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加几》教学设计x

2024-08-09

《7、6加几》教学设计x(精选10篇)

1.《7、6加几》教学设计x 篇一

《8、7、6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8、7、6加几。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来计算8、7、6加几的题目。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用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及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掌握计算8加几、7加几、6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情境图、投影仪、课件 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1、口算:

5+4= 3+6= 4+2= 9+0= 2+7= 1+7= 6+4= 7+3= 2+3= 0+10

2、括号里能填几

3+()=10 0+()=4 4+()=9 1+()=8 6+()=10 4+()=8 5+()=7 10+()=10 2+()=6 3+()=5 2+()=9 4+()=6 3+()=3 7+()=8 6+()=9

3、分解数的组成(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复习,为下面的学习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运动会上有关饮料计算的问题,学会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运动会上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风景片及情境图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教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求出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指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3、小组汇报交流 生可能出现的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

12、13,一共有13个人。

(2)接数法:左边有5个人,然后接着数6、7、8„„13,一共有13个人。(3)凑十法;左边有8个人,把右面的2个人与这8个人合起来,凑成10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4)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5)学生汇报列式:8+5=13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让学生到展示平台上操作再用课件演示。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4、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学生,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自主探索7加几,6加几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大象看了心里可不服,它说,哼,小朋友,刚才你们是摆小棒算出来的,如果你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能计算出7+6、6+5的结果吗?如果能,那我也跟你们做朋友(课件出示 7+6 6+5)

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师:谁先来?

生1:算7+6时,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试?

生2: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师:为什么看到7都想到了3? 生:以为7和3凑成10。

师:怎么算6+5?

生1、2:看到6,想到4,把5分成4和1,6+4=10,10+1=11 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真棒!

2、小结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课题)

(四)、巩固内化,发散思维(课件展示,绿花8朵,红花9朵)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在公园里跟很多的动物都做了朋友,这时,他们来到了一处花坛边。你们看,他们发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红花有9朵,绿花有8朵。)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朵花的问题。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

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五)、应用拓展

1、帮小猫找家

师:小狗听说小朋友们这么能干,碰到麻烦就来找你们帮忙了,你看,手上写了家的地址,送他们回家吧!

6+6 7+5 6+5 9+6 8+7 8+()()+7

2、剩下8+()()+7 师:想想办法把他们也送回家。

生:填上3,送到……

3、(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题略)

(六)、小结,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课题)

三、课堂总结。

师: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今天学了8、7、6加几进位加法在计算时要用凑十法

2、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我希望你们能多动脑筋想出多种解题方法,并能从中选择出最简单的一种。把你们今天学到的回去跟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一说,行吗?

2.《7、6加几》教学设计x 篇二

青林湾小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以滨江生态休闲为理念, 打造大型的国际化、中高档的居住环境。全区分8期, 本文介绍的是6、7、8期景观设计方案。第6、7、8期共占地151 441m2, 其中绿地面积53 004.35m2, 水域面积9 891.5m2。建筑在细部处理上细致而富于变化, 是宁波市最精致的Art Deco风格建筑。景观与建筑相呼应, 并依据先期开发的构想, 运用欧洲古典园林元素, 以丰富的水景观, 体现社区环境的灵气,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社区。

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3要素, 追求严谨的理性, 讲求几何图的组织, 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 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 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西方造园艺术以意大利、法国、英国、西班牙、美国的园林为代表。意大利园林让我们感受古罗马文明的光辉、成熟的台地造园技术和对水的精巧利用;法国的巴洛克园林使我们认识勒诺特式园林对大尺度的把握和对轴线、几何纹样的精致处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则让我们找到了现代公园的源头, 如画的形式让我们真正感悟园林与西方艺术传统之间的深刻渊源;西班牙的伊斯兰园林则使我们认识东方文化对自然的另一种解释和对水的另一种精致处理方式;美式园林的特点是布局开敞, 现代而且自然, 沿袭了英式园林自然风致的风格, 展现了乡村的自然景色, 让人与自然互动起来, 同时讲究线条、空间、视线的多变。他们都是西方国家的历史、人文典型代表,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2 宁波市青林湾设计构思分析

2.1 连续的水系公园体系

利用原有的水系, 结合设计改造美化水系景观, 突出连续的水系公园体系的特征, 形成滨江生态休闲水园林社区 (图1) 。

小区北面地形起伏比较大, 因此水系的处理以自然的小跌水为主, 水从地形较高处通过层层跌落的方式自然的过渡到低处, 形成丰富的水景观, 让人驻足欣赏;北面的水系还发挥着保卫小区安全的屏障作用, 比起一般围墙的生硬, 则更显得柔美, 同时与沿江滨水呼应, 加强了小区与三江口的联系, 将两者很好的衔接在一起。

小区东面以商业为主, 水系的处理首先应当满足商业功能, 适当的加入小水渠营造商业气氛, 也能更好的与其他水景呼应, 形成小区连贯多样水系景观。

贯穿小区水系延续以往水系的处理方式, 利用原有的水系加以改造, 同时与前期的水系连接, 形成连续的水景观。

小区西侧紧靠机场路, 噪声比较大, 设计以浓密的植物阻隔为主, 利用自然的湿地水系, 同时适当的穿插漫步小径及休息平台等, 化缺点为优势, 形成小区居民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2.2 组团绿化道路

道路景观对于小区的整体风貌非常重要, 植物种植能更好的呈现道路特色, 设计以种植为特征, 形成视觉上连续、虚实相间的绿色空间, 体现生态多样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图2) 。

小区外围道路和前期植物种植相呼应, 选择乐昌含笑为行道树, 此树四季常绿, 树干挺拔, 树荫浓郁, 花香醉人, 与前期一起形成连续的林荫路。小区内部主要道路是贯穿与连接3个组团的重要景观道路, 也是整个组团的景观指引方向, 为了突出此道路景观, 主要以种植江浙地区分布最广的黄山栾树为行道树, 此树形端正, 枝叶繁茂秀丽, 春季嫩叶红色, 夏花满树金黄色, 入秋蒴果似盏盏灯笼, 果皮红色, 绚丽悦目, 在微风吹动下似铜铃哗哗作响, 故又名“摇钱树”。

组团内部道路绿化结合每一期的区域特色, 第6期的组团道路突出“晚秋”特色, 运用银杏展示的艳丽秋色, 第7期的组团道路突出“冬景”特色, 以梅花展示, 当初雪的梅林绽放盛开时, 踏雪寻梅, 芳香袭人, 定会想到宋代诗人和靖赞叹梅花的绝句“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第八期的组团道路突出“春花”特色, 运用玉兰给人以宁静及优雅的感受, 体现一种隐逸山林的野趣和春色满园的景象。沿着水系空间, 沿岸种植垂柳和桃花为主, 着意营造人工湿地景观、桃花溪径及花溪水面植物景观, 以形成自然界中绕有趣味的寻幽之地, 为植物和野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地和庇护地。

2.3 组团中央公园体系

6、7、8期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围合的方式形成组团, 也形成了集中的中央景观绿化空间, 利用这样的空间, 结合道路和水系, 布局设计成3个风格各异的主题公园, 并通过景观水系和步行道路贯穿联系在一起。这3个公园分别是美式中央公园、法式凡尔赛公园、西班牙风情公园 (图3) 。

2.4 连续性的景观道路步行体系

依据6、7、8期的布局及空间形态, 将各期的中心景观、公共开敞空间及周边的水系等优秀景观资源用漫步道连接, 形成结构性的绿化步行通廊, 也建立与居民住家的便捷联系, 为小区居民之间的邻里关系及景观绿化和设施之间的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方便居民的使用 (图4) 。

3 宁波市青林湾规划设计分析

3.1 西班牙风情公园

第6期景观的设计构想来自于西班牙的地中海庭院, 它是西班牙传统风格花园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西班牙文化是阿拉伯文化的代表之一,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 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他们常常以十字水渠的形式出现, 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4条河流;各种石子铺设的园路, 绿树成荫的长廊, 盆栽的棕榈科植物、都是西班牙式庭院的组成部分。该区结合西班牙地中海庭院的特征, 在中心景观处设置了水池和喷泉, 并通过明快的色彩和植物等西班牙符号的选用, 使居民犹如进入了惬意的西班牙小镇。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和健身需求, 结合阳光草坪、休闲廊架等景观布局, 设置了供儿童使用的游戏架及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 将园区的文化和休闲功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整体园区景观更加人性 (图5) 。

3.2 法式凡尔赛公园

第7期景观的设计构想源自法式园林。法式园林以勒·诺特尔式的凡尔赛宫为代表, 保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庄园和法国传统园林的一部分, 如轴线、林荫路、刺绣花坛、喷水池等, 又以一种新的更开朗、更华丽、更宏伟、更对称的方式重新组合, 将这些要素组织得更协调、更统一、更有魅力, 创造了一种更显高贵的园林。比起其他的园林, 勒·诺特尔式园林的轴线更突出、林荫路更长、透视更深远、喷泉、雕塑更集中、简洁。第7期景观设计运用规整的线形和强烈的铺地色彩, 塑造法式园林宏大的气势。在靠近溪流的大广场上, 设置了中心对称的景观喷泉和造型典雅的人物雕塑, 喷泉的两侧对称布置了精致的刺绣花坛, 尽头是造型别致的欧式廊架, 以溪流为前景的, 喷泉为轴线的大广场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和精致典雅的意境, 凸现法式园林的华丽、宏伟。在组团景观的中间, 还设置了一组用整形的绿篱围合而成的迷宫, 中间有一个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等待着他去探访, 小朋友能在那边玩玩捉迷藏探索道路等小游戏, 创造别具一格的活动空间, 给这个花园创造无限的乐趣。

3.3 美式中央公园

第8期景观的设计构想来自与美式公园, 美式公园以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 它为忙碌紧张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悠闲的场所, 满足了人们对阳光、新鲜空气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 公园里设置了开阔的大草地、树木葱郁的小森林、可以泛舟的湖泊、个性十足的溜冰场、回转木马、露天剧场、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等, 成为纽约市民的理想的休闲空间, 也是全球人民所喜爱的旅游胜地。第八期景观将中央公园的功能提炼, 中央设有大型游泳池及小型的儿童戏水池, 在炎热的夏季给居民提供一块清凉的地方, 泳池的四周结合地形穿插景观散步道, 联系西边以老人休闲锻炼为主的阳光大草坪和东边以儿童嬉戏为主的大型游乐广场, 使居民不出院子就能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 达到景观与居民的生活需求完美的结合。

3.4 香溪公园

充分利用原有的景观资源, 对溪流进行整治改造。结合溪流两边的植物配置, 在两岸布置临水景观小品, 林荫活动场地。木质的栈道、流动的溪水、雅致的亭架、舒适的木桥、繁茂的植物以及悠闲的人们, 形成纯朴自然的人工湿地景观, 自然界中绕有趣味的寻幽之地。

3.5 密林碧竹公园

主要营造幽深密林、碧竹寻幽之景观。幽深密林以阔叶常绿树为骨架, 营造幽深浓密的风景林, 使其成为小区隔离噪音尘土等良好的天然屏障。碧竹寻幽以各种竹类为主景, 以竹林小径引导人们漫步其中, 间配其它的花灌木。以连续顺畅的慢跑道贯穿, 形成一条有敞有闭、有大有小, 有明有暗变化的景观空间序列, 达到曲径通幽的意境。

4 结语

3.8、7、6加几教学反思 篇三

1、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熟悉的到公园玩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有趣,认为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

2、“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课标》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动脑思考,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探求、体验、归纳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教师强调出最基本的计算方法的同时仍然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时注意在通过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同时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思想,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又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个性化发展。

4.《7、6加几》教学设计x 篇四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学生基本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题目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计算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5-9的扑克牌每生一张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师手中无牌,变出梅花8和5,依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认牌,观察(梅花8 表示8朵梅花)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两张牌上共有几朵梅花?怎样列式?8+5等于几?

2、学生两人合作:

一人摆出8根小棒,一人摆出5 根小棒,看哪组最先得出结果

3、汇报交流

1接数法从8 数到13或从5数到13 ○

2凑十法8+5=138+5=13学生一边讲,教师先在牌上,○

5圈一圈再板书

4、学生两人合作,算一算两张牌上的花朵数一共是多少?比一比,谁能用凑十法说出计算过程

5、指名汇报8+47+66+5 用凑十法计算的过程

小结:不管是拆大数还是凑小数,还是拆小数凑大数,都要先熟悉几何几凑成十,下面我们来编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三、巩固练习

1、边读凑十歌边做题

7+5=8+6=

2、计算竞赛,选出每组今天的数学小组长

7+4=6+5=7+6=

8+7=7+7=8+3=

3、捉虫子,小组长给组员检查捉错

8+4=7+6=7+5=

5.《8、7、6加几》教案 孟爽 篇五

《8、7、6加几》教案 孟爽 初稿

教学内容:《8、7、6加几》,课本第103――10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体图、小棒   教学重难点   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9+2(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2分成1和1?)   2、口算9+4=  9+8=  9+6=  9+3=  2+9=  5+9=   3、口算连加8+2+4=  7+3+2=  6+4+7=   二、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103页主题图。)   1、师:星期天的上午,天气非常的好,小红、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准备买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是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   先同桌讨论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同桌讨论   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一共有13个小朋友。   生2:我们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个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三、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师板书8 + 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和大屏幕演示的一样,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想一想,怎样摆才能更快的知道答案?   (因为有了九加几的基础,学生很快就会想到凑十法)   汇报交流:   生:我们小组是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加3等于13.   哪一小组和他们摆的一样,谁再来说说是怎么摆的?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跟,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这几道题的结果吗?   背投出示:8 + 4 =  7 + 6 =  6 + 5 =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强调凑十法。(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小结: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四、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咱们的好朋友小精灵看到大家这么聪明,这么努力,它也来凑热闹了,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咱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   (课件出示苹果图,左边8个,右边9个)   师:但是小精灵有一个条件,要大家帮它算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算对了,才能得到它的礼物。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算一算,看看能不能得到小精灵带来的礼物,看那位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生1:从9中2个,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4个,和9凑成10个,然后再加上剩下的7个,就是13个。   生3:我想到了9+8=17,所以8+9=17。   教师肯定答案,并强调“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想的过程和8+9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师:8、7、6加几大家都已经学会了,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是一首凑十歌谣,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五、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课后第一题(圈一圈,算一算)   2、课后2、3、4题(背投出示)   3、练习十九第二题。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那些知识呢?

6.《7、6加几》教学设计x 篇六

1、注重知识的迁移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锻炼身体跑操,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8凑2,7凑3等,然后借助已有经验,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 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理解和掌握“凑十法”。最后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2、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设计的一些环节,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如在复习时 “小火车跑的快”,在新课开始创设了我们每天锻炼身体跑操的情境;在巩固练习时设计了“比比谁最快”的情境,这些情境的`设计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爱表现、求胜的心理,提高了课堂效率。

3、注重口头表达的训练

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说8、7、6加几的算法,凑十的过程。回答的形式有个体、集体、同桌,从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师训练的好,真正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

4、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培养

在关键处如,教师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后,并没有直接结束,而是让学生想想还可以怎么编题,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也为后面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这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就有了两种方法。在师生相互交流中,学生体验了算法多样化。

建议:

1、复习中的9加几可以交换一下加数的位置,让学生算。

2、8、7加几的算法可以借助9加几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或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教师加以引导。

7.《8与7加几》的教学反思 篇七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以闯关游戏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一比,看谁最先闯关成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生心和斗志,使之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最后进行课外延伸,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课后感觉这样设计时间上有宽度,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全班参与了活动,使整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样热闹的课堂上,会出现部分不分场合胡乱凑热闹起哄的`学生,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为什么的时候却还是自顾自“热闹”的学生,这时如果不进行纪律的调控的话,那这部分学生就只是热闹的玩了一下,热闹了一下,并没有任何收获和进步。纪律的调控也要注意要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解决,用兴趣和奖励来引导,切忌严厉的批评,因为这会使原有的平等的、愉快的课堂气氛遭到破坏。

8.7加几-应用题 篇八

8+3=11(只)

答:一共有11只羊.

⑤学校里有9个 ,借走7个,还剩多少个?

9-7=2(个)

答:还剩2个.

探究活动

找朋友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7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

写有算式和答案的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将卡片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

2.教师说得数,持有等于该得数算式的学生起立,同时高举卡片,让全班学生判断是否等于教师手中的得数.

9.《7、6加几》教学设计x 篇九

8、7加几》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多样化的算法。

3、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喜爱学习数学。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法”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看看这段时间学习的情况如何,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呀? 2,出示题目,口算得数。

10+3= 10+7= 10+5= 9+3= 9+7= 9+6= 小朋友们口算后观察:

① 在刚刚的6道题之中哪几道容易算?(小朋友们真聪明,上面一行的算式比较好算,因为我们知道“10加几就等于十几”,10的加法很容易算。)② 那在计算下面一行的9+几时,你是怎样想的?(要把9先凑成10,所以加上的数分成1和几。)③ 像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凑十法)④ 下面老师就请小朋友把9+几按凑十法说说口算过程。(三步可略为一步)总结:所以我们在计算9的加法时,就能到用上节课的知识——“凑十法”,来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质疑(提前设置):说到这里,用凑十法能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那老师就要有疑问了,(①是不是算式里面只有9才能用凑十法呢?其他的数字,如8,7,6,5,4,3,2,1.。。能不能呢?②如果能的话,这些数字该和谁一起能凑成十呢。)质疑引新:小朋友们带着这些疑问,这节课就请你们和老师一起用用已有的《9加几》的知识来帮帮8,和7找找能凑十的好朋友可以吗? 好,那下面就一起去数学乐园里看看吧。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习例1(1)学校的乐器室里有一些小军号,我们的老师把它放在了两个盒子里。(ppt)

(2)请你们仔细观察:

(自学提示)

① 是什么样的盒子。(有十个格子的盒子)② 放了多少把军号(左边有8个,右边有7个)③ 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一共有多少把军号?)④ 谁能用三句话来完整的说一说这道算式?(左边的盒子里又八个军号,右边的盒子里又七个军号,一共有多少把军号)指明回答后,集体说一说。引导学列出算式:8+7=(学生口答,ppt)学生可能列出:7+8= 3,操作探索,摆小棒。

谈话:我们可以怎样算出上面的得数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军号,和你的同桌一起摆一摆,相互说一说,我们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摆小棒和思考。

启发:我们怎样能一眼看出小棒是十几根呢?自己想办法做一做,在想一想怎样算(启发学生呈现8凑满10,7凑满10的两种不同摆法)。(3)学生讨论后指定小组回答并演示。根据回答板书:

把8凑满

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算加等。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7得15,①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用的把一个数凑成10)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一个是把8凑成10,一个是把7凑成10)(学生试着总结)小结:在计算8+7时可以用凑十法,可以把8凑成10,这时要吧7分成2和5,先算8加2的10,再算10加5得15:;也可以把7凑成10,这时就要把8分成5和3,先算7加3得10,再算10加5得15.试一试

小朋友真厉害,你们自己就探究出来了8和7的凑十好朋友2和3。好,既然我们小朋友学的这么快就掌握计算的方法了,那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呀?

出示算式:7+9= 你能计算出得数吗?这道算式也是7加几,你准备怎样计算呢? 学生交流算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凑十的过程。

启发:和7+9有关联的是哪一道加法算式?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7=16——7+9=16(引导学生说一说:因为9加7等于16,所以7加9也等于16)

小结:计算8,7加几,一般用凑十法来计算。如果遇到8,7加9还可以利用学过的9加8,9加7算出得数。所以在计算时,如果有联系的一道加法算式已经学过并且会算,就可以根据原来算式的得数来算出新的算式 想想做做

请看第2题,请小朋友用凑十法算得数。指明说说第1,3的过程。(找学生板书,让学生讲过程)

追问:前两题为什么是把一个数分成2和几,第三题却是分成3和几? 小结:你能看着算式,说一说8加几用凑十法怎么算呢?7加几呢?(用凑十法算8加几,要把一个数分成2和几,先算8加2的得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算7加几,要把一个数分成3和几,先算7加3的得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第一题。

1,先请人用三句话说说大白菜这幅图,该怎样列算式。2,先圈出10个,在算出得数 3,交流订正,在圈苹果个数的时候你是怎么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4,看图说一说,算8加3是把8和几凑成10的?算7加6呢?(指出:算8加3,要把8和2凑成10,再加剩下的1得11.算7加6,要把7和3凑成10,再加剩下的3得13)第4题。

请小朋友们先吧每组里的两道算式比一比,在算一算,填写得数。交流得数。问:每组两题有什么联系?

指出:每组两题也是有联系的的算式。口算时,可以根据有联系的算式,用已经会算的算式得数得出新算式的得数。第五题。做游戏 课堂总结。

10.《7、6加几》教学设计x 篇十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队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都已经有了比较,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用凑十进行计算。

教学评析:

一、情境入课,初探8加几算法

师:星期天上午,小朋友们到公园去玩,先来了8个小朋友,又来了3个,一共要买几张门票呢?

生:13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数出来的。

生2:从8接着往后数5个,就知道了。

生3:8+5算出的。

师:先来了8个,又来了5个,可以用加法8+5来算,(板书:8+5)那怎样进行计算呢?能用小圆片摆摆,说说吗?

学生操作

师:谁先来?

生:从5个里拿出2个给8,就有10了,加起来就是13了。

师:为什么要拿2个给8呢?谁能说的具体点啊?

生:以为8和2可以凑成10,从5里借2个给8是10,然后10和3加起来就是13了。

师:说得真好,表扬他。

板书8+5=13

/

师:看到8,想到了2,8+2=10,10+3=13,谁能来说说?

生1、2说

师:同桌说一说

练一练,8+38+68+48+78+8(抽几题说算法)

评析:本课主要是在9+几的基础上,对凑十法有一定基础上继续来学习8加几,7加几及6加几。以为有了9加几的铺垫,学生已经能基本借助手中的学具进行凑十的计算,从教学实录可看出,学生在学习8加几时已经比较得心应手了,教师通过适当饮弹,让学生通过操作,积极得出计算的方法,无论是算法还是算理都比较清楚明了,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二、自主探索7加几,6加几

1、探索

师:小朋友们已经会算8加几了,你能来试试这两题吗?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出示7+66+5)

小组讨论

师:谁先来?

生1:算7+6时,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师:说得蛮好,谁再来试试?

生2: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师:为什么看到7都想到了3?

生:以为7和3凑成10。

师:怎么算6+5?

生1、2:看到6,想到4,把5分成4和1,6+4=10,10+1=11

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真棒!

2、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算的时候都是先--凑十,在算加几。

3、练一练,猜猜我是谁?

出示:7+46+67+56+77+7

师:公园里也来了很多小动物,他们都躲在这些算式后面,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八!

(算对一个,出示小动物,错了说算法)

评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完成了由扶到放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过程,体会到如何去学习,很好地进行了数学思想的启发。教师采用顺口溜的方式,理解凑十,记住算法,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进行了质疑,巩固了算理。另外练一练的设计颇具童趣,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分类,揭题,小结

1、小组合作交流

师: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个信封,请组长拿出卡片,一起算一算,看哪组先完成。

2、请最先完成的接受大家的考验,计算。

3、分类

4、反馈:

生1:按照答案分。

生2:我们是按照答案的单双分的。

生3:我们按照算式的第一个数分的,8加几,7加几,6加几。

师:这正好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在计算时都是先凑十。分类只要有根据,我们可以有很多种分法。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颇具匠心,与所学分类相联系,有一个知识的整合,使数学知识更体系化,渗透了构建的思想,尤其突出了凑十,有效的小组合作也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

四、应用拓展

1、帮小蚂蚁找家

师:小蚂蚁听说小朋友们这么能干,碰到麻烦就来找你们帮忙了,你看,背上写了家的地址,送他们回家吧!

6+67+56+59+68+78+()()+()

2、剩下8+()()+()师:想想办法把他们也送回家。

生:填上3,送到&&

3、小结

五、课堂作业

评析:小蚂蚁回家的设计非常富有童趣,不仅巩固了8、7、6加几,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尤其开放题的设计拓宽了练习的范围,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总之,本堂课是一节成功的设计,无论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结果,都是一节成功的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学生的学,突出探究。

本堂课由始至终,老师都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而是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出正确的算法。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轻松的探究范围,其中有同学之间的互相合作,也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本堂课探索的目标比较集中,借助学具,学生自己解决了8加几的研究,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解决7加几,6加几的,这就是学生探究的欲望。一年级的小朋友自主能力比较差,无法完成较大程度的探究,所以教师设计了个坡度,有利学生掌握。

二、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

本堂课的情境,练习都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需要不断地有新鲜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刺激,公园买票,小动物捉迷藏,帮蚂蚁回家都是学生熟悉或喜爱的形象,整堂课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度过的,练习的设计也做到了开放活泼,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三、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

教师特别注意了思想的传递,如迁移,构件,注意数学素质的培养,非常难能可贵的。

上一篇:理工科学生最优秀的自我评价下一篇:(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精选及命题思路