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组建设(精选16篇)
1.数学小组建设 篇一
高效课堂如何划分小组及小组建设
一.
学习小组建立的必要性
从高效课堂上来讲,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小组建设好,我认为它是决定高效课堂实施成败的关键。二.
学习小组的划分
1、小组划分的原则
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2、小组划分的方法
在最初实施高效课堂时,我们班采取的是“专制”制的分法,也就是我们三个任课教师包办的。原因是,高效课堂在我校刚处于初学状态,老师们也处于摸索时期,学生还根本没有高效课堂的概念。我们把民主放到了后面的课堂教学当中。
首先,我们三个任课教师把全班35名学生按学习成绩、认知水平、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管理能力等依次分成A、B、C、D、E、F六个层次,每个层次六人,其中A层中的六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强,分别承担我们要组建的六个学习小组的组长。然后再将B、C、D、E、F五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按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等分到六个学习小组中,使每个小组中均含有A、B、C、D、E、F层次的学生。这样,各组间的学生综合水平相当,而各组内的学生的水平又有层次,这就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六个学习小组也就相当于六个小的平行班,“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学生便于组内合作交流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我们给小组内的学生编了学号。一二号对坐,在小组的中间,两边分别是对坐的三四号和六五号。(如图)三.
学习小组培训 1.组长的培训(1)明确职责
让组长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并且在小组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一个小组的兴衰与小组长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我们班的六组组长李学会同学,从他身上明显看出一个小组长的作用之大,从我自己的课上看出,这一节课当中,如果他的积极性较高,同时把小组的成员全部带动起来,本节课的最佳之星几乎都是他们组,如果说这两天,他犯了什么错误,正在等待处理中,精神不够振作,不能投入到学习中来,也不顾组织小组成员,本节课,他们组的课上成绩一定是倒数的。这也就说明,我们教师要无时无刻的给组长敲警钟,充分的发挥小组长在小组中的作用。)小组长除了帮助老师组织教学之外还要
①了解组内同学的思想动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打造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学习小团队。
②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中,做好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③控制组内同学的课堂学习秩序和自习、自主学习秩序。
④及时分配学习任务,督促组内的同学自主学习,按时高质量完成导学案任务。
⑤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
⑥经常反思小组管理中的问题,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这一点,我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着。我规定着除了平时要解决的问题外,小组长,在周一中午吃完饭后,必须跟我汇报小组在上一周内的所有状况,包括学习,纪律,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总之是小组内的一切问题。需要强调和解决的问题就留下午的班会课上,同时提出批评和表扬,而且,必须是记名的批评和表扬。在开小组长会议的同时,要给小组长们提出表扬和鼓励以及新的要求和建议,从这一点上看来也有一定成效的。比如我们班的谢文龙同学)
(3)给组长加“自助餐”。组长为同学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扩充学习,方法和规律的总结上,还体现在管理上的指导、思想上的引导等方面。同时给他们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比如,课间他们可以用老师的电脑查阅资料,帮助他们学业水平的提高等。)(4)给小组长们一定的“权力”。这也是树立小组长权威的时候。(我们班经常会有个别组长给我提出要求,比如,老师我们组的**应该给他换个位置,课上的纪律不太好,还有**他是五号,我认为他比我们组的四号要强得多,是不是可以给他们换号以及座位。这个时候我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并说,如果你认为对,可以说不是老师的意思,是你的看法,你可以尝试做,同时考验一下你的判断是否正确。这样,小组长们会很高兴,也会很有信心。)
2、小组成员培训
(1)做好各小组成员的思想工作,使学生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课改的宣传工作。(传输给学生这种课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思想意识)
(2)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多举一些,团结合作的案例,同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经常创造一些机会,比如教师节的联欢和元旦联欢,以及常开展一些竞赛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并且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3)对所有学生的自学、互动、展示、质疑、评价提出具体的要求。(如:在自学时,要求每个成员按学法指导必须独立完成,不得借助他人力量,及时整理自学笔记,对不明白、不确定、有问题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准备下一步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对学、群学)时,选取交流的问题要价值,有代表性,交流时一定要求学生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避免流于形式的交流。交流时尊重对方观点,声音大小合理,最终达到求同存异,对最终不确定的问题进行标注,以便班内交流和请教老师。展示环节中:对展示学生从声音、站位、肢体语言、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等几个角度进行要求。对听展学生也要提出要求:如纪律、注意力、记笔记、观展时的站位等几个角度。学生的质疑要针对性,典型性,要有价值,有探究性等,避免无效质疑。学生评价要求:学生评价要客观公正,切忌流于形式的、表面的、肤浅的评价,如:他展示的很好,声音很大„„对于学生提出实质性的问题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无形当中,也给其他同学明确了方向。(4)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进行改变。(每节课都是一种评价方式,学生很乏味,如果适当的加以改变,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加强互助意识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自己提升的过程。
(6)给潜能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比如课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不同的分值)四.学习小组文化建设
1、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酝酿、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口号、组徽等,并制成标志牌,激励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我们班,给每个组一张A4纸,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全员参加,齐心合力,把自己小组的口号和组训等各方面,设计到纸上,再给每个小组照一张小的“全家福”一起贴在展示板上,随时来激励着每个同学。制定组名、组训、口号时应围绕学校、班级特色文化,用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语言文字来激励小组每一位成员,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具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另外,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月选拔一次“进步的我”,“优秀的我”,并把名单公布在墙,激励上墙的学生,同时增强其他同学的竞争意识。)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完成导学案情况及学习目标的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3、每周组织一次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合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五.小组的评价
评价不仅仅是评“对不对”、“好不好”、“棒不棒”,也不单是一句鼓励赏识的话语,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真正的评价应是引领发展,激发学习内驱力,增强小组凝聚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会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
(1)评价功能具有多元性。评价要贯穿于预习、黑板板书、学生展示、质疑对抗、反馈测评等每个过程和环节;在评价过程中要随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评价要以激励为主,使学生感于表达所思所悟、所感所想,从而培养学生自信心;另外,评价要具有导向性,通过评价使学生明白下一步自己的努力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另外,评价的主体也要体现多元性,打破传统评价中教师单一评价的现象,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实现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多元主体评价,以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课上要让学生多参与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与表达水平,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与补充,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完整。
(2)评价手段具有多样性。在实践中,我们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手段,如笑脸、哭脸、大拇指评价法、星级评价法、小红花等等。还有班级每周一次评选最佳小组长及优秀小组,并且公布在墙一周。在学期末开展了民主选举,选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同时给学生买了小奖品给予鼓励。
(3)完善评价记录制度。我们班,三个任课教师连为一体,并跟组长共同讨论出了适合我们班的评价机制。每个小组制成一张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符合自己小组的形式,贴在展示板上,每节课,根据小组在课上回答问题,质疑,反馈所得出的分数,评出最佳小组,任课教师给出自己学科所代表的标志,贴在自己小组的评价表中。(评价记录表的作用有三个:一是起到了激励作用;二是明示小组间的差距;三是为各项考核提供依据。)
(4)完善监督机制。各小组完善每一堂课的评价记录,实行日、周、月、学期汇总,并实现公示,突出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5)落实分层评价。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是不同的,如同一问题,A层学生回答与C层学生回答的所得分数不一样。这样一来,有助于激励后进生的转化。
六、小组建设成就与不足 通过我们三个任课老师在小组建设方面周密的安排,我班在过去的半年中取得了点滴的成绩,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我班在无科任老师到场的情况下,各小组也能够按老师编写的导学案自主地完成学习,并且课堂效果也较好。(比如)但是,在高效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我班在小组建设方面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在小组划分过程中缺乏“民主”,即在小组划分过程中,学生的意见未真正参与进来,导致小组划分出现些失误。(如:王东月要求换组长)
2、在小组运行过程中,出现组长负担重、疲惫现象。虽然各小组长的综合能力很强,但面对学习压力、组内事务压力和其它工作方面压力,使各位组长显得力不从心,很累。
3、各别小组长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欠改进。
4、各别组员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较为消极。
七、小组建设改进方向
高效课堂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过去我们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小组建设所取得的微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我在以后的小组建设中有以下想法:
1、在小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把学生的意见充分体现出来。
2、坚持“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方面理论的学习,并不断在教学中加以探索和实践。
3、继续加强小组的培训工作。
4、为分担小组长的重担,我设想:在各小组中设立学科小组长,每堂课由学科小组长负主要责任,小组长协调学科组长工作.5、继续完善小组及成员的评价工作,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激励小组及小组成员。
6、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增强小组内的合作和小组间的竞争。高效课堂实施半年来,我们走过了许多坎坷,但我坚信:高效课堂的明天一定是灿烂的。
2.数学小组建设 篇二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意义,实施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 教师只起“主导”“导演”作用,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 自主探索学习, 获取知识, 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 有利于发展学生认知水平, 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如何进行分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我们已经了解,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分组合作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合作, 提高学习成绩呢?下面我们分几个方面来论述一下。
(一) 进行合理的分组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教学中最首要的, 也是最关键的。如果分组不合理, 那合作学习就无法顺利进行。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合理的分组呢?这就需要我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并且规定好人数。组内异质, 就是说同一个小组内, 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相同, 不能只有学困生, 或者只有优等生, 或者只有中等生, 不能都是贪玩不爱学习的学生, 也不能都是“书呆子”, 不能都是活泼好动的学生, 也不能都是内向羞涩的学生, 每一个小组都要涵盖这些学生的类型, 这样才会有交流, 有不同的意见。组间同质是说每个小组和每个小组要有可比性, 不能一个小组学生学习成绩都比较好, 而另一个小组学生学习成绩都比较差, 这样就不具备可比性了, 就无法进行组间的竞争了。所以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此外, 在分组的时候, 要注意人数控制在4-6人, 人多了不方便进行交流, 人少了又缺乏交流的气氛。
(二) 教师适当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不用参与, 完全放手。如果教师不加以组织和引导, 那会使学生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无法把控局面, 也找不到适当的合作学习方向。因此, 教师要多多指导、加以引导, 才能使学生更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对此, 课前教师可示意组长每次讨论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 别的学生补充说明。同时, 教师还要努力创造条件, 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 在提出问题后, 可先不急于讨论, 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 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使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又保证了生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 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 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的过程,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 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学习过程, 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 后者的评价更注重集体, 因为合作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 所以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一节时, 按照传统的数学教学, 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作为学生来说, 他们只有毫无怀疑的接受, 殊不知这种教学方式, 剥夺了学生许多思考和学习发展的机会。因此可以依据新课程理念, 把这节课的情景创设改为游戏形式:“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 请你计算一下搭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
通过动手操作,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不到两分钟, 同学们陆续举手, 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1) [4+3 (n-1) ]根; (2) (3n+1) 根; (3) [4n- (n-1) ]根; (4) [n+n+ (n+1) ]根……在学生搭建火柴棒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想到了更多的方法。不同基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获得了新的发展。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 最后明确了“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的实际意义。
(四) 切忌将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混为一谈
不少教师认为, 三五个学生聚在一起, 围绕某一个问题你争我辩探讨一番就是合作学习。其实这是很不全面的。美国合作学习倡导者约翰逊兄弟曾经分析了课堂教学中的三种“小组”形态。第一种是“假冒小组”, 虽然有讨论或共同学习, 但是大家并不热心, 课堂讨论中可能很热闹, 但实际上却互相不信服, 整体力量并未大于个人。第二种是“传统课堂小组”, 这种小组虽然大家都在一起学习活动, 但很少自觉分享、帮助等行为。只有体现了“积极互助, 同时互动, 人人负责善于技能和小组自治特征”的小组才是“合作学习小组”。所以, 小组讨论只是小组学习的外在形式之一。小组讨论并不等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本身是一种有着深刻精神实质, 丰富理论内涵和广泛操作技术的教学策略。
合作是一种品质, 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 希望我们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合作学习, 从而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义才.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之设想[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 (15) .
[2]秦泽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1.
[3]王劼.小班化教育环境下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 2010 (12) .
[4]沈长福.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J].新课程:教师版, 2005 (12) .
[5]张志勇.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措施[N].学知报.2010.
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学习小组建设 篇三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小组;数学
学校推行八步导学高效课堂模式以来,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成为学校高效课堂改革的核心。高效课堂模式,合作学习是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何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基本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校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学习小组的内涵
学习小组是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习的阵地,是促进学生学会团队互助的重要组织形式。组建学习小组旨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在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的环境中,生发思维的火花。教师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使他们在积极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获得心智的发展,绽放生命的活力。
二、学习小组建设的原则
建设、培训好一个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无论是老师编排还是学生自编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同组异质”优于“同组同质”。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性别、来历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开始学生不熟悉,可由教师指编,熟悉后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整体控制。
三、学习小组的运作细则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固然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比如每个小组除一个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各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每科板书、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每个环节限定个人发言的次数。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四、学习小组考核的标准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往课堂评价教师是权威,而且多是评价单一,负面评价较多,多数学生难以找到自信。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太阳”,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课堂上主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的评价和小组间的评价。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学生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看重能得到同龄人的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正在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催化剂。高效课堂上,既有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三言两语即可,亦可专题评论,针对某一点点评,长短不拘,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对抗质疑、学习检测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还可对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个人。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不应该偏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不应该仅偏重于对学习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就能公正、全面地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评价结果要及时记录,按时汇总,张榜公布。可设计各种表格便于记录,公布之后予以奖励。 当然,在学习小组的建設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细节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在这里也不能一一详述。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不断地改进,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使我们的高效课堂真正走向正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进步,最终达到共同成长、共同成功,在高效课堂这个阵地上获得成功、收获喜悦,让我们的高效课堂最终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马继坤.合作学习与小组建设的有效策略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5.
[2]赵友刚.新课改中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几点建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
4.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篇四
数学兴趣活动小组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课堂的延伸与拓展。它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满足了不同性格不同天赋的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需求。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而数学兴趣活动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很好的弥补了 课堂教学的不足。
数学兴趣活动小组培养了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猜测的探索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幻方时,同学们先认真阅读幻方有关材料,然后尝试在三成三的正方形方格中填写,唤醒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之后又变式成四级幻方,学生们饶有兴趣的爬到桌子上研究着,还时不时的互相交换着思想,活动氛围达到高潮。
选择的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实践于生产生活,在活动中我尽量选择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题目,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热爱生活,阳光生活。如在列代数式的这节活动中,设计的题目有募捐问题、销售问题、利率问题、国防教育问题等等,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很有用途,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如在观察图形找规律列代数式环节中,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设想,同学们自由的讨论,探索,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而现在他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数学,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自觉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开展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准备一节活动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是平时上课的几倍,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不是我一时能解决的,这样的话老师就要蹩足着劲自己查阅资料,花大量的时间研究。在开展活动以来,我的解题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扩大了我的知识面。
当然,自开展活动以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数学兴趣活动小组的收益需要师生长期坚持,一时兴起或短期活动是没有效果的。在活动中很多同学遇见了稍有难度的题目,心里素质差临阵脱逃。这时我又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心理辅导员,做学生的心理工作,教育同学们课外兴趣小组,可以陶冶情感、磨炼意志、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教育同学们咬牙坚持,困难只是暂时的,阳光总在风雨后。通过心里疏导,孩子们坚持了下了。
数学兴趣活动小组作为数学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已初见成效,我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继续努力
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吴
爱
5.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篇五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理念开新局
正式上课前,我查阅了关于新的教学方式的一些资料,并尽可能地参考、吸收。新课标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如:学生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的方式应该包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等。根据这些认识,我经常向他们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例子,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向他们介绍与小学阶段不太一样的数学课堂,如许多的结论都要由同学们自己去亲身经历或与同伴合作交流,得班教学总体思路出自己的结论。另外,我还给他们讲了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介绍了学习数学的一些参考方法,并提出了新学期的要求和目标。
二、兴趣为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数学兴趣班学生既打好数学基础,又开拓视野、开发智力,我经过探索实践,力求做到具有特色的以目标教学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思路,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尽快实现教学方式的更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加强兴趣课的知识与兴趣、能力培养相结合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求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对于那些抽象的概念、定义、公式,直接给出时的效果总不太理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逐步过渡、上升到抽象,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难题的直接兴趣。合理安排各个竞赛知识的先后顺序。重点辅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关键问题。兴趣班中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同等优秀,总会有几个特别出色的,对待他们不可能跟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角度出发,要求要高一些,比如对我班的游嘉慧、李昊翔、李哲豪、等同学,在正常的课堂辅导外还要求他们自发学习和预习有关内容,扩充自己整体的知识面。平常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度,解决困难问题,合理地梳理各部分的知识。另外,我经常引导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随时记录感受体会,留言点滴灵感,以形成数学知识技能的结构。数学课堂上,我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理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培植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
四、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班16名同学,对他们的学习评价,既关注他们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成绩与收获
6.小学数学兴趣小组学期总结 篇六
(2015---2016学第二学期)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组建了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了以“口算、速算”、“思维开发”、“行程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题的兴趣小组教学活动,旨在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及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的数学兴趣小 活动进展顺利,现进行总结:
一、兴趣小组活动安排
形成以数学教研组为“中枢”,全体数学教职员工为“神经”,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为“细胞”的兴趣小组活动体系。开展以“口算、速算”、“思维开发”、“行程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线,具有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教学活动。学生自由选择主题各异的兴趣小组,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是整个教学体系能够安排的合理、到位。算术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能够以此为教学主线,完全符合数学兴趣小组的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并开展与之切合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日常兴趣小组教学活动
1、抓出勤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开班前,首先对按时上课这个问题必须严肃提出。因为在有些学生的意识中,兴趣小组活动可有可无,没有重视的态度。学生出勤是兴趣小组展开最为基本的条件。
2、抓纪律
上课纪律是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因素。虽然为兴趣小组活动,但最为基本的纪律问题也要重视。要综合学生的上课风格,扬长避短,营造出活泼但不放肆、轻松但不随便的课堂氛围。
3、重备课
兴趣小组备课不需要陈词老套,但也丝毫不能疏忽。备课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学习起来较容易的而又有必要的活动教案。
4、重上课
四十分钟时间,怎样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绪,是门学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奉行“活泼上课,轻松学习”的宗旨,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用于和别人一起质疑、探讨、释疑、感悟。正如新课标所述,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巧作点拨,而非灌输。给学生自己说的空间,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学习兴趣一浓,再加教师巧妙引导,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教学思维
(1)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各年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可多选择选择一些图形兼并的习题为内容。或是选择一些趣味性强而又富有知识点的游戏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3)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应注意新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趣字上下功夫.(4)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必须让学生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情绪体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皮亚杰主张组织学生从事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客体发生积极作用,通过思维过程的同化,顺应,不断丰富认识结构,发展智力.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有一次,趣味小组在年级里举行有问必答活动,搜集和编辑趣味题,发信给外班同学请求答复.同时自己也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在有问必答活动中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编题,学会写信和发信.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5)组织兴趣小组要挖掘内部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
7.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篇七
一、建立学习小组, 逐步掌握学习技巧
现在很多小组合作没有真正体现合作意义, 其原因在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不愿意聆听他人的意见, 都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又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弱, 合作意识淡薄, 因此, 想要实施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分阶段培养学习小组的原则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 他们对合作的概念理解不深, 因此小组训练应从基础开始, 对每个人进行分工:有人分析问题, 有人针对问题进行操作, 有人总结问题, 然后更换位置。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了解各个“岗位”并不断适应小组合作的氛围。
2.“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同, 反应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不同, 就会导致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反应不同。因此, 在小组中应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3. 小组内部成员编号原则
在进行小组合作前, 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及表现情况按1~4进行编号。在讨论前教师不透露让编号为几的学生进行发言, 在讨论完毕后由教师指定某个编号进行总结, 这样在讨论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会去思考, 让每位学生都有成为中心人物的意识。
4. 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原则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就是希望小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分工, 那么他们就会像一盘散沙一样, 不能体会到小组合作的意义。我班共有40 名学生, 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 他们陷入一片混乱, 对合作学习完全没有概念, 但他们对这种学习方式兴趣很高。针对我班的具体情况, 我将他们分成10 组, 并针对每名学生布置了相应的任务:2 名组长, 负责问题的组织;1 名操作员, 负责问题的具体操作;1 名汇报员, 负责向班级汇报小组的情况。在这次活动中, 每位学生都做得很好, 尽职尽责, 在这个小组中他们学会了彼此间相互信任, 不断合作。为了让每位学生可以了解各个岗位, 我也在一周后进行组内人员职责的调整, 让他们知道每个岗位都是重要的, 缺一不可。
二、仔细钻研教材, 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教师在提供给小学生小组学习的内容时, 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合作能力、认知能力进行出题。在选题过程中找一些可以发散小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题, 让小学生意识到仅凭自己的努力完成不了学习任务, 必须整合整个小组的智慧才能完成。以下几点学习内容适合小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1. 实践活动内容
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些内容, 这些内容对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都有要求, 这类活动的答案具有开放性,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具有趣味性, 这类内容是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教学中首选的内容。
2. 操作实施探究性内容
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是活泼好动的, 缺少对知识的探索力和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 因此, 在小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充足的条件进行知识探索,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动手实践掌握新知识。
3. 需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中不是要求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干涉, 而是深入小组内部去, 不断了解学生小组成员内部讨论过程, 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 从而进行下面活动的调节。
在教学生认识图形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根据身边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例如粉笔盒从不同的角度看, 会发现其形状是不同的, 那它到底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然后教师再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区别的比较, 讲解完区别之后小学生就会知道粉笔盒是长方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来对学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
三、总结评价, 提高合作后劲
8.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八
【关键词】数学 小组 合作 学习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通过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在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的目的。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确确实实落到实处,获得良好的效果呢?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新课程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评价新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们从陌生到好奇、认同、尝试,又从熟悉到困惑、研究、再实践。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题里已“破茧而出”。然而,还有些教师仍处于“量”的积累之中,未生成“质”的飞跃。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把握不准确、理解不深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技巧运用不到位、掌控不自如,存在很多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发展学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新一轮课改理念要求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仅仅是教学的需要,知识学习的需要,还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地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不断完善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爱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另外教师也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不要落入没有实施“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没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不是好课的新套套。
二、目前小学数学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1.滥用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新课改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也被广大教师接纳和使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的实施存在误区。教师片面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金科玉律”,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问哪个年级,都要安排小组合作的讨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应有的整体把握。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常常出现教室里表面很热闹,其实学生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面上,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合作学习形式化,浮于表面。
2.教育方式缺乏科学性
新课程的合作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剩下的只有学生们七嘴八舌混乱交流的场面,教师缺乏必要的计划和科学的方式,成为了一个旁观者。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老师并没有融入和参与,没有思维严密、井然有序的教学场景,根本达不到合作学习和教学的目的。
3.用合作教学代替一切
课堂教学中,有时候只见学生分好几个小组,每人说了一遍,合作即结束。合作学习只求形式,忽视了实质,用合作代替思考。同时,老师指导不及时,是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点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表面上是进行合作学习了,但最本质的数学思考没有得到开发。对合作教学要求过高。面对程度比较薄弱的学生,我们不是看他们合作学习后的成果如何,更应看他们有否愿意合作学习的态度,并逐步学会合作。
三、小组合作教学和学习的科学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合理的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的重要而有效的形式是“学习互助小组”,小组成员的搭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合作小组通常在四至六人之间为宜。组员搭配也有一定的要求,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的学生应分为一组,还要考虑他们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性的合作基础。在组建学习小组和座位安排上进行合理搭配,让每个学习小组尽量都有四种类型的学生,同时兼顾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格,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实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2.合理的建立互动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注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建立互动的课堂机制结合起来,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同时,在划分职责的时候,每个人的职责应由学生自己确定,角色一旦确定,一段时间内就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承担自己相应的任务。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合作学习可以是多边互动的,合作学习的互动方式可以是多向的,交往对象也可以是多维的。
3.有机地结合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9.数学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篇九
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数学兴趣小组计划,在一学期中我们组织开展了数学学科竞赛辅导,通过数学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我们的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加强,我们的老师也得到了再学习的机会。下面就这一学期数学兴趣小组的所得作一次小结: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给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出了一些趣味数学题,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研,也有些如“数学家小故事”“解题方法”“海外数学”“知趣俱乐部”等内容深深吸引了他们,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指引下更多的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
二、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我们不但加深了课堂数学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与数学的相关知识,如:趣味逻辑问题,整数、整除问题,抽屉原则、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很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了语文的功底,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同时我们也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在辅导的过程中进行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的训练。
三、增加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实践”,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让他们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让感受到了成功,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给老师一个学习的一机会。
按照期初安排,我们数学组的全体老师都参加了这个学期的辅导工作,在辅导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数学竞赛的辅导需要我们投入的时间精力是我们平时上课的几倍,学生的某些问题不是我们一时能解决的,这样就蹩着老师自己进行专研,一个学期来我们老师的解题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加大了老师的知识面。
10.数学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篇十
在这一学期中,我组织开展了“奇思妙想”小组,我们年级共有59人参加。活动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也给我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下面就这一学期的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家小故事”“比眼力” “找规律”等内容深深的吸引了学生。在活动中,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设想,同学们自由的讨论,探索,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而现在他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数学,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自觉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我们不但加深了课堂数学知识,而且更多的是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趣味逻辑问题,图形的转换问题,解方程的技巧等,使学生提高了分析为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适当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知识转换,归一问题等等,数学思想的渗透,为学生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拓展了知识面,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增加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由于小组的活动内容,不仅有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有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如:剪一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换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转换成梯形等。这些实践性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仅仅是“无聊”的计算,也有更多趣味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一数学理念,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了情感、磨炼了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数学爱好者和特长生的队伍扩大了。,实践性和综合性,在 “趣”字上下功夫。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可以使学生乐学、会学、健康发展。
11.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57-01
作为培养学生团结互助、集体精神的有效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一种常用组织形式。它是学生在交谈、听讲、讨论、实践、评价、激励过程中进行互动学习的过程,可以有效实现学生准确掌握内容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品质的目的,是新课程理念实施中所积极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为学生在在课堂学习上提供了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真心交流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人际交往与审美情趣能力的提高。但现实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最大化教学效率,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间和数量比较少,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不能有效地到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笔者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主动自学
要达到学生能够主动探求知识,积极展开讨论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因题而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巧妙的诱导,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合并同类项”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猜数游戏的问题情境,教师可出示“当)x=,Y=
时,求代数式4xy2-2xy-7y2x+3xy2-3xy的值。”的题目,让学生分别给x、y取任意一个有理数,当老师能立即口答求出这个代数式的值时,学生因疑惑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自然而然的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准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明晰合作学习方向
教师要想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取得实实在在效果,就必须教会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把需要讨论、反复推敲的问题有意识的留给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互换各自的看法,通过学生观念的碰撞,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又能让学生之间分享劳动的果实。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信心的增强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学习活动能够及时掌握实时动态,及时给予点拨和指导。例如,教师在梯形的性质内容讲解后,可出示一道“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是否正确的判断题,如果教师进行的简单讲解,不能起到对学习知识加深的作用,这时就应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梯形本质属性的认识,促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有质的认识,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掌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讲究“艺术”,让学生乐于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活动。
3注重学生学习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由于初中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初中数学教师要设计具有一定解题梯度的数学知识,让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获得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成功愉快,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设计具有递进关系的求解方程:32x+24(45-x)=1800;学校组织45名搬砖,女同学每人6块,男同学每人8块,共搬了4次,1600块,有多少名男同学?请你再编一道数学问题……这种具有层次性问题的设计可以提高优等生、巩固中等生、激励后进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4进行小组竞争活动。享受合作学习乐趣
竞争机制在合作学习中的运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学习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促进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进行“看谁设计图案多,变化大”,“看谁写出的解法多”,“看谁解题方法更优化”等小组竞赛活动,使小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合作学习交流的重要性,明白“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例如,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形”的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手工拼图制作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树叶拼成中心对称图案的数量最多,学生这时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纷纷动手操作,为学习小组出主意,这种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12.小组合作,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十二
1. 优化分组 ,提升合作效率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考虑班内各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基础程度、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各小组之间形成均衡的竞争力,营造稳定、和谐的学习气氛. 通常,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之原则,以每组4~6人为佳,并需确定小组长以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同时还可指定小组发言人、活动记录人等,以促进全员参与.
例如,在学习完“长度单位”后,为组织学生实际运用知识,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老师这里有许多尺子,你们每小组派代表来领一把然后完成桌椅长度的测量,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好又快! ”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 在测量过程中,各组学生分工合作,有人专门负责测量,有人负责记录数据,有人负责用粉笔做记号等,通过通力合作,各小组成员发挥出了最大优势,顺利完成合作任务,学会了测量的方法,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2. 预 留充足时间 ,促进合作深入开展
小组合作由多人组成, 且各成员的学习水平有差别,若在合作学习时预留的时间不足,则往往容易造成仅有数学学习水平高、能力强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而其他学生则难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更别提发表意见了. 此外,时间太短也难以使学生深入探讨问题、交流意见,致使合作的质量不高,成效不大. 因此,教师应预留出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以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探讨解决之道.
例如,在每次的数学小组合作中,我都会根据合作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内容量的大小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 对于难度较小, 不需要太多动手操作的问题会留出5-10分钟时间;对于难度较大,需要动手操作进行研究的问题,则留出12-18分钟时间. 当然, 我也会根据实际的合作学习进度、讨论激烈程度、是否出现新问题等情况适当调整时间,以促使每一名同学都有时间去思考、探讨、参与解决问题,促进合作深入开展.
3. 教师引导 ,使合作高效进行
小学生的年龄小,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不够深入,其思维方式也较单一,为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对学生加以引导,促进学生转变思路,提高合作效率. 在引导时机的把握上,教师应做到适时适当,如加强对知识重难点处的引导,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指导学生合作的方法及开展形式,等等,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在与学生共同完成圆柱的学习任务之后, 我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圆锥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适时对他们给予方法指导,如让每组学生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模型,并通过实验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 进行提问引导:“圆柱与圆锥模型的共同之处在哪里,不同之处又在哪里? ”“用什么实验方法可以得出二者在体积上的关系? ”“通过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如何推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通过这种有效的方法和提问引导,学生们找到了思考和探讨的方向,小组合作得以高效进行.
4. 合 理评价 ,提高合作质量
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与反思,总结小组合作经验,探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更高效的合作方法. 评价可分为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等多种方式,并结合教师的评价,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此外,评价还应遵循正面化原则,促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评价内容应重点化,促进学生有效反思;评价还应全面化,既重活动的结果,更关注活动的过程.
例如,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我都会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对于讨论认真积极、发言正确完整的小组给予表扬;对于合作不认真、未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希望.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如谈谈自己在合作中的表现,为完成合作任务做了哪些工作,效果怎么样;要求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是否已解决,怎么解决的;等等. 通过合理的评价,各小组从中总结问题和经验,合作质量不断提高.
结语
13.班级小组建设方案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小组建设是班级教育的基础,也是班级的基层管理组织,建设好小组对管理和合作学习,都有重大意义。我们将按照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当代积极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指导我们的小组建设,力争把小组建设成为优质、高效、有利于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基层组织。
二、主要问题
多少人一个小组最合适?如何分组?小组成员如何搭配?谁来做其中的核心人物?如何发挥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是我们这次小组建设的要面临的基本问题。
三、具体思路
(一)小组建设基本思路
小组建设要解决成绩不均衡问题,因此,我们拟在小组的基础上,对学生构成进行仔细分类,对小组结构进行科学规划。具体办法是
1、组建基本的小组构成单元——“三人行”学习合作共同体
原则上上每个小组6个同学,根据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不同,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类,每组两个学习能力强和基础好(简称优或A)的学生、两个学习能力和基础中等(简称中或B)学生、两名学习能力较弱和基础较差(简称弱或C)学生。这样优、中、弱三类学生搭配。
全班按成绩高低分成6个梯队,前9名为第一梯队,简称A1;10——18名为第二梯队,简称A2;19——28名为第三梯队,简称B1„„这样,就把全班学生分成A1A2B1B2C1C2三个梯队。
然后每个小组由2“三人行”单元构成,每个“三人行”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这样,六个人就恰好构成一个小组!
2、小组成员自由组合的基本原则
推行小组成员在三人行的基础上自由组合,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力求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A、均衡性原则:即每个小组之间的搭配,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 则进行,男女比例都要顾及,不能够超过三比一。
B、互补性原则:学生之间的学科、性格、性别都要互补。
C、自愿性原则:推行小组之间组织由学生自主选择为主、老师指导为辅,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组建小组。
3、小组内职责分工及机构运作 小组内部如何合理分工?
按照组内功能不同,在小组内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的。
一长五员制的行政管理分工法
a、小组长:负责全局工作,统一协调。b、考勤员:负责考勤。
c、欣赏员:负责奖罚;提倡欣赏。d、记录员:负责各种情况登记。e、保洁员:负责组织日常卫生。f、通讯员:负责宣传、报道。
这样安排,6名成员都有事情可做,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权力,有好处。但是也有弊端——那就是重管理功能,轻学习合作。
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如果小组建设不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成绩的提升,再精彩的搭配方案、再辉煌的运作模式,对学生来说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于是,我们根据同学们的意见,采取了以学科学习为核心、行政组长协调的项目分工制,对小组内部职能划分,做了重新考虑。
具体办法如下:
1、每组均由A类同学担任行政组长。(为什么要A类同学担当?因为A类同学一般学习习惯好,自律性较强,是小组建设的核心力量,是小组建设的主心骨。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行政负责人,总管本组的事务,小组发展愿景、小组口号等 均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确定,这行政组长就好比一艘龙舟喊号子的人,只有吆喝大家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龙舟才划得快!)
2、行政小组长只对班委负责,由班长直接管理,班长每周一次例会,行政小组长参加,汇报本组事务,传达班会要求,组织本组日常工作。
3、在行政小组长下面,实行学科项目负责制,即学科组长为小组具体学科学习的召集人,组织、协调组内学科学习。这种分工最大的优点,是每个学科组长在组内该学科学习上具有发言权,在组织学科学习时,是全组的领导人,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他,个人成就感和效率都高。
4、学科组长,除了收发作业外,最重要的职责是了解本组同学的学习情况,负责搜集本学科的疑难问题并答疑,或者针对本组薄弱学科采取一些措施。
这种项目分工,既能够满足班级日常管理的行政方面的需要,又能够激发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小组建设很有好处。
4、小组长的选择和安排
大家都可以做组长,比如,一个同学管一门学科,或者管理小组的某一个专项任务,我们把他们叫学科组长。设定一个综合组长,学科组长服从综合组长的指挥。个个当组长,人人有事做。具体由尖子生分配到位,承担班内小组的排头兵。
组员择小组,组长也从小组全盘利益考虑,选择组员。
(二)小组日常活动管理——推行小组文化建设
1、推行小组文化建设,取一个好组名
推行小组命名制度,让每个小组都取一个有意思的组名。别小看这取名活动,取什么样的名字,体现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审美情趣,展示出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追求。要把取名活动,变成优雅文化熏陶的过程。
2、推行晒组名活动展示学生梦想和追求
确定好组名后,就开展“学习小组宣言”总动员班会,主要活动就是晒组名。具体办法是要求各组制作宣传画,画上要有小组命名、组名寓意、小组精神、小组组训、小组目标和个人特点和理想目标,同时还要晒组牌、组徽、组歌。通过晒组名,增强每个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三)增强小组建设的一些基本做法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要看有谁指点;一个人能有多么优秀要看他身边有些什么样的朋友。为加强我们班的小组建设,我利用“三人行”机制,给每一个孩子搭配一个优秀同伴,让他们结伴而行。
1、三人承诺,给我们一个优秀小团队
我对孩子们说:每一个“三人行”,都是我们自己的慎重选择,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我们“三人行”做得不好怎么办?如果成绩下降怎么办?„„所有的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我们能不能签个合同,实现自己的庄严承诺呢?
光有美好的愿望,没有行动不行,是不是拟定一个“三人行的学习、成长计划”?下面是可以借鉴的两个计划书。
三人行计划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考,必有重本焉。”
原则:相互监督,肝胆相照,平等互惠,有规有矩。内容:
1、相互督促学习,防止组内任何人员以某些不正当理由(如诈病,谎称低谷期等)开小差或犯困等违者——;
2、相互鼓励学习,非不得已情况不准贬低他人,不准诋毁他人,违者要自我惩罚。
3、对于问题咨询集中于中午解决,晚自习可安排30分钟时间,尽可能不超时;
4、如真正低谷期,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可以稍微放纵一个上午或下午;
5、每天完成作业,并3人互相检查完成情况和正确程度;
6、有好主意可协商。
目标:每个人确定好自己的在班上和年级的目标。
2、制定小组自我评价方案
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在下面两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A、学习能力
1、记忆效果(记忆力维持的长短);
2、记忆效率(记东西的速度);
3、耐力(上学前、晚自习后的加量);
4、集中力(上课、自习注意力集中程度);
5、毅力(抵制环境、克服自身不适的能力); B、学习习惯
6、自主意识(主动提问、自由时间主动学习等);
7、笔记(会做笔记、整理笔记);
8、听课效率(只是在课上的掌握程度);
9、复习、预习意识(是否养成习惯,一直坚持);
10、复习、预习能力(是否有效率、有计划性);
11、学习效率(注意是作业、背书、识记效率);
12、在家主动学习情况;
13、学习信心;
14、学习方法(对在家学习方法总的评论,具体再互相讨论);
3、改善小组的薄弱环节 A、推进小组联盟活动 B、小组交换学生
14.小组文化建设 篇十四
(一)、小组文化有两种形式:有形文化、无形文化 小组有形文化:组名、组牌、组规、口号、小组荣誉墙;
无形文化:指做不出来的,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二)小组文化建设的步骤
1、选定小组成员的职位:学习组长1名、纪律组长1名、卫生组长1名、安全组长1名。(其中学习组长为小组正组长。)
2、正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歌、组牌、组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至善、求知、雄鹰、学无止境、永不言败等。
2、由正副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从常规的到校、卫生、午休、纪律到课堂的参与、学习状态、作业等都要根据班规制定本组的组规。
3、每天反思会由每小组组长反思每天小组成员表现。有表扬、有批评、有鼓励。
4、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正副组长共同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首先就要把本次培训精神传达给组员。
5、组建小组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安排自己的副组长(卫生、纪律、安全等)、值组长。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6、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善于处理组员间的矛盾,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7、最后,我认为送给小组一块荣誉墙。定期由小组组织班级活动。小组组织班队活动就如一个班级要承担一次学校活动一样,对小组来说那是大型的。而组织这样大型的活动小组里不管有哪一个偷懒都将影响任务.另外,组织班级活动,也是最锻炼并考验小组长组织分配能力的最好的载体。
第一组小组文化
一 组名:腾飞组
含义:我们有自信,有能力让这个小组一起腾飞。
二、组长:
组员:
纪律组长: 卫生组长: 安全组长:
三、口号:我飞、你飞、大家腾飞
四、奋斗目标:保住全班第一
五、组规:
(1)上课认真听讲
15.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五
一、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 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 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 达成共识, 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 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 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 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 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 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 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 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 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 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二、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怎样完成任务, 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 。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促进学习的迁移。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 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处理好师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 学生当好“演员”, 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 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 教师既“导”且“演”, 结果是“导”不明, “演”不精, 事倍功半, 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 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 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 共同提高。因此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 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教师也会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负荷得到减轻, 可以有时间研究教学问题, 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进行教学改革, 确保“导”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 会把学习当作乐事, 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师生负担也可以由此大减, 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16.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十六
关键词:合作学习;问题;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61-01
新时代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教师应树立合作观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这就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孩子的眼光”来看问题,怀一颗“孩子之心”来想问题,以“孩子的兴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小组长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学生担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3、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寻找合作学习的结合点
首先引入学习情境“生活化”的点。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的资源。给学生合作探究的共同话题。
其次,选择教学内容开放性“化”的点。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如何设计?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好的开放题应满足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开放性以及探索性等特征中全部或数个。
【数学小组建设】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07-06
三年级数学教研小组工作计划09-13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09-03
企业文化建设小组09-08
初一新生学习小组建设培训08-20
班级小组建设心得体会09-06
高效课堂下如何建设学习小组08-02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领导小组09-23
高二四班小组建设过程资料09-14
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