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德育课堂教案《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2024-08-08

语文德育课堂教案《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精选9篇)

1.语文德育课堂教案《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一

6半截蜡烛

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陆园小学丁峰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题:半截蜡烛

4、课时:第二课时

5、课前准备:

教师 :a、在教学前,利用百度引擎搜索相关资料,查找优秀教案作参考、了解,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二战背景的相关视频,并剪接重要片段做成ppt教学课件。

b、多媒体投影设备

c、教学的ppt课件

学生:预习本课,利用百度搜索观看二战影片,搜索二战简介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二、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一对儿女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斗争。

三、教案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情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学习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的方法以及环境描写在烘托当时气氛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主要采用“以读促悟,以悟导读,合作表演”的方法,通过揣摩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词语和句子,领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机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镇定从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五、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机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镇定从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六、教学方法:

1、设情引境法

2、合作表演法

3、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为基础,探究体验式学法为主,结合目标教学法和讨论交流法

七、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背景,引入情境

1、播放“二战”背景视频:

【百度视频】

当时的法西斯用非常残暴屠杀„„

文本链接,二战资料:【百度】

6.师简述二战结局,总结本节课内容.六、回归整体,内化形象,延伸拓展,训练语言

1.师: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过了一会儿,三个德国军官终于离开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同学们,当我们面对此时此刻的蜡烛。闭起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又浮现哪些画面呢?

学生讨论,指名发言。

2.师:面对恶狼般的三个德国军官,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靠着机智,勇敢,镇定,从容,巧妙地同他们展开周旋,最终保护了情报,保护了情报站,同时也保护了一家三口的生命。假如你在上学的路上或者在家中突然遇到了歹徒,你会怎么做呢?

师生交流,教师点评。

七、课后作业(二选一)

1、续写《半截蜡烛》

2、小作文:《如果我遇到了歹徒„》

八、板书设计

6、半截蜡烛

德国军官点燃重新点燃 夺回

伯诺德夫人一家轻轻吹熄从容端走镇定拿上楼

教后反思: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本课教学创设了多个情景,把学生带入到故事所发生的情景场面之中去。在这个场面中还原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走进文本之中,把文字符号还原成生活场面,这样他们就会走进文本,进行体验创新。在这个情境中以各种形式声情并茂的朗读,揣究文中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意境等,使文章的内容立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化,情商得到了培养。

语文课在训练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读进去,走出来”,本节课通过朗读、表演、评价等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把饱蘸思想情感的语言内化于心中,再用口头或笔墨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有效融入情商培养这一目的。

2.半截蜡烛_教学设计_教案 篇二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绝密”“绝妙”“厄运”等词语。

2、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人物具体言行的语句,并感受任务的机智、镇定、勇敢。

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出示课题:19半截蜡烛(指名读)

“截”这个字笔画很复杂,请注意它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戈”gē字旁,跟老师来书空。课题中的“截”是个量词,“半截”就是“半段”。

2.半截蜡烛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用非常残暴的手段展开了血腥的屠杀,1940年5月,他们只用了短短3个星期,闪电般占领了法国,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抗击侵略者的动人故事,我们今天学习的《半截蜡烛》就是发生在法国的一个感人的故事。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2、交流自学结果。

(1)读准人名,尤其读好“杰奎琳”。(2)开火车读词语。

①理解“厄运” 困苦的遭遇。

理解“厉声”(说话)声音严厉。(3)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①理解“绝密”。选择“绝”的义项。②理解“绝妙的主意”。

生质疑:这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那不是更危险吗?怎么会是绝妙的主意? 小结:人们常说: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所谓:绝处逢生、险中求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主意。

引读:一起为这个主意拍案叫绝!„„一起为这个主意暗暗喝彩!„„ ③理解“点燃蜡烛的后果”。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看看这句话中哪个词出现得最多?

师:连用三个就会,你体会到了什么?(每出现一次,情况就越严重,付出的代价就越惨重。)试想:如果秘密被暴露,情报站被破坏,将会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

师:是的。一旦秘密被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你能将这可怕的后果读出来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自练-----指读,点评

(4)围绕半截蜡烛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①交流、点评纠正: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3-7小节,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怎样千方百计地保护这半截蜡烛?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母子三人各自想出的办法。出示练习

⑴ 学生交流,师概括板书。板书:吹熄、端起、拿走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1、教师概括:是啊,半截蜡烛中藏着的秘密一旦暴露,整个情报站会遭到彻底破坏,就连法国战局都极有可能受到影响,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太紧张了!这里不是战场,但比战场更严峻!偏偏有那么一天夜晚,屋子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并顺手点燃了蜡烛。烛焰摇曳,母子三人的心一下子就被揪紧了,保护这半截蜡烛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在危急关头,三人分别想出了不同的办法。母子三人中,谁的表现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轮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3、照样子写词语。

课后习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填上合适的量词。一()蜡烛

一()妇女

一()主意

一()油灯 一()眼睛 一()楼梯

3.关于半截蜡烛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三

生:我认为这是半截巧妙的蜡烛,谁也不会想到勃诺德夫人会把最重要的情报藏在这半截蜡烛中。

师:我们常说灯下黑,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勃诺德夫人和敌人作斗争非常聪明、机智。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在这样的危急的时刻,勃诺德先想到的是情报站,然后才想到自己的一家三口,我认为她很伟大、无私。

生2:从“自动熄灭“中,我感到只要蜡烛一熄灭,熄灭的不是蜡烛而是情报站的毁坏,他们一家三口的毁灭。

生3:我感觉此时气氛十分紧张,我能听到勃诺德夫人一家的心跳的声音。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一下。读完以后,你感觉现在被这个德国中尉随手点燃的蜡烛是什么呢?

生:这点燃的半截蜡烛在我眼里似乎就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师:面对这样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面对随时都可能夺取他们三口之家的定时炸弹,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生1:吹灭。

生2:拿走。

小结:是啊,我仿佛听到了定时炸弹上“擦擦”的秒钟倒计时的紧张和恐惧。这时候,我们多么希望蜡烛被一阵风吹灭或者被谁拿走啊。

【教学回顾】

4.半截蜡烛教案 篇四

一、谈话导入,适时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9年,结束于1945年,是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最后,战争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获胜,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人们与法西斯斗智斗勇。我们来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么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半截蜡烛》。

蜡烛大家都见过,那半截蜡烛,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蜡烛燃烧过,不是完整的。

师:对,大家注意这个字“截”(在截字下面画着重号),这里,截是一个量词 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思考文章大概写了什么?开始 生:(自由读,思考)检查自学情况

1、请学生读生词。伯诺德夫人

杰奎琳

半截

熄灭

厄运

烛焰摇曳(注拼音)厨房

烛芯

好嘛

楼梯

师:请大家自由读这些生词 生:(读)

请2人读,一好一差。生读,师正音

诺:这里是用在人名上,还能组什么词呢?(诺言、承诺、一诺千金)

奎:上面是大,下面两个土,读“圭”。整个字读奎。我们再来读一下文中的这 个词,杰奎琳,杰奎琳

截:还可以组成什么词?(直截了当)。

厄:这个字需要注意笔画,一起书空(横,撇,横折钩,竖弯钩)嘛:这里是语气词。读轻声,来读一下,“好嘛,好嘛” 师:我们再齐读一遍,加深印象

师:词语大家已经读正确了,我们把词语放进课文中,把它读通顺。我们请一个小组开火车,每人一小节。(生读,纠正;全班读纠正的地方)师:我们已经通读了全文,文中一共出现了哪些人物呢? 生: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德军

师:你找的很全面。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生:„ 总结:

师:我来总结一下,(我们可以这么说)本文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入的德军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终保全了情报的故事。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默读一二两小节,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 生:伯诺德夫人一家参与情报传递工作,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师:既然是情报,肯定要藏好。为什么伯诺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生:情报十分重要,必须保证安全;德军经常搜查,情报传递工作有危险。师:终于伯诺德夫人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是什么主意呢? 生: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里。师:这边破折号的作用是? 生:解释说明。

师:解释说明,大家在破折号旁边记下来。

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要把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呢?一般情况下,绝密的东西应该藏起来,让别人都看不见,比如:放在天花板上,塞在墙缝里,埋在地砖下面。为什么反而要放在直接能看到的地方呢? 生: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可能会被德军搜到。

师:对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德军搜查十分严密,掘地三尺,藏得严严实实的很可能被德军找到,大家在古装电视剧中看过官兵搜查吗?一个个如豺狼虎豹一样,到处乱翻乱砸,很容易发现隐藏的秘密。德军肯定也是这样。反而,放在眼前就不会注意。这也说明了伯诺德夫人怎么样? 生:机智,聪明

二、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一)感知内容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半截蜡烛》,知道了伯诺德夫人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关注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请同学们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生:(读)师:我们来交流一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

(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师: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二)研析情节

师:在这些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气氛。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先看看写伯诺德夫人的句子,有哪些?

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师:你找的很准确。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说的这句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动作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那么就都是正确的。下面,我们看一看伯诺德夫人的动作。她有哪些动作?

生:(急忙)取、(轻轻)吹。

师:我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你来。(生吹),轻一点,再轻一点。这就是轻轻吹的动作。为什么伯诺德夫人要轻轻吹? 生:显得漫不经心,不能引起德军的怀疑。

师:对了,表示对蜡烛的不在意,不能引起德军的注意。所以要轻轻吹 ◆心理活动:

师: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当时你心里会怎么想?。

生:蜡烛这么点着,情报很快就会暴露,怎么办呢?不行,我得赶快想个好办法!

师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此时,大儿子杰克是怎么做的呢? 生:慢慢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写柴火来生个火吧。”„„ 师:对了,杰克是怎样站起来的?

生:慢慢站起来、师:杰克是慢慢站起来的,端起烛台走去。而不是一把抓起烛台,大步流星地跨出去。他表现的很——从容。并且在蜡烛被夺回的情况下,依旧抱回木柴,生了火。在这种危急的情况,杰克为什么能如此冷静、从容呢? 生:想保护蜡烛,很懂事,师启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的人,(从容,机智)在日常生活中,母亲的言行举止一定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受到母亲的教育影响,杰克才能沉着、冷静 师: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谁来说一下。生: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

师:此时蜡烛的光已经微弱,伯诺德夫人的心也提到嗓子眼。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内心感受写出气氛的紧张。在这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生:娇声对德国人说„„

师:小女孩说话是娇声的。全班的女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司令官先生 女生读

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合情合理,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一家人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能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吗?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 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堪设想。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让大家做个导演,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

生:是那半截蜡烛。因为这半截蜡烛不仅关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贯穿了整个故事,也牵动着大家的心。

师:所以文章以它作题,因为用“半截蜡烛”作题目一下子就把焦点展示给了读者,很吸引人。)

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他们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从容冷静)

三、总结全文,加深认识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象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该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

5.《半截蜡烛》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描述“绝妙的主意”;

2.根据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矛盾冲突,把握小说情节,并运用“交替讲述”的方式讲述故事。

3.体验紧张心理,关注人物命运,激活英雄情节。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学生展示预习单:

提示“截”中的斜钩要有力,范写、练写。2.概括主要内容。

3.伯诺德夫人利用这半截蜡烛想到了一个怎样的绝妙的主意? “妙”在哪里?

二、交替讲述故事情节

1、这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中都写了哪些人物呢?

这些人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板书:(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

这3个人物我们可以说是正面人物。另三人是……?板书:(三个德国军官)反面人物

2、反面人物的作用是给正面人物制造麻烦的。而正面人物是来解决麻烦的。制造麻烦、解决麻烦的故事才精彩。

反面人物三个德军制造了什么麻烦?正面人物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又是怎么解决麻烦的?快速浏览3——7自然段,边读边画关键词,然后填写情境图。

展示:

点燃蜡烛

再次点燃蜡烛

夺回蜡烛

拿出油灯吹灭蜡烛

搬柴生火取走蜡烛

上楼睡觉端走蜡烛

一个制造麻烦,一个解决麻烦,这就叫冲突。于是就会发生情节。板书:冲突、情节。

3、怎样把这种冲突、情节讲清楚,办法是“交替讲述”。先写反面人物再写正面人物,再写反面人物再写正面人物。这样一来一回的描写就叫做交替叙述,这样,小说才有条理。

现在请同学们交替讲述故事的情节。生讲故事(用上关联词)

4、这个故事牵动着你的心,读的时候心情怎样?(紧张)心吊上去,再落下来,再上再落,如坐过山车。这就叫“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三、深入研析故事情节

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在危机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1、再读3——7自然段,要求:(1)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作简要批注。(2)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2、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交流伯诺德夫人 ◆语言: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

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此时她的心里会怎么想? ◆心理活动:非常着急

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

交流杰克。

◆语言:“天真冷。”很好的借口。

◆动作:慢慢站、端、(“疾步”还是“不急不慢”)走去、从容地搬(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厄运即将到来了,什么样的厄运?)这样危急的关头仍然是这么从容镇定。齐读:他知道,厄运……默默地坐待着。

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

a“心提到嗓子眼,似乎感到饿狼般的眼睛正盯着原来越短的蜡烛上”

似乎能不能去掉?反映了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

b文中还有一处不是对人物的描写,是“烛焰摇曳……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说是可怕的东西?这是环境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人节的烛焰是浪漫的,生日会上的烛焰是快乐温馨的。而此时的烛焰是可怕的,渲染紧张的气氛。指导朗读:紧张的气氛。

交流杰奎琳。

就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娇声”:怎么说才叫“娇声”?为什么要娇声?

“司令官先生”: 恭维的话

“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合情合理的

小结: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四、总结拓展,创作运用

1、总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这一家三口,有着共同的特点: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他们的名字就叫“英雄”,他们这样做是源于他们的那颗“爱国心”。

2、读这样的小说,就要读冲突,讲给别人听,要交替讲述,写精彩,要抓细节和环境。

6.五年级半截蜡烛教案 篇六

一、了解背景,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你们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吗?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些资料,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伤亡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武装战争。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个发生在这个期间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半截蜡烛。

4、教师板书课题。指导“截”字的书写要点。(部首)学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蜡烛的重要

1、师: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快速读读1、2节,说说原因。

2、生: 藏绝密情报

3、指导朗读

4、师:伯诺德夫人的任务就是藏好这份——绝密情报。那她把情报藏在哪呢?

5、体会“绝妙的主意”

6、师引读(因果句)

7、师:看来,伯诺德夫人真是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三、品读课文,感悟人物

1、师:这么重要的半截蜡烛能不能像普通蜡烛那样点燃呢?

指名回答。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1)自己读读这句话,看看这句话中哪个词语出现的次数最多?

(2)连用三个“就会”,你体会到什么?试想:一旦秘密被暴露,情报站被破坏,将会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3)指导朗读。

2、过渡:可一天晚上,这蜡烛却被三个闯进屋里的德国军官点燃了。在这危机关头,母子三人分别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保护这个秘密。请你自由朗读课文3-7节。思考: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绝密情报各想出了什么办法?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板书人名)

3、师随机板书:献灯灭蜡烛;搬柴移蜡烛;请求带蜡烛。

4、师:真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你能借助老师所列举的小标题来试着概括课文内容吗?注意加上事情的起因及结果。

5、师: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危险,母子三人还能想出巧妙的办法与敌人周旋,(板书:周旋)你觉得他们怎样?(板书:机智勇敢)

下面我们就来聚焦母子三人面对危机时的表现,感受他们的机智勇敢。【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地把蜡烛吹熄。

师:作为母亲,伯诺德份夫人身先士卒。这是她的表现,请你仔细读读,想想,你从哪些关键词语中感受到了她的机智勇敢? 交流:

3、师:大家都注意到了伯诺德夫人的神态,我们再来看看的语言,我们能不能把句中的“瞧”删去?为什么?

4、指导朗读(板书:“殷勤”)

5、齐读:这就是伯诺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却能表现得镇定自若,我们一起读。

【儿子杰克的表现】

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生个火吧。”

过渡: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好景不长,中尉又点燃了蜡烛。这时儿子杰克挺身而出,他是这样做的,读——

1、体会“慢慢地”(板书:“主动”)

2、师:面对敌人的厉声呵斥,一把夺回烛台,杰克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1)理解“从容”(2)指导朗读(3)体会“默默”

出示练习: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心想:。(可能在等待下一个机会;可能在思考当秘密一旦暴露,怎样与敌人作殊死搏斗,以保护秘密。)

3、师:是啊,在这沉默的背后,是临危不惧的勇敢,是生与死的较量,是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他的表现。(齐读)

5、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质疑

6、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7、师:那当时这种危机的情况,你可以用什么四字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十万火急、危在旦夕„„)

8、指导朗读

【小女儿杰奎琳的表现】

过渡: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请求德国军人,让她带着蜡烛上楼睡觉,她成功了,我们也如释重负了。为什么她会成功呢?她的请求巧妙在哪里?

1、出示:突然,小女儿杰奎琳站起来,“司令官先生,我困了。”她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1)对象巧妙(2)要求合理

(3)体会“娇声”(板书:“娇声”),指导朗读

2、小结:面对凶恶的敌人,杰奎琳靠着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在他们眼皮底下保护住了这半截蜡烛,不,当时,蜡烛已经不是半截了,而是快——烧完了。

3、出示并齐读最后一节。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这一家人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与德军展开了巧妙的周旋,最终保住了绝密情报,他们真是一位位平民英雄,那此时此刻,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请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受。我最佩服()的沉着冷静,()。

我最佩服()的(),()。附板书: 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 “殷勤”献灯灭蜡烛

周旋 杰克 “主动”搬柴移蜡烛 机智勇敢

7.半截蜡烛教案说课稿 篇七

执教者:彭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的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体会他们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让学生说说对半截蜡烛的初步印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真实的小故事。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读过课文了,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 生:(指名交流初读印象,相机画蜡烛图及金属管)

2、快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师:正是这并不起眼的半截蜡烛(点板书——蜡烛图),使伯诺德夫人一家度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围绕这半截蜡烛,课文主要介绍了那天晚上的几个场景?请你快速地读读课文,试着依次说说。(课件出示几个弄乱顺序的表示故事情节的短语:中尉点燃、母亲吹熄、中尉重新点燃、大儿子杰克端走、中尉夺回、小女儿端上楼)

生:(浏览全文,读后指名交流)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自读感受

同学们,弄清楚了这个故事发展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就要细细地学习课文了。先请大家各自读读课文的 第3 —7 自然段,看看这天晚上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

是怎样与德军周旋、化解危机的,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可以在相关词句下圈圈画画,简要地写写自己的感受。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

2、指导交流

(1)指导理解并读好写伯诺德夫人的一段话。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先整句出示,再显示重点词句。)

师:我们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谁愿意来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什么地方使你最有感受?

生:(指名交流并及时请这位同学把相应的句子读好,主要抓住“急忙”、“轻轻”、“脸色苍白”和“母亲说的那句话”来指导。)

①若学生交流“急忙”

师:你能想到哪个词语替代它?(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时候母亲为什么会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生思考回答)②若学生交流“轻轻”

师:伯诺德夫人刚才是急着把蜡烛换走,而现在她却轻轻地将蜡烛吹熄,你不觉得奇怪吗?(指名说,并请他读好这句话。)

③若学生交流伯诺德夫人说的一句话

师:是啊,当中尉点燃蜡烛时,母亲意识到当时情况十分危急,生怕这份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会泄露,所以她急着想用一盏油灯来取代这半截蜡烛。这时候,她说了这样一句话,自己细细地品味品味,你觉得读这句话时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生:(自读思考)

师:谁敢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试着读一读?(可能学生会强调“瞧、亮、先生、这盏”)

生:(主动交流)

师:同学们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都读得不错。不管我们怎么来读这句话,有一点总是相同的,那就是伯诺德夫人这么说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保住情报)

师:(点拨理解伯诺德夫的机智)是的,这足以证明伯诺德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师: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同学们能读懂其中的很多东西,现在你就是伯诺德夫人,想着当时的情况读好这句话。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在学习这段话的时候大家非常用心,能够抓住伯诺德夫人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揣摩她与敌人周旋时的心理,体会得也很好。现在让我们把自己对这段话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小组学习交流,学好写杰克的一段话。

师:伯诺德夫人急中生智轻轻地把半截蜡烛吹熄(板书擦去一些),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板书画烛焰,指着板书继续说)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半截蜡烛越来越短(擦去一些),一家三口的性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是谁站了出来呢?——杰克(课件出示整段文字)

师:请你好好读读这段话,圈一圈、画一画,看看读了之后你有什么话想对杰克说?把它写下来。然后,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注意既要把自己的话说清楚,又要注意听清楚别人说的话。

生:(学生自读感受,写下自己想对杰克说的话,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指名交流)

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适时强调关键词语,如“慢慢地”“从容地”“默默地”等,适当评价)

师:在这么危急的时刻,杰克能有如此勇敢、镇定的表现,真让人敬佩啊!我们一起读这段话,深深感受一下吧。

(3)通过比较,指导体会当时情况之危急,并读好相关语句。

师:刚才我们读的只是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一部分,其实在这一自然段中还有更为精彩的呢,你发现了吗?如果去掉这两句话,你觉得好吗?自己读读、体会体会。

生:(指名说说、读读。)师:(师范读)

师:眼看着这半截蜡烛就快要烧到金属管了(再擦板书),一家三口的性命会怎么样?情报站会怎么样?国家命运会怎么样?这一刻即将决定生与死,这一

刻是多么紧张、多么令人害怕啊!再读这段话,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再指名读)

(4)学生自学写小女儿杰奎琳的一部分。

师:同学们,刚才在学伯诺德夫人和杰克那两部分内容时,我们主要是通过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和联系上下文这两种方法,去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发现文章中精彩的东西。那么,接下来就要请你们自己听一听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的录音,注意小女儿杰奎琳的神情、动作、语言,并联系课文去猜猜她当时会怎么想?

师: 你为什么觉得她就会这么想呢?(或你怎么知道她会这样想?)师:谁想来读小女儿的话,司令官的呢?剩下部分谁来读?

师:正当小女儿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半截蜡烛——(熄灭了)(擦去烛焰)

三、总结课文,课后延伸。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师:绝密的情报保住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也得救了。他们一家靠什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呢?

生:(交流,相机板书“机智、勇敢、镇定”)师:这真是一场紧张激烈却没有硝烟的战争啊!

2、加深理解,升华感情:

学到这里,你对这半截蜡烛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可点拨:这半截蜡烛里藏的仅仅是情报吗?还藏了什么?——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机智、勇敢、镇定与齐心协力,和他们对祖国深深的爱。)

四、课后延伸

下节课,我们要一起试着把这篇课文改成剧本,写一写,演一演,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紧紧围绕这半截蜡烛,画上了蜡烛图,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相应地画上烛焰,擦去烛焰,再画上烛焰,最后蜡烛熄灭。

《半截蜡烛》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注意精神。课文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当认真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情、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学法:

1、以读促悟。在教学中,主要采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去朗读、感悟课文文字中蕴涵的丰富的人物内心心理活动,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

2、想象具化人物内心。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在教学中反复出现,引导学生想象杰克和杰奎琳在与德军周旋时内心在想些什么,体会人物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3、扶放结合,自主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伯诺德夫人是如何和德军进行周旋的,让学生学会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进而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杰克与杰奎琳是如何和德军进行周旋的。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新,激发情感

在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然后引说课文第三小节中的一句话,“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确保住这半截蜡烛的重要性。

2、精读重点段落,授之以渔

策略一:在教学课文重点段落时,重点围绕课文中心内容“在危急关头,伯诺

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这个问题来展开教学。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我选择重点教学了伯诺德夫人是如何和德军进行周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在危机中的动作、语言、神情,揣摩人物内心的复杂心理。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急忙、轻轻”这一组带有矛盾性的动作,来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伯诺德夫人当时紧张、焦急、担心而又非常镇定、不露声色的精神品质。

策略二:而在教学杰克和杰奎琳的部分时,则是让学生在学习第三小节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用学到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感悟。

策略三: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启发想象。在教学中,反复出现“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进而领略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面对危机时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更要让学生明白他们的爱国之情。

8.语文德育课堂教案《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八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比较剧本和一般记叙文在写法上的不同。.2.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

3.通过读人物的的语言和剧本提示(即文中带括号部分),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说说。学习重点

通过读人物的的语言和剧本提示(即文中带括号部分),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学习准备:搜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学习时间:一课时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同学们:看到“半截蜡烛”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会想:为什么会是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要想知道这些答案,你就读一读课文《半截蜡烛》吧!首先,通读课文,把剧本的基本形式或特点总结出来;细读剧本中带有括号的文字部分,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品质;反复读人物的对话。基础达标:

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我一定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试题:

(1)选择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诺(nuòruò)嚼(jiáo jué)伯(bǎi bó)喃(nān nán)瞥(piě

piē)趣(qù qǔ)(2)我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是:

小心翼翼:凝视: 厄运:摇曳:

2.通过读,我还知道本剧围绕三位主人公、、、经过惊心动魄的周旋,最终。挑战自我: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一般的记叙文有点不一样,通过读,我知道剧本和一般记叙文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点是:

2.与同学合作,分角色读剧本。

二、拓展阅读:

《智取威虎山》(节选)人物表

杨子荣——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排长。常猎户——常宝的爸爸。常 宝——猎户女儿。

【一九四六年冬季。东北某地。深山老林,皑皑白雪。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追剿队全副武装,红旗前导,急驰上。

【常猎户、常宝正在藏皮子,杨子荣走到屋前敲门。杨子荣 老乡!

【常猎户示意常宝躲起,然后紧张地由屋内出来。

常猎户(打量杨子荣)你是……杨子荣 不认识啦?我就是前几天来过的皮货商啊!常猎户 皮货商? 杨子荣 啊。

【常宝闻声奔出,见身着军装的杨子荣,露出惊讶的神色。

杨子荣(对常宝)小兄弟,你爹认不出我了。那天不是我送你回家的吗? 常 宝(又仔细打量,点点头)…… 杨子荣 好聪明的孩子!

常猎户(细看杨子荣,认出)哦!你是杨掌柜的!杨子荣 啊。

常猎户 对,咱们还认过乡亲呢。杨子荣(微微点头)…… 常猎户 屋里坐,屋里坐。

【同进屋。常宝整炕让坐;杨子荣边脱手套,边环视。杨子荣(关切地对常宝)你好点儿了吧? 常 宝(欲语)……

常猎户(急忙把常宝拉在身后,抢过话头)她是哑巴。杨子荣 哦,对对对。

常猎户 你又做买卖又当兵,到底是干什么的?

杨子荣 我本来就不是买卖人。(摘下风帽,露出红星)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常猎户:(惊疑地)你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杨子荣 是啊。您见过?

常猎户(掩饰地)哦,没有,没……没有!

杨子荣(觉察到常猎户对自己的怀疑,坐在木墩上,亲切地)上次来,没跟您多说,我们就是从山东过来的,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队伍。

【杨子荣取斧欲劈柴。

常猎户 哦。可老远的,你们到这儿干什么来了?

杨子荣 打土匪!(有力地将斧剁于木砧上)

常猎户(惊讶地)打土匪?能行?

杨子荣(站起)我们的大部队都在后头哪!咱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打了好几个大胜仗,牡丹江一带全解放了。大股土匪已经打垮,剩下座山雕这些顽匪逃进了深山老林,我们一定尽快地把他们消灭掉!

常猎户(无限愤恨地)座山雕哇!……

杨子荣 老常,这一带叫座山雕糟蹋得够苦啦!你们爷儿俩躲进这深山老林,一定有深仇大恨哪!

常猎户(激愤地坐下,拔起斧头)……

杨子荣 老常,说吧!

常猎户(不愿触及伤心事)八年了,别提它了!(摔下斧头)

常 宝(情不自禁地)爹!(扑向常猎户)

常猎户(一惊)常宝,你……

【常猎户痛苦地坐在木墩上。常宝抽泣,紧依于常猎户膝下。

杨子荣(无限深情地)孩子!毛主席、共产党会给我们作主的,说吧!常 宝 叔叔!我说,我说!1.辨析词义。

(惊讶惊疑)都有的意思,二者的区别是(愤恨激愤)都有的意思,二者的区别是(觉察侦察)都有的意思,二者的区别是 2.故事的大意是:。

3.结合课文说一说,常猎户开始对杨子荣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他持这样的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4.“八年了,别提它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三、相关链接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说的戏剧是指剧本文学。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因素,它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适合舞台演出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剧本的一般特点

(1)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的发展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剧本的情节结构—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在最后还有尾声。人物的性格在戏剧冲突中得到充分的揭示。

(2)集中性。由于舞台的空间和演出的时间限制,剧本的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它必须突出主要的线索、主要的事件。剧作者常常把几个月甚至几十年间发生的事件浓缩到两三个小时的演出中,把千变万化的生活集中到一个或几个场景中,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

9.12半截蜡烛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时间:

一、明示目标,创景激趣

1.通过课前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

2.师小结。

3.在法国,人民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半截蜡烛》。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这课文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故事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一种新的文体──剧本。电影、电视剧等,都是根据剧本拍出来的。

3、(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同学们想不想根据剧本来演演一家人巧妙与德军周旋这一幕呢?可是要想把它演好,先得认真地研究一下剧中人物的形象,怎么来研究呢?

2.引导学生可以抓住剧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测心理等来研究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细读剧本,选择文中的一个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五、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一)伯诺德夫人:

(1)语言: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要说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关键读好哪个词?为什么?

(学生各自试读后指名朗读,评价)

(2)动作:(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吹熄了蜡烛)。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思考:你认为是急速吹灭还是轻轻吹灭?为什么要轻轻吹?

(3)神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

怎样才是“不动声色”?为什么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

(4)揣测心理:在敌人面前,伯诺德夫人如此镇静,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5)尝试表演,评价。

(二)杰克:

(若无其事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火来生个火吧。(杰克无奈地去柴房,下)

(1)引导思考:杰克的言行巧妙地哪里?

(“若无其事”才能避开敌人的怀疑,“天真冷”是“去柴房抱柴生火”的理由,这样才有可能拿走蜡烛。)

(2)揣测心理:杰克为什么能这样勇敢呢?

(3)尝试表演,评价。

(三)杰奎琳

(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1)引导思考:她的说话、动作、神态有什么巧妙之处?

(2)揣测心理:杰奎琳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尝试表演,评价。

(四)小组组合表演

五、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六、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拓展想像(任选一题):

1.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想像: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上一篇:感恩节800字作文优秀下一篇:耳鼻喉科实习带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