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倾城

2024-11-0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月光倾城(11篇)

1.月光倾城 篇一

夜幕降临,喧闹的小城里月亮在路灯闪耀的瞬间,献出它美丽的身姿,毫不逊色于田野中冷清的月光。

乡村中的月光是一览无余、肆意而为的,它并不受拘束,而在城市中的月光虽然受霓虹灯、远光灯的阻挠,但它依然光芒四射,将自己的力量播散到每一个角落。屋顶上洒落的月光,树梢上垂挂的月光,伴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同步轻移的月光,无时不在人们心中烙下温馨的感觉,绵绵不断的月光犹如仙女穿着纱衣下凡,带给思乡的游子浓浓的慰藉,带给孩子们甜甜的梦,带给大地明亮与祥和……

月亮像妈妈为我精心熬制的白米粥,洒满了大地,那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清香,飘荡在小城的每一个角落,让漂泊在异乡的游子也感受到母亲般浓浓的爱……

夜深了,云雾如一件纱衣缓缓围绕着月亮,彩色的霓虹灯将云雾映照得五光十色,让云雾更像是调皮地孩子们在月亮上画的彩色棒棒糖。在繁忙的日子里,有谁曾细细品味这小城中的一轮温暖的明月?每当夜幕降临时,是月亮在带给小城希望与爱。

2.月光倾城 篇二

洁尘作家

我认为在某一专门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女性便当得起“才华”二字,但若要到“倾城”的程度,必然是该领域的人中翘楚。而众所周知,陈巧茹女士作为川剧表演艺术家,多年来在川剧表演这一领域表现得极为突出,多次获得多项大奖,今天获得“才华榜样”这一殊荣,可谓当之无愧。

赵艳斌

毓秀苑总经理 成都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

所谓“才华”,应该是既有“才”又有“华”,我认为“才”是要有才气、有知识,而“华”通“化”,即有文化。现代女性要具备才气、知识和文化才是完整的,因为只有有才又有华的时候,女人才会是美丽的。

郭燕 画家

《成都女报》曾经颁发过“才华倾城”的奖项给我,但是说来惭愧,我总觉得自己只会画画而已,其实当不起“才华倾城”这4个字,因为在我看来,“才华”应该不仅仅是精通某方面的技能,更应该对生活有很深的了解,具有生活上的协调能力,将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生活的关系平衡得很好,这才能作为“才华倾城”的楷模。

颜如琢

成都八益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艺术顾问/四川乡情画院秘书长

我觉得“才华倾城”的女性应该既有自己专业领域的魅力,又兼顾生活领域的魅力,就是说无论从她的事业还是她的生活看,她都是一个相当吸引人的优秀女性。单单是在专业领域出色但不懂得生活,或者单单是精于生活而无自己的事业,都不能称之为有才华,所以说,现代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我们只能精益求精。

阿嘉娜 画家

所谓的“才华倾城”,首先是要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比其他人更为出色;其次也要视野宽广,每个领域都要有所了解,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拓展出新的向度。因此我所理解的“才华”应该是并不局限于某一领域,而应该拥有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我刚刚在欧洲住了几个月回来,越是接触国际上的东西,就越是觉得应该对我们的国粹有深入的了解,而陈巧茹老师的川剧便是我最近最为关注的国粹之一,由她获得“才华榜样”这一大奖,相信对于国粹在现代的推广有很积极的作用。

嘉宾看“爱心倾域”

高九云 成都市妇联副主席

我们倡导的“爱心倾城”应该是自己具有爱的能力并且给予更多的人无私的爱,让爱去温暖所有的人和感动所有的人。杨红樱用心灵的爱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用物质的爱关爱和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体会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她的行为是心灵美、智慧美和言行美的叠加表达,我们认为这就是当之无愧的“爱心榜样”。

赵芸 西南英商会主席

我认为“爱心倾城”首先是要对于公益慈善事业有所贡献,像获得榜样大奖的杨红樱。我们商会也很重视倡导这种爱心,每年有很多专项拨款用于公益和慈善。这次颁发爱心榜样大奖,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学习榜样的爱心举动,并且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够身体力行。

杨羚 成都金沙太阳神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人之初,性本善,爱心是发自每个人内心的东西,当然,也需要根据每个人能力的大小来做。如果有更大的能力在公益慈善领域做出更多的事,具有足够的影响力,激发起大家向善之心,就能够堪称“爱心榜样”。

无言成都人民广播电台Only radio唯一音乐频率总监

在普通人的理解中,所谓勇气就是面对困难不屈不饶,在逆境中勇往直前;但是在我的理解中,勇气更应该是在顺境中也能泰然处之。雷庆瑶的勇气,是我非常欣赏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好几个主持人一起主持节目,中午放饭的时候,我看见她手脚不方便,准备主动帮她领取盒饭,谁知道雷庆瑶拒绝了我,她说的一句话至今令我印象深刻:“让我自己来,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这句话让我对这个姑娘的勇气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强势的一方,但是其实从内心世界和价值观上看来,到底谁是强势,谁是弱势,是不一定的。至少从雷庆瑶这个小姑娘这里,我看见了一个强势者的勇气。

王莉琳 成都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

在我的心中,对“勇气”这个词最好的表现,就是坚持。坚持是一种美德,坚持需要勇气。雷庆瑶不愧获得“勇气榜样”的称号,我觉得她是对于“勇气”最好的诠释。她怀抱着“像正常人—样享受生活”的美好信念,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永远有勇气把自己的努力坚持下去,并且最终获得了她希望的美好。

陈又 作家、编剧、当代艺术专栏作者

在我心中,能够担得上有“远见”这个词的人,内心一定是有着较为缜密的全局观,性格特质里也有着相当勇敢和坚韧的部分。

我认为梁上燕女士便是这样的一个人。全局观让她在细微的待人接物之事中,有着豁达包容的心态;而对于事业的长期运筹与谋划中,她的精神又始终处于一个比较高的领地,能够穿透眼前的繁琐去预见未来。勇敢和坚韧的品质,让她不断地克服掉迎面的困难,最终逐步走向自己预见的那个领地。

张秋萍 成都长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巴贝拉意式休闲餐厅 董事

远见是指对某件有意思事情的谋略或者判断,不管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适合。我觉得梁上燕就是一个这样的女性,她是我们的客户,所以我和她私下也有过接触,从接触中我发现,她是一个有远见也有头脑的女人。她能以冷静的头脑分析现状,并且为未来做出详细的规划,我觉得这样的女人能称为“远见榜样”。

3.温一壶倾城的月光醉饮忘情散文 篇三

握一朵温婉的雨,寂寞空守。谁俏立相思林中,忆那年花前月下两心同。

今朝,问月老情何物,生死相许。不见伊人倦倚桃靥,孤影独照影自怜。

泪湿粉靥,孤影独照。伊心依旧,借问春风归不归?抚一曲悱恻的柔肠,忆今生那年。你顾盼的星眸里,可还驻守我的俏模样。你的月下,可还飘泊着相思万缕。那颗薄凉的心,曾与你低眉间的温柔,相对莞尔。我的歌声里,思君何事泪纵横。是谁,温一壶月光,醉了江南的烟雨,却唤不醒那颗彷徨的心。

你的人间,醉饮忘情的残酒。携手一程山月,缱绻芬芳。我的江南,心事如莲,怡然自得。远方的山月,拂过岁月的清愁,静听花开不语的残章,袅袅而来。是谁,脚踏一朵彩虹,剪风为柳,落墨成冢。是谁,在你路过的彼岸,播种南国红豆,愿君多采撷,聊寄相思意。

经年的雨,落下。拾起的是一颗深情的心,宛如一颗泣血的红豆。情深深几许,却圆不了一个长睡不醒的梦。我交付一生的爱,只为了等你在月下,踏风而来。为我捕捉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我愿意等你,在水一方。我愿意等你,在朦胧的经卷里,踏歌而行。与我一起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摘一阙缱绻,清浅你的长亭。拈一曲行云织梦,奔赴春天的渡口。彼岸,可有你,守望我的背影,可有你相思的落款。花开若有期,尘缘无绝期。请许我一个永远的晴天,让我可以采摘那一缕温暖的阳光,亲近你的心。请许我花开相惜,花落相守,醉卧一朵蔚蓝的晴空下,与你相约千年。

明月不知离别苦,秋水长天恨几重。一缕春风相思引,孤影独照影自怜。翻阅春天的眸,娴静的诗句里,伊心依旧。只是那朵悲悯的爱情之花,玲珑了半生寂寞,又落入谁的墨迹,千古同眠。流逝的岁月羽化成一只蝶,掠过我沉寂地心湖,徒留遗憾,却难追忆。孤独,宛如屋檐下的郁结,结成愁,再也寻不回初遇的最美。徒增伤悲,却难自抑。

那年,那月,那光阴被无边的月色漾成一束勿忘我,自在开合。那朵含苞的花语里,雪藏着一个你。郁结的心事,布满了尘埃。挥之不去的是被束之高阁的残忆与无处可觅的前缘。遗忘本身可有回头路,奈何被光阴深锁,再也回不去了。那些远走的人与事,早在岁月的银丝里,慢慢老去。只是,我依旧怀念初遇的最美,不曾走远。

缄默的诗歌,漫过烟雨桃林,零落成海。那些吐露芬芳的暗香疏影,执著情深不寿的花开花落,美丽而忧伤。你的暧,握别我的芳华,断肠声里忆平生。我的芳华,握别你的春雨,孤影独照影自怜。是否,当春风摇曳一方净土,你与我的故事会如昨日重现,浮出盛开的浅靥,借问月老情何物,直教痴心人不悔断肠?

玉指轻拈,一枚温暖的词。千山暮雪,愁起描淡妆。浅靥盈盈,独倾谁人国。谁在我的诗句里,吟咏一个永恒的瞬间,把某个温暖的背影,凝望成绝句。静好如初的光阴,流转一场飘零的花事。续写前缘今生的缘聚,忆一个俩俩相忘的曾经。

你的繁华,落入灵魂的跫音,遗留下一个孤寂的背影。我寄身流血的诗句里,静好如初。若某日,你邂逅一个如花的女子,请为她短暂的停留。让她把一些孤单的诗句,锈在你的眉弯。然后,掩上诗意的门,温婉成一朵佛前的莲,待君千年。

落泪的黄昏,织行云。你撑一阕月色,婆娑千年碎影。我执夕阳之舟,载几世离情,却忘不了断肠声里的晨钟暮鼓,青灯伴白头。爱的潮落,如季节的风帆,一瞬千年。你与我早在轮回的彼岸,徘徊千年,却隔如参商。彼岸花开千年,花叶不相见。宛如你与我,咫尺天涯,却相见无期。是悲,是欢,是苦,是涩。或许,遇见就是一种无声的别离。当寂寞的光阴淌过,我于一首诗中坐化,重归寂静地轮回。

你的春天,我来过。我的冷雨,你走过。那一枝枯萎的花期里,有被你雪藏的妙忆。今生不求生死相许,只求在你心上开出一朵纯白的勿忘我。缘来,我惜。缘散,我懂。说好的一辈子,就让它化为一曲江南,悄然融入你的北国,在你的掌心开出一朵冰花。尔后,你居住在你的北国,我深锁香闺里的江南,相望相忆两不知。

我的明月,留在玉人二十四桥,月盈又月圆。你载着春光,漫步迷离的雨季,曾来过,那个女子的梦里。那个梦飘走了,我还睡在你的心上,与你湿漉漉的诗句,莞尔相望。一朵,又一朵走散的.诗句,落入你窗前,又匆匆离去。我在那些温婉的诗句里,为你播种一个永恒的晴天。你可曾在那把晴伞下,拾获那封寄往来生的祝祈。

你的幽谷,埋葬了一双温柔的眸。三月的春雨,从我的鬓边打马而过。我只愿住在憔悴的诗香里,为你凌波微步,为你涉水归来。你可愿,握一枝祈宵的笔,诉说相望相忆两不知的惆怅与孤寂。或许,你如同我一般,喜欢坐在月下,折叠忧伤,把每一颗路过的星星,绻缱成相望相忆两不知的星语星愿。

嫣然,浅笑。你的眼穿越我的梦,与芳香的诗句一起谈情说爱。地不老,天不荒,此情永长生。每一场雨,都是知音。一个人守着雨后的黄昏,流淌成诗。你,款款走来,于记忆的湖面上泛起波纹。每一朵,都孑孑独立。一半隐居在你蔚蓝的天空,一半雪藏在我冰封的彼岸。

温凉的泪痕,唤醒了如花的流年。让我在你的箫声里,稍作停歇。不用浪漫的诗句,只用一个吻,封缄今生的情深缘浅。那把旧年的唐伞下,落了一地素白,那是你澄净的心,不染风尘,纯净如水。剪一缕相思,徜徉飘香冷雨,轻掩了诗意的门扉。独守痴忆的经年,任孤独在我的庭院茂盛。纷落的繁华,铺满月光小径。侧耳倾听,岁月的琴音,落墨成芳。

散落红尘的情句,携带人间四月的馨香,无华亦自芳。那一曲清婉的恋曲,飞度沧海,相望相忆不相忘。只想,在岁月的晚景里,拾一朵勿忘我,把她播种在你凄凉的诗句里,温暖你。只想,玉指轻拈一朵伊的笑靥,把如花的岁月,播种在繁华的静寂里,守护你。

4.《倾城之恋》影评 篇四

白家好友徐太太,为白家七妹宝络做媒,介绍南洋华侨范柳原。范留学英国,后返沪经商,生活浪漫不羁。相亲之日,宝络央求流苏作伴。不料范却钟情流苏,整晚与她共舞,而将宝络冷落一旁。宝络婚事无望,家人怪罪于流苏,流苏有口难言。两人互相倾慕,发展出一段华丽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柳原因公去香港,徐大南迁时邀流苏同行,流苏与柳原在香港重逢,坠入爱河。风流的柳原并没有结婚的打算,流苏不甘妥协回到上海。柳原来电请她来港相聚,为情驱使的流苏赴港与柳原同居。最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在漫天烽火下,柳原去不了英国,两人遂在报上发了结婚启事,倾城的香港繁华美梦虽尽碎,却造就了陷落中的范、白在香港暂过平淡的同居生活。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作者自述

《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的而又尽人情的故事。《倾城之恋》里从腐朽的家庭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是庸俗。

战火硝烟的年代,炮火纷飞的无情轰炸,珍贵的生命随时都有在顷刻间毁灭消失的可能。生命是脆弱的,在强大而又无知的军火面前。然而,一种命中注定的宿命感情压迫得他和她无法停止对她和他的寻找,哪怕自己随时都有可能灰飞烟灭于任何一个未知的瞬间。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无法停止,无法不如此执着地忘却了自己的存在。疯狂的追寻是因为无法想象这个世上倘若没有了他或她时的情景,惊恐的不再是炮弹,也不再是战争,却是对方万一,即使只是万一也不能的,先自己死掉,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该如何活得下去?所以,我情愿被炸死,情愿被毁灭,也无法不去找你。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恐惧得连呼吸都是一种奢侈,她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他的名字——柳原,柳原,你让我到哪里去找你呀?到哪里去找你呀?血色的火焰,弥漫的烟火,此时于白流苏来说只是一种悲哀绝望的画面背景而已,她早忘却了它们的可怕与凶恶。最是那动人心肠的一瞬,范柳原犹如狂风骤雨式的从背后抱紧了白流苏,生命的意义在这一刻得到深刻而伟大的凸显,它超越了世俗的爱情。假如白流苏未曾确认背后抱她的人是范柳原,那么她会宁愿永不知道背后的人是谁的好,这样,她至少还可以残存一丝念想——也许身后的人应该就是他吧。不过,即便不问,她也是可以确认的。因为,这个世上,会那么紧张她,能抱她那么紧的人除了范,还会有谁呢?那真真是“死生契阔”啊,岂是一个失而复得可以形容万分之一的?那种波澜壮阔,生死相随的情感真是只能感,莫能言吧。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6 17:11

白公馆是一个现实得让人寒冷的呆不住的地方,唐家的婚姻也无疑是失败的。同样的,范柳原与洪莲最后无疾而终的爱情也只是一个错误。只有他俩才是命里注定,天造地设的一对。她嫁给谁都是错误,而他爱上谁都不对,这一辈子,她只是为了遇上他而存在的,他也只是为了爱她才来这个世上的。人生,真爱如此,夫复何求?一场华美而凄凉的爱情盛宴,盛开在一座城市的毁灭中,“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般刻骨铭心的爱恋,幸福两个字已不足以表达这样一份感情的珍贵。想来,毁灭中残留的东西是最可贵的,就连爱情也是。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6 17:18

剧中,白流苏和范柳原在前十几集中,只在各自的生活圈子里或喜或悲,或酸楚或甜蜜地过着不相干的两种陌路人的生活。说实在的,过于冗长,反而男女主人公白流苏和范柳原的交集部分则太过轻了。当然,前面的部分都是编剧有意加的,后面的精华部分才是张爱玲小说的主体部分,不消说是更加具有魅惑力的。

看过该剧的同学都说电视剧拍得不及小说写得好。个人认为该剧还是拍得极好的。单不说剧中各式各样的旗袍很是一个亮点,活生生地折射出了一个张爱玲的时代。就连演员陈数(饰演白流苏)和黄觉(饰演范柳原)也是配合得极好的。不是说陈数有多倾城倾国,美若天仙,《倾城之恋》本也不是因为女主人公的美貌而命名的,而是因为一座城市——香港的倒塌成就了白和范的爱情,但她的气质的确是相当符合张爱玲小说里塑造的白流苏形象。尤其是她低头的那一瞬,真的像徐志摩诗中所写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水莲花般娇羞,让人着迷,看着就醉了。黄觉算不得帅,虽然剧中刻意称他长得很帅。但从他坚韧,正直,善良,富有正义感,智慧,痴情等优秀品质集于一身的男子汉气魄中,我却领略到了作为男性的另一种无可挑剔的完美。在他身上有一种力量,一种独一无二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得范超越了小说中定位的形象,我认为,这是该剧的另一成功之处。

5.倾城之恋影评 篇五

于我来说,比起男主角是周润发来说更吃一惊的是导演是许鞍华,之前女人四十、我要成名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都断断续续地看过,不算太久以前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声名鹊起的时候又是看到她的专访一本杂志一本杂志地上,所以连着张爱玲的名字在一起难免期望过分地大了一点。片头的游园惊梦确实吃惊,就以为接下来是有大幅改动的手笔,心里抓紧了要仔细看下去的念头,却在白公馆有些挤的小房间里铺开一屋子的逼仄里慢慢放松下来。缪骞人一身银线镶花的月牙白旗袍扮作白流苏坐在屋子的一角,背脊僵硬,捏了根针不紧不慢地钉手上一双绣鞋,三爷油光满面地喊起来:“老四你猜怎么着……”。想起来看到这里的时候自己脸上一定是掩饰不住的失落,一是因为这个白公馆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白公馆,“白家是大户人家,虽说已经破落,但规矩还是很多的,其中的一条规矩就是一般情况下到了晚上不出外访客,也没有什么客人来访”,总觉得白公馆应该更大一点、更亮一点、更潦草一点;而白流苏也不是自己想象里的白流苏,张爱玲描述的白流苏是这样的:“她那一类的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她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磁,现在由磁变为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上颔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的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想象里的白流苏会更凛冽一些、更娇媚一些、更美一些。

而后基本上是一边看一边想起来从前看过的小说文本来,竟是分文不差——这真的是要命的地方,本来,如果电影改得面目全非,一旦看精彩了,心里也还要叹一口气,怎么就改得我都看不出是张爱玲的手笔了;而要是按了《倾城》的下笔像古天乐李若彤的《神雕侠侣》那样照瓢画葫地复刻了一遍,纵使是心里看踏实了,嘴上也饶不了它,更何况本来就是个影像簿坯子的《倾城之恋》,若是如此,不知道要落多少人的口舌。

偏偏也就是有这么多不满意的地方。电影基本上把书里所有的有些名气的句子都用上了,哪怕是旁白似的警句,也要搬出来指派一个人来说出来——这也自然有它的好处,但是于我来说,还是感觉一块硬壳卡在中间,没有揉平,于是整部电影看的时候颇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生怕又从谁的嘴里溜出来一句话。事后想想也觉得自己可笑。

读小说的时候心里也曾给自己放过小电影,中间被放大的是流苏和柳原第一次的见面,他和她在舞厅里跳了一支舞,又跳了一支舞。电影这部分却像小说里那样被四太太两言三语地带过去了,看的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失落,本来觉得流苏已经在选角方面输了一层,却还当当地把这个让角色立起来的机会放掉了,虽然不能算大错,但心里还是希望这一幕哪怕是占些时间也好。流苏是精明的,上海的小女人,骨子里应该还透着一股压抑的风骚和无依傍的单薄,只在少数时候放下端了几十年地架子像个卸了装的戏子。柳原也应该是被她身上的这种不自知的美吸引,他是留洋回来的,看到流苏的时候也像是洋人看京戏那样,不知所以然地爱上了,却是用洋人的眼光和方式。缪骞人也有她自己漂亮的地方,肢体笑靥却是硬的,没有流苏这个名字里娇媚的感觉。

但是觉得周润发就是范柳原。找资料的时候知道,原来周润发认为自己对这个角色的处理是失败的,演绎方法也是错误的。周润发认为自己是个不喜欢读书的人,不适合扮演知识分子角色,因为很多东西不是即时学来的。但是于我看来范柳原却难有第二人之想,柳原的风流倜傥、圆滑世故,待流苏的若即若离——想起来似乎也只有他能够轻而易举地让人信服。

这点说起来也可笑,当初看张的小说的时候,心里一直惦念着什么时候看看电影的版本——再不济,电视剧的版本也是要瞧上一眼的。但是到了电影一出来,心里又百般挑剔,恨不得自己替导演编了剧本去。其实平心而论,这部电影在看的时候也没有特别难受的地方,有些刻板,但好歹舒舒服服的一路看下来了。电影里流苏在送走柳原以后一个人站在房子里,扶着肩,墙底的一片粉绿色像八教二楼的走廊。流苏用手指弹了一下墙壁,继而伸出整个手掌摁上去,然后半痴半醉地摁亮了灯,撑了身子往楼上晃荡过去,最后劈头倒在床上。门未关,脚步声由远及近慢腾腾地沿了梯子把灯关上。

许鞍华回忆在筹拍《倾城之恋》的时候,说是为了跟张爱玲谈版权,她联系到张爱玲在香港的挚友宋祺。拍片前,宋祺还请过许鞍华和周润发到他家吃春卷,跟他们讲那个时候男人应该怎么坐、怎么站。宋祺建议周润发演得轻一点,不要太情深款款。许鞍华还向宋祺问过拍片的建议,她后来说,“我很后悔没有听他的。他说《倾城之恋》,应该像是一个男女斗争斗智的喜剧,像一个四十年代的喜剧。”

从前老师说过,她不喜欢张爱玲的原因是她明明是历经了那个混乱动荡的年代的,但是从她的文章里一点都看不出那个年代的特征,这次的《倾城》也是这样,电影最后结尾的时候时局动荡的烽火还是像蜻蜓点水一般一笔带过。

6.红颜倾城——陈圆圆 篇六

陈圆圆原名邢畹芬,是常州奔牛镇上的一个小家碧玉,父母早亡,从小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疼爱孙女,曾送她到镇上的私塾读书,私塾先生为她改名为沅。邢沅十四那年,祖母卧病不起,家中没有了收入,为给祖母治病邢沅左借右贷,终至负债累累。后来,人们不愿再借钱给这个无力偿还的小姑娘了,没钱给祖母买药,小邢沅急得整天直哭。这时,镇上的一个常年在外经商的小贩回来了,打听到邢沅家的处境,便来到她家,装出一副好心对她说:“邢姑娘不必着急,我在外面有些门路,可介绍你到苏州做事,赚了钱就可以养活你们祖孙俩了。”

走投无路之下,邢沅相信了那小贩的话,同意随他去苏州做事。临走前小贩还借了些钱给邢沅安置好祖母,邢沅心里十分感激。可到了苏州邢沅才明白真象,那小贩是将她卖到教坊中作歌妓,卖身的钱一半给了她安置祖母,一半让那个小贩收进了腰包。既然走了这一步,小邢沅也没有了挣扎的余地,只好听凭了命运的安排。在教坊,邢沅学习了歌舞琴画,由于她天赋颖慧,很快就在教坊中崭露头角,歌舞尤占魁首。鸨母为她改名陈圆圆,高张艳帜,招揽贵客,不久就成了名霸一方的红人,倾倒了无数王孙公子。

这时正值明朝末年,内有起义军风起云涌,外有满人虎视眈眈,弄得大明朝廷摇摇欲坠,崇祯皇帝更是心神俱疲。而后宫中明争暗斗也正激烈 ,田贵妃施展狐媚手段,迷得崇祯皇帝神魂颠倒,正宫周皇后却倍受冷落。周皇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为了帮女儿夺回恩宠,盘算着要找一位才貌迷人的美女安插到皇帝身边,作为周皇后的心腹与田贵妃一争高低。

崇祯十四年秋天,周奎因营葬先人遗骨之事回到了原籍苏州,他深知江南多美女,此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后宫访艳。在苏州,经四方查访,最后相中了正值二八佳龄的红歌妓陈圆圆,陈圆圆不但歌舞出色,诗画俱佳,更有一种动人心弦的神韵,绝非一般美女可比。

第二年春天,陈圆圆随周奎北上京城。老奸巨滑的周奎,先是将陈圆圆收为义女,在府中经过一番调教培训之后,再伺机送进了周皇后宫中。周皇后对陈圆圆也颇为满意,将她精心打扮一番后,在宫中设下便宴,特意将皇帝请来饮酒取乐。席间,陈圆圆奉命为皇帝表演歌舞,只见她长袖轻舒,纤腰款摆,歌声娇柔婉转,眉目间春意盈盈,煞是动人;表演罢又上前来为皇帝侍酒,言语温婉,乖巧灵利,确实让人动心。可是这时崇祯皇帝被军国大事搅得头昏脑胀,根本没有心思重结新欢,对陈圆圆只是欣赏,没有收纳之意。陈圆圆在宫中盘桓了两三个月,终究没能投入皇帝的怀中,周皇后只好打发她返回了周府。

进宫时满载着周奎的希望,如今却一无所成地回来了,周奎当然心中不快,陈圆圆在周府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被贬到歌舞班中充当歌舞姬。

明廷内忧外患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李自成的势力已越过宁武关、居庸关,直逼京师;满清军队也从东北面发起进攻。危急关头,明朝廷下诏吴三桂以总兵身份统领大军镇守山海关。

吴三桂是原锦州总兵吴襄的儿子,能骑善射,智勇过人,曾中过武举;崇祯初年,吴襄因贻误战机而被革职,同时吴三桂则升为宁远总兵;清兵进攻宁远时,来势凶猛,明朝的军队则软弱懈用,致使宁远失守,吴三桂因之被连降三级;后来,吴三桂痛定失痛,加紧操练兵马,使他的部下成为一支劲旅。如今国难当头,急需将才,所以朝廷又将他提拔出来,以镇守国门,还连带起用他父亲吴襄为京营提督。一时间,吴家父子兵权在握,成了京城里的热门人物,乱世之时谁都想得到军队的庇护,所以吴三桂离京赴任时,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纷纷设宴为他饯行,想为自己今后找下个靠山。

嘉定伯周奎自然也不落后,在府中摆下珍肴美酒款待吴总兵。这天,除了数不清的山珍海味呈列在吴三桂面前外,还有周府中绝色的歌舞姬陈圆圆在席前奉歌献舞。一阵悠扬清新的丝竹声后,陈圆圆身披白纱舞衣从重重帘幕中缓缓飘出,就好象一朵白云飘到了大厅之中,她淡扫蛾眉,轻点朱唇淡雅中露出一种超尘脱俗的气韵来;轻舒长袖,明眸含笑,那笑便像烟雾笼罩着的牡丹花,朦胧而诱人心醉;一段轻舞后,在厅中站定,随着动人心弦的乐器声,唱起了小调,那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天际飘来,轻悠悠地荡入听者的心底,宛如清泉浇身般的清爽。这舞这歌,把上座的吴三桂迷得欲醉欲仙,捧着酒杯,眼痴迷迷地盯着陈圆圆,好半天忘了喝酒,也不知搁下酒杯。

陈圆圆歌罢,奉周奎之命捧了银壶来为吴总兵斟酒,吴三桂心荡神移地接了酒,一饮而尽,陈圆圆拽着长裙飘然入内,吴三桂的目光随之而去,良久都不曾收回。

宴散前,吴三桂终于按捺不住,悄悄对周奎说:“倘以圆圆送我,战乱之时,我会先保贵府,再保大明江山!”周奎会心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吴三桂派人带了千两黄金作聘礼,到周府求婚。周奎早已准备好丰盛的嫁奁,当天就亲自把陈圆圆送到了吴家。

此时边关战事已急,吴三桂王命在身,可他还是挤时间举办了隆重的纳妾之礼,只等享受了洞房花烛夜,再启程赴任。

这一夜新郎新娘早早入了洞房,只为良宵苦短,第二天拂晓时分吴三桂不得不登程。这夜的洞房春光如何,有诗为证:

月向风清星眨眼,英雄美人无限欢;

适才倒浇红蜡烛,此番又棹夜行船。

偷香粉蝶餐花元,戏水晴蜓上下旋;

乐极情浓无限趣,灵龟口内吐清泉。

无奈好梦易醒,两人尚兴意未尽时,屋外已响起大军开拔的号角。吴三桂揽衣推枕,匆匆梳洗完毕,门外已传来禀报:“鞍马已备好。”这时,陈圆圆面带红晕地倦倚床头,钗横鬓乱,泪光莹莹,吴三桂看着她,怎么也挪动不了脚步,回过身来拥抱着她,吻了又吻,揉了又揉,在门外又响起催报声,才不得一步三回头地走出了房门。

吴三桂离开京城不久,闯王李自成便率大军攻入了北京,建立了大顺王朝。城中旧臣遗老全部遭到了搜捕,吴襄及全家也在其列,而陈圆圆的美貌被闯王的心腹大将刘宗敏看中,于是夺为侍妾。“大顺帝”李自成逼迫吴襄写信给吴三桂,劝他来京受降,否则要他全家性命。

信派专使送到了山海关吴三桂手中,见信后,吴三桂动了心,他深知大明皇朝已无重兴的可能,不如干脆顺应时势,归附了李自成,也好保全家人的性命。这时他突然想起了陈圆圆,在他的想象中圆圆应是和家人一同在押,可他还是不放心,便随口问了一句:“陈夫人现在何处?”来使觉得陈夫人不过是一小妾身份,情况无碍大局,便如实相告:“陈夫人已被刘宗敏将军收入府中。”

听到这句话,吴三桂顿时火冒三丈,怒吼道:“岂有此理!”随即抽出佩剑,一剑砍下来使的头颅,他的打算也随之彻底改变了。

吴三桂自忖光凭自己的兵力与闯王交战难操胜券,于是派副将杨坤持书到满清大营,迄求睿亲王多尔衮出师相援,准备好好地惩罚一下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以泄痛失圆圆之恨。如此以来,他是准备以父母妻子的性命作代价的,而且还装模作样地致书父亲说:“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旁以诱三桂,不顾也!”堂而皇之地以尽忠于大明皇朝为借口,来陪上全家的性命。岂不料请清兵灭大顺国,将来的天下无疑为满清人所坐,哪不就是背叛民族的利益,引狼入室了吗?为了心爱的陈圆圆,家人也好,民族也好,吴三桂已顾不了那么多!

吴三桂开关引清兵通往北京,正合多尔衮的心意,他立即发兵入关。李自成侦知清兵逼近的消息,就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向东迎去,同时带上了吴襄作人质。两军交战于一片石,由于清军与吴三桂的兵马并肩作战,致李自成大败,一怒之下,马前斩杀了吴襄,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又杀了吴家老少共三十八口。

清兵紧追不舍,李自成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带上京城的金银财宝撤回陕西老巢。临走时本想带着陈圆圆,陈圆圆却认认真真地劝告说:“妾身若随大王西行,只怕吴将军为了妾身而穷追不舍;不如将妾身留在京师,还可作为缓兵之计!”李自成听了以为颇有道理,命运危急关头,他无心留恋美色,索性丢下陈圆圆跑了。

可惜那边吴三桂并不知道陈圆圆留在京城,挥师紧追李自成的残部,一心夺回心爱的女人。一直追到山西绛州,忽然京师有人来报,说是已在京城寻获了陈圆圆,吴三桂喜不自胜,立刻停兵绛州,速派人前去接陈夫人来绛州相会。

陈圆圆来到绛州时,吴三桂命手下的人在大营前搭起了五彩楼牌,旗旗萧鼓整整排列了三十里地,吴三桂穿着整齐的戎装亲自骑马出迎,其仪式之隆重决不亚于迎接圣驾降临。

这一夜重会之欢胜似当初洞房新婚,营帐中点起了红烛,挂起了芙蓉帐,喝过重逢喜酒的吴三桂紧紧搂住失而复得的陈圆圆,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仔仔细细看了个够,亲了个够。陈圆圆经历了劫难,又受奔波之苦,神色带有几分倦态,却更加显得娇憨妩媚,让吴三桂怜爱得心尖发痛。全家三十九人惨死的悲痛被他抛诸脑后,一心一意地享受着陈圆圆的魅力,一任李自成残部渡过黄河回了陕西。

此时京城里也正热闹,多尔衮组织人马隆重地迎接清世祖顺治帝入关,在北京建立了大清朝廷,准备全盘控制整个江山。为了表彰吴三桂开关请兵之功,清朝廷册封他为平西王,并赏银万两,吴三桂竟然也不加思索地接受了下来。这样一来,当初请兵相助的初衷完全变了质,不折不扣地成为开关延敌的民族叛徒。

在吴三桂戎马倥偬的那些年里,陈圆圆紧随其左右,为他消愁增乐,简直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可是在政途选择上,吴三桂并不听从陈圆圆的劝导,不惜将曾是自己君主的大明皇朝置之死地,使大江南北掀起滚滚硝烟,陈圆圆默默看着这一切,不免黯然神伤。

在昆明稳定下来后,吴三桂冠冕堂皇地以王爷自居,并提出封陈圆圆为平西王妃,不料陈圆圆却不肯接受,她提出:“妾出身卑微,德薄才浅,能蒙将军垂爱已属万幸,实在不配贵为王妃,宁愿作侍妾追随将军左右!”陈圆圆此举着实令吴三桂费解,别的女人不惜争风吃醋为的就是一个名位,她竟然把送上门的恩惠拱手推出。

为何陈圆圆会做出这样不可理喻的事来呢?且看她此时写的一阕“丑奴儿令”: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词中所绘并非眼前之景,而是此时之情,满怀落寞消沉,便是陈圆圆这时的心境。经历了十几年的坎坎坷坷,惯看了人世间的沉浮起落,生生死死晃如过眼烟云,她对一切都已看淡。何况她也明白,为了自己吴三桂不惜引外族入关,毁灭大顺王朝,背弃朝廷及家人,落下了重重罪名,这一切虽然谈不上是她的过错,可毕竟与她有关,让她自感罪孽深重,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作王妃。

7.倾城的高中作文 篇七

最稚嫩的叶,连凋零都不屑,何必生离死别。

太美的,是罪,太智慧的,也是罪,那些太美太智慧的,是女子还是男子,美好得连寂寞都是罪过。那些在时光斑驳光影里未消失的浅淡轮廓,一笔勾勒出一个传奇,是谁又在谁的背影里替谁唏嘘不一般,千年未逝的`孤寂,谁又执笔来题。染指一席妖冶过剩的流光,倾城最伤人。

脱不开,故事的结局总是逃不开悲惨的宿命。死,往往有两种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不知道他们又该用什么来评定,轻,重早已介于两者之内或之外了,或许应该是这第三种吧,久久萦回,散不去一缕孤魂愁杀人。

或短暂或漫长,时光总是消磨他们比其他人更多的心智,渗透脉络的压抑,不动不痛,这难以复加的伤,这无法言表的恨。一颦一笑是刀,巧笑顾盼是剑,在这刀光剑影中交织的平生,误了别人,也伤了自己。无欲无求又如何,为人棋子又怎样,世人都说他是美如妖,是毒药,不能靠近,不得触摸,不许窥探。举世皆浊我独清也好,众人皆醉我独醒也罢,途经这里,不是归者而是过客,我生之前谁是我,我死之后我是谁,抵不过宿命,渡不过彷徨,困在了眼泪中央。

8.唯你倾城诗歌 篇八

把昨日的零碎留给日记

我不会去争去抢

只想斯文的把微笑留给你

这一天的阳光,我还觉得热了些

可以的——

我会欢迎你来

但请把梦变真

这里不安静

将就一点安寝

我不会打扰你

枕头会为你的长发留足柔度

然后把你那美的`睡姿铭记

你会说我是变态

但我喜欢

我不会介意一切眼光

只需你认可的羞涩举动

我便知下一秒该做什么

于是——

想给你一些话

里面没有什么

只想把今日的时光拿去偷乐

因为有你

所以我想写一点给自己的话

然后告诉你

若是你——我会去争去抢

不会为斯文而错过

给自己勇气与机会的权利

卸下伪装——

虔诚地出现在你笑的世界里

不老的爱情

我们并肩坐着

随便说些话儿

所有激情的生活

都已渐渐平静

或者遥想当年

双目凝望的一瞬

多少幸福的感动啊

全都沉在心里

风在水上流淌

这是岁月的轻唱

我们铭心的事儿

一辈子不会遗忘

日子让我们老去

叶子绿了又黄

快乐的时刻啊

我们一起分享

我们并肩坐着

随便说些话儿

所有激情的生活

9.日光倾城 篇九

西湖湿地的核心区正午的地表温度是70℃,登山鞋底被烫得能让人嗅到皮革的刺鼻味。走过坚硬的盐碱壳地面,就像脚踩了一对风火轮。由于湿地的萎缩、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后坑那一片700多公顷的浩渺水域,过去要依靠羊皮筏子才能泅渡的大泽,如今,已经变成了芦苇密布的草滩。弯腰墩呢?那里曾经有19.8万公顷的海子,成千上万只水鸟汇聚的天堂啊,它们和鸣就有宏大的乐章,它们拍翅就有惊涛巨澜。弯腰墩如今也像一位老人真的弯下了腰。

浪花已经没有了翅膀,只有罗布麻粉红色的花铃在仅剩下汉长城遗迹的土地上呻吟。在引领我们走进这块湿地的袁海峰怅然的目光里,我们看到了沙漠逼近的气息,那是多么巨大的灾害!400公里的流沙线伸长了沙舌左右奔突,从三面合围敦煌绿洲。

作为西湖湿地保护区的新闻发言人,袁海峰比我们更加能够理解,一场豪雨、一条水渠,对于拯救西湖都是于事无补的。这块干涸很久的土地就像一个容貌娇娇的飞天神女降临凡间后变成了满脸褶皱的乡下婆子。它已经失去了神力,失去了美丽。正午的阳光白花花地直往人的骨头里渗,感觉五脏六腑都在冒火。

水位下降了,一切附着于水的植物也都变得矮小和稀疏。一棵棵、一丛丛,像营养不良的早产儿,期待人们精心的护理和调养。无论是灌木还是草本植物,都要穿破坚硬的盐碱壳,再生发出绿叶和红花,的确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不知道它们的根茎扎到了哪里,也不知道它们在雨水天能承接多少上天赐予的甘露。

没有一块能遮阴的地方。胡杨枯死了,红柳只有膝盖高,过去草没马背的地方,现在就只有一只兔子跑过去,也只能看到它身后飘起的烟尘。

“敦煌在喊渴!”

快10年了,每年我都有10多次到敦煌采访,这些年的新闻笔记,终究也就凝结了这一句话,冷冰冰的,如同鸣沙山脚下凄凉的月牙泉,如同莫高窟面前死寂的宕泉河。当被千万人游走和瞻仰之后,我的镜头里,还有没有那份轻盈的东方艺术恋歌?从20世纪初斯坦因淘走玉门关的汉简起,从斯坦因从藏经洞骗走经卷起,敦煌,从肉体到精神,仅仅剩下了一副躯壳。这让人无从梦想“华戎交汇一大会所”的斑斓丰姿,也无从聆听胡驼丁冬的铃声飘过阳关大道。

敦煌宾馆客房里的空调一直开着,橱柜上的冷饮闪闪地散发着光彩。我无法使自己安静下来,推开窗户,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这是一座要被河流抛弃的城市吗?熙熙攘攘的人群忽然离我那么远,我没有听到一滴水的流动声。

多年以前,我曾到过民勤,那些被迫搬迁后空空的村庄,至今都令我心有余悸。我走进一户小院,门扉洞开,灶房里已经涌起了半墙高的沙丘,锅台都已经填满了。青菜香、烟火色、沸水声,仿佛是几个世纪前的传说。只有堂屋墙壁上一幅《颗粒归仓》的墙画醒目地刺进了我的眼睛和内心。在去老虎口风沙口的路上,我看到了连绵不断的农田,那些耕地上尚未来得及收获的玉米秆、那些沙枣树上残红未退的沙枣子,就像一部失去了韵律的《诗经》,像一根躺在河床上发白的量水尺。

没有云,便没有雨;没有雨,在暴烈的日头下,万物都要忍受炼狱般的煎熬。民勤、敦煌,是西北缺了一角的天空,还是一处无以修复的滴血的伤口?

巍巍祁连山养育了河西走廊,有哪一块绿洲不曾被它俯视和恩宠?疏勒河、石羊河、哈尔腾河、党河,这一条条流水滔滔的内陆河,又何时停止过奔腾和欢歌?我也曾经穿越过祁连山腹地,那里的冰川、雪峰、大泽让我生发过对绿洲未来的美好期许。现在,在敦煌,我感觉那一次行走我走了很远,都没有回来。那幅大美河山的画轴似乎要被我的记忆悬空了。

月牙泉“沙不填埋,亘古恒之”,我又是从哪里读来的呢?从浩繁的《敦煌史话》到我写的长篇通讯《拯救敦煌绿洲》,我竟然寻不出一处出处。那湾清澈的碧水承载过多少名人雅士的忧思和笔墨啊。画,就要画得春不归;写,就要写出三秋泪,这才是对月牙泉灵魂的探察。当月牙泉喊渴时,你的画笔和你的文思呢?倘若你的足迹已经被风沙填埋,你的心会不会被家乡的河流洗涤?月牙泉,有没有人把你当成家乡的河流或湖泊呢?这沙漠的镜子和眼能映照出怎样的风光和面容?

那些脸孔模糊的骆驼客连成一线,在生存的路上,一步步走往山尖。而驼背上,那些轻纱遮面的美丽女子,又有多少风情可言?当我们渴望奇迹,当我们争宠自然,谁会想到那荒原上的罗布麻花开到荼縻后的凋谢;被西风吹散的蒲公英,又怀了一颗怎样受伤的心?这些骆驼客原本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他们来自鸣沙山脚下的月牙泉村,同样的缺水,让他们家庭收入的大部分依靠着上山下山的骆驼。“我们是跟着骆驼的蹄印过日子的。”说这句话的人已经白发苍苍。那一秒,那一句干涩的话语重重地冲击了我的心灵。

毗邻敦煌的罗布泊干涸了,楼兰古国消失了。

一条不再华丽的丝绸之路,一条不再喧闹的丝绸之路。

在敦煌宾馆里的两天两夜,我面对的敦煌有些像从泛黄的相册里抽出来的一张照片,细细的灰尘簌簌地落下来,填满了整个房间。杨家桥的李广杏、阳关镇的葡萄,这些包裹了敦煌情愫的果实正在市场上散尽最后的余温。透过那些空空的枝丫和树叶,阳光炽烈得令人眩晕。我看到一群又一群摇着折扇的人走出了鸟笼一样的城市,钻进了郊区的葡萄架下,悲戚的秦腔调子就由此传得遥遥无际。而在党河风情线上,牵手的情侣就像密织的水草,多了妖娆的梦想和迷离的倾诉。水果和爱情在敦煌这座空空的城市里疯长,谁也不会关注一根根藤蔓能伸到哪里去。

那是一滴水。

骆驼刺拽住了我的裤脚,罗布麻花的铃铛响着。敦煌,在你的荒野里,你的记忆能否洗净隔世的铅华?我盼着一条大河的到来!据说,哈尔腾河正在翻越海拔3700米的当金山脊,它融合了更多的冰雪、更多飞流直下的力量,它越过了无数的毡房和牛羊,它汇聚了多民族的歌声和祝愿。这是一条友谊的大河,一条民族团结的大河,一条生态回归的大河!

羊皮筏子会浮起来吗?白鹤的翅膀会舞动吗?

可以筛风、可以弄月的敦煌,恍若隔世。当嘴唇触到水滴的那一瞬,我们笔下会有多少文字会开花?会有多少文字仓皇地走失?在现实中,也许它终归是一页白纸,不著一字。这份孤独的苍凉就永远封存在我们经历的披满了荆棘的道路上吧。

太阳会飘下一滴雨吗?在敦煌。

10.读《倾城之恋》有感 篇十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倾城之恋》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倾城之恋》有感1

初读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一个大变故改变了一切,但如果是为了成就这样一段恋情,代价未免太大了,而且这样的偶然性几近为零。
这样的爱情,或许只能童话中存在。
一座城市的颠覆成全蓄谋已久的爱恋。幸福的感觉就是那一刹那的时间。那么长时间无限的忖度,那么长时间无奈的掩饰,在那一刹那消失殆尽,化为平凡的欢声笑语。脱掉所有戒备开始以后平凡的生活,也许以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幸福。但是,至少在那生死与共的一刹那明白幸福是永恒的。
一个人勇敢并不是说她不害怕什么,而是,她明明害怕还能坚持去做,这才是真正的勇敢,是个有着圆满结局但透着悲凉的成人童话,体味生存于人世的艰辛和命运的荒谬无常。
其实《倾城之恋》的情节很简单,讲述一个离异后寄居娘家的白流苏遇上了一个热爱风花雪月的花花公子范柳原,白流苏急于找一个归宿,然而,范柳原却因童年的悲剧,对家庭失去了责任心。在两人步步为营,玩心理战术的一番爱情角逐后,故事最终以大团圆结局收场。当第一次读完的时候,我感到深深的快意,战火中成就一段倾城之恋。经过细读与深思后,觉得虽然结局是圆满的,但是心中总是有些难以释怀的地方。比如说,白流苏与范柳原最后结婚了,不见得范柳原受到过的伤痛便不复存在了,故事最后的那些话:“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从这句话中,我觉得范柳原没有放弃他原来的世界,他依旧是那个逢场作戏的范柳原。白流苏虽然得到了她所期待的婚姻,她得到范柳原的爱,但却不是全部,白流苏是可怜的。“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范柳原同样是可怜的。他的经历绝对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这个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社会里,范柳原是个历经沧桑的人,所以即使他与白流苏成为夫妻但并没有真正的对白流苏敞开心扉。我觉得他们的爱情就像时下这些都市爱情,虽然爱着,却又殚精竭虑耍着手腕,保持着那点点暧昧,怕自己爱得比对方多,怕自己受到伤害。白流苏一个受人唾弃的寡妇,在一群自私自利的兄嫂的欺压下,无容身之处的窘况,她急切寻找归宿。徐太太跟她说,找事是假的,找个人才是真的。
我觉得白流苏是自私的,当时社会环境下,像白流苏这样的女性,想当然地想抓住范柳原这根稻草。同样,范柳原也是自私的,他对白流苏费尽心思,却没想过要娶她,就是等她投怀送抱。在这场爱情的角逐里,最后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结局也是完满的白流苏得到了婚姻却对自己未来有一种说不出的虚无感。对于我个人的爱情观里,我却觉得是不够完美的。
读完《倾城之恋》,也许有人说太好了,是大团圆结局。但我看到最后一段话“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苍凉的故事”时,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种悲凉感。

读《倾城之恋》有感2

张爱玲的名字早就听过,但没怎么看过她的作品,我只能说自己真的是没什么文化,以前很多著名的作家作品,直到现在才有机会真正的去看过一些,且还有一大部分还没看过。

就像鲁迅一样,一些出名的作品早就在我们初高中的课本上出现过,但仔细想来,也不知道具体是出自哪一部作品,都是一些杂乱精彩的节选。

下面的这段话,我想你肯定也读过: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这是出自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里面的一句话。

不过这一部小说我还没看过,我看的是在kindle里下载的一本张爱玲部分比较经典的一些小说合集。如《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她写的大部分都是短片小说,其中以《倾城之恋》这部作品最为出名。

张爱玲写的小说大部分都是关于爱情的,就比如《倾城之恋》,一听名字给人感觉讲的就是一部轰轰烈烈的爱情。确是讲的是爱情,但也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所谓倾城之恋正如表面意思一样,是发生在一个倒塌城市下的爱情故事,那个城市就是香港。

其实故事也特别的简单,讲的就是,一个有钱的花花公子,想勾引一位离过婚的良家妇女的故事。这个花花公子名叫范柳原,这个良家妇女名叫白流苏。

白流苏已经离婚了七八年,自从离婚后一直在娘家住着,这个娘家是一座公馆,大家应该知道,以前的公馆其实就是土豪住的地方。公馆里人多嘴杂,流苏毕竟是嫁出去的人,住久了就被一些哥哥嫂嫂嫌弃排挤,流苏也很想赶紧离开这里,既然要离开,对于以前的女人来说,结婚当然是找一个归宿的好办法了。

白流苏有个妹妹,还未出嫁,托媒人介绍了范柳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范柳原请客,在一个类似酒吧的地方,妹妹害羞就带上了流苏还有她的七大姑八大姨。

因为范柳原是个花花公子,还是个留学生,吃完饭后就想跳舞。这些七大姑八大姨都没人会跳,妹妹也不会,就只有流苏会跳,就这样流苏和柳原有了第一次互动。

柳原平常在国外待久了,初次见流苏的时候感觉她有一种中国女性传统的美,一点点楚楚可怜样,一点点婚后女人的韵味。柳原其实在心里有点喜欢上她了,便主动邀请流苏去香港玩。流苏没想到,自己离婚这么多年了,还有男人会对自己感兴趣,而且还比自己年轻,又有钱。其实她一直都有再婚的想法,现在有了这个机会便想搏一搏,于是就答应了去。

但柳原可不这么想,他就是想玩她,想把她当做情人,到了香港之后,柳原陪她各种玩,但就是一直不接近她。每天带她进进出出后,大家就开始叫流苏为范太太,这个事也被传到了公馆里。其实这是范柳原的一种手段,他心里其实明白流苏是想找他结婚来的,但他就是不想跟她结婚想玩玩她,想让流苏变成自己的情妇。

同时她心里也明白,流苏没那么好泡,虽然离过婚,但毕竟也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身份摆在哪里。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手段,在别人眼里他们两个人都玩的很好,每天一起在一个酒店里进进出出,自然会被人发现误认为已经发生了什么,可他却又不做出实际行动去娶她,这样在别人的眼中,流苏就已经成为了他的情妇,到时候也就自然而然了。

可是流苏没那么简单,她发现柳原的这个目的后,直接回到了上海,她就是不想成为他的情妇,她要的是跟他结婚,即使回到家后被别人各种歧视也依然坚持着,因为她心里知道,既然他还没有得到她,那么某一天,范柳原肯定还会带着更好的议和条件来找她的。

过一段时间后,柳原确实来找了她,不过那时候香港刚好又沦陷了。

读《倾城之恋》有感3

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小时候的一句话却料定了后半生的苍凉。

第一次听说张爱玲是看《倾城之恋》,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他也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一对平凡的夫妻,刚开始喜欢这句话,是觉得很配《倾城之恋》的主角的性格,而到了后来当我真的读了白落梅为她写的传,我知道这个天才的女人有一次命中了自己的爱情。

胡兰成果真是一个自私的男子,而张爱玲却不是一个自私的女子,但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都只是一个梦,终有醒来的那天。张爱玲让柳原和流苏过上了平凡的生活,而现实却没有让他和胡兰成在一起。她说:我只是枯萎了,我感慨:幸运的只是枯萎了,若是她和胡兰成真的在一起,恐怕是要把心连根拔起吧,又是枯萎也是一种幸福,一种美好。

张爱玲是一个骄傲的女子,我常常这样想着,他仿佛年龄永远停留在了25岁之前,梳着6岁就想梳的可爱头,穿着淡紫色的旗袍,她可以赤手打败所有拿着笔的人,但是这样一个女人,却有着致命的伤——骨子里的悲凉。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也不知道该不该这样。

太骄傲的女人内心太脆弱。

25岁以后的张爱玲过得不幸福,也确实不幸福,生命这袭长袍上蚤子多的掩盖了华美。

我从来都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天才,她为自己料定了一切,甚至死亡。晚年时她独居美国,与外界完完全全的隔离,她自己说她在躲蚤子,我想着蚤子大概是躲不掉了,会一直跟着她到死。

我从来都觉得张爱玲是个悲情人物,或许是她太高贵的出身配着太跌宕的人生,也或许是她天才的文笔配着不幸的爱情,我觉得上帝从来都不公平,他给了张爱玲一袭华美的袍子,却让它爬满了蚤子,恶心了她一辈子。

读《倾城之恋》有感4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一部非常偏爱的小说,张爱玲的爱情故事基本都很苍凉,除了这部。在《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走出来的流苏,实在是相当厉害的人物,有决断,有口才。张爱玲很偏爱这个角色,给了她一个圆满的结局,有时候我们写小说,看小说往往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时的我们多了一份怜悯在里面,张爱玲可能也是如此吧。张爱玲所写的人生就是与对的人和错的人的相逢。

白流苏出生在旧时大户人家,她的婚姻是包办的,她只能被动接受这段婚姻,嫁给了一个富商唐一元少爷,他游手好闲,嗜赌成性,甚至还有家暴,于是她忍无可忍提出离婚。在那个封建年代离婚怎么可能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周遭的压力,家里的冷嘲热讽,排挤到最后的自我放弃,流苏都忍下来了,他勇敢的捍卫自己,为自己争取人生,逃离魔爪。

离婚之后的白流苏回到白公馆,流苏被兄嫂哄骗没了积蓄,兄嫂们开始露出真面目,恶语相向,流苏去找母亲求助,母亲不肯当她的救命稻草,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流苏明白了家里没有她的容身之地。流苏的前夫后来死了,家里人还要求她为前夫守节,流苏拒绝在当傀儡。流苏要求再嫁,家里人当她是一个笑话。流苏明白了只要靠自己才能活下去。

范柳原的出现,改变了流苏的命运。他俩相识于一场舞会,流苏的美丽,温柔吸引着范柳原。范柳原邀请流苏跳舞,流苏没有拒绝。范柳原请徐太太帮忙邀请流苏去香港见范柳原,流苏同意了。可是流苏到了香港发现范柳原只是一个周旋于女性的钻石王老五,流苏不想只是作为他的一个女伴,于是默默的回了上海。两人在心理上势均力敌,互不示弱。

流苏不是一个肤浅的人,她有思想,她知道她想要干什么,懂得分寸,很有智慧。于是第二次范柳原再次邀请她时用了乞来港三个字,足以证明她在范柳原心中的地位不可估量。这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示弱,在心理上的示弱和重视也表现了以后。

张爱玲心目中的女性是独立的,成熟的,不依靠别人的,懂得为自己争取幸福的。不管是旧时代还是新时代,女性都有独立,自立,为自己而活才是一个新青年。

读《倾城之恋》有感5

在还没有读到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前,我不喜欢张爱玲的作品。因为张爱玲爱的太卑微,以至于对她有深深的误解,一个传奇的女子,怎么可以爱上一个汉奸,还爱得那么“卑微”,“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所以我认为一个爱的这么卑微的人,作品再怎么传奇也不会有吸引我的地方。

《倾城之恋》让我重新认识了张爱玲与她的作品。她喜欢用“苍凉的哲学”去创作,因为她认为“苍凉”有启示性,揭示朴素的真理,所以她的很多作品都笼罩着世纪末的荒凉感。《倾城之恋》又是她作品中,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倾城之恋》主要是讲上海和香港两座城市的一段华丽的苍凉的传奇爱情故事。

“倾城”的结局看似皆大欢喜的喜剧,白流苏最终跟范柳原结婚,实际上更烘托悲凉之味。婚姻只是一种交易,体现了白流苏的苍凉的人生。《倾城之恋》的苍凉揭示了女性无法突破生存困境,当白流苏在面对“谋生”与“谋爱”的选择时,把生存放在了首位,用自己的未来去作赌注,去捕获富家公子范柳原。苍凉是在现实面前,爱情只能成为神话。也刚好体现了张爱玲的创作小说“爱情观”——笔下的现实,是悲凉,揭示爱情只是一种女性对男性经济的依附关系。白流苏因为范柳原的钱,想要用婚姻绑住他,也由于迫于无奈当过范柳原的情妇;而范柳原只想得到白流苏,并不想结婚,他渴望的是古典的爱情。如果不是战争刚好爆发,就不会有这么一段“炮火里的简约婚姻”.或许,白流苏只能当情妇。

张爱玲曾经说过:“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剧则如大红大紫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回味,就是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对照。”这是她的观点,刚好可以诠释《倾城之恋》。风流浪子范柳原,孤独的寻找心中向往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典爱情,“流浪”多个国家的他,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家。从侧面反应了,悲剧的不仅仅是出生封建家庭的白流苏,还有,这个在英国长大,得不到家族承认的私生子。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参差对照,有悲剧,更多的是苍凉。是一座城市的毁灭,才成全了白流苏的传奇爱情故事。就像文中最后的一句“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说也罢!”

最触动我心弦的一段话是“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在那苍凉的年代,有“爱”的爱情,是多么的可望而不可即。“废墟之爱”,他与她都不过都是为了寻求安稳,渴望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带着一种淡淡衰伤的压抑与时代有关的感情。忽然我懂了,张爱玲为什么可以爱的那么卑微,因为胡兰成懂她,给了她所渴望的爱情。

《倾城之恋》不仅从内容、情节上体现了苍凉,还用了很多手法去写苍凉。用环境烘托,悲凉的气氛胡琴、月、蚊香、镜子、空房等去营造苍凉的意象。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去描绘那个时代的荒凉。还有张爱玲的一贯写法,参差对照。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所有“苍凉手势”中,带着暖流的华丽苍凉爱情故事。用了圆满的结局去烘托属于那个时代无法表达的苍凉。她用她悲凉的爱情观,去呼吁女性要有独立的意识和独立的经济。读完《倾城之恋》就会喜欢上,张爱玲的“苍凉爱情观”,会有发自内心,想去读懂,“倾城”当中的苍凉。

读《倾城之恋》有感6

一个大都市的颠覆成全了一个女子梦寐以求的婚姻,然而这场坎坷的婚姻不过是一个苍凉的悲剧。

都不过是自私的人,一个自私的男人,一个自私的女人,一个为了征服对方,寻找刺激,一个为了经济需求,摆脱周围的嘲讽,都不过是可怜的人,一个可怜的男人,一个可怜的女人,受迫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一边保留着自己的自私,一边又渴求着对方的一些真心。

在那个没有灯,没有人声,只有莽莽的寒风的死的城市里,就像范柳原所说的一样,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他们在这墙根底下遇见,都对对方存了一点真心。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这一口气,和身边的这一个人,他们居然在这一刻,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得到仅仅的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成为一对平凡的真正的夫妻。

最终他们结婚了,两个人一路走来,都得到了当初执着的东西,却似乎都失去了更值得珍惜的,曾近短暂拥有过的东西。范柳原将他的甜言蜜语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把流苏真正当成了自家人,当成了妻子,然而流苏依然怅惘,她怅惘的,正是她失去的,那一点爱和真心。悲剧,是一个人的悲剧,也是两个人的悲剧。

读《倾城之恋》有感7

在读张爱玲所写的《半生缘》之前,曾读过张爱玲的《传奇》《小团圆》,个人觉得张爱玲的小说多是女性悲剧。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最终能够在一起,作者认为是战争的原因。战争成全了白流苏,使她得到了范太太的身份。《倾城之恋》被看作是张爱玲悲剧小说中难得的喜剧,除了结局,反观全文,真的是一个喜剧吗?白流苏寄居在自己娘家里,是一位离婚女子,面对七妹的相亲她又是何滋味呢?新的家庭对于白流苏而言不仅是爱情,更是一种救赎,一种拯救她于水火之中的希望。在我看来,白流苏需要的只是一个依靠,需要的只是一纸婚契,她深知爱情不能天长地久,婚姻能为她提供生存所必需的一切。对于范柳原来说,童年时的阴影以及少年时与人的尔虞我诈,他已经是伤痕累累,城之将倾,国将不国,在饱经沧桑之后,在面对动荡局势之时,范柳原想要的或许是一个安宁的家,在遇见白流苏之前,范柳原阅历犹如沧海,早已看透人世间的苍凉。范柳原早已疲惫,这时,白流苏恰好出现。香港一战,动荡让范柳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怀疑,并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与白流苏的结合。当读者喜悦于他们的相许时,故事最后的那些话不由让人心生悲凉: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乱世中他们的相遇是令人感动的,他们有所依赖,或物质上或精神上。但又因为是在乱世,存在着那么多的外界因素,他们之间的爱情就显得没有那么单纯。

正如张爱玲所写:《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从腐旧的家庭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故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又只能如此。

再次翻阅《半生缘》,脑海里却浮现出《倾城之恋》,两者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可联系之处,但我越思索越感到其中的奇妙。《倾城之恋》的男女主人公或许没有那么纯真的爱情,结局却很美满,对于《半生缘》,似乎文中的每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活,那么温馨,结局却带着一些悲凉。

《半生缘》中的主人公是世钧与曼桢,上一次的感悟虽然未将我对他们两人的体会写尽,但也是写得七零八落,再次回想,却是对文中的其他人物有兴趣。且说说翠芝与叔惠,我始终感觉翠芝与叔惠之间是存在情感的,那种情感只深深埋藏在他们两个人的心里,却表现在他们不经意的`行动中。互生好感是爱情的最初,叔惠与翠芝的情感萌芽或许就是在世钧回翠芝家帮其拿鞋开始,叔惠与翠芝两人单独看电影,必少不了一番交流,后又发生了两人共同游玩的事情。叔惠本对翠芝无隔阂,翠芝对叔惠的幽默风趣又彼有好感。待叔惠回去后,翠芝写过几封信给叔惠,叔惠自然是明白的。他没有回过一封信,一是觉得自己配不上翠芝这样的富家女,二是连一点点希望也不愿给翠芝。叔惠是个聪明人,不愿将自己得不到的一面展现出来。后来翠芝与自己的表哥一鹏订婚,曼桢与叔惠受邀来南京玩,寺庙一游翠芝与叔惠相处甚久,待曼桢与叔惠回去上海后,翠芝立即反悔与一鹏的婚约。其中的隐情,可知一二。我始终认为翠芝是一个可敬可爱的女子,她是那样的真率,当自己所爱之人给她一点希望时她便有不顾一切的勇气,当发现所有的做法显得那么幼稚时,她又可以想明白,成长成熟。做了世钧的太太,她便承担了自己的责任,持家有道。十余年后叔惠外出游学归来,她却仍记得叔惠怕狗这回事,命令佣人将拘牵走,还亲自去买花、备食材。她没有忘记那份最初的美好,她只是站在现有的立场上去怀念。

让我觉得十分惋惜的还有豫瑾,他是如此痴情的人,当曼璐为了生活为了家庭去做交际花时,他选择理解,在乡下的一家医院里当上了院长,可谓事业有成。他找到了自己的爱人,有一个温馨的家,但他仍旧有着一丝旧情。在曼桢生活困窘时,他施于援手,当曼桢的孩子生病时他千里赴医,时时惦念。豫谨又是那么爱恨分明,听了曼桢的遭遇后,他回乡也只看过顾太太一次,那是他刚烈的性子阻止他去做违心的事。不幸的是,好人的结局却是如此令人心痛。透过此我们也可见日本侵华战争给当时中国人带来了多么大的伤害。

最后不想多提及的是曼璐,曼璐为了家庭去当交际花,后嫁鸿才受委屈,固然让人觉得可怜。但她为了挽留自己的丈夫竟想出两姐妹共侍一夫的方法,不仅仅没有挽救一个家庭也致了另外一个家庭。世钧与曼桢的爱情很大程度上毁于此,曼璐终最的结局也是不好。

可谓: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读《倾城之恋》有感8

至今没理解,究竟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他们的爱情,还是因为要成全他们的爱情,一个大都市倾覆了。白流苏和范柳原就这样静静地将一曲倾城之歌,淌过山川河流,掠过白云苍狗,直至回到你我身旁,浅浅吟唱……

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其中故事的开始与结束似乎总是给人一种简单又复杂的错乱感。情节不过就是深宅大院里优雅沉静、美丽孤寂的寡妇白流苏与历经世事、纵情声色的花花公子范柳原之间的爱情,两个人通过使用各种心理战术,上演彼此猜疑、暗自较量的情感战术之后,换来了相守一生的人生落幕。很多人会感叹故事结局的圆满,白流苏得到了自己心心念念期待着的婚姻,范柳原也得到了白流苏的陪伴与相守。但是细看、细品,却发现其中不乏美好背后的哀伤,一段爱情的开始,不是两个灵魂间的欣赏与爱慕,反而只是女方为了生计、为了逃离当下的窘境,反而只是男方为了欲擒故纵,为了等待对方的投怀送抱,正因为如此,他们才选择要开始这样的一段感情,是因为他们彼此需要这段感情,需要这段感情带来的好处。说到底,这就像一场博弈,目的是各取所需,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一段感情缺少了真诚,也就缺少了纯粹,于是,故事的结尾这样写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这些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这段话未免不流露出了些许苦涩与无可奈何。一段婚姻到头来,是你不再对我袒露真情,是我对你也不再动声色。也许,大概,倾城之恋的倾倒众生只是美在其表,而其内却只剩下了充斥着无声无息的静谧苍凉……所以啊,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座城的沦陷并不是成全了谁,反倒是埋葬了谁的爱情。

时光里的爱情兜兜转转到现世,2020年的世界显得格外艰难,前段时间的武汉疫情突发,其严重地干扰到了全国公民的生产、生活。无数白衣天使奔赴疫情第一线、国家领导的精准施策、科学专家的尽心敦促、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打响一场疫情阻击战,如今,疫情已经被很好地控制住了,防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每每念及,一幕幕动人情景便在脑海挥之难去。武汉29岁医生未发出去的婚礼请柬还静静地躺在他办公室的抽屉里,受疫情感染的朱爷爷,还在期待着早日康复看望再也回不来了的老伴……这仿佛就是现世的倾城之恋,听闻爱情,十有九悲,一别两宽,却只徒留一生的遗憾与割舍不下。

在武汉疫情突发期间,考虑到疫情的严峻,自身的责任,29岁的彭医生毅然决然地推后了与未婚妻定于新年正月初八完婚的决定,甚至约定好,疫情不结束,婚期不履行。彭医生夜以继日地工作,抢救病患,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不幸的是,他在抢救病患过程中被感染,不久便进了重症监护室,仅仅过了二十天,彭医生因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婚礼的请柬,还是那样静静地躺在他的办公桌里。对于未婚妻的承诺,他再也无法履行,他们曾经试过的婚纱、共同去商定好了的婚礼现场,瞬间就成了泡影。是啊,疫情快结束了,但是你再也回不来了。

68岁的朱爷爷,由于家人共同的一次聚餐,一家十几口人便感染上了七人。他和老伴由于年纪大了,抵抗力弱,在医院接受治疗了很久,迟迟未康复。而他不知道的事,他的老伴,因为自身患有严重的心血管及肝脏疾病,早于他苏醒之前已离世。而朱爷爷,清醒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老伴,问问她的身体情况,却再也无法收到回复。病房里的医生,为了稳定爷爷的情绪,只好骗他说,奶奶的手机不小心弄坏了,她现在还在监护室,因为疫情原因,要与大家隔离,谁也不能进去看望,所以朱爷爷必须要好好接受治疗,康复了才可以去见奶奶。朱爷爷果然像受到了激励一般,每天积极配合治疗,但是却从来没有放弃询问奶奶的下落,有天实在憋不住了,请来了记者,朱爷爷一笔笔地在小纸条上写下了奶奶的名字,他和记者说,老伴的皮肤很白,他们都是知识份子,彼此的感情很好,一辈子都是平平凡凡,日子过得勤勤俭俭,他知道老伴身体毛病多,抵抗力不好,所以很担心她,希望记者可以去打探一下奶奶的消息,要是有了消息还麻烦尽快告诉他,他好安心。可是爷爷却不知道,奶奶再也回不来了,甚至来不及互道一声再见。

实爱情没有固有的模样,也没有所谓的惊天动地,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爱情算得上倾城倾世。可能,爱情就像彭医生与未婚妻,我们彼此相爱,我们彼此信任,我们也彼此尊重,爱情是我尊重你有你的职责与使命,爱情是我爱你,我才要站到你的背后,守护这个世界,也同样才能守护你。爱情就像朱爷爷与奶奶,我们共渡了大半辈子,你是我呼吸着就放不下的牵挂,我们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曾经,只愿还能与你携手走完这平凡中还能拥有彼此的余生。

倾城之恋,情到深处,是各自倾心,彼此挂念,彼此同行,彼此期待来生,而来生依然是你。

读《倾城之恋》有感9

认识张爱玲是一个偶然,但看到她照片的那一刹那,便立刻被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的文字和她的身世,都一样令人心疼。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民国女子,却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城市谱写了一曲曲苍凉的歌,至今仍记得她的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邂逅张爱玲,邂逅一场如梦繁华。

翻开《倾城之恋》的扉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照片,张爱玲(1920~1995)。这只是一张小小的黑白照,却依然掩盖不了照片上女子的光芒。她有姣好的容颜,微卷的短发,一袭旗袍衬托出她的高雅。她的眼睛向上张望着,我懂得她的寂寞和悲凉。爱玲写小说,写别人的故事,可以轻易左右故事里人物的命运,唯独不能把握她自己的。这便是身为作家的她的悲哀吧,在很多小说里都能看到她自己的影子,也看到她生命的结局。人生就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们在其中,永远无法预知结局。

比起《金锁记》的无尽黑暗,《花凋》的凄凉,《倾城之恋》可以说是爱玲的小说中结局较为圆满的一篇了。但张爱玲生命中的倾城之恋,依旧给我们留下无边的悲凉。小说集《传奇》出版时,扉页上印了一段画龙点睛的话: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面寻找传奇。张爱玲本身的身世和经历都堪称是一场传奇。她出生名门,祖母是李鸿章之女,但她的童年却是黑暗的。这也是她爱上胡兰成的原因。因为相知,所以懂得,他懂得她家族高贵背景下的悲哀,懂得她的寂寞,她也只愿意抓住眼前的一切,其他的长远之事不愿多想。而《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背景和她又是如此的相似。

同生在没落的家族,流苏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是白家的六小姐。她与第一个丈夫离婚后,辗转七八年一直没有再嫁,在家中被几个哥哥逼迫,早就在白家没有地位。正是这样一个弱女子,却不甘于人生就此平凡,毅然和徐太太到香港去接受命运的安排。这一次赌,流苏明白,若输了,名声扫地,若赢了,可以就此出尽心中的抑郁。香港战火纷飞,爱情之花在战火中盛开。流苏和柳原在被炮轰塌的墙边紧紧相拥。“别的她不知道,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香港的陷落成全了这段“倾城之恋”,胡琴伊伊哑哑道着说不尽的苍凉故事。

流苏是勇敢的女子,敢于为自己的人生博弈。正如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她矮小、不美,但她追求平等,最终找到自己的幸福。在舞台前看她们演绎人生的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而战?很多人都平平庸庸过了一辈子,抱怨自己命不好,其实根本原因是出在没有拼搏的胆量。

11.“倾城”浅说 篇十一

窃以为,“为报倾城随太守”中,“倾城”释为“全城的官员和百姓”,不妥,即使解释为夸张手法也不当。试想:一个地方长官去打猎,有全城出动尾随的吗?那么多人出动,如何看得清猎物;那么大的动静,怎能不吓跑猎物?这不是给打猎者添乱吗,聪慧的苏轼能这样做吗?这显然不合常理。王维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将军轻装简从,依然意气风发,可见,意气豪放跟追随者的多少没有多大必然关系。

联系下文,“亲射虎,看孙郎”,典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可见,勇猛的孙权也只是带领少数人去打猎的,而非浩浩荡荡。既然苏轼在此自喻,不可能自己带领全城人,而与孙权所带的几个人作比。此外,就笔者所见的诗词、小说里,都没有出现一座城里的所有人都去参加观猎的,假如有,可谓是史无前例了。

其实,此处“倾城”应该解释为“美人”(歌妓),是借代修辞,属于用典。典出《诗·大雅·瞻昂》:“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汉书·外戚传》载:“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此后,诗词中常用“倾城倾国”,来形容女子的绝色美丽,或简称“倾城”、“倾国”,如:“一顾倾城国,千金不足多。”(张华《轻薄篇》)“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阮籍《咏怀》)“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李白《白纻辞》其一)“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白居易《李夫人》)“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柳永《柳腰轻》)“绣帘高卷倾城出。”(苏轼《菩萨蛮》)“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吴伟业《圆圆曲》)

从知人论世方面来看,据宋代历史笔记记载,宋有官伎,又称营伎,隶属于朝廷教坊、禁军、地方官署,教练并演出歌舞。若官府有庆祝活动,一般都派官伎到场演出。迎接新官员到任或接待过往官员,或官员宴游,也往往派营伎陪宴,或表演歌舞助兴。

东坡(苏轼)谈笑善谑,过润州,太守高会以飨之。饮散,诸妓歌鲁直茶词云:“惟有一杯春草解留连佳客。”坡正色日:“却留我吃草!”诸妓立东坡后凭东坡胡床者大笑绝倒,胡床遂折,东坡堕地,宾主一笑而散。(杨万里《诚斋诗话》)

杨诚斋名万里,字廷秀。为监司时,巡历至一郡,郡守盛礼以宴之。时适初夏,有官妓歌《贺新郎》词以送酒,其中“有万里云帆何时到”,诚斋遽日:“万里昨日到。”太守大惭,即监系官妓。(陈晦《行都纪事》)

钱唐一官伎,性善媚惑,人号日九尾野狐。东坡先生(苏轼)适是邦,是邦闕守,權攝,九尾野狐者一日下状解籍,遂判云:“五日京兆,判断自由,九尾野狐,從良任便。”後有一名娼,亦援此例,遂判云:“敦《召南》之化,此意诚可佳;空冀北之群,所靖宜不允。”(赵与时《侯鲭录》卷八)

因此,此处“倾城”,释为“美人歌伎”更加通畅,合情合理。“食色,性也。”对美人的歆羡,对美人的欲望,是人性的最基本要求。苏东坡不是一位道貌岸然者,更是位风流倜傥的翩翩君子,苏轼笔记《东坡志林》载:

昨日太守杨君采、通判张公规邀余出游安国寺,坐中论调气养生之事。余云:‘皆不足道,难在去欲。’张云:‘苏子卿啮雪啖毡,蹈背出血,无一语少屈,可谓了生死之际矣,然不免为胡妇生子。穷居海上,而况洞房绮疏之下乎?乃知此事不易消除。’众客皆大笑。余爱其语有理,故为记之。

正如林语堂《苏东坡传》所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贷后管理岗位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政治教师的角色转换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