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线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共7篇)
1.送电线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篇一
送电线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 典
型
大
纲
华北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 2003年2月 总
则
1.0.1 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专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和《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为统一送电线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程序、方法和内容,规范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加强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确保电网安全,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典型大纲。1.0.2 本典型大纲适用于省(区)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对220kV及以上架空送电线路工程的质量监督检查,220kV以下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可参照使用。
1.0.3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必须经测试、验证及试点,不符合现行强制性 标准的,应当由拟采用单位提请建设单位组织专题技术论证,报主管部门审定。
1.0.4 架空送电线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即:杆塔组立前,导地线架设前和投运前。
1.0.5 国外引进的设备、材料,按供货方规定或供货技术合同约定的技术标准执行;在合同中未作规定或其规定不确定时,应执行国内技术标准;国内、外技术标准有较大差异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协商确定后,报主管部门批准,备案。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大纲的引用而成为本大纲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大纲,然而,鼓励根据本大纲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大纲。
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50319-2000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建设部令第81号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建标[2000]241号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GB/T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J233-90《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检验及评定标准》;
DL/T782-2001《110kV及以上送变电基本建设工程启动验收规程》;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
设计图纸、资料、设计变更通知书和与厂家签定的技术协议;
制造厂提供的产品出厂合格证书、试验报告及安装指导性资料;
合同或协议;
其它相关技术标准见附件;
电力专业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
3.各阶段监督检查具备的条件 3.1 杆塔组立前阶段
3.1.1 工程建设单位已按法定程序申领了《质量监督注册证书》,办理了《开工报告》或《施工许可证》,并按规定缴纳了质量监督费;项目法人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建设审批手续齐全。
3.1.2 杆塔基础工程施工完毕,进行了质量检查验收并合格,签证齐全,基础混凝土养生强度已达到设计要求的80%以上,回填土回填应密实符合规定,施工场地无施工垃圾。本阶段技术文件资料整理齐全。3.2 导、地线架设前阶段
杆塔组立工程施工完毕,进行了质量检查验收并合格,签证齐全。本阶段技术文件资料整理齐全。
3.3 投运前阶段
整体工程按施工图施工完毕并经检查验收合格,签证齐全;线路通道畅通,相位正确,标识齐全,线路参数已测定;归档资料已收集整理;生产准备已就绪。
4.监督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4.1 对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1 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健全,并运行有效。
4.1.2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资质与本工程要求相符。4.1.3 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1、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工程管理的模式相适应,能满足工程管理和控制的要求。
2、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和审批文件;
3、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批复文件;
4、路径审批文件及合同、协议等;
5、申领了《开工报告》或《施工许可证》,申领了《质量监督注册申报书》;
6、对合同各方主体及其现场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审核,并监督各方主体质量责任人到位;
7、各类招投标文件齐全、规范;
8、按规定进行了施工图纸会检;
9、无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强制性标准,降低 工程质量和迫使承包方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等行为;
10、按合同规定,由建设单位采购的设备、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4.1.4 对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1、主要专业负责人执业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
2、按计划交付图纸,能保证连续施工。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签字手续齐全;
3、设计单位无指定设备、材料生产厂家或供应商的行为。4.1.5 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1、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套,并具有相应资格及上岗证书;
2、质量目标明确,质量管理制度齐全,质量责任制落实,有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
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经批准并贯彻执行;
4、有施工图纸会检制度、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有效并贯彻执行;
5、编制施工检验项目划分计划,认真执行分项(单元)工程三级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检查合格后报验(监理);
6、认真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7、工器具和测量仪器应满足工程需要,精度符合要求;
8、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设备的采购、保管和发放管理制度完善,现场材料、设备存放有能保持其质量的存放条件;
9、按有关规定进行了原材料、器材检测;
10、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事故按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如实上报和认真处理;
11、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项目的行为。4.1.5 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1、申领了《监理许可证》;
2、监理人员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
3、专业人员配套,责任制落实;
4、制订监理规划,编制监理实施细则;
5、对试验室资质和人员资格进行审查;
6、审查分包单位资质并提出审查意见;
7、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及开工报告已审定;
8、审定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划分计划,认真执行检查验收,及时验收评定,对隐蔽工程进行签证;
9、制定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10、对重要项目进行旁站监理;
11、对现场发现使用不合格材料、设备的现象和发生的质量事故,及时督促、配合责任单位调查处理。
4.2、工程实体质量检查
4.2.1 监督检查应提供的技术资料
1、开竣工报告;
2、图纸会检、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工程洽商记录或会议纪要;
3、原材料、杆塔及装置性材料出厂合格证书、材质证明、进场检测及试验报告,代用材料清单及签证;
4、工程试验报告和检测报告;
5、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级记录,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评级统计表,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及签证,大型及特殊基础和大跨越等的施工日志;
6、工程缺陷处理明细单及附图,工程遗留问题记录;
7、塔基占地、拆迁、林木砍伐等补偿文件、协议或合同;
8、监理文件;
9、竣工图纸及资料。4.2.2 抽查项目
1、杆塔组立前
核查主要资料:原材料复检报告,混凝土试验报告,混凝土强度评定和质量生产水平统计,灌注桩检测报告,隐蔽工程签证记录,验评记录。
工程质量检查:基础混凝土强度,整基基础位移、扭转,各部位几何尺寸测量。基础外观工艺质量,回填土质量。
2、导地线架设前
核查主要资料:杆塔材质试验报告,高强螺栓试验报告,验评记录。工程质量检查:杆塔主材弯曲度,杆塔螺栓扭矩,杆塔结构倾斜测量。拉线制作及安装工艺,焊接质量,部件数量及塔材外观质量。
3、投运前
核查主要资料:金具检验、试验报告,接地电阻测试记录,工程全部技术资料齐全、正确、真实,工程质量验评统计。
工程质量检查:电气设备对地及跨越物安全距离,杆塔螺栓扭矩,杆塔结构倾斜,导地线弛度,接地电阻测试,金具连接、附件安装、导地线损伤及处理、接续管的数量及位置。送电线路的防护,各种标示,环保要求的落实。4.3、监督检查的要求
4.3.1 各阶段相应的条件已具备。对工程相关主体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进行检查所提供的管理文件、技术文件资料完整齐全,准确可信;
4.3.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正常,严格遵守强制性标准、规程、规范、标准;
4.3.3 施工现场做到文明施工,材料堆放整齐,施工完后恢复地貌,增强环保意识,符合环保要求;
4.3.4 成立启动验收委员会,编审启动方案;
4.3.5;生产准备就绪,运行规章、制度、人员、工器具等已落实、到位; 4.3.6 各阶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已闭环处理并有记录。监督检查的步骤、方式和要求 5.1 检查步骤
5.1.1 鉴于电力建设工程的技术特点,质量监督检查以阶段性检查为主,结合不定期巡检随机检查的方式进行。阶段性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按自检、预检和正式监督检查三个步骤进行。5.1.2 自检
由建设单位布置并督促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监理和生产运行等部门和单位,按照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进行自查,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符合要求后书面报告建设单位并申请预检。5.1.3 预检
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工程管理、监理、设计、施工、和生产运行等部门和单位,按照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共同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完毕对工程质量做出客观、公正、恰当的评价和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整改。符合要求并经确认后,由建设单位提前七天向主管本工程的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提出正式监督检查的书面申请。
各参建单位均应准备好关于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质量的书面汇报材料。5.1.4 正式检查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接到建设单位的质量监督检查申请后,应在不超过七天之内组织专业质监工程师组成监检组,按照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进行重点验证和随机抽查,并且核查预检中提出的整改项目。建设单位负责迎检的组织工作,其他参建各单位必须全过程认真配合检查。5.2 检查方式
5.2.1 监督检查组可分为质量行为检查组和实体质量检查组,按照《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在相关受监单位配合下,进行检查工作。
5.2.2 检查一般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询问、现场查看、抽测验证等方式进行。5.2.3 参建的各单位迎检汇报材料的编写应结合《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并力求简明、清晰、真实、准确地反映本单位在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反映实体质量和成果以及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1、建设单位汇报的主要内容一般为:建设工程的概况,工程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质量管理措施和实体质量,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遗留问题和处理计划以及经验教训、改进措施。
2、设计单位汇报的主要内容一般为:工程设计概况和特点,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质量管理体系和具体控制措施,设计变更、变更设计的统计和分析,本阶段施工质量与设计要求的符合性和结论意见,经验和教训及改进措施。
3、施工单位汇报的主要内容一般为:工程承包范围和主要工程量,里程碑进度计划和实际工期,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施工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及实物质量,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遗留问题和处理方案,经验和教训及改进措施。
4、监理单位汇报的主要内容一般为:工程设计和工程组织概况,工程进度和现状,施工监理工作范围和指导思想,施工管理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工程质量控制,施工和调试质量检验及评定,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对工程质量的评价,遗留问题和处理方案。
5、生产单位汇报的主要内容一般为: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生产准备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生产技术培训,生产技术管理准备。运行所需的规程、制度、档案、记录及各种工器具、备品备件准备。
6、监检评价
6.0.1 各监检小组检查结束,经组内评议对本小组的工程质量作出评价和检查结论,必要时提出整改要求和改进工作的建议。同时要形成书面资料并向质监领导(组)汇报。
6.0.2 监检领导(组)评议后对本阶段工程建设和质量水平作出结论和评价意见,必要时提出整改要求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6.0.3 以大会交流的形式发布各小组和监检组的评价意见和检查结论。6.0.4 对检查结论合格者,颁发本阶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合格证书》。6.0.5 由本阶段质监检查负责人签发整改通知书,由建设单位负责人签收,并负责整改项目的落实。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部门应及时将整改结果报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备案。
6.0.6 由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形成正式质量监督检查报告,正本报送(委托)政府有关部门和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副本发送本阶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相关受检单位。
附件:
有关的技术标准
1、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3、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4、SDJ 226-19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
5、SDJ 276-1990《架空电力线外爆压接施工工艺规程》;
6、SDJ 277-1990《架空电力线路内爆压接施工工艺规程》;
7、SDJJS 2-1987《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
8、DL/T 5146-2001《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
9、DL/T 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10、DL/T 5138-2001《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程》;
11、DL/T 5122-2000《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
12、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13、DL/T 5063-1996《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规程》;
14、DL/T 5130-2001《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
15、DL/T 5076-1997《220kV架空送电线路水文勘测技术规范》;
16、DL 5033-1994《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影响设计规程》;
17、DL 5009.2-199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
18、DL/T 5049-1995《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定》;
19、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20、GB1200-1988《镀锌钢绞线》;
21、GB1179-1983《铝铰线及钢芯铝铰线》;
22、GB/T 7253-1987《盘形悬式绝缘子串元件尺寸与特性》;
23、GB 1001-1986《盘形悬式绝缘子技术条件》;
24、GB/T 7253-1987《盘形悬式绝缘子串元件尺寸与特性》;
25、GB/T 4056-1994《高压线路悬式绝缘子连接结构和尺寸》;
26、GB 7495-1987《架空电力线路与调幅广播收音台的防护间距》;
27、GB 2694-1981《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28、DL/T 5168—2002 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
29、GB/T 2338-2002《架空电力线路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30、GB/T 7349-2002《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
31、DL/T 436-1991《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
32、DL/T 691-1999《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
33、GB/T 1643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34、GB/T 2314-1997《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35、GB/T 2315-2000《电力金具 标称破坏载荷系列及连接型式尺寸》;
36、GB/T 2317.1-2000《电力金具 机械试验方法》;
37、GB/T 2317.2-2000《电力金具 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
38、GB/T 2317.3-2000《电力金具 热循环试验方法》;
39、GB/T 2317.4-2000《电力金具 验收规则,标志与包装》; 40、GB/T 5075-2001《电力金具名词术语》;
41、DL/T 758-2001《接续金具》;
42、DL/T 759-2001《连接金具》;
43、DL/T 763-2001《架空线路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
44、DL/T 764.1-2001《电力金具专用紧固件 六角头带销孔螺栓》;
45、DL/T 764.2-2001《电力金具专用紧固件 闭口销》;
46、DL/T 764.4-2002《输电线路铁塔及电力金具紧固用冷镦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
47、DL/T 768.1-2002《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可锻铸铁件》;
48、DL/T 768.2-2002《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锻制件》;
49、DL/T 768.3-2002《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冲压件》; 50、DL/T 768.4-2002《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球墨铸铁件》;
51、DL/T 768.5-2002《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铝制件》;
52、DL/T 768.6-2002《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焊接件》;
53、DL/T 768.7-2002《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钢铁件热镀锌层》。
2.送电线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篇二
在对输电线路进行修建的过程中, 地质条件能够对基础工程的投资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输电线路在经过沙漠地区的时候, 会对施工造成很大的难度。在沙漠地区风力的搬运作用让地貌呈现出波型的布局, 这样会让沙包与沙沟的朝阳面与背阴面地一些松散的程度和含水量的差别拉大。送电线路的基础施工就是指杆塔埋入到地下的部分, 基础的作用是确保杆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发生下沉的现象, 在受到外力的一些作用的时侯也不会发生变形或者是倾倒。
1 送电线路工程在沙漠地区的特征
1.1
沙漠中的风积沙与普通的沉积沙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风积沙具有许多的特性, 经过实验得出的结果:在沙漠风积沙的基础之上拔工作的机理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和其他的种类的地壤的工作机理是一致的, 都是属于整体剪切性的破坏, 按照浅基础的一些计算理论进行分析是非常和适宜的。但是应该充分地考虑表层的砂土的一些移动性与风干层的一些松散性。在施工时要因地制宜确定它的厚度后, 再决定进行重新的计算它的上拔的稳定度与埋深。
1.2
松散的砂土质的参数确定。关于输电线路的杆塔的基础设计, 我们国家过去对这种的地貌条件的地质状况做的测试和确定的工作非常少, 所以现在的送电线路的基础设计技术的相关规定中都缺乏对松散的风积沙的地基的抗拔性能的设计参数指导意见, 以前在沙漠地区做的线路的工程基础设计的时候, 关于地基的土壤力学的参数取值都是根据经验数据, 并且有很大的离散性。要保证风积沙地段基础设计的合理、安全以及经济, 对风积沙的地质参数选取是很重要的。
1.3
送电线路经过沙漠地区, 它的地貌是新近的风积活动与半固定的沙丘特点, 要提高线路杆塔的基础设计质量, 应该彻底地扭转沙漠的风积沙杆塔的基础设计参数上的选取离散性,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之后, 得到了可靠的风积沙的地基抗拔性能相关的技术, 并用这些参数当做根据, 运用到以后的施工工程中。根据这个工程沙漠地段的一些特性, 并参照以前的一些沙漠地基基础的研究成果, 经过综合分析计算出此工程的风积沙的基础设计的主要的物理学的指标采用值。
2 沙漠地区的铁塔基础设计
根据沙漠地段的物理特性, 基础的设计要充分地考虑到沙土的移动性以及风干层松散性, 做到因地制宜的确定在基础上拔稳定计算深度。这个工程风积沙土从天然地面的0.5米以下是松散的移动块, 所以表面的50厘米是不参与带计算基础上拔的稳定埋置深度, 经过计算与分析后可以得知, 运用直柱式的刚性基础是比较安全的、可靠的, 同时这种基础也是国内的传统基础形式。这种方法在松软的地基地段进行使用, 它的耗钢量比较小, 可以进行快速地浇注, 而且施工也很方便, 是线路设计的首选基型。因为考虑到沙漠地区的一些特殊性, 它不适合运用其它的基础形式, 沙漠地段的铁塔基础的设计运用直柱式的刚性台阶式的基础。在特别的地质基础的条件下运用这种的基础能够解决基坑施工的困难问题, 还能够解决沙漠地区的基础整体的稳定性的问题。所以, 它是非常安全与经济的。
3 经济效益的比较
和直柱式的柔性基础相比较, 斜插式的柔性基础可以节约25%的混凝土以及20%的钢材, 和刚性的基础相比较, 立柱与底板都需要配筋, 钢材的消耗量也会有所增加, 但是却从很大的幅度上减少了对混凝土的消耗量, 同时降低了对工地的运输量。这种方式也同样适合于对交通运输比较困难的山区, 它的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明显的。根据统计的调查显示, 斜插式的柔性基础要比刚性的基础节省一些造价在15%到20%之间, 这个工程通过对铁塔与基础的一些优化的设计, 本体的投资和同等的条件线路的工程进行比较, 它的投资节约了22%。
4 沙漠地区的送电线路设计的技术难点的处理问题
沙漠地区的特殊情况, 要求我们在线路通过此地区的时候, 在设计的技术处理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直是我们要进行重点解决的难题, 通过以前的一些实践, 我们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对于杆塔的稳定, 我们在沙漠地区杆塔上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全部运用门型双杆拉线型的杆塔;并在距离较远的几个大的跨越处设立独立档;所有杆塔的底盘和拉线盘的尺寸都要比正常的情况大出一级;拉线盘要埋探在那些流动沙漠段并且要比正常的情况加大50厘米。在稳定和半稳定的沙漠段要加大3米, 通过以上技术的处理, 在一定的程度上将能够满足对稳定性的要求。
5 施工中要采取必要技术手段对质量进行控制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基础是送电线路上最常用的基础。其中的转角塔它的上拔力非常大, 应该选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非常稳固。杆塔基础坑的回填夯实程度是按照杆塔基础的形式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预制的铁塔基础拉线预制基础, 不带拉线电杆基础以及铁塔的金属基础, 因为他们本身的体积小而且又轻。是土壤承担的大部分的上拔力, 所以这些基础的回填必须要夯实, 现场浇注的拉线基础与铁塔基础, 体积与重量都是非常大的, 大部分的上拔力是由基础的自重所承担的, 土壤只承担了较少的抵抗力。对于重力或者基础和带拉线电杆基础, 基础回填土可以不夯实, 可是需要进行分层填实, 原因是基础抵抗力大部分是由基础的本身所承担的。
送电线路的杆塔基础承受着杆塔的荷载力而传递到基础的顶面外力作用, 要确保它不倾覆也不下沉和上拔, 这样的话才会使基础的施工质量在长期的安全运行中得到基本的保障。随着送电线路的工程建设逐渐增多, 参建的施工人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要加强对工程的施工管理, 要做好对质量的控制工作, 并要提高工程的整体的质量, 以达到满足送电线路的安全与稳定的运行要求。
6 事故的防范措施
6.1
要加强工程的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做技术培训的工作, 不断的提高他们的施工管理的能力与技术水平。
6.3
项目部应该制定与完善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的注意事项, 确定质量目标、建立起质量的责任制, 有效地实施过程的控制, 达到实现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的目标。
6.4
加强现场的监督与管理, 质量检察人员要经常深入到施工的现场做监督检查, 并纠正一些违规行为, 严格按照质量的标准与设计的要求做质量的验收。
6.5
严格执行隐蔽工程与三级自检中间的验收制度, 禁止没有得到监理的检查验收或者经过验收不符合的就盖章或者隐蔽, 进入下一个工序。
7 加强送电线路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的思考
在基础工程中, 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基本上都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 要认真做好对事前以及事中的控制措施, 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免事故地出现。
加强事前学习态度与规范制度执行力度。
(1) 施工人员应该加强规范标准的相关学习, 并强化质量意识与标准意识, 同时纠正过去的三惯行为, 进行自觉地学标和对标, 最后要达标, 用规范的标准施工, 用人的工作质量来保护工序的质量, 从而促进工程的质量。 (2) 严格按照设计的图纸与施工组织的设计及作业的指导书来进行施工, 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谁都不能擅自地改变设计方案。并且不论是任何原因而做出的修改变更, 都应该由设计的单位出具关于设计做出变更的通知, 并要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审批。没有通过审批的那些设计更改, 施工单位都不能作为进行施工的根据。 (3) 要对基础的材料质量把好关, 对于基础的主要材料的验收触角要向前进行延伸, 并要验证产品的相关合格证, 入网证, 审核的许可证以及材料测验的实验报告, 要坚决杜绝三无产品与不合格的伪劣产品, 避免因为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影响到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与使用的寿命。 (4) 质量的监督检查验收的部门应该严格遵守施工的质量的控制程序, 并要严格把好施工控制的关, 就是从工程的设计到施工方案的审定以及开工审批, 再到施工过程, 最后到工程的验收等的一系列的环节对全过程实行控制, 做到在工序的交接处有检查, 质量的预控有相关的对策, 施工项目要有方案, 技术的措施要有交底, 图纸的会审要有记录, 隐蔽工程应该有验收, 设计的变更要有手续, 质量的处理要有复查, 质量的文件要有档案。做到切实地规范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
8 结束语
在进行工程的设计时, 为了减少工程的造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对于输变电的建设规模、施工难度与容量都在不断地加大, 许多的新材料、新设备与新技术都层出不穷, 这给输电线路的建设安全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
摘要:送电线路在经过沙漠地区的时候, 它的工程是非常困难的。工程的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在进行送电线路的施工的时候要善于利用沙漠地区的沙质特点, 使设计更加合理, 尽量做到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
关键词:送电线路,沙漠地区,基础施工
参考文献
[1]王学啸, 龙光军.送电线路冬期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J].硅谷, 2012, (5) :137-137.
[2]梁家奋.GPSRTK技术在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科技信息, 2008, (22) :637.
[3]谭焕亮.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 (12) :159-160.
[4]孙学文, 陈龙.GPS技术在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的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 2009, 22 (12) :172-173.
[5]马健.响大-响罕送电线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保定) , 2011.
3.送电线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篇三
1、施工前期勘察
110kV送电线路的施工环境相对复杂,技术难度大,危险性高,存在着许多影响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因素,因此,做好110kV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保证线路的质量和安全,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做好前期勘察工作,了解工程沿线的地质地形和施工环境,执行兼具技术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的施工方案,为施工提供相应的指导。为保证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实际测量中,避免因自身因素而造成的漏记、错记现象,确保测量的准确度,同时严格按照相关测绘程序,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复核,保证勘测数据的准确性。
2、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对于110kV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施工准备
110kV送电线路工程施工前,一方面应做好线缆、电力设备、杆塔等的准备工作,结合工程的设计需求,对上述设备进行相应的选择,确保设备的性能、规格等参数可达到相应的施工要求和相关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应该做好施工环境的准备工作,及时对沿线的高大树木进行清理或迁移,对建筑物进行拆迁,加强与周边居民沟通等,排除施工环境中可能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因素,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2.2杆塔施工
杆塔在110kV送电线路工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杆塔施工中,首先,应做好相应的基础施工。考虑到高压送电线路的送电距离远且送电容量大,在对杆塔基础进行挖掘时,应结合线路的送电形式和送电容量,决定相应的挖掘深度,通常容量越大,则基础的挖掘深度越大。
杆塔基础挖掘施工中因土体稳定性、地表植被等因素对施工造成影响,因此,可采用杆塔高低脚,在一定范围内,对地基进行统一施工,并对主柱进行深埋处理,减小可降地基,提高杆塔实际高程。
重视塔脚施工。为能够尽可能减少施工挖掘量,在对杆塔塔脚进行施工时,应该从其正侧面根部开始挖掘,倾斜一定的角度。当杆塔长短脚高差达到最大时,会对地面平衡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提高长脚所对应的主柱高度,同时利用专用的设备,在短脚基面进行挖方,以确保地面的平衡高差。然后,要做好排水设施的施工。一个合理完善的排水设施,能够及时排除地面积水,减少地表水对于基面的冲刷和侵蚀,从而提升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应该在塔位坡度位置进行挖方,同时从现场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对地面积水进行拦截或者排除。考虑到积水的长期冲刷对于排水设施的影响和破坏,应该在排水设施上设置相应的护壁材料,以确保设施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2.3线路敷设
在110kV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穿过一些建筑密集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地埋敷设或者其它敷设方式是很难实现的,即使能够实现,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因此,很多时候110kV送电线路都会采用架空敷设的方式,以跨越地表建筑和道路,不过这种方式同样需要考虑许多的因素,如材料性能和成本、设备施工安全等。对此,在实际施工前,必须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掌握设备定点周边的地质情况,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4设备调试
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是送电线路工程施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了整个送电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对于施工人员而言,一是必须对母线、风管、配电室桥架等进行合理的编排和布置;二是必须充分考虑设备的位置和标高问题,并做好相应的控制工作;三是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按照从内向外的顺序进行,以保证后续设备安装与运输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试验,对设备的安装质量进行检验,针对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做好设备的调试工作,确保问题的有效解决,保证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3、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电力工程的施工涉及的危险因素众多,做好施工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一是必须减少和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针对工程施工后期经常出现的突然通电所引发的触电事故,相关部门应该做出明确的规定,确保施工后期必须挂接电线,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接地点的预留工作,以地线保护为前提,在靠近刀闸负荷的一侧或者连接端子处,设置相应的接地点;二是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110kV送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因为施工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偏低,安全意识薄弱而导致的施工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对此,应该做好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加强对于现场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明确安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整体队伍的安全防范意识。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10kV送电线路在施工中,存在着大量的影响因素,施工难度大,危险性高,需要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做好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切实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送电线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篇四
首次质量监督检查监理工作汇报
750kV黄河~银川东Ⅱ回送电线路工程
项目监理部 二○○九年六月十七日 750kV黄河~银川东Ⅱ回送电线路工程 首次质量监督检查监理工作汇报
首先,欢迎各位质监中心站的领导、专家来我项目监理部检查指导工作。750kV黄河~银川东Ⅱ回送电线路工程在宁夏电力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的领导下,在参建各方的努力下,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后,目前普通基础混凝土浇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我项目监理部监理的宁夏电建送变电分公司项目经理部于2009年4月份进入现场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截止6月16日为止,线路复测已全部完成,基坑开挖165基,基础浇制完成85基,117#灌注桩桩体全部浇制完成,118#灌注桩桩体浇制2根桩(两基基础总共8根桩),项目监理部在控制施工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宁夏电建送变电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的积极配合下,项目监理部质量管理工作在有序的受控状态下顺利进行,施工质量处于受控、在控状态,总体施工质量情况良好。
现就我项目监理部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程项目概况
750kV黄河~银川东Ⅱ回送电线路工程起于750kV黄河变电站,止于750kV银川东变电站。线路总体呈西南-东北方向走线,沿线路径途经宁夏中宁县、青铜峡市、吴忠市利通区、灵武市,沿线地貌类型可分为丘陵间夹平地、丘陵间夹山地、平地农田、沙漠地貌,大部分为荒丘、草地以及部分改良后的农田和防护林带。本工程导线采用6×LGJ-400/50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JLB23-100、GJ-100钢绞线和OPGW光缆配合使用。铁塔采用自立式铁塔,基础采用直柱板式、斜柱板式、掏挖基础、台阶式基础,另外跨越苦水河采用2基灌注桩基础。线路全长约104.135km,全线单回路架设。
本工程计划2009年4月20日开工,2009年12月31日竣工。
二、监理工作范围
本工程监理工作范围包括从工程施工准备到工程竣工验收移交试运行整个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即施工全过程的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环保的控制,工程合同、信息的管理,以及对工程各参建单位之间与工程施工有关的组织协调工作,即“五控制、两管理、一协调”。
三、监理组织机构本工程项目监理部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四、工程质量控制
在本工程建设的监理工作中,项目监理部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施工质量进行了严格控制,按照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发现施工中有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及时提出并监督整改,监理工作能够布置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上,现场监理人员不忽视任何细节上的缺陷,每个工序都进行了仔细的检查,把质量缺陷杜绝在施工萌芽状态,项目监理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始终处于良性、有序的状态之中。
1.在进驻施工现场前,项目监理部依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750kV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Q/GDW121-2005)、《建设管理大纲》和施工图纸于2009年4月25日-26日对全体监理人员进行了监理交底,使每一个监理人员明确了工程质量要求及工作的目标和方法。同时,项目监理部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规范了监理行为,为认真履行合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项目监理部认真审查了设计图纸的规范性、结构安全性、生产运行可靠性、施工安装可行性。参加了宁夏电力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于2009年4月16日组织的基础施工图设计交底及图纸会检工作。对图纸的完整性、正确性、以及是否满足材料加工和运行维护提出监理意见。
3.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监理部督促项目经理部成立了质量管理机构,制定出详细、可行的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确保各部门职能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职责和工作程序实施质量控制,并要求项目经理部专职的安全、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到位,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理未到达施工现场前不得擅自施工。下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5份,监理工作联系单1份。
4.基础分部工程开工前,项目监理部认真审核了施工单位报审《施工组织设计》、《土石方、基础工程作业指导书》、《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等,并督促项目经理部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知各个工序的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
5.严格执行了旁站监理制度,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监理部就制定了本工程监理的旁站监理计划,根据监理实施细则中质量控制点的确定及检验方式,制定了旁站监理的程序和方法,各个施工点均配备了监理人员,旁站监理人员在现场详细检查了整个施工过程,及时纠正施工中的不足,提高施工方法,并认真填写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志。
6.在施工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方针,加大了事前控制、主动控制的监理力度,对基础工程施工做了详细、具体规定,在施工过程中依据预控要求进行了认真的检查、落实,做到了布置到位、落实到位、检查到位,杜绝质量缺陷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原材料、外购件的质量控制,对所有进场的材料进行了认真检验,所用材料、外购件均有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按要求进行了砂、石、水泥、搅拌用水和基础钢筋的见证取样试验,确保基础施工所使用的原材料质量合格。在浇制混凝土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严格执行规程规范要求,严把质量关。
7.项目监理部全体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巡查力度,每天对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把质量缺陷、事故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五、目前施工质量情况的评估
本工程质量保证系统健全、完善,基础施工原材料、外购件的质量控制严格,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认真到位,项目监理部认真履行职责,工程施工质量总体良好,施工的技术资料齐全、完整。土石方、基础分部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六、自查情况汇报
我项目监理部依据首次质监大纲要求进行了自查,按照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补充完善了有关管理台账,进一步规范了
监理工作流程。
1.我公司已与建设管理单位宁夏电力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签订了委托监理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健全了项目监理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已有效运行。
2.项目监理部组织机构健全,人员到位。总监理工程师经公司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公司全面负责工程的监理工作。项目监理部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取得了监理资格证书的人员组成,专业人员配备合理,能够满足本标段监理工作需要。监理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明了,严格按监理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
3.开工前,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编制了本标段的《监理规划》、《创优实施细则》,经公司技术人员审核、批准,同时报审建设管理单位(宁夏电力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由建设管理单位审核、批准后,用以指导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监理工作。同时编制了《安全健康环境与文明施工监理实施细则》、《基础与接地监理实施细则》、《750kV黄河~银川东Ⅱ回送电线路工程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750kV黄河~银川东Ⅱ回送电线路工程防治质量通病措施》等措施,在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中明确了监理工作的各项程序,目前监理工作的开展均依照《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和《监理工作程序》进行。
4.施工质量验评项目划分表结合工程实际,符合《施工质量验评标准》要求。项目监理部按照《建设管理大纲》要求对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方案)等技术文件进行了严格审查。
5.项目监理部对主要材料供货商(水泥、钢筋)的资质进行了严格审查并同意合格材料供货商所供材料用于本标段施工。
6.项目监理部制定了原材料质量跟踪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并及时补充完善了原材料质量跟踪管理台账。
7.对外委托的检测机构资质和检测人员资格进行了审查,均符合规定。建立健全了见证取样检测制度,责任落实到位。
8.施工所用的测量、计量器具均进行了报审,有鉴定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能够满足本标段的施工需要。
9.在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按照规程规范的要求实施旁站监理,认真填写了基础隐蔽工程监理记录表,填写规范,符合建设管理大纲和档案管理的要求。
“预防为主,主动控制,全过程跟踪,全方位管理”是我们监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项目监理部将根据本标段的具体特点,以“确保工程零缺陷移交、达标投产、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创建国家优质工程”的建设目标,本着“公平、公正、科学、服务”的原则,采取“跟踪检查、现场巡视、核查文件、项目旁站”的监理方式,采用动态控制的管理方法,做好“五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虽然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监理水平,在宁夏电力质监中心站的监督下、在宁夏电力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的领导下,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本标段的各项监理工作。
宁夏恒安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750kV黄河~银川东Ⅱ回送电线路工程
宁夏段项目监理部
5.质量通病防治预防措施 篇五
质 量 通 病 防 治 预 防 措 施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南京明辉建设有限公司 溧水区中医院异地新建公卫中心工程为溧水区政府投资兴建,由南京明辉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由于该工程质量通病是工程中极易出现的质量问题,通病的防治工作又牵涉设计、业主、监理、施工等有关各方及施工阶段,解决好质量通病的防治成了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保证在施工中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克服质量通病,我方制订了以下措施及制度。
一、组织措施
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王世华(项目经理)副组长: 陶承龙(项目技术负责人)组 员:杨佳佳(施工员)
蒋宝平(质检员)
沈明发(生产负责人)
王荣国(安全员)
严令凯(施工员)
防治小组的权限、责任、范围
1、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权限:防治小组发现未按监理方及建设方批准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施工的,有责令施工队限期整改的权利;若整改不到位,有权进行经济处罚甚至要求返工重做。
2、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责任:消除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通病。
3、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负责范围;本方案中所涉及的属我方承包范围的施工质量通病。
二、管理措施
1、工程开工前,编制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2、装饰装修工程必须做到“方案指路,样板先行”,样板间(样板墙)必须经监理、业主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3、建立工序的交接与会签制度;
4、建立成品保护制度,发至各参建方。
三、合同管理措施
为了做好防治工程质量通病工作,力争在不增加造价的基础上,按施工规范及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在增加造价很少的基础上,按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认真落实。
四、技术措施
1、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麻面、蜂窝、烂根、露筋、缝隙与夹渣层、楼面裂缝、构件几何尺寸偏差、标高偏差。
原因及防治措施:
① 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楼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塌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混凝土施工时,保持合适的塌落度(16~18㎝),下料高度超过2m时使用串筒或溜槽,模板拼缝处用双面胶条挤紧,振捣人员挂牌上岗、规范操作,增强责任心与质量意识。
② 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墙柱侧面,板底部使用带凹槽的成品垫块,间距符合方案要求,双层板板筋之间马凳支撑高度应正确,绑扎应牢固。
③ 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④ 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梁板上垃圾应用吹风机吹净,墙柱应留清扫孔,混凝土浇筑前先浇 50㎜厚净浆,以确保与原混凝土面有机结合。
⑤ 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梁、柱接头处支模方法严格按模板方案施工,质检员认真检查与复核。
⑥ 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或踩踏严重,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踩踏严重属浇筑后上人过早。混凝土浇筑时,认真做好收面工作,终凝后,强度未过到1.2Mpa前不准上人。
⑦ 楼板厚度不够或板厚超标混凝土浇筑前,对楼板模板顶标高进行复核,做好现浇板板厚的控制标识,浇筑过程中质检员对每块板板顶标高均应认真拉线检查。当有预留洞时可利用预留洞辅助检查。混凝土缺陷的修复在拆模后24h之内完成,区分不同缺陷,采取如下措施:
① 表面抹浆。对与麻面、露筋和蜂窝可进行表面抹浆修复。修复时首先将缺陷部分清晰干净,将松动的石子剔除,保持表面湿润而不能积水,然后将通过实验室配方而拌好的比原设计高一个标号的水泥砂浆抹上,补好的表面应与结构表面平齐光洁,不能出现突变。
② 混凝土回填。对于部分空洞,需立模进行混凝土回填。修复时首先清除缺陷直至密室的混凝土并保证表面不能有尖角,然后将表面清晰干净并保持湿润二不能积水,再用高于原设计标号一个等级的专用修补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回填,回填部分必须与老混凝土结合好并保证密室,对突出于结构外表面的部分应在混凝土初凝后凿掉和磨平,并加强养护。
③ 混凝土涨模,先用粗錾子将涨模处大致凿好,再用细錾子轻轻将其表面剔痕剔平,磨光机进行局部打磨。
2、内墙常见的质量通病 砌体墙裂缝防治措施: ① 砌筑砂浆采用中粗砂。
②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d, 30d后再抹灰,注意在不同的基体间挂钢板网。
③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150㎜~200㎜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4d后,方可用斜砖顶紧砌实,砂浆饱满。
④ 砌体墙与竖向混凝土构件相连时应灰隙饱满;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外墙时,不得留脚手眼。
⑤ 锚拉筋位置正确,与砖模数要相匹配,不能弯折压入砖缝。
⑥ 墙体中不应设水平暗管,无法避免时,应将暗管居中埋于局部现浇的混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应 4 凝土构建中,竖向敷设当暗管直径累计不大于30㎜时可直接暗敷于砌体中间,多管可用扎丝分段将管加以绑扎,管周围用砂浆填实。
⑦ 在宽度小于500㎜的承重小墙段及壁柱内不应埋设竖向管线;无法避免时,应将其置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本条如有发生,应与设计人协商出设计变更或现场办理签证。
⑧ 按设计要求在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上开凿沟槽、孔洞时,严禁冲击荷载扰动墙体。
⑨ 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的外窗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小于100㎜,且与砖的模数一直,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0。
轻质隔墙裂缝主要发生在与其他墙体相接处或门窗洞口上方,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
① 应注意在不同的基体间挂钢板网。
② 门窗洞口等处加强严格按泰柏板行业标准及专业分包方提出的处理方案进行施工。
③ 墙体走线管的地方应加设钢板网加强。内抹灰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④ 抹灰打底前基层必须清理干净,提前一天浇水湿润;抹罩面灰前必须将表面灰尘清理干净。
⑤ 基层必须甩毛,甩毛厚度应均匀一致,基层甩毛后应浇水养护,强度达到手掰不动为合格。
⑥ 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电线导管设槽处,应采用钢丝网抹灰做加强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设宽度不应小于150㎜。
⑦ 烟道抹灰、凹进墙体的消防箱背面抹灰均必须全墙满挂钢板网。⑧ 内墙面抹罩面灰应从上向下进行。不得逆向施工。
⑨ 移动里操作架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墙面,对工人加强教育,不得在已抹完灰的墙面上乱涂乱画。
⑩ 墙、柱阳角处应抹成圆弧形,按要求做1:2水泥砂浆护角,其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应小于50㎜。
3、楼板裂缝
防治措施:
① 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② 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③ 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④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塌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其他住宅不应大于150㎜。
⑤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再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⑥ 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6@150、宽度不应小于450㎜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⑦ 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⑧ 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小时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天。
⑨ 现浇板养护时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冲击影响。
⑩ 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措施。
⑪ 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面间距不得大于300㎜,中间不宜大于800㎜。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⑫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的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42天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4、楼地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防治措施:
① 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 200㎜的混凝土翻边,与楼板一同浇筑(当需要二次浇筑时,必须按照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技术要求进行处理),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他房间地面低20~30㎜。
② 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位置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③ 采用套管的,套管应用钢管制作,其长度、防水翼环焊接位置应考虑管顶高出最终地面50㎜的要求,防水翼环应位于预留洞深度方向的中部;不采用套管的应严格按安装图集要求加装止水阀。
④ 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做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⑤ 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
⑥ 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⑦ 卫生间墙面水泥砂浆应进行不小于2此的刮糙。
⑧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应分别在找平层、防水隔离层、面层施工完毕后,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
5、外墙常见的质量通病 外墙渗漏的防治措施:
① 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中粗砂,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② 外墙螺栓孔应按方案要求进行填塞;砌筑外墙洞眼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分两次填塞密实,并由专人负责。较大的预留孔应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捣实。
③ 外墙粉刷基层应进行甩毛处理。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或增加抹灰厚度,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抹灰厚度超过30㎜时应挂钢板网。本条如属主体施工偏差,增加费用应由施工方承担;如属排砖要求,应现场办理签证。
④ 粉刷前应清楚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
⑤ 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10㎜左右。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
⑥ 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
⑦ 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挤压出浆至密室,不能有沙眼、沙孔。⑧ 飘窗、阳台、挑檐等外挂构件的粉刷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滴水线(槽)粉刷应密室、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外墙面砖粘帖不牢、有色差的防治措施:
① 打底前对基层清理干净,使用高品质界面剂对基层进行处理,大面积开始前首先对样板墙进行拉拔力试验,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② 外墙面砖施工前应进行筛选,规格、尺寸、色泽、图案应均匀一致。③ 面砖不得有缺楞、掉角、暗痕和裂纹等缺陷。
④ 面砖镶贴前,首先要将面砖清扫干净,放入净水中浸泡2h以上,取出待表面晾干或擦干净后方可使用。
⑤ 使用草酸清洗墙面时,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不得腐蚀面砖及勾缝。⑥ 外墙面砖粘帖完后应及时清理干净,如有砂浆块干结后留下的污痕,应用稀草酸清洗。
6、屋面施工阶段防水层起鼓、渗漏、防治措施:
① 基层必须充分干燥后,方可施工防水层。
② 分格缝应上下贯通,钢筋网片在分格缝处断开,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粉刷,待基表面干燥后立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帖不小于200㎜宽的卷材保护层。
③ 保温层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置。
④ 混凝土防水保护层做完后,保水养护不少于14d。
⑤ 屋面上人孔、变形缝、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屋面雨水孔等节点严格按设计及国标GB50207-2012执行。
⑥ 对于刚性细石混凝土屋面,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网片;
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1/3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
保水养护不小于14d。
7、楼梯抹灰后踏步阳角掉角、排水不畅 防治措施:
① 楼梯踏步抹灰时应用12钢筋,两端用6钢筋焊成八字型角做护角。② 楼梯粉刷时应做成两防水形式。
8、地下室外墙渗漏 防治措施:
① 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优化,必须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关于防水混凝土配合比的规定,经有资质的检测中心根据材料试配后,依据检测结果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
② 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的墙体上。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50㎜厚的1:1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③ 固定模板的对拉螺栓中间应加焊圆形止水环,两端用锥形橡胶垫。④ 外墙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浇水养护,带模养护不少于7d。
⑤ 涂模防水或卷材防水的甩头应砌临时性保护墙进行保护,主体结构完成后,铺贴立面卷材时,应先将接茬部位的各层卷材揭开,并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卷材有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修补。
⑥ 涂模防水立面涂刷时,应保证厚度,但每层涂刷不可过厚。⑦ 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施工防水保护层。
9、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
(1)商品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应事先做好施工道路、泵车就位与接管、卸料和塌落度检测等准备工作,以保证搅拌运输车到场后30min内卸料结束。施工单位应验收发料单,如发现发料单单位名称、品种、强度等级不符,或到料时间超过发车时间2h,或塌落度超过商定的上限值,均应拒收。当混凝土的塌落度低于控制下限值而不易 9 施工时,可在现场技术、质量人员的指导下向搅拌筒内加入适量的水,搅拌筒须快转2min才卸料,但严禁向搅拌运输车或泵内任意加水。
浇捣时先用0.5立方米同标号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道。现场配备4台插入式振动器(常用2台)和2台平板式振动机(常用1台)。
(2)商品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采用搅拌运输车,自生产厂家运至工地,在选厂订货合同时尽力选择较近厂家,减少车运距离。
由于场地有限,出入道路只能单车行驶为主,故在浇灌混凝土时,只能一车一车地轮番调换入内,先由空车出,后再满料车进。计算好车运速度,等车调换所需时间。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的规定时间内,各车完成泵送和浇捣时间。
(3)混凝土浇筑方法
① 各部位及各构件混凝土浇筑方向基本上以东向西进展。
② 楼屋面板遵循“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分次分层到顶”的原则,采用慢坡法进行混凝土赶浆浇筑。根据施工实际经验,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可以维持坡度约为1:7。沿慢坡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不300mm左右。
③ 内外壁墙或立柱采用施工接缝加浆,分层赶浆法浇筑,分二个浇捣小组,由一点开始,分头向背浇筑,向面合拢,分层均由原点开始,每层每段混凝土均在初凝之前浇筑和振捣完毕。
④ 立柱:每个立柱施工接缝先加浆,后及时分层浇筑至梁底标高。控制好振捣时间和分层厚度,避免过量振捣漏浆或分层太厚漏插振捣现象。
⑤ 顶层楼板,先浇梁,做到二端同时浇筑至梁中,避免偏模,再浇板。由一端向另一端顺序浇捣,操作间歇连接,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⑥ 在底面或模板面干燥时,先浇水湿润,后将混凝土入模。
⑦ 凡有隔日施工缝先浇1:2水泥浆,随即浇筑混凝土。做到浇一个部位水泥浆,浇筑一个构件混凝土,防止浇浆干后再浇混凝土,失去效用。
⑧ 落料高度超过2m时,应用吊串筒下料,以免混凝土离析。⑨ 如壁墙高度较高,采用特长振动棒先深底振捣,后分层振实。(4)混凝土振捣
① 厚度板沿1:7慢坡设两道振捣棒,分别负责前半部和后半部的振捣。振 10 动棒应快插慢抽,每次振捣时间为20~30秒。同时振动棒应穿过上层混凝土,深入下层混凝土,对下层混凝土进行复振。分段插振完后再用平板振动机纵横压振一遍,保持表面层平实。初凝后,终凝之前,再用木抹子压平,以提高密实度和抗裂性能。
② 立柱分层浇筑,及时振捣,至梁底修平。
③ 壁墙分层采用赶浆法振捣,循环连续施工。如高度较高,采用长轴振动棒,先深底,后分层振实。
④ 顶梁分层插振,面板平振动,并对梁时作为复振。
⑤ 顶板面平板机纵横压振,掌握压振速度和时间,保持表面平正。(5)混凝土养护
梁板混凝土浇捣后由专人养护,严格按(HEA型膨胀混凝土)的养护要求,混凝土浇捣后用塑料布履盖,12小时后浇水养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浇捣后用塑料薄膜一层外加多层草片覆盖。浇水养护一般不少于14天,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毕后,如地下水升高至底板面下,保持底板混凝土受水潮湿,降低内部水化热量和起到自然养护作用。
立柱采用白色塑料薄膜封闭式养护,保持柱面湿润。顶板以浇水养护为主。混凝土墙、梁、柱浇注的模板的拆除时间是根据混凝土强度确定的,(6)混凝土拆模时间控制
1)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板:当跨度≤2m时,强度≥50%;当跨度>2,≤8m时,强度≥75%;当跨度>8m,强度≥100%;
② 梁:当跨度≤8m时,强度≥75%;当跨度>8m时,强度≥100%; ③ 悬壁构件:与跨度无关,均必须达到≥100%。
2)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即可拆除。一般大模板在常温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²,即可拆除。
10、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 1)选用的优质原材料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为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和水,这些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及其质量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其性能。对原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是确保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2)生产前期管理措施 加强原材料的管理: ① 石堆场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以免料堆底部积水。水泥、粉煤灰等粉料筒仓有防潮、防湿措施。
② 砂、石按品种、规格分隔堆放,严防混料,避免混用或错用。③ 各种材料标识清楚,特别是水泥、粉煤灰、外加剂贮存仓,进料口加盖上锁,并由专人管理,以防止进错料或受污染。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核心环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确保工程所需的耐久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① 用低水胶比、富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扩散、硫酸盐侵蚀性能和对钢筋的长期防腐蚀性能。
② 掺适量的优质高效减水剂,大大增加减水效应,显著降低水胶比,提高混凝土强度。
③ 掺加适量优质粉煤灰、矿粉,取代部分水泥和部分细骨料,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与稠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增强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① 结合具体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原材料性能状况,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理论设计计算、试验和调整。由试验室通过试验取得的配合比在生产前再进行复验,符合规定要求后,方能应用于生产。
② 混凝土配合比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动态控制,动态控制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基础上进行,由试验室掌握,根据工程情况、设计要求、气候变化、运输距 12 离、原材状况等因素,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调整。
3)过程控制措施 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① 确保计量精度。配料系统是混凝土生产的重要部分,有条件的工程尽量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当混凝土配合比或混凝土配合比编号输入计算机后,电子称对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进行精确计量,混凝土需按配比严格配料,这使混凝土的离散性大大减小。定期进行计量动(静)校验,以确保达到GBl4902《预拌混凝土》规定的计量要求。
② 确定合理搅拌时间。根据搅拌机类型、实际搅拌效果、运输时间、塌落度大小等情况而设定搅拌时问。
③ 加强过程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当班人员除随机抽样检测外,还应在出厂前目测每车混凝土的塌落度及和易性,如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塌落度及和易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
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① 根据工程要求、施工方案和原材料特点,将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如缓凝性、强度增长规律、养护方式等)情况在技术交底时告知施工班组,使有关人员更加深刻认识和熟悉混凝土的特性,进行正确的施工操作。
② 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并且严格控制混凝土从出站到浇筑的间隔时间,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及质量。
③ 在施工现场随机进行混凝土取样,并按规范制作试件,妥善养护,作为判定混凝土是否合格的依据。
④ 为控制好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搅拌站派出现场服务员或技术人员,监督处理现场的质量问题,并及时与搅拌站有关部门联系、反馈信息。
加强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进行混凝土质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强化原材料、混凝土质量检验应做到:
① 把好五关、做到三个不准:即原材料检验关、配合比设计关、计量关、混凝土搅拌时间关、塌落度及强度关;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确保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
② 做好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通过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预防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使混凝土的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③ 加强信息反馈,通过对检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质量,充分利用外加剂和掺合料性能,加强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11、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要求及控制(1)材料
① 浇筑楼板的混凝土的用水量不得大于 180kg/m³。
② 现浇楼板混凝土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 并控制掺合料的掺量 , 矿粉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20%。对硅酸盐水泥 , 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 20%;对普通硅酸盐水泥 , 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5%。
③ 现浇楼板混凝土应采用合理粒径和连续颗粒级配的粗骨料。细骨料细度模数Uf 》 2.3, 严禁采用细砂和特细砂 , 砂率控制在 40% 以内 , 含泥总量应严格控制在规范规定范围之内。
④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控制混凝土塌落度 , 保证现场浇捣时的塌落度高层应小于 18cm, 多层和中高层应小于 15cm。
⑤ 有条件时 , 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等抗裂材料。(2)施工
① 施工单位必须对现场浇捣的商品混凝土塌落度进行现场逐车检查,对不符合塌落度要求的不得使用。
② 商品混凝土(包括泵送混凝土)浇筑时应及时振捣密实 , 为防止混凝土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浅表裂缝 , 第一次振捣后问隔约 40 分钟进行二次复振 , 并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光 , 予以整修。现场搅拌混凝土浇捣密实后 , 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光 , 予以整修。
③ 现浇楼板浇捣完成二次压光后 , 应立即采用塑料薄膜作养护覆盖 , 最好是边压光边覆盖 , 压光一路覆盖一路 , 塑料薄膜应 贴住混凝土面 , 四周接缝处采用湿麻袋压住 , 尽量不留缺口 , 确保混凝土散发出来的热量和水蒸 14 气在塑料膜内不外泄。现浇楼板浇捣完成 12 小时后 , 应用皮管插入塑料膜下浇水养护 , 补充早期水分蒸发 , 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 7 夭。
④ 施工单位必须保证现浇楼板厚度和严格控制板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问距 , 浇捣混凝土时应有专人负责护筋。
⑤ 管线尽量从圈梁中穿过 , 而现浇楼板中管线必须布置在底层钢筋上 ,尽量避免交叉布线 , 过路接线盒不宜在现浇楼板内布置(灯光接线盒除外), 预埋管线处应采取增设钢筋网等加强措 施。
⑥ 混凝土浇捣后 24 小时内(冬季 36 小时内), 不得在其上踩踏、立模、堆料等作业。
⑦ 严格控制楼板施工荷载 , 搭吊等上料不允许直接放在现浇楼板上 , 应在走道、楼梯间等小开间房间上搭设堆料脚手架 , 每吊材料必须放在堆料架上 , 堆料架立柱文承在承重结构上。
⑧ 现浇楼板模板支撑应采用钢管支撑 , 小横杆应采用方木 , 并确保模板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拆模时间应严格按规范规定执行。
⑨ 拆除模板应从跨中开始 , 使现浇楼板变形由中央徐徐向支座变化 , 荷载文承也由中央逐渐向支座转移 , 以减少现浇楼板的弯曲变形 , 避免因荷载和变形的突变 , 造成弯曲而裂缝。
6.风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篇六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火电建设公司
麻城纯阳山风电项目部
2016年4月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3.编制目标及原则..........................................................................................................................2
3.1质量通病概述...................................................................................................................2 3.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2 4.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3
4.1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
4.1.1土石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 4.1.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7 4.1.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0 4.2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6 4.2.1基础环不平整......................................................................................................16 4.2.2塔筒连接螺栓紧固不牢......................................................................................17 4.2.3叶片螺栓紧固不牢..............................................................................................17 4.2.4塔筒及机舱卫生情况较差..................................................................................17 4.2.5塔筒平台螺栓紧固不彻底..................................................................................18 4.2.6风轮组装完毕不起吊..........................................................................................18 4.2.7吊车履带及汽车吊支腿陷入场地......................................................................18 4.3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9 4.3.1电缆敷设紊乱......................................................................................................19 4.3.2电缆管埋设不美观..............................................................................................19 4.3.3电缆桥架支架安装不整齐..................................................................................20 4.3.4盘柜电缆进线及标识不规范..............................................................................20 4.3.5电缆防火材料封堵不严及表面工艺不美观......................................................21 4.3.6电缆接头处接触不良..........................................................................................21 4.3.7盘柜安装工艺粗糙..............................................................................................22 4.3.8盘柜内接线工艺差..............................................................................................23 4.3.9电气设备接地......................................................................................................23 4.3.10成品保护工作不到位........................................................................................24
1.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1.4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及质量管理文件
1.5《湖北麻城纯阳山80MW风电场工程B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1.6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1.7公司《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手册》 1.8《电力建设消除施工质量通病守则》(1995版)1.9《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2009版)1.10《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电力工程部分》(2011版)1.1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DL-T5210 2012)
1.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DL/T5161.1~17-2002)
2.工程概况
2.1地理位置
湖北麻城纯阳山风电场工程位于麻城市福田河镇北侧。场址距麻城市中心北偏东方向约38km,风电场紧邻湖北与河南的省界。场区地貌形态属于低山地貌,山坡较陡,坡角20°~40°,局部超过45°,场区内冲沟发育。
纯阳山风电场拟安装37台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0MW。风机机位多处于山顶及山梁上,少许处于山坡上,交通不便。升压站场地位于原纯阳山村所在地(现已搬迁),地貌属山间冲沟,通过后期平整,地势较平坦。2.2水文地质条件
在勘测深度范围内,站址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类中的孔隙水,水位埋深为0.0~2.3m。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受气候影响明显。此处为山间沟谷地带,有地表水汇集于此,形成了流水沟。勘测期间因天气下雨,场内有地表水流过,低洼地段并有积水。富水性不稳定,水位、水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2.3地下水、场地土的腐蚀性
场地自然状态下以弱透水地层为主,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
根据勘测取水试样经分析,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 1
钢筋(干湿交替状况)具微腐蚀性。
根据土试样腐蚀性分析,场地浅层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2.4交通道路
本电风场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境内,北边与河南省接壤,距离麻城市城区约38km。风场周边有多条省道及国道,如G45大广高速、G106国道、河南省S339省道等从风场四周通过,对外交通十分便利。G106国道自北至南,沿风场东侧穿过,本风电场外部交通主要依托G106国道连接高速公路网。2.5施工范围
本标段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25台2000KW风力发电机组、12台2500KW风力发电机组所有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及与之对应的通讯、接地,包括(但不限于):测量定位放线、基础土(石)开挖、钢筋制作安装、基础环安装调平、混凝土浇筑、塔筒安装、风电机组安装、风机箱变建筑、安装:包括变压器及支架的安装调试。
风机及箱变防雷接地系统、直埋电缆管的加工制作及安装; 与风机有关的所有电缆(含光缆)工程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其他根据图纸设计属于本区域的所有土建及安装调试工程。
3.编制目标及原则
3.1质量通病概述
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二”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3.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
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2
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5、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3.3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成学耀 副组长:马强
成员:曹天敏、刘金喜、成学维
主要职责:编制本工程项目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及管理制度;实施阶段性现场质量工艺及质量通病预防情况的专项检查;公布检查报告;对违反规定的施工单位进行处理。
4.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4.1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1.1土石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1.1.1土方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产生原因
(1)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2)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防治措施:
(1)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
(2)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2、挖土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产生原因:
(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3、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产生原因:
(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3)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4、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产生原因:
(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m。
5、基底产生扰动土 产生原因:
(1)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4
土很容易被扰动。
(2)土方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
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应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2)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施工时间。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30cm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采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冬季施工时,还应注意基底土不要受冻,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认真检查。禁止受冻土被隐蔽覆盖。为防止基底土冻结,可预留松土层或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松土层或去掉保温材料覆盖层。
(3)严格控制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发生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处理方法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4.1.1.2回填土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填方边坡塌方(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产生原因:
(1)边坡坡度偏陡。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防治措施: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2、填土出现橡皮土
产生原因:在含水量较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黏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施工后有轮式车辆碾压。
防治措施:
(1)夯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2)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下0.5m。(3)施工后严禁轮式车辆碾压。
(4)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晾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3、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产生原因: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土颗粒过大,含石块等硬质填料;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量下的密实度要求。(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或碾压机械行驶速度过快。(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防治措施:
(1)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土料过筛;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控制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2)如土料不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时,在回填压实前适当洒水增湿;如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4.1.1.3基坑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基坑(槽)回填土沉陷(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
产生原因:
(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
(2)基槽宽度较窄,采用手工夯填,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 6
质土、碎块草皮作填料,回填密实度不符合要求。
(4)回填土采用水沉法沉实,密实度大大降低。
防治措施:回填前排净槽中积水,将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回填土按要求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及较多的干土块,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料。
2、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产生原因:回填的土料(粉质黏土、粉土)含水量偏小或偏大。碾压工艺或遍数不合理。
防治措施:在回填压实前适当洒水增湿或晾晒,严格碾压施工工艺参数。4.1.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1.2.1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
已成型的钢筋尺寸和弯曲角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防治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根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确定好扳距大小。
为保证弯曲角度符合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4.1.2.2已成型的钢筋变形
钢筋成型后外形准确,但在堆放或搬运过程中发现弯曲、歪斜、角度偏差。原因: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物体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当被压弯;搬运频繁,装卸“野蛮”。
防治措施: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要平整,支垫应合理;尽量按施工需要运至现场并按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翻垛。
4.1.2.3过热:从焊缝或近缝区断口上可看到粗晶状态。原因:
(1)预热过分,焊口及其近缝区金属强烈受热。
(2)预热时接触太轻,间歇时间太短,热量过分集中于焊口。
(3)沿焊件纵向的加热区域过宽,顶锻留量偏小,顶锻过程不足以使近缝区产生适 7
当的塑性变形,未能将过热金属排除于焊口之外。
(4)为了顶锻省力,带电顶锻延续较长,或顶锻不得法,致使金属过热。防治措施:
(1)根据钢筋级别、品种规格等情况确定其预热程度,在施工中严加控制。(2)采取低频预热方式,适当控制预热的接触时间、间歇时间以及压紧力。(3)严格控制顶锻时的温度及留量。(4)严格控制带电顶锻过程。
4.1.2.4脆断:在低应力状态下,接头处发生无预兆的突然断裂。脆断可分为淬硬脆段、过热脆断和烧伤脆断几种情况。
原因:
(1)焊接工艺方法不当。
(2)对焊接性能较差的钢筋,焊后虽然采取了热处理措施,但因温度过低,未能取得有效的效果。
防治措施:
(1)针对钢筋的焊接性,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2)正确控制热处理程度。
4.1.2.5烧伤:钢筋与电极接触处表面微熔及烧伤。原因:
(1)钢筋与电极接触处洁净程度不一致,有氧化物,夹紧力不足,局部区域电阻很大,因而产生了不允许的电阻热。
(2)电极外形不当或严重变形,导电面积不足,致使局部区域电流密度过大。防治措施:
(1)清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2)清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
(3)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4)夹紧钢筋。
4.1.2.6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 原因:
(1)钢筋端头歪斜。
(2)电极变形太大或安装不准确。(3)焊机夹具晃动太大。防治措施:
(1)正确调整电极位置。
(2)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3)矫直钢筋的弯头。4.1.2.7钢筋直螺纹连接(1)钢筋套丝缺陷:
原因:操作工人未经培训或操作不当。
防治措施:对操作工人进行培训,取得合格证后再上岗。(2)接头露丝:拧紧后外露丝扣超过一个完整扣。原因:接头的拧紧力矩值没有达到标准或漏拧。防治措施:
1)按规定的力矩值,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2)连接完的接头必须立即用油漆做标记,防止漏拧。4.1.2.8骨架外形尺寸不准、歪;扣筋被踩向下位移
原因: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个别钢筋偏离规定位置。防治措施:绑扎时将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4.1.2.9受力筋保护层不符规定,露筋 原因:
(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间距太大或脱落。(2)钢筋绑扎骨架尺寸偏差大,局部接触模板。(3)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受碰撞位移。防治措施:
(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要适量可靠。(2)钢筋绑扎时要控制好外形尺寸。
(3)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钢筋受碰撞位移。混凝土浇筑前、后应设专人检查修整。4.1.2.10绑扎接头松脱
原因: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
防治措施: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牢。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3处。搬运已扎好的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板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
4.1.2.11弯起钢筋方向错误
原因: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防治措施: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或在钢筋上挂牌标识。
4.1.2.12钢筋接头位置错误,受力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不够,在连接区段内接头数量超规范
原因: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
防治措施: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4.1.2.13浇灌混凝土不搭马道,乱踩钢筋野蛮施工;竖向插筋无扶正措施造成钢筋位移
原因:操作人员成品保护意识不强,技术交底未进行成品保护要求。
防治措施:加强对操作人员成品意识,建立工序交接制度,并在技术交底中进行成品保护措施交底,浇灌混凝土必须搭设马道。
4.1.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1.3.1配合比不良
混凝土拌和物松散,保水性差,易于泌水、离析,难以振捣密实,浇筑后达不到要求的强度。
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未经认真设计和试配,材料用量比例不当,水灰比大,砂浆少,石子多。
(2)使用原材料不符合施工配合比设计要求,袋装水泥重量不够或受潮结块,活性降低;骨料级配差,含杂质多;水被污染,或砂石含水率未扣除。
(3)材料未采用称量,用体积比代替重量比,用手推车量度,或虽用磅秤计量,计量工具未经校验,误差很大,材料用量不符合配合比要求。
(4)外加剂和掺料未严格称量,加料顺序错误,混凝土未搅拌均匀,造成混凝土匀质性很差,性能达不到要求。
(5)质量管理不善,拌制时,随意增减混凝土组成材料用量,使混凝土配合比不准。
防治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认真设计和试配,使符合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以及施工时和易性的要求,不得随意套用经验配合比。
(2)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材料应经严格检验,水泥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并妥加保管,袋装水泥应抽查其重量,砂石粒径、级配、含泥量应符合要求;堆场应经清理,防止杂草、木屑、石灰、粘土等杂物混入。
(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材料均应按重量比称量,计量工具应经常维修、校核,每班应复验1~2次。
(4)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室通过试验提出,并严格按配合比配料,不得随意加水。外加剂应先试验,严格控制掺用量,并按规程使用。
(5)混凝土拌制应根据砂、石实际含水量情况调整加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符合要求。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和保水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试验调整,不得在已拌好的拌合物中随意添加材料。
(6)混凝土运输应采用不易使混凝土离析、漏浆或水分散失的运输工具。4.1.3.2混凝土和易性差
拌合物松散不易粘结,或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或拌合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孔隙;在运输、浇筑过程中出现分层离析,不易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原因:
(1)水泥强度等级选用不当。当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大于22时,水泥用量过少,混凝土拌合物松散;当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小于10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合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
(2)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配合比砂率过小,难以将混凝土振捣密实。(3)水灰比和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在运输时砂浆与石子离析,浇筑过程中不易控制其均匀性。
(4)计量工具未检验,误差较大,计量制度不严或采用了不正确的计量方法,造成配合比执行不准,和易性差。
(5)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没有拌合均匀。
(6)配合比的设计,不符合施工工艺对和易性的要求。防治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和试验方法,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泵的种类、泵送距离、输送管径、浇筑方法、气候条件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是1:2.5,通过0.315mm筛孔的砂应不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38%~45%。
2)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3)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00~180mm。4)混凝土内宜掺加适量的外加剂。
5)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选用原材料及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3)应合理选用水泥强度等级,使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控制在13~20之间。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混合材料(如粉煤等)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4)原材料计量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水的计量,应作标准计量水桶,外加剂应用小台秤计量。
(5)在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每工作班应不少于2次。
(6)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或工作度,每一个工作班至少2次。(7)在一个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调整。
(8)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延续搅拌最短时间。4.1.3.3外加剂使用不当
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分长时间不凝结硬化,或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起鼓包,或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前坍落度过小,不易浇筑。
原因:
(1)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掺入量过多。
(2)以干粉状掺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如硫酸钠早强剂),细度不符合要求,含有大量未碾细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鼓包。
(3)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停放时间过长,造成坍落度、稠度损失过大。防治措施:
(1)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外加剂的品种和特性,正确合理选用外加剂品种,其掺加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混凝土中掺用的外加剂应按有关标准签定合格,并经试验符合施工要求才可使用。
(3)运到现场的不同品种、用途的外加剂应分别存放,妥加保管,防止混淆或变质。(4)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结块。已经结块的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细,过0.6mm筛孔后使用。
(5)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必须搅拌均匀,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6)尽量缩短掺外加剂混凝土的运输和停放时间,减小坍落度损失。4.1.3.4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强度离差大
原因:混凝土拌制原材料质量未控制好,计量不严格,未认真执行配合比。防治措施:控制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要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原材料的配料计量。4.1.3.5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搅拌不匀,颜色不一致 原因:搅拌时间不足。
防治措施:要保证混凝土搅拌时,对拌合物搅拌的足够时间。4.1.3.6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稳定
原因:用水量掌握不准确,粗细骨料中含水率的变化未及时测定,未及时调整用水量。其次是用水计量不准确,水用量时多时少。
防治措施:混凝土搅拌时严格计量,及时测定粗细骨料中含水率的变化,调整用水量。4.1.3.7匀质性差,强度达不到要求,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0.85或0.9设计强度等级,或同批混凝土中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或过低,出现异常。
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骨料级配不好,空隙率大,含泥量和杂质超过规定,有冻块混入;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袋装水泥欠重,计量器具失灵,施工中随意加水,没有扣除砂、石的含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低温施工,未采取保温措施,拆模过早,混凝土早期受冻。
(5)混凝土试块没有代表性,试模保管不善,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 13
理不当,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受冻或受外力损伤。
(6)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完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过长,振捣过度,养护差,使混凝土强度受到损失。
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并应加强水泥保管工作,要求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的强度等级使用。
(2)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
(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及时测量砂、石含水率并扣除用水量。(4)混凝土应按顺序加料、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
(5)冻期施工应根据环境大气温度情况,保持一定的浇灌温度,认真做好混凝土结构的保温和测温工作,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在冬期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在遭受冻结前,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30%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达到40%以上,但C10及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 MPa。
(6)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4.1.3.8蜂窝
原因: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防治措施:混凝土一次下料厚度及振捣应符合《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规定。根据钢筋间距确定混凝土骨料规格,做好配合比。模板缝隙处理作为一道工序,要堵严。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 mm厚。
4.1.3.9露筋
原因: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防治措施:钢筋垫块按规定垫好,钢筋绑扎位置要保证不位移。混凝土振捣应防止漏振或过振。
4.1.3.10混凝土麻面、粘结
原因: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 14
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防治措施:支模时应保证模板表面清洁干净,并刷好隔离剂。混凝土拆模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进行。
4.1.3.11孔洞
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防治措施:钢筋较密的部位采用小直径振捣棒,防止混凝土漏振。4.1.3.12烂根
原因:支模前未每边模板下口未找平,模板下口不严密,混凝土漏浆。
防治措施:支模前在每边模板下口抹找平层,保证模板下口严密。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均匀浇筑5cm厚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作。
4.1.3.13混凝土表面蜂窝、露筋、孔洞、夹渣、烂根、漏浆严重;洞口变形,缺棱掉角。拆模早,不按规定进行养护;表面裂缝
原因:模板内杂物清理不干净,模板加固不牢,接缝不严密,拆模过早;混凝土浇筑时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欠振。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防治措施: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不漏振、欠振或过振。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混凝土拆模应符合有关规定,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4.1.3.14脱模后,表面酥松脱落 原因:
(1)木模板未浇水湿透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层水泥水化的水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脱水酥松、脱落。
(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未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
(3)冬期低温浇筑的混凝土,浇筑温度低,未采取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冻、15
酥松、脱落。
防治措施:
(1)木模板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浇水湿透。
(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应立即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避免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
(3)冬期低温浇筑的混凝土,应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受冻。
4.1.3.15截面尺寸、垂直度、平整度超允许值过大 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支撑松动,土层浸水,致使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 MPa时就上人,使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印痕。防治措施:
(1)混凝土浇筑后严格按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2)模板、支撑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支柱和支撑必须支承在坚实的土层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结构不发生过量下沉。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模板和支撑情况,如有松动变形,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
(4)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上人操作。4.2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2.1基础环不平整 通病现象:塔筒倾斜过大。原因分析:
1、基础环施工方法不当;
2、基础环安装测量误差大,验收不仔细。防治措施:
1、要有专人监督施工,施工时基础环支脚与垫铁焊接牢固。进行基础钢筋敷设时,要进行对称布筋,防止发生推移,致使基础环超差;在进行砼浇筑时,要整圈分层浇筑,16
禁止只从一侧下料,避免发生基础环推移。
2、加强基础环安装过程的检测工作,监理加强复检验收,确保安装尺寸准确;基础环支腿调节完成后要及时将调节螺栓锁死;检测时,方法要正确,要用不同仪器进行校准测量。
4.2.2塔筒连接螺栓紧固不牢 通病现象:力矩不平衡塔筒振动大。原因分析:
1、吊装单位为赶进度紧固力矩不到位;
2、监督、验收力度不够。防治措施:
1、吊装单位进行螺栓紧固时,要确保液压泵工作正常,压力表指示准确,紧固时进行对称紧固,紧固力矩按要求逐级加大直至最终规范要求。
2、加强监督、检查验收管理,严格按照执行标准进行验收,对不合格的要立即进行整改。
4.2.3叶片螺栓紧固不牢
通病现象:力矩不平衡造成叶片卡桨。原因分析:
1、吊装单位为赶进度力矩紧固不到位;
2、监督、验收力度不够。防治措施:
1、吊装单位进行螺栓紧固时,要确保液压泵工作正常,压力表指示准确,紧固时进行对称紧固,紧固力矩按要求逐级加大直至最终规范要求。
2、加强监督、检查验收管理,严格按照执行标准进行验收,对不合格的要立即进行整改。
4.2.4塔筒及机舱卫生情况较差
通病现象:塔筒及机舱有包装袋乱丢现象。原因分析:
1、吊装单位完工后清理不彻底;
2、验收时力度执行不够。
防治措施:
1、认真落实文明生产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施工过程中对废弃物进行集中放入垃圾袋中;
2、施工完毕后,及时对卫生进行清理装车,运至制定垃圾存储场地统一处理。
3、进行完工验收时,加强文明生产验收工作,对不合格的进行考核,确保完工即达到标准。
4.2.5塔筒平台螺栓紧固不彻底 通病现象:塔筒平台有铁板晃动情况。原因分析:
1、塔筒内平台铁板紧固不牢;
2、平台铁板尺寸误差过大。防治措施:
1、加强塔筒制造和到货验收工作,对工艺不合格的,严谨出厂和到货卸车;
2、塔筒进行安装时要对平台紧固情况进行复检,发现松动现象的要进行紧固。4.2.6风轮组装完毕不起吊
通病现象:使得风轮地面不平稳,造成设备损坏 原因分析:
1、天气原因、风大。防治措施:
1、如果叶轮组装完毕不起吊时,应用绑绳禁锢在固体物上,绑紧,以免造成设备损坏及人员伤害。
4.2.7吊车履带及汽车吊支腿陷入场地
通病现象:吊车履带及汽车吊支腿陷入场地使得施工造成影响 原因分析:
1、施工场地地质密度不够 防治措施:
1、所有施工场地施工前检查地质密度,合格后,需铺垫路基板。
4.3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3.1电缆敷设紊乱
通病现象:电缆敷设紊乱,不易检查,不美观。原因分析:
1、无整体敷设计划,或有计划但操作性不强;
2、设备接线设计优化工作不到位,致使施工中变更过多,影响电缆敷设工艺;
3、施工中,未严格执行计划,随意摆放,检查管理工作不到位;
4、敷设时,电缆沟内照明度不够(这一原因往往被忽视),很难发现质量缺陷。防治措施:
1、根据电缆清册制定电缆敷设方案,根据电缆通道的布置方式及电缆的走向,编制电缆断面图,从而确定电缆的敷设及摆放顺序。
2、根据电缆实际到货情况,按无电缆中间头的要求,重新优化、修改电缆数据库,确定每轴电缆应敷设哪几根。
3、编排电缆敷设整体计划和分段计划。对于不确定的因素,计划中要有备选方案,计划还要满足系统的完整性。
4、根据电缆敷设计划,安排相应桥架、电缆管等项目的施工。
5、施工人员要详细了解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对易产生电缆交叉的场所,例如隧道转弯处、交叉路口等地方要安排有经验的施工人员把关,按照既定的敷设方案进行。电缆敷设的技术负责人要在电缆敷设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确保电缆敷设的准确无误。
6、电缆敷设一批后,为保证电缆敷设的总体外观的协调美观,必须进行统一的整理,经质检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批电缆的敷设。电缆敷设完毕后,需上架进行全面整理并用专用绑线绑扎固定。
4.3.2电缆管埋设不美观
通病现象:在电缆管埋设方面主要是电缆管埋设标准不统一,工艺粗糙。原因分析:
1、电缆管尺寸不统一,切割随意;
2、电缆管口未做倒角处理;
3、电缆管埋设随意,不安作业要求施工。
防治措施:
1、埋设的电缆管同设备高度统一标准,与地面垂直。
2、电缆管埋入土中部分防腐处理彻底,不应有漏刷现象。
3、切割电缆管方法要规范,电缆管口要进行打磨,不应有毛刺,确保其光滑、平整。
4、部分电缆管对接时要加装对接套管,保证电缆管内部的清洁。4.3.3电缆桥架支架安装不整齐
通病现象:电缆桥架支架存在变形,不整齐,防腐处理不到位。原因分析:
1、安装桥架过程中,不按照工艺施工;
2、施工中随意切割、开口;
3、需焊接时,质量差,防腐工作重视不够。防治措施:
1、施工中严禁使用电、火焊切割桥架和支架。
2、进行焊接时,保证焊口质量,焊口的防腐处理要做好除污、除焊渣工作,按照工艺施工。
3、施工完及时加盖桥架盖板,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加固。4.3.4盘柜电缆进线及标识不规范
通病现象:电缆进线弧度不一致,标识不规范,不清晰。原因分析:
1、电缆进线固定不统一,未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2、未进行电缆标识、挂牌工作策划,或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照要求挂牌;
3、二次接线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接线,接线较随意。防治措施:
1、对于电缆挂牌不统一和电缆绑扎不统一的问题,需要制订统一的标准,电缆牌的书写采用打号机进行,电缆牌内容应按照设计清册写明电缆编号、型号、起、止点、等内容,电缆牌的绑扎统一使用尼龙绑扎带,在电缆起、止点、隧道拐弯处、竖井要进行挂牌。电缆绑扎要使用统一的尼龙绑扎带,绑扎的位置要符合验评标准的规定,施工中要确定专门人员负责电缆绑扎,做到责任到人,确保电缆绑扎整齐、美观。
2、在电缆进入配电盘、柜的位置,制订统一的预留弧度,施工中严格执行,电缆头 20 的卡箍要使用统一的电缆卡子,卡箍位置一致,做到谁接线谁负责。
3、选用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进行盘柜二次接线工作,严格贯彻技术措施和质量措施。
4.3.5电缆防火材料封堵不严及表面工艺不美观 通病现象:电缆防火材料封堵不严及表面工艺不美观 原因分析:
1、电缆防火材料封堵不严,不实;
2、防火堵料封堵不规范,不美观;
3、防火涂料涂刷不均匀;
4、防火包绕材料缠绕不紧固。防治措施:
1、电缆半层预留电缆孔时预留钢筋头,为接线结束后安装防火阻燃板使用。
2、将有机防火堵料密嵌于需封堵的孔隙中。
3、设计要求需在电缆周围包裹一层有机防火堵料时,必须包裹均匀密实。
4、隔板与有机防火堵料配合封堵时,堵料须略高于隔板,高出部分形状规则,要求采用金属边框定型。
5、电缆预留孔和电缆保护管两端口应采用有机堵料封堵严实,堵料嵌入管口的深度不应小于50mm。
6、用无机防火堵料构筑阻火墙时,应达到光洁平滑,无边角、毛刺。
7、阻火墙应设置在电缆支架处,构筑要牢固;并应设电缆预留孔,底部设排水孔洞。
8、防火包施工安装前对电缆作必要的整理,不得使用破损的阻火包。在电缆周围裹一层有机防火堵料,将防火包平整地嵌入电缆空隙中,防火包应交叉堆砌。
9、在电缆竖井处使用时,先将竖井孔下端放置一块与洞口大小相同的防火隔板,防火包的码放一定要密实。应按设计敷设防火卡具,保证电缆之间位置符合防火要求。
10、当用防火包构筑阻火墙时,阻火墙壁底部应用砖砌筑支墩。4.3.6电缆接头处接触不良 通病现象:电缆接头处接触不良 原因分析:
1、焊锡质量不合格,造成焊后没有融合好,有溶渣,长期运行后造成电缆接触不良;
2、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不按交底施工,在有电缆接头的施工中,应焊接的,不焊接,只是用线芯绑扎,长期运行肯定会造成接触不良,尤其是控制电缆接头最为严重;
3、电缆接头材料不合格;
4、厂家制作的接线端子不合格,弹簧压力不合格。防治措施:
1、电力电缆的热塑头制作时,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及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喷灯烤制时应使用火焰均匀,热塑管中无气泡。
2、接线端子与芯线连接时,接线端子规格应与芯线相符,接线端子与线芯表面接触应良好,无裂纹、断线、铜端子表面应光滑,导线和端子压接应牢固,并能抗电机转动时产生松动。
3、控制电缆头装配应紧固、密实,电缆头绑扎上下两侧用尼龙绳扎紧,塑料带包缠密实紧固。
4、电缆头制作材料应选用合格厂家合格品,入库后应合理保管,作业场所应有照明和通风,注意防火防潮。电缆头制作材料在有效期内使用。
5、接线端子和设备之间螺栓应压固,螺栓公差应符合规范要求,后部设弹簧垫,其紧固性应足以防止机械运行振动时造成的松动。
6、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的宣传,制订严格的质量奖惩制度,做到奖优罚劣。4.3.7盘柜安装工艺粗糙
通病现象:盘底座接地不良,表面油漆破坏,水平度、垂直度超标。原因分析:
1、紧固螺栓繁多,易疏忽未紧;
2、施工过程中磕碰;
3、施工人员不认真,或方法问题。及量具问题。防治措施:
1、使用梅花扳手进行螺栓紧固,质检员逐个检察。
2、施工人员在搬抬盘柜过程中,将盘柜表面用石棉布包好。
3、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施工人员技能水平,对量具进行检验。
4、盘柜施工结束后,采取盖塑料布方法进行保护。
4.3.8盘柜内接线工艺差
通病现象:二次接线有接头,进线电缆有交叉,电缆头制作不整齐,电缆绑扎不美观,电缆屏蔽接地不统一,电缆线号模糊、长短不一,端子排接线不整齐。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预留芯线长度不够,设计变更后芯线改变接线位置;
2、电缆进盘柜,施工人员未认真整理、摆放,质检放松;
3、电缆接线人员思想对质量不积极进取,追求速度,技术水平不高;
4、发现电缆线号不清晰、长短不一的现象,不更改、更换;
5、施工人员要求自身能力不高,蒙混过关等思想存在,造成不良后果。防治措施:
1、严格按照规范和工艺要求进行安装;按照图纸预留好电缆长度。
2、电缆进盘柜,施工人员认真整理、摆放,质检认真。
3、电缆接线人员思想对质量积极进取,追求速度,技术水平严谨。
4、发现电缆线号不清晰、长短不一的现象,要积极更改、更换。
5、施工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教育。4.3.9电气设备接地
通病现象:接地无可断开测试点,接地焊接不符合要求,接地标识不规范、不统一 原因分析:
1、相关作业人员不掌握电气接地施工要求,对接地安装要求的“明显、可测、可靠、统一”重视程度不够;
2、焊接人员技术水平低,搭接随意,不能保证搭接长度;
3、接地标识施工没有统一制作,形成色条不统一,不美观。防治措施:
1、施工人员要熟练掌握接地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并认真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2、明敷接地扁钢在安装前需平整,确保安装横平竖直。
3、对同一区域接地装置的安装形式、安装方向、高度和条纹标识宽度等内容应进行统一策划、安排施工。
4、要选用具有焊工证的专业焊接人员进行接地线的焊接工作,焊接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①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至少3个棱边焊接);②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③ 23
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5、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250—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
6、明敷接地线,应在导体全长度或区间及每个边接部位附近的表面,涂以15—100mm宽度相等的黄绿相间的条纹标识。中性线宜涂淡蓝色标识。
7、电缆桥架全长在30米以内的,应设置不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相连;大于30米时,应每隔20—30米增加与接地干线的连接点。
8、架构接地应用两根接地线与主网不同的两点连接。4.3.10成品保护工作不到位
通病现象:设备、盘柜有磕碰、损坏,设备内部灰尘过多 原因分析: 1.现场施工野蛮,2.施工现场设备及材料二次污染严重,直接影响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1、安装好的盘柜,应在盘柜上盖一层塑料布,防止灰尘、水侵入,还能防止其他硬物碰撞及划伤表面。
2、安装好的变压器,应在其周围设置围栏及警示牌,禁止人或车辆靠近。
3、敷设完的电缆管管口应及时进行封堵,防止硬物堵塞管口,无法穿电缆。
4、敷设完的电缆应派专人监护,并挂牌,防止现场电火焊施工时火星烫伤电缆。
5、已安装完的电缆桥架应及时做好成品保护措施,在桥架上悬挂标示牌,禁止他人损坏桥架,更不允许在桥架上施工。
7.浅谈架空送电线路的安全措施 篇七
1.1 鸟类危害
1.1.1 一些鸟喜欢在杆塔上造窝筑窠。用树枝造成的鸟窝, 在干燥的天气里虽未造成事故, 但遇阴雨天气, 树枝接触导线 (或靠近导线) 将发生接地事故。如在木杆、木横担线路上架窝, 因放电接地甚至会引起烧杆或烧断横担事故。
1.1.2 在大风天气, 鸟窝若被大风吹散, 则会使树枝或鸟窝里的金属丝等落在导线上, 造成接地或跳闸事故。
1.1.3 一些鸟类虽不在杆塔上筑窝, 但栖息在杆塔横担上, 由于排粪会使绝缘子发生闪络事故。
1.1.4 一些鸟类 (如乌鸦、喜鹊等) 喜欢嘴里衔着树枝或线路施工遗弃的铜、铝、铁线头等, 在线路上空或导线之间穿越飞行, 可造成接地或相间短路。
1.2 防止鸟害措施
鸟类活动一般都有明显的季节性, 因此必须根据当地鸟类活动的规律, 结合行之有效的防鸟害经验, 抓紧时机及早动手。下面谈谈几种常用的防鸟害措施。
1.2.1 在杆塔上安装惊鸟物体
线路工作人员可吸收农村经验, 在杆塔上安装各种惊鸟物, 惊吓驱逐鸟类不敢靠近而远离杆塔。可吸收的农村常用驱鸟物有:挂死鸟、挂草人、刷带色油漆粘毛、风车、小彩旗、反光镜片、因风能转动的风转及因风能发出各种声响的物体等。经验与实践证明, 一种方法只能在一段时间内有效, 时间一长, 有些方法就会失效, 因此要不断变换方法轮流使用。
1.2.2 在杆塔上安装防鸟装置
在钢筋混凝土电杆的主柱与横担交叉处, 是鸟类喜欢筑窠的地方, 可加装三角联板, 防止鸟类在那里停留或筑窠;用细铁丝或尼龙绳把铁塔上部鸟类容易钻进去的空间包转起来, 阻挡鸟类飞入;在直线杆塔悬垂绝缘子串上方装设由绝缘板制成的防鸟粪罩, 以防鸟粪流淌到绝缘子上。在鸟类好栖息的杆塔构件上, 根据鸟类的体型, 装上针板, 针的长度要使鸟类无法站立或栖息。为防止针生锈, 针板要镀锌或刷防锈漆。
1.2.3 增加巡线次数, 随时拆除鸟窝。在鸟类活动频繁季节, 对鸟害多的线段, 增加巡线次数, 发现鸟窝立即拆除。
1.2.4 在一些珍贵鸟类活动频繁的地区, 可在架空线路附近, 有意识地安装一些招引鸟类栖息的设施, 引诱鸟类宁愿到那里去住, 这样达到既防止鸟害又保护鸟类的双重效果, 除弊兴利, 有利于生态的平衡;在鸟类活动集中地区, 可用猎枪或爆竹来驱散鸟类, 但不能经常使用, 否则效果会越来越差;加强电力宣传工作, 与群众配合, 随时防止鸟害事故的发生。
1.3 防止鸟害时应注意事项:
登杆拆除鸟窝时, 应注意保持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要有专人监护;在杆塔顶部导线附近拆除鸟窝时;要用绝缘杆, 并有专人监护;拆除鸟窝要注意不要使树枝或金属丝碰到导线上;某些鸟类筑窝习性很顽强, 刚拆不久又筑新窝, 直到产卵期结束才放弃筑窝的要求, 因此增加一些线段的巡视次数很有必要;在防鸟害活动中, 对那些比较珍贵的或受保护的鸟类应该采用阻挡、惊散的方法, 而不宜采取捕杀或摔蛋的方法。
2 雨淞覆冰危害的防治措施:
2.1 雨淞覆冰的形成
某些地区的送电线路常处于冷热空气的交汇点, 这个“交汇点”就是雨淞覆冰的最佳场所;雨淞覆冰的危害。雨淞覆冰对线路的危害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1.1 杆塔垂直荷载加大, 杆塔机械强度遭受破坏, 如杆塔、横担严重变形或倒杆
2.1.2 雨淞覆冰后, 导线对地限距变小, 与被跨越物可能引起间隙放电, 造成导线烧伤、跳线, 同时还会引起导线与拉线、杆塔、横担间的间隙放电
2.1.3 导线驰度改变, 加之覆冰脱落时跳跃, 使线路产生鞭击
2.1.4 绝缘子串覆冰后绝缘水平下降而引起短路
2.1.5 基础冻裂膨胀, 引起超荷破坏。
2.2 雨淞覆冰的防治措施
对于送电线路雨淞覆冰的预防, 应从设计与运行两方面着手。设计线路时, 除遵循SDL-79《高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外, 气象条件的组合应尽量对当地的气候特征、地理环境作详细调查研究, 既能反映出一定的自然变化规律, 又考虑线路建设和运行的经济合理性。在勘测设计中, 要合理选择路径, 尽量避开高差变化大、陡峭、温差交汇地区, 进行综合权衡。别无选择时, 雨淞覆冰地段尽量不要出现大跨越、孤立档, 并在荷载计算中, 用平均覆冰厚度作导线覆冰比载计算, 加大安全裕度。套用杆塔的设计, 一定要根据雨淞覆冰情况作整体与局部的强度与稳定校验, 对导线的综合比载、雨淞覆冰后的驰度和应力作出特殊计算。并从安全运行方面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入冬后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 观察与分析气候变化, 要加强山区与平原地区的线路巡视, 特殊性巡视, 以作防范对策。可采用加大负荷电流或利用短路电流法使导线升温除冰, 不得登杆人工除冰, 防出倒杆断线。对导线加装塑料或木制物形成次档距隔环, 用以阻止雾淞、雨淞、水分顺导线流动、减小雨淞冰溜聚集, 断开其连续冰体。在严重覆冰的地方, 可作塔体 (杆体) 硬补强, 或更换双层专用导线, 即铝线与钢芯用耐热绝缘材料隔离的导线, 便于铝线加温脱冰。采用机械打落法。机械除冰法的缺点, 一是必须停电进行;二是费时费力。采用机械除冰法, 必须保证导线和避雷线不发生任何机械损坏。
3 结束语
【送电线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推荐阅读:
送电线路07-07
采区变电所试送电安全技术措施06-25
党的群众线路剖析整改措施07-20
输电线路短路跳闸故障的防范措施11-13
倒送电方案08-31
送电申请10-25
井下停送电制度07-01
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措施探析07-15
配电室停送电制度08-07
煤矿停送电管理制度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