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2024-07-24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共18篇)(共18篇)

1.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一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论文

摘要:全球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素养逐渐成为人的所有能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人们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最关键的阶段,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信息素养

当今,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加工、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科学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运用信息的水平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能力。如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和信息利用的能力,使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将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作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没有主动权,不知道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机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到的只是某个软件的基本操作,没有主动地去经历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过程,也就无法掌握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和评价信息的一般思想,方法和技巧。而随着计算机软件的更新,学生现在所学的计算机操作在以后几年内就会逐渐淘汰,而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和评价信息的一般思想、方法和技巧却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仅仅掌握某个软件的操作方法不能算是掌握了信息技术。比如在讲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让学生设计一份报纸,一个通知,写一篇日记,画一幅画及修改一篇文章等,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又如在学校举行“学会宽容”主题班会比赛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根据主题要求收集素材,用学过的powerpoint制作主题演示文稿。然后通过展示,评选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且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主题演示文稿。

三、重视学科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是以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青少年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它课程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如在教学“遨游网络世界”一课时,与科学学科整合,联系科学内容共同完成任务:美丽的太阳系。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提出任务(上网基本操作与太阳系的组成);自主学习,掌握上网基本操作技能;小组合作,搜集太阳系有关资料;筛选资料,完成作品(小报或电子幻灯);—个人解说作品,集体评议”五个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使教学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了解抽象的、遥远的、难以感知的事物。同时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知识获取信息和运用技术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达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养成教育,提高学生信息道德修养

信息道德是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从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看,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重视的是信息技能,信息道德的培养是相对薄弱的。故意损坏微机室设备,随意删除系统文件和个人资料的事时有发生,逃课到校外上网浏览器不良信息或玩暴力游戏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必须要加强平时的养成教育,通过严格执行上机、上网等规则,让学生认识到故意损坏公共财物、乱删、乱改件系统文件和个人资料,在网上浏览不健康的信息,发表损坏社会和别人名誉的言论等行为都是不文明或不道德的。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加强学生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再加工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信息技术使用的快乐,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二

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才能让人们在畅游网络时不会迷失自我, 才能让人们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的一种能力, 把网络作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有力途径, 让网络为我们所用, 因此,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 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来做长期而细致的工作, 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这项工作贯穿其中,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我感悟到以下几个方面, 拿来与大家共享。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需要教师言传身教

“其身正, 不令而从;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教师要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具体任务出发, 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 正确应用网络的方便快捷, 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 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 教师的QQ、日志、博客等都是教学的阵地, 其中的信息取舍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信息的抉择, 对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代表着拥有先进的信息手段, 对学生起着网络导向的作用的能人, 教师应在各种网络平台中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 帮他们形成良好的信息习惯, 引导他们正确进行信息取舍, 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

在应用网络资源时, 能明确指导学生哪些是合法的, 哪些是非法的, 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能培养学生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 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灌输自己的教学思想。同时, 关注学生在上网过程中的动向, 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 对于出现沉迷网游、网恋等现象的学生在必要时和学校、家庭进行沟通, 及时加以引导。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需要学生自觉参与

3.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53-01

在信息社会,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大量的信息。据统计,今天一个人一天接受的信息量就相当于十七世纪一个人一年时间所接受的信息量。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海洋之中,但是如此大量的信息却有真假之分、有序和无序之分、正负价值之分,那些没有组织、无法区分的信息已经不再是一种资源,反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国内外已有很多为技术资料所压垮的科学家,抱怨信息的污染,指责说做实验所用的时间反倒比找出这项实验是不是已经做过还要少。由此可见,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亦即“信息素养”,已成为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人们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更具有其突出的重要性:

一、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向大众化的设计思想和日益成熟的技术,使得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变得越来越简单,可以想象,未来人们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将不再是主要的问题,相反地问题将集中在如何运用计算机有效地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素养将成为人们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正是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何况是如此一项在信息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素质。因此,在中学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二、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来说,当面对问题时,他能够确定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对获得的信息能够加以评价、判断、分类、组织,最后把它们应用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上。由此不难看出,在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活动一刻也不能停止。因此,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必然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

中学开设信息科技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接触和了解计算机文化,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教学过程包含着丰富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既有追求知识的同频共振,又有思想交流的情感共鸣;既有教师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信息输出,又有学生对教师创造性劳动深刻领悟的信息反馈。此外,在信息时代,书本上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学生要想找到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除了教师的引导、培养和训练外,很大的程度上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实践。因此,在现代中学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由上可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极大的重要性,那么具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目标呢?根据亲身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这样几点:

(一)激发学生培养自身信息素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是要经过师生双方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一方面学生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努力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运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有些工作甚至是枯燥无味的。对初中学来说,如果没有兴趣,他们往往会因为这些单调而乏味的工作放弃努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就要培养出学生的兴趣。具体的做法可以是选用一些学生喜欢的题材,或者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练习、也可以同一些其它的教学目的融合在一起。比如当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时候,正巧是我上到”使用Word设计一份小报”这一课的时候。我就布置学生设计一份以宣传上海申办世博会为主题的小报,那么怎样查找资料、获取有关世博会的报道来充实自己得报纸呢?学生自己存有这样的疑问,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再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可以很快找到很多的相关信息,并且在学生自己动手得到结果之后适时表扬一些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从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检索取得的结果,必须经过处理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的组织能力:二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对信息的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方面,如对信息的选取、分析和分类等: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则表现为,是否能在对信息加工处理的基础上及时输出自己创造的信息并得到有关的结论。当学生通过检索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学生养成及时地输出信息的习惯。有些信息是结论型的,这种信息的处理比较简单,而绝大多数的信息是零散的,必须经过分析挖掘和从新组织后才能产生结果。教师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后一种信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要启发学生如何从零散的资料中发现有用的东西,如何去组织这些材料,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并获得所需要的结果。比如说当输入“上海”+“世博会”之后,我们得到了数万条与之相关的信息。于是学生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怎样在这些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适时进行引导,比如我的具体做法就是,提醒学生再次确认自己报纸的主题:是要反映国内对于申办世博会的积极和热情呢,还是要突出我们的申办成功来之不易呢?根据学生自己一开始确定的报纸主题,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搜索,一步步缩小检索范围,一直得到一个最终的检索结果。然后再教导学生对于最后结果的每一条信息进行快速浏览,大致了解信息的内容,确认其是否能够吸收到自己要办的报纸中来。实践证明,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的做法,对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采用整合课程的探索。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其实国外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无疑走在我们的前面。早在几年前就有报道说澳大利亚的一所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可以主动、自觉的搜集各方面资料建立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而2003年初日本的某所小学在比尔·盖茨参观时演示了一堂“调查日本与关系密切的各国人民是如何生活的”的课,学生们没有一个翻开书本,而是通过搜索“美国”、“中国”等国名来得到需要的资料。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无疑是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信息素养的教育关系到人们如何立足于信息化社会这一基本点。它不是所谓的超前教育观,而是教育界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当然,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

[2] E.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

[3] 张晓如,张再跃.《中学计算机教育学》

[4] 杜兴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四

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信息环境;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校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一方面,信息素养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这些能力的有机整合就形成个人的综合能力,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人就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5.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五

信息意识指学生呢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意识。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激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学习动机,引发对信息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例如学习了《赵州桥》后,学生对桥的结构与力的关系领会不了,我就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同学们丛刻外资料上查到了斜拉桥、吊桥、架桥等许许多多桥的知识,通过查找学生大体知道了桥的设计原理和成立的条件,各个成了小小的“桥梁行家”,有的还说长大要造一座桥呢?对于引力、拉力、承载力等,有了最初的想学的欲望,为以后学习集合学与物理学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和兴趣基础。学了书信以后,我给全班的同学发了信,并要求他们回信,全班同学为了和老师通信一下子掀起了写信的热潮,而书信的写法在写信的过程中也逐步掌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信息产生了兴趣,才能初步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强化训练,注重时间,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信息源,并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资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务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得以解决。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每一步活动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方向性。比如《黄山奇松》一课,可通过师生群议确定信息任务为:黄山松究竟有哪些奇特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中奇松外,还有哪些奇松呢?迎客松为什么会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及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为体明确了,我门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黄山松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黄山松的诗词文章;迎客松为什么是黄山的象征,可以查找有关迎客松的生长位置、生长特点和相关图片介绍。信息来源有了,许解决技术问题,我门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有关黄山奇松的知识。

三、引导积累,知道运用,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目的的整理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以及望站地址灯油关信息,有选择有重点地摘抄,并知道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储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

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集成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这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最佳体现。教学中我培养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把学生集成的信息用各种途径发表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还有利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6.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六

【摘要】小学计算机学科是素质教育和新型人才培养的产物。信息技术中的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个体在操作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掌握,运用检索、评估等方式有效地获取、运用相关的信息。本文就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人发育成长的最快、最旺盛的时期,具有较高的塑造性和最佳的教育接受性的特点。在这个时期,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对学生行为习惯、人生态度、性格塑造等方面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小学一门重要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以

后对社会的适应性。信息素养主要是由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伦理等方面组成。小学阶段开设相应的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一、从实践操作出发,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视应用和实践的学科,需要学生在认识计算机构成,理解基本操作之后,获得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一)由学到做,激发学生的操作 望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考虑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在进行信息技术操作之前,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讲透,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操作有着相应的意识,为实际操作奠定基础。当然,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故事、游戏、比较、提问等形式讲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例如,在《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信息吗?信息在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同学们是怎么知道或得到这些信息的呢?同学们知道怎么操作相应的信息技术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的操作信息技术的 望,为教学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一种主观意识,是指个人迫切要获取相应的信息需求,提升信息索求的兴趣,能够利用相应的信息为社会和个人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信息技术的课程开展,最为基础的是每个学生都有对应的计算机,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在计算机面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手势、正确的操作,从而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更加标准。在初次接触电脑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指导学生正确地操作计算机,使学生快速掌握电脑计算、画画等相关比较简单的操作。当然,也可以从学生的求知角度出发,加深相应的信息技术的学习,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更加全面、具体、实用。例

如,在学习《画线》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鼠标、键盘等,绘制简单图形,让学生感受图形整体完成的步骤,培养学生的整体感、大局观。这种实践操作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

(一)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提升信息处理技能

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交流的能力。换一句话来说,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信息技术中,要培养学生输入、编辑、上网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阶段性提升。学会输入是指学生应该充分掌握各种符号的输入,最终达到盲打的目的,能够熟悉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学会编辑是指学生能够运用相应的信息软件,将文字、图案、声音等形式进行组合,形成电子小报、PPT 等

作品。学会上网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来浏览各种信息,通过相应的信息来解决相应的问题。例如,《组合图形》学习时,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家园场景图片,同时给予学生一定量的盆景,为学生创设“构建我的家园”相关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花盆放入家园中,让学生掌握不同图形文件中的复制与粘贴,从而组合成一幅画面。如此,在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图形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归纳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的一般方法。通过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图形的操作,使学生感受计算机操作的便捷,让学生创造新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实践性的操作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的编辑技能,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运用搜索引擎,准确地获取相应信息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计算机软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搜索引擎,使学生能够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丰富自己的学问,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浏览儿童网站、专题网站、学校网站,使学生充分感受互联网信息

资源的丰富性,有效地开展学生的眼界,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效性。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论坛、E-mail 等网络手段与他人进行网上沟通,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实际操作计算机,并开拓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获得基本信息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吕伏万.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2015(07).

7.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七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阶段, 应该对学生进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处理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协作能力进行培养。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机的融合以及加强科技发展与当下社会之间的联系, 对于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兴趣进行实时关注, 以此根据上述来精选出对于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技能与知识。在新课标下,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来进行问题的设计,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来达到应用信息的掌握与领会。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阶段,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标准提出“创设终身学习的平台”概念, 这就需要相关教师对学生当下的学习状况予以关注, 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予以重视, 并且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学习信息技术, 还要将运用能力进行有机的内化。这样做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再学习能力。

2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等媒体高速、持续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为高中学生创造了学习与娱乐的新道路。但是很多不良信息、落后封建的文化也都通过网路的形式不断进行传播, 再加上高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以及猎奇心理比较重, 因此, 这些不良的网络信息会不断的腐蚀他们的心灵。

高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 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极大的兴趣, 并且高中生的法制意识比较薄弱, 甚至有些学生对于侵害网络的黑客盲目的崇拜, 如果对学生没有尽心及时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那么就会使他们沉迷其中, 严重的会出现犯罪的情况。

对于教师而言, 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 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进行教育, 并且学校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场所也是主渠道, 在实际教学中过程中, 应该将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主要位置, 并且还要将其贯穿于教学中的所有环节。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由于是运用计算机来进行教学, 最后的作业也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当学生上交完作业以后, 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不乏出现在作业中进行恶作剧的情况, 有些学生上交作业的文件名是一些带有辱骂、调侃性质的语句。教师对于这种情况不能置之不理, 要及时将这些学生找出, 并且告诫这些学生, 网络只是一个虚拟的载体, 并不是为所欲为的。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各个计算机的使用情况, 电脑会自动进行备份, 如果有学生在网络中进行不良信息的传播, 或者危害到网络安全, 网络警察就会自动进行定位, 查找, 以此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 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的责任就是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 这种形式的教学课程, 与其他的技能学习有着显著的差异性, 并且与其他文化性质的课程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需要运用多种手段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 以此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动机予以强化, 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具有实效性以及针对性。

3.1 任务驱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主要是一种根据基础教学内容, 并且建构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的主要的涵义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手把手传授, 而是学生自身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 借助学习伙伴和教师的帮助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来进行知识的获取。因此,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对应情境的创设, 并且教师在进行情境的创设时应该将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以及经验作为出发点, 以此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予以激发, 最后通过“顺应”以及“同化”来对知识进行建构。尽可能让学生的学习与问题之间进行有机的融合, 以此来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进行激发。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权利。

相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对每堂课的内容进行有规划以及有目的的备课, 并且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借助网络资源来进行资料的收集, 最后在课堂中将资料展现出来, 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此课堂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印象,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激发的作用。

3.2 分层教学

每一个学生在其个体素质、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各自的家庭因素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性, 因此, 学生也呈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予以尊重, 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以学生自身基础为出发点, 进行分层教学,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教学待遇以及权利, 并且还能够使学生在自身基础之上获得能够自由以及完全发展的机会。这种分层教学具有显著的“以人为本”的观念。

在实际教学阶段,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基础所呈现出来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例如对于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基础程度对其程序设计方面进行着重培养,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高校相关计算机专业进行优秀人才的输送。再例如对于在美学方面具有一定基础或者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软件编程以及运用能力方面进行培养, 为高校的动漫设计专业进行优秀人才的输送。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只要要求其能够完成日常教学内容。

3.3 重视反馈

对于教学而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信息反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堂反馈是进行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准确的从学生言语中、动作表情里等方面来获取相应的反馈信息, 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 因此, 教师应该对课堂练习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且教师还要在从学生上交的作业中获取相应的反馈信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对课堂练习做一个具体的要求, 例如对于当天作业要在课堂结束时上交, 对于那些没有按时完成的学生, 教师要引起重视, 如果是因为作业中有困难, 教师要进行辅导。教师在进行作业审批的过程中, 不能只是对作业中的对与错进行审批, 而是要在进行审批的过程中做出详细的诊断以及评价, 最后将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学生, 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自己不足或者存在问题的方面进行及时了解, 并加以修正。

参考文献

[1]邓倬霖.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1, (6) :25-26.[1]邓倬霖.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1, (6) :25-26.

[2]谢宜泳.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J].新课程 (教研版) , 2010, (4) :213.[2]谢宜泳.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J].新课程 (教研版) , 2010, (4) :213.

[3]沈建荣.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下旬) , 2012, (6) :124-125.[3]沈建荣.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下旬) , 2012, (6) :124-125.

8.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16-01

教育部颁布最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课中,虽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中心还是围绕考纲,所以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多还是仅仅以掌握一些基本操作为主,至于如何获取信息、怎样获取信息,如何获取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之甚少。比如,高中学生学业考试网上报名填个人信息时,只要根据括号内的例子在前面的文本框填好个人信息就行了,但许多同学对这个例子视而不见,甚至认为这个例子多余的,当它不存在,有的干脆坐着等老师来解决。其实他们只要动动鼠标在空文本框上点击一下,下拉菜单中也已有提示。所以说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势在必行的。下面,我结合自己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培养。

一、充分利用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要求学生养成最基本的信息素养习惯。第一:要求学生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上课时应对号入座,操作时要规范,不浏览不良网站,不沉溺虚拟游戏,不要为了躲避老师,乱拔网线或是破坏键盘等,要爱护设备。第二:保持机房整洁美观。学生进入机房要穿布鞋套,除跟上课有关的都不允许带入。第三: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在必修教材最后一章中我们也讲到信息资源的管理:如何有序管理好信息资源,使之井井有条。比如电脑中文件夹的管理、桌面的管理等等。通过信息资源管理来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更好地实现了信息的价值。生活中处处包含信息素养的影子。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材,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模块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发现教材中有用的信息素养内容,运用到教学中去。

例如我们在教学选修教材中“网页设计”这一节中,以绿色和地球为方向,让学生找有关绿色和地球相关方面的资料和图片,进行制作和加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自己动手,分工合作,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网页制作中图片、文字的应用和选题立意规划,还提高了学生信息获取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处理能力,而且对学生进行了极具说服力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同时这种教育也得到了升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做为地球主人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再比如,在讲计算机病毒这一章节时,可同时进行加强道德法律教育。

我校竟然有学生在百度贴吧里创设东南中学吧,然后对老师进行言语攻击,此外还公布老师生活中的私人照片等等,这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也给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和益友,怎么会有那么多恨和怨,有什么不能好好说的,这恰恰说明了学生缺乏信息伦理道德,所以加强道德法律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计算机病毒、网络上不健康的、反动的内容,还有版权问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需要老师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做个社会和网络文明人。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信息素养

学生填鸭式教育,让他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不能自我解决。信息技术教学是以操作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比如,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发现,有的学生操作时对话框中已提示出错,但他们还是按照错误的操作继续重复或等老师来解决。对于这种情况,不能让他们等待老师来告知结果,应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示和帮助菜单尝试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模拟试题库做习题时,最后显示的评分窗口应直接点击“关闭”按钮,才能一次性关掉这一套试题,这样才能进行下一套练习,而有的同学根据以往经验,直接点击窗口右上角的“X”,结果只是关闭当前的评分窗口,并未关掉整套试题。等做同一题库中另外一套试题时怎么也打不开。这时候我们应该要考虑,一般打开的窗口在任务栏上都有显示,万一操作不当,我们可以直接关闭任务栏上最小化窗口,而不是定向思维式重复打开试题库但却怎么也打不开。所以教学最终目标的不是会一个问题,而是要获得处理、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最终目标——信息素养。

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是信息的传播者,所以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信息素养。老师们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网络知识,而且要培养和强化自己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教育学生,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去。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中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成为有用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把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晓如、张再跃《中学计算机教育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9.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九

摘要:随着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出台,也为我们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经过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发现ITtools平台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深受学生喜欢,对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很有帮助。本文以《Excel函数应用》这节课为例,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ITtools平台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ITtools平台;核心素养;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出台,也为我们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下面,笔者就以《Excel函数应用》这节课为例,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ITtools平台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巧用ITtools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

传统课堂上,教师总是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或感受情境,然后提出与课题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学习,这种做法下,学生的信息意识总被束缚着,很难让思维发散开来思索问题。在《Excel函数应用》这节课中,我从阶段考、艺术节等活动多方位创设情景导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合到ITtools平台上,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信息意识,并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二、借助ITtools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ITtools平台的引入打破了传统“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形式,教师可以提前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发布到ITtools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浏览相关的学习内容,这样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探究精神,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课前我已将与《Excel函数应用》这节课相关的素材、课件、范例、方法视频等导入ITtools平台,学生能方便地下载资料并查看,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理解所学的内容和方法,保证了自主学习真正地开展起来。同时,遇到困难时,学生还可以通过ITtools平台上的“学生互助”,来寻求帮助或帮助别人,在有限的课堂中取得自己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本身也是信息意识的一种体现。

三、活用ITtools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ITtools平台下,教师可以很轻松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方便小组间的相互交流及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小组学习的跟踪、引导。教师在安排活动任务时,可以明确小组的总任务,由学习者自行划分安排学习任务,也可以由教师将总任务分解成与成员人数相对应的若干个小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好地推进小组学习的有效进行。在《Excel函数应用》一课中,我将任务分解成总分、最高分、最低分、最终得分四个小任务,由组长分配成员要计算的内容,然后小组交流各自用到的函数,最后由组长进行数据整合,这样简化学习任务后,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了,而且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也能很好地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对自己掌握其他函数的应用很有帮助。在分组协作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任务分解过程中,渗透计算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四、发挥ITtools交互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ITtools平台下,学生可以通过本节课程中的讨论区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从而碰撞出火花,为作品创新提供思路。在《Excel函数应用》一课中,学生经过前面的自主、合作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Excel函数的应用方法,我便利用ITtools平台的讨论区发起有效的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Excel函数在学习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学生们在讨论区中各抒己见,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生成创新点。比如引导学生运用Excel函数制作校运会的自动统分表等,这无形中让学生主动加深了对Excel函数应用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驱动力,间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五、构建ITtools多元评价,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在ITtools平台下,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打分,也可以查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打分,将优秀的作品设为精华作品。通过该功能可以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学习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Excel函数应用》一课中,我围绕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建立评价量规表,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评价量规表进行多元评价,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通过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有更好的了解,帮助学生找出自身在核心素养方面的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之,将ITtools平台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并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讨论区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对作品进行畅想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驱动力。最后,借助ITtools平台开展核心素养多元评价,帮助学生寻找不足,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0.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十

论文摘要: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该文通过介绍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分析了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远程教育 信息素养 策略 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的价值日益突出,一个人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即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将影响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因此,如何提高信息素养是每个学习者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试从远程教育视觉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时代,通信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使人类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人们的职业与岗位变动更加频繁,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在信息社会中获得发展与竞争的优势,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不行的。

2.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目前,高科技知识、高素质人才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核心,这一形势要求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偏重于专业知识的灌输,导致相当一批学生缺乏创造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而素质教育不同于以往教育,注重在个人能力开发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一个人的信息素养正是未来信息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之一,是一个人能够继续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3.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需要。终身教育这种观点认为,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信息社会里,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可以说,现代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走向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给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了这种素养才能在信息社会中及时地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实现广泛意义的学习活动。

二、远程教育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中的各种学习资源。当今网络化社会逐渐改变了人类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导致人类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和计算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传统的“灌输”知识,而是主动的、有针对性的.建构知识。远程教育环境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完全可以使其自主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利用远程教育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中有意识的穿插一些跟所学内容有关的有趣的内容给学生观看,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而以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3.提高学生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的能力和加强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在信息的海洋里,既有对社会进步有利的信息,也有大量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垃圾,因此,在远程教育中,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善于从错综复杂的信息群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依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对所使用的软件工具和信息系统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明确它们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利用自己有限的知识,有针对性创造地完善信息系统的功能。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不仅能体现科技应用的正面效应,同时也能折射出人类道德的负面阴影,如网络病毒、网络欺诈、网络色情等,对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负作用。因此在远程教育环境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在通过互联网交流信息的时候,对社会和他人要负有高度的责任感,使自己的行为不危害他人的利益,并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4.加强学生的信息协作

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任务驱动下的学习目标应该能促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广泛交流,应该能让学生借助小组讨论协商甚至基于网络漫游,广泛接受各种意见建议,交流观点,共享集体智慧成果,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学会合作。远程教育就给学生提供了这种协作学习的平台。远程教育过程中的双向交流和联系,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在更高认知层次上达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总之,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正面临着,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一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在远程教育这个主阵地上努力实践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1)

[2]李立新.成人教育应重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3]张义兵、李艺.“信息素养”新界说[J].教育研究,2002,(3)

[4]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5]陈维维、李艺.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11.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339-01

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如何落实,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立足于创业与探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教学实验,以此来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可以说,落实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已经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新趋势。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目标不明确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在黑板上列举大量的理论知识,然后再一一讲解这些理论知识,没有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一些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很多时候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软件,而不是教学生学习使用软件的方法,更不是引导学生利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很多学生学到的只是呆板的知识,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2、应试教育思想严重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思想是比较严重的。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一味地给学生灌输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课下时间死记硬背这些知识来应付考试中的一些问题。学生慢慢的就会成为背诵的机器,是很能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的。很多学生即使成绩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一直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学生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只是掌握了呆板的知识。信息技术是一门内容复杂的学科,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的运用能力,然而在教师的落后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之下,是很难提高学生的这两项能力的。

3、教师专业技能知识差

当前很多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是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的。信息技术教师掌握的一些知识只是表面的,是没有过硬的知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是不能深入讲解的,使学生很难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信息技术知识。专业知识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也有着很大的阻碍。

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途径

信息技术课和其它的课程是不同的,它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的选择,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来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水平。:在新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之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1、教师以严谨的教学态度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之所以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一个严谨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松散,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严谨的教学态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有一个重视,能够用严谨的教学态度来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师对教学工作有一个严谨的态度之后,学生才会受感染,才能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这样也能够真正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实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的模式,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素质、心理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切实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教学《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时,对于信息技术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一下万维网,然绘制网络的浏览图,对于那些逻辑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p2p技术。而对于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编程能力。

3、全面提高中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具备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对新的吸收选择能力以及信息敏感度。学生认为上网是一种娱乐消遣的行为,并没有真正发挥互联网的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例如,在教学《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能够让学生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和生活实际相关的,这样对于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改革之路将会不断的发展,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的关键。相信在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之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将会实现一个新的发展与突破。

参考文献:

[1] 胡靖华.论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年02期.

[2] 栾丽霞.浅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山东纺织经济;2010年10期

12.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 提升学生素养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

在21世纪,信息素养是普通公民的基本素养。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为了有效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信息素养较高的人才。

2. 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技能。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提高教育水平的表现,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缺乏信息素养的人才是难以找到立足之地的。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先进的技能,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推动自身的发展,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升华。

3. 提高高中生整体素养的需要

当前,对于高中生来说,信息素养着重体现在学生应用网络通讯工具或者信息娱乐工具中,学生对于信息的选择能力比较低,分辨信息的能力就得不到保证。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让学生在信息时代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就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

二、培养学生素养的具体措施

1. 采用任务驱动法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习的知识,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任务驱动法是针对学习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一同努力探讨,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保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小组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例如,在学习“网站设计与评价”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网站设计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任务。这样,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好胜心的驱动下,会更加想要完成这个任务,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信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才会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效率才会得到保障,最终实现自身信息综合素养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当作例子进行分享,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欣赏到优秀的作品。这样,就会在班级内形成一种争优的风气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当中,使信息素养快速提升。

3. 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千篇一律,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教学。例如,在教学“因特网的使用”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基础,在每节课上布置不同的任务。如基础水平的学生对应的就是一些基础的概念,中等水平的学生对应的就是掌握应用技术和使用方法,较高水平的学生对应的就是利用获取的信息进行交流,学以致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的信息素养都可以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中心,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倬霖.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6).

13.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十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本身只有继续不断地摸索、改革,学习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一代新人。下面从本人教学改革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一、实施任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营造创新的环境

学习是有目的的活动,学习目的越明确,自觉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努力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同时把自己视为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采用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因为任何教育最终都要通过学生自身努力而实现。正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预言:“未来学校与其说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倒不如说是学生自学的理想去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提倡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鼓励争论、探索,鼓励自求自得,在教学中力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实施开放型教学模式,变“带着书本走向学生”为“学生带着方法走向书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型课堂”为“符合学生合理需要和培养型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教师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各解决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近地展开相关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完成任务及教学过程的主体。通过任务的完成,获得知识与技能,积累经验,并从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个性的舞台和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如在网页制作中,如何获取素材?如何安排网页内容?如何下载图片与插入图片?在任务驱动下不断呈现新的知识内容、新的操作技巧,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断完善,学生具有更多的探索、研究、创新的机会,促使学生对新的知识内容、新的操作技巧进一步挖掘与钻研,力争精业求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设置开放型的教学环境,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开放型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新的知识内容、新的操作技巧,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营造了较优的创新环境,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培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创新激情

14.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十四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也被普遍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还实现了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更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非凡。因此,将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与教学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应用

在社会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众所周知,学校是宣传教育的关键场所,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疑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可见普及信息技术非常必要。然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却造成该教学模式发展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为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合理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有待更新。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被用于教育教学,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影响,无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对其应用持忽略态度。由于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这种填鸭式教学侧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至于让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会创新,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当前,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其虽然声像合一、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导致部分由教师口述或学生动手就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完全被信息化,以致于增大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甚至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师生间严重匮乏互动交流,致使教学氛围呆滞,师生关系疏离,学生课堂主导地位被忽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策略

(一)要合理制作教学课件。对于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而言,语文是一门相对其他科目更冗杂的科目。小学语文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但小学生因年龄等客观因素自身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即便教师将知识完全告诉学生,他们也难以消化理解。所以,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充分深入地研究语文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借助直观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例如,在《落花生》教学中,教师可收集花生整个生长过程的音像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将资料进行合理分段,再融合文字背诵让学生切实感知文章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如,在《狮子和鹿》教学中,备课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借鉴网上成功有效的教学案例,并将二者相结合设计出适合所教学生的方案。首先,导入环节向学生呈现课文主题的两种动物,然后,通过表格对比形式学习课文,同时配以恰当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在学生对课文基本理解后,再利用课件使其深刻体会文中隐藏的内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二)要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语文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阅读和表达的能力要求极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无疑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给学生,使其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也能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程度。但由于小学生知识构造和自身阅历的问题,其知识范围与认知能力相对较低,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例如,在《雷雨》教学中,教师可截取话剧片段,让学生去观看欣赏黑夜、雷雨、人物等形象直观的视频画面,然后再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学。这种通过视频引导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展开学习,进而更加深入地感悟教学内容。或是在《两只鸟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种类鸟儿的图片声音,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的小鸟,欣赏和感受它们的美丽与鸣叫欢快。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惊叹鸟类的美丽可爱,又能使其更加期待新课的教学。紧接着教师可通过制作动画片讲故事的形式,将“两只鸟蛋”通俗易懂地讲解给学生听,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循序渐进地随着两枚鸟蛋开始惊险又刺激的冒险旅程,在进行真实体验的过程中自觉说出爱护鸟类的话语,深刻理解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这种教学相对教师单纯的口头呼吁爱护鸟类效果更明显。

结论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把握信息技术使用度,既要保证用到位又要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导致师生间失去有效的情感沟通。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其作用含义,再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才能真正满足符合当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5.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十五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愿望

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 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 学生容易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的萌芽, 他们刚接触信息技术课, 往往兴致很高。一旦进入学习过程, 一部分学生学起来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教师应抓住时机, 加以引导、扶植、培养, 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兴趣。努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 细心诱导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意识。

1.以精彩的开头引入课堂。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因此, 每节课的开始, 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 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 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是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 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引课的技巧。

2.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能够将学生的思想吸引到课堂当中来, 但是, 一旦接触到新的学习任务, 如文字输入方法的学习, 又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保持持久的良好的学习状态, 老师必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学习中心情愉快, 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 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一个好的任务,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愉快地结课。为了让学生延续良好的学习情绪, 教师要把握好一堂课的结尾, 应像文学作品一样, 读了结尾, 让读者回味无穷。如: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 进行作品展示。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 学生们将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以此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 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二、鼓励求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方法去思考、去设想、去分析、去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各抒己见, 发展发散性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运用已学知识, 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因此,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打破常规, 寻求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 每种结论都体现一种思维方式, 这样在求异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思路开阔, 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注意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 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离不开实践的学科, 对学生而言, 在计算机面前, 他们所面对的是用来学习、动手操作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 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 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 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 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应当在实践中以训练创造性思维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我在教学的适当阶段, 给学生布置粗线条式的任务, 不受太多限制, 给学生留出较大的自由空间。

四、实施分层教学,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上,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 学习效果差异大, 如果对他们提出同样的要求, 难免会使差异越来越大,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有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引导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的个性发展和创新。

我在课前就针对是否接触过计算机, 掌握了哪些操作技能, 学过哪些软件, 接触过哪些软件, 家里是否有计算机, 能否上网等问题在学生中做过详细调查, 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 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在教学中,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实施分层教学, 使各类学生都能接受,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 可以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 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 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增长知识, 开发潜能, 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实施, 素质与创新逐渐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 要努力创造条件,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前提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但要让学生保持持久而稳定的好奇心。教师必须从创设情景、选择内容、愉快结课入手设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 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等等,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6.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培养

信息文化其实才是信息素养更确切的名称,其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具备的一种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通过什么渠道能获取信息,并能够主动评价并有效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素养主要涉及信息的内容、传播和分析,包括信息检索及评价。信息素养指的是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一种信息能力,我们所学习的信息技术其实就是信息素养的一种工具。

下面我结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首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环境,通过多媒体课件集“声、色、画”于一体,使其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形象的声音非常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使学生很容易置身到情景之中,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知识轻而易举地就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教育者要重视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不但要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面培养信息素养,而且要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层面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其次,要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识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的同时激发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尽可能挖掘出学科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利用学生的好奇欲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课堂上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他们的创造激情。

再次,应该提高信息技术活用的实践能力,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实践能力上,培养好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要抓住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最后,教学中还要组织学生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用以培养学生的特长。在课外小组活动中,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充分指导,让他们学习稍稍深奥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布置一些有实际用途的任务,这样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能获得充分的成就感,并能感染到其他同学。

总之,如何让学生去迎接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培养学生勇敢地去面對变幻莫测的世界。我认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比教给他们任何知识更重要。当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创造力也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17.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十七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自身发展上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向以生为本发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然而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中的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不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

对于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来讲,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很多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侧重于对学生“填鸭式”的教学,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成为他们讲授语文知识的工具,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指导学生去思考和理解学生大多是死记硬背语文老师教授的知识和概念学生没有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这样的语文课堂学习使得学生们更加感到恐俱,老师也感觉到教学越来越吃力,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缺乏师生交流。

和上述的情况相反,这种情况下的小学语文老师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着过度依赖和倾向于信息技术的缺点,比如在一些可需要可不需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地方,或者根本就能完全进行版面或者口头讲授语文知识的地方也过度地使用图像、动静态画面使得学生们养成了对于图像的依赖心理养成了思维的惰性损害了学生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在这种教学方法下老师们也难以和学生们进行课堂的交流不仅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和压抑也使得了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减少了师生们的沟通和交流,不利于老师们传道授业,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锐减。

二、改善和普及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尤其是对很多学生来说特别是很多男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知识体系极其庞大且繁琐的课程,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且信息量极大、涉及面极广而且,小学生们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积累以及感知发展水平均不够高,语文老师们不可能能够把全部知识一股脑儿全部呈现给学生。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们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交互性把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元素有机整合起来,针对性地进行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落花生》这节课文的时候,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首先通过网络计算机设备收集一些关于花生生长各个阶段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诵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小学生知识范围有限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对其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少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小学生好奇、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特点,通过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工具和多媒体的运用展开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计算机等新型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们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使其作为教学手段之一,通过播放视频、幻灯片等方式,可以让老师更加充分直接的展开其教学内容使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中。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课程《夜莺的歌声》这节课时,可以在学习这节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为了巩固学生们对于这篇课文的了解根据课文的内容赴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和图片肩的男学生喜欢武器于是就特意收集了二战时的很多武器资料,下载了当时的许多坦克、飞机、大炮等资料;有的学生比较喜欢了解军事知识,于是就收集了二战时期许多著名战役的资料;有的学生还收集了二战中一些重要人物加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等人的资料还有的学生下载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照片,并做成了动态的电子图书卡赠送给同学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所要学习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3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良好教学氛围的烘托,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必然会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在当今世界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网络发展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早已经到来学生们大多从小接触电脑和网络他们知道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甚至在某些时候超过了老师,老师可以查询到的知识他们可以查询到。因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印象。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这一课程时,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预先让学生们收集关于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在正式授课前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这些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朗诵课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河以适时播放自己备课时候准备的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这一下子就让学生们阅读的文本语言活起来了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老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英等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田中国科教创新导干,2012,(8)

18.信息化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篇十八

【摘要】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尽快提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技术,智力,认识、态度三个层面,在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时,我们必须坚持长期性和广泛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信息教育实践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学校和有关单位加强师资培训,加强政策引导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使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关键词】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

人类社会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面临巨大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使之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

一.信息化教学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达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载体,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以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中学小教师的信息素养概括为三个层面:技术层面: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包括:基本操作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智力层面:掌握信息处理能力和把信息技术融和到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包括:快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表达信息。认识、态度层面: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和信息意识,包括:信息道德修养、信息意识。在信息时代已经扑面而来的今天,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师对于获取和利用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获取、处理、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将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及水平成正比。教师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扫描和打印等方法获取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生活等。信息化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使教师能活用信息,用活信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教育的发展。

二 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首先在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时,我们必须坚持个原则:长期性原则: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天有今天的培训内容,明天又有新的内容需要培训,永无止境。只有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到位,有成效。广泛性原则:所谓广泛就是面对所有有需要的教师,让所有在培训范围内教师都能参加培训,都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让一个人掉队。再有培训方式要广泛多样,如讲座、办各种培训班、进修班等。

其次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又可分为五部分[1]: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践信息教育

信息时代,谁把握了信息科技,把握了教育现代化,谁就能在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要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信息觉悟和信息观念,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学校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统一教育信息化的思想。长期以来,在教师队伍中,科研风气不浓,一些教师满足于靠积累个人经验采教书。面临新技术的挑战,仅凭经验来进行教学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应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率,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研宄、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通过科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化[2]。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媒体,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实际做到:首先,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运用四通八达的网络信息广泛地为学生提供知识,减少教师的“讲”,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求知

欲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二)搞好软件、硬件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外部环境

要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充足的配套软件。购进必要的软件,建设校园网。建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信息技术教科研领导小组,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经济条件许可的学校可建立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所有教室配备大屏幕彩电和计算机并全部联入互联网;可成立网络中心和信息技术教研室,购进必要的教学资料。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阻碍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据对304所学校的抽样调查,约有85%的抽样学校软硬件配备不足,未达到国家教委要求的配备情况[3]。据一份对上海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约有九成左右的教师尚不知卫星通讯、电子邮件、电子印刷白板、交互式录像系统等先进的教学媒体,有些教师认为“这些设备我从来没见过,”有的发出感叹:“若真有那么多先进设备可供课堂教学使用,那真是太好了[4]。”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一下子要求所有的学校都增添先进的教学设备,可通过多种渠道筹借经费添置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为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加强师资培训,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初级、中级技能培训和网络知识培训,并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走出去”接手高层次的培训学习,使大部分教师能熟练自如地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恰当地应用于教学。除了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还应组织相关的活动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主题论文评选等,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锁在深闺人未识”。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忽视了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我国教师队伍信息素质低:在对教师所作的抽样调查中,认为“我应该具有计算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比率只占44.4%。另外,据报道,中国的信息能力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美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为71.76,日本为69.97,中国仅为 6.17,这说明我国公民的信息素养低,而要提高我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其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低的主要表现为:(1)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师的学位和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这是因为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现象发生。(2)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因此缺乏信息意识和观念,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更是止足不前。看来,当务之急还是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四)加强政策引导,促使教师信息素养提高

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与教师所教课程的不同、年龄性别的差异和个人的爱好习惯有关。学校要激发教师学信息、用信息的积极性,可经常

组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公开课、展示课和科研课,并在年终总结、考核聘用和评优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刺激教师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此外,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美国有12.5%的学校建立了奖励制度,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学习掌握新技术和网络工作可以得到职位提升的机会。

(五)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给教师配置所需的设施,如能达到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在课下查阅资料、电子备课、出题测试、编制课件和课上应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就可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同时,在统计学生成绩、与亲友交流和开展网络讨论等日常事务处理方面教师也应尽可能多地使用电脑。从教师个人的角度看,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具体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5](见图一):

图 一(1)学位进修。

此方式主要指教师为了获得相应学位而参加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本科、专科学位的自考与函授和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学习等。

(2)短期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由各大学院校、教研部门等组织的短期培训,由政府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

(3)校本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基于学校组织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活动。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空暇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

(4)自发研修。

这种方式是指非组织性的、自发的教师自我提升信息素养的活动组织。主要包括: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参加网络论坛的专题讨论,交流经验,自由发言,展示自我,争取支持;积极参与各种研讨会、发表教学成果等。

以上四种培养方式中,各具优势。其中学位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则都属于有组织的规模化的研修活动。而自发研修方式则属于自发的零散的自我提升的活动,但是还未得到足够的认识。自发研修方式是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培养方式。笔者认为自发研修活动增强了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迫切感,并且能够在网络上得到知识、情感的支援,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自发研修活动特别有助于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活动。

三 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之我见

(一)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有效的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素质结构中一直忽视甚至缺乏教师的信息素养这一项指标.

(二)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师的职前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既包括对学生的信息教育也包括对教师的信息教育。对教师而言,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职能:同时,这一职业职能的缺乏也是导致教师信息素养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把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等加入教师的培养内容体系就显得举足轻重。

(三)教育各级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

目前,我国的教师培训包括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两部分。对于在职教师,由于以前忽视了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育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1)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在一些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2)要有专门的培训人员。培训中心应有专门的培训人员。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制作人虽、教育信息技术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等等。(3)根据需要确定培训内容。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培训,有针对性指定培训方案,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同时.还要督促教师的自学。

(四)着力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

在教师的信息素养结构中,信息意识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道德起着调节方向的作用,信息启动、信息能力是核心。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是着力培养都教师的信息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可从几个方面人手:首先。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加大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硬件设备的投资力度,为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其次,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鼓励教师自学;最后,加强教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对教师下达硬指标。例如:培养教师在研究、解决问题时想方设法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有目的地经常上网搜寻信息或阅读有关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电子读物信息),对信息源了解、解读信息的能力,能从一般人不易觉察之处发现那些隐含的信息,对信息有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培养教师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信息 的方案(如设计撰写课件脚本,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比如无须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就考虑用所获取和加工整合过的信息,以其它信息媒体呈现和传送)。即使运用常规电教媒体或传统媒体,也能体现崭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组织形式、方法。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教育改革就无从实现,而整个国家的人才战略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当然,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其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我们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本人的共同扶持和努力的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为教师也是终身学习者,所以师资培训部门应为这项长期的培训工程制定目标和规划,开发一系列能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课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绝不要只围绕信息技术的层面,而要把侧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如何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面,这样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才是活生生的可操作的东西,教师也才能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当作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工具。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教师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郭连锋,王红利.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之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3,(3):63—64.[2] 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 [3] 徐坚成,我国中小学电化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中小学电教1997,(5)。

[4] 徐梅林等,对上海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调查与思考,华东师大学报,1996,[5] 张情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0(2)

李秉德 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4 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65 李振玉.<<当代学校教育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49、课程 教材 教法

上一篇:2022个人年终总结采购专员下一篇:生物学科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