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24-11-18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精选10篇)

1.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篇一

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张 静

2009年第2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松滋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我们的做法是:

——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把工业总量做大。近年来,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工业、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立足本地资源、产业等优势,积极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强化领导责任,健全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2008年,全市共引进重大项目4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亿元。二是着力扶持骨干企业,把工业龙头做强。我们抓住白云边、飞利浦、大水泥等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企业和产业,采取领导和专班包厂、税收增长比例返还、贷款融资担保、品牌创建重奖等措施进行扶持,促使企业加大投入,迅速裂变。例如,白云边公司在此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大力实施产能、效益翻番发展计划,新征用地近700亩,计划总投资4.2亿元,新上白云边工业园和华林创业园项目,预计“两园”项目建成后,白云边公司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亿元,入库税金可超过2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白云边”。飞利浦公司计划将国外8条生产线转移到松滋,新增投入1.5亿元。这些投资到位后,该公司年销售收入可达6.6亿元,入库税金可达5000万元以上。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上,我们依托骨干企业——双七水泥公司,投资新上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目前投资2.5亿元的第一条生产线已经建成,预计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入库税金4000万元。三是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把产业链条拉长。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市重点发展白酒酿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光源产业、水泥建材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等6大产业集群,并通过科学制定产业规划、搞好工业园区和小区建设、打造板块经济、培植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等措施,力争使6大产业的产能形成倍增效应。其中白酒酿造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电光源产业产值达到12亿元,机械制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0亿元。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大力发展生猪、水果两大特色产业。松滋多年来生猪年出栏量稳定在100万头以上。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3123”工程(即通过5年的努力,发展生猪屠宰加工、种猪繁育、饲料生产3大龙头企业;培育1万户以上规模养殖户;年出栏生猪200万头以上;年实现生猪产业产值30亿元以上),2008年生猪出栏突破120万头。松滋是全国优势水果生产带,发展水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以“两线一流域”(沙刘线、红东线,洈河流域)为重点,以新上水果精深加工项目为引领,突破性发展水果生产,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量达到12万吨。二是以“清洁家园”行动为重点,大力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重点是实施以“一建三清五改”(即建沼气池;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水)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家园”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由城镇向农村、由公路沿线向纵深腹地全面推进。三是以“两通”(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两整”(整治当家渠堰、整修当家泵站)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8年底,全市通村水泥路总里程达到750公里,75%的村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通有线电视用户达7.65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45%。

——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近几年来,我们以提高城市的“两个能力”(承载经济和人口的能力)和改善城市的“两个环境”(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为目标,以建设宜商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为契机,狠抓中心城区建设。目前,中心城区建成面积为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5万人。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中心城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去年,我们启动了7大城建重点工程,总投资2.78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额1.86亿元。与此同时,我们狠抓中心城镇建设,使之成为中心城区与乡村联络的重要节点。目前已选择了刘家场、洈水、沙道观、陈店等4个重点门户镇,并拟每年重点扶持一个镇,召开一次小城镇建设办公会,研究出台扶持中心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这4个城镇成为市域经济的副中心。

——强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近年来,我们坚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把中央和省市的政策性资金和地方可用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上。一是有效解决就学、就业、就医问题。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义务教育、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关政策,2008年,全市共拿出1204万元资金进行配套。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完成率达到100%;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56.97万人,参合率达到85.1%;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到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二是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力度。2008年,全市共筹集资金5277.4万元用于社会救助,办了“十件实事”。三是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去年以来,全市未发生赴省进京滋事事件,未发生影响较大的治安、刑事案件、恶性事件和安全生产伤亡事故。四是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系中共松滋市委书记)

2.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篇二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滞胀,胜者全得

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如何以更好的质量, 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通过自主创新, 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 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正确处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时可以互相换用, 但是它们之间存在根本的区别。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人均收入和产出的增长。但是经济发展的含义更为广泛, 经济发展, 除了人均收入的提高外, 还应该包括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经济结构变化是农业比重下降, 工业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人口先增长后减速;年龄结构和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还有降低不平等, 根除贫困, 环境得到改善。发展的过程, 是人民享受发展带来的利益的过程, 如果增长在国内只是极少数人受益, 那么就不是经济发展, 而是贫困性增长。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可孤立, 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 但是有了增长不一定有发展。世界银行通常用人均GDP (购买力平价, 美元) 、人均能源消费量、农村人口比重、出生时预期寿命、儿童营养不良、初生儿死亡率、成人文盲率来考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1990年联合国计划署 (UNDP) 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 (HDD) , 其中包括人均GDP (购买力平价, 美元) 、婴儿死亡率、出生时候预期寿命、医院床位比、安全用水、人均能源消费、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成人识字率、报纸发行量等指标衡量。在2000年9月, 联合国189个成员国通过了8项千年发展目标 (MDG) :根除极端贫困与饥饿, 普及初等教育, 促进性别平等与增进妇女力量, 降低儿童死亡率, 改善母亲健康, 对抗HIV/AIDS.疟疾和其他疾病, 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以及形成一种全球伙伴关系。这些目标已经成为政府、国际发展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开展其发展目标的核心。

二、如何理解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单纯注重经济增长, 以牺牲公平、资源、环境为代价;二是不注重经济增长。那么怎么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呢?一方面要应对好目前的金融危机, 扩内需, 保增长, 调结构, 惠民生, 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另一个方面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三、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节能环保水平, 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报告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8个方面论述了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思路和工作部署。一是要成功应对金融危机, 提振市场信心, 扩大内需。2009年4月, 温家宝总理支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 会议就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推进服务业体制改革等10方面做出重要部署。二是要防止经济转入“滞胀”。三要强调公平竞争和重视公平相结合, 市场经济竞争的结果是胜者全得, 所以在强调市场公平竞争的同时, 一定要重视公平问题,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只有强调公平竞争与重视公平相结合, 才能一方面形成“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社会局面, 另一方面不走过去“吃大锅饭”的老路。四是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环境友好的价格体系, 在价格理顺的同时要防止大幅度借风涨价, 另外价格要迅速的反映供求, 反映资源、能源的稀缺, 我国的目前资源, 能源价格变化比较滞后, 另外水资源的价格没有反映稀缺情况。五是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 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政府应放松经济职能, 强化社会职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尊重知识, 尊重劳动,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 建设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 2007.

[2]、 (美) 托达罗.发展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四大支点 篇三

一、巩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集体企业改革,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加大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

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领域,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二、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使其形成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

三、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让百姓进一步分享发展成果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维护社会和谐。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篇四

思考:(1)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由什么向什么转变,如何转变。

1、传统增长方式的弊端

传统增长方式的弊端: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增长、突出产值增长速度;主要依靠增加物质生产要素投入;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技资规模(成本100亿,产出150亿;成本300亿,产出350亿。看结果增加很快,但没有看成本);注重产品数量增加;经济周期性波动增长(通胀与紧缩交替);

材料: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

(1)、中国国资源的利用率却相当低(附加值低)。

我国重要资源的产出效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从资源投入与产出来看,2004年我国GDP按现行汇率计算为1.65万亿美元,占全世界GDP的4%略高一点,但消耗了50亿吨以上的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原油、原煤、电力、铁矿石、钢材、铜、水泥的消耗量分别达全世界消耗量的8%、31%、10%、30%、30%、20%和40%。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从近年来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电荒”、“油荒”中,以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来说,农业灌溉还是大量采用传统的漫灌方式。上游宁蒙灌区亩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节水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即便是饱受黄河断流之苦的豫、鲁两省引黄灌区也是有水时大水漫灌,无水时望河兴叹。全国农业用水利用率很低,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用水是发达国家的2到2.5倍。农业用水如此,工业用水又如何呢?据统计,目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5%的水平,单位GDP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5倍到100倍,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有人说,国外用高消耗的方式耗费中国资源,以遏制中国将来的强大。能源问题将来可以成为发达国家遏制中国的手段。中国已经感受到能源危机了。)

(2)、人为浪费严重。

一方面,大家已经清楚看到了油荒、电荒、煤荒所凸现的经济发展资源“瓶颈”,看到了局部在改善而整体在恶化生态环境的艰难态势,看到了现有发展模式的难以为继;(管电的用电不要钱、管气的用电不要钱,管水的用电不要钱)在炎热的夏季,在双周日之外,许多单位的朋友想必还额外“享受”了一些闲暇,因为单位轮流停电。总理也有点着急了,号召人们把空调温度最好控制在26度,若非特别需要,正装就不要穿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口号已经喊得震天响。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成品油出厂价每吨上涨250~300元,为这个口号加了一笔最新的注解。

一幕幕浪费惊人、严重不经济或者资源短缺的现象被列举出来,成为人们评头论足的对象: 北京市日前对全市 48 家市、区政府机构 2004年能源消费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 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居民的 19倍。与之相关的一个数据是,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 800亿元,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过美国政府机关1999 年平均水平的 33%。最近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机关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要给具体的办公经费、能源消耗做规定,超出部分有工作人员自己补偿。

(3)、环境污染严重。

在世界上,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居第二,尤其是后者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同时,水污染等问题在我国也日益严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时空分布不均。目前600多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全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50%的地区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2003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80亿吨,约有

1/3的工业废水和2/3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中。北方一些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南方许多重要河流、湖泊污染严重。

中国十大污染城市排名:临汾、阳泉、大同、金昌、宜宾、株洲、重庆、焦作、长治、攀枝花。临汾也是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

2、转变的内容:

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即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增长、突出产值增长速度,转变到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生产要素投入,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技资规模,转变到着重依靠利用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从注重产品数量增加,转变到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从经济周期性波动增长,转变到经济持续、快 速、健康地发展。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内容和要求。

①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②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实际,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节约的转变,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④环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管理入手,注重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走旧工业化过程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⑤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从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制定推进工业化的具体政策,处理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劳动力资源的能力。

特别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体制。干部政绩不能只看GDP(和绿色GDP)增速,更要看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保、生态保护、医疗卫生以及社会秩序、信用、法治环境的改善等。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运行机制;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集约化增长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

二、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地区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发展的关系和状况。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就是要求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区之间合理配置,使各个地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相互补充,协调一致地发展。

1、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详细)

(1)、东南沿海的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主要是发展制造业(轻工业)和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东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

(2)西部大开发。

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继“西部大开发”之后,“中部塌陷”和“新东北现象”成为另外两种越来越强劲的声音。

以前中部地区自嘲“不东不西、不是东西”,那是指既享受不到东部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也享受不到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中部崛起能更好地承担起承东启西、承南接北的重任。“新东北现象”是相对于“东北现象”而言的。因不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出现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工业生产步履维艰的事实,在当时被记者称为“东北现象”,曾是我国重要粮仓的东北三省,近些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出现了传统优势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经济效益提高不大等较为尖锐的问题。新华社记者将这种现象称为“新东北现象”。

身居武汉的老一代经济学家张培刚则干脆提出:一国经济如要起飞,必须把力量用在中部。张老形象地称此为“牛肚子理论”。什么意思呢?牛陷到泥塘里后,老乡们一般是拿一根扁担从牛肚子底下穿过,两端用力,抬肚子,整个牛就从泥塘里爬上来了。

(3、再造东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仿照苏联模式发动了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第一轮工业革命。长春一汽、大庆油田、鞍山钢铁„„,东北成为“中国鲁尔”,是这一轮建设成就的主要标志。然而由于这一波浪潮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驱动,缺乏真实的市场消费基础,因此最终趋于衰竭。东北重工业基地也由于缺乏企业家精神和体制创新的支撑而陷入困境。主要是振兴重工业和机器制造工业。绿色生态成为东北再造过程中分量很重的一张牌。重点改造和提升机床、汽车、船舶、飞机等关键装备制造业,促进形成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4)中部崛起。

中部地区的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河北、山西七省共有5亿多人口,人均占有资源总量在全国却最少。中部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第一是中国商品粮基地。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河南、安徽、湖南、湖北都是粮食大省。第二是优质人员提供的基地。河南、湖北、湖南、安徽都是人口大省,他们每年劳动力的输出到东部到其他地区去,占整个国家流动人口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说,其他地方尤其是东部的发展有中部的劳动力的重要贡献,这一点是不可低估的。第三有非常优良的区位优势。比如他的大交通、大网络,其实是在中国联通东部和西部、南部和北部不可少的。纵向的有京广线、京九线,都是通向中国省份的大动脉。横的有陇海铁路,有长江的黄金水道,几乎在每一个省会中部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交通枢纽 第四,它又是重要的原材料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尤其是像煤的供应,比较重型的制造业基地。第五是一个中国的经济腹地的构成者,如果东部本身的发展将来没有中部这样一个大的经济腹地的支持的话,东部本身的发展,它的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问题

一、怎样看待中西部地区东部的贡献(略)

中西部地区东部对的支持:(1)、政策优势(中西部缺乏东部的竞争力、在中国,往往政策特殊的地方,很容易富起来,而特殊政策变化,会带来很大影响,今天的深圳与浦东就是典型——深圳今天已经逐渐失去经济优势。为了维持全国瞩目地位,深圳只好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做文章,充当行政改革的先锋。政府投入(在增进一定的情况下,给东部多、西部就少了)、税收减免等(2)、矿产资源(中西部的许多资源被廉价卖到东部,甚至西部自己都不能享用。比如西部缺电——西电东送。陕北自己还用不上天然气,被输送到北京等地。(3)、人力资源(高级人才——东部发展的一大支柱。农民工——给东部提供廉价劳动力,维持产品低成本,这是东部外资云集的一大原因,另一原因是中国的市场和政府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但同时也要看到东部给人才提供了发展的机会,解决了就业,农民工的收入也有利于西部的富裕)

(4)、环境资源。西部退耕还林,退木还草——保持东部的水资源以及防止风沙袭击东部—

—北京。西部作出牺牲,东部应该支持——当然,国家需要协调。青海湖游轮事件和青藏铁路事件——拉萨人说,我只知道铁路修好后啤酒将从10元降到5元,为什么东部人为了发展而先破坏了环境,今天却批评我们为了发展而破坏环境。

2、实施西部大开发

(1)西部的概况:

西部开发的区域,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含兵团)、内蒙古、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0年末人口为3.55亿人,占全国的28.1%。国内生产总值1.66万亿元,占全国的17.2%。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面积有60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1%,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但经济却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东西差距在不断拉大。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西部概念,并不是单纯的地域概念,更主要的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概念。也就是说,现在被称作西部地区的12个省区市(注意广西和内蒙),实际上就是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省区市。

昔日西部的辉煌:西部地区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94%,分别是东部东西部的差距是在1979年以后的改革开放中逐渐拉大的:“一五”时期东西部差距全面缩小,西部地区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94%,分别是东部和全国的1.31、1.49倍;“二五”及调整时期东西部差距有所扩大,此时西部平均增长率只有4.75%,分别相当于东部98.24%,全国87.32%;“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累计投入2000多亿元,建成10条总长8000多公里铁路干线,1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形成了45个大型生产科研基地和批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奠定了西部工业化的基础。问题在于,1979—1995年(按可比价计算)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年均12.8%,西部地区为8.7%,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东部地区占65%以上,西部地区仅占1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东部地区超过平均数4成以上,西部地区只有平均数的一半。

(2)、西部大开发的原因。

第一,落实邓小平的“两个大局”的思想

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 局。”

第二、经济方面的原因扩大内需的需要。

为了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需要扩大内需,增加社会总需求。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拉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国内市场出现了商品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导致了产品无市场、消费无热点、投资无项目的状况。我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需求不足和失业率上升的挑战。亚洲金融危机又造成了外需减少,国家不得不依靠扩大内需以保证经济持续增长条件下的供求平衡,避免社会总供给的减少以及带来的下岗人员增加等问题;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传统产业的发展趋于饱和,东部地区必须依靠结构调整,提高资本和技术含量,去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面对内需不足和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压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国内投资需求需要开辟新的投资市场。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需要把中西部经济融入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体系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区域发展的重点是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如果不解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必将影响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第三、生态方面的原因

西部地区是保持我国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屏障。然而由于长期无序的开发,加上自然条件差,导致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和风尘暴等生态环境的污染。这一问题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并正在向东部地区扩展,直接威胁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平衡。

第四、社会方面的原因解决沿海同内地的贫富差距问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目的。改革使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同时也使东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贫困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引发地区不安定因素的爆发,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3)、实施西部开发的主要内容

集中力量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是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条件,着力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四是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五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4)、西部开发的价值取向及其意义

5.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篇五

**镇2007年上半年经济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镇2007年半年目标工作顺利实现双过半

2007年,是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开局之年,新一届党政集体领导班子高瞻远瞩,进一步理清发展规划,重新审视和定位我镇的新的发展思路,明晰了我镇近期将按照“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打造亮点、提升形象”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以招商引资、项目工作为抓手,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发展重点。突破难点——以突破性解决好我镇经济发展缓慢、发展滞后、城镇基础设施、农村公益设施投入不足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问题为难点。打造亮点——以招商引资激活民间资本,强化集镇功能设施和环境建设,凝聚人气、商气,打造城镇经济亮点,以畜园小区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进程,拓展增收渠道,打造农村经济亮点。提升形象——致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优化集镇功能,工业经济水平大幅增强,努力打造和重塑剑南重镇新形象。半年来,全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围绕这一思路,咬定年初工作目标,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半年目标顺利实现双过半。

一、坚持以“项目至上,招商为先”的工作理念,实现在城镇经济的发展上有新的突破。

我们坚持优势支撑和产业支撑,发挥中心集镇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支撑壮大城镇经济。2007年我镇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是200万元,截止目前完成引资到位资金2216万元,年底可望实现3050万元,**粮站工业品交易中心商居工程投资1100万元,**四级客运站二期投资350万元,正林综合农贸市场三期投资450万元,**茧庄商居工程投资350万元,敬老院建设项目投资60万元,其余安山村通村油路建设、4个村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司法所标准化建设、**中学教师安居二期工程、集镇天然气管网配套后续工程等正在紧张实施中,新上工业项目3个投资221万元,技改项目投资215万元,**七彩印业投资140万元,**家俱厂投资80万元,**装饰材料厂(**友福化工与上海装饰材料厂的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联营项目正在商洽之中,拟计划投资300万元,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全镇现有各类企业636个,其中工业企业134个,50万元以上的48个,从业人员1664人,半年产值实现3766万元,(铁骑力士1130万元未统计在内)。农业产值约1140万元,工业产值占占总产值的70以上。集镇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气、商气两旺。实施集镇光亮工程、集镇天然气、集镇车站、综合市场等项目,集镇规划修编圆满完成,切实整顿完善环卫队伍,建立健全集镇环卫管理制度和管护责任,彻底解决集镇的脏乱差。目前党委、政府正在研究论证老街硬化实施方案,力争在下半年启动实施。进一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规范集镇市场的区域布置,目前集镇有规模化的综合农贸市场1处,超市2处,粮站工业品交易市场正在筹建之中,集镇现有个体工商户523户,全镇商贸繁荣,购销两旺,上半年**个户到集镇新修住房48户,购买商品房入住42户,场镇新增常住人口280人,年底将有170套商品房上市投入使用。全镇教育基础设施一流,着力打造山区教育重点。

二、坚持城乡统筹,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努力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上有新的突破。

在农村经济发展上我们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着力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以畜牧产业化、蚕桑产业化发展支撑壮大农村经济,依托铁骑力士圣迪乐基地剑阁种鸡场、县松林公司、西普油脂公司、**巨龙木业、东山半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强力推进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养殖业上我们重点发展小家禽养殖项目,上半年小家禽人平出栏达30只以上,力争全年出栏达60万只,特别是高标准建设了东华村畜禽小区,切实做到了四有一优一到位。种植业上重点发展蚕桑业,蚕桑育苗基本完成目标任务,栽桑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中,预计7月10日前可完成350亩的夏栽一步成园任务,秋栽可望实现1000亩,蚕桑实现恢复性发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以利民、安民、为民、富民、惠民为重,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详和稳定为宗旨,努力在构建和谐**上有新突破。

6.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篇六

2011年6月,在我校校委会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各乡镇的大力配合下,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和为华池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的目的,我校职工一行8人在乔河、紫坊、南梁、林镇四乡镇进行了调研,我现将调研体会作以汇报,就实现华池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华池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红色旅游实现新跨越,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已完成以南梁革命历史陈列馆、寨子湾苏维埃政府旧址、抗大七分校旧址、军民大生产基地旧址、列宁小学旧址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景点建设,红色产业开发的深层次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2、超低渗透油田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环境最佳、服务最优、速度最快、效率最高”要求,不断完善推行油田开发“一站式”服务体系,2010年全县原油产量达到154.5万吨,其中超低渗透油田累积产量达到21.3万吨。

3、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研、认真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把全县分为东部生态农业区、南部高效农业区和西北部旱作农业区三个类区进行综合开 1

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4、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县城南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全面推进,县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村容户貌有了新的改观,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5、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围绕教育、卫生、文化、水、电、路等事关民生的养老、就医、就学问题,不断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民政救灾、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维护稳定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二、华池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仍然落后,发展氛围不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地势偏僻,生活和生产条件落后,长期的封闭落后又造成了思想观念的滞后,缺少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善于抢抓机遇,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不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办法少,想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浓。

2、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仍然艰难。农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仍无法回避自然环

境相对恶劣而导致的农业发展艰难。华池县境内地形北高南低,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丘陵起伏,梁弗相间、沟壑纵横、植被极少,平均海拔1270.2米,年平均气温7-8℃,年均降水量548.8毫米,全年无霜期174天左右。所以一寒二旱是华池气候的特点。农业长期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脱贫、返贫是华池致富达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道难解的题。

3、支柱产业还很薄弱,带动能力不足。近年来,县委、政府提出并实施了“以红名县、以黑强县、以农富县、以绿美县”四大大发展战略,狠抓了“红色旅游、石油资源、绿色农业”三大产业,并进行重要石油化工基地和以小杂粮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有效地整合了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但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支柱产业发展缓慢,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效益,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

4、农民增收困难,经济收入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近年来。虽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仍没摆脱靠天吃饭的现状,县委、县政府也加大了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但是大部分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正处于起步阶段,收益不明显,再加上近年加大新农村建设,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所以农民增收困难,经济收入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

三、对华池又好又快发展县域经济谈几点建议

1、加大教育培训,提高干群认识,虽然近几年华池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石油资源、绿色农业”“三大产业”,但是一些干部群众对此认识不够,存在盲目性,为应付检查而工作,没有真正把它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所以要加大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参加培训班、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让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华池县域经济的思路有所认识,真正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经济的格局。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华池耕地中85%都是山耕地,农业生产条件差,近几年,华池县委、县政府针对这一现状,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大了新修梯田建设力度,但干旱缺雨仍是无法摆脱的现实问题,对此,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大水利建设,确保农田的灌溉;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建设,恢复植被,逐步改善干旱缺雨的现状,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3、加大支柱产业,壮大县域经济,虽然近几年华池加大了三大产业的开发力度,农业产业中尤其加大了洋芋、玉米、白瓜籽、黄花菜的种植力度,但收获后仅限出售,虽有几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但大都由于产品无销路、无品牌而处于停业状态,对此我们应加大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同时寻找出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注册属于自己的品牌,从而发展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增加农

民收入,增加企业效益,壮大县域经济。

4、广开各种就业渠道,扩大农民增收空间,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华池面临的一个难题,针对华池现状,我认为应开辟三条渠道,让农民自主就业,一是农民土地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留一部分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种地;二是通过培训让一部分农民,掌握一门技术,输出到外地企业进行就业;三是根据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留一部分农民进入当地企业工作,只有这样,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为搞好新农村建设服务。

7.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篇七

一、解放思想, 拓发展新思路

新一轮思想解放, 重在出新、贵在出新, 新就新在科学发展观。这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核心与灵魂。经过多年和多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狠抓, 东海县的经济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东海县“工业立县、城镇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的战略计划已经真正起步。然而, 在发展过程中, 由于区域差距、经济与社会矛盾凸现;同时, 随着中央惠民政策的不断加大, 以征用土地、界畔纠纷为主的矛盾不断积聚, 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 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 才能实现新的发展, 才能实现社会安定。

一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放思想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实践问题。解放思想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就要坚持“知行合一”, 在工作实践中, 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 做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重, 经济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并重, 加快区域性自主增长与争取政策环境并重, 坚持民主法治与强化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并重, 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瓶颈, 努力形成以发展树形象、以发展聚人心、以发展促和谐的生动局面, 闯出一条符合东海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解放思想必须解决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谈继承, 不是对过去的简单照搬和机械重复, 而是要去粗取精;谈创新, 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 也不是不切实际的标新立异, 而是以过去为基础、以现实为起点, 大胆探索、推陈出新, 既有县委政府的考核项目、任务, 又有东海创新的新内容。

三要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雨果曾经说过:“脚步达不到的地方, 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 思维可以达到”。解放思想不是口号也不是空话, 而是有明确的目的, 那就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处理好“舍”与“得”、“快”与“慢”的关系, 更加注重发展的社会成本、资源环境代价。目标明则思路清。县委、县政府提出“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的目标。明确东海当前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才能明确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手段。

四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事业发展无止境, 解放思想就无止境。思想停滞, 人就会落伍, 事业就会停步。解放思想不是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 而是一个常议常新的永恒话题, 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 决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更不能头脑发热, 凭三分钟热度去做, 导致“雷声大、雨点小”, 虎头蛇尾、风过云散。

五要处理好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温家宝总理指出:“解放思想需要勇气、胆识和献身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勇于解放思想, 又要敢于打破陈规, 不畏惧失败。解放思想要有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声音, 决不能照抄照搬, 必须结合实际。只有这样, 我们的思想才能真正解放出来, 才能真正焕发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朝气和活力。

目前, 在解放思想中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上海提出“不背过去成绩的包袱, 跳出上海看上海, 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大局意识”;天津提出“创新才能发展, 守旧没有出路, 不进则退, 小进也退”;山西提出“思想解放的空间决定发展的空间”;广东提出“不能在总量第一的金字招牌上松懈, 要向对手学习, 向追兵学习……以虚心加竞争的心态学习这些先进思想观念”。这些典型事例, 昭示着我们东海不能躺在工业立县的光环下睡大觉, 单凭老成绩、老经验、老作风、老习惯来想问题办事情。观念新, 铜变金;观念旧, 铁生锈。要树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意识。

二、把握重点, 促经济再上台阶

思想解放了, 接下来任务就是实施突破发展。如何突破发展?结合东海的具体实际, 就是要因势利导, 借势腾飞, 以快步捷登的速度、先人一步的胆略和敢创第一的勇气,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体目标, 继续实施“工业立县、城镇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 立足经济社会的基础和潜在发展能力, 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完善发展环境, 增强城市功能,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着力构建三大产业板块, 全力塑造五个形象。具体来说有三大重点环节:

重点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握“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要求, 加快结构调整,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要把扩大有效投入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继续保持投入平稳较快增长, 有质量的速度不能降, 有效益的投资不能降, 有市场的项目不能丢。更加注重优化投入结构, 引导民资外资积极投入四大支柱产业发展, 切实扩大现代服务业的投入。二要把加快自主创新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着力完善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 突出硅产业新产品研发, 加快集聚和配置各类资源,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扎实推进硅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新型建材和机械汽配业四大主导产业高端化, 着力培育优势产业规模化和品牌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继续突出培大育强, 用足用好扶持工业经济政策和专项资金, 重点培育具有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服务业集聚区上层次、上规模。三要把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产业、项目要集聚调整, 控制能耗高、污染大的产业及项目建设。四要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进一步明确县城区和温泉旅游度假区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区域, 着力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旅游等产业。制造业主要布局在开发区、牛山镇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

重点二:着力完善区域功能, 统筹三块产业发展。结合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强化发展规划引导作用, 编制制造业四大板块、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 不断提升产业板块建设水平。一要依托独特资源和产业基础, 全力打造硅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机械汽配业、新型建材业“四大百亿板块”。重点发展硅产业, 不断拓宽硅资源的开发利用新领域, 实现产业全面升级, 形成全国最大的高端硅材料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建立优质粮油、高效果蔬、肉制品、淀粉粉丝、木板材、农作物秸秆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环保型木材板等产品, 带动机械制造、包装、运输等下游产业发展。力争2-3年内产值突破百亿元。机械制造业、建材加工业产值年内实现翻番, 使“四大百亿板块”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5%以上, 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二要打造生态高效规模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板块。重点扶持一批潜力大、辐射面广、市场化程度高的农业龙头企业, 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 实行订单生产, 促成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辐射和带动农民以较低成本进入市场, 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按照建设“高效、生态、安全、外向”农业的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规模农业。建立优质粮油、高效果蔬、肉制品、淀粉粉丝、木板材等五大系列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三要打造以温泉为龙头、“水、石、井、湖”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业板块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现代物流、房地产、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等行业, 增强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功能, 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要加快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主体, 加快建设一批大的物流企业, 继续引进一批国际性的物流集团。重点加强温泉度假区建设, 整合“水石井湖”优势资源, 构建精品旅游线路, 打造强势旅游区点, 打响东海休闲度假游、水晶购物游、地质科普游、农业生态游特色品牌, 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综合贡献率。房地产业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加强房地产物业管理, 注重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建设, 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

重点三:着力突出生态特色, 推进城乡一体建设。绿色与生命时时相伴, 科学与发展息息相关。把握“着眼全局、协调推进”基本方法, 推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区未来的空间发展方向是“南进东移、北拓西控、中部提升”。以县城内部原有道路网格局为基础, 将主要道路和城市周边道路联系起来, 形成外围“一环”和内部“七横九纵”道路骨架。在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上, 要做足做活“水”字, 充分发挥东海依湖傍水优势, 借水造景, 依河兴业, 突出滨水园林特色美景。重点要加快西双湖开发, 推进城市建设迈入“西双湖时代”。在城市主要出入口、市民广场、商业中心要规划建设一批水晶标志性建筑, 同时要加强水晶文化研究, 加大水晶文化的宣传, 使水晶文化渗透到城市内涵中。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 突出生态理念, 打造符有园林城市特色的东海新形象, 做到沿湖布绿、依水造绿、傍路栽绿、腾地建绿、拆墙透绿, 做足绿色文章。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庄建设规划, 以规划为引导, 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

8.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篇八

华建敏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邀请部分与会代表到中南海座谈,听取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引智工作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部署开展工作。华建敏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引智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引智工作坚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拓展引智工作领域,加强和改善对外国专家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华建敏强调,引进人才和智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政通人和的标志。做好引智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必须深刻认识国际形势变化给引智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认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引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赋予引智工作的新任务,牢牢把握引智工作的主动权,实现引智工作科学发展。

华建敏要求,全国引智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正确处理好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的关系、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的关系、外国专家管理和为外国专家服务的关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引智工作。要切实加强引智系统自身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专业素养良好的高素质引智工作队伍。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引智工作的领导,为引智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引智事业新局面。

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作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奋力开创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新局面》工作报告。会议期间,来自辽宁、湖北、山东、福建、河南、中国农科院、天津等省市、部门的代表作引智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新时期引智工作是中国特色的开创性事业

会议总结新时期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引进国外智力,通过聘请海外各类人才,选派人员出国(境)培训等形式,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提出把引进国外智力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做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坚持不懈地贯彻下去,把马克思主义引进国外智力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引智工作掀开了新时期崭新的历史篇章,为落实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历史性决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会议认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与时俱进,作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强调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文明成果,加快自己的发展。引智工作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新格局,为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调要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做到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引智工作方针更加明确,引智理论不断创新,引智实践深入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海外智力支撑。

新时期的引智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新时期的引智事业为改革开放铸造辉煌,改革开放成就新时期的引智事业。

季允石说,十六大以来的5年是引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5年。特别是2007年,引智工作紧紧扣住迎接十七大、学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这条主线来展开,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5年来,全国聘请约125万人次的外国专家、75万人次的港澳台专家来国(境)内工作,选派15万名各类人才出国(境)培训,批准引智示范基地和示范单位144家,新建地方国际人才市场22家,开辟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渠道95个,向283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了“友谊奖”。

引智工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实现了新的突破。“一村一品”及千村引智示范项目,为农业与农村、农民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批引智项目为信息、集成电路及制造业与国有大型企业技术改造、创新提供了服务。

引智工作加大对社会事业支持力度,推出和谐之光引智工程,实施应急管理引智项目、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培训项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等引智项目实行倾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作出新贡献。

按照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引智服务“三支队伍”建设和“两类人才”培养取得新的成果。一大批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大型企业等单位的中青年领导干部,经过在国外的培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创新与管理能力,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满足了发展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

季允石说,各地各部门加强协作与互动,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引智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5年来的引智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改革开放以来引智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改革开放大局;必须贯彻“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更有成效”的方针,发挥市场在配置国际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找准引智工作的突破口,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协调各方,加强协同,密切配合,形成引智工作合力。这些经验,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坚持和发扬。

山东代表丁举明说,山东在引智工作中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一是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服务。二是为科技自主创新服务。三是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服务。四是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引进国外智力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引智工作在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江西代表裴菲说,“一村一品”是日本大分县发展农村经济的成功经验。这一经验适合江西省情。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已经发展到3000多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8%。实践充分证明,“一村一品”是江西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民心工程。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国外智力支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这一系列战略部署都为引智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要求引智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上来,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思想、新任务、新要求转化为引智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福建代表吴小颖说,2004年以来,国家外专局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一系列引智工作的具体举措。为闽台闽港人才交流与合作等提供国(境)外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的引智事业发展。

做好2008年的引智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季允石强调说,今年的引智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会议决策部署,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进一步提高出国(境)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分类指导;加强引智能力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开发和利用国际人才资源,为促进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区域协调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国外智力支持。

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学习、讨论会议精神,表示要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习,坚持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埋头苦干,完成今年各项任务,推动引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9.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篇九

我局现有干部职工75人,负责市区范围8245户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税费征管工作,2009年组织税费收入73221万元,约占全市地税系统征收税费收入总额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我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以省局提出“四个更加满意”为奋斗目标,按照市局工作思路,积极响应市局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号召,结合我局实际,以规范化管理为主线,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为纳税人搭建起一个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构建了和谐的征纳关系,有效地提升了地税机关的良好形象,为创建申报“全国文明单位”做出了我局应有的贡献。我局纳税服务工作得到上级有关单位的充分肯定,在2007、2008两年时间里,我局计划征收股(办税征收大厅)分别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xx同志被授予广东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xx同志被授予省局授予“优秀纳税服务志愿者”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纳税服务是体现和树立地税机关形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市局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后,我局本着“往深处想,往实处做,往细处抓”的要求,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学习培训、外出参观等形式,更新了服务理念,强化了服务意识。一是把优化纳税服务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对于纳税服务,我局要求工作人员带着感情做工作,积极主动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把尊重、理解、关心纳税人的理念贯穿于纳税服务的全过程。二是把优化纳税服务作为推进管理战略、规范执法行为的着力点。注重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以服务促进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三是把优化纳税服务作为提升工作效能的落脚点。在尊重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为纳税人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凡是纳税人咨询有关税收问题都做到认真耐心解答,凡是纳税人需要办理税收业务,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没有关门下班,都做到热情地为纳税人服务。门前征收人员加班加点办税是常见的事,纳税人满意是我们的工作标准,多年来没有受理一次纳税人投诉信件。我们的优质服务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及纳税人的好评,多次收到纳税人的来信表扬。2007年12月25日下午5点半,我局办税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准备下班时,来自省电信工程有限公司的两位纳税人匆忙赶来办理开具发票业务,说明因有紧急公事在身当晚必须赶回广州,请求办税人员加班给予办理,xx、xx同志二话不说马上为他们办理,办理完已接近7点钟。两位纳税人看到税务人员为自己办税而加班加点实在感到过意不去,盛情邀请她俩吃饭表示谢意。xx、xx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婉言谢绝了他们的请吃。事后,该公司专门为此事向市局写来感谢信。像这样的事情在我局常见不鲜。

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我局针对自身的实际,开展了“加强党性教育、争当地税工作排头兵”、“刹风整纪、强化作风建设”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干部们的思想统一到依法治税、优化税收环境、规范纳税服务上来,树立“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做纳税人之所需”的服务理念,自觉地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上不断创新。

二、强化制约监督,规范服务行为

行政窗口直接面对纳税人,工作人员个人形象的好坏、工作质量的高低和服务态度的好差,直接影响到整个税务机关的形象,关系到文明创建的成败。为此,我局牢牢抓住纳税服务工作不放松,在树立地税良好形象上下功夫。一是把遵守制度落实贯穿到干部职工学习、工作的全过程,把纳税服务与文明创建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二是严格要求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制度的遵从意识,狠抓落实,确保优质服务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在办税服务厅设立“党员岗”、“团员岗”,用荣誉感和使命感来引导干部职工提升心灵境界,既可有利于干部职工自我约束,又可方便纳税人监督。四是评选“纳税服务之星”,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氛围。我们从2005年至2008年在纳税大厅设置纳税服务评议投票箱,让纳税人对我们的门前征收人员投票评价,每月评出3名“纳税服务之星”,有效地提升了服务水平。

三、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手段

(一)办税服务厅实行“一窗式”服务

2005年“大集中”系统上线运作后,我局通过重整业务流程,优化管理程序,严格执行省局办税程序服务规范,简化内部机构工作上的传递环节和审批手续,实现了“一窗多能”,使税务登记、申报征收、咨询服务、发票发售、代开发票、受理申请等涉税事项都能在办税服务厅的同一个服务窗口办理。针对纳税人办税的不同需求,我局还开展了限时、延时、导税、热点提示等特色服务。从而为纳税人创造了一个人性化办税环境,让纳税人享受到文明、便捷的服务。

(二)征收环节实行“银行代扣”服务

为了方便广大纳税人,充分利用“大集中”系统这个管理平台,让纳税人进行网上申报,推行“税银联网”代扣缴纳税款,目前网上申报165户,代扣税款5760户。实行银行代扣业务,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快捷的纳税。

(三)做实服务细节,优化服务环境

小细节体现着让纳税人满意的大理念。在纳税服务中,我局大力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优化服务环境,做实服务细节。一是开展税法宣传。通过电视台、电子显示屏、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法宣传,方便纳税人了解税收政策、法律法规、办税程序。每年税收宣传月,我局都组织人员走进企业进行税法宣传活动。二是设置显眼、规范的导引标识牌。使纳税人很容易 地找到相应的办税窗口和工作人员。三是为纳税人提供优雅、美化、绿化的办税环境。在办税服务厅内设置办税桌、椅、纸、笔、茶水、一次性口杯及填表表样。四是推行持卡上岗。每个工作人员桌面上摆放上岗证,为了方便纳税人咨询、联系工作人员。五是主动提醒服务,及时提示纳税人按时申报纳税、相关政策变动等注意事项。六是设置办税服务专栏,摆放办税指南,方便纳税人查阅资料和了解情况。

四、感受服务效果,提升工作效能

通过构建完善的纳税服务体系,开展全方位的纳税服务,优化了税收环境,保护了纳税人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税收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提升服务理念,实现“三个转变”

本着“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的服务理念,突出于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形象建设转变为实效服务。而享受实实在在的纳税服务正是纳税人之所需。二是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主动预约纳税人发售票证,上门送票和回收票证,让纳税人感受上门服务的温暖。三是由一刀切向分类、个别服务转变。针对纳税人素质高低,涉税业务繁简不同,区别对待做好服务工作。

(二)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创新纳税服务方式和优化服务手段后,我局通过强化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 帮助,有效提高了业务技能和工作质量。我局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少,只有13人,却担负着申报、征收、票证、税务登记、税款划解等多项工作,在征收办税工作上如遇有问题,都能及时对照操作规程协调解决。

(三)规范纳税服务行为

为了确保纳税服务质量,我局制定了《xx地方税务局绩效考核办法》,对干部进行量化管理,加强了干部职工的管理监督。我局借助开展“刹风整纪、强化作风建设”活动的时机,制定了《xx地方税务局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纳税服务文明用语》,使纳税服务口语更加规范,更加人性化,达到了“进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切实把纳税服务同树立行业新风和文明创建结合起来,重新把纳税服务提升到新的水平。

10.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篇十

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在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中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人才规划提出的要求,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中优先发展人才,这是我国未来人才建设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一、为什么要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一)人才优先发展是世界进入人力资本时代的战略需要

世界进入人力资本时代主要表现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推动者。人力资源是生产力,人才资源是先进生产力,人才在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二是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在工业化后期以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人力资本的作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战略资源。三是人才资源在各种资源中居于能动和统领地位。四是人才资源在社会财富构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世界银行专家提出的“国民财富新标准”,认为全世界人才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三者构成约为64∶20∶

16。我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本在财富构成中的比重还会不断增大。五是人才资本素质的能力导向已成为一种潮流。总之,人才优先发展是世界进入人力资本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才资源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的深刻理解与清醒把握。

(二)人才优先发展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唯一选择

首先,在人才战略上,必须真正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必须看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战略体系,而人才强国战略又是三大战略中的支撑和关键。其次,在人才改革上,必须优先改革不合时宜的人才体制机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放弃原有的以行政手段配置人才资源的单一方式,采用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多元配置方式,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向市场配置的战略转型。再次,在人才开放上,必须优先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和两种人才资源。第四,在人才发展上,必须优先研究制定人才发展规划。要统筹规划,确立人才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研究制定人才发展规划,一定要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还要把它和教育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统筹考虑,相互衔接。

二、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人才优先发展

(一)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

从人才发展长远考虑,当前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我国人才发展的国际化程度:首先,重点培养党政领导人才,这是推进我国人才国际化的一个战略重点。通过一系列高水平、针对性强的国际化培训,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提供坚实的党政人才保证。其次,借助世界智慧为我国发展积聚力量,这是推进我国人才国际化的重要举措。要引进国际化人才参与政府决策咨询和管理。加强公务员国际培训和实习,全面提高各级政府管理人员的素质。第三,赴海外招聘人才,这是推进我国人才国际化、提高国际化人才构成的重要内容。第四,加快“本土人才国际化”,这是推进我国人才国际化的重要方面。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应该在两个层面上进行努力:一要通过引进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国际化的进程,二要真正构筑“本土人才国际化”高地。

(二)加快推进人才市场化

建立市场化的人才配置体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设计:第一,建立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主要有两大市场体系:国内人才市场体系和国际人才市场体系,真正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第二,构建市场化的调控机制。主要有三大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第三,推进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促进人才市场中介组织独立规范发展,逐步实现与国际人才社会中介机构在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方面的接轨。

(三)加快推进人才服务的社会化

在我国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起码还要十几年的努力。这一体系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第一,发挥我国培训资源优势,最大化地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势,形成一个高层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第二,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立动态开放的人才信息网络。依托人才信息服务网络,融促进就业、创业指导、公共培训、人事档案管理、人才诚信等人才服务为一体,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发展和规范各类人才社会中介组织。大力发展人才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第四,提升我国人才资源管理研发水平。应尽快整合我国人才资源研究力量,加大对人才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进一步提升人才资源管理的研发水平,使我国在这一领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并不断缩小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四)加快推进人才管理的人性化

上一篇:[信息技术论文]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下一篇:北京黄标车报废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