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廉洁教育内容

2024-09-20

小学廉洁教育内容(精选12篇)

1.小学廉洁教育内容 篇一

实习主要内容:

(1)思想和纪律:认真学习了教育实习的各项规定,明确了教育实习的目的,态度端正,自觉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缺席,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服从安排。

(2)教学工作:实习期间,上课前,我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积极与同教案同学研讨,共同备课、试讲。广泛搜集资料,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已有知识和技能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彻底熟悉教案的规范书写及各个重难点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力求在辅助教学的同时给学生更加直观、简单的课程学习。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注意课堂调控和评价,注重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教学目的明确,对教学重、难点做到多次重复强调,方法得当,内容充实。教具的合理使用,板书规范,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并借助自身特长及优势进行教学创新。上课结束后,及时与指导老师和听课同学交流,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及总结,并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整理。

(3)班主任工作:课余时间主动向原班主任了解班主任具体职责,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学习运用教育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方法,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培养独立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经常与学生交流,掌握班级各种情况,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对后进生进行个别教育,组织班集体进行了拔河、乒乓球、篮球等体育活动。联系教学内容开展了辩论、诗歌鉴赏、好文章分享等文化活动。

(4)实习效果和收获:通过全身心地投入、深入细致地准备、同学的交流互助、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我的实习以一节数学汇报课顺利结束。教学任务、教学质量都达到标准,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得到指导老师的好评。为期3个月的教育实习生活,直面学生,让我全面、客观地了解了初级中学日常的教学教育,认识到新课改在常规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体会到新时期的初中教师不仅需要“一专多能”,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2.小学廉洁教育内容 篇二

关键词:学校,生命教育,教育内容

每一个花季生命的逝去,都会在大多数人心中溅起阵阵涟漪;每一起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都会引发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热议。怎样才能让一个生命健康成长,怎样才能让“生命”之痛不再触及人们敏感的神经?生命教育应该而且亟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学校来说,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生命教育。

一、帮助学生认识生命

在风靡网络的各类战斗、凶杀游戏中都有这样一种设置:当主人公英勇牺牲后,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重新获得生命,又可以继续“战斗”。这给一些中小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即生命可以重来。某地有一个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天因为一件小事居然把同学给捅死了, 他对警察说,我以为他还可以得到生命,还能活过来。 这个学生对生命的盲目与无知真让人惊叹,他竟然把真实的生命与虚拟的网络混为一谈,竟然不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开展生命教育首先就要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我们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将生物科学、生理科学、神经科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教给学生,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衰老、死亡等自然现象,让他们真正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必然性、偶然性和不可逆性。

二、教育学生爱惜生命

生命需要保护。在过去乃至现在,我们的媒体曾连篇累牍地宣扬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这固然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但也是一种对生命的误导。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有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怎么谈得上实现生命的价值?反之,在西方,他们把珍惜生命作为生命教育的第一课。有篇报道讲述美国某学校发生火灾,许多学生在火海中逃离出来,教师发现少了两个学生,于是命令所有学生到火场外去寻找他们。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没有向教师报告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而不幸遇难,而他要救的那两个美国学生早已顺利逃生。这个在我们看来“真正”的英雄,美国学校竟没有“表扬”,更谈不上“追认”,教师反而因为没有教育好中国学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当局的处罚。美国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深思,生命教育应该从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开始,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学会保护生命。见“义”要“智”为而不要“勇”为,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况,保护自己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这不是自私,这是对生命的珍惜。

三、引导学生欣赏生命

要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到生命之美。从虫蚁花草到飞禽走兽,及至万物灵长的人,每一个生命都是美好的、奇妙的。阳光下怒放的花朵,晨露中摇曳的小树,花丛中飞舞的蜂蝶,草原上驰骋的骏马,森林里游荡的虎豹,蓝天上翱翔的雄鹰……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不张扬着生命的活力。一家人团坐而餐的温馨,父母体贴入微的关爱,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同学之间共同学习与进步的快乐……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无不显示着生命的美好。生命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这些生命之美,进而欣赏生命、感悟生命、善待生命。欣赏是一种理解的延伸、知性的壮美。欣赏教师,才会悉心接受教师的教导;欣赏同学,才会宽容别人、悦纳别人;欣赏自己,才会让阳光驱走阴暗。学会欣赏生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就会平等且和谐;学会欣赏生命,才会以珍惜的态度对待生命,以进取的意识实现生命的价值。

四、鼓励学生挑战生命

对人而言,个体生命存在与发展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鲜花、有掌声,也有荆棘、有暗礁。任何不期而来的变故或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随时都可能击中我们脆弱的生命。特别是今天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家长提供的良好环境中,“一心只读圣贤书”。经济上的宽裕、生活上的无忧使他们成为“温室里花朵”。由于时时处处养尊处优,因此一旦有什么失败、挫折的话,就不能勇敢地面对,甚至在思想上走进死胡同。仅仅因教师的几句批评,家长的轻微责备或一次考试不理想、一次人生的变故就出走或轻生,这是不理智的行为。所以,开展生命教育更要鼓励学生直面生活中的挫折,迎接命运的挑战,做命运的主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耐心,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3.小学阶段国学教育的内容与实施 篇三

【关键词】国学教育;小学;内容;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6-0030-02

【作者简介】阚蓉,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南京,210036),一级教师。

一、国学教育的内容选择

国学内容博大精深,要“取其精华”作为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然而,对于何为“国学精华”则存在较多争议。一般认为,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涵盖经史子集各方面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所选的古文(除诗词之外)有四十余条,以经史为主,涵盖先秦和之后各朝代。例如,《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老子》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前者体现儒家思想,后者属于道家经典。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所选内容多数属于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以诚信、立志、勤学、智能、勤劳、爱国、亲孝为主,与科学有关的部分仅占3.6%,与合作有关的仅占1.8%。[1]这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儒家文化又以“伦理”内容为主的基本事实。除了行为习惯方面,这些国学教育内容还集中在“志”与“趣”两方面,继承了我国古代教育中“童蒙养正”的优良传统,符合现代人才成长的科学规律。[2]

然而,正如课堂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一样,语文教材中节选或者改编的国学内容也并非国学中的全部精华,仅靠教材内容教学也无法完成国学教育的全部目标。教材中所选内容多与人文有关,与科学、创新和合作有关的非常少。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易给学生形成一种我国传统文化在科学、创新等方面成就不足的印象。

事实并非如此,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不朽的文明之中,还包括发达的科技(天文、历法、医药等)、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创新(如四大发明等),很多古代科技遗产至今还发挥着作用。例如,我国中医经典《肘后备急方》和《本草纲目》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能“治疟疾寒热”,启发了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最终提取出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医学奖。[3]该药惠及世界2.4亿人口,挽救数百万生命,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从思想史角度来看,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诸子百家在科技创新、法治理念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很多思想绵延后世,泽被当代,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现代性精神有很多共鸣。例如,崇尚科学的墨家学派在认识论、逻辑学、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著名思想史学者杨向奎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于或超过整个古代希腊”[4];崇尚法治的法家学派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组织及运筹学方面提出了诸多创见,其重视法治、公平正义的思想至今仍然影响中国依法治国的理念与实践。

因此,在国学教育过程中,不必局限于儒家和道家经典,除了教材中所选的国学内容,还可以加入更多与现代性精神和理念兼容的内容,尤其是墨家学派关于科学的思想、法家学派关于法治的思想,以及中国古代在科技创新、社会改革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与宝贵遗产。

在选择国学教育内容时,还有两个观点需要辨明。第一,国学教育并不完全等于文言文教育,大可不必因为文言文太难而放弃了一些经典内容。文言文是古代书面语言,对小学生而言,很多原文艰涩难读。因此,对于一些国学经典内容可以用通俗流畅的现代汉语来重述和改编,使其成为儿童喜闻乐见的生动故事。第二,国学教育中加入科技创新和社会改革等内容,并不是替代科学、社会等课程的知识内容,而是从文化、情感、审美等角度来激发儿童对我国优秀文化和灿烂文明的兴趣与热爱之情。

二、国学教育的教学实施

除语文教材之外,很多地方在校本课程中逐步增加国学教育内容。然而,如何更好地实施国学教育,即教师以何方式教、学生以何方式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学教育的目标,则需要更多创造性的教学实践。

1.诵读熟记与下意识“熏陶”。

国学教学中要摒弃简单实用主义,不能片面强调母语教育的交流和交际等工具性功能,而忽视了文化熏陶与传承。裴钰在《汉语言的多样性,是我们的民族传统》一文中指出,“语言教育的核心,不是交流,也不是识字,而是母语文化的传承”。[5]文化熏陶与传承是一种“缄默知识”,沉淀在人的“潜意识”之中,虽然无形,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深层次思维方式、审美偏好和行为逻辑。纵览古今国学教育的方法,诵读熟记是其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接受文化熏陶,实现文化传承。诵读熟记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口诵”与“心惟”的结合,具体是指用标准的普通话,用略带夸张的语调读文言诗文,强调对作者情思的体会以及文本语言的运用。学生会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并熟记经典语句和故事,欣赏和体悟语言艺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践行和传承思想智慧。

2.“体验式”教学与文化体悟。

很多国学内容与现代生活具有一定的历史距离,在教学中可以多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音乐、故事、影像等直观方法,使相关内容易于理解,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学习体验。

第一,音乐渲染下的情感共鸣。在国学教学中,古典音乐有助于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古时情境与文化氛围中,在音乐的渲染下产生情感共鸣,体味经典的魅力,感悟人生的哲理。在教学中,如讲授悲伤的主题时,可播放古筝曲《梁祝》、二胡曲《二泉映月》和管子曲《胡笳十八拍》等偏哀伤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讲授积极欢快的主题时,可采用琵琶曲《春雨》、笛子曲《雪山情》和扬琴曲《欢乐的牧童》等相对活泼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另外,在分析讨论和概括分享环节中,可以播放《高山流水》和《春江花月夜》等引人沉思的音乐,促进学生情感升华。

第二,生动故事中的抽象理解。在国学教学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哲学、伦理、政治等领域的思想和观点,其内涵丰富,意义深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就需要将抽象的思想转换成学生易于理解的生动小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认知结构关联起来,便于理解和记忆。另外,还可以编成舞蹈或者剧本,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备些汉服道具,让学生扮演角色,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剧情表演。

第三,影像体验中的感知领悟。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静态画面和动态视频等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强化感性认知和理性领悟。如在讲授《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时,可以通过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孟母搬迁的原因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环境”在人的教育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讲授《三字经》中的“稻粱菽,麦黍稷”“马牛羊,鸡犬豕”等内容时,可以通过静态图片或者实物来帮助学生认知“六谷”“六畜”,并可由此引申至自然历史领域,使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牛龙龙,彭小艳,季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所选“古文”初探[J].美与时代(下),2015(7):126-128.

[2]陆一,史静寰.志趣: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J].教育研究,2014(3):48-54.

[3]王洪鹏.从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谈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作用[J].科技导报,2015(20):118-119.

[4]童恒萍.墨家科学兴衰对于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1):110.

4.小学教育类论文内容 篇四

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设本科专业。对于小学教育类的论文应该怎么写?一起来看看!

高师小学教育论文

1教学现状

1.1关于生源

优秀的生源质量是培养合格毕业生的保证.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属于本科二批录取,由于对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的偏见,男女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综合反映,当然也与学校的教学传统、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等因素有关.初等教育学院数学方向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按其报考志愿录取的,但学生的高考志愿往往并非完全出自学生的个人意愿,如受高考分数线的限制或听从父母的意见等,因此部分学生选择数学方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客观来说,学生的高中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在接受数学分析的教学时可能具有一定的障碍.

1.2关于学生的数学观

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内容的特点,人们往往把数学等同于数学知识(在此主要指各个具体的数学结论、命题和公式等)的汇集,后者又常常被看成无可怀疑的真理.过去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局限于知识成分,很少涉及到数学思想、精神、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观念成分.正如丁石孙教授所指出的:“我们长期以来,不仅没有认识到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同时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对数学的片面理解—把数学等同于计算(认为数学就是做题)、把数学看成一些枯燥的概念和定理的集合、看不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应用能力差.这与我们要达到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1.3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从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来看,因为数学是现行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很多学生学数学只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任课教师曾经对12级数学方向的(1)班43名学生实行无记名调查,调查内容是写出一位数学家的名字和一本数学课外书的书名,结果表明只有两个学生分别写出了华罗庚和陈景润,一个学生写出了《邮票上的数学故事》,缘于高中老师的推荐.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几乎没有读过数学课外书.这里说的数学课外读物是介于纯粹的课外读物和学习参考书的一个中间品种,它对于数学兴趣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却不是立竿见影的.例如徐迟在《歌德巴赫猜想》中写道:“陈景润之所以孜孜不倦地研究数学,得益于当年的中学数学教师沈兰上课时提出了‘哥德巴赫猜想’.”调查结果反映了学生的科普数学知识非常薄弱,令人感到震惊.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来看,学生认为小学数学内容简单,与大学数学关系不大,因而感觉深奥难懂的数学分析课程对于他们以后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用处不大,由专业定位产生的“无用论”思想直接导致学生的功利实效主义观.其实,数学分析的专业知识在开阔教师的视野,指导教师在解题研究中有很大的居高临下作用.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三或大四的学生认为数学教育类课程如《小学教材教法》、《小学解题研究》更受同学们的欢迎,更有实用价值.在传统的数学模式下,很少有学生把自己现有的专业特点与未来的职业特征联系起来,共同发展.但我们对北京19区县245所小学9864位小学教师调查反馈表明:大学数学课程若能联系到小学数学知识,如加强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学习及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和研究等,则对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是很有益的.

1.4关于教材和教师

现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采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写的数学分析教材,这是一本优秀的面向21世纪的教材.多年来的经验表明,数学分析作为大学生入学第一门课给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学生普遍反映接受起来有困难.特别是严格的极限理论,是学好数学分析的一个门槛.其实大学教材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按统一规定使用某一出版社的教材,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尽管新任教师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上岗前也接受过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培训,但对小学教育现状的了解也只是杯水车薪.如何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取舍到教学方法的设计,解决好“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么教?”这三个基本问题.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学习,必须随时了解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向,并把相关内容及时地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

2课程目标

数学分析是近代数学的基础,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已经深入到数学的每一个分支,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数学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实数集上的函数,主要工具是极限.大一学年学习极限论和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共计144学时;大二第一学期学习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和级数论,共计54学时.通过对数学分析课程较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课程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2.1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后继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2结合义务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能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中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

2.3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了解数学教学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了解数学文化,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史料等,培养全面的审美情操,提高数学素养.

2.4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正与反、一般与特殊、运动与静止、整体与局部、量变与质变、有限与无限等.

3教学建议

担任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梯队教师立足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培养方案及指导性教学计划,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3.1树立专业情意,培养学习兴趣

入学初期的专业思想教育、了解小学、服务小学、研究小学的教育是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简单来说,是培养具有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促成小学教师专业化.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小学教育专业化应当被看成教育现代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现代小学教育特点及高素质师资的要求,才可能产生积极的`求学内因,自觉地进入专业自主学习状态,否则他们自认为献身小学是大材小用.由于学校安排的教育见习时间是大一和大二下学期,教育实习时间是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学生对小学数学教育缺乏感性认识,他们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小学数学就是加减乘除,没什么难教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寻找一些只有站在高等数学的角度才能深刻理解的小学数学问题.例如在实数的有关概念教学中,结合小学课堂的一个真实案例:在教循环小数一课中,认识了“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就叫循环小数”之后,教师让学生举出循环小数的例子.有一位学生说道:“3.9999……是循环小数”.立刻遭来了一位同学的反对:“我曾经在数学报上看到过,3.9999……=4.而4是整数,整数怎么可能是循环小数呢?所以3.9999……不是循环小数.”学生似乎言之有理,教师缺少相关方面的知识,只有尴尬不语.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作为小学教师,既要熟悉小学数学内部的系统结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小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地位、作用和蕴含的数学文化,也要精通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小学数学教材的认识,提高对教材分析的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具备高一级的数学知识,了解与小学数学知识有关的扩展内容、数学思想和方法,拓展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比较开阔的数学视野,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以发展的眼光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避免犯有科学性错误.只有有了深厚的高等数学知识且认清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联系,用高等数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小学数学教材,将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才能居高临下地进行教学,合理而准确地驾驭小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的求知需要.

3.2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全面提高文化素质

成功中学数学教育靠的是什么呢?“一是靠对数学的深入理解,二是借助人文精神的融合,数学理解不深入,心里发虚,讲起课来淡而无味;人文修养不足,只能就事论事.”借鉴到大学数学教育中,仍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数学是一种文化,从文化视野看数学,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俗语、谚语、古诗文创设一个适合的文化氛围并用数学解析它们,有助于数学更加平易近人,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化层面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否则教师自认为把定理、推证和演算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可学生仍然是雾里看花,茫然不知所云.例如在讲授抽象的极限概念时,教师可以把文学作品中对数学无限性的描写介绍给学生,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把空间无限与时间无限,无限大与无限小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学科“关门主义”,注意纵横联系,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全方位教学,不仅要看到它与后继课程的相互关系,还要看到其中渗透的哲学、美学等思想,文理渗透.例如在讲完导函数的应用后,当即送给学生一句话:“岁月有极限,要定好人生目标;追求无最值,需解对生活方程”(其中极限、目标、最值、方程都是数学名词).言传身教的同时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数学教育,其目标不是培养科学家,更不是数学家.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时,由于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使不少对数学兴趣并不高的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数学.如果让憎恨数学的学生毕业后再投入到数学教学中,会导致恶性循环,误人子弟.因此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从某个现象、事件、故事、案例、小演示等引出问题切入教学主题,比直接从概念、定义、定理切入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起他们积极地思维,形成思维上的师生良性互动,改变沉闷的数学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应该坚持提高学科专业水平与提高教育素养并重,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既要给学生以鱼(显性知识),又要给学生以渔(隐性知识).

3.3改进教学方法,增删教学内容

我们围绕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高等教育的理论,结合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采用内容分层次教学法,整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发现法等多种方法结合.改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性.例如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说limx→sinxx=1,limx→(1+x)1x=e是两个重要的极限?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而不是课堂上展示的一个个孤立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抓住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关键内容,把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的思想方法介绍给学生,而相对来说不是最基本的一些内容不讲或作为选讲部分,让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选学.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适当减低概念的抽象程度,以求得难度的减低,达到直观理解的目的.同时适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大量枯燥的概念、定理以直观的图形、生动的动画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微积分在高中课程中占了一席之地,大学第一学期的课时计划,基本上是高三微积分初步的拓展,涉及了极限、导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以及导数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应用.讲授重点放在学生不熟悉的问题上,同时两种教材对比,找出异同,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突出新知识.在引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指出相应概念如何被当代某些学科领域和后续课程引入,以新的前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高中数学内容的调整,数学分析的教学必须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解决好数学分析与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问题,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等数学教学特点,顺利完成高中数学到数学分析的过渡,提高数学分析的教学质量.例如高中讲的穿线法解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本质是连续函数根存在性定理的运用,让学生觉得“得来全不费功夫”,没必要再炒一遍冷饭.同时利用英文教材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国际视野下感受不同的教育理念.尽管大三才开设数学史课程,但教材里面的许多定理都是以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趁热打铁地介绍相关的数学成果,穿插介绍微积分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史知识和思想教育,效果比专门学习更好.

3.4改革考核制度,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现在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基本是以闭卷为主,采取笔试的方式,考试内容大都以“模仿记忆”为主.为了改革传统考试的弊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情感,培养创新精神,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外,增加了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学习总结、论文等来考察他们的成绩.作业的类型多样化,例如常规作业,开放性、探索性数学问题,课题研究作业,专题研究报告等.作业结果的呈现形式也应是多样的,例如习题解答,数学学习体会,数学小论文,研究或调查报告等.试卷所选用的题目也不局限于原来的“老面孔”,而要赋予新的背景,开放性的题目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和自主创新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要涉及历史、地理经济、人文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学科综合.在检测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查阅资料的习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他们去探求新知的欲望,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学完定积分的概念后,要求学生体会其中的哲学思想,如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4结束语

5.小学生消防教育讲话内容 篇五

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这个月是消防安全月。围绕上级的精神,我今天就针对学校消防安全方面作宣传教育。

近年来,世界各国学校火灾频发,特别是印度南部小学由开放式炉灶起火或电线短路引起的火灾事件、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火灾无不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亟待重视。我国国内学校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国学校(含幼儿园)共发生火灾3700余起,全国学校平均每天发生火灾2.3起,共造成44人死亡,7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200余万元。2001年6月4日,江西省广播电视艺术幼儿园发生火灾,造成13名幼儿丧生。2002年6月9日,云南省寻甸县三元庄回民小学发生火灾,烧毁校舍11间,造成8名小学生死亡。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一串串让人震惊的数字,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一场场悲剧,令一个个家庭因此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触目惊心的死亡人数令人深思!这一切都说明部分学校存在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日常消防管理工作不足的问题。而学生群体对火灾的了解匮乏,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火灾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救护能力极弱。

我们学校也意识到消防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安全事故不仅能给自身带来不幸,也会给家庭带来痛苦,给社会造成不稳定。所以学校方面下大力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和防火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疏散设施、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加强安全疏散的指引;严格制定用火用电安全、火灾隐患整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使用制度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同时建立健全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的消防安全责任,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但是,要加强消防的防患,光靠学校单方面是不行的,必须靠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具体工作中又应该注意把消防教育的普及与消防设备的完善结合起来,必须在思想上与行动上统一起来。

首先,要保持高度警惕。无论在学校或是在家里,在公共场所,我们对火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哪怕一根火柴,一个烟头,一滴汽油,一瓶酒精都会引起熊熊大伙!所以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我们一定要树立起消防安全的意识,提高警惕。特别目前处于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消防安全形势严峻。第二,要求全体同学加强对消防知识的学习、提高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学校要求各班级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利用校园广播、墙报、班会、报告会、演习等不同形式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同时提高教师消防素质,使其掌握更多的消防常识和消防技能,从而把更多的消防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第三,将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l .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人校园,也不带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不随意焚烧废纸等。.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站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

5、在教室里面,不准私拉电线,不能使用充电设备。

6、爱护学校消防设施,不能随意乱动消防设备。

6.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内容 篇六

?

A1? 食物与营养

(1)认识食物是促进生长发育和保证健康的主要因素。

(2)了解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不偏食、不挑食。了解吃早餐的必要性。

(3)认识健康食品。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不吃不洁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防止病从口入。

(4)了解水与生命密切相关。注意饮水卫生。

A2? 个人卫生

(1)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常剪指甲、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

(2)掌握口腔卫生的知识与技能,如早晚刷牙、刷牙的正确方法、如何正确地选择牙刷牙膏。

(3)学会用眼卫生,预防近视;掌握眼保健操;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看电视、玩游戏、使用学习机时的用眼卫生。

(4)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讲究仪表美。

(5)学会辨认不吸烟标志,懂得吸烟危害健康,不吸烟。

A3? 心理卫生

(1)了解完整的健康概念。

(2)保持良好的情绪,树立自信心,与父母、同伴、老师和睦相处,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关心、尊重他人,正确对待残疾的同伴。

A4? 环境与健康

(1)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2)认识环境对人类健康的作用;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

(3)保护环境,注意废品的回收利用。

(4)爱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5)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注意教室、家庭居室的采光和通风。

(6)自觉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不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A5? 体育锻炼与健康

(1)认识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锻炼身体。坚持做广播操。

(2)了解户外活动的益处和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3)合理安排一日的学习、锻炼与休息。应睡眠充足、劳逸结合。愉快度过假日。A6? 伤害预防与安全

(1)注意交通安全,会识别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

(2)注意游戏和锻炼中的安全。不做危险游戏,不燃放鞭炮。

(3)注意劳动中的卫生和安全,预防外伤。

(4)预防溺水、触电、雷击、烫烧伤、中毒、气管异物。

(5)发生意外伤害要及时求医。学会一般外伤的简易处理。

(6)记住急救站、消防队、报警电话号码。

(7)预防性侵犯。

A7? 疾病的预防

(1)了解预防接种的意义和小学阶段应该完成的预防注射。

(2)了解小学阶段常见病(沙眼、近视、龋齿、脊柱异常弯曲、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肥胖)的主要预防要点。

(3)了解常见肠道寄生虫病(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的预防要点。

(4)了解常见肠道传染病(痢疾)的预防要点。

(5)了解常见呼吸传染病的预防要点。

(6)了解童年期预防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

(7)了解艾滋病的预防要点。

(8)了解碘缺乏病的预防措施。

7.小学廉洁教育内容 篇七

一、语文求知欲的培养

所谓求知欲, 是指学生碰到疑问后想要解决疑问并积极追求更多相关知识的一种欲望, 家庭教育中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这种求知欲。那如何培养呢?培养的方式方法不一而足, 可根据家庭实际和学生认知水平实际, 以及学生所熟悉的环境实际来考虑和选择合适的方式。比如可以从孩子相对较熟悉的自然现象入手, 通过故事等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引导他们了解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如四季如何变化、风雨雷电如何形成、山川地貌如何形成、月亮如何发光等。当然, 关于这些知识, 对于儿童而言, 不宜过于科学化, 最好结合一些神话故事来讲解, 如关于月亮的知识, 可结合关于“嫦娥玉兔”等神话故事来讲解。除自然知识外, 其他人类科技成果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飞机怎么飞起来的、火车怎么跑起来的、水怎么被抽到山顶上去等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这完全可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热爱学习的态度、善于动脑筋、学以致用的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要做到抓好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抓好学习态度, 要经常检查孩子学习时是否专心、投入, 书写是否工整, 是否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 在学习中碰到困难是想法克服还是放弃, 有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如果没有, 一定要想法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二是要抓作业, 要观察孩子是否放学后自觉做作业, 不会的是弄懂后做, 还是抄答案或是直接问家长, 错题是否及时更正, 更正得对不对;三是要抓技能技巧, 要经常检查孩子写字的速度和规范程度, 词、句理解得是否准确, 作文格式是否正确, 内容是否充实, 语言是否生动, 情节是否合乎逻辑;四是要抓能力, 要检查孩子是否有复习、预习、记忆、思考、写作、心算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四点:一是家长要有耐心, 并且要细心,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家长要少说空洞、甚至连自己都做不到的废话, 因为家长是孩子一生中影响最大的老师, 孩子善于模仿, 家长要以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影响孩子;三是发现孩子好的学习行为要及时鼓励, 因势利导, 使之成为习惯;四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孩子学习时集中注意力。

三、语文家庭作业的指导

家庭作业可分为阅读教材的作业和实践活动作业。阅读教材作业如复习、预习;实践活动作业如各种书面作业、抄写字词、回答问题等。

在新课标语境下, 家长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应做到这样五点:第一, 家长协助孩子把课外时间安排好, 制订出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第二, 引导孩子形成复习之后再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第三, 培养孩子自主完成作业的好品质, 杜绝剽窃答案和依赖他人解决问题的思维;第四, 在孩子实在不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 家长认真了解和分析完不成任务的原因, 再据情况给予相应的辅导, 切不可直接说答案;第五, 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四、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阅读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孩子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不要靠补课, 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 而是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家长在辅导孩子阅读时要做到:第一, 帮助孩子流利地朗读并理解文章内容;第二, 提高孩子的默读能力, 家长可逐步引导、规定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读完一篇文章, 然后询问细节, 考查孩子的默读效果, 这样可以促进孩子默读能力和速度的提高;第三,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家长要让孩子逐步学会分析文章的脉络、层次, 弄清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 提高孩子谋篇布局的能力, 当然这一点难度比较大, 家长可以选买《新课堂》做参考;第四,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其年龄特点和文化程度, 低年级学生要偏向于趣味性的, 高年级学生可逐步提高深度, 否则会适得其反。

五、家庭作文的辅导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应用体现, 更是语文水平的检测标准。家长在家庭辅助教育中如何辅导学生的作文呢?这得分阶段区别对待。一段而言, 低年级段的学生作文主要是口述作文, 家长应注意引导孩子把事情讲清楚, 并通过若干故事为他们积累相应的写作案例;中年级学生初步尝试书面作文, 家长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书面词汇的积累, 并学会把心里所想准确地再现于纸上, 为此还有必要要求学生每日写观察笔记;高年级段为书面作文提升阶段, 家长应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素材, 学会选材和立意, 同时学会扩展文章和缩小文章, 通过类似练习深入把握文章的结构规律和主题呈现方式。总之, 家长要根据学生实际, 分阶段分程度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

8.小学廉洁教育内容 篇八

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过渡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其社交能力以及社会技能的发展是朦胧、初步的,此时的孩子们正处于萌芽和成长阶段。然而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必须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学环境、专业素养等方面开展实践。

1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

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进行准确定位,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诸多变化,所以及时培养学生的稳定心理和适应性,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形式有所不同,幼儿园的生活主要以游戏为主,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们优秀的性格以及健康的心理,在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教育的功能开始显现,学生的主要任务从原来的游戏转变为现在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知识性开始增加,娱乐性开始消退,伴随着课时的不断增加,学生们或多或少会感到些许的不适应,同时身心感到疲劳。

例如:在多数幼儿园中,老师经常会组织小朋友进行一些娱乐性强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等。而在小学教师很少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即使组织游戏活动,也是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这是幼儿园与小学学习形式上最大的不同。

学习环境有所不同,在幼儿园中往往在环境中体现的是童趣、美观、丰富多彩的教室布景,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宽松、自由的教学气氛,而在小学的教室中,这种娱乐的味道则减少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讲台、黑板、桌椅等教学用具,对孩子的吸引力降低了不少。

例如:在某幼儿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具都非常具有特色,据幼儿园的教师讲,这是为了吸引孩子们,他们在教具的颜色、声音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师生关系有所不同,幼儿园中,教师主要是针对孩子的生活进行照顾,幼儿教师会像父母一样同孩子们进行零距离的沟通和游戏,但是进入小学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对学生生活上给予的帮助也就相应地减少了,这就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被拉大。

例如:据某幼儿园中的一位幼师介绍,平时教学内容很少,大多数都是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组织孩子们吃饭、游戏、午睡等等,相比于小学阶段,教师对这些生活上的照顾则会逐渐减少,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

教学方法会有所不同,在幼儿园中会养成各种知识的传授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基本上都是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实现,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特点,但是小学的教学方法则以书面形式和教师讲解为主,当然不排除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更多强调的还是知识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相对于幼儿园的教学则显得更加严格。

例如:在大多数的幼儿园中,教师往往很少对孩子们进行严肃的课堂教育,而是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教学工作,寓教于乐,而小学则不同,小学有规定的上课时间,在课堂上,教师会利用相关的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而且每个学期都会有考试,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 孩子入学以前的准备工作

小学生活是学生一生当中的重要阶段,告别了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可谓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惊喜,同样会出现些许困惑,不论是在心理变化上,还是在环境改变上,没有哪一个孩子从入学开始就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换句话说,这需要一个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入学以前,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对小学生活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让孩子建立积极的入学动机,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应当培养孩子渴望学习的心理动机和积极入学的愿望。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儿童入学后能够顺利进入小学生活、投入学习状态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即将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孩子提前去小学校园进行参观学习,让孩子们尽快感受到小学的学习氛围,也可以让孩子们和小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课,让孩子们提前适应小学的教学环境,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在他们的心理上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实例:某机关单位幼儿园组织孩子参观小学活动,让孩子们提前感受到小学的氛围,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和哥哥姐姐们互动交流,认真听老师讲课,提前投入到了小学生活中。孩子们对这种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纷纷表示了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小学学习生活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幼儿教学的末期,幼儿教师需要营造出小学的学习氛围,在上课之前对学习用具放置于固定位置,可以设置上课铃声,保证孩子们在铃响以前进入教室,等待课程的开始,提醒孩子们上课时应当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在课后进行认真复习,做好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养成回家之后先做作业的良好习惯,让同学们掌握规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作息规律。

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即将步入小学校园的孩子们,年龄尚且幼小,安全意识相对淡薄,所以,培养孩子们对身体健康的初步认识,传授他们简单的自救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十分重要,比如: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遵守交通法规、右侧通行、能够对信号灯进行准确识别,不与不认识的人搭讪等等。

3 家长配合的方法以及实际操作

首先,家长要经常给孩子灌输一些小学的知识内容,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些和小学生活有关的图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休息日和平日的生活中要求孩子按时起床,与此同时,家长应当注意孩子在情绪方面的变化,多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多多鼓励孩子,切忌打骂孩子,争取在入学以前,对孩子的不足之处加以正确的引导。

其次,家长应当敢于让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最大限度上为孩子们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强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失败、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老师的批评要采取理性的态度,使他们的心态更加阳光。比如:在晚饭过后,教孩子刷碗,在每天起床的时候,约束孩子自觉叠被,平日里,尽量多地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让孩子形成自理能力。

最后,家长要与学校及时联系沟通,让孩子们养成礼貌、谦虚的态度,在和其他孩子共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际能力,尽量让孩子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交往,使孩子成为一个了乐于交往的人。家长还应当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

以上便是针对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如何顺利过渡等问题的相关思考,其中的建议可能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总之,我们一定要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身心差异,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小学入学前的教育,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广大幼儿教师以及学龄前儿童家长提供宝贵的参考建议,最终使孩子们能够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为他们的小学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学华,知识外储化趋势对传统教学优势的挑战[J],教学研究,2000,1

[2]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

9.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流程内容安排 篇九

2、9月3日至9月17日,举行“喜迎国庆,歌颂祖国”歌咏比赛、爱国征文比赛,爱国主题中队会系列活动。

3、9月10日开展庆祝教师节系列活动。

4、9月18日开展“勿忘九•一八”纪念活动。

5、9月30日开展庆国庆主题班队会活动。

6、10月10日举行秋季安全演练。

7、10月中下旬开展校内名师、新上岗教师听评课活动。

8、10月中下旬举行秋季体育竞赛(内容待定)。

9、11月中旬开展冬季安全演练。

10、11月下旬开展校内听评课活动。

11、12月9日开展“纪念一二•九”校内接力跑比赛或长跑比赛。12、12月下旬开展冬季安全教育活动。

13、2010年1月初迎接质量检测工作。

14、1月中旬召开寒假工作会议,安排寒假工作及师生假期安全教育。

15、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每月一次,共5次)。

16、集体备课(每月一次,共5次)。

17、双周三一次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共32次)。

18、作业展览(共两次)。

19、每月一次教案、作业评改(共8次)

20、教师基本功竞赛(共2次)。

10.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教育的内容 篇十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但由于教师、学生的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产生了对思想品德课的不良学习心态;具本表现如下:(1)消极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状态;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低劣。(2)淡漠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意志力,思维消极定势,缺乏灵活性;依赖教师支配,其心理状态陷于固定看法,情感淡漠;认识模糊。(3)消遣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主要特征是兴奋好动。学习中不能认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而是各个环节跳跃,活动过多,激奋冲动,注意短暂,思维无定势,缺乏意志力。(4)沉闷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思品课感到沉重而烦闷,没有积极参与的心理,对课文观点是似而非;由于感性经验缺乏,学习感到困难,其心理状态处于矛盾之中。分析以上小学生不良学习心态的原因,主要是: 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

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不符合认识活动的规律;

11.小学廉洁教育内容 篇十一

【关键词】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体育课程;基本原则

引言

近些年来青少年生命安全事件屡有发生,每当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提前陨落,不禁让人痛心疾首。造成青少年生命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教育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在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与建构的缺乏是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对河南省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现状调查结果也印证上述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大多数学校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没有生命安全专任教师。另外,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而中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生命安全意识薄弱,自我防护能力较差,极易受到生命威胁。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的方法理所当然的是靠教育,只有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才能使中小学学生的生命免受或少受伤害。因此,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建设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构建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如何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学术界有这样一个共识: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课程中。但是,关于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如何有效地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和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等问题还未见系统的研究成果。本文就上述问题做一些尝试性研讨。

1嵌入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后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1〕。但嵌入了生命安全教育的新的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从本质上讲,嵌入生命安全教育理念的体育课程(以下用“新课程”代替)的指导思想——“安全第一”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二者并不矛盾,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生命“保全”是健康的前提条件,没有生命的存续,健康就无从谈起。所以“安全第一”也是“健康第一”的前提和保障。在新课程中不仅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要体现“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保证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新课程”内容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新课程”不是生命安全教育课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在“新课程”中,让学生既能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又能学习和掌握自护自救的知识和能力,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第二,“新课程”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体和心理特征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第三,“新课程”的设计要有侧重点,各地区的不同学校,依据当地的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

2融入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后体育课程的基本原则

2?郾1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指在“新课程”的课程目标设定、内容的涉及和内容选择的标准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所做出的创造性行为而遵守的准则〔2〕。

2?郾1?郾1课程目标的创新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应达到的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预期结果,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化。”〔3〕143嵌入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就是生命第一。因此在“新课程”中,课程的设置应该把如何保证中小学生生命安全作为课程目标。其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第一,让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生命”这个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陌生的。它意味着一切生命体的存在、体验、经历和实践。生命具有有限性、不可重复性、独一无二性等特性。认识生命,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关于生命的知识、“理性”地认识生命,而是要体验生命的特点,体验生命的美好。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生命带给我们的美好。第二,培养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所谓生命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生活中必须的安全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意识的培养就是培养他们的对生存环境可能存在威胁的警觉意识和防范心理。第三,转化体育运动的基本能力为逃生避险的综合能力,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生命不受侵害。

2?郾1?郾2课程内容的创新

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3〕147。嵌入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增设全新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增大课时容量。在“新课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还要增加生命安全知识的传授。这无疑增加了体育课程的压力,使原本课时就很少的体育课时更加紧张。因此,在新课程中就要增加体育课时容量,把原本每周两节的体育课时增加到每周四个学时。第二,增加新的技术动作训练。体育的基本技能与生命安全技能虽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两者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具体表现在二者的目的和所使用场地的不同。因此,在“新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对体育项目进行调整,使其更适合学生在逃生和避险时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第三,构建全新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是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新课程”体系是依照“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而设计,由各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不同课程内容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新课程”是生命安全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创新,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保障课程的实施来实现。适应中小学生生命安全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全新的生命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

nlc202309032213

2?郾1?郾3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3〕234。“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传统教学方法之上,但“新课程”要更适应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的需要这一目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异于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很好的方法之一。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在上课时模拟各种中小学生可能遇到的安全事件来进行的模拟教学。这就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中小学生遇到灾害和危险时候的状态。情景模拟,尽可能地使情况真实,最好是在中小学生掌握了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进行模拟演练。训练的目的是当遇到灾难时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运用所学到的技能逃生自救。

2?郾2连续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体现在“新课程”中,就是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设置要有整体性和连贯性,建立起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系。

2?郾2?郾1课程设置的系统性

系统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它要求教学必须循序、连贯、系统地进行。“新课程”内容的教学也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把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按照内在的逻辑顺序融会贯通地编入一定的系统,同时也便于学生的检索和随时应用。在贯彻系统性原则时,要处理好生命安全教学活动、生命安全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发展顺序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把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制作成系统性的课程才能使中小学生在自护和自救时发挥最大的作用。

2?郾2?郾2课程设置的适应性

在“新课程”中,从对象上讲,课程内容的设置要适应中小学生这样一个群体,把握中小学生群体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使课程设置的内容适应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需要。从课程内容上来说,适应性是指中小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应该适应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知识和生命安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并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既要以中小学生生命安全需要为本,根据当代中小学生的特点,以保护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要求为出发点,制定新课程教学目标,开展新课程教学活动,又要考虑到不同阶段的中小学生特征,调整相应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因此,从总体上讲,坚持课程设置的适应性原则,最根本的是“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要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保护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需求。

2?郾2?郾3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课程内容的连惯性包括课程内容的纵向连惯性和横向连惯性。课程内容的纵向连惯性是指,课程内容设计之间遵循项目之间的基础性、顺序性,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逻辑性。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学习生命安全知识和生命安全技能。换句话说,就是在设计同一种生命安全项目和内容时,随着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不断积累和发展,要相应地对项目进行纵向的拓深,调整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使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的横向连惯性是指,相互独立的课程内容之间要有关联性。不仅对某一项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有深度的掌握,还要求对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广度的掌握。之所以要求中小学生掌握比较广泛的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因为在一种危险来临时,往往会伴随着其他次生灾害的发生。那么如果没有考虑到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单一的应对某种灾难进行生命安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就不能完全保证中小学生生命安全。

2?郾3区域性原则

“新课程”内容设计的区域性原则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体育项目的分布等特点来制定课程内容,除了在所有地区都要开设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内容(生命安全基本技能,如奔跑、跳跃、涉水、攀爬、滚翻等技能和基本的生命安全知识)之外,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有侧重点。如在降水量较大的区域要侧重洪涝等易发灾害的防范和自救;在冬季较为寒冷的地区,如东北地区则容易受到冰雪危害,那么在“新课程”的设置上就应该涉及防范雪灾等内容;在临海区域,则容易受到风暴海啸等危害,在“新课程”内容设置上就要针对这种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防台风、防海啸等避灾训练;山区则容易受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危害,因此,该地区的学校就应增加防范山体滑坡和和泥石流灾害的知识讲解和训练。不同地区的学校针对自身的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合本区域生命安全教育需要的课程内容。

3嵌入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后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

嵌入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后的课程是“新课程”体系的核心,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因此,“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保障中小学生生命安全为前提,以“安全第一”为指导思想,对原有的体育项目进行调整和改变,使“新课程”内容的设置更切合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在“新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以体育的基本体能训练为基础内容,加入生命安全理念,满足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需要。比如在体育课中要训练学生的基本体能——跑、跳、投等,而在“新课程”中同样也要训练学生的基本体能——跑、跳、投等,但是,两者之间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使用环境有差别,体育课程中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主要是应用在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上,而生命安全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则是应用在具体的可能会威胁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事件上。“新课程”内容设计时,如何做到在不失体育本身技能的同时又训练学生逃生和自救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则是新课程设计的关键。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和训练中小学生在面临灾难和生命危险时的心理素质,如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中小学生面对所处的灾难困境进行冷静的分析、精准的判断,并最终确定正确的逃生自救行为和方式。这就要求在设计“新课程”内容时有意识地强化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

“新课程”的内容设置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逃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应对自然灾害防护训练,应对公共安全事件防护和训练,自卫和救护能力的训练等。

3?郾1逃生基本技能训练

nlc202309032213

逃生基本技能包括人的站立、行走、奔跑、跳跃、攀爬、翻滚、游泳等能力。逃生基本能力训练就是对上述诸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反复的练习。逃生基本技能是生命安全技能的基础,也是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如果不具备逃生所必须的基本能力,那么逃生技能训练的开展就会非常困难〔4〕。而逃生基本能力也恰恰是体育课程基本能力训练的内容,这就是体育对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意义,也是生命安全教育课程能够与体育课程结合的基本要素。

3?郾2自然灾害防护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防护就是指人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防止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以保护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中小学生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弱势的群体,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较差,因此,对他们进行自然灾害防护训练是避免中小学生生命遭受自然灾害危险的必要条件。在自然灾害的防护训练时,不仅注重中小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安全知识传授,而且也有注重应对自然灾害的技能传授。

3?郾3交通安全防护

交通安全防护知识和逃生技能是生命安全教育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第一,安全知识。在“新课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还要让学生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同时还要预防外力等其他因素的侵害。例如,学生在人行道上行走时还要防范因酒驾、吸毒驾驶车辆失控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这就要求中小学生在通过马路和在人行道上行走时,要时刻保持警惕。培养学生安全乘车的意识,不做坐载校车等。第二,安全技能训练。根据交通事故的特点,在“新课程”内容训练中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行走的姿态和步幅,因为良好的行走姿态可以使个体保持戒备。另外还要训练学生跳跃和翻滚能力,在交通事故中紧急避险。

3?郾4公共场所安全防护

公共场合是向不特定人群开放的公共区域。由于公共场所人员和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极易造成各种危险,在本文中关于中小学生公共场所的安全防护要特别关注踩踏事件和公共场所火灾等内容。

3?郾4?郾1踩踏事件的防护

踩踏事件通常发生在空间有限、人群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如足球场等体育场馆、室内通道或楼梯、大型集会等。我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在大型集会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预防踩踏事件。在生命安全课程中,一方面要开设关于踩踏事件的安全知识,如告诉中小学生要遵守规则秩序,加强风险意识,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另一方面还要教会学生安全技能,如“人体麦克风”的训练等。

3?郾4?郾2火灾防护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的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家庭火灾看是私人性的,但其所带来的灾难往往具有公共性,所以,我们把家庭火灾放在公共场所安全中一并进行。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的是高楼发生火灾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因为高层建筑楼道狭窄、楼层高,发生火灾不容易逃生,救援困难,加之逃生人员无序拥挤而阻塞通道,极易造成互相践踏的惨剧。由此可见火灾可能会发生在不同的场所和区域。所以在“新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火灾逃生训练。第一,火灾安全知识。要了解火灾的危害性,掌握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主要致死原因,这样可以在火灾来临时最快时间选择出最佳逃生途径。第二,火灾安全技能训练。根据火灾的特点训练学生弯腰俯下身子,用湿毛巾捂鼻快速奔跑。如果被困火场无法逃脱时,要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强化无人救援时的针对性训练,如果身处楼层不高,训练学生利用绳子或衣物连成长线,绑在坚固物体上,顺长线爬下的能力训练,那么前文所提及的奔跑和攀爬能力在这里就派上了用场。

3?郾5自卫和救助能力训练

自卫能力,就是自我防卫自身不受暴力侵害的能力。在遇到暴力犯罪,如抢劫、强奸等情况时可以进行自我防卫。未成年的中小学生是最容易受到不法侵害的弱势群体,为避免暴力侵害,教会学生“一招防身”的本领,制止不法侵害的发生或给自己逃脱赢得时间。

救护能力是指在他人遇难受伤时能够给予救助,挽救他人生命的能力。救护能力包括: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伤口包扎和搬运伤者等。遇到他人出现心脏骤停等情况时,能够使用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则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受害者生(下转第60页)(上接第29页)命,为专业的救援赢得时间,形成救援现场的生命链。在遇到他人出血、骨折时能为其止血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包扎,对于伤员的生命救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课程”设置的内容中,要安排学生救护能力的训练。在此,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在对学生进行救护能力的训练时一定要邀请专业医护人员传授该方面的技能。

4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是开展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最佳选择。利用体育课程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又能获得逃生自救和他救所必要的强健的身体能力和处变不惊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嵌入生命安全教育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不仅要确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还要遵循创新性、系统性、区域性的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尽量满足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需要。使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体育在生命安全教学上的优势,让体育肩负起生命安全教育的职责,使体育成为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守护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郾中国教育报,1999-6-13?郾

〔2〕周登嵩?郾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99

〔3〕王道俊,郭文安?郾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郾

〔4〕季建成?郾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8:30.

(责任编辑:李远伟)

12.小学廉洁教育内容 篇十二

一、小学阶段重点内容

1. 小学低年级

(1)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体现了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小学低段认识自我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这主要是由于小学低段儿童的自我意识明显地受到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处于客观化时期。如果小学低段学生的认识自我方面发展良好, 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形成社会自我和角色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习惯意识

小学低年级的重点是生活适应, 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 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习惯意识。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变化主要是从以游戏为主变为严格的课堂纪律、各种学科教学、各门功课的作业以及众多考试等组成的学习。从直观来看, 学校的规模大了, 同学和老师多了, 教室座位的排列也不同了, 每天校园生活与幼儿园有很大差别, 没有午睡, 代之以午会课, 因此生活适应就很重要。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习惯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3) 培养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 最重要的是礼貌友好的交往基本技能培养。礼貌友好交往的前提是学会倾听, 因为只有倾听才能捕获外界的各种信息, 才能了解对方的思想, 才能在同伴中建立信任, 因此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本身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礼貌是人际交往的桥梁, 对人友好是尊重人的表现。可以说, 礼貌友好是一张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然而,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仍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过渡时期, 他们很容易在语言上表现出自私、霸道、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 从而影响人际交往。建议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增加相关内容, 使学生从小学会简单的日常交际文明用语, 使学生感受到礼貌友好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4) 让学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一般而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绪具有外显性、易变性和外控性的特点。他们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哭得很伤心;一旦遇到开心的事、听到赞美的话, 就会喜上眉梢、破涕为笑。另外, 他们的情绪较多地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当他们处于友好环境中, 容易产生积极情绪;如经常受到别人批评, 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 他们对外界表现出较低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缺乏对情绪的自我控制与调节经验。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刚离开熟悉的家庭与幼儿园环境, 他们的主观需求比较多, 而学校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愿望, 他们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因此, 在心理辅导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情绪反应适时、适度的能力, 使他们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2. 小学中年级

(1) 了解自我, 认识自我

小学中年级教师主要可以通过帮助学生从“我”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即从与他人交往中获得自我经验;帮助学生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即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帮助学生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即“吾日三省吾身”。心理辅导课上可以通过自己眼中的“我”, 即个人实际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等;别人眼中的“我”, 即与别人交往时, 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应而觉知的“我”;自己心中的“我”, 即对自己的期许 (理想的“我”) 等活动达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目的。

(2) 培养能力, 乐于学习

中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作业负担、学习时间与低年级学生相比有大幅上升, 他们也更乐于发表自己观点。很多老师注意到,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主意了, “顶嘴”的人越来越多, 成绩也开始分化。

第一, 学习能力培养。低年级学生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而中年级学生开始有了能力的要求。一般认为, 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运算能力等。对于低年级学生, 在听课方面应注意培养其听教师的话和同学发表的意见;在提问方面, 应培养其有疑问就要去提问弄清楚的习惯;在发言方面, 应培养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说出问题的答案。到了中年级, 在听课上应重点培养学会倾听, 听懂意义;在提问上, 应培养学生学会提问, 准确描述问题;在发言上, 应培养学生抓住重点, 把自己的主要观点表达清楚。建议教师在心理辅导课中进行专题的心理训练。

第二,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而中年级学生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乐于学习。要提高学习效率, 取得好成绩, 必须使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学习。这就要从学生自己喜欢的东西、简单的东西开始学习。让学生及时知道学习的结果, 如果学习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 学生也会没有学习积极性, 此时, 重要的是适当鼓励孩子。在心理辅导课中, 可以使用故事、游戏等方式开展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快乐学习的辅导。

(3) 集体意识, 善于交往

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 它的形成需要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一般而言, 大多数小学中年级的班级都开始进入形成或发展阶段, 同学之间已经相互了解, 也开始涌现出了一批班级积极分子和核心人物。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集体意识, 也希望通过交往得到同学与老师的友谊, 在活动中获得他人的接纳或赞许。因此, 小学中年级的心理辅导应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可以设计诸如“集体的力量”、“我的班集体”等主题。

(4) 体验快乐, 表达情绪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情感开始由浅显、外露向深刻、内控方向发展, 这是情感变化的转折期, 也是情感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的情绪表现为直接、强烈且不稳定, 他们又不善于用言语表达情绪, 常常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容易产生情绪困扰, 因此,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情绪控制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小学中年级是学生学习开始分化的一个关键时期, 随着学生学习任务的增加, 作业负担的逐渐加重, 有的学生开始出现学习困难现象。学习已经代替游戏成为小学阶段主要的活动方式, 他们的学习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情绪与生活质量。因此, 需要帮助小学中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 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3. 小学高年级

(1) 悦纳自己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 在他们对自我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 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保持一种接纳的态度, 把自己看成是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 喜欢自己;不拒绝自己, 更不憎恨自己, 心甘情愿成为自己, 不愿成为别的什么人。要悦纳自己, 首先就要正确认识自己, 特别是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

(2) 学会学习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他们基本掌握读、写、算等学习技术, 会预习、听课, 写作业、复习, 也会运用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 关心学习结果。他们喜欢观察周围事物, 能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 也有较强的学习欲望。然而, 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间接兴趣还有待培养, 要不断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责任感与义务感, 使他们逐渐懂得学习的社会意义和重要性。小学高年级的主要任务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端正学习动机, 调整学习心态, 正确对待成绩, 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 青春前期教育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前期。五六年级学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有的学生会对自身性发育及性成熟的生理变化常感到苦恼, 并形成紧张的心理压力;有的学生会对性发育产生好奇而引起情绪波动, 开始朦胧地意识到两性关系。这些本属于正常的心理转变, 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疑惑得不到及时解答, 他们就会通过浏览黄色淫秽书刊、网页等非正常渠道了解性知识, 产生自责等不良情绪。这阶段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 帮助解决学生青春期烦恼, 对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4) 学习和生活适应

小学高年级生活和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适应, 其中包括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二、初中阶段重点内容

1. 培养自我认同感

初中生除了身体的变化, 心理上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自我意识的变化。斯普兰卡称青少年是“第二次诞生”, 也是指他们发现了一个内心的自我世界。正是这个自我的出现, 使得他们独立性、成人感日趋增强。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自我认同感培养。

自我认同 (又称自我同一性) 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前后一致的比较完善的意识。具体地说, 自我认同感高的个体有以下人格特征: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有个性的个体;对自己常常有正向的情感体验, 喜欢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有信心;表里如一, 很少有双重人格。

2. 人际交往

在初中生社会化的过程中, 学会与人相处是一个核心发展任务, 初中生只有通过人际交往, 才能体验到归属感、自尊感、自我效能感与存在感, 才能学会爱、关心、宽容和理解。另外, 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角度看, 初中生的抑郁和焦虑往往源于人际关系紧张。有调查表明, 人际关系压力是仅次于学习压力的第二大压力源。

建立和谐同伴关系, 一方面需要学生学会良好的人际沟通, 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班级集体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应该在师生交往中体现“尊重、真诚、理解”的六字方针。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初中生的独立性与日俱增, 难免会与父母发生冲突。可通过主动沟通、扩大交流、加强理解、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相信赖等方式化解亲子冲突, 实现亲子良性互动。

3. 情绪调适

脑科学研究最新进展表明, 青少年时期的认知能力发展达到高峰, 而情绪的神经生理机制远未达到成熟, 即所谓“高马力 (认知) 、低控制 (情绪) ”。青少年的情绪容易冲动、两极化, 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与情绪调节能力格外重要。

情绪管理能力包括对情绪的察觉、表达、调整的能力。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好地驾驭情绪,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 并促进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良好的人与人、人与团体之间的人际交往。

4. 学会应对压力

尽管初中生面临的压力与成年人有所不同, 但许多事实表明, 不少初中生的心理困惑和反抗情绪往往与他们面临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关。帮助初中生学会应对压力:一是尽量减轻初中生的升学心理压力;二是帮助初中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压力源;三是为初中生提供广泛及时的资源。

三、高中阶段主要内容

1.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高中生渴望认识自己, 十分关注自己, 关注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并从这些关系中进一步认识自我。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对外部的信息能够批判性地接受。但在自我意识形成、确立的过程中, 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有的过高地估计自己、自以为是, 有的患得患失、过度敏感与依赖他人的评价。这都不利于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自我认知与自我体验决定着自我控制, 引导学生通过选择认知角度, 转变认知观念, 来感受积极的自我, 从而悦纳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 形成客观、完整、积极的自我概念。

2.积极应对考试压力

高中生的考试压力来自内心世界的自我期望、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以及社会的竞争。巨大的压力容易引发情绪行为问题, 出现学习焦虑、厌学等问题, 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尤其是面对考试, 由于过度紧张、担忧, 出现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会使学生临考前情绪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变慢、作业经常出错、想要逃避考试、甚至失眠。在考试过程中由于高度紧张而引起思维卡壳, 脑子一片空白, 无法思考, 记忆发生差错, 甚至同时伴有冒汗、呼吸急促、手脚冰冷等生理症状, 影响正常考试。

3. 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与初中生相比, 高中生异性交往的需求与渴望更加强烈, 并把异性交往作为展示自己性别魅力的方式。正常的异性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 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高中生, 往往性格比较开朗, 为人热情, 自制力也比较强;而那些只与同性同学交往的高中生, 往往缺少健全的情感体验, 欠缺与异性沟通的能力, 社交范围和生活圈子也比较狭小, 人格发展往往不完善。实际上, 异性交往的经验对个人的爱情观、婚姻的价值取向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4. 生涯辅导

上一篇:开学课感悟长征精神学习总结下一篇:细胞生物学课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