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2024-08-29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精选15篇)

1.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初中生的阅读及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胡靖波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第08期

新课程改革重在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实用型人才,让学生的学习能为己所用,学以致用。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变得异常困难。针对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教学的中心不是学生能力的提升,而是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试分数又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能力。为此,探究了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即如何提升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初中生英语阅读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据调查研究发现,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口语较差,学生的书面表达通常优于他们的口头表达。这一方面,是由于过去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许多学生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了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忽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如今的国际交流越加频繁,社会越来越需要具备良好口语表达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并且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广,我们也发现在教学中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用,也成了每个教师应该重视的环节。就初中英语教学而言,要想增强英语的实用性,让学生学有所用,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交流中来,以体现英语的交际作用。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呢?

一、注重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生理发育还不够成熟,致使不同学生除了口语表达能力有差别外,性格特点、自身素质、心理承受能力都存在差异,特别是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口语表达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在初次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对那些胆小且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在他们呢每次表达完之后,老师一定要及时的给予评价,尽可能的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的鼓励,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从而逐渐对口语表达产生兴趣,进而积极的参与到口语表达训练中来。当然,让学生对自己的表达产生信心,并积极投入的目的还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兴趣,就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言,增强学生兴趣尚且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毕竟口语能力的提高还是一个量的积累问题。所以,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实现量的积累,才能真正达到提高的目的。

二、加强训练,实现量的积累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有了提高口语能力的信心和勇气,无疑成了实现口语能力提高最为重要的一步。有了这一步后,提高口语训练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就这一点

龙源期刊网 http:// 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这几个途径实现,如开展课前演讲,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一节课一位同学,每次演讲3分钟,要求演讲的同学充分准备,题材可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这样一来,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对那些不愿意表达的同学而言,他们也不得不积极准备,进而实现所有同学参与。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所教学的课文内容,临时命题,让学生在稍作准备后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演讲,不仅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血药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并加以想象,从而使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进而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或者是续写故事结尾扩充整个内容。这种口语训练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起到扩展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打开学生思路的作用。除了这两种外还有许多增加训练量的方式,如两两对话,师生对话等等。但无论是哪种方式,教师一定不要忘记对学生的表达,一定要及时地给予反馈和评价,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三、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记是传统课堂的惯有方式。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积极性被打击,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参与课堂的兴趣,甚至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要改变这一点,最主要的就是教师要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知识掌握程度有所了解,在教学中作到有的放矢。但由于班上学生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明显,如果教师长期以一个标准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如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到围绕学生,展开各种各样的口语表达训练,如情境教学、辩论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教师作好总结,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这不但可以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间,放松身心,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实践外语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在上玩课后都应该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所收获和提高。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增强,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交际语言,已经得到了许多非英语国家的重视。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提升。未来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参考文献:

[1]王慧如.初中英语口语训练三阶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刊,2012,(03).[2]李亚军.试探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J].大观周刊,2011,(09).[3]梁仪.英语语感教学法的教学实验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04).龙源期刊网 http:// [4]康灿辉,文爱军.“综合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03).[5]彭怡.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4).

2.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篇二

一、转变教学观念,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原来初中语文课堂上那种“照本宣科”、“满堂说教”渐渐地被情境诱导、点拨、互动、质疑等手段所取代, 说明语文老师的“死教书, 教死书”的观念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教学模式已经呈现出三案模式:导学案、诵读案和检测案。 老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旧观念, 在课堂上开始融入学生, 一些问题的设置不在自问自答, 而是学会倾听, 对一些重难点的问题突破, 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 分小组讨论, 从而解放思想,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敢于说出对问题的想法、答法。老师要全神贯注地听, 不要随便打断学生的研讨, 只能偶尔参与讨论和交流, 进行诱导和适当的点评, 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大胆表达的能力。 在某种情况为了改变学生口语表达主动性不强的局面, 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如何主动地学、主动地说, 检测案就是训练学生所学、所说的接受能力, 诵读案就是调动学生主动的背诵各种名言, 名段, 名篇, 拓宽学生知识面, 丰富学生的口语水平, 同时达到“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 搭建给学生口语表达的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同样学生喜不喜欢听你的课, 爱不爱在你的课堂上主动开口和你互动交流, 取决于你的教学是否有艺术性, 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老师精心备课, 充分了解学情, 制定教学流程, 准备好学生参与口语的手段, 搭建好口语表达的平台, 例如每堂课我按学号顺序, 要求学生脱稿演讲五分钟, 内容有上堂课的感受, 或者对生活中每件欣慰的, 或者遗憾, 或者是愤怒的等的感慨、感叹, 目的通过这个平台锻炼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能力, 增强演讲能力, 提高文学素养, 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我在开班会的时候, 有时会就一个社会焦点问题, 例如老人在大街上跌倒要不要扶, 有意组织正反两方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激烈辩论赛, 我做评委, 深深感受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淳朴、高尚, 欣慰体会到学生口语的逻辑、推理、文采表达, 说话的激情和兴趣的显著提高, 打破学生中规中矩的思维方式, 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用少一点阴晦、多一些阳光的视觉给予社会正能量。

三、构建和谐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大胆说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想乐于说话, 改变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只是可怜的聆听者的局面, 老师必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张扬的个性, 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 鼓励学生消除想说话的顾虑, 分享课文精彩片段带来的快乐。 老师对学生大不要吝啬表扬的话语, 学生之所以不爱回答问题, 胆小怕错,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课紧张不安, 有拘束感、焦虑感, 甚至自卑、厌学。 教师在组织课堂时每节课都要营造宽松和谐而平等的课堂氛围, 建立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 用自身的亲和力为学生营造学习 (包括回答问题) 的“安全感”, 真正使学生对老师“亲其师, 信其道”。

四、巧设设计课堂提问, 是孩子在回答中找到成就感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更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 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 (1) 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对父亲的肖像描写的句子? 指出作者这样描写表现了对慈爱的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主动举手发言, 热情高涨。 我这样设计目的, 就是激发学生都能找出答案, 给他们找到回答问题的甜头。 (2) 朱自清刻画父亲几次背影, 几次流泪? 这个问题就深了, 我先让学生看课文, 然后分小组讨论,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 就是想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使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使优等生带动学困生齐头并进, 同时也使所有学生在共同的探究中找到成就感。 (3) 我刚才看到有的学生听、看多媒体朗读时流泪了, 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流泪吗? 我设计这个问题是与课文相关开放性的问题, 目的是让绝大多数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说出自己对父母亲的真情实感, 从而更好地加深对朱自清《背影》的理解, 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总之, 口语是人们思想情感交流的桥梁, 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 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做出来, 语文课堂一定高效。

参考文献

3.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篇三

一、搭建课前三分钟演讲平台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所以,作为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或者是最近的时事来引导学生以此为话题进行三分钟演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做好基础工作。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多彩四季”这一章节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授本章节之前,我引导学生以“季节”为话题进行三分钟演讲,演讲内容不限,字数不限,可以是四个季节中的某一个季节,也可以是对四个季节的感悟等等。总之,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由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表达热情,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组织有效的问题讨论活动

问题讨论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打好基础,而且,还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逻辑性,提高表达效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句话的意义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主动交流、自主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为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组织恰当的教学活动来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海宁.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6).

4.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篇四

【摘 要】《新课程英语标准(实验稿)》强调,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高尚审美价值观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的运用则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英语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情感

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的手段,没有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生者身上,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新课程教学认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是很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1 实施情感教学,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教师能够从别人认为的差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才是智慧的表现。为此,不仅在学生正确回答完问题之后要给予“Good! Excellent! Perfect! Fantastic!”之类的肯定,还应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以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对平时较差的学生说:“You’ve done a good job.”这种鼓励的话语,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会在学生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又是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可以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尽量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特色评价,使学生了解区别于别人的特点和优点,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做游戏时,可让这些“暂时后进生”登台做简单的表演,在其紧张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说:“It doesn’t matter. Think it over.”在其答错的时候,微笑着对他们说:“Be careful,you’ll do it better.”或“Never mind,I a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这样一来,他们身上那种潜在的动力就会被挖掘出来,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从此树立和提高。

课堂教学中的英语往往缺乏的是一种交际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尽量在课堂上多使用英语。这样,可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英语氛围,有助于语感的培养。但即便是简单用语,在初学者看来仍有些难度,于是发挥“非语言”优势变成了课堂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艺术。教师用无声的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补充、配合、修饰,能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易于被学生接受。“非语言”因素在表情达意上有时比语言因素更加生动形象,更能起到“此时有声胜无声”的效果。

2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2.1进行情景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如实物、图片、录像、幻灯、模型、简笔画等,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十分有趣的、惹人探求的情景之中,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以增加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时,教师可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新年贺卡,并用英语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语。这样,学生在制作贺卡的过程中定能够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2.2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千篇 一律地重复同一种方法,学生势必会厌烦。教师只有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听说读写活动,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如小组讨论、二人操练、多人表演、小游戏、猜谜、唱歌等多种活动,以及进行“free ,talk, ask and answer”等,都能产生这种效果。这些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2.3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转变

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在有意无意的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情感和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能力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向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转变。

3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友爱关系

3.1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变换

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的交流沟通过程,在愉悦活泼的情感氛围下构建的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当学生在自身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例如,在“My day”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深入学生的讨论之中,帮助他们理出“school life”、“Daily activities”、“My day”,学生会因为教师参与活动交流而更有自信,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2教师应尊重感化学生

教师真诚地向学生征求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主动地向学生检讨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与过失,虚心地听取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等方法都能起到外塑形象、内化心灵的作用。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应为伙伴、朋友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记得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请蹲下来和他交谈。只有蹲下来,你才会看到和他们所看到的一样的天空;只有蹲下来,你们的心与心才会贴的更近。作为教师,要想和学生成为朋友,只有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角色中走出来,融入学生之中,才知学生的心理发展,更有利于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3教师应充满爱心

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媒介,友爱更是消除戒备心理的传感器。”因此,教师不应以教育者或长辈自居,而应将友爱之情施于他们。学生在关爱之中定会诱惑收获和感化,也就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决心。这样,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消除师生彼此对立情绪及情感障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能够在班级中形成一股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总之,作为英语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以情辅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林均芬.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

[2]窦陆辉.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2).

[3]朱计兵.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月报(上半月), ,(8).

[4]简旭东.简论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4).

5.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篇五

导读:我们每天都会吃饭和睡觉,但是我们并不是都能坚持每天学习英语,你要是想做好一件事,能够坚持每天都训练的话,最后是没有道理学不好的,哪怕你是采用的最麻烦的方法。

忘了是古希腊的哪个哲学家,让他的学生甩一圈胳膊,然后就说做一次人人都可以,要是谁能够坚持每天都甩,坚持一年,就给他奖励。然后只有一个人做到了。由此可见,想要做到每天学习英语是非常难的,但是一旦你能做到,你就超越了很多人。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在每天学习英语口语是可以练习的常用句子。

1、I won’t let her go without a fight!我不会轻易放过她的2、It could happen to anyone./ It happens to anybody./ That happens.谁都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

3、Bravo on the hot nanny!为那个性感的保姆喝彩!/赞一下那个性感的保姆!(重点是brave on sth/sb这个句型,表示为......喝彩/赞叹的意思)

4、I hear you.我知道你要说什么。/ 我懂你的意思了

5、Nothing to see here!这里没什么好看的/看什么看!

6、Hello? Were we at the same table? 有没有搞错?(注意hello的用法,用疑问语气表示“有没有搞错?”)

6.试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突破 篇六

摘 要:学生在学校里学习英语,其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满意的分数。新的教育理念已经讲明,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实践能力。除了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学会基本的英语语法,也是学生提升英语应用水平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突破

英语语法对学生来说,实在是个无趣的学习内容,无论教师怎么强调学习语法的重要性,学生依然对语法感到单调、乏味和困惑。虽然,英语的语法教学不再如过去那么突出的强调,但,淡化英语的语法教学,显然是没有尊重语言的学习认知规律。

在语法教学时,学生学习吃力,教师教着费劲,课堂氛围不容易活跃、教学效率难以保证,老师也感觉上课没劲。既然不能放弃语法的教学,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上寻求突破,将英语语法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提升上去。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法的重要性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学生的配合,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意愿,教师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

教师可以给学生有意设置一些难题,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斗志”。如,我请他校的英语教师装作一位中文很差的华裔来教室,我则故意晚到一会儿。这位教师一进门就对学生说:“I wanna find teacher YANG,Who knows where?”然后就是?c学生边比划边说,学生还是真想帮助她,就是无从开口。这时,我才出现在教室,用英语和那个教师进行了流畅地交流。

之后,我就引导学生,通过这件事应该明白,英语是现在全球化趋势下必要掌握的生活技能,不好好学英语,就像现在一个人不懂电脑、不会用智能手机和计算机一样,只能当社会的边缘人。我还将英语的语法比作一株植物的根,如果植物没有根,什么花呀、果呀、叶子,什么的,就不可能存在。

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从意识上实现了英语语法教学的第一个突破。

二、构建英语语境,突破潜意识

其实,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是缺少必要的英语学习环境。我们都知道,学生从小生活在汉语环境下,没有人刻意去教他记什么中文的“主谓宾、定状补”,但都能熟练而准确地使用汉语,这就是语境的力量。

教师想办法将枯燥的语法知识放到丰富多彩的英语语境中,潜移默化地将这些知识印记到学生的潜意识当中,虽然他们可能说不是理论依据,但可以正确地使用,这不正是契合了英语注重实践应用的教学目标了吗?在学生掌握了应用技能后,再回头进行语法的理论总结归纳,就如学生学习语文的顺序一样,先用后教,学习效果一定会得到突破。

构建英语语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理念就是让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英语的存在。如,我与家长沟通,给他们提供英语听力材料,如七年级下册 Can you play the guitar?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一课一个MP3,让他们一有时间就给孩子播放。学校里,晨读时间也是让我给占领了。在课堂上,我有意更多地使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周末,我给学生推荐英语电影,如《生化危机》《变形金刚》这些他们喜欢的电影,我让家长监督他们看英文版。

三、分解教学目标,让学生有信心

英语语法的教学内容体系是繁杂的,有词法,有句法,词法上又分为“名、代、数、冠、介、连、形、副、动”,动词又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谓语动词又往下分„„句法也是如此。这么庞大的体系,学生怎么可以一口吃成个胖子?所以,教学语法时,教师应注意将语法的教学内容分解,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

力,一步一个台阶地带领学生学习英语语法,避免“填鸭式”教学给学生带来挫败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法内容分解到各课的教学中去,化整为零,今天教名词、明天学动词,每次一个小目标,让学生经常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产生学习英语语法的自信,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从而最终实现语法教学的突破。

四、巩固语法知识的方法

巩固语法知识时,除了前面提到的语境教学法,我认为应从单项巩固训练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重点突破。

单项巩固训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练习选择、填空、连词成句、造句等,在练习时,我强调不要太过于追求变化,而应强调精练,在一个知识点上,让学生反复地练,直到内化。

如,人称代词这一语法知识,我就让学生反复练习填写语法表,如单数第一人称主格I、宾格ME,第二人称YOU,第三人称主格he/she,宾格him/her...一张表格不仅反复填,而且让学生默画表格,先把这个基础打结实,然后再进行下面的练习时,学生就不会云山雾罩了。

语法的实践应用训练,可以采用完形填空、英语阅读和英语作文等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在应用中动脑子将理论知识正确地用到实践中。

总之,初中英语的语法教学,确实是个难点,但只要教师在教学上多花点心思,不将语法的教学停留在语言规则理论的灌输上,而将教学的目标指向学生的实践应用上,指向学生的素质教育上,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语法的重要性,给学生构建厚实的英语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信心并加以及时巩固,就一定能实现英语语法教学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7.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篇七

然而,随着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他们很在意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课堂发言可能意味着冒遭人取笑、歧视之险。而且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的“圈套”式提问,雾里看花高深莫测,使学生对语文问题更是敬而畏之。加之很长时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口语教学不被重视,往往浅尝辄止,流于形式。过去重写轻说的语文课堂“涛声依旧”,现在满目纷繁的网络语言“横空出世”,这些都妨碍了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升。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默不作声的问题呢?

其实,我们常常盲目苦苦寻觅课外浩渺的“华美精品”,却往往忘了潜心钻研我们手中的“最佳宝典”——语文教材。我们的教材为了达到使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目标,收录了许多典范性的文章、片段,这些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一流文学宝藏。我们完全可以合理利用教材,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反复朗读、记忆、仿写、延展,使学生积累到很多很好的表达材料,把课文中的语言逐步变成自己的语言,从而增强口语表达的丰富性。

在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用以下六种方法让学生跨越现实生活中的道道鸿沟,不断激发他们喜欢表达,学会表达,完美表达。

1. 搭建说话模式的平台,让语文问题不再如雾里看花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许多内容都有它基本的说话模式,比如,阅读说明文我们说“本文说明了某事物的……原理或……特征”;又如讲述见闻或复述故事时的关键是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不妨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比较规范的语言模式来引导学生逐步学说规范话。

譬如在分析《羚羊木雕》中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说话模式:“我认为______是个_____的人,从______(词、句、段)中可以看出。”搭建了这样的说话模式平台,不仅让语文问题不再如雾里看花,还能让学生解决问题更显游刃有余。上《安塞腰鼓》一课时,我让学生用“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说一句话,表达对安塞腰鼓之美的独特感悟。学生写道:“鼓槌上荡着雄浑力量,鼓面上绕着破天回响,鼓腔内撞着蓬勃生命的安塞腰鼓。”“能让视觉感受磅礴,能让听觉享受震撼,能让心灵接受洗礼的安塞腰鼓。”学生的表达总能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语文的别样之美。在上完《竹影》一文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成长,需要_______”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并说明理由。学生写道:“成长,需要将问号进行到底。”“成长,需要发现生活中那些不被束缚的美。”“成长,需要逃出生活的框。”“成长,需要质朴归真的童稚之心,需要把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的勇气。”仔细玩味这些颇有哲理的言语,其实我们的学生经过精心锻造,都有成为生活语言大师的潜质。

2. 巧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文插图是一味鼓励学生说话的强有力的兴奋剂。这些图画常能引起学生观察、联想、说话的兴趣,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又能加速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教材中很多写意的插图往往被我们忽略,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围绕它们“大做文章”。譬如看着《湖心亭看雪》的白描图,我让学生用“在的湖心亭,看的雪,我遇到了_____,感到_______”的句式造句。学生写道:“在万籁俱寂,水汽氤氲的湖心亭,看落英缤纷,温婉安静的雪,我遇到与我一样为避世间烦扰而静坐湖心亭对弈的两人,感到一个人看风景看的是寂寞,志同道合的朋友看风景看的是情趣。”文采训练不能一蹴而就,借助教材中任何一个亮点都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天净沙·秋思》《石壕吏》等课文中生动的插图都可成为激发灵感的源泉。

3. 依托课文经典段落,引导学生再现生活感人场景

在讲授《背影》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文章正是由于作者通过一件生活小事写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情,才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分析完课文,我就让学生做口语练习,要求描述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人或事物,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一位平素不善言谈的男生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故事:“由于我的立定跳远成绩实在惨不忍睹,父亲决定从今晚开始带我到五象广场锻炼身体。天下着蒙蒙细雨,还没跑到两圈我已气喘吁吁,对父亲的不近人情更是心生埋怨,在我连滚带爬地跑完五圈后,父亲又提出要跟我进行立定跳远的比赛,条件是只要我能超越他,今天的体育锻炼就可以结束了。父亲纵身一跳后在落地的地方放了串钥匙做标记。我咬紧牙关,模仿父亲刚才的姿势,使出全身力气提高身体重心跃起,当我的双脚平稳地落到地面的另一端,已然超越放钥匙的标记时,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可当我俯身拾起钥匙时,却意外发现父亲的脚踝上竟然带着渗出殷红血迹的伤痕。此时我才明白年轻时身为运动健将的父亲如今为何被我超越,这不仅是无言父爱的鼓励,更是如山父爱的深情。原来,父亲可以被超越,但父爱永远无法超越。”一个女生受到这个故事的情感触动,在课堂上也和大家分享了发生在她身上的感人故事:“那时家里的日子过得有些拮据,但我非常渴望得到那本《名家散文集》,常常在书店的橱窗前端详它,细心的母亲发现后把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我。我欣喜若狂地接过书,却发现纸质很粗糙。母亲看到我疑惑的表情,不好意思地解释:‘正版书太贵了,这是一本盗版书,不过没关系,内容是完全一样的。等以后有了钱,一定给你买正版的。’尽管心中有说不出的沮丧,但我还是假装如获至宝地把书拿回房间。母亲一离开,我就把书扔进了抽屉。过了几天,我收拾房间时无意中拿出了这本讨厌的盗版书,随手一翻开,喉咙里像卡了什么东西,一下子愣住了,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啊!所有的错别字和空白处都被妈妈纠正、填好了,这样熟悉的字体几乎每一页都有。如今,我常常翻开这本美丽的盗版书,很多时候并不是去读它,而是让自己沉浸在一种莫大的幸福里。原来,书可能有盗版,但母爱绝不会有‘盗版’。”由此看来,只有课文与生活水乳交融,从课文中来,到生活中去,语文的世界才甚为宽广。

4. 运用修辞提高文采,“口若悬河”不再是遥远之梦

八年级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里有“对联常识”的教学要求。于是我大胆地将对联创作引入课堂,如《爸爸的花儿落了》里有脍炙人口的《送别》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便让学生即兴仿写。学生写道:“戈壁外,沙场间,兵戈破青天。”“明月下,花丛间,幽香绕指间。”学完《桃花源记》一文后,我让学生自创对联谈感悟。学生写道:“桃源中,与世隔绝,并怡然自乐;幻境外,战火纷飞,尽民不聊生。”“黑暗现世连年战乱乱连年,美好桃源如仙宁静静如仙。”一副副妙联诞生于课堂,一次次灵感迸发自教材。

在“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我让七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说一段话献给汶川地震中的救灾英雄和幸存者,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学生写道:“瞬间房屋的倒塌,刹那大地的颤抖,几天废墟的掩埋,都无法阻止你们坚强的信念。你们凭着不屈的意志,借着乐观的态度,靠着顽强的精神,上演了一场场生命的奇迹。”

生活处处皆语文。一首脍炙人口的歌,其歌词可以是一首抒情的诗;一则成功的广告,其中可能包含着对修辞的巧妙运用。我曾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引用名人名言谈对生活的感悟。一位女生说:“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遗憾的是他穷尽一生也没能找到那个支点。但是,我的妈妈却用她的爱作支点,支起了我的整个人生。”这样情感真挚的表白,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怎能不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5. 借助课件创设情境,让视听结合、听说训练达到完美统一

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说的动机,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在实际应用中引发兴趣,形成动机。学习《答谢中书书》一课,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激起“现场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一名导游,配合多媒体画面,带领我们去领略那独到的山川之美。有学生写道:“这里有山环水抱之美。你看,清风袭来,水面上细浪轻皱。偶尔一只水鸟掠过水面,撩起几滴水珠溅在水里,化作一个个充满诗意的晕圈,随着荡漾的河水慢慢扩散,直至消失,小溪又像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巧妙地摄下了蓝天、流云、夕阳、树荫,再现了白居易眼中的那一幅‘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天然画面。溪两旁的高山,或如攥拳击天,或如狂魔出世,或如斜塔劲削,或如古堡雄峙,吸天地之灵气,显宇宙之神奇。层层叠叠,浓浓淡淡,深深浅浅,让人望‘山’兴叹。山环着水,水映着山——好一幅旖旎的风光长卷!”

6.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训练学生的思辨力和洞察力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即兴抛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既可满足学生认识大千世界的强烈愿望,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比如“当有些人心安理得地炮制‘瘦肉精’‘染色馒头’时,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不是也被有些人投了非法添加剂,甚至下了毒?”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国家时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造句。学生写道:“不必说我们对冰雪灾害的顽强抵御,也不必说我们对‘藏独’行为的义愤填膺,单是汶川大地震我们振作精神、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就诠释了我们中国人民不一般的力量。”语文离开了生活就名不副实,“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学习语言之路也只能陷入死胡同。

8.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篇八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在浙江地区的一些普通中学里,许多成绩中下、中等以及中等偏上的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比较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浙江许多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并且提出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为各位英语老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浙江普通中学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现状

目前,浙江许多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非常欠缺,通常表现为一部分英语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往往支支吾吾,不会开口。还有一部分英语成绩低下的学生一开口说英语,便会出错,英语发音及其不准,然后出现很多的语法错误。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照着课文朗诵英语对话,能够做到非常流利,但是让他们运用课本所学的知识进行英语自由对话时,往往吞吞吐吐,反映及其慢。

二、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

1.英语基础

还有一些学生不是因为不敢说英语,而是因为他们知道的英语单词量很少,因此,无法正常地与人进行英语口语的交流和表达。这些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所以除了词汇量欠缺之外,语法知识也不过关,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无法找到适合的词汇,即使找到了合适的词汇,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语法,把词汇串联成句。还有一大难题,就是许多学生由于基础差,所以听力也差,在與人交流时,无法明白对方的意思,所以也导致英语交流无法正常进行。

2.心理障碍

一些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比较欠缺是因为无法突破心理障碍,怕自己一开口说英语会出错,遭到别人的笑话,因此一直不敢开口说英语。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没有形成说英语的习惯,慢慢地也就丧失了学习英语口语的昀佳时机。

3、语言环境

缺乏英语语言环境是中国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下的昀大原因,许多学生只是把英语作为一门功课,作为一门升学的工具,而不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平常不注意怎么使用,在班级里也缺少用英语口语交流的氛围。并且,很多初中英语老师上课时也不是全部运用英语,所以学生更加缺少英语语言的使用环境。

三、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措施

1.在平时的测试中增设英语口语测试

为了让学生充分地重视英语口语的学习,英语老师可把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作为测试学生英语成绩的一种方式,将英语口语测试的成绩算入英语的总成绩。其实,在浙江中考中,英语口语的测试成绩在英语总成绩中就占了 10%的比重,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往往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的重要性。英语口语测试的方式可以分为多种,根据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老师可以设置朗读测试( reading aloud)测试学生英语的发音标不标准,然后设置情境对话(restricted scene dialogue)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在规定的语言环境下,完成与同伴的口语交流任务,昀后可以设置看图说话测试(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hen speak out your opinions),检测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小小的测试让学生重视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在平常的学习中有目的地练习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2.加强课堂英语口语训练

语言的学习一般遵循这样的过程,首先老师讲授语言知识,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 input),然后学生进行消化吸收(intake),然后学生将理解的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转化(transformation)。这三项环节缺一不可,只有三个环节有机融会贯通,语言学习者才能实现英语学习的目的。而在这三项环节中,昀重要的是第三项环节,它主要是指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自主将所学的知识转化到生活的交流实践中去。要实现这一转化,还必须进行一定的训练。

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老师在加强课堂英语口语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注重第三个环节,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本文将以浙江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speaking教学部分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英语老师将第三单元所学的单词、词组和句型等进行归纳,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在对话时用到这些知识做好铺垫。然后,英语老师给学生布置一个紧贴他们生活实际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设想在该情境下应该如何用英语表达,并且英语老师给学生一些限制条件,那就是必须使用课文中学过的一些单词、词组和句型等。比如: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 am going to ...”昀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由学生之间合作完成对话,然后挑选一些组到讲台上进行表演,学生表演的同时,老师和台下学生一面观看表演,一面做出评价。在进行 speaking教学的过程中,英语老师首先通过给学生复习单词、词组和句型等,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input),然后学生在老师边列举、边解释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消化吸收(intake)。

3.注重英语口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除了英语对话的练习之外,初中英语老师还应该注意运用多种英语口语练习方法,将英语口语与平常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比如,在大中城市,甚至许多小城市,一些公共设施的标志都开始采用双语,老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观察能力,让学生去收集日常生活中各个行业的通常用语。比如,在火车站下楼梯的地方,经常会出现 “Caution, slippery”的标志。在公交车上会经常有 “take care of your money”。在这两个不同的环境下,人们分别用不同的词 “caution”“take care of”来表示同一个意思“小心”,所以,在不同的语境下,英语的用词也不相同。因此,英语老师必须让学生去做一个有心人,让他们去发现英语与他们同在,同时又让他们明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下,语言使用习惯和方式的不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更加准确地使用英语交流,达到英语口语交流的真正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老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作用,目前许多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存在许多欠缺。针对这一现象,广大英语老师一定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纠正以前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日后成为英语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冰.初中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6).

[2]任杰.初中英语口语测试信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6).

9.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篇九

一、中职学校口语交际训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多数中职学校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状况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语文教学目标对口语教学没有明确要求。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呼声不断,却极少有人实施。教师对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并不在意,缺乏一定的计划和体系,甚至教材内容简略,缺少实践环节,没有教学情景,这使教师照本宣科的讲授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学生无法得到必要的训练,口语教学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大多数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缺乏自信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不了解与人交流的基本原则,语言不得体,逻辑不严密,缺少表达技巧,没有良好的表达习惯。

二、中职学校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口语交际方面目标和任务,能用普通话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根据语境,借助语气、表情、手势恰当地表情达意,提高交际效果。学会讲解、采访、讨论、辩论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用语简洁,能根据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地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因此口语能力是中职生重要的语文能力。

三、加强中职学校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语言能力是一个慢功夫,若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不现实,需要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努力。因此,针对中职学校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提出以下策略。

1.提高中职学校教师口语交际教学能力与水平

教师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起到示范指导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将口语教学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很重要,教师应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而且应该坚持学习,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除不断充实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哲学、美学、逻辑学等,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加强口语教学的关键是建立口语训练的科学体系,有条理、有目标、有方法地训练学生口语能力。

2.提高学生的倾听、诵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首先要提高倾听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在听课时会出现所答非所问或者理解有偏差等情况,从而产生交流上的困难。交流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过于急躁地去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或许会起到相反效果。因此,先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一般来说有听整体和听细节相结合的方法,听细节注重的是重要细节的信息。听细节作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捷径之一,要求学生在听到的大量信息中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人名等。而听整体注重的是信息中的主要目的、观点等。此外,诵读技能可以锻炼学生标准地发音以及断句的准确,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速与音调等,更可以协调和加强他们的手势语和肢体语言。朗读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培养语感和审美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与人交际中,思维能力影响着人们的表达能力,思维是否全面、深刻、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对语言的条理、逻辑以及丰富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训练学生的思维尤为重要。

4.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的主体性才能被有效地发挥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还应从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教师应尊重个体学生自身的特性,包括性格、兴趣、学习的能力等,在教授的过程中,注重发现学生的这些特点,因材施教。因此,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设定不同的任务。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设定较为简单的任务,要求他们完成简单的对话和基本的介绍;而对于层次稍高的学生,可以锻炼他们再创作与其他基本技巧;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有感情演讲或者辩论,注重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分层次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太善言辞的学生,教师应该多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他们,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对于学生的进步不论大小都应及时赞扬,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10.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篇十

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课堂教学存在巨大的差异。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一是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三是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然而面对新课程的诸多新要求和新变化而尝试教学时,从教师“教”的角度看,主要问题在于怎样才能按新课程理念有效转变教学方式。

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革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一、对农村初中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审视。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的中心在课堂”。因此,当前推进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梳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大多数学校采用的历史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连续的教学步骤在课堂中有板有眼地上演着。在这一模式下,教师预设教学目标、规划反馈问题、左右教学流程、控制课堂讲坛,学生完全处在“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结论,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省略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背诵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是一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消化,排斥了学生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与认知过程。

二、正确认识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前提。

新课程的推行使历史教学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为了促进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开发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迅速转变角色。

(一)由重结论的注入者转变为重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所谓重结论,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知识结论的总结,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与方法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充当着历史知识和结论的注入者角色。历史课上,教师的主要活动就是讲述、板书、念教材,学生始终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程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且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所以,历史教师必须从过去满堂灌的课堂中解放出来,由重结论的注入者转变为重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二)由机械的教材讲解者转变为历史教学的创新者。

农村学校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是既定教材的讲解者、传递者。新课程倡导历史教师由机械的教材讲解者向历史教学的创新者转变。历史教学不是直接用新观念来武装学生,而是培养学生用时代的观念来理解历史。随着史学理论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发掘以及观念的更新,人们对某些历史现象的诠释也会有所变化。教师要用时代的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历史,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理解的深化。

历史教学的创新还表现在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上。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多以权威的角色讲授历史。新课程列出的众多历史材料和探究性问题,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自学情境。同时,由于信息的开放,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汲取历史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教师单纯的讲授未必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多采用系列以讨论、谈话、探究等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新理念下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新探索。

(一)对传统“讲授法”的扬弃。讲解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方式,在它沿用的历程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教学活动背景----社会的变化,逐渐显露出其与新理念下的现代教学不适应的弱势一面。但“讲授法”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将来都会长期存在于农村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并依然会成为广大农村中学历史教师乐用和善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作为历史教师,对“讲授法”明智的态度和做法不是完全抛弃,而应是对之加以改造使之趋向完善。比如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学指导相结合、与引导学生的课堂讨论相结合、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等。

(二)“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法。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具体表现在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这种忽视师生多边互动、忽视学生主体性和个体创造性能力的模式与当前课程改革潮流背道而驰。教学法的核心是“学法”,应当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自主能力弱的现状,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作为教学关键,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在农村中学,绝大多数历史教师采用教案教学。为了适应新课改,倡导新理念,进行素质教育,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就要把这种传统的教案教学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案导学。所谓学案,它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而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编写的讲义。学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学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形成性练习以及自我矫正反馈等。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所谓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进而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学案导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包办教学模式,又克服了开放式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真正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这样来操作:

1、教师编发学案,学生依案自主探究。

教师负责编写导学学案,编好后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自学。学生自学可分为:第一步,通读章节,整体感知;第二步,根据学案中的问题导学,理出知识和问题的脉络,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第三步,加强对学案中提出的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在这一步中,要求学生对自学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解和与同学互相研究讨论,积极鼓励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提出疑问和新的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疑难反馈,师生共同研讨。

学生通过自学阶段,初步完成了本节课新信息的输入,为进一步探索新知识做了必要的准备。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教师应以导学学案为依据,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难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力求通过生生互研、师生共研,最终使疑难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这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3、复习巩固。

学案上记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留有预习时的思维记录,留有学生在课堂上释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没有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加深印象。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导促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落实,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正确处理了学校“减负”与“提质”的矛盾,做到了“素质”与“应试”的兼顾,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教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即: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要促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很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方法。它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各种历史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形成历史学习的能力。著名合作理论学习家约翰逊指出:“„„,从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生合作”学习,这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习成绩,而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课前合作,初步消化教材。

初中历史新教材较之于老教材,更注重于理论和分析阐明,所以,提倡生生合作预习来初步消化教材有助于学生在个人预习时更好地理解教材。课前合作中,学生可以共同划出重要知识点;在疑难处标记,协力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法和途径;做好预习笔记并相互交流。

2、课堂合作,进一步释疑解难。

教师应把课堂更多地给予学生,引导学生们去合作,来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课堂合作中,学生所需要解决的难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二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回答问题有时总会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互研互讨,组织作答,力求问题的彻底解决。

3、课后合作,探索未知。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材上的许多问题不能作深入广泛地探讨,也不能使学生了解到教材以外众多的新史料和新观点。因此,鼓励学生课后合作,广泛浏览历史书籍,多掌握史实,多了解理论,然后史实结合,合作探讨一些问题,达到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在整个“生生合作”过程中,学生应经常更换合作伙伴,广泛交流,取长补短。

(四)问题探究教学法。

注重消灭问题是我国农村传统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师判断学生知识掌握与否是以有无问题为标准的,判断教学成功的标准就是学生没有问题。然而,提出问题是深入思考的产物,结束问题就意味着停止思考。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始于新问题。知识发展的推动力正是来自不断涌现的新问题。而采用以问题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就使得学生在存疑、思疑、释疑、答疑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探究这一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这是一种优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可能就是彼种教学方法的不足,反之亦然。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选择、使用教学方法时应具有整体化、最优化的意识,注意多种教学法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广大教师应认识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素质的不同,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各种教学方法各有其适应性,又有其局限性,博采众长,综合运用才是成功教学之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的综合化与多样化更是广大农村中学教师改进、深化、追求的。

初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教师方面来看

1.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的教育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历史与社会》课程要求打破学科的知识体系,把课程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情感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教师面对新教材,总是觉得新教材的“体系”不完整、知识量不够大,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穿新鞋走老路,过分强调知识体系和结构,忽视了学生健康情感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2.师资力量的配备上与新课程实验的要求尚有一些距离。

由于我区总体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顾了初三就顾不到初一新课程了,因此,目前任教初一新课程的年轻教师少,骨干教师更少,多数是代课教师,非本专业的教师,民转正和行政领导兼课的,他们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较差,从教导处上交的任课情况来看,配备较好的有建设中学、秀洲现代、油车港中学等少数几所学校。

3.新的教材与教师旧有的知识体系的矛盾。

《历史与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性文科教材,涵盖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第一册主要是社会学的内容。虽然过去浙江版的初中社会也是综合性学科,但主要是拼盘式的,初一是地理,初二是历史,初三是政治学,教师相对来说也比较适应。但新课程对参加实验的历史和政治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许多概念和名词都是第一次接触。教师的知识面与新课程综合性特点不相适应。表现在怎样用图说话,用图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如何在图在探究。如何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和编写的意图,如何探究要突出自主性,如讨论、自主学习,如何把握探究课的操作过程,怎样让探究延伸到课外,从身边的事开始探究等做得不到位。

4.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矛盾。

我们实验区在课改一开始就花大力气组织了通识培训和教材培训,教师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初步的转变。但对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的教师们来说,要把初次接受的新的理念立即运用到教学设计中,还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各级培训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教法培训。作业和教师用书的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一致,考虑了课程标准那么如何把握以后的评价,教师感到为难.(二)从学生方面来看

1.活跃的思维方式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直到如今,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仍是我们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活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作为首要问题来探索。

2.自主学习方式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养成了学生的情性和被动学习的习惯。学生上课就像嗷嗷待哺的小鸟,张大嘴巴等着教师喂食。新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学生独自学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合作精神。如何使课堂讨论具有吸引力。课堂讨论是课改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形式。如果采用单一的课堂讨论形式,则除了讨论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以外,学生渐渐地会对讨论产生厌烦情绪。怎样才能使讨论变得较有吸引力呢?讨论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与课堂常规之间的矛盾。

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精神的前提,如何既能使学生活跃起来,又能保持有序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师们遇到的一个难题。如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绞尽脑汁想出调动学生活动的“高招”,学生一兴奋就争着发言,吵作一团,教师又得板起面孔维持秩序,活跃起来的气氛又“凉”了下去,节节课就这样“潮起潮落”,教师声嘶力竭,精疲力竭。而这与教师出众的管理能力有直接的联系。

(三)从教材方面来看

1.作业本和单元测试卷的要求较高。

由市教研室组织编印的学习资源和单元卷比起其他地区的资料来说,质量尚可,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要求过高,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教师失去方向,上完课,学生做了作业后会发现许多知识书上是没有的或老师没有提到过,单元卷做完后成绩不理想,家长就会责怪教师,教师左右为难。

2.可利用的教学资料比较缺乏。

教学资源匮乏。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图释文,要把教材知识灵活转化为学生生活实际,必须让学生走进地图。如在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中,就缺乏我市、我镇的平面图;在第二单元中缺乏各类挂图;地球仪也是比较旧和破的,又没有多媒体的支持,一些好的图文资料无法全部展示给学生。没有现成的课件可以用,因此,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是制约课改的因素之一。

3.教师教学用书上课时安排较为紧张,教学时间不够,自主探究时间的收放较难。这是许多新课程实验教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因为课时紧,严格按照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课时安排上课,就几乎没有时间讲解作业,没有开展探究活动的时间,更不可能安排课外的研究性学习了,加上学生对这门功课有根深蒂固的轻视和偏见,不可能在课外花太多的时间。

二、解决的基本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研究行为。作为教师就应该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工作,除了参加区内外组织的各类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外,还必须要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体现教育发展需要的内容,如《素质教育理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系列丛书》《新课程方案》等,还要学习那些指导并支持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以及体现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的内容,如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全面了解国家课程改革的形势背景和新课改的新理念,通过学习,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的各项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习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在对新课程的理解上,要防止两种现象,即过冷或和过热的现象。首先要防止对新课程理解上的过冷现象,以为新课程只是换了一本书,和以往的教材变革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抱着一种旁观者的态度对待本次课程改革,认为,你改你的,我教我的。另一种是过热现象,以后新课程突出了三维目标,突出了能力目标,那么知识和技能就丢到一边了,从而忽视了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或者认为实行了新课程,那么老的方法就不能用,出现新方法不会用,老方法又不想用的局面。

2.突出“研”字,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群体作用。

这次课程改革不同于过去意义上的教学改革,而是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教研组工作既要研究“教”的改革──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如教学重点如何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又要研究“学”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怎样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进而获得发展,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还要研究评价的问题,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此,评价研究是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要注重多元化,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评价既要有终结性的,也要有形成性的,要加强对三个维度目标的评价研究。

教学研究包括教学工作研究(问题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两个方面。教研工作要以课题为抓手,有计划,有目的地就有关新课程的教学实验进行专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各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促使教研与教科研一体化。

3.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可以说:课程改革,成亦教师,败亦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会出现许多实际问题,诸如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把握课程的综合性特点等等。所有这些对于学科教师都是崭新的课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课改就无法进行。这就需要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探索,相互交流研究,这就让以校为本的教研、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它是由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共同构成的三位一体关系,其包括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种基本力量。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作用,并借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注重三种基本力量的整合,形成浓厚的教研风气,提升教师素质,势在必行。

校本教研中要加强集体备课,每周要有一次新课程集体备课活动,在周前一同研究本周要上的内容,集体收集有关的参考资料,研究教材教法,要形成“个体研究—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分头准备,上课-自我反思,同伴评课—再反思”这样一个规范的操作过程,要加强跟进式反思或同伴之间相互反思,即你跟进我反思,达到相互作用的目的。

新课程也给广大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舞台,教师在实践时要进行“二练”,一练说,即能说出新教材特点,教学设计思路,一节课的教学得失;二练笔,即要勤动笔,写案例分析,写心得体会,写教学札记,以此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4.要正确使用课程学习资源、单元卷和其它的一些教学资源。

目前由市教研室编写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单元卷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这些学习资源一定要用好,目前我们可以建议选做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对于课程教材中提到的,课程标准又有明确要求的,一定要督促学生做好做对,而对于其他程度较深的内容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做,这也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特点,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单元卷上也可以选做,自己重新制定评分标准。拿出一部分题做为附加题。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认识衡量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标准是什么?

要正确对待多媒体教学,由于我区大都学校的装备还较差,多媒体还不能被普遍使用,但教师也不能以为没有多嫖体就无法上好课的思想,多媒体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传统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摈弃,要注意发挥它们的优势,扬长避短,应该明白新课程实验区中有许多比我们条件还要差得多的地方。

5.要尽快提供成功的课例,进行深入的剖析,让教师领悟新课程好课的标准。目前许多教师还不了解新课程到底怎样上才算得上是好课,也就是好课的标准不了解,新的《教学工作规程》虽然对这方面作了一些说明,但我觉得还是缺乏说服力,因为它只是说明了怎样才算是好课,而没有生动鲜活的课例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因此我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这些课例应该是大多数教师都能操作应用,而不是只能由个别素质特别好的教师才能学到做到的,这些课即注重“双基”又注重能力,不仅知识技能得到落实,而且让学生学会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如何找到适应我区师资水平实际的,操作方法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是我们教研员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另外,由于新课程的实施,教研员的工作职能已经发生了改变,教研工作也不仅仅是教研部门的事,因此作为学科教研员必须更新观念,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强化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做贡献。

(二)从学生方面来看

1.活跃的思维方式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直到如今,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仍是我们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活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作为首要问题来探索。

2.自主学习方式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养成了学生的情性和被动学习的习惯。学生上课就像嗷嗷待哺的小鸟,张大嘴巴等着教师喂食。新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学生独自学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合作精神。如何使课堂讨论具有吸引力。课堂讨论是课改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形式。如果采用单一的课堂讨论形式,则除了讨论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以外,学生渐渐地会对讨论产生厌烦情绪。怎样才能使讨论变得较有吸引力呢?讨论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与课堂常规之间的矛盾。

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精神的前提,如何既能使学生活跃起来,又能保持有序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师们遇到的一个难题。如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绞尽脑汁想出调动学生活动的“高招”,学生一兴奋就争着发言,吵作一团,教师又得板起面孔维持秩序,活跃起来的气氛又“凉”了下去,节节课就这样“潮起潮落”,教师声嘶力竭,精疲力竭。而这与教师出众的管理能力有直接的联系。

(三)从教材方面来看

1.作业本和单元测试卷的要求较高。

由市教研室组织编印的学习资源和单元卷比起其他地区的资料来说,质量尚可,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要求过高,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教师失去方向,上完课,学生做了作业后会发现许多知识书上是没有的或老师没有提到过,单元卷做完后成绩不理想,家长就会责怪教师,教师左右为难。

2.可利用的教学资料比较缺乏。

教学资源匮乏。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图释文,要把教材知识灵活转化为学生生活实际,必须让学生走进地图。如在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中,就缺乏我市、我镇的平面图;在第二单元中缺乏各类挂图;地球仪也是比较旧和破的,又没有多媒体的支持,一些好的图文资料无法全部展示给学生。没有现成的课件可以用,因此,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是制约课改的因素之一。

3.教师教学用书上课时安排较为紧张,教学时间不够,自主探究时间的收放较难。这是许多新课程实验教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因为课时紧,严格按照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课时安排上课,就几乎没有时间讲解作业,没有开展探究活动的时间,更不可能安排课外的研究性学习了,加上学生对这门功课有根深蒂固的轻视和偏见,不可能在课外花太多的时间。

二、解决的基本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研究行为。作为教师就应该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工作,除了参加区内外组织的各类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外,还必须要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体现教育发展需要的内容,如《素质教育理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系列丛书》《新课程方案》等,还要学习那些指导并支持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以及体现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的内容,如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全面了解国家课程改革的形势背景和新课改的新理念,通过学习,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的各项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习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

在对新课程的理解上,要防止两种现象,即过冷或和过热的现象。

首先要防止对新课程理解上的过冷现象,以为新课程只是换了一本书,和以往的教材变革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抱着一种旁观者的态度对待本次课程改革,认为,你改你的,我教我的。另一种是过热现象,以后新课程突出了三维目标,突出了能力目标,那么知识和技能就丢到一边了,从而忽视了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或者认为实行了新课程,那么老的方法就不能用,出现新方法不会用,老方法又不想用的局面。

2.突出“研”字,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群体作用。

这次课程改革不同于过去意义上的教学改革,而是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教研组工作既要研究“教”的改革──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如教学重点如何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又要研究“学”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怎样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进而获得发展,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还要研究评价的问题,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此,评价研究是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要注重多元化,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评价既要有终结性的,也要有形成性的,要加强对三个维度目标的评价研究。

教学研究包括教学工作研究(问题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两个方面。教研工作要以课题为抓手,有计划,有目的地就有关新课程的教学实验进行专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各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促使教研与教科研一体化。

3.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可以说:课程改革,成亦教师,败亦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会出现许多实际问题,诸如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把握课程的综合性特点等等。所有这些对于学科教师都是崭新的课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课改就无法进行。这就需要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探索,相互交流研究,这就让以校为本的教研、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1.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篇十一

在农村初中,课堂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主阵地。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法强调“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同时我们要通过交际学好一门语言”,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说”在学英语中的分量。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各种生动活泼的听说方式,排除学生在英语听说中的心理障碍,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去说、有欲望去说、大胆地开口说是值得教师去深思和探索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我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想说”

在农村,学生基本是在一种纯汉语的环境里学习英语,除了每周几节英语课外,其他时间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而平时同学间的交流也是用汉语进行交流,这就限制了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这一局面。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创设说英语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里学习与体验,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在交际中的重要性,为用而学,为用而说,从而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动机,引起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学生对所学内容才有浓厚的兴趣。只要有兴趣,他们就会进行主动、自觉的探索,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说英语的欲望也就越强烈。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Gofor it七年级英语第八单元When is your birthday?时,这一话题主要谈论有关生日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必须好好利用这一教学环节,先设置“When is your birthday ?”让同桌之间进行相互问答,之后又让他们带着“When is your birthday ?”“ When is her/his birthday ?”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又让他们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全班同学中进行采访并作汇报,使他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这样做,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增加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说英语的动机。

二、利用名言警句、格言,让学生练习口语

语音是口语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口头交流是否能够达到预定的目的。在练习语音、语调的过程中,反复操练对形成新的语音习惯非常重要。但重复练习的机械性、枯燥性和一段时间内的持久性使许多学生中途放弃了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许多学生喜欢摘抄和背诵名句格言。为此,何不用此来训练学生的语音和口语呢?英语中的许多名句和格言都富有韵律、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口语练习所带来的单调和乏味,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常用以下的名句格言:1.W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2.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 deed.3.A good book is the best of friends.4.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名句格言的特点,课后多让学生摘抄一些名句格言。然后让学生把摘抄的名句、格言写在黑板上。每天让学生写上两句,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训练,训练完后问学生:“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m?”学生用他们所学过的单词、句型来发表意见,这样既练习了口语,又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

三、开展课堂情景对话,营造语言环境,让学生有开口说英语的欲望

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情景对话,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最重要的举措。教师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用英语组织教学,尽可能讲最简单的英语,而且发音要务必做到慢速、清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当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善于想象语言环境,在课前提出一个话题,例如:Itsrainy today, I am tired of all this rainy days, How about you?这样鼓励学生用几句简单英语做一个说话练习。教师对学生所说的句子不能过分要求有很强的逻辑性或符合语法规则,要让学生尽可能发散思维。在初中阶段,尤其是七年级阶段,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七年级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基础的教学。学生刚接触英语不久,对英语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也较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常用句子、精彩段落,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对以后的英语教学将十分有益。

四、提供说的练习的材料,每天要求学生完成说的学习任务

书本上的练习材料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口语能力,我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口语练习材料。例如: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就合理地给学生们提供一些体育方面的材料方便他们用英语进行讨论。通过给学生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口语材料,使得学生积极练习、主动练习、喜欢练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目的。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在每一天的课后练习作业都尽可能地布置一个口语练习,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同口语练习小组成员进行练习。通过每天都进行口语练习就能让学生熟能生巧,出口成章。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交际性,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而不仅仅作为知识教给学生。语言知识是通过语言训练获得的,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也是通过说的语言实践培养出来的。因此,说的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说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就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

12.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篇十二

张兴花

(西关小学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 742500)【摘要】: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度。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口语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而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是任道而重远。【关键词】:跨越式教学

口语训练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说到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度。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下面谈谈在跨越式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在拼音教学中训练口语。

刚入学的儿童,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习惯于用方言进行交际。因此,在学生刚入学学习拼音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教学四声音节时,学习ti的四声:ti球,亮亮在操场上踢球。ti水,小红到河边提水。ti育,我喜欢上体育课。ti头,爸爸带我到理发店剃头。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基础好的同学还可以编成顺口溜,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既掌握了“ti”的四声,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二、在导入新课中训练口语。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如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出示本课生字“聊”,先让学生口头组词,扩句,再借助“聊天”一词说: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天,学生听到聊天特别兴奋。然后问:日常生活中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们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照顾你们?面对爸爸妈妈的照顾你又是怎样做的?这一连串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

三、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

在以往教学生字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读拼音,口头扩词,学生识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外。现在,在每一堂识字课上,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好一点的学生可以编字谜或者说一段话,差一点的学生可以组词造句,让每个学生加入口语训练。如在教学“婆”时,有的编顺口溜:“波”字加上“女”字底,外婆非常喜欢你。有的造句:我有一个好婆婆。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老师要耐心等待, 并给以指导.如在教学“拾”时,先让学生说说这个字是什么结构,是如何组成的,再让学生说出这个字如何写,如何记,如何组词,如何造句,学生通过分析,知道“拾”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合”,合起来组成“拾”。组词:收拾,造句:妈妈在收拾房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得更灵活,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四、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语。

跨越式教学中,每堂课都有十分钟阅读时间,学生读完后,教师随机提问让学生口语训练,或者学生说说读后感受和收获你,这样不但检测学生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课文内容过程中的训练,如《家》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小诗,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学习了课文后,学生对家的概念有了更丰富的理解。我便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进行口头创编。我先问:蓝天、树林、泥土、小河,它们还是谁的家?这个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一个个抢着说:蓝天是太阳的家,蓝天是星星、月亮的家,树林是蘑菇的家,泥土是蚯蚓的家,小河是虾子、螃蟹的家等等。接着我又问:你们还知道什么是什么的家吗?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们口中吐露,着实令人欣喜。如:沙漠是骆驼的家,大山是老虎的家,大海是鲨鱼的家,文具盒是铅笔的家等。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13.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篇十三

关键词:初中英语;培养策略;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是初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英语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以及素养。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展开了一系列论述,旨在推动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全面发展,不断深化其口语表达能力。

一、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原因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影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两点展开论述:首先,教师、学校对学生语音教学不够重视。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学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但目前我国各学校、教师不是十分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没有标准的语音输入,也没有现代化的设备,教师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其次,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目前英语口语教学中,最不完善的就是语境,整个教学活动中可使用英语的时间少之又少,大多时候教师都是通过英语进行教学,学生缺少利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又怎么可能实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相关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还有利于实现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说的口语教学情境是指英语语言环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必须运用到实践中去,为此,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英语交际的平台,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发挥自我潜能,实现学有所用。

2.实施英语角色扮演

英语角色扮演是新形势下教师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学生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初中英语教材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车站接人、问路、借东西以及问好等,教师要做的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模仿不断地接触英语,进而增强自身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教师、学生的普遍认可。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的交际功能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杨令昕.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2(35):4.

14.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 篇十四

我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缺乏说话欲望和激情,说话缺乏条理、不流畅、表达不清等,主要原因在于农户居住不集中,除学校外,学生缺乏利于交流的环境,得不到充分的交流。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每天都在地里劳作,即使有空跟孩子说话,都是些安排干活的地方口语。尤其近年来大量农村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学生无人关心,孤独失落的小学生沉默寡言,缺少自信,不喜欢交流。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会抢着发言,到了三、四年级,就不敢或者不喜欢发言了,到了五、六年级,老师点到名字也懒得发言了。农村小学生缺乏口语交流的良好外界环境,农村小学校园缺乏激起学生发言天性的良好氛围,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激发口语表达兴趣,让学生产生说话的动机和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已经可以从别人的动作、姿态、声调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传达出生理上的需求,如饿了、渴了、想上厕所。希望这些基本要求会获得满足,渐渐地也会说出心理的需要,如不明白的事想问清楚、希望老师提问自己、需要同学帮助自己等,当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渐强时,也会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阅读课文时会说出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好恶,然后经由教师和同学的反应来肯定或修正自己的认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来进行说话,根据小学生争胜好强的特点,采用“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就给谁戴红花”的方法,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扮课文中的角色表演,鼓励站在台前当众表演,习惯成自然后便逐步提高要求,人人都讲,训练面由窄到宽,中下生讲得不够准确、流畅时,教师或学生可以马上更正、补充和鼓励,大家都能得到提高。让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提示的是非问题,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一个接一个热烈发言,很多学生都想用自己的意见说服对方。口语表达情景中,语意清晰,获得别人的称赞,因而增强自信,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个个争着讲话,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得到提高。

其次,创新口语表达训练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模仿说话,从低年级抓起,可以设计一组意思基本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子,教师先说,再让学生仿说。可以引导学生仿电视中的某个人说话,要求做到干净利落,富有表情,特别引导学生仿正面人物说话。

15.试谈初中教学中的和谐氛围创设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环境和谐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有助于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和谐氛围的创设,不仅是学生学习心理的需求,更是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然途径。笔者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起到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效果,还能够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潜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一、创设自由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发挥潜能,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氛围,不仅使学生学习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更利于学生在自由的环境背景下大胆思考和勇于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自由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深入课堂学习,为他们提供可探究的时空;2、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利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教学,以此来彰显主人翁的学习精神,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3、关注学生的多元表达需要,鼓励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学习实际积极参与课堂,并能够根据自身的语言认知基础进行多样化的表达交流。

我们以《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8AUnit 4Wild animals的“Reading Giant pandas”教学为例进行剖析。在教学中,为了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体现大熊猫生活习性的影像资料;其次是要求学生能够围绕文章的表达核心问题进行思考:怎样做大熊猫的好朋友?最后建议学生就如下的问题进行自由表达:1.Whatdid giant pandas look like when she was only ten days?2.How toprotectgantpandas?

二、创设主动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更是自我探究问题的重要物质力量。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创设主动探究的氛围营造,帮助学生以更为轻松自由的学习心理参与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问题探究能力。这种主动探究氛围的创设,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创设主动探究的氛围,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语言运用技能。对此,笔者以为,我们妨首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建议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学习笔记形式来理解感悟文本学习内容;最后,应该培养学生自我质疑的学习精神,让学生的学习思维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些主动探究氛围创设更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宽松的氛围,便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动力。

笔者在《牛津初中英语》8AUnit 5Birdwatchers的“ReadingBirds in Zhalong”教学中,运用了如下的方式来创设主动探究氛围: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能够运用不超过100个次回来概括文章的大意;2、建议学生思考:What's the characterofZhalong?3、建议学生以“How to protect the birds?”为思考问题,来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创设合作学习氛围,优化学生学习过程

英语课程教学强调优化过程和方法的重要作用。其中主要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参与课程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合作,不仅起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多元化思考习惯。

在教学中,创设合作学习氛围,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以小组为单位,形成雄厚的学习实力支,让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需要得到互补,体现良好的学风;2、允许学生有多元化的语言表达思维,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大膽表达交流,优化学习过程和方法;3、尊重的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允许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大大自由表达。

总之,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这种和谐氛围创设更是英语课程人文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去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赛乐,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语境评论推荐[J].知识经济,2010,6

[2]吴善玲,小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创设情景的基本方法[J].新学术论坛,2009,10

[3]陈爱娣,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J].福建教育,2003,5

上一篇:自己的初中作文400字下一篇:六年级暑假读一本好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