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2024-09-13

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10篇)

1.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篇一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共六套)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班姓名:成绩:

一、口算。

7+13=12-6=19-8=13-7=12+5=14-6=11+0=16-5=11-3=10+5=15-9=11-5=14-7=16-6=7+8=12+4-9=10-5+8=9+7-2=11-5+3=

二.在内填上“>”“<”或“=”。

13-7()718-9()1013()2+1012-6()613+3()1012-4()7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64+()=1315-()=8 10+()=10()-5=1211-()=7 12+()=1514-()=85+2=()-6

四.夺红旗

12+5=16-9=15+3=18-9=12-9=14+2=13-3=18-8=12-8=5+13=10+4=12+6=

2.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课后习题

3.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篇三

2、平移:平移后图形完全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变。

3、旋转:注意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旋转后图形的大小形状形同,只是方向变了。

作图提示:遇到稍难的题可先把原图画在练习纸上,用笔顶住“o”点按要求转动,再照样画。

4、放大缩小:如按2:1放大,各边都要放大到原来的2倍。 (十)统计和可能性

1、统计图分类: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可能性:可能性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任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一般在0-100%之间。

求可能性大小:在盒子里放1个红球,3个黄球。

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列式计算):

4.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篇四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认识统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直接关系到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收集和整理数据时,往往要把数据进行分类和计数。在教学中,先让他们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分一分、数一数的愿望。再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计数,提高收集信息和计数的效率。【第2课时:统计】多让学生交流统计方法。请学生说说自己会利用什么统计方法,如何操作。如果教科书中的方法学生没有想到,可以让他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整理的,并让他们照书上的方法再做一做。完成以后把学生的各种记法以及画“√”的记法进行比较,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哪种记法既清楚有方便。但在交流中,我会引导学生在多种的统计方法中选取比较方便清楚的,让学生自己交流比较,选择出适合的统计方法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第1课时:平均分(1)】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第2课时:平均分(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老师要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题,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平均分,平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3课时:除法(1)】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出发,依据例题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每盘放几个”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以“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激起学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运算,列出算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第4课时:除法(2)】本课教学,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呈现熊猫分竹笋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是什么。接着,让学生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说20÷4=5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观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5课时:除法练习】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练习中,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方法。

【第6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1)】在教学例题1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列出算式12÷3=,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借助学具、独立观察、算理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怎样计算出12÷3等于几?经过学生的探究思考,汇报了3种结论,最后让学生比较用哪种方法最好,学生选择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点出课题,进行了小结。整个教学引导学生在一列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单,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7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2)】本课学习从情境入手,放手让学生探究、研讨,使学生在大量灵活、多样的练习中,巩固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更加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动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8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无

【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我先提问学生: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先让学生思考、尝试做。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的要求,确定是用除法解决。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除法解决问题”的两种情况就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2)几个几的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这样转换成简单的两句话,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方便记忆

【第10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先出示情景图,帮助学生思考,学生较有兴趣。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三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尝试做。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目的要求,确定是用乘法还是除法解决。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2)几个几的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3)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这样转换成简单的三句话,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方便记忆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本节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队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调整自己的关注视角,变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让学生真实、真诚、真正地参与到交流中去,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剪一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二十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到都参与活动,在对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第2课时:平移和旋转】对于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学生是有经验的。因此,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从游乐园入手,先出示学习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通过自主观察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说出游乐园里的游乐项目的名字,给游乐项目分类,并结合观察所得与想象实际,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的运动方式,从日常生活中分别找出平移与旋转的现象等等,这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效果也非常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充分感悟了平移与旋转的特征与区别,并从中获得了成功体验的快乐以及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喜爱感。在感知旋转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玩陀螺、风车、地球仪等,让学生观察旋转现象,然后通过交流讨论,一点一点地呈现旋转运动的特征

【第3课时:剪一剪】在这堂课中,安排了多次猜想,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老师剪好的一个对称的小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学生兴趣很高,马上动手实践一下,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之后让学生猜想如何剪出连续的两个小人,四个小人,然后根据猜想一一验证。当出现剪出的小人和老师展示的不同,再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的,分析错误的原因。

但是一节课下来,还是存在着问题,花了很多时间在进行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剪法上,对于其中体现出的:图形之间的运动关系、找到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之间的规律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二)【第1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1)】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熟悉的“欢乐节日”主题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数学信息,进而依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四人小组这种群体学习的讨论与交流,使得每位学生可以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收益。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思维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使整个课堂学习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第2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2)】本课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第3课时:解决问题】本节课教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收集信息,自己去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通过小组的交流互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单除法应用题的解法 【第4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无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无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1课时:混合运算(1)】对于同一级混合运算,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对于问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非常清楚,为了使学生明确同一级混合运算顺序的道理,在课伊始,我设计了口算好的,既帮学生回忆了旧知,突出了同级运算,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借助例1,指导学生认识一级运算,二级运算。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经历计算的过程中,理解了混合运算的顺序。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配合较好,达到了设计目的,呈现了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总结运算顺序时说的比较到位,没有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学生都能理解 【第2课时:混合运算(2)】数学课时抽象的,又是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课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第3课时:混合运算(3)】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新与旧——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额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人是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含有小括号的两部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我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在数之间添+、×符号,而后再添-、÷符号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让我们巩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和“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学生初偿知识迁移的滋味时,我再让我们完成“做一做”习题,从习题当中,让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学习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离我们不远,成功就在我们手中 【第4课时:混合运算练习】无

【第5课时: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同时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寻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找答案,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课时:解决问题(两步计算)练习】无

【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回忆进行知识的整理和练习,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一看、二画、三算、四检验,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认识有所提升。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采用了适当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题意,让学生自主探索解题的步骤,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计算,最后,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乘法。

先引导学生以7个草莓,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个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再借助学具操作,加深印象。完成“做一做”时,让学生借助分圆片、分五角星等活动,比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假如没有正好全部分完,也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在教学除数比余数大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规律,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摆正方形、五边形、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比较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第3课时:有余数的除法3】以往计算教学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再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亲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第4课时:有余数的除法4】这节课主要是关于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表内除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安排了几道计算题,让学生通过“算一算”,既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

2、在教学中要合理预设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现有资源

【第5课时:有余数除法(练习)】无

【第6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1)】本节课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租船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用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对问题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辨析。由于受生活经验与表达的限制,很多孩子一时半会举不出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例子,所以教师应及时提供事例,给孩子一个支点,降低表达的难度,构建起对余数的认知框架 【第7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2)】本节课也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摆小旗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对问题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辨析。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让孩子圈一圈,摆一摆,通过实际操作,形成表象。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物体排列规律,并运用除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第8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练习)】无

5.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篇五

知识目标: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力目标: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策略合作探究

前置作业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2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说图。

独立探究,小组交流方法。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总结:2.试一试,有30元,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列式解决吗?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3、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学生总结。

6.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篇六

(二)简单的排列

三台县塔山镇中心小学校 刘莉萍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01页例1搭配问题。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排列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排列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同样的字可以组成不同意思的词语。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有趣的文字游戏吧!课件出示游戏规则:请用“读”“书”“好”三个字组成不同的三字词语(每个词语中不能出现重复的字)。学生思考,指名汇报。根据汇报,课件出示: 读书好 读好书 书好读 书读好 好读书 好书读

这些文字真有趣,三个汉字排列的顺序不一样,所组成词语的意思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如果用1、3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呢?用1、3、7又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呢?

二、探究新知

1、用1、3、7、9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1、同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甲:我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按顺序写,就能不重不漏。十位上是1的两位数有13、17、19.十位上是3的两位数有31、37、39.十位上是7的两位数有71、73、79.十位上是9的两位数有91、93、97 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各有3个,所以一共有12个两位数。

2、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学生思考)生先讨论,然后回答。

甲:我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

乙:十位上不能是0。

甲:把十位上是1的两位数写完,十位上再换一个数字„„

乙:这样按顺序写,就能不重不漏。它们分别是:10、13、15 把十位上是3的两位数有30、31、35.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有50、51、53.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各有3个,所以一共有9个两位数。

比较例1和例2:都是用4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为什么结果不同呢?生先讨论然后回答:因为十位上不能是0。

三、知识运用

做一做

1、用0、2、4、6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角色扮演

2、唐僧师徒4人坐在椅子上。如果唐僧的位置不变,其他人可以任意换位置,一共有多少种做法?

摆一摆

3、下面4个分类垃圾桶摆成一排,其中“其他垃圾”桶不能摆在最左边,这样的摆法一共有多少种?

分一分

4、把5块巧克力全部分给小丽、小明、小红,每人至少分1块。有多少种分法?

5、用2、5、7、9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个位是单数的两位数?

四、课堂小结:

1、解决排列问题,可以采用枚举、列表等形式有序、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事物的排列数。

2、用几个不同的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时,先让每一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上的数字,再把其余的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五、知识拓展

用2、3、5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7.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篇七

********学校

******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是九年级(1)、(2)班,基础差、两极分化严重,成绩较为一般。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

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五、四个单元章节: 第26章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26.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 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第26.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27章 相似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此前学习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习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习相似的重要基础。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第27章“相似”有密切关系。

第28.1节“锐角三角函数”中,教科书从沿山坡铺设水管的问题谈起,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生感受到锐角的大小确定后相应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而且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比值,这种对应正是函数关系。本节最后通过对比测量大坝的高度与测量山的高度,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化整

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数学基本思想。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全章分为三节。

六、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8.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篇八

五》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五”的“日积月累”中,有一个“读读认认”的练习,其中要求认读一个“财”字,文中出示词语是“财产”,那么谁能举例说明一下“财产”的意思,有学生说,我们班上的财产有84套课桌椅子,有五盏吊灯,……这说明他已经理解了“财产”的意义。那么谁再给“财”组个词呢?一个叫潘明亮的学生站起来回答“财富”。还说,一次他随父母到武安的“财富广场”去玩,是妈妈告诉我的。我当即表扬他这种学习的方法好,在生活中,通过广告、产品说明书等渠道,可以学习许多东西。同时,出示一句名言“知识就是财富,科学就是力量”。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此时,他们个个小脸发红,眼睛闪闪发光!

这个在这个练习中还要求认识一个“榜”字,它的前面出示的是一个熟悉的字“膀”,我要求学生来为“膀”组几个词,有组“肩膀”的,有组“翅膀”的……我要求组“翅膀”有这个词造句,他说“小燕子有一个剪刀似的翅膀。”这显然是一个病句,让其他学生帮修改,经过一番努力,句子改为“小燕子身披黑色的羽毛,加上一对俊俏的翅膀,一把剪刀似的尾巴,真可爱!”对学生的表现,我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并为他们鼓掌。

在这个“日积月累”中,还有训练 “我会连”,第一组是“打开窗户、辨别方向、寻找宝藏”第二组分别是“茂密的枝叶、满天的乌云、清新的空气”连完后,我要求学生用每一个词组写一句话,同时我巡回检查,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与辅导,结果学生有许多不错的表现,如“清晨,我打开窗户,一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风中带着花的气息。不远处的一棵树上,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在快乐的歌唱,那歌声真好听。”“要是你在野外迷路,你千万别慌张,太阳会为你指点方向,因为它中午的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时候总会高高地挂在正南方,而地面的树影正好指向北方。”这显然是应用了本册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路》中的知识。真好,活学活用,值得表扬。

9.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从一般到特殊,引导学生探究并归纳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

3、通过读、写生活中的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二、教学重点: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三、教学难点:

掌握中间有零和末位有零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练习纸、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铺垫助学)

1、复习数位顺序表。

2、看计数器上的数,复习数的组成。

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它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看计数器复习百位数301和310的读法和写法,注意中间带零和末位带零的读法和写法,以及那当上没有计数单位就用0占位。

(二)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合作探究)

1、学习千位数的读法。

(1)出示计数器表示的3745,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2)根据计数器分别写出不同数位上的数,学习千位数的写法。(3)学习千位数的读法,提示学生要从高位读起,读作:三千七百

四十五,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其中的“千、百、十”是什么意思?(计数单位)

2、学习带零的千位数的读法。(顺思导学)(黑板上出示计数器图片)

(1)引导学生从千位起,说出数的组成。

(2)两组计数器,分别是哪个档没有计数单位,没有计数单位的档应该写什么?请两名学生分别在图片下面写上各个数位上相应的数字,书写时要与计数器数位对齐。

(3)两个计数器表示的数字2080和6009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两个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080中间一个零,末位一个零,6009的两个零都在中间)

(4)复习百位数带零的读法,中间有零要读零,末位有零不读,所以2080读作二千零八十。(在2080中间的零下面写上“零”,在末尾的零写上“不读”)

(5)学生判断,6009中间应该读一个零还是读两个零?举起一或二根手指头表示。教师给予答案,万以内的数,中间有两个“0”的只读一个“零”。

(6)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歌谣。从高位读起,中间不管有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一个都不读。

3、通过介绍旅游的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同时,扩大学生们对单位名称的了解与掌握。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长江长6397公里。中国共有664个城市。我国鸟类大约有1258种。天津动物园大约有3000只动物。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7000颗。上海友成宾馆在成山路1211号。旅游一共花了3050元。

(三)学习万以内数的写法。(顺思导学)

1、让学生们独自根据读法在计数器上拨珠,再根据拨珠的结果写数。读作: 写作: 一千三百四十二()三千零六十九()七千零一()二千七百()一万()

2、指定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数的写法(要和教师给的数位线对齐)

3、课件上出示答案,让学生找出只读一个零的数和一个零都不读的数。

4、学习万以内数的写法歌谣。从高位写起,哪个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就用“0”占位。

(四)巩固练习:(应用促学)

1、学生判断,并找出错误的地方,说出正确答案。3710读作三千七百十。()5000读作五千。()

2007读作二千零零七。()8080读作八千零八。()4196读作四千一百六十九。()八千零六十写作806。()5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5091。()

2、学生动手连线,集体订正。

540 五千四百 5440 五千零四 5004 五千四百四十 5040 五百四十 5400 五千零四十

3、学生两人一组,动手操作,用 □

3、□

8、□0、□0四张数分别摆出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和一个零都不读的四位数。并将摆好的数写在练习纸上。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梳理评学)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复习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歌谣。

六、板书设计:

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0 8 0 6 0 0 9 零 不读 零

读作: 写作:

10.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篇十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对计算部分完成得较好,这也是本学期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

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但也有少数学生惰性强,课上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改错。学生在作业上,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解决问题列式结果单位括号只写一半等情况。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很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复习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在本册教材中,计算教学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第二单元、第四单元以及第六单元)。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内容

(一)100以内进位加法法和退位减法,分三个层次复习。

(1)通过实验例子和操作复习100以内进位加法法和退位减法的算计方法,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增加一些简便计算内容。

(2)复习加减应用题分:分总关系,相差关系两大类。以生活数学为题材编写复习练习题。这部分有些个学生数量关系不太明确,要通过复习训练,达到每位同学明确基本数量关系,正确解题。

(3)加减应用题与乘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复习时应用一些对比题,选择题,使学生明确加减应用题与乘法应用题意义,正确解题。加强两问应用题的练习,为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打下基础。

(二)表内乘法

(1)乘法知识部分。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掌握的比较好。难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做题中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

(2)乘法应用题,复习数量关系,增加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的学习。部分学生掌握的乘除应用题数量关系不是很扎实,要从数量关系着手,要重点复习“倍数”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几?的解题方法。加强对应用题补条件,补问题的训练,使学生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题。

(三)厘米和米的复习。联系实际明确厘米和米的认识。根据实际的问题去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正确运用厘米和米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四、复习目标

(一)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按复习内容把学生已学的知识按三块进行整理。达到数学知识

1、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2、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计算,熟练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3、掌握加减乘基本应用题,分清条件和问题,弄清每一道题的三个数量关系,正确解题。

(二)复习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要力求“发展为本,主动参与,重在思维,合作成功,探索创新”的五大目标。

1、在梳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梳里知识和巩固知识中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关注学生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发挥每个学生各自的特长,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促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

4、复习时要抓主“知识点”,连成“知识连”,形成“知识网”。

5、复习时在学生“求同”的基础上,鼓励“求异”。例如提供数据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问题,自己解答;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组成各种问题;联系生活由学生编制数学问题。

五、复习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六、复习难点

1.100以内进位加法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

3.厘米和米的复习

七、复习方法

1.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

4.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

5.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八、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转困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转困措施

1.对各学困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转化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学困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上一篇:公安部科技信息化下一篇:英语口语培训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