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践报告格式

2024-08-31

课程实践报告格式(共8篇)

1.课程实践报告格式 篇一

1.1 工学结合的提出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早是由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工学院院长赫尔曼·施奈德创立的。早年边工作边学习的经历让他设想出“组织学生参加实际工作, 然后再回课堂学习”的教育模式。美国职业协会在1946年发表的《合作宣言》中对这种模式下了定义, 认为它是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 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起职业教育的培养任务, 并依据各自资源优势进行分工和合作。学生有两种身份和两个学习场所, 即在学校是学生, 学习课堂知识, 在企业是学徒, 进行生产实践, 两者交替进行, 融会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美、德、澳、加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得到广泛推广, 这些国家还出台相关激励政策, 设置专门管理机构, 促进和保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在我国, 工学结合教育的起源可追溯到清朝的实业教育。新中国成立后, 刘少奇提出“两种教育制度, 两种劳动制度”的设想, 并创办了一批半工半读学校。这一设想虽然是为了缓解当时紧张的教育资源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的矛盾, 但客观上在普通教育之外开创了另外一种教育制度, 将工作和学习相结合, 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经验。

高职教育自1999年以来蓬勃发展, 学校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均占高等教育半壁河山。面对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之势, 教育专家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特色、类型、层次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把“工学结合”提到了指引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彰显高职教育内涵和特色的高度。工学结合强调把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 它重视工作过程中实践体验的习得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认知基础的奠定, 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的直接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是对书本间接知识学习的有力补充, 它符合人类最初的由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 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这一类群体比较有效的认知方式。

1.2 课程标准的涵义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 一直沿用教学大纲的提法, 课程标准这个术语只是近年来才开始涉及。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对某门具体课程进程安排的教学文件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称谓。1952年, 我国向苏联学习, 引进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概念, 教学大纲意指原课程标准中的分科课程标准部分。20世纪90年代, 为顺应课程改革的国际化大趋势, 又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

2006年以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有关文件中提出了建立以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为主体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 但是对课程标准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中国《教育大辞典》将课程标准定义为:“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参照基础教育中的课程标准概念以及现代各国对课程标准的不同界定, 大多数学者将课程标准定义为:课程标准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具体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实施建议及评价建议, 体现该课程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它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在高等教育中, 课程标准总纲通常称为教学计划, 规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进程等;各科课程标准称为教学大纲, 规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时数、考试要求等。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虽然是指向同一对象, 但不同称谓所蕴含的涵义是有所不同的。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课程观不同。教学大纲侧重于从教学的角度去理解课程, 把教师放在主体和主导地位, 而把学习者放在被动的位置。而课程标准则从课程实施的进程出发, 充分重视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第二, 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做出规定, 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的教学, 关注知识点的学习效果, 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学习者认知水平的发展要求, 而且还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提出了要求, 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第三, 教学大纲的评价侧重于对学习者结果的评价, 重视评价的甄别和筛选功能, 而课程标准则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的统一, 重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2 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的原则

高职课程标准将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进行整合, 改变现在高职教育课程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能力轻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内容相对行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使无业者有业, 有业者乐业”, 使高职课程适应和促进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和社会职业流动性的加快。因此, 构建高职课程标准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 就业导向原则

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走产学合作之路。高职教育首要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就业技能, 满足学习者毕业后的就业需要。因此, 作为教育活动基本单元的课程在开发时就必须坚持为学习者就业服务的原则。高职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地方经济, 它是由行 (企) 业共同参与, 是面向行 (企) 业岗位培养人才;同时它又是就业教育, 是针对某一类职业岗位 (群) 而实施的专业教育, 培养的是能直接顶岗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在课程标准开发中要求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针对现有的课程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不相适应和相对行业的发展滞后的问题进行改革, 与企业、行业密切合作, 按职业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 将职业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整合为课程内容, 以适应培养贴近职业实际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使课程内容不是被动地适应职业的要求, 而是具有主动性和超越性。

2.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要求我们时刻与国内、国际高职教育发展、职业标准紧密结合, 及时更新、调整, 避免一个标准“一统到底”。构建高职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高职教学, 使教学有章可循,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 高职教育课程是一种依赖性很强的课程, 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紧密相关, 这就要求对外增加课程与社会的联系, 教学内容应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学科经验和工作过程知识都是对人的兴趣、价值和行动的反思, 是建构而不是灌输。高职课程的意义不是单方面呈现的或传输的, 而是通过学校和行业、产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形成良性互动, 通过自传性思考、叙述性调查、修正性诠释、情境化视角、对话性交互作用所创造的。高职课程开放性首先表现在以学生在劳动世界中被认可的程度来衡量课程效果, 课程标准是由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制定, 是企业标准与教育标准的融合。

2.3 实践性原则

高职教育教学是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 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 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 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 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 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 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这种特殊性要求高职教学要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关键在于寻找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结合点, 突破教师与教练角色、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的界限, 实现多方面、全方位的融合。我们在进行课程标准开发时, 一定要坚持实践性原则。课程标准的这种实践性, 对于深化高职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4 创新性原则

高职课程标准开发需要着眼于学习者自我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者个性化、全面、充分发展的促进。具体课程标准的开发必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 与其他课程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摆脱传统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束缚, 贯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注重基础, 发展能力。满足受教育者就业、谋职、职业发展、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按照教育规律, 将国家职业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创新性的整合, 形成具有特色的高职课程标准新体系。

3 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的流程

3.1 开展社会调研, 确定工作岗位 (群) 和职业资格

课程标准的开发要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 首先必须了解专业所面向的具体岗位情况, 以及各岗位对人才知识、素质和技能的要求情况。在制定具体课程标准前,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职能部门、专业教师、合作企业、毕业生等做好行业调研、就业需求分析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劳动部门职业目录分析等制定课程标准体系的基础工作。通过调研, 可以了解各专业将来的就业去向和面向的职业岗位 (群) ,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与职业岗位 (群) 对接, 而课程标准要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后达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 以及应当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

3.2 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时要聘请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由课程专家担任主持人, 通过研究讨论形成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表。课程体系要以工作领域为参照, 将职业能力转化为专业知识与工作任务的结合, 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结合过程中学习知识, 改变过去专业学习与工作任务脱离, 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课程模式。以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为例, 在课程设置中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 基于生产型企业工作任务重设初级会计核算、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成本计算与管理、初级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实务、行业会计核算实务、会计基本技能训练、ERP沙盘模拟实训、成本计算与管理实训、会计职业能力综合实训、用友U8财务软件实训、金蝶K/3财务软件实训、供应链实训等14门课程, 形成了知识结构和工作任务层次清晰、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新课程体系。

3.3 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是反映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 是课程体系优化整合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的规范性文件, 也是建立课程标准的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不仅通过课程体系规定和反映了专业设置口径的宽窄、课程体系的组合状况与课程体系的合理优化程度, 也反映了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教育途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可以设置行业与职业岗位分析、招生对象及学制、培养目标及规格、课程体系图、主干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各类课程学时分配、专业教师要求、实训 (实验) 设备要求、教学建议等项目。专业教学标准应融合通常意义下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能力构成图等, 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学安排。

3.4 设置工作岗位教学标准, 编写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的教学组织安排要以工作岗位为主线, 一门课程可以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工作岗位, 在教学过程又可将一个工作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岗位教学标准是课程标准的组成单元, 每个岗位可以通过技能要求的描述、课程教学流程的设计和考核方式设计、考核指标量化来确立课程标准要求。技能要求的描述要准确, 避免使用“了解”、“掌握”等简单模糊词语, 而应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动作+操作对象”的格式。课程教学流程设计要落实知识点、工作或技能项目、教学情境与教学设计。如在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中, 以8个会计岗位为主体来设计课程内容和任务要求, 并编写教学设计, 见表1。

3.5 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现课程标准

学生可从入学时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或专业系部在新生报到入学时向学生发放课程标准文件, 据此明确学生3年学习的阶段性目标、课程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专业教学单位以此作为教学行为和教学组织的基本规范, 设计教学情境, 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使学生毕业时达到专业面向岗位 (群) 的胜任能力。

4 工学结合课程标准框架结构和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标准案例

工学结合课程标准框架由6个部分组成:课程描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任务安排、学习情境、课程实施和课程考核。

4.1 课程描述

课程描述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时、先修课程、适用对象和课程性质。课程性质主要是指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在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以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描述:课程编号:0303003;课程名称: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学时:144学时;先修课程:初级会计核算;适用对象:会计与审计专业一年级学生;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职业技能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六大要素的基本理论及会计处理方法, 熟悉主要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 具备较强的经济业务分析及会计核算能力。

4.2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具体目标是指课程学习的预期结果, 即完成本课程之后, 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应用技术知识, 解决哪些问题, 训练哪些能力, 会做什么事情。

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是在学生已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会计的实务操作,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的基本理论及会计处理方法, 为今后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务基础。学生毕业后具备较强的会计岗位核算能力, 能胜任会计相关岗位工作。具体目标为熟悉会计各岗位核算任务与工作流程, 熟练掌握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存货岗位、资产岗位、职工薪酬岗位、资金岗位、财务成果岗位和主管会计岗位的核算业务。

4.3 课程内容与任务安排

课程内容体现技术领域变化且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融合,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任务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做融为一体,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见表1) 。

4.4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包括学习目标、主要内容、任务设计、任务完成、实训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材、师生要求和评价考核等各项内容。

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学习情境:根据课程目标要求, 该课程共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 分别是:出纳岗位核算、往来结算岗位核算、存货岗位核算、资产岗位核算、职工薪酬岗位核算、资金岗位核算、财务成果岗位核算和主管会计岗位核算。如出纳岗位核算学习情境的内容见表2。

4.5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模式和实施建议等。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采用“岗位导向, 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 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该课程实施建议:一是按照“课堂演示→课堂模仿→课堂实训→课外实训→岗位软件操作”流程组织教学过程;二是该课程结束后, 学生要参照综合实训完成一项工学结合项目;三是本课程教材采用会计分岗位教材;四是本课程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企业会计实践经验。

4.6 课程考核

将考核重点放在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上, 一是考核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参与性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的状况;二是考核学生利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的评价采用“三结合”考核评价模式, 即通过3个方面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三结合”是指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鉴定相结合。

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的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 (5%) 、组织纪律 (5%) 、课堂实训 (10%) 、课外实训 (10%) 、分岗位实训软件操作 (20%) 5个部分;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考试中笔试 (20%) 和实务操作 (30%) 两个部分。

5 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的实施建议

5.1 课题引导, 行政推动

结合高职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研究, 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有效手段。为了保证课程标准开发的顺利进行, 学院可以把课程标准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课题, 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学校课程专家、教务处课程开发人员、专业带头人和主讲教师开展课题专项研究, 通过分析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 设计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和格式, 制定课程标准的考核评价标准, 为深入开发课程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学校范围内, 可以实行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 特别是在这项工作的启动阶段, 适当的行政要求是必要的;当开发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 需要将这种外部推动力转换为内部驱动力, 开发工作才能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 确保教师在课程标准开发活动初期获得成功, 并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自我成长的快乐, 同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是激发教师内在驱动力的重要策略。

5.2 教师主体, 专家指导

教师是课程标准开发的主体, 这是课程标准开发的内在要求, 也是课程标准开发中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开发必须尽可能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热情。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首先要加强课程标准开发的宣传工作, 让教师理解课程标准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根据课程标准开发的不同阶段, 通过专家指导、考察学习、互动交流、专项研讨等形式, 开展各类学习与培训, 使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的知识, 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 明确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和内容, 掌握课程标准的制定技巧。为了提高教师的课程标准开发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教务处课程开发人员、专业带头人和主讲教师承担课程标准开发工作, 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交互的方式, 即先让教师初步了解理念, 但重点放在对优秀课程标准的模仿上, 通过先期实践领会理念, 然后再去实践、领会, 直到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课程理念。

5.3 典型示范, 逐步推进

为了确保课程标准开发的进程和质量, 学校应该采取高起点、分阶段的工作思路。按照“重点突破, 以点带面, 逐步推进”的指导原则, 可以选择学院的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作为课程标准开发的试点专业, 进行重点攻关, 取得成功经验后再进行全院推广。在课程标准开发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课程标准的开发工作。可以将学校的课程标准分成两类, 采取分类布置任务、分类验收的方法来逐步推进。对验收合格的课程标准应给予一定奖励, 对验收不合格的课程标准要求限期修改, 直到验收合格为止。

参考文献

[1]刘春生, 王莉华.建立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 (7) .

[2]何兴国, 周贵礼.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标准的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 2008 (4) .

[3]成丙炎, 夏玲.高职课程标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10) .

[4]张圣喜, 贺军, 李喜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9 (9) .

[5]刘晓欢, 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4) .

[6]楼美云, 刘鲁平, 张雁平.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7) .

2.课程实践报告格式 篇二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标分解;学习目标;历史教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分解与教学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学习、理解初中历史新课标,正确解读、分解课标内容,确定细化、可操作的课时学习目标,制订可测量的评价方案,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与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付诸教学实践,不断修订、完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解我区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制订现状,规范教学行为,开展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调研,对全区的初中历史课标分解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现作具体阐述并作归因分析。

一、现状

1.目标缺失

部分老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课标分解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错误地认为学习目标只是教案里的一个环节,形式而已,无实际意义。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或上级检查教案时所用,与教学关系不大,故而未对课标进行分解,继而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

2.定位失当

即便有些老师有了课标分解的意识,制订的学习目标,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照抄课程内容或中考指导书上的考点,把学习目标写得空泛,目标表达不具体,没有过程与方法,缺乏操作性和可测性。如:“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知道三角贸易”“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知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把课程目标当作课时目标。如,每一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写“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3)把教学内容当成了教学目标。如,“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导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模糊,无法进行教学评价,如,“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5)机械地把三维目标割裂开来,结果使课堂教学成为三张皮。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首都、国旗、国歌,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通过播放视频《开国大典》,了解新中国成立的经过;通过呈现材料,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果,教学中重复劳动、相互交叉的现象时有发生。事实上,三维目标是融为一体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必须通过过程方法,在过程与方法中才能升华情感、体现态度、形成价值判断。

3.书写有误

(1)以教师为主体。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学习目标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但实际操作时,都省略不写。在查看教案时,诸如“通过对郑成功收复台湾事迹的介绍,让学生感受他的民族精神”“通过观看视频《开国大典》,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史实”等句式屡见不鲜。

(2)缺少行为条件,过程与方法目标描述不准确。如:九上“蒸汽时代的到来”“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描述:过程与方法:讨论、提问、总结、讲述(具体见教学过程)。本案例所描述的是教学方法,但不是教学目标下的“过程与方法”。针对工业革命的学习目标,如“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这一目标,可利用材料或是图片创设情境,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开展的原因,学会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诸如此类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缺少交代。

(3)行为表现程度抽象。如:“知道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究竟知道哪些具体内容,知道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行为表现程度是描述目标实现水平的词汇,在新课标中,确实把水平分为了“了解”“理解”“掌握”等。但是,这些水平到了课堂目标时必须更加具体。

(4)三维目标割裂。如:“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地点、人物;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播放视频,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观看影片《林则徐》,感受林则徐的斗争精神”。由于新课标提出了三维目标,于是,老师就生搬硬套地写出这种形式主义的学习目标:一条是知识技能,一条是过程方法,还有一条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归因分析

1.教学理念落后,目标意识淡漠

许多教师无视课标的存在与价值,更不会解读或分解课标。他们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科书,课堂只需将教材梳理清晰,知识点让学生理解记忆就大功告成,再能前后联系、延伸拓展,气氛活跃一点就十分精彩。这种想法就决定了如此现状:教案上象征性地摘抄课标或教参上几段目标,上课只是依据教材的顺序讲解每个知识点,再辅以一些教学手段及时巩固反馈。

2.指导思想偏差,应试教育浓厚

虽然时下教育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大家都在倡导减轻学生负担,实行素质教育。但与之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与完善,各级行政部门对教学评价基本上还是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即所谓的“以数据说话”。故实际教学中,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什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皆置之脑后,课堂只要能把时间变为分数即是高效。因此,教案中目标可有可无,即使有了,也是流于形式,教师的眼中只有中考指导书上的考点。教案的内容连篇累牍均为依据考点开展的知识梳理,或前后知识的联系与比较,重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充分的认识,而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不能体验,更不会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学会了论从史出、辩证思维等学习方法与认知思想。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是为应付开放性试题而设置,基本都用说教来绑架学生,而不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

3.理论学习不够,缺乏技术支撑

(1)概念不清。有很多教师对课程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概念模糊。因此书写时难免出错,甚至张冠李戴,好多课程目标被当成了课时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几乎每课千篇一律都写“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解读不明。有些教师因不能正确解读课标内容,故而出现了超出远离或遗漏减少课标要求的状况;有的教师对三维目标理解不透,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的理解不到位,错误认为就是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即可。

(3)技术不精。对目标的分解与书写缺乏指导,故而惯性操作、随意书写、经验主义司空见惯。

综上所述,从理论上,教师要学习课标分解的含义、价值,激发课标分解的热情;从技术层面上,掌握课标分解的路径方法,制订科学、具体的学习目标;从实践层面上开展基于目标的教学,确定目标教学的策略、原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实践报告格式要求 篇三

按如下顺序装订:

封面、教师评语页、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附录包括:附录一:调查问卷样卷(或调查提纲)1份

附录二:对问卷的具体分析或访谈笔录1份(如没有

则不用)

附录三:心得体会1份

要求:

1、自行组合,三人一小组,全文必须3000字以上;如出现四人一小组,则全文必须在4000字以上。

2、一级标题三号字,二级标题小三号字,所有标题均用黑体字。

3、正文四号字,注释和图片说明五号字,参考文献小四号字,全文均使用仿宋体。

4、全文中如使用图片,不得超过五幅,并要附上图片说明。

5、定稿要求统一使用A4纸打印,统一使用已经设计好的封面格式,不要改动格式设置。

6、《思修与法基》课程结束的那一周每个调查小组上交调查报告纸质文本1份,由各班班长或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任课老师。

4.管理学课程报告格式 篇四

《管理学概论(24学时)》课程报告格式说明

为了保证课程报告的完成质量,现将有关课程报告的要求规范如下:

一、课程报告的基本结构

1、前置部份:封面。

具体见课程报告封面。

2、主体部份:正文。

 篇幅不少于2000字。要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自己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亲身经历结合课程中某个概念或理论,浅析对该知识的体会或感受。

二、课程报告文字编写格式和装订要求

1、课程报告一律要使用A4纸打印成文,页边距:上、左边距:25mm,下、右边距20mm。

2、字间距设置为“标准”;

3、行间距设置为“1.5倍行间距”;

4、字号设置为:

 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正文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正文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 其余字体均为宋体小四号; 正文中所有非汉字均为Times New Roman 体;

5、课程报告装订的顺序是:封面、正文。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课程报告

两个字的单名,中间空两格 隶书,二号字 隶书,一号字

姓名:×××

填写规范化专业全称

小三,楷体_GB2312

专业:填写班号,小三,Times

New Roman

班级:3300070×

学号:3300070×××

指导教师:该符号代表空一个中文

(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正文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正文:宋体,小四号、1.5倍行间距)

 正文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

行间距设置为“1.5倍行间距

正文中所有非汉字均为Times New Roman 体

选题理论概念范围:

管理学相关理论:

 科学管理理论

 一般管理理论

 行政组织理论

 人际关系理论

 行为科学理论

 系统管理理论

 权变管理理论

 组织设计理论

管理学相关概念;

 管理、管理者、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篇五

《对。。单位。。方向的社会调查报告》

开头:

先交待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方式(问卷调查、小组座谈、典型调查、个别访谈)、调查目的(或动机、背景、意义),再概括调查的主要内容。

主体部分:

正文:写调查的真实情况、结果

对所调查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思考,要有理有据,用事实说话。

主体部分:分两部分写

(1)调查情况部分:介绍调查所得到的基本情况,应注重具体事实,统计数据,文字应简明、准确,条理分明,也可兼用数字、表格、图示说明。(2)调查分析部分:重点分析所调查的事情或现象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有事实有依据,抓住问题的实质、规律,揭示出其重要意义或危害性,给人印象深刻,提醒世人或领导注意。

结尾:

强调观点、深化主题、概括全文,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途径、措施、见解、希望等,为有关部门恰当处理提供参考,最后注明自己的姓名,撰写日期。附件:问卷(空白的问卷)、访谈记录(没有记录,访谈提纲也行)等。报告标题:二号 黑体 居中 上下各空一行

正文:小四 宋体 1.5倍行距

各级标题:“一”、“

(一)”、“1”、“(1)”、“①” 打印要求:

a4纸,装订顺序:封皮——实践考核表——报告正文——附录

“十一”长假过后交,电子版打印版都要

注:这个调查报告格式是从季老师那抄过来的,若要下载可以去传媒学院的常用下载那下载。篇二:2013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及要求 2013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

系别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第一作者联系电话

调查报告内容格式 标题

(黑体,三号字体,居中,加粗)

一、社会实践目的(靠左,黑体,四号字体,加粗)

介绍实践的背景、目的、意义,实践的方法,实践的要求等内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单列标题及序号。实践的方法如是社会调查要注意研究方法的运用:如果是定量调查研究,需要说明样本情况、抽样方法和资料的处理方法等;如果是定性调查研究,需要说明个案的选取情况和个案的特征等。(左空2字符,宋体,五号字体)

二、社会实践内容(靠左,黑体,四号字体,加粗)

介绍实践活动概况,包括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然后按照活动顺序逐项介绍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左空2字符,宋体,五号字体)

三、社会实践结果(靠左,黑体,四号字体,加粗)

围绕实践目的、要求和所获得的实践材料,重点分析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讨论及对策建议要有依据,有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左空2字符,宋体,五号字体,引文使用,上标)[1]

四、社会实践结论或体会(靠左,黑体,四号字体,加粗)

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介绍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左空2字符,宋体,五号字体)

(空一格)

参考文献(靠左,黑体,四号字体,加粗)

(左空2字符,宋体,五号字体)

(空一格)

附 录:

如调查问卷、访谈内容等。(宋体,五号字体)说明:

1.a4纸张,默认边距,1.5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2.调查报告格式可不写中文摘要和关键词。3.文章正文标题编号。一级标题编号用一、二、„„(靠左,黑体,四号字体,加粗),二级标题用

(一)(二)„„(左空2字符,宋体,小四号字体,加粗),三级标题用1、2、„„(左空2字符,宋体,五号字体),四级标题用(1)(2)„„(左空2字符,宋体,五号字体);前三级标题独占一行,不用标点符号,四级及以下标题与正文连排。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指对文中采用的他人成果进行的说明。格式为:[1] 作者.文献名[类别码].出版地点: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5.注释:注释是指对文中内容的解释,注释一律采用当页脚注,用①上标方式。6.装钉:参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封面,与正文一起上侧双钉装订。

具体要求

1.就近就地进行。2.社会调查要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3.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要有一定代表性。文中数据真实,杜绝造假、抄袭行为。4.可以自行结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合作小组3—5人,必须有明确分工。5.报告的撰写要明确一个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在2500字以上,以打印稿形式(留存电子版)上交。6.开学第五周由学习委员收齐后交至任课老师处,逾期视为自动放弃。7.调查报告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调查报告完成质量评定相应分数,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

参考题目 1.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与就业方式调查与分析 2.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安全状况调查与分析 3.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 4.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调查与分析 5.农产品使用添加药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催熟剂、膨大剂、生长激素)6城市社区服务问题调查与分析

7.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8.城市居民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调查与分析 9.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 10.中小学生的闲暇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也可结合自己专业知识进行其他方面的调研。篇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一、标题要求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 查 人:(转载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

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

三、报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

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 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4.结尾(转载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关于小学近视问题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班许多同学都陆陆续续带上了眼镜,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有多少人近视了?他们又为什么近视了?我做了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2.调查询问同学,了解他们是怎么近视的。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班一共有多少人近视了。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班共有11个人近视。

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2.7%患有近视,初中近视率猛增到55.8%高中生70.3%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

近视成因较多,据我们猜想,造成近视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营养体质因素和睡眠因素。导致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做的太晚,使睡眠不足,过度地看电视、玩电脑,摄入大量的德和蛋白质。

现在小学生近视率很高。虽然近视存在某种的遗传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的影响。目前除了配戴眼镜外,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唯有持久地开展预防措施。中学生极高的近视率和现行的教育制度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更多的是因为用眼习惯而导致近视的发生。近视预防的重点也在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四、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发现: 1.从整体来看,作业负担较重的同学占大多数,作业负担随年级的升高而加重。2.无论是哪个年级在做作业时都没有好好的让眼睛得到休息;而在校休息时间又一次随年级的增高呈递减趋势。

3.抗疲劳眼药水与眼保健操都是对眼睛有治疗作用的,但却没有引起同学的高度重视。4.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还不够重视!5.其中的因素,像:姿势不对、用眼不当之类的毛病,我们可以努力克服、改正;像灯光太暗或太强之类的,我们可以调节;像防护不当、用药不当之类的,我们可以尽量避

免;?? 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睡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

4、不要长时间使用视力,每学习50分钟后,应当休息10分钟。

5、看电视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距离不要太近。至少隔两米远。

要记住眼科医生给大家的劝告: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小时,不要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坚持作眼保健操很重要??。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促进和变革作用,对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目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其应用价值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教师要改变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负责人:

成 员:小学一级教师(英语)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资料搜集整理: 课题组全体成员篇四: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此处书写调查报告题目

所 在 系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时 间 2013-3-1至5-20 成绩:

指导教师:(首页信息填写完毕后请保持整体美观,注意多行回车键结尾纵向水平一致;打印前删除此行)

教育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一、封面 1.指定格式

2.标题:小初,华文新魏,居中 3.其他:三号,仿宋,居中

二、引言

1、摘 要:小四,仿宋

2、关键词:小四,仿宋

三、主体

1、字体:仿宋

2、字号

(1)调查报告题目:二号,粗体,居中(2)标题

一级标题:三号,粗体 二级标题:小三,粗体 三级标题:四号,粗体 四级标题:小四,粗体(3)正文:小四号

3、行距:单倍行距

4、主题内容:(1)正文

(2)讨论或建议(3)结论

四、版面格式 1.加页眉,内容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仿宋 五号 粗体 2.页面设置(1)页边距

上:2.5厘米 下:2.5厘米 左:3厘米 右:3厘米 装订线:0厘米(2)页眉:1.5厘米

页脚:1.5厘米(3)纸型:a4,纵向篇五: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和范文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一、基本情况 1.作品标题

2.作者(脚注形式加在首页下)3.摘要、关键词

例如:

关于东方红乡村民自治的调查报告

张三* 摘 要:

关键词:(脚注)*张三,男,1980年生,江苏连云港人,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学院法学专业04—1班,电话:××××、电子邮件:××××。

二、文字格式

(一)字体:宋体

(二)字号

1. 标题:二号,粗体 2. 作者:三号,粗体 3. 一级标题:三号,粗体

二级标题:四号,粗体

三级标题:小四号,粗体

四级标题:五号,粗体 4. 正文:五号

(三)行距:单倍行距

例如:

一、村民自治的历史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 1.村民自治

(1)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的概念来源于„„

三、版面格式

1.加页眉,内容为: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字体为:小五号 2.页面设置

(1)页边距

上:2.5厘米 下:2.5厘米 左:3厘米 右:3厘米 装订线:0厘米

(2)页眉:1.5厘米

页脚:1.5厘米

(3)纸型:a4,纵向 3.注释

采用尾注,自定义标记为[1],[2],[3]„„

例:[1] [美]詹姆斯&s226;w&s226;沃克.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24 [2] 李强.转型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00(4):20-29 [3] whyte, m.k.& l.parish.1984, urban life in contemporary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78-79 注:专著为[m],报纸为[n],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 4.参考文献

格式同上,先中文后英文;中文按姓名的拼音排序,英文按姓名的字母排序。2011寒假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xx乡xx村的几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我们调查了xx村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1%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13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50%的孩子八岁才开始上学。

我们还调查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肉制品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100元以下。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以过亲身的体验。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xx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xx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以前该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通,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土豆,公路以到了村公所,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很多的土豆,还可以养猪,养牛销售出去。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的项目后我还又参加了xx村的雪灾调查,自2010年1月中旬以来,持续肆虐的强降雪使我们村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冰雪灾害,在我和村委会的参观过程中他们主要是调查了,雪灾对越冬作物的影响,我村小麦已陆续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今年大雪暴雪天气过程对我村的小麦的降雪量和低温程度基本正常。到目前为止,降雪过程对我村冬小麦生产利大于弊。有利因素为,首先,处于越冬期的冬小麦且有积雪覆盖,减轻了冻害发生;其次,气温降低减缓小麦旺长的势头,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低温过程冻死一些晚弱苗,群体结构更趋合理;第三,低温大雪降低越冬的虫口密度,抑制病害蔓延,对减轻来年病虫害有利。竹子:目前,这次大雪、暴雪天气主要对我竹子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我村偏高一点的社所有的竹子都压段了,还有在我村威林寨的一片松树林全被压段,主要危害首先是降雪持续时间长,雪量过大,竹子和松树较高和叶子很多而且脆弱的植株体经不起重压造成茎杆折断等机械损伤;二,由于气温较低,树木上的冰挂易造成其枝条压裂、压断和压倒。在个别的社家禽大棚也有倒塌现象。还有一些是连住房都被雪给压塌了。

对养殖业的影响:寒冷天气使牲畜大量失热,增重速度下降,幼畜、病弱畜、家禽往往经不起寒流降温而造成死亡。羊场场房、圈舍倒塌。在二月一日的一天我和xx乡的几个领导及xx村委会到xx村西洋平社去参观那里的受灾情况,那里的村民说他们家的母猪生下了十四只小猪由于天气的寒冷被冻死了十二只,只活了两只,按今年的物价他们家就损失了7000元左右。还有的是刚生下的小羊羔以被冻死,这西损失都很大。通过村委会调查后xx村委员会发动所有的农民及时清除各类林木,特别是常绿树木、经济果木林、苗木枝梢的积雪、冰挂,防止压折造成损失。及时处理断裂枝干,对完全折断的枝干应及早锯断削平伤口,涂以保护剂,以防腐烂;对已撕裂未断的枝干,不宜轻易锯掉,宜先用绳索吊起或支撑起,恢复原状,受伤处涂以保护剂并绑牢,促其愈合恢复生长。同时要及时施肥、恢复树势;树体伤口多易引起病虫害,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林地、果园地的田间积水也要尽快排除,防止涝渍和冻害。在这一次受灾拯救过程中xx村会的书记他是我们全村的榜样,他和村民们吃住在一起,奋战在一起。在抗灾一线,他废寝忘食,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在办公室,他通宵达旦,运筹帷幄,不知疲倦,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敢于战天斗地的勇气与魄力,他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农民的斗志,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参与抗灾的广大农民群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的胜利。他不仅是我的偶像而且还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社会上的很多东西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才干。还有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6.课程实践报告格式 篇六

“格式塔”派学说“顿悟”和知识迁移的观点,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操作方法。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阅读量大的学生对文段的理解优于阅读量较小的学生。城市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优于农村学生,发达城市的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优于不发达城市,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优于经济条件欠佳的农村学生。

根据格式塔学派的学习迁移理论(贾德以实验研究了原则和概括性的迁移后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主体所获得经验的类化。)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所学得的经验越多,其经验概括化和迁移化的几率则越大(影响迁移的五大因素)。

比如在文段《小街的故事》阅读教学中:

当训练题为找比喻句时,此题侧重于日常学习知识的迁移,所以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比喻句式的强化。此题基本都能回答正确。

当训练题为“小溪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小溪来表现交通情况”时,此题明显出现分化,曾经在城市生活的学生的联想回答明显丰富于整日生活在农村的学生。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赋予学生更广阔的视野与生活经验。这也正是语文新课标前言中赋予的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

具体解决措施在实践中可以体现为: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传授经验的作用应该大于传授知识点的作用。教师应该更多地拓展学生的生活知识,传授更多阅读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多阅读素材,积累更多阅读经验,以期获得在文章阅读时更多的顿悟。

要做到以上,教师就应该更多地拓展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视野,与同学进行更好的交流与分享,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视野,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迁移,对问题通过自身的顿悟来进行具有个人意义的解答,并符合社会主体的价值观取向,从而获得积极的正面的人生经验。

这就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完善自身的能力,从多渠道、多角度去了解我们的世界。我国目前地区教育的不均衡现状,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从格式塔学派的理论中找到原因:教师素质的不均衡导致学生的个体经验差进一步加剧, 使教育的最终结果有了巨大的出入,而且这个差距会随着个体的积累被逐渐扩大。

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尽可能地缩小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经验传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唯有如此,方能达成高度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顿悟。

其次,有效利用视听教学。视听教育(Audio-Visual Education) 指的是运用多种媒体,充分发挥视听感官的功能,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具体而言,视听教育是指运用照片、图表、模型、标本、仪器、录音唱片、广播、电视、电影等视听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直接由视听觉获得知识的教学活动。如参观、旅行、表演、展览、实验、实习等都属于视听教育范围。

戴尔在《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这个观点。视听教学作为新时代的全新教学方法,其好处显而易见:

1.它根据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根据教学任务性质选择合适媒体的理论指南。

2.各类学习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3.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抽象,防止“言语主义”———从概念到概念的做法。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

4.每个人的经历都受时空限制。位于“塔”腰阶层的视听教学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戴尔所谓的“替代经验”,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直观的教学有利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与领悟,比单纯的文本能更好地传递经验。多使用视觉和听觉的方法代替文本的理解,在低段的学生中显得更实用和有效。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尽可能丰富地把文字材料结合到图文、影音材料中去,这样学生能够避免想象空间不足导致的知识迁移不足的弊端,有更多的机会获得顿悟式的理解与文段诠释。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教师转换与制作图文影音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归根到底在于教师如何给学生展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知识迁移,顿悟学说,是和我们阅读教学的规律相符合的,作为个体差异极大的阅读和理解,教师所能做的,必定是提升自我素质。教要服务于学,师要服务于生,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获取自我经验的机会,转变教育观念,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做一个生活中的勇者,更要做一个投影仪,一个电影院,一部百科全书。自身所了解得越丰富越广阔, 所能传递的信息也就越多。传递信息的手段,多使用直观的、动态的方法,避免单一的静态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理解。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涉猎各方面知识,并在课堂内外都有相适应的手段,把自身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良好的经验获得机会,把原有的知识(包括书本的和生活的)转化为自我的感悟。如此,阅读教学才会避免千篇一律,创造出各抒己见, 精彩纷呈的盛况。

摘要:格式塔的顿悟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师应该更多地拓展学生的生活知识,传授更多阅读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多阅读素材,积累更多阅读经验,以期在阅读文章时获得更多的顿悟。

7.课程实践报告格式 篇七

关键词:格式塔;小学;语文;阅读

格式塔理论(Gestalt)学派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是改变一个完形为另一完形。人和动物的智慧行为是一种新完形的突然出现,叫做“顿悟”。学习的过程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

“格式塔”派学说“顿悟”和知识迁移的观点,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操作方法。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阅读量大的学生对文段的理解优于阅读量较小的学生。城市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优于农村学生,发达城市的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优于不发达城市,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优于经济条件欠佳的农村学生。

根据格式塔学派的学习迁移理论(贾德以实验研究了原则和概括性的迁移后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主体所获得经验的类化。)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所学得的经验越多,其经验概括化和迁移化的几率则越大(影响迁移的五大因素)。

比如在文段《小街的故事》阅读教学中:

当训练题为找比喻句时,此题侧重于日常学习知识的迁移,所以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比喻句式的强化。此题基本都能回答正确。

当训练题为“小溪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小溪来表现交通情况”时,此题明显出现分化,曾经在城市生活的学生的联想回答明显丰富于整日生活在农村的学生。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赋予学生更广阔的视野与生活经验。这也正是语文新课标前言中赋予的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

具体解决措施在实践中可以体现为: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传授经验的作用应该大于传授知识点的作用。教师应该更多地拓展学生的生活知识,传授更多阅读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多阅读素材,积累更多阅读经验,以期获得在文章阅读时更多的顿悟。

要做到以上,教师就应该更多地拓展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视野,与同学进行更好的交流与分享,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视野,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迁移,对问题通过自身的顿悟来进行具有个人意义的解答,并符合社会主体的价值观取向,从而获得积极的正面的人生经验。

这就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完善自身的能力,从多渠道、多角度去了解我们的世界。我国目前地区教育的不均衡现状,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从格式塔学派的理论中找到原因:教师素质的不均衡导致学生的个体经验差进一步加剧,使教育的最终结果有了巨大的出入,而且这个差距会随着个体的积累被逐渐扩大。

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尽可能地缩小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经验传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唯有如此,方能达成高度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顿悟。

其次,有效利用视听教学。视听教育(Audio-Visual Education)指的是运用多种媒体,充分发挥视听感官的功能,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具体而言,视听教育是指运用照片、图表、模型、标本、仪器、录音唱片、广播、电视、电影等视听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直接由视听觉获得知识的教学活动。如参观、旅行、表演、展览、实验、实习等都属于视听教育范围。

戴尔在《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这个观点。视听教学作为新时代的全新教学方法,其好处显而易见:

1.它根据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根据教学任务性质选择合适媒体的理论指南。

2.各类学习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3.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抽象,防止“言语主义”——从概念到概念的做法。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

4.每个人的经历都受时空限制。位于“塔”腰阶层的视听教学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戴尔所谓的“替代经验”,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直观的教学有利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与领悟,比单纯的文本能更好地传递经验。多使用视觉和听觉的方法代替文本的理解,在低段的学生中显得更实用和有效。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尽可能丰富地把文字材料结合到图文、影音材料中去,这样学生能够避免想象空间不足导致的知识迁移不足的弊端,有更多的机会获得顿悟式的理解与文段诠释。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教师转换与制作图文影音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归根到底在于教师如何给学生展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知识迁移,顿悟学说,是和我们阅读教学的规律相符合的,作为个体差异极大的阅读和理解,教师所能做的,必定是提升自我素质。教要服务于学,师要服务于生,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获取自我经验的机会,转变教育观念,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做一个生活中的勇者,更要做一个投影仪,一个电影院,一部百科全书。自身所了解得越丰富越广阔,所能传递的信息也就越多。传递信息的手段,多使用直观的、动态的方法,避免单一的静态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理解。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涉猎各方面知识,并在课堂内外都有相适应的手段,把自身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良好的经验获得机会,把原有的知识(包括书本的和生活的)转化为自我的感悟。如此,阅读教学才会避免千篇一律,创造出各抒己见,精彩纷呈的盛况。

参考文献:

8.法学课程案例分析报告格式 篇八

„(学生自拟的标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案例来源:„(必须是经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案例,请直接提示案例的案由及原始来源,以便核对,若经二审生效的,则必须引用二审来源。案由一律表述为“„诉„案”。案例来源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检察日报》、最高人民法院网或者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网等。其中,公报必须明确名称、期号,如《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4年第4期,报纸必须明确名称、日期和版面,如《人民法院报》2014年4月20日第4版,网站必须同时标明案例所在的中文官网名、地址和访问日期,二者之间用冒号,如中国法院网:http://,2014/4/20访问。)

裁判要旨:„(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生效判决书的裁判理由之要点。限400字。提倡分条列要点,并采用更少的文字概括。)

(以上固定为第一页,以下三部分必备,但页码不做要求。)

一、案情简介

„(简要概括案件事实。建议注意不同案件表述有所不同:民事案件要强调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及相关事实,刑事案件要侧重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行政案件要突出被诉行政行为及其与合法性或合理性相关的事实。)

二、审判情况

„(简要概括案件审判情况。要抓住争议焦点有重点地概括案件审判情况。其中,经二审维持的,侧重概括一审的审判情况,经二审改判的,要突出概括二审改判情况。)

三、综合分析

„(案例分析报告的核心部分。既要当成一篇小论文来完成,又要注意与一般的论文不同,必须紧扣案例进行分析。思路总体上有两个方向:一是“附合”的思路,即赞同裁判理由,并通过法理分析予以强化之,甚至从个案裁判理由、规则中引申揭示一般法理、一般规则;二是“唱反调”,质疑或部分质疑个案裁判理由、规则属之。要求不少于2500字,并有2个以上小标题。)

(以上三部分均可参考核心期刊《人民司法·案例》(《人民司法》下半月刊)中“案例研究”栏目的论文。此次,同时发一篇例文,供参考。)

人民司法·案例

公司对外担保法律效力的司法认定

【裁判要旨】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并非强制性条款,当章程就公司为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以外的人提供担保予以“沉殿”时,法院首先要根据不同案情判断涉讼担保的决定权系自然授予董事会还是复归于股东会,进而认定担保行为的效力。公司担保行为本质上属于经营行为,当不具有负外部风险性时担保决定权自然授予董事会;当担保行为产生负外部性风险时,则该担保决定权应复归于股东会。即使担保决定权属于股东会,债权人对担保人提供的同意担保的股东会决议只负形式审查之责。

[案情】

原告(被上诉人):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吴淞支行(以下简称吴淞支行)。

被告(上诉人):上海创宏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宏材料公司)。

被告(被上诉人):上海宝艺钢铁物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艺公司)。

2006年4月21日,宝艺公司与吴淞支行签订借款合同一份,约定宝艺公司向吴淞支行借款20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期限1年。当日,吴淞支行又与创宏材料公司签订保证合同一份,约定创宏材料公司为宝艺公司的上述借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该保证合同盖有创宏材料公司公章,并由其法定代表人签名。

创宏材料公司的股东为上海创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宏工程公司)和姚文宏。创宏材料公司的章程未就公司对外担保问题作出规定。吴淞支行在与创宏材料公司签订保证合同前,向创宏材料公司取得一份股东会决议,内容为:“因本公司在上海市北翟路工地需要用建筑钢材,由宝艺公司为本公司提供螺纹钢、线材等。但因本公司周转资金困难,需宝艺公司垫资三个月。现宝艺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要求本公司出面为其提供担保。本公司股东一致同意本公司为宝艺公司的贷款提供保证担保,金额200万元,贷款期限1年。”落款有股东姚文宏、创宏工程公司的签字和盖章,落款日为2006年4月17日。

后吴淞支行发放了200万元贷款,但宝艺公司到期未归还借款本息,创宏材料公司也未履行保证义务。吴淞支行遂诉至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诉请宝艺公司归还借款200万元,支付利息16.8万余元;创宏材料公司承担连人民司法·扁例,4/200带清偿责任。伪的能力,因此,保证合同有效。故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审判】

审理中,宝艺公司对欠款无异议,但表示因经营困难无力偿还。而创宏材料公司则辩称:其签订保证合同未经公司股东同意,吴淞支行取得的股东会决议上的股东创宏工程公司的盖章和姚文宏的签名均不真实,故该保证合同违反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保证合同无效。

创宏材料公司还申请对股东会决议上的印鉴和签字的真实性进行鉴定。对该鉴定申请,吴淞支行不予同意,认为其合法取得股东会决议,已经尽到了应尽的审核义务。对此,一审法院未准许创宏材料公司的鉴定申请。

一审法院认为,宝艺公司应按约偿还吴淞支行借款本息。而涉案的保证合同有保证人创宏材料公司的公章及其法定代表人签名,签订保证合同前吴淞支行亦取得了创宏材料公司提供的有关同意保证的股东会决议,这已从形式上满足了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担保的有关规定。即使该股东会决议上的股东印鉴、签名不真实,也不影响创宏材料公司提供担保的效力,故对此作鉴定已无必要。该保证合同有效。一审法院遂判决:

一、宝艺公司偿还吴淞支行借款本金200万元和利息16.8万余元;

二、创宏材料公司对上述判决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判决后,创宏材料公司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坚持一审抗辩理由

及鉴定申请。二审法院认为,吴淞支行不可能参与保证人的整个内部决策过程,也不具备审查保证人股东会决议实质真

【评析】

一、对公司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分解解读

我国公司法第十六条共三款,第一款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第二款规定:“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第三款规定:“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但当公司章程未就公司对外担保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时,公司对非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是否必须经股东会同意才有效?对此,公司法第十六条并未给出明确答案,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也颇有争议。笔者的观点是,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二、三款系强制性规定,第一款非强制性规定。因为从文义来看,第十六条第二款中的“必须”一词强制性特色明显,且不能被公司章程替代,即使章程规定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授权董事会行使,这样的规定和相应的担保行为亦属无效,且不论相对人是否善意。

但是,仔细品味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前半句的文字,并无“应当”、“必须”等字样,单从文义解释来看,并不能反向推出如果公司章程未就对外担保问题作规定,就非得由股东会对此作出决议不可。所以,从文义解释角度,很难说第十六条第一款前半句是强制性规定,也就难以得出未经股东会决议的公司对外担保行为违反了第十六条第一款的强制性规定这类结论。笔者认为,当公司章程就公司对外担保问题予以“沉默”时,法官该如何确定公司内部担保决定权的归属,应视不同情况而定,不宜“一刀切”。在这里,首先有必要厘清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性质,以及公权力干预公司对外担保的意义所在。

二、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性质及公权干预之目的(一)公司担保行为的性质—一种对外经营的形式。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与公司管理层的经营权相对分离,是现代公司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按照两权分离的原贝Jl,除非章程另有规定,一般经营性的决策均由管理层(董事会)作出,因为管理层比股东更专业,更懂得经营。股东一旦选定了管理层,就要承担管理层经营决策的后果,哪怕管理层决策失误造成公司亏损进而使股东利益受损,只要这种决策属于正常的商业判断范围。只有当管理层有违反信义义务的行为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时,股东方可要求管理层赔偿。

而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大多数有限公司不会在章程中对管理层的权卜侧作三出具体罗列,当某一项经营决策权的归属未在章程中列明,该权力是自然授权于管理层还是复归于股东?笔者认为,这就要看这一经营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公司的根本利益。公司法规定的由股东(大)会行使的职权无不涉及公司生存、发展的重大根本性利益,至于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笔者认为,虽然公司登记的经营范围一般不包括担保(除非是担保公司),但是市场“没有免费的午餐”,公司之所以愿意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也是为了追求公司自身的盈利(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沐担保而被“掏空”不在此限)。这种盈利既可能是显性的,如要求收取担保费,或要求在相关联业务中提供优惠;也可能是潜在的,如为了与被担保企业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在自身举债时也便于请求原被担保企业提供担保。对于公司对外担保可能对公司自身带来的盈利和风险进行权衡,管理层一般比股东更内行,因为管理层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客户关系情况、以往合作情况、被担保对象的经营情况通常比股东更了解。

所以,笔者认为,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是公司对外经营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公

司常规经营行为并无本质区别。担保行为固然有风险,但常规经营行为何尝没有风险(如赊购赊销造成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增加)?市场交易中风险和盈利总是相伴相生的。基于这一逻辑,在一般情况下,当章程没有明确规定时,对外担保的决定权原则上应视为已经授予公司管理层,而不是复归于股东;除非有特殊情况。

(二)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公权干预之溯源—防范负外部性风险扩散。既然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属于市场主体的一种经营行为,根据私法自治原则,交易模式可由市场主体自由协商决定,市场主体因自愿交易而产生的风险和损失都应由交易主体自行承担,只要利益、风险和损失都只在交易主体之间分配,不产生外部性,自有市场机制调节,公权力没有干预之必要。但是,确认担保合同无效显然是司法权对市场主体通过自由意志达成担保协议行为的干预和否定,这种干预若能成立,就必须赋予其正当胜理由。笔者认为,对某些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效力予以否定,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类担保行为如果有效,将产生有害于善意第三人乃至社会的负外部性效应,此时就必须通过公权力干预防止负外部性效应扩散。

让我们回溯修订前的公司法。原法第六十条第三款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从文义解读,该条系针对董事、经理的个人行为予以规制,而非针对公司行为。在原公司法于1994年7月施行后的最初几年,司法实务界并未将该条款扩张解释成公司不得为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逐渐出现较大范围的上市公司为大股东或大股东的其他子公司担保的现象,大股东通过旗下的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形式,占有甚至掏空上市公司资产,极大损害了广大中小股民的利益,甚至诱发系统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证监会于2000年6月6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二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股东的控股子公司、股东的附属企业或者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并对违反这一规定的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罚贝Jl。与此呼应,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2月8日颁布的《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将原公司法第六十条禁止董事、经理个人行为的效力扩展到了公司本身,即规定“董事、经理违反公司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除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债务人、担保人应当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自此,司法实务界在公司为股东担保的问题上统一了司法尺度,即按违反公司法第六十条的强制性规定作无效处理。

可见,对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公权力干预,在我国肇端于为遏制上市公司为股东担保的行为泛滥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由于上市公司的公众性,如果出现大范围的上市公司为大股东提供担保的情形,由此产生的风险和损失必将危及广大中小股民的利益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秩序和稳定,即这类担保行为的泛滥将产生极大的负外部性。对于这种带有负外部性扩散效应的交易行为,必须由公权力出手干预,在司法层面就表现为对公司为股东担保的合同效力的限制乃至否定。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修订后的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在司法实务中如何解读,尤其是当公司章程就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沉默”时,司法如何准确认定公司对外担保(排除为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担保)的效力,也应该从交易行为外部性的角度来细化有关司法解释,把握相关司法尺度。

三、章程对公司担保问题“沉默”时司法判断的标准

(一)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决定权原则上复归于股东大会。对于上市公司向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以外的人提供担保的,如果公司章程对此未有明确规定,该担保的决定权原贝Jl上应复归于股东大会。因为:1.上市公司的公众性使得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放大更易产生负外部性,即这种风险和损失并非上市公司自身所能消化,而会累及广大社会股民,甚至证券市场秩序。2.上市公司的公开性使得上市公司章程通过互联

网等公共途径就能获得,作为交易相对方的担保权人,通过章程了解作为担保人的上市公司内部的担保授权情况比较容易,信息获取成本较低。3.上市公司如果认为自身经营规模大、业务量大,而在经营活动中涉及的所有担保事务均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过于繁琐,交易成本过高,就应事先在章程中对公司对外担保的授权予以明晰和细分,、这可以促使上市公司的章程更加规范和完善。作为具有公众性的上市公司,也应当在公司章程的规范性方面作出表率。

当然,对于上市公司可以规定一种从宽的例外情形,毕竟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较一般企业雄厚,如果上市公司对外提供的是相对于其资本金或净资产而言明显微不足道的小额担保,即便全额损失也不会对上市公司自身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则此类担保的决定权即使公司章程未规定,也可以由董事会甚至经理层行使,而不必动辄召集股东大会。对于怎样的比例才算“微不足道”、“不构成影响”,可由司法解释作出界定,或赋予法官一定的裁量权。

(二)有限公司对外担保的决定权可视担保额占注册资本(或净资产)的比例来综合考量。司法实践所遇到的大多数担保纠纷,提供担保的公司以有限责任公司居多。笔者认为,有限公司对外担保可能产生的外部性风险主要不在于使公司股东利益受损(有限公司股东数量毕竟有限),而在于当有限公司大量对外提供担保时,会使公司或有债务剧增。当这种或有债务风险未得到控制时,就会使公司的或有债务超出公司的资产承受范围,进而使公司的债权人不能全部受偿。当该有限公司对诸多担保债权人负有或有债务而其资产又不能清偿时,该公司就会成为危害市场交易秩序的一个隐患,其所产生的负外部性风险主要在于过大的或有债务链使与其交易的不特定债权人的利益受损,进而危害市场交易秩序和市场诚信环境。因此,对于有限公司对外担保的决定权,当公司章程未作规定时,是否复归于股东会行使抑或可由董事会行使,笔者认为,不妨可以通过司法解释予以细化。一种较易操作的方法是按照担保债务数额占公司注册资本或净资产的比例来确定担保决定权的归属,例如,当对外担保债务数额不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5%(或最近一次报送工商部门备案的财务报表显示的净资产之10%)时,担保行为由董事会作出即为有效;当担保债务数额超过上述比例时,应由股东会作出决定。这样的细分规定虽不能说完美,但毕竟可以既对公司对外担保的负外部性风险予以一定控制,又兼顾担保行为的决策效率,小额担保不需要动辄通过公司股东会来决策。

(三)担保权人对担保行为是否符合担保人内部程序仅负形式审查之责。上述第(一)、(二)点阐述了当公司章程就公司对外担保决定权未作规定时,该决定权应复归于股东(大)会还是自然授权于董事会的问题。但是,即使对外担保决定权复归于股东会,或者章程已规定一定数额的担保需由股东会作出,在此情况下未经股东会授权的公司对外签订的担保合同是否一律无效?交易第三人对担保人内部担保授权的审查应到何种程度?仍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

对此笔者认为,如果公司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的授权已作明确规定,则应推定交易相对方(债权人)应当知道该公司对于担保行为的内部授权规定(因为公司章程属公示可查),如该公司违反授权规定与债权人签订担保合同,该担保合同无效。但债权人的审查义务应仅限于此而已,当公司章程规定对外担保的权力属于股东会或者未作规定但该权力根据前述法理分析应复归于股东会,且该公司在签订担保协议时已经提交了股东会决议的,若再要求债权人对股东会决议上的每个股东签章的真实性予以核实,则未免过干苛求债权人,在真实商业活动中不具有可行性。在商机稍纵即逝的现代经济社会,这样的苛求会大幅垫高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市场效率,甚至使许多交易无法达成,这同样会产生过分妨害市场整体运行效率的另一种负外部性。

所以,不管公司对外担保的决定权属于股东会抑或董事会,交易相对人(债权人)对于担保意思表示是否符合担保人内部权力分配的审查应仅限于形式审查。通常情

上一篇:广告节校领导发言下一篇:学生宿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