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英语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24-10-16

b6英语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选10篇)

1.b6英语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篇一

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论文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为教学主体,这种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为:

(一)人数过多

目前我国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师资力量明显偏少,这种情况导致班级人数可能接近60人以上,在这种环境中,许多教学方法无法应用在英语课堂之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受到限制。

(二)传统教学理念影响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上处于控制者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的听从教师指导。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受到抑制,也无法发挥出自身的学习主体性,尤其是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只能不断的学习英语知识,却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的使用方法。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措施

(一)创造学习环境

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教师与学生应共同努力,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快速吸收英语知识,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者与传播者的作用。根据学生学习特点、知识储量等条件,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英语学习,并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教师需要发挥出自身的组织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可以自觉参与到英语教学之中,并且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时间。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构建出友好的师生状态,维持愉快、自由的英语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因此要想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激发出来,需要采取相应手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英文原声电影、英文歌曲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够在欣赏原声影视作品的同时,提升语感。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每次进步给予积极评价及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提升学习兴趣。

(三)多元化教学

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并且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讨论组,改变传统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结构,全面发挥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也可以与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出英语课文的内涵,帮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通过小组成员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使学生领悟英语课文的真实含义,并且可以通过报告的方式与全班同学一同分享。由于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而是一种语言学,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如果没有全面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写作能力,那么学生只能使用英语知识完成考试,却无法真正的应用英语知识。为了满足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标,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明确每堂课程的重点,并且给学生思考时间,使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思考完成教学目标。英语教学对于实践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观察、思考、实践,才能全面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四)强化实践联系

英语并非学生的母语,而作为语言必须通过听、说、写三者结合才能不断提升掌握能力,处在汉语言环境下的中国学生仅仅英语作为应试科目,英语语言教学成了老师讲解,学生做题的应试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势必会制约学生的英语掌握水平。针对此种情况,英语教师应当强调英语作为语言的功能性,引导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能够主动用英语交流,强化其实践应用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五)学会思考

为了实现培养综合性人才,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对英语教学提出问题。只有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才能使学生积极探索新的英语知识,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养成了寻找标准答案的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直接向教师询问答案,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出自主思考的习惯,学生可以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提出质疑,甚至可以询问教师为何使用某种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维持一种平等关系,在出现问题后,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讨论,最终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结束语

在英语学科之中,全面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配合,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全面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2.b6英语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篇二

学生的主体作用, 简单地讲,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 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

2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

学生主体是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体育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一切活动应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和特点来合理安排, 学生主体应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三个方面应是互相促进的。“教为主导”给学生主体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着学生的认识和发展, 学习能力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发展, 反过来又有利于学生主动精神的发挥, 学生主动精神的充分发挥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2.1 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就是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并不只单纯针对考试而言, 它的本意也不是废除考试制度, 而是针对传统教育, 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而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和脱离社会, 脱离人的实际需要而言的。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 提现学生的主体精神。

2.2 体育教学特点的要求

体育教学是在运动实践中进行的, 每个动作的完成和掌握, 身体顺利完成任务多是学生的主动行为, 运动技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联系, 不断体会, 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 由不熟练到熟练, 由简单学习到复杂学习的发展过程, 只有学生对所学的运动技能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 才能学会这些运动技能。

3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1 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要转变观念,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树立, 教书育人的观念, 以生为本的观念, 让学生的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 打破以前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单独的学习个体, 没有被当成共同管理学习过程参与者, 教师决定一切, 学生依赖教师从课堂教学的即时效应看教师完成教学计划, 学生学到知识, 但从长期后果看, 教师的绝对权威的确立, 学生主体能力遭到埋没。

3.2 体育教师要加强提高专业知识素养

这不仅是指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对教育教学理论也应具备较深厚的底蕴和沉淀。从多方面创建新的有效的、合适的教学方法, 合格体育教师要有比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创新的教学能力。

3.3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去自创自编徒手操, 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器材和设备去创编体育游戏,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陶冶情操, 不断提高他们探求新知的能力。学生将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建者, 体育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贯穿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4 注意学生主体作用意识的培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根本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产生明确的主体作用意识。在这方面, 我们要采取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来实现。终身体育意识, 就是人的一生都要进行体育的观念。在体育的每一阶段和运动中, 都要联系终身体育的整体, 每一局部的体育, 正像人们的每一器官一样只有在整体生命的有机结合中才有真正的活力, 具有推动整体生命的作用。如果相反, 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或环节, 就会不自觉地机械呆板, 失去相当大的意义感和动力感。体育课一开始, 教师就让学生明确认识这一课在终身体育中的作用, 防止滋生那种常见的无意义感和陈旧感而仅仅追求瞬间即逝的较低层次的快感;根据学生多年体育锻炼的普遍特点及爱好, 鼓励学生选择本课的体育项目作为终身体育的一种锻炼方式。

3.5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 我们的教育很多强调为社会现实服务, 很少强调为学生发展服务, 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漠视,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真正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 努力创设一个有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冷漠、紧张, 对立学生是不可能喜欢上体育课的, 只有处于一种互尊互爱、好学深思、奋发向上的良好的心理环境, 才能使学生乐于讨论、交流、体会、积极的、主动的去学习。

3.6 注意培养一定的质疑能力

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学生对教师输入的信息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再加工, 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想象, 然后将获得的知识存入自己的大脑记忆区, 变为主体的财富。因此, 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质疑能力, 使各类学生思维都呈现积极状态,

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质疑活动积极而深入地进行, 教师应创设“问题的情境”, 引导学生质疑设问, 从中帮助他们掌握质疑的一些基本方法。另外, 教师要了解各类学生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 和学生思考问题时容易出现偏颇或错误的规律, 这样老师启发生疑、鼓励质疑、引导释疑才更有针对性, 才能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使不同类别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作用得以体现, 都有所提高。

摘要:本文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 通过具体实例, 从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学生主体作用意识的培养、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的实践加以论述。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教学效果 篇三

按照语文课程评价的理念和原则,参照语文课程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应当是:既包括教师教学状况,又包括学生学习状况;既包括师生教与学的过程,又包括师生教与学的结果。在评价内容中对教师评价和对学生评价的比例上,应当体现新课程评价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应当以对学生的评价为主,对教师的评价为辅,特别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主要评价内容。

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改变自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附属地位,充分尊重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性,教师要认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获取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不能忽视他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作用,他评对自评有一定的规范作用,通过他评,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外在调控,不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他评时一定要做好课堂听课和评价结果反馈工作。

当然,评价一节课的成败还应当听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学生是受教育的真正对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终极目标,从某种程度上讲,上课就是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教师只有了解他们的“需求”才有可能调动教学手段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一味地听取专家同仁的意见,虽然不说是“纸上谈兵”,但也只能提高教师的上课能力和上课艺术。

课堂教学的本质既然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评价课堂教学就应该从学生活动的角度来进行。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从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重点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4.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篇四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时代发展发展的需要,是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

我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到“四要”“四忌”。

一、要善于设疑,忌直接灌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要善于设疑,要把教学内容问题化,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反对目中无人,直接灌输。善于设疑,可以说是优秀语文课的共同点,比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指导学生读课文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你就是讲解员,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有六根火柴,请你用讲解员的口吻和身份,根据课文的内容,介绍六根火柴的来历。”学生钻研教材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在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这位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无名战士为什么无名呢?”这问题提得有点怪,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这是历史故事,年代久远,作者忘了战士姓名。”有的说:“这是小说,是虚构的,因而不需要什么人物的真实姓名。”教师进一步引导说:“假如我说这是作者故意安排这战士是无名的呢?”一位学生受到启发,很快站起来回答说:“战士无名说明他很普通,只是普通战士中的一个,因而就有代表性,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有典型意义,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更有深度和广度。”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

当然教学内容问题化,要避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巧妙、难易适当,有启发性、有实效性,而且要把握好发问的时机。

二、要形式多样,忌刻板单调。有的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比如,一位教师在作文课上,要求学生以《我的家庭》为题写一篇文章,为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他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要大家推荐三位有表演才能的同学来演一个话剧,题目也是《我的家庭》,对剧中人物和性格也做了简单规定:好吃懒做、嗜烟如命的爸爸,勤快能干、说话唠叨的妈妈,还有一个任性顽皮的女儿。三位同学的表演惟妙惟肖,激发了大家的写作热情,达到了预期目的。三位教师都注意了精心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学生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面向全体,忌冷热不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表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可是,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上课,翻来覆去总是盯着那几个“尖子生”,特别是执教各种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语文课堂更是成了有限的几个“尖子生”大显身手的舞台,(有时候上课前就圈定了要提问的学生的名单)参与讨论问题,起来发言的学生仅仅几个人,很多情况下还是重复发言,其他学生呢?也许有的在思考,也许有的一头雾水,也许有的开了小差,也许有的什么也没想——天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从更多学生的眼光来看,“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不给其他学生参与的机会呢?有的老师惟恐他们不会“配合”,万一回答得风马牛不相及,耽误了时间,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损一堂课的整体“质量”;还有些老师则是嫌麻烦,认为那些“差生”即使让他们参与了课堂活动,也答不对、做不好,对于他们自身的提高也没什么作用。其实,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不正确的,既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尊重人格、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四、要积极评价,忌求全责备。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先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时说,他从小生性顽皮,不爱学习,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已创下了三次留级的“记录”,老师送给他的评价是“聪明面孔笨肚肠”。自卑的阴影一度笼罩着他,使他完全丧失了进步的信心。但五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这位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给钱梦龙布置了一项任务:在每次学新课前,把课文里的生字从字典里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一个长期被同学看不起的“老留级生”,居然还能承担如此光荣的任务,自然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由于爱语文老师,也爱上了语文课,从此开始了人生的转折。看来,教师的期待和欣赏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可是,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对学生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因此学生的活动很难让他满意,特别是有的老师执教公开课,总是希望学生的活动能按照自己设计的进行,一旦学生回答出了偏差,就不知道如何应付了,甚至对配合不好的学生“恨”得咬牙切齿,语文课上学生动辄获咎,总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哪里还有什么参与的兴趣和创造的热情!

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对学生的活动多做肯定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意见不成熟,也不要轻易否定、批评,我们应该 把学生答题中的错误看作是接近真理的脚步,而不能用冷冰冰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加以否定,更不能冷嘲热讽,不伤害学生的进取精神和自尊心是我们课堂评价的“底线”。

当然,对学生的欣赏和激励要有诚恳的态度、要实事求是、要因人而宜,不能是老生常谈式的赞语和“礼物奉送式”的奖励,更不能搞成对学生的无原则的迁就甚至是曲意的迎合。

5.b6英语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篇五

现在课本中一般把说明文称为科技作品。学习说明文必须要引领学生体会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那么,怎样引领学生体会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呢?下面我就《壁虎》这篇文章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学习说明文《壁虎》这篇课文通过“我”的观察,介绍了壁虎的外形及其特点,并描写了壁虎两次捉虫的精彩场面。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不像记叙文那样,有曲折的情节或感人的情境能够很快地引学生入情入境,从而可以很成功地激起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说明文一般是介绍说明性的文字,教师很难引学生进入情境。而且,教师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把说明文的阅读课堂变成自然课。因此怎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激起学生对壁虎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又不能把说明文上成传授知识的自然课,发挥语文课的工具性作用,这是在《壁虎》教学中我所极力试图突破的难点。

一、课前查阅资料,激起学生对壁虎的兴趣,降低难度。

我曾做过一个小小的测试。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我请学生谈一谈他们对壁虎的了解,仅仅有三位学生想起小壁虎会断尾巴的知识,课堂气氛很不活跃。虽然学生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但壁虎并不像小猫小狗一样,是学生常见和喜爱的动物。因此要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必须从让学生查找资料、深入了解壁虎做起。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布置了一项预习任务:查找有关壁虎的资料。并且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为己所用。阅读相关的资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独立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查到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当中去,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深度和广度。如果课前学生对壁虎知之甚微,教师要使学生理解壁虎的外形特点、壁虎的外形特点与其捉虫的联系、壁虎是怎样捉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不仅耗费时间,而且难度较大。壁虎的外形特点和它捉虫之间的联系,本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经过学生观察壁虎的外形和联系相关资料,一经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点就破、不点自破,学生发言和讨论都十分活跃。若有学生提出疑问,就会有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对壁虎的了解做出解答或补充。这样,问题来自于学生,解答也来自于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文讲完后,教师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说一说对壁虎还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争先恐后,高高地举起小手想展示自己。这种方式很有效地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激励他们更主动地查找资料和学习。

二、变抽象为形象,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壁虎不是学生常见的动物,在理解壁虎的外形特点和它捉虫的联系时,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除了让学生查阅资料之外,教师有必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一个梯子,让学生较容易地往上爬。同时,教师还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感悟,增加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主体性的深度。在教学中,为了更形象地把壁虎的外形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突出壁虎的外形特点,为学生理解壁虎的外形特点与它捉虫之间的联系打好基础,我扫描了一张很有代表性的壁虎图。图片比课本插图更逼真,而且壁虎的外形特点十分明显。在教学中我请学生一边观察壁虎图片,一边读书体会壁虎的外形特点,因此理解壁虎的外形特点就变容易了。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它为解决课文的难点——壁虎的外形特点和它捉虫有什么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壁虎到底是怎样展示它高超的捉虫本领的呢?壁虎怎样捉虫不是课文的难点。但真正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壁虎捉虫,加深对课文地理解,必须借助壁虎捉虫的录象。我在放录象之前这样提醒学生:告诉大家,因为壁虎捉虫的速度很快,如果你眨一下眼,可能机会就错过去了!仅仅一句话,学生特别认真,积极性特别高,观察的效果非常好。

三、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去帮助学生构造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只有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新的认知结构才能构建起来。小学生本身具有的认知水平比较低,知识经验比较少,而且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度和深度。在《壁虎》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多次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比如:课前布置查阅相关资料的预习作业;课堂上提供边读课文边观察壁虎图片的机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壁虎外形特点与捉虫的关系;仔细观察壁虎捉虫时的录象;在老师范读的同时学生模仿壁虎捉虫做动作;在读中体会壁虎高超的捉虫本领……

这里,我要重点说一说:让学生动起来,提高主体参与的深度!壁虎捉虫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必须给学生创造机会去亲身体会。课文描写了壁虎两次捉虫的经过。学习第一次捉虫时,我是采取放录象,让学生体会,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学习第二次捉虫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我采用下面的方法:老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边听边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模仿壁虎捉虫时的动作做出来,并提醒学生,看谁更像一只机敏的壁虎。哪儿该速度放快,哪儿该猛地一蹿,使飞虫躲闪不及?哪儿该放慢,静悄悄地,让飞虫发现不了?学生在心里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为理解课文和有感情地朗读做好了铺垫。

四、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说明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害怕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所以抓紧一切时间用来讲解文中所谓的知识点。这样,只会剥夺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教师能恰当利用教学手段地为学生理解课文搭建阶梯,引导他们去理解课文,并且通过恰当的语言做引导,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其效果比单纯地分析课文要好得多。

说明文一般比较难读得精彩,并能入情入境。《壁虎》这一课也不例外。讲壁虎捉虫时,课堂时间所剩不多,采取以读代讲,为学生争取主体参与的时间无疑时最好的选择。首先,我通过录象和模仿壁虎捉虫时的动作两种较为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壁虎捉虫时的特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朗读进一步指导并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用上这样的语句:壁虎爬得慢时,能不能让飞虫发现?壁虎爬得快时,能不能让飞虫逃跑?想一想,怎样通过你得读,展现出一只机敏的小壁虎?……因此,学生通过亲身的体会和朗读,对壁虎捉虫时的动作把握得比较到位。

6.b6英语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篇六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让学生吸收、消化,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为学生学习“铺路架桥”服务的..因此,重视研究探讨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与形式,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 者:樊敏 作者单位:廊坊市体育运动学校,河北,廊坊,065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2)分类号:H3关键词:主体参与 激发兴趣 优化教学

7.b6英语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篇七

关键词:自主 习惯 点拨 交流 乐趣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基础

好的习惯是解决问题前提,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更需要好的习惯。课前是否预习,基础题目是否真会做,会不会考虑相应的变式,课后是否反思总结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有这样的习惯吗?许多学生因为没有好的习惯,从而没有能及时发现问题,上课时间毕竟有限,课上如果有没听明白的课后又不问,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当然没有兴趣了,没有兴趣就更不可能主动学习了。如何养成好习惯呢?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可以用任务的形式引导,也可以上课时引导。例如学新内容时的创设情境,举例说明,变式训练,课堂小结等都可以让学生做,自然成习惯,水到渠成。习惯一旦形成,为学生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是关键

俗语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没有学习的自主意识,被动地学习可以说是学习数学的大忌。著名教师魏书生说:“再聪明的人,被动时也就会变得十分愚蠢”。学生的学习不是无条件的,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启导和他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但学习如果没有学生的思考和记忆,没有学生主动的努力,他们的认识就无法实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们学习。怎么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呢?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这些潜能是可以开发的。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想动,想主动去学习。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希望他人认可,让他人认可有很多方法,直接表扬是一种,会做题目体现自身能力也是其中一种,例如学习新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发下相关的简单预习练习,可以说每一个同学都会做,这样学生自然有了信心,然后再安排学生做一些较难题目,循序渐进。许多学生不想学习数学是没有信心,不敢去学,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从而有了信心。有了信心才能有兴趣去学,想去探究,才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三、让学生学会从学习数学中获得乐趣

很多时候人们认为兴趣和乐趣一样,其实是一种误解。有了兴趣才能发现乐趣,但有兴趣并不一定都能发现乐趣,也是需要条件的。有了兴趣后还可能又失去,比如说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再比如兴趣比较多时,难免出现问题。怎样能让兴趣持久?最好是让学生感到其中有乐趣。数学因其学科特点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但并不是完全枯燥无味的。

首先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比如说较难理解的函数,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变量的关系,如身高与年龄的关系、经验与实践的联系等,让学生从中感到与生活很近,从函数中有时可以预知一些未知的事情,从中找到乐趣。其次还可以从做题中找乐趣,机械性地做题显然不行,让学生会做一道题方法较多,可直接教给他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当然也可以师生互动,相互验证,把枯燥的解题变成一种游戏,学生自然高兴了。有了乐趣后兴趣更高了,这也是一节课为什么讲法不同的原因之一吧。

四、及时的讨论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

现代课堂教学一个基本标准是看学生是否“动”起来,这好像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最大的好处是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动又可以表现为多个方面,回答问题,板书,讨论总结,像老师一样上黑板上讲等,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交流是必要的,只是一个学生讲,只是一部分学生板书回答是没有用的,要让学生交流,把不同的想法不同一问题出来。一个数学问题有时不仅包括一个知识点,还可以包括好多,还可以包括方法,还可以包括其他做法,还可以包括变式,甚至还包括错误想法。都拿出来,都挖出来。如果学生每一节课都适当讨论交流,那么对数学能力的提高是必然的,当然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

五、教师的学法点拨给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有力工具

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很多,类比、数形结合、转化等等,但在具体做题时许多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运用。这在很多时侯限制了学生思维,不能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局限性很明显。其实数学问题很多地方思想方法是雷同的,适当的学习思想和方法效果显著。要想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必要的。因此教师的适当点拨尤为重要,教师的主导地位应在这里发挥相应作用,这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工具,还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8.b6英语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篇八

影响一个人成长、成才的两大内在因素是智商和情商。智商就像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情商往往在关键时刻起决定性的作用。智商启动认知活动,情商激发认知动力。通常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情商主要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习意志品质和对计算机设计创意、对美的鉴赏等,具有启动、定向、引导、激发、保持、强化等一系列功能。积极的情商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之一,它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形成计算机技能、发展计算机能力相互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还可以提高创造力,这在计算机学习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调动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计算机教学不能只顾认知领域,必须注意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发培养学生的情商。

计算机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既重视智力开发,又重视健全人格的塑造;既大胆、合理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扬。

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更应该关注情商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重视情商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中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引入和知识讲解的设计上多用心思。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都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知识在生活、科技领域的应用,结合教学内容来阐明和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从实例中体会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另一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自动性,并且紧密联系生活,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计算机学科专业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情商的开发、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

自信的是现代人完善人格的重要体现,是一个人成才、成功的必要品质。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机会培养学生自信和独立的品质。学生的自信是可以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这方面的锻炼

三、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

意志是学生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活动,它对学习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学生的学习是艰苦的、复杂的,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取得成绩。因此教师要挖掘一切能锻炼学生学习意志的有利因素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于追求、勇于探索的恒心。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这样学生才会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教师可以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意志。在中职学校有很多学生是主观上想学习,但学习意志力不够,没有坚持到底的精神,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他们熟悉的成功者锲而不舍地学习、奋斗考取得成功的事例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力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9.b6英语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篇九

关键词:合作学习;主体;交际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134-02

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的过程,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这就形成了教师单方面灌输,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互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评价为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而要完成这个目标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进行有效独立的学习。在这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人翁精神,减轻了学生心理压力,形成了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时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活跃和积极。

一 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

“合作学习”采用的是班组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积极参与,因此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安排学习小组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小组每位成员性格、性别、学业成绩、智力差异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人一组时,可以安排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名成绩差的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应当尽量保证组与组之间处在同一水平。

小组内每个成员在小组内斗应该承担一个角色,如组长(leader)是整个小组的核心人物,负责组内成员的讨论,分配组员的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检查员(inspector)负责检查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学习情况;记录员(recorder)负责记录全组成员积极讨论的结果;报告员(spokesman)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组内成员应定期交换角色。一般来说,在一个学期内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基本固定不变,因为经常更换会影响小组成员稳定性,但有时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新组合,原则上采用平移的方法,尽量保证小组成员的稳定性。

二 英语合作学习的几种方式

1.小组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先给出一个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每个合作小组的成员可以就此自由发表意见,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之后进行总结,再由各个小组的代表来进行阐述并说明原因。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要举行一个party,让学生讨论在这个party要准备一些什么食物,列举出至少八种食品。先有小组内每位成员列举一个菜单,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意见并说明具体的原因。

2.个人成果汇报

教师可以事先让每组内的每个成员准备一些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部的意见交流,经过一番归纳整理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与全班同学一起共享。如小学英语第四册Lesson 14,在叫有关国家名称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家名称方面的资料,并配上该国的国旗的图片,最好是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在课堂上,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拿出自己所准备的材料,在组内进行交流介绍,最后各小组经过整理归纳,向全班同学进行一个个人成果的综合汇报。

3.角色表演

小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表演欲望,而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分演角色,根据所学内容运用新、旧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4.读、写一体化

课堂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短易理解的英语短文,各个小组先进行集体阅读,在对原文内容和一些言语技能充分理解的基础是哪个,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和酝酿,对原文进行缩写、改写、扩写等,然后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纠正错误,最后教师进行评讲。这是一种集阅读、写作为一体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 合作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全体参与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面对全部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既要让英语有一定基础的同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也要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取得进步。因此,在课堂上要经常鼓励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多发言,鼓励同组的学习多给他们一些帮助,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在提问方面要做到难易结合,使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在课外,教师也可以给他们进行一些辅导,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也能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2.适当控制活動

小学生自控能力很差,因此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个别聪明的学生过早完成任务而大喊大叫及胡闹的情况。这时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在控制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采用一种适当委婉地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制止。因此要求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不能太过容易,而要考虑到让聪明的学生不会轻易完成,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啃得下,使每个学生各有所得,使整个合作学习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3.合理评价学生

小学生往往把教师的评价看作是对自己的肯定,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给予科学适当的评价,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激励表扬,经常对学生说一些如Very good!/Well done!/Excellent!/Keep trying!/You can do it !等这些话,或是做一些动作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他们敢于开口,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要正确对待,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这些错误。

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批评和相互评价。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可以就自己展开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各个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活动,指出其他小组的优点和不足,也要虚心接受其他小组给予自己小组的评价,取长补短,使每个小组都能取得一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章兼中.《小学英语教育学》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

[2] 王祥美.《合作互动学习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6期

10.发挥学生主体 提高教学效率 篇十

提高教学效率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沿河镇东夏小学 杨玲

随着新课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的变革,教师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和意义创造的过程。在当今英语课堂教学当中,依然存在着教师单方面传授、满堂灌的现象,淡化、弱化学生的主体性的问题。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使其英语教学能够建立在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养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动机。

一切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主体内化,才能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动机就是这种维护和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竭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铸造学生的人格力量,激发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以形成学生强烈的内部动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识的对象。

二、激发主体情感,营造良好氛围。

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学习中的多种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特别是情感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营造英语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1)设境激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2)畅所欲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视学生为过路者,预设圈套、诱引或强拉他们进入教学中,而应该努力创设学生自我思考,自由联想,积极探讨的空间。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否则,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就会产生消极的惰性心理。教师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教学中要创造讨论的条件,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如每单元的look and say板块中,可让学生自己设计语言环境,进行对话,不要让学生局限在教师设计的语言环境中,遇到重、难点时,可设计一些障碍,使学生感到困难。

三、设计主体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活动是主体存在的依据和条件。主体是现实活动的主体。正如“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一样,主体的存在方式是运动。离开了具体的、感性的活动,任何人都无法获得主体地位。主体作用也无法发挥。离开了活动的人,只能是潜在的主体、可能的主体,只有承担和发动了活动的人,才具有主体的规定性。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人的活动是一种“人类机能”。

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不管是整个人类的主体性,还是个人的主体性,都不是主观自生的,不是主观精神的固有属性。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活动赋予,并在活动中发展的。’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教学,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途径。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a、呈现活动。b、练习活动。c、交际活动。每一类英语活动都有很多方式,很多活动是交叉进行的。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活动就无法交际,要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必须从组织活动人手。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识水平、英语基础;客体情况指英语特征、教学目的和内容、英语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的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连接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昕、说、读、写方面的有效训练。

学生只有在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英语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活化为交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开展各种趣味活动,使课堂教学引人人胜,别开生面,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提高课堂凝聚力,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四、结语。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外语、计算机的重要性益发凸显,成为获取各种信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全国范围内相当多的地方,都把儿童英语教学列入新时期的教学工程。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则成为小学领导和教师所面对的新问题。由于到了初中,学生会更系统地学习英语,且作为一门主课来学。因此,小学英语的教学既要扎实、可靠,又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由此看来,要让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英语入门,就需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方法,密切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上一篇: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三年规划下一篇:防震减灾日活动总结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