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代表人士队范围

2024-08-26

党外代表人士队范围(共10篇)

1.党外代表人士队范围 篇一

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一战线一项基础性工作。根据党的十七大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断推进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为2012年换届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党外后备人选,保证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按照省委统战部有关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市统一战线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对象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的任务更加繁重,在进一步促进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的作用更加突出。这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市委的重视下,我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全市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换届后,一大批优秀党外代表人士走上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参政议政的岗位,积极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但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适应领导班子建设的后备人选相对不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及结构不尽合理;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因此,必需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研究,及早谋划,着眼于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这项事关统一战线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第20次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市委的重视下,我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全市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换届后,一大批优秀党外代表人士走上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参政议政的岗位,积极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但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适应领导班子建设的后备人选相对不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及结构不尽合理;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选拔党外代表 人士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因此,必需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研究,及早谋划,着眼于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这项事关统一战线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第20次全国统战会议和中发正2006)15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抓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突出重点,加强培养,健全机制,推进选拔,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德才兼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为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服务。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2010年为新起点,着眼于下一次换届,到2012年,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代表性较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确保下次换届有充足的人选;加强培训,对已做安排的各领域党外人士和后 备干部队伍基本轮训一遍;加强实践锻炼,积极推进党外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党外干部的综合素质;选拔和推荐优秀的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探索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的工作机制,推进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点对象: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社会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人士,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爱国爱港、爱国爱澳代表人士,在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人民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干部。

二、主要工作和基本要求

(一)协助民主党派加强班子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把讲政治、有影响、有能力、公道正派的优秀人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规范民主党派领导人的选拔任用程序,采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民主,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分级建立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名单。后备干部的数量,要根据领导班子职数,按照正职1:2和副职1:1的比例确定,争取2012年以前培养10名左右市级民主党派领导人后备人选,20名左右县级民主党派领导人 后备人选。加大培训力度。市委统战部每年举办1至2期民主党派成员培训班,2012年以前将民主党派市、县级组织负责人及后备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县区根据各自实际开展对民主党派负责人及后备干部的培训。协助民主党派机关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二)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社会影响的无党派代表人士。紧紧抓住知识分子这个源头,在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新的社会阶层等领域物色一批有积极贡献和良好社会影响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市委统战部确定100名左右的重点联系对象,每年培训无党派代表人士30左右。县区根据各自情况确定重点联系对象,进行培训。成立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立新的工作载体,拓展无党派人士工作途径。与组织部门密切配合,对重点培养的无党派代表人士,积极推荐担任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政府工作部门、司法机关、有关群众团体领导职务。进一步做好人大、政协安排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工作。

(三)加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针对我市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实际,以增强素质和提高能力为重点,加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抓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贯彻。市民委要做好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 培训工作,每年举办1至2期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培训班,人数不少于50名。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区、县要制定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培训规划,做好培训工作。

(四)加大对宗教团体负责人和宗教教职人员的培训。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选配到各级宗教团体领导班子中来,保证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市委统战部、市宗教局要与各县区配合,共同建立100名宗教教职人员和50名重点寺观教堂寺管会主任名单,作为各宗教的骨干力量,由市上统一进行重点培训培养。同时,要积极选送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宗教界年轻教职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帮助他们提高文化修养,开阔视野。

(五)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要求,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代表队人士的培养选拔工作。加强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引导工作,培养一批党外代表人士。市委统战部会同有关部门分类别建立100名左右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重点联系名单,市工商联每年培训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不少于30名。县区 要确定各自的联系对象进行培训。加强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正职1:2,副职1:1的比例建立后备人选。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

(一)切实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统战部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好,并把队伍建设的情况作为衡量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党外代表人士的监督管理机制。要加强教育,将反腐倡廉作为各类培训班次的学习内容,对党外人士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苗头,要及时谈话提醒,进行批评教育。协助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组织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措施。

(三)强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各级统战部门要建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保障机制,积极争取把统战工作特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和工作需要,逐年增加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

(四)加强上下联动、层层推动的督查机制。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督查工作,重点督促检查省、市委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和 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市委统战部会同有关部门每两年对各县区贯彻落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督查。

2.党外代表人士队范围 篇二

摸清和了解潮州市党外人士的基本情况, 是我市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从潮州来看, 党外人士基本情况如下:

(一) 民主党派人士

我市共有八个民主党派, 分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称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 (简称民盟) 、 中国民主建国会 ( 简称民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 (简称民进) 、中国农工民主党 (简称农工党) 、中国致公党 (简称致公党) 、九三学社、台盟。 其中, 除台盟外, 2002年4月30日致公党潮州市委员会成立后, 我市七个民主党派组织已全部建立。 目前, 全市各民主党派共建立基层组织45个, 共有民主党派成员878人 (附表如下) 。

(二) 无党派人士

2013 年12 月31 日, 我市成立了潮州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 由潮州市知识界代表人士自愿组成, 是以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非盈利性、联合性社会组织, 是具有统战性、知识性、联谊性的社会团体。 该会的主管单位是中共潮州市委统战部。 目前有会员78人, 凡是加入知联会的无党派人士, 按照中央有关无党派人士政治面貌规范使用的规定, 可以认为是已正式确认的无党派人士, 其他人员, 我市没有正式办理手续确认。

(三) 民族界人士

除了世居的畲族外, 潮州外来少数民族共有39个, 全市共有41个民族。 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6652人, 其中世居畲族人口2353人, 占全市人口的0.086%, 零星分布在三个县 (区) 九个行政村, 即潮安区归湖镇的溪美村、碗窑村、山梨村, 凤凰镇的石古坪村, 文祠镇的李工坎村;饶平县饶洋镇的蓝屋村;湘桥区意溪镇的古痷村、桂坑村和荆山村。 流动人口大概15000人。

(四) 宗教界人士

我市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10个, 其中佛教128个, 天主教26个, 基督教56个, 宗教教职人员经定247人, 佛教192人, 天主教4人, 基督教51人, 宗教团体11个, 其中佛教5个, 天主教3个, 基督教3个。 全市共有30名宗教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其中市人大代表3名, 市政协委员5名, 县 (区) 人大代表4名, 县 (区) 政协委员18名。

综上所述, 我市统一战线工作面广线长, 人才众多, 资源较丰富, 组织抓好代表性人士队伍建设, 特别是开展代表性人士教育培训, 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 更好地为潮州凝心聚力, 为潮州新一轮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二、潮州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 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影响教育培育工作的开展。

根据调查, 目前我市党外代表人士不到七成的人认可教育培训的作用和地位, 部分人甚至对此持否定态度。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应有的地位和实际地位存在的巨大落差主要原因是:一方面, 一些部门和领导缺乏真正的统一战线意识、多党合作意识和广纳群贤意识, 存在“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仅仅是政治需要, 工作很难抓好”, “行政领导班子有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工作起来不方便”等错误的思想, 最终导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被看成是一项可有可无、可紧可松的工作, 缺乏内在动力和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 一些党外代表人士对教育培训的人士存在一定的误区, 认为思想政治培训是政治教化和“洗脑”, 因此产生思想抵触, 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和主动性。

(二)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尚未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1.没有建立起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协商机制。 我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由统战部门协调、管理和组织, 没有列入党委和政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 这说明在调训过程中, 统战部、组织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和社会主义学院等部门的协调不够, 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事实上,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涉及人、财、物多个方面, 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开展, 只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2.培训与选拔任用存在脱节, 培训的综合评价体系不完善, 无法将教育培训结果与干部任用选拔完全联系起来, 教育培训还没有成为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的硬性指标, 对于积极参与培训、表现良好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积极性。 由于长期以来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远不如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 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因此党外代表人士主动自觉参加主体班次培训的意识薄弱, 难以受到制度约束。

3. 培训效果跟踪反馈不及时, 一是我市社会主义学院对于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开展不及时, 没有将培训不同阶段的评估结果作为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托。 二是目前采取的培训效果评估办法存在一定的不规范, 没有对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等评估指标进行细化, 分类不科学。三是忽视对培训效果跟踪反馈结果进行分析, 没有根据结果认真总结教学培训的经验和教训。

(三) 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不利于党外代表人士素质能力的提高。

1.教育培训的 “ 面” 不广。 我市党外代表人士多集中于科教文卫等部门, 因此针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多集中于这些单位, 培训范围没有拓展到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专业人员、工商界代表人士。

2.培训教学的实践性不强。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足, 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对统战工作实际、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情况和特点、培训对象需求等了解不多, 把握不准, 导致培训教学难以做到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对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党外代表人士关心的问题涉及较少, 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较少, 学习内容显得比较空洞乏味, 教非所需, 学非所用。

3. 培训方式传统, 教学手段单一, 参训学员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目前, 教学培训的方式多半以“填鸭式”、“满堂灌”教学为主, 这种以听专题、看电教、组织讨论为主的培训模式, 难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近年来, 我市积极探索和尝试交互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兴趣教学等方式, 但由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 加上在短期班次中无法安排等原因, 交互式、研究式教学在整体培训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少, 极大影响教学培训的实效性。

(四) 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 统一战线教育培训的特色难以充分发挥。

社会主义学院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教学场地不足、软件和硬件还不成熟等共性问题, 影响了统一战线理论教育培训特色的发挥。 就我市社会主义学院而言, 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工作机制还没完全理顺, 目前突出的问题是采取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模式, 没有成立统一战线理论教研室, 办班数量和办学动力不足。 其次是统一战线理论专职教师数量不足, 教学科研队伍基数太小, 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构成不太合理, 严重制约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 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不相适应。

另外, 办班模式随意性较强, 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就我市社会主义学院而言, 办班模式以短班为主, 培训时间只有一周以内, 半个月以上的中班和长班极少, 既缺少三个月以上的重点培训班次, 又缺乏长期稳定的精品理论课程。

三、进一步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首先, 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 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先进性建设的需要,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不仅要从政治上关心和爱护, 而且要在教育培训上创造更多的条件, 把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 切实抓好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 党委统战部和组织部要根据各自的分工, 定期联系、交流、研究商讨培训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有关工作, 在制定名单、培养锻炼、考核任用等方面做到“同一套工作计划、同一份干部名单、同一个工作目标”, 努力实现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再次, 党委统战部要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和港澳台同胞实现良性互动。 民主党派委员会和民族宗教团体应及时向党委统战部介绍优秀后备干部, 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培养选拔制度, 形成科学合理的后备队伍结构, 实行动态管理。党委统战部和民主党外要与后备干部所在的单位保持经常性的工作联系, 定期请他们协助考察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工作表现, 请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为后备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学习机会。

(二) 推进科研工作创新发展。

首先, 要积极制订学科建设规划, 建立科研创新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围绕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使科研切实发挥支撑作用, 为提高教学水平、推动统一战线理论创新服务。 其次, 要切实采取措施, 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要坚持走“内培骨干、外聘名师、专兼结合”的路子,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定期安排专职教师到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修学习, 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 坚持公开选拔、择优聘用的原则, 探索兼职教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选聘优秀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 形成理论型、实践型、管理型和专家型相结合的兼职教师队伍。 同时通过提高教师的政治、经济待遇和建立教师竞争激励机制, 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三) 创新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

创新党外人士培训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 是深化潮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个稳定、高效运转的基地, 是建立健全培训体制的保障。 潮州市社会主义学院作为党外人士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 更加需要重视提升自我的综合优势, 在创新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上下工夫。从提高潮州党外人士思想政治素质这个目标来说, 可以采取基础理论培训、社会实践与外出考察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争取建立与省社会主义学院和中央社会主义协同培训的联系制度。 在教学实践中, 借用个案调研的方式方法, 结合现场教学形式, 有条件的可以在中青年党外人士培训过程中采用研究式教学, 变学员“要我学”为“我要学”, 打破传统教学教法中教师一人独大和学员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 在常规教学之余穿插研究式教学, 学员可以从潮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个案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 进行调查研究, 深入剖析, 了解我市在改革发展中的尚需解决和改进的重点问题, 为以后的工作实际积累素材。 积极拓展和创新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能力建设途径, 强化教学效果, 提升学员的能力素质。 另外, 进一步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共享, 一方面, 积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 探索与著名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办学模式, 着重打造精品班次, 力求提高党外人士培训质量, 走出一条从内涵上提高培训质量的新路子, 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外人士教育培训创新路子。

(四) 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第一, 明确培训效果评估层次。 要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需要通过有效评估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师资水平和教学管理, 调整培训项目、课程设置, 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这有赖于多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 “柯氏模式”提出评估培训效果有四种方式:一是观察学员的反应, 二是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 三是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 四是主体单位经营业绩的变化。 实际上就是把培训效果的评估分为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个层次。 相应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效果评估可以按照以下四个层面加以展开: 首先是观察党外代表人士对教育培训整体的满意度; 其次是检查党外代表人士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再次是着眼了解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后业务水平的提高; 最后是衡量学员所在单位和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在整个培训效果评估中, 社会主义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及各个主体班次的具体情况, 突出对某个层次的评估。

第二, 细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 在明确培训效果的评估层次之后, 就要通过细化培训效果的评估指标, 通过评估指标的具体规定凸显党外人士培训的独特性,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首先是培训的预期目标设定的合理性, 能否顺利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其次是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各个单元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能否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 再次是师资配置上能否达到在主体班次施教应有的层次。 最后是社会主义学院的办学条件、 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事宜对培训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 完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比如在培训效果验收方式上, 组织学习情况汇报会。 可以在学员中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根据小组的具体学习情况,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将所学习的内容及心得体会进行交流, 强化培训效果。 在统筹培训个各个阶段的工作上, 通过座谈、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培训情况, 将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反馈给跟班组织员, 使之成为强化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 确保学员跟上培训进度, 实现预期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杜青林.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J].求是, 2011 (15) .

[2]崔巍.努力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水平[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6) .

[3]刘晓楠.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的探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2 (4) .

[4]蒲跃.关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 (4) .

[5]赵广君.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机制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 (3) .

[6]汕头市社会主义学院.注重实效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好统一战线培训基地[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 (1) .

[7]张瑜.公共管理视觉下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研究[J].统战理论与实践, 2014 (4) .

3.国有企业党外代表人士的队伍建设 篇三

[关键词]上海石化;企业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1-0055-02

上海石化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各类人才众多。其中,具有大学(含大学)以上学历党外知识分子约620人,具有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党外知识分子约97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31人。党外知识分子,分布在管理岗位、科研岗位、生产运行等,现有党外市政协委员1人,党外区人大代表3人,党外区政协委员8人;民主党派人士22人,涉及到民建、民盟、民革、九三、农工、致公等6个民主党派,其中各党派区委委员以上有4人。上海石化党委认识到,作为企业统一战线基础性工作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也是企业统战工作的重点内容。做好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创国际化一流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他们花大力积极做好企业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一、建立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做好发现和储备工作

近年来,上海石化党委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中,坚持“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工作要求,努力实施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结交一批的“三个一批”计划。

(一)努力拓展优秀党外人士发现渠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标准,运用上海石化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综合评价,组织各下属单位(部门)推荐,掌握党外人士信息,组建党外人士队伍。

(二)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把党外人士后备队伍建设纳入总体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中,统筹考虑党外干部后备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不同层次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实施动态管理,保持后备干部队伍整体活力,做到发现一个、储备一个。

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提高整体队伍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企业改革的深入,社会文化多元化对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等产生较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党外人士的思想觉悟、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上海石化党委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培养工作,努力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整体队伍素质。

(一)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上海石化党委每年共同制定并实施年度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计划,对列入后备干部人才库的人员,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政治理论和管理理论的系统性培训。其次,积极输送党外代表人士参加上海市、所属系统举办的理论培训、研讨班、学习考察等,不断提升他们的政治觉悟,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参政议政能力。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交友工作。上海石化党委采用多种形式,与党外人士沟通,通过真诚的交友式交流,进一步了解党外人士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一是组织游学活动。近年来,上海石化先后组织了党外人士代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学活动,让党外人士在感受伟大祖国翻天覆地变化,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激发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更加热爱、对伟大祖国的更加热爱,进一步开阔了党外人士视野,让他们在寓教于乐中增加知识,增强了建设祖国、奉献于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家访慰问。每逢国庆、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上海石化领导、统战部和各下属单位对重点代表人士进行上门慰问,通过家访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三是谈心活动。上海石化和基层单位党委领导,以走下去请上来的方式,经常与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促膝谈心,了解和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尽可能多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交友活动中,积极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交流锻炼实践活动。上海石化党委将多岗位锻炼、交流任职、挂职锻炼等作为培养后备干部的主要方式。针对后备干部的工作经历、岗位经验、业务能力等,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优先安排党外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和实践锻炼活动。通过上岗压担子的办法,把党外知识分子推到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层面上进行实践锻炼,促其迅速成长。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有的担任研究课题组长、项目负责人,有的负责经营开发,有的从事各层次行政管理,做到人尽其才,为党外代表人士施展才能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他们的成长搭建了舞台。

(四)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主题活动。上海石化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围绕中心工作,专题研究部署主题活动。前几年,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实际,以“同舟共济”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技术改革立项及实施工作,积极鼓励和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参加技术改革工作,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为他们更好地发挥才能创造了舞台,达到为企业增效的目的。2007年开始,根据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国有企业开展“爱企业、献良策、做贡献”主题活动的工作要求,上海石化党委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统战人士中开展“我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从“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宣传教育、抓好活动落实、做好活动小结”四个方面开展。从开展情况来看,党外人士参与率较高,建言献策的内容也比原来的“同舟共济”单项立项攻关活动更广泛,有生产管理的、有技术革新的、有干部人事管理等多方面,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拓宽了党外人士对企业发展建设献计出力的渠道。

三、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使用工作

(一)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推荐使用工作。近年来,上海石化党委在选拔干部时统筹考虑,将党外人士同步列入考察范围,统战部门积极主动向组织干部部门推荐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基层领导干部。同时积极配合上级和区统战部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提名工作。在多方努力下,上海石化拥有一支结构较合理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多年来始终保持至少有1位党外代表人士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约10位党外代表人士担任金山区政协委员、约3位党外代表人士当选金山区人大代表。党外高级知识分子队伍始终保持一定的数量,党外处级干部占7%比例,党外基层领导干部占10%比例。

(二)坚持监督制度,有效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参谋作用。发挥好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是企业改革发展中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上海石化党委着力为他们知情明政创造条件,并逐步完善相应的民主监督制度。一是坚持传统工作,每年召开两次党外人士代表情况通报会,由上海石化领导向他们通报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情况,加强与他们的思想交流和沟通,既认真听取他们对公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又为党外人士知情出力,献计献策,参与管理和监督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邀请党外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负责人、党外人士代表参加重大会议。三是建立民主监督小组。自2005年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上海石化和各下属单位都成立了党外人士监督员小组,对党组织教育活动、党风廉政教育以及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均进行全过程监督评议,并作为长效机制形成制度。民主监督小组的成立,既加强了党员与党外人士的思想交流和沟通,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党内的工作,增强了他们参政议政的意识,又保障了党外人士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责。

上海石化党委近几年来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一是培养教育、考核评价制度化,确保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数量和质量。二是沟通交流常态化,激发党外代表人士为企业作贡献的热情,对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争创国际化一流能源企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三是民主监督公开化,增强了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意识。四是主题活动广泛化,拓宽了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的渠道。近年来在党外人士中开展“我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党外人士参与率较高,建言献策的内容也比原来的“同舟共济”单项立项攻关活动更广泛,有生产管理的、有技术革新的、有干部人事管理等多方面的,活动的开展为党外人士对企业发展建设献计出力进一步拓宽了渠道。据统计,每年有约550人参加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作者单位:上海石化党委统战部

4.论党外人士代表队伍建设 篇四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一战线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我党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现实需要,是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根本方法。一年以来,我镇始终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作为统战工作的重点来抓,始终将着力开阔视野,创新模式,拓宽渠道,健全机制,促进党外人士队伍建设作为统一战线的一项根本工作来抓。在实践中我镇主要是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全镇统战工作。

一、着眼可持续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为适应统战工作的新变化,首先是在实践中着重发现那些政治过硬、整体素质好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党外人士,通过加强联络、走访拉近感情,做好宣传统战。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宣传党的正确理论、方针、政策,促进党外人士对我党的了解,以此推动团结更多的党外人士,为我党拥有更广泛的统一战线奠定发展基础。其次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注重统战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注重发现党外人才,选拔好人才,促进党外人士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党外人士参政、议政、问政能力保驾护航。再次就是注重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把党外人才资源与党内人才资源统筹考虑,结合党外人才广、多、专的特点,为垛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整体素质。紧紧围绕提升“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首先是注重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发展,为我党的发展壮大提供新鲜血液。其次注重坚持创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引导党外人士服务于、服从于发展这个大局,增强党外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增强我党的凝聚力,齐心合力谋发展,为全镇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再次结合“新气象、新作为、新征程”大讨论活动的有力契机,通过组织召开了党外干部、宗教界人士等各行各业座谈会,增强了党外代表人士坚持多党合作、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把垛庄经济发展做为当前中心工作来抓,全镇干部群众凝成一股绳,发挥“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决心,齐心协力建设更美更好垛庄。

5.[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湘乡市 篇五

中共湘乡市委统战部

培养、选拔、任用党外干部,是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具体体现,是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共湘乡市委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落实政策要求,精心做好各项工作,在形成工作合力、夯实工作基础、加大选拔力度、加强管理指导方面取得了好效果。目前,全市有副科级以上的党外干部81名,其中副处级6名,正科级14名,副科级实职53名,全市共有28名党外干部担任市级以

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24人担任市相关单位特约工作员。

一、抓共识、强合力

一是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中共湘乡市委制订和完善了党

外干部工作的培养选拔机制,下发了《中共湘乡市委关于加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建设的意见》,要求拓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渠道,扩大党外干部配备领域,继续做好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以及法院、检察院配备党外干部的工作。二是完善“六个共同”机制。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共同制定了《关于进 1

一步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就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确定了“共同制定规划、共同物色选拔、共同培养教育、共同考察人选、共同讨论研究、共同督促检查”的“六个共同”运行机制。三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各种内部宣传资料,大力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党外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市委党校培训班开设统一战线知识课程,提高了各级党委对培养使用党外干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党外干部的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抓培养、强基础

湘乡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培养力度,帮助党外干部提

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一是多方位培训。举办了两期科级党外后备干部培训班,102名党外干部全部轮训,选送23名党外干部到上级社会主义学校培训。每年在党校举办的各类主体培训班,党外干部不低于15%。二是多岗位锻炼。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选送干部赴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派遣干部赴驻市大企业挂职锻炼,党外干部都占有一定数量,比例都高于总数的10%。三是多机会交流。每年至少举办了一次全市党外干部座谈会,让党外干部畅谈在实践多党合作工作中的做

2法和体会,让他们互相切磋经验,互相学习提高。2008年积极筹备成立了湘乡市党外干部联谊会,建立了党外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平台。四是多渠道献策。全市共有28名党外干部担任市级以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他们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畅通社情民意的渠道又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市委统战部建立了党外干部信息库,不断予以调整充实。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党外后备干部85名。

三、抓选拔、重使用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程序,不断拓宽党外领导干部的选拔渠道。在推荐方式上,采取群众推荐与领导干部署名推荐相结合,组织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推荐的广泛性、民主性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在选拔渠道上,不断拓宽视野,从党派、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公务员队伍、新的社会阶层等领域中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市委常委会议多次听取并研究市委统战部报送的《关于做好换届工作中党外干部实职安排有关问题的报告》、《关于乡镇办事处和市人大、政协专门委员会配备党外领导干部推荐人选的建议》、《关于配合市人大换届做好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报告》、《关于市政协换届人事安排有关问题意见的报告》,对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做到

3了早计划、早安排。在乡镇办事处班子换届的考察过程中,对于本地无合适党外干部人选的,由市委统战部推荐,市委组织部负责交流调配。在市直单位进行班子调整时,主要根据党外干部的特点和专长,突出安排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外干部作用的工作岗位。在知识分子较多的单位,优先在本单位选拔党外干部。在市政府法制办、文联、城建投资公司的班子配备中,也是从其他单位选调能发挥其优势的党外干部担任了行政一把手,这些党外领导干部都是经过多年培养,多岗位锻炼过,具有新岗位应具备的专业才能。目前,市人大和市政协委室共配备了党外领导干部4人。

四、抓指导、强管理

党外干部提拔重用后,坚持按照“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工作方针,加强对党外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指导。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对党外干部要多关心、多支持、多照顾。从1996年开始,我市建立了市级领导与党外干部的交友制度,四大家主要领导每人联系2-3名党外干部,通过交友、谈心活动,及时了解党外干部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赵欢同志不仅主动邀请自己联系的党外干部经常参加一些重大活动,还为他们在工作上给予很大的帮助。市委统

6.党外代表人士队范围 篇六

党外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人士这两个概念如何理解以及联系与区别的问题,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而要完全清楚这两个概念,可以从考察这两个概念的历史演变人手。

一、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的历史演变和界定

在我国,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的出现和使用与我党的成立和发展相伴生,与我党统战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相关联。其演变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知识分子概念阶段。我们党成立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知识分子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党的工作和政策视野的,我们党关注更多的是如何从总体上把握知识分子群体,而不是分党内和党外。所以,“知识分子”概念常被使用,而“党外知识分子”一词用得较少。

第二,非党知识分子概念阶段。1956年我们党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印发了《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关于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计划的报告》。此后知识分子党员人数逐渐增加,党内与党外知识分子的区分成为必要,因而“非党知识分子”概念应用也逐渐频繁。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央特别强调“非党知识分子干部,这是大量 1 的”,并将非党知识分子干部作为专门一个方面的统战对象确定下来。这一阶段,“党外知识分子”概念也开始出现。但总体上看,非党知识分子概念使用更多一些。

第三,党外知识分子概念阶段。1988年底中央统战部六局成立后,正式冠名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局,此后党外知识分子概念使用频繁,并逐渐取代了非党知识分子概念。党外知识分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系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狭义的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系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局所做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主要是狭义上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二、无党派人士概念的历史演变和界定

无党派人士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登上中国近现代政治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无党派人士概念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社会贤达概念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般称无党无派的知名人士为社会贤达。抗战胜利后,《双十协定》写明“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

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事”。1946年旧政协会议召开,郭沫若、莫德惠等9位代表以“社会贤达”的身份出席会议。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

战后,“社会贤达”发生了分化,其中郭沫若等人反对内战,参加了民主反蒋活动,莫德惠等人则依附于国民党,参加了伪国民大会和伪国民政府,败坏了社会贤达的声誉。至此,“社会贤达”这个称谓为不少民主人士所反感。

第二,无党派民主人士概念阶段。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郑重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郭沫若等无党派知名人士致电毛泽东主席,以响应“五一”号召。为了与以往的社会贤达相区别,便使用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概念。1949年筹备新政协时,我们党经与各方协商,专门设立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郭沫若、马寅初等12人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参加会议。什么人是民主人士呢?中央统战部1951年在复西北局统战部函中做了回答:„民主人士‟是对参加人民民主运动的某些党外人士(包括有党派和无党派)的一种政治称号。一般的说„民主人士‟应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一是解放前参加过人民民主运动(包括起义在内),或在解放前采取善意中立态度而在解放后参加人民民主运动。二是在中间阶层或民主党派中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看出,3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个历史概念,有特定含义,是对解放前后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组织而参加了人民民主运动的知名人士的称谓。

第三,改革开放后多种概念并存阶段。由于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因而改革开放后,随着老一代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减少,新一代无党派人士的出现,形成了多种概念并存的局面,比如无党派民主人士、无党派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无党派知名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等。以上多种概念并存的情况,说明大家已经普遍意识到“无党派民主人士”已经不能准确反映新时期无党派人士群体的现状,希望能有所改变,由此出现了多种概念,但有的显然不够科学、准确。

第四,无党派人士概念阶段。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央统战部加强了对无党派人士工作的研究,并于2000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意见》,正式规范了对无党无派人士的概念,明确对无党无派人士群体称无党派人士,对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称无党派代表人士。2004年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正式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概念改为无党派人士。2005年全国政协又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改称无党派人士界别。2005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文件,进一步肯定了这个概念。

如何准确界定无党派人士呢?有人认为,在中国13亿人口中,除了共产党员和八个民主党派成员,除了未成年人,其余都是无

党派人士,人数在8亿人以上这个理解显然是不准确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文件给予了明确的界定,就是“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那么怎样理解这个界定呢?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重要条件来把握。

第一,无党派人士要具有无党派身份。这是首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就是说,并不是只要具备了无党无派身份,就是无党派人士。

第二,无党派人士主体是知识分子。这就是说,无党派人士不等于无党派群众。广大无党派工农基本群众,尽管他们在统一战线中居基础地位,但从来就不是统战对象,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统一战线意义上的无党派人士。这是由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决定的。哪些人是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呢?李维汉同志曾有过明确论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于我们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曾经给了很大的帮助。……在将来这些阶级、阶层改变成为劳动人民之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将继续在这部分劳动人民中进行工作,将继续联系和代表他们可以联系和代表的一部分劳动人民,并同我们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说明,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与民主党派是相同的,主要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具体说来,是以知识界无党派专家学者为主体的社会群体,主要分布在科学技术(含社会科

学)、教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企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等领域。

第三,无党派人士须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就是说,具有了无党派身份和知识分子条件尚不一定就是无党派人士,还需要在社会上有一定贡献和影响,是具有一定层次的人士。

第四,无党派人士是不与其他统战对象交叉的人士。中共中央2000年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12个方面的统战工作对象。统一战线所称的无党派人士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无党派人士是指除民主党派成员以外的11个方面统战对象中的无党派人士。狭义的无党派人士仅指12个方面统战对象中被列为无党派人士的那部分人。这部分除了与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有交叉外,一般不与其他方面统战对象交叉。我们现在讲的无党派人士是狭义上的无党派人士,我们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局所做的无党派人士工作也是狭义上的无党派人士工作。

三、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与区别

党外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人士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知识分子是以学历为考量依据,经常与工人、农民相并列侧重于讲该群体的阶级属性而无党派人士以政治参与为考量依据,经常与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相并列,侧重于讲该群体的党派性。

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人士概念又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从两个概念的狭义理解来看时则甚至可以说,名为两个概念,但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同一部分人。这是因为,目前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局所联系的党外知识分子全部是无党无派,而且是有一定贡献和影响的知识分子,大都可以归人无党派人士之中。同时,我们所联系的新一代无党派人士,大都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素质,主要从事科研教育、文化传播、技术应用、企业管理等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大都可以归入党外知识分子之中。

通过分析党外知识分子同无党派人士的区别与联系,我们认为,今后应多从无党派人士角度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这是由其所具有的多方面优势所决定的。一是理论上的优势。关于“党外知识分子既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又是统战对象的争论,已经持续20多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开展,从无党派人士角度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可以避开这种争论。二是政策上的优势。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并没有制定专门的党外知识分子政策,但对无党派人士却有许多特殊的政策规定。特别是2005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文件,专门就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写了一条,明确了无党派人士的基本内涵、地位作用、主要职能,就在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中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规定,并就为开展无党派人士工作创造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实践上的优势。中央召开的民主协商会,每次都邀请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全国政协专 7

7.党外代表人士队范围 篇七

2012年2月2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制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主要精神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深刻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党外代表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也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要适应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第三,切实抓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物色发现党外代表人士。要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推荐机制,规范推荐程序,实现党内推荐与党外推荐、组织推荐与个人推荐、定期推荐与日常推荐有机结合。要把综合评价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推荐使用的必经环节。要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继续贯彻执行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的政策规定。

第四,全面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要强化理论培训,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重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要认真贯彻党外代表人士安排的政策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安排比例和数量的规定。政协机关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担任专职领导职务。各级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中应有适当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市、县政府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数量要有增加。各级政协领导班子中党外代表人士要达到中央要求的比例。地方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时,本地没有党外干部合适人选的,应通过交流选配;达不到配备要求的,应留出空额,适时增补。除有特殊要求的部门外,其他政府部门可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重点在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门配备。加大党外正职安排力度。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加大力度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数量要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职数已满又需要配备党外干部的,在领导班子出现空缺时,应优先配备党外干部。高等学校领导班子中一般要配备党外干部。统战部门要加强与组织部门沟通联系,研究重大政策、重要事项,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培养,并协助组织部门做好考察等工作。党委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组织部门要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党委统战部门要会商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党外人大代表、党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候选人的推荐提名工作。各级政协委员的人选推荐工作,党内的由党委组织部门提名,党外的由同级党委统战部门提名,建议名单由统战部门汇总,在征求组织部门、政协党组意见后,报同级党委审定,然后按政协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要切实搞好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

第六,注重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要突出管理重点,丰富管理形式,明确管理责任。党委统战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所属党派团体和同级人大、政协的联系,从总体上掌握党外代表人士的情况。

第七,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谊交友。要把联谊交友工作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党员领导干部和统战干部要带头做好联谊交友工作,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8.党外代表人士队范围 篇八

刚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委、会长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各位的发言很有层次和水平,具有理性思考,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已经体现在县委、县政府重要的工作日程之中,有的正在研究,有的正在思考。如大家提到的县城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县委、县政府比较重视,我也亲自多次过问,该问题一定要下决心解决。关于干部职工元补贴问题,要对全县各部门进行一次调查摸底,掌握具体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对此要专门予以审议。关于上河街的开发建设有关问题,县委、县政府要认真进行研究。

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同志代表县委、县政府通报了××年全县的经济工作情况。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级领导对蓬溪县以前的老观念和老看法也在逐步转变。我县农业结构调整走在了全市前列,特别是畜牧业取得较好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昨天,全市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流动现场会,蓬溪县高坪镇的参观现场比较有看点,在总结会上,市委邓书记讲话多次表扬了蓬溪。另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工业经济有所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上下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各行各业呈现非常好的发展势头。蓬溪要加快发展,全县上下要形成人心思干、人心思上的氛围,各乡镇和部门必须真抓实干,通过干大事、办实事来统领各项工作。县委提出以实绩论英雄,只管结果,不管过程,一切拿成绩、拿效果说话,干一件事办不成功,并不表明他有功劳,只是值得可怜、同情和遗憾。目前,全县各行各业办实事的风气逐渐形成,各级干部士气进一步鼓舞,信心进一步增强。总之,县委、县政府去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建言献策和围绕中心,搞好本职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分不开的。去年,县委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干部精神状态好,工作积极向上,干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县委对去年的统战工作是满意的,我曾在党委工作部门和政府经济部门工作过,也知道要在统战部这样看起比较虚的党委部门干出很“实”的成果,需要花费和付出成倍的心血和精力,在这样的岗位上能干出成绩,并得到大家的爱戴拥护和支持的干部,就是很有能力、有前途的干部。领导干部要有好的德性和较强能力,才会有威信。什么是威信?权力产生“威”,能力产生“信”,二者结合形成威信。权力只能产生“威”,而能力和德性才会产生“信”,这是假不了的。

前不久,县委召开了十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安排部署了××年的工作任务目标措施。今年,县委的总体要求是乘势而上,围绕发展目标,继续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县委、县政府继续坚持抓重点、干大事、办实事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新的“十加三”工程,加上去年制定实施的“十加三”工程,今年要全面实施双“十加三”工程。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难度大,更具有挑战性,但这些工作很值得干。如果我们能完成双“十加三”工程的三分之二,那也是不小的收获。我们在前进中遇到困难时要不断探索,要边干边创新,有些问题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但随着时间推移,通过认真分析和不懈努力,那问题就不算什么了,制定的目标任务也能够完全实现。如果我们制定的工作目标轻飘飘的,无实在的意义和推动作用,不必花费精力,那也没有什么意思。当前,蓬溪已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因此,县委提出用五年时间走过别的地方十年时间走过的路,实现这个跨越式发展速度,需要全县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第一、要强化统战工作观念,把统战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个地方的工作任务越艰巨、越困难,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越需要转变,越需要加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这既是我党一项重要工作,又是我党优良传统,也是工作方法。通过统一战线工作来团结人心、凝聚人心、凝聚力量,集全县上下之智,借全县上下之力,围绕共同目标,推进我县经济和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这不能光喊口号,每时每刻都离不了,发展中要有统战,社会稳定中要有统战。这项工作搞不好,就别想抓发展、搞建设。民族宗教工作是统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蓬溪县虽然少数民族只有一千多人,宗教只有道教和佛教,但也要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当前,一些地下传教和各种形式的邪教,特别是“邪教”借宗教之名,干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甚至有的还严重影响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和党政方针政策的贯彻,对此,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个讲政治的干部,要有统战意识,强化统战观念。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党的基本政治制度,该项工作会越来越制度化,越来越规范,作用越来越大,上级党委给我们作出了表率和榜样,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统战工作做好,实实在在地推进。去年,蓬溪县委统战部受到省委统战部的表彰,在全省两百个区县中,受表彰的区县只有三十多个,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如果全县各行各业都能象县委统战部一样受到上级的表彰,蓬溪县就不可能落后,要求全县各行各业一定要强化这种观念。

第二、要充分发挥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历史形成的,各民主党派也是历史形成的,由于各党派群众基础不一样,根基不一样,对社会作贡献的职责和表现方式就不一样。各民主党派要充分发挥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和人才荟萃的优势,多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基层和群众的很多建言献策,一定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如果我们只埋头工作,没有基层和群众的信息反馈那是不行的。比如米易县曾发生十几个乡镇一夜之间散发了六千多张×××传单的严重事件,出现这么大的事情,却没有一个基层组织和共产党员及时反馈信息,这是很危险的,假如不是六千多张×××传单,而是六千包毒药或六千颗炸弹,后果就更严重了。所以,加强同基层和群众密切联系很重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要发挥好以下作用: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和帮助。全县各民主党派要借鉴和学习民盟成功争取黑龙凼水库复建工程项目的经验,利用各自的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在这方面,谁醒悟得早,抓得实,谁就占主动。民盟成功争取黑龙凼水库的复建工程,这对其他民主党派就是很大的启示,蓬溪民盟解决蓬溪经济发展的问题比较困难,但对于民盟省委和中央这一级就是小问题,所以各民主党派要加大向上争取帮扶力度。二是加强自身建设。各民主党派要带好队伍,提高干部的素质,使其在各自的岗位干出成绩。三是密切联系群众。各民主党派要把县委、县政府的主张和抓发展、保稳定、搞改革的政策,广泛地向群众宣传。希望全县各民主党派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积极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和做好工作建言献策,这也是做好统战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要增强政治把握力,不断拓展自身作为空间

当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要认真贯彻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要有顾全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及时了解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帮助县委和县政府化解矛盾,改进工作方法,这也体现了各民主党派人士的自身素养。刚才,有位同志讲到现在有些部门领导干部不懂经济知识,和他交流不在一个思维平台,象这样的领导干部只会是匆匆忙忙地干一些劳而无功的事情,不但钱花了,却做出一些劳民伤财的工作。领导干部光当好人是不行的,最终落脚点是要务实和谋事,所以,县委选拔任用干部的指导思想就是用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能干成大事的人。正确的政绩观决定着正确的人才观和用人观,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民主党派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学习是时代的使命。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上提出“人才兴国”。科技能不能发展,人才是第一因素,干部作为空间的扩大,跟自身的学习修养也有很大的关系。各级党委、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监督的人自身要有大局意识,不要往往反对的东西,恰恰是新生事物,该反对的却不反对,该提的重大问题和建议却不提,这与监督的人能力水平和世界观有关。所以,各民主党派人士提的意见和建议应该抓住重点,体现出较高的监督水平。

第四、要关心、支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工作,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县委要注重党外干部的选拔和使用,充分调动好党外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县委用人的指导思想是,不管干部是什么党派,是否是党员,只要有专业知识,有较强工作能力,就可以予以提拔重用。当前,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工作经费紧缺、办公条件较差,县委、县政府要给予支持和帮助。建议县政府在今年的财政预算中给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预算一万元工作经费。县财政资金一定要坚持“大钱要管住、小钱要给够”的原则,科学理财,特别是工程建设资金的安排和使用要认真仔细研究,这方面节约的资金就不少了。新修“四大家”行政办公场所时,要给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考虑办公场所。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各民主党派人士外出参观学习,开扩眼界,增长见识。

全县上下目标任务是一致的,要实现蓬溪跨越式发展目标,不能空洞地喊口号,或者一天只幻想、埋怨、等待和哀声叹气,需要全县上下要围绕共同的目标,坚持不懈地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只有这样,蓬溪才能快速发展。

9.党外人士的意见 篇九

**同学在学习上孜孜以求,非常努力、认真和执着,并且也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在生活中,具有着非常宽容和理解别人的心情,是朋友们喜欢的好伙伴;在业余生活中,多方涉掠各个领域的知识,在同学和朋友中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而且她本就有成为一名光荣中共党员的渴望。

我认为她已经具备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的要求,赞成并推荐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推荐人:

2013年

关于推荐**同志入党的党外群众意见

**同志为人热情大方,作风正派,积极进取富有创新精神。在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上都发挥到了积极模范的作用。该同志一直以来严格律己,爱恨分明。她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准,团结同事,尊老爱幼,是非分明。长久以来,她就有成为中共党员的理想抱负,并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

我认为她已经具备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的要求,赞成并推荐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推荐人:

2013年

关于推荐**同志入党的党外群众意见

**同志学习刻苦,成绩突出,思想进步,热爱家庭,热爱祖国和人民。长久以来她就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从思想和实践中积极向党靠拢的精神。她作风正派,为人诚恳而率真,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出众,在许多方面都起到了表率作用。

我认为她已经具备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的要求,赞成并推荐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推荐人:

2013年

关于推荐**同志入党的党外群众意见

**同志是一名立场坚定、思想正派的入党积极份子。在学习中,刻苦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思想行为上,理论知识丰富,品德优良。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尊师敬长。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均能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我认为她已经具备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的要求,赞成并推荐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推荐人:

2013年

关于推荐**同志入党的党外群众意见

**同学为人热情大方,作风正派,积极进取富有创新精神。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上都发挥到了积极模范的作用。该同学一直以来严格律己,爱恨分明。他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准,团结同事,尊老爱幼,是非分明。长久以来,她就有成为中共党员的理想抱负,并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

如今,我认为,她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的条件,我愿意支持她,赞成并推荐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推荐人:

2013年

关于推荐**同志入党的党外群众意见

**同学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突出,思想进步,热爱事业、热爱家庭、热爱祖国和人民。长久以来就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从思想和实践中积极向党靠拢的精神。她作风正派,为人诚恳而率真,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出众,在许多方面都起到了表率作用。我认为,他具备了入党的条件,也做好了入党的准备,具有正确的入党动机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因此,我赞成并推荐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推荐人:

2013年

关于推荐**同志入党的党外群众意见

**同志是一名立场坚定、思想正派的入党积极份子。该同志思想上和实践中均能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我认为已经基本符合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的条件。

我认为她已经具备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的要求,赞成并推荐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推荐人:

2013年

关于推荐**同志入党的党外群众意见

**同学学习认真刻苦,在学习实践方面表现出的严谨态度,敢于挑战难题的信心,十分令人佩服。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尊敬师长,是一个很碎和的人。在政治方面是一名立场坚定、思想正派的入党积极份子。品德优良,理论知识丰富,业务水准高。该同学思想上和实践中均能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已经基本符合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的条件。

因此,我赞成并推荐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推荐人:

2013年

关于推荐**同志入党的党外群众意见

**同学是一位思想作风正派,为人热情大方,待人诚恳真诚的学生。在学习上,他学习认真,思维开阔,富有创新精神与大家相互协调配合,得到同学以及老师的首肯。我和不少同学一样,认为**同学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中都积极向党靠拢,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的条件。

因此,我赞成并推荐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推荐人:

2013年

关于推荐**同志入党的党外群众意见

**同学是一个为人热情大方、积极上进的同志。生活上,她的生活作息比较有规律,关心同学,主动为同学服务,群众基础良好;学习上,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刻苦,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工作上,踏实肯干,做事负责,善于与人合作,并积极组织各项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认为她已经具备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的要求,赞成并推荐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推荐人:

2013年

10.党外代表人士队范围 篇十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党外 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10 年 6 月,《国家中长 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将党外干部纳入我 国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随后,作为统一战 线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 培养的文件《2010-2020 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 展纲要》出台;2012 年2 月23 日,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全面部署,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新 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些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都充分说明当前形势下加强党外 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 队伍建设,需要培养选拔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 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

党外代表人士 是统一战线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是指中共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而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一般说,党外代表人士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有较深造诣或有较大影响,有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一定活动能力,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

究竟什么人才能称得上党外代表人士?从总体要求来 看,党外代表人士是具有一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其 特征主要表现为“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认同”。《意见》明确指出:“政治坚定,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坚定 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 贡献力量。专业突出,即在本领域本行业造诣较深、贡献较 大。群众认同,即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影 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能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这一标 准,既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总体特征,也是总体标准。然而,在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的具体工作中,除要考虑以上共性 标准外,更需要分析个性特征,明确个性标准。

一、从横向上分析个性特征,突出领域代表性标准 代表性问题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核心问题,抓住代表性问 题就抓住了“牛鼻子”。所谓领域代表性,是指与党外代表 人士的社会活动范围相符合的身份资格。由于党外代表人士 广泛分布于各个领域,他们的个性特征必然要反映出领域差 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群体,即民主党 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党外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 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 士。这六个不同的群体就是由六个不同领域中具有相同身份 的人员组成的集合,共同的身份就是各个领域的具体特性标 准。然而,目前在培养选拔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党外 代表人士具有多重身份的情况。比如,某人本身是少数民族,信奉某一宗教,从事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还加入(或未加入)民主党派,他就同时具有了少数民族身份、宗教身份、非公 有制经济身份、民主党派(或无党派)身份,这种现象在少 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具体标准,党外 代表人士的具体内涵和个性特点要求不够明晰,身份模糊或 身份交叉,往往使地方统战部门在培养选拔工作中难以把 握,也难以在党外人士中形成清晰导向。其结果,致使一些 动机不纯者趁机而人,而一些真正符合条件的却被拒之门 外,造成党外代表人士选材不准,代表性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目前县级以上不同领域的党外代表人士分别由统战部 的不同部门联系,身份交叉或多重身份就容易造成多头联 系、多方培养,甚至出现重复培训、推荐、选拔和使用,其 结果是既影响培养效果,又浪费行政资源。因此,在培养选拔工作中,为充分体现党外代表人士的 领域代表性,应从横向上进一步明晰个性标准。民主党派代 表人士,应是正式加入某一民主党派、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较强的党派意识、熟悉本 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历史、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的人 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成员:在党派各级组织机关、基层 委员会工作,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组织能力,对本党派成员 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成员;从事某一行业,在本行 业和本专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知名度的成员;担任一定 职务,具有较强的合作共事能力的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应是既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加入任何党派、对社会 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的成员:一是从事某一行业,在本行业和本专业 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二是具有一定 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 力的干部。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是指本人是少数民族,拥护 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民族团结和祖国 统一,政治思想觉悟较高,在本民族中具有较高威信和较强 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应当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质上能服众、从事 某种宗教工作的人士。由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身份 和宗教界身份交叉的情况比较普遍,为了区别,一般都以是 否担任宗教教职工作或宗教团体工作,作为界定宗教界代表 人士的范围。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应是自觉接受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上有 觉悟、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人民有贡献的非公 有制经济人士。尤其是所领导的企业,能在本行业处于领先 地位,并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能积极履 行社会责任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主 要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中拥护祖国统一并有 一定影响、有一定经济实力或有学术造诣、有一定代表性的 人士。此外,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流动性的不断增 强,党外代表人士具有多重身份的情况不可避免,以某种具 体量化标准来衡量属于哪个方面的代表人士也很难做到。因 此,在培养选拔过程中,一方面,可采取动态分析研究,及 时协调沟通,考察这些代表人士在哪个方面更具代表性、更 有权威性、更能控制局面,同时还要结合他本人的发展前途 综合考虑,从而确定他的主体代表性,避免出现工作交叉重 叠;另一方面,可从物色、培养、选拔到使用,各个环节注 意其代表性的延续性,尽量保持一种代表性贯穿始终。对于 那些在一定群体中崭露头角、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党外人 士,他们是将来成为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基础,要在物色时 注意体现代表性。对纳入视线的,要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 炼,因需施教、扬长补短,帮助他们增强在原有领域和所联 系群众中的影响力,做到培养时提升代表性。通过建立健全 各领域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使代表性具有可操作性和公 信度,做到选拔时注重代表性、坚持量才使用,以能够发挥 示范引领作用和真正做到帮得上忙、说得上话、顶得上用为 标准,最终实现在使用时发挥代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 确保党外代表人士实至名归、堪当重任。

二、从纵向上分析个性特征,突出层次代表性标准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统战部门都在做党外代表人 士工作。从工作的对象范围看,党外代表人士应分为不同层 次,而处于不同层次的党外代表人士,他们承担的职责必然 会体现出层次差异,自身影响力的范围、程度及其代表性的 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层次标准和要求,仅 靠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这样笼统的概念作为培养选拔的 依据,往往使得培养选拔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难以发挥出应有 的代表性。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是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 的范畴,这既是统一体,也是矛盾体,这种矛盾在实际工作 中的突出表现就是在强调政治性和专业性的同时,容易忽视 群众性,甚至使代表人士的代表性不升反降。如有的领导和 部门单纯从政治角度考虑,只看重政治标准,而忽视个人能 力素质和群众基础,搞“临时空降”、“少数人中选人”,使 其缺乏应有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有的只考虑专业性而忽视群 众性,如一些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本行业本领域是行业专 家和学者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他们平时与本民族 群众缺少广泛联系,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 题缺乏深入了解,参政议政的关注点多偏向本领域本行业,因而在本民族群众中影响力不大,作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发 挥作用有限。在有了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进入体制后的代表 性人士中,有的仍将大量精力放在个人专业发展上,对各种 社会事务和公益性事业关心不够、参与不多,不愿意也不注 重与所代表群众的联系;有的由于各自所承担业务任务较 重,参政议政、传达社情民意方面受到影响和局限,表现为 主动接触社会不多,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代表人士作用 的发挥稍显不足;有的对自身职能认识不到位,代表意识不 够,由于利益关系处理不妥当,在社会群众中影响力出现弱 化;有的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动,享受相应级别待遇,生活和 办公地点远离原先工作和活动场所,与原有群体的联系和感 情日渐疏远,知名度越来越小,当推荐领导班子成员时,推 荐结果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民意要求;甚至还有个别代表人士 进入体制后,热衷于权位追逐,与群众越走越远,出现了“社 会上认同度不高,群众中影响力不强,关键时刻难以发挥应 有作用”的状况。党外代表人士与一般党外人士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代表 性鲜明,能够起到示范、团结和引领作用。因此,在培养选 拔党外代表人士的过程中,既要分析横向标准,又要分析纵 向标准,按照不同层次需要突出不同范畴的代表性。从党外 代表人士的层次上看,既有全国性的代表人士,也有基层一 级的代表人士。总体来说,对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其政治 代表性和专业代表性要求会更高。例如,各民主党派、全国 工商联和省级组织负责人,省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 有关社会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人士,担任地厅级以上职务 的党外领导干部等,他们的代表性更多应突出在政治性上,应有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较强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 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而那些在全国有影响力 的党外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其代表性更应体现在专业性 上,他们的专业成就、参政议政能力、人格品行和示范带头 作用都更为显著,为人们普遍熟知和认可,深受人们敬仰和 尊重。对于基层的党外代表人士,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 区的代表人士,代表性不仅要体现政治性、专业性,更应突 出群众性,因为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都 需要代表人士具有群体的代表性和社会的代表性,能为群体 说话,反映群体利益。只有那些群众基础好、说话办事能服 众、在一定领域和范围或区域内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的 党外代表人士,在关键时刻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高层 次的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后备干部,主要由中央统战部负责协 调培养选拔工作并发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的主阵 地作用,着重突出代表人士的政治性和专业性,在做好培养 选拔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地方统战 部和社会主义学院的指导,做好高层次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 衔接工作,为高层次队伍输送人才作准备。对于基层部门而 言,在培养选拔工作中则应侧重于突出代表人士的群众性。

三、从特点和规律上把握,培养选拔侧重点

(一)民主党派代表人士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往往具有以下特点:“高学历、高职 称、高技能”,创业、创新人才高度集中;接受新事物快,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愿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注重个人 价值的体现,政治参与意识强;相对集中于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等传统领 域。其成长始终伴随着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尤 其足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营造 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制度需要”和“制度安排”成为 他们成长的重要保证,特别是中央一系列文件的颁布,为民 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和发展构筑了更加宽阔的政治舞台、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基本上是从专业性人才成长为政治 性人才的,一般都要经历崭露头角、纳入视野、推荐使用和 日臻成熟四个阶段,即凭借自身努力和突出贡献而初露锋 芒,在个人事业取得一定成就后,经组织有意识地培养引导,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发挥专业优势参政议政,再经 过组织推荐选拔开始担任领导职务或社会职务,通过实践锻 炼能够较好地发挥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及引领带动作用,成 为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同盟者。因此,在培养选拔工作 中,要着眼“先专业、后政治”的成长轨迹,坚持理论培训 与实践锻炼相统一,既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帮助他们全面把 握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理论政策,学习、继承多党合作的 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合作共事能 力和参政议政能力,又通过设立实践锻炼基地、搭建任职台 阶、加强岗位交流等方式,使他们得到全方位锻炼,更加适 应合作共事的需要。

(二)无党派代表人士 无党派代表人士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 要组成部分,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一样,都是多党合作的参 与主体。他们大多崇尚个性独立,愿意保持政治身份的超脱,同时又渴望获得组织依靠,以实现情感归属、拓展社会联系。而在寻求组织依托的过程中,他们又不愿意被“组织化”,不希望受到较为严密的组织约束。除一些传统领域外,自由 择业和留学人员中的无党派知识分子,是无党派代表人士工 作的新领域。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普遍要经历政治启蒙和角色转 变两个过程。最初,大部分无党派代表人士只专注于自身业 务发展,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 突出贡献,许多人还获得过国家及省、市的各种奖励和表彰,是各行各业、各领域的拔尖人才。但由于束缚于业务圈内,他们主动接触社会不多,不愿单纯为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 学术前程,或不愿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中,虽有关心国事的情怀但缺少主动参与的热情,虽有表达诉求 的愿望但不了解反映意见的渠道,自身定位于知识分子或专 业人士,甚至不清楚“无党派人士”的概念和内涵。在纳入 视野后,随着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了解,对参政议 政、民主监督内容、程序和特点的熟悉,其政治参与的态度 从自发到自觉,视野从单一到全面,行为从感性到理性,最 终明确了自身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定位。可以说,无党派代表 人士是依赖专业成就的影响力,在成为专业领域的骨干、学 科带头人甚至领军人物后,才脱颖而出走上政治舞台的。虽 然他们从政比较晚、从政时间比较短,但起步高、进步也快,越级提拔、破格提拔现象在无党派代表人士中较为普遍。但 是,由于他们参政议政活动的经验比较少,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尤其需要在实 际工作中加以锻炼和提高,因此,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选 拔工作,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统战部的牵头协 调作用,建立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三)少数民族代表人士 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是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是党 的民族政策和各项方针得以顺利贯彻和执行的保证。通过他 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和激发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组织和带领群众为实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奋斗。尤 其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需要大批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少数民 族代表人士队伍中,存在着有影响力的缺少业务水平、有业 务水平的缺少影响力的两头重现象。一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尤 其是基层的代表人士方面。这些代表人士土生土长,熟悉本 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懂得本民族的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了解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疾苦和要求,同本民族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和天然的感情,对改变本民 族地区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愿望,但 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经济管理能力和带领少数民族 群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的要求。二是在大中城市的代表人士方面。他们在本行业本 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与本民族群众联系不多,在本民 族群众中影响力不大,以党外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身份发挥作 用有限。为此,对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不能简单地 用定指标和划范围的办法来确定,也不能简单地凭学历、论 职称、看地位,甚至讲关系。如果只有高学历、高职称或高 职务而没有群众基础,那么,在关键时刻要依靠他们担负起 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韧带作用就难以实现。因 此,要综合考虑在一定领域、范围或区域内,对具备一定的 代表性和影响力、为人们普遍熟知和认可、深受人们敬仰和 尊重、政治思想进步、群众基础好、说话办事能服众、有较 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人格品行示范带头作用明显的少数民 族人士重点加强培训,使其在文化素质、政治信念、政治参 与能力和政治影响力、个人威望、社会号召力等方面得到较 大提升。

(四)宗教界代表人士 宗教界代表人士多数是由宗教界教职人员产生的。目 前,宗教界教职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中专以下学历的 占 70%以上,经过正规宗教院校大专以上教育的教职人员只 占总数的3%。宗教界人士的成长,早期都是受各宗教在长期 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方式多样、各具特点的人才培养传统教 育,如佛教的师徒传法和寺观教育、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等,这些教育方式目前仍与宗教院校教育一起在宗教人士的成 长中发挥作用。因此,在培养选拔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工作中,一是要充 分发挥宗教院校和社会主义学院的主阵地作用,坚持正确办 学方向,突出爱国主义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教学内 容,根据各宗教的不同特点,逐步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规 范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臵,并以宗教界学员易于接受的内容和 形式加强对他们的政治引导;二是要继续充分发挥各级宗教 团体紧密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界人士的优势,规范和提 升传统宗教教育的内容和效果,为其赋予新的内涵和科学方 法;三是要在团体的日常管理和重大活动中充分发挥代表人 士的作用,使各级宗教团体成为代表人士丰富阅历、增长才 干的实践平台和成长阶梯;四是要进一步扩大视野范围,对 于同样在信教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力、能反映部分信教群众要 求的普通信徒多加关注和培养。

(五)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 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成 长起来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 开放的推动者。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成长,是以其自身 企业的发展为基础的,他们绝人多数既是企业出资人又是经 营者,处于市场经济第一线,职业风险较大,拥有大量的财 富,社会关注度高,同时受经济情况的影响,企业的兴衰成 败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代表性。因此,非公有制经济代 表人士的民主意识普遍较高,比较重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 生活中的参与权、知情权和话语权。其意愿及利益需求的表 达,正由单纯注重物质利益向利益需求多样化转变,由注重 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向谋求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转变。他们 善于表达所联系群众的意愿和诉求,能够积极反映社情民 意,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但 在热心参政议政、社会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同时,他们往往将 积极奉献与实现自我价值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追求独立、自 由和个性的张扬,对政治安排的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在培养选拔工作中,可通过规范一定的培养选拔程序,加大后备人才储备,避免临时找人或降格以求;坚持“凡进 必评”原则,避免“重财轻德”以经济实力和纳税情况代替 政治表现;在安排使用后,还应加强教育管理、考核履职等。

上一篇:离婚承诺书700字下一篇:九年级物理学科德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