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

2024-10-14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共16篇)(共16篇)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 篇一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教育局 刘淑梅

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我采用了开放教学空间、教学内容以及教法与学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我预习、自我质疑、自我反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说出自己的记忆方法:熟字加一笔,熟字去一笔,熟字换部件,谜语记忆法等。一时间,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的眼前“活”起来,依次走进了学生的知识“仓库”,使学生从“要我记”转变为“我要记”,从“学生字”发展到“会学生字”。学生渐渐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敢于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评价,改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 篇二

一、贴近生活, 激发兴趣, 提倡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同样的语文, 同样的课堂, 同样的封闭空间, 天天围着书本与老师, 上演着乏味的“肥皂剧”, 几年如一日。学生成为老师的牵线木偶, 由教师牢牢地控着绝对不能出轨。现在改革教学, 转变这种学习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因为探究性学习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 他实现了5个转变:即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自主探究改变;由重课内向重课外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改变;由重书本向重社会实践转变;由重教学信息单向交流向重多项交流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近年来,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 抓住学习生活的兴奋点, 从学生爱听的爱看的事情、实物、实事入手, 采用故事、游戏、比赛等形式, 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 使学生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培养探究性学习。如:我在教学《汉语拼音6》这一课时, 省去上面两点的规则。我一上课不是急着让学生看课本, 而是先给学生们讲了一则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星期六的早上, j q x带着小i出去玩, 爱哭、爱流泪的小ü也要去, 急得直掉眼泪, j、q、x说:“行, 你先擦掉眼泪, 我们再带你去。”小ü连忙擦掉眼泪, 高兴地与j、q、x一起出去玩了。说完这个故事后, 接着我提问学生:同学们平时喜不喜欢跟爱哭、爱掉眼泪的同学出去玩?学生们马上回答:“不喜欢, 我最讨厌跟爱哭的人玩了。”接着我顺利地揭示课题:当声母j、q、x与韵母ü相拼在一起时, “ü”的上面两点就不要了。以一则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引入课题, 再结合有趣的提问, 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 合作交流, 提倡合作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 合理创设情境,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加深印象, 提高教学效率, 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 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识字1》这课时, 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今天,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愿意和它交朋友的同学热情地喊喊它吧!接着, 我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燕子图》贴在黑板上。学生们看见了这幅《燕子图》都喊了起来:“噢, 是燕子。”顿时整个课堂一片哗然。趁着学生正在兴头上, 我连忙抓住机会说:“你们看, 小燕子一边飞一边张着小嘴在向你们发出邀请呢, 愿意接受他们的邀请吗?”学生齐说:“愿意。”就这样我领着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是一种顺从, 而是一种相遇接纳,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彼此信任, 没有信任就不会有真诚的合作。要有一个共同目标, “三个和尚没水喝”, 说的就是要互相配合, 而不是相互依赖。学习也是如此, 学生之间, 要有分工、交流, 要能发挥各自的特长, 有荣辱与共的意识。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 我积极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的学习形式,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刚开始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 我也产生了些困惑和迷茫, 因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合作意识亦未形成, 出现课堂混乱、优生独霸课堂、两级分化等现象, 但我并没有退缩, 一边查找有关可借鉴的材料, 一边向其他老师请教, 探索出了有效的小组合作策略。如四人合作学习, 小组内成员每人担当一名角色, 对开展顺利的小组给予及时表扬, 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的小组进行及时的点拨, 使小组合作更得法, 交流更有效。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评价,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常采用小红花、花苹果等措施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

三、以人为本, 自主探究, 提倡自主学习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发现, 对学生学习而言, 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 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如:教学《我会拼图》的口语交际课, 我先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 动脑思考, 动手拼图。儿童创造潜能是巨大的, 拼出的图案很少与别人雷同。而后, 我让同桌互相看拼图, 看拼图 (我拼的是什么, 是怎么拼成的) , 做到人人开口。接下来, 我请一位同学带上拼图上台和自己交流。学生下面讨论、交流。接着我让学生小组中互相看、说、评议。学生不但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探 篇三

一、自主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是就学生学习的品质来说的,与其相反的是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调动自己的智慧和思维,用自己的策略,习惯和感情解决自己的问题,在主动学习中获得体验,增加动力,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调整。比如语文课中关于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的教学,字词的音形义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大包大揽,照本宣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课外查阅相关资料自主解决。教学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主学习。1.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3.作者是采取哪些方法对景物展开描写的?4.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去体会、去交流、去感知。灌输的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可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增加学生体验,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机会和展示空间,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才能活跃情志,激情飞扬,才会产生心灵的碰撞和思想的火花。

二、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它相对的是单一学习。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协作配合,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大胆讨论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和责任,构筑同学之间彼此的关怀和信任。我们再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在深入研讨课文,感知作者用语的妙处,体会作品流露的情感这个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靠学生单一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难以完成,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商讨共同解决。比如对于本文第3、4、5自然段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1.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的?2.雪后的山景妙在何处?3.找出作者描写时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有了这些问题,学生也就有事可干,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课堂也就有了生机和色彩。三五个同学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就能很好地解决。合作可以大组可以小组,形式多样,这样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可以解决一个教师在一节课里不可能面对所有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学遗留下来的问题和遗憾,从而更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沟通情感和交换思想的过程。

三、探究学习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制造探讨的气氛,确定一个比较明确的对象,任务或者主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实验、收集、讨论、切磋,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学习是开放的、自由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劳动得来的东西是真实的。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 篇四

大家好!这两年我校举办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中,我讲授了《语文课程标准》,通过两次的授课,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较全面的领会和深入的学习,自身也因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今天我在此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讲几点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含义?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呢?我们试对这些问题作一番探讨,下面我简要讲几点我的初浅体会,望能与各位同事们更多地探讨、交流,若有不当和不足请各位多指正和补充,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自主学习就是从“被动”到“主动”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他主学习”或“被动学习”而言的。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自主学习”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想学”、“会学”、“能学”。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自主学习”具有以下一些表征。

(一)学生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

(三)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利。

(四)学生

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更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老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合作学习就是从“个体”到“团队”

“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今日世界,从人造卫星上天到人类基因图谱解密,没有一项重大科技成果不是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的结果。“团队精神”也是一种时代精神。在现在我国家庭独生子女多的情况下,更需要对学生加强合作精神的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下面一些做法也许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1.小组成员分工。如在根据不同合作项目而在小组中设召集人、主持人或项目推行者、采访员或提问题人、记录员、分析总结者、汇报人、计时员(兼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以上角色。

2.小组成员按基础编号。把学习任务按难易切分排列,如1号任务最易,2、3、4号难度逐步递增。每位同学“对号入座”,完成一项任务,然

后全组“组装”和交流。

我在讲第一课时,分组进行了调研:“爱学习语文吗?为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第二节课讲完主要的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功能及基本的理念后,我又分组做了调研,各小组组内讨论并总结“如何能让学生们爱学习语文且能持久、变成爱好和习惯”,然后在各组交流汇总汇报。学生们都很积极踊跃地去思考、发言,总结了很多点,也很实际很有道理,因前面讲了语文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这样也能检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设否理解了,从而促使巩固和掌握。

3.学习任务从不同角度切分,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一项,完成任务后相互交流。

例如,我出一个题目《我们的家园——地球》,让喜欢做导游的学生发挥其专长,可以写出带领大家了解和观光的游记;喜欢文学的则写出富有情感和文采的文章;喜欢做记者可以写出报道或采访或纪实式的文章;喜欢历史的则写出追溯性人类演变进步和发展历程类的文章;喜欢天文的则从宇宙角度阐述地球的形成发展及运行轨迹等;喜欢生物的则从生态平衡和保护角度写出阐述其重要性和呼吁及倡议式的文章,还可用音乐、绘画等形式表现......等等。

至于全班同学的合作学习,特别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欣赏同学的学习成果,为别人的成功由衷地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现在我们的作文讲评,一位同学的习作一出现,就有很多同学争着提意见。提意见固然也需要,但我们要引导学生先看到这位同学在习作中倾注了心血,多看看他的习作好在哪里,这样于人于己,帮助会更大。认识自我,欣赏

别人,是现代人基本的立身处世之道。

三、探究学习就是从“接受”到“建构”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接受学习不仅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它的特殊性。探究的对象不是人类认识的未知领域,绝大多数是对人类已有知识、包括课本中预知结论的再探索。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又有它自身的学科特征。比如,探究的内容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发展;由于语文审美的整体性,有些内容只能是一种感悟而不是精确的结论;

例如,我在讲到这部分时可让不同的同学分别读同一个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境,试着用不同语气和情感来读,来仔细感受分析,投入不同的情感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探究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而不是惟一的。

男人戒烟就跟女人减肥一样,永远都有明天。使我们不快乐的,都是一些芝麻小事,我们可以躲闪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不吃饱饭我哪有力气减肥啊!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自主确定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准备进入探究性

活动。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提出和梳理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方法的指导。

(二)尝试体验实践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或通过阅读进入作品特定的情境,使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发生共鸣;或收集课文内外的多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在这个阶段,教师作要做点拨提示,向学生提供有关的材料,以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重点要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规律——关于语言的、关于文学的、关于人文的规律,认识它们的价值。在方法的指导上,教师不是自己来讲解,而是善于发现学生中好的做法,适时推广,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尝试、体验、实践应力求充分,避免匆匆忙忙走过场。

(三)表达交流小结阶段 学生探究的结果,要通过表达外显化,通过交流合作互补。这个阶段学生的活动有形成结论,用书面、口头、图表等形式展示,并做交流,如演示、宣读研究结果,进行答辩等。教师要组织好讨论,鼓励学生的创见,帮助把结论扩展和深化,有的问题一时不能得出答案,可以存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对于探索的过程、方法、结论,师生共同小结。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亲自体验了失败的挫折和成功的欢乐,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提倡“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一概排斥其他学习方式。对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有些内容还需要用其他方式来学习,包括必要的接受性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我们把自主、合作、探究三方面分开来讨论,只

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事实上,这三方面组成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自主宜与合作互补;而提倡自主和合作,是为了更好有效进行探究活动。

关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今年暑期幼教继教培训中又得到一些启发,那是市研修院音乐教研员张殿坤老师运用了奥尔夫教学法讲的课,非常生动活泼,令每一位学员感触很深,收获很大。我认为:其他科目都可以运用和借鉴,尤其在语文学习中大部分环节都可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并可以完美地融到一起,那么,奥尔夫教学法是怎样的教学法呢?我简要说一下:

奥尔夫----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生于1895年,逝于1982年,他用毕生精力钻研于音乐及音乐教育,从而创立了当代最先进的、科学的儿童音乐教学方法。奥尔夫教学法目的:通过音乐这个手段培养人的素质,一个健全的人格。

“奥尔夫” 的教学原则

1、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整体。在奥尔夫课堂中,孩子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如小鸟的呢喃,和风的呼吸,汽车的抱怨,然后试着用自己的嗓音模拟,用自己的肢体去表现,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发声的物品去表达,并用戏剧的形式来综合。

我们完全可以将语文课程的内容都融进去,如诗歌、文学作品、朗诵、记忆等等。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还培养了“团队”的意识,它需要孩子们互相配合协作,学会领导与被领导,这与语文教学的理念完全一致。

2、以节奏为基础

音乐是旋律加节奏同时运用,所以比较难。特别音高不好掌握,奥尔夫把音高抽出来了,以节奏为基础。节奏像骨架一样。没有音高。音高放在哪里了,音高放在音条乐器上了,就是木琴,钢片琴。所以每节课不管什么课型,都是以节奏为基础。

我们可以拍着节奏或在游戏中去学习记忆等,如学生词时:立下曰是声音的“音”,木上加是书架的“架”等。

3、以身体的动作感受音乐

动作是一切动物本性的体现,一切物质也离不开运动。所以,动作与音乐结合,是人性本能体现和最自然的体现。奥尔夫认为,音乐的感觉是动起来的,用动作感受音乐。这是非常伟大的一点。

4、即兴创造性。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在奥尔夫的课堂里,每个人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老师会经常地问: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办法。。你可以拍手来表现节奏,也可以跺脚,可以拍肩膀,甚至拍小肚子拍屁股。即兴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去让孩子用自己全身心去表现自己,表现音乐,与用语言一样得好!想象一下,有着这样的创造体验的孩子对他(她)的一生有着多么深刻的意义

5、本土性

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教育理念。

诞生于德国,并没有因为是德国的教育观念,而不为世人所流传,正因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广阔的吸纳性、开放性,使得奥尔夫教学法成为世界的、民族的音乐教育思想

6、面向全体

奥尔夫不同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很明显的一点是参与性。在它的课堂里,没有旁观者,人人都在老师的带动下通过说、唱、动、奏。。来体验音乐,而不是老师的说教、传授、和示范。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因为所有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室里不需要技能技巧的反复训练’ 需要的只是你一颗全身心投入的心。

5.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 篇五

摘要:本文针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谈一点在新课程教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尝试的体会并由此引发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的问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对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

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发展,探究学习是本质。三者不仅互为一体,还相互促进。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所以,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创新。

二、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尝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堂教学中尝试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本节课主要环节如下: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创设合适的情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所以本节课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观看几个视频片段:

(1)自备车与赛车一起从静止开始启动,赛车很快达到很大的速度;

(2)大卡车与汽车一起启动。通过这情境,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有些车启动的快一点,即运动状态变化快一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并在老师引导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快慢的原因是加速度。从而提出问题,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根据实例猜想加速度a与力F、质量m有关系,并得出定性的结论:假设m一定时,F越大,则a越大;假设F一定时,m越大,a越小。我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如何定量研究三个量的关系?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可能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与质量m成反比。由此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

(三)设计和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先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设计,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合作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讨论哪组设计的方案好。在这一环节里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怎么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怎么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案可以怎么设计?实验时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怎样进行测量?需要那些实验器材?实验的数据应该怎么处理?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设计出了很多的实验方案,而且有些是不可行的,我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它们的可行性,让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确定几种在课堂中可行的方案。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用其它可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课堂中选择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长木版、粗细线、小桶、砝码、钩码、刻度尺、天平为器材,研究小车运动。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1,测出小桶的质量m2,把小桶和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g当作小车受到的拉力F,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测出Δs,由Δs=at2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小组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选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老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

(四)分析论证和评价交流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尝试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然后尝试写出实验探究报告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我引导学生在坐标纸建立a-F坐标轴进行图象分析,发现m一定时,a和F成正比。但对a-m坐标轴进行图象分析,发现只能得出F一定时,m越大a越小。学生猜测:a和m成反比。我再提问:如何证明猜测的正确?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作出a与1/m图象,看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然后在计算机Excel里输入数据,作出以上几种图象,分析得出规律。最后展示部分学生分析结果,全班同学参与讨论、比较、分析误差原因并初步得出结论。

三、对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人”。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2、关于讨论时间的把握

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是喊“停”。这种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学生在讨论前,教师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讨论时,也要给予充分讨论的时间,所以,设置这一环节所给予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佳,有时遇到难度大的问题时,还可以适当延长讨论时间。

3、“自主学习”决不是“自由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脱离了教师指导的学习,不要以为自主学习就是放羊。自主学习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让教师在教中谋求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在学中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做准备。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顺利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资料:

1、《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研究课题组编写,北师大出版社

6.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 篇六

新川中心小学 李明朝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完成学习任务,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我谈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其次是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数学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解题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充分的练习时间。学生懂的知识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模糊的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懂的知识点,教师要精讲。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怎样使小学生积极主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课

小学数学大多数的课堂学习情景都适合于进行合作的、竞争的和个性化的学习。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见识少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时,选准一个课题来作为合作学习的开端,然后逐渐和学生习惯这种“新”结构,进行交流与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学习小组的组建应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心理素质、年龄特点、智力状况、学习成绩、家庭情况、性别等各个方面。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组成做到好、中、差生相搭配。组内成员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各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后,优等生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和提高,学困生也得到启迪和帮助,使信息资源共享,成功喜悦共享。

3.提出研讨问题,明确有关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让课堂教学气氛热闹,同时,把握课堂教学的时间。因此教师要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使学生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

合作探索。首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在教学新知时,针对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突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4.分组研讨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合作探讨,不是一遇到问题,不管合适不适合,难易与否,都要学生合作讨论,造成学生没有兴趣参与讨论,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小组合作学习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实际,抓住适当的时机,让小组研讨。其次,教师要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导航,及时进行调控,使各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5.全班交流评价,提高合作质量

全班交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流程极为重要的环节,有效进行这一环节可使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交流时间,小组讨论后,由发言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别人发言时,要集中精力细心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找出自己组与他人组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再适时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潜能的发挥。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尽可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教师要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编排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理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提炼要探究发现的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鲜活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研究探索、形成解释、反思交流的探究过程,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探究欲。

7.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 篇七

倡导自主性, 不要他主性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 即提倡自主性、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于是许多教师面对新课改觉得自己不会教了, 找不到感觉了!原来该讲的不讲, 该问的不问, 该查的不查, 该教的不教了。比如对一段经典诗文的朗读理解, 由于倡导个性化阅读, 即尊重个性差异, 学生即使说错了也不置可否, 说偏了也不去点拨, 还冠以“真棒”的评价;朗诵课文时, 该激昂处低沉, 该低沉处却豪情万丈, 教师也不去指导、示范、矫正。

笔者曾听过很多公开课和示范课, 许多教师不管学生回答得好还是差, 即使是错了也不引导矫正, 而是左一个“棒棒棒”、右一个“行行行”, 甚至左一个“星星”、右一个奖品, 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的个性是张扬了, 个体差异是尊重了, 然而对文本的解读、教材的价值取向根本熟视无睹,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面引导不予重视, 使得教学迷失了方向, 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试想这样下去我们的教学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的素养何时才能得以提高。我们说任何改革都是在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 而不是一切从零开始的。在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同时, 一定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笔者认为, 过分的自主就不是自主, 而是放任自流;过分的主导也不是主导, 而是“一言堂”。

合作学习形式化、无实效

当前的课堂教学, 无论低、中、高年级, 也不论教材内容, 很多教师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谈合作学习, 许多教师就认为只要将课桌椅排成一定的形式, 如马蹄形、丁字形、正字形、品字形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就是合作学习, 并把场面的热闹等同于合作学习的效果, 这种教学倾向是极端错误的。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高高地站在讲台上, 一味地追求座位的变换和学生听课方式的变化以及场面的热闹, 这种教学倾向对于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多与学生交流, 多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多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努力为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展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不能把合作学习形式化、简单化, 要注意合作学习的质量、效果, 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广大教师长期努力探索和实践。

探究学习理性化、庸俗化

目前, 在课堂教学中一提探究式学习, 有些教师就会给学生设计一些高深的问题, 认为只要问题解决了, 就大功告成, 就算是成功运用了探究式学习。其实, 真正的探究式学习应该做到淳厚的情感与清晰的理论相互交融, 做到情中寓理、理中含情。只有这样, 才能让教学充满活力, 让课堂闪烁和煦的人文之光。

8.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自主;合作;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70-01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必须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我在平时的教学研究中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则浮于表面,很多课堂上学生刚进入到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就匆匆收场,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来不及内化,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肤浅。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方面寻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担心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合作探究,会影响教学进度,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二是教师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学生在学习时不能抓住重点,亦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

一、要向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材料

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了解班级学生实际和现有的资源,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探究活动材料,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行之有效。教师向学生提供的探究材料要科学,难易程度应具有坡度性,问题要由浅入深,要考虑到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操作性一定要强。难度不宜过小,如果单靠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也不宜过难,要大众化,否则容易冷场;也不宜过易,简单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教师在没有充分分析学生学情的情况下让学生讨论,就有可能让一些学生“望尘莫及”,课堂就会成为极少数学生的“市场”。所以,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探究的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力,让学生够一够就能摘到“桃子”,否则就会造成只有少数学生真正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只是坐冷板凳看热闹。

二、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合作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要有集体协作的意识。但是,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行为需要监护、引导和规范。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成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聆听别人的发言,如何尊重他人等。另外,为了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有序进行,教师还应在每个小组中确定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要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记录,把合作学习情况记录下来,便于更好地交流。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聘请若干名学生当评委,对合作学习给予量化评价,这样会激发学生合作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学生在交流、评价中逐渐学会交流,学会评价,最终达到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

三、要给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帮助学生实施自主学习,教师就不能独揽时间支配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首先,要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时间。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就应给他们必要的自学时间。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为合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合作效率。其次,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还要给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时间。

四、要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导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绝对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合作技巧的指导和学习困难的指导两个方面。合作技巧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如何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学习困难的指导,是指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到一般性指导与针对性指导相结合和全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和自主学习之后面向全班进行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有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效果。

9.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篇九

(2010-10-11 10:22:42)

转载▼

《携手共建书香校园》活动案例

洛浦沙溪小学 指导教师:陈柳嫦、冯志敏、莫少敏

?

学生年级:六年级

一、研究背景。

??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全国上下努力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外部环境下,各地各学校相继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其中“创建书香校园”更是近两年来学校活动的热点。这项活动也纳入了本校工作目标之一,两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怎样使大家真正爱上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从而推动这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呢?我们怀着一份好奇、一份责任感开展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主题的提出。

?? 小学生的功课较少,课余时间充裕,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如疯狂打闹、迷恋网络游戏等,对学生的平安、健康地成长造成了威胁,加重了学校和家庭的负担。小学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容易接受来自外界的影响,各种行为习惯也正在逐步形成。如何引领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充实课余生活,提高文化素养,正确认识生存价值,使之受益终身,并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好读书、读好书”氛围,真正让“书香”溢满校园。为此我们展开了这次活动,同时希望借此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经过讨论,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此次活动的以下子课题:

???

1、了解学校的“书香校园”创建工作。

2、家庭对孩子读书的影响。

3、学生的阅读倾向。

4、激励阅读法探究。

5、书籍哪里来?

6、“来,我们一起读书”宣传。

根据以上子课题,学生依据个人特点,自由组成活动小组(4-5人一组)选定课题进行活动,开展研究。

三、活动具体目标

(一)总目标

??? 采用调查访问、实地考察、问卷分析、查阅资料、制作推荐书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调查研究、多渠道获取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对读书活动的认识,自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二)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 通过活动,认识读书活动的意义,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以及书籍的来源。

2、能力目标

???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处理实际问题、协调分工合作等能力,并学习了解一些操作方法,如问卷调查法、收集处理信息法等。

3、情感目标

???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以及工作中实事求是、认真

负责的良好态度。??

四、活动实施具体过程、方式: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一)组织讨论。

谈谈你是怎么度过课余时间的?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说说你观察到的本校学生课余时间读书情况。

(二)确定主题。

联系我们身边的情况,提出自己想研究的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参考:

(1)了解学校的“书香校园”创建工作。

(2)家庭对孩子读书的影响。

(3)激励阅读法探究。

(4)书籍哪里来?

(三)制定方案。

根据相同主题,自由组合活动小组(4-5人一组),组长组织制定、填写小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

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方式?时间安排?小组分工?预期成果??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 活动建议:

(一)调查访问。

可通过采访学校领导或老师了解书香校园创建情况,并做好录像记录。

(二)实地考察。

利用晨读、中午和课间时间到各班观察学生阅读情况。记载如下:时间、班级、阅读人数(大约)等。

(三)问卷调查。

讨论制作一份家长问卷,了解学生在家阅读情况。

?附:

给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 大家好!请如实填写以下问题,在您选择的题号下打上勾,以便我们了解家庭对孩子阅读的影响,更好地指导您的孩子开展阅读,培养其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一、您是孩子的:

1、爸爸妈妈。??

2、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3、其他。

二、您的文化程度是:

1、专科或专科以上。

2、高中或中专以上。

3、初中或初中以下。

三、您从事的工作:

1、固定职业。?

2、无固定职业。???

3、无职业。

四、您的家庭月收入在:

1、两千元以上。???

2、一千元以上。

3、一千元以内。

五、您认为阅读是:

1、兴趣、消遣。???

2、工作需要。??

3、没多大用处。

六、您陪伴孩子的机会:

1、较多。??

2、较少。???

3、没有。

七、您家里为孩子读书准备的有:

1、书架、台灯以及多种书刊。??? ?

2、台灯。

3、什么都没有。

八、您对孩子读课外书的看法是:

1、支持、鼓励。?

2、一般。?

3、无所谓。

九、您最近一次给孩子购书是在:

1、一月内。??

2、一月以前。

3、半年以前。

十、您采用过何种方式对待孩子的阅读行为:

1、口头表扬。?

2、物质奖励。

3、不闻不问。

十一、你读书给孩子听吗:

1、经常。

2、偶尔。??

3、从不。

十二、您的孩子爱看的书有:

1、故事、作文类。

2、漫画、卡通类???

3、其他。

十三、您最近一次看到孩子读课外书是在:

1、今天。?

2、本周内。?

3、一周以前。

十四、您看过孩子的书,并和他(她)讨论过:

1、是。?

2、偶尔??

3、否。

十五、您的孩子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约为:

1、半小时以上。?

2、半小时以内。

3、几乎不看。

十六、属于孩子自己的书刊有:

1、二十本以上。?

2、二十本以内。

3、五本以内。

十七、孩子每天收看电视时间:

1、1小时以内。?

2、1小时以上。

3、极少看。

十八、孩子平时语文成绩在:

1、90分以上。?

2、80分以上。???

3、80分以下。

十九、您对“亲子共读”的态度:

1、了解并在做。

2、不了解。?

3、没兴趣。

二十、请推荐1——2本优秀儿童读物给其他家长:

1、?

2、(四)查阅资料。

通过上网等途径了解其他学校创建中好的、有效的做法。

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和读书名言,宣传读书,办一期主题黑板报。

(五)交流、评选优秀读书笔记,张贴在墙报上。

(六)探讨阅读激励法。(记点数法)

(七)给校长的建议信。

? 定期开家长会,进行亲子共读宣传,落实评选“书香家庭”。

(八)制作推荐书目:

? 书名、作者、内容简介、何处购(借)书或该书持有者。

(九)(学生)读书活动倡议书。

(十)征文《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

?

五、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

(一)点明主题,明确要求。

??? 前一段时间,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针对《携手共建书香校园》这一主题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天就让我们对这一次活动作一个全面的总结。请各小组进行活动汇报或者成果展示。

(二)分小组进行活动成果展示和汇报(各小组坐在一起,由组长组织汇报工作:一生发言,其余作补充)

1、第一小组:学校的创建工作(作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

??? 我们小组的工作是了解学校的创建工作,采访了学校的郭主任,还有一些同学。现在请看:(播放录像)

解说词:今天是 月? 日,星期?。我们在二楼的办公室找到了郭主任。从郭主任那里我们了解到,学校里的每个班级都设有图书角,里面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图书,提供给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每个星期的星期二下午第三节课是阅读课,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自由交流自己爱看的书。每天中午学生到校后,除了适当的体力运动外,学校也大力宣传读书活动。采访完郭主任,我们又对各个班读书开展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发现„„(略)???

[活动评价]:该小组学生能联系家长帮忙录像,并制作光盘,是他们交际能力的一种锻炼和展示,从中也直接体验到电视节目的一些做法,是一种很难得的社会经验。同时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也增进了对学校创建工作的了解。

2、第二小组:家庭对孩子读书的影响。

??? 我们小组的工作是制作、发放“家长问卷”,再收齐进行总分,了解家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我们一共印发了100张问卷,本班发下去50张,另外发给了四年级几个班的一部分同学。总共收上来82张,有一些同学的问卷弄丢了。

我们把“家长问卷”整理后,发现学生的语文成绩跟其余的18个问题关系密切,其中阅读量大的同学,语文成绩都能保持在90分以上。大家课余时间可以来看看我们的统计表。有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电视节目,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那么在课外阅读会有什么不同效果呢?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详见《阅读手册》美国吉姆·崔利斯著)

[活动评价]:这个小组工作量较大,他们先是主动与其他班班干部联系,请求帮助分发并收回问卷。他们本来是要通过这个问卷了解家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但在整理研究中不知怎么着手,只先做了统计,结果发现学生的语文成绩跟其余的18个问题关系密切。这个发现是意料之外的,但却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读书对学习成绩影响巨大,这个收获真不小呀。

3、第三小组:读书宣传。

??? 我们小组开展的是激励阅读法探究,通过上网查找和我们小组的同学在一起讨论,找到了一些好办法,可以试一试。我们的办法有:(略)

另外,我们还写了一份读书倡议书,现在请×××同学向大家发出倡议:

?

附:

“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来,我们一起读书》。

寇第斯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长明灯。”的确,“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生活无垠广阔的海洋。”“一本好书,就是一位挚友,她以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胸襟,开启我们的心智、情感。”“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正所谓“静对好书成乐趣,闲看云雾会天机”,读书真的很快乐!

???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希望同学们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静静阅读的时间、空间,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与父母、老师、同学共享读书的美好时光,分享读书的无限乐趣。

? 各班级读书活动已经拉开了帷幕,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走进书的世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阅读,好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好,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让我们把读书活动真正作为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让迷人的浓浓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和家庭,让读书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个脚步,更加自信、更加充实地走向美好,走向未来!

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诵活动主题,结束我的讲话。

博览伴我同行,让书香溢满校园;经典助我成长,让生命闪烁亮彩。

谢谢同学们。让我们在书香中开始新的每一天。

?

我们还希望把这份倡议书拿到学校“红领巾电视台”去播出,让学校更多的同学参与这项活动,一起读书,享受读书的乐趣。接着请欣赏我们小组课余排练的快板书节目《创建沙小,书香校园》

最后,大家别忘了来看一看我们的主题手抄报,这里面有我们小组同学搜集的名人读书故事和读书名言,内容丰富,版面也各有特色哦!

?[活动评价]:本小组人才荟萃,能唱会跳,能写会画,搞宣传各有高招。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创建工作做好宣传,既有能力的锻炼,也是自我展示才华的好机会,学生热情高涨,效果不错。至于激励读书法,更多的是依赖他校已取得成功的经验,“拿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改动一下就行了。

4、第四小组:书籍哪里来。

??? 我们第五小组这段时间主要是寻找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看的书籍,我们找到了很多书店,??? 还有一些是租书的地方。

我们把能找到好书的地方编了个名单,粘贴在教室里,大家买书租书时可以参考一下。不少同学都买到过盗版书,很苦恼。今天我们还要告诉大家分辨正版和盗版书籍的一些方法,以后买书就不怕了。(略)

另外,我们小组还制作了推荐书目,介绍的有书名、作者、内容简介、何处购(借)书或该书持有者。以后大家找书就不用犯愁了,我们希望同学们互相之间借书阅读,让一本变成七十本,真正发挥书的神奇作用。一本书说不定能让我们交到不少好朋友呢。

?[活动评价]:学生不但了解了本地书市各种情况,更在活动中无意间学到了分辨正版和盗版书籍的一些方法,很实用。在制作推荐书目的时也传达出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等问题,但学生有意回避了某些书籍,如搞笑漫画等,可能是怕遭到老师的反对与斥责。

(三)讨论制定《创建书香班级实施方案》。

1、每周一诗(内容《诗词诵读》)。组长检查背诵考核。

2、每人每日阅读量不少于半小时,书籍自选。

3、评选每月“阅读之星”(记点数,四点以上即为“阅读之星”,自己申报,“书迷委员会”考察核实)。

4、定期交流读书笔记,展示评优并奖励。

?(四)评选本次活动优秀小组和先进个人。

(五)活动总结。

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希望大家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一些启发,多观察、多思考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情,关注我们的社会,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地实践,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六)拓展:征文《发生在活动中的小故事》

六、收获与体会

???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积累的成果有:积累了读书的名言、调查报告的撰写、宣传海报、诗歌、小品、手抄报等等。在这次的活动中,明显感觉到参与活动的大部分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了一些实际交往的经验,比如,对学校其他班级学生的询问,与书店书社管理人员的交流,与其他家长的接触等。交往中学生逐渐体会出,礼貌、大方的态度,有条理、有目的的谈话等是使他们交际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其次,协调工作能力是各小组学生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拈轻怕重、敷衍潦草、拖拉懈怠、互相推诿是小组合作中常有的事情,学生在各种矛盾中不断认识、重塑自我,并增强了团队意识。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是这次活动中学生的另一大收获。提出问题,探究原因,有效解决,这些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养成思维习惯的有效途径。另外,学生的动手能力等都在本次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发展,并对读书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带动了课余读书。

七、评价与反思

??? 在这次活动前,我发现学生们对本校提出的“书香校园”创建工作认识很模糊,不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但是从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和他们的活动成果、收获来看,这次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中,学生首先学会了制定计划目标,并对本组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但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小组成员不能很好地完成份内的工作;有的在调查中遇到阻碍、被调查对象不配合甚至遭到不礼貌的对待;有的在实际操作中又发现新的问题;等等。指导老师不断地询问、协调,鼓励他们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并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活动成员共同完成工作。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常常发现他们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另一面,有热情礼貌的社交技巧,有详实完整的调查研究记录,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后援”,带给我的有惊喜也有忧虑,但却使我更加认识到:相信每个学生,大胆放手,并有效指导才能使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多种能力发展的平台。

附:活动过程中的部分照片:

10.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 篇十

以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川省夹江县梧凤中学 周长安

教学片段

一、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质疑,教师再补充设问,并作板书(板书略)

1.故事情节应如何简括?

2.赫尔墨斯问道:“宙斯的雕像值多少钱?”这属于什么描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3.赫尔墨斯又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你从“笑”中看出了什么心理?

4.赫尔墨斯看到自己的雕像时的心理,用自己的话应如何简括?文中的“心想”和“饶头”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一关系反映出怎样的语言特色?

5.赫尔墨斯是怎样一个人?

6.用自己的话寓意应如何概括?

二、集体朗读后,学生笔答(可速写:只写反映思路的关键词语)

三、学生自由朗读后分组讨论,再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由学生代表总结

四、探究后,朗读品味

五、拓展:阅读《狐狸和山羊》

感悟: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如何演绎才能更加精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有哪些巧妙的实施策略呢?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摸索,我个人认为: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经历学习全过程,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加强引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形成相应的“学力”,是教改的方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训练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作为教学的重点。预习新课时,要引导学生细读“单元提示”和新课的“导语”以及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从而抓住重点、难点,并在重、难点处质疑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实行“精讲多读”,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探究。

二、让学生多读,以培养语感

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对7―9年级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作出强调,让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方法,并养成习惯。朗读是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课文主要内容的手段,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方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重整体感悟,重语感培养。读得多,积累得多,语感也就逐渐丰富了。

三、让学生多悟,以训练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仅有读是不够的,更要“悟”,也就是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见解。通过朗读,准确把握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学会多读多思,使“读”伴随着“思”,“思”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在独立阅读和探究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上例,让学生在朗读后自己质疑,先独立探究,然后共同探究。如能持之以恒,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好处。

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训练表达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即理解积累和应用语言。学生理解语言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能否用自己的话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表达出来。只有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蓝天,才能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如上例,采用小组说、派代表说、总结说、教师补充说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五、课处延伸,注重积累

“新课标”指出:初中毕业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充分体现了“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一些适当的拓展阅读,这既能收到“多读多积累”的效果,又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示范作用。

11.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内学习方式 篇十一

关键词自主;探究;合作

传统的阅读观,是教师和学生分析一篇文章的字、词、句、段。是将一个“花瓶”肢解得“支离破碎”,一块块地指给学生看,学生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他们只会死记教材上的例子。这样的阅读模式是靠“灌输”和“机械训练”实现的。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学生应该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生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让其能够处理灵活多变的文章和层出不穷的问题。因此,让学生必须认识到“语文教材不过是例子”,掌握方法永远比学习知识本身有价值。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探究式阅读”的指导者、参与者,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师生之间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新型教学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其中。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由兴趣、情感、动机、意志、性格等组成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疏导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等的同时,还要预防学生学习的不良心理,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检查自己的阅读行为,不断地把有关学习的变量和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对照、检查、评估阅读方法的有效度,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并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提倡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内学习方式。

所谓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和谐发展。因此,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它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发展人的个性,体现人文关怀。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有以下特征:学习者参与制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情感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特征是:成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期望所有的学生能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借助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主人。学习过程就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进行加工、理解、提炼,从而自主地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借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阅读,形成独到的见解,并通过交流学习体会表达个性阅读的收获, 展示个性的思想。

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阅读教学,有设定目标、自主阅读、鉴赏品味、交流研讨、扩展延伸、经验总结这样几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紧密联系,把感知和鉴赏讨论结合在一起;全体学生参与了整个学习活动,查资料、做记录、分析鉴赏、讨论与交流,亲自体会发现的快乐;在探讨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为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运用反馈信息,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以教师的评定为主,重在表扬鼓励;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表扬鼓励,还可以巧妙地进行批评指责;对于自信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更要指出不足之处;对于自卑的学生,应当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其建立和找回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进而强化学习动机。

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把个性的思想表达出来和大家交流的时候,他个人所受到的教育是教师永远也给不了的。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对学生个体生命、思想、行为的尊重,为个体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更深广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充满人文性的教学。

1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 篇十二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题的设置: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在Scratch课程学习中,每一节课都会预留时间布置下一节课的主题,学生可以根据主题事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构思与创作。学生有了选择的空间,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会提高。我校已经开过的Scratch课程主题包括《汉字起源》《智慧学校》《Logo设计》《学科融合》《环保手机》《创意美术》《音乐创作》《游戏设计》等。

有效的支撑:微课程、 网络学习社区、作品展示分享平台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完全放任,很可能使学生因遇到障碍而积极性消退,进而影响自主学习的持久进行。学生自主学不等于不用教,只不过教的方式多样化:可以老师教,可以同学教,也可以自己教自己。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单”。

微视频

根据学生每节课的掌握情况和课堂反馈单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视频,突破学生的技术难点,将问题的解决提前到课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

网络学习社区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社区解决,学生们可以通过Scratch学习社区、论坛进行交流提问, 也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进行组内、组间的交流。

作品分享展示平台

学生通过Idea Tree同在空间和喵爪网站可以在线上传、下载同学的作品,也可以对作品进行互动评论,给作者提意见。

课堂的组织:合作促进学习深化

每个人在自主学习中,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就需要与同学合作。通过同伴之间的进一步交流,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个问题,实现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Scratch课程开始之初我们就将学生分组,通过 “起组名”“说口号”“画logo”等一系列团队建设活动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我们还通过小组任务的分解与合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合作精神。当然,合作不仅局限于小组内,学生还可以进行组间合作,我们要求学生制作的作品要经过 “顾客”的“检验”、反馈,不断地吐故纳新。学生不仅要征求组内同学的意见, 还要争取组间同学的意见。当然合作也不仅局限于学生之间的生生合作,也可融入老师和家长的师生合作、家生合作。

能力的培养:探究促进问题解决

探究是自主学习的最高阶段,是合作的更高层次,它可以破解难题与生成问题。我们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操作、调查、 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智慧学校》主题单元学习时,老师让学生给学校“支招”,让他们从身边的事情出发,说出学校在哪些方面可以变得更智能。有一个小组针对学校实验室里的金鱼时常由于天气变化而频繁死亡的现象,提出可以利用Scratch温度传感器进行水温监测和报警提示,以便及时控制好水温。

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发现金鱼最适宜的温度是20 ~ 28摄氏度。在11 ~ 20摄氏度之间金鱼生长缓慢,低于10摄氏度或者高于29摄氏度金鱼会感觉到明显不适,甚至会死亡。学生通过讨论迅速确定温度为影响金鱼死亡的关键因素,当水温低于或者高于合理范围内的时候,电脑屏幕就会模拟金鱼相关状态的场景。

接下来, 学生借助 具有防水 特性Scratch温度传感器进行实际测试,由于温度传感器的值和实际温度的值不是一一对应的,学生需要多次测量确定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可以手握温度传感器进行体温的测量,还可以将温度传感器静置在空气中对室内温度进行测量,以确定转换关系。

学生经过多次测试验证换算关系无误后,就开始进行电脑模拟场景的制作了, 利用Scratch软件将金鱼的不同状态通过视觉化形象表现出来。例如,在适宜的温度是金鱼在自由自在地游动,并说“真舒服,我爱游泳”;温度高时,金鱼说“热死我了,主人你想吃烤鱼吗”;当温度低时,金鱼说“好冷,我不喜欢冬泳”,场景出现鱼缸结冰的图像;如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超越了金鱼的承受范围,金鱼会说“主人,我要和你拜拜了”。学生通过诙谐搞笑的语言对金鱼的生命状态进行设计,既幽默又起到提醒的作用。

1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 篇十三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面学校 包银花

【摘 要】新课程改革将自主探究学习放在了首要位置。本文从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出发,构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并根据日常教学实践对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探究学习;方式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出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设备的习惯,使学生形成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因此,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从孩子内心出发,引发共鸣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用真情实感去引发学生共鸣。如在教学《初识powerpoint》一课中,我以《我的家乡合川》为主题制作了一张宣传幻灯片,优美的旋律,漂亮的图案,使学生的内心得到触动,让学生的心绪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一起流淌,整堂课师生都被家乡的美丽迷人所吸引,沉浸其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巨大魅力,使学生想进一步去了解它,想认识它。为学生能迅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并且会得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对热爱学习美术的人,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并将好的作品视为珍宝;热爱收藏钱币的人,会想方设法对各种货币进行搜索、收藏。兴趣不仅仅关注于事物的表面,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

1.创设情景,带领学生进入奇妙信息天地。对小学生来说,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育特点,对信心技术有着天然的兴趣。尤其对于电脑,因为刚刚接触电脑,会被电脑的一切深深的吸引,非常想去学习,所以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上小学信息技术金山画王《绘上缤纷的色彩》这课时,我向学生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孩子们,有一天一名学生去郊游,忽然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大家想想知道是什么事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想”。接着我进行屏幕展示,幻灯片播放以下情境:小明兴高采烈的去野外。走着走着,突然间,他看见一支美丽的小鸟从身边飞过,小明不由自主的跟着小鸟,追着追着,他走到了一个陌生和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只有黑色和白色。小明很不解,突然从草里里跑出一只小白兔,小白兔说:“这里是森林王国,因为我们不小心破坏了这里的环境,大自然把颜色变没了。”“那怎么办呢?”小明也不知所措了。小白兔接着说:“太阳公公说,只要

我们和我们身边的环境友好相处,爱护我们的大自然,就会将美丽的颜色还给森林王国,就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了,你能帮助我们吗”。看到这时,孩子们都在想着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时我及时的进行引导:“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么?””孩子们齐声回答:“愿意!”。通过这种方式的情境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在课堂中,他们就会主动地去用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颜色的填充,以便能更好的恢复森林王国的颜色。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呈现生动逼真的情境,会很好的激发学生,从而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热情,进而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

2.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为学生持续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创新提供充足的动力。小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常常开始于各种游戏。那能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玩游戏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上某些课程时,我们可以出于学生对游戏的喜爱,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应用游戏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形成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效果往往是显著的。例如在上键盘指法课时,如果教师先是对手指的摆放等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理解了指法的重要性,在正确方法的持续练习下,渐渐的,学生们明白了键盘指法的窍门,在玩这个游戏时自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三、组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以满足学生实现内在价值的愿望。因为当前的学生,除了有好奇、好新、好动、好问等心理特征外,逆反心理强,许多同学对现状并不满足,喜欢逆向思维,追求新鲜的、刺激性的事物,而竞赛能促进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最佳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对键盘基本键练习这一节,如果学生一味地进行键盘的练习,会感到很厌烦,也会耗费学生的精力。如在上“绘上缤纷的色彩”这课时,我同样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上课时我出示了三幅没有颜色的图画,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帮助找回色彩。竞赛前我设定了竞赛规则,同学们根据规则进行创作,然后小组评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进行全班的评比,最后评出最佳创作能手。在竞赛的方式下,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主动进行创作,能独立地解决学习问题,同时在小组评选时,同学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竞赛中不断进步。

教师要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有见地地学习,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形成自我驾驭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让孩子们获得更多一点的空间,让他门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参考文献】

14.浅议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篇十四

摘 要: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34-01

中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现行语文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研究对象,在教师精心启发和诱导下,经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潜心研究,学生达到自由质疑、释疑、充分表达的一种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施呢?

一、引导自主学习是实施的基础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爱学,学有所得。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展现,都要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创造空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学提出学习问题,然后大家讨论共同解决。起初,学生不知学习什么,也提不出问题,教师得先给学生设计一些学习提纲,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问题。如果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作基础,就会有探究性学习问题的提出,就会有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如学生在学习《花未眠》一文,提出“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中,“微不足道的问题”指什么?“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为什么作者用“哀伤”来修饰海棠花的美?在“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要活下去!”的感慨呢?由此可看出学生在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调控情境中,发现问题,乐于探究.用心探究,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做好方法指导实施的是关键

如何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研究,这需要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资料及研究方法加以指导。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要时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情况,也许有的学生的问题还是浅层次的,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和观看音像资料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交际过程中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不仅是指获得信息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指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准确认识和理解信息的基础上,正确地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重视运用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这都成为信息化社会中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三是教师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有一定的信息量,就谈不上指导。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成为指导者、引导者和辅导者,不但要获取大量的信息,还要有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阅读不仅限于书本.还应该不断地收集各种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才能高屋建瓴地从地方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实实在在组织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选准合作学习内容是实施的重点

究竞什么样的内容才适合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选取的原则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基础,以能挑战学生的智慧,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宗旨概括地说,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合作的必要践合作学习要处理的是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哪个人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大家友好相处、含作的作用。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通过合作讨论,学生能够形成对问题深刻、全面的认识,又能感受合作交流、听取各种观点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共处,与人磋商。其次,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合作的内容还需要有相对的空间,否则,学生的讨论就不会有价值。

具体到实践操作,我认为下面的内容比较适合老师们有效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一是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意见分歧的内容。如果要合作解决的问题答案常明显,而且是惟一的,那就没必要合作讨论了;使人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最值得讨论。老师可在认知冲突点上就模棱两可的结沦,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辨析,达成一致意见,澄清认识。意见的分往往容易引起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自悟其中道理,从而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二是方法不确定、答案不惟一的开放性内容。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用多种方法、策略解决,能很好地激发探究思维的产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性的,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三是一些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复杂内容,一些操作性强、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任务,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

15.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 篇十五

一、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十年课改, 我们摔倒过, 迷茫过, 修正过, 收获过。十年前, 第一次阅读200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 我们欣喜, 我们跃跃欲试, 因为我们都感到这种方式是传统教学所欠缺的。每一位教育者都期望在课堂中能让孩子学会“自主、合作、探究”。但我们还没来得及细细地咀嚼, 还没有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解读, 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进行合理地设计, 只是凭直觉把“自主、合作、探究”生生地搬进了课堂。于是, 我们看到几乎每堂课都有“合作”的环节, 而所谓的“合作”, 要么是四五个孩子凑在一块分角色朗读一段课文, 要么是讨论一个简单的问题。细心的观课者会发现, 当孩子还在为谁读哪个角色争持不下时, 老师早已微笑着, 亲切地叫停了。至于讨论问题, 一般是课文中明明白白写着的, 很少能与“探究”一词扯上关系。宝贵的课堂40分钟, 实在不容许让这些微效、无效的教学环节所侵占。就这样, 沦为“摆设”的“伪合作”,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批评声中渐渐地从课堂中隐退了。我们又回到了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上来。听听专家是如何批评语文课堂的:当前的语文课堂存在严重的“四重”、“四忽略”倾向: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 忽视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师生交流重一问一答, 忽视研讨机会的给予、思维空间的开放;作业布置重机械训练, 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评价重试卷分数, 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正确评估。我们要为孩子提供怎样的学习方式?我们还在仅仅“传道、授业、解惑”, 还是不仅教给孩子知识, 教给孩子学习策略, 更教给孩子思维方法?谁说“自主、合作、探究”不是好的学习方式呢?但为什么它不能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枝芬芳无比的“梅花”, 看着它年年娇艳地开在枝头, 却只能“望梅兴叹”。2011版的课程标准颁布, “自主、合作、探究”提得更响亮。并且, 优秀的教师采用“中西合璧”, 走出了成功的路子。如深圳李祖文老师的“阅读教室”里, 孩子们一起研讨课文, 分享学习心得, 学习效果特别好;杭州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 课内与课外携手, 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各种专题的文本, 从一篇文章到一群文章, 从一群文章到一群书, 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 孩子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还有张祖庆老师用自己创造的“海量阅读, 以读带写”教学方式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微课程。

十年了, 我们是因噎废食继续“心茫然”, 还是整理行装, 重新出发?

二、浓绿万枝红一点, 动人春色不须多

长久以来, “自主、合作、探究”这三个词深深地刺痛着我的神经, 是理念出了问题, 还是我们漠视了孩子真正的需求?在千岛湖, 台湾小语会理事长吴敏博士带领她的的团队, 带着她的“自发、自学、互学、共好”的理念, 让我亲历了“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过程, 让我们体验到了合作共学、分享互助学习带来的愉悦。都说“三流教师教知识, 二流教师教方法, 一流教师教思想”。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 知识会老化, 旧知识会很快地被新知识替代。有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中只有10%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运用。可见, 让孩子学会学习, 拥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还是用一个亲身体验的课例来说明吧。老师要我们阅读一篇《瑟鹭与鳄鱼》的科普童话。关于“瑟鹭”

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瑟鹭与鳄鱼”的绘本故事, 边读故事边提问:“这是真的吗?你们有没有想提的问题?”来引发我们思考, 但并不需要我们立即回答。

说实话, “琵鹭”对于我是完全陌生的一个名词, 应该和我们这儿的白鹭是本家吧。

老师给我们读完绘本后, 让我们提出自己想提的问题。我听到“雌琵鹭外出抓鱼, 并让幼鸟把嘴伸进它嘴里吃小鱼”的细节, 一下子想到了鸬鹚, 于是我很好奇地想知道, 它是如何捕鱼的呢?

老师并不告诉我们正确答案, 而是给每一组发了一摞关于鸟类的各种文章。有关于鸵鸟照管幼鸟的, 有关于鸟类消化、捕食、繁殖的, 有关于不同的鸟栖息的地方的……每个人拿到的文本都是不一样的。老师强调, 把你学到的东西记录下来, 记住, 并不一定要找到你提的问题的标准答案。

5分钟的时间到了, 大家还在埋头阅读。读完一篇没找到答案的我们不甘心, 又和旁边的同伴交换, 继续读。读得“昏天黑地”, 读得“不能自拔”。老师提示一遍又一遍, 最后又是拍手又是跺脚让我们抬起头来。我感觉那5分钟过得实在太快了。老师让我们交流:学员们有的从文本中找到他们想要的标准答案;有的没有, 但获取了很多原来并不知晓的关于鸟类的知识;有的对信息进行了整合, 推测出了问题的答案。以下是我在阅读前、阅读中填写的表格。

我没有找从文本中找到明明白白写着的标准答案, 但从“我学到的”第2、5点进行统整, 就可以提取我想要了解的信息。这么一堂有趣的课, 我们与同伴交流,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 借助于文本资料, 让我们收获到了很多之前并不了解的讯息, 这难道不是一次成功的阅读之旅吗?而老师呢?没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向我们, 没有喋喋不休的讲解, 而是微笑着点头, 夸我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强, “你好了不起, 学会了把几个信息进行统整, 来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享受着阅读带来的愉悦, 沐浴在老师亲切温暖的话语里。回顾这样的课堂, “唤醒、激励、鼓舞”再次在我眼前跳跃, 这一次, 它不是一个符号, 而是那样鲜活, 那样生动, 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作为教育者, 脑子里要多一些“相信学生自己能读懂”、“学生自己能提问”、“鼓励同伴互助学习”、“学生自己监控理解”、“教师只安排时间和素材”、“教师只能陪伴”的理念, 少一些“假、大、空”的灌输。

三、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现代的传媒越来越先进, 专家、教授轮番进行理念轰炸, 在众多的观点面前, 要想不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各种观点的“跑马场”, 我必须阅读更多的资料, 我需要来一次更大的“头脑风暴”。于是, 结合出行前阅读的《语文表现与存在》、《全语言的全, 全在哪里》;回来后阅读的《阅读的力量》、《56号教室的奇迹》;浏览李开复的《美国学生如何学习》、《中国学生要改变习惯接受标准答案的传统》;教育专家视频座谈《中美学生学习方式比较》……我问自己:我们的学习方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了吗?

虽然李开复在《美国学生如何学习》一文中提出:“总体而言, 美国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所注重的准则是:自由、独立、自主学习、重视理解、重视实用。老师重视学生发表的意见, 甚至鼓励学生拥有反驳老师的自由和权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在美国, 平均一个老师教20个左右的学生, 也不存在中国式的升学压力……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不可能一步到位, 操之过急只会失去更多。李开复同时还指出:“美式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 但是它是人类尝试过程中的教育里最好的一种。我们只要看有多少诺贝尔奖得主、有多少价值上亿的创新来自于美国, 就可以知道它是值得学习的。我相信, 我们应该能够以东方教育来弥补美式教育的不足, 使其更上一层楼。”这样的观点, 我们可不可以看成, 用“美式教育来弥补东方教育的不足”, 关键在于如何在课堂中寻找契合点, 我将之称为“中间地带”。回过头再看我们走过的路, 我们也曾在课堂上让孩子“合作”过, 为什么最终被当做“无效”而挤出课堂了呢?问题的症结在哪?我想, 是因为我们已习惯了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授课方式, 之后的开放课堂徒具形式, 但没有开放的教学设计, 没有开放的教育评价系统。真正开放的授课方式, 教师要下大工夫在备课上, 在收集资料上, 设计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学习单, 而不是仅仅跟某几个优生一对一地交流。

四、我欲穿花寻路, 直入白云深处

“自主、合作、探究”确实需要大力倡导, 但也得传承过去教学的精华。尽管“文学圈”、“WKLQ表”学习活动在美国相当地流行, 原因是能尊重到学习者的疑惑和观点, 让学生专注到文本的某些议题、特征或信息。但是在各种理念、观点面前, 我们需要沉淀, 需要咀嚼, 需要冷静地分析利弊, 需要制定真正能接地气的可行措施。我想, 转变学习方式不是意味着要摒弃、否定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中, 许多的阅读策略, 如推论、图像化、连结、提问、预测都有机地渗透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 而启动先备知识、自我监控、整合资讯三种策略是我们比较忽视的。当下, 我们不是要大刀阔斧地拿现在的课堂开刀, 更不是要进行翻天覆地的推倒重建, 而是每天一小步———只要一小步, 小心地、坚持不懈地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做些许的改变, 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课标规定的“不少于145万字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 同时培养学生提取信息, 统整信息, 敢于批判, 善于分析的能力。

“教育的终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 它的前提却是有什么样的教师。”一年一次的教师全员培训, 大家都学得很用心, 很投入。今年暑期, 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契机, 请省里的专家给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作阅读体验, 让老师们以阅读者的身份参与阅读, 亲历“自学, 互学, 统整, 分享”的全过程, 感受另一种学习方式带来的冲击。如今, 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他们从学情出发, 细读文本, 紧扣文本而又不囿于文本。

16.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 篇十六

关键词:学生;主体 ;自主;合作;探究 ;可持续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語文教学实践中,我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学目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

(一)努力构建互动的自主阅读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我努力探索适应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障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采用文本、学生、教师三大要素相互作用的一种自主学习的阅读课堂。学生作用于文本与教师,主动对教师的问题、文本的作者、译者、编者作出及时反应。学生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和有权作出评价,可以重新创造形象,可以对文本的“空白”加以想象和拓展,可以引入相关的读本进行比较,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提出质疑或评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忘我”,完成自我生命的实现。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演员。精彩纷呈、栩栩如生的表演,热情高涨的观众,一下子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很快全部进入了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自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合作学习

(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以4-6人小组规模为宜,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一旦成型,要保持相对稳定,也可以选出小组长,以加强组织。如我在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首先尊重学生的自愿原则,然后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组建相对稳定的、均衡的4—6人的学习小组(成员的数量和成员的搭配不是固定不变的)。并有条件有要求地让小组成员自己选出本组的组长、记录员、报告员、记时员等,接着还要求每个小组给自己取个响亮的名字。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有可合作的项目,小组成员和小组之间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做到相互信任、团结互助、互相沟通,并能对各个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评估,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的途径。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要精心安排。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经历“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经过“生疑—辩疑—释疑”的过程,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要让小组成员之间做到互信、互勉、互助、互爱,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和积极的目标依存关系。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里,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就可以充分发挥群体作用,实现合作学习最优化的效果。

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教师要拿起表扬的武器,通过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测试的方法,检验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并将检测结果同激励评价结合起来。通过评价,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再生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探究学习

教师要掌握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问题探究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由学生提问,但不排除教师适时提问,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探究和解决。如上《我的叔叔于勒》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问题:既然主人公不是“我”,为什么要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呢?经过全班讨论探究发现:以“我”的见闻为线索布局谋篇,小说的故事情节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我”是纯真的、诚实的、具有同情心和亲情感的,作者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我”身上,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多一点亲情,能让社会变得美好起来。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2)合作探究法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应是多样的,依据问题而适时调整或变化的,由学生自愿组成,教师起着帮助作用。形式由内容决定,合作学习必须要有问题探究。文章的重难点,课内活动课,课外语文活动,综合性语文实践等,都可以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在这样一个互助合作的组织中,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帮助,每一个都有了参与探究的机会,都有机会发言,其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实现个性差异互补,让他们在合作中竟争,在交流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效率。

(3)自主探究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的阅读,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具体做法:学生主持文本学习,教师把主动权让位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由学生自己组织讨论、研究赏析文本。如上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读书,不必整齐划一;回答问题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答案可以不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当然,探究性学习方式还有很多,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总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进入“不待老师教而自能读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08)

[2] 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

上一篇:专题组织生活会意见表下一篇:高校辅导员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