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共13篇)
1.浅析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 篇一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初中学生因种种情况而导致的辍学现象日趋严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搞好控辍保学工作,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辍学;兴趣教育;爱心教育;抗挫折能力
我校地处山区,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一些,初中学生辍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后,我对初中学生的辍学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做一总结。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
我在一所镇中学任教,以我所任的年级为例:在初一时有4个班。学生大约有200人,平均每个班约50人;升入初二时就流失30多人,平均每个班流失7至8人;而升入初三以后,全年级的流失人数竟达到了80多人,每班仅剩下30多人。一进入教室,学生寥寥无几,而且,流失现象仍在发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的辍学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家境贫困,导致辍学。农村的经济条件一般比较落后,学生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导致辍学的情况最为普遍。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刘芳芳。品学兼优,但就在升入初三时不幸发生了。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大笔债务,母亲也体弱多病不能干活,面临着辍学的危险。终于有一天,她的座位空了,在了解其原因后,我和几位任课老师几经周折,家访、谈心、做工作,并全力资助,才使芳芳重返校园……这只是一个例子,但和芳芳一样家庭贫困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因此而辍学的学生也不是少数。
2,“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辍学。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思想比较流行,许多人盲目追求金钱,不择一切手段谋取金钱,唯利是图,有些家长特别信奉这个“哲理”,即“金钱万能论”、“知识无用论”,他们竟然让自己的孩子放弃学业去打工挣钱;也有些学生受到这些不良环境的“熏染”,也认为读书没有什么前途,进而辍学去打工。这些消极的论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所以,这也是导致初中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3,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导致辍学。有些学生成绩挺好,头脑也聪明,但就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究其原因,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完全是被动的学习,再发展下去,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导致辍学,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学生刘凤霞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她在初二时是佼佼者,期末时还发了奖,但就在升入初三时突然就不来了。经了解,原来是别人给他找了一份工作,而她自己也早就不想上了,正好有了这份工作,就毫不犹豫的去了。这种厌学的学生,一旦有了适当的“诱因”,就很容易放弃学业而转投其他。
4,成绩差而导致自暴自弃,进而辍学。还有一些学生,内心也想上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理想,觉得在老师、同学面前没面子,有时就干脆破罐子破摔,辍学在家。陈培培在刚升入初三时突然找到我说“老师,我不想上了。”“为什么?”我很惊讶。她虽然成绩一般,但遵守纪律,品行很好,我挺喜欢她的。“反正我成绩又不好……”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劝说,她又坚持上了一个月的时间,后来还是辍学了。像这样,由于成绩差而辍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5,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而导致辍学。以我校去年的初三班为例。去年,我镇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我原先任教的初中点被撤销,合并到了镇中学,也就是我现在任教的学校。当时下来的初三学生有30多人,而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竟然流失了20多人。领导和老师积极做工作也无济于事。许多学生在刚来到这个新的环境时就面临着许多实际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人际关系、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等,尤其是男同学之间的摩擦问题更是关键所在。总之,是由于对新的环境缺乏积极地适应,而自己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也比较低,进而导致辍学。由于这种原因导致辍学的也比较普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针对辍学现象的相应对策
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上述五种,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作为补助贫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专项资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生的辍学问题。可喜的是近几年我们国家的政策在这方面已有所体现,我们期望国家在这方面的力度更强,惠及的对象更广。
2,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能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的思想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因思想偏差而导致辍学的学生。
3,加强兴趣教育,从多方面、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读书有兴趣,对学习有兴趣,能做到“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杜绝学生因厌学而导致的辍学问题。
4,提倡爱心教学,和学生交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后进生,要多多发现其闪光点,多和他们沟通,这样,对控辍保学来说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5,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其稳定的过硬的心理素质,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力。在平时多举行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适当的让他们经历一些挫折,培养其抗挫折能力,使他们认识到:人生之路漫漫,遍布荆棘与沼泽,要懂得奋斗、追求,不能轻言放弃。这些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不适应环境而导致的辍学问题。
2.浅析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 篇二
一、显性辍学因素
(一) 因素之一, 家长态度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完成学业。但随着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习成绩不好, 成绩低下。基本只能完成小学学业, 七、八、九年级出现辍学现象。调查家访中, 家长的态度很明显, 直接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巨大影响。一种是放任孩子, 把责任推给孩子, 说孩子不愿意上。一种是反正考不上大学, 学也没用, 即使考上也不分配工作。第三种是养养身板就可以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溺爱孩子, 孩子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观念陈旧, 好像只为考大学而上学, 上学不是为求知识而是为养身板。家长的修养和素质急待提高。从而适应现代化的需要。这些态度, 无论是在富裕的家庭, 还是贫困家庭中都存在。富裕家庭不上学也有钱, 孩子将来也不会受苦。贫困家庭回家是个经济帮手。调查研究表明, 八年级是辍学的最多时期。
(二) 因素之二, 村级基层环境
随着经济在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农村村级基层干部, 村主任, 村委员的选举。没知识、没文化, 却用钱贿选, 在选举中屡屡得手, 于是上任后利用权力积累很多财富。而这种人离孩子很近, 对孩子影响最大。有的辍学孩子就说:“谁谁没文化, 看现在是村长, 钱有的是。”很是羡慕。像榜样似的追求, 与学校的正面教育恰恰相反, 辍学是必然的了。
(三) 因素之三, 教育资源整合中催生的缀学
农村村落分散, 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使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减少。很多地方为整合教育资源撤村并校, 撤乡并校, 几个村办一所小学, 十几个乡办一所中学。这样一来, 学生离家远, 不得不寄宿学校。学生一天的吃最低十几元, 一年下来三千多元, 再加上住宿费, 试卷费、车费, 有的学校还收补课费, 一个学生的花费是一个四口之家靠种地为生的全部收入。国家减免的费用被抵消并过之甚多。有的家庭难以支撑。学习不好的孩子成为缀学的对象。
(四) 因素之四, 缺少理想思想品德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一旦形成, 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学生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 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思想品德教育更重要, 有知识没品德那是废品, 有品德没什么知识最多也是个次品, 有品德有知识那是精品。没品德又没知识是垃圾。虽然中小学都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 但学校由于政绩观, 追求学生分数, 学校并不重视思品课, 有的学校教师缺少, 干脆就不上这门课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离社会的要求越来越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道德品质又低, 在学校一旦遇到困难, 没有能力去克服, 心里想只要出去干活就能养活自己。于是辍学在所难免。因此, 加强理想、思想品德教育迫在眉睫。
(五) 因素之五, 留守儿童没人管
随着社会劳动结构的变化, 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他们大多跟随爷爷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是现在农村的主要劳动力, 承包地完全由他们负责。他们的精力和体力有限, 孩子成为了帮手, 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孩子的学习一天比一天差又没办法, 有的孩子开始厌学, 久而久之辍学回家帮助他们干活。
二、隐性缀学因素有三
(一) 因素之一, 教师的行为观
教师总是安排成绩好和纪律好学生坐在靠近讲台的座位, 差生安排在后排。按月考成绩和表现排座位, 后排成为教师中的孤独群体。个别差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后排生活:后排是我的专座, 我的工作就是睡觉, 只要不出声, 老师就不会找麻烦。老师永远望不到后排, 因为他们知道, 后面座的是差生, 与其和他们多费口舌, 不如让他们自生自灭。为升学率, 教师把精力主要用在有培养前途的学生身上, 忽视了大多数差生的教育和管理。一旦说话便被叫到办公室, 一站便是一节课, 这些学生与缀学没有区别。调查表明这些学生考试成绩大多一位数, 而且多数是选择题蒙的, 根本谈不上完成义务教育的课标要求, 成为不缀学的“缀学生”。
(二) 因素之二, 学校政绩观
现有的教育体制, 都以九年级的中考成绩为所有学校排名次。学校为提高升学率, 不让差生参加中考, 甚至让差生九年级下半学期回家等领毕业证。老师劝、学校劝。教育行政部门看学校的分, 学校看老师的分, 教师看学生的分。这样参加考试的大多数是成绩好的学生, 升学率自然高, 政绩自然好。而不能参加升学考试, 甚至回家等领毕业证的学生, 文化程度可想而知。唯升学率的教育教学体制助长了学生厌学缀学, 成为只为毕业证的隐性缀学。
(三) 因素之三, 学校的经费观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大, 教育行政部门按在校生给每个学生所在学校拨经费。学校为保证经费不损失, 即使学生缀学了, 学籍仍在。假报、瞒报, 出现了缀生不缀籍的怪现象, 从而为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决策埋下隐患。
(四) 因素之四, 社会不良环境
社会不良环境主要是网络游戏, 有很多学生迷恋网络游戏, 家长、学校、教师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想解决迷恋隐, 大多无功而返。他们晚上玩游戏, 上课睡觉, 一点知识学不到。管得实在受不了, 就离家出走辍学。受得了的, 在学校也跟辍学差不多。治理社会不良环境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五) 因学之五, 学籍管理不规范
3.关于农村学生辍学现象的几点思考 篇三
侯某在13岁时就辍学,原因是他生性顽劣,学习上不用心,且经常在课堂上捣乱,他的班主任朱老师,在其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打了侯某两下(此老师有违教师职业道德),而侯某家长知道此事后,不对孩子加强管教,却到学校大闹,并将朱老师三拳两脚打倒在地,学校领导向派出所报案,侯某家长得到法律的制裁。可学生侯某不但没有收敛,却因此事有了资本,在校更加狂妄,无人敢管;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随即辍学。
而杨某,在其8岁时父母离异,随母改嫁,因母亲忙于农活,继父又违法蹲了监狱,从小就缺乏管教,这样在其刚上初中后不久就辍学。
被害人蔡某也是因学习不好,在读初二时退学。这起杀人行凶案,怎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如果他们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受到家长正确的引导与呵护,在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或许这起惨案就能避免,四个家庭就不会支离破碎。
这四个当事人曾经的共同身份,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他们都是流失生,都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作过一项调查,现在初中存在许多流失生,而流失的绝大多数原因就是厌学,造成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家庭原因,单亲家庭,留守家庭,不和家庭,家庭的负担让孩子数的心灵产生了扭曲,自卑感由然而生,学习成绩下降,辍学。二社会原因,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勾引学生去上网或打台球等游戏,使之成瘾,最后辍学。三、学校原因,很多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学生索然无味,失去兴趣,成绩自然不会好,在升学压力下可能过早辍学。四、自身原因,现在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绝大多数都不错,并且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吃不得苦,在困难与考验面前徘徊退缩。
诚然,国家重视教育。科教兴国的战略早已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辍学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扼制,尤其在农村。怎样才能使这个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呢?
一、政府出面,安排对家长的必要培训
现在好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从小就听任之,再加上工作忙等原因,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教,孩子学业成绩如何不知晓,留没留作业也不知道。高兴了,就顺嘴问一问,孩子撒个谎,也就过去了。当孩子提出“跟不上”,“学习没有兴趣”,要辍学时家长显得束手无策,无奈之下便听之任之,作不了孩子的主。这样的大有人在,这类家长对孩子极不负责。不仅耽误了孩子,而且给社会带来一定隐患。
二、应加大对容留学生上网玩游戏的网吧老板的处罚的力度
抓住一回就处以重罚,吊销其营业执照,从源头开始加以防范和控制,减少一项造成学生辍学的因素。
三、学校要改变教育教学方法
对讲课死板、教法单一的教师进行培训,都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索然无味的说教,只注重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让后进生自其坠落,不管不问,这样的老师简直就是犯罪,所以,学校应注重对全体学生的培养。像洋思中学那样,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学生的心留在学校,留在课堂,千方百计减少学生厌学情绪,真正做到情感控辍、目标控辍、制度控辍,已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任务。
四、从政府角度出发,建议加大《义务教育法》的监督与执行力度
4.如何解决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 篇四
http://.cn 2006年01月25日06:38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笔者长期在农村教学第一线,目睹了农村中学生大量辍学的现象。这种现象如长期发展下去,农村劳动力素质将难以提高,会严重制约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笔者发现农村中学生大量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不少农村学生家长中,“读书无用论”思潮又有抬头的趋势。不少学生和家长看到现在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再包分配,需要自谋职业,而就业又不太容易,并且上学还要花费很多钱,于是错误地认为上不上学读不读书一个样,不如干脆不上,早早地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有的学生即使在学校学习,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愿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纪律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散漫,只是一味吃喝玩乐和讲究穿着。二是职业教育虽有发展,但普遍对实验实习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学生在校不能熟练掌握先进的实用技术,从而对学生和家长缺乏吸引力。
在农村现有教育体制下,普通高中规模有限,一般升学率一时也不可能提高很快。所以,笔者认为,解决农村中学生辍学这一问题,职业教育责无旁贷。作为一名教师,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
针对“读书无用论”错误思潮深入开展思想教育。结合当代知识经济的特点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帮助学生和家长确立没有知识技术即使暂时能就业也最终会被淘汰的观念,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结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经济快速发展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难问题会得到缓解。
职业学校要提高认识,加大对实验实习的投入,重视技能培训,使学生在校能真正掌握一技之长。职业学校应正确定位,确立“两手抓”的办学思路,即一手抓对口升学、一手抓技能培训。同时,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
不可能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干一辈子,这就要求每个就业者都要有很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学习主要专业外,还应学习一两个辅助专业,做到一专多能。指导学生和家长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各类职业学校应开好“就业指导”课,让学生充分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企业经营状况及工资福利等,树立灵活的就业观。
职业学校还要搞好就业服务工作,建立毕业生推荐就业机制。学生能否就业关系到学校能否有充足生源、学校能否发展的大事。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各类企业的联系,建立与各类企业广泛的牢固的用工培训关系,推荐优秀学生到发展前景好、待遇高的企业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还要注意协调好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维护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农村劳动力素质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学生大量辍学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及早予以解决,这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工作,相信最终会形成良性循环,会有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乐意接受职业教育,令人担忧的农村中学生大量辍学问题最终会得到根本解决。⑤5
5.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浅议 篇五
中国教育的较大问题之一是基础教育薄弱,因而积淀了大批素质较低的人口,普遍存在的初中生辍学现象会对此推波助澜。从我国义务教育这一战略高度来说,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初中生辍学问题,设法从根本上减少辍学现象之发生,倘若讳疾忌医,情况可能会更糟。
一、辍学原因分析:
1、教育自身原因。我认为,学生辍学的本质核心根源,主要还是教育本身的弊端,尽管我们也在不断的改革。我们的教育弊端主要表现在:教改措施落实不够,教育方式单一,实质上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无情趣;教师队伍不稳定,相当部分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着无心从教、厌教、懒学等现象。
2、社会原因。一方面,读书难以直接改变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或压力的驱使下,家长支持子女外出打工以增加收入,大量青少年也渴望像外出的民工一样,年终时腰包鼓鼓回家过年,因此便中途辍学而成为了低学历的从事一些简单工种的民工。我国自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之后,人们在心理上还难以适应。
3、家庭原因。有些农村家长,送子女上学只是为了跳出农门,想法简单而现实。子女如果学习成绩不好,估计跳不出农门,就干脆让其辍学,反正会识字、会算帐就够了。父母离异、病故及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一般来说性格孤僻内向,加之学习成绩不佳,心理压力大,故选择辍学以求解脱。
4、学生自身原因。目前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因娇生惯养,孩子大多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懒惰,不能克服自然、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影响,自己放弃了学习。大多处于13至16岁的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剧烈,个性突出,一般具有叛逆心理,心里素质差,加之有些家长和教师观念未转变或者是自身素质的因素,简单粗暴地惩戒学生频率较高,致使学生因受责骂而赌气,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厌学、逃学、最终弃学。
二、辍学应对策略:
面对农村学生辍学现象,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些许思考和建议,把它说出来,但愿对改善现状有所裨益:
1、地方教育局综合评价农村初中学校时应把巩固率所占积分至少提高到60%,这也是把实质上的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否则学校及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绩的积分而给学生所施加的压力(如“题海战术”等)会把更多的学困生“逼上梁山”,即辍学。
2、落实素质教育政策,明确素质教育的概念和操作定义。改革中学考试制度,对部分课程实行开卷考试,切实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除中考和其他大型的联考外,平时考试让代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科学出题,让每一次平时考试都变成对学生自信心的加油和充电,力争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机制;而我们现今的平时考试的客观效果并不是这样,可以说,依然是在反反复复地打击着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心,等到没有了自信心,学生也就辍学了。现今的初中生大部分害怕考试、讨厌考试。期中期末考试时,学生因为不会做、又不能作弊、也不能交卷而如坐针毡,望着学生一双双怨恨的目光,有责任心的监考老师心如刀割,这种感受很多教师已经体味够了。
3、依法办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硬性规定不补课不上晚自习,向每星期五天里的白天课堂要效果,让学生多一点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阅读的时间、观察生活的时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外国。教育办得好的国家,给学生的自由空间大,人家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强,最终能真正为人类创造点东西出来,而我们的学生呢?这恐怕也是至今没有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人荣获诺贝尔奖之原因吧。如果家长及社会有关部门因为怕麻烦,把对学生的晚上及节假日的管理也推给学校,那么,不仅对教师不公平,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为学生确实需要一片自由发展的蓝色天空啊!
4、建议在教师聘用制度上别搞花架子,要切实实行岗位制,定岗定资。对于多年实践证明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师,无论职称文凭的高低都要大胆使用,放在恰当的岗位上,以肯定其工作能力和质量,使之能体会到“多劳多得”,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充分调动起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能用平和的心态,正常的而不是扭曲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
5、强化班主任工作,是稳定学生防止辍学至关重要的举措。稳定的班集体,离不开积极能干的班主任。班主任必须由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担任而不是任何教师都可以硬性地让他担任。防止辍学现象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耐心细致的工作。
6、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只靠学校靠教师是不够的,它离不开家长及社会各部门的有效配合。
以上是我对现今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一点思考和建议,尚恳望教育同仁和关心教育的领导及有志之士斧正。
6.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调查与思考 篇六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普九‛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就在于有8亿多人口的广大农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这些论述和要求充分表明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党中央、国务院抓好农村教育的决心。然而,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广大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与中央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需要有着很大的差距,当前许多农村学校出现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教师数量和水平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等诸多问题,又让人感到农村教育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初中学生辍学严重的现象,对农村‚普九‛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巨大的压力。本文作者结合工作需要,专门深入农村完全中学开展辍学现象的调查,在调查了解过程中,召开了教师、学生座谈会,并结合期初动员流生复学,深入辍学生家庭中了解情况,以期通过对这所学校解剖分析,来对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作初步探讨。
一、辍学的现状
该校所在乡镇按教育发展规划及学校布局调整合并后只有一所完全中学,其中初中学生1984人。据核实,该校施教区基本情况:全镇共13个行政村,人口5.32万人,该校2003—200学年下学期初中部的平均辍学率为8.7%,远低于‚普九‛年辍学率低于3%的要求。从辍学年级分布看,初二年最高为10.8%,初三年8.2%,列居第二,初一年稍微低,为7.1%。从地域分布看,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和、永兴、万马几个乡镇,共4018人,占全镇人口7%,辍学人数占辍学生总数的35.7%,而经济较发达的新陂、平寨、山格3个平原村,人口13747人,占全镇人口25%,辍学人数占辍学生总数的11.3%。
从性别分布看,男生平均辍学率为4.5%,女生平均辍学率为12.4%,女生辍学现象明显高于男生。
二、辍学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受到多种、多层次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管理机制的因素。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控辍必须实施政府行为,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复学,学校负责教好学生留住学生。习惯上学校和教师往往把控辍理解为政府的责任,而实际上镇村并没有把这项工作作为自身的一项任务,没有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没有落实真实有效的工作措施,造成责任机制的明显缺陷。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主要是在学期初组织教师进村入户作动员说服工作,但由于缺乏政府强有力措施,工作成效不够理想。
2.学生家庭的因素。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是影响辍学率的重要原因。在那些经济比较落实的边远山区,一些家庭因经济困难而无力缴交和支付杂费与其他学习和生活费用,而不送子女上学,是造成辍学的重要原因。此外,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教育价值观也影响着学生辍学。一些家长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低,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和劳动致富的重要意义,更难于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认为读书就是让孩子识几个字,会算数就够了,这样家庭的孩子容易辍学。
3.教育内部的因素。农村中学师资水平低,教育方法陈旧,使得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加上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一些教师把精力放在‚尖子生‛身上而放松对‚差生‛的关爱和转化工作,甚至会把‚差生‛当作影响升学率的包袱加以歧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此外,初中课程设臵,教材内容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一些‚后进生‛对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听不进、学不懂,于是产生升学无望而厌学、辍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因学生个人‚学业‛负担(考试成绩不好),导致辍学的比例正在增加,纯粹因为交不起费而导致辍学的比例正在下降。4.社会因素的影响。几年来,高考招生并轨和现行的劳动用人制度不配套,特别是取消了高校毕业生分配之后,就业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农民子女‚跳农门‛的愿望破灭,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加上有些家长为解决劳动力不足或为利益所驱使,不劝甚至不愿送子女上学,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家做农活或带到外面打工挣钱。
5.法制观念淡薄。法制宣传不到位,一些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读书完全是自己的私事,不懂得送适龄子女上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家长的法定义务,不懂得什么‚九年义务教育‛,甚至不知道有《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更没有认识到不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
三、控制辍学对策与措施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辍学已形成一种突出的社会问题,成为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一大障碍,严重地影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正常实施和巩固提高。而农村初中生的辍学的根源比较复杂,要整治辍学现象,必须通过构建责任机制,加强依法治教,优化社会环境,强化家庭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来求得解决。
(一)强化政府行为,落实责任机制,依法组织入学
加强领导,落实政府控辍责任机制,加大依法治教力度,是控制初中学生辍学前提。
1.落实政府行为,构建乡镇、村领导控辍责任制。当前,一些乡镇、村领导对初中学额巩固工作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是造成初中生年辍学率超标的关键所在。必须按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规定,强化政府行为,落实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承担应有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动员流生入学的职责,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做好动员流生返校入学的各项工作。
要积极推广乡镇成立领导小组,形成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学校全力配合抓,社会各界参与抓的工作氛围的做法。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执法意识。春节,暑假往往是初中流生的旺季,特别是春节,外出打工的同乡兄弟、姐妹回乡过节,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往往经受不住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随同外出打工而失学,而且往往是群体性的,因此,春节期间,是控制辍学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简报、标语等渠道大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使家长进一步认识让子女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明确没有学完九年义务教育是违法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依法治教摆到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措施保证教育法规的贯彻落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使广大群众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法‛的高度来认识,使各级干部认识教育是裕民之路,使社会各界认识到支持教育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3.认真履行职责,依法组织入学。为了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健全控辍的工作责任制。学年初,由县长与乡镇长、乡镇长与村长、校长签订《控辍工作责任状》,明确学额巩固动员流生复学责任,并把动员流生复学工作纳入考绩、奖励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学校管理,构筑控辍防线 提高办学效益是保学控辍的重要途径。学校是育人的基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影响着办学质量,而办学质量的高低与学生辍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加大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单纯追求升学率,使学校只为几位尖子生服务;单一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毕业后无一技之长。目前的办学体制,升学制度还没有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一时难以从根本上转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来。一些学校、教师有意排挤后进生,后进生受到冷遇,自尊心受到伤害,弃学了之,因此,要把学生留在学校,让他们乐学,就必须实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加强薄弱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薄弱初中校建设,在经费投入、教师配备、设备更新等方面给予倾斜,尽最大可能消弭学校间的落差。同时,多形式、多渠道地挖掘办学潜力,支持薄弱学校教育的发展,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使学生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教师的政治素质入手,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认真组织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内容,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要让广大教师明白,在一个班级中,五、六十名学生中失学几个,看起来是少数行为,比例不高,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却是百分之一百。不断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4.加大帮扶助困力度,尽量减少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对于经济困难而中途辍学的贫困生,学校收费应该实行‚减、免、缓‛办法给予帮助。社会资助是帮助特困生入学有效的途径,要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扶助贫困生,使他们完成学业,有效地控制初中生辍学。学校、社会对贫困生的资助,激励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信心,从而提高初中学额巩固率。
5.健全学校制度,增强工作责任感。为了及早发现初中生辍学念头,学校实行上课班长或科任教师点名制度,发现学生无故缺课,应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原因,一旦有辍学苗头,班主任及时家访做动员复学工作,并建立档案跟踪记录。学校在学年初与班主任签订工作责任状,明确要求班主任应认真履行控辍工作职责,采取措施使班级的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并把学额巩固工作纳入班主任、科任教师评优、评先、奖教、晋级的重要内容。学校还可建立帮教制度,减少学生因学习跟不上而产生辍学。为使帮教工作落到实处,不定期跟踪检查转化成效。并对学习或表现有进步的学生在公共场合给予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
6.实行适当分流,让学生学有所得。对于一些文化课程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应适当地引导他们参加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习得一技之长,尽最大努力地提高他们的素质,不求人人成为栋梁之才,但要求得人人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人。
(三)加强教育督导检查,有效控制辍学
7.遏制农村学生辍学问题的对策探讨 篇七
1. 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
近年来, 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不包分配, 就业发生困难, 所以一部分农村家庭凭借子女考学而跳出“农门”的希望破灭了, 于是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从而导致部分家长不支持子女上学, 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很容易辍学。
2. 市场经济的冲击。
当前, 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 部分农村家长难以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 认为子女读十几年书, 即使考上大学, 家庭也难以承担高额费用。如果考不上大学, 读完初中与读完小学, 出去打工没有大的区别, 甚至连一些中专毕业生外出打工, 挣的钱也不见得多。因此, 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 往往都会被眼前利益所吸引, 放弃读书去打工挣钱。
3. 学生厌学。
学生厌学是当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成绩差, 对学习惧怕, 所以会厌学而导致逃学、辍学;二是少数教师水平低, 不会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学习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厌学。
4. 智力基础薄弱。
农村学生由于学前教育缺失, 智力未能得到很好地开发, 但学校教学用的教材是统一的, 学校的要求是统一的, 评价标准是统一的, 升学考试或高考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标准也是统一的, 这样农村教师不得不加大教学力度, 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或学困生由于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于是选择了辍学。
二、对策探讨
1. 牢记教育的本质。
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 校长要深刻理解教育的内涵,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育效绩的评价要做好导向, 决策者要把握时代的脉搏, 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 重视教育规律。
干任何事都要讲绩效, 教育也不例外, 但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 一是显效慢, 不能急于求成;二是显效对象特别, 教育的成败不能直接表现出来;三是教育对象的发展也有自身的规律。因此, 我们要找到最佳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乐意接受教育, 乐于学习。教育者要不断认识和探索教育规律, 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因材施教,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都能成功。
3. 掌握学生心理。
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应该是职业道德的根本。学生毕竟是孩子, 他们需要我们去教育, 但这种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否则一片好心可能产生与意愿相反的结果。据调查, 很多学生厌学是因为得不到老师的理解, 感觉学习压力很重或者无法承受, 而这些压力大多来自老师。因此,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
4. 认清农村孩子的特点。
农村孩子有着独特的特点, 他们胆小、封闭、孤僻、倔强, 不愿与人交流。同时, 农村孩子因为自小生活条件艰苦, 其生活习惯差, 知识底子薄, 不会安排学习时间等等。因此, 教师要在学生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疏导他们的心理, 开拓他们的视野, 弥补他们的不足, 构建他们的认知结构, 从而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 热爱学习, 尽快地发现和发挥自己的特长, 从而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 扬起理想的风帆。
5. 做好榜样示范。
学生年龄小, 可塑性强,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
6.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8.农村学生辍学原因思索 篇八
一、辍学原因分析
1、教育自身原因
我認为,学生辍学的本质核心根源,主要还是教育本身的弊端,尽管我们也在不断的改革。我们的教育弊端主要表现在:教改措施落实不够,教育方式单一,实质上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无情趣;教师队伍不稳定,相当部分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着无心从教、厌教、懒学等现象。
2、社会原因
一方面,读书难以直接改变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或压力的驱使下,家长支持子女外出打工以增加收入,大量青少年也渴望像外出的民工一样,年终时腰包鼓鼓回家过年,因此便中途辍学而成为了低学历的从事一些简单工种的民工。我国自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之后,人们在心理上还难以适应。
3、家庭原因
有些农村家长,送子女上学只是为了跳出农门,想法简单而现实。子女如果学习成绩不好,估计跳不出农门,就干脆让其辍学,反正会识字、会算帐就够了。父母离异、病故及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一般来说性格孤僻内向,加之学习成绩不佳,心理压力大,故选择辍学以求解脱。
4、学生自身原因
目前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因娇生惯养,孩子大多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懒惰,不能克服自然、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影响,自己放弃了学习。大多处于13至16岁的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剧烈,个性突出,一般具有叛逆心理,心里素质差,加之有些家长和教师观念未转变或者是自身素质的因素,简单粗暴地惩戒学生频率较高,致使学生因受责骂而赌气,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厌学、逃学、最终弃学。
二、辍学应对策略
面对农村学生辍学现象,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些许思考和建议,把它说出来,但愿对改善现状有所裨益:
地方教育局综合评价农村初中学校时应把巩固率所占积分至少提高到60%,这也是把实质上的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否则学校及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绩的积分而给学生所施加的压力(如"题海战术"等)会把更多的学困生"逼上梁山",即辍学。
落实素质教育政策,明确素质教育的概念和操作定义。改革中学考试制度,对部分课程实行开卷考试,切实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除中考和其他大型的联考外,平时考试让代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科学出题,让每一次平时考试都变成对学生自信心的加油和充电,力争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机制;而我们现今的平时考试的客观效果并不是这样,可以说,依然是在反反复复地打击着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心,等到没有了自信心,学生也就辍学了。现今的初中生大部分害怕考试、讨厌考试。期中期末考试时,学生因为不会做、又不能作弊、也不能交卷而如坐针毡,望着学生一双双怨恨的目光,有责任心的监考老师心如刀割,这种感受很多教师已经体味够了。
依法办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硬性规定不补课不上晚自习,向每星期五天里的白天课堂要效果,让学生多一点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阅读的时间、观察生活的时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外国。教育办得好的国家,给学生的自由空间大,人家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强,最终能真正为人类创造点东西出来,而我们的学生呢?这恐怕也是至今没有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人荣获诺贝尔奖之原因吧。如果家长及社会有关部门因为怕麻烦,把对学生的晚上及节假日的管理也推给学校,那么,不仅对教师不公平,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为学生确实需要一片自由发展的蓝色天空啊!
建议在教师聘用制度上别搞花架子,要切实实行岗位制,定岗定资。对于多年实践证明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师,无论职称文凭的高低都要大胆使用,放在恰当的岗位上,以肯定其工作能力和质量,使之能体会到"多劳多得",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充分调动起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能用平和的心态,正常的而不是扭曲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
强化班主任工作,是稳定学生防止辍学至关重要的举措。稳定的班集体,离不开积极能干的班主任。班主任必须由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担任而不是任何教师都可以硬性地让他担任。防止辍学现象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耐心细致的工作。
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只靠学校靠教师是不够的,它离不开家长及社会各部门的有效配合。
以上是我对现今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一点思考和建议,尚恳望教育同仁和关心教育的领导及有志之士斧正。
9.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篇九
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均高于城镇。2006年,全省普通初中辍学率为1.5%,而农村普通初中辍学率为1.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辍学学生中,男生要多于女生。2006年,农村普通初中男生辍学率为1.81%,比女生高0.57个百分点,比全省普通初中男生辍学率高0.24个百分点。大众日报记者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张炉集镇中学所了解到的情况代表了近几年辍学的新动态:1996年至1997年“普九”之初,辍学现象严重。当时,张炉集镇中学初一入学500多人,毕业时不足200人,平均一个年级一个学年要流失100多人。时至今日,农村初中辍学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有的地方遏制住了辍学倾向,有的地方辍学率反而上升。
另一则报道是关于辽宁省新民市芦屯乡的辍学情况:芦屯乡目前只有1所初中,初一新生入学时有学生 170人左右;到了初二,就要减掉30多人;升到初三,就剩下110人了;最后参加升学考试的仅100人而已,其中只有一半的人能升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新生入学时,学校将他们分成4个班;到了初二便重新编班,减成3个班;等到初三,又将3个班编成2个班。其中有些人还不能顺利毕业。
而《青年报》2004年2月18日刊登了一则关于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沈土中学的辍学情况报道:该校今年开学时多达49名学生没有到校报到,此现象引起了学校和当地政府部门的震惊。据称,这次“流生事件”绝对不是一场虚惊,事件已经在当地乃至整个浙江省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还引起了浙江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近日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实施情况时指出,我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全国2861个县级单位中还有431个未实现“普九”;已经“普九”的部分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居高不下,一些省、自治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在5%以上,个别地区达15%左右。
农村学校防辍控流是一项比较棘手的工作,难度相当大。一提到辍学,人们就很自然地想起了贫困。但国家近年来对贫困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经济方面的原因应有所缓解。但为什么许多农村中小学的巩固率仍远远达不到98%呢?我们通过调查分析,掌握了农村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家庭经济困难、读书观念淡化、厌学情绪严重、法律意识淡薄。针对上述原因,要对症下药,广辟控流渠道,确保控流到位,以求收到良好的成效。它事关“两基”评估工作的成败,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我国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整个基础教育的成败。
二、农村学生辍学原因的探究
(一)社会原因
1、家境贫困。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有的农民尚未脱贫,面对几百元的学杂费,家长只好望而却步,2、学习毅力不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一些天灾人祸,使少儿产生危机感。其应对挫折的能力自控能力又偏低,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行为。而且“读书无用论”在社会还有一定市场,升学无望,使少儿产生失望感。
3、挡不住下海淘金的诱惑。有的中小学生未完成学业就去打工,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进不去,就去个私企业、家庭作坊或餐馆、舞厅。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农民错误地认为:义务教育就是读书不要钱,读书要钱,有钱就读,没有钱就可少读或不读,你管不着,这也是造成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
4、传统观念影响。“重养轻教”,“重男轻女”的封建残遗思想仍在作祟。导致许多女生辍学,辍学女生远多于男生。
5、周边环境因素。农村中小学学校周边环境令人担扰:第一,周边治安环境欠佳,学生缺乏安全感。第二,一些个体业主利欲熏心,出租一些不健康书刊,向学生推销酒,还引诱学生进入录像室、游戏室。第三,一些社会腐败现在也对家长和学生产生影响。比如,走后门、拉关系、送礼品等。
(二)家庭原因
首先,有的婚姻破裂家庭的子女连生活都无人料理,别说监护读书了。子女多的家庭,有的家长不但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且还有重小轻大的思想,家长认为:男孩读书谋出息,女孩打工置嫁衣,过早地把女孩推向社会,导致学生辍学。
其次,一般说来,农村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较低,不懂得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对子女的受教育状况漠不关注,另一方面是矫枉过正,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于溺爱又不注意引导。前者听之任之,孩子产生放任心理而辍学。后者则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极端行为来与家长对抗。
再次,广大农村多子女的家庭不在少数,在相同经济收入的情况下,生活相对比较困难,负担多子女上学读书几乎不可能。在农村,靠种地维持生活并供一个孩子读书就已不轻松,多生、超生,导致家庭贫困加重,也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精英教育”,望子成龙心切,这是有前车之鉴的。长春市二道区十佳少年,周晓旭曾获20多枚奖章及奖牌,最后却因“超前学习”“第二课堂”等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脑血管畸形、破裂,而离开人间。悲剧足以引起人们警醒。
(三)学校原因
1、学校培养目标的偏差,是造成辍学现象的主要教育原因。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70%以上。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在接受过一定的学校教育后都要留在或返回当地。可以说,目标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地表现为单一性、应试性、离家性和唯城市性。正是这种目标定位,使农村教育呈现出种种不合理的现象。
2、办学条件差:有的学校设施不全,连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都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办学思想单一: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标准是成绩----特别是中考成绩,为此,学校领导、教师都把抓成绩,抓优生成绩放在重中之重,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就很少搭理,甚至无暇顾及了。因此,成绩差的学生差的学生不免产生失落、厌学情绪,反正初中文凭不值几文钱,不如趁早收场,另找出路。
3、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教育态度不佳。调查中,有41.7%的同学认为教师采用辱骂、体罚的办法来教育他们。导致他们赌气不学,基至逃学,来逃出“学习”的阴影。
农村教育缺失。农村学校教育还远没有离开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没有成为教育的实际行为。为了追求合格率和升学率,很多学校让教师动员学习不好的学生退学。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时有伤害学生的行为发生。近些年农村教师学历有所提高,但是,教师的实际学识水平、能力和思想素质与其学历并不完全相称,这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
(四)自身原因
1、学生学习缺乏责任感。这些学生往往认为,他是在为别人学习,而不是在为自己学习。他们把学习看作是枯燥的“读书”,学习就是争分数。争分数的目的就是给长辈和老师看。再来是对所学的学科缺乏兴趣。对学科不感兴趣的结果是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往往在擅长的学科上被表扬,却在别的学科上被狠狠地批评,久而久之,就对什么学科都不感兴趣了。
2、性格原因。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任性蛮横,一旦遇到不顺心者,就会选择辍学出走这种极端方式来发泄心头的不满。不顾辍学会造成一些严重伤害后果。辍学的实质是儿少发泄情绪、逃避现实、无价值的表现,是他们与社会沟通的一种独特方式。
3、耐挫能力低。学生学习屡遭失败,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长期的失败,将自已夜以继日的辛勤当泡影放飞,最终偃旗息鼓了。学业的失败,不仅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而且是造成农村学生厌学、逃学进而辍学的直接心理原因。
4、学习观念的迷失。学生对“读书为何用?”存在盲区。这些年大中专生毕业不包分配,就业难,加之社会上存在没有文化也能挣大钱现象,这对一些学生影响很大。且缺少正确的读书观,对去不去读书持中立态度。
三、预防辍学的对策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明天,关注他们,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拥有3亿多少儿的中国能否在竞争中取胜,是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前途的大事。所以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使辍学业率降低限度。那么,如何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的辍学问题呢?笔者认为,参照以上的原因分析,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措施:
(一)关爱学生,消除辍学心理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挥出来。教育,说穿了,应该是一种发现。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伯乐。要善于发现,发现每一个人特别是有特长的学生的特点;而且不但善于发现,还善于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超常发挥。教育者不会发现学生,学生不会发现自我,都是一种很可悲的事情。
1、应懂得赏识自己的学生。尤其要懂得赏识学困生的优点。其实一位成功的老师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去看你的学生,其实,有些就是当你指出后,学生未必都能改正,而学生受到鼓励和赏识之后,所产生的不懈努力会一直持续。赏识能产生动力、动力产生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能力的提高。笔者曾遇一个差生在他的是日记里写道:“谁愿意当坏学生?只不过稍有点儿错,老师就批评,就让请家长;班上一有啥问题,不管是不是我做的,就将往我头上扣。我偶尔也想做一点好事,但知道做了也不会有老师表扬。想着心里就来气。”为此千万不要吝啬你赞美的语言和行为,它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
2、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不依赖别人。教育要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生活有鉴别能力。最终使学生勤学好问,成为“有用的人”。
3、要让学生在乐中求学。不要“强迫”学生学习。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果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学习逼得过紧的话,学生就会变得比较焦虑,不耐烦。最终也就谈不上对学习有兴趣了。
4、狠抓学生“减负”工作。就是要在教材上下功夫,要少而精。既要督查所属学校随意征订格纳课本外的资料现象,也要对某些部门“送”给学校一些“换汤不换药”的资料予以抵制。
(二)加大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坚持助贫截辍
1、建立政府的或民间的助学积金会。筹措资金,对家庭经济实在困难的学生予以资助。对特困生的学费、杂费等实行减、免、缓政策。
2、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现象。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利用学校开学之机以任何理由向学生搭车收费。
3、继续抓好“希望工程”建设。实施“希望工程”以来,建起数千所希望小学,使很多贫困地区学生持续读完小学、中学。所以应加大“希望工和”、“春蕾计划”等救助活动力度,广泛发动社会积各界开展扶贫助学活动。
“扶贫”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应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地区城镇化进程,并且要减小过大城乡间差距。常言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只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村的经济发展起来,其也就可能反过来刺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了。
(三)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坚持心理防辍
在学习困难学生身上,他们的认识缺陷是次要方面,要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围绕学会做人,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启发思想交流;开展个别谈心,激发上进意识;组织教育基地活动,接受形象教育;组织义务劳动,感受为人的乐趣,提高做人的素质。
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有内因和外因。我们要善于利用外部诱因激起其内因的质的变化,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我价值,激发自信。学习困难学生中,不少人不是不想读书,而是因为在家、在校、在社会受到不公正对待,心理上蒙上一层阴影。他们会中途辍学,浪荡社会也是心有苦衷,出于无奈。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同情和温暖。所以应该组织开展一些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引导他们为集体施展“一技之长”,从而逐步树立自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诱导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切忌简单化。
学习困难学生把自已看成低人一等,缺乏自信,这是他们的共性。作为教育者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突破口”。首先要真心诚意接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取得信任,建立感情,然后才能了解他们,熟悉他们,要多方面了解,了解其爱好和忌讳,了解其长处和短处。针对性教育,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搞“一刀切”。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就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对学习困难学生能否给以公平的爱,这是他们心灵中十分敏感的问题。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果教育上稍有失误,其结果必然是雪上加霜。所以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摆正感情天平,一碗水要端平。而不是以学生的相貌,成绩的高低,机灵的程度,或以老师个人的喜爱定优劣,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教育不应是学校单枪匹马,而应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构筑起一种良性的教育氛围。因为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而社会教育是条件。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依法治辍
政府职能部门应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做到家喻户晓,对经教育开导、屡教不改的辍学学生的家长予以法律制裁,使这类家长认识到:不督促、不监护自已的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宣传工作是控流防辍的基本保证,一定要组织召开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专题会议,使教育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同时分管领导负责召开学生家长会,村干部分头到学生家庭组织开家庭会,帮助学生家庭排除学生入学的阻碍因素。还要成立教育执法队伍,对其子女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还对拒不悔改的家长进行经济处罚,至直学生入学为止。
(五)进行大力整顿,坚持教改堵辍
1、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对于办学条件不是很好的中小学,应采取“撤并”办法,并入条件好的学校,集中投入资金,更好的改善办学条件,更好地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针对教师队伍,首先应提出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现任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再者,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快速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最后,应培养农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2、重整教育目标,调整课和设置,构建立体化的教育目标体系。农村中小学不能把教育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应试人才上,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要构建起既能使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又能使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还能使学生毕业后就能服务当地的立体化的教育目标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本着使学生既能学到文化知识、又能有多种出路和前途的原则,所以开设课程应全面化。再次,在教育评价上,不能仅仅把住学校升学率的高低,更要把学校是否培养学生具有多种出路和前途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指标。此外,学校和教师还要做好对学生及其家长因势利导的工作,分析形势、阐述原因、讲明利害,使教育分流能够顺利进行。
3、加快加大素质教育步伐,让学生既来之则安之。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在开好、学好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让艺术教育进入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发展个性的良好环境。也可使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为当地培养人才,又兼顾升学的道路。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学生的辍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学校管理疲塌松散,教师不按时上课,必然导致学生纪律涣散,这是家长们择校的原因之一,又是造成学生辍学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全面实行岗位责任签到制,严肃整顿校纪校风,对教师先后提出德、能、勤、绩四大方面的奋斗目标。此外,还对学生装的学籍进行了正规化的管理,有力地控制了“自然流失”现象,同时建立严格的包干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控制学生辍学的激励机制。每学期初和学期末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实是求是地评比总结。
三、农村学校防辍学的思考
“辍学问题”是当前农村学校实现“两基”目标、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棘手问题。而辍学问题不是孤立问题,解决办法在不同地区也略有所不同。但如何创造可能的读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解决学生辍学的直接关键;并提供优越的读书环境,为读书营造良好的“气候”,形成价值取向,是最终解决辍学问题乃至其它教育问题的本质所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要不断地学习、探索现代教育理论,注意并研究现实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开浑身解数,不仅仅是要将学生留住,让他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总之,控辍防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综合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密切配合,只有动员、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扎实抓好控辍防逃保学工作,才能确保孩子们一天天健康成长。
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马治平当前,我区正在进入普九工作的扫尾验收阶段。南部山区的农村中小学更是在非常忙碌的落实普九验收的各项指标。然而困扰山区农村中小学顺利完成普九任务的症结却是学生入学率较低,辍学率居高不下。地方政府和学校也曾下大力气来抓,甚至采取了一些过激的手段然而却收效甚微。笔者曾长期从事农村中学教育工作,对此颇有体会。导致中小学是辍学的固然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社会原因。首先,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价值体系日趋多元化,生存方式多样化,过去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通过考试找到工作,改变命运的生活方式已不再是唯一出路。面对上学有些人已变的不在像以前那样热衷,更有甚者还在追捧所谓上学无用论。上学无用这种观念在农村中有一定根基,很多家庭的孩子辍学都与受了这一理论的误导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近几年来上学交费不包分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山区经济落后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少,加之劳动力就业市场还很不完善,以致于很多学生求学期间花费了父母不少血汗而就业却遥遥无期,只好呆在家中守望,成为农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学生本人和家庭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和失落之中。一些不甘平庸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外出打工谋生,短期内大都混的比较落魄。这些典型成了那些本来对上学不抱多大希望者很好的反面教材,上学无用论一时刮的铺天盖地。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巨大的劳动力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掌握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然而教育体制的改革却未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由于成绩、家庭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学生大学选择了师范院校等一些综合类院校,学生在大学里一般只能学到一些脱离实际的空头的理论。他们根本不了解社会,不具备社会急需的技能,再加上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大学毕业等于失业。对于生活本已十分贫苦的农民来说希望供养子女上大学来改变他们命运的梦想似乎一下子变的遥远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民供养子女上学的积极性。再次,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尚不健全,用人单位只重学历不重能力,不论什么岗位都要本科以上文凭,一段时间内技工、中专文凭的人很难找到工作。然而农村的实际是大部分家庭生活捉襟见肘,希望以较小的投入,尽早的找到一份工作以缓解家庭的燃眉之急。大学上不起,中专毕业又没人要,这就让一些农民暗自打消了供养子女上学的念头。最后,一些地方政府总是以各种借口不很好落实国家的助学贷款项目,一些通过了层层筛选最终坚持下来的贫困家庭的学生却因为学费无法落实而被拒之于大学门外。这怎能不让那些打算供子女上学的家长寒心呢!也许你会说我们说的是初中生辍学的问题,你却说我国的高度教育、职业教育、就业等问题,这究竟与初中生辍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如果你站在农民的角度上想一想你就不难理解这一问题。为了让孩子上学钱没少花到头来却找不到工作,很多农民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农民做事总是非常务实的,他们决不作自认为没有回报的事情。在他们之中很多人看来如果让子女上学最终却无法就业,那还不如不让他们上学。纵然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可是你无法让农民一时明白上学不等于就业。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二 家庭原因。
(一)在提倡竞争的现代商品社会,社会上到处流淌着欲望的气息,每一个人都绷紧神经使出浑身的解数挣钱,人们的心理普遍浮躁追求快餐式的生活。生活的节奏很快,贫富的差距拉大,为了尽快致富有些农民看到的只看眼前利益,不愿做那些后果难测的长期投资,他们觉得与其供养子女还不如让他们辍学在家帮自己干农活、放羊、做点小生意或外出打工。尤其当他们看到一些人目不识丁却腰缠万贯,而一些有工作的人却一生过的很平淡时更加坚定了他们不支持子女上学的决心。这也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一个原因。
(二)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多年,然而南部山区一些农村家庭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家中几亩薄田仍缺乏劳力耕种,虽然他们也想上学但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一些早已辍学,在外打工孩子每次打工回来总是打扮一新,穿着新衣、拿着手机、抽着香烟,花钱很大方,他们总是向还在上学的同伴讲外面的世界好精彩。这对于那些分辨力不强,对上学又没有多大兴趣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有人甚至也辍学到外打工。
(四)农村缺乏接受教育的文化背景。有些落后的村落至今没有一个在外工作的文化人,缺乏榜样的示范作用。有些家庭更是几代人目不识丁,家庭中没有上学的传统,他们也没有那种希望通过上学改变命运的强烈的愿望,对上学缺乏信心,这就是那些越落后的地方越不热心教育的原因。
(五)山区农村经济落后,不少地方仍然残留着种种陋习、偏见,如重男轻女、提倡早婚等。我们从农村中小学女生入学率较低辍学率居高不下就可以看到这种陋习的影响。有些家庭子女众多就让男孩上学,女孩辍学在家。十六七岁的女孩,还未完成初中学业就已嫁人的在农村已屡见不鲜。这种陋习在贫困的农村根深蒂固,它直接影响着女生完成学业。
(六)家庭不和,父母感情破裂,夫妻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家庭破裂的不祥阴云笼罩在孩子心头。更有甚者,有些父母更是将孩子当作他们的出气筒,发泄他们的情绪。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中孩子们的心理长期处于一种紧张恐惧之中,他们惶惶而不可终日那里还有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去呢?那里还想到学校中去呢!
(七)有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上学漠不关心,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从不过问,比如从不问子女学习怎样,有没有什么需要父母帮忙的等等。开家长会他们也不参加,学生的成绩单他们也不看,学生旷课了,和学生打架了他们也不管。更有甚者还老是向学生泄气,说什么“我不指望你考上”“学不学那是你的事”“我看你就不是上学的料,趁早回家帮我干活”学习本来就是很苦很累的事情,学生不能从家长那里得到丝毫鼓励,反而受到了嘲讽和冷落,他们怎能不心灰意冷呢!再加上在家庭中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学生身上的恶习不能及时得到纠正,等到事态严重,学生已根本不想上学或无法上学了。三、学校原因。
(一)现行初中教材只注重繁琐的知识体系的传授,与生活实际严重脱离。这些知识只对打算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有用,对于大部分初中毕业走上生活道路的学生作用不大。所以有些人就产生了上个小学就够用了,上不上初中一个样的想法。
(二)有些贫穷落后的乡村,中小学校舍简陋,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尤其缺乏学生喜欢上的音、体、美等课程的老师。这些学校管理混乱,人才匮乏,有些科目严重的缺乏专职教师,有些老师一人身兼数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低下。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地理偏僻信息闭塞加之管理混乱,这些学校的老师们大都知识贫乏,教法单一,敬业心不强,很多思想偏激的家长和学生就认为在这样的学校上学简直是浪费生命。
(三)学校硬件建设滞后,校舍严重不足无法解决大部分离校较远学生的住宿和吃饭问题。有些学生所在的村落距离中学十分遥远,且交通不便,学生每天上学须步行十几里的山路天天如此学生劳苦不堪,加之中午饭只能吃一些从家里带来的干粮,下午时分已是饥肠呱呱,于是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便产生了去意,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辍学。
(四)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不完善,对学生组织管理不力,一些学生违反校纪得不到及时处理以至于他们身上恶习越来越严重,最终积重难返无法再在校园上课。一些老师工作观念淡漠对学生漠不关心,对学生的困难不闻不问,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在这样一个缺乏爱心的精神荒漠,学生得不到任何学习的乐趣。有些教师敬业心不强,专业能力欠缺,教学手段落后,上课满堂灌,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一些老师更为冷酷对学生脏言恶语相加,甚至体罚学生。一些老师害怕后进生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对这些学生冷嘲热讽,巴不得他们早点辍学,甚至不让这些学生考试,学生脆弱的心灵经受不住这样的折腾。总之,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学生早已丧失了信心,在他们看来学校已不在是他们理想的乐园,只有一走了之。只有认清了原因,我们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我们只有把这些造成学生入学率低,辍学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一解决,山区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才能彻底改变。提出这些问题只是抛砖引玉,只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切难题便可迎刃而解。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根据省市2009年控辍有关文件的要求,开原市教育督导室于4月中上旬对全市初中辍学情况进行了调查。2008—2009学初开原市初中共有学生18396人,到目前累计辍学190人,辍学率为1.03%。辍学率虽在规定的控制范围之内,但绝对辍学量仍不能令人满意。为了分析初中辍学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教育督导室结合省市控辍监测点校的检查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工作,开展了初中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并具体研究、探讨了控辍保学措施,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1、学习困难,导致辍学。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大幅增加,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学生不会学习。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反映:小学毕业生的各科平均成绩达到75—80分的学生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而平均分在75分以下的小学毕业生占30%左右,这部分学生极易辍学。二是新的课程改革没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如:初中英语是在小学学两年英语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一些村级小学没有英语教师无法开英语课,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 2 英语基础,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学习很吃力。三是初中教育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学困生”极易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在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极易辍学。
2、厌恶学习,导致辍学。调查发现:辍学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学困生”身上,能跟上初中课程的中等生也出现辍学情况。当调查学习好的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时,一些学生的回答令人吃惊。他们说:谁愿意学习啊,太累了,压力太大了,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期盼的眼神和我们自己想通过学习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学校课程与农村儿童生活经验相距较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与相互渗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升学压力大,致使学习负担很重和心理负担比较重,学生身心疲惫。三是一些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唯书本、满堂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厌恶学习,导致辍学。
3、升学无望,导致辍学。调查发现:众多的中等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渺茫。产生这种思想苗头的主要原因:一是现在的高中教育规模远远不能满足众多初中毕业生渴望进入高中阶段求学的需要,极其有限的高中到校指标,已经过早地、客观地把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排除在外了。二是许多中等专业学校逐步撤并变为高职院校,学生必须经 3 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参加高考方能进入。而有限的中等专业学校又不能很好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三是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许多职业高中实训设施不全,学生动手操作时间不多,毕业生的实际技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学校因教学设施限制,不能根据社会需求迅速调整专业设置,致使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些因素,导致一些学生放弃初中阶段的学习和本市职教学习,以致流向外地。
4、关爱缺失,导致辍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学校规模都比较小。如:美国的基础教育规模在500—600人的学校占70%左右,均是小班化教学,教师可以像家长一样与孩子促膝谈心,能对每个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学业指导和心灵的关爱,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的问题:一是即使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由于教学设施和教师的缺乏,仍然是40—50人甚至更多的大班化教学,教师难以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二是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面对堆得高高的作业本、面对种类繁多的学习、考试以及升学的压力,一些教师失去了爱心和耐心,在教学上只注重中、上等学生,对学习差的学生另眼相待,这些学生就以辍学的方式来寻求解脱。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学校不能很好地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没有培养起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迎难而上,永不言败的精神。以上是我们对中学生辍学原因的分析,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手段,来解决农村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治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杜绝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共同担负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要建立一套让辍学生返校的管理制度,由政府牵头,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及家长都要明确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对国家、社会必须履行的义务,不完成义务教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对拒不履行送其子女或被监护人上学的家长或监护人,要依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视其情况,3 给予必要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并责令家长或监护人送其子女返校。再次,对无视法律,擅自雇佣童工者,除责令其立即退回外,严格按《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劳动部等部委《关于严禁使用童工的通知》中的规定,每雇佣一名童工罚款3000元至5000元,对情节严重的,要提请司法部门依法惩处。2.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固然重要,但要使农村孩子个个升高中读大学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必需的人才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适应当前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次,转变学生为“跳出农门”而读书的观念,树立“科教兴农”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是为了升学,并非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文化,懂技术,靠自己勤劳和智慧致富,同样是个人才。
10.浅析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 篇十
昭通市绥江县凤池中学:魏志英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农村中小学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没有巩固好普九
成果,致使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造成农村中小学辍学率高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就从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作简要分析,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对策
我国到二十世纪末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每年的毛入学率高达到95%以上,但失学率、流失率也高,竟达12%左右,而且尤其以农村最为突出,那么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有哪些,以及我们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教师对学生施加压力
在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可仍然把应试教育摆在了首位,有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给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加各种压力,使学生产生厌学思想。
1、老师罚学生。在我国广大农村,虽完成了普九工作,但有些学生没有完成法
律法规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中途就退学了。根据调查,很多老师就因为一点小事找孩子的麻烦,老师采取各种怪异的办法,比如对没有考及格的学生要抄试卷几遍,或者没有背书的学生要抄课文,听写英语单词不过关者进行千遍抄,最令学生们接受不了的便是到老师办公室“站着”,一站就是一节课,要么接受老师的批评,要么就是站着“自学”,这些学生站的次数多了,也就对上学厌倦了,往往自己干脆不来读书了------退学。
2、老师看不起后进生。有些学生好动,坐不住,在课堂上经常违纪,再加上个
性强,脾气怪,老师批评他几句,他有不服的地方还顶撞老师,还有学习成绩又差,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经常叫其家长来学校,并委婉地给家长提意见,让孩子回去一段时间,反省反省,改造好了,家长再送来学校,久而久之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到学校去,孩子辍学后回家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弄不好还学坏。如今,一些小升初或初升高的差生被老师劝道:“反正你们都考不及格,干脆你们都别去考了”。于是中小学生辍学率就增高,老师们的升学率相对就提高了很多。
二、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看管
当今,父母离婚也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现象,这几年更是有增无减。从我校初中生调查来看:全校七百多名学生中,父母已离异者达0、8%,对这些离婚后的学生而言,残缺不全的单亲家庭给孩子们的幼小心灵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1、随着经济对农村的开放,使大部分农民有了剩余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源源
不断地转移到城市,农民外出打工人数与日俱增,很多农民凭借自己已有的文化科技知识,承包工厂,兴办企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企业家,当起了老板,过上了安逸舒心日子。几年不回家,更不要说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包二奶”也就不足为怪了,他又怎能与自己的老婆白头谐老呢?自然女人也就重建家庭,对于孩子来说,一颗受伤的心灵是多么渴望父母能在身边给予呵护,给予关怀,给予温暖。爸妈没了,无人看管,无人照顾的孩子们也就只好三天两头逃学,甚至干脆不去学校了,伙同同病相怜的孩子白天捉鱼虾,晚上夜不归宿,打架斗殴,吸烟喝酒,赌博上网,偷鸡摸狗等违法事件也屡 1
次发生。
2、父母的感情确实破裂。我所见过的几个邻居,就是夫妻感情不和,男的忙着
挣钱,女的天天不是打牌就是讲穿着打扮,夫妻整天由吵到骂,由骂到打,最后走上法庭,孩子的学习无人问津,作为一个懵懂的小孩子来说,既然父母都不管自己,很快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由原来的好孩子、乖孩子变成了坏孩子,迟到、早退、旷课、吸烟酗酒,通宵达旦上网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儿,哪有心思来学习?最后也只好辍学在家,悠闲自在,无所事事。
三、受“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
由于就业困难和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使很多农民都有了“考上也不分配,分配不了学了也用不上”的观点,于是读书无用论迅速在农村重新传播开来,目前,党和政府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另有个体或集团捐资助学,使得农村子女读书已不再是梦想。但据我们老师下乡调查发现,我们每到一处,当地的农民并不急于致富,而是摆出一副悠闲自在的姿态,这可能与其他地方的农民不一样,这恰恰说明了中国农民思想的局限性。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成年人认为孩子考不上大学,书读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马上回家,外出打工或者跑跑运输。即使考上大学又怎样,一来家里没有钱供孩子读书,二来读了大学也很难找工作,回家当个技术人员工资又多,还不如趁早不读。农民如是说,我们望其兴叹。
面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每年在不断回升的这一现实,这就给我们国家、社会各界人士敲响了警种,农村的教育在走滑坡之路,那么我们应采取哪些策略或对策去解决呢?
一、发展农业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经费的投入
1、放开农业经营,搞活农村经济建设。即放开第二第三产业,迈开步子在农村
搞好绿色产业,种蔬菜、水果、种茶叶、竹子等绿色产品,同时兼副业生产,科学养鸡、养兔、养羊、养猪等产业,另外也可采取招商引资的政策,让外来的商人或老板到农村去投资,兴办小型企业、大办乡镇企业。所有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法规,相应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腰包鼓了,自然有钱送子女读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以我认为放活农民,教育就有希望。
2、要减轻农民的负担,必须施行农村税费制改革。目前中国农村税费制改革已
在全国全面展开,农业人口达6、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四分之三,减负幅度在30%以上,农民得到的好处预计在300亿元以上①,我们相信,这条措施的实施会使农民直接受益,从制度上完善了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渠道,从而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必要的经费投入,为我国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样也就使农村中小学的辍学率得以控制。
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1、教师应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在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一点小事就采
取各种手段来惩罚学生,这在教学管理中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同时也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即使学生有过激的行为,我们做教师的要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当心与心面对,心与心的交融,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②。否则只能导致学生辍学。
2、做好转化后进生的细致工作。后进生也叫“双差生”,即纪律散漫,学习成绩
差,面对这部分差生,我们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最终的结果是“走人”,那么转变后进生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到突破口,从许多转变后进生的个案中,我们发现:有的通过找闪光点,使后进生找回了自信;有的通过赏识教育,让后进生找到了好学生的感觉;有的通过情感对话,层层深入递进,让后进生悟出生活的真谛;有的通过真情的付出,滋润后进生干涸的心田;还有的通过义正严辞的敲山震虎,使后进生猛然醒悟③、、、、、、。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我们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还怕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升学率提不高吗?
三、父母离异造成家庭教育弱化,部分学生辍学--------如何面对这些“特殊学生”
呢?
1、家庭中离异后的父母或者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应积极帮助孩子树立信
心,克服自脾心理,因势利导给予孩子学心上的辅导和督促,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去奋斗,这样就不至于辍学在家务农。
2、学校的教师应该设法用学校、班集体的温暖去弥补失衡家庭温暖的不足,努
力用师爱去补其父爱母爱的不足④。我们知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培养身心健康的祖国花朵是中小学教育的使命,面对社会变革中产生的“特殊学生”我们没有理由回避。
四、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今天,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源于我们教育事
业的发展,如果我们不读书、不多学知识,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再重蹈历史覆辙:“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根除破旧陈腐的观念,消除“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当前各级各类学校都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师资力量,能使更多的学生圆自己大学的梦想,同时整个社会就业渠道拓宽、畅通。教育部长陈至立曾指出:大学生不念大学也得长大,也得有个劳动岗位,但多学些知识路更宽一些。所以我们中小学生就更没有理由辍学而不读书。
总之社会各界针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严重这一问题加大力度来加以控制,让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使农村教育不再成为一块心病,使高辍学率变为高入学率,从而推动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参考资料:
① 《农村税费制试点促进分级管理》-------《现代教育报》2003年。
② 《班主任之友》-------2007年第1期第9页。
③ 《班主任之友》-------2007年第5期第36页。
④ “特殊学生“解读与对策--------《现代教育报》2003年。
11.农村“辍学生”心理分析与疏导 篇十一
一、自尊心理的分析与疏导
自尊心理是一种个体的心理品质,是个人的心理品质的肯定性评价,是个人要求得到别人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于青少年,这种自尊意识能使他们增强独立意识,减少依赖程度。积极的自尊心能促进人们正确地自我评价;消极的心态则会使评价失真,甚至是面目全非。
学生在学校里,当学习的成绩或师长的评价与其自尊需要不相吻合时,他们就会自暴自弃,离家出走,直至永远告别校园。笔者曾经问过一位一度旷课、逃学,现在又回校上课的初二女生,你是如何看待学校的学习生活,她说:“有人管吃喝,有人管学习,没人管我们的情感世界,可我们不是小孩子,是需要感情的。”由此可见学生的情感世界需要得到关怀和尊重。为此,教育工作者一是要引导学生加强修养,把自身低层次的自尊发展为高层次的自尊,把自发的自尊变成自为的自尊,把学生自我在人格、生活、爱情、成才上的自尊融到民族自尊和祖国的尊严之中,使他们的自尊心内化为自觉为祖国而奋斗的责任感;二是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客观地自我评价,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自己的内心平衡和心理稳定;三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从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人手,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掌握批评时的分寸,切忌“暴风骤雨”,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逆反心理的分析与疏导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当事人产生了与其主观愿望相反的感觉,从而引起一种反向的要求和行动的一种心理现象。
学生强烈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笔者见过读初一的一名农村学生(男),因犯错误不接受班主任老师的批评,一气之下,书包一拿干脆地说:“我不想念书了,把开学初交给您的钱还给我吧!”这时,我们教育工作者,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控制自已行为的能力;二是要引导学生以宽容和谦让的态度去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三是要鼓励学生学会驾驭自己的情感,优化自己的性格,做一个真正有度量、有骨气、有抱负的人。教育工作者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尤其是对于那些农村学生,只有让他们懂得自爱、自律、自立,让他们有接受教育的愿望和热情,才能使他们很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三、从众心理的分析与疏导
从众心理是在社会、团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他人行为一致的心理特征。
在农村中,初中阶段辍学的这部分学生,大多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胸无大志,得过且过,人云亦云,人走亦走。某班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竟有四人辍学,笔者问过他们为什么不上学?回答很干脆,我看某同学不上学,我也不想上了。不少初中学生中途辍学,出外打工赚钱,这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一种时尚。面对在校初中学生想辍学去打工的从众心理,教育工作者一是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增加团体凝聚力;二是要树立积极的舆论导向和行为榜样;三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健全的人格,避免盲从;四是要教会学生应对消极团体压力,加强心理上的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厌学心理的分析与疏导
学生厌学导致辍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应试教育的影响 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很小,这意味着大部分学生将失去升学的机会。有些学校受到名利的驱动,以升学率为学校管理的中心,使得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并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灌输。过长的学习时间及过重的课业负担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厌学、逃学,成为“辍学生”。
教学方法的失误在农村学校,教师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升学有望的“优生”身上,只关注文化课的传授,忽视了那些后进生和潜能生,忽视了培养和发挥后进生和潜能生的个性或特长方面的优势。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一时上不来的学生,有的教师会对其横加指责,冷嘲热讽,甚至会体罚或变相体罚,排挤差生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形下,教师的育人职责、学校的育人功能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学生对学校失去了信任和归属感。
师生关系的矛盾冲突 农村教师工作热情较高,但工作能力有限,反映在教学中往往是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由此引起师生感情不融洽。有时一些教师的行为失误,会引发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趋于强烈,进而产生弃学的念头,成为辍学生。
笔者认为,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关键是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五、自卑心理的分析与疏导
自卑心理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定势,它与自尊心理相对而存在,指的是由于某些生理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产生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
农村辍学学生的自卑心理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一是学习成绩差、犯了严重错误。二是好胜心受挫,缺少成功的体验。初中学生都喜欢暗暗拿自己与别的同学比较,如果屡次在暗暗的比较中落后,往往会使其灰心,导致自卑。三是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常挨批评。学生挨的批评越多越感到自惭形秽,抬不起头,而越这样,挨的批评又会越多,从而使其挣扎在自卑中不能自拔。四是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被集体轻视、嫌弃、冷落。五是个人意志薄弱,性格软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缺乏恒心和毅力。六是自尊心过弱,这样的学生往往不求上进,总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我评价过低,因此妄自菲薄,以至怯弱自卑。笔者接触过一名初三男生,他学习成绩很差,考试经常不及格,自感惭愧,情绪低落、消沉、抑郁、沮丧,一筹莫展,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常被教师批评,被同学们看不起,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说不如一走了之。最终这位学生还是辍学了,其根本原因是无法消除自身的心理障碍。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人潜能的发挥,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为此,教育工作者一要引导自卑的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二要引导自卑的学生学会与别人沟通,给自己创造机会和成功的体验。三要教育自卑的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逆境和失败,学会驾驭自己的情感;四要鼓励自卑的学生发挥自己特长,扬长补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五要注重塑造学生坚强的性格。让每个学生懂得: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不信你站起来试试,一定会发现自己不比别人矮一截。无数事实证明,成就最大者与最小者之间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自信心,是否具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品质。
12.农村儿童辍学原因调查报告 篇十二
按说经济越发展,教育会越普及,义务教育会越有效果。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近年在农村调查,发现农村儿童辍学的越来越多,读不起书和读书无用论双双起了作用。
读不起书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毛泽东时代,虽然经济上比现在困难得多,真正受过培训的合格教师和适合教学的正规教室都很不多,村中却有很多人受过高中教育,小学教育的普及率也出奇地高。有人说那时的教育水平很低,高中生的水平不如现在初中生,这话有些道理,问题是,为什么那时的学生可以坐在教室读书,现在很多儿童小学一毕业就流失到社会上去,读不起书了。
读不起书显然不是因为现在农民比毛泽东时代还穷,而是现在读书要交很多的钱,毛泽东时代读书不要交这么多钱。现在的农村教育不仅要学生交很多钱(相对于农民的收入而言),而且构成当前农民负担主要部分的五项统筹和教育附加的大部分也是支付了教师的工资。在农业型地区,乡镇财政的2/3用于教育支出。学生不仅要向学校交正常的学杂费,而且要出各种住宿费、午餐费、校服费等五花八门的、教育部门用“勤工俭学”名义来向学生赚取的补贴教育经费不足的各种费用。
现在的教师不是回村的知识青年,而是拿到了正规中专大专文凭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国家颁发教学资格证的公办教师,这些教师的收入不再是以前村里的工分,而是国家规定的工资,这个工资数额因为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大致相似的水平,而在那些农业型地区远远超过农民的人均收入,这个水平的工资本来应该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不过,教师的人数实在太庞大,国家财政并无这个能力,便要由县乡财政支付这笔支出义务教育费用。农业型县乡的财政收入来自农业和农民,农民为国家办的义务教育付了费。
在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农民基数尤其庞大的背景下,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是不可能的,农民收入低于社会总收入增长的水平是一个基本事实。教师是行政事业支出,这部分人的工资水平应按社会总收入增长的水平增长,很多学者和社会各界似乎还有一个共识,即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应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如此一来,教师的工资水平和教育支出的增长越来越快于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以前县乡财政通过向农民收取税费尚可维持的教育支出越来越难以维持,教育越来越需要在县乡财政支出以外想办法获得收入,勤工俭学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在农业型的地区,教育的勤工俭学就是想出各种办法向学生收取费用,以补贴学校日常支出的不足。学校还越来越依赖于向学生收取学费杂费,以及各种其它费用如数不胜数的集资费。
当教育支出和教师工资离开农民收入太远以至于绝尘而去,农民追也追它不上,一些农民也就懒得追了,儿童的辍学的现象也就普遍起来。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农民大规模转移出农业的可能性不大,农民收入的增长低于整个社会收入的增长速度包括低于教师工资的增长速度的规律仍然要发
生作用,如果国家财政不下大决心支付义务教育的成本,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完成义务教育。
那些读不起书的儿童辍学回家在做些什么?有人以为这些辍学儿童回到家里在做农活或其他什么正当的轻微劳动,其实不是。他们成群结队在一起闲逛。家长最怕这些读不起书的儿童结伙闲逛,因为这时候最容易学坏,有些家长之所以拼命借钱让子女在学校读书,是担心他们被那些闲逛的孩子带坏。
不止是那些辍学的儿童到处闲逛,那些读过高中的知识青年也在村中闲逛。前些年办了很多中专,一些农村青年读了中专,但找不到工作,有些师范毕业的农村青年到学校教书,要交数千至数万元的就业金,交不起这笔就业金,就只好在家呆着。中国有9亿农民,自明朝以来的人地矛盾是人人都该知道的基本国情,三个月种田,九个月休闲因此成为当前中国农村最为典型的写照。
问题是,在那些到处是闲逛的人的农村,为什么不做一点有用的事情,比如辍学儿童的教育。当前辍学儿童的教育是万事俱备的,比毛泽东时代的条件好得多了。算一算看,有到处闲逛的辍学儿童,有担心子女在闲逛中学坏的家长,有受过较好教育的农村知识青年,甚至有找不到工作的师范毕业生,有些地方还有前些年“普九”达标建起来但因为学生太少而弃之不用的校舍,这么好的条件集合起来,岂不可以让那些闲置的人力发挥些作用,给无事可做的师范生较农民平均收入高一点报酬,让交不起钱的儿童缴远较义务教育为低的费用,不就可以让那些辍学的可能在闲逛中变坏的儿童多少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了吗?
13.浅析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 篇十三
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固然多种,但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民致富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但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出现了较大的反弹,其中初中学生辍学问题较为突出。我们曾就一些地区的农村初中辍学状况作过调查,平均辍学率接近40%,大大高出全国公布数字的平均水平。在辍学的学生中男女比例为11:19;辍学的学生中约有16.7%外出打工;48.3%在家务农或从事当地的经济活动。辍学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以往一般认为农村辍学根源在于教育经费短缺,很多农村孩子上不起学。但据我们的调查来看,辍学现象不仅发生在贫困农户,同样也发生在一些非贫困农户。教育经费不足虽然是一个长期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目前农村辍学率回升的首要原因,孩子不愿上学,家长对孩子上学积极性不高,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有下述几方面:
一是学生厌学,且日趋严重,这是目前农村辍学率上升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我们所调查的辍学生的65.3%)。厌学是农村学生最普遍的心理障碍,有的调查表明,在农村中小学中有厌学情绪的约有90%,甚至更多。由于农村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质量低,课程设置和教材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农村实际,而且内容多、难度大,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歧视后进学生,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结果就使很多农村学生即使上的起学也不愿意上。
二是农村初中教育的出口狭窄,家长供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占我们所调查的家长的51.7%)。当前由于农村教育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和农村社会环境等诸种因素使农民对教育的需求趋于弱化。农村教育质量下滑,教学内容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关联不大,许多农民认为,供孩子上学不一定能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还不如早让孩子干活挣钱。不管务农还是外出打工,比那些不上学、上学少的孩子并无多大优势。即使考上大学,几年的大学学费又是一笔很重的负担,而且如今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孩子考上大学不等于有了“铁饭碗”,更何况这几年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新一轮读书无用论有所回头,致使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长也不愿供。在务实的农民看来,还不如早挣钱早得利,然后盖房子、娶媳妇,成家立业,反而能把日子过得安稳殷实。
三是经济困难。家庭经济困难仍然是农村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占我们所调查的辍学学生的家庭的12.5%)。随着农村经济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多数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但仍然有一些家庭致富无术、无门,靠几亩地生活拮据;有些家庭子女多或家庭成员病残等原因确实存在困难,致使孩子被迫离校。在调查中,我们同时也发现,经济搞得比较活、赚钱机会较多的地区,辍学率反而比较高。如有些地区庭院经济的兴起,劳动收益可观,许多家长就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又不愿学,还不如早回家挣钱实惠”。
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不严,也是造成辍学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对“普九”成果缺乏有效巩固和提高的措施,政府、教育部门包括学校对辍学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辍学学生缺乏及时补救措施。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6.7%的辍学学生没有人对他们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即使所谓的措施也不过是班主任例行公事地进行一次家访而已。眼下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有些学校为了争取升学率甚至动员后进学生退学,成为辍学的助力。然后又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
辍学率上升问题是相当严峻的,已成为农村教育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它严重的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势必影响新一代农民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有效地予以解决。为此建议:
1、强化政府职责,加大执法力度。要进一步强化、落实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义务教育责任,对辍学实行目标管理,完善政府、教育的双线责任制。把控制学生流失、动员学生复学作为考核县、乡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坚持依法治教,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要使农民知道拒不履行义务、不及时送辍学子女返校学习是违法行为。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制度”、“完成义务教育证书制度”、“禁止使用童工制度”,建立适龄儿童入学管理数据库,对适龄儿童进行追踪调查,还可建立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学生档案交接制度、学生辍学报告制度,从法律的角度约束学校和家长的行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根据《义务教育法》和相关法律规定,组织协调教育、司法、公安、劳动、民政、工商、宣传部门共同落实,并成立相应的执法协调机构,具体负责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制止辍学问题。
2、调整农村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结构与布局进行全面改革。解决农村辍学率上升问题,关键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改变目前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模式,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农村基础教育不能主要着眼于让多少农民子弟考上大学,往城里输送多少人才,而应着眼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适应“三农”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为此就必须改革农村初中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增加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含量。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和资源优势开设实用技术培训课程,依托本地支柱产业,自编教材,形成“一乡一品”、“一乡多品”的实用型教学风格。在初二阶段可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适
时分流,实行“绿色证书”制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长,为农村初中生拓宽立业创业之路,使学生和家长切实感到读书和不读书大不一样,读九年与读六年也不一样。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农村子弟入校读书,让农村义务教育走出一片新天地,真正解决农村毕业生“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窘境。
3、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确保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是防止学生流失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重视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调整师资培养的渠道和层次,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数额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切实保障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二是出台政策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并采取适当的优惠措施,逐步实行45岁以下城镇中小学教师申报中高级技术职称和特级教师须具备农村学校从教经历的制度。政府建立专项资金,建立城镇教师“支教带教”和农村教师“跟岗学习”制度,促进城乡学校对口交流;三是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学习、工作,保证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进一步改善住房、医疗等福利待遇,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防止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
4、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进一步调整财政体制和支出结构,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专题报告,并接受监督和检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公告制度,每年由财政、教育、统计部门联合公布各县、区的投入、使用情况。县级政府要按省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安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县级财政结算中心设立“公用经费专户”,实行封闭运作,确保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对因税费改革而减少的教育经费,县级政府应在改革后的财政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优先安排,各级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5、抓好“三类群体”,把好“五个关口”。即在控辍保学工作中注意抓好学习困难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好学生入学关、转学关、新学期开学关、初二分化关和初三提前离校关,以保证在校生的巩固率。学校和教师要切实关心后进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教学管理,不能漠然不理和歧视他们,更不能把他们视作“害群之马”,有意无意地迫其退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确实缴不起书、学杂费而辍学的学生应给予资助,完善义务教育助学金制度,减免特困生的杂费、书本费、寄宿费。同时加强收费管理,坚决杜绝乱收费。
只要坚持“防控结合,预防为主,依法控辍,综合治理,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强领导和管理,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真正把各项工作做好,农村辍学问题就会得到有效
【浅析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推荐阅读:
农村学生辍学率09-28
浅析农村人力资源与农村经济发展08-22
浅析农村小学英语现状06-14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08-25
浅析我国当代农村的发展09-08
浅析农村公路施工管理10-31
浅析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07-06
浅析民族地区农村科技推广08-09
浅析仁爱版教材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