低的倾向。相当数量的曲艺新作是急成章的“命题作文”、“晚会选题”,流于简单化的宣教式、口号化的“八股”式表达。有的作品盲目追求对传统的所谓彻底颠覆、解构和表面化的技巧技法,远离了曲艺艺术的本体特征;有的片面强调“娱乐功能”,导致“泛娱乐化”倾向严重;有的迎合一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重拾前辈名家剔除的“伦理哏”、“荤口”、“暗臭”等糟粕,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有的一味追求“丑角”效应,把艺术表现的“丑”等同于表演形态的“丑”。
(四)曲艺人才队伍建设遭遇严峻的现实挑战
曲艺作为一个投入成本较高,经济收益和展示空间却相对较冷的艺术门类,在人才的培育上至今还保持着较为单一的师徒传承模式。这种培育模式已与时代基调相差甚远,构成了对曲艺队伍建设的一种机制性制约。一方面业内人才不断流失,一方面更多的新人又难以进入,观念的落后、机制的制约与职业精神的弱化,使曲艺的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
(五)曲艺音乐创新发展面临多重难题
如何让传统曲艺贴近青年,得以传播和继承;如何让微时代的曲艺传播的更宽更远,得以繁衍和发展;如何让微时代的曲艺发展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得以壮大和弘扬,成为当下曲艺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曲艺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傳承与创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曲艺发展过程中一个命题的两个方面,也是曲艺至今仍然拥有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动力。
结合微时代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快速性,说唱艺术本身的回归,立足曲艺艺术的本体,是曲艺发展过程中最应重视、尊重和保护的精华部分,也是广大曲艺工作者在艺术探索中不可偏离的道路。传统框架内的内容更新,结合老辈新辈相声人对相声的传统和创新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认知和解读。主题深化同时,形式、手段、载体需要得到新拓展,近年来,曲艺界对各曲种的表现方式、方法、手段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和尝试,在种种纷繁复杂的声音中,曲艺家们各自用舞台实践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可以说,“微时代”的到来,对于曲艺这门独特的艺术门类来讲,是一次机会更是一次挑战。
因此,在现在的曲艺创新发展中,要谋求一条良好的出口,就得善用巧用微时代的传播媒介,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发扬自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为曲艺事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机会。
四、关于“微时代”下曲艺创新发展的建议
不可置否的是,曲艺艺术从人际传播发展到大众传播,期间一直都不曾远离观众的视野,发展到如今,传统媒体的确功不可没,但问题是现代人很少有机会用自己整块的时间去静静的欣赏一两个小时的曲艺节目,现在人的时间几乎都已经“化整为零”。因此,曲艺事业要创新要发展,要扎根在曲艺沃土中不断生根发芽,就要充分利用“微”平台,让充满“乡情乡音乡韵”的曲艺曲种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继承传统,为年轻的曲艺人找到方向与自信,吸引一批怀揣着理想、怀揣着激情的年轻人投身曲艺事业,促使他们勇于借鉴和吸收艺术精髓,努力尝试新内容新形式新手段,通过“微”力量塑造不平凡的曲艺发展新面貌。
以下,本文将根据当前曲艺艺术的实际和问题,结合“微时代”的优势特点,提出几点建议:
(一)曲艺工作者借助“微平台”传播曲艺内容
nlc202309040434
对于专业的曲艺工作者来说,曲艺是美妙的,是一种从外到内喜爱的艺术,正因如此,曲艺工作者更应当肩负起弘扬和传播曲艺艺术的使命,不仅仅是专研曲艺,更要把曲艺的美妙传播出来,就如音乐一样,不是每一个人都喜爱专研,但至少每个人都会听那么几首喜爱的歌曲,歌曲借助了恰当的平台得到了传播。在这一“微时代”中,多数人都是它的“粉丝”,广阔的平台更能使曲艺艺术发光发热。曲艺艺术工作者可以将曲艺内容做成相应的微电影,可以在某一地方旅游或风光人文宣传片中,将地方曲种纳入文化特色旅游的推广之中,这样将其放在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上,能够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曲艺艺术这一传统文化的美。
(二)借助“微平台”,普及受众的曲艺基础知识
娱乐化、庸俗化似乎已经是躲不过的困惑和现实,所以曲艺工作者更会不屑与对曲艺一无所知的观众进行过多沟通,而对曲艺知之甚少的观众在不了解其文化价值和底蕴的情况下,愈加不会过多接触曲艺,这就造成一种相互冲突的境况,更不利于曲艺的传承和发扬。开放的、活跃的艺术文化是应该倡导和支持的,因此,在网络发展趋势越加不可阻挡的今天,曲艺工作者更要利用好这一手段,借助“微时代”的力量,采取更多元化的方式,向现代越来越少了解曲艺的人们普及曲艺的基本知识,让人们在观看曲艺节目的时候明确传达的内容,这更有利于建立一个全民喜爱曲艺的时代。
(三)在“微时代”中继续加强传统曲种、曲目的挖掘整理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口迁徙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快速普及,许多曲艺曲种赖以存续的土壤、语境变得狭窄。据统计,目前查明的曲种有400余种,能够在舞台上活态演出的只有几十种。因此切实加大对传统曲种、曲目挖掘整理保护的实施力度是当下最为迫切的需要。这其中首先应强调保护先行,切不可因为某种形式生存状态良好、市场前景广阔便忽视或者漠视对它的挖掘和整理,应利用好“微平台”,加大宣传和挖掘,尽快地开展全面的保护和传承;其次要确立以“人”为核心的保护模式,围绕着“人”尤其是老艺人,开展长期的采访、研究、整理,确保挖掘整理的效果。
(四)在“微时代”中持续推进创作人才的培养和精品力作的打磨
要解决创作人才的缺乏,就必须在培养方式方法上找个更好的突破口,重视如何引导创作者“接地气”,只有知道观众想要什么,才能为作品找到扎实的根基。在这一过程中,“微时代”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就像前文所提到的“要想了解当今中国的动向,上微博就知道。”这一说法一点都不夸张,因此,在推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就应利用“微平台”,随时了解观众的想法,才能有益于曲艺作品的创作。同时,借助这一“微平台”,让有潜力的作品不再被束之高阁,千锤百炼真正成为“精品”,为健康的曲藝产业发展创造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殷俊、喻婷:“微时代”下市民生活习俗的变迁,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12月。
[2]蒋慧明:传播与传承——略谈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传媒促进传统曲艺的保护与发展。
[3]吴文科:论文艺的本质特征,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1月。
4.创新与新时代经济发展 篇四
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反映在时尚中就是消费者对于珠宝艺术的追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珠宝制造商更加了解时代的脉搏,掌握时代的潮流。香港凯旋珠宝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珠宝设计生产经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能够不断创新,实现凯旋珠宝的国际旅程。
凯旋珠宝就切实的做到了这一点,了解时代脉搏,掌握时代潮流新时代创新发展,现如今凯旋珠宝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当然凯旋珠宝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它强大的团队。资深的珠宝设计与制造团队,国际的视野,潮流的触觉,专业的计、生产、质量控制团队,精工制作,质量一流,二百多名员工,二百多个睿智的大脑,在时尚前沿的设计理念引导之下,设计出新颖、独特、高雅的珠宝首饰产品,为凯旋珠宝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凯旋珠宝严苛要求珠宝品质,除在世界各地搜罗优质天然钻石外,对所有原材料、意大利金饰制品的订购、质量有极严格要求,行内信誉超着。在设计上,黄金,白金,玫瑰金将是凯旋珠宝品牌未来珠宝设计的主线,但由于金价的攀升,设计师们开始减少珍贵宝石重量的运用,而更是把重点放在与众不同的设计上,凯旋珠宝聘请资深珠宝设计团队,拥有国际视野,深谙潮流之道,设计新颖、独特、高雅。在生产工艺上,凯旋珠宝以百年卓越珠宝传统工艺,亦锐意技术开发,将科技适当地溶入于商品之上,款式推陈出新,首版严格监督,直接监控质量,货源、质量、成本皆能保持穏定及达致国际要求,质量保证。
凯旋珠宝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它最顶尖的仪器。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凯旋珠宝始终牢记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引进世界顶尖的机械化生产仪器,使生产过程更具科技含量,把镶嵌珠宝首饰的技术与精确完美的融为一体,产品质量完美无暇,堪称经典,为凯旋珠宝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5.创新与新时代经济发展 篇五
同志们:
知史方能铭志,学史方能明智。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如今的2020年,这段历史让我们历历在目,并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和感情,因为这段历史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学习这部浩然的历史长卷,能够帮助我们从中获取感知更多前行力量,进而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下面,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回顾红色的历史年轮中,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成功拯救和发展壮大了中华民族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苦难辉煌史,从苦难中创造辉煌,让我们广大党员认识到了新事物发展之初的艰难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强大生命力。
(一)中国共产党是在黑暗统治中应运而生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敲开了古老封闭满清王朝的大门,从此让中国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让中华民族蒙受屈辱,中国人民饱受磨难。正当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出现衰败、山河残破、饱受欺凌,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个“运”是指民族危亡之时,国家处于最黑暗之时,广大贫民百姓民不聊生,吃不饱穿不暖,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在没有任何指望的情况下,十三名有志青年为中华民族崛起,冲破各种障碍,凭借满腔热血、斗志大勇,走向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3号秘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素、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代表陈公博;留日学生代表周佛海。包惠僧受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他们来自7个地方,代表着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各地党组织的报告,起草了党的纲领和决议。7月30日晚,会议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搜查,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在代表少、局势乱的背景下召开,但它的成功预示着一个伟大的政党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二)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中涅槃重生
1934年11月,在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付出了空前惨痛的代价,由从江西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在此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截至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还在中央苏区时,许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在作战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会上,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些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取得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做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
(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壮大
1941年和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最为猖獗的时期,是中国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时期。在敌占区,日军以“清乡”为主,普遍建立汉奸政权,强化保甲制度,镇压人民的反日运动,进行奴化教育和政治欺骗,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游击区,日军推行“蚕食”政策,大量修筑公路网、稠堡群、封锁沟、封锁墙和岗楼,制造“无人区”,以防止人民武装深入游击区和敌占区活动。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以“扫荡”为主,实行极其野蛮残忍的“三光”政策。在人民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处于下降阶段。从1941年到1942年,八路军、新四军兵力由50万减少到40万,干部损失很多;根据地面积缩小了1/6,人口也从1亿降到5千万;生产遭到破坏,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发生极大困难,没有任何外援。这时几乎弄到没有衣穿,没有油,没有菜,没有纸,战士没有鞋袜,伤病员没有医药,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境地。当时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宣称:华北的共产党军队败局已定。针对敌人进攻的新形势,1941年11月,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确定了敌后军民对敌斗争的方针是:坚持长期的、分散的游击战争,采取一切斗争方式与敌人周旋,节省与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待有利时机。终于在1945年迎来了战略反击,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中国共产党在全面解放中步入辉煌
1949年4月21日,也就是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的第二天,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在第四野战军严密监视帝国主义动向的情况下,第二、第三野战军于21日凌晨,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敌人苦心经营了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中华民国的彻底覆灭。5月3日解放杭州。27日攻占上海。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在武汉以东的团风、武穴间200余公里的地段上强渡长江,16、17两日,解放华中重镇武汉三镇。与此同时,华北各兵团于4月20日攻克太原。第一野战军于5月20日解放西安。接着,各路野战军分别向西北、西南、东南、中南等地进军,用战斗和和平两种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8月4日和平解放长沙。17日解放福州。26日解放兰州。9月19日和平解放绥远。25日和平解放新疆。到9月底,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表明,中国其他各阶级的政党都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能建立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可以预料,建国以后的漫长历史还将进一步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二、从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中,进一步感恩我们伟大的党,是他带领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土改运动,把广大的土地分给农民,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也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感和劳动积极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教育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扫盲运动,使广大农民摆脱旧了社会的噩梦,打开知识文化的大门,从而实现了自身的解放,而且为广大农民通过技术革命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条件。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卫生事业,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卫生医疗体系,随着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天花、霍乱、这些传染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均寿命从建国前的四十几岁提高到七十多岁。中国共产党还在建国后,一扫旧社会“黄赌毒”等陋习,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让中国人的面貌焕然一新,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中。
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道路上摸索前行,虽然中间有过曲折,但是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的角度及时地进行了自我批评总结,明确国家建设发展的新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长达三十多年GDP高速增长持续至今,“中国崛起”为世人所瞩目,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多项工农业指标位居世界第一。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的情况下,更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江泽民同志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并完成了国有企业的综合改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以应对新的挑战。以公有制为核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电视、电话、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飞入寻常百姓家”。
步入21世纪,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形势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新局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和道路,同时“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我们提出了言行的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成功举办08年奥运会、10年世博会,取得了载人航天、高铁贯通等一系列的辉煌成就,并战胜了非典、汶川地震等严重灾害的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护和肯定。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发展,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迈向新境界。
我们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xxxxx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并亲自到基层一线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党中央专门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国务院成立由32个部门参加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派出21个督导组深入各地医院、疾控机构现场督导,使全国各项工作紧紧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展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制度合力”,防控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之前澳大利亚发生的山林大火,在火情大面积蔓延的时候,他们的总理该休假休假,灭火工作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再对比一下前段时间恣意挥舞高尔夫球杆,全然不顾10万余民众死亡的“特靠谱”总统,这就更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中国社会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方向感、有了向心力;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正是有了xxxxx这个坐镇中军帐的“帅”,就能做到车马炮各展其长,凝聚起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和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三、从中国共产党党史这部浩然的历史长卷中汲取养分,从而坚定信念,实干作为,走好新时代铁路创新发展的长征路
我们作为铁路客运人,就要有一种始终“在路上”的思想认识,要通过积极学习党章、党史等党的理论,从而坚定信心,扛起责任,重整行装再出发,始终阔步走在新时代铁路事业创新发展的长征路上。
一是让思想永远在路上。古人云:器不饰则无以美,人不学则无以德。弃学终日,无所用心,必然会思想落伍、思维滞后,甚至可能滑向颓废堕落的深渊。诚然,理论上的模糊,必然导致政治上的摇摆;政治上的摇摆,只有万劫不复。作为党员,必须深刻学习领会xxxxx重要指示和党中央部署要求,对党的真理必须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熬灭最后一盏灯”的坚毅,自觉锤炼忠诚品质,掌握其中蕴含的精髓和真谛,才能心明眼亮、步伐坚定,才能自觉维护、看齐追随,才能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要让责任永远在路上。同志们,战“疫”需要责任,干好工作也需要责任。我们看到,疫情防控中,有身先士卒、敢言真话、敢于担责的钟南山,“硬核”封城、潜心研发疫苗的李兰娟,火速驰援、精于生化防控的陈薇,开创先例、建立方舱医院的王辰,尽心尽力、结合中药救治的张伯礼,正是因为他们敬畏职责、学识过硬,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得到快速研发、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为战“疫”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强力支撑。还有在一线被提拔重用、表彰奖励的人员,都是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的素质能力。只有具备过硬的本领,才能挑起责任的担子。我们每一名同志都要从一线战“疫”生动故事中,自觉对标正向,坚持做到既要吃苦耐劳、知责尽责、奋进有为,更要善于学习思考、不断提升完善自我。只要大家现在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将来就会有希望、有前途、有作为。
三是要让纪律永远在路上。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党性一旦失守,就不能自拔,心无所畏、言无所戒、行无所止,失去底线。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要严格按照党章党规要求自己,经常照一照言行有无失范失德失形的地方,问一问面对纪律到底有多少令行禁止的自觉,量一量自己肩上的使命责任有几多不可承受之重,激励自己求索不息,在反躬自省、严以律己中坚固思想防线、守住政治底线、远离高压红线。
同志们,回望党史源头,汲取信仰力量;面向未来发展,更思肩上重任,最后,希望大家日常能够积极学党史、用党史、践党史,让我们的肌体中始终流淌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纯正血液,为我们铁路事业永葆生机活力,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创新 篇六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就成为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从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环境出发,探讨了企业文化创新问题.
作 者:孙艳婷 姜德海 作者单位:孙艳婷(黑龙江省牡丹江垦区八五一0农场企管办)
姜德海(黑龙江省牡丹江垦区八五一0农场经贸总公司)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F2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企业文化 创新
7.创新与新时代经济发展 篇七
一、电视剪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影响电视节目的整体构思。电视节目主题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节目的类型、内容和叙事方法的不同体现的,科学有效、制作精良的电视剪辑能够完美地表达电视制作人在制作节目时的整体构思,将节目的整体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提高节目质量。其次,丰富电视节目的内容。电视节目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尤其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社会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加强电视剪辑技巧,灵活组合不同的顺序和镜头可以有效丰富节目内容,提升节目的质感和魅力。再次,增强观众的观感体验。要想提高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必须依据观众的喜好,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增强观众的观感体验。电视剪辑艺术在电视节目中的运用,能够充分挖掘有利的电视节目素材,为电视节目提供最直接的宣传,提高电视节目的艺术感染力。
二、我国电视剪辑艺术的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迅速发展,我国的电视剪辑技术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比如可以通过着色改变整个色谱,或隔离画面中的不同色调单独对它们进行更改,从而呈现出粉红色的草地、紫色的天空、绿色的皮肤等,也可以利用不同的亮度和角度进行实践,获得最具现实感的效果,甚至利用一些软件的过滤器改变颜色,设置背景,合成影像。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的电视剪辑行业仍然受制于资金、观念等因素的束缚,在硬件设施的配备、剪辑资源的整合以及剪辑人员的专业技术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视剪辑行业的发展,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改革与完善,那么面对复杂的编辑工作时,相关人员根本无法对镜头的长短和顺序进行科学的分配,更别说改变节目的构思,提升节目的整体效果了。
三、信息时代下电视剪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一)升级软硬件设施,保证画面与内容上的流畅和丰富
在传统的电视节目剪辑中,胶片和磁带是主要的画面记录方式。这样的方式将素材收集变成了一项繁重的工作,加之通过模拟磁带所记录的信号,在通过多次反复的转录与播放后,音像的质量大大降低,给节目的制作及存储带来了相当多的不便。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图像分辨率、兼容性和存储性能等方面成为了电视剪辑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和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不仅使得胶片和磁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更加速了新型的软硬件设施的开发与更新。在这一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在摄制、采集以及拷贝图像上都采用硬盘进行存储,再利用高速光纤网把所需素材快速搜索以及调用出来,不仅为剪辑工作提供了优质的物质保障,大大提升了剪辑作品的画面质量,更以其快速便捷的优势使电视剪辑工作变得更加科学、有效。比如一些电子游戏频道节目在剪辑时需要涉及游戏的实际操作、背景、游戏现场的气氛以及与之相似的游戏等诸多内容,依靠数字技术便能做到在多次拷贝甚至反复播放下也不会损伤画面质量。
(二)注重细节提升,促进电视编辑艺术个性化
常言说:“细节决定成败。”在电视剪辑中,要想提升剪辑质量,获得观众认可,必须在细节上下功夫,体现精致与个性。首先,把握剪辑风格。电视节目的形式除了要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外,更要体现节目的整体构思与独特风格,提高节目质量,让观众通过剪辑风格把握节目的创作意图。其次,保证画面连贯。连贯的画面能够更好地展示内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在电视剪辑过程中,必须保证画面连贯,必要时可采用叠化的剪辑方式,将电视节目制作成一种视觉与听觉相统一的艺术。再次,控制剪辑节奏。对于电视节目而言,尤其是大型的电视节目,内容的可变性往往非常大。想要在确保流畅性的同时完美展示电视节目的重点和精彩之处,必须高度重视电视节目中的人物和情节的不断变化,并辅以恰当的节奏剪辑,为不同的电视节目素材选取不同的剪辑方式。最后,增添个性元素。新奇的事物能够有效吸引观众的视线,这一点无可厚非。因此,在电视剪辑中,要在良好的电视剪辑技巧基础上注入新鲜血液,以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做好了这些细节,才能保持段落构造的饱满和完整,保证整体布局的均匀,有效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在信息化社会占据一席之地。
(三)培养专业团队,开启电视剪辑的全民参与时代
信息化时代,需要大量“术业有专攻”的专业人才,电视剪辑行业也不例外。纵观当前的行业现实,从业的剪辑人员大多要负责拍摄、合成、剪辑、播出等多个工种,真正精于剪辑的人才少之又少。这就很难制作出高、精、尖的电视节目,与当前人们对电视节目的高要求相距甚远。面对这一现实,培养专业的电视剪辑人才,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才是行业发展的有力竞争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剪辑出更多的精品、良品。
此外,信息时代下的电视剪辑正在开启一个全民参与的局面。许多电视台已经不再局限于自身所拥有的专业团队,而是鼓励和支持那些有着这一爱好的社会人才利用手中的摄像机、照相机,抓拍身边的新闻和娱乐作品等各种事物。有了这些不同的数字化素材,再配以先进的剪辑手段,制作出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比如一些新闻报道以及娱乐作品当中时常会有网络视频出现,这些视频的完成者大多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所展现的真实情感及个人化色彩更加强化了电视节目的主题,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使电视节目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良好的电视剪辑技巧能够增强电视节目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尤其是在当前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电视节目的质量与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剪辑工作是否到位。由此可见,只有不断完善剪辑技巧,电视节目才能以更加优秀、更加丰富的节目形式与内容在信息时代获得长远的发展。
摘要:随着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剪辑面临着从时间到空间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创新与完善电视剪辑艺术已成为必然。本文从电视剪辑的重要性入手,对其现状与不足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对电视剪辑艺术的创新路径展开探究,希望能够借助信息化的优势促进我国电视传播行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数字化,电视剪辑
参考文献
[1]钱晓韵.现代电视意识中的剪辑发展新趋势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3(22).
[2]王萌.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J].中国新通信,2016(05).
[3]吴爽.信息化时代语境下电视剪辑艺术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10).
[4]孟楠.信息时代下的电视剪辑艺术[J].新闻传播,2014(04).
8.后危机时代银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篇八
新世纪以来,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步伐确实在不断加快,这不仅体现在具体投放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的品种上,更体现在银行业关注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上。这一变化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为金融体系消化历史问题和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金融体系提高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提出更紧迫的要求。二是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继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实现了在境内、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资本充足率大幅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显著提高,公司治理机制和市场约束力度同以往相比实现了跨越性的进步。商业银行有精力也有动力思考和实践创新发展问题。三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银行业对外开放,商业银行需要加快培育和构建核心竞争力,以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竞争格局。
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活动显著增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活动显著增多,活跃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有三个方面比较有代表性:
一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或代客理财业务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壮大。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以存贷款业务为主,息差收入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和业务增长点,客户是银行单一标准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也是银行单一业务管理规则的被动接受者。理财业务的出现使客户在银行的资产除存款以外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在资产组合方面有了更多主动性,银行也逐步围绕客户特征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银行不再是一个只单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汇款的资金转移机构,而是在法定业务范围内,跨多个金融市场或以多种资产形式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专业金融服务机构。以个人理财业务为例,截至2011年第二季度,我国共有11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了个人理财产品,存续产品数量达到9148款,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4万亿元,业务规模保持较快增长。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为金融消费者在投资领域、期限、收益、风险等级及资产组合方面提供了丰富、灵活的选择。从实际效果看,在总体水平上实现了客户资产的稳健保值增值,避免了金融市场波动的直接冲击。在企业服务方面,商业银行在债券承销、现金管理、财务顾问、贸易金融等方面开展了较多的创新,在中小企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服务等方面更加注重企业的行业特征、资金使用周期特点、财务特征等,不断探索开发适合企业运行规律的产品和服务。
二是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电子化程度快速提升。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快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银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积极适应这一趋势。在过去近10年的时间里,我国商业银行电子渠道建设取得较快进展,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传统物理网点的扩张速度。与传统的存折只能局限于存取款服务相比,银行卡的应用为多个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集成提供了载体。以自动取款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银行,将银行服务拓展到物理网点不能覆盖的区域,打破了银行网点固定营业时间的限制,实现了交易的全天候和全地域。以银行卡的发展为例,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发行银行卡26.7亿张,上半年交易金额178.6万亿元,其中消费金额7.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45%和56%;已发行贷记卡2.3亿张,上半年贷记卡交易金额3.3万亿元,其中消费金额1.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51%和50%。贷记卡消费金额达到银行卡总消费金额的24%,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从2006年的3.1%迅速上升至2011年第二季度的21%,对便利金融支付、增进小额信用循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电子银行交易近年来日趋活跃,电子渠道正在成为企业和居民资金管理、网络消费、享受银行服务的重要平台,分流了传统银行柜台业务的压力,提升了银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截至2010年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电子渠道累计交易357.29亿笔,交易金额628.52万亿元。其中,网上银行客户数超过2.79亿,网上银行交易109.02亿笔,交易金额520.77万亿元。而2006年的电子银行交易额仅为122亿元。
三是商业银行参与金融市场交易的程度日益加深。截至2011年6月30日,全国共有7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衍生产品交易资格,交易总敞口10.23万亿元人民币;交易量26.38万亿元。绝大部分为利率类和汇率类的交易产品。无论是从自营套期保值还是代客交易的角度,商业银行作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和其他场外市场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地使用、创造、组合金融工具,满足不同客户对资产转换、保值增值、对冲风险、期限转换等方面的需求。
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稳定的关系
金融危机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金融创新是金融体系发展变化的外在表现,其本质是金融机构市场行为、金融市场流动性分配、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均衡、监管体系有效性等方面的综合。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流动性过剩背景下,金融机构长期乐观预期形成公司治理扭曲,造成过度承担风险。高度复杂的金融工具导致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掩盖了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体系积聚的巨大风险,而外部监管没有积极跟上,市场和机构的监管套利及中介机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甚至发挥负面作用,使得风险演变成危机。尽管这样,也不能以偏概全,甚至对金融创新因噎废食。
金融创新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市场参与者之间利益和风险的分配与再分配贯穿其间。回顾世界金融历史,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科学有效的金融创新推动着金融体系的变革,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将金融风险分散和转移到愿意平衡风险与收益进而承担风险的主体。但同时,缺乏利益制衡和外部监督的金融创新也会扭曲市场、放大风险、催生泡沫,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作用。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一系列不审慎的过度的金融创新行为不仅未能发挥有效的风险对冲作用,反而增大了市场波动性,造成金融体系过度膨胀,通过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等途径进一步“绑架”实体经济,造成整体上的经济失衡。危机再一次告诫我们,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收益与风险并存。没有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将失去效率和活力,但过度投机性地使用金融创新工具会造成风险被成倍放大。此次次贷危机就是从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再打包成CDO产品、CDO平方甚至是CDO的立方产品演化成的。由于进一步的证券化后,新资产的风险构成完全改观,并且形成连接不同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风险通道,一旦交易市场出现问题,形成系统性的连锁反应,则将局部风险裂变为全局性风险,使单一市场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对于金融创新的评价和使用,我们必须辩证分析,趋利避害,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真正实现其有益价值。
国内银行创新存在的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创新起步时间不长,目前还处在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围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包括公司治理、激励约束机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提升。
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增强金融创新的战略规划,系统研究自身金融创新定位和重点。一些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仍然局限在具体产品的开发,缺乏完善的配套体制和严谨的创新流程,偶发式、嫁接式的创新仍然占很大比重。一些银行创新活动的原动力和落脚点还是基于高速扩张冲动,对于金融创新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的业务特色、市场定位和发展优势缺乏深入思考和研究。这造成国内一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能深入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合理应对经济周期变化,有效契合市场需求,从而不具备效益的可持续性。
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在与金融创新相关的公司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和智力资源培育等方面尚处于积累阶段。市场中金融创新活动的趋同性明显,产品开发中模仿式创新多、自主式创新少,业务创新的技术含量和服务含量仍然偏低。部分商业银行对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考虑得不够充分,有时只是围绕自己的需要考虑,在金融创新上求形象、赶时髦,对于引进或是模仿的产品不做充分的剖析分解和消化吸收,就直接向市场销售,发展成了只会做再包装的“贴牌”服务。自主研发能力的薄弱使得市场中的创新多样性不足,创新热点过于集中在单一领域。对于某一类金融需求或某一类客户群体,金融产品供给过剩,另外一些领域则存在金融供给不足。
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金融创新的风险性关注度不足。一些商业银行对于金融创新收益与风险的理解还比较片面,过度强调金融创新带来的增值效益,而忽视了对其新增风险的分析和管理。部分商业银行还没有自觉实践“了解你的业务,了解你的风险,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交易对手”的金融创新实践准则,没有合理评估创新产品的内在风险,综合测算潜在成本和收益,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也没有测试自身对创新风险的承受能力。金融理论的常识和金融危机的事实都证明:任何金融产品的风险与收益都是对称的,金融创新的增值收益必然同时体现为银行承担了新的风险,没有风险化解和转移机制的金融创新,其收益也是不可持续的,并将在商业银行的某一业务领域或某一时段积累为更大的风险。
四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活动需要高度关注信息披露和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金融产品的日益复杂化,也带来了银行与金融消费者之间对于金融产品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银行除了获取金融创新的商业利益外,还需要以充分的信息披露为前提,避免错误销售和误导造成的金融消费者的产品错配,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履行公众教育的职责,二者不可偏废。
国际银行业的经验和教训
金融与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国际银行业近期波动与国际经济的表现密切相关,这也可以视为是其高度市场化的一种体现。国际上的主要银行业机构经历了历史上多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检验和淘汰,幸存者大多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较为审慎的经营理念和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手段。这些机构的经验是银行经营发展的内在规律,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就对机构层面多年经验中提炼出的一系列良好实践一概否定。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恰恰暴露出了一些金融机构对这些审慎经营规律的背离,它们最终受到了市场的惩罚。
一是要坚持金融创新“简单、实用、透明”的原则,不做过度复杂、背离实需的金融工具。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一些衍生工具没有基础资产,无法做风险定价,也没有信息披露,交易各方都不清楚产品的本质和用途,演变成了价格对赌的工具。我国银行的金融创新应首先着眼于满足最基本、最广泛的金融需求,着力填补空白。
二是将金融创新与公司治理紧密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不良的公司治理架构和激励机制对金融创新行为的扭曲。激进的逐利发展模式使金融创新成为价格投机、过度承担风险、规避监管和与客户争利的工具。没有一个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缺少负责任的董事会和高管层,金融创新就不会有好结果。金融创新应是商业银行持续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而不是短期博取超额利润,从客户身上攫取收益的工具。
三是坚持金融创新的专业化、科学化建设。金融创新需要战略规划、市场论证、收益测算、风险评估等一系列完整流程,也需要信息系统支持和专业的人力资源支撑。具备技术含量的金融创新才是不易复制的,在竞争环境中可持续的。
9.浅析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创新 篇九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代替了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成为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将成为推动知识经济时代前进的重要动力,提高知识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管理的核心。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管理创新 企业文化 信息平台
1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挑战
1.1企业生产方式的崭新变化
企业不再把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速度、数量、产值作为追求的目标,不再只注重以往的流水线、节拍等严密的分工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而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虚拟企业、网上经营等新的组织及管理模式正在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知识和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产生了许多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等一系列发展方向。
1.2经营方式的转变
Internet浪潮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它使用的广泛性及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等优点,在企业经营上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形成新的交换体制,冲破时空的限制,构架新的市场规则。在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平台上如何开展企业经营活动,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电子商务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突破了原有市场的界限,企业无论大小,只需花费极低的成本就可以通过Internet构建自己的全球贸易网,成为市场全球化的跨国企业。只有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目标市场营销。互联网技术使供求关系变为动态的互动关系,顾客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将自己的特殊要求利用互联网迅速地通知给供给商,而企业也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互联网了解和跟踪顾客的市场反馈。顾客不再仅仅是对象或目标,而是参与者和控制者,成为企业的合作者。
1.3企业组织和运行形式的变化
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借用企业外部的力量,将可利用的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虚拟运行,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形式的一个发展趋势。企业虚拟化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虚拟运作的类型包括:(1)人员虚拟。打破传统的组织界限,通过多种方式借“力”引“智”,外部人力资源与自身的资源相结合,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不足。(2)功能虚拟。借助于外部的具有优势的某一方面功能资源与自身资源相结合,以弥补自身某一方面功能不足。其主要形式有虚拟生产、虚拟营销、虚拟储运和虚拟广告设计等。(3)企业虚拟。彼此实施合作竞争战略的有共同目标的多个企业间结成战略联盟,为共同创造产品或服务、共同开创市场而实施全方位的合作。
2企业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2.1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式变为扁平化网络式,领导者垄断信息以及自上而下直线沟通的时代将宣告结束,横向信息沟通成为主要的结构形式。扁平化企业组织能够建立一个上下级快速沟通的信息平台,从而能够快速、有效地制定解决方案。
2.2企业文化变革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识经济更多的依赖于人的智慧和知识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这些都是蕴藏在人们头脑中的资源。所以管理者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突破原有的、刻板的规章和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2.3更新企业思维方法和观念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员工的创新会带来直接的效益。因此,为了挖掘人的创新能力,企业领导的管理方式和观念就要革新。领导者要具有以下的理念:(1)服务型管理观念。管理者的职责在于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同时能够不断地给组织和员工提供完成工作所需的资源,而不是给已经能够完全独立工作的员工施加太多的控制。管理层对员工所提供的资源支持包含了多个方面,从最基本的对员工之间工作的配合协调,到更好地设计和定位员工在公司内部的发展前程等,使得员工更乐于且有能力承担多方面的责任,将工作理解成乐趣,携同组织一道前进。而不是仅仅视工作为谋生的手段,不得已而为之。(2)学习型管理观念。知识经济要求企业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通过学习型的管理,构建“学习是工作、工作是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为员工的终身教育、不断获取新知识营造环境支持,并逐步将企业培育成学习型组织。可持续的学习有下述形式:一是系统地从过去和当前的研究项目和产品开发中学习;二是客户作为企业中共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成为获取信息的外源;三是组织内部成员间加强联系,实现资源有效共享;四是培训不再是一次性,而是持续不断的活动。
2.4建立企业对外合作平台
在传统市场经济中,是找不到竞争对手同时又是合作伙伴的现象的。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体系越来越复杂,已经没有哪一个国家或企业能够在所有的领域里保持领先的地位。所以,拥有不同优势的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在这种形势下,竞争者都不能仅从敌对的角度来思考自己同竞争对手的关系,而是要多方系统思考,既竞争又合作,建立复合型、多样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按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统一体的新观念来调整竞争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宏观上还有助于减少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竞争企业之间关系的复合化、多样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面向知识经济的企业应具有的创新观念,将企业纳入新型的高层竞争与合作的网络之中,才不至于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遭遇困难。
2.5建立以顾客驱动的经营思路
在知识经济时代,顾客的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意见加入到生产过程中,使自己成为部分生产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建立了顾客和企业之间的信息通道,提出了敏捷制造方式,使顾客的需求能够及时在生产中得到反映。在国内,家电产品龙头海尔集团已经从这种生产方式中尝到了的甜头。
2.6建立全球化的经营战略
随着全球化大生产的到来,企业的市场经营战略必须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信息网络,建立广泛的信息交流机制,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充分发挥自己智力资源优势,从全球视角来统筹考虑和合理分配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资源,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
3结束语
10.创新与新时代经济发展 篇十
尊敬的XX会长、XXX主任、XXX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金秋时节,我们为了共同的改革大业,今天相聚在XX、相聚在XX。首先,我代表XX省委改革办,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对我们XX改革的大力支持!感谢彭会长和各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给予指导!感谢XX多个省市的改革同仁前来参会、共同交流!
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XX和全国各地一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近年来,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全以来,XX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总书记对XX提出的“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探索实践,勇于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历经夯台垒基、立柱架梁,全面推进、积厚成势,正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为XX注入了动力、释放了活力,全面提升了创新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此次研讨会选择在XX,并举行“中国体制改革杂志社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XX(XX)分院”揭牌,就极具代表性、富有说服力。
我们就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着重跟踪调研过XX市几个县区的情况,都有不少亮点、不少经验、不少品牌。无棣县“厕所革命”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等走在前列。滨城区打造沿黄生态带、文化旅游带,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为全省XX个重大案例之一,近日以文件形式上报中央改革办。沾化区打造医共体,一个院长统天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还创造了富民强镇的“冯家模式”。博兴县的流程再造、创新社会治理智能化模式、以合作社模式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开始成为品牌。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XX市的改革成效。从省委改革办常态化督察评估看,XX市近年来特别是市委主要领导调整两年来,改革呈现新的强劲态势,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推动更加有力。主要领导做决策、出题目、冲在前,聚集多方资源,协同一致发力,涌现一批改革尖兵,形成浓厚的改革氛围、强大的改革气场。二是谋划更加精准。给XX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吹响改造传统产业、打造世界顶尖级电解铝产业集群的冲锋号。三是探索更加超前。实业家、科学家、金融家联合打造魏桥国科研究院,正在颠覆着传统科创模式。四是品牌更加多元。开发区改革、“滨周到”代办服务、“e家大救助”、“全科大网格”等一系列改革品牌不断涌现、迅速成长。XX在去年全省XX市改革评价中,成为考核进步最快、变化最多、跨越幅度最大的市。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XX可谓是XX改革的一个缩影。纵观XX改革这几年的创新实践,既上下目标一致、协同发力,又各自差异探索、突出特色,整体成势,厚植了内容,积累了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XX特点的“省域地方改革模式”。我认为,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和运用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论方法论,紧密结合XX实际,创造性探索实践,回答了一个省域如何创新中落实、落实中创新,以改革激活全盘、丰厚优势的重要时代课题。这种模式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特征:
一是顶格思维抓推动的特点特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委(党组)扛起改革政治责任、领导干部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的重要要求,省委始终把改革摆在重要位置、担负起重大责任,省委主要领导始终把改革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谋划、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全省改革遵循内在逻辑,一年一个改革重点,20XX年以来的X次省委全会,每一次都聚焦一个改革主题,集中研究加以突破,形成了改革共同意志、凝聚了改革磅礴力量,彰显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干劲,推动了XX“再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
二是问题导向攻难点的特点特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的重要方法,XX的改革始终奔着问题去、冲着问题来,向难题展开一个个攻坚行动。今年,全省发起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有力推动难题破解。针对抗击疫情“大考”暴露的问题,攻坚破解公共卫生领域应急管理难题;针对营商环境短板,发起流程再造攻坚行动;针对高素质人才缺乏,改革打造人才高地;针对科教大省向科技强省跨越的难点,发起科教改革攻坚行动,培育“创新策源地”;针对调控杠杆功能不强的问题,展开财税金融深度改革;针对资源环境约束,奋力推进“要素跟着项目走”等市场化改革;针对企业竞争力提升难题,突出混合所有制改革;针对开放改革联动性差,发起开放倒逼改革攻坚行动;针对法治意识淡薄,围绕擦亮法治XX“金招牌”组织攻坚。
三是聚焦发展增优势的特点特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靠深化改革来破难题、解新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论述,XX针对经济结构偏重、转型压力大的实际,统筹各领域改革,把大量的改革资源配置到经济领域,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谋划形成了八大发展战略,每一个战略都有规划、有目标、有路径,坚持改革开路推进实施,搭建起XX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省会、XX、XX三大经济圈,重组全省经济地理版图。围绕陆海资源统筹,实施海洋强省战略,推动陆海生产要素叠加,全面提升海洋经济的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三个好于,即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好于上半年、好于预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的突破引领和强力支撑。
四是试点试验创路径的特点特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的重要部署,XX充分利用国家重大试点试验资源,努力探索创新试验,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制度创新、高质量发展新高地。XX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规划发展十强产业,实行重大工程推进,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中国(XX)自贸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牛鼻子,落实总体方案,强化片区主体功能,已经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着力推进合作机制创新、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开始走出新路子。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肩负起重大创新责任,越来越彰显出龙头地位角色。
五是成果共享惠民生的特点特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改革理念,XX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实践中,无论是解决群众反映的就业、上学、看病等老问题,还是回应群众期盼的公共卫生、数据资源共享、投资发展新业态等新问题,都紧紧依靠改革,构建为民惠民的新机制。这几年,是XX民生领域出台改革方案最多、创新性政策推出最密、投资强度最大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时期。群众在得到实惠、享受成果的同时,聚集了关心和推动改革的热情,形成人人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性循环。
六是机制保障求实效的特点特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创新方法、推动改革落实、确保改革成效的重要指示,XX着力探索领导领衔、督促指导、考核评价、第三方评估、履职述职、舆论监督“六位一体”的改革落实推进体系。每年都选取XX个重点改革任务,明确省级领导领衔,承责确保落实;率先推出实施改革考核制度,这一做法在全国推广;XX等市实行主要领导改革述职,当场打分排名,形成强力激励和倒逼效应,中央领导同志给予肯定,中央改革办专门刊发推广。这些方法成为落实见效的有力武器。比如,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管委会+”体制、取消行政级别、实行全员聘任等举措,一年时间,已缩减实际管辖面积XXXX多平方公里,精减管委会人员X.X万多人,回归了经济属性本源。比如,港口、机场重大资产重组,从谋划制定方案到组建全省统一的港口集团、机场管理集团,仅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当年港口吞吐量就增长X.X%,今年前三季度又增长X%。可以说,严密机制抓落实成为XX省域地方改革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国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任务艰巨繁重,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XX年前。在当前重要节点,我们认真学习总书记最近一系列改革的重要讲话、重大观点、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能够进一步洞开思维、超前把握趋势、找准改革发力点。我有几点对未来一个时期改革推进重点的不成熟思考和研判,这里与大家做些交流。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来推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攸关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格局的关键是循环,焦点在于通过改革打通关节障碍,高效配置要素,足见推动改革之关键。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推进。在我国改革开放第XX个年头,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第XX个年头,也就是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十四五”时期必将坚定不移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围绕综合改革试点来推进。《XX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已经正式宣布,意味着XX将由经济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单项冠军”,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全能冠军”迈进。XX这一点上的试验,必然带来全国面上的联动。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来推进。科技创新是我们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的一个关键变量,谁抓住了科技创新,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从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到国家密集布局前沿科技,可以清晰地研判,“十四五”时期的一大改革重点,就聚焦在如何更加高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围绕推动大区域格局协同化来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谋略、大思路,就是科学构建中国经济地理新版图,XX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XX经济带、XX大湾区、XX新区等重大国家战略相继推出,这些大战略效应的显现,很大程度上需要改革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十四五”时期这方面的改革必然是重中之重。就XX而言,关键是用改革之策,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以上改革重点的研判,我只是点了点题目,同时也可以梳理出更多的一些改革重点,因时间关系就先讲这些,不当之处请予指正指教。
【创新与新时代经济发展】推荐阅读:
改革创新与新时代10-26
从新时代与创新思维01-17
时代呼唤创业创新07-01
创新与发展09-21
作文创新与发展08-03
iphone发展与创新10-27
发展与创新教学设计10-27
少数民族社区发展实践与创新06-19
科技创新与科技馆发展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